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实习计划

机电实习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机电实习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电实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教学;探讨

1 机电一体化专业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伴随经济全球化,我国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而机电一体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发动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所以该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2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学的措施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式下,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这种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实习教学管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习教学应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学的环节管理

⑴制定好实习教学计划。实习计划应根据实纲并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合理安排制定。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有两个方向:一是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二是机床数控技术应用。要按照不同的专业化方向,对主要基础实习作相应的调整。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基础实习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机械方面,要加强钳工与电工电子实习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钳工的操作水平;对于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方向,应加强学生的车工实习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习,使学生达到中级车工的操作水平。

⑵丰富实习教学内容,编写适用的实习指导书。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实习包括掌握实习操作规程、基础知识实习教学、强化实习教学等阶段。目前,机电类实习教材尚不能与当前的实习教学需要相配套。因此,为加强实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组织教师编写具有本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实习指导书。各实习阶段要有明确的实习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等。

⑶规范实习教学的过程。实习教学具有生产实践性强的特点,完全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教学不仅仅是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工场,只说明一下实习课题、操作规程及要求就可以了,而是要按照教师讲解原理,教师演示过程,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要求实施教学过程。特别是巡回指导,是实习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规范实习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教师实习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⑷严格实习考核要求。实习考核是检验实习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技能水平的最好办法。在考核过程中,要使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步地达到考核要求,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于极少数在规定实习课时内不能达到考核要求的学生,实习教师要适当安排其他时间给予个别辅导,使其达到实习教学目标的要求。实习考核要求应与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接轨,达到中级工职业技能水平。

2.2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能否通过技能等级考试并顺利毕业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目前,一些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师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实习教学组织能力欠缺的现象。我们学校十分重视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实习指导教师的“双师型”建设早已实现,并且学校一直在鼓励教师向工程系列发展,更多接触当今社会中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出社会最需要的技术人才。

2.3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的实习基地。我校每年都投入上百万元来引进先进的设备以满足实习教学的需求,逐步完善实习教学的硬件条件。并且学校还始终保持与现代企业的密切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参考文献]

[1]吴兆祥,主编.机电设备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机电实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职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43-01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将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到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和在企业直接参与实践而获得的实际工作经历相结合,通过工作来学习,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顶岗实习中,把学习任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会了与师傅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他们毕业前就了解企业一线工作时,还需要学习什么,给自己回校后学习找到了目标、努力方向。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增加高职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保证高职教学质量。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数控机床及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能够胜任机电设备安装、操作、维修的专业人才。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先讲授文化基础课,再讲授专业基础课,然后集中在学校内或到企业集中实习。通过实践验证人才培养方案于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脱节,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企业岗位的需求。为此我们与企业技术能手、管理人员共同修改培养方案,系统的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课程内容等方面大胆的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学生“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学校再学习、对口企业再实习”的学习模式。即学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期在校学习一年,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基础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维修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力拖动技能等课程;第三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由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第四、第五学期在学校内再进行一年的“核心技能模块”专业课程学习与训练。此阶段包括机床电气设备维修技能训练、单片机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等;第六学期,结合学生毕业后就业意向,有针对性顶岗实习,增加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增加高职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保证高职教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理事单位中,我们选择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合作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08级至11级机电一体化学生分别到青岛地恩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利达自行车山东分公司、德州中大・贝莱特等大型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企业的生产,跟师傅一起参与电动工具的零件加工,电动工具的组装;自行车零件架子的焊接、各零部件的加工,自行车装配;空调设备的部件加工、检验,设备组装、安装等具体任务。通过实习,学生也掌握了各种生产设备的使用与操作。提高了学生实际生产操作技能。我们选派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带队,在企业选派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为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未来选择就业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工作岗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责任,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每个学生配一个师傅,指导、监督学生实习,在企业实习阶段,同时讲授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守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接受学校、企业的双重管理。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学校、企业共同做好顶岗实习的评价工作,即由学校、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对所有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期末考试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亲自体验企业生产环境,亲身观察经历企业生产过程,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企业生产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工作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工作“零距离”对接。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岗位实践、参加岗位生产和管理,了解企业工人生活,学生学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协作精神,提高了职业能力竞争能力。

每批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我们都召开学校、企业、学生座谈会,了解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通过企业和学生了解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开设的课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我们分类汇总、研究、讨论,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标准,与合作企业组成的专业学术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等级的学习领域进行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打破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构架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为体系构架课程体系,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学生取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加开第二、三专业的专业知识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第二、三专业的职业资格的考试,取得第二、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路子,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同类院校中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管俊杰,杨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75-77.

