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焊工学习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焊接应用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先进制造技术,当前,社会上普通焊接操作工人较多,但是既懂理论同时又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
我院焊接专业为全省名牌重点专业,主要面向油田企业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并能够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焊接专业从建立之初就致力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工学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为本的特点,并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结合当地企业生产任务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
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首先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成为一体;要求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减少教学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而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则完全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保持一致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的现象。另外,教学中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的情况,这都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当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间隔时间过长时,在学生实习前还得再次讲解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课时的浪费。当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时,因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习起来不仅很费劲,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一体化教学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工学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工学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编写课题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法、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在巡回指导时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工作,结合当前我院以石油装备制造系焊工专业为主的专业群建设正有序向前推进,结合当前焊接专业实际,就如何搞好焊接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想法:
第一,融合焊接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最大程度的将理论教室和实训中心应构成一体,开创焊接仿真教学。
第二,完善教学资源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应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课题,每个课题都具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某一个课题的一体化教学,一个课题就是工厂里面的一个典型任务。另一方面应按照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参照有关资料,对各门专业课进行有机整合,编写出适合我院的焊工工学一体化教材。
第三,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专题培训,并进行校外实习考察,积极开展焊接技术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水平。
第四,增大培训力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必须要保证实训量。然而焊材消耗极大,应在保证实训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浪费,并在提高实习效率上下功夫。此项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生产、开展社会培训来控制,让学生在产品生产加工中来学习焊接技术。可以在创收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第五,进行焊接专业的文化建设。如创设焊接阅览室,使学生通过看杂志了解焊接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宣传焊接专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召开技能操作讨论会,使学生能进行经验交流;张贴壁画,宣传焊接劳动模范事迹,增强学生的荣誉感等。
第六,加强与校外企业联系,无论是校外实习还是合作加工,都能够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进行焊接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把握专业前沿动态,实现教学设备、教材的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了解专业发展动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并将其及时添加到教学中。
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还应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化教学途径。焊接专业实习耗材大,如果能探索出“产、学、研”一体化化教学途径,如与企业合作生产加工等,不仅能有效解决材料消耗问题,还能使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⒖嘉南住
[1]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M].6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关键词:技术学校;焊工实训;教学;探讨
实践课是职业技术学校主要的教学模式,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训课来真正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训课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仅帮助学生较为直观和轻松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它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张门票,对焊接专业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技工学校的老师不仅要做好理论教学工作,更重要的还要在实训课当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指导工作,让他们都能认真有效地学习,并在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一、选择好教学内容
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不仅是编者编写教材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师生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书面的学习内容,选择、调整和组织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的效果。
目前,技工学校焊工工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过于面面俱到,而受实习设备与师资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对焊工的要求,主要是气割和手工电弧焊,部分大、中型企业对气焊、自动焊、气体保护焊如氩弧焊、二氧化碳焊等有要求,极少有企业对电渣焊、等离子弧焊接、切割等方法有要求。针对这样的需求现状,推行模块式教学是一种思路,即针对社会需求和目前工业生产现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针对本地企业状况设立重点教学模块,将没有实践条件或实际工作中很难用上的内容进行删减,而教学与实践重点则是要加强对学生实用性技能的培养。
二、实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死板,缺乏交流
实训课就是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熟练完善、学会创新,培养事业心。但是,现阶段的实训课中机械重复模仿操作或者只以观摩为主,这样的实训课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创造性。操作时,学生一味地模仿性教师,动手不动口,不会主动与教师交流,随意性很大。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学生多,有些问题是发现不了的,其指导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发挥。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少,甚至会感到枯燥无聊,渐渐地对这门技术也就失去了兴趣。
2.考核机制不完善
对专业技术的考核方式以“理论+实践”为主。理论考试以课本内容为主,学生基本就是死记硬背,应付了事,考完就忘;实践就是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科目内容,因学生操作的次数有限,焊接的质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另外,参加实训考试的都是毕业班的学生,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就业及学科的合格率,只要没有大问题,都能轻松过关。这样,学生没有压力,就缺乏主动性去参加实践,在学生之中就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培养经费较高
现在的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培养出来的焊接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技能,也就是既懂技术又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在校学生焊接技能的获取主要依靠实践操作训练环节来获得,因而需要消耗更多的金属母材、填充材料以及大量的电能,因此培训成本大大超过其他工种。然而,由于目前学校实训经费较紧张,故没有足够的实训经费,严重制约了实训技能课教学的发展。
三、解决焊工实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焊接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实训项目,学有所用,是存在很大困难的。但也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在进行每个项目之前,指导教师要突出重点,指出操作要点,学生练习时,要反复进行,并把练习时出理的问题记录下来。二、组织学生把焊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讨论、总结,提出解决方案,相互交换经验,为学生之间创造交流平台。三、再操作,再领悟,以增加熟练程度。在对重点内容的讨论中,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突出了实习的重点。让学生有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渠道拓展教学内容
