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内容

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推行,但是从实际应用反馈来看,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多媒体设备并没有得以有效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并不是很完善,虽然大部分学校开展相应的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但是效果甚微,本文中详细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前提下如何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谨以此给予理论参考依据。

一、教育信息化概念阐述

就教育信息化来说,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IT教育应用正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育信息化,目的在于通过信息化实现教育新起点,属于基本构成要素,并且于教育领域得以全面落实,现代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而且达到了教育改革的目标,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继而形成教育现代化局面。针对信息化教学来说,是教育信息化的组成,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设计,还有学习资源利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区别,属于探究型学习,还有资源与合作型学习。从长远角度分析,教育信息化已经实现了跨越式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二、教育技术培训基本要素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教育领域受到极大的影响,逐步向教育信息化迈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同时也给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信息几乎是以每3-5年增加一倍,增加教育负担,并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高素质人才,从传统课堂教学层面来说,课堂效率并不尽如人意,学生负担难以真正减轻,因而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模式,需要对教育实施全面改革。现代教育要从全新的视角解读教学,运用新模式及新方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同时效率也越来越高,这预示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

(二)信息技术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需对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应用,对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引导学生能够从信息技术应用中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改善以往落后的教育观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本特点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也逐步被提上日程,而培训内容除了具备如下特点:形式差异性、对象差异性等,还兼具如下特点:第一,先进性。针对现代教育技术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于教育领域的应用目标非常明确,即为了优化教育过程。第二,实用性。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教育学科的不同,所需的教育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合理筛选培训内容。

三、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

(一)教育技术培训类型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由于培训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培训类型,首先,针对普及型来说,明确培训对象,在职教师、管理人员、见习教师,而培训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为了提高他们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使其能够进行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其次,提高型,培养对象是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教师。伴随教育技术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多媒体教学正在不断优化,相应的功能得到完善,而教师对这部知识掌握并不是很全面,继而制定新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技术理念,扩充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优化教育技术理念,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探索能力。

从培训内容上分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范围较广,并且具有极高的使用率,已经超过61%,其余分别是课件制作,还有电教媒体使用,网络应用,还涉及到教育技术应用,这足以说明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给予了极高的关。由于教育岗位的差异性,对于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很多教师针对教育技术培训投入了极大的耐心与时间,他们对于电教媒体教学,还有电教教材制作有着极大的兴趣,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培训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得以有效实现。

(二)培训内容模块

1.基本理论模块

从现代技术教育来说,教育信息化属于全新的综合学科,主要是通过优化教学手段逐步演变而来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兼具相应的方法体系。而这种技术实现工具相对比较固定,是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展开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教师需要不断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继而能够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除此之外,还需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涵盖以下方面:教育技术特点、作用、教育媒体原理等等。

2.日常教学媒体开发及应用

所谓日常教学媒体,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教学媒体,是除了算机及网络之外的,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训内容包括:录音、幻灯、电视、录像等等,将其与多媒体进行综合使用效果更佳。

3.教学设计模块

教学过程相对而言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多项因素相互作用,同时又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要想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系统设计教学内容。而对设计理论与方法来说,这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技能,具体包含以下方面:教学媒体功能使用、教学适应性、教学模式评价、教学媒体优化等等。

4.多媒体课件制作

多媒体计算机于教学领域得以广泛应用,逐步引用至教学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学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不单单是发挥教学手段作用,而且还可以替代教师,对知识进行传授。而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来说,其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比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等,这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又可以便于学生学习。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多媒体操作、计算机应用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软件应用、教学模式等等。

5.计算机网络模块

多媒体技术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可谓是日新月异,并且其网络已经逐步渗透至教育领域,网络化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主体方向,是计算机教育的重点方向,同时属于教育热点问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应用理念,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知识的下载,共享信息资源。而计算机网络模块培训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应用、网上信息下载、网页设计、网上教育信息研发、网络教学模式等等,需要从上述培训内容着手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促使教师能够从培训中汲取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这对于之后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能够真正得以落实。

四、结语

总体来说,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而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模式与手段发生极大的改变,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化教育是目前教学的主体模式。教育技术培训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对教育技术不断累积,而对于教育技术培训来说,培训内容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具体传授,继而促使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教育技术,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范运祥,舒根,马卫平.教师教育信息化与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01).

