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档案专业人员;档案继续教育;实施策略

2018年12月24日国家档案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实施继续教育提供了参考标准,也为档案专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供了依据。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规定》提出“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是建设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要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职业操守、有创新意识、有专业能力的档案专业人员,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前期的调研结果显示,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仍存在缺乏统一的线上教育平台、课程与教材资源开发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文章立足现状对未来的建设策略进行探究。

一、继续教育平台

(一)档案继续教育机构基本情况分析

《规定》中明确“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省级档案干部培训机构是实施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作者从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的教育培训版中了解到,目前国家级、省级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共有16家(详见表1)。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显示有国家级档案教育培训机构1家,省级档案培训机构15家,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两个档案培训机构官网: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网站设置中心概况、档案要闻、培训信息、培训动态、培训剪影、政策法规、学员天地及培训报名等版块。培训信息版块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设了个性化培训班,譬如,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培训班、金融企业档案基础业务培训班、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培训班等。网站还设有在线报名系统,用户可以以个人或团体名义进行注册和报名,为档案专业人员参与档案培训提供了便利。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网站设有培训通知、培训报名、网络课程、教材资料、职称考试、培训动态、单位概况、开放课程等版块,设置合理,资源丰富,开放课程可供学员自主选择免费学习。

(二)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培训平台

统一的继续教育平台建设应着力解决三大问题:建设主体。统一的培训平台,涉及范围广,建议以国家档案局或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为建设主体,对平台的整体建设和运行机制进行宏观规划和部署,研究出台相关制度,为线上培训提供制度支撑。平台版块。培训平台可以设置五大版块:一是在线报名版块。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专业人员以个人或团体名义进行注册并设置报名入口,报名成功后方可开展后续学习。二是培训通知版块。集中发布各类培训信息,明确培训时间。三是课程资源版块。主要包括系列专题网络课程,根据课程时长设定1-6学时,学员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达到《规定》要求学时数。四是师资库版块。建立高校档案学专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企业档案专家师资数据库。五是考试中心版块。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检测学员的学习反馈效果。学时认定。当前,各省份针对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时认定是学员关注的核心问题,平台建成后,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学时认定标准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界定,另一方面,构建“国家—省(市)”两级运行机制,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各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二、课程资源

(一)档案继续教育课程分析

各单位的档案专业人员储备的档案专业知识参差不齐,课程内容难以契合所有人的需求。2019年,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展了系列培训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对标准规定解读。如《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档案编研、机关事业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暨电子档案管理、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等。三是基础业务培训。如第二期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培训、金融企业基础业务培训、会计档案管理培训、企业档案基础业务培训等。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设有网络课程、开放课程两个版块,网络课程版块共有188个视频供学员选择,课程主题丰富,涉及广泛,如城建档案管理、档案基础知识、会计档案管理等等;开放课程版块推出14个视频,可实现在线学习,课程契合时展主题,如《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上)》《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下)》等。此外,各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符合区域档案工作需求的课程主题。如湖南省档案局2019年组织的继续教育聚焦“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发展趋势研究”,并结合湖南省的具体实际对档案职称评审工作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解读;长沙市档案局2020年组织全市档案业务培训,邀请高校著名学者对近些年颁布的标准规范进行深度解读;湖北省档案科技推广中心组织档案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直机关电子文件在线归档管理规范(试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解读”。

(二)构建“共性+个性”的课程体系

一是满足公共需求的普适性档案课程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档案工作的基础性业务具有共性,如文书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都有对应的推荐性标准,可以在线开放这些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外,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标准规范其条款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样可以采取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形式。譬如,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开发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虫霉防治一般规则》等标准解读课程,对所有的单位均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打造为全国范围推广的课程。二是满足个性化需求档案课程资源。开发个性化档案课程资源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不同系统的档案管理存在差异。如高校档案管理参照标准主要为《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公检法系统的档案主要为诉讼档案,其管理方式参照标准又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域档案工作存在差异。各省档案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不同,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例,经济发达的省份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落后的省份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因此,需要以省为单位,分系统开发符合本省档案工作实际需求的系列个性化课程。三是单位内训课程资源定制。每个单位的发展规模以及遇到的困惑不尽相同,需要深入调研,了解单位档案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解决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瓶颈。

三、教材资源

(一)档案继续教育教材基本情况分析

从网络调研结果来看,国家档案局从2010年至今陆续组织编写了15本“档案专业人员培训多媒体教材”;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编写了7本培训教材;此外,还包括其他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写的部分教材(详见表2)。通过教材将档案专业知识系统梳理、呈现,对于提升档案专业人员,特别是缺乏档案学专业背景人员的理论素养起到重要作用。为推动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发展,各培训中心、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出版了一批符合教学需求的培训教材,对于提升继续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教材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慢的特点难以满足学员知识更新需求;此外,各省教材出版“各自为政”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开发,利用效率低。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应考虑资源整合,合作开发档案类培训教材,进一步丰富教材形式,编写一批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公需”教材和一批展示地方特色的“个性”教材。

