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园文化建设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校园文化 虚实 简丰 上下 辩证思考
作为学校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校园文化建设既不是“校舍装修”,也不是“景观工程”,而是一项将校园赋予灵魂进而使校园更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业。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考验学校的审美观,更是考验学校对教育与文化的理解,以及表达这些理解的能力。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辩证地考虑各种因素,本文所谈的是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虚与实、简与丰、上与下的辩证思考。
1.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虚与实
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是“由虚到实”,“先虚后实”,在“虚”的问题没有考虑成熟之前,不急于动手进行“实”的操作。我们这里的“虚”,是指学校的理念系统。拿我们一所新学校来说吧,它建校于2009年9月,学校的一切都从零开始。虽然是从零开始,但我们充满文化意识。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是“文化切入”,把“文化建设”作为第一代教师的神圣使命,我们为此逐步地提出并践行一系列的文化主张。2009年8月,我们提出了“从现实世界出发,向理想境界迈进”的整体办学框架,提出“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这一核心价值观。到2011年底,我们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理念系统,并在全体工会会员大会上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对学校的文化愿景、核心价值观、办学目标、师生成长目标、学校校训等进行了完整的梳理,理清了“成长”与“坚持”的关系,并把“恒”作为学校校训。我们的文化主张与文化认识,是在务实的办学实践中点滴积累而成的;提炼之后的文化主张与文化认识,又不断地用实践来丰富与滋养。如果我们把这些无形的文化看作是“虚”,把有形的校园建设看作是“实”,那么,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就是“由虚到实”的。正是在梳理学校理念系统的基础上,2012年6月,在学校成立将近三周年的进程中,我们也逐渐形成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性方案。
校园文化中的“虚”是魂,“实”是体。虚实相生,校园才能充满生机;虚实不谐,就会魂不附体。校园文化中“虚”与“实”的结合点,就在于设计“我的文化”,即具有校本意义的校园文化。比如,为了体现“恒”的追求,我们曾经设计过一组雕塑作品: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绳锯木断,打算置于“恒园”中。但后来又全部这个方案,因为这些作品缺少“我”的元素。我们设计了一个由36本书册堆叠而成的雕塑,这个雕塑的初始想法是:学校初创时,有36位老师,在第一学期,他们参与“土书著述”,奠基了学校以“恒”为特质的“成长文化”的基础,之后“土书精神”一直在延续,至今已经有200本,这里积淀的正是丰富的学校文化。雕塑形成之后,它的含义又可以无限扩展:可以指已有的作品,师生们可以经由名著阅读造就精神高度;可以指有待书写的作品,师生们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无论我们怎样去解读,“恒”的含义却是一定蕴在其中的。
我们以为,一种好的校园文化不应该是直白的,而该是可以引起思考的、引发探究的。校园文化绝不是“校园文字”,校园文化要“少文字”,要“用意象说话”,而这个“意象”就是虚实相生的产物。意,即“虚”;象,即“实”。有意无象,玄虚缥缈;有象无意,平白无味。虚实相生,才能建设有品位的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简与丰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各种景观的堆砌,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追求至简意义上的至丰。“至简”与“至丰”,是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不能围绕“至简”来展开,我们的设计哪怕是极其繁多的,也必将是“至乱”的而不是“至丰”的。因为所谓“至丰”,一定是将核心的东西阐释得淋漓尽致,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多而聚焦谓之丰,多而杂碎谓之乱。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围绕着校训“恒”字展开,我们是一所从零开始、从无到有、逐步丰富的学校,我们将校训的源头追溯到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讲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我们的这种追溯,不是卖弄“学问”,不是故作深奥,而是来自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正在用无数的努力逐渐地积淀学校的文化。可以说,一个“恒”字,开启了并丰富着学校的“成长文化”。而学校的LOGO,也由“恒”字演变而成,汇聚了师生们的追求与希望。左边的竹竿与竹叶,象征着成长中的师生;右边的一片云,一卷书,一波湖面,象征着我们的思绪、智慧与胸怀。左边沉静的深绿与嫩绿,是生长的力量;右边跳跃的橙与黄,象征热烈与奔放。就这样,一动一静,寄寓着“育内外兼修学子”的梦想。
校训的确立为学校文化寻找到了至简的核心,LOGO的确立为校园建设寻找到了聚焦的中心。遍布校园的文化景点无处不是LOGO中的元素,它们一起使至简的东西至丰起来。而“竹子”,也就成为了学校的精神意象。漫步校园,到处可见的就是青青翠竹;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也都被融入了竹的元素;校门口被称为校园八景之一“双童迎旭”的恒恒与成成,也被设计成竹笋的模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竹子是中华精神的代言,而在我们的校园,近30种竹子更多地被赋予了“坚持”与“成长”之意。
“恒”的精神被赋以各种“解释”。在开课教室里,每一学期一届的“成长课堂研讨会”展示了“恒”的阶段性成果;在学校图书馆,200册“土”书的书脊展示了“恒”的迷人力量;“毕业墙”上每届毕业生的“毕业纪念册”,留下了“恒”的痕迹。我们试图用生动的故事与正在创造着的历史,把一个至简的“恒”字演绎得尽可能丰富。
没有至简,就没有核心,校园就会失去整体性与统一性;没有至丰,就会流于单薄,校园文化就会变得概念化与表面化。而只有至简,才能使校园的丰富性有所归属,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至丰;只有至丰,才能使校园至简的追求更有力量,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至简。至简而后至丰,校园才能富有强大的文化张力和文化底蕴。我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3.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上与下
我们可以多元地理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上与下”。第一层意思,校园文化建设要处理好校园文化“上位”与“下位”的关系,即“上位”的理性思考与“下位”的物理呈现的关系,也就是“虚”与“实”的关系,这一层意思,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阐述。
第二层意思,校园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上级领导、高层专家、学校领导与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需要听取各方的意见与建议。但是,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往往是各有各理、各持其理的,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对学校综合取舍能力的考量。比如,我们的LOGO,先后就有十稿,其中好几稿都是单色调的绿色,造型为完整的圆形,在征求教师意见的时候,美术教师就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增添别的色彩,因为孩子会比较喜欢“跳”的色彩;二是要打破圆的完整性。后来,我们根据这两点建议进行调整,又邀请了学生代表进行投票。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听到了很多的不同意见,最后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定下现在的方案。校园文化建设“听谁的”可不是容易找到的简单答案:既不能简单地“听学生的”,也不能简单地“听领导的”;既不能简单地“听文化设计专家”的,也不能由校长来拍脑袋;既不能几个人说了算,也不能依赖于“投票”。这是围绕核心价值观进行综合思考之后的智慧取舍。但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个“上下互动”的过程却是必须的。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师生们的智慧投入有多少,校园建设的文化含量就会有多少,师生的文化认识与文化情感就会有多深。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吸引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和投入。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指出:“充分认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学生管理工作推动着校园文化建设。
一、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
(一)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内容
