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更好打造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翠屏社区在新办公场所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划出专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提供活动空间,方便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的开展,同时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栏,及时将相关政策、信息通过宣传栏向居民公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翠屏社区大力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成立“微光”青年志愿服务队和“萤光”网格志愿服务队,分别在寒暑假及日常提供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微光”青年志愿服务队是社区着重打造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队成员由社区有志青年组成,大多为在校大学生。
2020年寒假“微光”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微光”志愿者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以“奉献社区暖人心,点燃微光筑温暖”为主题,以“丰富社区活动内容,创新社区工作形式,让社区活动更加贴近群众生活”为目的,在寒假期间开展了多项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建立4处环卫工人爱心驿站,让环卫工人在酷暑严冬有免费饮水、休息之地;助力创城,开展春节大扫除,贯彻落实“五城联创、十大行动”;开展宣传活动,落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关怀帮扶社区独居老人,为他们上门打扫卫生、聊天并送上春节的祝福;开展社会调研,为社区老旧小区解决物业管理问题提供数据基础;帮助社区开展居民信息电子化录入、档案整理等工作。青年志愿者们在各项志愿服务项目中极好的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的风姿,同时切实为社区工作带来了极大助力。
为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根据市文明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12年“春泥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春泥计划”实施村暑期“缤纷假日”活动的开展,现就深化“春泥计划”实施工作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健全阵地设施,建立志愿队伍
各“春泥计划”实施村要紧紧依托本村村落文化宫、自然村公共文化活动点等文体活动阵地和结对学校的教育场地,健全完善“春泥室内活动点”、“春泥室外活动场”、“春泥宣讲室”、“春泥图书室”等活动阵地,有条件的村也可以配备球类、棋类、图书、器乐、书画用品、健身器械等活动设施,并做到工作制度和活动安排上墙,为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文体活动提供阵地保障。此外,也可依托本村、本镇辖区内的相关企业开辟“春泥计划”社会实践体验基地;依托本镇辖区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辟德育教育基地,建立一批未成年人健康娱乐、接受教育、体验生活的固定场所。与此同时,要组建“春泥计划”志愿辅导队伍,积极吸纳村干部、村校结对学校教师、民间文艺人才和“五老”人员等,成立日常教育管理服务队伍,提供常态化的教育、管理服务;要利用寒暑假这一有利时机,发动回乡大学生、学校教师等,组建“春泥计划”假期志愿服务队伍,组织未成年人在寒暑假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制订活动计划,丰富活动载体
各“春泥计划”实施村与学校要对“春泥计划”实施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结合全市“做文明崇德人”系列活动、全镇“魅力古渡,文明传人”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制订工作方案,安排活动项目,确保每个实施村每年活动次数不少于12次、暑假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周。各村要根据本村实际,科学合理的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暑期活动安排,广泛开展技能培训、道德教育、课业辅导等日常教育活动和文明礼仪、敬老爱亲、扶弱助残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常规性活动和主题性活动相结合,经常性活动和阶段性活动相配套。与此同时,市级层面将利用市阳光少年成长服务中心教育资源库的资源,组织开展“春泥志愿服务月”活动,将教育服务师资和项目免费配送至各实施村。镇级层面将利用镇团委与宁大信息学院的良好关系,于7月底8月初继续开展宁大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各村的未成年人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乐园。
为了做好XX-XX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先进精神文明村”建设的奋斗目标,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重视思想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村民道德深入开展教育,要继续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桃树村村规民约》,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有效遏制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彩”以及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严厉禁止虚假短信诈骗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引导青少年走合法就业之路。大力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继续广泛宣传八荣八耻,增强荣辱观念,让群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二)努力提高乡村文化。积极配合和组织有关部门来我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借此来增进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医疗卫生常识,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推动“休闲文化中心广场”的建设,利用好“休闲文化中心广场”,文化活动是农村必不可少的娱乐,它能为村民创造欢聚的机会,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增加友谊,还能净化心灵,抵御不正之风。我们要充分利用“休闲文化中心广场”这个活动场所,让百姓自娱自乐,并适时举行文艺汇演、篮球等文体活动比赛。
(三)开展争创“文明家庭”活动。利用争创“文明家庭”,增强集体凝聚力、号召力,扎实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风尚,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文明礼仪、公共秩序、镇村环境等方面入手,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利用举办讲座、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力解决不文明待人、不爱护环境、不规范服务、不遵守秩序等突出问题,强化广大群众的道德意识。切实抓好新村民教育,经常性组织礼仪、法律、计生、卫生知识讲座,有效提升新村民素质。
(五)深化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创建品位。
继续加大文明村创建力度。根据上级下发的文明村创建测评标准,进一步细化、落实、分解目标任务,积极争创文明村、文明单位及各类文明标兵。今年,结合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以培育新农民为重点,配合政府抓好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利用横幅、倡议书、黑板报、宣传车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健康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组织开展文明卫生健康知识讲座,美在家庭家家评、家家学等一系列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广大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营造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继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要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要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2、狠抓队伍,提高素质,在队伍建设上,要体现示范性。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者队伍。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按照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3、多办实事,狠抓落实。要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选择,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虑,谋群众所求,千方百计地解决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等教育;融合生长
