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第1篇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1

 

  在我校的德育部门的大力支支持下,在区德育部的领导下,本学期的工作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起到心理健康课的作用

 

  2、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3、积极参加省市区的赛课、说课比赛活动

 

  二、心理咨询室方面

 

  1、严格按照辅导原则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并整理好咨询记录。

 

  2、积极参加省市对心理教师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其他方面

 

  1、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2、组织学生建立心理社团,编排心理剧。

 

  四、教学计划

 

  1、学会适应新环境

 

  2、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3、换个角度看问题(情绪理论)

 

  4、记忆揭秘

 

  5、悦纳自我

 

  6、沟通

 

  7、生存选择

 

  8、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2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全册共有20节课大约每两周上两个内容。

 

  本学期与女生开展有关青春期健康的座谈会。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旳有关文件精神,学校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旳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旳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旳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旳初步知识,切实提高我校全体同学旳心理健康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旳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旳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旳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三、具体工作:

 

  1、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学校各科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旳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旳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旳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旳发展真正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和效益。

 

  2、优化学校、班级集体旳文化心理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班集体文化心理环境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与交往,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旳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旳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旳人际关系和加强集体主义旳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旳乐园。

 

  3、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旳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旳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与环境旳相互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行为旳控制和调节,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旳活动与交往中,保持健康旳、积极旳心理状态,发展良好旳人际关系,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旳能力。

 

  4、发挥自我教育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中旳重要作用。学校、班集体要把学生旳自我教育纳入整体教育计划,通过开展课内外教育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

 

  5、建立心理咨询室,同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通过个别心理咨询,解决学生旳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通过有关心理测试,对班级或年段旳学生旳心理素质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讲座、团体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训练等。

 

  7、开展心理卫生运动,通过年段集会、主题班(团)会、学生家长会,积极普及心理卫生常识。

 

  四、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在校长直接领导下,教科室具体负责,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旳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每班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七、八年级本学期在地校课程时间中每三周安排一节,六年级以班主任为核心开展有针对性旳调查研究,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渗透。

 

  2、学校设立“心语”信箱,心理辅导教师要及时回复学生信件,定时接受心理咨询。

 

  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旳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逐步提高教师旳心理健康教育旳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4、学校及时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建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本学期举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旳专家讲座。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艺术;作用及意义

班主任教师是班级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可以为学生指引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班主任教师的管理艺术和责任心是关系到班级面容的好坏,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年龄还小,对学校的环境不熟悉,生活习惯很难改变,不容易融入校园教学环境,性格也不好管理,所有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管理是学生管理的最重要的部分。

一、 小学班级怎样很好的运用管理艺术

(一) 班主任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小学学生的年纪过小,不好管理,但是学生的依赖心比较强,所有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学生交朋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水平。班主任教师要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班主任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善的行为举止、积极的工作风格,让班主任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班主任教师要从外在的言行修养和仪表穿着等来表达自身形象,也可以通过内在素养、文化修养等来表达自身形象,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为人师表的榜样,学生也愿意接触文明礼貌、谈吐优雅、知识丰富的教师。班主任教师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控制自身情绪,去除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所有班主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自身品质和自身知识感化或征服学生,让学生可以体会教育的魅力,并增强学生自身群方面的素质,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发展。例如,班主任教师在学生刚到学校时,可以开展一次班会,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教师性格爱好,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好的印象,之后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讲一讲未来的愿望,让老师也了解学生的性格,这样会很好的建立师生关系,让教师可以更好的管理学生,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制定远大理想

班主任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让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和吸收知识,并且增强学生的知识量,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管理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多方面的全方面发展。小学班主任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兴趣,由于小学生的生性很活泼,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为学生教学时也要运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新鲜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这样可以很快的让学生投入到学习状态,并且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时常鼓励或表扬学生的表现,这样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好感,并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实现永远良好知识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活跃度。

(三) 用爱来管理小学学生,增强管理教育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身心处于发育状态,心理的想法比较幼稚,自制力比较差,班主任教师也不要一味的斥责学生,一味地严格教育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伤害,教师要运用爱来进行管理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在生活、学习、行为上严格要求自身习惯,提高学生中素质。

二、 小学班级实施管理艺术的必要性

实施管理教育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会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基础管理,教师要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状态。班主任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管理教育也帮助师生解决具体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公平对待,不可以偏袒一方忽视另一方,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举动,掌握班级学生的动态和个人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教学管理,这样可以更好的管理学生学习,让学生发挥自身潜质,加强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让学生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增强自身知识和培养素质带来帮助。管理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培养班级荣誉,教师要培养小学学生的集体观念,让学生可以感觉到集体活动带来的荣誉与快乐,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心理,提高学生的活跃度,教师可以多开展集体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团结能力,让学生感到竞争中带来的乐趣,集体活动有一定的约束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也增强了学生对班级荣誉的观念,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教师不能盲目的进行管理教育,要通过很多技巧进行,教师一旦掌握一定规律就可以很好的进行管理教育,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很好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言行等。班主任教师对于班级的管理艺术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品德素质的,所有班主任的管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响学生对自身的整体素质和良好发展。

作者简介:

戴春香(1984-),女,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族:汉,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对象;中小学生;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分别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已逐步走上正轨。

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和《纲要》10多年之后,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其“三多三少”现象必须引发我们的重视:学生心理困惑日益增多,但学生乐意接受的咨询(辅导)途径较少;前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的人群中家长居多,而学生主动求助者偏少;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日益增多,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教师甚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并在“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及《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完善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生命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面对上述“三多三少”现象,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贯彻《纲要》精神,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课题拟在学习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从本区域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现状出发,以构建和谐教育、改进教育民生的视角来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本区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在调查中,通过前期的半结构化访谈,我们自制了一份心理咨询调查问卷对全区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开展了抽样调查。该问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区域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现状,了解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和看法。

(二)研究内容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加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找到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希望本研究最终能够为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对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的分析:学习压力大,求助意识弱,对心理咨询的要求、喜欢的心理课程等项目的分析。

