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生产技术

低碳生产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低碳生产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 生产技术 竞争力 现状 机遇 挑战

一、国内外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竞争力的现状综述

1.国外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现状:紧跟时代趋势

石油化工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石油化工的生产技术的更新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而在低碳经济观念,以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世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涌现出一些新特点。

当前,资源状况、环境问题愈发令人忧心,全世界范围提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许多发达国家实行了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炼制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世界燃油规范明确规定了汽油的烯烃含量与硫含量,以及柴油中的硫含量等指标。在这种要求的压力之下,清洁燃料的生产技术逐渐成为了石油炼制技术发展的必要选择之一。此外,智能化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慢慢向着网络化、数字化、模型化方向转变。

2.国内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现状:发展滞后,竞争力不足

我国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技术更新滞后、技术水平落后于时代趋势、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弱点。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显得竞争力不足。

首先,我国的炼油工业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加氢处理、连续重整催化剂、针状石油焦技术、油生产技术、减粘裂化技术等都达到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水平高度。而我国自主研发的RN-1加氢精制催化剂出口了意大利等国家。然而,我国在高档油的生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并且真正属于我国独创的技术很少。

但是,我国乙烯生产技术还较为落后。我国自行研发的北方裂解炉和南方裂解炉的技术水平只达到了国外80年代中后期的水准。而我国主要采用的轻油裂解技术多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

我国的有机化工原料生产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包括环氧乙烷、醋酸乙烯、醋酸、环氧丙烷、丙烯腈等等在内的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生产技术都有所改进。但是,某些更为先进的技术,像是甲醇碳基化生产醋酸的技术,就仍旧需要从国外引进。

在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生产技术上,虽然我国成功建设了八套生产装置,但是,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八套生产装置均是依靠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建立起来的。这直接反应了我国在聚乙烯、聚丙烯生产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此外,在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一,塑料与合成树脂的生产技术中,小本体法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装置进行生产和运转,其他的技术均由国外引进。其二,我国是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第二大国,但是涤纶、腈纶、棉纶以及丙纶的生产技术却无一不是依靠国外引进。

其他的几乎所有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都如所具体描述的这些技术一样,普遍存在着虽有发展,但关键核心技术过于依赖引进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就导致了我国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竞争力不足。

二、提高我国石油化工的生产技术竞争力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着我国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竞争力不足的现状,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和手段,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低碳生活的时代,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面对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机遇

1.1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刺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这首先将极大地促进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而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关键就是要改进生产技术。所以,市场需求的扩大就直接刺激石油化工产业争先改进生产技术。只有生产技术得到更新,才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原材料和成本,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而生产技术的更新,即意味着生产技术竞争力的提升。所以说,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对石油化工产业提高生产技术竞争力是有力的推动力。

1.2国家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

“十五”以来,国家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出台政策支持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机制的转变,实施生产技术的改造,这直接促进了石油化工产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另外,国家坚持石油化工产品主要依靠内需的方针,对于国内石油化工产业既是一种保护盒扶持政策,也是一种压力与动力鞭策,对于石油化工产业提高其生产技术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2.挑战

2.1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对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考验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低碳,无论是消费层面还是生产领域,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健康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内,国家也发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等等旨在发展绿色经济的文件也倡议。在这种形势下,石油化工产业也不得不将发展的脚步迈入绿色环保的轨道上来。然而,要真正做到绿色环保,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石油化工产业面临着现有技术较为落后,达不到环保标准,而更新技术和设备又成本太高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与时俱进,生产符合绿色环保的产品,必须改进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而改进技术面临的来自于产品环保要求的压力与挑战,均不可小觑。

2.2自身技术落后,革新技术的能力不足

要提高石油化工产业的生产技术竞争力,关键就是要革新生产技术。然而,由于我国从过去到现在,石油化工产业的生产技术一直较国外很多国家落后,首先就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而正因为先天不足导致的基础薄弱,所以在薄弱的基础上发展更加困难重重。并且,我国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生产技术的发展速度上也滞后于很多国家。这都构成了提高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竞争力的挑战。

三、总结

对于我国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竞争力,我们要首先清楚地认识到与国外的差距,然后清醒地分析形势,找准机遇,迎接挑战,一步步促进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生产技术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曹湘洪 《炼油与石油化工技术进展》[M]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9年.

[2] 《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炼油能力》[J] 当代石油石化 2012年.

