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范文第1篇

优秀导师评选细则一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学分制改革,加强我校本科生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依据《重庆师范大学教学工作单项奖励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评选范围

第二条 我校担任全日制本科生导师的教师。

第三章 评选条件

第三条 候选人应满足下列条件: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教师职业规范,热爱学生,责任心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奉献精神。

2.认真履行本科生导师的各项职责,开展指导活动效果好,工作计划、工作记录等教学工作档案规范完整。

3.担任本科生导师满一届,年度考核达到受聘岗位要求。

4.在担任本年度本科生导师期间,依据《重庆师范大学本科

生导师制实施办法》的考核评价标准,综合评价优秀,排名处于学院前30%。

第四条 凡担任本科生导师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具

备申报资格:

1.不服从本单位统筹安排的导师制工作任务。

2.担任导师期间发生过教学事故。

3.学生未参加考核评价,或学院未开展考核评价。

第五条 在符合评选条件的基础上,导师指导的本科生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或成绩突出,可优先参评。

第四章 评选办法

第六条 评选每年开展一次,评选名额不超过学院担任本科生导师总人数的5%。

第七条 学院设立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成员不少于5人,

并根据本办法和《重庆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制订适合本院实际的评选办法,具体负责本科生优秀导师奖的推荐工作。

第八条 评选程序如下:

1.符合候选人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2.学院评选委员会根据学校及学院评选办法,在述职、评议的基础上,确定本学院的本科生优秀导师奖推荐名单。

3.学院将本科生优秀导师奖推荐名单向全院师生公示五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教务处。

4.教务处负责对学院上报的本科生优秀导师奖推荐人进行资格审查。审查结果在全校公示五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校长办公会批准。

第五章 奖励办法

第九条 获奖教师由学校发文表彰,授予重庆师范大学本科生优秀导师奖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并记入教师档案,作为业绩考核和晋升的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条 评审结果公示期间,如对评审结果有异议,须提交书面署名异议材料,口头异议、匿名异议一律不予受理。各学院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异议的调查,必要时可进行会议复审。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优秀导师评选细则二一、评选条件

1、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指导水平和道德情操。认真执行国家和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政策、法规与规章制度。

2、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能对研究生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并积极协调解决。

3、近两年有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部、市级以上级别的科研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用于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积极资助研究生完成学业。

4、在培养人才方面特别突出,所指导的毕业后被SCI收录者;或所指导的研究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奖;或获得上海市、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及其他重要奖项。

5、需为完整地指导过二届以上研究生,。所带教研究生均能完成学业,获得相应学位证书。近两年毕业的研究生能顺利就业。

6、本人及所指导的研究生未发生过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校纪律的行为。

7、3年内获得过校优秀导师嘉奖者,不参加评选。

三、评选和奖励办法

1、优秀导师采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评选推荐的方法。各二级部门根据研究生导师的工作业绩和教学成果,择优推荐优秀研究生导师,经研究生院审核后上报学校。

2、奖励金额3000元/人。

3、20xx度年校本部优秀导师评选名额为16名,由学校给与奖励;非校本部单位优秀导师名额为18位,建议参照学校规定给与奖励。

优秀导师评选细则三【评选目的】

为更好地开展家教工作,保证家教服务质量,打响海大家教的知名度,同时激励家教老师树立良好的责任感,

更好地做好每份家教,特设此奖励制度,鼓励在家教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家教老师。

【评选方式】

以每学期的《成功跟踪调查表》,家教老师的《推荐表》、《总结书》以及平时接家教的情况,干部对家教老师的评价等作为主要依据,通过对比家长及联络员对家教老师的评价、家教老师平时的表现等,最后作出的一个综合评定。

家长方面

1. 考勤上,是否有迟到或无故缺席或经常请假等情况;

2. 沟通上,与孩子、家长的沟通情况;

3. 教学上,备课;上课态度;口头表达能力、解题思路与步骤是否清晰、有条理;家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和看法;

4. 效果上,孩子成绩是否有提高;

5. 家长与孩子对家教老师的总体评价。

干部方面

1. 家教老师和干部之间的沟通情况;

2. 家教老师的态度以及配合中心工作的情况;

3. 老师外出摆点的次数以及表现;

