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劳动教育的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范文第1篇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使学校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处规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高一40课时,高二30课时,高三15课时。从劳动教育课开设初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简明教材,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该教材曾在2014年省级高中课改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扫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园责任区的划分、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学校还专门为劳动班级制作了工作服装,先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绿背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劳动教育课又逐渐整合了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清扫校园维护校园整洁外,劳动轮值班级还承担了每日的升降旗仪式、课间礼仪执勤、考场执勤等教育活动。随着劳动课的开展,学校对学生打扫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推垃圾车不能用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洁工人进来收拾;给垃圾桶换垃圾袋,袋口覆盖要达到8厘米,追求整齐美观。学校希望通过这样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务实的工作态度。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由学校德育部门协同少先队大队委,对各项劳动进行评估,配以相应数额的星光币。完成该项劳动就获得相应数值的星光币,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数额的币值。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期初进行一次性的劳动项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两月进行一次更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班级劳动,一项校级劳动,这是期末评选“星光学生”和“十佳星光学生”的必备条件。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把一个月积攒的星光币存到星光银行,星光银行进行登记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学生获得的星光币,可以购买学校图书馆的折旧图书,可以参加校园贸易节的拍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淘宝拍拍乐贸易节,也可以使用星光币购买贸易节的各种物品。《星光币劳动创业》德育课程体系,是以学校公共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班级、校园内涉及的各项劳动进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开放的认领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而通过发行校园星光币,把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创业思想。通过星光银行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感受货币流通,渗透理财理念。

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我校的劳动教育,是从和学生生活最紧密的“吃”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设厨艺课,请厨艺大师给他们上课,从包饺子到做寿司、从炒菜到煲汤,学生按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然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周末回家偶尔还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学校厨师等。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课、泥塑课,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要认领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顾和养护,每学期定期开展“美丽的班级我的家”活动,整个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低年级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微信展示,并展开拉票活动。班级打破了以班长及各种委员为干部的组织结构,学校打破了以学生会等常规的学生组织,全部以小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组织机构,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发、自动、自觉、自愿。通过每个人亲身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园因我而改变,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唤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而带动自己各方面不断提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在重庆市南岸区区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校始终将“让动手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行动指南。学校组织了“播种在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见证蔬菜等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责任意识,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长过程的魅力,进而塑造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同时,我校借助开展“左手游戏,右手生活――培养鼓娃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手工零钱袋、水果拼盘等生活用品,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劳动中体验幸福。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融合国家和省级课程,开辟校本劳动养成课程,编写了《学会生活》教育读本,按照“自理习惯、家证服务、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生存技能”六个板块来设计。每个年级各板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贯制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学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并以此来规范各年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学期初在家长会上将竞赛项目布置给家长,各班级在学期中进行班级海选,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进行技能展示竞赛。上学期各年级预设的习惯类竞赛项目为:一年级“我会系红领巾”,二年级“我会系鞋带”,三年级“我会装书皮”,四年级“我会整理书包”,五年级“我会擦桌椅”,六年级“我会清扫地面”。这样做,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中都能学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劳动教育硬件,添置“四维一体机”“标本室”“探究室”“劳技室”等教学设备,为学校劳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试验田,加之集镇周边工厂商铺较多,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

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技内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劳动教育内容,因此,“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成为新的着力点。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一周一课时的基础上,发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所在学科蕴含的劳技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技教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挖掘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告诉学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有的老师甚至将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包饺子。利用这一主题先学厨艺,在“劳动”之后,老师才开始教学生进行数学的“统计”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园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观赏植物60余棵,还有石榴、樱桃、枇杷等果树100多棵。学生亲身体验选种、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以及蔬菜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们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长大。