[3] 张日勇 刘向东 《2011年中国炼油行业运行回顾及未来两年展望》[J] 国际石油经济 2012年5月.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第2篇

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离不开各大企业的支持,从消耗及排放能源的角度看,基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企业的压力较大,其相关管理的改进与创新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企业为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生产管理有关方面需要加以重视。

1 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思想,从耗能、污染、排放三个方面入手,以创新的技术、制度、产业、开发能源等多种方式,达到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目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维护的共赢。其本质是从能源利用方面入手,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改进能源结构;其重点是对生产管理的应用及创新,企业关于生产管理的对策研究,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实现方式则是指企业要从各方面入手,利用各环节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及创新,达到新能源的高利用率,使生产绿色化,环境绿色化。

2 低碳经济下企业生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低碳经济走进社会时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良好成绩,需要在正确认识政府下达的有关政策前提下,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善与优化。

2.1 观念落后,缺乏相关人才

随着国家的改革进步,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对于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在生产管理方面,一些企业还存在着一定问题,管理的完善以及正确观念的确立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企业过分依赖眼前的效益,管理者目光的短浅给消费者利益带去影响,也造成了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阻碍。

随着低碳经济渐渐走入企业市场,对于企业的管理观念及形式的转变迫在眉睫,由于缺乏对此类管理人才的挖掘与培养,相关知识的人才经验有限,导致企业的生产管理在向低碳经济形势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阻力。

2.2 技术落后,不利能源生产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关管理理念也有所转变,但由于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在生产方面也有一定的压力。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生产技术的高低,与国际科技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能力有限,对于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虽然投入了一定资金以引进其先进技术,但仍然无法弥补核心技术的短缺问题。我国企业相较于外国企业来说,生产技术的落后、能源选择与利用率的问题以及老旧观念的影响都对低碳经济的转向起着消极作用。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入手,顺应国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要求,都需要加快转变低碳经济的速度。由于新能源生产技术的不足,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阻碍,为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低碳经济的转变造成困难,设备不够先进、对能源的利用性不足等都导致了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裹足不前。

2.3 资金短缺,制度不够完善

除观念以及生产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外,目前我国用于低碳技术有关的大型科学研究项目的有关投资大多局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或国家有关部门的捐款及贷款,而没有将资金的投入问题稳定到政府相关机制中去。也就是说,关于资金的问题,并没有达成对低碳科学技术的完全支持,大部分银行拒绝对低碳科学研究的融资。一部分银行虽然选择融资,但资金总量也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无法实现低碳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科学项目,金融问题以及监督的制度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效果,目前我国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健全,很多相关部门提出的有关政策并没有实际施行。

3 低碳经济下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的内容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低碳经济的转向过程,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跟随时代进步的节奏所要经历的必然环节。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相关企业要从生产管理的多方面入手,进行管理的改进优化与创新,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将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上日程,在十七大报告中更深一步地阐述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将低碳经济观念载入“十二五”计划中,后又在十的报告里,对生态低碳建设明确了相关政策。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及经济,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 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的内涵

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管理的创新,通过促进生产管理观念的改变、从管理组织的结构上加以整理、优化新的生产管理方式等来实现企业生产的加强,从而达到生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对于生产管理各个环节以及策略的创新也需要重视起来,以达到观念、制度、方式的多方面共同创新,实现生产管理综合创新发展的最终目标。

3.2 企业生产管理创新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观念在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中起导向作用,以管理组织的创新为基础,通过结构及方式的创新达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的创新则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管理方式的开发创造,总结出新的生产管理措施;流程的创新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起推动作用,完善的管理流程带动企业生产管理的飞速发展;作为生产管理创新的中心环节,管理策略的创新是企业达到低碳经济转向不可缺少的。

4 低碳经济下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的方向

随着低碳经济深入各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一定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现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些企业在节能减排的任务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并没有从生产管理的方面上提高关注程度,指定相应创新策略。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企业的生产管理创新方向需要进行一系列策划以及实际过程的落实。

4.1 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理想目标,创新管理观念

一个企业的理想目标是将自身条件与外界大环境相结合而定下的愿望,可以囊括很多方面。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企业的理想目标,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确定低碳生产的有关业务、技术或后期服务等;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在面临发展方向与机遇时的掌控。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也许细节不够精准,但对每一步都要做到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改良和优化。

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包括投资到制订计划再到完善生产设备等,都需要把握良好的管理方向,脱离原有的传统观念,将观念的创新放在首要任务中来完成,从生产效果、记成管理、资源利用这三个方面入手,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将新型的理念传播出去,以促进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进步。

4.2 制定企业策略目标体系,创新管理方式

关于企业的策略目标体系,是指企业通过个人计划,实施相应进程,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在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理想目标的基础上,企业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对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新能源生产的有效研究以及智能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等。合理的计划与体系的制定,有利于企业整个策略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生产管理方式的创新的影响力极大,通过对传统方法的改良与优化,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有关手段,使生产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智能、合理。从生产管理的根本上实现对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

4.3 合理扩展生产,创新管理流程

企业中的生产过程的综合性较高,也较为复杂。在很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产品生产过程。对于这一环节的管理,在经过多年丰富经验的实践后,管理者可在预测风险范围内扩大管理,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随着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落在了管理流程的创新这一点上。其创新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开始逐渐大于观念、方式以及策略的创新所带来的作用。产品生产过程中从设计到研发制造等几个方面都需要综合性创新,以多角度多方式来创新管理的流程。

