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金融的发展

网络金融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络金融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金融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字:网络金融风险电子货币金融监管

网络金融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金融机构,交易,市场和监管等到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

一网络金融发展的必然。

网络金融的发展,是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决定的。首先,在电子商务体系中,网络金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完整的电子商务包括商务信息流,资金支付和商品配送三个阶段。表现为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个方面。银行能够在网上提供电子支付服务是电子商务中最关键要素和最高层次,起着联络双方的纽带作用。可是,网络金融是未来金融业主要运行模式。电子商务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环境,这种新的经济环境需要金融业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金融业又必须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才能获得在未来的电子化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其次。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从而金融走向网络化。电子商务使网络交易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控制,信息获得的成本比传统商务运行方式大大降低。表现在资金中介作用被削弱,现现脱媒现象。电子商务的出现动摇了金融行为在价值链中的作用。使传统的金融机构失去了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信息优势。

最后,降低成本。网络金融的巨大吸引力,建交一个金融网络站。可以每天面对数以万计的用户查询和交易而不降低服务质量,同时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BooaAllenHamitor估计:银行处理一笔交易的费用,虚拟形态的网络银行比平均物理形态的分行的成本低100倍。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金融机构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这个网络金融得以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纵观网络金融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运用于金融产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最初应用范围仅局限于银行体系或局域网中,运用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互联网商业性应用的发展,传统金融开始向网络金融转变。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C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成立标志网络金融业务的真正诞生。网络金融从此开始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兴起。网络金融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

二全球网络金融发展的具体表现

(一)繁荣的网上银行,它凭借低成本,快捷的服务迅速发展。发达国家85%银行已开始网络服务业务,像花旗,汇丰,樱花等世界著名的银行集团都有自己成熟的网络金融部门。

(二)活跃的网上证券业。最近新加坡与澳大利亚的证券交易所通过联网,实现上市股票的相互交易,而香港的证券交易所与东京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欧洲一些交易所也借助网络实现了一天24小时的证券交易。

(三)稳步发展的网上保险业。自美国国民第一证券银行首创通过互联网销售保单业务,现美国已有50%的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查询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有30%的用户倾向于网上投诉,英国于2000年建立“屏幕交易”网站,提供七家本保险商的汽车和旅游产品。用户数量以7%速度递增。

(四)电子货币,信用卡等电子支付产品的广泛应用。英国西斯敏银行和米银行1995年开发了智能卡为基础的MODEEX电子货币系统。并在伦敦建立国际总部。并向美国,加拿来大推广了这一系统,大大推动了货币应用。据JUPIRER通信公司统计,2000年,美国联网商业的营业额为73亿美元,其中有一半电子货币,智能卡等支付。

三网络金融实现创新

(一)业务创新

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这种创新在金融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比如在信贷业务领域,银行利用互联网上搜集引擎(SEARCHENGINE)软件,为客户提供适合个人需要的消费信贷,房屋信贷,信用卡信贷,汽车信贷服务;在支付业务领域,新出现的电子账本呈递支付业务(EBPP,ELEETRONICBILLPRESERTNENT&PAYMENT)通过整合信息系统来管理各式账单(保险单据,账单,抵押单据,信用卡单据等)。在资本市场上,电子通讯网络(ECNS,ELECTRONICCOMMUMICATIONNETWORKS)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交换信息和进行金融交易的平台,有了ECNS,买方和卖方可以通过计算机相互通讯来寻找交易的对象,从而有效的消除了经纪人和交易商等传统的金融中介,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

(二)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个机构的任凭余力去拓展业务的战备管理理想,充分重视利用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站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可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网络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也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最直接官僚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化的扁平结构所取代。

(三)市场创新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本身也开始出现了创新。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网络世界的竞争新格局,金融市场开始走向国际联合,如2000年4月英国伦敦的证券交易所,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宣告合并,另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一些证券交易所都在制定上市公司转变的战略。因为作为公开上市的公司,交易所将可以利用股票资金以更富有的方式与其它的交易所发行体,投资者及市场参与者建立战略合伙关系和联盟。

(四)监管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化合伙两方面特点。一方面,过去的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的传统金融监管政策将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和机构集团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界金融交易量越发巨大,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不能控制本国的金融市场活动,因此,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就成为了网络金融时代监管的新特征。

由网络金融促进的以上的四方面的创新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金融具有以下四大新特征,表现在:

1虚拟化的服务方式。网络金融的业务虚拟化,网络金融实行一切交易,服务和办公活动无纸网络化,一切的业务文件,办公文件电子化,电子支票,汇票采用数字化方式鉴名实现了使用票据,单证的全面电子化,而交交易信息的传递通过计算机的数据通信网进行,采用数字验证技术和公开密码技术等保证交易的安全可靠,并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进行往来业务结算。其次,网络金融服务机构虚拟化。金融业可应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以现有的专用网络与INTERNET联网,提供服务或设立网站。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金融机构的物理结构和建筑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最后,网络金融中的交易媒介货币虚拟化。在货币发展史中,自从几乎没有价值的作为代用货币的纸币代替实物货币,货币形态的虚拟性就开始呈现出来,但此时货币仍有形的实物,直至网络现金,网络钱包等网络货币的出现,才标志着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的来临。网络金融中使用的交易媒介是通过信息网络传输的,反映商务活动和金融活动的信用关系的电子数据。“??”是不受时空控制的光和电。使得货币在反映经济中的信用关系的同时,其虚拟性更加突现,网络货币的流通费用,使用成本低,在计算机的保存的成本也最低。