一、生态文明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课程内容的缺失。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较,生态文明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内容更多的是偏重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人格培育等,生态文明教育所占内容比例甚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虽也涉及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等问题,但篇幅极少,开设的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程也比较随机、零散,学生从课程和课本中获得更多更深层的生态文明教育比较困难。其次,师资力量的匮乏。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主要由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课老师兼任。因缺乏系统的专业生态知识、深刻的生态认知和必备的实践经验,教师队伍的非专业性,使得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教育成果收效颇微。教育是教育者面向受教育者开展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整个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中,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对整个教育的实施起着直接性的影响。再次,受教育主体生态文明实践的脱节。当前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采用直接授予的教育方式。教学形式机械单一,抽象说教远多于情感体验,无法做到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生态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性缺乏,为数不多的生态实践活动仍有流于形式的状况存在,无法调动受教育主体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不高。
(二)高等教育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对“人”的培养。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以理解为四个层面: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生活安全需要、与人交往的需要、得到尊重的需要。只有在满足这“四个需要”之后,人才有可能进行自我实现需求。生态文明教育使得人与人友好相处,并学会尊重大自然,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里的物质交换,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以及对自然界的改造。这里的实践与改造应当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人类的本性应当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高等教育阶段是人的自然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和生态文明行为的形成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其次是对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营造,以及整个社会精神状态的塑造。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直接对象,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高等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过程。因其高校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性地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大学生通过其自身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民众,并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进而改变社会的生态环境,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水平。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对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乃至整个社会精神状态的焕然一新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生态文明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分离与共生
(一)生态文明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理论分离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针对全社会展开的向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培养全体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使受教育者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同时培养一批具有综合决策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掌握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的教育活动”[2]。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以的生态思想作为指导,继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为主线,汲取生态保护相关理论中的合理内核。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等教育”一词出现于产业革命之后,是在近代学制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和普及阶段。正如杜威的观点,高等教育是“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而接受的教育,它的高等并不是由其自身决定的,而是由个体发展的阶段和成熟度所决定”[3]。
(二)生态文明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实践共生
首先是两者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恩格斯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4]。无论生态文明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它们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理性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其建构和运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自身整体的素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具有相通之处。再者是两者在实践中不可分割。一方面,高等教育使得生态文明教育更具立足点。生态文明教育如何有效开展,其最基本的条件是需要一个可实施性的空间。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雄厚的师资条件、完善的管理体系、优良的学生素质、良好的校园氛围,都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于关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将生态文明教育有计划、有系统、有实践地融入到高等教育中,能使高等教育的内容和内涵更加全面与丰富。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深入了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挖掘问题所形成的原因,从而探索符合大学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融合生态文明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实施机制
(一)教学体系的融合