(二)开发“理论+实践”的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程知识的载体,教材资源的开发可从两个角度着手:理论类教材。前文的调研数据显示,不具备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达到252人,占比将近70%,在实践领域,非专业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人员未经过系统地档案基础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档案专业知识储备。可以将档案专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如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流程、电子文件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编写档案专业人员入门简易版教材,帮助非档案专业人员迅速掌握档案工作的必备知识,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实践类教材。此类教材以实践案例为主体,搜集实践领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并对系列问题进行“精加工”,最终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使其变为教学案例用于培训课堂或用于档案专业人员自学资料。此外,教材还可以融入档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及解读类文件、文章,使条文化的文字和专业术语更加通俗易懂,帮助学员领悟。此外,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应创新教材形式,打造“纸质+电子”的立体教材体系,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即时观看视频,为档案专业人员提供更为便捷的随时学习方式。

四、教学形式

(一)继续教育形式分析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档案专业人员可计入继续教育学时的五大形式,即档案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学习,档案业务实践活动,档案远程教育,档案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活动,以及省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仍以面授为主,直播和录播辅助结合的方式进行。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线上教学模式优势明显,逐渐被公众所接受。

(二)推行“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

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可以采取面授、直播、录播组合式教学模式,以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为划分,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公需科目采用线上录播教学,通过在线观看课程视频,掌握相关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知识。目前,线上公需课程相对丰富,一般与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紧密相关,譬如,湖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2019年公需科目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开放强省》,2020年公需科目主题为《专业技术人员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担当作为》。专业科目以线下面授教学为主,四川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每年面授培训达5000人次。一般集中面授课程以3-4天为主,无法达到60学时的要求,可通过参加档案学术会议、各级档案学会年会、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出版教材、申报课题等形式抵扣学时。此外,可通过参加线上直播教学来补充学时,还可通过专业档案培训网站学习录播视频抵扣学时。各级档案干部教育中心可以整合优质资源,开发一些普适性在线学习课程。根据课程时长设定学时,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专业人员均可选修,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总之,依托国家档案局以及各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以《规定》为依据,联合企业发挥其技术优势建设培训平台以及开发创新型教材,建立完善的师资库资源,确立学时认定机制,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当前,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得到了重视,《“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完善继续教育学时制度,优化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强化数字课程开发,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档案教育培训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档案领域未来将构建完善的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资源体系,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鄢嫦,王巍巍.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调研分析[J].浙江档案,2021(04).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综合与实用,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需要。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是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建立在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是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经验进行的一定程度的思维抽象的结果。从科学角度上讲,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据或总则。有了科学原则的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就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先进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建设方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建设方案的设计中,要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方案的开发要经历分析、设计、编制三个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都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分析,能够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现有行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在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的设置上。要超前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明确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发展的动向,从而建立一个与社会接轨,引领本职业技术发展的先进的实训基地,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

2 现实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一定要按学校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要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而建设,不应追求大而全。要适度考虑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补充作用。实训设备的购置必须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应盲目地追求高、精、尖。购置的设备和仪器要发挥使用功能的最大化,避免出现闲置和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要量力而行,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要突出生产性,要营造出真实的生产环境,要符合标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真题真做”,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3 通用性原则。实训基地必须既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单位,是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是终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的依托。在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不要强调实训基地与校内所设专业一一对应。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 开放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开放性。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师生、社会人员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院系、专业的专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最大效益。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社会服务的科技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步骤

1 建设方案的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地的建设水平和今后的利用情况,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方案的制订一定要科学、全面、合理和可操作。建设方案的制订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对学院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1)调查分析本院实训基地(实训室)现有的实训项目及设备情况。(2)学校师生要对现有实训基地(实训室)及规划的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评价与认识。(3)对全国有关同类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隋况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对社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1)要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需求性进行分析。要广泛征询社会和各专业的不同对象。(2)要对职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吸纳行业专业及职教课程专家共同分析。

第三,专业技能的确定。(1)明确从事该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所有的工作内容,并对这些内容分析和总结,找出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操作项目。(2)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列出该职业工作任务分析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与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专家老师沟通,再作分析、筛选和补充。(3)最后进行列表整理,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该岗位工作任务。

第四,实训项目和实训设备的确定。(1)通过课程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依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实训内容。(2)根据该项任务出现的频率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实训基地的规模和仪器设备的数量。

第五,根据确定的实训内容和基地规模及设备数量,再结合现有基地条件及资金情况最终确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必须有严密的保障体系、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作保证,才能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确定各项目负责人,加强对项目的统筹和协调,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强化项目管理,特别是对建设过程的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保证质量。专业教研室、高职教育研究室等部门要与建设项目负责人共同研究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第二,学院要加强资金保障力度,要确保资金按时到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学院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多渠道吸纳资金,特别要寻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三,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检查、评价体系、验收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实现施工的科学化管理。从施工队伍的招标到现场的监管及设备仪器的集体采购,从基地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竣工验收,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在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实训基地高质量完工。