4.4 合理调整定位,创新管理策略

企业在对自身资源的整理过程中,通过对产品的生产渠道及方式等的调整,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有利于商机的掌握、积极的学习、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改良以及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等。通过低碳经济生活的绿色定位,脱离现有的生产管理,对生产管理通过合理定位进行全新的结构调整及策略布局。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生产管理策略的创新带来的作用日益加强,为实现管理策略的创新,需要全面性构建布局。在遇见问题时,及时思考与调整,重新定位及创新,使企业在众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达到生产管理的可持续。

4.5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创新企业文化

在企业管理的创新中,除了观念制度、方式流程的创新外,还需要适时吸收有关人才,加强企业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全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引进所需先进生产技术,用以加强管理,实现生产管理的创新,进一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企业在庞大的运行系统中,想要实现对生产管理的创新,还应做到对日常运营过程中细节的重视,从基础上为低碳经济的大方向发展贡献力量,促进企业在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效益。管理者需要从提升自身素质做起,将构建企业文化重视起来,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职工积极参与性,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及环境,加强绿色管理措施,从文化水平方面对管理者能力进行提升,也是对职工素养的提升,改善现状,通过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动企业良好的发展。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第3篇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由于工业企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体,因此本次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为工业企业。无锡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986.8亿元,仅次于上海、苏州、深圳、天津和北京,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居第6位。本文选择无锡市35家机械制造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1年11月-2011年12月。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6份,回收率为89.2%,其中有效问卷391份,有效率为87.7%。

(二)调查内容

首先,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确定了初步的调查问卷。接着,对5家企业进行预调研,再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问卷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企业自身特征信息:主要包括公司注册登记类型、公司规模、进入行业时间、最高管理者所处年龄段及接受教育程度;第二部分则是考察各个因素对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影响的重要程度,一共选择了19个指标,这一部分指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每个指标的评价情况分为5个层次:以重要程度为划分标准,分为“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很重要”,分别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

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一)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在回收的391份问卷中,从企业性质看,参与调查的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占37.1%和22.9%;从企业规模看,公司规模在100-500人所占比例最大,占34.3%,其次为500-1000人,占20.0%;从进入行业时间看,主要在6-10年,占40.0%,其次为3-5年,占20.0%。公司最高管理者年龄主要在40-44岁,占45.7%,其次为45-49岁,占22.9%;最高管理者接受教育程度绝大部分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各占45.7%,合计占91.4%。

(二)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公共因子,简化变量,以便用较少的指标来表示大部分的信息,具体的计算过程通过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1.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经过运算,上述19个指标的KMO值为0.707,通常认为大于0.7,则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伴随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故拒绝Bartlett’s球形检验的零假设,两个检验结果都说明样本是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的。对391份问卷总体信度检验,得到Crou-bach’sα为0.803,表明问卷整体可信度较高。2.计算特征值与贡献率,提取主因子。接着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基于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7个主因子来衡量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影响因素(表1)。这7项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667%,能充分反映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然后,再计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

(三)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

按照各因子所包含的变量的共性进行命名:第一个因子在企业进入该行业时间、企业现有生产技术、企业引进节能环保技术的途径和成本、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载荷都较高,反映了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累积的技术、文化等整体资源,故可命名为“企业发展水平”,它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水平,对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意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二个因子包括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它是从市场需求方面影响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如果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偏好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企业的低碳生产意愿有所改变,由此将这个因子命名为“市场需求”。第三个因子在政府对低碳生产的强制性政策安排以及政策奖励两方面有较高的载荷,反映了政府政策对企业低碳生产意愿的影响,故命名为“政府政策”。第四个因子主要由管理层对低碳生产的认识程度、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R&D投入组成,可将其归纳为“管理层的支持度”,管理层对低碳生产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认识程度上,而且应该转化为资金的投入以及开展有关低碳生产活动。第五个因子在企业的销售规模和营销手段两个指标上的载荷较高,而营销手段的选择对企业销售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将这个因子命名为“企业营销策略”。第六个因子主要从高层管理者接受教育程度及其年龄等自身素质方面反映了其在企业低碳生产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故可命名为“高层管理者素质”。第七个因子在政府监管力度和惩罚的实施程度、社会舆论的压力两个指标上载荷较高,都是从企业外部实施的压力方面体现对低碳生产意愿的影响,故命名为“监管舆论压力”。