首先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去;二是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渗透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理论与理念创新,理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是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不可或缺的途径。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具备相对成熟完善的教育模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将生态文明思想渗透到专业知识的教授中,就是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不断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课相互补充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形成既有通识普适性,又有专业针对性的优质生态文明课程集群[5]。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专业的讲解,使得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领悟到生态文明的意义。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把专业知识和生态文明的思想自然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促成生态文明行为的自觉生成。其次是教师队伍。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生态文明素质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在高等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塞萨洛尼基宣言》明确指出,“所有的学科领域,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都需要考虑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性要求一种整体的、跨学科的方法,在保持各自基本性质的同时,把不同的学科、机构结合起来”[6]。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要不断地改善和创新,具备跨学科的整体思维,掌握环境问题相关的最前沿知识和处理最新环境问题的教育技能。此外,教师通过科研和自身的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自己的切身体会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以此,生态教育者的生态思想观念符合认知与实践规律,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知,将新的认知重新带入实践,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提升自我。
(二)管理体系的融合
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度。教育主管部门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直接管理部门、国民教育计划制定部门和教育评估的考核部门。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度直接关系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其次要提高高校主要领导的重视度。目前,我国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要实施和开展一项全新的教育,决策权在高校的主要领导和校长办公会议,提高主要领导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度,有利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快速推进。高等教育中融合生态文明教育,从管理体系上看,关键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制度,明确和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教育主体的责任,形成体现生态文明教育所要求的、与现有高等教育体系协调统一的、有机结合的生态文明教育体制,实现学校内部各教育力量和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高效实施。
(三)科研体系的融合
引导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体验性。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生态科研活动,使大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了解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大学生能够从行动中切实为生态文明做出贡献,将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深化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转变传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在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科研活动中,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适时转变传统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积极调整相关的科研教育体系,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得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融入到高等教育中。两者相得益彰,切实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
(四)社会服务体系的融合
开展主题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性。在此过程中,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确保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切实成效。通过强化和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避免高校生态文明教学和实践脱节。目前,开展社会实践集中活动和社会化服务分散活动己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的主要渠道。在日常校园系列活动中,将主题教育引入生态文明教育中,加强以生态文明为鲜明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生活实践活动,培育学生节俭节约的生态文明观念,养成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践行生态环保行为。同时,利用高校的学生社团有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绿色校园。大学生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者,也是宣传者,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生态调研,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进行面向社会服务的生态实践活动。对理论的深刻理解,需要切实的行动和正确的思想支撑。只有当行动和思想高度一致时,才能形成坚定的思想理念和行动指令。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教育原则,既生动了理论认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巩固并深化了教学成果,同时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一927.
[2]陈丽鸿,孙大勇.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78.
[3]马红,赵婷婷.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高等教育思想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8):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为了进一步强化全区各级团组织的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引领和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和谐宜人新昌平建设和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昌平团区委在2007年,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团区委成立了以团区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分别召集各系统、单位团委书记和驻昌高校团委书记召开工作协调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检查和考验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向心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标准,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落实,强调把此项活动作为检验共青团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助政府项目的一次重要实践,在活动中积极倡导“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文明理念,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进行。
二、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1、开展文明风尚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转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组织志愿者广泛宣传礼仪知识,制定礼仪培训计划,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常识,把活动覆盖到全体公民。