4. 干部对家教老师的总体评价。

老师方面

1. 所接家教份数、任教时间、总收入,可教科目等;

2. 履行中心规定的各项义务,合理行使中心赋予的权利;

3. 家教老师反馈信息的及时程度;

4. 态度好,积极与家教中心沟通、配合并参与中心工作及活动,积极反映其对中心的看法及意见;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范文第2篇

平泉县还有一个享誉全国的招牌——食用菌。多年来。该县一直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食用菌在当地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但2004年,国内食用菌每公斤不足2元钱的价格,让很多菇农放弃了食用菌种植。有的种上了,但连采都不愿意采。究其原因,主要是蘑菇没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县里开始培养食用菌经纪人队伍。

据平泉县县委书记董正国介绍,食用菌产业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生态环境。考虑到很多宜林的荒山没有被利用,平泉县委、县政府政府着手推动速生刺槐种植,这种速生的刺槐3年就可砍伐,且可作为食用菌的原料。种植户从中得到收益的同时,又支持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这一循环经济模式在平泉县已形成,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如今,该县食用菌品种达700多种。有每公斤4000元的羊肚菌,也有每公斤300多元的美味牛肝菌,畅销欧洲、美国,还有让平泉县获得“菇乡”美誉的滑子菇……光蘑菇一项,就为全县创造2亿元的产值。食用菌规模从平泉县委书记董正国上任之初的8000万盘(袋)发展到现在的2.6亿盘(袋),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其中2000多元来自食用菌产业。

为推动食用菌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平泉县建立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完善菌政管理服务体系,并给菌农以补贴,鼓励加工销售企业同菌农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以降低菇农的市场风险。此外,开通食用菌短信平台和食用菌信息网,出台《食用菌产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食用菌产业科技进步奖励办法》《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平泉县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建设食用菌研发中心、食用菌研究所、教科研基地等科研机构11家。龙头企业通过自建或挂靠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方式,建立了新产品研发机构,相继开发食用菌菌脯等新产品31个,引进先进生产技术¨3项,食用菌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平泉县先后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特色产业集群50强、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发展领军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等称号。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范文第3篇

一、科研考核的主导思路

1.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科研考核是一把“双刃剑”,考核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教师从事科学研究,达到基本的岗位科研要求,它可以反映教师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对部分教师的科研工作有鞭策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教师将很多科研的量化指标加入到学术研究之中,进而使科研的成果变得有些“急功近利”的趋势,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科研考核的关键。考核标准的制定应以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标准。考核的定位要准确:既要给教师更多、更宽松的治学空间,培养更自主、更强烈的科研“内驱力”,又要让慵懒者感到“如芒在背”;既要考虑学校近几年科研发展的目标,又要考虑给教师一个科研“航标”,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科研向一个新的目标迈进。

2.避免学术研究过度量化,扩大学院在科研管理,科研评价方面的职能。目前,在全国的众多高校,各种以数字指标为核心的考核与每一个人的实际利益挂钩,这些量化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多少文章;出版多少著作;获得什么级别的奖励;承担了多少数量、什么级别的项目,获得科研经费的数额等等,教师们完全以科研分数指导自己的科研方向,必然导致学术泡沫,助长学术中短视科研行为的泛滥。其实学院作为本学科的代表单位应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政策制定权,对于一项科研成果的价值判断相比科研管理者更加权威。

3.尊重科研活动的规律,科研考核不能一刀切。众所周知,教师的个体不同,科研的具体情况就不同,我们可以在大类上对教师进行区分。科研成果也不一定能年年按照计划产出,教师们的科研成果,科研的方向也是在长期的试错、摸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对科研成果的追求不能揠苗助长,对教师施行分层分类管理显得科学而必要,比如:将教师分为科研型或者教学型,这种分类还可以更加细化,考核的方式也可以不同,并且对特定的类别可以延长考核周期或者免除一定的考核压力,鼓励他们更集中精力投入研究,力求在一些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这个科研考核政策已经在武汉几所高校执行,效果优于“一刀切”式的量化。

二、我校现有教师科研考核办法的不足之处

我校现有的对教师的科研考核办法包括科研奖励办法和个人科研考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科研考核办法),应该说我校近几年的科研发展突飞猛进,学校的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等指标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每年递增,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校制定的科研考核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它激励了大部分的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热情,但是随着科研形势的改变,我校的科研考核政策也面临着改革的趋势。