2,模糊化业务边界。网络金融促进金融交易工具的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技术使不同金融业务间的信息转换成本大大降低,并为金融机构开展多样金融业务创造了条件,使原来的金融业务存在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分受到很大的冲击,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日趋类似,从而减少了传统金融中各类金融机构针对同一客户的重复劳动,并提供全能型的金融服务,使两者受益。从此,金融业中的原来以业务为主的板块式分工将在互联网上以客户为中心的条纹式业务综合扎取代,信息技术将大大的促进金融混合经营发展。

3,开放的经营环境

虚拟的网络金融机构打破传统金融机构及业务网络的地载限制。使得经营活动突破时空局限。只需设置互联风的终端即可将业务延伸到世界各地。只需开通网络金融业务就可以吸引巨大的客户群体,使得其有能力向其注册地之外向世界各地的潜在客户提供AAA服务,即在任务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365天的,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网络金融的经营者或客户通过各身的电脑终端就能随时与世界任何一家客户或者金融机构办理证券投资,保险,信贷期货交易等金融业务,而在交易中使用的网络货币由于可以摆脱务国货币的束缚(类似金块)而成为国际通行的交易媒介,同时,为市场主体行为的国际化提供了便利,促进金融业务的国际化。

4,透明化的市场运行

获取和处理信息都是有成本的,经济主体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的根源即在于交易费用过高。而实时,快捷的网络金融交易使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从机时使金融市场运行的透明性极大提高,表现为交易信息的传递,交易指令的执行,清算程序及市场价格的形成的透明性,对金融市场交易者而言的市场充分性,公开性。在实际生活中,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上述各方面的透明性较低,证券市场相对则重透明性较大,但仍存在具有特权的经纪人参与信息传递和价格的形成,仍存在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清算体系来参与结算。而网络金融由于降低交易双方之间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促使直接交易市场的形成,并使市场价格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透明的,最终实现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市场的透明使市场主体能够选择更有利的价格,增强价格比较和对经济商和监督能力,提高竞争效率,促使市场交易者在选择金融服务时逐渐以透明度低的传统金融机构转向透明度高的网络金融,但有关交易者本身的信用况况等信息的透明性则有可能逊色于传统金融活动中交易双方的直接面对面的情况。

上述网络金融的特征使网络金融能够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满足个人及企业客户的丰富个性化金融需求。网络金融的发展为各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提出了挑战,使各国面临着不同的传统的新的金融风险,上述网络金融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各网络经济金融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的类型和特点。

五网络金融条件下的金融风险

基于前述网络金融的特征,网络金融邮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一)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1,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的风险控制工作都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那么电子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了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而这种风险不仅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以及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而且来自网络外部的恶意攻击以及病毒破坏等因素。最新的对发达国家的不同行业调查表明,系统停机对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大。网络黑客攻击活动能以每年10倍以上的速度增长,其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地进入主机,窃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更改信息或破坏系统等。我们知道计算机网络病毒是通过网络进行扩散与作案的。传播速度是计算机的几十倍,一旦某个程序被感染,刚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染,破坏力强。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的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导致整个网络中止,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2,技术选择风险

开展网络金融业务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它的运行。而在技术选择上存在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有,也可来自于选择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商业机会的巨大的损失。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技术选择失误,只是导致业务流程趋慢,业务处理成本上升,但对网络金融机构而言,则可能失去全部市场,甚至失去生存基础。

(二)业务风险

1,信用风险,交易者在合约的到期日不完全履行业务的风险,网络金融在增加市场运行过程及结果的透明性方面减少了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同时增大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使用权交易支付双方只通过网络发生联系而互不风面。使得交易身份,交易真实性的验证难度增大,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而对我国而言,网络金融的信用风险不仅来自服务方式的虚拟性,而且有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而导致的违约可能性,由此可见,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的信用风险不仅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制度层面的因素。

2,流动性风险。网络金融机构设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兑现电子货币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与电子货币的发行规模和余额有关。发行的规模越大用于结算的余额越大,发行者等值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币或清算资金不足的可以性越大,就我国目前的电子货币,是发行者以既有货币,现行纸币等信用货币所表的现有价值为前提发行出去的,尚不属于一种独立的货币,只是电子化,信息化的交易媒介而已。而当交易者收到电子货币后,并未最终完成支付,还需从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取实际货币。由此可见,电子货币发行者就必须要满足这种流动性的需求。当发行者实际储蓄货币不足时就会引发流动性危机。此外,网络金融的实时,快捷也使参加交易清算的机构更趋向于减少货币的超额储备,从而增大流动性风险。同时网络金融的网络系统的安全因素会引起流动性风险。当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通信发生故障,或者受到病毒破坏造成支付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支付行为,降低货币的流动性。