第四,加快教师的培养,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与基地建设同步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的根本保证,学校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并积极引进社会技术人才,可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也可通过老教师的帮带及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随着高职院校资金的不断投入,实训基地的规模和档次都有了显著的扩大和提升,保证了实训项目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要。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更新建设理念,寻求多元投资途径。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训导、研发生产、技术培训、社会服务、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功能。但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有限,单靠学校的资金很难达到建设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寻求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探讨和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互利双赢,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2 实训基地应注重职业文化的渗透。实训基地应该是实际工作岗位的模拟。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接触到职业的文化,了解本职业的特点。实训基地应是集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练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为职业现场输送既有能力又有强烈职业感的合格人才。

3 加强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实训有三个阶段:课堂实训阶段、仿真模拟实训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而仿真模拟实训一般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的。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应是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加强仿真性和生产性的建设设计,绝不能是传统实验室的扩大。

4 加强实训基地的产业化进程。实训基地或实训室的功能不应只停留在单纯的学生实训方面,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建。学校办实体,既能解决学校学生实训问题,又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最主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学校培养双师型的道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产业化是实训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涉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143-0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综合与实用,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需要。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是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建立在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是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经验进行的一定程度的思维抽象的结果。从科学角度上讲,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据或总则。有了科学原则的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就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先进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建设方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建设方案的设计中,要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方案的开发要经历分析、设计、编制三个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都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分析,能够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现有行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在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的设置上。要超前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明确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发展的动向,从而建立一个与社会接轨,引领本职业技术发展的先进的实训基地,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

2 现实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一定要按学校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要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而建设,不应追求大而全。要适度考虑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补充作用。实训设备的购置必须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应盲目地追求高、精、尖。购置的设备和仪器要发挥使用功能的最大化,避免出现闲置和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要量力而行,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要突出生产性,要营造出真实的生产环境,要符合标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真题真做”,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3 通用性原则。实训基地必须既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单位,是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是终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的依托。在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不要强调实训基地与校内所设专业一一对应。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 开放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开放性。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师生、社会人员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院系、专业的专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最大效益。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社会服务的科技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步骤

1 建设方案的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地的建设水平和今后的利用情况,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方案的制订一定要科学、全面、合理和可操作。建设方案的制订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对学院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1)调查分析本院实训基地(实训室)现有的实训项目及设备情况。(2)学校师生要对现有实训基地(实训室)及规划的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评价与认识。(3)对全国有关同类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隋况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对社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1)要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需求性进行分析。要广泛征询社会和各专业的不同对象。(2)要对职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吸纳行业专业及职教课程专家共同分析。

第三,专业技能的确定。(1)明确从事该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所有的工作内容,并对这些内容分析和总结,找出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操作项目。(2)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列出该职业工作任务分析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与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专家老师沟通,再作分析、筛选和补充。(3)最后进行列表整理,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该岗位工作任务。

第四,实训项目和实训设备的确定。(1)通过课程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依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实训内容。(2)根据该项任务出现的频率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实训基地的规模和仪器设备的数量。

第五,根据确定的实训内容和基地规模及设备数量,再结合现有基地条件及资金情况最终确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必须有严密的保障体系、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作保证,才能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确定各项目负责人,加强对项目 的统筹和协调,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强化项目管理,特别是对建设过程的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保证质量。专业教研室、高职教育研究室等部门要与建设项目负责人共同研究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第二,学院要加强资金保障力度,要确保资金按时到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学院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多渠道吸纳资金,特别要寻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三,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检查、评价体系、验收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实现施工的科学化管理。从施工队伍的招标到现场的监管及设备仪器的集体采购,从基地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竣工验收,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在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实训基地高质量完工。

第四,加快教师的培养,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与基地建设同步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的根本保证,学校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并积极引进社会技术人才,可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也可通过老教师的帮带及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随着高职院校资金的不断投入,实训基地的规模和档次都有了显著的扩大和提升,保证了实训项目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要。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更新建设理念,寻求多元投资途径。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训导、研发生产、技术培训、社会服务、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功能。但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有限,单靠学校的资金很难达到建设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寻求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探讨和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互利双赢,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2 实训基地应注重职业文化的渗透。实训基地应该是实际工作岗位的模拟。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接触到职业的文化,了解本职业的特点。实训基地应是集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练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为职业现场输送既有能力又有强烈职业感的合格人才。

3 加强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实训有三个阶段:课堂实训阶段、仿真模拟实训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而仿真模拟实训一般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的。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应是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加强仿真性和生产性的建设设计,绝不能是传统实验室的扩大。