1.科研考核标准过于刚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但科研发展的导向性不明确。科研管理部门力图周密地确定纳入考核的指标,它们包括成果形式、数量、等级、字数、署名方式等,并设置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但是指标越具体,越细致,教师们就越发在意成果在考核体系中的被认可度,科研奖励、考核办法成为教师进行科研的“指挥棒”,它在督促部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我校学术氛围的改善,部分教师学术兴趣的深入,如何使我校的科研考核政策引导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2.科研考核政策已经不适应学科发展的特点。例如,近几年我校的音乐舞蹈、美术,还包括传统的新闻学等学科都提出本学科的特点,简单地按照期刊库的学科排名划分的期刊等级已经很难对科研成果作出公平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各个学科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参与到科研考核政策的制定凸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政策是否能完全执行,是否能在相对长的时间内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3.科研考核的时间不够科学。现阶段我校实行的考核表面上是年度考核,但实际上一年的时间都不到,每到年末所有的考核奖励的结果一定要出来,但有一部分的教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论文、书籍要到第二年的前几个月才能拿到,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们的考核结果。虽然我校也在第二年的上半年有一次补登的机会,但是这种“先算再补”,或者“先扣再退”“先扣再奖”的过程实际没有必要,不仅浪费了科研管理部门的大量精力,也体现不了实际的量化、考核结果。如在第二年的3月进行考核量化是比较科学的年度考核量化的时间安排。

三、如何完善我校科研考核评价体系

科研考核的目的是制定科研考核政策的起点和归宿,好的科研考核政策应体现科研导向既着重正面效果、现实效果,又关注长远效应,体现一些新的科研管理思路,创造有利于教师个体科研发展规划、科研创新的环境。

1.简化科研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应简洁,通俗易懂,易于操作。数十项分数累积、折算的考核办法是否应该取消,用更加“一目了然”的办法让教师们知道“我该干什么”“我该怎样安排时间去做科研”。

2.科研时间安排科学、可行。学校也应该给教师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如三年的时间)去安排科研工作,有让教师从容治学、潜心治学的条件,而不是一想到科研就想着“今年可以拿多少分”,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科研长期、健康发展。

3.科研管理重心向学院转移。学校可以考虑将讲师的考核权下放到学院。长期以来,学校已经形成了由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管理每位教师考核的惯例,学院只负责初步审核和报送工作,但实际的情况是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布局、学科特点、每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应有更多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如核心期刊的目录由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决定,并在一个相对的时间周期内保持稳定,让教师们少了“期刊目录年年变,我该怎么发文章的担心”。当 然这需要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制定严格的程序,保证程序的公正,才会有结果的相对公正、合理。

4.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教师的个体是多样性的,在考核办法中应区分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教学为主型教师的不同考核办法,力求平衡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对于教学为主型的教师要降低科研的要求指标,鼓励在教学上有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精力,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主,同理,对科研为主型的教师则降低教学的要求,适当提高科研考核的指标。只有这样,考核的结果才能更加公平、公正。

总之,建立科学的科研考核评价标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修正、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科研管理者,我希望各高校的科研考核政策指导科研事业蒸蒸日上地发展,科研成果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冯惠玲.高校科研考核改革的深度探索与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2,5:21-23.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实践平台;平台建设与实施

1构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实践平台的意义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内容体现了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的融合、绿色节能理念与企业发展的需求,不仅包括了电子信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包含了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等,所以这项比赛从开办初期就得到了绝大多数理工类学校的大力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实践平台为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发明和创新。通过创新实践平台,要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研究和发现实际问题并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才的动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沟通能力,使参与项目的学生凝聚成为一个个富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并在团队合作中锻炼其组织、管理、合作能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软硬件、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的团队创新活动提供了平台,同时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校园科技和创新实践氛围。