机电实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电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实习

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手段。实习教学应以实践为导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实习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的实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实习教学模式

目前,实习教学模式有很多,如:阶段式、师徒制、工学结合、现代学徒等。各种实习模式都有优点和适应范围。实习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要看内容,不管哪一种实习模式都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制度、教学方法、考核手段来保障。教学模式的选择关键是要结合学校条件及专业特点,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实习模式才是重要的。我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采用的是分段式实习模式,把实习教学分成: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个阶段。认识实习与专业实习在学校进行,毕业实习在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与专业实习在学校实习,是因为学校有实训室、实习工厂等实习设备,设施齐全,还有双师型教师。在学校实习可以按照实习计划制定的项目及课题进行训练,指导教师统一授课,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能保证。前两个阶段学生在学校实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功和操作技能,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第三阶段才能到企业生产车间实习,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锻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实习教学各阶段教学的重点

(一)认识实习

1.认识实习的目的(1)了解本专业的主要工作任务、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2)学会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3)学会本专业主要岗位操作的基本功及操作方法。2.认识实习的组织形式(1)实习地点:学校实训室、学校实习工厂;(2)教学方式:在实训室及实习工厂由实习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3)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3.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实习安排在学专业课之前或与专业课同时进行。实习时间1~2周,教学内容以训练基本功为主,以机械部分为例:如钳工的基本功錾、锉、锯、钻、铰孔等。锉配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等。4.考核方法出勤、态度、工件(工作)质量。

(二)专业实习

1.专业实习的目的(1)掌握本专业主要生产岗位的操作技能;(2)掌握典型常用设备部件的装配、拆卸及调试方法;(3)掌握典型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方法。2.专业实习的组织形式(1)实习地点:学校实训室、实习厂;(2)教学方式:由教师把图纸与实物对照起来讲解设备的结构组成、传动原理、装(拆)工艺等,并且做示范。然后把学生按15~20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按组下达实习任务,由学生模仿教师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讲解;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3.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进行,时间为4~6周。教学内容以典型零部件的拆装及调试为主,以机械部分为例:(1)联轴器、离合器的装拆及调试;(2)典型部件:减速器、机床主轴箱的装拆及调试;(3)简单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如台式、立式钻床、车床床身的安装与调试等。4.考核方法出勤、态度、设备装拆质量。

(三)毕业实习

1.毕业实习的目的(1)掌握常用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方法;(2)学会常用典型机电设备故障的分析、判断、维修、维护、保养方法。2.毕业实习的组织形式(1)实习地点:联合办学的企业及学生毕业就业企业;(2)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采用师带徒模式,先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集中学生讲解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及安全生产知识,然后把学生分给师傅当徒弟,一般1个师傅带1~5个学生。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学生与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学生的操作技能及安全生产等都由师傅负责教授指导。3.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学内容:(1)实习企业的主要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2)实习企业中主要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教学时间为3~6个月。4.考核方法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交实习报告。由师傅、企业根据学生的出勤、态度、实习工作质量评定成绩。机电专业实习教学的组织,首先要根据学校实习条件、专业特点选择实习模式,然后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管理办法和实习考核方式。采用阶段式实习模式,对学生在学校形成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我校机电专业2007~2011级11个班550名学生的实习教学,证明实践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生产操作技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钟波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张敬贤,贾丽丽,王丽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机电实习计划范文第4篇

1 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表现

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如下:

