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战略规划重要性

战略规划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战略规划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战略规划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战略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的命脉之所在。据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的调查分析显示: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都成立了战略研究部,制订了发展战略,可见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重视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该调查也显示出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开展战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一问,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调查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被调查者认为效果不好或极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企业对于战略管理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推进战略管理非常不利,所以剖析目前企业开展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就成为正确推进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战略管理的制定存在短视行为

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是一个长期行为,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但是在产权分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所关注的内容存在差异:所有者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希望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不断提高;而经营者由于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只限于任期期间,所以他们的个人功利意识严重,只规划自己任期内的事情,其管理存在短视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每次领导换任,企业的战略规划就会随之调整。久而久之,企业也就无战略规划了,更无从谈起战略管理。

2.高级管理人员对战略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虽然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这种认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偏差。例如,战略管理应该是高层管理人员科学管理企业的工具,所以高层领导应该是战略规划的制定者,但是很多企业的领导却将战略规划的制订放权给下面的职能部门,他们只充当一个审核者的角色。再如,战略规划是对企业有关全局和重大问题的长远谋划,所以应该是企业的最高机密,不能用于宣传。但在现实中有的企业将自己的战略规划视作本企业对外宣传的资本,完全没有了解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没有认清战略管理的性质。

3.战略管理的制定缺乏创新性

战略管理是以思想创新为特征的管理,它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与素质。战略管理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的、市场规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挥和组织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竞争活动。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只是照搬课本,或者一味效仿其他企业已有的战略管理经验和做法,把战略规划模式化,造成众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如出一辙。这样的战略规划没有建立在对企业外部机会、威胁和内部优势、劣势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也没有体现出本企业的特色,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就无法得到理想的结果。

4.战略管理的具体实施不到位

很多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往往重战略规划,轻战略实施。根据有关调查,有77.6%的企业高级管理者表示企业有经营发展战略,但多数是书面性或远景性战略规划,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有的企业战略制订与实施脱节,有的企业在战略实施方面不坚决,一遇到困难便动摇放弃,马上回到过去的管理模式中去,还有的企业实力不足,却效仿别的企业盲目的推行战略管理,在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的条件下,轻率地推行,必然使战略的实施步履艰难。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企业战略管理水平还停留在战略规划阶段,没有进入到战略规划的实施阶段。

5.战略管理无法与变化的市场环境相结合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所限制,使得多数中国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在走到领导岗位的过程中,其思维方式已经形成定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如果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时没有考虑变化的外部环境,就会导致企业战略规划的制订和实际情况脱节。另外,我国的很多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盲目的“跟风”现象,哪个行业热就马上转行,导致企业原来制定的战略规划无法实施,而转行后对新行业市场环境的了解又不全面,制定出新的企业战略规划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肯定会受阻。

二、加强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建议

1.战略管理的制定要注重远景性规划

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只有强化他们的战略观念才能避免在战略管理中的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扩大视野,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考虑前任管理者的工作情况和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合理长期的战略规划。同时,企业的所有者也应该参与到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对已制定的战略规划要进行审查,避免战略管理中的利己行为和短视行为。另外,企业的所有者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将企业的长期发展、远景规划与每位企业管理者的切身利益相联系,从而保证战略管理的前后一致性。

2.加强高级管理人员对战略管理的认识

认识决定观念,而观念又指导着人们的行动。所以在制定战略规划之前,企业管理者要以战略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素质,使自己成为战略家,站在战略的高度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战略管理这项工具对企业进行管理。同时,也要认识到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做好保密工作,并在企业的发展中确实按照战略规划一步一步进行实施,要保证战略管理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将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关键的任务来完成。

3.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战略管理活动的起点。战略规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战略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战略规划又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思想创新的产物,战略性创新思维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以及权变意识。所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在对国内外市场环境、行业发展状况、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进行详尽调研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情况,合理制定发展战略。同时,战略的制定既要注意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也要注意吸取其他企业失败的教训。“一把钥匙开一扇门”,战略规划的制定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但不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的战略管理策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战略发展道路。

4.严格控制战略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

战略实施是战略制定的继续,即在企业制定好战略规划以后,将战略的构想转化为战略行动。为了保证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首先要重视战略实施前的发动工作,提高员工对战略的认同度。只有让广大员工了解战略意图并认同战略目标,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其次,要在战略实施前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计划,从而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的局面。最后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战略实施的影响,比如说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对战略实施的影响。同时,对于在实施中的战略规划,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诊断,不断地改进战略管理体系,优化现有的管理体制,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

5.战略管理的制定要与变化的市场环境相结合

任何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作用,环境给企业带来机会和威胁。战略管理是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必须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及相应的竞争地位,认真分析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首先要对企业经营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做出评价和判断,整合内部资源,全面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寻找把握机会,规避风险,谋取发展。其次要在把握企业外部机遇和内部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最后,在战略的制定中,还要特别注意市场变化。只有了解市场,才可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三、结束语

战略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战略管理实施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在了解企业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制定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同时辅以有效的实施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才会得以最好的体现,企业的竞争力才会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重川徐静霞: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6,(03)

[2]杜卓君:战略型创业:战略管理与创业之交界领域研究评述[J].生产力研究, 2006,(01)

[3]李家龙李家齐:对于企业战略的再认识[J].特区经济,2005,(11)

[4]董小焕:论企业战略管理的系统观[J].集团经济研究,2006,(21)

