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实地考察评估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几点意见》(学位[20*]19号),以及《关于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军队学位委员会开展硕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11号)精神,自20*年起,由省学位委员会开展对本省区域内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军事学科除外)的定期评估工作。现就有关20*年定期评估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范围与组织

本次评估的范围是*年以前(含*年)获得授权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包括已获博士学位授权或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内的硕士点)(具体名单见附件一)。评估范围内的所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均应参加本次评估,不参加者视为自动放弃授权。

省学位委员会负责组织对本省区域内(含部委、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定期评估工作。

二、评估内容与方式

本次评估主要针对被评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以来,学术队伍的变化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的科研成果及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要求见附件二。

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基本状态评价和硕士学位论文抽查三个环节,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由省学位委员会确定评估结果,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一)单位自我评估

各有关单位要在认真开展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提交本单位自评总结和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报告。单位自评总结应扼要反映本单位自评工作的主要做法,研究生招生、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共性、突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各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提交的自评报告,要围绕自评结果,客观全面地反映本学位点在导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质量保证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包括学风建设、培养机制改革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优秀导师和毕业研究生的典型情况介绍,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方案。单位的自评总结和每个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自评报告,均不超过2000字。

各单位在自评工作结束后,要对每个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按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给出自评结果。被评为基本合格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专项整改方案;被评为不合格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要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可申请暂停招生,两年后重新评估,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硕士学位授权点,鼓励主动申请放弃其学位授予权。

(二)基本状态评价

参评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要按照规定填写《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表一,表格样式见附件三)。

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通过通讯评议和会议评审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同行专家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状态进行评价。

(三)硕士学位论文抽查

本次评估要抽查每个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的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抽查的论文连同填写的《硕士学位论文简况表》(表二,表格样式见附件四)送同行专家进行评审。抽查论文清单及报送要求另文通知。

专家评估意见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专家组如认为有必要,可对参评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实地考察。

三、评估结果与处理

省学位委员会最后确定评估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合格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继续行使学位授权,其中,对在某些单项指标存在有一定问题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要就存在的问题提交整改报告,省学位委员会将据此对其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整改情况进行重点跟踪;对不合格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将作如下处理:

(一)对于存在影响学位授予或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和现象的,暂停招生并限期整改,二年后重新申请评估。

(二)对于学位授予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撤销其硕士学位授予权。

评估结果需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四、评估材料与报送

各学位授予单位须将《硕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报告》、《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表一)、《硕士学位论文简况表》(表二)各一式十五份及其电子文档,单位自评总结和各参评点评估结果电子文档(格式见附件五),被抽查的论文(原件复印)一式四本,答辩委员会决议(原件复印)及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原件复印)一式四份,以及表一、表二中填报的导师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证明、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和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证明(原件或复印件),于20*年5月10日前送达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五、评估项目收费

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0]545号)文精神,本次评估实行收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定期评估,按每评估一个硕士点1200元的标准收费。

有关单位需将上述收费于20*年5月10日以前按下列帐号汇至省教育厅学位办公室。汇款用途请注明“学位点申请评估费”。逾期未缴费的单位,按自行放弃其相应学位授予权处理,所报送的材料将不再送审。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一、芬兰高等教育评估概述

芬兰的高等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在给高等教育机构以更大的自主权的同时,要求高等教育机构以优良的教育质量换取政府的信任。为了监督和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1995年底,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Council,简称FINHEEC)应运而生[2]。时至今日,芬兰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宏观层面,由教育部进行国家教育战略规划对教育质量问题的政策引导;在中观层面,由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进行外部评估与审核;在微观层面,由各高等院校自己建立内部质量保障机制。

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是独立于高等教育行政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组织,由国家教育部任命12名代表组成,其中5人来自大学,3人来自技术学院,2人来自工商贸易界,另外2人则是学生。

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的目的是提高各高等院校进行自我评估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向外界公布评估的结果,让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及受教育者了解高等学校在质量方面的信息,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的目的。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本着独立、互动、透明、多样化、专家鉴定、注重效果的工作原则[3],负责问题评估、提供支持、学院认证、课程评估、认证服务、理论研究、评选评优、数据处理、国际评估及其他评估十个方面的评估工作。

二、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实例

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是芬兰的最高学府,1640年创建于芬兰古都土尔库,1828年迁至首都赫尔辛基。赫尔辛基大学以其悠久的历史,秀丽古雅的建筑,丰富的藏书,一流的设备,齐备的专业,以及杰出的成就,驰名欧洲。

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责任主要取决于高等教育机构本身,高等教育机构有权自主决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组织、原则、方法。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相应的评估文件及材料给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继而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根据所获取的文件及材料对申请评估的机构做出科学、公正、公平、发展性的评估。

(一)评估与审核的指标

根据FINHEEC《2008-2011年审核手册》,[4]评价与审核的指标主要如表1所示:

(二)进行书面审核

2007年秋季赫尔辛基大学向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提出了申请,参与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与审核[5]。双方签署了有关协议,在FINHEEC审核访问六周之前赫尔辛基大学提供包括学校概况、质量发展和保证体系、学校的质量和管理制度、学校质量工作的SWOT分析、质量体系的发展目标等基本材料。同时,提供包含每个审计目标和分目标的用来证实质量保证体系性能的证据和样本[6]。由以上赫尔辛基大学自主向FINHEEC提供材料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机构既是评估的对象和主体,又是评估的主导。高等教育机构自行决定所提交材料的内容,然后由FINHEEC在程序上对其进行外部评估与审核。

(三)FINHEEC进校考察

2007年11月,FINHEEC进驻赫尔辛基大学对其进行为期2~5天的实地考察[7]。目的在于验证该校关于质量保障体系的材料是否真实有效,直接获得该校质量保障体系更加真实与丰富的材料。在此期间FINHEEC还对学校的管理人员、院系负责人、教职工、学生、外部利益相关者等进行了访问。

(四)形成评估报告

FINHEEC对赫尔辛基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系统评估后,形成一份翔实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主体共分为审查的目标和标准、审查过程、院校及其质量保障体系概况、审查结果及最终结论几个部分。在报告的主体部分――审核结果方面,FINHEEC主要提出结论及改进意见。2008年2月29日赫尔辛基大学通过了评估,有效期为6年[8]。

三、思考与启示

(一)以“质”取胜:强化高等教育质量意识

芬兰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大学最多的国家,但并非人人都有机会读大学。芬兰大学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每年只有三分之二的高中生能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学习。可见,芬兰的高等教育非常重视质量。同时,芬兰也通过教育立法等方式建立了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制度,使其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反观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飞越,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即认为步入大众化阶段[9]。因此,强化高等教育质量意识,努力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内外兼修:内部与外部质量保障相结合