3,支付与清算风险。由于网络金融业务环境的开放性,导致网络金融中的支付,结算系统的国际化,从而大大提高国际清算风险。基于电子货币系统的跨国跨地区的各类金融交易数量巨大,这样,一个地区金融网络的故障会影响全国乃至全球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支付结算,并会造成经济损失。

4,法律风险。针对我国网络金融立法相对滞后和模糊而导致的交易风险。目前金融立法框架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如银行法,证券法,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和完善的法律规定。因此,利用网络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签定经济合同就会面临着有关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相当大法律风险,容易陷入不应当有的纠纷之中。结果是使交易者面对着关于交易行为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5,其它风险风险,如市场风险,利率,汇率等市场的价格的变动对网络金融交易者的资产,负债项目损益变化的影响,以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

上述网络金融的各种业务风险与传统金融并本质区别,但由于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使得网络金融在延续融合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更新,扩充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首先,网络金融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风险或为网络金融最为基础性的风险,亦即它不仅关系到网络运行的安全问题,还关乎其它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结算风险的状况;基次网络金融具有传统金融所没有或远不重要的特殊风险形式,如技术选择风险,最后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的限制,网络金融就会使传统金融风险在发生程度和作用范围上产生放大效果,如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国际金融风险发生的突然性,传染性增大了,危坏性也更大。因此网络金融的风险的监管和控制也是有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式。

六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控制

(一)大力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使用的网络金融的软件平台和电子设备的核心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主要以消费行为方式引进。金融企业关注较多的消费技术,而非研制开发和设计技术,其结果是对国外电子核心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金融安全基础极为脆弱。其中绝大部分涉外资金的重要网络都缺少完备的网络安全防范打措施,这种相对落后的信息技术增大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所以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在硬件设备方面声速缩小与发达国这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制备的安全防御能力。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匙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落后于网络金融的发展要求,因此应大力开发网络加密技术,这是防范和减少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的根本措施。

(二)健全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体系。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网上金融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其风险的非行业性和外生性。由于缺乏安全审计系统,金融企业很难发现各种潜在的安全漏洞,特别是因系统配置不断更新而造成的漏洞以及操作系统本身漏洞。那么从金融系统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上防范和消除网络安全风险,搞好金融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并建立专管理和专门从事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技术队伍落实的相应组织。全面清理现行计算机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新防范制度;完善业务的操作规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管理。

(三)加强防范和控制网络金融风险的制度建设

1,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已初步制定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立法,但远不能适应网络金融的发展要求。如,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的采用的规则都有是协议,而涉及的责任认定,责任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法律关系难于确定;交易的数字签名也未得相关法律的认可。各银行网上支付标准不尽相同,使用的安全协议也各不相同,增加跨所支付的难度。应当借鉴它国成功经验,在网络金融发展的初期及时制定和颁布有关法律,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保密,禁止用计算机犯罪等方面加紧立法,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条文中不适用网络金融发展成分。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只有针对问题有法可依,才能为惩治网络金融犯罪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或许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金融创新,但为网络金融的规范,健康发展是有必要和值得的。

2,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来规范发展的保障。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为的确定性预期,网络金融的虚拟性会使这种不确定性预期得到强化,不利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挥,也会增加法律调节的障碍和成本。网络银行业务在美国得以较快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具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根据最新统计,在发达国家里,企业逾期应收帐款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我国在5%以上。个人信用体系在我国还属空白。因此,大力培育我国社会的信用意识,客观,公正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使诚信成为我国社会的道德基础,以减少信用风险。

3,加强金融制度建设。为有效控制流动风险,应有效控制电子货币的发行数量。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和电子货币的种类进行必要的限制。在确定电子货币发行者时,应当首先考虑电子货币发行的信用等级;并根据其信用等级决定获取发行电子货币的资格,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种类和业务范围。电子货币的信用等级应当每年进行核定,考核的指标可以选资本金,已发行的电子数量及其余额,流通速度,外汇交易额,准备金和存款保险等。此外要对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特别是发行电子货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进行同等的控制与监控,对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要求在中央银行存有相应的准备金,以实现发行者流动性的管理目标。若能将电子货币和传统货币区分开来,分别制定各自的准备金率,更有利于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网络金融的发展范文第2篇

股票市场是一个由全球各个不同的股指所组成的网络结构。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网络结构具有很强的同步性与动态性,表明股票市场是一个复杂系统。而由不同股指作为节点所构成的股票网络在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网络。复杂网络理论提供了研究股市中股票指数波动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股票之间的各种关联可以用节点之间的边来表征,而关联关系的强弱大小则可以通过边的权重系数来反映[1]。

