首页 > 文章中心 > 战略管理实践

战略管理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战略管理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战略管理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战略管理 问题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型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一直提倡和保护这些企业,它很好的解决了就业率,增加了人们的个人收入。但是受经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许多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的问题。文章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战略,以此来提高企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

虽然国家保护中小型企业,注重其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仍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不容忽视,下边具体阐述:

(一)规模小,资金缺乏。

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是个体经营,产业规模比较小,没有雄厚的资金。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当面临经济危机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挽救,不敢冒大风险去投资,甚至在技术创新方面都没有足够的资金。规模小,资金不足,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大的束缚,很难做强、做大。

(二)缺乏战略思想,短期行为严重。

许多的小企业忽略战略问题,有的经营人都不清楚怎么制定战略管理计划,甚至根本不懂战略管理计划具体是什么。大部分经营者采用“轻战略,重战术”的方法,只要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只要能够挣钱就可以,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同时经营者在经营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缺乏长期性和科学性。管理者缺乏科学的决策分析,使企业管理效率很低。

(三)定位不准,脱离实际。

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并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效仿其他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行管理和发展,这样严重背离了自身发展的战略部署,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注定了最后走向失败。大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但是只是主管想象,并没有立足于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实事求是,这样背离了企业发展的客官方向,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经济效益越差越模仿,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战略方法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盲目性、自发性等特点,许多经营者对于战略发展的认识很模糊,甚至无暇顾及战略发展这些问题,但是中小型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就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此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一)实事求是,明确战略发展方向。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状况来进行发展,不能盲目跟风,这样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并且管理者要着手企业情况来制定战略计划,明确战略发展方向。中小型企业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因此无法经营多种产品来应对市场风险,企业可以实行“小而精,小而专”的战略发展方向,这样同样可以再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避免过大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种发展战略很大程度地避免了金融风险。

(二)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

在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必须要采取开放、积极吸收的发展战略。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密切联系的整体,企业在发展中,除了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销售,同时也要寻找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多元化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简单,可以使这些中小型企业避免一定的风险。

(三)注重品牌经营战略。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想要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品牌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发展中,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许多大型的企业,在发展之初就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中做足了品牌宣传,中小型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经营者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

(四)寻找市场空隙。

中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小,经营者可以根据自身“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寻找一些大企业不愿意发展的行业,这样在市场中有很小的竞争力,企业可以把它做强、做大;及时失败了企业也很容易撤出资金,不会有太大的风险。这样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难得机会。企业经营者要有高效的信息系统,抓住机会才生产自己特有的产品。

(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战略管理。

中小型企业都是民营或者私营的,企业中存在大部分的家族成员,这样家族式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要尽量避免家族式经营模式,在战略管理上积极吸收优秀的年轻人,管理阶层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技能,这样才有利于战略的发展。

三、总结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其自身盲目性、自发性等特点阻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要进行战略改革以此来推动其经济的发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3班)

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践

战略管理是经管专业必修课程和学位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和任务在于培养营销学专业学生的战略管理意识,拓宽学生战略分析视野,提高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进行战略分析的能力。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能使学生通晓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了解并掌握战略制定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把握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与企业市场战略间的辩证关系,初步具备不同环境下的战略管理识别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课程要求与内容简介

作为经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战略管理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战略管理基础,包括战略管理概述、战略管理环境、机会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企业总体战略管理的选择、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产品与服务策略和管理、营销渠道策略和管理、营销渠道策略和管理、定价策略和管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企业战略管理的评价、组织与实施;同时进行战略管理的案例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使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环境、机会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企业总体战略管理的选择、企业的竞争战略等内容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并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在面向在企业的营销实务中,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借鉴企业的成功战略管理经验,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制定正确的战略管理。

从课程的特点来看,战略管理是一门研究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综合性课程[1]。与仅涉及企业部分管理职能的运营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管理等学科不同,战略管理课程更多的是强调思维方式的培养与理念的熏陶,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因此,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然而,作为一门课程,并不具备让学生们每堂课都进入企业模拟实践的条件,因此,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与探索。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加强案例分析等手段。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案例讨论,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以现代市场营销学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指导,全面系统地把握战略管理的基本规律,同时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从中去加强、巩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体可通过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选择典型行业,重点建设示范教学基地,通过现场教学保障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步性。选择汽车4S店、家电连锁企业作为营销策划创新实践基地,将营销课程设计和企业营销策划结合,安排学生到企业体验营销实践,能有效地将营销策划方法用于管理实践,对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战略管理方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计

