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惜粮食的感悟

爱惜粮食的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第1篇

一、品析词句,配合说练,渗透思想教育

品析词句,理解教材中的课文用词、语言,选择合适重点词句,会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并逐步感悟。学《锄禾》这首古诗时,我抓住“粒粒皆辛苦”一句中的“辛苦”这个词,师生共同讨论:碗里的饭是怎么来的?通过讨论,学生知道农民伯伯耕地、耙地、播种、施肥、浇水、锄草、收割、脱粒,最后妈妈做成饭,不知要经过多少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吃到香喷喷的饭,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紧接着我又出示三幅图让学生口述作文,使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正在和妈妈一起吃饭,第二幅图是小朋友把米粒撤在桌子上妈妈让他背《锄禾》,第三幅图是桌子上没有米粒了。学生看了图后就会练习口述:小朋友背完《锄禾》后,妈妈给他讲爱惜粮食的道理。这个小朋友听后想:是啊,每一粒粮食都来得多么不易!我应该爱惜粮食。于是,他把撒在桌子上的米粒一粒一粒拾起来。就这样,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受到了感染,感情上受到了熏陶。

二、创设情景,培养想象力,渗透思想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进行想象,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续编故事,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堂上这样创设情景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三、剖析内心,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而学生思维活动的正确展开,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听《英雄爆破手》故事,“导火线快要烧完了,爆破筒就要爆炸了,陶绍文还是使劲地顶着”,讲到这儿,我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陶绍文会想些什么?通过思考和老师的启发诱导、讲解,学生理解到:当时陶绍文想:不炸碉堡,部队不能前进,整个战斗不能胜利,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也是值得的,他想到的是祖国、是人民、是战斗的胜利,唯独没有他自己。通过对人物行动思想的剖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英雄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从而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立志向英雄学习,联系生活,开拓视野。又如学了《童年的发现》一文后,我启发学生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爱观察的眼睛和会思考的大脑,自己在哪方面有所发现,写成小日记记录下来。这样的作业,把学生的胡思乱想以书本上所学知识为引子,引导学生做科学的猜想,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作业要和生活巧妙联系,还可以利于特定的节假日,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给孩子们留爱心作业,让他们做贺卡,做小制作送给亲人或老师。同时,让学生关注有益的教育类节目,如看《开学第一课》《感动中国》等也不失有好的作业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诵读重点句,学习刻苦精神,渗透思想教育

诵读语文中有关刻苦学习的句子,进行思想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用心地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每张画上都画了许多不同形状的鸡蛋”;“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聂耳把冬衣卖了,买了小提琴自己练,他拉琴时常常入了迷,忘了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些句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几遍,达到经常用他人刻苦学习的精神鞭策自己,从而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升思想认识。

五、展开讨论,提高明辨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第2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祥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

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

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广对课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思想与品德》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那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态,才能用健康美好的情感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呢?我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活动为灵魂,感悟为主调,情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感悟中启智,在情感体验中学会做人。我的主要方法是:

一、故事触情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

二、明理

所谓明理,就是明白道理。即教师通过富有感彩的语调讲述、阐述课文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明理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直接明理阶段,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的某人或某事体现的道理;二是深化明理阶段,即直接明理的升华,也就是在理解课文故事中的某人或某事体现的道理的基础上,更透彻、更广义地理解课文故事中所蕴含的更深刻的道理。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出现的道德观点和道德概念大多浅显易懂,但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粗疏地讲解,是难以达到“明理”的目的。“明理”不是指简单的知晓,而是要使学生真正透彻地领悟,因此,我们就必须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引导。

三、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为帮助学生“明理”作铺垫。常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听录音、看幻灯、演小品、换角色表演等。

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道理如果只是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印象仍不会太深。只有让学生自己介入其中,畅所欲言地谈观点、说看法,理才能明得透。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辨是非,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分析,从而使他们自己能够透彻地领悟。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第3篇

一、游戏中明事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7―12岁的儿童最善于模仿,而且他们的意识行为,尤其是道德行为主要是靠模仿而形成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