2构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实践平台的措施

第一,广泛宣传电子大赛,普及科技创新活动。很多同学在面对电子大赛时很犹豫,尽管非常想通过大赛锻炼下自己,但又很担心专业学的不好或者拖团队的后腿,思想包袱很重。辅导员、班导师、任课教师等多种渠道应加强动员,通过宣传版、网站等多种媒介,介绍以往电子大赛中取得的成绩,破除学生对大赛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同时以讲座或演讲等形式,让已经获奖的同学介绍参加竞赛的感触和感想,鼓励学生加入到大赛队伍中来,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教师对电子大赛的指导是开展大学生电子大赛的重要推动力。为了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需要建立一支奉献精神强、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担任学生的科研导师,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后盾。因此形成一个稳固的指导教师团队和优秀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持续发展的保障和重要动力。全校和全院范围内,制定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竞赛管理办法、学生获得奖项后的奖励办法、竞赛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激励机制。

3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

第一,多层次课程体系的建设。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实践平台面向于所有理工科学生,由于各年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该平台在教学方式上应有别于传统的课程教学,采取“感受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角,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理解、设计和验证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该平台的建设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平台、实践课程体系平台、竞赛题库平台三个方面。理论课程体系包括电路类、信号类和计算机类课程。电路类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等,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和基本的设计计算;信息类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计算机类有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等课程。实践课程体系平台包括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突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重点建设电子电路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工程设计等主要实践课程,以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为主,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竞赛题库平台是将历年考题和大赛指导团队提供试题分为基础级、提高级和实战级。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各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根据各组优势和劣势稍作调整。第二,硬件设施的建设。硬件设施是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实践平台的物质条件保证,创新离不开实践,创新实践平台也必须具有良好的硬件场地环境和各种用于实践教学的设备设施。搭建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实践平台首先要充分利用各学院等单位现有的创新实践条件,也就是依托各学院等单位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立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政策支持鼓励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为学生提供独立操作、独立设计和独立思考的场所和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其次,创新实践平台的模块化组建。平台的构建主要从平台资源的整合和平台实践条件的建设两个方面着手,将现有的学科平台、科研平台、实验室平台进行科学整合和优化组合后,按功能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组建,分为基本电子技术类、自动控制类和通信类。

4结语

本文从建设意义、管理措施及如何建设三个方面介绍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创新平台,重点讨论了课程体系的建设、竞赛题库的建设以及硬件设施的建设。

作者:王莉 单位: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明煜,刘国华.电子设计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1):70-71.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科学院;学风建设;武汉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6703

1 引言

学风是高校开展学术活动、展现教学内涵、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以来,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都将学风建设视为学院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学院在院党政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经过全院师生不懈的努力,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2013~2014学年学院有8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称号,在全院所占比例为53.33%;2014~2015学年学院有10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称号,在全院所占比例为66.67%。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外国语学院连续十年荣获武汉科技大学“优良学风学院”称号,是武汉科技大学唯一一个连续十年获此殊荣的单位。探索外国语学院如何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对其它文科学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

2.1 以思想教育引领学风

良好的思想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优良学风的建设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建设,学院领导一直将思想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

(1)院长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学风建设。学院以“抓党建促学风”的工作思路,将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建设发展的基础。学院每学期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学风建设问题,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全院的学风建设。党委副书记通过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定期培训,了解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抓新生的习惯教育,促进养成学习习惯。新生一入学,外国语学院就会进行新生经验交流会。大四优秀学生将大学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一新生,增进新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的学习信心,引导他们正确地学习成长,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同时,班主任助理陪同新生一同上早晚自习、查课、检查卫生,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思想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学院会不定期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报告会主要以励志成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邀请成功校友、专家学者、公益人物为外国语学院学生作素质教育主题报告,这些讲座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深受学生喜爱与欢迎。

(4)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以党风促学风。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学院针对学生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发展对象培训课程、预备党员培训课程、青年者培养工程等相关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院每年还会组织学生赴湖北红安接受传统革命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2 以制度建设带动学风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基础,遵守并实施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奖励或处罚违规行为是学风建设的保证。制度建设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第二大法宝。

(1)建立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除了严格执行学校各项有关学风建设的文件和制度,学院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而为学院的正常有序地开展学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院出台了《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奖励办法》、《外国语学院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外国语学院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励办法》等相关奖励激励制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些措施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班级学风和学院学风建设,成为各班争先创优的直接推动力。

