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第1篇

2013年3月29日21时56分,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业公司(以下简称“八宝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6人遇难、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708.9万元。4月1日,该矿擅自违规安排人员入井施工密闭,10时12分又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86.5万元。前后共造成53人死亡,20人受伤。这是一起本来可以避免伤亡的事故,但是在关键时刻,关键人物在权衡财产和生命的重量时,迷失了方向,触碰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

接二连三的瓦斯爆炸

八宝煤矿采用立井开拓,共有5个井筒,发生事故前有5个生产采区(其中1个综采区和4个水采区),事故采区为-416采区。

第一次爆炸

2013年3月28日16时左右,-416采区附近采空区发生瓦斯爆炸,该矿采取了在-416采区-380石门密闭外再加一道密闭,以及新构筑-315石门密闭两项措施。

第二次爆炸

29日14时55分,-416采区附近采空区发生第二次瓦斯爆炸,新构筑密闭被破坏;-416采区-250石门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该采区人员撤出。通化矿业公司总工程师宁连江、副总工程师陈维良接到报告后,赶赴八宝煤矿,研究决定在-315、-380石门以及东一、东二、东三分层顺槽施工5处密闭。16时59分,宁连江、陈维良带领救护队员和工人,到-416采区进行密闭作业。

第三次爆炸

19时30分左右,-416采区附近采空区发生第三次瓦斯爆炸,作业人员慌乱中撤至井底(其中有6名密闭工升井,坚决拒绝再冒险作业)。

以上3次瓦斯爆炸事故均发生在-416采区的-4164东水采工作面上区段采空区,未造成人员伤亡。第三次爆炸后,该矿不仅没有按规定上报并撤出作业人员,而且仍然继续在该区域施工密闭。21时左右,井下现场指挥人员强令施工人员再次返回实施密闭施工作业。

第四次爆炸

21时56分,事故采空区发生第四次瓦斯爆炸,该矿才通知井下停产撤人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此时全矿井下共有367人,共有332人自行升井和经救援升井。截至3月30日13时左右,井下搜救工作结束,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但当时,通化矿业公司为逃避国家调查,在明知井下死亡人数达到35人的情况下(之后有1名伤员在医院死亡),隐瞒了7名遇难人员不报,只上报了28人。

“3·29”事故搜救工作结束后,鉴于井下已无人员,且灾情严重,吉林省政府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组要求吉煤集团聘请省内外专家,对井下灾区进行分析,制定安全可靠的灭火方案,并决定未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任何人不得下井作业。

第五次爆炸

2013年4月1日7时50分,八宝煤矿监控人员通过传感器,发现井下-416采区一氧化碳浓度迅速升高,通化矿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升宇违抗省政府指令,擅自决定派人员下井作业。9时20分,通化矿业公司驻矿安监处长王玉波和王清发分别带领救护队员下井,到-400大巷和-315石门实施挂风障措施,以阻挡风流,控制火情。10时12分,该区附近采空区发生第五次瓦斯爆炸,此时共有76人在井下作业,第五次爆炸又造成17人死亡、8人受伤。

至此,前后4天发生5次爆炸,共造成53人死亡,20人受伤。

事故原因和主要教训

经询问有关当事人、查阅有关资料和监控系统记录,分析事故抢险救援报告、遇难人员尸检报告,事故调查组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八宝煤矿忽视防灭火管理工作,措施严重不落实,-4164东水采工作面上区段采空区漏风,煤炭自燃发火,引起采空区瓦斯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

这起事故也暴露出八宝煤矿诸多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

该企业重生产、轻安全,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没有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没有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井下连续发生爆炸,灾情逐步恶化时,首先考虑到的不是保护矿工生命安全,而是考虑怎样减轻损失、保全矿井,逾越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

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

八宝煤矿开采急倾斜、自燃煤层,防灭火方案缺乏科学论证。该矿采用采后封闭注惰气方法,防止煤层自燃发火,-416采区属急倾斜煤层(倾角55°),上下区段采空区相通,造成上部的老采空区漏风,客观上增加了采空区防火工作的难度。八宝煤矿没有采取灌浆措施,仅在封闭采空区后注过一次氮气,没有根据采空区气体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注氮。由于-250石门密闭质量不合格,出现裂隙、漏风,造成向-315至-250阶段的采空区漏风,引发采空区煤炭自燃。该矿-416采区也没有按设计设置防火门,为处置火区埋下隐患。没有认真研判一氧化碳监测数据变化,分析发火趋势和征兆。更重要的是,集团公司及煤矿防灭火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就是加快推进,认为在自燃发火期内采完封闭就没事了,没有体现“防止万一”的技术原则。

应急处置不科学

该矿在井下出现险情时冒险蛮干,且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连续发生3次瓦斯爆炸的情况下,仍然不按照规程要求制定方案、科学处置。没有选择在较远的进风石门打密闭,而是选择在更加靠近爆炸点附近的危险区域施工密闭。第3次瓦斯爆炸后,现场作业人员已经撤离危险区、部分工人拒绝继续冒险作业,但该矿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第528条“密闭的火区中发生爆炸密闭墙被破坏时,严禁派救护队恢复密闭墙或探险,应在较远的距离重新建造密闭”的规定,现场指挥人员又强令工人返回危险区域继续作业,并从地面再次调人入井冒险作业。在没有充分准备施工材料、设备的情况下,安排大量人员同时施工5处密闭,延长了作业时间,致使人员长时间滞留危险区。面对井下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一味地尽量缩小封闭区域,目的就是不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在“3·29”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结束后,通化矿业公司置政府指令于不顾,在4月1日又组织76人到井下实施挂风障措施,结果发生第5次瓦斯爆炸,造成17人死亡,这是典型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同时,这两次爆炸事故遇难人员中,有9名通化公司、八宝煤矿管理人员和26名救护队员,在应急处置时为什么还要带头冒险作业?为什么还要带头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

蓄意瞒报谎报事故

“3·29”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通化矿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在明知井下死亡人数达到35人(之后有1名伤员在医院死亡)的情况下,却向政府报告并通过新闻媒体“3·29”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核查遇难人数,向社会公布遇难矿工名单的情况下,吉煤集团通化公司作为一家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依然蓄意瞒报。经进一步调查,八宝煤矿2012年曾发生5起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均通过私下向死者家属赔偿和伪造死亡证明的方式,隐瞒了事故,充分暴露出其存在侥幸心理,以及对社会监督的轻视、对法律的蔑视,性质极其恶劣。如果2012年通化公司八宝煤矿如实报告了事故,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2013年也许就能避免发生重特大事故;如果“3·29”事故发生后,该矿如实报告事故,严格执行政府指令,“4·1”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