[2]杨宗凯,吴砥.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2).

[3]桑新民,刘永贵,梁林梅,李逢庆,郑旭东,谢阳斌,杨满福,徐M.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1(03).

[4]李艳如,范新星.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新发展[J].软件导刊,2012(02).

[5]季至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

[6]陈庆贵.我国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研究的深度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09).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范文第2篇

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形式,目前还在摸索探究阶段,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因此,要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首先对教师就是个挑战,教师要准确把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应用到信息化教学中去,将网络作为基本平台,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利用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并将其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采取更加先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理念有效融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与传统教学有所差别的是,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监控者。此时教师变成了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接收信息的途径多样。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创设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中学习,在交流中合作,有能力独立搜寻并过滤信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再设计

切忌将信息化教学简单化。信息化教学并不是教学资源的简单聚合,不是说将所有知识内容制作成先进的课件,其中只要包括图片、动画以及音频就可以了,而应该是对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有效整合。对大量的信息要进行处理筛选,应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前沿技术相结合,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将信息最优化,将知识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用图片和音频等弥补文字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深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学习情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

开展信息化教学并不代表完全摒弃传统教学,实际上传统教学方法有自身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衡量好其中的度,将现代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起来,二者各取所长,充分发挥教学优势。这里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信息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过分强调信息化教育理念,没有考虑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简单的将书本知识转移到课件中,教师的角色仅仅就是课件制作和翻阅者,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信息化教学仅仅流于形式,自然就失去意义。

5全程性学习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信息化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以使教学无限延伸。这就要求教师全程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原有的课堂。教师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跟踪、管理、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前的引导,学习要求的提出,资料的提供,作业的布置,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上传,课后问题的讨论,MOOC、微课视频的观看等等都可以通过信息交互平成。

6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利用“黑板板书”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教师倾向于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具体的教学。这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受教育体验,提高了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广大初中计算机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自学或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阶段开设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这既迎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要求,实现了对教育基础课程的有效改革。从宏观方面看,初中开设计算机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开设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如今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时代,因此在初中教育中开展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的理念,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奠定基础。从微观方面,初中开设计算机课程教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如今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社会对新人才的评判标准之一,通过初中计算机课程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开设计算机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既迎合了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又推动了我国信息技术的稳步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计算机教学首先,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促进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计算机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次,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教育信息化模式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从“纸面化学习”中走出来,掌握高效、良好的学习方式。在教育信息化模式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需要主动探索计算机知识,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最后,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在教师、学生、教学客观条件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师需要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初中计算机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对初中计算机教师教学的影响通过教育信息化,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根据事先准备的教学计划,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并经过整理和分析,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另外,初中计算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合理地为学生分配课堂任务,这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教学软件,通过视频录制、操作演示、远程教学等方式直观地将计算机操作展现给学生,这更有助于他们理解计算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总的来说,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实现了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方便教师进行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

(三)教育信息化对初中计算机教学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客观条件发生了改变。初中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条件,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计算机课程的导学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短片,学生通过视频能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之中。

(四)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在现代化计算机教学之中,学生已经成为受教育主体,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生间有了更为高效的教学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够利用智能软件进行相互学习。例如,如今微课、慕课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十分流行,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学习,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育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计算机学科知识。学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到自己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探讨初中计算机教学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发展

(一)计算机教育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初中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应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根据我国教育部对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标。但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时缺乏科学的教学指导,设置的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实际。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断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以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来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升初中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学科与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不同,其更加偏向于实践操作,不少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理论,但其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往往相形见绌。初中生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仅靠“纸面化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初中学校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的首要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计算机操作过程;其次,教师要多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后,才能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范文第4篇

一、当前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现状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战略选择[1]。随着“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课程”、“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教育信息化试点”等项目的开展,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教师信息素养、关键技术及标准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