在教学《我在班级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团结的力量,我设计这样的活动: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同学蒙上眼睛,让他们自由的在教室里走动,许多同学都被桌子、椅子碰着了,觉得很不好走。而其他学生看到他们这样子都哈哈大笑。为了让小朋友们体会残疾人的艰辛,学会尊重、帮助残疾人,我邀请全班小朋友参加游戏,其中一组扮演盲人,一组同学扮演跛脚的人,他们合作走完那段路。活动后让他们畅所欲言谈活动的感受,同学们都谈出了残疾人走路不便、生活艰难,再联系自己扮演残疾人的实际,他们认识到了不应该嘲笑残疾人,残疾人的心灵更应该去呵护,生活更需要照顾,自己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在无声的教育中,作出道德评价和行为纠正;在情趣的共鸣中,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

又如,在教学《爱惜粮食》一课上,如利用多媒体演示种粮的过程,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粮食来得不容易,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辛苦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再来看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这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情境中悟真理

思品教育的内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

如在上《爱爸爸妈妈》一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上课之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理菜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我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这样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得到了感悟,情感在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华。

又如,在讲孝敬父母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拨动他们的心弦。很多学生都说出:父母很辛苦。怎样辛苦呢?这时帮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事例,“生病了,是父母日夜陪伴在自己左右;下雨、下雪了,是父母用宽厚的胸膛为我遮挡风寒;有好吃的,父母总说自己吃饱了,把最好的留给自己……此时学生都能深深的领悟到家长是多么辛苦啊!道理的悟出,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不是老师讲明再提炼的,不是教材直接告诉他们的,而是课堂中,教师依据教材启发学生感悟出来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是通过感受生活的事例这一认知规律,产生心理上的变化过程。我想只有通过鲜活的事例,才能让学生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德育实效才会持久。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一名教师,应从大的教育观出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学生心灵的感悟,让学生发自内心做真人,做好人。

三、艺术中学道德

低年级思品课,每一课都有丰富多彩的图画。画面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模仿学习人物的道德行为。如,教学《课间活动守秩序》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整体看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自觉地、守秩序游戏活动的情景。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看图讨论。(1)图中的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守秩序?(2)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图中的同学们讲文明、懂道理,他们知道不守秩序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我们要向课本中的小朋友学习,课间活动时要有秩序,不能胡打乱闹,追逐跑跳。再如教学《上课专心听讲》时,教师可分两步指导学生看图。(1)整体看图。初步了解插图内容。(2)分步看图。仔细观察并了解每一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图中同学们在课堂上是怎样做的?(2)窗外树枝上小鸟叽叽喳喳直叫,同学们为什么谁也不理它?观察与思考之后,同学们认为,要向图中同学们学习。课堂听课做到五点:(1)坐的姿势要端正;(2)不做小动作;(3)听课精力要集中;(4)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先举手;(5)回答问题之后,经老师允许后,再坐下。同学们观察插图,模仿学习,立杆见影。顿时,都端端正正地坐着,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课堂纪律井然。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品德培养;生活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过去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新课程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现实生活及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课程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进行课改后的品德与生活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如: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体现。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建构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二、生活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摆出一些现象,让学生尝试分辨哪些是对的。那些是不对的,以提高其辨别能力,如讲《爱惜粮食》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尝试辨析题: “下列行为哪些是爱惜粮食的行为,哪些是浪费粮食的行为:①小刚看到一头小猪在麦地里吃麦苗,就立刻跑过去把小猪赶到它的主人家里;②小花看到大路上丢了几穗麦子,不加理睬;③小方吃饭时,在碗里剩有一些米粒;④小明把不愿吃的面包丢在垃圾桶里;⑤小莉把别人丢在地上的馒头抬起来拿给饲养员喂猪吃,”这样的尝试辨析题摆出几种情况,有正有误,学生须通过尝试比较分析,才能判断正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尝试明辨是非的能力。

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受益无究的财富。

三、积极引导儿童发展

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试验的探索之中,逐步升华与完善。

1.培养高素质人才,应对未来

对于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社会各用人部门的反映具有高度一致性: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务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性要求。事实说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要求,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那种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人,显然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欢迎。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更要为心灵的塑造打好坚实的基础。要高标准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引导学生在活动和行动中,体验道德是非,体验高尚,体验成功。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他们具有迎接未来世界、克服现实困难、谋求生存发展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

2.教育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第5篇

1 敬家人、小伙伴、老师和自己的园本课程元素培养幼儿的敬人精神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样,时时处处对孩子有礼貌,尊重理解孩子;老师每时每刻以身作则,对幼儿全身心地投入真诚关爱、呵护每一个幼儿,让幼儿生命中的一切都充满爱意,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更有意义。