中职校园文化是指在中职学校校园范围内,以社会先进文化育人为导向,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层表现,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工作生活场所以及校园绿化、美化的环境、雕塑牌匾壁挂等,是构建精神文化的基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它是学校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校园精神的折射。包括教学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独特风貌。另外,丰富多彩课外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3)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和习俗文化,一种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包括教学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等。制度文化反映了学校的文化准则,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
(4)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校园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因素,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是文化的最深层次的东西。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
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涵盖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籍管理、课外活动、校园秩序、奖励与处分、就业与实习、学生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诸多方面。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它将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创造活力,校园安定有序运行。积极的建设和贯彻校园文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力,有益于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力。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陶冶作用。物质文化建设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是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来陶冶和净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如学校的道路、花草树木、牌匾壁挂、实训室标语等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是一种享受。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折射出一所学校的精神特征,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保持这样的环境,学生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等。将学校办学理念、三风、校训等刻印在学校醒目位置,既美化了环境,又能让学生经常看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从而鞭策学生积极向上。
(2)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兴趣、特点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去疏导学生,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也对学生的成长和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把德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有机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的指导和管理,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作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依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给予批评和纪律处分,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人员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学生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管理和教育行为。中职学校应发挥校园文化的规范作用,遵循“以学生为本、依法治校”的原则,用制度管理学生,才能将学生管好。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导向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了导向和引领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职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赖于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职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规范、辐射等功能,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健康成长、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都有促进作用,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有效途径,推动了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
[2]张宁.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4):75-7.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由高校物质文化、高校制度文化、高校行为文化和高校精神文化四部分组成。高校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指高校的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主要是指高校中为教学人员和学生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严格约束行为人的违规违纪行为;高校行为文化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职工和学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和工作中的行为总和,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指的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从深层次影响着教职工和学生的行为、思想和信仰。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的理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但就整体而言,很多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文化建设主体结构不全面、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与特色等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针对的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建设。但是在一些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对于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却往往大于对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得文化建设发展严重不均衡。一方面,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高校较为愿意投资大量的资金去建设漂亮的教学楼、舒适的校舍、完善的体育设施以及绿化的校园环境,来吸引更多的学子到本校就学。而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明显滞后,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在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为了约束教职工和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学校只是片面性地制定强制性的制度,而不重视感性地去引导学生的行为,往往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制度的抵抗,甚至“阳奉阴违”,根本达不到制度文化建设的效果。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不全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广大教职工以及学生。纵观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大多数学校工作的重心仅仅是学生和教师,重视学生的教育和教师的考核,往往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后勤服务。我国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维持学校的有序运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主要包括学生住宿服务和饮食服务,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与特色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当前的高校在竞争中,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并逐渐缩小了彼此间的差距。各个高校在学生生源结构、学院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等方面不再具备自己的特色,丢失了自己学校的教育特色。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时代在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改变,校园文化建设因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越来越为学校所重视。虽然很多学校都有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想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进程,因此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势在必行。