在进行焊工实训之前,可以根据实训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flas进行图文并茂、有趣的讲解不同焊接位置施焊时的操作要领及相应的焊接参数。设计成适合我校学生的实训项目。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计划、总结、实践、成绩相配套。让焊工专业的实训更加有效合理的进行。
3.降低训练成本
可以降低训练成本的途径很多。利用耗能低的焊接逆变电源,能节约10%-15%的电能;用企业原料的边角料来练习平板堆焊;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等。从我校的实际来看,用企业的边角剩料进行练习来降低训练成本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4.建立柔性的考核机制
以往的实训考试主要是以试件作为评分主要标准的应会考试形式,以后拟采用柔性考试制度。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其次,实际操作虽集中安排,但对成绩评定要进行改革:变过去单调的项目考试为自发的、多元化的能力评价,分数的高低不但与试件有关,还受沟通能力、新知掌握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课程结束时,公布本次实训的明星操作手,为他们拍照留念并在实验室外设榜公示。
结束语:
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焊工专业的教师,应当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的焊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通过不断地完善教学手段,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并结合实际操作,来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焊工理论 实践 技能课程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正确地制定好教学目标,是成功地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两个:⑴教学的准绳――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直接体现是教材;⑵教学的对象――学生,不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学生的学习,如果不了解学情,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焊接作为一门学科,与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有密切联系,教学中,各技术基础课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也占有一定比例,目前技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较差,很多专业理论是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要从教材上进行改革,减少或删除那些过于生涩的理论,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注意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注重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而增加一些实用且易于理解的焊接技术的讲解,这就更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焊工工艺课的教学要突出实用性,配合以大量的焊接操作实践,培养适应社会的技术型实用人才。
二、选择好教学内容
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不仅是编者编写教材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师生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书面的学习内容,选择、调整和组织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的效果。
模块式教学的具体形式包括:⑴在一般技工学校的焊工工艺课对焊、割工艺方法的教学中,可以将气割、气焊、手工电弧焊等作为重点教学模块,给予大量的理论教学、技术指导和生产实习,而二氧化碳焊、自动焊、氩弧焊等用途较广泛的方法则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有选择、有计划地并入教学模块,其余内容的学习则以其他教学活动来完成;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环节中突出重点地进行讲解和操作,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面的了解,可以用多种灵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现场参观、观看专业资料片、操作心得交流、技术咨询、专业发展及趋势讲座等。通过多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展示现代焊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新工艺、新方法,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置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适应的多样化专业教学方法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在技工教育体系中,理论与实习是并重的,但在实际执行中,生产实习却往往不能与理论讲授同步。在焊工工艺课的理论教学中,讲授内容包括了大多数的焊接工艺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电工电子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但与之对应的生产实习却极为有限。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不仅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突出重点,而且要相应地调整方法,即理论讲授要针对教学模块,生产实习要以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为目标,考虑学生的理解承受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观生产企业和相关高校实验室,也是一种投资少、效益好的实习方法。
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实习方法,既可保证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技能,也开拓了学生视野和思路。总的来说,焊工工艺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掌握一定焊接理论的熟练焊工,为此,在理论课教学中,应以此为教学目标,根据实习条件和就业需求选择调整工艺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分析学生实际,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并有效地结合生产实习等手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掌握焊接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合格焊工。
四、取“双证”
双证是指: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也是检验技工教育是否成功的有力措施,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新成长的劳动力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就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为劳动者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技能凭证,既为形成有序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奠定基础,又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将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内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企业建立培训、考核鉴定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我们应立足技工教育,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有用、实用、够用的复合型人才,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焊接 目标 一体化 模块式
焊接是制造业中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它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连接。因此,培养大批不同层次、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焊接专业技术工人,是我们技工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技工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采取理论集中授课,然后再集中实训。这种模式表面上是从理论到实践,但从本质上还是从书本到书本,即完成书本中的理论教学和书本中的技能训练。这种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不是根据企业需求特点来进行教学的,因而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那么焊接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找到突破口呢?笔者认为,只有明确目标,把握着力点,选准开掘点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才能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焊接人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准”
就是找准教学的落脚点,教学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前提,紧紧盯准企业需求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教学计划,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准确定位教学计划,并以此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
企业与学校签订用人培训协议,实现人员定点培养的教学模式。培训过程中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明确责任。学校方:按需培训,按期完成培训计划、培训合格人员;学生方:按照学校、用人单位的要求,完成学业、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企业参与考核,优胜劣汰录用学生。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以企业就业为导向,为企业培养急需的熟练的技术工人,真正实现企业、学校的无缝对接。
二、“狠”