战略管理课程设计是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的深化和提高,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从事战略管理实务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战略管理的科学工作能力,引导学生依据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营销的不同环节进行前瞻性、可行性的设计和谋划,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课程设计由以下部分构成:

1、案例分析报告

针对案例背景,回答有关问题,要求言简意赅、准确清晰;观点正确。

2、研究报告

要求综合运用战略管理理论,结合市场营销理论,结合学生的领会与创新,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份国内外企业在战略管理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的研究报告,要求中心明确,论述充分,有实证案例,并附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

3、制作战略管理方案

根据所学的战略管理理论与程序,通过实际调查和深入思考,可选择工业品市场、消费品市场、非盈利组织市场、中间商市场等进行战略管理方案进行分析、策划与设计。要求方案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结构完整,具有可行性。

(二)现场教学

教师结合所授课程,带领学生赴企业进行调研,使学生对实际情况有感性的认识。利用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对“4S”汽车销售公司、家电连锁销售公司进行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实践中各类销售模式及其优缺点,加强了对战略管理实践的认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战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并将优秀策划案在营销管理学习网上,使更多同学能了解相关市场的实际情况,分享其实践经验和体会,培养战略管理的实战能力。

(三)课题参与

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制作战略管理方案案和创业计划,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在模拟、仿真战略管理环境中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实际战略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在模拟战略管理环境中的参与意识,分工合作、目标一致的团队意识,在营销专业的战略管理实战训练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了战略管理方案和创业计划的制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战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战略管理理论教学的效果。

三、实践性教学思路设计

实践教学是在课堂上以企业经营全程为对象,通过分析企业现实经营背景,模拟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决策的互动式授课形式。通过课堂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性营销方案策划技能,深化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性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一)案例教学

可以将案例教学设计为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对经营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各类真实环境中的经营问题,并分析问题,寻找方案,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能够锻炼学生战略管理意识,培育创新营销理念,提高学生在面临动态复杂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需要提前将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了解案例背景,分析案例环境,制定战略管理方案,进行市场竞争态势预演模拟。案例教学中的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主要起引导讨论和组织课堂秩序作用。因该预先设定若干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回答,课堂上,教师通过点名问答等方式,加强互动交流,灌输理论思想,总结提炼知识重点。

案例材料的收集、整理、选择,是案例组织设计与教学讲授的重点,如何根据各章节内容,收集整理恰当合适的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起点与关键点。没有合适的案例,很难有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课件案例的恰当与否,也反映着教师对战略管理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具体讲,案例收集的方法有:1、从公开出版的相关教学、教辅教材中选择摘取;2、从近期出版的期刊、报纸、论文集中抓取具有描述性强,与当前经营管理相关度高,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素材;3、依托现有资源,设计创制出紧扣课程内容的简洁案例,集中突出某个知识点考核;4、发动学生自己收集案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由于经营管理类案例众多,因此在从现有资料中选择案例,是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但是,由于经营管理类问题的共通性普遍存在,因此,要甄别寻找出针对性强,适合讲解某个知识点的案例并非易事。因此,加强平常收集与整理,不断进行案例补充与扬弃,并对案例背景进行优化组合,以保持精炼,突出重点,提高趣味性,紧随时代性,还有具备示范性,具备普遍意义,不能选择过于独特的案例,如果情境无法再出现,那么,这样的案例研究,对未来的指导实践意义不大。

(二)小组讨论

集体的智慧,总会胜于个人,团队合作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既可以增强学生间互动学习,也能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小组讨论的基本方式是根据班级学生数量,以5-8人为一个小组,分成6-7个组,然后给出讨论主题,让小组间积极进行内部讨论,然后,汇聚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与答辩。

每个小组最好能固定成员,以利于进行多个课题多次讨论。小组一般要求设计组歌,标语,组名,为小组成员设定职务,这样,小组会具有一定的团队文化意识,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也能强化小组凝聚力。每个小组要有组长,每次讨论,要推举小组发言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的经营分析意见。比如针对一家高速成长的新兴企业,如何为他们设计一个经营战略方案;针对一家资源丰富的500强企业,如何设定发展战略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参与战略管理方案策划,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这种模拟实践的训练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辩论中潜移默化的灌输了经营理论,培育了管理理念。避免学生对战略管理产生高深莫测和假大空的错误认知。由于从内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了枯燥的纯理论讲解,因此,很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角色模拟扮演