战略规划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政策

1.概念性的研究、规划与设计

概念与规划、研究属于不同的范畴,但结合起来却能够较清楚的分析日前城市规划体系。

1.1 概念性规划

概念性规划也即概念规划,由于许多城市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的概念已为规划界所熟知,但也因为如此,对概念规划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层次上。从上面的分析中,概念与规划的结合应该是多层次的,实际上,概念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战略性、目标性的规划,由于城市规划是多层次的,概念性规划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深化方案是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概念规划,工业区、居住区规划也存在概念性规划内容,只是由于问题简单,概念的确定较为容易而简化。如房地产策划中某开发地段的基本定位,发展策略就是概念性规划的基本内容,也是具体规划的依据。

1.2 概念性研究

既然存在概念性规划,也应该有概念性研究。实际上,概念性研究是概念性规划的基础,单独以研究为目的的概念性工作还是很多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由多家参与,编制不同的规划方案,准确的说应该是战略规划研究,至少是战略规划研究阶段,也即概念性规划研究阶段。如果从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上来看,目前国内所开展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均应该是概念性研究。

1.3 城市设计的概念性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城市设计是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桥梁。由于城市环境元素的不确定性,城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空间的概要性设计,也就是说,城市设计包含着空间概念性设计的内涵。

1.4 概念性研究与规划的重要性

概念性的规划、研究将在各层次的城市规划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宏观层面上说,城市发展所涉及到的问题复杂,影响城市长远发展的因素涉及到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几乎各个方面,仅按“蓝图规划”的方式难以实现对城市长远发展的控制引导。

从微观层面看,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功能的划分和用地的安排,城市空间、社区环境等均需要在功能安排之前给予一个基本定位。城市设计带有很强的空间概念性设计,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已说明微观规划中对概念性规划、设计的需要。

从我国城市发展过程来看,快速的城市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的发展通过计划式的具体控制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2.现行规划体系及其发展

我国法定规划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层次。其一是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法》中将城市行政区内的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多年未有法定的编制审批程序。近二年来,认识到区域性规划的重要性,已开始将城镇体系规划作为独立的规划进行编制、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也开始由国务院审批,“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是我国批准实施的第二个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与此同时,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及编制思路也有大大更新,珠江三角洲地区编制了城镇群规划,江苏、安徽等地着手编制了都市圈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已经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其二是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将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定为15―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等的蓝图规划。随着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城市总体规划越来越重视城市发展的宏观问题,如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等。但由于总体规划时限、相应的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制约,法定的总体规划模式已与城市发展的需要产生大量的矛盾,导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等模式的产生。

其三是分区规划。分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主要针对大城市总体规划深度难以与详细规划结合而设立,是总体规划的补充。

其四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层次规划是规划管理中最便于操作的内容,深圳市为强化控制性规划的管理作用,在控制性规划(技术文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法定图则制度。

其五是修建性详细规划。该层次规划是与建设结合最紧密的规划形式,但由于只有建设项目落实后,规划才真正具有实际的建设指导作用,而许多城市的重要地段的建设有多元的建设主体,建设意图、建设时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以其空间概要性设计的突出表现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3.新的规划体系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规划理论不断更新,现行法定城市规划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由于现行规划体系主要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制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较为浓厚,在市场经济发育不断完善的今天,难以对不断变化的城市综合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控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更新,城市发展理念的变化,也要求城市规划体系应该进行适当的更新。

战略规划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战略规划 文本分析

[分类号]G259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欧国家的图书馆就以战略规划为工具,审视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阐述社会使命和价值观,向政府与公众传达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图书馆界战略规划制定工作尚不成熟,只有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及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了规划化的战略规划实践。因此,全面系统地将战略规划作为一种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引入我国图书馆管理领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成为一条捷径。本文以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探寻其对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与研究的启示。

1 研究综述

关于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在一些文献中有所涉及。柯平等对国外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实例进行研究,归纳出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一般过程与具体内容。于良芝列出1961~2005年的部分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效果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如Stephens的抽样调研、Sutton的典型案例调研和一些图书馆的个案调研等。姜晓曦等、金瑛等选择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芬兰国家图书馆和多伦多公共图书馆四所公共图书馆进行分析指出,国家图书馆在外部环境定位时均意识到国家图书馆的运作环境是国际性的,在内部环境定位时都指出图书馆信息基础建设对国家图书馆的重要性。余倩等选择24个国外战略规划样本进行体例分析,将战略规划文本体例归纳为核心体例构成、特色体例构成和个性体例构成三类。杨溢等通过对我国台北市立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等文本分析,总结出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6个步骤。

当前研究,较重视国家图书馆和少数公共图书馆的案例分析,缺乏除国家图书馆外的美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专门研究。

2 研究设计

研究基于以下的认识:大量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已证明,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体现一定的趋势特征。

2.1 概念界定

本研究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是图书馆战略规划与战略规划文本,两者均与战略管理相关。

战略管理是指对特定组织战略的管理过程,是组织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方法。图书馆战略规划以凸显图书馆核心价值为主旨,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影响,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与企业相比缺少一定的独立性。

所谓文本,为语言或意思表达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形式。本文将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界定为明确表示图书馆战略发展思想与行动计划的文字文件。

2.2 研究目标与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图书馆的类型、先进性、规模与影响力等因素,选取20份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制定特点和探讨对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的启示。

3 研究过程与分析

3.1 战略规划样本情况

本文选取20个不同地区级别的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样本(见表1)。样本级别的多样性为比较不同规模、不同地域范围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特点提供了可能。

时限分布显示(见图1),80%的样本以2~5年为期进行规划。2~5年的规划期属中短期规划,相对于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而言,能够及时反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同时相对于1~2年的短期规划而言,有利于图书馆战略发展思路的平稳延续,同时节省战略规划制定成本,符合组织的管理效益。