在跟企业共同确立了教学计划后,就要狠抓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并以此为着力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合一。“狠”是确保教学计划完成的有效手段。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焊接工艺就要狠抓不放,所有教学安排均围绕此中心展开,要下狠心、下气力,跟企业实现对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按照“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合理配置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时间。使学生具备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一到岗位即可独立工作;既能迅速适应职业环境,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最后要选准开掘点,即突破口在哪里?如果说一体化教学具有紧密联系教学、覆盖面广的特点,那么选准开掘点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开掘点应放在典型的工作任务上,以它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模块式教学,即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学生训练模块和内容。
1.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根据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艺流程确定突破口,明确该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按照“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建立若干个教学模块。在大模块的基础上设立若干个小模块,以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使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压力容器焊接模块所要求学习内容(大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1)模块一:材料准备。
实作技能要求:画线,放样与号料,下料。
理论教学要求:焊接识图,金属材料学,冷作工艺,焊接安全知识。
(2)模块二:焊前准备。
实作技能要求:焊接方法、设备、材料的选择及用量计算,焊接接头形式和坡口形式,焊前坡口准备和处理,焊接顺序。
理论教学要求: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焊工工艺学。
(3)模块三:焊接工艺要求。
实作技能要求:掌握焊电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平、立、横、仰四种位置焊接及管板、管管对接),掌握埋弧焊。
理论教学要求: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焊接应力与变形。
(4)模块四:质量检验。
实作技能要求:检查工件的位置、尺寸精度是否符合图样要求,检查焊缝的质量。
理论教学要求:焊接检验和缺陷。
2.以学生为中心
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在各模块学习的情况自主学习,灵活调整模块学习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集中时间和精力,强化弱项。形成自我管理的教学和评价模式。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实行模块化教学,若干个模块同时进行,实训时学员之间会相互比较、相互切磋,会产生紧迫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
氛围。
三、注重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
1.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既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际操作技能技巧和生产实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熟悉本专业工种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并能结合职业标准制定出详细的综合考核的方案。
2.教学设备与教学场的合理运用
配备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体化教学的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一般每个工位2~3人为宜,最多不应超过4人。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效果较好。因此,教学设备应尽量满足上述要求。另外由于一体化教学是采用模块式教学,应加强各模块课件的运用。
3.引入企业班组6S管理模式
关键词:焊接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Research 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ased on industry-school combin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lding specialty
Yuan Ya, Dong Yalan, Yue Aiqiang, Zhu Chen
Xi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points out weld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cessing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China,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raining technical personnel of welding. The idea are proposed tha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y-school combination,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re proposed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rry ou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industry-school combin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welding; industry-school combin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焊接技术在我国现代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工艺技术。随着社会经济及焊接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焊接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焊接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从事专业领域的操作技能。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应生产一线的焊接技术人才,应随时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需求,在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适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本文结合我院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
1 我院焊接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高职院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和管理的机制[1],以达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就是学生在3年学习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当中,也能够把工作中的见识反馈回课堂,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院各个专业主要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形式多样,我院焊接专业目前主要采取“2.5+0.5”的形式,也就是学生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再进行至少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训条件、教学目标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其能够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保证焊接人才的质量。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后,学生便到专业对口的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职责,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目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能够满足我院焊接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要求,但在运行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教学条件不足
学生只有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之后,顶岗实习才有意义。由于焊接技术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应当具备一定的操作技术。这样,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时,就不会投入太多资源,企业生产也不会被拖累,才有利于再次和企业合作。显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有着更高的要求,我院目前还未完全达到。一方面,由于资金问题,校内实训室的焊接设备及一些相关的设备不足,实践训练水平低,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也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造成学习困难,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1.2 企业支持不够
企业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要求[2],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但要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选择对口的企业是关键。由于焊接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很多企业(大到锅炉压力容器、石油管道、铁路桥梁的钢结构制造业,小到电子器件的行业)都可以提供对口的实习。
但是,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度不够,为学生提供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甚至没有关联。这些企业认为培养人才不是他们的责任,对于接收学生实习,也只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并不是进行培训。学生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工学结合流于形式。
