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第1篇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在这里举行镇首届火龙果采摘节。值此活动隆重开幕之际,我谨代表 镇党委政府和 村人民,向出席开幕式的文广旅游局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

镇是 的发源地,是 早种植地,距 县城公里,紧邻 公路 进出口,交通优势明显,是人民政府批准的 重点小镇。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人。近年来, 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省、市、县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文旅助推扶贫。我镇瞄准农旅康养、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立足独特先天地理条件优势,确立了绿色优先、生态优先,农旅结合的发展原则。该基地在积极向上汇报争取,邀请农业专家、文化旅游专家对村的土壤成分、气候等开展实地调研之后,确定了该基地以火龙果种植产业发展思路。在具体发展实践中,在火龙果农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全方位的保障火龙果农产品提档升级。目前,火龙果基地规模已达余亩,建成 座。年产万斤左右。

接下来,我镇将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镇域产业再上新台阶。力争5年内火龙果种植规模上百亩,建成镇火龙果产业生态示范园。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第2篇

下午好!XX乡是我市的农业大乡,存在工业产值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但同时也有地域面积广大、农村人口较多、农业区位优势突出的长处。尤其是今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给我乡广大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此,邢家社乡党委、政府从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发展机制,现将我乡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上级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确定XX、XX两个村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和第三方设计公司沟通,按照“以村为主、发动群众、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产业规划”的工作思路逐步打造环境宜居、村风文明、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其中,XX村建设乡村公园、田园景观和相关附属设施;XX村依托本村特点,重点打造民俗文化墙、古村落原貌恢复和休闲场所建设,两个村预计总投资95万元。下一阶段两个村将在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上出力,宋家庄村千亩榛子基地已初具规模,关头村也将把智能大棚建设、水果种植采摘项目抓紧落地,给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在此过程中,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让群众自觉认知“美丽乡村”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两个村申报农村“一事一议”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广泛宣传美丽村庄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能人轶事,打造邢家社乡“农村名片”。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

乡党委、政府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夯实人员责任,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分步有序推进。经乡农经站调查研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邢家社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为全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组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等方式对全乡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和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召开专题培训会深入解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背景、方法和意义;乡产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各村进行现场督导,实行“一对一”具体指导改革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向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完成改革程序,明晰存在问题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情况

我乡自2019年初以来,按照“依法依规、公平合理、民主决策、权责一致”的原则,稳步推进产改各项工作,尤其是在矛盾问题较为集中的成员身份确认流程中,采取“法律政策为依据、村规民约为参照、民主决策为兜底”的办法,针对性解决各村存在问题,充分保障每一位村民的合法权益。清产核资共计确认15个行政村账面资产19501054.14元,集体土地112879.03亩。

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过程中,我乡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的工作方针,实行“一村一策”,严格执行民主程序,要求各村按照“3表2书1办法”(3表:成员登记表、确认表、股民清册;2书:股民清册意见书、成员身份确认办法意见书;1办法: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履行成员身份确认规程并完善档案资料。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全乡共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63户、12472人,折算集体资产股份17358.8股。截止2020年8月18日,15个行政村都已完成民主选举并挂牌成立经济联合社。

2、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个别村因历史原因造成款项的原始凭证缺失,导致乡农经站、会计事务所工作人员在确认往来账款时较为困难。乡政府农经站要求各村在确认往来账款时“以账为准、实事求是”,对各村账目逐笔核对,账实相符的登记填表;账实不符的要实际确认并作账务处理后再填报,同时对村级档案资料整理提出规范意见,定期监督检查。

城镇化率提升、城乡差异明显导致农村常住人口流失,人员结构复杂,身份确认工作难度加大。受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制约,村民对“外嫁女”、“空挂户”、企业务工转为非农户籍人员等疑难人群的身份确认意见存在较大分歧。对此,乡党委、政府本着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防止多数人侵占少数人权益等原则,杜绝“两头占、两头空”,向广大群众解读政策、统一认识,引导村集体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民主商定成员身份确认结果。