(一)平衡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从物质文化建设的方面来讲,良好的物质文化能够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因此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要规划设计有意义象征的校园建筑和完善各种教学文化设备,同时搞好校园绿化,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中享受学习。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时刻谨记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凸显自己心声的校训,培育优良的校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在建设物质文化的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统筹兼顾。
(二)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效的校园制度,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所谓有效的校园制度是指能够让学生自觉遵守的制度。学校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时不仅要从正确的价值观念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需要听从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制度是否合适。
(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措施,学校应该要充分发挥校园这个场地和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学校要在每个学院设立有特色的部门,鼓励学生参与到部门活动中去,同时还要多举办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性质,开展有特色的专业实践,为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较为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对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则缺乏关注,这无疑对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极为不利。所以,高校应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以运用,这一方面有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都未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认为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影响不大,因此,很少开设此课程。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但仅作为选修课程,甚至未配备相应的教材资料。这就导致许多高职学生综合素养较低,一味的热衷于考取等级证书,甚少学习传统文化,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礼仪,校园中时常发生各种不文明现象,这显然不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无法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调查表明,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在校学习过程中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淡漠,在实习或工作过程中时常出现脱岗、违约、迟到等情况,导致他们难以取得长远发展。其次,高职院校人文师资力量薄弱。前高职院校不断扩展那些实用性强、专业技术含量高的院系,为这些院系建设提供实训基地。在人才招聘和引进过程中,也更加关注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工科类人才。与之相对应的人文类教师队伍则甚少关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离不开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缺少综合素质高、专业素养强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师,一些高职院校多安排辅导员、文科专业教师兼职传统文化教学,这些教师由于事务繁多,且对传统文化缺乏专业研究,因此,很难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提供实用性意见。这无疑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极为不利。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合理利用网络平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高职学生亦不可避免的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所以,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紧跟时代形势,合理运用网络平台,例如微信、微博、QQ等渗透传统文化。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设传统文化专栏,上传经典文学作品和视频资源,供高职学生学习和研究,以此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加大传统文化宣传力度。
2、及时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和领导应当充分重视传统文化,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顶层设计,合理规划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及时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传承传统文化,并以制度形式鼓励和支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进行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和谐现象,对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的师生进行适当奖励和表扬。
3、开展多样化传统文化活动
若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就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师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职院校可以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演讲赛、知识竞赛等,或邀请知名专家开展相关讲座,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以校团委、学生社团、学生处为依托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例如传统文化艺术节、传统礼仪展示活动等。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参观烈士陵园、当地历史名人校园作品展等。以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联系。
4、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业;教育
一、校园文化的特性及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通过各类活动所创造并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文化内涵、精神品质和心理氛围,以及其承载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专业学习、主题教育、特色培养、学术交流、课外科技、艺术熏陶、实践服务、创新创业等。校园文化具有如下特性:一是多样性,校园文化筛选并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创建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品牌,积极构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二是育人性,校园文化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通过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实践服务能力、适应能力等,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组织者不同角度的设计,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多样性。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广泛,包括科技创新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性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从活动参与层面看,来自不同专业的各位参加者,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不同,潜移默化中能够彼此互相影响,实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然而创造力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和意义。创业能力作为能力核心,其培养实践特别需要主动性和能动性。大学生思维活跃、头脑灵敏、吸收新事物能力强,具有较高自主意识和判断能力。按照自己的思想组织并设计活动,使得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机会。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进行学习实践、能力实践等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机会和平台。