3.2 战略规划制定主体分析

战略规划文本制定主体的确定是整个战略规划制定与执行的基础,也是体现战略规划科学性与规范性的重要手段。由表1和图2可知,在明确注明制定主体的16个样本中,特定战略规划委员会制定战略规划占50%,图书馆董事会或委员会制定占37.5%,外聘机构或顾问占12.5%。战略规划制定已经从管理者个体意志逐步向集体意志转移。各馆根据自身的成本预算与成果预期选择合适的制定方式,战略规划注意吸纳主管部门、组织高级管理者、普通员工、用户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3.3 战略规划体例分析

体例是战略规划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系统的战略规划文本的组织结构样式。本文综合样本的实际情况,参考已有的研究,将分析的战略规划体例分为愿景、使命、目标、环境扫描、措施、指标、评价体系等7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战略目标与措施是战略规划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形成了战略规划体例的核心区。愿景和使命是图书馆表述自身社会责任、组织存在意义的重要部分,超过55%的样本含有这两项,组成战略规划文本的重要体例区。价值陈述、环境扫描、评价体系、服务原则、组织自身发展介绍等内容在不同文本中具有涉及。战略规划文本的体例是必选与可选项的结合,所有体例构成因素已经相对成熟,形成固定内容。从个体图书馆层面考察,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的体例项目较为平均,维持在3~5个左右,图书馆规模与战略规划体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3.4 战略规划内容构成分析

战略规划内容可以反映公共图书馆在不同发展环境下的战略选择,也可以突出图书馆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承担社会责任的发展轨迹。从表3可以看出,服务是图书馆共同关注的焦点,样本均用较大篇幅阐述自身服务理念、条件、对象、方式以及针对各种环境变化与组织发展目标而形成的服务革新。数字资源技术平台与居民日常生活类资源建设成为85%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经费、技术设施、管理也是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公共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管理成本,如何适度地筹划技术设备的发展成为各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课题。经费、管理等图书馆内容因素作为服务的保障被提及。除此之外,图书馆营销、图书馆对外宣传、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等也有所涉及。就个体图书馆而言,战略规划内容繁简与图书馆建设规模、服务用户的规模等因素有关。相对于社区图书馆,州立图书馆的战略内容更为丰富些。

3.5 战略规划运行保障分析

运行保障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与实现战略规划有用性的前提条件。根据文本内容的阐述以及相关战略规划理论的总结,可将战略规划的运行保障归纳为:良好的战略规划制定背景(经验保障)、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保障)、流畅的意见沟通机制(信息反馈保障)、丰富的资源与技术基础(资源保障)、可约束的法

律法规(法律保障)、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保障)、具有合作服务精神的工作人员队伍(员工保障)、有保证的资金投入(经费保障)以及其他等9个方面。

55.6%战略规划提到最多的保障工具是资源保障,已有的建筑、文献资源、网络技术资源成为战略规划制定的依据和实施的重要基础。次之是反馈沟通保障、管理保障、经验保障、监督和经费保障等。反馈沟通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实现基础;美国的多数公共图书馆都有制定战略规划的传统,因此累积起来的经验对于战略规划的实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公共图书馆实施战略规划的财务来源主要来自基金会、政府投入、社区捐赠等,经费的投入使战略规划具有推行的物质基础。法律保障和员工保障也在一定范围内被利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①战略规划保障方式的运用并不是单一的,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是几种方式共同保障战略规划的实施;②不同规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保障形式有所差异,州立图书馆强调资源保障和管理保障,而郡县图书馆则更青睐监督保障与沟通保障,强调与社区居民的沟通。

4 对我国的启示

4.1 重视战略规划的编制

美国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历史传统表明,战略规划作为一种简单而适用的管理工具,为管理者快速准确决策提供帮助,也成为图书馆向公众及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宣传自身价值,获取经费投入、社会捐赠的重要手段。在追求成效的发展环境下,图书馆只有积极自我营销,才能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获得更多支持,在公共资源竞争中获取最优发展资源;同时,大量战略文本内容的重复性表明,战略规划具有较大共性,制定战略规划能够帮助决策者简化复杂问题的处理程序。因此,应从科学借鉴的角度,研究国外战略规划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培养战略思维,重视国内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图书馆科学战略决策体系。

4.2 组建团队制定战略规划

数据表明,群体代替个体制定战略规划已成为大势所趋。相对于馆长等领导层的个体或者单一成份的战略工作团队制定战略决策而言,多成份的制定主体对环境的把握更加系统而客观。组建特定的战略规划团队已成为美国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方式,可根据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参与人员,如东海岸地区图书馆组建了图书馆委员会,乡村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公众等组成的战略规划组;奥兰治湾公共图书馆组成公众、图书馆委员会、职工代表为主的团队;卡内基公共图书馆成立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商人、律师、公务员、学生、教师、退休人员、义工、图书馆董事会成员、图书馆馆长等在内的15个人组成的规划委员会。吸纳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利益相关人参与组建战略规划制定团队,有利于兼顾各类战略规划受益者的利益,丰富规划内容,拓宽其辐射的范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在我国聘请外部商业公司或者专业机构进行战略规划的时机尚不成熟,单一领导负责制的模式又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借鉴美国经验,设置专门的团队制定战略规划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应注意:①战略规划团队人员构成宜多样化,鼓励用户的参与。当前,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类文件过程中,常采取“部门计划+领导意志”的方式,还未直接关注用户的意见,而美国的经验是更重视服务受众的参与,战略规划团队人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用户,即使不建立专门团队,也会以各种方式实现用户参与。②团队以项目形式存在为宜。经费一直是各馆的难题,设置专门的战略管理部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人员编制配给,当前条件下时机并未成熟。因此,可从各部门抽取一定人员与外部人员形成临时项目组,既能满足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全面性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图书馆实际困难。