(1)体现高新技术的特征。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飞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这些高新技术向传统的机械行业领域快速渗透;(2)体现岗位性的特征。本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从事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运用,完成设计者设计、规划、决策并将这些转化成产品,能够胜任生产第一线上的工作;(3)体现实践性的特征。机电一体化专业需要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性强的特点,所以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其他专业就有不同,必须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4)体现地区性特征。这是所有中专教育的共性,首先中专是为了满足适应当地的经济建设而产生的,所以它的变化和发展一定要满足和适应当地的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变化。

2 中专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形成原因

2.1 教学观念

机电专业的中专学生要想战胜普通高校或者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凭借自己的超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然而,当前的主要教育观念还是比较陈旧,理论教学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式这三方面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2.2 实践教学环境

机电专业的许多课程操作性、实践性都很强,目前,大多数的中专院校都配备供学生实验、实习的一些实验室和实习场地。但是,试验和实习用的设备在配置和数量这两个方面距离实际生产的要求还很远。

2.3 师资水平

当下,大多数的中专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师队伍,不论是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普遍与生产实践脱离。现在的在职中专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就教学了,缺乏实际的生产生活经验,踏上中专教学岗位后,正逢中专院校扩大招生的规模,学生多了,教学任务量重,很难抽出一段时间时间参加社会实践。

2.4 实践教学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状态已不再是原来的黑板,粉笔盒教科书,多媒体的引入使得教学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教学内容没有多大变化,还是来自于教材,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型课件,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3 层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3.1 第一学期,是基础

这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实习工厂金工实习,时间安排至少三周,车工、钳工、焊工、铣工是必修的实训课程,如果有条件的还可增加加铸造和磨削等。让学生对将来的生产和生活领域有所了解。

3.2 第二学期,也是基础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授课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这学期增加了实验和基本实训,包括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实验、Auto CAD实训、机械制图测绘等。

3.3 第三学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Master CAM/CAXA实训培养自动加工方面能力,绕制电机线圈,电机控制实训、单片机实训、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培养电学方面能力,切削机床的拆装实训;数控车加工和数控铣加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4 第四学期,是对前三学期能力培养的综合和层次结构形成顶尖的关键

这学期在前三学期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进而能够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深造。

3.5 第三学年,是顶峰

根据学生前四个学期的学习以及每个学生技能的不同,学校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专业对口,让学生在企业工厂这个大熔炉里施展自己的技能并能够进行拓展和进步,为把自己打造成有用于社会的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提高层进模式的管理措施

4.1 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实习教材或实习指导书

当下,中专院校首要的任务是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依据就是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和实习实训条件,同时还要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的特色,编写与本校实训教学相对应的教材。因此,为了加强实习教学,应该组织本校专业教师编写一套符合当地需求,体现本校教学特色的实习教材或者实习指导书。

4.2 完善实验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实训的教学工作复杂繁琐,必须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个管理制度可以在现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这样一来,对于实验实训教学就有了章程。同时考核的内容也要完善,对于学生不仅要考核他的技能,还要考核他的出勤,职业道德,同学之间的协作等,最后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评定,达到实验实训的教学目标。

机电实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CDIO 电控实习 飞机维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据国家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国内工科毕业生只有10%符合跨国公司聘用标准,而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从实习教学角度考虑,究其原因是离散的课程实践环节很难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致使工程设计能力与基本技能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而民航飞机维修又是国际化程度高、跨专业、多种技能知识综合运用的特殊工作,实践证明毕业生只有符合其国际化标准,才能胜任飞机的修理、改装等任务。

1 飞机电控实习教学的现状

航空电机学与飞机电气控制是本校电气类的专业课,而飞机电控实习又是对以上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该实习科目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从目前的实习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不够规范,不同老师执行标准不同,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不认同;(2)工程应用背景不明确,和飞机实际电气控制有差别;(3)设计性和知识综合应用性不强,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能力强的学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能力弱的学生则完不成教学任务;(5)现有的实习设备不能做到电路功能的扩展,学生无法将设计好的电路用在教学设备上,不能做到电路控制的实际运行。

2 飞机电控实习科目的改革思路

CDIO 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 、运作(Operate)4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表示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作这四个环节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周期,并以这种工程体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掌控能力等。可以说CDIO 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其提倡的“基于项目的教育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工程项目设计为主线,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展开,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CDIO教学理念,改革和完善飞机电控实习教学,形成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理想方法。