监管监察不到位

监管监察部门面对中央企业、国有大集团的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有时犯有“软骨病”,执法软弱无力,怕字当头,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政府的权威。八宝煤矿经过改扩建,2010年12月生产能力由120万t/a提高到180万t/a。2011年12月,吉林省能源局违反《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改扩建煤矿项目投产后5年内不得通过能力核定来提高生产能力”的规定,批复该矿生产能力由180万t/a提高到300万t/a。八宝煤矿据此部署了5个采区、5个采煤工作面、24个掘进工作面,但是受煤层开采条件制约,实际生产能力达不到300万t/a的水平。这也客观上造成了通化公司和八宝煤矿在应急处置时,怕大面积封闭火区,造成其他采区停产,进一步影响煤矿产量和效益。所以制定灭火方案时,首先考虑的是尽量缩小封闭区域、不影响其他采区生产。

事故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各相关部门及煤矿企业应深刻吸取八宝煤矿连续发生两起同类型的重特大事故的惨痛教训,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牢牢坚守安全生产红线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业绩观,认真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发展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严格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长期来讲,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八宝煤矿为减少损失,缩小封闭火区范围,但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不仅造成职工生命财产损失,也因最终采取注水灭火,导致了全矿井长期的停产,得不偿失。

全面普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

2005年以来,全国累计取缔非法煤矿5.4万处,关闭各类小煤矿1.6万余处,遗留了大量采空区,且缺少技术资料。老窑、采空区的积水、瓦斯积聚等问题,给生产煤矿留下了严重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在煤矿重大事故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占80%。八宝煤矿就是因为采空区瓦斯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已经明确要求全面普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各有关方面一定要严格落实。

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八宝煤矿处置井下火区时违规施工密闭、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现场应急组织混乱的沉痛教训刻骨铭心,也从侧面暴露了煤矿企业应急处置水平低下的问题。煤矿企业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大应急投入,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和设施,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险情或发生事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和应急预案,以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安全有力有效地组织施救,严禁违章指挥、严禁冒险作业、严禁盲目施救。

及时如实上报事故和险情

煤矿发生事故和险情后,要及时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这既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有效控制险情、减少损失的途径。一个企业不可能具备处置各种险情的经验和能力,也没有政府强大的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及时向政府报告事故,政府可以根据事故和灾害情况聘请专家参与救援,科学制定救援方案,确保救援安全;可以从其他企业和单位调动设备和材料,全力支持救援,提高救援效率。八宝煤矿“3·29”事故前,井下连续发生3次瓦斯爆炸,都没有上报,自己盲目冒险进行处置,最终酿成了特别重大事故。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库;应急预案;道化学分析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是企业加强本质安全、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提高企业全员参与安全、主动排查隐患、持续改进提高的能力,目前正逐渐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频发,由于应急能力低下、应急救援行动不力、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应急响应不及时等,造成事故损失巨大,对危险化学品库的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应急管理体系现状调研、危险性分析、应急预案的架构设计、应急预案的编制等部分。

一、危险化学品库应急管理体系现状调研

确定危险化学品库在企业的地理位置,对危险化学品库周边安全生产环境展开调研。包括两个方面:①危险化学品库周边危险源;②危险影响区域;③周边应急救援物资。周边危险源:市政燃气管道、周边生产车间、交通主干道;危险影响区域:危险化学品库在企业北部,位置较偏僻,且离车间较远,但一旦发生事故,也可能危及其他车间;周边应急物资:通过调查、访问,初步确定危险化学品库周边可用的应急救援物资。

二、危险性分析

道化学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条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出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1] 。

道化学法进行评价的过程是:选取评价单元,确定物质系数(MF),计算一般物质危险系数(F1),特殊物质危险系数(F2),确定物质危险系数(F3= F1* F2),确定火灾、爆炸指数(F&EI)、暴露面积、基本MPPD、最后确定实际的MPPD。

物质系数选取组成成分最大的MF最为混合物的近视值(最大组成浓度≥5%),本处取MF=16。

一般物质危险系数是指在事故损失中的基本影响因素,包括六项内容,根据危险化学品库的具体情况,取值参照道氏火灾爆炸指数法有关系数的选择及确定标准,得F1=1+0.5+0.50+0.30=2.3。

特殊物质危险系数(F2)是影响事故发生概率的基本因素,包括十二项内容,根据危险化学品库的具体条件及道氏火灾爆炸指数法的有关规定:F2= 3.0。物质危险系数F3=F1×F2= 2.3×3.0= 6.9。

火灾、爆炸指数F&EI= F3×MF=110.4,根据表1火灾爆炸指数与危险等级表,其火灾爆炸危险等级为“中等”。

暴露区域是指若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设备可能受到破坏的暴露范围。暴露范围是由暴露半径决定的。其计算如下:R=0.256×F&EI=0.256×110.4=28.26m;S=πR2=3.14×28.262=2507.7m2。

危险系数反应单元中物料泄漏或反应能量释放所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综合效应,根据DF与F3和MF查单元危害系数图,得:DF=0.73。表明危险化学品库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在没有安全补偿措施的情况下,周围2507.7范围内将有72%遭到破坏。

通过上述计算,在不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危险化学品库破坏的范围很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安全措施补偿系数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估算恰当的安全措施对降低火灾爆炸事故的作用。

根据危险化学品库的实际情况,填写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表,并计算结果为:C=C1C2C3=0.734×0.894×0.549=0.36。

则有:F&EI'= F&EI×C=110.4×0.36=39.744

查表1火灾爆炸指数与危险等级表,采取补偿系数后,危险等级由中等降低为最轻。

对系统采取了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后,有效地降低了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等级。因此,在库房固有的危险性无法降低的时候,必须采取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包括:

①物质隔离。应急预案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管理)部分提出了要对重要危险源进行管理。在紧急排放泄漏物、准确安装连锁装置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对降低物质隔离补偿系数做了指导性的作用。