芬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内部与外部质量保障。内部质量保障体现在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定位,自主提出适合其长足发展的质量要求。在外部评估与审核过程中,FINHEEC并非预先设定好评估模式,而是根据参评高校提供的资料,结合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与特点,选择出最有可能反映其质量保障需求的评估与审核方式。而评估是以高等院校的主动性作为质量保障的原动力。虽然芬兰教育部并未强迫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都要参加FINHEEC的外部评估,但是高等教育机构为了得到外界的认可及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也会主动参与到外部的审核与评估当中,以期在高等教育竞争中保持活力。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路施工;排水施工;监理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 A

.1、对进场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查

对于道路工程路基填筑、给排水管道、沟槽回填等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回填。填筑用土使用前要进行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级配试验等。不同性质的土不得混填,填土中使用房渣土、工业废渣等需经过试验,确认可靠并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石块应打碎或剔除。

基层使用的原材料如水泥、石灰、土、碎石、粉煤灰等在进场前均需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检测,混合料如水泥稳定类、二灰稳定碎石、级配碎石等的配比、级配、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的测定需要现场取样测定。二灰碎石混合料必须抽检含水量、拌和均匀度,最佳含水量以“手捏成团,落地松散”为度,拌好的三渣混合料堆放时间不得超过2天。

沥青混合料摊铺前要对混合料中的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等进行检测,各实验指标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运到现场的沥青混合物的外观质量、温度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准卸料。

商品混凝土进场前要检查供货厂商,考察其生产资质、质保体系等,水泥、砂、石、配合比等各种试验检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自拌混凝土使用前必须进行配合比实验,并按照实验报告的要求进行配料。

排水双壁波纹管等化学管材进场前要检查几个方面:外观颜色要一致,内壁光滑平整,管身无裂纹,筋无损坏,管口无破损、裂口、变形等缺陷,实测承插口内外径尺寸及椭圆度,橡胶圈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卷皱、破损、重皮和接缝现象。不同型号的管材要取样送检,检测环刚度等指标,各实验指标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钢筋砼管进场前实地考察供货厂商,考察其生产资质、质保体系等,各种试验检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管子内外表面要光滑平整,无蜂窝、塌陷、露筋、空鼓、裂纹等缺陷。实测管子的内外径、壁厚和椭圆度。

对于砌筑检查井所用的水泥、砂、砂浆、砖块、窨井盖、混凝土等材料进场前要检查生产厂家的资质证书、产品合格证、质保证书等,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钢筋进场前要检查合格证、质保书等质量证明资料是否齐全,其规格型号是否一致,并进行外观检查,观测锈蚀程度、测量直径等,在外观合格基础上,抽取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复试,各项实验指标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进场的侧平石、人行道砖等混凝土或花岗岩制品、植草格、土工格栅等建筑材料应检查质保单及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检查色差及外形尺寸,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或已经损坏的产品

2、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填方路基开工前,应当进行100-200m填方试验路段,以确定在该土质、机具、设备条件下的碾压遍数、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cm,填筑的双向横坡宜为2%~3%。原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形,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

挖方路基应根据设计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能随意乱挖、超挖和欠挖,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机械开挖时避免破坏地下沟槽、管线,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时,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规定

每层路基填筑碾压完毕后必须进行压实度实验以检验是否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在路基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弯沉实验,测量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平整度等,各指标合格后签认隐蔽工程、分项、检验批报验资料,并作出质量评估报告。指标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二灰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摊铺前检查基层标高和平整度,当厚度≥25M时,应分层施工,松铺时,按照“宁高勿低,宁铲勿补”为原则,摊铺中应尽量做到一次整平,严禁在已碾压成型的粉煤灰三渣上找补薄层。摊铺时要制作二灰试块进行抗压强度实验,碾压成型后检测厚度及宽度,碾压完成后,在20天养护期内使三渣表面保持湿润,未铺面层前,不宜开放交通。在摊铺面层前要测定弯沉值,用水准仪检测中心线高程及纵横坡度,并同时进行外观检查。二灰碎石基层验收前审查原材料试验报告、二灰试块强度、弯沉试验报告,各指标合格后签认隐蔽工程、分项及检验批报验资料,并作出质量评估报告,指标不合格不得铺筑面层。

4、混凝土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厚度在24cm以下可一次性摊铺,在24cm以上时,应分两层摊铺,下层厚度宜为总厚度的3/5。振捣必须密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禁止用砂浆补平)。在混凝土抹面前清除黏浆、修理边角,抹面宜分两次进行,先找平等表面无泌水时,再作第二次抹平。严禁在混凝土面板上洒水或撒干水泥。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采取覆盖、养护措施。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了30%以上时,再切割、锯切混凝土路面伸缩缝。混凝土基层施工结束后审查试块强度报告,检测中心线高程及纵横坡度,并同时进行外观检查,各指标合格后签认隐蔽工程、分项及检验批报验资料,并作出质量评估报告。

5、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气温不宜低于l0℃, 机械摊铺机应具有能够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摊铺宽度可调整,且能保证更换运料车时连续摊铺。沥青混合料压实宜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式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形)三个阶段进行 。初压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1~2遍,复压紧跟初压连续进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宜为10~20cm。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压实工具进行压实。终压宜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碾压过程中要随时向压路机钢轮喷水和向胶轮喷油。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并符合规定要求,在沥青混合料路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沥青路面验收前要审查原材料、级配、配合比试验报告,抽提筛分及油石比试验报告,压实度、弯沉、厚度检测报告,同时进行外观检查。各指标合格后签认隐蔽工程、分项及检验批报验资料,并作出质量评估报告。

6、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沟槽开挖前复核边线、轴线,并在开挖时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控制挖土深度标高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防止超挖、欠挖。控制管道砂垫层的厚度、密实度及管道标高、坐标、坡度、水平管纵横弯曲度和承插口间外表间隙。检查接口橡胶圈是否到位。不得用建筑垃圾、大粒径材料、淤泥等作为路基下管道沟槽回填料。检查井施工时控制井的尺寸大小,保证错缝砌筑、灰浆饱满、井内壁粉刷密闭均匀,井垫层厚度、溜槽形式符合规定要求,井框、井盖完整无损,并与路面齐平,井内不得有垃圾等杂物。管道施工过程中,槽底不得积水,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漂浮的措施。沟槽回填前要进行闭水试验以验证检查井和排水管是否有渗漏,发现渗漏后及时修补直至实验结果符合要求。排水管道验收前要审查沟槽验收记录、原材料试验报告、管腔压实度及砂浆试块、垫层砼试块试验报告、闭水试验记录,并进行外观检查。各指标合格后签认隐蔽工程、分项及检验批报验资料,并作出质量评估报告。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战役以欧盟的大获全胜基本结束。

作为国际贸易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手,欧盟拥有世界上最全面和最复杂的技术壁垒。在这场伏击战中,欧盟自始至终把握着主动;前期为后继纵深进行了良好铺垫,奠定了良好基础;战役进行得迅速果断勇敢,最后达到甚至超过了事先的基本目标。