对于股票网络的复杂网络研究,国内学者采用更适合微观研究与网络特性研究的固定区间法的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李耀华等[2]发现金融危机下股市网络具有一定的小世界性但无无标度特性,中国股市仅与香港股市联系密切;兰旺森等[3]通过研究中国股票网络抽取出由13个中心节点组成的中心网络;庄新田等[4]发现上证股票网络存在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马兴福等[5]通过研究中小板市场网络发现其具有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并且找到中心节点。国外文献中采用更适合宏观研究与网络动态性研究的滑动窗口法研究的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Liu和Tse[6]通过复杂网络研究了全球股票网络的波动性与同步性;Roy等[7]通过研究金融危机下的全球股指找到核心的节点并研究了它们相互影响的方式;Gao等[8]通过研究美国股指发现金融危机会导致股票市场的大量聚簇行为。

同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在构建网络模型时,大部分学者使用的或是无向无权或是无向有权,没有将二者结合使用从而削弱了结论的全面性;大部分学者的复杂网络模型都着眼于宏观特性的分析而没有对股票网络的微观特性加以讨论从而削弱其实践价值。针对上述缺陷,本文对滑动窗口法加以改进并采用无向无权与无向有权网络搭配分析的方法,分别从宏观层面,即股票市场整体波动、拓扑结构情况和微观视角,即各个股指在全球股指中的地位、影响力变化情况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股指网络进行分析。

四、结束语

通过建立全球股指的复杂网络模型动态地研究了金融危机下的股指市场,并得出结论。全球股指构成了一个具有小世界性但不具有无标度性的复杂网络,欧美成熟市场联系的较为紧密并且始终是这个网络的核心,亚太等发展中、待发展市场联系较成熟市场更加松散。这个复杂网络的结构和拓扑与金融危机具有较强的同步性。从宏观来看,当金融危机来临,该网络会变得紧密,全球股指之间的联动性、传递性增强。位于网络中的节点变多,更多的股指市场在金融危机下呈现联动的态势。随着金融危机的衰退,网络又变得松散,核心节点逐渐分散又呈现出分区的态势。各节点之间的联系也渐渐减弱。从微观来看,在金融危机下,属于成熟市场的股指始终属于支配地位,其受影响性也较小;而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市场则比较脆弱,更加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受影响程度较大;而待发展市场的股指则与全球其他股指的联系没那么强烈。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某一个股票市场的剧烈变动必将导致全球其他股票市场的变化,处于发展中市场的股指更易变化或受变化的影响;②在金融平稳期的股指网络是比较松散的,当全球股指变动的协同性增强时,往往预示着金融危机的来临;③不存在可以切断金融危机传播的股指节点,或全球中心股指,但通过调控成熟股票市场可以减弱金融危机的传播力与破坏性;④某一股指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其国的经济水平没有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

[2]李耀华,姚洪兴.金融危机下股市网络的结构特性研究[J].成都工程学院学报,2010(2):107-111.

[3]兰旺森,赵国浩.应用复杂网络研究板块内股票的强相关性[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65-69.

[4]庄新田,闵志锋,陈师阳.上海证券市场的复杂网络特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7):1053-1056.

[5]马兴福,王红,李园园.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小企业板股市网络特性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2(4)::172-174,178.

网络金融的发展范文第3篇

在当前网络经济迅速植根于金融业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认为网络经济、网络股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模糊的和有限的,网络经营者注重的是眼前的网络利润,在其膨胀式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隐含着巨大的泡沫,从发展趋势看,由此可能导致全球性的泡沫经济。目前,美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已使这种估计初见端倪,这一形势的持续,会带来严重的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现阶段的网络系统是一种技术创新,尚不能称为网络经济,与此相关的新经济的提法,也不够科学,应当说,与现有整体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应的新经济并未形成。

其二,把握网络经济以及新经济发展的主要人物,是精通网络技术的一大批“数字英雄”,而不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因而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网络经济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会表现出某种幼稚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将可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三,我国和发达国家发展网络经济的起点与环境相差相当大,技术储备、市场发育程度、信用观念等方面的欠缺,使网络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对此应有充分认识。

网络金融的发展范文第4篇

1.互联网金融概述

1.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从本质上说互联网金融是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于传统金融模式的一种新型的金融业,它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极大地扩展了金融市场,它不仅对互联网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还客观上有利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和盈利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

1.2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功能没有发生变化,金融的契约内涵、金融风险等也没有发生改变,但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和组织形式却受到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是互联网特有的交换理论,互联网的存在使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交易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且交易的双方不需要中介的参与。这就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活动有着极为强大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1.3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意义

总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使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形式以及交易特征有所了解,方便人们在网络生活中进行金融行为决策;发现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而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则是对未来金融活动的评估,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当重要。

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1金融贸易的形式

我国金融卫星通信在网络中的运行,构建了全国电子联行系统、金融信息系统、金税信息系统和中国证券交易系统等。这些金融系统的建立直接使得现实金融交易的形式可以在网络金融发展中继续进行。因此,网络金融贸易的主要形式仍以传统金融贸易的投资、融资为主,只是贸易的途径有所变化。除此之外,互联网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各种金融企业如商业银行、借贷机构、信贷公司等实现了网络业务的发展。网络银行的出现和网上金融产品的购买使得目前的金融贸易从窗口化转为网络化。受网络支付形式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互联网金融贸易的特有形式之一,专门针对网络人群的多种理财产品也纷纷出炉,如“余额宝”等。