②防火措施。应急预案中预防与预警(监测)、应急响应部分对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灭火器、消防栓等防火措施做出了要求,促使企业降低防火措施补偿系数。

三、应急预案架构

危险化学品库中,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危险性不一,一些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的要求,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类 [2]。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内容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使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设计场所的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附则等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明确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等。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特征、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附件等。

制订危险化学品库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第3篇

一、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专门机构监督,各单位自主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掌握各部位的火灾隐患信息,对突发的火灾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和消灭措施,及时做好安全救护、应急救援及人员疏散工作,迅速有效地将事故损失减少至最小,以达到预防和减小火灾事故危害的目的,确保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四川省消防条例》的规定,结合分公司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类型、性质、影响范围大小及后果的严重程度等情况,特制定《攀工建筑分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分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基层单位从事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四、应急预案的方针、原则和目标

(一)方针和原则

(1)本预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2)本预案为分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二)本预案在实施应急处理工作中实行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密切协同,救人第一、快速反应、属地保障,科学决断、有效处置、确保安全是原则。

(三)各单位和分公司有关部门要配合本预案制订的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实行在分公司统一指挥下,分级管理,分级实施。

(四)目标

本预案的目标是控制紧急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五、基本情况

主要从事工业(土建)施工:大跨度工业厂房,冶金高炉及焦炉系统主厂房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大容积独立水塔,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等;大型综合性民用建筑施工:民用住宅小区及高层、超高层公寓住宅、市政综合大楼、综合性商业楼群、城市标志性建筑、文化体育场馆、市政道路及管网等公共建筑;建筑辅业:大型项目测量,商品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冷轧带肋钢筋生产,汽车运输等;混凝土、沙浆及地材试验。

六、火灾事故基本预测

(一)生产设备引发的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生产设备火灾事故的地点:分公司所属的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二)生产物质发生的火灾

1、易燃液体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易燃液体火灾事故的地点:公司所属的生产车间、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2、易燃气体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易燃气体火灾事故的地点:分公司所属的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七、应急设施和资源

(一)抢险救援方面

分公司现有1支义务消防队,人员共计130人。室内消火栓15个,室外消火栓1个;厂房和车间配备的灭火器有150具。

(二)医疗救护方面

由于建筑分公司生产现场、施工现场经常不固定,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保护好现场,并采取临时防范措施,立即按程序上报分公司,若有受伤人员,立即组织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护。

(三)车辆

公司有6台在租赁公司租用的小车可用于火灾突发事件的调用,由办公室统一调动,生产安全室负责具体安排实施,确保人员、物质及时到位,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

八、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突发重特大事故的处置能力,及时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成立了救援领导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各小组应立即按照各自分工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一)公司设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分公司经理

副指挥长:分公司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

成员:分公司其它领导及各部门、基层单位负责人。

职责:当发生事故时,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负责进行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各项救援工作,在查明事故险情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处置救援方案,并及时地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现场疏散抢险救援小组

组长:分公司主管生产安全的副经理

副组长:生产安全室主管

成员:由综合室、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经营计划室、项目部、实体单位负责人组成。

职责:疏散救援工作本着“先救人、后移物”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好疏散救护工作。公司生产安全室负责统一指挥、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和保护现场及向公安消防队报警求援;综合室、生产安全室负责人员调动;综合室负责善后处理;综合服务站负责车辆调动。一旦发生事故,由救援小组长负责组织各单位进行有序的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如遇有情绪偏激的人员,将其强行带离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的重要物资及时地进行转移。根据情况及时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并随时调整警戒区域,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确保现场秩序,并负责组织、调动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按照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援方案迅速组织实施,根据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负责与公安消防队联系,取得他们的协助与支持。同时安排车辆与人员将受伤人员,进行现场临时救护后送往医院救护,必要时请求攀工公司启动上一级《重特大火灾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室主管

成员: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经营计划室、财务室及各项目部、实体等负责人组成。

职责: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综合室负责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如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图和周围地区图等);综合室负责事故处置所需物资、设备、材料、各类机械的供给、资金的投入及处置事故的生活保障。

九、事故的报警、处置和善后处理

(一)、报警及汇报

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拨打“119”或攀钢消防大队,要讲清发生火灾的单位、地点、燃烧物质、火势大小及有无人员伤亡、被困等基本情况,以便消防队及时准确地赶赴现场灭火救援。报警后,报警人员应在公路的三叉路口或有明显标志的地方等待消防车的到来,并给消防车引路,协助消防人员确认消防栓的位置或寻找水源,并且应安排人员协助灭火救援。在向消防机构报火警的同时,应及时向生产安全室报告,由他们根据具体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及各负责人到场,组织指挥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二)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

1、施工设备引发的火灾

施工设备引发的火灾分带电火灾和不带电火灾两种。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断电的应断电灭火;无法断电的则带电灭火。大部分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空气开关等电气设备充有大量的油,着火后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事故,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火灾范围。

扑救方法:

(1)设法切断电源,进行常规灭火;

(2)无法断电灭火,则要根据现场特点选择适当灭火器进行灭火;

(3)充油电气设备的油,其闪点多在130~140℃之间,有较大的危险性。如果只在设备外部起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如火势较大,应切断电源,可用水灭火。如油箱破坏,喷油燃烧,火势很大时,除切断电源,有事故储油坑的应设法将油放进储油坑,坑内和地面上的油火可用泡沫灭火。要防止燃烧着的油流入电缆沟,电缆沟的油火只能用泡沫覆盖灭火。

2、各种施工物质发生的火灾

易燃固体火灾

易燃固体燃点较底,在遇到明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后,会引起剧烈燃烧,并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

火灾特点:燃点低,遇火即燃,燃烧猛烈;易燃固体粉尘易爆燃;易燃固体燃烧产物毒性强。

扑救方法:

(1)及时扑灭初期火灾。

(2)采取疏散、隔离方法、控制火势。

(3)防止爆炸,迅速灭火。

注意事项:

(1)疏散搬运易燃固体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拖、拉、摔、撞,保持包装完好。

(2)扑救易溶性易溶固体火灾时,要采取措施堵截、控制溶流扩散,以防火势蔓延扩大。

(3)严防人员中毒伤亡。

(2)易燃液体火灾

易燃液体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常见的易燃液体有各种油品、苯液等。

火灾特点:

(1)先爆炸后燃烧,这是易燃液体储罐发生火灾时常见的特点。

(2)先爆炸后燃烧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易燃液体泄漏遇明火发生燃烧,使液体容器或压力容器设备在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发生物理性爆炸;二是易燃液体储罐已发生燃烧,在燃烧中发生爆炸;三是易燃液体储罐内蒸气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使燃烧瞬间转为爆炸。

(3)易造成人员伤亡。

扑救方法:

泄漏火灾的扑救:及时堵漏、控制扩散、迅速灭火、防止爆炸伤人。

可溶性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

(1)灭火时多选用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器。

(2)根据实际情况可用大量的水稀释燃烧液体,直至燃烧停止。

(3)泄漏可溶性易燃液体燃烧,可使用大量的水稀释,致使其熄灭,同时可降低易燃液体蒸气挥发,消除复燃或燃爆危险。

(4)可溶性易燃液体因本身含氧、含碳量较少,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人发现。因此,在灭火时要避免流淌液体燃烧伤人。

注意伤人:

1、灭火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易燃液体贮罐及邻近罐的异常变化,防止发生爆炸伤人;

2、灭火中要正确选用灭火器材;

3、灭火后要防止复燃或蒸气爆炸;

4、对流淌燃烧液体火灾,应先堵截,后灭火;

5、加强灭火人员安全防护;

6、搬运或疏散小包易燃液体时,要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碰撞等不安全行为,严禁背负、肩扛,严禁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

(3)易燃易爆气体火灾

易燃易爆气体遇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或在热传递作用下,能引起燃烧爆炸。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特点: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爆炸;燃烧往往引起贮罐、气瓶爆炸;贮罐爆炸会引起相邻贮罐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灾情扩大,引发大面积火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火灾扑救难度大。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扑救方法:首先应扑灭泄漏处附近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势,控制火灾范围,为下一步扑救泄漏处燃烧作好准备;气体泄漏着火后,不可轻易关闭阀门,更不可随便关停运送气体设备,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应先关小阀门,降低气压体泄漏压力后进行灭火,并事先做好堵漏准备,火焰熄灭后立即进行堵漏;起火后,不能盲目扑灭泄漏处燃烧,以防堵漏失败后大量可燃气体继续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大范围爆炸;如果确认泄漏口不大,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予以封堵,则可用水、干粉、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事先消除泄漏点附近一切火源),然后组织人力快速实施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如泄漏口裂缝较大,确认难以堵漏或无法堵漏,则可以采用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的办法,防止发生爆炸,任其稳定燃烧,自至自行燃尽熄灭;对于有爆炸危险的易燃气体,容器、气瓶或设备的冷却或灭火,要利用地形、地物、建筑物等为掩体,以防爆炸。对于有先兆要爆炸时,要果断撤离,注意观察,避免爆炸伤人。

注意事项:加强统一指挥,避免盲目行动。无论采取哪种断绝气源措施,都必须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如有爆炸的可能,灭火时首要任务是防止爆炸。要自始至终组织相当人力对燃烧容器及受热辐射、烧烤的相邻储罐、气瓶等进行冷却降温。如有可能应迅速移至安全地带;加强一线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人员伤亡。许多易燃易爆气体本身具有毒害性,其燃烧产物也具有毒性,对人体危害很大。现场施救时要采取防毒措施,防止人员中毒。要及时替换灭火人员。同时要持续不断地观察火情变化,避免发生爆炸或其它险情伤人;灭火后应对易燃易爆气体容器、气瓶或其它设备进行持续冷却,避免复燃。同时对火灾现场进行安全检测,确认无危险时再撤离,恢复用火用电;搞好火灾现场警戒,控制现场人员数量,确定灭火人员撤离的场地和通道。警戒范围应根据火灾现场实际确定。警戒解除应在火灾现场确认无危险时宣布。

十、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培训和演练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各项目部或实体应派专人负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标准》规定组织培训,开展定期或不定期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演练,增强事故应急、应变处理能力。

十一、应急预案的修订

本预案编制及修订部门为分公司生产安全室。此预案下发后,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如因特殊原因,也可以及时对部分内容做局部修订。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电站,应急管理,应用

0引言

黄河750千伏变电站按照国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急处置方案体系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应急治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将应急治理工作放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位置加以推进,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制定和完善了应急处置方案体系,并积极开展应急培训及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演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 应急管理工作总体情况

1.1 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及运转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精神,根据上级有关进一步加强应急工作的具体要求,2009年年初,黄河变电站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的现场应急处置小组,建立了应急指挥机构,明确职责,落实了安全责任。黄河变电站现场应急处置小组隶属于超高压分公司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变电运行抢修队统一指挥、指导下开展工作,保证了应急治理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1.2 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1.2.1 应急处置方案修编情况:

2009年,黄河变电站在2008年编制的系列应急处置方案的基础上,加强对方案的动态治理,针对人员变动、与现场实际不符之处,及时编制、修编了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做好各类应急处置方案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步形成了有系统、分层次、上下一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信息畅通的事故应急体系,通过补充修订形成如下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体系:

变电站全停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变电站防汛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变电站防震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变电站重大节假日期间保电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变电站迎峰度夏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变电站重大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变电站重大人身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变电站重大设备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变电站特殊气象条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变电站设备极限运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变电站调度电话中断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变电站站用电系统失压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变电站设备异常与事故处理预案22项。

1.2.2 应急演练、培训情况

为保证各类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制定的完善、科学、规范、合理和可操作性,使应急处置方案真正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尽量降低突发事件中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发挥应有作用,从2009年黄河变电站投运以来,在日常技术培训中增加了应急处置方案的学习,包括应急处置方案的适用范围、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责任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应急处置方案编制、治理的措施和要求等。积极开展每月每值一次的事故预想活动,每月全站一次的反事故演习活动,每季全站一次的事故应急演练活动,截止目前,黄河变电站按计划,采取不同方式,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了演练,通过培训、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应急演练等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1) 2009年6月3日黄河变电站参加了国家电网(西北电网)组织的西北电网迎峰度夏联合反事故演习,本次演习黄河变电站人员准备充分到位,编制了参演方案,由站长担任演习导演,并从三位值长中选取了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值班长为演习值班长。全站人员全力配合,圆满的完成了演习任务。通过本次演习使全站职工收获颇丰:

进一步加深了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熟悉程度,掌握了变电站事故后,一、二次设备发生的现象、动作情况以及处理步骤。

掌握了安装于连接甘肃、宁夏电网的联络线7081东白黄线CSC-391振荡解列装置在事故处理中的投退原则。

熟悉同期合环在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熟悉了750kV系统电网事故处理原则以及基本过程。

(2) 全站自投运以来,建立了一套适合现场应用的反事故演习体系:以每值为单位,每月由站长亲自带领全站人员,根据本月本站的薄弱环节进行反事故演习,从演习内容、标准术语应用、汇报流程、等一系列演习过程中的细节入手,力求演习接近实际。黄河变电站根据实际情况已经开展了750kV2号电抗器故障,7081东白黄线线路跳闸;全站750kV设备失压;750kVⅠ母A相避雷器爆炸;750kV黄贺Ⅰ线单相接地故障等多次典型反事故案例演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为了进一步增强员工在对站内遭遇突发火灾事件时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2009年4月11日与10月12日,黄河变电站织了两次消防演习,检验了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的组织指挥能力、义务消防员现场灭火自救能力、消防设施配置是否合适、如何汇报上一级应急组织以及联系119程序、内容、消防人员来之前采取的措施等,为今后在应付突发事件中积累了经验。

(4) 为做好预防和处置因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变电站设施以及电网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影响,加强黄河750kV变电站防汛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黄河变电站于2009年夏季开展了变电站内防汛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根据黄河变电站实际情况认真总结:

①本站西高东低,东侧的排水尤为重要,所以不论站外的排水沟,还是站内排水系统还是围墙排洪孔洞,在汛期必须保证其畅通无阻。

②不论什么时候,人身安全始终都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应急指挥中,作为指挥官要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可能发生人身事故的危险点,并且在全过程中加强监护,防止事故的扩大。

③对于防汛器材的使用大家务必要清楚、熟练,对于电器的使用,一定要做好防雨,防止漏电等造成对抢修人员的伤害,这些能力的提高,必须靠平时的演习获得,靠经验是不行的,因为真正造成危害的汛情我们可能一生都遇不上一次。

④面对汛情要沉着冷静,防汛知识要牢记在心,处理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2.3 应急管理的实效体现:

2009年7月26日凌晨黄河变电站生了一起7562断路器C相泄压事故,当值人员处理及时、得当,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电网扩大事故,受到了宁夏电力公司的表彰奖励,这得益于6月份参加联合反事故演习中积累的经验以及日常反事故演习扎实开展的结果。

2 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1 部分应急处置方案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和具体,在实际演练过程中可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不够强;2.2 应急处置方案培训及演习力度有待加强,应急演练工作尚未常态化。

2.3应急物资配备不符合现场实际,如通过防汛演练,发现现场所配发电机容量太小,不能满足防汛水泵需求。

3 有关对策、意见和建议

3.1 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应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黄河变电站投运近一年来各项应急工作一直能够正常开展,领导重视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尽管黄河变电站远离银川,但分公司各部门对开展应急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从而使黄河变电站在事故应急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全面的贯彻落实。3.2 加强联合应急演练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殊情况,由上一级应急组织机构有针对性的进行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急处置水平。

4 变电站今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4.1 要加强培训

在技术培训中增加应急处置方案的培训内容,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培训,使新老员工均能掌握紧急情况下各类事故、灾害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增强安全责任感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2 要强化责任

变电站的站长是现场应急处置第一责任人,站长亲自抓,相关各值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对设备隐患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患于未然。

4.3 要加强演练

在现场应急演练中及时发现应急处置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

4.4使应急管理常态化

对于不符合实际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使其更具操作性,另外,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变电站绩效考核体系中,使其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张世翔 电力系统应对突发性灾害的应急管理机制及对策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9,25(2):187-191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第5篇

2011年11月18日,南京市重大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在南京蓝星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化工”)展开。这次演练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江苏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南京市化工园区管委会承办,南京市安全监管、公安(消防、交管、特警支队)等23个部门(单位)的60余台特种车辆和500余人参加了演练,全面检验了南京市处置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应急演练过程

2011年11月18日上午10:00,随着演练总指挥——南京市市长季建业一声令下,南京市重大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在化学工业园区蓝星化工生产装置区正式开始。

演练模拟蓝星化工新建四氢呋喃装置试生产过程中,氢气泄漏发生爆炸燃烧,火势蔓延扩散平台,容器受热变形导致发生二次爆炸,爆炸抛射物击穿邻近装置的苯储罐,造成管道破损,大量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和扩散。

上午10时1分,蓝星化工1号生产区四氢呋喃装置中控室加氢工段突然发出了报警的信号。巡检人员报告:四氢呋喃装置阀门法兰垫片处泄漏,发生爆炸,有人员伤亡,物料有甲醇、四氢呋喃、氢气和马来酸二甲酯,请求救助。随后,一声警报汽笛拉开了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序幕。公司启动了应急预案,事发车间应急人员按现场处置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其他车间紧急停车、疏散人员,并报告园区应急响应中心。

10时6分,园区应急响应中心接到公司请求支援后,迅速启动园区应急响应,成立园区应急指挥部,下设通讯与信息保障、治安道路交通保障、救援装备保障、公用工程保障、专家组等专业小组,迅速转入应急响应状态。同时,调动园区应急处置力量立即赶赴现场,统一组织协调现场抢险处置行动,并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10时8分,化工园区消防中队及周边扬子、南化公司消防队赶赴现场展开救援行动。扬子、江北人民医院急救车将蓝星化工自救的受伤人员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现场侦查小组、警戒小组、灭火小组、搜救小组按照预案任务分工,利用现有装备展开救援,控制火势蔓延。灭火小组按照指挥员的指令分别在着火装置的北侧设置2个车载炮和2门移动炮,对着火装置进行冷却降温,并利用泡沫发生器对地面流淌火进行堵截和控制;供水小组占据消火栓向主战车辆不间断供水;警戒小组对火灾现场的主入口利用警戒桶、警戒灯、警戒带等器材实施警戒,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搜救小组在水枪的掩护下,重点对燃烧爆炸现场进行搜救。