为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以找到互动式教学的准确切入点,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扮演,以强化其进入经营当事人状态,深入情境思考问题。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常见问题就是环境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变化,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经常面临考验,需要及时修定与调整。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环境动态意识,增强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深度。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为每个小组成员设定职务,比如CEO、CFO、COO、CTO、CIO等等。在案例分析中,也可以要求小组发言人以总经理、部门经理、采购经理、营销经理、生产经理等不同角色,来思考、分析、回答问题。

比如在设计企业整体战略管理方案时,针对小组成员,设定总经理、副总经理、事业部经理、车间主任等职务,然后让另外小组成员扮演战略规划部成员,为企业设计战略管理方案,然后向管理层成员报告所设计的战略管理方案,管理层成员在听取报告后,提出各自对方案的疑问与异议,相互间进行解释、交流,并最后形成一个成型的,被接受的营销方案。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展开讨论,可以让小组成员更加认真听取讲解,更加认真思考,使学生们学习主动性更加提高。

四、实践性教学思路总结

从最近几年的教改思路与教学实践来看,在注重素质教育提升的总体思路下,实践性教学方式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改革形式被广泛尝试与推广。但是,在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应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推广的步伐尚属保守。战略管理课程,应该更多地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脱离理论教学的枯燥,才能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大学生。因此,需要加强对战略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战略管理课程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战略管理课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

在选择教材时候,也应该选择实践性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优秀教材,或者通过收集素材,自主设计符合教育目的教辅材料。同时,教师组也应该强化相互学习,教师队伍构建也应该有适合实践性教学需求的教师成员参加。教师课余时间,一是要加强相关科研活动,以提高教学深度,另外也应该加强教学能力的学习提高,多备课,多准备实践性教学素材。只有教师从理论深度上到知识面的广度上都有全面提高,才能为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基本条件保证。

教师还应该经常性参加社会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为学生们寻找选择课程实习基地。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当前经营管理热点,保持知识的持续更新,做到理论时刻联系实践,知识不被淘汰。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仪器,为教学环节提供丰富内容与展现渠道。教师应该开展网络教学活动,通过将课程录像上传,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预习、复习的条件。通过网络进行作业布置与修改,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建立战略管理知识库,以及相关资源库、案例分析库等,方便学生们自主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准备,还能为开展远程网络教育提供准备,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正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战略管理课程应该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建设。

参考文献:

[1]揭筱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的趋势[J]天府新论,2008(5)

战略管理实践范文第3篇

由于战略管理主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企业长远性、全局性、动态性等企业可持续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理论和操作性,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有别于市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偏重于职能领域的管理特点,这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有别于其他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高层性和抽象性

有不少学者和学生都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属于企业家或高管团队的职责,而非中层管理者或一般员工的指责,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过多的讨论战略问题不助于企业绩效。这样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战略管理具有高层性,并不是说企业的其他员工和管理人员不能没有战略思维,只须执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中高层管理团队、一般员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打造基于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团队之间有机结合提升企业的战略能力。战略管理的高层性指的是,企业高层或企业家在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基于整合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视角制定企业的总战略,而不是全部的战略。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职能战略。企业战略管理同时也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很多概念和理论都来自于国外,当然其中也有我国的战略思想。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如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五力模型、竞争多态性、多元化、国际化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是相当抽象的。加上教科书中不少案例来自于国外,由于市场制度、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距,国外的企业案例虽然能较好的解释书本理论,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制度以及中国企业现阶段发展的特征,这对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国内外企业的了解和实务经历,要求学生短时间内结合理论与企业实际来深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和相关理论,是较难的,也是抽象的。

1.2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很强

企业战略管理围绕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个核心,以企业内外部战略要素为起点,分别从企业的职能层、业务层、公司层三个层面进行企业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战略变革。企业的三个层面和战略的三个过程,构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也是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框架体系。但这个分类需要之前对企业的职能管理理论有一定的理解和综合能力,才能更进一步理解这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相对于传统教战略管理教科书的理论体系,现在比较盛行的教科书,如希尔、琼斯、周长辉编著的《战略管理》和希特、爱尔兰、霍斯基森编著的《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都逐步加入了战略领导力、组织结构与战略、公司治理、战略性创业等新知识,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强化了管理伦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之间存在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如果学生对其中的理论理解不好,可能会对整体的战略管理理论的理解偏差。