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三)研究对象

2012年3月我们对奉贤区中小学的学生共969人进行了测验调查,被试具体分布见表1。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调查结果

1.学生的心理困惑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困惑分别见图1、图2、图3。

2.遇到心理困惑如何处理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各学习段的学生的处理方式见图4。

3.主动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师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若有心理咨询师的电话,他们的求助意愿程度见图5。

4.最希望谁帮你解决心理问题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最希望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对象调查结果见图6。

5.心理咨询的地点

学生对心理咨询地点偏好的调查结果见图7。

6.喜欢的心理课程

各学龄段学生喜欢的心理课程见表2。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困惑颇多,学习压力位居第一

由图1、图2、图3不难看出,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惑是“学习成绩不好”。调查发现,有57.8%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而这有可能与“父母要求过高”有关,这也是学生公认的第二大心理困惑。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上要求上进的内心需求。

在中小学阶段,另一个烦扰学生的问题是“同学犯错该不该告诉老师”,若告诉老师,自己就背叛了同学,会被同学们排斥;若不告诉老师,又违背了心中的正义,而中小学生正是道德情感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因此,这一问题成了他们心中难以解决的矛盾,28.3%的中小学生都存在这个困惑。

高中阶段比较突出的心理困惑还有“妈妈过于唠叨”,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矛盾更加激化,30.6%的高中生正面临此问题。另有29.7%的高中生为“失恋”而烦恼,恋爱现象在高中阶段已不容忽视,而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如何应对“失恋”就成了困扰他们的又一难题。

2.学生求助意识比较弱

由图4我们可知,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后求助意识较弱,62.6%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找朋友倾诉”,这一点无论是在小学、初中或高中都是如此,因为朋友是最值得信赖的,身为同龄人更能理解自己的困惑,始终站在自己这边,为自己出谋划策并保守秘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到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还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上QQ找心理老师”“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自我调节”或“拨打心理热线”。学生到心理咨询室主动求助的意识总体较弱。

较小学生和高中生而言,初中生的求助意识明显要强很多,41%的初中生遇到心理困惑会去咨询室找心理老师。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中,父母的地位渐渐下降,他们崇拜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什么都懂,是最听老师话的一个阶段。高中生对很多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心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三分之一的高中生表示更倾向于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适。

由图5可知,若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有心理老师的手机号码,76.5%的学生会选择打电话给老师求助。从数据上看,年龄越小,越愿意主动求助。

3.学生对咨询对象的要求各异

由图6不难看出,学生更喜欢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同性的咨询师有着相类似的成长过程,比异性更易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而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较易接受新一代年轻人的想法,代沟越少越容易接受和理解自己。出于这样的想法,无论小学、初中或高中生都偏爱找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而他们对于是否本校的心理老师或外校的心理老师则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本校的心理老师,因为比较熟悉,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感;有的喜欢外校的心理老师,认为这样的老师看问题比较客观,没有偏见,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他也比较安全,不会影响自己以后在学校的表现;其他同学则喜欢班主任帮他解决心理困惑,因为班主任与自己接触最多,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分析问题。

由图7可知,对于进行心理咨询的场地,42%的学生喜欢在校园内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进行心理咨询。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压抑感;特意进入心理咨询室肯定是有心理问题需要咨询的,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校园内随便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心情也容易放松下来。这提示了我们心理老师可以走出心理咨询室,找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辅导。

四、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评估

在“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区教育局负责具体运作,筹备和建设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培训、指导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其在规划制订、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

启动奉贤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十百千”工程:制订《奉贤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标准对区内所有中小学进行达标验收,实现100%的中小学校达到区级合格标准,其中10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分批完成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改造,三年内实现100%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达标建设;探索“温馨教室”创建的方法和途径,把微笑、激情、公正、宽容带进教室,形成“人人参与、班班争当”的创建氛围,鼓励有创意、有特色、有实效的“温馨教室”,评选出1000个“温馨教室”。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在心理团体辅导课方面,规范课时安排与教材教法,通过定期教研活动、区优秀心理健康教师示范展示课等活动,引导全区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教法及教学有效性,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挖掘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开发生命与心理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通过分学段开展区级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评比以及分小组进行一课多磨活动,建设一批优质心理辅导活动精品课。

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方面,各学校要通过建设心理健康图书角、发行心理小报、校刊、板报,开设专门心理宣传橱窗以及校园广播节目等途径,加强宣传,构建有利于学生随时参与的多样化平台,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校心理网站或在校园网上开辟心理专栏、开设论坛,方便师生、生生交流,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晓度与参与率。在各校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区每年举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并建立资源库。活动形式包括:心理剧展演、优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展示、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校外生存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等。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和专职教师培训班。培养和造就10名专家型教师、30名优秀骨干教师,增强学科优秀人才的储备,确保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有效运转。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系统家庭治疗;中小学;心理咨询;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6-0016-04

系统家庭治疗(systemic family therapy)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技术,70年代系统家庭治疗传到德国。20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心理治疗家Helm Stierlin和Fritz B.Simon博士与我国学者赵旭东等以连续培训班的方式将系统家庭治疗“移植”到了中国[1]。目前,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国临床心理咨询中应用较广,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则较少应用。而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和家庭因素分不开的,要处理好学生的这些问题,就不能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因此,中小学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时候,需要利用系统家庭治疗的技术,从学生的家庭系统着手,通过改善其不良的家庭功能,引起学生自身的改变。

一、系统家庭治疗的基本原理

(一)系统家庭治疗的理念

系统家庭治疗是以整体观或系统观为指导,利用一切可以产生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通过家庭会谈和布置家庭作业,对家庭中的人际系统进行干预,以改变家庭中的不良互动模式,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目的的心理治疗活动。系统家庭治疗者认为,家庭不是由个体简单相加而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家庭以外的大系统,制约着个人内在的心理过程和外显的行为。由此可见,家庭成员的问题不全是他自己的问题,而是家庭系统的功能出现了障碍,系统家庭治疗就是通过一些技术以引起家庭系统的变化,从而使家庭中的单个成员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系统家庭治疗的技术

