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1篇

报考南京艺术学院的对象和要求:

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报考者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标准,同时要求心理健康,五官端正,符合专业体检要求;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经大军区政治部批准的现役军人。

2、部分专业身体条件要求:音乐表演专业:发声器官无疾病,听觉器官无疾病,男身高1、70米以上、女身高1、60米以上,专业特别优秀者,条件可适当放宽

(来源:文章屋网 )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2篇

一、2012年目标任务

加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确保传染病防治经费与物资储备到位;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医疗市场、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确保医疗卫生安全;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和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率、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65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达到60%,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住院补偿比提高5%;孕产妇死亡率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10万和6‰之下;积极开展卫生街道、村居创建活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2%;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率达100%,村卫生室达标率达到95%;积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食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大力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2012年度卫生体制改革任务,以改革促发展,惠民生,求实效。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医改这个中心,以保障民生、服务群众为主线,着力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三大体系建设,提升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能力,狠抓行风建设、队伍建设、效能建设、文化建设,以改革为动力,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卫生行业。

三、2012年工作重点

1.在辖区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2.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工作,落实人均不低于15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率与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均达到60%,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不低于120元。

3.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农村妇女孕前、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普查、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4.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将食品卫生监督职能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人随事走”的原则,稳妥划转,有序过渡。

5.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全部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完成陡沟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十六里河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工程、领秀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等。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医改目标。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区发改委的协调指导下,成立区医改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配套政策,积极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让医改成果尽快惠及辖区群众。

2.召开工作会议,细化职责任务。拟于下周召开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传达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加强监督考核,确保任务落实。

3.着力民生民健,扎实做好几件实事。

一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市政府要求3月15日正式启动,我区纳入首批试点的单位有22个,其中市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个,区医院举办的机构8个,街道办事处举办的机构3个。目前我局已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宣传动员,要求22个试点单位深入学习理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并汇报上级承办单位领导,争取支持配合;要求试点单位迅速核查库存药品,建立库存帐目,从现在起不再购进非基本药物;要求试点单位立即核实现有资产及收入、支出情况,摸清底数;要求各试点单位做好实施药品零差率的前期准备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是推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已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要求到今年10月,实行微机化管理的居民人数要达到60%以上。省卫生厅、财政厅统一免费安装软件,要求区卫生局配套硬件,标准是应用服务器1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磁盘阵列及双机热备软件1套,防火墙1台等,费用约需40万元,申请区政府予以支持。

三是为全区70岁以上进行免费查体,并为每位老人制定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针对性健康指导,进一步提高老龄居民的健康水平。

四是坚持抓好惠民医疗工程,继续落实低保居民、残疾人社区就诊“三免六减”优惠措施。为6300名残疾人完善健康档案,开展康复调查,进行康复指导,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三级综合医院

1 背景

2012年3月21日, 原卫生部(现卫计委)医政司首次召开全国康复医疗工作会议, 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康复医疗管理与发展[1]。根据原卫生部(现卫计委)印发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 “十二五”期间, 康复医疗机构划分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3个层级。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收治疾病为急性期患者, 立足开展早期康复治疗, 及时下转患者, 并承担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康复医院主要收治疾病稳定期患者, 提供专科化、专业化康复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收治疾病恢复期患者为患者提供专业康复医学指导, 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服务。鼓励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作者有幸参加了2012年6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由原卫生部(现卫计委)医政司及中国残联主办的康复医疗体系试点工作会议,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作为46个试点城市之一, 在试点的工作过程中对于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心得和看法, 对于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的各个层面的现状矛盾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并就此根据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了自己解决的方法, 以期为我国提供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数量、高质量、低耗、高效、惠民”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模式。

2 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体建立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目前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发展的瓶颈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①三级综合医院是残疾人产生的主要源头, 源头梳理不善, 致使残情泛滥;②转诊体系形同虚设, 为了利益各自为战;③康复人才极其匮乏, 康复社区形同虚设;总之, 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好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统一的康复管理模式, 那么如何在国家对康复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有效的三级康复体系建设呢?一个行之有效且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做法就是:建立一个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模式。