根据CDIO教学理念,飞机电控实习科目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依据现役飞机维修需要,制定飞机电控实习科目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并完成该习科目的设计选题的构思与论证;(2)通过设计环节将选出的实作题目按工程项目的形式展开设计与实施;(3)通过实现环节完成具体的实习科目的教学;(4)通过运作环节对该实习科目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设计进行完善和改进。

3 飞机电控实习科目的实施方案

3.1 实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采用阶段式、层次式结构,将项目操作分为两个阶段、两个层次进行

(1)“构思”,以工程为背景,分级实施。要求学生实现运五飞机(较简单)升降舵电路控制功能,学生需要以航空电机学和飞机电气控制专业知识为依托,通过了解运五飞机升降舵如何操纵,升降舵活动范围与飞机姿态的关系,依据电路设计原则制定控制电路方案,并在研制的电控箱内完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如果他们设计运行成功,则可以进一步实现波音737飞机水平安定面电路控制(相对复杂)。他们需要了解飞行员如何对其操作、主操作和备用操作的关系,飞机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之间关系等,在运五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再设计,控制电路采用模块化(带插槽的控制板,控制板上有相关电气元件),电路功能扩展采用插件方式实现。

(2)“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学生分流情况实施。运五飞机升降舵操作电气控制相对简单,容易实现,但也需要资料查询、自行设计环节,学生通过自己摸索,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能了解设计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在完成运五飞机电控功能实现和运作后,此时学生已经出现了分流状况,便更进一步地设计了(波音737飞机水平安定面电气控制)。他们依据以前(运五飞机升降舵设计)经验,选择相应技术路线进行设计。教师只需要把握好设计功能是否和真实飞机工作状态一样,其设计方案与选择技术路线是否能够实现,电路设计是否新颖等关键问题即可,其它的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3)“实现”,强调所学各种技能的综合应用和标准化操作。教师按标准线路施工要求检查相应的电路安装接线、布线、工具使用、仪表使用。如果学生提出异议,教师只需要求他们利用其所学的手册进行查询,做到检查标准化,操作规范化。

(4)“运行”,主要检测和确定其设计与构思是否完善。电路设计安装完毕后,需要通电运行,以判断其设计是否有缺陷。针对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实现的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反思在构思、设计阶段的得与失。

3.2 基于CDIO教学理念研制相应的教学设备

工程项目设计是工程实践的精髓,CDIO培养模式就是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来完成。所以相关教学设备也需具备能按照CDIO教学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2010年以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获批飞机电控设备箱的研制项目,重新研制相关教学设备,使其能够具备工程设计及功能扩展的能力。项目共研制控制箱16套、模块化控制电路板8套,控制面板预留出开关、仪表、电流调节元件、信号输入及输出装置、信号灯等装置,为电路设计提供了硬件支撑,学生可以按需选用。电气元件按模块化组成可插卸电路板,功能扩展只需将设计好的电路板插在控制箱插槽内就能实现。该实习室还配备手册查询设备,装有相应的标准施工手册、机型手册,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学生设计时所需的各种资料,从而大大改善了该科目的实作环境。

3.3 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

通过考核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按照CDIO培养模式进行实习是教学改革目的。原有的考核只重视完成的标准、工艺,没有涉及到工程设计,因此通过制定相应考核标准,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现对创新思维的引导。具体考核标准如下:实习报告的质量占10%;设计方案占20%;进度合理,分工明确,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占25%;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占15%;项目是否完成占10%;总结报告相互交流情况占20%。

3.4 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CDIO 主张通过一体化学习经验带动科学知识与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的获取;这种经验是把工程实践问题和学科问题相结合。在该项目实际教学中,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选用相关的资料、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完成教学任务、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相应阶段性工作、检查其设计、构思是否合理,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否顺畅,考核其设计、构思、是否新颖,有无创新。

将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际问题应用到飞机电控教学中,并对所选题目难度、实用性、与所学专业知识(飞机电气控制与飞机电机学)相关性和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精心选择适合实习教学的题目,将所选题目细化到必做题与选做题,并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学生实习操作的潜能,实作题目以解决相关工程问题为背景,以任务的形式交予学生进行实施,来激发学生实习操作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或自主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组实施与考核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结束语

通过运用CDIO教学理念实施的飞机电控教学方法及研制的教学设备,能够建立起学生的工程价值观,激发学生实习操作的兴趣,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加强,分层分流因材施教得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得到提高,经过3届学生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珍香,李全福.基于CDIO模式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5-68.