系统家庭治疗的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性会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准确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二是在会谈之后安排家庭作业,为家庭制作巧妙而适宜的家庭作业是系统家庭治疗中重要的一环[2]。

1.会谈中提问的技术

(1)循环提问:请每一位家庭成员轮流表达出他对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看法。

(2)前馈提问:这是一种未来取向的提问,刺激家庭构想未来的计划。

(3)差异性提问:澄清某位家庭成员在有症状和无症状时,在时、空、人、事等情境方面有何差异,以启示当事人症状的出现是有条件性的。

(4)假设性提问:基于对家庭背景的了解,治疗师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时是出乎家庭意料的疑问。假设性提问是让来访者及家庭从多种角度“照镜子”,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5)积极赋义:从积极的方面对当前问题重新进行描述,重新定义家庭困境,以传达一个信息:情境是相对的,是可以改变的。

(6)去诊断:解除病态标签,解除病人角色。从语言学叙事动词的角度看,相当于把“我的神经很衰弱”改变成“我懒得动脑子”暗示来访者对症状具有影响力。

2.布置家庭作业

(1)单、双日作业:建议家庭某成员在星期一、三、五(单日)和星期二、四、六(双日)做出截然相反的行为,以使其领悟,并选择进步的方向。

(2)记秘密红账:有些家庭习惯于翻旧账,系统治疗师戏称为“记黑账”“说坏话”。治疗师要求家庭成员对有某种症状的家庭成员的进步和良好表现进行秘密记录,不准记录坏表现和症状,从而将家庭的注意力引向积极的地方。

(3)角色互换:让家庭成员定时或因事而定,交换在家中的角色,最好具体到当前有关的情境和事务中。

(4)绘画练习: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心理活动。

(5)水枪射击或弹橡皮筋:以善意、戏谑的方式,直接对不合意行为或关系进行干预。意义并不在于实际上做不做,而是在观念层面上给予冲击。

二、系统家庭治疗是学校心理咨询的需要

系统家庭治疗自传到中国以来,我国的一些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开始用这种治疗处理一些临床问题,如治疗一些有情感、神经症、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品行障碍等问题的来访者,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在临床应用中,系统家庭治疗对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有较广的适应症,尤其是对12岁左右的少年[3]。而这一阶段的孩子最主要生活的场所就是家庭和学校,如果家庭和学校能够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成长,那么势必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提高,系统家庭治疗能为家校联合矫正学生的问题提供契机。

(一)系统家庭治疗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中小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厌学或逃学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问题行为、意志障碍、依赖心理等,而这些心理问题是与学生所在家庭的家庭成员、家庭结构、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冲突等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学校教师在面对学生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从学生单方面来解决问题,效果大都不尽人意。系统家庭治疗不仅能让学生和家长面对面地、冷静地相处,增进彼此的沟通,共同面对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以往不良的家庭系统和家庭氛围,让学生更理解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二)系统家庭治疗符合家校合作的需要

抚育子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每个学校的使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家校合作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模式,即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系统家庭治疗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了解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找出家庭中矛盾的焦点,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使学校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三)系统家庭治疗符合个体心理问题矫正的需要

系统家庭治疗与传统的学校心理咨询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咨询室中不再是只有咨询师和来访者两个人,还包括来访者家庭里的多位成员。以往学校心理咨询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常常是单独进行个案辅导,效果并不理想。系统家庭疗法就是让学校能从整个家庭的角度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性质,得到整个家庭成员的配合,从而联合整个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学生的辅导中,为学生营造适应其改变的外部环境,这样才能使辅导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系统家庭治疗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应用的过程

(一)学校系统与家庭系统接触阶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努力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也正是与系统家庭治疗理念相契合的。因此,系统家庭治疗在学校应用的首要任务是沟通两个系统,即学校系统和家庭系统。当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和家庭档案,班主任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当学校发现有学生的表现异于平常或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时,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取得联系,向家长介绍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及这些问题与表现同家庭的关系,让学校和家庭连接起来,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

(二)辅导教师应用系统家庭治疗提问技术,澄清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

学校和班主任在发现有学生出现某方面的问题时,与心理教师沟通是否需要学生家庭的介入,如果需要,班主任要与家长约定好到校咨询的时间,并将其转交给心理教师,使用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加以干预。

辅导教师请学生家庭的每位成员都要到场,与家庭成员建立起互信的咨询关系后,通过使用会谈中的一些提问技术,与每一位家庭成员接触,了解其交往方式、家庭的规则和家庭的不和谐之处,等等。在会谈过程中要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参与进来,认识到自己对家庭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和责任,同时鼓励每一位家庭成员去面对并解决问题。

(三)布置家庭作业,建立新的规则和方式

每次会谈后的家庭作业是系统家庭治疗非常重要的一环,让家庭成员去体验和感受之后,才会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想法和困惑。因此,随着家庭原有的交互作用方式、成员的角色和模糊的规则被否定,需要建立起新的规则和新的方式,这些新的规则和方式是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一个家庭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师要鼓励家庭成员忍受不适,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四)评价系统家庭治疗的效果

系统家庭治疗一般进行2~10次,间隔4~6周,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在下一次会谈时,要了解家庭系统发生的变化,将家庭系统的注意导向积极方面。如果有进步则制订长期教育计划,巩固现有成果,如果效果不明显就应重新分析问题,查找问题所在。

四、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案例

(一)个案概况

小玉,女,17岁,高二,家中的独女,成绩很优异,长得非常漂亮。小玉在高一的时候迷恋上网聊,并开始网恋,每天上网聊天超过五个小时,并常常出去约会。据班主任反映,小玉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上课也不专心听讲,经常逃课。小玉的父亲一直禁止小玉与异往,得知女儿网恋后,父亲十分生气,加之女儿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父亲对女儿的管教变得更加严厉。小玉觉得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更加沉迷于网络,在网络中寻找情感寄托。

(二)问题分析

小玉出现网恋、逃学、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是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有关的。父亲过于严厉和专制,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抑。而随着女儿青春期的到来,压抑心理慢慢变为叛逆心理,当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心灵满足时,就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满足。