(四)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由于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反映因子的重要程度,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企业发展水平”(23.612%)、“市场需求”(11.059%)、“政府政策”(8.029%)、“管理层的支持度”(7.253%)、“企业营销策略”(6.035%)、“最高管理者素质”(5.404%)、“监管舆论压力”(5.275%)。结合问卷和访谈内容,发现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对低碳生产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总体积极性有待提高,并且企业对于低碳发展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多数企业仅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看待低碳生产。总体看来,企业低碳生产意愿能否提高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也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社会舆论压力的推动,市场需求对企业低碳生产具有重要的刺激作用,而最高管理者素质、管理层的支持度、企业的营销策略则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企业的发展水平,对企业低碳生产意愿产生重要作用(图1)。

提高企业低碳生产意愿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低碳生产的宣传

要重视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让企业深刻、全面地了解低碳生产,加强企业低碳文化建设,强化其低碳生产意愿。低碳生产不仅是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而且关系到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和生存发展。在整个产业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要认清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市场竞争力的高度看待低碳生产,如果不能把握住低碳生产发展的契机,那么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必定会处于劣势,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二)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方面普遍缺乏创新的积极性,主要靠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对外依赖性很强。要走低碳生产之路,必须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快自主技术研发。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有关低碳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不断开发新型低碳产品。[13]

(三)建立规范的法律政策体系

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可持续发展法》、《低碳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引导和限制企业的相关行为,从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护依据。同时,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为低碳生产提供投资绿色通道,构建信息平台,拓宽技术引入渠道,规范低碳交易市场。各级政府要严格指导、督促企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将其落到实处,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考核,制定相关奖罚措施。对于积极开展低碳生产的企业,应该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和奖励措施。[14]

(四)加强监督管理

来自外部的压力,比如政府的惩罚性措施、社会舆论的压力对企业开展低碳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条例的企业,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各类新闻媒体也应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将违规企业曝光,通过舆论谴责来共同督促企业走低碳生产道路,提升其低碳生产意愿。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02-02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资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低碳经济是随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其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排放,这一核心对于当今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关键的指导意义。通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能够缓解资源和能源面临的巨大压力,使得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得到美化,这样人和生态环境才能够和谐发展,并且进行生产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结构的推行,使得人类社会工业生产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能够有焕然一新的进步。

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低碳经济是一种十分超前的发展理念,并且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此外,低碳经济也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当前全球都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矛盾,所以低碳经济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低碳经济要求国家从资源和产业的结构上进行很大的调整,进行脱胎换骨,还要进行技术和生产制度的创新,但是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是采取高碳经济模式的,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必然还要倾注很大的心血,但是这么长时间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在环境、资源和能源方面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陷入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巨大矛盾之中,所以,低碳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能够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也能够进行环境的保护,还能够使得绿色经济发展和中国的转变经济模式相适应,使得我国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的困难

实行低碳经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未来全球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以低碳经济模式为核心,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竞争核心的转移,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必定成为炙手可热的市场竞争重点。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当中低碳壁垒逐渐会发展成型,对于现在的中国社会来说,实行低碳经济已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要求了,但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形式变得十分严峻。首先,我国的能源结构多年来都是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结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的是使得这种能源结构得到彻底的改变,这样就使得我国的煤炭企业、研究煤炭生产技术的相关企业和以煤炭为主要生产能源的相关企业面临着一次彻底的技术改造,使得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结构变成低碳能源为主的结构;改革的过程当中需要很大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这对于发展了多年的企业来说是一次十分艰难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陷入艰难的境地。其次,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的飞速进步时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高碳气体的产生是不能避免的,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根本上的利益冲突,但是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是世界趋势,低碳经济的实行无可避免,这样自然就会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低碳能源结构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这样就会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陷入两难之中。

三、倡导低碳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现在,我国的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尚在雏形之中,我们要实现的,就是在能够保障经济发展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减排,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负起应负的责任,这是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我国不管是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为了对生态环境负起责任,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和低碳经济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在现在就对于环境、经济、能源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策略,探索出低碳经济改革的新技术,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能够进一步加快。

(一)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心进行低碳社会的建设

资源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国一定要结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不同时期的不同计划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低碳经济模式要进行大力宣传,能够使得人们从多个层面全方位进行低碳生活模式的认识和了解,将节能减排工作提上日程,使得公众能够倾向于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就要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推出相关政策和制度,在生产技术创新方面要以低碳经济为主,制约企业的碳排放,引导消费者尽量消费低碳产品,进而能够加快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速度。

(二)加快能源和产业的结构改变和调整

现在,全球的气候变暖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关注的一个大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就是对于能源和资源的节省,与低碳经济的概念不谋而合,因此中国经济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推行低碳经济,使得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使得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等产业当中都能够形成新的资源和能源结构,使得煤炭不再是能源结构的主体,能够更多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比较环保的能源,使得节能减排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促进低碳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水平

要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行之有效,就要进行低碳高新技术的创新,所以,对于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就要进行大力投入研究,这其中还包括对于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可再生资源以及清洁能源的研发,研究清洁能源和替换燃料的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得能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提高低碳经济的法律和制度完善水平