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占地补偿,在下一阶段的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工作后的市场化运作将面临困难。我乡农村虽然土地面积较大,但是可供市场化运作的土地资源仍然有限,区位优势不强;部分村虽然通过土地流转开始逐步探索农民增收途径,但是开发利用结构单一,仍然局限于农产品传统种植、购销,缺乏网络运营、产品深加工等新型产业模式。对此,乡党委、政府借助2019年古交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打造了龙子村智能连栋温室大棚、南沟村写生基地、宋家庄村千亩榛子园三项龙头产业;开展撂荒地整治,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太原“后花园”,带动各村增加集体经营性资产,强化市场竞争力。

(三)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依法依规引导市场运作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古交市委、政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村实际,逐步总结探索出以下有效推动产改工作的方法:

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认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把准改革方向,守住改革底线,尊重农民意愿,把握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方法,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坚持法律和政策并用原则,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民主决策原则,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操作原则,以法律为准绳、政策为依据,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的合法权益。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第3篇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安排部署,依据我县自身特色,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工程,依托女书文化、瑶族风情品牌优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美丽农村建设与旅游脱贫的有机结合,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周密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把旅游扶贫工作作为重点、亮点来打造。编制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县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提升巩固三年规划(2018-2020)》,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了联席会议和信息联通制度,领导小组通过实地调研、会议、电话、短信、微信等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及时作出安排部署,确保了旅游扶贫工作有效推进。积极开发女书园、千家峒、上甘棠、**、松柏紫荆花、源口燕子山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实现了以永明古城为核心、S325线为轴、零星分布各个乡村游景区为点的“一心一轴四区全境”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2.精准落实政策。结合由省发改委、省旅发委牵头实施的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瑶家古风”停车场、特色民宿和家庭旅馆建设项目,扶持奖励各建设实施单位共计440万元。另外,出台了《**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建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机制,今年县财政预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对旅游扶贫村开办农家乐、民宿的经营户每户给予1—3万元的补贴,对达到四星级、五星级乡村农庄每户给予2万、4万元的奖励。能人通过创办农家乐、农家客栈,采购贫困户的土特产、手工制品,带动贫困户发展,实现增收。

3.夯实基础设施。重点加强旅游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安排财政资金10亿元,重点用于全县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了三线下地、村道、水渠、桥梁、休闲设施等,村风村貌有了较大改观。

4、突出景区带村。以A级景区为重点,实施“景区带村”项目,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高景区建设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女书园、千家峒、上甘棠、**等景区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涌现出乡村旅游点、农家乐、民宿客栈等旅游新业态近80个,形成了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民宿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自驾游营地等类别较为齐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5.典型引领扶贫。积极创新旅游扶贫思路,创新模式,以**旅游扶贫为试点,采用“党支部+旅游公司+互联网+农户”的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村支两委作为组织者和开发主体,村民变“股民”的模式抱团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典型示范,得到了省旅发委、省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列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公司通过成立农业种植、项目建设、村落整理、农产品加工、民俗文化表演等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聘请劳工种植油葵、水稻等产业,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重点组建了民俗文化表演队,开发了民俗游、亲子游、“洗泥宴”篝火晚会等系列旅游产品。2019年,全村共有136户贫困户加入各类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度达90%以上。2019年通过销售农产品、特色小吃,实现销售额近400万元,民俗文化表演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通过参与“洗泥宴”篝火晚会表演,平均每人每场获得50元收入。全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作难度较大。旅游扶贫是一个长线工程,前期投入大,产出少,涉及到贫困村旅游开发更是因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的约束,显得“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2、群众发展意识弱。**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的现象,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旅游是新兴产业,是对外开发产业,扶贫同时更需进行思想工作宣传。

3、社会参与度低。一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这是一项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的公益事项,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

三、下步打算

1.深化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扶贫工作,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高度一致。特别在精准扶贫工作上,要充分运用好旅游产业这一杠杆,不断撬动旅游产业扶贫,取得扶贫成效的最大化,造福一方百姓。

2.突出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揽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扶贫工作。整合项目、金融、社会资金,重点解决景区的投入、管理和运营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和管理人才,突破当前旅游产业面临的资金缺、人才缺等瓶颈问题。大力支持建设乡村旅游度假酒店、特色民宿、农家乐,开展旅游特色小镇、风情小镇、星级乡村旅游点创建,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产业扶贫。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第4篇