4 加强实训基地的产业化进程。实训基地或实训室的功能不应只停留在单纯的学生实训方面,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建。学校办实体,既能解决学校学生实训问题,又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最主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学校培养双师型的道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产业化是实训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不仅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对普及高等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完善教育结构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本科生,重点是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而搞好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生存与发展,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训教学的前提与保障,探索一种有效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模式,对我们国家总的来说一直是新的课题,真正发展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模式是在1999年之后,前面成功的经验不是很多,现在总的来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经过这十几年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我们这个时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而要想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我们认识积累的过程。可以说,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目前我省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情况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学者意识到在职业院校中,实训环节非常重要,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强调高职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基础条件,也是高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高职教育特别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实训环节是高职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者以一体化教学为理念,研究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出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要符合初、中、高三级职业技能的培养需求,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所的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的一体化,学生与员工的一体化,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培训和鉴定的一体化。实训基地应建设成为区域共享,开放性的实训基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互动。有的学者认为,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更能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比如山东省滨州市技术学院的郑风玉在《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阐述了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实训基地建设非常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实训基地建设本着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开放性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实训基地,健全实训中心基地管理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使教学、科研有机结合。

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也有很多学者在探讨,比如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周兰菊在《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一文中提出,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具有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因此,职业教育要想改革与创新就必须探索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总体看来,我省内外的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自己特点的实训教学体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尽管如此,目前我省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还是滞后的,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促进我国工业发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针对目前我国现状,企业对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是冷漠的态度,他们始终认为无利可图,这就需要我们院校要以一定的影响力影响到他们,再走出去,为他们服务,派教师到企业去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及技术开发问题,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以企业标准培养的学生任他们选,免去了企业培训时间浪费的人力财力。还可形成行业内的校企联盟,同时服务于多家企业,融合多家企业的生产模式,最终建成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

本文是探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模拟企业生产任务流程的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二是融企业生产与实训教学为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三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师资队伍,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四是深度合作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为指导,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开发教材。重点在于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建设一整套的以实际生产为指导、校企合作为宗旨的实训基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步规划职业教育,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敢追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其中实训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本着以服务为宗旨的目的与企业合作,由学校、企业主管领导共同牵头,建立校企联盟,让企业获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一改原来浮于形式的调研、走访等仪式隆重、场面热闹、推行困难的老方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深合作,真正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及用工难的问题,让企业尝到甜头,继续深入合作。以十三五规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为指导,建设新形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从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出发,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依据。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走访区域内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现状。积极合作,以企业为指导建设产教融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服务于企业。探索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建立,即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培训出合格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合作开发教材。针对基地建设进行改革,摸索出深度校企合作的方法,建立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建立现代学徒制,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摘要: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基本条件,是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关键。通过加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内涵的提升,促进学院改革不断深化。本文阐述了学院如何通过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推动的方式,全面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内涵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118-0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职业院校已普遍树立“职业教育面向行业实际、面向岗位要求开展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广泛采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按照过程组织教学活动”的新教学模式。要使教学过程符合生产过程,有效提高学生较好地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职业情境中开展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这就对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集教学、科研、培训、生产等功能为一体,其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显示出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深入程度,体现着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专业建设的品牌效应。

2008至2013年期间,我院成功地建设了三个广州市示范性实训基地,目前,建设任务已经全部顺利完成。建设期间,共投入经费一千多万元用于实训室的软硬件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以兴建场馆、增加先进设备投入为主要特征,而是在保证硬件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提升“软实力”,实现实训基地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笔者认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促进示范专业建设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学院紧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需求,创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企业已经深入到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到毕业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进入到校企广泛合作的新阶段,呈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良性循环,带动了学院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发展。三个示范性实训基地支撑着三个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

依托基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有三层目标:一是让学生具有综合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形成处理信息、制定计划、小组协作、与人沟通等关键能力;三是在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环境中养成职业道德。实现培养目标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单项或综合技能的实训。人才培养方案是关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的纲领性文件。许多调研反馈都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生有一个普遍的要求,即较强的动手能力,也就是做具体事情的能力。适应市场是教育之本,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高职教育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而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功能于一体,满足生产性实训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如能建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就有了充分的条件作保障,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计划就能落到实处。学院各专业参考职业对应岗位的工作要求,以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制定了彰显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课程设置、内容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考证紧密联系,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内容及实操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学院与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建立了鉴定站,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可以选择相关工种考证,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具有双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依托基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体现高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出工学结合。我院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接轨、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接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接轨、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接轨”的改革思路,共同参与学院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共同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工作机制,构建了鲜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土木工程实训基地是市政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基地,可进行钢筋加工、混凝土操作、先张法与后张法张拉工艺实操等实训项目,实行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一体化,学生在钢筋加工、模板安拆、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测量放线等项目上顶岗工作,做到了生产工地即为教学现场,教学寓于生产之中,教与学身临其境,学与干融为一体。我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98%,示范建设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依托基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体现就是课程体系,教育的具体实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则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出发点。我院的课程改革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示范性专业建设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编写完善了四个示范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给排水专业将给排水系统工程任务与分项工作任务有机结合,建立了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带头人大胆创新,开发了“水力灌溉与水景设计施工”课程,把多年给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水景设计专业特长与给排水职业教育经验有机结合,知识结构涵盖了水景(跌流、喷泉)设计施工、水力灌溉设计施工。专业综合实操能力涵盖了给排水工程设计、计算、图纸会审、施工组织与备料、施工安装与调试全过程。