[2] 郭小勤,王鑫,李漓.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验教学设备研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64-67.

[3] 陶勇芳,商存慧. CDIO 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4] 胡志刚,任胜兵,吴斌.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44-45.

[5] 曹勇锋,张可方.自制设备在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3):135-137.

[6] 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7] 周学君,赵亮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体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1-112.

[8] 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机电实习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进行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原则。但是,目前有关中职院校机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必须对中职院校机电传统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和改革,构建完善有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进行积极探索,改革及创新过程中应注意遵循机电专业的特点,深化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有关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为了搞好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必须以市场需求及有关要求为依据,将如何进行实践教学项目的开设、进行何种教学模式的设立、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好的控制、如何对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等相关问题一一予以解决,同时,还应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实践性教学体系而言,其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分层教学体系、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控制、全面完整的考核方法等。

(一)分层次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对中职机电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与分解,并将其逐项落实到了中职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并对各环节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一一明确。经多次反复调研对各环节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并进行了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采用了分层教学体系,在此教学体系中,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感性认识的培养、基本理论的验证、动手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对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言,其作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主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其主要目的。对于选修提高阶段而言,中职学生以个人兴趣为依据低所自己选定的方向进行根选修,以便实现技能的不断强化及对新技术的有效学习。

(二)“实习――理论学习――提高”的教学模式

对于机电专业而言,最好采用“实习――理论学习――提高”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进行课程安排时,应先对实践学习进行安排,然后再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安排。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应当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展开。例如,对于车工操作的学习而言,可采用如下教学模式:首先,安排金工实习,分别对机电专业所需学习的有关技能及其发展方向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对操作方法进行初步掌握;其次,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及文化课的学习;再次,组织车工实习,以便对车工操作技能进行训练;此外,再继续进行《车工工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进行车工的强化及其考证,确保有关知识能够得到融会贯通。

(三)通过《实习工艺卡》对实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对实习项目进行分解、细化,并将每天的训练项目制定成卡片,此卡即实习工艺卡。其主要包括工件图纸、实习项目、工量具清单、技术要求、实习目的、操作步骤、技术要领、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要求等。实习工艺卡的主要目的即实现学生实习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有序化,帮助其开展标准化的实习训练,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项目中来,此外,还有助于考核及自检。

(四)实习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对于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而言,其主要负责对学生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主要包括如下四部分:1)日考核,主要负责对学生当天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其同《实习工艺卡》紧密联系,主要包括教师考核及自查两种形式;2)小项目考核,各实习环节包括若干训练小项目,此种考核主要是在每个小项目完成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需补训,待合格后方可继续后续项目的实习;3)环节考核,在一个实习环节结束后所进行的环节结业考核,合格者可继续后续实习,例如,钳工实习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机床检修实习环节。此外,对于考核成绩较为优秀的可推荐其参加考证,进行各种工种等级证书的考取;4)技能的鉴定,在完成各环节的实习并合格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此四个考核环节层层递进,共同形成了全面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不仅为分层教学体系提供了支撑,更强化了中职学生的技能教育。

2中职院校机电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正确的实践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实践内容,对有关工艺方法进行研究。例如,对于车工件外圆“对刀”工序而言,如何进行对刀?此时需教师同实际过程相联系,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教学,这样既简单又明了,可确保学生们都能规范统一地进行操作,这样不仅确保了实习过程的安全性,还不回对刀具造成损坏,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鼓励中职学生大胆进行尝试