1.3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都要求学生积极融入到团队讨论当中,并且根据任务要求做好相应的材料准备、小组讨论和发言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自己能够充分发挥,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学生在探讨战略管理案例过程中,学生将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其中,并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自我学习、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这些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普通高校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同行交流,我们发现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案,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然而,不少学校并没有明确《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过于陈旧,忽视了国际经济一体化、产业集聚发展和网络经济不断兴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实践需要的战略人才需要具备战略思维、较强管理认知能力的前提,忽视了学生战略思维和管理认知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对理论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整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水平。

2.2教学内容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相脱节

从目前不少普通高校本科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设置时,过分强调教材内容和基础理论的讲授,忽视了教材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联系,例如竞争分析的五力模型和不断融合的产业发展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这都需要学生有直观的感觉才能有更深的理解;此外,真正走出学校、深入企业管理实践的课程教学很少,这一定程度上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割裂,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毕业后的工作能力提升。

2.3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相对落后

普通高校受制于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观念和学校资源等条件,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师主要还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法,多媒体教学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师生互动性不够,缺乏对学生战略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讨论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更多的依赖记忆来学习,而非通过有效的讨论、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来推动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时现在对课程考核方式更多的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团队合作方式完成战略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转向以个人为主体、以记忆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4案例教学应用不够,切合中国实际的案例仍需开发

现有不少优秀教材的理论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安排合理,但是不少教材里面的案例很多是来自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缺乏对我国企业的案例,特别是对本地区优秀企业和我国30多年来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研究。由于存在着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少教材案例仅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理解的程度,很难让学生根据他们对产业、企业发展的理解提出他们的创造性解决方案,使得学生将理论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3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和建议

结合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特点、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教学质量。

3.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要求学生掌握战略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管理认知能力,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我们建议选择理论导向型课程体系为主的教材,如迈克尔•A•希特等著《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并配合实践导向型课程体系为主的教材,项保华著《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该门课程不能仅依靠一本教材,要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两本以及以上的教材。确定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主要以三个层面、三个战略管理过程为基础框架进行战略理论的讲授,在基础上要充分引入企业案例,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发言,以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讲授、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考核方面,加强学生平时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案例研究的考核比重,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应试教育向能力提升转变。

3.2围绕课程重点,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本土案例研究

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大量的案例演练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领会和掌握战略分析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但要做好案例的选择和开发,适当选择国外经典案例是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逐渐增加中国企业的案例,特别是30多年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优秀企业,也要引入在这个过程中失败的企业,让学生从国内外企业、成功失败两面来思考战略问题,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纯理论分析化的战略案例讨论,引导学生从创新、战略创业、社会创业等角度思考这些案例可能给予的商业启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要加强本地化案例研究,选择本地区优秀企业进行深入的访谈和案例研究,形成国外经典案例、国内案例和本地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使得学生既能够领略到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的先进性,也学习到国内企业和身边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学校、学院和老师的社会关系,邀请企业家参与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特别是案例课程的讨论,通过学生与企业家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3.3与学生深入沟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战略管理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耦合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79

[中图分类号]F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1

1 企业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耦合的必要性分析

1.1 理论意义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当中,对于企业的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进行耦合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耦合”一词的中心含义是将两者进行有机交错的结合。传统理论上看,企业的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管理系统,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由于所实行的领域不同,因此学者在研究的实践当中往往各自为政。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企业的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等理论研究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缺乏两者的耦合性,企业管理的战略管理研究和项目管理研究在整体看来还是有缺陷的,因此,将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能够弥补学界研究的空白,对于管理学的长足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2 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所进行的,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管理和长远的企业当下运营的企业项目管理,两者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实践运营的过程当中,战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后劲,项目管理的有效进行,能够为企业当前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两者是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将企业的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进行充分的融合,使两者交互配合,对于企业当前和长远的发展而言,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2 企业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耦合的路径和方法