(三)治疗目标

围绕小玉及父亲的表现,找出家庭规则和家庭沟通模式中的问题,恢复该家庭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重塑父女之间的沟通模式。

(四)介入系统家庭治疗

1.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

小玉高一的时候,学习成绩优异,人缘好,教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自从上了高二以后,班主任发现小玉的变化非常大,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脾气变得暴躁,还常常逃课。班主任多次找小玉谈话,希望帮助小玉,但是都没有效果。班主任与心理教师沟通后,决定让小玉的家庭走进学校,共同面对小玉的问题。班主任查看家庭的档案,与家长沟通约定咨询时间。

2.心理辅导教师的咨询过程

(1)建立互信的咨询关系

当家庭成员来到咨询室以后,辅导教师首先要积极而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家庭成员,与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建立起互信的咨询关系,排除其焦虑的情绪。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辅导教师要遵守系统家庭治疗的三个原则:建立假设、迂回提问、保持中立。会谈次数及家庭作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咨询过程:治疗性会谈与布置家庭作业

第一次会谈:辅导教师在了解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以后,提出了初步假设:女儿会出现网恋和学习成绩下滑等问题,是与父亲的教育理念和女儿青春期的到来有关系的,父女之间缺乏沟通,家庭系统中的人际交流模式不良。

第一步:澄清家庭中的问题,把握以往家庭中对孩子的应对方式。

例如:

循环提问女儿:“你觉得父亲对你上网是怎么看的?”

循环提问父亲:“你觉得女儿会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她妈妈、爷爷、奶奶怎么看?”

通过循环提问得知,家庭中每个人对小玉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如小玉认为自己很正常,父亲则认为女儿非常不懂事,不好好学习就知道上网。

第二步:了解以往家庭人际交往模式

例如:

差异性提问女儿:“你以前没上网的时候,父亲是怎么对你的?”

假设性提问父亲:“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你不过分严厉,允许女儿与同学适度交往,女儿是否更加快乐?”

差异性提问女儿:“如果从小你父亲对你漠不关心,你是否会学无所长而显得很平凡?”

通过类似以上的提问,让女儿和父亲都意识到以往自己对对方的态度和看法,父女之间非常缺乏沟通,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没有考虑到对方。

第三步:布置家庭作业

单双日作业:要求女儿星期一、三、五疯狂使用电脑,星期二、四、六不准使用电脑。父母在单日必须对小玉漠不关心,而双日关心体贴小玉。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小玉体验使用电脑对自己身心造成的伤害,并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

第二次会谈:第二次会谈时隔一个月,这次会谈的目的在于了解小玉的变化和进步,继续将家庭系统的注意导向积极方面,少谈症状,使小玉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主动控制症状。

第一步:了解变化

例如:

循环提问女儿:“爸爸对你的态度有无改变?”

差异性提问父亲:“现在女儿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第二步:巩固进步

例如:

前馈提问父亲:“你希望未来你跟女儿的关系是怎样的?”

积极赋义(对父亲说):小玉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好,只是上网时间多了点,只要我们帮助她慢慢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鼓励她,她一定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的。

第三步:布置家庭作业

记秘密红账:要求小玉自觉控制使用电脑的时间,原则上必须逐天减少上网时间而且帮助父母做家务,关心父母生活。父母对小玉的进步和良好表现进行秘密记录。其目的在于当家庭中的成员出现不合意的行为(沉迷网络)后,其他成员由于焦虑、沮丧而对病态过分关注,以至不再注意其功能的良好方面。该技巧一方面促进其他成员重新分配注意力,另一方面则意在诱导来访者做出合意的行为,使之能有“立功受奖”的机会。

(3)效果评估

每一次会谈都要进行效果的评估,分析学生和家庭发生的变化与进步,并采用积极关注的技术将家庭成员的进步反馈给家庭。在所有咨询结束后,班主任或者心理教师要通过家访评估咨询的效果,并通过不断反馈和表扬的方式巩固所取得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旭东.系统家庭治疗中有关治疗关系的观点——附中德比较[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2).

[2]杨昆,赵旭东,汤宇,许秀峰.对18岁以下心理问题者进行系统家庭治疗的研究[J].云南医药,1999,20(3).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国;学校心理学;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6-0017-03

学校心理学是20世纪缘起于美国的一门新学科,美国学校心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日臻完善。我国的学校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对美国学校心理学进行系统研究则是在2000年以后,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论文类。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工具,以“美国学校心理学”“美国学校心理”为检索词检索了2000年后的文献,对美国学校心理学发展概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初具规模的专业队伍

1950年,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人数约为一千人。1970年,上升到五千人。20世纪70~80年代,学校心理学家的人数突破了两万人[1] 。1992年,美国心理学会提出每千名中小学生至少应配备一名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标准 [2]。直到1999年,全美已有 218所研究生院设有学校心理学专业。其中五分之一的学校心理学专业能授予博士学位,其余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和学校心理学专家资格证书[2] 。■2000年,美国约有22000~25000名获得州或国家学校心理学家证书的工作者,这个数字包括培训者、州政府管理人员以及从业者。2002年,美国学生与学校心理学家之比大约为1800 :1[3] 。截止到2005年,估计全美已有32300名学校心理学家。目前,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队伍仍在不断扩充之中。