(2)严格遵守各项教学制度。从严治学是教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教师守则,学院领导会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规范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会反馈给各位教师。学生在期中和期末会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匿名评教,评教排名靠后的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措施。学院通过领导和学生两个方面紧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严格的教风促进优良的学风建设。

(3)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多年来,学院一直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学院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考试纪律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学院对课堂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进行提醒。同时,院学生会会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测,通过对学风学纪、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监督,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3 以文化建设促进学风

(1)加强科技文化活动开展,促进学风建设。科技文化活动是学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依托。经过不断的努力,学院每年举办英语风采大赛、外文歌曲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文化世博会四项校级特色活动,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原声电影、英语角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也为全校的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2)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共筑学风品牌。良好的学院文化是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这三年中,外国语学院连续三年获“优良学风学院”称号,外国语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获武汉科技大学“特色工作先进团委”的称号,外国语学院学生会连续两年荣获武汉科技大学“标兵学生会”称号,这些学生组织获得的各项荣誉都是鼓励外国语学院师生奋发向上、努力评博、再创辉煌的动力。荣誉不仅属于过去,也会让一届又一届外国语学院学生以荣誉为动力,争先创优,更好地传承外国语学院的文化品牌,将学风文化发扬光大。

(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推动学风建设。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里最小的一个集体,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至关重要,一个宿舍良好的风气可以带动一个班,一个班又可以带动一个学院,这样以点带面,学风建设水到渠成。针对宿舍文化,外国语学院推出了寝室设计大赛、“两走一访”等活动。寝室设计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宿舍全体成员争先创优,凝聚宿舍力量。“两走一访”活动是辅导员、班主任助理定期走进宿舍与宿舍成员交流沟通,书记不定期访问宿舍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解决困难。经过三年的文化熏陶,外国语学院南十三109宿舍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宿舍”,宿舍三名同学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和“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称号,并全部任职于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团。

3 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启示

良好的学风不仅对学院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今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外国语学院秉承“中外贯通、德业兼修”的院训,以“稳中求进,巩固提升”为信念,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谐发展”为合力,务实的同时开拓创新,全方位加强工作引导,多渠道推动学风建设。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依靠思想素质教育、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多途径建设学风的方式,对其他文科学院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3.1 思想建设是关键

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各种思想问题,包括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感到疲倦等。要想培育优良学风,首先任务是解决学生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外国语学院能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与领导的关切和全体教职工的重视密切相关。

3.2 制度建设是基础

学风建设是涉及到学院的各个方面,建设良好学风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建设把有利于学风形成的因素具体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把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实践全部纳入系统的、科学的规范之中,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把优良学风的要求和内容常规化、制度化,做到标本兼治,最终达到建设优良学风的目的。外国语学院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全面实行严格的课堂考勤制度,加强寝室管理,抓考风、正学风,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考纪学风。除此之外,外国语学院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举办先进事迹讲解和优良学风班级宣传活动,发挥榜样带头作用,从各个方面狠抓制度建设。

3.3 文化建设是保障

特色文化活动学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兴趣的培养。通过一系列课外互动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英语表达能力,营造出一个积极阳光、健康进取的校园学习氛围,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提高外语能力的平台,有利于学风建设。外国语学院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奋发向上、好学力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团结向上的先进班集体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个人。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集中体现了外国语学院学生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学院对他们的事迹给予表彰和宣传,并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后进,号召全院学生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善于圆梦,在努力实现自己的青的过程中为“科大梦”、“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 莹.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如何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

[2]王 瑜.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方法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0.

[3]汪 潮.浅谈如何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一德三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25-02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以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开发能力、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主要任务。学院师资队伍基础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占比较大,缺乏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目标

1.培养青年教师传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师风。

2.培养青年教师具备较好的课程开发、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和引导与创新能力。

3.培养青年教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4.培养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

1.师德师风培养。(1)树师德师风。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学习活动树师德师风。一是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行为规范,明确教师行为规范八要八不要,使青年教师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职业道德准则。二是开展系列师德培训讲座活动,邀请先进人物来校讲座,结合交通行业文化,让青年教师传承交通人的使命与责任。(2)正师德师风。通过对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考核评价,匡正师德师风。一是建立教师业务考核档案,每学期组织教师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学院评价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二是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建立学院教风学风建设交流群,及时反馈日常教学巡视检查中存在的各类教学事故,把师德内容量化考核,与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3)扬师德师风。通过评比宣传,弘扬良好师德师风。一是通过开展各类评先评选活动,如教师节表彰、“德艺双馨”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等营造激励氛围。二是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学院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给青年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弘扬师德师风。