10时12分,市委、市政府接到市安监局值班室报告后,迅速启动市级响应,并将有关情况向省安监局值班室报告。南京市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接到命令后火速奔向事故现场实施救援。南京市安监局从市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专家库选调3名化工专家赴现场进行技术支撑;交管部门立即启动重特大事故交通保障预案,先期调集九大队、十大队、二桥高速大队和六合大队的警力,对事发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对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疏导,并控制围观人员的聚集,保障江北大道、长江二桥等通往事故现场、扬子医院、江北人民医院的道路畅通。

10时16分,根据《南京市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在园区管委会成立以副市长罗群为总指挥,安监局局长丛跃滋、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霞为副总指挥的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各方救援力量投入抢险救援行动。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化工、消防、环保、气象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正在对事故发展态势及影响进行分析,为指挥部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提供安全技术支撑。

在现场,市级医疗专业救护队伍、气象监测应急抢险队、通信保障专业应急队伍等市级响应的救援力量陆续抵达事故现场,各专业队伍迅速投入救援。消防部队重型装备投入了战斗;市气象局的应急分队正对现场进行气象监测,将汇总到的事故现场风向、风速和气压的气象要素信息不断传送到指挥机构;电信、移动应急通信分队正在建立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保障应急通讯所需;市环保监测分队设立多处检测点,对事故现场周边环境空气及水体进行多方位监测;质监局特种设备应急技术人员正在提供特种设备和压力管道应急救援技术指导工作。

10时23分,事故发生所在地六合区政府接到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命令后,按预案立即采取措施,派出现场工作组,对处于事故发生地下风向的两个社区群众进行疏散。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调集30多辆客车,组织群众向上风向、侧风向撤离疏散。

10时27分,轰的一声剧响,现场发生二次爆炸,爆炸的抛射物四处飞散,并击穿了装置数十米之外的苯储罐,造成苯储罐着火。此时,侦察直升机接到救援指挥部的指令,飞临事故上空,对事故现场有毒有害烟雾扩散情况实施空中侦测。

10时28分,随着现场火势扩大,园区及周边消防力量明显不足,现场指挥部又紧急调动特勤一中队、战勤保障大队等增援力量到场,大型危化品应急救援车投入抢险战斗。由于容器发生爆炸,造成相连的管道发生泄漏,消防特勤和堵漏人员正在对管道进行堵漏。

10时30分,堵漏人员报告堵漏成功,苯储罐明火扑灭,消防人员正用泡沫覆盖围堰内的消防水,防止苯挥发,并增调消防车对苯储罐进行冷却。

10时32分,现场总指挥罗群下达总攻指令:“总攻条件已具备,总攻开始!” 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抢险勇士奋力向前,水枪水炮怒吼,水流泡沫齐发,银龙飞舞,激流四射。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第6篇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的适用范围及工作原则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要在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开展。

2.单位自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应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规范(预案)积极组织抢险,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分级负责原则。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实行分级负责、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做到协调有序、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积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安全抢险原则。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抢险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险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成立**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工作。

(一)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市政府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市安监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市环保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市质监局局长

市人劳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市广电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电力公司经理

市交通局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市消防大队大队长

(二)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本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按照本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做好统一领导,集中指挥、组织协调等工作。

3.在本行政区域内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及事故后的归还和补偿。

4.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

5.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工作,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并核发事故通报。

6.做好社会稳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7.适时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事故报道稿件经总指挥及市委宣传部审定后方可向公众公布,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及时性、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等不良后果。

8.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三)成员单位职责

1.市安监局

(1)起草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请示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情况;落实上级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各乡镇、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全市应急救援模拟演习;

(3)负责提供事故单位危险化学品主要生产、贮存区域及重大危险源目标;

(4)负责牵头组建危险化学品专家咨询组,对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5)参加事故救援和综合协调工作;

(6)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的事故调查工作。

2.市公安局

(1)负责制定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

(2)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

(3)负责事故现场保护和收集有关证据工作;

(4)负责确定事故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等;

(5)负责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控及逃逸人员的追捕;

(6)配合事故的调查。

3.市公安消防大队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灭火扑救预案;

(2)负责各类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现场扑救,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的控制及事故得到控制后的洗消等应急处置工作;

(3)组织伤员的搜救。

4.市公安交警大队

(1)负责制定交通处置的应急预案;

(2)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

5.市卫生局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医疗救护预案;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受伤、中毒人员抢救治疗工作,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培训相应医疗救护人员。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

(3)负责事故现场调用药品、医疗器材,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医疗保障;

(4)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工作;

(5)配合相关事故的调查。

6.市环保局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监测与环境危害控制应急预案;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监测工作,及时通报危险、危害的范围;

(3)负责污染物质的处置工作;

(4)协助上级部门对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工作。

7.市质监局

(1)负责制定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出事故现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处置方案;

(2)配合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8.市交通局

(1)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物资运输工作,指定抢险运输单位及时把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运送到事故现场;

(2)配合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9.市建设局

(1)负责提供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建(构)筑物的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对事故中受损建(构)筑物的评估、鉴定工作;

(3)配合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10.市财政局

(1)负责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资金的财政预算;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资金的保障。

11.市民政局、市人劳局

配合事故单位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安置、抚恤和善后处理工作。

12.市气象局

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13.市广电局

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报道工作,确保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

14.市电力公司

(1)负责事故现场供电用电应急处置;

(2)快速修复损坏的供配电设备,及时恢复正常供电。

三、现场救援组织及职责

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下列救援专业组:

(一)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该组由市公安消防大队、企业义务消防抢险队伍和专家组成。该组由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

(二)医疗救护组: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该组由市急救中心和指定的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组成。医疗机构应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实施抢救。该组由市卫生局负责。

(三)灭火救援组: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由市公安消防大队、企业义务消防抢险队伍组成。该组由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

(四)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由市公安局、市公安交警大队、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由公安局负责。

(五)安全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该组由市公安局负责。

(六)物资供应组: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由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等部门组成。由市财政局负责。

(七)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进行及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该组由市环保局负责。

(八)专家咨询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该组由市安监督局、市质监局、市公安消防大队和有关企业组成,由市安监局负责。

四、应急救援程序

(一)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同时,以最快捷的方式,将所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告归口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消防大队。报告内容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应急救援值班电话:市政府:6612212,市安监局:6677311,市消防大队:119,医疗救护电话:120。各部门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二)市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照本预案,做好救援的指挥领导工作。应急救援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救援,任何单位不得拖延和推诿,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三)当危险化学品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由市应急救援指挥部请求沧州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