氯霉素事件

2001年初,奥地利,一名消费者因食用虾仁出现氯霉素过敏,经查,虾仁来自中国,当地绿色组织很快介入此事并通报欧盟。4月,在舟山进行的检测结果证实:出口虾仁氯霉素残留量超过欧盟食品标准;7月,国家质检局就此急电浙江省,8月,国际新闻传媒公开报道;10月,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向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通报:“已查出污染源。浙江出口的虾是海捕虾,本身不含有氯霉素,出口欧盟冻虾中含有氯霉素是由于个别剥虾工人为消除手掌发痒搽氯霉素后未能彻底洗手所致。”并承诺将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11月,欧盟考察团到中国实地考察,同时向我方提交评估报告。报告结论:“目前中国无法向欧盟充分保证向欧盟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不含有害兽药残留和其它有害物质”嗣后,陆续发现55批水产品存在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2002年1月25日,欧盟通过2001/699/EC决议,对从中国进口的虾采取自动扣留并进行批检的保护性措施。2002年1月31日,欧盟官方公报第2002/69/EC号欧盟委员会决议:自1月31日起禁止从中国进口供人类消费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动物源性产品,但肠衣及在海上捕捞、冷冻、最终包装并直接运抵共同体境内的渔业产品(甲壳类除外)不在禁止进口之列。

此前数年,动物肉类产品已经被赶离欧洲市场。

中国:仓促的遭遇战

当今世界,国家间更多采取不完全合作的形式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壁垒和摩擦成为国家利益冲突的主要表现。国家利益主要通过国家间的博弈获得。

中国同欧盟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长,面对日益重要的贸易关系和庞大的贸易逆差,欧盟在争取扩大中国市场的份额同时,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同时中国在控制市场开放节奏的同时,力求获取更大的欧洲市场空间。围绕市场的开放和贸易壁垒,双方在进行不完全合作状况下的博弈。双方不断变化攻防策略(包括摩擦)以获取最大收益。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欧之间的博弈进入了新的局面。意味着双方在基本利益处于整体平衡状态下,共同认可WTO作为游戏规则和裁判。

由于成本和价格等原因,中国在对欧盟的贸易中占有比较优势,中欧贸易顺差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和可能。

氯霉素事件对于欧盟是期待已久的对于中国的伏击,对于中国则是一场仓促应对的遭遇战。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不管氯霉素事件是否发生,这场战役注定是无可避免的。选择氯霉素事件作为发端不过是选择一个有利的导火索罢了。

如果说美国有些黑社会老大的霸道,一旦感到自己吃亏,可以置国际规则和惯例于不顾,就挥舞大棒进行所谓制裁,如臭名昭著的301法案;日本则如土财主一般,满世界占便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牢牢固守。在对外贸易谈判中,日本的农产品市场的市场开放一直是永恒的主题;欧洲则力图表现出所谓“绅士风度”,谋而后动,先礼后兵。一击必成,这种诡道甚至让霸道的美国望而生畏。

克劳塞维茨被奉为西方战争理论的始祖,其极力推崇防守理论,在其《战争论》一书中,创建了“防御是比进攻强的作战形式”的现代战争理论。防御理论是欧洲战略发展过程中的必修课程。

欧盟最早认识到利用技术壁垒对本区域内市场进行保护,作为国际贸易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手,欧盟拥有世界上最全面和最复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但有统一的欧洲标准和指令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还有各成员国众多的繁杂程序和技术标准,对任何成员国的违禁均可造成欧盟的禁令和制裁。

如果说,欧盟在本次战役的预定基本目标是:阻碍甚至阻止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节奏和步伐;减少欧中的贸易逆差;降低消费者对于中国食品的信任程度;获取相关双边贸易的主动地位;形成贸易壁垒的纵深防御。那么,就战役本身而言,欧盟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目标。

欧盟:期待已久的伏击战

导火索点燃

2001年初,一名奥地利的普通消费者在一家普通的超市中买了一磅普通的中国冷冻虾仁。而虾仁吃过不久食客中的一位感到有些不适,询医后证明是氯霉素过敏所致。估计是食用的虾仁问题。这个过敏者恰好是当地绿色组织成员,知道东南亚一些进口食品中可能含有氯霉素的事情。于是取证,于是检验,果然。于是相关信息进入绿色组织的通报。于是欧盟获悉。

氯霉素问题不是新问题。此前数年,曾经发生过中国进口食品中氯霉素含量超标的事件。欧盟也曾予以警告和采取相关措施,但在当时,双方并没有对此予以特别重视。

近年来,由于疯牛病等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怨声载道,纷纷把矛头指向欧盟相关机构。同时欧中逆差也倍受欧盟关注,一些当地的生产企业也感到了中国产品带来的竞争压力。

4月,中国舟山,经过实地检验得到证实,同时排除了物流过程污染的可能。8月,当地新闻媒体曝光介入。一时间沸沸扬扬,欧盟发动战役的时机已经成熟。

战役开端

11月,欧盟派出2001年11月份欧盟食品兽医办公室来华考察。出台评估报告。这个报告是欧盟获胜的基础。

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①中国在兽药安全使用监督、兽药残留监控方面没有法律规定。②中国政府处管部门没有兑现其承诺。③残留监控计划执行不力。④质量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没有保证。⑤被考察单位有弄虚作假的情况。

结论:目前中国无法向欧盟充分保证向欧盟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不含有害兽药残留和其它有害物质。

同时和嗣后,55批次的中国食品被检验违规。

导火索的使命已经完成。战幕拉开。

师出有名

作为个别批次进口食品的氯霉素残留只是个别事件,很难形成一次战役的理由。个别批次的残留问题很难成为禁止中国进口食品的借口和理由。为此,欧盟费尽心机,一方面低调麻痹中方,一方面开始炮制考察报告。报告的主题明显上升到原则,即由简单个别批次虾仁氯霉素残留转向中国缺乏生产符合欧盟食品质量要求的环境、制度和程序。正是由于攻击点的扩散和原则化才形成欧盟禁令的根本原因和致命一击。

合法性

根据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成员国有权出于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的正当理由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

同时,按照WTO规则,任何成员国不得单边自行实施报复措施。除非在专家组或上诉机构认定这种壁垒措施是违背WTO规则的。

也就是说,对于欧盟因此采取的各种制裁措施,中国没有因此采取对等报复措施的权利。在对手挥拳相向的时候,你却不能同样挥拳反击。

离间进攻同盟

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生产国和出口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也在这次事件当中。越南等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纷纷采取紧急措施。欧盟顺势分而处之,最大限度离间和孤立对手。

这样,不但越南、印尼大难不死,连泰国也跳出了这一壁垒而幸免遇难。

形成防御同盟

2002年1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也做出反应,对我国虾产品发出预警通报,并再次发文强调禁止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氯霉素、磺胺类等11种药物;2002年5月24日,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农林部通过紧急法案,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小龙虾和虾类产品进行氯霉素检测;接着,美国佛罗里达州检出中国虾类含氯霉素并有可能效仿路易斯安娜州的做法;2002年3月,日本厚生省宣布对我国动物产品实施严格检查,并公布了11种药物的残留限量。

一时间黑云压城。

致命一击

2002年1月31日,欧盟官方公报第2002/69/EC号欧盟委员会决议:自当日起禁止从中国进口供人类消费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动物源性产品,只有肠衣及在海上捕捞、冷冻、最终包装并直接运抵共同体境内的渔业产品(甲壳类除外)不在禁止进口之列。

欧盟了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的全面进口禁令!