4.3 完善战略规划体例

体例是战略规划的基本框架,经过长期发展,在各相关行业委员会的管理下,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已形成较固定的格式。在吸收企业战略管理经验与自身探索中,战略目标、具体措施等为核心,使命、愿景成为重要内容的图书馆战略规划体例已被多数图书馆所接受。核心价值观、组织历史与文化、成绩总结、服务承诺、评估指标等内容,作为可选项目,在不同战略规划文本中也有体现。结合实际,我国的战略规划也应逐步明确体例构成,以固定的格式促进战略规划文本的标准化。可建立以必选体例(也可称核心体例)和可选体例(也可称特色体例)相结合的模式。必选体例可包括:愿景、已有成绩、环境分析、目标、行动措施、已有成绩、实施保障等,可选体例可包括:成功关键因素、财务状况、战略评估方式等。各图书馆在此基础上自由选择搭配,既保持标准化也具有个性化。

4.4 丰富战略规划内容

战略规划内容与体例常被混淆,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对战略规划内容框架的描述也从体例角度说明,如盛小平认为,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内容至少包含愿景、使命、价值观、目标体系、战略5部分。战略规划内容应主要从图书馆业务的角度,将涉及的明确未来发展问题进行全面阐述。上文统计中,服务、资源、财务状况、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环境分析等均为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战略管理内容随着环境变化及发展需求转移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体系结构。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战略规划的内容,注意宏观与微观结合,兼顾主体的情况下,可细节化处理部分内容,增添战略规划文本的可操作性。

4.5 明确战略规划保障方式

成功的图书馆战略规划体系一定是战略方向、战术执行与战略规划保障三者集合的产物。战略规划保障是将战略决策转化为战略目标成果的基础。战略规划如无明确的执行保障方式极可能导致其缺乏执行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最终被束之高阁。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在制定战略规划文本中开始注意明确战略规划保障方式,以资源、管理、监督、信息反馈等方式为主的战略规划保障方式已经得到美国图书馆界的认可和推广。马特洛马赫县图书馆战略文本指出,战略规划目标体系是图书馆在2006~2010年问的每年经费预算和计划下产生的,图书馆领导对战略规划的实现负有主要责任,县议员作为图书馆战略规划目标的评定者和图书馆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者,在政策支持和图书馆发展指导上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顾问委员会与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对战略规划实施具有规范作用,其他图书馆合作组织对战略规划的实现也有重要意义。有力的保障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

4.6 强化战略规划评估监督体系

制定战略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图书馆社会价值,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执行需要监督,价值的体现需要合理的评估体现。部分样本图书馆已同时制定战略目标与评价标准,但还需要独立于文本外的评价体系。以客观、务实的评价标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易用简便的评价方法,促进战略规划的完善。具体而言,首先,应结合国内外经验,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文本评价和执行阶段性评价为主进行规范化评估;其次,形成多评价主体的层次化评价体系,自身评价与外部机构的定期评价相结合,消除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盲点。

战略规划重要性范文第4篇

谁能率先进行战略转型,谁就能在残酷的“丛林法则”中稳操胜券。联想集团日前公布最新的2012/13财年Q4暨全年业绩报告显示,联想集团全年营业额高达34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6.35亿美元,同比提升34%,市场份额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而这一漂亮的成绩显然要得益于联想对PC+业务的率先布局。联想集团副总裁、首席战略官(CSO)周庆彤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在联想集团PC+业务的影响下,联想集团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业务的销量再攀新高,并开始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然,战略先行的背后,财务的支撑也至为重要。日前,周庆彤在出席由CIMA举办的财务战略系列研讨会时指出,在企业中,财务规划是战略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桥梁,对执行战略规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财务规划一定要与战略规划相匹配。“但目前PC行业的利润率水平较低,而财务就需要具备很强的规划能力和控制能力,才能助力企业实现目标。”他称。

事实上,作为联想集团首席战略官,周庆彤之前早已在联想集团做了8年的财务工作。而如今,站在首席战略官的位置上,他能够更好地从战略与财务的双重维度,来考量企业财务规划如何与战略规划相匹配的问题。

随战略而变

“企业的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财务规划也要随之而变。在一般情况下,业务人员大多会抱怨称,公司的战略既已制定,但财务部门给予业务部门的目标和投资却依然没有变化。因此,他们认为,财务根本就没有规划。”周庆彤说,“但实际上,财务目标的制定与企业的战略实现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对此,周庆彤认为,目前各家企业所处的位置、不同的业务发展以及市场演进所带来的新需求等多重因素,正在挑战着他们的战略。所以一方面,企业战略在不断延续以及不断演进的同时,财务规划也要对此进行有效匹配。而对这一过程的实现,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首先,财务规划要与战略规划按照协同的时间表同步进行。“企业不能在做战略的时候只做战略,在做财务预算的时候只做财务,将二者分割开来是不可以的。他们一定要在协调一致的情况之下同步进行,并且要配备一个输入和反馈的机制,进行协调。”周庆彤称。

其次,在企业的战略制定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在设定目标时,财务目标的设定也一定要与战略目标相匹配。