二、完善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

培养一名学校心理学家的完整过程包括:首先申请进入具有认证资质的大学;然后进行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实习与见习、职业道德培养;最后资格审查、获得资格证书或执照。中间环节缺一不可 [5] 。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校心理学专家培养计划,为学校培养解决问题的专家,是目前广为流行的培训方法。学习者必须具备教育心理学或相关的心理学硕士学位。第二类是博士培养计划,培训研究者与从业者,或者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心理学家的培训计划分为培训课程和实习两部分,培训课程通常为60个学分,另外还有为期一年的实习。这种培训内容集中于心理健康、儿童发展、学校组织、学习、行为和动机几个方面。当代的培养计划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十分注重实际经验的积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见习与实习的机会[3] 。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学会(NASP)规定:“在适当督导的条件下让候选者有机会表现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其学校心理服务的专业技术能力”,NASP将见习期定义为一种经验积累的重要过程,一般为一个全日制学年,或半日制两年,也有的多达数年,并且其中至少有600个小时必须在学校环境中度过。此外,NASP在1992年建议一个学校心理学家在其从事学校心理工作的头三年,每周必须接受至少一个小时的面对面督导 [6] 。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有两种模式,即“科学家―从业者”模式(scientist-practitioner model)和“专家―从业者”模式(professional-practitioner model)。这两种模式由于各自的培训理念不同,分歧很大。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科学家―从业者”模式“流露”出“科学家”这个词有点不妥。在“专家―从业者”取向中,强调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课程内容安排应该多为技术,而不是理论;应该寻求临床的敏感,而不是学术的睿智。这种专家训练模式就是让专家帮助求助者评价问题状况、确定干预目标,并通过矫正无效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或环境因素来寻求恢复求助者心理困境的方法 [7] 。

三、规范的资格认证制度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学会(NASP)和美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分会(APA)负责对全国各所大学的心理学、教育学院系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进行全面认证。认证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学习实践等多个方面。这两个认证机构定期对专业认证标准进行修订。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共有52所大学的学校心理培养计划通过了NASP的专业认证标准 [5] 。

在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必须获得所在州或者美国学校心理学家证书委员会颁发的证书方可从事学校心理学工作。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出现了最早颁发学校心理学家证书的州立教育机构。1960年,美国共有50个州实行学校心理学家证书制度。1977年,美国所有的州都颁发学校心理学家证书[1]。2002年,美国全国教职专业标准委员会(NBPTS)制定了优秀学校心理学家专业标准,提出了优秀学校心理学家所应达到的专业发展水平,成为美国学校心理学家专业发展的理想目标。每个州的资格认证制度通常都不一样,各州通过立法来规范资格认证和证书评定工作。

四、系统化的学校心理学服务体系

我国学者对美国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常常将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心理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视为同一问题。然而事实上,这些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最主要的区别是服务对象不同。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为在适应及发展方面需要帮助的部分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为全体学生;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则为在适应和发展方面出现困扰并主动寻求帮助的个体。在这里,笔者将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咨询统称为学校心理学服务,它是心理学理论在学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属于学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健全的学校心理学服务模式

按照雇佣关系的不同,美国学校心理学服务模式可分为四种,即:(1)学校为本的服务(School-based Services),主要是指在学校情境下由学区雇用心理学人员为学校提供服务,以学校资金付费;(2)与学校有关的服务(School-linked Services),这是指在接近学校的环境下,由非学区聘用的心理学人员提供服务,他们的费用由非学校基金支付;(3)与社区有关的服务(Community-linked Services),这是指把学校和社区连接起来,聘用学校人员,由学区基金付费,在学区内实施服务;(4)社区为本的服务(Community-based Services),这是指由社区资助,社区聘用向他们负责的人员为社区提供服务,费用由非学校基金支付,这些人更多地是在其他背景下而不是在学校工作,这种模式适合于传统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7] 。

如果从时间维度上将学校心理服务模式分为传统的学校心理服务模式和现代的学校心理服务模式,则医学模式是前者的代表,生态模式是21世纪的新模式。受医学模式影响,传统的学校心理学服务模式将儿童的心理障碍看作是疾病,教育所做的就是将有心理障碍的儿童与正常的、健康的儿童分开,并放到特殊班或特殊学校中去。这种模式往往将儿童的心理障碍看成是个人原因造成的。学校心理服务生态模式则认为,个体的某一方面“功能不良”与其身处的环境有关,应该努力寻找有效干预这种环境的办法;学校心理学者应该是儿童、家庭、学校赖以存在的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以学校心理服务生态服务模式为理论基础,当前的美国学校中形成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的心理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主要由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与学校心理学服务两大部分组成,在美国的学校以各种心理服务中心的形式出现,服务人员一般由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专家组成,其中有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甚至还包括语言矫正师等特殊专家,他们组成各种形式的服务机构,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多层次、多内容的心理服务 [6] 。

(二)发展性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性心理辅导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出现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1)邀请模式,它是构建在邀请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体系。邀请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学校要在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潜能,充分调动学校所有人员、物质条件、规章制度、教育政策、各种教育计划和活动等方面的资源,把学校变成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学生在学校里应感到自己是受欢迎、被接受和被欣赏的。(2)心理辅导综合模式,它由组织管理和教学计划两部分组成。组织管理部分包括:确定辅导模式的定义和教育宗旨,教育设备和资源的管理,顾问委员会的组成和运作管理,教学及管理人员的使用及费用预算管理等。教学计划由四个部分组成:辅导课程,个体教育计划,应答和系统化支持措施。这些计划规定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关人员的具体职责、工作或学习计划和程序。综合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突出辅导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明确规定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内容。(3)顾问教师计划,该模式的出发点就是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心理发展的支持性人际关系,在学校范围内建立一种支持性环境。在此模式中,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是学校成功实施发展性辅导的关键。学校中的普通任课教师应该而且能够成为学生信赖的指导者,可以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五、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

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了积极心理学思潮,其倡导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不同于以往关注心理疾病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研究爱、勇气、正直、诚实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将心理学的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它提倡通过激发人自身积极的心理品质来解决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学校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开发。该模式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重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要素,形成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是当前美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新的思潮与趋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来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形成以幸福感、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成长为中心的课堂气氛,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消极心理的调整和干预转移到积极品质的研究和推进上来,着眼于积极的发展层面,对受教育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结语

美国学校心理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拥有完善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规范的资格认证制度、系统化的学校心理学服务体系。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在学校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在某些方面可以为我国尚在发展中的学校心理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但鉴于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在吸收和借鉴时要避免简单移植,应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将其本土化,使其具有适应性,以切实提高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佟月华.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J]. 济南大学学报, 2000, (3): 44-46.