老师精心创设教育环境、精心设计教育活动,通过情境表演、故事、歌表演、角色表演游戏、制作礼物等多种形式,培育幼儿尊重人、礼貌待人的敬人精神。如给孩子讲敬人的故事,设计遇到一个比自己还小的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或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时该怎么做的敬人的角色游戏,等等。“我是礼仪宝宝”活动中,早晨入园时,孩子们轮流做班级的礼仪宝宝,问候伙伴、老师和家长;“班级小主人”活动中,幼儿轮流做值日生,学会为班级服务,爱护班级财产,爱惜班级荣誉;“我帮弟弟妹妹”活动中,幼儿学会亲切地帮助、爱护小班弟弟妹妹;“我是幼儿园小主人”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升旗礼仪和走路轻、说话轻以及爱护幼儿园一草一木、爱惜粮食等礼仪;母亲节、父亲节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我爱您”“我是家庭小主人”等系列活动,幼儿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伙伴、感恩身边人……,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被人尊敬的美好,也从内心萌发尊敬和关爱父母、长辈、老师、伙伴及身边人的情感。

通过敬自己来培育幼儿的敬人精神也不可缺少。孩子无意间会说出“我是妈妈的开心果,我从妈妈来,要到不知道的地方去”“我是天生的小画家”“我是助人小天使”“我是微笑宝宝”……敬自己其实就是树立积极的心态,幼儿阶段就为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一定会内心踏实,一定会体验到做人的尊严与自豪;也只有既敬人又敬己,才能真正做到“敬”,实现有尊重、有理解、有关心地敬。

2 敬人事物事和公事私事的园本课程元素培养幼儿的敬事精神

孔子说:“事思敬”。所谓事,既包括物事也包括人事,还可以分为公事和私事。如吃饭、穿衣服鞋子、上厕所、洗脸洗澡是私事,做好这些私事,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长。做出手工作品是物事,处理好和小伙伴的矛盾是人事,把老师交给的任务圆满完成是公事也是私事。认真做好“亲手制作礼物”“说一句温馨祝福话”“高兴地吃下父母做的饭菜”“给父母、爷爷奶奶洗洗脚、捶捶背”“送伙伴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就是敬事。

为培养幼儿独立做事的能力,我们一日活动各环节中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这既是教育又是鼓励,既是私事又是公事,既是物事又是人事。吃喝拉撒睡正是敬私事教育的开端。“我是独立自理小主人”“我会自己吃饭”“我会自己睡觉”“我会扣钮扣”“我会排队”“我是礼仪宝宝”“我是能干的小帮手”“我会照顾弟弟妹妹”等系列活动,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独立做事的能力,在这些方面独立了,才能有社会交往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等其他方面的独立。

敬事与敬人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凡事都需要人去完成。敬自己所做和所想的事,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敬自己所做的公事,就会产生强烈的集体责任感;而敬他人所想与所做的事,就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产生感恩的心理。

3 观察感悟自然现象的园本课程元素培养幼儿的敬自然精神

教育幼儿关心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就是培养其敬自然的精神。幼儿园的种植区和养殖角内,幼儿从来不会忘记“天天来看你”和“我来照顾你”活动任务,每天一入园先打理小动物的屋舍卫生、给小动物喂食、观察记录所种植植物每天的生长变化;“拥抱自然快乐成长”社会实践活动,幼儿背着简单背包,排着队、唱着歌、手拉着手,按照既定路线等候绿灯、走人行道、穿过街地下通道,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关照小伙伴,听从老师口令,紧紧跟随队伍,秩序井然地一路步行到达植物园山脚下。又跟随着队伍攀爬“浦宁电视塔”,你追我赶,遇到石板路相互提醒注意安全;爬到平坦开阔处看看各种叶子,闻闻花香、草香,摸摸树枝,找找树上的小果子、数数有几条叶脉、捉石缝边的蚂蚁、草丛中的蚂蚱、追捕飞舞的蝴蝶……到达电视塔广场,仰望天空,寻找不同的云朵,遐想云朵的变化;发现躲在叶子背面的瓢虫、不知名的白色或绿色小虫、成片的虫卵;蹲在草丛边挖蚯蚓、捉蚂蚁、捏蜗牛;吹树叶“柳笛”;用树叶、小草、草棍儿给小青虫做窝……幼儿对大自然各种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充满敬仰、敬佩、敬爱、敬畏,敬自然的精神油然而生。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第6篇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古诗通过写农民种地的辛苦,反映了农民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全诗四行两句。第一行写农民劳动的时间和干什么农活。第二行写农民的艰辛。诗的第三、第四行是作者看到农民劳动辛苦景象引起的联想和议论,用一个问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情,紧扣着读者的心弦。教育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要珍惜每一颗粮食。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0个:当、午、汗、滴、谁、知、盘、粒、辛、苦。