第三,在保证成熟业务有效运营的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开拓新兴业务。对新兴业务也要有不同的考量方式,以保证新兴业务能够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给予相关人员足够的激励。“毕竟新兴业务的开拓比较难以成功。”

第四,在不同业务上建立不同的商业模式。“财务规划与战略规划如何匹配,也能反映出企业商业模式的不同,即不同的业务要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和财务模型,企业不能把以往的业务模式的经验强加在新的业务上面。”周庆彤说。

目前,联想集团根据战略的演变,正在推行着行之有效的财务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匹配工作。联想集团的战略规划被称做公司级战略规划,之下为业务级战略规划。财务规划则与战略规划相匹配。公司级与业务级规划会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循环,但主要以自上而下循环为主。“自上而下的循环在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周庆彤说。

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围绕战略规划展开。“在此,我们可以发现去年业务做得怎样、哪块做得好、哪块做得不好。同时在确定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可以设定出最关键的优先级。”

第二部分的工作涉及愿景、商业洞察、业务负责人等。期间部分业务的核心人员也会参与进来,共同对第三阶段的最高的目标进行设定,包括市场份额、财务目标、部分更高期望的KPI值等。

而具体的业务规划则包括产品组合、客户细分,围绕消费产品制定“4P ”计划,再把所有目标都具体数量化,制定出详细的目标。

最后是协调过程。“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各个业务集团都会基于公司中的战略规划进行各自的业务规划及职能规划,协调过程能够使各个目标在相互之间发挥支持作用。”周庆彤说,“这就需要财务团队与战略团队进行充分沟通,比如对每个时间段做什么工作、相互之间有什么需求,都要很清楚等等。”

财务匹配关键

联想集团整体的业务战略被称作为“保护”和“进攻”(Protect and Attack),在过去几年基本上围绕PC业务,保住既有的市场份额(以中国市场和全球大客户市场为主),同时开拓新兴市场份额(除中国市场以外),以交易型业务模式为主(主要是针对消费)。

在联想集团财务部,财务人员会针对不同的业务,将所有的业务分成“保守”和“进攻”两类,并将“保守”类和“进攻”类各自区别对待。这样,财务部门就可以据此设立不同的目标,以发挥财务对各个业务战略的导向要求。

对此,周庆彤称,财务规划在与战略规划相匹配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把财务的重要性表现出来。“财务首先要将整个公司的所有业务定位清楚,这样企业的各项业务发展,就能够符合公司的整体目标。”他说。

比如在PC市场下滑较快的2013年,联想集团的财务部门就及时发现了市场状况变化的关系,并做出了战略调整,将所有的PC业务安排进入“保护”阶段,这样一来可以保证PC业务的利润,同时也可以缩减费用,将PC业务中所节省的资金投入到PC+业务中去,比如对智能手机业务的投入等。

“PC业务里有两种分别,一种叫做利润池,另一种叫做盈利增长。利润池是现金牛,客户市场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等,其首要任务是保证一定利润的贡献。”周庆彤说,“但如果市场状况不好,我们就要做出财务规划,以保证在整个收入没有增长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完成利润增长的硬指标。”

而联想集团的“进攻”策略则主要集中在PC+业务上。2012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就宣布PC产业进入“PC+时代”,联想将推出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大品类的终端产品,通过与乐云服务的融合,实现从“传统PC领域领先厂商”到“PC+领域领先厂商”的过渡。

战略规划重要性范文第5篇

信阳市电业局成立于1971年,1999年由河南省电力公司出资收购,2005年12月注册更名为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对8个县电业局实行代管。近年来,信阳供电公司凝心聚力求发展,着力加强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促进电力企业转变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力体制。国务院于2002年2月颁布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启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期通过体制创新,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使供电企业管理体制及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新的电力体制下如何应对市场竞争,求得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是摆在供电企业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供电公司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正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有必要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战略管理。目前信阳供电公司已完成《信阳市“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为2011至2015年的信阳电网发展制定目标,以此契机撰写《信阳供电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可以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信阳供电公司的发展,使其应对未来的变化。

根据国家电网发展规划和电力行业政策,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作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定位、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通过战略管理正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引领企业发展,应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实现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战略实施步骤及控制方法

针对信阳供电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地分析,提出企业的目标,进行战略模式选择,公司产业规划,公司管理变革等,并制定战略实施步骤及控制方法。

一是战略背景。自国家开展电力体制改革以来,通过厂网分开以及即将开展的主辅分开,绝大部分电厂已不再隶属于电网企业,现有的运营模式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新体制的要求。

二是外部分析。从政治法律、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四个方面对企业面临的环境进行分析,对整个电力行业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企业在外部环境方面存在机遇和挑战。

三是内部分析。对企业内部竞争能力进行分析,得出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

五是发展战略。根据内外部环境分析,得出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并确定具体实施的电网规划和组织规划以及职能战略。

六是战略实施和控制。为达成发展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实施要点以及实施方案,包括战略实施的步骤以及战略实施的控制,目的是是发展战略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保障其切实可行并能付诸实施。

三、规划制定流程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项目准备、实地调研和分析、制定企业总体战略、制定企业职能战略、战略的执行和监管等。

1、项目准备。包括对规划企业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组建战略规划建设项目组,同时制定详细的工作进度计划。在本阶段的工作中,企业最高负责人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能直接参与其中至关重要。

2、实地调研和分析。按照工作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调研大纲、客观、公证地调查与分析企业现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对企业全部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研,这一点至关重要。二是必须对企业内部全部单位的负责人进行调研,精确掌握各业务口的现状,发现问题。三是尽可能对企业上下游的密切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四是必须掌握大量基础性数据资料,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3、制定企业总体战略。在实地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企业中长期