2.1 强调策略性

在企业经营实践的过程当中,将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充分融合,首先要强调策略性。这里战略性就是指,在进行融合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所规划,一定要将其目前的经营方针政策和长远的经营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在实施相关政策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一定要有次序、有战略地对企业的项目管理和战略管理进行充分的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不可冒进,也不能失去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当中的节奏性,一定要着眼于企业当前的盈利和长远的发展,来进行两者之间的充分平衡和考虑。应该认识到,在某一发展阶段,企业所能够占有的市场资源和本身内部所能够调动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将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绩效进行耦合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强调战略性,要着眼于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2 强调互动性

应该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机动灵活的过程,因此不管是战略管理还是项目管理,都应该强调密切配合,二者之间应该强调互动性。着眼于企业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耦合,在这里强调的互动性应该指两个方面,首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管理之间互动性,其次也是企业本身内部的经营管理与外部市场变化之间的互动。

从内部管理机制实践活动上来看,由于同一时间之内,其内部可以调集的人力、物力资源是一定的,在不同的经营阶段,企业在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要进行恰当的权衡和选择,这种选择并不是一以贯之的,而是要根据市场不同经济状况来进行调整。在大的市场经营环境相对低迷时,企业就应该采用相对收缩的管理策略,将更多的资源和注意力放在长远战略的规划上,将战略管理当作一定时间内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当市场处于牛市时,以盈利为最主要目标,注事项目的经营和管理,而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方面,你尽管不能有所偏废,但是也要有所选择,在资源投入上一定要据市场实际变化来进行机动调整。

2.3 强调共生性

应该认识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企业若想经受住市场的考验,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能够长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一定要重视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的共生性。也就是说,不管在任何发展阶段,只要企业在正常运转,企业主和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就一定要将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考量,着眼于长远,应该为企业的今后的经营和管理进行长远的战略布局。这种布局一方面是为企业今后的经营项目,做准备,同时也针对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运营问题,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和调整内部管理方式。

2.4 强调关联性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企业的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两者之间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的。换句话说,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本身是密切关联的,是缺一不可的。其实如果失去了战略管理,就失去了长远发展的计划和目标,那么当前的项目管理也会出现决策上的偏颇。一些企业,将过多的资源放置在战略管理上,将战略规划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段的管理重点,就会造成眼下的项目管理被荒废,这种荒废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无法在眼前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主动地位。

3 结 语

将企业的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进行深度耦合,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选择正确的企业发展道路,将企业长远的规划与当前的项目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争取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实践范文第5篇

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并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将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2 我国战略管理会计实践落后于理论的成因分析

之所以我国目前呈现战略管理会计实践滞后于理论的局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战略管理会计引入我国时间较短,普及程度还很不够。

西方管理会计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介绍、引进入我国,时间尚短。

(2)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仍需改善。

自管理会计引入我国后,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不够。在政府层面,管理会计只是处于附属的分支,还没有把它列到和财务会计并重的地位,对管理会计的推广力度也远远不够。在企业层面,普遍还没有把管理会计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去,更不用说战略管理会计了。

(3)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成本较高。

战略管理会计必须保证有高效、适合的计算机软件做技术支持,而这单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完成的,要和相应的软件公司进行配合。同时,为了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正式实施前必须在企业内部由上至下,进行广泛的动员和人员培训,使各级人员掌握实施管理所必需的知识,并取得各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工作必然需要很大的经费支出,所以往往也是阻碍战略管理会计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十分缺乏。

战略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会计人员熟练掌握管理会计以及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同时要具备企业管理的知识。在具体实施中,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技术方法也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才能胜任。而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中高级会计人才欠缺,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就更加缺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瓶颈。

3 我国企业推行战略管理会计的措施

(1)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

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建立应当密切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要仅仅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而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便于广大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大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其它经济管理专业大部分都没有开设,这也是有待改进的。在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也必须加入战略管理会计的知识,争取使所有会计人员都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了解。

(2)营造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

要营造一个适合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就必须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应取消企业领导享受的行政级别待遇,也不再由政府指派,而改为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由市场产生并磨练出真正的企业家。其次,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自由和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在这种环境中进行优胜劣汰。所以,要促使企业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应用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必须不断深化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改进企业行政当局的奖惩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从而使每一个企业都能真正考虑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会计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促进管理会计的研究与运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一直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会计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无法适应知识经济下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会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不仅需妥善运用资讯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统计分析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科学整合的能力。