2.2金融发展的途径

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发展的途径较传统金融模式有所改变。在传统金融模式中,金融发展依靠金融业务工作人员的推广以及金融机构所做的广告;而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业务的开展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实现:首先,网上银行业务开展使得原本银行卡所具有众多金融业务都能够在互联网中实现,银行系统中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银行可持有者所预留的联系信息进行银行业务推广,只需要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进行业务推销即可,不需要进行一对一的现实业务销售;其次,由于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和节省人工等特点,为金融机构节省大量开支,将这些开支用于个人和企业客户所持有的银行卡的“返利”活动中,使人们能够更加主动地了解网络金融业务。

2.3金融业务的特点

网络金融业务除了具有虚拟性、便捷性和节约成本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广泛性特点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些金融业务特点同时也是互联网服务的基本特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广泛性特点表现在以网络银行为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所推出的金融业务模式的相似性上,只要一种网络金融产品风行,就会有多加银行相继在网上银行中推行此业务或者积极与第三方金融平台建立联系,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多个网上银行的兼容就是网络金融业务广泛性的特点表现;网络金融的不受时空控制性也表现在网络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即在网络银行中进行支付、转账、查询、缴费等业务,不受银行营业时间和银行卡所在地的影响,网络模糊了银行系统的地区差别,使金融业务的服务时间完全做到了“24小时不打烊”。

3.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凸现出来的问题

3.1金融平台建设问题

金融平台是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状态下的金融平台包括各大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手机银行系统、具有支付功能的软件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信贷平台等。这些金融平台的发展历程不一样,在网络金融中的作用不一样,在网络金融中所占据的地位也不一样。网络金融平台建设的不协调使得网络金融服务和金融交易存在失衡的问题,例如网络银行能够承办的大笔存贷业务数量远远小于现实银行,这就意味着,网络金融平台建设本身还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即便是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对于网上金融的认知度还远远低于其他日常生活行为。

3.2网络金融的安全风险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网络金融安全的风险越来越严重。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人们进行金融业务依靠银行单据,信票是纸质的,并且由三方保存,能够保证金融行为的妥帖,但在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金融交易双方不见面,所进行的交易实际上是信息的交换,交易双方也不能产生即时的、可以当做凭据的信票,金融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篡改,金融交易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很可能造成交易一方的巨大损失。

3.3金融业务载体的统一性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载体与现实金融载体的不统一。金融载体即人们实现金融交易时必须使用到的工具或者信息,如在银行窗口办理业务需要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等。作为互联网金融代表的网络银行登录方式不一致,有些银行采取U盾的登录方式,有些银行采用账户密码结合的登录方式,有些银行采用手机校验的登录方式,虽然不同的登陆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网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但每种登录方式都与现实银行金融业务载体不同,一旦人们要在网络与现实中同时办理金融业务,就需要准备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载体,这阻碍了网络金融业务和现实金融业务的相互转化和有效联系。

4.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

4.1网络金融平台的综合建设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止于在网络上实现一系列日常活动行为,实际上互联网的发展必然引领人类社会进入完全的网络化时代。在网络中实现一切事务成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互联网金融也必将打破网络银行独占鳌头、第三方支付平台单一的局面。综合性更强、各种金融机构都能参与进来的网络金融平台建设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题。网络金融平台建设将实现多家银行的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的整合,使各种金融机构都能在同一个金融软件上显示出来,人们打开软件就犹如到了网络上的“华尔街”一般,只需要登录一次账号,就能够实现在多个金融机构中的金融业务办理。

4.2网络金融安全保障更细致

网络金融的安全问题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网络金融安全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也有赖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仍以2进制代码编程为基础,但在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中,各种生物科技也许能够参与到其中,每个人的网络金融数据信息将以特殊的,非代码式的保密形式加以保护,如个人在办理银行卡的同时写入指纹,而在手机和电脑的网络金融平台上也写入指纹信息,网络金融客户端的指纹信息与银行卡所记录的指纹信息一致,该银行卡所包含的一切网络金融交易才有效,这样就能够妥善保护网络金融客户的信息安全。

4.3 网络与现实金融载体的统一

伴随着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众多网络工具都越来越简便和小巧,人们倾向于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边界虚化,追求现实生活的精致和高效,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符合人们对网络社会发展的追求,即网络金融与现实金融的载体相统一。例如,网络银行的登录方式与现实金融业务的办理所需要的文件相同,使客户不受复杂的文件信息所困扰,又如,银行卡写入网银信息,使客户可以通过扫码登录网银,进而实现网络金融交易。网络与现实金融载体的统一是网络金融业务与现实金融业务统一的必经途径,也是网络金融未来发展的必然。

网络金融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球;金融业;网络化;兴起;启示

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改革,并在后来的发展中迅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前所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先进科技。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更是具有极大的意义。金融业作为世界经济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化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给我国本土的金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冲击,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应对金融业网络化带来的问题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以下本文就来简要谈谈全球金融业网络化的兴起与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金融业网络化的内容