依托基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 实训基地的建成,有利于专业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创建突出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新体系。建设类专业开发了诸如工程图识读能力、材料管理能力、技术交底能力、抄测定位能力、施工组织能力、造价管理能力、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能力等一项项与职业能力对应的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融合,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同时,专业教师依托基地,实行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改变了“教师讲”和“学生听”的单向模式,也有效解决了课程间部分内容重叠的问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促进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最关键的是打造一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实践技能;了解管理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体会经营目标,感受企业文化”为目标,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实训中心(基地)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一是各专业参加示范建设的教师全过程参与学习与培训、项目调研与论证、建设方案的开发、制定与实施,锻炼了专业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队伍。二是各专业重视教师培训,按照专兼结合的方针,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通过自主培养、人才引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制定和落实企业实践制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学院修订了《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实施方案》及《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方案》、《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管理文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对新教师开展听课、评课、观摩教学等培训工作;实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指定了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要求青年教师结合学院安排选好专业方向,通过读研、进修和企业实践,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近三年来,学院投入近百万元,组织二百余人次的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师资培训和企业实践,促进了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建造师、高级技师、高级技工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示范性专业中“双师型”(含“双师”素质)专任专业教师已占85%;以建造师、高级技师、高级技工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三个示范性建设专业的教师编写的教材35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完成教学研究项目9项;负责或参加市级以上科研立项3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55篇。该基地现有2名省、市级名师,8名院级骨干教师。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机制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必须适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的需要,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在市场体制环境中,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在于形成一种良性运行机制。学院通过探索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创建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学校管理制度 制定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管理条例,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中心学生管理规定》、《实训基地运作管理制度》等。

建立激励和考核制度 由于校企合作必然对管理者和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学校必须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

建立合作项目管理制度 建立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及实施细则,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如《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办学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校企共建共享实践基地计划》等。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促进其功能不断扩大

我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基地融教学、培训、服务、鉴定为一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采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以行业和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实训环境,营造出职业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真实操作中学习专业技能。

教育实训功能 基地解决了学生顶岗机会少、实践能力差、综合素质培养弱等难题,为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基础。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对学生进行授课;由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共同对在企业实习毕业生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使毕业生达到企业和社会要求,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我院的实训基地,学生操作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安排到企业实训基地跟班顶岗一段时间。还利用学校设备资源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加工,让学生参与生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能力转换,在数量和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每个基地实训工位达到100个,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社会培训功能 实训基地除面向学生实施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在职培训提高、转岗培训,开展社会其他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功能 学院与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建立了鉴定站,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可以选择相关工种考证,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基地在满足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需要的同时,还承担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任务,每年鉴定6 000人次以上。

职业技能比赛功能 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革为我院课程建设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了突出的地位。通过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育,我院学生用优秀的成绩展示了优秀的教学成果。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在37个项目中获得了奖项。连续4年组织学生参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广州市市政园林局举办的“广州市园林博览会”,学生设计、现场施工的“艺术小园圃”作品分别获得过优胜奖、三等奖、银奖等成绩,检验了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专业在社会的知名度。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辐射带动了相关专业发展

示范基地的建设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示范效果。我院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使企业在分享我院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参与我院的改革与发展,使我院在分享企业资源中,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如通过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室内环境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给排水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示范性建设,辐射、引领和带动院内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建设与提升,提升对区域经济的社会和企业服务能力。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师队伍、实验室和教学改革,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提供了师资和实训条件上的支持。通过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引领和带动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目前已在省内建立24个校外实训基地。

总之,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及实训中心的建设促进了我院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全面提高了我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的知名度、社会声誉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EB/OL].(2011-06-08).http://wen-

ku.baidu.com/view/e8a8a87a168884868762d6b0.html.