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体, 就是充分发挥三级综合医院医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借助其良好的技术、设备及较优的康复人才配置, 将神经内外科、骨科、小儿科等主要产生残疾人的科室协调管理好, 不要让这些三级综合医院产生的残疾人随意流入社会, 医院有义务和责任管理好这些残疾人, 这本来就是医院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级综合医院通过整合和协调各科室残疾人资源, 制定相应的政策, 待这些科室的残疾人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尽早(一般为1~3周)转入医院的康复科, 康复科负责医院残疾人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第一级康复), 为充分调动相关科室的积极性, 这些科室的核算收入按一定比例分配给相关科室, 保证医院所产生的残疾人不盲目流入社会, 因各科室经济利益的一致性, 康复科与这些相关科室的科间转诊会变得相对流畅。

三级综合医院通过自建或兼并部分效益差的厂矿等医院建立一所隶属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院及康复训练中心, 康复医院及康复训练中心的各项管理隶属于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科, 这样在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住院的部分进入恢复期的康复患者适时转入康复医院及康复训练中心(一般3~4周), 接受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治疗师有序有效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时间以1个月为宜, 然后出院回归家庭。

三级综合医院与部分社区合作, 建立社区康复中心, 这些二级康复体系出院的患者选择就近的三级综合医院管辖的社区康复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第三级康复), 社区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师仍由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统一协调管理。

基于三级综合医院的人才及技术优势, 应在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建立康复培训基地, 对康复人才进行培养, 认真学习常见疾病康复诊疗技术规范、临床路径和康复治疗质量评估标准, 建立完善的康复评定制度, 并将康复人才分配至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中, 这些康复技术人员在三级康复体系中按时轮转, 保证知识的更新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经济上由三级综合医院统一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实现三级康复医疗机构间流畅的转诊, 保证康复治疗的高质量。

3 小结

综上所述, 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体建立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模式适合中国国情, 由于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康复人才分配的一致性可以实现流畅的转诊及高效的康复治疗, 可持续性发展性强, 具有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养老;老龄化;标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1

引言

根据民政部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含60)已经超过了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而世界上的一般看法是当超过60岁的人口数量达到一个国家总人口的10%时,该国就踏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在给国家带来诸多问题的同时,也给一个国家的养老管理体系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现行养老模式

对于我国现在的养老模式分类,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但大体可以分成下面的几种。

1.机构养老。是指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备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由专门的养老机构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籍服务,以保障老年人在晚年的幸福生活。

2.家庭养老。是指以家庭住房为养老地,由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一般指老伴、子女)负责其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的养老形式。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这种形式在本国的家庭中非常普遍。

3.社区养老。是介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之间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由老年人居住的社区为其提供生活照拂、精神慰藉等服铡U馐且恢中滦偷难老方式,既能使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使老年人得到专业的照料服务。

二、现行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我国强制实施,各单位按国家统一政策执行,保证广大职工群体退休后基础生活需求的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政策之外,各企业根据国家有关建议,结合自身经济情况,为本企业职工设置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成分,是自我决定是否办理保险的一种方式。

此外,从事灵活就业的,可以按照对应方式缴纳养老保险。无工作也未从事灵活就业的,可自行按需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三、相关法律政策

为适应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早在2008年,全国老龄委和民政部就联合发文指出了我国发展居家养老的重要性。从2011年全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开始到2016年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我国都明确将“加速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当作各规划的重点,并提出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这一点与我国现行养老模式匹配),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管理体系。2014年,民政部等五部门率先了养老标准化的指导意见,接着又了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新要求;其后教育部等部门又了加速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希望有更多青年和学者投身到养老这个紧迫的事业中去;同年11月,商务部又提出了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健康成长的综合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例如发改委、民政部、老龄办、国务院、人社部等)又在2015年,就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相融合等方面指导意见。