在今天,金融业已经几乎完全呈现出了网络化的发展态势,所有的金融交易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直接促使了金融业的高速发展,也加快了国际贸易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而金融业网络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络证券与网络保险这四大方面体现出来。

1、电子货币

在金本位制和金汇兑制瓦解后,电子货币代替了有形货币,并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使得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规模上的急剧增加成为可能。据统计,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各种形式的支票、支付凭证、信用卡等种类繁多,这表明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

世界各国的金融支付系统正在进行着一场变革,电子支付系统正逐渐取代传统支付系统,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也在发生变革。电子货币将在国际金融活动中逐步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发表了电子货币的发展报告,报告全面研讨了消费者保护、法律、管理、安全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发展战略并鼓励新型金融服务的开展。

2、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是现有银行专用网络的扩充和延伸,也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补充。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类正在迎接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网络银行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里程碑。自从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于1995年10月18日在Internet上开业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纷纷上网,网络银行逐渐风行,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风潮。

3、网络证券

网上在线投资的优势,在于一是时间和速度,二是方便,三是节省大量人工和中介环节,手续费低廉,它充分体现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市场经济准则。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和电子结算的快捷,使得为数众多的个人投资者钟情于当日买卖交易,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交易量,成为交投活跃的技术性支撑。在证券发行方面,惯于闭门瓜分上市股票的投资银行也不得不顺应市场要求,拿出更多的上市股票份额给电子券商和网络交易者。网络在线证券交易打破了投资传统、重新分配市场份额让个人投资者得以与长期以来称霸股市的华乐街投资专家分庭抗争。新兴的电子在线经纪券商正面挑战华尔街历史悠久的证券公司与投资银行,其市场总值已超过执券商牛耳的美林证券,这具有强烈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

4、网络保险

金融保险可以看做是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而服务的一个特殊行业,是金融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在网络化大趋势不断冲击传统金融市场的今天,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始改革传统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优势,来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在当前信息时代下竞争不断加剧的保险市场中生存发展。

二、金融业网络化兴起与发展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自从金融业网络化发展兴起以来,金融网络化模式的发展态势就势不可挡,并迅速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金融业改革的主要手段与目的。在我国的金融业来讲,自然也受到了其网络化的很大影响。金融业网络化极大的推进了我国整个金融业向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的进程,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其也为我国的传统金融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如何充分利用全球金融业网络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而避开其所来的影响与冲击,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以自身体会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全球金融业网络化对我国的启示,具体如下所述:

1、加快传统经济向互联网经济的进程,大力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国民经济走向了信息化,传统经济转向了互联网经济,金融业的网络化发展才有基础。电子商务既是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又是金融业网络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在推进我国金融业网络化的时候,必然离不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加大金融业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投资,促进金融业网络化的发展。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全面网络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家商业银行应当在营业网点及重要的公共场所多设置各类电子终端,加大信用卡、借记卡及各种电子支付工具的普及程度,大力推广智能卡,使人们体验电子支付的优越性,转变观念,为接受电子货币打下基础。加大对金融业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为今后网络金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研究开发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确保金融网络的安全运行。由于国际互联网本身是个开放系统,而网络金融的经营实际上是变资金流动为网上信息的传递,这些在开放系统上传递的信息很容易成为众多网络“黑客”的攻击目标,目前多数客户不敢在网上传送自己的信用卡帐号等关键信息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这样就严重制约了网络金融业的业务发展。我国金融业的网络化有必要发展自主的操作系统,以保障网络的安全。

4、进一步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快我国金融国际化的步伐。金融业的网络化发展,使资本流动突破了规模上、地域上和有形无形的限制,使得金融活动国际化,这在客观上要求一国金融的国际化。目前国际金融交易额是国际贸易交易额的50倍;新的信息传输技术和交易的电子化,使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传染性效应”更加明显,对中国金融业的网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快我国金融国际化进程。

5、重视金融网络化带来的新问题,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对于网络金融的监管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及金融业进行合作与谈判,根据网络金融业的发展特点,以战略的眼光从总体上把握金融业网络化的发展方向,达成对网络金融监管的共识,共同制定和完善有关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以促进网络金融的良性发展。

网络金融的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金融特征风险防范

网络金融(e-finance)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从狭义上理解,网络金融是指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主机为基础,以因特网或者通信网络为媒介,通过内嵌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运作模式;从广义上理解,网络金融的概念还包括与其运作模式相配套的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市场以及相关的法律、监管等外部环境。

一、网络金融的特征

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其技术基础的不同,而计算机网络给金融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运行方式和行业理念的变化。

(一)信息化与虚拟化

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也是一个虚拟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生产和流通的都是信息:货币是财富的信息;资产的价格是资产价值的信息;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中介服务、金融咨询顾问服务等也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引进不但强化了金融业的信息特性,而且虚拟化了金融的实务运作。例如,经营地点虚拟化——金融机构只有虚拟化的地址即网址及其所代表的虚拟化空间;经营业务虚拟化——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大多是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网络服务,全部是理念中的产品和服务;经营过程虚拟化——网络金融业务的全过程全部采用电子数据化的运作方式,由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电子货币、信用卡系统和网上服务系统等组成的数字网络处理所有的业务。