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来说,对于资源和能源保护方面的法律保护还远远不够,我国哦应该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加强能源法律体系的建设,使得能源发展战略得以实施,能够使得能源计划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其中的主要措施有:对于相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减缓的相关能源法规进行完善和修订,对于低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政策上的鼓励,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的各类经济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活动的参与,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

(五)促进国际间合作

首先就是促进与国际上的低碳城市和低碳企业的合作。欧美地区的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我们要和这些组织进行合作,学习对方的技术和经验,其次就是和周边的国家构成低碳产业供应链,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的成本不断提高,中国的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中国的制造业应该将上下游产业链做

好,产业链的那些中间环节要转移到成本比较低的周边

国家。

(六)进行人工造林补偿基金的建立,使得人工造林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

森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碳汇,进行人工造林补偿基金的建立,使得人们将造林面积和消费行为进行捆绑,将植树造林和工业节能减排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将植树造林工作进行不断地发展。

(七)降低火力发电的比重,提高核电和水电的比重

和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较,核电比较清洁和环保,而和核电相比较,水电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清洁能源,水力发电不用担心核辐射的危险,还能够有效地节省能源,减小碳排放量。

(八)构筑“以铁路为骨干”的现代化环境保护型的交通体系

和其他的交通工具来比较,火车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在以后的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当中,对于铁路运输应该大力发展,应该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环境保护型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九)对于大型超市以及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进行重点控制

要减少大型超市的建设,尽量鼓励群众进行就近购物;尽量降低公差和国际间飞行。要尽快建立碳排放的标示制度,还要引导对于碳排放敏感的消费方式。在超市商品上要明确进行碳排放含量标签的标示,是在发达国家当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标示制度。中国应该尽快建立碳排放含量的标示制度,并将此作为科普知识进行群众里的推广,以此在全社会倡导合理地物质消费,反对进行攀比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当前,低碳经济是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如果想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市场下能够获得一定的位置,就一定要向着低碳经济的方向进行发展,在中国过去的很长一段历史里面,中国的工业生产当中高碳能源一直是行业消耗能源和资源的主导,如果要实行低碳经济一定需要一个十分彻底的过程,很多方面的生产制度和结构都要进行转变,向着低碳模式进行发展,在制度和技术上都要实现低碳模式,才能在低碳产业结构上进行不断地发展,进而能够使得我国的可持续经济战略能够有效实行,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和自然能够和谐发展。本文对于低碳经济和中国可持续性战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静.中国的环保政策: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 毕凤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3] 孙继玲.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环保会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4] 赵芬.探讨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视野,2013,(5).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第5篇

1认识的局限性,使金属冶炼业重经济轻环保中国金属冶炼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人类重视金属冶炼业带来的经济效应,重点找着眼于金属冶炼业的经济地位。人类对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认识的局限性,对“低碳经济”认识有限,更忽略了“低碳经济”的实践。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得到全球的关注。中国金属冶炼业的高耗能、高排放以及高污染问题突显出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金属冶炼业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效节能减排成为了大势所趋。

2技术落后和创新不够制约了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我国的金属冶炼业因为认识不足,投入不够等原因,其技术装备和冶炼工艺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在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其能源的消耗在行业的总能耗中占有80%以上的份额,但是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却有待提高,很多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发展,对新技术的开发也急需加速。在很多有色金属企业,其技术装备和加工技术居然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已经完全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在一些民营企业和地方小企业中,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低,在现今发展节约型、环保性经济的方面明显的落后。因此,生产装备的更新,加工工艺的提高,生产技术的开发是金属冶炼业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3惩戒措施难以奏效使节能减排工作更加被忽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会增加生产成本上的投入,相应的减少经济收入,这就使一些社会责任意识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企业着重效益的获得而放弃环保。环保部门对于违法事件的处罚相对于不环保取得的经济效益来说,具有很大的差额,这就导致企业宁可受罚也要以经济利益为重。惩戒措施的力度不够,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的控制管理难以奏效。

二、金属冶炼业走“低碳经济”路子的管理路径

1政府要做好监管工作,引导和推动金属冶炼业发展“低碳经济”政府要履行职责,做好监管和把关的工作,保证企业的健康公平的发展、竞争。不能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政府的监管到位,有利于金属冶炼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在对市场准入和投资方面,政府要严格监管,将非“低碳经济”从源头上有效的控制,把节能减排作为市场准入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企业的运行方面,政府要对其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真正的做到“节能减排”;在奖惩方面,政府要加大惩罚力度,对违规企业严格执法,对“低碳”企业进行褒奖,实行双向引导;在市场竞争维护方面,政府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保证金属冶炼业的市场环境处于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2金属冶炼业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措施对于金属冶炼业来说,第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认识,认清其在保护人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要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经济”是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努力抢占先机,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自觉承担的一项责任,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三,要重视“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形成良性的循环。第四,要进行项目的投资建设时,以“低碳经济”为基本原则,建设低碳的项目,为节能减排打下良好的基础。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第6篇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我国2007年和2012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情况,通过测算得出我国2012年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量整体高于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量。纺织、服装业、化学工业、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较为严重,尤其是化学工业和纺织业。针对此现状,进一步提出我国应该对贸易政策进行改进,实行更加完善具体的低碳化贸易政策,从而达到减少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投入产出法;出口贸易;隐含碳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很快中国跻身于贸易大国之列。然而,随着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日趋严重。2007年,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2013年,中国碳排放总量超过欧美总和,占全球的29%。并且,我国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过欧盟。2009年的“十二五”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2015年的“十三五”提出,我国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世界碳排放大国, 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社会压力。