要求会写的字有5个:禾、当、午、汗、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

2、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写生字5个,记住字形。

3、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辛苦”的意思,会用\"辛苦\"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午小饭桌的同学的吃饭情况作了调查,投影出示统计表,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点评:教师几次强调学生指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口一致,随文识字。把识字落到实处。)

5、汇报学习情况:

(1)谁能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这里教师再次强调读诗,在读中认识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个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词语抢答,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

日当午锄禾汗滴盘中餐粒粒辛苦

当读到以下的词语时,追问一下词义,解释不到位也没有关系,后面还要深入理解诗意,“日当午锄禾盘中餐”是什么意思?

(3)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

(4)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抽读生字卡片,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

(5)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点评:在识字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读文,再学句、学词,然后学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读课文,提出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理解词语:谁知皆禾下土;(2)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

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记下来,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播。

(点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

(二)汇报学习成果。

1、哪个小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一下。

2、下面,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农田里看一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你们愿意去吗?(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是: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儿在高枝上鸣叫着,农民在田间劳动。此处,教师边放录音边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看图谈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评读,教师适时范读。

4、谁还愿意读?愿意读的同学都起立,一起读一读。

5、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录像:配上喜庆的音乐,播放农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每次5人上台,两次完成)

(黑板上贴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课的生字)

教师问:你们打算把这些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你还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发散,让学生自己感悟道理,体会出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指导写字。

1、从生字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能是“知、当”)

2、用电脑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书空。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说出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第7篇

我们在展示和赏析活动作品时,赞叹声、建议声、掌声此起彼伏。突然,一阵“咯咯咯”的笑声小心翼翼地飘出来,“老师,小蒙的雪糕化了,水已经流下来了。”我们的目光“唰”地一下聚集在小蒙的脸上,她不好意思起来。自尊心的受伤让她很倔强地说:“老师,好几个同学课桌里都有雪糕呢。”我们纷纷去看,几个同学的雪糕已经融化了,正在从桌缝滴下来,那乳白的奶油成了“证据”。他们几个都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学生们静下来看着我,猜测着我将如何大发雷霆。而我看着那奶白色的液体一滴一滴地往下滑落时,忍不住笑了起来。“快快快,拿起来吃掉,不然就全化了!”我喊道。学生们一脸茫然,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耐心地说:“如果你们不好意思在教室吃,就到室外把雪糕吃掉。”学生们怔住了,我依然笑着说:“快点,不然会化掉的。但不是白吃,吃过后要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说出自己的感想。”他们几个点了点头,不再窘迫了,拿起雪糕一溜烟儿地跑出去,室内的孩子也帮忙把地面擦干净了。

几个孩子狼吞虎咽地把雪糕解决了,来不及擦嘴就奔进了教室。我请他们发表吃雪糕感言。小蒙说:“对不起老师,天太热了,所以就买雪糕了。但雪糕没吃完就上课了,所以就塞在课桌里,没想到……”看到他们几个歉意的神情,我问其他学生:“你们也谈一下,他们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吗?”“表扬?”学生们惊讶极了。沉默了几秒钟,班长小含说:“他们几个在课前虽然没有吃完雪糕,但能及时放起来准备上课,这点值得表扬。如果雪糕不融化,就不会影响我们上课了。”“就是,天太热了,雪糕化得太快了。”调皮的小聪附和着。

我停下来,抬眼向窗外望去,校园外是一片庄稼地,几个农民依然在地里忙碌。当时是下午2时左右,太阳依然不知倦怠地努力工作着,喷吐着火舌,大地被炙烤着,蒸气在升腾。我若有所思地说:“是啊,天太热了。”学生们也顺着我的目光望向窗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小含很有感触地说:“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父母们在炎热的天气中不辞辛苦,抢收抢种,汗水一滴滴流在土地里。一袋袋麦子收回家,我们满面笑容,但这些收获是父母用勤劳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坐在凉爽的教室里,怎能抱怨天热呢?”小聪也不好意思地说:“父母在辛苦劳动,而我却在学校里吃雪糕,真是惭愧。”一石激起千层浪,融化的雪糕与参加实践活动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他们的感慨更多了,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讲出了自己的感想与收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要爱惜粮食,因为它来之不易。”