(4)建立管理会计师组织,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首先,在中国会计学会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这样的学术或职业组织内设置单独的委员会、研究会或小组,承担关于管理会计的有关事宜。其次,待条件成熟时,可由广大管理会计工作者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学术和职业组织,以推动管理会计更大的发展。最后,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成立之后,除抽象的有关领导和规划之外,更为具体和必要的是先规范会计名词术语,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条件具备时,我国有必要推行管理会计师证书考试制度。

(5)在实践中积极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很多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青岛啤酒集团极力推行战略管理会计,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国际化大公司,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领导者和超级明星,谱写新的百年辉煌篇章。所以应该对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以帮助一些企业少走弯路,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

(6)积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

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企业应在平时收集并整理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在战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师则应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战略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给决策当局,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战略管理实践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获得更高学历或进行相关教育培训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民办教育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提升民办教育企业战略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其自身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目前社会上涌现出的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及其他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如何提升战略管理水平具有指导意义,对这些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培训行业的团队建设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战略管理;环境分析

一、背景

教育公司的战略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战略目标不明确;第二,战略选择不清晰;第三,战略控制不充分。这些问题导致其战略实施效果不佳。以上问题能否解决事关企业发展,教育公司应采取相应措施着力解决企业在战略管理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巩固企业已取得的成绩,并不断发挥企业对社会教育服务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最终实现企业的规模发展。战略管理思想及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研究过程。随着西方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战略管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多种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用以指导企业战略管理实践,通过对这些思想和方法的研究,能够帮助企业认识到现有的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相应的理论加以改进。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影响了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形成众多学术流派,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式与核心观点,各学派的学术发展共同促进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整体发展。

二、存在问题

教育公司的战略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一个教育培训企业,以培训课程质量以及相应的服务质量为核心,但长期以来,公司缺乏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认识,具体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教育公司在企业战略目标、战略选择以及战略控制等方面都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1.战略目标不明确。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执行其使命时所预期达到的成果。对于教育公司而言,在实现总体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要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形成分项目标,并逐步实现分项目标,最终完善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总体目标。但就目前教育公司的战略目标而言,该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模糊,分项战略目标混淆,难以指导企业实践。因此,分析教育公司战略目标存在的问题并使其更加清晰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战略选择不清晰。第一,加盟制与直营制发展模式不清晰。第二,多元化发展思路不清晰。第三,产品优先和效益优先选择不清晰。教育公司在战略选择过程中,存在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公司高层领导者更注重产品优先发展,而分校管理者则更注重效益优先发展,这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战略选择十分明显。原本在进行战略选择的过程中,上层决策要求对于现有的培训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但是在进行相关实践过程中,下级却不能够使现有的战略选择被实际应用,下级分校管理人员更为看重的是完成销售任务获得更多盈利,往往采用原有的课程。3.战略控制不到位。战略管理的模式是一个封闭的,进而循环的整体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包含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等过程,教育公司战略控制环节不到位,公司缺乏对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导致整体上的战略管理模式没有获得完整的闭环的形式。

三、教育公司战略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得出教育公司战略管理过程中存在战略目标不明确、战略选择不清晰、战略控制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司战略管理的实施及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1.缺乏目标管理。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战略目标来体现,教育公司领导者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管理不够重视,仅提出笼统的描述性口号目标,没有将总体目标具体细化,没有提出重点战略目标,也没有将战略目标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企业的实务,导致企业战略管理不能够顺利地进行。2.缺乏长远规划。教育公司战略选择不清晰归根结底是由于公司缺乏长远规划所导致的。公司高层领导者在进行战略选择之前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广泛论证,形成完整的企业长远规划,要注重企业长远利益,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采取加盟制所导致的利益分歧以及企业品牌受损,也可以避免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确立企业以产品为核心的理念,避免分校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3.缺乏规章制度。教育公司战略控制的缺失从根本上来说是公司缺乏相应的战略管理规章制度所导致的。公司在以往经营过程中比较注重经济效益的取得,但忽视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对于战略控制领域规章制度的建立,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相应制度以及评价、反馈等相应制度的建立。规章制度的建立还应考虑具体化、定量化的原则,完善其相关考核体系指标。4.缺乏对于战略管理价值的认识。教育公司战略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高层领导者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对于战略管理价值认识不够。教育公司的高层领导者往往较为重视课程及服务质量以及各分校所产生的利润,对于公司战略管理问题不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古桂琴.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2]巴纳德(美).经理人员的职能(30周年纪念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战略管理实践范文第7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局部与整体;困境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011-02