一、概述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把隐含碳排放逐年增长的原因都大多数归因于国家产业结构不够先进,生产技术、方式相对落后,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慢以及国际环境组织划分碳排放责任不公平等,而对于出口贸易的增长促使隐含碳排放量增加这一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本文从我国出口贸易的角度出发,对贸易量的增加影响隐含碳的排放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出我国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出口贸易量的增加。想要减少隐含碳的排放量,关键要对我国的贸易政策提出改进措施,必须完善我国的低碳化贸易政策,例如保持出口平稳增长,推动出口结构升级。根据不同行业碳排放量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出口限制政策和措施。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作用,并且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的WassilyW.Leontief教授创立的,即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来源与产出去向排成一张投入产出表,依据该表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计算消耗系数,再根据消耗系数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涉及到两个最重要的概念: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个部门在生产单位产品时需要消耗的各个部门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指部门与部门之间除了直接消耗外,还需要通过中间产品消耗某一产品,称作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则是某个部门在生产单位产品时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的总和。

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将CO2直接排放系数转化成CO2完全排放系数,从而得到隐含碳的排放系数。然后,用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量乘以隐含碳排放系数,得到出口产品中总的隐含碳。再减去直接能源出口中隐含的CO2,即可得到我国出口中的隐含碳。

具体指标如下:

1. 直接消耗系数:amn=qmn/Qmn(m,n=1,2,3,4……k) (1)

其中,amn表示n类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生产每一单位的n部门的产品所直接消耗的m部门的产品数量=生产n部门全部产品所直接消耗的m部门的产品数量/n部门的总产量。将amn记作矩阵A。

2. 完全排放系数:B=A(E-tA)-1(2)

其中,B表示完全排放系数,A表示直接消耗系数;t表示国内投入品中占投入的比重,且t=1- [m部门的进口额/(m部门进口额+m部门的总产值-m部门出口额)。(E-tA)-1称为扣除进口产品影响的里昂惕夫逆矩阵。

3. 中间投入产品i的能源消耗强度:xi=Xi/Pi(3)

其中,设xi为生产单位产值的i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Xi代表产品部门i全年的能源消费总量,Pi代表产品部门i在同一年份的总产值。Xi和Pi 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

4. 最终产品部门j的隐含能源消耗强度:Cj=Σbij*xj(j=1,2,…,14)(4)

其中,Cj表示在生产单位产值的j类产品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中间投入的i(i=1,2,…,14)个部门的能源消耗强度之和。已知中间投入品i的能源消耗强度xi和生产j类产品所直接和间接消耗的i类产品的价值量。

5. 最终产品的出口产品的隐含碳

Qj = Wj*Cj*M(j=1,2,…,14)(5)

其中,Wj表示j类产品的出口额,M表示某一年单位能源消耗量的CO2排放强度

6. 全部出口产品的隐含碳:

z=ΣQj(j=1,2,…,14)(6)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

1. 我国2012年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量整体高于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

2. 14个行业中,除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两个行业,在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比2007年有下降趋势以外,其余的12个行业在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3.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占据了大部分比重,大约70%左右。

4. 2012年,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洹⒓扑慊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的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量比2007年有巨大的增长幅度。

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测算后,通过得到的数据,分析出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虽然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但是,贸易量的增大是促使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愈加严重的重要原因。

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愈加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贸易量的增长,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净出口国。通过对中国出口隐含碳的测算,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导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逐年增长。这表明,出口规模的大小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庞大是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比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之庞大,由于我国是制造大国,因此我国的进口贸易规模稍微偏弱。更重要的是,进口贸易伙伴国早就完成工业革命,加上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结构较为优化,碳排放强度低于中国,所以,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的增长大大高于进口商品隐含碳排放量的增长。要想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能够得到有效的缓和,那么,我国就必须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口,同时,也需要更进一步优化出口贸易的贸易结构。另外,化学工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以及交通运输业这几个高污染企业占据了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的60%~70%,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需要对这些部门的改进尤其加以重视。

四、对策及建议

基于以上的研究讨论,针对贸易量的增加促使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逐年增加这一原因,提出如下建议:

我国应该对贸易政策进行改进,实行更加完善具体的低碳化贸易政策。

首先,我国政府应该确保对外贸易政策的连续与稳定,有了稳定的贸易环境,才能保持出口的平稳增长,提高我国的科技技术,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处于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要从制造大国迈进制造强国之列。因此,面临加速升级换代的制造业,除了面临发达国家对生产技术以及产品市场的高标准、高要求的压力,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生产的压力。国家和政府要继续按照实情调整实施适合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对于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要准确调控他们的出口规模。各企业各部门也要不断通过生产技术创新等手段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进入生产价值链的高端。

其次,促进高污染制造产业的换代升级,对高排放的产品出口要进行必要的限制,需要实施低碳化贸易政策。针对化学工业、纺织业等高污染行业,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在出口时征收相应的环境关税。另一方面,需要鼓励进口替代政策,加快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本国国内企业的节能减排。

最后,我国各行业也应该对自身的生产技术进行不断创新,生产出绿色、低能耗、低排放的产品,减少出口碳排放量,从而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大目标,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原磊磊,吴水荣,陈幸良,陈勇.国际贸易中隐含跨境碳转移环境责任分担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2015(27).

[2]赵玉焕,刘月.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8).

[3]高金田,董博,许冬兰.基于隐含碳测算的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4]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21).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第7篇

企业的发展宗旨是企业前进的动力,同时它又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低碳时代下企业要将低碳的理念和要求与本企业的发展宗旨相融合,并力争将其上升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将其思想发扬光大。低碳理念应当在多个方面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例如在制定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时,低碳的思想和要求就会成为该企业的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同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低碳环保的思想也会得到有效的传播。低碳的思想和要求应当成为企业及所有员工的价值导向,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明确了企业前进的方向、路径和方式,影响着企业对价值的选择、对价值的认识以及对价值的评价,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是维持生态平衡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有效保证,没有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宗旨中,就不能实现管理的创新,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低碳的思想和要求在与企业管理创新相结合的环节上,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在低碳的思想下,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研发、引进、应用和销售,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在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二是应当努力提高低碳技术的应用比例,充分利用现有的能源的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有效的控制碳的排放量,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实现低碳与利益的双赢

在低碳时代之下,不是要求企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片面的追求低碳,而是要实现两者的共赢。实现双赢的局面,既是企业发挥自身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企业赚取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单纯的追求其中之一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宗旨的,两者的有机统一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目标,这同时也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低碳管理创新既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企业的利益;既是企业的发展挑战,同时也是企业的发展良机,在低碳道路上前进的越早,越能有效的占据市场的份额,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和效益。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企业都比较重视低碳理念,在制定企业的决策、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都是按照低碳的要求来进行的,例如发展理念的创新、生产技术的创新、经营活动的创新和管理层面的创新等,这也是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力超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在一些高精尖技术方面,我国企业与它们的差距非常明显。因此,我国的企业也应当从此加强对低碳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研发一些比较实用、高效的低碳技术,赶超外国企业。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例如尚德太阳能、远大空调、比亚迪汽车等企业,它们的低碳生产技术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这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企业腾飞的基础。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在制定管理创新的对策时,应当牢牢抓住低碳与效益这一对矛盾的主体,这位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帮助,管理层应当把低碳责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有机的结合,正确的处理低碳发展模式与效益的关系,首先要具有较长的利益规划,然后再制定短期的规划,合理的处理低碳与效益的矛盾关系,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将低碳要求与市场规律相结合

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将传统的不合理的发展模式抛弃,同时在发展中加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新特质,同时,企业又不能脱离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同时也不应该放弃市场的需求,而且不能忽略市场的竞争作用,应当将企业的价值导向与市场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以低碳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实现低碳与管理的良性互动。低碳技术和产品在实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阻碍,例如成本高、价格高、市场销售不畅、市场需求不足、市场推广困难、竞争压力大等问题,企业管理层应当清楚的看到,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企业的低碳策略存在问题,而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消费者低碳意识缺乏、低碳消费群体不成熟、政府帮扶或支持政策不到位、资金投入较多、国外低碳技术竞争力强等,企业应当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创新,尽量规避不合适的策略,适应市场的规律,遵循目前我国以及全球低碳经济的大趋势,目标要长远,只有这样企业才有较大的把握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四、以低碳责任意识引导制度创新

在进行管理创新的前期,要在企业的内部形成低碳的整体意识,让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时更加的便利。企业要在低碳节能、降耗减排上设置比较明确的指标,并引入比较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实现绩效管理考核;同时,在组织机构上设置节能减排的管理岗位,实行岗位低碳责任制,并通过绩效考评判定低碳任务是否达标;同时,要建立健全低碳奖惩机制,当节能减排的业绩比较突出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果没有达到指定的标准,则应当对相关岗位进行问责或惩罚。为使低碳化的制度创新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为广泛员工所自觉接受和认同,应积极鼓励员工为节能减排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热情,并要重视员工对制度创新的反馈意见,对有关低碳指标的绩效考核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从而明确对低碳管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五、结语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第8篇