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勇于进行探索。例如初学钳工时,每个学生看到工具除了有好奇感以外,多多少少都会感到胆怯。此时,进行实习指导时,教师应帮助其克服畏难的心理,鼓励其大胆进行尝试,为学生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奠定基础。

(三)注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机电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多为模仿式学习,这样虽然可以大幅度降低学习的难度,省去较多的学习歪路,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此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大脑思维的开发及培养。因此,教育学生时应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保打好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其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

3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机电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学生综合培养、教学体系全面推进和丰富教学活动的重要一步,它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项目。全面推广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一流的学生第二课堂是构建实训平台的基础。因此,推动机电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机电实习计划范文第7篇

本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不强等缺点。

培养方案共分三个层次。

①工程认识实习:

目的:使学生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的结构、原理;典型机构的构造、运动、组成;典型零件的结构、材料、功能。以及对机电产品制造过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

方法:通过 “工程材料”、“机械零件”、“ 典型机构”、“电子元器件”展室的参观、演示,典型机电产品的拆装实习和对典型生产企业、典型生产设备的参观、讲解、表演达到上述目的。

②基本工艺训练:

目的: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掌握初步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质量和经济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

方法:通过典型工艺设备基本操作训练和典型机械产品的加工、装配、调试、质量检验和技术经济分析完成基本工艺训练。

③综合创新训练:

目的:培养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方法: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产品的构造、工艺、材料、传动、配合、零部件设计、整体设计。并进行综合创新训练。学生组成创新训练小组,自行设计、自编工艺,自主加工机电产品。完成设计-制造全过程。

2、培养方案实施

①实践基地建设

² 为开设工程认识实习中的自行车拆装实习,购置了自行车、拆卸工具;编写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绘制了自行车零件图组和组件装配图。

² 利用世行贷款购置80余台套设备,加强数控、特种加工实习,增加钣金冲压、非金属成型实习。使第二层次的基本训练实习内容更加全面,其水平与我国目前工业水平相适应并有一定前瞻性。

² 综合创新训练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教学内容, 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方案。在教学项目建设中从教学方案制定、教学文件准备到实习条件建设、准备作了大量工作。经过试点和改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②培养方案运行

² 自行车拆装实习已在99级学生中全面开展,并已列入XX版教学计划。

² 综合创新训练在98、99年两轮试点的基础上,经过改进,XX年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今年有300名学生参加了综合创新训练。也已列入XX版教学计划。

③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机电实习计划范文第8篇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要选择合适教学场所

选取教育教学的场所对于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这也就要求学校必须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一体化进程的培训基地,通过实施机电一体化教育教学方法,将包括考工以及实训等等内容在内多种学科进行融合,要求中等专业学校自身必须要具有相应硬件的条件,特别是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需求量来说,学校只有营造出很好的职业教育教学的氛围,形成一个和日后工作环境类似的教育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而帮助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更早接触到实际工作岗位之中。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要建设实习基地

校内外的实习已经成为了为机电一体化学生提供必要实践帮助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内网实习条件,才能够有效保证我国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能够提前做好面对社会竞争的准备。要求中等专业学校必须要根据学校自身一体化建设实际的需求来建设好校内的实习基地,配备和其所开设专业相匹配的机电一体化教育教学设备,这一类设备必须要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先进性,能够对教育教学内容实施一定的补充。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必须要通过将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作为主导来实施培训工作,对实习计划进行设计,结合所学的内容以及社会实际技术的需求来开展,有准备并且有机会地为学生提供实施分步时间的条件,进而提升学生整体操作技术以及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要建设特色课程

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的确立和其在实施各个阶段中的任务进行紧密联系,在其和企业实施深度耦合的过程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相关人员和专家实施一定的调查,通过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进行描述,经过综合、整理、归纳以及分析,提出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每一个不同阶段工作的任务进行确立,将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的任务有效转化成为学习领域中课程的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中各个级别和各个阶段工作任务进行使用的频率以及难易的程度来实施准确的分析,确定一个适合不同层次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安排以及内容安排。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以及面向现代的发展方针,从实际角度出发,将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以及改革思路进行确定,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其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互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