(二)高效性与经济性

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的方式更加先进,系统化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多样、自主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具有很高的效率。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与客户的联系从柜台式接触改变为通过网上的交互式联络,这种交流方式不仅缩短了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反馈时间,而且有助于金融业实现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也有助于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发展。

从运营成本来看,虚拟化的网络金融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的同时,由于无需承担经营场所、员工等费用开支,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性。此外,随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日益迅速,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趋于充分和透明,金融市场供求方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可以绕过中介机构来直接进行交易,非中介化的趋势明显。

(三)一体化

网络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金融网络化的过程当中,客观上存在着系统管理客户所有财务金融信息的需求,即客户的银行帐户、证券帐户、资金资产管理和保险管理等有融合统一管理的趋势;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信息,从而使得金融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大大加强,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量体裁衣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第三,网络技术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成本,金融市场透明度和非中介化程度提高,这都使得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百货公司式的全能银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大势所趋。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业变得更加脆弱,网络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经济风险。

首先,从技术风险来看,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制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难以适应金融业网络化需求的迅速膨胀,网络金融的运行无法达到预想的高效率,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问题,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选择失误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不兼容,这将会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二是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很快被技术革新所淘汰,技术落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从经济风险来说,网络金融在两个层面加剧了金融业的潜在风险:其一,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混业经营、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运行效率提高,金融行业融合程度加强的同时,实际上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网络金融具有高效性、一体化的特点,因而一旦出现危机,即使只是极小的问题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迅速扩散。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的经济风险与传统金融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得网络金融拓宽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首先,网络金融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隐患成为网络金融的基础性风险;其次,网络金融具有比较特殊的技术选择风险形式;第三,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网络金融会使传统金融风险在发生程度和作用范围上产生放大效应。

三、网络金融的风险防范

如何有效地防范网络金融风险是发展网络金融过程中的重要课题,风险控制是网络金融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针对网络金融的特征及其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隐患,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技术风险的防范

1、提高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一方面在硬件设备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在软件技术上着力开发网络加密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这是防范技术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的根本性措施。

2、健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从金融系统内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专职管理和专门从事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技术队伍,落实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重点要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强化要害岗位管理以及内部制约机制。

3、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

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分阶段逐步开发建设网络金融系统。确立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不但有利于增强网络金融系统内的协调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而且有利于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监测与监管。

(二)经济风险的防范

1、金融体制革新

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要求金融业务向综合化、全能化方向发展。尽管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网络金融业务、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仍有必要在金融体制变革方面有所准备,特别是要做好研究、设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全能型金融机构的模式,在保持金融系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改革专业化的金融体制。

2、配套制度建设

(1)金融制度建设

首先,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运用,应当有效控制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发行数量与种类。在确定电子货币发行主体时,应当首先考虑其信用等级,并据此决定获取电子货币发行资格、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种类和业务范围等。其次,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为的确定性预期,网络金融业务的虚拟性会使这种不确定性预期得到强化,不利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

网络金融的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金融 特征 风险防范

网络金融(e-finance)就是机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从狭义上理解,网络金融是指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主机为基础,以因特网或者通信网络为媒介,通过内嵌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运作模式;从广义上理解,网络金融的概念还包括与其运作模式相配套的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市场以及相关的、监管等外部环境。

一、

网络金融的特征

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其技术基础的不同,而计算机网络给金融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运行方式和行业理念的变化。

(一)

信息化与虚拟化

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也是一个虚拟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生产和流通的都是信息:货币是财富的信息;资产的价格是资产价值的信息;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中介服务、金融咨询顾问服务等也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引进不但强化了金融业的信息特性,而且虚拟化了金融的实务运作。例如,经营地点虚拟化——金融机构只有虚拟化的地址即网址及其所代表的虚拟化空间;经营业务虚拟化——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大多是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网络服务,全部是理念中的产品和服务;经营过程虚拟化——网络金融业务的全过程全部采用电子数据化的运作方式,由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电子货币、信用卡系统和网上服务系统等组成的数字网络处理所有的业务。

(二)

高效性与经济性

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技术的使得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的方式更加先进,系统化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多样、自主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具有很高的效率。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与客户的联系从柜台式接触改变为通过网上的交互式联络,这种交流方式不仅缩短了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反馈时间,而且有助于金融业实现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也有助于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发展。

从运营成本来看,虚拟化的网络金融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的同时,由于无需承担经营场所、员工等费用开支,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性。此外,随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日益迅速,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趋于充分和透明,金融市场供求方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可以绕过中介机构来直接进行交易,非中介化的趋势明显。

(三)

一体化

网络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金融网络化的过程当中,客观上存在着系统管理客户所有财务金融信息的需求,即客户的银行帐户、证券帐户、资金资产管理和保险管理等有融合统一管理的趋势;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信息,从而使得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大大加强,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量体裁衣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第三,网络技术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成本,金融市场透明度和非中介化程度提高,这都使得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百货公司式的全能银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大势所趋。