这些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渠道。在学习实践方面,可以举办各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系列活动如校园科技文化节等;在能力实践方面,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等等;在创新能力实践方面,可以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推动学生树立创业观念,锻炼学生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进行科技创业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校园文化活动的协作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较强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重要素质。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每一位同学献计献策,需要每一位同学广泛吸取他人意见。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拓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的平台和载体。大学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大学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实现和深化着大学“实践育人”的功能,通过专业学习、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竞赛、就业创业活动、校企合作等形式,高校从思想、专业、能力素质等多个层面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并提供人力、物力及经费的支持。
三、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作用的几点思考
第一,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以引领和保障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青年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才需求目标,构建青年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氛围;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思想感召,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积极、健康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下,近年来,国家为创业提供了空前强大的政策环境支持,对于青年学生创业给予了一系列的扶持和优惠措施。对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及时解读国家创业政策和文件,解答学生困惑,给予专业实践指导和咨询;通过分析创业典型宣传,营造我要创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同时也应积极推动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建设,促进高校优秀的创业项目早日走向市场,增加创业的成功率。
第二,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性和开放性,以拓展和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渠道。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在传统基础教育之上,借鉴国内先进创业教育经验,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模式,制定创业人才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方案、措施,积极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增加创业相关课程选择,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操作性和针对性;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创业活动基金,鼓励创业教育和创新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和不同需求,拓展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市场调研、社会实践等,将其作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技能教育的有效载体,供学生选择锻炼,寓教于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业故事分享、创业心得交流、创业项目推广等互动活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当然,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校园范围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加强院校间、地区间及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引进国外先进创业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升创业理念和竞争意识,获取个人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持续发展与提高的动力,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05-13.
[2] 浙江省教育厅.润物无声――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摘 要:本文对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介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必须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紧扣教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及师生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八个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是否有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坚持导向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广大学生向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二)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都必须突出时代特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更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关注学科前沿,把各门学科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通过第二课堂或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及时传授给学生,以积极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促进高职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了探索切实有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本人组织了专题座谈会,邀请了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学校各级领导、辅导员、一班主任及后勤服务人员代表参加,发放了调查问卷,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全校师生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努力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能持续、稳定的开展,而不是“一阵风”、“一个活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构建健全的责任体系
为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主要职责是:(1)制订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各部门、各系部制订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方案的落实;(2)在学校重大工作中,考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比如,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的建设过程中,在校园的总体布局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内涵,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3)指导全校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例如,对校园网站建设、校园宣传、大型文艺晚会、“三下乡”活动等,都必须进行指导,充分考虑文化内涵。(4)组织全校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活动。例如,我院每年十月举行“我与校园”主题征文活动,通过这一主题活动,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从中了解师生的文化需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5)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检查、考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各系部要成立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各部门、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本系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构建了健全的责任体系,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较好地落到实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廉洁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办法》、《学生文体活动管理办法》、《校@文化建设考核办法》等。通过出台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考核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