2 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就决定了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支持。
2.1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途径
对于工学结合模式,有两个途径可以实施,一方面是通过校企合作,另一方面是建设具有工学结合特色、模拟真实生产场景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但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本过高,一般院校负担不起。而校企合作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也给企业带来一定效益。因此,校企合作是实施工学结合的最佳途径。
2.2 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桥梁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焊接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主要依靠企业,教师通过向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学习,掌握焊接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发展趋势等,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如我们焊接专业的教师通过暑假在企业实习锻炼,了解了焊接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见到了很多先进的焊接技术。这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也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校企合作不仅提供给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桥梁。
2.3 校企合作是教学建设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人才需要,那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这就要求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方面都要与企业的需求相关联。因此,我们焊接专业在进行教学建设的过程中,都要通过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往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等,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一起进行实训室建设等。可见,学校的教学建设也是以企业为基础的。
据了解,国际上流行的“双元制”、CBE和TAFE三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课程模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有着共同之处,就是十分注重实践,注重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3]。目前,高职院校已普遍认识到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形成多样化的工学结合模式。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选择适合焊接专业、我院和企业的运行模式,才能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及培养的焊接人才符合市场和企业的要求。
3.1 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是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院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和每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4]。我院焊接专业目前采取的“2.5+0.5”模式,由于学院教学条件的限制,在诸如焊接结构生产等课程的教学中,一些实践部分无法实施,致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未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校内培养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联系起来,将部分实践教学放在企业完成,建立半工半读的制度。学生过早地和企业接触也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增加企业实习又必将缩短理论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偏重课堂理论教学也不无道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学习同样不可忽视。我们应当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增加企业实习的机会。一方面,筛选、凝练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将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暂时筛除掉,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结合实践自行学习。另一方面,缩短校内实践课时。很多院校在响应教育部“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时,只是片面地根据校内实训条件增加实践课时,并没有根据理论教学进行很好的设计和整合,可以将不必要的课时缩减,转换成企业实习。院校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实习,并将假期与这些实践课时联结起来,增加在企业锻炼时间及连贯性。
在以上改革的基础上,学院也可以继续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多元化考核等教育制度,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要求。
3.2 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要想顺利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完善管理机制是基本保障。
3.2.1 明确责任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同样是企业储备人才,提高工人综合素质的保障。目前国内高级焊工极度缺乏,而高级焊工也是由初级、中级焊工在生产实践中逐步锻炼出来的,因此,企业对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责任。院校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为学生尽量创设更好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焊接操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除此之外,要妥善选择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的企业实习。
校方和企业要确定各自具体的权力、职责和工作任务,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3.2.2 过程监控
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较长,有的实习点距学校较远,若监管不力,很容易造成“放羊”状态,校方应当派责任心强、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管理和辅导。实习企业数量较多时,校内教师指导不到位,相应的管理任务要由企业人员承担起来。
在顶岗实习中,“工”与“学”是互相融合、促进的,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要防止学生“工”与“学”相脱离,因此要制订相应的实习计划和方案,要求学生填写实习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的工作和收获,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
3.2.3 政府提供支持
由于企业的被动性,往往导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其在教育体制中的核心地位,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德国“双元制”能够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也在于它拥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作为保障。政府不仅应积极倡导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更应建立起促进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制定对学校和企业都有益的政策,这样才能促进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
3.3 提高教学条件
实训条件及师资力量都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在实训条件方面,我院目前已加大对焊接专业的投资,补充普通焊接设备,并计划购进部分先进焊接设备,为逐步建成“教学、培训、科研、生产”的实训基地努力。对于师资队伍,我院主要通过培训专职教师、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标准,并不断完善建设机制来加强师资建设。
3.4 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其实质是院校和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现预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企业按照协议安排学生就业。它架起了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拉近了院校与企业的距离,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提高院校办学水平和企业效益。近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我院数控、机电专业已与天津力神股份有限公司展开“订单式”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是关键,单
个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少时很难实行,而很多
(下转页)
(上接页)
机械制造类等企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所以我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焊接专业教学条件、提高焊接人才的质量,利用自身优势赢得优秀企业的青睐和信任,拉动其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培养焊接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深刻认识到焊接技术的重要性及焊接人才缺乏的紧迫性,努力培养适合企业一线工作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焊接人才,使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紧密相连,走互补、互惠、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培先,姚东伟.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2(8):164-165.