四、相关标准

我国由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范围内社会福利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此外,参与标准化建设的部门还有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当前来看,我们国家在养老管理方面的标准(不包括地方标准)主要见表1,对养老各方面规范的还不够细致。

五、结语

从目前来看,我国老龄化问题严峻,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政府也对此十分重视,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很多的惠民养老政策、相关行业标准并建立了各类养老机构。虽然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分布广的特点使得养老问题到现在没有完全解决,但是情况也在逐步好转。对此,国外发达国家在构建养老管理体系时的一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是要结合我国的主要国情。

参考文献:

[1]文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财政监督,2013(17):69-71.

[2]刘尧.老龄化呼唤养老模式多元化[J].社会观察,2015(6):45-47.

[3]彭嘉琳.我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4):24-28.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区康复 人才需求 培养情况

社区康复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1]。笔者就广东省内社区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提出见解:

1.社区康复行业发展前景

(1)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作为一支医学新力军,正蓬勃发展,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寿命的延长、环境污染的发生,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等康复对象在社会人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康复和健康的愿望、要求和需求都会越来越大[2]。功夫熊、点妙手、点到等上门推拿服务的兴起也提示人们对家庭康复、社区康复的行业需求。

(2)社区医疗的发展:按照卫生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发〔2006〕96号):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康复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配比还达不到国家要求。国家目前正对医疗资源进行分级改革,将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分流作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比三甲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更高,这必定使社区医院或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有所发展,由此带来对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大。

(3)我国社区康复行业现状:供需严重矛盾。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94亿[2],约占总人口14%,远超于老龄化社会的10%标准。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目前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3万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目前康复的主要工作以三甲医院康复科为核心,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我系2015年开展了社区康复从业人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的社区康复或基层康复部分从业人员是由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兼职,普遍存在康复概念模糊,专业水平有限,且人才短缺的情况。

(4)广东省对社区康复的重视: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25号),要求“各地要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或培训项目,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试点,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根据广州市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有多位委员的提案涉及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如5083号(附件2)提案建议:职业学院定向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在学期间考取养老护理资格证等。5090号(附件3)提案建议:依托职业学院做好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这些无不说明了广东省内社区康复、养老服务人员目前处于人才缺口,加速发展的状态。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提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情况的通知》(穗教高教〔2015〕15号)文件,市教育局更对此提出了人才培养摸底调查。

二、广东省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现况

目前,广东省内设置有康复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康复人才培养的院校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等。其毕业生多数在机构康复就业,较少流入社区医院或养老行业。省内高职高专水平院校暂时没有开设社区康复专业。有部分体育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其就业方向主要针对运动对队医、保健按摩师等职位。省内河源卫校、东莞卫校等中专院校开设的康复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基层康复和保健企业。因此,目前广东省内还缺乏社区康复高职高专学历培养。

由于广东省内开设社区康复专业的高职院校暂时没有,因此没有招生就业的参考数据。通过我系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调研,社区康复专业招生情况较好,社会对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特别是养老服务机构对该专业需求巨大,企业都愿意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职业技术院校开设专业都是要以就业为导向,社区康复专业毕业生多到民政部门下属机构如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就业率较高,但毕业生对养老服务机构青睐度较低,但只要愿意,就业就基本不成问题。总体上,社区康复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乐观,但需要在培养过程中改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

综上所述,广东省经济发展较快,社区康复服务需求较大,要求较高,目前高职高专社区康复学历培养仍存在严重缺口,有基础的高职院校可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以满足社区康复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卓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2,2(2):16-19.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农保;保费;新农保基金;养老金

引言

随着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养老、家庭养老等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功能逐步弱化,使得中国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实现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要求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于2009年国务院《国务院关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健康发展对于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土地流转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只是确立了新农保制度的基本框架,并不等于新农保制度设计已经完成,该制度需要在试点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新农保制度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保险精算科学地厘定费率确定保费水平及缴费主体,并通过投资如何保证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及将来的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合理确定。因此,本文结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作流程:从保费的收取、到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到养老金的给付,主要就关于如何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几点思考。