双边磋商的局限性

我驻欧共体使团大使会见了欧委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总司长,就欧盟禁止进口我动物源性产品一事再次向欧方进行严正交涉,并向欧方通报了中方在改进残留监控工作方面已经和即将采取的措施。 2002年3月25日-26日,中国与欧盟动物源性食品贸易专家工作组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比利时举行。对欧盟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欧盟一事进行谈判。

6月12日-13日,中国北京中国与欧盟动物源性食品进出口贸易联合专家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欧盟委员会局部解禁令,解禁中国对欧出口的三类产品,其中含来进料加工的鱼片,但只解禁了鳕鱼、真鳕、红鱼加工的鱼片,用其它原料加工的鱼片并不在解禁之列;对于已解禁的产品要按20%的比例抽检;远洋甲壳类的解禁要经过再次风险评估。同时,中方向欧方提交了五类要求解禁的水产品清单。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双方磋商机制开始受到WTO规则的制约。也就是说,双边的局部贸易摩擦,虽然受双边政治和外交关系的影响,但主导进程的,是WTO的相关规则。因为WTO相关规则和协议的存在,使得欧盟在事件过程中表现的合情、合理、合法。同时也WTO规则制约着中国的报复性壁垒措施对应。

木已成舟。同一时间,我方只能动用各种资源,力求减少制裁的力度和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纵深预后

“氯霉素事件”至今尚未彻底解决。欧盟采取分期逐批次的方式解禁相关产品进口,同时附加严格的苛刻条件(一些产品解禁了,苛刻条件却留了下来,一些苛刻条件的解除甚至比产品禁令解除更困难)。同时,欧盟获得了更多的有利因素,除浙江省外,江苏省出口欧盟的淡水小龙虾、福建省出口欧洲的鳗鱼制品中又相继被查出氯霉素含量超标。

这些因素,使得欧盟不但坐享战果,且可以获得纵深和预后的权利和利益。

中国:教训和经验

作为战果的一部分,欧盟在战役形成的优势,如协议和指令中规定的中国相关产品进口必须遵守的苛刻条件和繁杂程序,中国食品在欧洲消费者中的形象受损。2002年1月,欧盟出台新规定,进口蜂蜜氯霉素检出量不得超过0.1PPB,即10万吨蜂蜜中含有1克氯霉素,这个标准比原先严格了100倍。

以上种种,必将在较长的时间里影响未来中国对欧盟的食品出口。同时必然增加中国产品进入欧盟的程序和成本,增加中国产品在当地市场拓展的难度,也将形成10年内的中欧相关产品贸易的基本格局。

欧盟针对我方薄弱地带(如检验制度和技术标准),通过点的突破,完成了对我方的技术壁垒构建并形成相当一段时间的纵深防御机制。

对于我方而言,教训是沉重的。虽然我方为加入WTO持续努力了十几年,却没有完成适应规则的整体机制的转变。如争端解决的规则和技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应对、以及在技术和标准方面的根本转变和提高等。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都表现出对于规则的陌生以及应用能力的差距。虽然战役后端进行了对于荷兰产品的战术报复,但已经无力改变整个战局。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5篇

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一行到广东海上搜救中心、广东海事局督查“两会”前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徐祖远要求,各单位要增强敏感意识,充分认识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抓基层、知实情、严措施、重成效,为党的十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到广西考察西江黄金水道建设

2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一行到广西考察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徐宪平表示,广西发展势头很好、后劲很足、潜力巨大。国家发改委将继续给予广西大力支持,帮助广西抓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落实,大力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南宁机场新航站区项目等航运、航空、公路、铁路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为广西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对西江航运干线重点调研

2月13日至17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蔡玉贺率珠江水运发展调研组一行10人对广西西江航运干线进行调研。调研组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召开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调研座谈会,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推动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项目前期等工作进行座谈,并先后实地考察老口枢纽、南宁港牛湾作业区、贵港枢纽电站、船闸,桂平枢纽二线船闸、大藤峡枢纽、长洲水利枢纽、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等。

广西斥140亿发展水运 提升北部湾港综合通过能力

2月16日,广西港航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广西将投资140亿元发展水运。力争实现到2012年末广西北部湾港港口综合通过能力接近2亿吨,西江黄金水道港口吞吐能力接近1亿吨。北部湾港建设方面,今年将新开工钦州港大榄坪北4-6号泊位、防城港云约江南作业区1-4号泊位等项目,推进钦州30万吨级石油减载平台、钦州金鼓江航道一期、钦州港大榄坪北1-3号泊位等深水航道和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续建项目,建成钦州港30万吨进港航道、北海铁山港区3~4号泊位、钦州永鑫散货码头等项目,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

贵州将形成直达珠三角长三角“水上高速路”

在日前国务院召开的新闻会上,最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发展贵州的水路运输,规划研究打通西南地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水运通道,重点推进红水河龙滩、乌江构皮滩等水电枢纽通航设施建设,支持都柳江干流航电结合梯级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库区航运特别是旅游客运。

万吨巨轮深圳外海相撞

2月22日,两艘万吨级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在深圳外海发生碰撞事故,其中一艘船身出现裂口,船上集装箱挤压严重变形,另一艘船也严重受损。事发后,海事部门立即启动了深圳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运用科技手段实施海上救助。目前,事发周边水域未发现溢油情况。海事部门表示,详细的调查结果将于近期公布。

广州跃居国内第三大港口城市

2月21日,《2011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蓝皮书)》正式对外。该评估报告通过运用“价值五力”模型对2010年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的价值分析,公布了国内十大港口城市排名,依次为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苏州、天津、武汉、青岛、宁波、大连。与上年度比照可看出,广州市综合排名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排名变化原因主要得益于广州市扎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城市空间和运营以及产业转型升级。

云浮至珠海集装箱航线开通

继去年成功收购云浮新港后,2月22日,珠海港集团又开通了云浮至珠海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大大增强珠海港对西江流域的辐射能力,为把云浮新港打造成广东省第一大内河港口和西江流域重要中转港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此次云浮―珠海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开通,不仅打通了云浮地区与珠海地区的水上快线,有力地促进了粤西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动发展,还进一步发挥了珠海港在西江流域的龙头作用,大大增强了珠海港对西江流域的辐射能力。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6篇