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校长沈鸿:学校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劳动实践纳入德育系统中。学校利用班队课和手工社团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劳动教育。此外,在学校每学年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活动中,会专门举行两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5月“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11月,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开展的“劳动大比拼”专场比赛。今年5月开展的“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科整合、全员育人的特点: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了劳动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有描绘交警指挥交通的,有描绘清洁工扫马路的,有描绘园丁修剪树枝的……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学生向往的方式拉开了劳动的序幕;班主任组织一次室内大扫除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大扫除活动,包干到人,分工劳动,清扫绿化带、洗擦宣传栏等;音乐教师教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通过“画、做、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课程,是劳动技术课实施的主渠道。学校从学情入手,设计了“衣食起居的劳动习惯、社会生存与生活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综合实践课主题,分三个年段,板块推进,实施国家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面;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物与种植、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维修等,把劳动技能有机地植入学科中,体现了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学校还倡导特色教师开发个性课程,例如军模设计课、光与电的探究课、保险与营销课……鼓励教师以生为本,各尽其才。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校通过组织开展“今日我当家”主题活动,激发小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促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活动内容有洗杯子、倒垃圾、扫地等,并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劳动兴趣,形成一种带动、交流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德育教育 教学 实施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提出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致力探讨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进行的,在现代教育中,多数人认为,学生能力就是学习成绩,而往往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但做人先于做学问,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因此,我认为学生能力既包括学习能力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能力,而语文教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涉及面也较为广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让学生在学好语文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广泛而全面的德育思想教育。

一、在课堂中让德育融入语文教学

古往今来,我们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语文课文带有人文性和思想性,但是,思想不是靠讲解传递的,它是在感觉中、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许多年来被选入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学生,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是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然是经久不衰的。还有,可通过介绍课文作者和时代背景启发学生感悟。一些课文的内容尽管没有直接表现德育内涵,但其作者自身的品质及其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为世人称颂,老师在介绍时要加以点拨。如我在介绍朱自清时,就特别介绍了朱自清1948年生活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曾签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临死还嘱托家人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史实。介绍后我告诫学生: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要有骨气,决不做恬不知耻、不讲人格甚至有损国格的事。

二、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平台

课外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人才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中学,学中做。”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同学们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学校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语文教师是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的主要组织者,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在教学中渗透感恩之心的教育

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对于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积聚感恩这笔财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⑴品味感恩内容的美文,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下用心去感恩,“体会到感恩让我们变得快乐”(阿尔伯特・克拉克言);⑵用心去感受别人特别是父母亲的关爱。学习课文《背影》等,让同学们用语言来表达出对父母关爱的感谢;⑶每天感恩一人,让感恩成为习惯。鼓励同学们试着每天向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用语言表示感激,要求学生抒写感恩内容的文章,转换角色编演课本剧,体悟感恩带来的。就像歌曲《感恩的心》中所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孩子们心中常存感恩之念,相信他们一定会成长为值得他人尊敬的人。珍视别人的付出,并用行动来表达对他人付出的尊重,这不就是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该有的吗?

四、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范文第3篇

1.劳技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的全面培养

在劳技教育中,学生运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又动脑,既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要,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劳技教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了关心集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格。因此,劳技教育对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勤俭节约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起着重大作用。

2.劳技教育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一个时期以来,单一的升学目标的追求影响和限制了劳动教育的发展,把师生的思想禁锢在唯一的一种教育形式上,劳技教育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实际中的特点和作用,对家乡经济发展有所感悟。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课堂,利用劳技课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了解和接触社会。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和将来的学习结合起来,把社会的发展与自己能力和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实践能够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学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观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内化为“我要学”,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劳技教育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劳动是使人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技教育则使学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劳技教育实质上是开发人的潜能。在当前,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成为世界潮流,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劳技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合作能力。学生不但可以使所学知识更加理想,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劳技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完善。劳技教育深受学生喜欢,其重要原因是它改变了教师“一言堂”,把自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释放了人的自由。学生们在劳技课上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这就可以适应他们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挥。学生感到劳技课学习轻松愉快,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们都能获得很大的收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