一、关于保费收取的思考

(一)科学厘定费率,确定保费

保费是投保人为获得保险保障而支出的费用,保费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新农保能否顺利开展,因此通过科学地厘定费率确定保费至关重要。费率的厘定主要考虑将来养老金的给付水平、死亡率、利率、费用率及现在的缴费能力等因素。在统一厘定费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具体保费水平的确定应考虑地区差异,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所收取的保费及设定不同的收费档次,从而可以使得将来的给付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参保者根据自身经济能力状况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二)确定缴费主体

在保费来源方面,应根据各方经济状况和责任分担原则由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缴纳。具体而言新农保保费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

1.个人缴费。《指导意见》规定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参照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的缴费标准,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等因素来确定所收取的保费及设定不同的收费档次,包括设定每年的最低缴费标准。同时为了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投保需要可以扩大弹性的缴费水平,按上年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可划分五至十个缴费档次。对于确实没有缴费能力的贫困群体的保费应由地方政府财政予以代缴。

2.集体补助。《指导意见》规定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尤其是欠发达的集体经济更为薄弱,因此指望集体经济来进行保费补助的可能性不大。至于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提供缴费资助也很难落到实处。这样保费主要来源于个人和政府。只有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将来才可能把集体补助落实到位。

3.财政补贴。《指导意见》规定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财政补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普惠的均等制,即参保者不论选择何种档次,一律均等补贴;二是多缴多补的激励制,即参保者缴费档次越高,财政补贴越高。多缴多补的激励制虽然有利于调动参保人的积极性,但其实质是给予收入多的选择缴费高的参保人更多补贴,会造成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实现财政支出的公平性。因此,地方政府给予个人账户的保费补助宜均等化,地方政府补助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给予保费补助,进入个人账户。

由于存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能力的不平衡,贫困地区地方财政补贴压力很大。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地方财政筹资难的问题将成为制约新农保制度推行的一大瓶颈。因此,应由中央政府给予专项补贴或省市级财政实行转移支付的方式来保证地方财政补贴能够落实到位。

二、关于新农保基金管理的思考

通过收取保费形成新农保基金后,对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就颇为重要了。只有在保证新农保基金专款专用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投资来实现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这样将来的养老金给付才有保证,并为进一步提高给付标准打下了基础。

《指导意见》规定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

目前,新农保基金由县级管理,并且基金运营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可能出现一些基金被挤占或挪用的问题。新农保基金主要用来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投资渠道狭窄,因此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应考虑尽快实现省级统一管理新农保基金,并尽快出台规范新农保基金运营与管理的法律规范,同时加强对新农保基金的监督和管理,来确保新农保基金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并由专业人才进行投资管理,从而来实现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性。

三、关于养老金给付的思考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7篇

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

成立由公共卫生、全科医学、护理工作人员所组成的全科团队,根据社区诊断和卫生服务需求,合理和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LL]术服务为一体,深入社区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社区全科团队的工作现状

2.1人员配置

社区全科团队人员,以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护理人员为主体,吸收分片所在地社区服务站点的乡村医生参加。参加社区全科团队的乡村医生,是各服务站点的站长和业务骨干。各乡镇成立的社区全科团队数量各不相同,主要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协调的人员数量和技术力量,以及社区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进行合理配置(表1)。

各社区全科服务团队设置1名团队长及1~2名副团队长,负责团队工作的日常管理。每个团队分片负责,按照服务中心的统一部署开展各项服务工作。

2.2服务项目

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以政府规定的预防保健任务为主,从传染病管理、妇女儿童和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及重点残疾人康复等方面,向社区家庭的全体成员提供全程保健服务。经过近1年的全科团队式工作运行,总结出了团队每年工作的“十个必访”,即:低保对象必访、80岁以上老年人必访、出院病人1周内必访、产后必访、70岁以上老年人视力必访、办酒户指导、结核病人随访、残疾人随访、老干部随访、精神病人随访。在此基础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根据各自的管理思路及团队服务能力,分别把传染病病人随访、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疫源地消毒,以及高血压、肿瘤病人的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有机地融合进了团队服务之中,使团队的服务领域得以有效延伸。