[2] 韩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30-31.
关键词:农民工;技能培训;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有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就业前景不乐观,只有从多方位开展培训,才能有效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 广泛做好培训宣传工作
(1)认真理解培训的性质,做好宣传工作
农民工技能培训,首先要做好参训人员资格核实,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只有真正需要学习技术的人,真心愿意参加培训的人才能学到实用的技能。本次雨露计划的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具有重庆市籍的贫困村农户家庭成员,具有农村户籍的建档贫困户、返贫户、低保户、孤儿、复退士兵、近年参加户籍制度改革农转城人员及扶贫部门规定的其他对象,年龄在16—50周岁,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参训人员一般都已经参加工作,保证学时时间是一个最大问题。
(2)规范培训程序
在报名时要讲明白培训的学习的时间、内容、考证等的注意事项,以及所需的相关资料等,不能让学员为了培训补助而报名参加培训,让学员把培训看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甚至会影响到外面的挣钱工作,知道培训不是走过场、必须严格到学校来听课及实际操作,避免产生一些误会,影响到培训效果。
(3)做好培训农民工的资格审查工作
从招生报名登记开始,详细认真记录相关信息,对招收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工中,在年铃、文化程度、性别、居住地、培训工种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最大的障碍就是培训时间不能保证,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成家立业年铃偏大的一群人,他们有很多事情有很多责任在身,静不下心来,也没有固定的时间来参加技能培训工作,特别是一些要求脱产学习且培训时间长的工种,会增加培训工作的难度。
二. 规范农民工教学管理
(1)科学制定培训内容
从我院这次雨露计划培训的电工、焊工两工种的情况来看,培训任务交给了机电工程系负责落实,专门的教师负责本次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安排了责任心强、有爱心、教学水平高的多名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工作,还外聘了实践经验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企业一线工程师,担任实训操作工作,还指定了专门的班主任配合培训班的管理工作。
(2)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在教学上都重视农民工的实际情况,不仅在技能操作上加以培训指导,还在理论知识方面提高农民工的水平,使其知道某个技能的来龙去脉,特别是针对一些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的学员更是细心指导,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开设的电工培训班,从电的基础知识及原理出发进行课堂讲解,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逐步熟练。
(3)作好实训准备,提高培训质量
根据学员参加培训的实际人数,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均安排了固定的教学场所。同时提前为每位学员准备了学习资料,以及相应的实训操作工具,如夹钳,螺丝刀、镊子等,购买了充足的实训耗材,如焊条、焊枪、钢板、电线、电子装接板等,确保教学质量,力争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
(4)严格做好教学考勤工作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更是认真负责,按时上课,严格考勤,坚持点名签到制度,对持不认真学习态度的、经常迟到的、有旷课行为的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不思悔改的取消培训资格。我系就由最初报名的251名学员中,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考勤后,不断淘汰,现在只有电工学员29名、焊工学员24名,共计53名学员坚持到了最后,完成了培训任务。给他们的考证报工作也已展开,正在进行考证前的培训工作。
(5)做好经费及后勤保障工作
按照重庆市对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结合农民工所学工种及培训时间,学院给坚持参与培训的农民工合理补贴,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并安排考证体检工作,提供体检费30元/人;提供技能证书考证报名费350元/人;报销首次来校的车费等,还为学员安排住宿,免费提供床上用品等,为完成本次雨露计划农民工培训任务,学院领导和全系教师已尽心尽力。因为有上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我系的培训工作正常进行,上课秩序井然,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使本次培训任务得以顺利进行。
三. 做好教学督察指导工作
(1)上级领导不定时督察
为使培训工作完成得更好更顺利,上级领导不定时督察指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庆市扶贫办和涪陵区扶贫办的领导,多次亲临学院指导教学培训工作,召集学院各相关部门的人员开会,布置工作,强调责任,要求正规办学,按时上下课,核实培训人数,收集好从报名到结业的相关资料,上报扶贫办存档。
(2)本系教学管理人员巡查
系上由班主任负责巡查上课情况,巡查的内容有清点学员上课实到人数,教师上课是否准时,做好学员签到工作,对没有来上课的学员进行电话联系,询查原因,及时回馈到系办公室,及时沟通,督促学员及时回校参加培训。
四. 为农民工找寻适合的就业渠道
关键词:施工现场;焊接;技术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焊接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焊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力度来对焊接工作进行管理[1]。在很多按劳分配的企业中,焊接工人为求工作速度,将自己当天的工作量提高上去,忽略了焊接的质量,导致次品量不断提高。对施工现场焊接的技术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焊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下面就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策划、实施以及管理和控制等三个阶段进行浅析。
1 施工现场焊接工作的策划