二、

网络金融的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业变得更加脆弱,网络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经济风险。

首先,从技术风险来看,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制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难以适应金融业网络化需求的迅速膨胀,网络金融的运行无法达到预想的高效率,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选择失误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不兼容,这将会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二是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很快被技术革新所淘汰,技术落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从经济风险来说,网络金融在两个层面加剧了金融业的潜在风险:其一,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混业经营、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运行效率提高,金融行业融合程度加强的同时,实际上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网络金融具有高效性、一体化的特点,因而一旦出现危机,即使只是极小的问题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迅速扩散。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的经济风险与传统金融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得网络金融拓宽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首先,网络金融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隐患成为网络金融的基础性风险;其次,网络金融具有比较特殊的技术选择风险形式;第三,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网络金融会使传统金融风险在发生程度和作用范围上产生放大效应。三、

的风险防范

如何有效地防范网络金融风险是网络金融过程中的重要课题,风险控制是网络金融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针对网络金融的特征及其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隐患,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

技术风险的防范

1、 提高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一方面在硬件设备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在软件技术上着力开发网络加密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这是防范技术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的根本性措施。

2、 健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从金融系统内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专职管理和专门从事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技术队伍,落实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重点要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强化要害岗位管理以及内部制约机制。

3、 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

按照系统工程的和,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分阶段逐步开发建设网络金融系统。确立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不但有利于增强网络金融系统内的协调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而且有利于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监测与监管。

(二)

风险的防范

1、 金融体制革新

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要求金融业务向综合化、全能化方向发展。尽管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网络金融业务、商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仍有必要在金融体制变革方面有所准备,特别是要做好、设计与国情相适应的全能型金融机构的模式,在保持金融系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改革专业化的金融体制。

2、 配套制度建设

(1)

金融制度建设

首先,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运用,应当有效控制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发行数量与种类。在确定电子货币发行主体时,应当首先考虑其信用等级,并据此决定获取电子货币发行资格、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种类和业务范围等。其次,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为的确定性预期,网络金融业务的虚拟性会使这种不确定性预期得到强化,不利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

(2)

制度建设

我国目前已制定了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以及禁止利用计算机犯罪等方面应加紧立法,同时应尽快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以及《票据法》等有关法律条文中不适合网络金融发展的部分。

1、 狄卫平 梁洪泽,网络金融研究,《金融研究》,2000年11月

网络金融的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金融管理模式;支付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金融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支付宝、理财通、P2P平台等各种网络金融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的需求,网络金融极大的冲击了传统企业。网络金融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网上银行交易规模由2008年的285.4万亿到2014年已经增加到1549万亿元,短短6年时间,提高了7倍。P2P网络借贷交易规模由2008年的1.5亿元扩大到3292元,几年时间增速200%。但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管理,给经济社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管理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

互联网从1969年开始研发到今天,短短四十多年时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过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银行开始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电子银行利用网络维系客户,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而网上银行则取代了传统的银行柜台交易,通过网上银行,用户可以实现转账、开户、查询、理财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无线网络、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给网络金融带来第二次发展的机会。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受到支付方式的限制,网络支付停滞不前。这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所谓的第三方在支付机构就是在买卖双方之间设立一个资金托管中介,并整合各个银行的支付方式,买卖双方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易,这样大大降低了网络交易的风险,所以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发展起来。最典型的就是支付宝。短短几年时间从最开始的3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网络借贷顺应而生。网络借贷就是网络通过民间游资的方式建立一个借贷平台,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有息贷款。目前有两种比较主流的网络借贷模式:第一种就是以拍拍贷为代表的P2P网络借贷模式,先借出资金然后将债权转让,从中获得债权利差。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的网络小贷模式。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评估用户的还款能力,从而进行放款。

二、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金融消费、理财、借贷都非常方便,通过手机、计算机等客户端,很快就能实现。但是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国家对网络金融的管理还不够完善,由于网络金融是近年来才掀起的新事物,国家还没有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P2P借贷平台利用法律漏洞,对投资者进行诈骗。第二,网络金融的安全问题。网络金融是在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网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用户的信息一旦被盗或者泄露,可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三、如何完善网络金融管理措施

(一)国家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很强,所以一旦出现网络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网络金融的管理,并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促进网络金融的良性发展。此外,中央银行、证监会要进一步加大网络金融平台的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有不良记录,则要立即对该企业进行处罚。从2011年开始中央银行先后向社会发放了27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3家严重违法,并吊销了支付牌照。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方面,目前效果比较明显。

(二)提高网络信息安全

用户在进行从事网络金融服务时,一定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安装一些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定期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检查系统漏洞,计算机的防火墙是否开启,提高计算机安全防护能力。

(三)完善网络金融管理系统

金融机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金融平台的研究,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并不断完善平台,打造个性化、专业化的管理平台,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

四、结语

我国的网络金融起步时间晚,目前金融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所以相关的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同时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制定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监督管理方法,促进网络金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司译彤.试分析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6,(5):257-257.

[2]国家齐,李明朝,国兵,等.试分析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J].商,2016,(17):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