2、实施赛场文明工程。以2007年我区举办的"好运北京"国际体育赛事和区内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以倡导观众文明观赛和引导观众友善热情、懂行观赛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争创文明赛场活动,对观众进行文明观赛教育,传授体育竞赛项目知识,培育文明观众。加强赛场文化建设,培养良好体育道德风尚,坚决治理赛场起哄、损害公物、乱扔垃圾等陋习,积极倡导不在赛场等公共场所吸烟。加强对观众的法治安全教育,严厉打击扰乱赛场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赛场环境,展现东道主的良好风范。
3、实施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工程。在青年文明号窗口行业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岗位技能、奥运及残奥知识、外语和手语、应急处置、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和优质规范服务竞赛活动,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开展奥运志愿服务活动。在全面启动奥运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志愿者培训计划,使志愿者了解奥林匹克常识和各国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礼仪规范、应急救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组织开展"志愿中国?人文奥运"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结合奥运志愿者招募、奥运火炬传递等工作,引导广大群众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关注、支持和参与奥运。
5、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改善工程。以我区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为契机,以增绿色、治污染、整脏乱为重点,按照净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努力提高全社会环境道德素养,引导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绿化美化和环保实践活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空气、水污染的治理。着力纠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卖等行为,集中解决公共场所、场馆周边、背街小巷、公共厕所、房顶阳台和城乡结合部的脏乱问题。以商业街、商场、商品市场和风景旅游区为重点,着力解决商品、食品、餐饮及软件、音像制品等领域存在的假冒伪劣、坑蒙欺诈以及侵权盗版等突出问题。加大救助流浪儿童的工作力度,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等进行专项整治,对经常使用的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为举办奥运会创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6、开展“文明排队日”推动行动。与区文明办联合,在每月的11日开展“文明排队日”的宣传和劝导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让、遵章守纪教育。在机动车驾驶人中组织开展"文明驾驶,安全出行"活动;在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中开展遵守交通信号、各行其道等交通法规竞赛活动;在乘客中开展有序、文明乘车活动,在城市交通管理人员中开展科学管理、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创造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
三、扎实推进,效果显著
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中,来自各级团组织的团员青年、志愿者共计5000余人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材料4万余份,真正将“文明、和谐、宜人新昌平”的理念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精神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去年10月,与民政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起了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青年文明社区”活动将以达到“六有”为目标,即有健全的社区团的工作机构,有“社区青年文明号”,有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点),有社区职业介绍或技能培训站(点),有社区青少年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活动阵地,有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社区团的工作的实际意义: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建设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材、为城市杜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这一活动将使共青团组织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可以说是共青团工作新的生长点。今年上半年权益部的任务是督促各地落实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的要求,工作到位;下半年将进行检查、交流、考核;年底将在全国命名“青年文明社区”,进行表彰。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是维护青年权益工作的实质性体现,因此,权益部在继续做好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继续开展“三五”普法、调动社会资源创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氛围等工作的同时,将把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并努力使它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一个名牌。
在特别的’97创不平凡业绩——团中央5部长谈’97工作思路(推动青年学生成为跨世纪合格人力)
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邓勇
1997年学校部工作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爱国主义激励学生,用先进典型教育学生。1997,我们将利用这个契机,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树立各条战线取得成绩的青年知识分子典型,用他们突出的成就和创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鼓舞和教育青年学生。第二,大力开展大中学生社区援助活动。充分发挥大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管理,采取建立社区援助站、高校百区结对挂钩等方式,建立活动机制,推动社区援助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第三,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结合公务员制度,和人事部、国家教委联合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乡村援教计划”,从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到农村锻炼1年,既支援农村的教育 ,又完成国家规定的公务员1年基层实习。署假将组织研究生和本科生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能,为三峡库区服务;“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行动”已开展两年,明年仍将继续组织开展,准备培训扫盲教师和工作人员,计划将有数百万人/次接受扫盲教育。第四,中学将围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和中学生自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以城市中学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学生参与社会的热情和爱心,开展“中学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实践教育活动将以农村中学为重点,实施“回乡中学生技能开发计划”,通过开展培训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回乡中学生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面素质,使他们尽快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第五,在济困助学方面将进一步吸纳社会资源,扩大济困助学金额,扩大扶助贫困大学生面,同时,更多地宣传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更多的学生在逆境中成材。第六,继续组织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优秀大学生的评选。
石瑛:“校园文化活动家”
在1996年团中央表彰的44名“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石瑛是唯一的在校大学生。
作为一个整天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间重复的学生,她凭什么跃登这共青团的荣誉殿堂?