2.教学能力培养。(1)基础教学能力培养。通过“三帮三促”,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认识职教基本规律,掌握教学规范,具备基础教学能力。一是通过岗前培训、专题讲座等,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规范、学生管理等知识,促进青年认识职教规律。二是通过“以老带新”、跟踪指导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具备备课、说课、上课等七项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学业务素质提高。三是通过新教师公开课汇报,帮助青年教师检验教学效果,促进基础教学能力提升。(2)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定制培训方案和开展教研活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一是定制培训方案。学院联合高校开展为期两年的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针对青年教师定制教学业务专项培训方案,创新采用微格教学诊断,每位受训青年教师进行两轮说课、全程录像、专家诊断、改进提升。培训过程严格考核,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切实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二是开展教研活动。学院借助1个省中心教研组长校和4个市级中心教研组长校平台作用,通过专题研讨、授课比赛、公开示范课等方式,在青年教师中积极推广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两年来,学院开展校内教研活动360余次,组织校级以上授课比赛、公开示范课活动60场次,参加省、市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50余次。

3.专业能力培养。(1)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学院通过高校、国内、国外“三培并举”,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一是与重点高校合作,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升学历层次,与长安大学联办两期硕士班,有75人攻读硕士学历(学位),占本科学历教师89%,有16人获得东南大学等高校硕士学位,5人攻读博士学位。二是国外进修。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人社厅、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外培训,先后赴德、奥地利、新加坡接受汽车维修、工业机器等培训。选派专业青年骨干组团赴美、加、德等地接受大飞机项目、风能项目、通用航空项目和电子工程等内容学习培训。三是国内培训。学院根据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选派186人次青年教师参加中国交通教研会、交通行指委等学术团体协会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2)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学院通过企业实践、技能竞赛“双管齐下”,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一是为教师企业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和基地保障。规定所有专业教师每三年完成累计3个月的企业实践。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委员会,建立了稳固的企业实践基地。成立了交通工程检测公司等多个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教师企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建设期内,累计有245人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二是以技能竞赛为抓手,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组建技能训练团队。选派123人次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厦工杯”筑机操作手大赛、全国交通院校路桥、筑机、汽修专业技能竞赛、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教师通过参加训练和比赛提升了专业技术技能水平,28名青年教师通过参赛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

4.科研能力培养。(1)创造科研条件。学院想方设法,努力创造青年教师从事科研的有利条件。一是修订了《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教科研奖励办法》,对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结题等工作流程规范进行了明确,对各类教研成果奖励标准进行规定。二是开办《交苑学报》,鼓励青年教师撰写论文,增加青年教师教科研演习锻炼的机会,全院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氛围进一步浓郁。三是为每位教师购买网上资源,为他们查询下载科研论文提供便利。(2)提升科研能力。学院多措并举,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一是骨干培训提升。通过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与高校对口专业教授拜师结对,教科研理论培训、示范院校学习考察,参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全面提升科研能力。二是课题团队提升。发挥名师、带头人作用,打造教学团队,让青年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潜心研究,形成很多过程性研究成果。青年教师共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23项,涉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各个领域。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院成立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人事处、教务处、各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2.机制保障。近年来,学院先后制订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13项规章制度,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师培养给予制度保障及激励措施。制订了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实行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系部评价、督导评价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同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挂钩。

3.经费保障。两年来共投入416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实施。

五、成果与成效

1.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学事故数量不断下降,教学工作满意度稳步提升。校级教学竞赛获奖30人次,举行校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活动66人次。7位青年教师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院校说课比赛中获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共有158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其中全国交通技术能手5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优秀教师”3人,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全省公路系统争先创优劳动竞赛先进工作者2人。

2.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3个市级示范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开发了工业机器人、会计2个新专业。新增双师型青年教师40人,双师比例达88.7%。先后有6位青年教师被评为省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29名青年教师为校级骨干教师,5位青年教师获得硕士学位。青年教师或领衔或参与,共编写50门课程标准、11本校本教材、19本出版教材。创建5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在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得7项团体奖和5项个人奖。