2.3质量控制

全科团队的工作实行分片负责制,工作内容由服务中心按年度计划分时间节点统一布置。团队医生接受服务中心组织的业务培训,并按要求完成所辖区域内的各项卫生服务任务。分管条线医生对团队医生的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进行质量控制。服务中心定期、不定期组织各专业人员对团队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考评结果与团队人员的奖罚相挂钩。

3全科团队式服务模式的作用

3.1监测

全科团队式服务,将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工作有机地结合,将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与政府的卫生防病决策有机地结合,不仅使疾病综合防治的理念得以在社区卫生工作中渗透,也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治,特别是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慢性病人的随访和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环境和人类危险行为因素监测以及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3.2干预

各社区的全科团队工作,紧紧围绕本地区的工作实际,把群体干预与个体干预相结合,行为干预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其全面而又浅显的医学知识,对开展高危人群的干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使群众更容易接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卫生服务广覆盖

全科团队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扶持下,在社区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调整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了卫生服务的广覆盖,使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成为了可能。

3.4社区诊断

全科团队的社区诊断,为我县专业机构制订疾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最直接和有力的依据。所收集的社区第一线的卫生服务和需求信息,为政府制订进一步的可及性卫生决策提供了基础依据。

4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总结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和引进全科医学的观念基础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1],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4.1团队工作质量不高

我县现有的全科医生,是按照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04.9―2007.8)》及《上海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实施方案(试行)》要求,经规范培训,取得市卫生局下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后持证上岗的,全县共有284人,目前尚无人取得全科医生执业资格证。而全科医生受训上岗的时间不长,受以往医学专科的限制,对全科医学及全科团队工作的适应还有一个过程。为保证工作质量,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把团队工作作为对专项工作的补充。

4.2对门诊工作有影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调出一部分医护人员后,中心内部的全科门诊工作量相对增加,导致人员调配紧张,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服务流程出现疏漏。

4.3质量控制困难

团队式服务实行条抓块管,专项工作质量由分管条线医生负责。但条线医生在完成自己分管辖区工作的同时,再对其他管区作质量控制,往往因时间关系而影响质控比例,导致某些失误无法及时发现,或因质控而影响了专项工作的进程。有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团队,全科医生与公共卫生医生之间的工作不互相渗透,完全按照各自的专业特长进行,与疾病综合防治的要求不相符。

4.4预防意识欠缺

目前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仍以医疗为主,对预防和保健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而上门医疗服务又欠缺必要的仪器设备,无法实施必要的治疗措施。这些情况直接影响了群众对全科团队医生工作的配合,而乡村医生由于体制的关系,对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

5建议

5.1提升全科团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鼓励已获得上岗培训合格证的全科医生,参加相应级别的全科医学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选送部分优秀的全科医生外出进修和实习,确保全科医生理论、技能双过关。加强县、镇二级业务培训的工作力度和质量,以多媒体传送的形式,确保二级培训不走样。加强对社区团队医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整体提升全科团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5.2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和卫生适宜技术

规范执行各类技术方案和规章制度,以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达到卫生服务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全科医生与公共卫生医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在知识的相互渗透中,寻求疾病综合防治的最佳方案。

5.3加强考核评估

建立一套规范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定期、不定期对团队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根据团队工作的开展情况,随时调整工作策略,以确保团队工作的质量。条线医生加强对团队医生的技术指导,在开展专项工作中专司质控,以确保各类技术方案的有效实施。

(对崇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龚飞主任及参加本次调研的其他领导和相关科室人员一并致谢)

6参考文献

残疾人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8篇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卫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夏县实际,有序推进夏县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逐步落实改革措施。目前,一体化改革框架已基本形成,改革效果初步显现。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实行“六统一”管理,加快“新医改”进程