一、目标任务

今年工业产业扶贫以实现建档贫困群众家庭持续增收为首要任务,以增强贫困乡村“造血”能力为方向,实现贫困地区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奔康。力争实现特色产业产值0.83亿元,其中:中藏医药业产值0.6亿元、农产品、食品饮料加工业产值0.13亿元、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0.15亿元;抓实药材种植,新增中藏药材种植0.08万亩(累计1.28万亩);培训各类人才25人次,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次,贫困群众接受劳动技能培训10人次;工业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人数10人;新增中小微企业数1户。

二、主要工作

(一)谋划产业扶贫工作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优化工业布局,明确发展路径和年度重点任务,制定细化《县2020年度工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省、州工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工作衔接,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反映产业发展相关困难和问题,积极做好协调工作。

(二)加强特色产业扶贫

突出生态经济发展,建设高原特色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和中藏药材种植基地,搞好产业扶贫调研和帮扶指导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加大企业培育和支持力度,做好特色产品推介,推进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特色产业产值0.83亿元。

(三)开展人才就业技能培训

做好与州局相关科室的工作对接,分批次组织系统干部、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工业经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专题培训,指导企业开展好贫困地区群众就业技能培训,传授生产、种植等技术,帮助实现农牧民群众增收。全年完成工业人才各类技能培训25人次,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次,贫困群众接受劳动技能培训10人次。工业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人数10人;新增中小微企业数1户。

三、加强项目管理,落实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将工业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协调解决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和推进政策、项目等落地落实。

二是狠抓责任落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科学谋划和组织实施,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点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第5篇

一、整村推进工作。今年上级下达我区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资金94万元,编制项目26个,其中种植业资金5万元,项目4个,养殖业项目4个,资金4.4万元,加工业项目1个,资金1万元,农田水利资金50.6万元,项目11个,交通建设资金28万元,项目5个,其它资金5万元,项目1个。1月——10月,完成了22个项目,占年任务数的85%,其中农田水利项目10个,交通建设项目5个,种植业项目4个,养殖业项目3个。

二、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今年上级下达我区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数258人,资金10.6万元,截止9月底完成了259人,其中贫困青壮年劳动力培训100人,贫困地区留守劳力自主创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40人,“中高级技工”培训19人。

三、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围绕我区无公害蔬菜、水产、草食畜禽等支柱产业,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科技推广原则,一是每个重点村都安排了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无公害蔬菜、葡萄的种植,以及肉牛养殖等项目。二是积极为三健牛奶公司、南健实业有限公司等农业扶贫龙头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实行“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

四、整合资金推动扶贫开发,在9个重点村中安排了一名区领导挂点,一个区直单位帮,通过领导出面解决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群众自筹一点,1月——10月整合资金96万元。

五、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1、一是按照年度的实施项目,组织办公室人员深入乡村指导,检查督促项目实施,及时解决施工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种矛盾,确保年底全面完成所有项目。二是结合乡村实际,突出做好事关百姓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中的交通、农田水利等重点工程的实施,严把质量关,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促进贫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第6篇

根据安排,下面我就我镇2009年度重点工作、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2年工作打算等方面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实施“双

带双推”(以小城镇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集镇城市化进程;以劳务输出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程,走好农业稳镇、劳务兴镇、草畜富民、商贸活镇、依法治镇的强镇富民路子,攻坚克难、苦抓实干,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一、重点和亮点工作完成情况 (二)围绕“五大产业”调整结构增收入。做强劳务产业,输出劳动力8800人,劳务收入达到6200万元;做精洋芋产业,签订制种订单5000亩,商品薯种植订单2.5万亩,全镇洋芋种植面积达3万亩;做优油料产业,引进青杂303、绵油、华协等油菜新品种18个,种植油菜3万亩。做大草畜产业,以小区为龙头,大户为依托,重点对金愿养殖公司、xx综合养殖场、虹鳟鱼综合养殖场进行扩建,新培育1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135户,5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120户,建成高标准养殖大棚16座,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草畜产业的部分占到了26%。做活林果产业,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任务1.1万亩,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1000亩,开办沙棘采收技术培训班1期,组建了果品运销协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四)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凝聚人心惠民生。大力支持教育改革,积极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建成文化书屋8个,老年活动中心2个,村级卫生所2个,农村户用沼气池80座,维护网点1个,344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已全面完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3%,前三季度兑付补助资金38.6万元,农村低保、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奶牛补贴、保险、家电下乡补贴、“一卡通、一册明”等强农惠农政策均得到有效落实,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