一、盲人摸象:游弋在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是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向新公共管理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部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不仅受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也是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示范性效果下的产物。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浪潮,以钱德勒、安索夫、斯隆、明茨伯格、波特等人的著作为代表,这股浪潮迅速席卷全球,如今更有愈演愈烈之势。与此同时,战略管理本身的一些问题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来,也包括我们称之为的“战略管理的悖论”。战略悖论是指在战略构成的要素中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矛盾。

目前的战略管理悖论主要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1)局部与整体;(2)现实与理想;(3)竞争与合作(4)市场环境与能力;(5)理论与实践。本文为了体现一定的针对性,主要从局部与整体这个悖论出发,具体阐释如何明白其产生的缘由及存在的形态以及如何找到战略管理悖论的消减之道,这些问题对重新认识和调整战略管理有一定的意义,也正是本文所努力探讨的问题。

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曾论述:“我们对战略形成的认识就如同盲人摸象,没有人具有审视整个大象的眼光,每个人都只是紧紧抓住了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对其他难以触及的部分一无所知。而且,我们不可能通过简单拼接大象的各个部分去得到一头完整的大象,因为一头完整的大象并非简单的局部相加。不过,为了认识整体,我们必须先理解局部。”明茨伯格这段话中就道明了战略管理中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的矛盾,战略管理的首要核心任务就是建立起对整体的系统认识,找到把握全局的方法,进而概括出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目标与战略规划。我们无法想象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战略规划是在无法正确认识整体的情况下形成的,那么战略管理无法达到预期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模糊的整体战略目标细化为明确的局部目标时,也会出现局部叠加不等于整体的结果。正如西蒙所言,人只有有限理性,不是全知全能的,因此我们无法做出最好的决定,尤其是要满足集体要求的时候,只能追求“最满意的结果”。走出战略管理悖论的困境需要正视各种悖论,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悖论并不是错误的,悖论的存在促使战略管理的利益相关人员不断反思原有理论的缺陷,并且促进战略的管理理论的推陈出新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二、整体与局部的悖论:经验性的还是逻辑性的

如果我们和莱布尼兹一样,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那么对于上帝而言,所有的问题都是逻辑性的,即问题需要借助意义分析就可以找到答案;反之,我们了解一个问题的方法只能通过实践获得,那么这个问题就是经验性的。如上文所说,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中的局部与整体的悖论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战略目标与人的有限性相矛盾;第二,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模糊性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不能确保与局部目标的叠加相吻合。

笔者认为这个悖论的第一方面是逻辑性的,因为根据波普可证伪性的观点,“人是全能全知”的这一观点是可以证伪的。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认为,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只具有有限的决策能力和选择能力。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决策理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继承并发展了巴纳德关于人的决策能力有限性的思想,在1947年出版的《管理行为》中对“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质疑:“单独一个人的行为,不可能达到任何较高程度的理性。由于他所必须寻找的备选方案如此纷繁,他为评价这些方案所需的信息如此之多,因此,即使近似的客观理性,也令人难以置信。”人的思维活动机能的有限性,人的记忆能力时间的有限性,人的知觉范围和活动范围的有限性等都足以在逻辑上证明人的有限性。康德认为,在人类理性结构中先天地存在着导致逻辑悖论的必然性。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这样表述到“当理性一方面根据一个普遍承认的原理得出一个论断,另一方面又根据一个也是普遍承认的原理,以最准确的证明得出一个恰好相反的论断。在这样的情况下,理性迫使自己泄露了自己隐蔽的辩证法。”从本质上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需要战略思维中理性与逻辑的结合,战略制定者必须有战略规划所需的全部知识经验,另外还需有预见力、创造性等艺术层面的元素。但是,由于主体理性的有限性,战略制定者不可能设想出所有的方案,预见其结果,并对各种战略的优劣进行理性的排序,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方案,因此,战略管理悖论的出现在所难免。