2017年10月17日夏县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医疗集团下属12个乡镇卫生院统一变更法人资格,实行行政管理、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模式。

行政统一管理方面:集团现已成立综合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医疗质量管理中心、医保管理中心、药械管理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科教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健康管理中心10个管理中心和医学检验中心、放射影像中心、信息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远程会诊中心、120急救中心等6个业务中心并开始运行。

人员统一管理方面:全面落实岗位聘用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依岗聘用,合同管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原有人员按原人事规定管理,新进人员由县医疗集团自主招聘,报县人社局备案。医疗集团对所辖乡镇卫生院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调配。

资金统一管理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疗集团经济管理,确保财务收支真实、安全、完整,集团制定和下发了《夏县医疗集团财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为确保资产盘点移交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集团制定下发了《夏县医疗集团资产盘点移交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卫生院的资产、账目、设备、物资等进行了全面、详实清查。

业务统一管理方面:集团定期开展医疗质控、临床路径、病历书写规范、临床业务知识和技能等专项培训,抽调各管理和业务中心人员对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护理、院感等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和现场指导,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行为,提升业务能力,推进医疗业务一体化管理。

绩效统一管理方面:为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集团制定和下发了《夏县医疗集团绩效考核方案》(试行),突出职责履行、医疗质量、费用控制、运行效率、财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扶贫、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的考核,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调整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激励机制。

    药械统一管理方面: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根据《山西省医改办关于做好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药品采购“五统一”的通知》和运城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促进药品“两票制”和“五统一”政策的尽快实行,集团制定和下发了《夏县医疗集团关于落实药品“两票制”和“五统一”政策的具体措施》,并对与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四种慢性病患者,提供两个月慢病用药长处方服务,进一步方便慢性病患者。

(二)打造“医联医共”新模式,建立分级诊疗新秩序

为致力打造“两端医联体,中间医共体”的运城模式,稳步实现“县强,乡活,村稳”的医改目标,医疗集团在上级医院的支持下,不断做大做强医联体建设,做细做实分级诊疗工作。一是通过医联体模式,结合“同心共铸中国心”义诊活动,与北京、省、市三级医疗机构加强合作;二是与山西大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3所三级医院签订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具体的医联体帮扶协议,疑难重病人上转更加高效;三是与各上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自2018年1月至10月,来自山西省大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共累计有18名专科专家到我院轮流开展对口支援,现有13名专家正在我集团长期带教坐诊,参加科室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帮扶期间,每周二至周四开设内科、外科专家门诊,让夏县百姓不出家门便可享受到省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经统计,2018年以来各位专家开展集中培训授课21次,科内各专业培训400余次,参加培训2000余人次,帮助各科室开展新技术项目10余项,集团各临床、医技科室医疗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四是邀请上级专家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座培训,选派4名年轻医师前往西京医院进修学习一年,组织骨干医师外出短期培训102人次,不断强化县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五是由山西大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夏县人民医院组成的义诊专家组开展联合下乡义诊活动30余次,参与专业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骨科、五官科等临床学科,参加医务人员120余人次,累计诊疗患者15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700余份,前往水头镇、裴介镇、泗交镇、禹王乡、祁家河乡等乡镇卫生院业务查房7次,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群众授课10余次。

在分级诊疗方面,我县医疗集团已经建立健全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和运行机制。当前,医疗集团十三个成员单位都已经设立分级诊疗办公室,并指定专人负责分级诊疗工作,分级诊疗新秩序基本建立。

(三)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一体化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集团已经着手建立人、财、物向基层下沉相关制度,对集团成员机构帮扶计划正在有序推进。一是集团组织10余名各科专家成立巡回医疗队,下乡入村深入到瑶峰、庙前、水头、裴介、禹王等10个乡镇开展了义诊和健康体检巡回医疗活动,受益群众1800余人;二是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指导,不断提升乡村基层医疗从业人员医疗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组织开展为期14天的专项技能培训,为78名村卫生室医生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为3名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为期一年的长期培训进修;三是集团从县人民医院抽调6名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及以上的精英医护人员到裴介、尉郭、水头三所乡镇卫生院定点定位帮扶一年,集团制定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管理制度》,确保对口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