五、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根据危险范围分为3个区域:

(一)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域即距事故现场0—500米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清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中心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二)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即事故现场500—1000米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事故波及区域人员撤离到该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三)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该区域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基本应急准备。

六、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其中火灾又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主要原因又分为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

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灭火、点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泄压、转移、收集等。

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藏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车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2.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先应扑灭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热辐射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退至安全地带。

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就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

4.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

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上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易燃液体。新晨

七、附则

(一)本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单位为市安监局。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第7篇

(煤气泄漏事故处置方案)

鞍钢股份线材厂

一、应急演练方案

为在发生生产事故时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提高员工应急响应能力,避在发生生产事故时最大限度的减轻事故危害程度,提高员工应急响应能力,同时检验事故应急预案符合性,厂决定开展一次煤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1、时间:

2020年11月30日星期五 上午9点30分

2、地点:

2#线生产作业区加热炉

3、组织单位:

安全管理室

4、参加人员:

总指挥:张俊峰

副总指挥:刘磊刚

生产技术室2人(调度室人员)、设备管理室2人、机械作业区3人、1#线、2#线作业区各3人、电气作业区2人、成品作业区2人、相关方单位各2人(实业公司、冶建公司、合肥百盛、冷轧劳服、电修协力、浙江恒城)。

注:参加演练人员中重点环境岗位人员不得少于一人。

5 煤气相关特性培训

培训教师:杨仲原

培训内容见附件1

6 应急救援流程:

6.1应急救援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单位自救原则;分级自救原则;坚持事故应急与事故预防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6.2演练方案

9点30分,1#线加热调整工、轧钢班长2人进行加热炉下巡检过程中发现加热炉东端报警器报警,区域存在煤气泄漏情况。

(1)加热岗位应急处置程序

①加热调整工到加热仪表室,通过观察电脑数据显示加热炉加热段东侧(非轧机侧)报警,报警值为280mg/m3。

②加热调整工立即通报调度室,报告内容:9点30分,加热炉加热段东侧(非轧机侧)报警,报警值为280mg/m3。

③按照调度室安排,与2#线加热调整工互保,佩戴空气呼吸器到报警区域排查漏点,经排查发现为加热炉一层2加热下烧嘴煤气管手动阀门密封损坏,造成煤气泄漏超标,无人员受伤。

④依据煤气泄漏管理标准关闭2加下煤气手阀,并切断该段煤气气动阀门等待进一步指令。

⑤待专业人员处理后得到调度室下达可以恢复作业指令时,打开2加热下煤气气动阀门,并开启烧嘴前煤气手阀,直至烧嘴燃烧后,确认该区域无煤气。

(2)调度室应急处理程序

①调度室在接到加热岗位人员通报后,调度值班主任第一时间向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汇报情况,报告内容:9点30分,加热炉加热段东侧(非轧机侧)报警,报警值为280mg/m3,,同时安排调度员联系加热区域点检员等专业人员支援,并报公司总调度室、安环部等部门。

②调度值班主任立即赶赴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联系2#线加热调整工与1#线加热调整工形成互保,佩戴空气呼吸器到报警区域排查漏点,并将加热东侧窗户打开进行通风。

③通知轧钢班长进行人员疏散(煤气泄漏点周围40米内人员包括原料验收岗位、原料吊车岗位,40米以内禁止有火源),人员疏散至到集合点后,立即进行人数清点。

④安排轧钢班组人员在煤气泄漏点周围40米设置警戒,警戒区域内禁止烟火、禁止一切人员、车辆(包括吊车)通行。

⑤待煤气泄漏区域报警器显示煤气含量低于30mg/m3后,通知指挥部可以进行故障排除作业。

⑥接到指挥部故障已排除,无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应急救援终止指令后组织正常生产。

(3)应急指挥部应急处理

总指挥在得到调度室通报后,立即下令启动《生产安全事故综合预案》,命令应急救援体系各应急组到位并按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①消防保卫组(组长为安全管理室主任):对疏散人员数量、事故区域设立警戒区域进行确认。(警戒区域范围:一层警戒区域:原料4号门—1#线原料货位—1#线粗轧井口,1#线轧钢区域警戒范围:1#粗轧),在警戒区域内禁止烟火、禁止一切人员、车辆(包括吊车)通行,并准备一定数量消防器材,以应对突发事件,同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警戒工作已完成。

接到指挥部应急救援终止指令后方可撤出警戒,恢复正常通行。

②应急救援组(组长为生产技术室主任):立即组织加热炉点检员等专业人员组成抢修队,在得到指挥部加热炉煤气泄漏区域煤气含量低于30mg/m3可以进行故障排除作业后的指令后,组织加热点检员等专业人员进行漏点修复、故障排除作业。

故障已排除,无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后,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报告内容:加热炉煤气泄漏故障已排除,无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

(4)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各专业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

6、相关要求

6.1参加演练人员必须准时参加。

6.2演练过程中必须保证人员安全。

6.3参加演练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6.4参加演练人员要佩戴口罩,保持距离。

安全管理室

2020年11月15日

附件:1

1、煤气分类:煤气分为很多种,工业煤气有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等,民用煤气主要有焦炉煤气和天然气,焦炉煤气的爆炸极限混合比为5.0-28.4%、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4.8-13.4%、

高炉煤气的爆炸极限为35.8-71.9%,爆炸温度焦炉煤气基本在600°c左右、天然气650°c。

2、高焦炉煤气:

(1)高焦炉煤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因CO含量很高,所以毒性极大;

(2)煤气中含尘量大,容易堵塞蓄垫室格子砖;

(3)安全规格规定在1米;空气CO含量不能超过30mg;

(4)着火温度大于700℃。

3、煤气安全

煤气三大危害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加工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根据加工方法、煤气性质和用途分为:煤气化得到的是水煤气、半水煤气、空气煤气(或称发生炉煤气)。这些煤气的发热值较低,故又统称为低热值煤气;煤干馏法中焦化得到的气体称为焦炉煤气。属于中热值煤气,可供城市作民用燃料。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密度略微比空气小,可以在空气中均匀混合,所以不太会上浮或者下沉本。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空间内,风压不变时:风速越大,风量越大;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空间内,风量不变时:风压越大,风速越大。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空间内,风量不变时:风压越大,风速越大。