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一系列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配置文件,是教育信息化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功能完善、后期建设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目前,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组织保障措施。随着工程项目的成倍增长,加上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多数高职院校并无专门的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专用装具,从而造成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散失严重,项目档案质量较差。而且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对项目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项目资料的日常积累和归档工作,以致项目档案文件缺失较多,无法弥补。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制定严格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项目验收同项目档案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项目竣工时,往往忽视项目档案的交接,造成后期建设工作很难跟上信息化发展的形势。

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淡薄

国内自1999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PMP项目管理思想,国际监考机构普尔文进行监考及考试组织。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人才,但是在国内,虽然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思想在我国教育行业尚属新生事物,项目档案管理也无统一标准和可以借鉴的模式。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经费紧张、项目经验不足等原因,无法很好的落实PMP的项目管理思想。最终只能将项目档案管理作为“不重要”的工作而附属于项目实施。这就造成大部分高职院校只看重技术及软件系统开发进度,对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战略眼光,认识不足,基本上是在项目工程结束时,才突击补充项目档案应付检查。

2.缺乏高效的管理模式及专业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

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主要涉及需求分析、系统部署文档、软件开发、技术培训等资料。因此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但现实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保障及人员培训,往往是随便安排一名技术人员兼任信息化档案管理员,在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缺乏专业知识及培训、上级领导又不够重视的综合条件下,信息化项目档案的搜集、整理就很难及时准确,与国际标准及规范要求差别较大,造成大量项目档案资料需要返工,甚至缺失,无法弥补,也在很在程度上对信息化的深层次应用造成不利影响。

李 辉: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的管理与思考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 第26卷第3期三、项目档案管理是做好教育信息化项目的需要

1.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是信息化项目科学管理的需要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法人制、监理制以及招投标制以后,特别是国外PMP的项目管理思想深入信息系统行业以来[2]。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为适应高职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应如何开展,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怎样的业务素质等问题也摆在了档案工作者面前。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高职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的基础,只有结合教育信息化系统项目的特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的把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

2.项目档案管理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必要前提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经常会存在多次的需求变更。每一个信息系统子项目的建设均会牵扯到多个部门业务,这就要求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随时做好项目档案的记录工作,并与参建人员统一思想,对于每个项目的变更,均严格按照PERT管理流程进行管理。并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文档记录,以备项目审查时使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档案条目及内容的细化,使得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所要记录或搜集的内容,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纰漏,也使学校领导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状况,为项目的成本控制和采购管理提供详尽完善的资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并随时与信息系统使用部门、承建公司和广大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力量,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项目档案管理及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3.项目档案管理是创设教育信息化良好环境的基础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教育改革,建立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学习机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目标[3]。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教育公平,优质教育共享搭建了信息化的良好环境。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与深入开发,信息化系统应用的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将出现呈指数增长的趋势。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做好项目建设,一方面做好项目档案的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信息化建设与项目档案管理真正结合起来,适应教育信息化深层次应用及高效服务师生的要求。

四、做好项目档案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1.开展院校间交流与合作,加强横向联系

加强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合作与项目系统开发,积极开展校际间的技术交流活动,虚心向兄弟院校学习信息化建设经验和项目档案管理经验。采取“专家指导”、“业务座谈”、“项目开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学习与技术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参与兄弟院校的项目建设历程,学习他们的信息化建设思想和项目档案管理经验。

2.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过程项目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联合的《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4]。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对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后的应用系统管理、使用、维护、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信息化建设部门应当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应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定期召集建设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档案工作会议,整理项目档案工作进度,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根据细化的项目档案内容,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技术性、管理性资料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办法:比如一个子项目信息系统项目竣工后,其所产生的资料文档就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档案编号后封档保存;其他每一次系统测试记录、设备的安装记录包括管理员的培训记录均应按照时间表进行线性管理。而对管理性文件如合同、会议纪要等则定期整理后归档(具体周期视项目开况确定)。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对项目档案实施过程控制,及时发现所搜集的档案是否符合标准及格式要求,避免因为项目档案文件大量积压而导致遗失,从而提高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信息化项目由于规模大、工期长、开发文档多,特别是由于校园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和工作环节较多,所以要想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使项目档案管理中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仅靠档案管理部门或信息化建设组织部门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加强和完善有关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就成为做好校园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总之, 在高职教育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管理思想以后,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必将成为项目建设与管理的一部分,对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使用产生重大影响。随着PMP思想的逐步深入,项目档案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事后集中归档的观念,重视和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强化事中控制,确保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作就及时对其进行档案整理归档,以保证信息化项目竣工时项目档案资料的按时移交,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快人员周转,降低成本,提高学校整体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项目档案管理的研究,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部门应从加强思想意识转变、树立新观念入手,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为根本,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并大力开发项目档案信息资源,为教育的信息化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发展,从而促进校园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档案局.档案学原理[M].合肥:黄山书社,2007:23.