成绩好?自不消说。毕业时,她以全系第一的优异成绩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乐于助人?也没得说。第二天期末考试,她头晚还在医院守护生病的同学整整一个通宵。
关键词:婚育文化;和谐计生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4-0030-3
倡导社会主义新型婚育文化是促进我国人口与计生工作深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随着现代社会城市人口结构的复杂化,人员管理的多元化,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如何将社会主义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与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让婚育文化渗透到群众物质生产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引导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创造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是个值得我们深入实践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清水塘街道在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独生子女教育等科学知识,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追求方式方法和谐,实现效果和谐方面进行了生动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全面推进“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构建和谐计生”的精品工程建设,把握住婚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点和共振点,使婚育文化建设在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发展空间、整合文化要素、形成区域特色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深化了婚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了生育文明,促进了人口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加快街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命题的提出与实践
清水塘街道地处长沙市中心城区,人口相对密集,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有省市博物馆、省展览馆、省烈士公园、市一中、清水塘小学、大量的集约型高端商务楼宇以及享誉三湘的古玩市场等丰富的经济社会资源,大众文化特色鲜明,群众的文化参与意识和消费意识普遍增强。我街结合实际,总揽全局,把社会主义新型婚育文化与大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婚育文化进市场、进楼宇、进校园、进场馆、进公园,化有形为无形,把计生工作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在计生工作层面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帮助、促进群众转变旧的婚育观念,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着眼于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多层次需求,提供群众满意的优质服务,形成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思想舆论氛围和新型生育文化环境,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客观的可行性。
1.积极构建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的衔接平台
2007年9月,湖南省十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九条规定,“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居)民自治的内容,并确定人员具体管理。”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婚育文化融于大众文化的责任主体在社区居委会,组织实施途径是依靠居民自治。街属五个社区在接受街道计生办的业务指导下,因地制宜,走居民自治的新路子,努力使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一是清水塘路社区以清水塘古玩艺术品市场和长沙市一中、清水塘小学为重点,积极探索市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新方法,着力提升青春期教育活动品质。二是展览馆路社区利用驻社区单位省展览馆的独有展馆资源,在展馆内设立固定计生咨询服务站,在展馆开馆时,向前来参展的广大居民群众进行免费咨询,发放计生宣传品,努力打造一个优质的婚育文化宣传阵地。三是迎宾路社区与驻街单位密切协作,建立计生工作示范大院,积极开展“和谐家庭”评选等特色活动。四是芙蓉路社区重塑楼宇计生管理亮点工程,大胆探索商住楼、民营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新经验,扎实把计划生育宣传和服务工作渗透至楼宇。五是便河边社区针对居民散住、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在人口集中的地段设置计划生育宣传资料和药具投放点,把新型婚育文化送进背街小巷;设置计生监督信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扩大居民群众参与计生管理的范围,努力提高居民自治水平。五是四季花城社区把新型婚育文化搬进人口高度集中的烈士公园,开展多种形式的婚育文化宣传娱乐活动,寓教于乐,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提高国策意识。
2.深入进行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的无缝对接
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是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其基础是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各社会群体的广泛认可和集中参与。我街最大限度地凝聚整合地区资源优势,实现婚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效对接。其一,与66个辖区单位签定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其二,建立辖区单位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其三,建立辖区计划生育工作评比考核制度;其四,建立街道干部走访单位、企业共商国策制度。从而实现了街道、社区、单位的全面融合,为开展地区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工作做好无缝对接。街道坚持示范引路的思路,依靠婚育群众的智慧,依托整合的优势资源,推动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工作的稳步开展,选择条件成熟的清水塘路社区进行重点打造,创造性地建好具有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鲜明特征的“两园”。一是提质“青苹果乐园”。成立“青苹果健康咨询中心”、“青苹果悄悄话室”和“青苹果文化书屋”,设立青苹果健康咨询热线;邀请学生父母参加“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座谈会,定期开设“家长课堂”;与长沙市一中联合举办“告别童年,走向青春”青少年演讲会;寒暑假,邀请一中老师和社区志愿者为学生开展学习“帮帮帮”活动,全面做好未成年人青春期教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是建好“创业者家园”。针对清水塘古玩艺术品市场流动人口多、人员管理难到位等特点,街道积极创新管理方法,与市场管理办公室联合打造“创业者家园”。成立市场计生商会,设立“创业者家园”办公室,作为计生政策、法规、保健知识固定宣传点和健康检查中心,提供计生优质服务,给创业者以家的感受。同时,对市场内流动人口实行“档案式”、“台帐式”、和“法人负责制”管理,开展“夏季送清凉”、“秋季送希望”、“冬季送温暖”等人性化活动,对流动人口努力做到人情关爱、人文关爱、人性关爱、人生关爱,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3.着力探索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的实现途径