(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对于建设和谐、美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改变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师生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要注意三点:一是校园设计和布局要融实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审美观、行为导向和校园精神,要有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例如:我院文化广场的建设,从设计、色调、造型、文化内涵等方面经过精心调研,集思广益,最终建设成体现我院农林专业特色,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取名为“翠湖广场”,成为我院校园环境的一个亮点。二是要搞好校园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构建学校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校园整体规划,设立名人雕塑、文化广场、阅报栏、宣传栏,悬挂名人名言、校训标语,设立环境卫生党员示范岗等,促使师生在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迪。三是要通过植树、种花、清扫校园卫生等活动加强师生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做到爱护公物,厉行节约,保护校园环境和资源,形成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基础设施包括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合理规划、.注重质量、适度超前的原贝如防止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和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2000年,我院由普通大专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实现由普通高等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2000年~2005年,学院处于外延式发展阶段,重点放在扩大办学规模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办学规模由4000余人发展到。16000余人,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科技大楼、校史陈列室、办公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拔地而起,运动场、文化广场、学生活动中心、教师俱乐部先后建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备齐全,等等。实践表明,我院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使学院办学条件得到了实质性改观,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改革与学院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中职学校,各方面竞争都比较强烈,从表面的物质设施、教师与学生人数等方面的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理念的竞争。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
一、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但是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在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多多,很多学校没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文化不等同于布置一下教室,美化一下校园。校园文化不需要学校有多豪华气派,只需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内在的,需要围绕一个核心打造,走自己的路,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那核心的办学理念只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不会跟风,不会攀比。校园文化也不等同于搞许多活动,让同学们不乐意的参加。校园文化是一种内化的行为,一种习惯。是所有学校人(在校的或校友)自觉行为的体现。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等同于德育特色或者教学特色。职业文化不突出,中职教育应有的文化特点无法得到充分的显现,劳动教育、职业教育有可能等同于普通教育。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自己学校的实际
中职学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它不同于大学教育,也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学校的特点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每所中职学校各自的实情不同,各自的文化特色也应不同的。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方面或者品德方面甚至两方面都有些问题,中职学校理所当然承担起引领他们的任务。或者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或者纠正他们的坏习惯。或者兼而有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所希望的,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引导。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一定围绕职业展开,做符合学校实际的工作,德智体美等都得围绕职业展开,不能孤立的你做你的德育,我搞我的教学。如果以乒乓或者排球篮球为特色,那也只是教学特色而不是校园文化特色。学生走出校门不能迅速的融入职业角色之中,任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都不能说是成功的。
三、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有延续性
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是一两年就能够建设好的。他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他需要学校的历任领导仅仅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行动。前面的定方向打基础,后来的着手充实与发展。
制度是为引导学生服务的,为学生学习技能服务的,学校管理制度不是为了学生平安不犯事,而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专业技能的形成。
四、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是努力构建人文校园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服务的。因此学校在德智体的各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都是为人提高学生素质和学生技能服务。军事化管理也好或其他管理也好,不外乎就是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管理如果仅仅是刚性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服从。一旦没有了刚性束缚,就可能像孙悟空出世高兴得不行了,许多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后问题多多,主要一点就是缺乏职业性。如果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更人文些,各项制度,以人为本;各项措施,处处结合十五六岁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学生身在学校有在家的感觉,无疑,他们受到的感染会更大更深。比如,有所中职学校的橱窗里常常有这样的语言: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学生问题中去;走到学生的心里去,走到学生的感受中去。虽然学生不断的来来去去,但该标语始终没有变过并时常保鲜。在学校办公楼大门口的标语更是让人振奋。“培养学生三年,要为学生30年幸福职业生涯着想,要为民族三百年振兴着想。”学校这么说,老师也在这么做。学生在这里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力量,推动着自己不自觉的前进。校园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室和寝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舞台。室内外充满人性具有亲切感的名言警句及宣传挂图,让整个校园无时无刻不洋溢着青春的风采,它像无声的春雨 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人文的校园文化真的是一种情怀。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07-15
[2]《浅析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大误区》.梁春宇.日报.2010年03月25日
[关键词]高职校园;和谐文化;重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1-0171-03