[2] 乔佳. 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对我国心理教育工作的启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5): 36-38.

[3] 佟月华.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职业特点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8): 57-61.

[4] 官群. 美国学校心理学的系统分析及启示[J]. 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 (2): 58-62.

[5] 王宏方.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过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 (9): 24-26.

[6] 汪亚芳. 美国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研究及其启示[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7] 任其平. 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07, (1): 49-53.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心理教育成功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学生的僵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不可能的。”这句话道出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大胆改革,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指导思想,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发展学生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个性和群体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实践,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树立威信是前提。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其进行班级管理的前提和保证。要成为一个学生接受的好班主任,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好老师就必须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这是班主任树立威信的根本。班主任要努力做一个好科任老师,凭借自己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知识、渊博的学识,灵活的教学艺术,熟练驾驭教材的本领等来吸引学生;能总结出一套适宜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为教学主体,使自己的课和自己的人格一样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课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学生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学习来充实和丰富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堪为人师。才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爱戴。正如爱“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因斯坦所说:绝对不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的。”

二、把“爱”融入班级管理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教师对学生要怀有真诚的情感,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因此,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始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做到,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对品学兼优者及品学均差者,教师一视同仁。班级里,在我的感染和倡导下,“没有最好,只求更好”成为班级的文化氛围的响亮口号;“无论成绩高低,只要有进步,就是真的英雄”成为班级管理的一条评价准则,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平台提供广阔的空间。热爱学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和基本前提。师爱不仅要求班主任情感到位和行为到位,而且要让每个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要爱到孩子的心里去。作为班主任,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学习上辅导他们,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孩子们心灵不受伤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比较隐蔽,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用自己的心与孩子的心进行交流,去细心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在相对孤单的环境中成长;进入青春期后,又易产生叛逆心理,与父母沟通不多;而学习上的压力、人际交往尤其是异往的困惑、甚至自身生理上的问题经常困挠着她们,日渐累积,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我根据女生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大量翔实而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详细分析了女生在青春期容易走入的误区,就女生在情绪控制、身体保健、生理卫生、如何与异性相处、女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作了细致而深刻的辅导讲解,教育女生要自珍、自爱、自尊、自信、自强,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形象,珍惜读书机会,要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在学习上,通过交心,这位同学放下了包袱,脸上出现了往日的笑容,笑的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可爱……后来她在小学毕业考试中语文竟然取得了全年级最高分――100分,也改写了学校小学语文毕业考无满分的历史。所以爱的教育开辟了师生沟通的渠道,同时还增进了师生的情感。

三、班级管理制度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我指导学生以《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为依托,制定了《班规》。从班级管理的目标、活动、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对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笔者曾与学生一起制定了《班规》,分“上学”、“做操”、“上课”、“自习”、“活动”、“文明礼仪”、“安全”等七个方面。除了大家遵守的共同的内容外,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又与学生分别对以上规范进行了变通,如在“自习”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乱走动、不讲话影响别人等要求。有些同学在自习课上“胡作非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用一段时间来养成学生上自习课的良好习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开始的时候,班主任可以根据当时上课情况把自习课切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里规定好学习的内容。比如复习课文、做作业、做练习、预习新课和课外阅读等。当然,这些安排应照顾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学情,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或侧重课内或侧重课外。而后,师生约定既然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个人规范就应共同遵守,一个星期评定一次,凡得“优秀”则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了因人而异的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它能很好地涵盖班级里每个同学的各个方面,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表现情况和综合素质。由于《班规》符合绝大多数同学的意志,它能很好地杜绝违规现象,规范学生的行为,对于良好的班风起到较好的作用。在全校的“流动红旗”评比中,学生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集体。多次评上校级“先进班级”,又荣获“全国李四光中队”的称号,2010年我的班级参加市级小学毕业统一测查中,语文、数学及格率100,优秀率92,平均成绩居全校同年级之首。

四、班级管理的自我教育化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第7篇

深入贯彻落实、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国家、省、州、县安全生产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和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防止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与监管责任,进一步提升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优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做到学校饮食、饮水、食物中毒事故为零;交通安全事故为零;溺水死亡事故为零;学校重大消防安全责任事故为零;因校舍坍塌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为零;校园暴力死亡案件为零;因传染疾病导致校园混乱、伤残死亡事故为零;学校因教育管理不当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为零;师生涉黄涉赌涉毒行为为零;学校因集体活动组织不力、公共场所管理不当、化学危险品保管不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为零;其他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安全工作领导

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应急管理股,应急管理股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学校、幼儿园相应成立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和专抓人员。

(二)落实安全工作责任

局长是全县中小学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中小学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是全县中小学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各股室站所及分管负责人对股室站所相关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人,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各岗位工作人员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学校安全工作根据教育部发《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要求,做到岗位明确、职责明确、责任明确,并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责任体系。

(三)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安全工作会议,讨论分析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阶段安全工作重点,督促落实安全隐患整改。学校每月至少组织召开1次全体教职工安全工作会议,学习讨论布置安全工作。学校每周工作要安排体现安全工作。班级每天利用晨夕会、课堂等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四)强化管理,健全制度,狠抓落实。

1.学校安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应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安全要求,并对校内安全防范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加强管理,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隐患。

2.学校安全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对重点部位要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巡查内容要建档登记,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安全检查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要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要在记录上签名,并建立档案。隐患排查每月不少于1次,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及时改正的及时改正,一时难以改正的,应书面报告有关部门,在安全隐患未消除之前,隐患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确保不出事故。对不能保证安全的,应立即停止使用。鼓励师生对身边的安全隐患进行举报,一经查实,要对举报人进行表扬或奖励。主管部门定期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公示,同时实行挂账督办。