[2]邱川弘,刘纪玮.论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职业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67-02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加强。高职警察类院校,毕业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聘用的方式进入警察行业从事工作,这种特殊的就业面向,给人才培养提出了不同于其他高职院校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到警察队伍的能力。现在各地警察类高职院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高度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把警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通过积极拓展警学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重组课程体系,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建设特色,对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也非常重视。在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上,大胆探索,形成了比较合理和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一、现有模式

(一)建立了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内建有警体训练场、模拟法庭、汽车驾驶训练实训基地、刑事照相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基地。同时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西安市公安局、各区县公安分局,咸阳市公安局、天津钢城治安分局,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西安市检察院、各区县检察院等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从实习实训基地聘请四十余位兼职教授。成立了有行业专家参与的司法警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研究。

(二)形成了良好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各实习实训基地及兼职教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和论证活动,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本专业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专业认知见习和课程实训,选派兼职教授来校给本专业学生作报告,承担了部分课程教学任务,比如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培训中心的杨文清、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路暾两位同志先后承担了司法警务专业《押解原理与实务》、《法警业务》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路暾同志还牵头开发了《法警业务综合实训指导书》。同时积极利用法院开庭等活动开展押解、值庭实训教学工作。

(三)确立顶岗实习制度

学院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不断深化警学结合,积极探索“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把顶岗实习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促进“院、局”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目前为止,学院司法警务专业2009级5个教学班249名学生,已经全部参与了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其中110人从7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天津钢城治安分局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享受辅警待遇,分别在110指挥中心、治安大队、巡警大队、警卫等岗位上岗。其余139人从4月份-11月份,在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未央分局、新城分局等实习基地的安检、交通指挥、巡逻等岗位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享受辅警待遇。

在顶岗实习制度方面,学院先后制定了《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办法》、《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校外实习学生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保证顶岗实习的规范实施。

(四)积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课程实践

一是积极建设校内实践性教学基地,在原有实验、实训设施的基础上,拟建设包括模拟派出所、模拟监管中心、模拟街区等实验室;二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每门课程中的分量,制定了每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大纲,并据此组织进行实践性教学。如在《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的教学中,采用1.6:1:1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16课时理论教学,10课时案例教学,10课时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该课程考核中,采取4:3:3的方式进行考核,即40分期末理论考核,30分平时案例教学中考核,30分实训考核。通过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量和考核分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反映良好。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的进程逐步加快。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大家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目前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规划

(一)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致力于创建一个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流程、真实的职业环境、真实的职业标准、真实的岗位制度、真实的岗位管理及真实的岗位需求之上的典型职业活动和职业活动流程,打造与岗位职业环境相一致实训环境,因此,要求场所的设置及设备的配置应贴近行业的主流配置,并配有少量适当超前的设备,以发挥其多元化的服务功能。此外,应当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训的全过程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意几点

1.科学制定规划方案

基地建设规划起点要高,定位要准确,有明确的阶段目标和具体的分阶段实施计划,模拟实景要符合实际、有利实训、确保实用。

2.合理购置设备

在设备的选型与购置过程中,坚持紧密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和办学优势,结合行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实现多功能综合效益。

3.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足够的场所和先进的设备是实训基地必备的硬件,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必需的软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要把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当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条件,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实训教师团队。

4.加强配套实训教材建设

要配合实训基地建设,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编写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的校本教材。

5.提高实训基地有效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使实训基地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有序、考核办法完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努力提高实训基地有效管理水平。

6.关注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让学生接受工作岗位环境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以及合作共事、协调关系的能力。

7.建立多元化实训效果评价体系

其一,根据学生所完成的实训内容和成果,按行业标准和要求做出评价。其二,根据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中的表现(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等方面)进行评价。两方面的综合评价最终作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

(三)预期效果

1.依托行业,合作共赢

作为警察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学院实践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从而实现学院与行业互利双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办学机制。

2.“法庭、派出所”引进校,专业建设见实效

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把“真实”的法庭、派出所等岗位情境引入教学,对推动警察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等,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3.更强更宽泛的社会服务能力

以现有服务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开拓服务市场,面向行业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面向在职干警培训及警衔初任、晋升以及多样化继续教育服务。

通过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加大,警察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将会上一台阶,真正的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叙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 实验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于2008年定稿,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造价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工程建设第一线从事工程造价文件编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资料管理、钢筋翻样等工作,具有工程建设第一线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关于技能型培养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在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设施的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然而综合省内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来看,还很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更合理全面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以适应当前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

1 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五年制高职学校都已经十分清楚的认识到实训基地建设在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成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形式,不断探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由于历史传统、指导思想、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定位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职学校开设的实训课程,从体系和内容看,受高等学校教育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比较突出。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没有从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依据,而是从满足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为基本依据。开设什么课程,相应地就建设什么实训室,实验室只是放置了一些设备的教室,一切都是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这样的实训基地具有浓重的“学校味”而缺少“生产味”,突出实验室的展示作用而忽视了其操作功能。在这样的实训基地中,学生只能在实验室中一样进行一些展示认识或验证性实验,而无法践行到真正模拟化的“工厂经验”。