“我去帮妈妈干活,妈妈却不舍得让,我才知道妈妈多么疼爱我,多么辛苦。我长大了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父母的辛苦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几天放学回家后我都及时帮妈妈干活,虽然做的事情小,但也尽了一份力。”

“父母在收获微笑的背后,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成功的背后有太多艰辛的努力。”

“耕耘才有收获。不要抱怨上天赐予的太少,成功是我们自己争取的。只有用心耕耘,才能体会收获的幸福。”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我们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更好地报答父母,报效国家。”

学生的思维轻舞飞扬,智慧与情感共同升华。他们真诚的表情,平实的话语,纯洁的心灵也感动了我。于永正老师说:“讲是苍白的,只能使学生知道而已。对话就是交流,课堂不是讲堂,课堂上不要做教师,而要做导师。”是呀,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在具有真实性、带着浓厚生活气息的情境中,我们不妨巧借课堂“突发事件”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沉浸、交融,充分体验,激发强烈的情感,达到心灵的共鸣。

那个夏日,麦香与勤奋在每个幼小的心灵回荡,延续了很久很久。播下希望与自信的种子,他们会收获健康自信的阳光心态,拥有了明朗的心境,也就拥有了成功的秘诀和前进的动力。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第8篇

保护青蛙停奥运工程

澳大利亚为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兴建奥林匹克公园时,曾因一群濒临绝种的青蛙,而让工程停了数星期。为保护这数以百计的青蛙,有关方面本来设想把青蛙迁到别处,后经慎重研究决定还是保留青蛙的栖息地,用布将这块地围起来保护青蛙,并安排了新的设计配合,这样花在保护措施上的费用达到40万澳元。在澳大利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会受到国家法令的处罚,违法者得坐牢2年,或罚款10万澳元。

说点道理

相对于澳大利亚国家动用不赀的费用保护百只青蛙,我们深感惭愧。一个现实的数据摆在我们面前: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95%受到了污染、75%的湖泊出现非氧化问题、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

不争的数据证明了我们现代人无视大自然的规律,肆意改变大自然的进程。今天,我们创造的巨大经济价值,很大一部分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来的,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乱扔果皮纸屑、摘花踩草的现象。饭前应洗手小朋友们都知道,可等他们洗好手回到座位时,却没有人想起要关水龙头,清清的水哗哗地流着……我们拥有唯一的地球,保护环境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一件人人都能有所作为的“小事”。我们家长在做的同时,也应该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

给点建议

孩子的环保意识需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培养,才能慢慢形成习惯。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可以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在幼儿的眼睛里,大自然是一个绚丽多姿,充满无数问题的世界,为了让幼儿深切感受大自然特殊的魅力,我们要经常带他们亲近大自然,让孩子去看蜜蜂是怎样采花蜜的、看鸽子是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的、看小鱼在水里游得多么欢快,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萌发幼儿热爱、关心和尊重大自然的情感,并逐渐产生一种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带孩子参观生活小区周围的环境。可以带孩子参观周围受污染的环境,让其亲身感受清新的空气和受污染的空气,看看被污染的河流,瞧瞧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培养孩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抓住各种机会渗透环保教育。如洗手时,我们可教育孩子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学会洗完手关紧水龙头;吃饭时要引导孩子爱惜粮食,保持桌面干净,不掉饭菜;和孩子一起把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好;有条件的话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多种花、草、树木,或者养鱼、养鸽子等小动物,出门在外要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不能踩草坪、不摘花、不攀摇小树,让环保的行为变成孩子的一种品质。

从动手制作中去感受。可以帮助孩子收集旧挂历、泡沫板、易拉罐、纸盒等物品来作为手工材料,和孩子一起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把这些废旧物品变成生活中可以再利用的物品,如易拉罐经过加工、装饰,可以做成笔筒;挂历纸经过裁剪、折叠,可以做成“小星星”,挂在孩子的窗户做装饰;泡沫板可以变成一艘小船;纸盒可以变成蚕宝宝的房子等等。这样既能节约能源,又可减少污染,更能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从而使孩子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