(四)落实医保打包付费政策,助力集团医疗机构发展

集团与医保中心签订了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协议,采取“总额预算、按月拨付、年终结算”的方式,将核定的医保基金统一每月预拨给医疗集团,集团医保中心每月对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医保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由专门人员与县医保部门对接,做到医保资金每月报账,确保医保资金及时拨付。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织密县、乡、村信息化网络

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是县乡一体化改革中的薄弱环节,为尽快架构县域内医疗信息化网络,加快完成集团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入山西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并完成了与健康山西平台的对接,实现了区域内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共享;二是投入200万元与夏县农商行和山西惠盈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启动患者自助服务系统工程,建设患者自主服务平台,提供预约挂号、自助挂号、在线支付、诊间支付等业务,实现检查结果查询、推送与互认,开展移动支付、出院患者床旁结算、门诊患者诊间结算等服务,实现个人健康档案手机查阅查看,提升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获得感;三是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信息化联通。一期计划对各乡镇卫生院实现信息化网络联通,实现远程会诊时时互动,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为县中医院、妇幼院、骨科医院、疾控中心增设信息连接端口。二期计划对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网络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细化公卫网络模块分工,延伸公卫网络模块功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均等化、人性化、智能化。三期计划深入覆盖全县257所村级卫生室信息化网络,实现县域信息化网络全覆盖。

(六)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工作

家庭医生签约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集团结合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工作,全面推行村、乡、县三级医疗卫生机构“1+1+X”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组建46个家庭专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参与签约医生349人。其中县医院参与签约医师48人,签约团队优先与辖区内的贫困户、慢性病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妇幼保健对象等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并根据协议书内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咨询、入户访视、健康教育等针对,医疗集团对经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提供免挂号费、免健康管理费、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两免三优先)服务,对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医疗服务跟踪和指导,提升群众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截至目前,夏县辖区内常住居民362619人,家庭医生签约186830人,签约率51.52%,各类重点人群签约90104人,签约率81%;建档立卡贫困户3951户,全部双签约,签约率100%;计划生育特困家庭5户,签约5户,签约率100%。

(七)实现医疗机构深度融合,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为充分满足民众的健康需求,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品质,更好发挥中医、疾控、妇幼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作用,经县委组织部提名和考察,由县公立医院管理任命县中医院、县骨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院负责人分别任医疗集团副院长和院委,发挥各自机构专业优势,为我县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管理等14项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减少疾病发生。

(八)加大医疗人才招聘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针对我县医疗系统人才短缺现状,聚焦人才流失、编制空缺、人员退休等问题,坚持引育并重、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医疗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一是通过建立医疗科研平台,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大人员招聘力度,扩大医疗机构用人自主权,适度放宽招聘条件,力争两年之内将集团空编岗位全部招聘到位;三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激发人才活力,建立人才结对包联机制,选派临床技术骨干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坐诊,开展技术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技术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九)全面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持续提升医疗服务含金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卫计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医院服务能力及发展状况、基本医疗保障承担能力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集团抽调专门人员成立调研小组,通过积极调研,经申报批准现已完成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

(十)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各项民生实事工程

一是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三保险、三救助”医疗保障帮扶措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实施“136住院报销政策”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密切关注和跟进健康扶贫网上信息录入和核查核准工作完成情况和慢病手机APP随访管理情况,组织人员定期对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专项督导考核,确保健康扶贫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实不走形式、不打折扣;二是与县残联合作为全县200名精神残疾人和40名重度智力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康复知识宣传、残疾人用药指导等多种支持;三是扎实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工作,对各乡镇卫生院完成数量及完成质量每月进行追踪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2961例免费产前筛查,圆满完成全年指标任务。

二、下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