发展战略规划。总体战略应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实施思路和实施步骤等方面。

4、制定企业职能战略。总体战略制定完毕后,企业应将总体战略下发

到各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制定自己部门的职能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规划部门人员应加强和职能部门的沟通。职能战略制定完毕后,上交企业规划部门统一修订。

5、战略的执行和监管。战略的执行必须要落实到公司年度目标和年度

工作计划中。各职能部门根据各年度的职能战略,将战略细化分解到本部门工作中。公司加强对战略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年度考核目标,强化考核,确保公司战略的落实。

四、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一是公司中高层人员对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制定企业战略规划重视不够,这是制约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水平至关重要的环节,必须要加强对企业中高层人员的培训,聘请专业的咨询师授课,全面讲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框架,战略规划的制定、如何进行战略实施等内容,提高企业中高层人员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战略管理团队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是初次开展战略管理,企业内部

人员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和实施水平都不高,造成项目团队的整体素质不高。应合理引进外智,从管理咨询公司或高校中选择高素质人员,纳入战略管理团队,同时配备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提高项目的管理能力。

三是基础数据资料掌握不够全面。首先是行业内部有关企业的资料难以全面掌握,在战略的制定中,对标管理的思想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战略规划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发展;重要

一、企业发展战略之基本涵义

1.战略的基本涵义。“战略”一词源于希腊文strategas,原意是将军。在古希腊,该词演进为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企业发展战略可以简单的定义为一门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企业为长期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定位、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2.战略的编制原则与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坚持效益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原则;符合公司的业务定位原则;各子战略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与总体发展战略保持一致的原则;目标互促性原则等。(2)主要内容:企业发展宏观、微观内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企业发展目标规划;企业未来重点任务;企业战略保障措施等。

二、战略是企业发展之“纲”

俗话说得好:纲举才能目张。“纲举目张”这个成语,出自西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纲”是指渔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是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纲举目张是讲只要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企业发展要抓好的“纲”就是战略管理。在激烈的竞争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客观情况下,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如集团公司在2011年首次进行资源重组,面对企业底子薄、负债率高、历史遗留纠纷和案件复杂、企业资信差、基础管理薄弱等现状,要求企业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正如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专家韦克指出:管理模糊性、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变革,业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头号任务。集团公司深刻认识到战略对企业永续经营的重要性,坚持以企业战略为统领,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战略总体目标,即:牢固树立三大理念,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合理定位三类业务,最终实现三大目标,打造“专业突出、相关多元、经营集约、管理精细的现代建筑企业”。在“十二五”战略的引领下,集团公司从狠抓内部管理入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此时,企业的发展战略便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纵观国内外企业的发展经验,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如果企业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发展战略不明确,就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具体经营决策就会盲目。对此,集团公司在清醒地认识自身发展薄弱环节的前提下,在积极推动公司上下加快创新与突破的同时,精研形势、寻找对策、修订规划,从长远利益出发,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在深入分析集团公司外部机遇与威胁、内部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寻找发展的突破口、找准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及区域布局,强化效率优先原则,合理配置资源,集团公司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竞争力和生命力显著强化,这些都源于公司的战略发展定位的准确性。反之,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不重视企业的战略发展问题,没有专门的战略管理部门,甚至连专职于公司战略管理的人员都没有,这样的企业好像破浪滔天的大海里漂泊的一只独木舟,没有方向、没有指引,随时随地会撞上无名的“玻璃之墙”。“三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战略”,一个只想赚一些钱的企业只要抓出一次好的机遇或许就足够了,但是对于一个想长远发展并连续取得成功的企业,没有正确的公司发展战略指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若想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公司的发展战略管理。

三、发展战略之保障措施

当今社会,一个企业能否长远稳定地发展,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好坏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一个企业好的发展战略确定后,若想落地实施,则必须有得力可靠的保障措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空间里永占一席之地。1.制定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主要依据。只有明确的战略方向才能指导企业沿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否则就会产生混乱。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对企业的综合情况做全面而又客观的分析,并考虑到整合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以便将这些资源调配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上来,以保证制定出来的企业战略的正确性、清晰性与可行性。2.加强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企业发展事务纷繁复杂,当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后,领导干部应首先认识到战略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建立一个部署实施战略的领导小组,使得企业的全体员工坚定企业发展的信心,紧随其上,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战略执行力,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3.完善权责体系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积极推动企业内部权责体系的优化升级,提升服务企业战略发展的效能,促进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细化发展战略目标,力求目标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的有效统一。4.实时验证定期评估企业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纵横交叉,协作互进”的战略规划体系,及时分析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纵横之间加强互助协作,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及时提出评估改进、调整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强化战略规划的执行力度,使得战略规划能够真正贯彻落实,指导企业今后的发展。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就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牢牢抓住企业战略管理的“纲”。因为,战略是灯塔,它引领企业前进的方向,使其不会偏离航道;战略是蓝图,它描绘企业的未来,引导我们去摆脱困境、持续发展;战略是号角,它激励我们去攀登,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总之,完善并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建梅《企业战略研究的系统方法论》.

[2]张文倩《浅谈促进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3]王芳《从葛雷娜组织成长模型看企业的成长》.