施工现场焊接工作的策划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工程师在审核图纸时,应注意施工的项目类型,不同的类型应使用不同方法处理,对现场焊接工艺的选择、焊接件的材质类型和要求以及焊接部位等都有所讲究。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在项目中所选特殊材质的相关要求
以石油化工装置的焊接施工为例,石油化工装置的焊接多以低碳钢为主要材质,但由于外在条件的不同,有时需要选择其他材质的钢材来代替,而对于钢材的选择,就是我们重点管理的内容[2]。因此,在施工进行之前,认真查阅项目中的相关文件,以及设计图纸并做好相关策划是十分重要的。
1.2 在项目殊的技术和检验的要求
材质不同,对材质的施工方法和技巧也有所不同。以压力容器的焊接为例,不同的压力容器焊接的技术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类型和等级。若相关文件对装置的焊接有要求,应根据文件的要求来实施,若无标明要求时,应按规范确定焊缝的数量,以及检验等级[3]。检验标准应符合项目焊接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又不能违背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等。
1.3 对于焊接材料的选择
在焊接材料的选择上应以成本低、效率高、性能好为原则。当焊接的材料需要新的焊接技术时,会产生一些试验和培训的费用,这会直接提高焊接工作的成本。因此在选择时应首先考虑成本较低、性能较好的材料[4]。
1.4 焊接工人的安全问题
在做出来的策划文件中,应注明焊接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操作流程,使得工人能够对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认知,并能采取安全的措施。当出现意外时,焊接工人应有一定的补救知识和技能,以最大程度降低意外对于自身的损害。
2 施工现场焊接工作的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焊接技术的管理指的是监督焊接工人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来实施,并当场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等。这需要技术管理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并根据问题指出针对性意见[5]。施工现场的焊接工作管理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焊接应力变形问题
在现场操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焊接应力变形的问题。比如,在焊接操作之后,因为装置还处于为足够凝固状态,极容易变形。因此应针对该问题找到合理的补救措施,采取一些反变形技术加以维持。在反变形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焊接工艺,焊接方法和顺序、反变形工卡具的选择等。
2.2 对焊接口的选择进行现场指导
很多设计图纸仅仅标明焊接口位置,却未标明现场安装焊接口和预制厂预制的焊接口,完全由焊接工人根据经验自行判断,由于焊接工人经验不足,或是焊接口布置的不合理,常常为施工的进度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现场的指导非常重要。现场指导能及时为焊接工人指出正确焊接方法,并能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
2.3 避免高难度部位的焊接施工
高难度部位的焊接施工一来提高了施工本身给焊接工人带来的困难,影响焊接的进度,二来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风险,对焊接工人的人身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例如高空操作、狭小空间的操作以及其他恶劣环境下的操作等,应尽量采取措施进行避免。
2.4 预制厂内的预制焊接
可以在预制场内完成焊接的预制焊接操作,应尽量在预制厂内进行。在预制厂内进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焊接质量也得到保障。可预制焊接的部分有受运输影响较小的小型容器以及压力容器中附属件的焊接等。
3 施工现场焊接工作的管理和控制
正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对于保证项目焊接施工的质量来说,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需要专业的焊接质量控制的工程师来对焊接工作进行管理和质量上的管理和控制。施工现场焊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 对焊接操作的工艺、硬件设备上的管理
应对焊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对焊接的操作流程更加熟练,技术更加娴熟,并能严格遵循执行的纪律来对焊接对象进行操作。对焊接的硬件设施也应该加强管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减少因设备故障对焊工造成身体创伤的几率。
3.2 焊工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原则
应将焊工按照其娴熟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并按照其技术级别安排焊接任务。较为重要、难度较大的焊接人物应交由高级焊工处理。对于一次焊接合格率较低的焊工应将其调离重要焊接项目,并加强培训。对于不同技术等级的焊工给予不同的薪酬待遇,以促进焊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水平。
3.3 制定焊接工艺纪律
内部应制定相关的纪律来对焊接工艺进行管理和质量的控制,如对焊条烘干室的日常检查,对于焊条的堆放、使用以及烘干都应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定,让焊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以保证焊接的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机器故障以及人员伤亡。
3.4 对焊接设备的保养和管理
应向焊工进行有关设备的讲解,使焊工对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有更深的了解,以便员工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减少设备因错误操作造成故障的概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当设备暂时不使用时,应妥善保管以免设备受到各方面的损害。同时,应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检查和定期保养,确保设备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被使用。
4 结束语
焊接技术的质量保障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做好施工现场焊接工作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障是完成工程项目不可缺少的一步。优质的焊接技术是工业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世桩,张永林.试析管道焊接施工技术管理要点[J].才智,
2015,1:365.