二、初中劳技教育的途径

1.建立有实际意义劳技教育目标体系

(1)认识劳动的意义。通过初中三年的劳技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劳动工具、保证劳动质量、端正劳动态度,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2)学会生活自理。教育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维修最常用的基本劳动工具,教会学生学会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树立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意识,形成勤劳、坚强、认真负责,服务社会的品质,具有初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2.建立动手动脑结合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可与多家企业联系,建立学生实践基地。还可配备一定的劳动工具和物资,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提供保障,将课堂知识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地教育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书本模式,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接受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3.建立有形有效的劳技教育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施,我校已把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列入学校办学方针,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劳技课教学应有的位置。根据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将劳技课分为选修课和活动课两大块,使劳技课教学做到三结合,即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选修课按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是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的。选修课根据学生特点开设,九年级一般为职业规划和创新课,八年级一般为家政课和简易维修,七年级一般为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活动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参观考察加工车间、实践基地等形式,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调查研究等开展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劳动技能的充分生动活泼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以采用学分制、星级制的办法,每学期进行考评并纳入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档案中。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范文第4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能创新。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为此,创新教育的研究者认为,思维、实践是两个关键的方面。我们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没有思维何来创造,而思维的基础是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没有实践需求就没有探索,而探索是创新的源泉。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并与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要特别加强自身的修养,教师应以启发和帮助的意识和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综合实践活动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是非常的重要,特别是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厌恶劳动,贪图享乐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学生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和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行苦”的深刻含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亲自参与劳动和技术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劳动技术素养。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基本劳动技能训练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更要让他们掌握一些实用的劳动技能,为此要求学校要设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劳动场所和相关器材,为上好劳动实践课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

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实践技术,学校应加强实践课的常规管理,教师要做到教学有计划、上课有教案;学生要有学习笔记、作业本等,以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上好综合实践课,同时要严把考核关,使实践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三、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适合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型人才,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行分组,并教学不同的内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种植组:学习农作物种植

在学校的一角开辟植物园,带领学生进行农作物种植活动,让学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情况,体验到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期盼丰收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用知识创造幸福的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丽的人生。

2.编制组:学习简单的中国结,十字绣,毛线编织,串珠等手工艺品制作

在学习和实践中,既体验了劳动创造美,劳动造就美,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生会编结的基础上在提供条件进行创新、改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丰富的生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一个人生活在已知的领域里,如果只满足于前人的创造成果,缺少对新生活的关注和激情,缺少了质疑的机会和释疑的渴望,就失去了创新的可能。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潜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善于发现和捕捉具有求异思维的提问,以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技术。

3.烹饪组:学习一些基础的烹饪技术和简单的菜肴制作

在学习和实践中,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制作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养育子女是不易,教育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缝纫组:学习简单的缝纫技术和工艺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品格;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11-02

【作者简介】潘志琴,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江苏常熟,2155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

语言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相融合,同样,语言教学也总是包含着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所以,语言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控制情绪,积极面对挫折,这才是成功的英语教育。学生的交流能力涉及人的品格、情感和思维方式,有优良品格的人,即使语言能力稍差,也能顺畅地与人交往,包括与外国人交往。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施行,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可以看出,教师除了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开始慢慢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其对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品格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抓住教材中一些显性的情感教育因素,然后进行简单、机械和形式化的处理,这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没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

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品格培养缺失的现象

1.话题讨论不够深入。

教材中的故事往往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关注故事本身,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解读故事,体会编者的意图。

以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为例,故事主要讲了Liu Tao的同学都会打篮球,但是他不会,于是,同学鼓励他试一试,结果真的进球了的事。一位教师在故事教学结尾,和学生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T: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at last?

S:Yes.

T: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at first?

S:No.

T:Boys and girls,if you can’t do something,you can have a try.

从教师的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关注了尝试的重要性。但是,本课教材展示的是比较顺利的结果,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学生该如何面对?且这个情况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当同学碰到困难时,除了鼓励别人尝试,你能为他人做些什么呢?教师并没有根据教材进行深入解读。

2.情感互动缺少过程。

一些教师为了达成预设的情感目标,在课堂结尾,仅以几句对话或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课堂总结,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大于内容。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该课用现在进行时讲述了Mike一家的周六和孩子们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事。一位教师在故事教学之后,和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T:Are Mike and Helen good children?

S:Yes.

T: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m?

S: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We should....

T:We should help our parents.

很显然,这样的对话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一次劳动教育,学生的回答很流畅,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学生的回答都是从故事中得来的。这样的对话缺少真实的交流,能否触动学生的内心不得而知。课文中Mike兄妹帮妈妈做饭,帮爸爸洗车,主动打扫家庭卫生……文章不仅仅体现了孩子们帮忙做家务,更多的是体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

3.教材本意缺少发现。

教师备课时会从文本的某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或者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一些教师关注了细节,却忽略了故事整体所要表达的内容。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6 In the kitchen,描述的是Liu Tao回家,看到父母在厨房做菜,然后一起吃饭的事。故事围绕父母做饭、一起吃饭两个场景开展对话。对话中,Liu Tao不断地表达喜欢和感谢之情。一位教师在故事教学结尾,展示了教材中的最后一幅插图,并提问。

T:What does Liu Tao eat?