当前,我街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街道在找准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的切入点的同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其物化的的具体形式推动形成促进群众婚育观念和行为转变的主流价值观和引导力量。一是设置宣传站。街道在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橱窗,并把清水塘路打造成计生宣传一条街。在省展览馆场馆内和其他人流量大、居民集中的地点设立固定的计生咨询服务站,向广大居民进行免费咨询,发放计生用品和宣传品。在烈士公园建立“幸福加油站”,为游客提供健康知识讲座等。二是悬挂提示牌。根据文化场所的不同特点,制定内容丰富且迎合主题的计生温馨提示牌,悬挂在单位、门店、楼宇、楼道等处。如:在办公楼宇和企业楼栋的醒目位置,扣住能源节约的主题,融入计生内容;在居民楼道以提醒安全文明为主题,结合宣传婚育文化;在宾馆以提醒旅客财物安全为主题,穿插国策知识。三是吟唱国策歌。街道充分调动地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居民群众作词作曲编写国策歌,自导自演,寓教于乐,以快板、三句半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在大街小巷吟唱。四是共谋国策事。街道以地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为纽带,共同解决地区性、全局性的计生工作难热点问题。
二、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的运行保障机制
新型婚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把婚育文化融于大众文化是最为直接的着入点和有效载体,是开展群众性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在群众性创建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新型婚育文化建设活动,使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成为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很好的做到这点,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不断完善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的运行保障机制。街道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正边提升,逐步形成了有条不紊、和谐共生的运行保障机制。
1.已经形成良性运转的组织机制
我街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婚育文化融于大众文化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具体措施,成立了“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工委、办事处联合行文制定下发了工作实施方案。此外,把活动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街道财政预算,实行项目运作管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初步形成单位联动的互动机制
婚育文化融于大众文化活动涉及街道的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需要辖区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地区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发挥优势,各尽其责,各展所长,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们坚持和完善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制度,沟通情况,引导地区单位积极参与,相互支持,推动工作。
3.正在形成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
街道社区的人口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宣传文化法制中心、文化大院、协会会员之家,是开展婚育文化融于大众文化的重要阵地。我街进一步加强管理,充实内容,完善功能,强化服务,发挥作用,通过加强阵地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把转变群众婚育观念融入到基层计划生育各项服务工作之中。街道年终对部门和社区开展“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验收,实施情况列入部门、社区的目标考核,强化责任意识,奖优惩劣。
三、由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引发的思考
、国家计生委等12个机关在《关于2006-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联合发文中提出了到2010年末,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的中期目标。而把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措施和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大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加强新型婚育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根本上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生育文明,其措施在于依托社区、面向家庭,采取形式多样、活动多彩,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样式,把计生工作渗透、融合到地区发展和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实现计生工作由方式方法的和谐到结果效果的和谐。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有些思考,认为开展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活动必须做到:
1.为辖区单位共建计生提供新内容
街道在找准婚育文化融入大众文化切入点过程中,要与辖区单位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形成街道、社区、单位的全面融合对接,引导集体、家庭、个人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形成齐抓共建的“大计生”工作格局,为辖区单位提供计生工作工驻共建的新内容。
2.促进婚育文化的和谐渗透
我们要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爱好,化有形为无形,将婚育文化自然融入大众休闲娱乐、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和家庭文化之中,开展婚育新风进社区、进市场、进广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系列活动,促使婚育文化渗入到群众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切实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推动新型婚育文化的建设。
3.实现计生工作群众参与率最大化
群众是开展婚育文化活动的主体,只有广泛吸引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婚育文化融入有广泛群众参与的大众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文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特别是从生活水平提高、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中得到实惠,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扩大参与率。