(五)围绕社会和谐调处矛盾

保稳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抓好各级干部思想教育,构建抓落实的长效机制。按照“三有”、“四抓”、“五到位”的总体要求,认真开展“干部联户访民办实事”活动,着力抓好矛盾排查调处和集访问题处置,对各类矛盾隐患发现得了、介入的早、控制的住、解决得好,完成市县督办、交办的案件6起,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8起,调处矛盾77起,调处率达到98.7%。

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镇党委、镇政府确xx、xx两个村为新农村试点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紧扣试点方案,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镇上出台了扶持新农村试点村改造基础设施和发展养殖业的优惠政策,目前,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xx村主要完成了800米主街道的硬化绿化任务,栽植松树420株,砂化一、二社和三、六社道路 三、存在的问题及明年的工作打算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以实现稳定脱贫为重点,切实做好精准帮扶工作,持续巩固贫困村出列成效,全面加快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确保打好全年脱贫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落实帮扶任务,扎实做好146户已脱贫户防范返贫和1户未脱贫户的脱贫工作。促进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激活,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持续巩固提升村脱贫成果。

三、主要措施

一是细化精准帮扶。认真做好1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工作,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逐户了解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所需所盼、“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和返贫风险点。在充分征求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因人因户科学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做到帮扶政策无遗漏,措施精准可操作。通过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所有贫困户“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

二是强化政策落实。督促本单位所有帮扶责任人按月开展走访帮扶贫困户活动,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和需要,围绕落实十大扶贫工程各项政策,切实帮助贫困户享受到产业、就业、健康、教育、危房改造、金融等扶贫特惠政策。不断增强月走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每月帮扶工作重点和要求,加大扶贫政策宣传,持续落实巩固脱贫措施,并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扶贫政策精准落地。

三是深化产业发展。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和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努力打造带动脱贫能力强的特色产业。结合该村实际,继续推动稻虾共养产业,壮大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确保2020年帮助实现全村发展稻虾共养产业养殖户达到全村总户数的45%以上,发展麻黄鸡养殖户达到全村总户数的40%以上。充分发挥朗德鹅产业扶贫基地带动作用,帮助发展长效特色产业。同时帮助引导全村党员、贫困户成立稻虾养殖合作社,增强贫困户抵御各类风险能力,实现稳定增收。

四是完善双基建设。帮助争取至等村组道路建设,争取群众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落地,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丰富和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建立管养机制,加强全村村组道路、当家塘、抗旱井等维护管理。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与项目,不断加大对村的扶贫投入力度,持续加强道路、水利等建设,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

五是提升集体经济。从村实际出发,因村制宜帮助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积极探索发展村级经济的新途径,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强化村集体水面出租、朗德鹅产业扶贫基地发包、光伏电站、带资入股等项目的管理,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力争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三家包村单位要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成立联合帮扶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帮扶工作。要加强工作投入,分解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积极组织协调落实、统筹各方资源,确保定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落实。联合帮扶领导小组要加强与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沟通,与驻村工作队紧密配合,切实让帮扶措施落地生效。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帮扶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压实帮扶责任,确保帮扶措施落实。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第8篇

一、基本情况

镇村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居民463户、1749人(其中男性866人、女性883人),党员47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880亩,其中水田156亩,旱地726亩,有林地1038亩。通过精准识别,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25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有低保23户61人,五保户5人。村于2019年通过验收,退出贫困村行列。

二、变化历程

(一)基础建设。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包含了村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退役军人服务站),新建、加宽村社道路共计4.38公里,新建机耕道共计3.21公里,宽2.5米,新建产业道路共计4.36公里,新建、加宽桥梁2座,新建信号基站1座,新建垃圾池2处,修建排洪渠1公里,新建蓄水池7口,维修整治堰塘5处,增加错车道13处,新建光伏发电30千伏,新建集中安置点文化宣传栏一处,新建集中安置点道路护栏185米,自来水管网建设和天然气已实现基本全覆盖。