[2]丁延松,卢宏炎.异种材料转子轴现场焊接工艺实施与控制[J].电焊机,2015,2:141-142.
[3]陈海锋,胡胜威.引进化工装置焊接工程的技术管理路径思考[J].化工中间体,2015,1:53-54.
[4]郭春梅.施工现场焊接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J].科技展望,
2015,23:100+102.
主办单位: 水钢工会生产部
合作单位: 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
填表日期: 2010年3月13日
一、项目名称: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的融入与运行
二、拟申报奖项等级:
一等奖
三、研究开发时限:
2010年 1月至2010年12月
四、申请理由:
1、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a能够有效触发技术比武成员单位的创新主动意识;
b能够充分发挥技术比武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c能够激发岗位职工通过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技术比武平台,个人的技术技能得到提升,进一步满足水钢生产发展的需要。
D能够促使水钢在组织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方面大胆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水钢和国内外同行业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a目前从有关资料刊载,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运用国内同行业中尚属首次探索尝试
b水钢是从多年来的职工岗位技术比武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工作思路,基于水钢目前的技能人才匮乏的实际状况,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索。
3、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a作为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成员单位在探索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方面需要充分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
b作为水钢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技术比武赛前集中办班方面存在较为突出地“工学矛盾”,需要探索采取有效的赛前学习机制。
c水钢目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青工不愿学技术的技术断层现象,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平台,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功能充分发挥,不断激发岗位职工学习技术专研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预计在哪些方面有突破
a通过在技术比武组织工作中有机融入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能够营造“学技术有用、凭技术吃饭、靠技术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广大岗位职工立足本岗位、本专业刻苦学习、努力专研、提升自我。
b通过在水钢门户网、水钢职工教育网等渠道,实现水钢技术比武赛前培训网络化,积极在解决“工学矛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C按照国家技能大赛相关规定和模式,对专业技术比武评委集中培训,可以有效提升评委的出题能力、评判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水钢技术比武的举办水平、组织能力。
五、研究内容和管理技术要点
(一)研究内容:
1.在技术比武组织工作中有机融入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营造“学技术有用、凭技术吃饭、靠技术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广大岗位职工立足本岗位、本专业刻苦学习、努力专研、提升自我。
2.通过在水钢门户网、水钢职工教育网等渠道,实现水钢技术比武赛前培训网络化,积极在解决“工学矛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3.按照国家技能大赛相关规定和模式,对专业技术比武评委集中培训,有效提升评委的出题能力、评判水平,不断提高水钢技术比武的举办水平、组织能力。
(二)管理技术的要点:
1.不断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各单位结合实际,广泛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能训练活动,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学技术有用,有技术光荣,靠技术兴企、靠技术致富。从根本上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技术的热情,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为公司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对比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和拓展,进一步强化比武各阶段、各环节的过程监控,理论考试试题全面推行标准化命题方式,促使实际操作命题更加紧密结合生产一线工艺、设备、技术,从客观上更能保证比武的公正和严密,使选手提升技能、展现才能的形式和平台愈加贴近生产实际、愈加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愈加面向企业发展的方向。
3.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为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鼓励职工多渠道成才,把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重点与技术比武活动有机结合,相应开展 “操作工兼岗作业”,培养“一专多能、兼岗作业、持多证上岗”的技能人才。
六、国内外相关专利技术分析:
3
七、目标和进度安排:
1、一季度内,召开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成员单位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并通过成员单位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方式创新项目中的各自分工情况。