        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内容和步骤,并研究了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具有一定意义。

 

纽约州于1784年成立了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负责整个纽约州高等教育机构及其以下各种教育事业机构的设立、管理和经费捐赠等事宜,还经常性地定期派员访问各种教育机构,定期给纽约州立法机关递送有关各校绩效的报告。

 

①纽约州州立大学董事会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机构。1862的《莫雷尔法案》、1887的《海奇法案》和1914年《史密斯-来沃法》这3部法案的颁布促使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连续高速增长,特别是《莫雷尔法案》的通过,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史无前例的爆发式发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无权管理高校,甚至无权制定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和政策都是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联邦政府只能通过对学生和科研的资助对高校施加影响。美国各州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的差异随着《莫雷尔法案》法案后美国高等教育大发展而越来越明显,公众和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不开始关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问题。

 

美国在1885年建立新英格兰大学联合会作为高等教育的磋商协议机构,在新英格兰大学联合会之后,许多地方性质的高等教育认证机构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20世纪初美国西北部协会制定了高等教育机构资格的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布了获得其资格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名单,此后,西部协会的主要工作变成对高等教育机构工作的评估和认证。和西部协会同时建立和发展且作用相似的评估认证机构还有很多,美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都丰富起来。

 

与此同时,一些需要很深专业背景的职业开始发展起来,人们对此类专业的教育资格认证也开始重视起来。1876年至1903年,几个高水平医学院共同联手制定出了专业标准,并公布了达标院校名单,这是美国出现的最早的专业认证。随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列出了区别医学院的10个等次,并在调查医学学校之后公布了合格等次以上的院校名单。到1930年,建筑学、护理、商业教育、音乐、图书馆学、牙科和教师教育等专业领域也开始纷纷效仿,相继出现了类似的评估和认证。

 

二、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

 

(一)认证机构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机构需要得到美国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的认可,美国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是美认证机构的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认证机构的资格标准,评估并认可认证机构的认证资格,协调各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帮助认证机构持续改进其认证质量。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的前身是1994年由24所高等院校校长成立的校长认证工作组,1996年提出成立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的建议,由2990名高等院校校长投票表决,通过了这一建议。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有15名成员,由高等院校校长、公众及学生组成。

 

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可以分3为类,即全国性的认证机构、区域性的认证机构和专业性的认证机构,全国性的认证机构主要负责对全国信仰性院校及远程互联网等特殊院校的认证,除此之外全国性的认证机构还要负责对私立的职业技术院校经行认证。

 

圣经学院鉴定协会(AABC)、高级拉比和塔木德经学馆协会(AARTS)、卫生教育学院鉴定局(ASHES)、职业学院与技术学院鉴定委员会((ACCSCT)、私立学院鉴定委员会(ACICS)、美国和加拿大神学院协会(ATS)、职业教育委员会((COE)、远距离教育与培训委员会((DETC)。

 

区域性认证机构(即院校协会)负责对一定区域内高等院校的认证,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主要承担者。区域性的认证机构共6个,这6个院校委员会下属8个认证委员会分别负责本区域内的高等院校认证。在专业认证机构方面,美国目前有70余个专业性认证机构,包括工程师专业发展理事会、全美大学工商学院联合会和牙科教育理事会等。负责对法律、牙医、工程技术等60个专业学科进行认证,除对专业进行认证外,专业性认证机构还可以对高等院校涉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学院进行认证,当然也可以对开设相关专业的单学科高等院校进行认证。

 

(二)认证内容

 

1、院校认证

 

美国高等教育的院校认证分6个区域进行,院校协会下属的认证委员委员会分别对各自区域内的高等院校进行认证,认证对象包括区域内的所有公立的和私立的会员学校。各区域认证标准大同小异,院校协会下属的认证委员会对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设备和基础设施、经费来源及运用、学生培养及就业状况、管理水平等各方面质量因素经行全面而细致的审查,而后会决定被审查高校是否达到所设立的标准。

 

1992年《高等教育法》是把对认证机构的认可标准首次立法,确定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十个基本内容:(1)课程;(2)教职员;(3)设施、设备和供应;(4)与具体业务范围相一致的财务和行政能力;(5)对学生的支持服务;(6)招生、招聘和评分政策、学术日程安排、出版物和广告宣传等;(7)学历或学位目标和学位授予标准;(8)学生的抱怨记录;(9)学生取得与院校使命相关的显著成就,其中应适当考虑课程完成率、州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和就业率等方面;(10)符合本法(即《高等教育法》)本编(即第四编项目完整性)项目责任的记录,包括教育部所提供的最新联邦学生贷款拖欠率、对财务状况的审核②。

 

虽然不同的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查内同有所不同,所有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都必须包含这10个基本领域,所有高校必须首先在这些基本领域里达到标准,才有可能通过认证委员会的认证只有通过院校认证的高校才可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才有资格获得联邦和州政府的公共拨款,且只有通过院校认证的高校在校生才会被美国教育部列入资助对象范围。私人援助也一般会选择进过认证的高校。

 

甚至美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大学排行榜即《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的美国大学排名,不会考虑将未通过院校认证的高校列入排名名单。而这种按地区分类的认证体系有助于加强认证机构与高校的密切联系,从而真正地促使认证机构有效地监控高等教育质量。

 

2、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高校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问题,重点关注毕业生质量。专业认证以专业为中心,认证机构制定优秀专业的标准,评估学校是否满足这些标准,向公众公布评估结果。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和提高专业办学水准和教学质量。专业评估涉及的项目一般是:专业使命、教学计划、师资、物质资源、教与学、研究与学术、服务、学生及其学习产出、专业的强项和弱项分析、专业改进措施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计划、师资和学生学习产出。专业评估的文件,除了专业自评报告和专家组评估报告之外,还应该有专业对专家报告的应答和专业基于评估的未来行动计划。③

 

(三)认证步骤

 

院校认证的有效期为10年,美国高等院校每隔10年就要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专业认证的有效期一般为5至7年,无论是院校认证还是专业认证,认证机构的认证过程通常要持续15至20个月。申请认证的高等院校或专业首先参照认证机构给出的标准体系和条款进行自我评价并上交自我评价报告给认证机构,这份评价报告必须就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设备和基础设施、经费来源及运用、学生培养及就业状况、管理水平等方面评价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其他高校或专业同行对申请认证的高等院校或专业进行同行评议,这个评议的结论将作为认证机构进行决定的重要依据。

 

认证机构在研究申请高校的自我评价报告并讨论同行评议结论之后,将会派出一个调查小组赴申请高校或专业进行实地调查,这个调查小组由认证机构专家、同行及关心教育质量的公众组成,调查小组严格按照标准体系进行质量审查并提交调查报告。认证机构综合高等院校或专业的自我评价报告、同行评价报告、和实地调查报告的评价情况做出最后的是否给予其继续认证的决定,给予继续认证的决定一旦做出,那么该认证申请高校或专业就获得规定有效期的认证资格。对于获得继续认证的高等院校必须在获得认证资格的第5年向认证机构提交一份中期自查报告。