根据文明单位创建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规范创建工作的文书档案,促进文明单位创建资料归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切实提高认识
创建文明单位档案资料,是我局在创建文明单位工作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本单位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资料、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综合、全面地反映我局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的主要成绩、经验等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加强文明单位创建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是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有利于反映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果,更有利于经验总结、进一步提升促进创建工作。
为加强对创建文明单位档案资料工作的领导,区局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下专门成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小组,由分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局领导任组长,办公室、人教科、监察室以及机关党委、工会、团委、妇委会负责人任组员,具体负责创建文明单位档案资料管理规范的制订、资料鉴定等工作。
二、文明单位创建档案资料的种类
根据我局文明单位建设的实际要求,创建档案分为三大类:
(一)文字资料。文字资料可分:思想建设类;工作成绩类;环境卫生类;道德风尚类;文化教育类;荣誉类;创建活动类等。
(二)图片资料。主要包括我局获得的荣誉标志、组织开展的各类具有余杭国税特色的重大活动照片,用影集或专门图片栏、档案册分类存贮,并配备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音像资料。是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通过录音、摄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载体,这类资料较文字、图片更为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更能准确地反映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原貌。
三、文明单位创建档案资料内容收集及具体归档范围
(一)思想建设类。
1.省、市、区(含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文件(通知、信息、简报),文明单位管理办法、文明单位评比通知,申报文明单位事迹材料,上级审批表、表彰决定。
2.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长期规范(目标)、年度三个文明建设计划(要点),创建文明单位规划(目标)、相应考核办法(措施)和文明创建方案,实施过程中检查考核记录资料,半年和全年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单位在三个文明建设中获得上级奖励的证件、证书资料。
3.组织机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文件,责任分工及工作人员名单。
4.班子建设:理论学习、政治教育、党建工作计划、学习教育内容资料、党委中心组学习记录、民主生活会记录、党支部“”资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论文、学习心得体会等。
5.党风廉政建设:中央、省、市、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条规、工作计划(措施)、责任制度、检查情况通报,有关事迹材料、经验交流、表彰决定等材料。(责任单位:监察室)
6.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计划、工作责任制度(网络表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反映、经验材料、论文汇编、学习英模活动资料、申报先进(个人)表格,表彰决定等。
(二)工作成绩类。
1.工作目标:年度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计划(目标)文件。
2.制度建设: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各类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3.完成工作目标情况分析通报、工作报表等。
4.行政工作管理:局务会议记录、工作总结、工作质量检验记录、行政效能检查记录等。(责任单位:办公室、监察室)
5.职工福利事业、后勤保障工作资料、办实事情况反馈等。(责任单位:办公室)
(三)环境卫生类。
1.环境建设: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工作计划,绿化、美化、亮化情况,“门前三包”制度,卫生责任区制度,卫生工作制度。
2.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活动:省、市、区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文件、单位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各项指标达标情况、除害灭病工作达标情况、检查评比记录和工作总结等。
3.环境保护:市、区和上级有关环境保护工作文件、单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情况、环境保护工作资料、获得上级表彰证件和证书、工作总结等。(责任单位:办公室)
(四)道德风尚类。
1.社会公德建设:市民守则、“六不”行为规范文件、单位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工作计划、开展活动情况反映、培训人员情况、教育材料、考试成绩表、表彰决定和工作总结等。(责任单位:人教科)
2.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教育规划、干部职工岗位培训情况、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制度、岗位规范、教育成绩表、社会监督情况反映材料和工作总结。(责任单位:人教科)
3.主旋律(三爱、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计划、开展教育活动情况反映、(三爱、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先进事迹材料和工作总结。(责任单位:人教科)
4.干群关系:干部职工队伍管理规定、民调工作情况反映材料。(责任单位:人教科、办公室、监察室)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教育规划、考核考试成绩表、工作总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要点)、责任书、规章制度(措施)、工作网络图表、检查考核记录资料、工作总结;禁“黄、赌、毒”工作情况、目标管理措施、情况反映和工作总结材料。(责任单位:办公室、人教科)
6.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反映材料。(责任单位:妇委会)
(五)教育培训类。
1.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规范:工作规划、人员结构统计表、有关情况反映材料。(责任单位:人教科)
2.教育培训实施:教育培训规划;学历教育、职称(技术资格)教育、专门业务培训情况;学习成果反映、奖励规定、活动记录和工作总结材料。(责任单位:人教科)
3.文体活动:文体活动组织机构、工作安排、投资计划、文体器材统计表、国税文化活动资料,体育(竞技)比赛活动资料、文体活动总结。(责任单位:工会、团委、妇委会)
(六)其它创建类。
1.齐抓共管: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工作情况反映。(责任单位:工会、团委、妇委会)
2.参与共建工作: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社区共建、军民共建等活动情况反映材料。(责任单位:人教科、办公室)
(七)荣誉类。
反映三个文明建设的各种图片汇编、新闻报道资料汇编、录像资料等。(责任单位:办公室、人教科、监察室及相关活动的组织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