1.2系统性不够全面

本专业融合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许多高职学校在设计实训基地方案时,往往就是将工程技术专业、经济专业、管理专业等专业实验室进行简单的拼凑。没有能够从专业系统的角度设计适用本专业岗位群的实验实训体系,没有能够认真分析从职业技能需求融合不同专业知识体系。所以很难对本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难以达到使学生初步养成必备的职业能力的目标。

1.3针对性差

瞄准市场设专业、瞄准岗位设课程、瞄准能力搞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通过讲、练结合,着重强化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没有能够从职业岗位出发,仅仅从课程内容需要设计一些脱离实际的训练项目,缺乏岗位针对性。

1.4与市场发展脱节,利用率低下

由于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属于闭门造车,缺乏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甚至校内各专业之间的联合也不够全面深入。使得专业实验实训相对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发挥不了其相应的社会服务功能。仅满足教学需要,造成极大的闲置浪费。更有甚者,有些院校还出现了以专业为单位,各自为战,自成体系,资源缺乏整合,实训设备的兼容性差,利用率低,导致重复建设与资金浪费。

2 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建设思路和指导原则

2.1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鉴于以上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我们应在实践中探索职业岗位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即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设计和建设实训基地,营造岗位工作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职业岗位活动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就应该依照工程建筑市场所适应的职业岗位为出发点,通过调研、座谈、参观、引进、合作等形式,努力创造工程造价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建设第一线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2.2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原则

(1)岗位主导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满足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进行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设计、开发与实施,提高实训的岗位针对性与适应性。根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所确定的职业岗位的具体需要,分析构建职业能力结构,以此为要素确定实训模块,根据各实训模块的需要选择实训设备、材料和工具,营造工作环境,安排实训过程。

(2)全面系统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模块要齐全,要确保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都能够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全面锻炼与培养,不能有缺项。同时,要以职业岗位技能能力形成规律为培养主线,设计并贯穿各功能模块,合理布局,恰当安排,确保其系统性。

(3)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通过与社会先进企业紧密合作,瞄准造价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升级实训设备,开发实训功能。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方法、工作程序,增强岗位适应性。避免出现是合格的毕业生却是不合格的员工,需要接受再教育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尴尬局面。

(4)资源共享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全局出发,综合利用资源,发挥学校资源的整体优势,提高基地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先,要注重校内各相关专业(比如“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的联合,仪器设备的选择、环境的营造以及实训基地功能的开发,在满足本专业需要的同时,应考虑与相近专业的兼容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资金。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模式,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实现其服务社会产生效益的功能。

3 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想

3.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现将我校工程造价专业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表1,按照该职业能力设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的实训体系。

3.2校内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初探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着眼于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通过“三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结合;同时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逐步开放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为地方或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以基本技能训练型和系统知识模拟仿真型为主,通过建设完善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测量放样、质量检测、等专项技能实训,建设具备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实训为主的数字化施工成本控制实验室等,使得学生在实训中练习独立工作程序,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综合考虑我校“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实验实训建设的需要,在合理共享相关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岗位需要,特设计校内实训基地的组成及功能要求见表2。

3.3校外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拓展

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可以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胜任某职业岗位的能力。学校应积极主动走向社会,建立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为了完成实训和实习任务,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必须走向社会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与实习基地单位进行密切的双向合作,利用学校所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校外实习单位提供相应的服务或开展相应的培训;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实习单位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做报告,参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使学校与校外实习单位双方的合作能真正实现“双赢”。

4 结论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当前比较新型的一种学历教育类型,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本着紧跟市场需要,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培养高素质的机能性人才为出发点,实践教学将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凸显重要的位置。所以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我们教育从业者加大研究力度,探索可行的建设方案。本文所做出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虽然还需要等待实践的检验,但是相信能够对于现阶段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水根.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

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技能教育;思政教育;“叠加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83

1 “叠加实训”研究现状

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对实训研究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工作本位学习有价值,且较新颖,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特征。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及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高职实训教学日益关注,然而关于实训教学的著作凤毛麟角,研究文献主要来源于期刊文献。本研究以“高职实训教学”、“高职技能实训”、“高职思政实训”、“高职技能与思政叠加教学”、“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技能与思政叠加实训”等关键词为主题在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检索1997年至2016年文献,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笔者发现国内学者对高职实训教学较为关注,具体情况如下:其一,对高职技能实训、高职思政实训均有研究。其中对高职技能实训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具体专业的实训问题、实训教学体系及模式、实训教学管理及实训基地建设等相关方面;对高职思政实训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及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其二,对高职技能与思政叠加教学研究不多、少之甚少,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行业指导和政策研究;其三,对高职技能与思政叠加实训方面研究几乎未曾涉足,而立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叠加实训”教W方案更是未有体现。

2 “叠加实训”研究的必要性

实践是产生认识和创造价值的基础,也是连接认识与价值的中介。实训是特殊的实践,是学生进行价值体验和价值判断的途径,对其专业认知及专业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1 社会广关注、国家高度重视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大众化、普及化,我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广受关注。商务英语专业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为社会培养大量既懂商务又通语言的优秀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质量也凸显重要。