 

(四)认证结果

 

认证机构决定的认证结果并非只有通过认证和不通过认证两种情况,认证的目的既然是督促高等院校或其专业改进工作从而保障其质量,就有必要给予高等院校或专业改善和改进的机会。

 

在院校认证方面,除通过认证和不通过认证之外,还有一下几种情况:通过认证,但要额外提交一份相关的报告或说明;延期认证,申请认证的高校或专业按照认证机构提出的建议提交一份补充报告并要接受认证机构的再次调查;警告,申请认证的院校的教学活动或者所设的专业违背某些标准或政策,学校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或者停止这些活动,并再次重新接受专家小组的实地考察;考察,一旦高等院校严重背离有关标准或政策,在受到警告之后仍然未能作出改变,认证机构就会要求高等院校接受一定时间的考察,并且学校必须定期汇报,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来规定1至3年的考察期限,考察期限截止后,认证机构将会派出一个特别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调查。在专业认证方面的认证结果有:完全合格;小问题,3年后必须就该问题进行书面报告。问题较多,3年后接受认证机构两次实地调查;不合格,申请专业没有意向或能力解决问题。

 

三、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是政府行为,主要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制定评估标准和实施具体的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建”、“管”、“改”是行政命令式或政治动员式的,起到了一定的质量保障作用,但也损害了高等院校的个性发展,最主要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一种“外压模式”,而没有一种高校内部保障质量的内生机制,我们的质量保障还处在推一下走一步的阶段。

 

当然,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只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一部分,不能完全依靠质量评估来改进教育质量,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实质上就是一种高等教育与质量评估,美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被普遍接受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高等院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生乃至公众和全社会都非常认可高等教育认证,是否通过认证影响着高等院校能否获得政府拨款、生源、社会资助和院校声誉,其造成的压力使得高等院校不得不改善自身的教育质量,从而在外压之下形成了改善教育质量的内生模式,只要认证体系存在,美国高等院校改善其教育质量的手段方法就会层出不穷。我们不必照搬照抄其它国家的做法,不过要探索适合我国现实状况的质量保障体系和模式,必须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内生模式,只有在外压模式和内生模式良性互动的情况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才会得到持续的改善。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信贷;风险评价;德尔菲;AHP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4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104-04

引言

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各国逐步兴起,推动经济发展的金融业也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领域。基于传统信贷模式创新出的绿色信贷是国内外各大商业银行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业务。目前,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国际绿色信贷的经验以及在我国引入绿色信贷的业务基础、风控体系以及配套法律制度等内容,对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具体构建的探讨较少。

在评价体系方面,绿色信贷仍然沿用传统信贷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绿色环境指标只出现在贷款申报时递交的项目环境评估报告等申报材料中,而没有在之后的项目风险评估和贷后跟踪调查中被进一步考虑。用传统风险评价体系对绿色信贷风险进行评估的做法存在两个较大的问题,第一是静态地考察了“环境指标”现状,没有考虑到“环境指标”对项目之后的运行带来的影响,从而忽略了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第二是没有区分绿色信贷与普通信贷在一些“传统指标”上的差异。

本文基于对长江三角洲的实地走访与调查,利用AHP法和德尔菲法,详细研究了绿色信贷风险评价的相关指标。结合最终的统计结果,本文将构建适合长江三角洲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并给出相关分析与建议。

一、研究详述

与传统信贷相比,绿色信贷除了考虑传统指标还要考虑项目的“绿色指标”。本文为了得到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把绿色信贷所涉及的风险评价指标分为“传统指标”和“绿色指标”两部分。研究各项指标时,由调查对象评判各个指标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有多大的重要性。研究中具体涉及方法如下:

(一) 经验判断方法

1、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研究员从企业、银行、民众和当地报道中了解了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信贷开展情况,最后确定调查对象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江南银行等在长三角地区的分行及支行的信贷客户经理。调查对象对于信贷业务的熟悉程度的自我评价集中于“比较熟悉”和“非常熟悉”,据此判断,调查对象对于绿色信贷的风险影响因素有一定程度的决断能力,适合使用德尔菲法进行调查。

2、德尔菲法。在长三角地区,向调查对象发放绿色信贷风险因素问卷,在一轮问卷发放与回收后统计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各位客户经理。要求其参考其他专家意见,重新考虑,并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在本研究中,两轮问卷后专家的意见开始集中。使用第二轮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得到相关风险因素。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由于调查对象分散在各家银行,一定程度上隔绝了调查对象之间的直接交流,保证了德尔菲法的客观性。

3、AHP方法。本研究结合AHP法与德尔菲法,操作时通过各层内指标之间的两两重要性比较,得到全部绿色信贷风险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比较的量化结果,从而将专家对绿色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的主观判断用客观的分析方法呈现出来。

本研究将绿色信贷风险因素拆分为“传统风险指标”和“绿色指标”两大部分分别考察。在传统指标方面,本研究参考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制定了包含26个指标的AHP层级表,具体指标见结果分析。

AHP比较时采用1-9标度法。由各家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填写AHP三个指标层的两两比较矩阵。经过两轮反馈后,将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的比较矩阵内容取算数平均,之后按照AHP法标准算法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经检验,所有比较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有效。依计算结果,可得到绿色信贷传统指标的重要性排序。

4、绿色指标的选择。绿色指标方面,本研究选取了共21项环境评估指标:a.项目占用土地情况;b.受项目影响自然栖息地范围;c.对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d.废水;e.废气;f.固体废弃物;g.粉尘;h.使用原料、燃料的来源及其污染问题;i.噪声值;j.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k.单位产品能源能耗;l.单位产品水耗;m.环保法规合规性;n.产业政策相符性;o.为满足环境政策要求进行的大规模非生产性投资;p.是否属于绿色营销;q.产品是否绿色;r.产品废弃后对环境的污染;s.工作场所环境事故风险;t.现有工艺技术是否健康;u.环境改善效益。

由于指标之间并无层次关系,调查时采用投票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调查时设计两道问题配合两张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张表要求调查对象对列表中的全部21项指标逐个进行重要性判断,加强数据统计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每个指标从“十分不重要”到“十分重要”分为五级,按1-5分计分,调查对象需要判断每项指标属于哪一级别并打分。统计时计算转换得分S加以汇总:

第二张表所列指标与第一张表完全一样,要求调查对象从21个指标中排除6项本人认为绿色信贷中不予考虑的指标。统计时以投票方式记录每一项目被认为需排除的票数。

当两题结果出现明显矛盾时,调查员即时提醒调查对象再次确认自己的判断。当两题的判断没有明显差异时方认为是有效作答。最后回收问卷后两道题目的结果仍有细微差异,在最终排除指标时根据两题的结果取交集去除6项指标,并以第二题的结果为主、第一题为辅来对剩余指标进行排序。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传统指标权重分析结果