战略管理实践范文第8篇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1981年,英国学者Simmonds在“有关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首次提出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概念,指的是用于构建于与监督企业战略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此外,在以后的研究中,他强调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重,特别是企业相对竞争者的成本竞争地位,认为管理会计除了重视企业内部环境之外,要更加注重外在环境的影响,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①目前,我国会计学术界并没有对战略管理会计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由于战略管理会计在国外产生,因此,引入到我国之后,需要根据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其系统研究,将其基本概念本土化,但我国尚且缺乏这一方面的研究,仅仅对相关概念性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无法从根本上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上实现新突破,缺乏应用价值。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缺乏更深层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关专业人员缺乏对其系统的研究,企业管理层没有将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来,导致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在我国实施的企业屈指可数,不能达到全覆盖的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会对我国企业在国际发展中形成阻碍。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对外而言,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的竞争对手和顾客提供外向信息,对内而言,为企业在战略上提供相关内部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相对于传统管理会计而言存在以下三种特征:

    1.提供更多战略层面上的信息

    自从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之后,有人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不能在划归到会计之中的说法,这是因为,战略管理会计不仅仅像传统会计一样只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季度核算等内部核算信息,而是更多的涉及到非财务信息的领域中,提供企业关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等战略层面上的信息,为企业增强对外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等提供便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一改传统会计的单一模式,让企业向纵深层次发展。

    2.运用战略性绩效评价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方法中更加注重绩效评价的过程,充分发挥竞争指标在其中的作用,形成新的战略性绩效评价方法,即将该企业正在实施的战略目标与评价指标相结合,视不同的战略目标而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战略管理会计是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一致,它并不是独立的部分,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之中。

    3.外向型倾向

    传统会计局限于企业内部之中,属于相对独立的部门,而战略管理会计部满足关注企业内部情况,更加注重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在是独立的会计部门,而是从战略层面的角度对待,战略管理会计更加关注于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的战略,从而帮助企业调整战略目标和方向,以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三、战略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分析

    1.战略市场定位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市场定位分析能够让企业准确定位目标市场,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将要迎接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既有全球经济的变化和产业变革等大气候的影响,又有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内部高层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等内部影响,战略管理会计的市场定位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应对策略,让企业在白炽化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可观效益。

    2.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上世纪七十年代,营销学中首次使用了目标市场定位这一概念,在营销学的层面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占有某种产品的全部市场份额,更不能让所有顾客都购买某种商品,但是,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目标定位分析,根据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结合市场和顾客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进而挖掘潜在顾客,让企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用于相对重要的环节中去。

    3.价值链分析

    基本上所有研究者都认识到战略管理跨级应用于企业各个环节之中也就等同于对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但是,并非所有环节都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只有切实地在企业运营方面带动企业整体效益提升的环节才能成为真正的价值链中的战略性环节。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众多不相连的活动所组成。并将价值链分为横向、纵向和内部价值链。价值链的优势是将协助企业减少损失,获取更大竞争优势。②

    四、战略管理会计发展趋势战略管理会计超过原有的会计模式,关注点更加广泛和复杂,将企业外部相关信息整合后为我所用,这是传统会计在其发展历程中所不曾达到的境界,同时,战略管理会计将传统会计所重视的绩效结果与分析过程融入到整个管理过程中去。未来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将会向更多的非财务领域延伸,并形成一个全新的发展体系,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企业整体动态,开拓出一条集战略管理会计体系、机制为一体的独创性道路。这既是时展的产物,又是传统会计在企业不断壮大后为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衍生品。

    五、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目前,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初期阶段,在我国更是如此。为提高我国现代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取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适合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所以,在我国企业中推广应用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管理需要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然后根据我国实情大力推广其应用,这需要理论和实践共同合作。

    2.加强会计从业的培训

    战略管理会计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观念。之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会计培训,是因为战略管理会计涉及非财务的诸多领域,这就要求从业培训人员对被培训者在业务操作、理论指导等方面更加专业和严格,从思想上转变传统会计培训理念,培养出更多的理论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新型会计人员。

    3.制定战略管理会计准则

    战略管理会计若要实施到企业中,那么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对其制定相关准则。战略管理会计准则的建立能够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与运营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节省更多资金以便投入到相关项目中获取利润,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本土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战略管理会计准则并加以实施,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实力崛起的发展态势来看,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已是大势所趋。战略管理会计兼具财务和非财务的双重优势,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传统会计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已成必然趋势,对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争夺更多市场份额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