S:Vegetables,meat,tomatoes and potatoes.

教师在屏幕上输入句子:Eating vegetabl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从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关注了课文中提到的蔬菜,看到了Mike非常好的饮食习惯,所以提醒学生要多吃蔬菜。教师将关注点放在了蔬菜上,而Liu Tao对父母表达的感谢之情,教师却没有提及。

应该说,以上三种现象只是学生品格培养缺失的部分表现。译林新版《英语》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增加了体现时代特色和时展的新话题及语言学习内容,如:环保绿化、劳动教育、朋友亲情、生活习惯、困难挫折、饮食营养、中外文化等内容,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语言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将这些新变化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减少形式化、标签化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更新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素养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

二、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品格的策略

英语教学中的品格培养,应该在学生和教材对话、学生和教师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渗透。所以,我们的对话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生活。

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往往都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对话,也要立于儿童立场,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对话。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案例中,Liu Tao是比较顺利的,一次尝试就成功了,而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多。所以面对这样的故事,教师要抓住契机,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尝试,也许不一定成功,但是勇于尝试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除了鼓励Liu Tao,还可以为Liu Tao做什么?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帮助同学。因为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积极帮助他人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态度。

2.触动学生内心。

好的活动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真实的互动应该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有话想说。只有当学生走进故事,才能真正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情意。以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为例,如果教师在课堂结尾,询问学生:妈妈做饭时,你在做什么?爸爸洗车时,你在做什么?如果你也和Mike他们一样去帮忙,父母心里会怎么样?如果你帮助父母洗车、拖地、做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放慢了对话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父母,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融洽家庭的氛围,相信学生的感受会更深。这样的讨论,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所触动。

3.挖掘教育素材。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范文第6篇

一、在教育发展共同体各成员学校中营造浓郁的“师陶学陶”氛围

我们组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宣讲团,在教育发展共同体各成员学校进行巡回授课,普及陶行知教育思想。我们将各共同体学校的教科室主任组织起来,全面、细致地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著作和教育故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一个主题认真备课,然后轮流到每个共同体学校进行宣讲和授课,让每一位教职工正确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以及对当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

各共同体成员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著作、言论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阅读和摘记相结合、学习和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陶行知传》、《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思想研究》、《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思想的现代价值》等书,并要求大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各共同体成员学校均设立了“行知大讲堂”,每周组织一次活动,让大家轮流上讲台谈“师陶学陶”体会,掀起了“师陶学陶”热潮。

二、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理论支撑,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特色建设

在“师陶学陶”过程中,各教育发展共同体成员学校纷纷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本校实际相结合,来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品位,并形成了办学特色。如王官集中心小学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发了《好孩子、好习惯、好生活》校本教材,教材中包括了生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文明礼仪好习惯等篇章,让好习惯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黄墩中心小学大力开展了“劳动教育”,开辟了生态种植园和饲养角,每个班级都分到了一块“自助式”学农实验田,孩子们自己在农村搜集农作物种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种植和管理;在实验田的周边搭建了一些小动物“饲养舍”,让孩子们“和马牛羊鸡豕做朋友、对稻粱粟黍稷下工夫”,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亲近田园的情感。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积极开展了“创造教育”,确立了“培育具有民族品格和世界眼光的创业者”的办学理念,广泛开展了“红领巾学创业”活动,使“创业”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中萌芽。由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还在全市“创业文化节”上作为典型推广。我们蔡集中心小学在“生活教育”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诗教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儿童诗课程文化,探索出了阅读赏析、生活感悟、采风创作等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诵诗、赏诗、画诗、写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让师生们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

三、以评选“行知式”学习型团队、“行知式”教师为抓手,弘扬陶行知教育精神

陶行知被称为“万世师表”,他“爱满天下”的情怀激励着一代代为师者。我们通过研究、讨论,制定了“行知式”学习型团队、“行知式”教师评选办法,引导广大教师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践行陶行知先生崇高师德风范。每学年通过层层推荐、民主评选,最后举行隆重的表彰会,褒奖一批“行知式”学习型团队和“行知式”教师,以此来不断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范文第7篇

播种“火种”