2、一季度内,由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办公室(公司工会生产部)组织成员单位根据水钢通字[2009]135号文“关于开展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暨第十六届青工技能大赛活动的通知”精神,筛选确定2010年27个工种比武的专业评委(每个工种4名评委,设组长1名),并组织召集专业评委开会,制定各工种比武方案,并向每位评委布置各工种赛前学习资料出题任务(每名评委至少出180道题,每个工种至少600到题)。会议确定2010年所有工种技术比武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全部挂水钢门户网、水钢职工教育网。
3、一季度内,由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核定确定2010年27个比武方案(其中职教中心负责核定公司主办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的14个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组委会办公室负责核定二级单位主办公司级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的13个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
4、一季度内,由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办公室(公司工会生产部)召集成员单位开会,讨论确定2010年27个技术比武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分别挂在水钢门户网(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及水钢职工教育网(职教中心负责)
5、2010年四个季度27个工种技术比武各报名参赛单位参赛前练兵(人力资源部负责跟踪分析及监督)、赛前培训(职教中心负责组织跟踪分析)、赛前选拔(工会生产部负责跟踪分析及监督);理论考试试题封闭出题及严格按照网上方案、学习资料来出题(公司工会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职教中心抽派专人全程监控);实际操作部分保密环节、是否严格按照网上方案及学习资料来出题以及实操过程全程监控(组委会成员单位指定专人全程参与);各工种赛参与选手符号技能晋级政策优惠的及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申报(工会生产部负责提供参赛选手赛后成绩,人力资源部负责核定申报工作)
6、2010年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各工种季度分布情况:
6.1公司主办部分(14个):一季度(电工、钳工、焊工);二季度(转炉炼钢工、连铸工、滑动水口工、车工、起重架工);三季度(高炉工长、烧结机工、轧钢调整工、冶金天车工);四季度(财务专业、绝招绝活展示)。
6.2二级单位主办部分(13个);二季度(热力锅炉工、化学水处理工、汽车驾驶员、汽车修理工、水泵工、变配电工);三季度(焦炉调温工、调车工、列检工、医生护理);四季度(铸铁工、保卫技能、工程机械操作工)。
7、四季度末由公司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组织召开2010年技术比武工作总结分析会,各成员单位汇报2010年各单位技术比武赛前练兵(人力资原部负责)、赛前培训(职教中心负责)、赛前选拔(工会生产部负责)、参赛青工各类数据统计分析(公司团委负责)参赛选手技能晋级情况(人力资源部负责),组委会办公室(公司工会生产部)负责总体汇总分析。
八、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1、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在解决“工学矛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能够将技术比武工作与水钢“生产要好、技改要快”的快速发展的总要求相统一,达到方向明确、步履一致。
2、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有效促动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成员单位的工作主动性与创新意识、提升部门管理人员素质、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功能。
3、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让真正学习、真正在水钢个岗位上发挥技术优势的人才得到实惠,并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职工学习技术专研业务的热情,有效促进水钢的生产经营中心工作。
4、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触发青工立足岗位、安心本职、潜心学习、蝇头赶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解决青工不源学习技术的应对思路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九、主办单位及合作单位人员分工(项目主创人、项目参与人)
(一)项目主创人:
1.主办单位:公司工会(赵单、张世谦)负责本次创新工作的牵头和协调;
2.合作单位:
a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水钢每年技术比武评委的选拔核定和培训工作。
b职教中心负责在赛前办班上探索和运用有效方式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
C公司团委负责青工技能提升具体规划。
(二)项目参与人:
龙建刚 (负责筛选确定2010年27个工种比武的专业评委,每个工种4名评委,设组长1名),并组织召集各专业评委开会,制定各工种比武方案,并向每位评委布置各工种赛前学习资料出题任务(每名评委至少出180道题,每个工种至少600道题;负责参赛单位赛前练兵跟踪分析及监督;负责各工种符合技能晋级政策优惠的参赛选手的核定,并及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予以晋级申报。
付 莉【负责参赛单位赛前选拔跟踪分析及监督;负责理论考试试题封闭出题及严格按照网上方案、学习资料来出题全程监控(人力资源部、职教中心抽派专人配合);负责实际操作部分保密环节、是否严格按照网上方案及学习资料来出题以及实操过程全程监控(组委会成员单位指定专人全程配合参与】;
汤哲(负责核定2010年公司主办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的14个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并挂水钢职工教育网;负责各参赛单位赛前培训组织及跟踪分析);
黄 杰【负责全年27个工种技术比武参赛青工的各类数据统计分析(包括单个及全部工种青工参与数、参与率、理论考试青工及格率、进入决赛青工数、取得前六名青工数、2010年青年技术能手命名数);负责参赛青工中的突出选手的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青工学技术有用的氛围】。
王爱华(负责整个创新项目的立项上报材料拟写;负责创新过程资料收集;负责创新过程跟踪分析;负责练兵、培训、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的融入与运行的有效性的论证;负责年终创新材料撰写形成及申报)。
主办单位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水钢主管部门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总经理或分管领导意见:
总经理或分管领导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