4、煤气区域作业注意事项

在煤气区域工作的作业人员,应携带一氧化碳报警仪,进入涉及煤气的设施内,必须保证该设施内氧气含量不低于19.5%,作业时间要根据一氧化碳的含量确定,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动火制度,经检测氧气含量和一氧化碳的含量必须符合规定值。设施内一氧化碳含量高(大于30mg/m3)或氧气含量低(小于19.5%)时,应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等隔离式呼吸器具。设专职监护人员。

进入储存、输送煤气及有毒有害气体或与有毒有害气体连通的容器、管道及封闭建筑内部作业前,必须采取置换、吹扫、通风等措施,并进行气体取样检验,确认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入内作业,并要配备检测仪器在作业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

吹扫和置换煤气管道、设备及设施内的煤气,必须用蒸汽、氮气或合格烟气,不允许用空气直接置换煤气。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灭火 救援 组织

新《消防法》明确规定了消防工作“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三位一体的法定职责,这是我国消防工作职能的拓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流物流加快,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和应急救援任务日趋繁重。作为一名灾害事故现场指挥员,能否适应新形势下灭火救援工作需要,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要确立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

(1)确立优化作战成果的效益意识。在火灾扑救和灾害事故中,消防指挥员不能停留在“不管时间长短,把火扑灭就行;不管是死是活,把人救出来就行;不管用钱多少,不酿成大灾就行”的单纯任务观点。而要谋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法、最小的代价获取最优的灭火救援效益。用水扑救建筑火灾,应考虑水渍损失;施放泡沫、干粉药剂,应讲究作用效果;扑救化工火灾,要想到环境污染;现场有次生灾害苗头,压滤机滤布 应化解消除险情。

(2)确立进攻、防护、转移一体化的指挥意识。在火灾扑救中,消防指挥员首先要考虑如何进攻,这是扑救火灾的主要目的。但在部署进攻的同时,必须考虑安全,包括作战环境的安全性、战斗行动的可靠性和个人防护的确定性。遇有险情,及时组织灭火阵地转移和作战部队撤退,防护和撤退是为了有效地进攻,指挥员必须把上述问题科学联系,综合考虑。

(3)确立科学的风险意识。消防队伍参加火灾扑救或处置灾害事故的行动中,都是冒着风险进行的。在火场或者灾害现场,消防指挥员本质上就是遭遇或承担了一场风险,火情和灾情以及可能出现的伤亡就是重大和基本的风险。灭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爆炸、倒塌、毒气泄漏及各种次生灾害是潜在的风险,灭火的行动安全是消防队员客观存在的风险,采取每一次战术技术措施,抢救每一个人员的可靠性同样包含着风险。火场指挥员必须认识风险存在,树立风险意识,分析风险利弊,实施风险转换。面对风险,火场指挥员要头脑清醒、操作谨慎、方案周密、指挥科学。

(4)确立不断更新作战形式的意识。火场指挥员在作战指挥中必须适应现代火场的特点,对于传统的作战形式要注入新的概念和内涵,要有对付现代火灾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的行动要求。如油、气罐群的爆炸燃烧、毒气泄漏、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商场和人员集中场所等火灾,有其非常鲜明特殊的火灾特性;在作战形式和战术、技术应用上,表现出多样性、艰苦性和整体协调性,指挥和战斗展开难度很大。如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要综合考虑并实施登高、供水、救人、排烟和开辟通道、破拆障碍、控制火势、突破内攻等作战行动,一处失误就会危及全局。

2、确保实施统一指挥,科学灭火

(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致灾因素也迅速增多,而且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现代火灾等自然灾害,无论在其规模上还是灾情的复杂性上,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灭火救援时间之长,扑救难度之大、灾害损失之严重等特点,这些特点必将导致参战的的灭火救援力量众多,队伍构成也比较复杂。一场大型的灭火救援现场,往往有许多支救援队伍,除了现役的消防部队以外,还可能有企业专职消防队、武警部队、民警、医疗救护单位、水电部门以及环保部门等单位,由于涉及的参战力量之多,容易出现令出多头的混乱状况。因此,对于这种大型灾害现场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

(2)对所属战斗员作战能力和技术装备性能的了解是火场指挥能力的条件。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指挥员了解所属战斗员的作战能力和技术装备的性能,就是“知己”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火场指挥能力的前提条件。战斗员的作战能力应包括:战斗员的体能(即身体素质)、技能(即技术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技术装备的性能包括:各类水罐消防车的供水高度、供水距离,各类泡沫消防车的泡沫供给强度,各类特勤消防车的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个人防护装备的类型及适用场所等。

(3)对处置对象的了解程度是实施火场指挥的关键。火场指挥的过程和结果是火场指挥能力的具体体现。所谓“知彼”,就是对处置对象的了解,火场指挥员只有通过火场侦察,取得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加工后,才能正确了解处置对象的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兵力和消防技术装备,从而实施火场指挥工作。实际上,火场指挥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大型火灾现场,随着火灾的发展变化,前一个火场指挥可能刚刚结束(甚至还没有结束),又遇到新的问题,此时指挥员又必须根据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新的方案,部署新的力量(或调集火场上处置一般情况的灭火力量)对付新发现的问题,从而完成新一轮的火场指挥。

(4)正确审视现场态势,及时果断决策。及时果断的决策是灭火救援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决策的合理与否,将影响到决心的正确与否,最终将影响灭火救援的成败。及时果断决策是在准确掌握现场情况,正确的审视现场态势,充分的做到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指挥员或指挥机关在做出决策时要做到及时、果断,因为救援现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只有快速及时的做出决策,才能确保各项行动及时的付诸实施,并不失时机的控制和消灭灾害,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果断,就是当指挥者面对两难选择或多难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果敢决断。历代军事家都认识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指挥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选择,若要定下正确的决心,必须对一些方案权衡其利弊,最终及时定下战斗决心。因此,指挥员在指挥一切灭火救援行动上都要体现坚决果断。

3、结语

总之,火场如战场,火情变化多端,纷繁复杂。因此,火场现场指挥员必须要具备果断决策的能力,同时要求指挥员在灭火作战中,善于掌握主动、科学决策指挥、战术措施正确、作战部署周密,努力打赢现代高难度的灭火战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