战略规划重要性范文第7篇

品牌建设是提高企业综合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方式已不符合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品牌是产品质量的外延,是产品无形的效益,品牌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品牌建设。

一、强化品牌市场竞争意识。

首先应当树立市场意识。当今的市场乱云飞渡,市场竞争硝烟弥漫,风云难测,如果不深入到市场最前沿看品牌,看竞争,就很难感受到企业品牌的重要性。比如可口可乐,在口感上与国产的可乐相比并无太大差别,但是消费者还是推崇可口可乐。就是因为一个品牌一旦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印象定位,出现了惯性,要想扭转这种意识则是很难的,所以有了好的品牌,就会给企业带来无穷的财富。因此,用自己的品牌抢先占领市场,扩大在市场中的影响,也就占领了产品的整个市场。

其次是应当树立质量意识。再好的品牌,但虚有其表,不受消费者信赖也是不行的。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任何品牌,要想获得大家的青睐,最根本的是要看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是产品立足的基石。现在有许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的主动权,言必行,行必果,说的都是做人的信誉。企业和人一样,对社会的承诺,对消费者的承诺,不说则以,说了就要算数,承诺了就要兑现,这是树立质量意识的根本。有人会说,质量意识已深入人心,质量教育完全是多余的!未必!事实上,员工对质量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甚至有些是糊涂的,片面的,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也绝非喊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当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往往忽视质量,即便质量意识树立起来了,也未必有所行动。所以,如何教导员工树立正确质量意识,使员工对质量引起足够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做好以上两点,下面就应当注重竞争意识了。强化竞争意识,首先是人的意识,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是经济的命脉和竞争的至高点,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实际上是体制和制度的建设。竞争意识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人的观念的转变、人才招聘选拔培养手段与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建立科W的人才开发、培养和管理使用机制。如此,使每一名员工深入了解企业在生产技术、内部管理、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公司资质以及产品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情况,牢固树立品牌竞争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产品质量,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二、制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现在的多数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战略规划,缺少品牌建设的一致性方向,品牌传播与推广也往往成为"信天游",随意性很大,以至于品牌资产更是难以积累,所以品牌战略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品牌战略规划究竟是什么?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品牌战略就是建立以塑造强势品牌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将品牌建设提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其核心在于建立与众不同的品牌识别,为品牌建设设立目标、方向、原则与指导策略。其所要解决的是品牌经营中的根本问题,对品牌现在与未来的属性、结构、范围、内容、愿景与管理机制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做出清晰的规划,其内容包括:

品牌决策运营。品牌决策运营解决的是品牌的属性问题。究竟是选择制造商品牌还是经销商品牌?是塑造企业品牌还是产品品牌?是自创品牌还是外购或加盟品牌?这些看似不存在、不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在企业的品牌建设过程中却是经常存在的困惑,大多企业根本不明白。品牌在创立之前就要决定企业品牌选择以及企业是否以品牌为中心来展开营销,这将决定着企业今后的命运。

品牌模式选择。品牌模式的选择,解决的则是品牌的结构问题。是选择综合性的单一品牌还是多元化的多品牌?是联合品牌还是主副品牌?一个清晰、协调且科学的品牌结构,对于整合有限的资源,减少内耗,提高效能加速累积品牌资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品牌规划内涵。企业经营者希望消费者能够认同其品牌形象设计、策划,它是整个品牌战略规划的重心所在。它从品牌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与符号识别等三方面规范,其中包括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中心的核心识别和以品牌承诺、品牌个性等元素组成的基本识别,同时为品牌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确立基本标准。

那么,该如何制定品牌战略?首先,从分析影响品牌的内外部因素开始。品牌塑造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利益,否则无以触动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战略规划必须与企业相匹配,企业不仅仅要有付诸实施的愿望,更需要得到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的支持、投入与坚持。

其次,与品牌战略规划同步进行的,是与企业现有其他职能战略的整合,尤其是与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之间的整合,使之彼此协调、相互支持,形成一致性的战略合力;第三,是在具体的品牌实施过程中,定期核检品牌状况,随时对品牌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施绩效对品牌战略做深入地微调与修正。

三、加强品牌宣传力度。

"相信品牌的力量",这是CCTV广告部的王牌主题广告词,也是央视继"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后目前最牛的广告。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随着市场不断变化,客户需求日新月异,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产品特色的同时,也更加需要增加品牌投入,将品牌塑造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笔者认为,通过各种品牌信息的宣传,在客户对品牌有正确认知的情况下,知名度最大化,关键在于信息创造,效率传播,正确解读三点。

信息创造就是要发挥员工自身在品牌宣传中的作用,利用与客户接触的机会,采取为客户发放品牌宣传手册,向客户宣传品牌的职能和特点,大力营造品牌宣传的氛围,取得客户对于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要发动客户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客户是品牌宣传的最直接的窗口,让客户告诉客户,相对于员工本身来说,更具有说服力。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客户在品牌宣传中的作用,使品牌的特性在短时间内取得"口口相传"的效果。

效率传播和正确解读也是品牌宣传的重要方面。通过平面化和立体式的宣传,从而形成强大的品牌视听感受。首先,品牌宣传要"全"。"全"就是必须让每个客户都要对本企业品牌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其次,品牌宣传要"美"。运用高科技的宣传手段,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使品牌宣传能够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品牌竞争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焦点。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各类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实现企业做强做大做优,逐渐成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企业提高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破解的前沿课题。成功的企业会把自己的品牌建设放到长久发展的第一位,把品牌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一个拥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将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的一切行为最终是更为了塑造品牌。

战略规划重要性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高校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实施战略管理,是高校管理上的创新之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实施战略管理的前提是要做好营销战略定位。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战略定位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找准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等战略定位实施的衬策。