(二)易地搬迁。全村于2016年实施易地搬迁12户、31人。其中:集中安置9户20人,分散安置3户11人,均于2016年底前搬迁入住。为让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户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经镇党委与村委商议,其中1人推荐公益性岗位,3人推荐务工,其余人员支持发展藤编手工和“五小”产业,联系村主导产业,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

(三)产业发展。

村引进盛田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村流转土地150余亩,发展羊肚菌套种桑树产业,修建蚕桑养殖房2000平方亩;引进立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流转土地170余亩,发展种植蒲公英产业,修建村烘干房;与山农事服务超市合作,在村三台地种植饲料玉米200余亩。

(四)集体经济。在集体经济方面,截止2019年底,村利用产业扶持周转资金30万元,入股村农事服务超市,每年增加收入3万元,利用产业扶持周转资金5万元,入股立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增加收入0.4万元,光伏发电30千伏增加收入3855元,出租村学校每年增加收入0.28万元,出租老村办公室每年增加收入0.08万元,通过羊肚菌、蒲公英产业效益分红后,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三、经验做法

(一)抓好精准识别。对照贫困户标准,村“两委”严格按照程序,精准识别贫困户。重点对低保户、残疾人家庭户、4000元以下低收入户进行重点核查,做到应纳尽纳,杜绝了漏评和错评现象,有效提高识别精准度和群众认同度。

(二)抓实档卡规范。对村所有贫困户要做到帮扶手册、明白卡及系统数据一致,手册填写整洁,签字规范,相关复印件完整齐全,户说明格式统一,补充证明材料事实确凿,实行统一档案盒、统一标签、统一封面、统一目录分类进行整理。

(三)抓精准帮扶。严格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针对贫困户家庭有劳动力的,解决农村小额扶贫贷款,安排到扶贫就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就业,搞规模养殖,搞农村小加工,安排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针对无劳动能力的户,落实好政策性帮扶措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享受到位;针对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差的户,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改善家庭居住和生活条件;针对发展动力不足的户,开展精神扶贫,鼓励其依靠自身劳动获得收入,使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四)抓问题整改。在问题整改上,针对上级反馈的各类问题,无论是16年的“回头看”,还是现在的大普查,制定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对照问题清单,紧扣时间节点,制定整改台账,狠抓问题整改,所有问题整改全部备齐印证资料,使整改过程有迹可循、整改结果有据可查。

四、特色亮点

(一)着力强化产业带动,促进群众增收。在产业发展方面:村通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牵头创建村产业园区13处,其中1-9号园区以村委、党员代表、农户为致富火炬手,共同创建的蒲公英种植基地,面积50亩,结合产联式发展模式,通过与立根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形成一条种植、管理、收割、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通过干部先行,带头致富的方式,引领群众创业致富;通过县农业局支持资金15万元,用于修建烘干房,在和立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作下,保证村蒲公英收成后可进行顺利烘干、销售;通过与盛田专业种植合作社协商,在2019年引进发展桑树套种羊肚菌产业120余亩,修建2000平方米蚕房一座;市人社局积极联系县尚藤商贸有限公司到村发展藤编代加工产业,三项产业的进驻,直接解决全村富余劳动力130余人。

(二)创新帮扶举措,增强内生动力。2016年以来,帮扶单位银行、人社局共同组织,在驻村工作队带领下,组织村党员代表到县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组织社员代表到万林牵牛山村、村、大榆镇古井口村、瞿河乡高家沟村、蓬溪县拱市村学习脱贫摘帽和产业发展工作经验,拓展村村民的失业和发展思路。组织动员青壮年参与创业培训、品牌培训等劳动技能培训20余人次;有就业愿望的群众参加职介会10余人次;积极帮助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开展送政策、送岗位进村社,为全村群众宣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农民工维权等法律法规和政策。2017年7月,市人社局、市就业局一道,为镇专门组织了一场“送岗位下乡暨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活动中,各用工招聘单位与62位求职者现场达成意向用工协议,其中贫困家庭劳动者17人,充分利用就业扶贫政策,帮助村村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