3.教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建设期内,有3位青年教师主持省部级课题,参与省部级课题结题20项。其中《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等4个课题获省部级奖励并在同类院校中推广应用。公开94篇,67项教科研成果在省级及以上评选活动中获奖。

4.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两年来,学院为行业企业输送了2368名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江苏交通路桥施工单位和检测监理公司、镇江现代制造业企业、镇江汽车4S店和修理厂等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5%,专业对口率95.2%,双证书取得率100%。43个班集体,112名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指导学生在省部级技能大赛中获6项团队奖和16项个人奖。

六、体会与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工程,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力量源泉。学院须精心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良好氛围,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合适的待遇留人,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机制留人。

参考文献:

[1]上海信息技术学院.为了学院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案例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 大学生 科研 服务体系 构建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①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高校担负着加强自主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既与学生自身的科研兴趣、素养有关,同时也和学校的科研条件等因素有关。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等情况,笔者就所在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98.3%。

1.大学生科研的现状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来看,大部分同学对科研有一定的认知,尤其以大二、大三年级同学认识更深刻。大家能认识到做好科研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有些同学通过努力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笔者发现大学生科研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科研意识问题

经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大学生中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占调查总数的60%,靠自身独立申报参与科研活动的占5%,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占20%,参加“挑战杯”等科研竞赛的占15%。

调查表明,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人数较少,尤其依靠自身实力参与科研活动的更是少数;这表明部分同学并未意识到参加科研活动的重要性,也未认识到参加科研活动与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相互关系。总体来看,大学生参与研究的课题数量较少,若无教师的悉心指导很难有较高水平。

1.2科研工具使用问题

就科研工具的使用情况而言,在问卷调查以及与大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大家普遍使用的科研工具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对中国期刊网等专业性网站而言,大一、大二年级同学普遍感到陌生,只有大三较少同学有使用的经历。对于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虽然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家的学习、使用大多仍局限在课程上;课程结束后,几乎无人使用。这表明:大学生对科研工具的使用较为陌生。作为一名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要学会并能熟练使用科研工具。

1.3科研成果问题

科研成果包括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等。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到80%以上的同学,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就发表的科研成果而言,依靠自身实力独立撰写的为30%,与教师合作、教师指导撰写的为70%。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科研的总体水平较低,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2.大学生科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自身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的访谈表明,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尤其以大一的同学为典型。部分同学对自身所学的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加上平时课程较多、缺乏开展科研的条件和工具,导致难以集中精力开展科研工作。

对于有意向开展科研工作的同学而言,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随意性,部分大学生做科研是凭借个人兴趣,没有计划;被动性,有的大学生被动地参加科研,缺乏主动精神;脆弱性,有的大学生在开展科研之初志向远大,但当碰到困难时,就失去了信心。其原因在于个人意志不坚定,缺乏毅力、韧性。

2.2外部因素

就外部因素而言,包括学校、教师等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目前,各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情况都非常重视,对教师科研的服务也由专门的单位——科研处负责;虽然各高校均鼓励学生科研,奖励学生的科研成果;但是,学生科研的服务体系并未完全建立,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资金不足,学生科研活动资助经费少;精力不足,对抓好学生科研精力投入不够,对学生科研缺乏足够关注。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有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考核,压力大,几乎没有精力指导大学生科研。有的教师对学生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认为只要学生把教材上的内容学好就够了。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但缺乏足够的学术性, 不能给学生以有效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被激发出来。

3.构建科研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

3.1学校、学院层面。各高校都应努力构建大学生科研服务的体系,通过相关制度、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来推动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各高校应成立学生科研管理工作小组,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由团委负责学生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与之相对应,各个二级学院也由学院分团委负责。②有了相应管理机构,学生科研服务就有了依托,会使学生科研工作有大幅进步。

设立相关机构后,应通过制定管理、鼓励等制度来激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切实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创新能力。2010年11月,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专门下发了《学生校外获奖奖励办法(试行)》以激励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文件指出,学生“在正式刊物上的,按刊物的级别给予奖励:一级刊物,奖励2500元/人;二级刊物,奖励600元/人;一般刊物,奖励300元/人。”可以看出管理学院对学生奖励的力度非常大,制度的激励作用效果明显,学生科研的兴趣提高了很多,成果较多。以07行政1班景栋同学为例,他一人就发表了2篇论文。