1 品种培育技术

优良品种是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节约型和效益型果业生产的保障。我们可以通过新型果树品种培育技术,培育具有抗高温、耐干旱、作物生长发育期长、氮素利用高等特点的优良果树砧木和品种,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其技术内容包括国外资源的引进筛选和国内资源的选育,可以采取芽变、实生选种和杂交、辐射、分子辅助甚至太空移植等方法的育种技术,来培育目标品种。

2 矮砧集约技术

矮砧集约技术就是指果园采用矮化砧木嫁接的大苗建园,并进行集约化栽培的高效生产模式,是果树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栽培制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果园为乔砧密植,乔砧果园与矮砧果园相比,需要的肥水多、栽培空间大、管理成本高,是一个高消耗、低产出的栽培方式,而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低消耗,高产出的栽培方式。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应用矮化砧木、采用宽行密植、选用大苗建园、设立立架栽培、高纺锤形整形与下垂枝修剪等。

3 节能耕作技术

节能耕作技术主要是免耕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耕作,增加地表覆盖,实现土壤的少动土、少,达到适度松紧、适度湿润、适度粗糙的土壤状态和保存土壤中的碳含量、减少农业机械和化肥使用的目的。据统计,由于不使用耕地机械而能够避免的碳排放量约为879千克/公顷/年。其技术内容包括果园生草、果园覆草等。果园生草包括自然生草和播种草种,草种选择要适宜,主要包括白三叶草、牧草、苜蓿、黑麦草等,生草要适时刈割。果园覆盖要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刈割的杂草,要注意防风、防火。

4 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技术主要是指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高效率利用,尤其是氮肥的科学使用。目前相当部分果园由于长时间过量、不合理施肥,导致了土壤出现板结、次生盐渍严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未被利用的肥料日积月累形成肥毒,抑制了中微量元素吸收和分解,破坏了土壤环境,减少了生物多样性等。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平衡施肥技术来调整土壤碳源的供应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引起土壤碳库的变化。其技术内容包括一是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量,尤其是加大生物有机肥的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和酸碱度。二是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根据不同土壤状况和不同果树需肥特点,在关键时期使用适宜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三是使用缓控释肥,充分利用缓控释肥养分利用率高的特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和气候的不利影响。

5 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就是改进地面灌溉的技术。果园大水漫灌不但浪费了水资源,而且消耗了其他能源,同时还不利于果树生长。在低碳果业生产中应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一是进行土地平整和条田建设,为灌溉水提供节水保障。二是重视农艺节水,要根据果树生长周期、需求饱和度进行适时、适量灌溉。三是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6 绿色植保技术

绿色植保的终极就是无农药植保,它是构建一个植保技术体系,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施用,坚决杜绝单纯依赖化学农药和滥用农药的现象,以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健康和营养水平,推动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物理机械和生态调控措施,如诱虫带、粘虫板、频振式诱虫灯等。大力推行生物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采用生物杀虫剂防治病、虫、草害。采用有机杀菌和杀虫剂防治生产中常见病虫害。

7 秸秆利用技术

秸秆利用技术就是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果园覆盖或采取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果园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果园覆盖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秆、麦麸等与菌种联合发酵释放二氧化碳和热量,不但可以提高地温,减少果树线虫等土传病虫的危害,而且明显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并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70%和80%左右,降低投资成本65%左右。

8 立体种养技术

果园立体种养技术就是合理配置果树与作物之间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种植好果树的同时,充分利用果园的空间资源,种植牧草养畜禽,或者在果树下直接养畜禽,畜禽粪便排入沼气池或者用生态菌处理,沼气用作生活能,沼肥或者菌肥返回果园,给果树或者牧草施肥,这种模式在果园区域内,把种植与养殖、养殖与沼气或生态菌、沼气与种植等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选择合理的种养模式,如“果-畜-沼-窖-草”、“ 果-草-牧-沼”、“果-食用菌-畜”等。选择合理的间作农作物,早期果园可以间作牧草、生姜、春大豆、食用菌、花生、中药材等。选择合理畜禽,可以在果园养鸡、兔、猪、鱼、鸭等。

9 休闲观光技术

休闲观光技术是指运用休闲、观光等形式将果业资源拓展为旅游资源,开发自然意趣浓,能同时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双重享受的现代果业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绿色产业。休闲观光果业的几种模式包括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农事活动参与型、民俗文化型等。其技术要点包括:一是要依托城市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二是做好科学规划,选择适宜树种和不同成熟期、不同果形、不同颜色的优良品种。三是要高标准建园,进行标准化管理,生产无公害绿色优质果品。四是形成特色和品牌,加强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