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经听了军事、企业应用和高校应用三个阶段。战略管理的核心思想是获得并保持相对竞争优势。对高校来讲,相对竞争优势就是高校所具有的特色。要想使一所学校具有特色,这正是高校营销战略规划工作的作用所在。高校营销战略是指为J}形成和维护竞争优垮,在对外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基础上,以经营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对高校谋求的主要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手段和实施步骤的各方一面进行系统性的总体谋划。如果一所学校不能以战略的高度对学校的发展做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和管理,只看眼前利益,很难取得长期持续的发展。现实中,战略规划定位对十大学跨越式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但是,真正有效实施,达到预期效果的并不多。

美国高校的战略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权威性年代、定量技术年代、实用主义年代,直到现代的前瞻性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而成熟的规范制度,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

一、制定高校战略定位应注意的问题

(一)定位科学合理,符合客观情况

战略定位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战略规划部门要吸纳各方面人员参与学校的战略规划工作,要广泛听取学校有关的各个群体及社会各界对于战略规划及定位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征询修改从而形成高度一致的分析结果。高校管理者应根据本校自身优势、劣势,辨析环境机会、威胁,进行SWOT分析,选择那些最有吸弓}力,并且能为之提供最有效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制定适应目标市场特点的战略定位,以便有效地通达日标市场,赢得竞争优势。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高校战略定位往往是用领导意志或少数专家代替科学的战略定位,战略定位不是对国家教育宏观形势、学校的现实把握以及对学校独特文化内涵的正确理解,而只是领导愿望或少数专家的意志的反映。由于缺乏战略定位意识,对战略问题的误解,导致战略定位偏狭或定位过高。因此,经常出现“规划规划,墙上挂”的现象。

(二)战略定位要有特色

我国高校进人31世纪90年代后,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办学规模、办学层次都有较大的提升。可是,我国高校定位存在办学类型的趋同与办学层次的攀升两个问题。由于高校战略定位上的盲目攀升,加之对学校发展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的滞后,许多高校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形象包装,都把争创“一流大学”作为跨越式发展口标,不是“国际一流”就是“国内一流”等等,根本无视自己的现实,大多是除了一时热闹和广告效应外,给学校的发展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高校战略定位要突出特色,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等等,但战略定位要抓住最核心的东西。这方面,世界一流高校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加州理工学院(私立大学)从1891年创办至今始终坚持只办理、工两科,在办学规模上,在校生一直保持在2000人规模,毕业生中有22名获得诺贝尔奖,还有大批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各种科学学术奖项,学科单一和规模狭小并未妨碍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反观我国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制定战略定位本应根据实际,以职业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当地社会经济为主要任务,可惜现实并不是这样。他们的战略目标定位是办成“普通高等院校”,办学类型定位是教学研究性型而不是职业型。

(三)定位要有前瞻性

高校市场定位前瞻性是指高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于全局,着眼于长远发展,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发展目标定位等等。譬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所处环境确定其定位,要求高校必须认清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趋势,从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去思考。

二、高校营销战略定位实施对策

(一)设置战略规划部门

高校实施战略规划必须设置战略管理部门,名称可为战略规划管理处或战略规划委员会。该组织进行高校营销战略理论的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营销战略理论,具体负责本校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实施的监控与评估,为战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战略管理信息,提高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已设置发展规划处,但对高校战略实施的理论研究不够,普遍缺乏对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监控与评估。

(二)找准市场定位,制定高校发展战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人,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高校应认真研究教育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特点,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从不同侧面进行深人细致的论证,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这是培育自己市场竞争力的前提。高校管理决策者必须具有办学观念创新性和市场定位前瞻性的素质,才能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包括业务范围定位、战略发展方一向定位、经营目标定位。而业务范围定位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办学结构定位、学科结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特色定位等。比如办学层次定位,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所处环境确定其办学层次是属于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还是职业应用性大学。

(三)明确目标市场优化服务资源

目前市场“泛化”是当前高校营销战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高校为了从学院成为大学或已是大学想成为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努力增加学科门类,增加专业,形成了高校办学的趋同化,没能形成满足各层次办学者需求的各司其职的高等教育的优质服务体系,难以形成一流学科与专业。高校管理者要有远见卓识,在全面分析自己高校竞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恰当的战略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的重点,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各高校要敏锐观察市场变化,整合资源,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继续加强优势学科投人外,可以合理开设一些新学科、新专业,以应对环境的变化。确立服务营销理念,探索和形成高等教育服务营销策略体系。

(四)实施差异化战略,提高市场适应度

差异化策略是高校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使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使自己在高等教育的某一个细分市场保持领先优势战略。实施差异化战略一则可以避免竞争对手的侵害,二则使高校可以集中力量致力于该领域的发展,使高校在某一领域长期处于优势地位。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对自身能提供服务的功能进行合理评估,在衡量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升学校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在战略发展战术上应采取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品牌培养和特色教育,进而实施差异化战略。譬如,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以专业课程结构建设为重点,进行学科的调整、优化与重组,创建特色学科,形成一批名牌专业。高教市场开放性和多元化趋势,使学生及学生家长对选择教育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自主权,毕业就业状况成为左右他们选择就读怎么样的学校和怎么样的专业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若专业具备特色,已形成品牌,市场竞争力就会提高。例如,全国普通高校所设置的社会体育专业,其课程雷同现象非常严重,学生只能选择学校的名望,然而河北传媒学院在原体育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影视武打编导》、《体育营销》等课程,既完善体育专业知识结构,同时也适应影视剧对专业武打人才的需求,成为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