安全检查的内容应包括:⑴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制度的落实情况,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⑵安全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安全疏散通道、出口是否畅通。⑶值班室、消防控制室设施运行、记录情况。⑷体育教学设施、试验设施、学校建筑、运动场地、供水用电设备、食品卫生、重大危险源等安全情况。⑸安全责任人、主管人、安全员的工作情况。⑹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3.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学校必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包括教学楼紧急事故疏散预案、消防应急预案、学生大型集体活动安全预案、宿舍安全应急预案、教学和试验活动安全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礼堂及图书馆等建筑物倒塌应急预案、地震和汛期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一旦发生事故能够有效应对、及时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⑴组织机构:包括指挥长、副指挥长,行动组、通讯联系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⑵报警和接警处理程序;⑶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⑷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⑸学校建筑结构应急疏散图、重点部位分布图、各指挥长及小组长和成员通讯联系表等附件。

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实战演练,并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4.学校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每月23日前,各学校将当月开展的安全警示视频教育情况、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治情况(包括:抽查时间、人员、部位、排查出的问题,整治期限、责任人、措施、效果及意见建议等)认真总结、填写月报表,归档并逐级上报。

5.坚持事故事件及时上报制度。凡因各种原因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学校必须立即上报县教育和体育局,并同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安监、公安、卫生部门等报告。凡因各种原因造成学生或教职工需要住院观察及以上严重程度的,凡发生涉校涉生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的非法集会、游行、静坐、罢课、绝食等事件,或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并有打、砸、抢、烧行为的事件,必须立即上报县教育和体育局,并同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公安部门报告。

信息报送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事件发展趋势和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等,紧急情况可先口头报告,再书面报告。

6.学校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安全档案的建立、完善和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⑴年度安全工作计划、部署,各种安全文件资料。⑵单位基本概况,重点部位情况。⑶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安全员岗位职责。⑷各种安全制度。⑸各种安全设施、器材情况。⑹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情况。

安全管理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⑴安全设施、器材定期检查记录,维修保养的记录。⑵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的记录。⑶安全检查、巡查记录。⑷安全会议宣传教育培训记录。⑸安全情况、事件、事故及处理记录。⑹奖惩情况记录。⑺其他有关安全管理的情况。

7.学校安全工作考核与奖惩制度。学校应将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对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或违反单位安全制度,造成责任事故的,依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8.门卫值班管理制度。中小学校要逐步实行专业保安负责制,暂时无力聘用专业保安的要选用60岁以下身强力壮的男同志担任门卫。学校保安人员应坚持昼夜值班巡逻。学校要加强门卫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配备必要防范器材,使其能防偷、防盗,并具备一定的防暴、抗暴能力。学校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做到昼夜巡逻、联系畅通。特别是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时期学校领导要轮流值班,对重大滋扰校园治安的事件,学校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予以制止和处理。

门卫对出入人员要严格询问和登记,上课期间学生无正当理由不准出校,携带学校物品出校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非本校学生和工作人员必须有完备的登记手续和正当的理由,且经学校主管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对不能说明情况的、行迹可疑的人员要严禁入校。

门卫对进入学校的车辆要严格审查登记,一般情况下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校园。经同意进入校园的车辆必须要求其限速限道行驶,在指定的地点停放。

门卫要禁止任何人将非教学所需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学校安全的物品带入校园。如有发现,安全主管部门必须予以收缴。

学校下课或放学时应安排教师在楼梯口、校门口进行安全疏导,避免因过于拥挤引发事故。有条件的学校应与公安交通部门协作,在临近街道与公路的学校门口,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建立“绿色通道”。

9.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是人员密集场所,属于重点要害部位,各寄宿制中小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学校不准将危房用作学生宿舍,不准随意改造宿舍建筑功能,堵塞、锁死门窗。学生宿舍必须要由专人负责,必须设值班室,24小时有人值班,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各宿舍要设立安全员负责监督宿舍的安全情况。学生宿舍要符合消防要求,配齐消防器材,保持通道畅通。

宿舍内不准私接电线及使用电器、燃油炉、煤气罐、蜡烛等明火,不准带入、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对于违规使用、存放的上述物品,由宿舍管理部门会同保卫部门,予以代管、没收或上缴公安部门。学生宿舍一律不得留宿他人、不得饲养动物,不准将学生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居,尤其对女生宿舍要严格管理。男、女宿舍不准留宿异性。教师不得将异性学生单独留在宿舍进行谈话、辅导或帮助料理其他事务。

寄宿制学校坚决取缔煤炉取暖,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故;非寄宿制学校,严禁招收住校生。

严禁学校租用或变相租用当地民房作为学生宿舍。如有租用当地民房住宿的学生,学校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保证不出现安全事故。

学生宿舍每间要严格控制人数。因条件限制,对宿舍超员不能及时整改的学校,要严防死守,加强管理,制定并落实各种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学校应加强对住校教职工宿舍特别是女教职工宿舍的安全管理。

10.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消防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各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应按规定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锅炉房、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的防火重点场所配齐配足消防器材,保证灭火器械规格正确、功能有效,并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检修,保证正常运转。有关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学校应在师生密集场所设置人员疏散指示标志,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集中在楼房教学或开展夜间活动(包括上晚自习等)的中小学校,要有完好的照明设施和停电应急措施,要合理安排学生疏散顺序和时间并教育学生有秩序疏散,学生下课疏散时要有老师值守,确保紧急情况下师生能安全撤离和疏散,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学校应加强电源、电器、电网等用电设备的检查,防止因漏电或线路老化等隐患引发事故。

11.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疾病防控制度。学校要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要制定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培训,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并经有关卫生部门培训合格。对从业人员实行全方位管理,对有不良行为及思想倾向、精神异常现象的,要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学生食堂要严格食品物资采购、运输储藏、烹饪配餐、餐具卫生、保鲜留样、人员隔离等制度的落实。

学校要积极配合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和教体局定期、不定期对学校炊事人员身体状况和食品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学校的食品、饮用水及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学校应严格按卫生部门要求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按国家统一要求,组织学生使用预防药品。

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学校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组织抢救工作竭力遏制食物中毒事态扩大;同时要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食物中毒调查并保留现场。