基于AHP法和德尔菲法,将问卷结果进行迭代计算,最终得到各个层次中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由以上权重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在第一层指标中,银行对三类指标的看重程度依次为:财务指标>管理指标>社会环境指标;第二,在财务指标中,银行对四个二级指标的看重程度依次为: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第三,在管理指标中,银行对三个二级指标的看重程度依次为: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管理风险>行业前景风险;第四,对于社会环境指标,银行更加重视宏观社会环境指标;第五,将各个三级指标的权重与其所在的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并排序后,绿色信贷传统风险因素中的前十个分别为:销售净利润率(F22)、资产负债率(F14)、流动资产周转率(F32)、企业商誉(A24)、总资产周转率(F33)、资产报酬率(F21)、技术革新(A12)、投资回收期(A21)、存货周转率(F31)、速动比率(F11)。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些传统的财务指标外,管理指标中的“企业商誉”、“技术革新”和“投资回收期”也在传统风险因素的前十中。事实上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行业技术变革周期较快,企业投资项目多,所以该区域的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企业商誉”等定性指标,并且这类指标很可能在信贷审批及后续过程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二)环境指标统计结果

下面是对21项环境指标进行调查的两份表的统计结果:

综合两张表的结果,如下六项指标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绿色指标:对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受项目影响自然栖息地范围、单位产品水耗、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为满足环境政策要求进行的大规模非生产性投资、单位产品能源能耗。

剩余15项绿色指标被认为是绿色信贷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相关指标,重要性排在前五名的指标及其排序为:

由以上结果可见,银行在绿色指标上还是非常看重项目对环保法、相关政策的符合性以及其他一些较容易观察的污染指标。这5项以及其他被筛选出来的10项绿色指标将作为银行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放绿色信贷以及后续跟踪调查的重点关注内容。

(三)风险评价体系

本研究在现有的传统信贷的风险评价体系上进行修改和扩展,得到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绿色风险评价体系与传统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追加了银行对企业环境的直接考量,在贷前和贷后都要根据企业在绿色信贷体系中绿色指标上的表现来评价企业的信贷风险。

研究在扩充了绿色指标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得到了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中传统指标和绿色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在使用风险评价体系时依据重要性可以有侧重地主要考虑一些指标。表5给出了需要重点考虑的10个传统指标和15个绿色指标,列表中指标按照重要性由高向低排序。

三、对银行的建议

(一)探究环境指标——信贷风险传递机制

根据研究结果,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信贷记录,基于15个绿色指标与企业传统指标之间的联系,重点研究环境指标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传统指标,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还款能力,最后得到环境指标到信贷风险传递机制的模型表示。

(二)建立银行绿色信贷风险评级

银行当前的绿色信贷流程如图2所示。对于环评符合要求的企业,若传统信贷指标符合银行风险把控要求则对企业放贷。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其绿色信贷的绿色指标方面完全由政府的环境评价报告结论为准,缺乏银行自己的判断。这导致银行对于满足环境评价要求的企业无法进一步区分环境因素带来的信贷资质差异。在银行得到环境指标和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后,可以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评级。在发放绿色信贷之前,同时参考自身评级和环境报告得到更为有效的环境指标判断。

(三)加强贷后跟踪管理

目前,对于符合所有要求并获得绿色贷款的企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主要是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要求企业在获得信贷支持后持续向银行递送自己的环境评价报告,这使得银行在贷后难以确认企业的环境评价是否合格。借鉴本研究结果,银行可以对应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中的绿色项目,直接跟踪调查企业的环境指标,及时调整对相关企业的授信额度,对有潜在重大环境风险的客户,制定并实行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措施。

四、研究改进和拓展方向

本研究由于受到时间、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与进一步研究价值,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德尔菲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只进行了两轮调查一轮反馈,如果增加反馈次数、扩大调查规模,预计能得到更为有效且全面的结论。

在绿色指标方面,由于在目前的实际操作层面,银行从业人员在日常信贷业务中并不涉及对环境指标的专业考察,主要是参考政府环评报告的结论,其对这类指标的判断受个人经验的影响较大。随着绿色信贷的成熟和相关信贷员对业务的进一步熟悉,这项调查还有提升的空间。此次对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反映的是大部分企业的共同环境特征,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绿色指标体系仍待进一步讨论。

此外,后续研究可以着眼于借助企业财务、环境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数据,利用实例验证企业违约风险和指标异动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绿色信贷风险评级模型。

参考文献:

[1] 刘传岩.中国绿色信贷发展问题探究[J].税务与经济,2012,(01):29-32.

[2] 常杪、王世汶、李冬溦.绿色信贷的实施基础——银行业环境风险管理体系[J].环境经济,2008,(07),32-35.

[3] 古小东.绿色信贷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0,(07):19-22.

[4] 姬利莎.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2.

实地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69-03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就是指对评估客体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1]。本科教学工作的社会价值是其满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需要的程度,这些价值的统称就是社会价值,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就是对这些价值的满足程度进行判断和度量。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在我国已经实行了20年左右的时间,对高等

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是扭转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推进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的需要[2]。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它的评估指标体系中体现出来,其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即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教师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教学效果等七项,一级指标之下又包括20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3]。自2003年实行五年一轮的周期评估以来,全国已经有几百所高校接受了评估,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得到了高校和社会的重视,虽然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它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各种问题。这些主要问题既有来自评估主体的,也有来自评估对象的,可以说目前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显现出的主要问题存在于评估体系的各个环节。

一、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现状

(一)评估主体单一,政府行为占主导

现行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单一主体的外部评估,实际进行评估的高校评估专家所代表的是政府而并非高校,评估专家要对政府负责,却不需要对他们所服务的高校负责。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虽然能够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价值观,在高校中具有较高的权威,但是高等教育的实际投资者和举办者依旧是国家和政府,这就表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实行的是“自己评估自己”,显然这是不够科学的,同时也极易产生评估结果不够客观的问题。此外,单一化的评估主体阻碍了社会参与到教学评估中去。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最终去向终究是社会中的各种职业和岗位,也就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拥有的绝对权威的单一主体评估制度缺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因此评估的过程和结果都很难客观地反映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实际诉求。政府行为占主导地位抑制了其他评估力量的出现,也使其他评估者的地位和威信面临巨大的挑战[4]。

(二)元评估缺失

所谓的元评估与心理学上的“元认知”有相似的概念,指的是对评估本身的评估,即对评估活动进行评价。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元评估制度,换言之,我们国家目前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属于“一枝独秀”,没有相应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对评估体系本身进行评估。元评估对改进评估质量、维护被评人的合法权益、达成评估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元评估是对评估的评估,所以它本身就具有批判精神和再认识的特性,因此元评估的缺失容易导致评估本身形式化、刻板化,缺少发展性和与时俱进的优越性。