为了解学生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真实态度与看法,“广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课题组选择了4所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本次对广西高职学生关于“广西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调查问卷发出1000份,回收910份,回收率91%。有效问卷680份,有效率74.7%,废卷230份(由于问卷中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没有注明,导致部分学生将单选误认为多选)。被调查的男女学生比例相当,男生350人,女生330人。参与调查学生包括三个年级,其中一年级355人,二年级292人,三年级33人。参与调查的学生的成分构成是:党员3人,预备党员29人,团员602人,绝大部分是普通学生。本文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探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广西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广西共有36所高职院校,本课题组选择4所院校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窥视广西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以利于指导日后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
关于“广西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满意,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校园已经达到“很和谐”的状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8.8%的学生认为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处于“一般”状态,不是很满意;有28%的学生认为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达到“和谐”,基本认同其建设的状况;只有24名学生(占3.5%)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感到很满意,认为“很和谐”。因此,对学生而言,广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达到和谐的境界,还有一段路要走。
学生认为当前学校的管理模式不是很科学,甚至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调查表明,90.3%的同学认为,一个学校的学生管理方式、方法不科学,会阻碍校园的和谐进程。41.6%的学生认为管理模式是影响校园和谐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是校园和谐的重要体现。
(二)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本身对和谐校园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对教师的要求方面,在学生的心中,“活泼”、“民主”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才能吸引学生。“幽默”、“和蔼”的教师和领导更受学生的欢迎,更乐于接近。这表明学生欣赏宽松的环境,喜欢较自由的师生关系。在制约校园和谐的众多因素中,选择“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规章制度”和“校园建设”的学生人数基本相当,差别不大,都在130―150人之间。
学生的境遇不同,人生经历、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区别。在大学里遭受的最大挫折是什么?回答“就业竞争太激烈”的学生占29%,答案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占24.3%,回答“经济困难”的学生占20%。所以,就业的压力是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其次是学习成绩,最后是经济的困扰。当被问及与室友的关系时,44%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室友的关系是“亲密无间”;31.5%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室友的关系不够融洽,仅是“客客气气”而已。
此外,关于参加社团的目的和对当前大学生活的评价,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这就是学生多元价值观的真实体现。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差异,要求建设多元的校园文化来符合学生的不同选择,从而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学生的多元性文化特征,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全体师生、领导而言,都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点问题
构建高职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认识到和谐校园文化的重点问题,以利于更透彻地认清建设任务的本质,从而更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从上述现状看,当前表现出来的重点大概有两点:
(一)学生对学校的制度文化,尤其是管理模式满意度不高,加强管理模式的改革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改革的重点
制度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保证。制度文化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习与生活模式,以及现实的行为规范等。这是全校师生活动的准则,起到管理育人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和谐校园的“规矩”,学校的制度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师生)的素质,通过有效的途径,实现学会做人、做事、学习、共处,为社会培养健全的人。学校应以“四个目标”为中心,坚持已有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
正如调查所示,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措施的执行程度等,都会使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产生不信任,从而不接受、不认同学校的制度文化,最终难以保证和谐校园的构建。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的意见最多,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对其管束过严,没有自由的空间,不利于发挥自身的个性。特别是学生的考评问题,反映的意见最多。考评标准的制定是否能够科学地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正确评价学生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学生能否心服口服地接受这种评价结果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是高职改革的重要内容,各高职院校应该把此事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二)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谐校园的精神文化应该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全球化衍生出来了。全球化时代,教育的发展变化比任何时候都要快,这个教育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了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如新知识、新学科的飞速发展与现行教学内容陈旧的不和谐、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与社会对教育需求之间的不和谐、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日益不和谐、教育经费迅猛增加与国家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不和谐等现象比比皆是。面对着不同文化的冲击,学生们也被迫面临着将不同的价值、道德、精神、生态等进一步融合、加强合作,形成一种和谐氛围的任务。
关于对教师和领导的要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经历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呈现多样性。在最后一道开放性问题中,问及所认为影响校园和谐的重要因素时,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关注同学关系,有的看重师生关系,有的着眼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的重视校园的物质文化,有的只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的只关心饭堂的服务和饭菜的质量……总之,不同的学生其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有所区别。这正是他们价值多元化的真实反映。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追求更加丰富的种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诚然,多元的社会生活导致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引发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如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高职学生的正确信仰、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已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此外,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就业率提高、学风建设、教师的帮助方式、学生的品质、教师知识的更新以及和谐理念的深入宣传等,都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