2.2 政策明目标、融合为方向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8月教育部提出《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并在2015年11月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再次强调“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并指明思政教育在职业精神养成中的价值作用,提出“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正为高职人才培养指明方向,要求高职院校不仅重视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更应充分把握两者相互作用关系,叠加教育,融合提高。

2.3 实训搭平台、叠加提实效

如何实现并提升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实效、如何将两者融合提高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研究提供思路,即倡导坚持“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实训教学作为教育与社会企业岗位相融通的重要环节,正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实现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教育实效的平台,教学方案的研究是实训教学的前提保障,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3 “叠加实训”研究的价值意义

3.1 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与适用性

研究将实训教学与职业实际需求对接,通过调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现状,对接实训教学与职业实际需求,明确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目标,使其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体现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纬度,达到职业能力所要求的标准,进一步掌握商务英语专业当前职业群和岗位群要求及工作流程,透彻分析相应岗位群职业能力,提炼教学职业特色,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满足职业工作岗位需要。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质量,培养深受企业欢迎的专业人才。

3.2 优效整合技能实训与思政实训

研究将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实训融合,通过“叠加实训”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能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运用,让学生在接受技能教育实习实训的同时完成思政教育实训教学任务,进而将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积极对接和深度融合,既依托实训平台丰富技能实训方法,又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两者相辅相成,同时提升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实效,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对于实训平台不丰富的思政教学而言,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重视技能实训与思政实训内在关联性,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可以积极促使技能实训丰富和发展思政实训,推动思政实训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并时思政实训中所培养的职业道德、务实精神、责任意识、创业能力和合作品质,对专业实习实训产生促进作用,促进教学效果实效性提升。

3.3 夯实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基础

研究通过建构“叠加实训”教学方案体系,既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技能的娴熟运用,也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及综合文化素养等方面。我们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无论是关注学生技能培养而忽视素质形成,还是将学生素质培养与技能锻炼分开培养,都较难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将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相嵌合,将素质培养同时纳入培养目标,融入技能教学,才能更好地持续性培养学生素质,建立分层次整体型实训教学方案体系,形成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模式,才能夯实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基础。

4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方案是为了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通过运用系统方法、学习理论及教学理论,对实训教学过程各要素进行系统科学地规划,并制定具体、可行及可操作的方案。高职教育者应在理解高职技能教育、思政教育、实训教学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为目标,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教学方案而展开研究,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有实训教学方案改进方向、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教学方案的价值、体系及设计,并促使实训教学活动进一步实效性发展。

4.1 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有实训教学方案改进方向

通过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现有实训教学方案及实训效果进行深入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明确具体改进方向。实训教学方案调研包括实训方案实训目标、内容、过程及实反馈评价等方面,主要通过案例研究法搜集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方案,包括文本案例和实训视频案例;实训效果调研针对教学方案的现状把握开展,如访谈调查及问卷调查。通过对参与实训教学的教师、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访谈法是通过对实训教师及用人单位访谈,进一步了解教师观点;根据专业人才培B方案和社会实际需求,探索实训教学方案问题及不足,分析具体原因,提出改进思路,为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教学方案研究做好基础铺垫,保证研究科学性和客观性。

4.2 研究高职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教学方案价值

通过对高职院校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价值进行分析,充分认识、理解“叠加实训”价值特点。一方面分别探索“叠加实训”对技能教育的价值、对思政教育的价值、对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价值,进而对“叠加实训”功能价值进行全面了解,使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更具针对性,有效解决具体问题,实现目标更清晰;另一方面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将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把握实训教学核心要素,充分认识践行“叠加实训”价值特点,进而在后续研究中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突出高职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更好地整合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

4.3 研究高职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教学方案体系

通过对高职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教学方案体系展开构建,探索“叠加实训”教学目标、对象、策略和反馈评价等要素。研究以实训教学目标为依据,各要素围绕实训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教师及学生的行为、教学的内容方法、环境条件等都应受其控制;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需求,针对性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实训目标;以教学策略为重点,探索教学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辅助手段、程序安排等;以教学评价为调控,收到关于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实训教学方案的价值进行判断,不断修改和完善方案。

通过研究反映“叠加实训”教学方案中目标、策略、评价的基本内容,进而确定“叠加实训”教学方案研究具体内容。

4.4 研究高职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理清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教学体系框架,进一步研究具体实训教学方案设计,包括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过程、实训教学评价等。根据理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岗位群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综合分析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手段探索,了解教学评价,制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叠加实训”的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及效果,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职业素养。在实训教学设计研究中既要考虑现实性,也要展望未来发现可塑性,既要注重稳定性,也要注重灵活性,不断提炼行业技能,制定实训教学体系内容,紧密关注行业发展,不断地更新,并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习适应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韩国春主编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