(三)评估对象心态失衡,功利化取向严重

20世纪90年代初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条例》指出: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目前高等学校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都极为重视,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希望通过评估使得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得到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展现出高校急功近利的一面。评估结果往往与学校的声誉、生源、经费等相关联,因此很多高校极其看重评估的结果,而忽视评估过程,为了能够获得较好的评估结果,将评估的指标体系逐个分解,对照自身进行细致化、分工化的改进和提升。这种做法看起来针对性强、效率高,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存在的不足之处,甚至使得某些高校大兴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之风,造成高校之间盲目攀比。这种失去了正确对待评估的态度和做法必然与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相违背。

(四)评估结果区分度低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结果是各个参与评估的高校最为关注的部分,评估结果通常是以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形式进行等级划分的。目前我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结果不仅存在公布不够透明且迟缓的问题,造成评估结果对高校的激励作用减弱之外,评估结果的分布也不够合理。一个科学合理且具有较强的正向激励作用的评估结果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的,但据统计,2003

年和2004年评为“优”的学校约占52%,评为“良”的学校约占39.7%,合格的学校只占8.3%;2005年评为“优”的学校约占70.6%,评为“良”的学校约占24%,合格学校占5.4%[5]。由此可见,评估结果并不呈正态分布,区分度较低,被评为“优”的学校比例相当高,较低区分度的评估结果使得评估本身应该发挥的激励和评价功能大为减弱,这也不免使人怀疑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评估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政府行为占主导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主要采用的是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单向性评估方式,以学校自评为基础,由学校自己来准备并提交评估所需的材料。评估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之后由评估专家组成评估团队,采用“听、看、查、议”四种方式到应评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的实地考察也是基于学校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专家组在学校提供的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开展验证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评估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学校自身,而包括社会声誉、校友成就、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等的信息基本上没有畅通的渠道可以获得[6]。美国教育评估专家肯尼思曾说过:“多渠道的信息来源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评估信息来源单一也是造成评估结果真实性和有效性程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六)评估标准同一化,缺乏分类指导性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要办出各自的特色。目前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虽然在灵活性上有所体现,例如针对医学院校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即兼顾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差异性,但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校依旧采取相同的评价标准,忽略了高校的层次性。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标准会不自觉地向一流和名牌看齐,使得很多地方院校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攀高,不仅造成了学校发展方向上的困扰,也丢失了自己的办学特

色。此外,盲目地追求图书、师资、设备等硬件指标的达标,使得很多发展历史较短、办学基础薄弱的学校饥不择食,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简言之,评估指标体系的分类指导性不强,区分度不高,压抑和限制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发展。

(七)评估过程缺乏完整性

广义的评估过程应该包括学校的自评阶段、专家实地考察阶段与最后的整改阶段。但从评估主体到评估对象以及社会其他主体来说,基本上都关注评估的结果,忽视了评估的整改阶段。评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估的过程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使其根据评估报告做好整改工作,评估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应是整改,而并不是为了标榜某所学校。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评估的整改阶段极易被忽视,有着虎头蛇尾之嫌,往往会出现以“掩盖”代替“整改”的现象,甚至新一轮评估发现旧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高校也没有遵守“以评促建”的基本原则,反倒是出现了“重视评估、忽视建设,重视评估前工作、忽视评估后工作”的不良倾向,使得整个评估过程缺乏完整性。

二、改进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对策

(一)建立中介评估制度,扩大社会参与度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由谁来进行才能够做到更加客观、有威信、有说服力是开展评估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关键问题。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最终的去向终究是社会,也就是人才培B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社会参与到评估中去是保证评估结果客观、有说服力的重要手

段。引入中介评估制度将是符合国家高等教育评估发展方向的正确之选。中介评估制度一方面能够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规避目前“自己评价自己”的弊端之外,还能够拓宽评估的信息来源渠道,有利于获取来自社会各界的信息。中介评估制度的引入必然敦促元评估制度的产生,为了保证中介评估机构的有效运作,必须不断地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同时它还起到了监督、批判和再认识的作用。中介评估制度的建立将为学校和社会各界之间的直接交流打通渠道,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完善评估制度,减少形式主义

针对评估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攀比、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必须进一步完善评估制度,以减少和杜绝此类不良现象的产生。首先,要确保评估资料的公正与公开透明,定期对参评高校的自评资料进行公布,让社会共同监督其真实性;其次,评估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阶段必须严格遵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纪律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保证评估过程的清正廉洁,避免弄虚作假。此外,对待弄虚作假的态度应该是严肃的,一旦存在并发现高校弄虚作假,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避免评估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从而确保评估本身的科学化、公正化。

(三)严格执行评估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权威性

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取决于评估机构执行评估标准的严格程度,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也决定了评估工作本身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评估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优秀的比例远高于良好合格的比例,令人质疑其结果的真实性。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规定了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进行评估的专家组应该严格执行评估标准,严格执行评估程序,努力使评估结果趋向正态分布,做到公平与公正。此外,应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互相补充定性或定量难以评定的部分。只有当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得到保障时,评估结果的权威性才能提

高,评估结果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四)加强差异性指导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已经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格局,因此高等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也应该是分层次、多样化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多样化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标准有着明显的单一化倾向,没有很好地区分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大学。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发展方向和目标不尽相同,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是在重视普遍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评估指标体系既保证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给予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校更加广阔的空间来发展自身特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同时有利于减少盲目攀比等的不正之风。

(五)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巩固评估建设成果

整改阶段是评估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基本原则的关键步骤。首先,评估主体要把高校的整改工作纳入到教学工作评估的考察内容之中,建立起回访和监督制度,敦促学校做好整改工作;其次,评估对象即高校要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增强自律意识,建立高校自己的监控和评估机制,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热情,增强师生的认同感,从而在根本上加强学校的整改工作的实施。整改工作的切实推进将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改善和解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才能实现更高的办学目标、培养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三、结语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已经开展了20年左右的时间,它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宜,作为研究者来说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甚至是吹毛求疵,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从评估主体到评估对象,从评估过程到评估结果都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看似处于教育工作的最后一环,但实际上评估工作应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为了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科教学工作评估问题的解决将会切实影响本科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善和继续深入开展。评估工作应该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注重元评估机制的建立。只有真正做到这20字方针,才能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社会的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学校实际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相符合;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与确定的目标相符合“三个符合度”[7]。

参考文献:

[1][2]许茂祖.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有关问题[J].交通高

教研究,2003,(1).

[3]张燕萍.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研究述评[J].理工高教研

究,2007,(3).

[4]李树谋.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高教论坛,2007,(3).

[5]刘智运.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理性思考[J].高教

发展与评估,2006,(6).

[6]朱永江.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发展

与评估,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