学校推行以重视个体的认知、情感体验和意志行为为特征的主体性德育,将真、善、美的“火种”植入学生心田,并内化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

序列养成教育,科学习惯培养

德育贵在养成。学校遵循“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制定《易三实验小学养成教育序列》,横向上,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分解为遵章守纪、文明礼仪、自理自立、勤学向上四个训导模块;纵向上,分解为一、二、三、四、五学段训导点,梯度分明。另外学校重课题引领,2011年学校《小学生诚信教育途径研究》被评为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十二五期间,学校又承担国家、省级养成教育课题的研究,科学有效地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深化课程德育,提高育人实效

挖掘教材的德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德育资源,努力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学校推出幸福课堂“六关注”,即关注学生、目标、学法、问题、训练、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健全了人格。

开发“教师即课程”资源。学校制定并推行《易三实验小学课堂德育实施意见》,从教师道德素养、语言素养、心理素养、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管理、自主合作教学方式六个方面开发“教师即课程”资源,让教师真正走进课程,成为德育课程的要素之一。

星级少年评价,多员化全面育人

学校建构了“星级少年”育人评价体系,实行动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班级评选出与学生日常行为密切相关的守纪星、礼仪星、感恩星、诚信星、学习星等十颗“星星”。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比,期末进行全校性的总结表彰。“星级少年”育人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入选了“全国德育一百例”。

点燃“火焰”

“火焰行动”中,学校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为依托,结合传统节日,借助创新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创设校园主题月。为培养学生懂得“关爱、创造、生存、奉献、科学”,学校创设爱国、环保、理想信念、感恩、法制、读书等8个主题教育月,每周围绕月教育主题设计系列子活动,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性情,修德励志,提高综合素质。

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学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尊老敬老教育、热爱劳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其中,开展各项传统节日专题教育,释放潜在德育魅力,提高德育实效。

特色升旗教育。学校以规范升旗仪式、创新升旗教育、开展升旗手序列活动为重点,探索出七环节升旗教育。开展了升旗手感怀、升旗手跟踪调查、升旗手专题会、升旗手事迹报告会等升旗手序列教育。学校特色升旗教育作为蓬莱德育模块在全国德育现场中推崇展示。

校园“四节”显魅力。读书节让校园弥漫浓郁书香,体育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健康运动的快乐和自豪,校园“科技节”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科技、探究的意识,艺术节让每个生命都展现风采。学生在校园节日里接受道德熏陶,提高综合能力,也在此获得了承认和尊重。

幸福“典礼教育”。学校打造“典礼教育”,每个典礼场面宏大、环环相扣、隆重热烈、感人至深,极大的引导着学生自信、感恩、向上。“入学典礼”“毕业典礼”被蓬莱市教体局作为德育模块向全市推广,并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活动中宣传观摩。

炫彩校园吉尼斯。为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冲击极限”的参与竞争意识,学校推出校园吉尼斯特色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一分钟跳绳、转呼啦圈、水面浮硬币等吉尼斯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燎原”社会

德育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学校的“星火”德育燎原行动使教育最终成就学生,带动家庭,辐射社会。

优办家长学校。学校开设“父母学堂”,或聘请家庭教育专家或利用家教光盘,组织家长聆听讲座。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校级家长会,两周举办一次班级“家长开放日”,通过家长会、教师家访、家长访校、家校论坛、家校联系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重大节日活动等形式,提升了家长的育子能力。

“父母大讲堂”是学校开放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新举措。学校邀请各行业“专家型”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课,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了解社会和学做社会人的的能力,同时拉近了家长、教师、学校之间的距离。

拓展德育途径。为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挖掘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学校开展星火德育“燎原”活动。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教育资源,学校“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高校、走进军营、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关注社会,学会健康、负责、智慧、创意地生活。

对劳动教育的感悟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科教学;人文精神;以人为本;自我完善,特色文化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办学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如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礼仪常规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1.学科教学――努力挖掘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二是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3.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我们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我校还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在德育过程中,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了班规班约和班级行动纲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四、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努力形成艺术化校园的特色,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风、学风的制定,丰厚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当全校教师牢固树立“以服务树信誉”的办学理念后,就会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总之,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为德育工作注入鲜活的血液,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一所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味、信得过的品牌学校将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参考文献:

[1]黄涛.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班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