高校还应积极扩展科研平台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科研平台建设一定要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来开展,可以通过专业实验室、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形式展开。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和舟山市旅游局、定海区昌国街道、普陀山大酒店、宁波开元大酒店、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等单位和部门合作建立了多家实习基地,这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增长。

3.2教师层面。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育学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位好的教师要能让自己的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挖掘自身潜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专业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专业教师应当吸收学生参加课题的研究,扩展学生的视野,以提升学生开展科研所必须具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通过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研究,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使教师的科研项目加快进行,取得了较好效果。如:李年涛同学在随付国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论文《舟山群岛新区视角下外来新居民问题研究——以定海区城东街道为例》的撰写,并发表在《管理学家》杂志2011年第12期。

4.结 语

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是高等学校有效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科研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推动大学生科研工作的开展,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生科研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浙海院管理〔2010〕20号)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剑峰,周燕 《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

[2]张佩芬,袁红辉 《大学生科研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注 释:

①http:///newscenter/

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范文第8篇

一、明确载体、狠抓细节、认真制定活动方案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通过党政联席会、党委扩大会、支部书记会、集中讨论、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调研,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逐步明确了以“抓博士点申报、完善管理制度、推进学生就业、构建和谐学院”为实践载体的实施方案。

活动过程中,学院党委以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实践载体为中心,加大宣传力度,狠抓学校、学院两级动员工作,切实做好“从宣传中提特色,从细节中抓成效”工作。

二、拓展学习媒介,创新学习方法,保证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

学院党委以“学习调研深、分析调查准、落实整改实”为原则,不断拓展学习媒介,创新学习方法,力争实现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覆盖。学院党委通过委托转送、邮寄等方式,及时将学习资料和学习笔记本送达每名党员手中,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保证每名党员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以学院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站、辅导员博客、QQ、E-mail等为媒介,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切实保证学院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覆盖。目前,学院学习实践活动专题已有文章14篇,学院网上临时党支部访问量已突破190人次,共办学习简报4期。

三、以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载体,全面铺开学院学习实践活动

1、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XX书记和XX副院长分别向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作了辅导报告。

2、学院以重庆市“读点经典”大型活动为契机,结合学院特色,开展系列“读点经典”活动。包括讲座、朗诵、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备注:读点经典丛书是我院刘院长和黄院长负责编撰的。)

3、每周开展“红色经典电影”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密切联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艺术鉴赏‘五个一’工程”。继学院邀请重庆市川剧院、重庆市杂技团之后,文学院将邀请重庆市“吟诵经典”宣传团来校为学生演出。

5、为了搞好毕业生离校教育,文学院将开展毕业生党员专题教育活动,并为毕业生举办专场铜管乐音乐晚会,欢送毕业生离校。

6、将科学发展观引入党校,并以团委、党支部为单位,积极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大型活动。

7、邀请学院老党委书记许子清教授与学生党员进行交流。

四、加强党政沟通,邀请院长、副院长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为了克服领导干部非党员成员过多的不足,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邀请XX院长和XX副院长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学院党委以党政联席会议为窗口,积极向他们征求关于学习实践活动实践载体的建议和意见;主动向他们通报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和具体要求。同时,邀请他们参与到学院学习实践活动的调研、分析活动,听取他们对于学院长远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院动员,同心协力,共同实现和谐学院的建立。

学院党政高度重视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专门划拨了专项经费。要求以支部为单位,积极开展特色学习实践活动,掀起解放思想,构建和谐,共促发展的。

五、丰富调研形式,提高调研质量,切实落实学习调研工作

在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院成立了管理工作、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等调研小组。调研小组以“如何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和谐学院”、“如何实现博士点申报的突破”、“如何培养终生教育家”、“如何完善学生培养计划”为主题,制作了《文学院免费师范生教育现状调查》、《文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生工作组调查问卷》等调研问卷深入展开调研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集体讨论、走访学院老党员等方式,顺利完成了调研工作,形成了完整的调研报告,为分析调查、落实整改阶段夯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