学校应逐步实施对新生体检、定期体检制度,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学生身体情况。

12.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师生用车、校车管理,司机、车辆必须证照规范、齐全。接送师生的校车必须由专人负责,并经常进行安全检查;任何学校和幼儿园不得使用超期报废和有安全隐患的车辆接送学生。组织学生外出考试、比赛、汇演、勤工俭学、实验、实习、参观、旅游等乘坐的车辆必须经交通管理部门检查、许可,并按规定运行。驾驶人员必须证照齐全,经验丰富。学校要在外出前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劳动安全教育等,并配备学校负责人和足够的教师带队,必要时应办理相关保险手续,保证外出活动安全顺利。严禁学校租用农用车、拖拉机等不符合规定的交通工具组织师生外出活动。严禁组织师生前往不安全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

13.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组织郊游、社会实践、艺体节、考试等大型校内外集体活动,必须事先将活动方案、安全预案报上级审批。学校在教育计划内安排的年级、班级外出活动须报校长批准。未经审批的集体外出活动一律不得组织。主办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活动的场地、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制定应急疏散预案,活动期间要有足够的安全保卫人员维护秩序,防止事故发生。举办较大型的群众性活动,要得到公安部门的支持。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演出等其他活动,严禁组织学生参加超越其年龄、行为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以外的各类活动,如扑救各类火灾、防汛、防洪等。

14.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校内各安全重点部位(门卫、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仪器室、财务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配电室、锅炉房、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礼堂、小卖部等),应结合本单位情况,单独制定巡查、检查、消防等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岗位安全员,并报安全保卫部门备案。重点部位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落实常规化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必须要做到:每日巡查、每月检查、安全设施和器材必须在位完好、档案详细、有细致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对要害部门和重点部位,学校要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监控设备,防止因管理不善发生失火、失窃、中毒等事故。

15.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管理制度。除教学、生活、工作所需外,校区不准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教学用危险品要有专用仓库或橱柜储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配备相应的消防等安全器材,制定防范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完备出入库手续。

学校不准将房屋、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影响教学秩序及师生安全的经营活动,尤其不准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及经营。

16.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对教室、运动场地、体育教学设施器材、教学实验用器材及教学场地和公共场地的桌椅、门窗、护栏、宣传橱窗、照明设施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尤其是汛期要对教室、宿舍及其他建筑进行日巡视、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果断采取应急措施,立即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或当地政府,严防发生事故。凡未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的新校园舍一律不得使用。

体育器械、设备要牢固安全,危险的运动场地和器械要有警示标志、要有防护设施。体育运动教学、比赛必须向学生进行运动安全常识教育并加强安全保护,严防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学校要根据学生健康档案,掌握有特异体质、心理疾患或其他异常情况的学生,对不适宜参加体育竞赛、军训以及其他剧烈运动的学生,应告知并予以劝阻;有特异体质或疾病的学生,视其身体状况可拒绝参加体育运动。对这些学生的情况要及时与其监护人沟通,并注意特别关照以防发生意外,需要休学的应予以休学。对于残疾、体弱学生,学校应予以关照,根据女学生生理特点,在体力活动、室外活动时,视具体情况应予以关照,以防发生意外。

17.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学校要积极主动配合各有关综合治理部门搞好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

教体局和学校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凝聚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共同搞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维护和整治工作:⑴清理校园周边非法商业网点。取缔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内所有网吧和经营性娱乐场所;取缔校园门前50米内的流动商贩;对出售非法出版物的音像、书刊店进行限期整改或查封;搬迁影响学生上下学通行的周边占道市场。⑵搬迁校园周边危险站点。协调城管、消防等部门,搬迁学校周边不符合防火、防爆间距的加油站、液化气站及其它存储、销售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站点。⑶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违法犯罪行为。配合公安部门落实好“八条措施”,加大校园及周边刑事、治安案件侦破和查处力度,坚决铲除校园周边的黑恶势力。

(五)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1.学校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涉水安全教育;用电用气安全教育;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校内及户外运动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劳动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

2.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确定各年龄段安全教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教育。

⑴小学安全教育应使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安全知识,熟记常用的报警、援助电话,具备初步的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掌握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的简便方法。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提倡步行上学,禁止未满12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

⑵初中安全教育应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自觉遵守安全法规,保护公共安全设施;熟悉学校、家庭、社会中须知的安全知识,掌握事故发生后请求救助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危险判断能力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⑶高中及以上安全教育应使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自觉维护公共安全,懂得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掌握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抵御暴力侵害能力。

3.学校应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安全工作实际全面推进安全知识进课堂,落实计划、教材、课时、师资。

4.学校应根据地域、环境、季节特点,利用活动类课程时间,每月定期对学生进行集中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及各类大型活动中。

5.学校必须根据有关法规和布局状况,制定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政府、公安、消防、防震救灾等部门的指导下,每月至少组织师生进行至少1次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演习,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事故发生时,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防止盲目处理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确保学校稳定。

6.学校应抓住放假前、开学初、夏季来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消防日、消防安全月等安全教育重要时段,充分利用校报、板报、橱窗、校园网、主题校会班会、讲座等各种宣传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盗、防抢、防骗、防火、防病、防溺水、防洪、防欺凌、防害等安全教育,并传授发生意外事故的自救、自护知识和基本技能。

7.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体系,帮助师生解决心理问题;学校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监督的密切配合,并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他伤、自伤、自残事故。

8.学校应加强师生法制与道德教育,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学校应与派出所、交警队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以团队和少先队活动、班会、课堂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珍惜生命,尊重他人,培养爱心,互谅互让,互敬互爱,遇事不冲动,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学校应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保证每学期到校至少作两次有针对性的法制报告。

9.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教育,开展“绿色通道”建设,纠正师生不良的上网习惯,强化教育和严密监控有“网瘾”的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10.学校应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知识,观看安全教育片,对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从实际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师德水平和道德修养,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11.实行安全工作预警。在暑假、寒假、国庆节、劳动节等重大节假日放假前,汛期、常见病多发季节或传染病暴发期间安排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预警,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六)实行安全工作考核

1.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由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考核。

2.学校安全工作按《县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评分细则》进行单独考核。

(七)实行安全工作奖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