[2]Foster I, Kesselman C. Globus.AMeta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oolkit[J].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s, 1997, 11 (2):115128.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范文第5篇

一、健全组织,强化管理,确立目标,整体规划,是顺利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先决条件

教育信息化工程涉及多个层面,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效益,体现价值,就必须健全组织领导,全面规划部署,明确目标,强化管理。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确保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落实;其次,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制度,组织协调工程实施;第三,聘请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家成立指导小组,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保障。

经过对学校实际的深入分析与专家论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步确定为四块内容:(1)信息化设施建设;(2)资源建设;(3)教师队伍培训;(4)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同时确立如下目标:(1)验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度,依据教育发展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更新,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及时调整,提出可借鉴、可操作的经验。(2)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渠道,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教育信息化内化为思想上的需要,并外化为行动。(3)培养一批思想观念新、业务能力强、能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为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证。(4)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5)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研究。(6)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

首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一方面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研究力度,使之与其它学科教学融在一起,培养教师教学的整合能力。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各种软件的使用技术培训。其次,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结合起来,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课改的方向、结构、目标,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切实把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再次,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不断更新认知结构,以丰厚的知识功底和终身学习的态度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四是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深入把握教材,教学有深度。

三、建设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开放的信息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首先,建设集信息资源中心、课件制作中心于一体的多媒体控制中心;其次,建立学生微机室即信息技术课专用教室,正常上课达到每人一机;多功能微机室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用微机室,也可同时用作语音室和电子阅览室。设备完善,学习资源充足,学生阅览电子资料便利。其次,建设完善的校园广播系统,定时播出校园新闻和教学节目。上课、下课采用音乐铃声。校园电视系统采、录、编、播功能齐全,能自制、播出传播有关教学的电视节目。

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因此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最为重要。

首先是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储大量的教学软件和学习资源,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能很方便的查询及使用教学软件和资源;其次,教育教学信息平台(网站),具备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办公以及对外信息等功能。平台建设科学、合理、实用,能够实现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校和家庭、社会相互沟通。各学科和班级都建有自己的网站,更新比较及时,信息比较丰富,有专职或兼职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下载信息,及时通过学校信息平台信息;再次,注意营造和建设信息环境,方便学生搜集信息,校园电子阅览室、图书馆有足够资料,经常向学生开放,供学生整合信息。四是鼓励教师开发信息资源,形成校本特色的学习资源。开发包括:自制、引进、下载、整合的各种学习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教学软件等。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范文第6篇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早。西城区教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信息化的作用,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信息化工作。多年来,西城区教委在电子政务建设、门户网站建设、高中课改平台建设、研修网建设、城域网建设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早在1998 年,北京市西城区就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15个教育信息化实验区之一,信息化教育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年,西城区在全市第一个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2004年,西城区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并与光纤宽带网络相连接,实现高速、实时、校际间的连通和较大面积的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区域网络格局。在此基础上,西城教育城域网建成,它是我国普教领域第一个采用RPR技术组网的城域网,对我国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

到目前为止,西城区从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入手,率先在全市建立起网络管理、教育技术应用、电子学籍、教育音视频资源应用的教学研究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带领学校开展信息化课题研究活动,采用展示交流课等形式,探讨信息技术如何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率先在全市基础教育系统中建设“西城区中小学网络实验室”,使西城区教育信息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北京市西城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 理念与认识问题

目前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理解各异,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和共识。认识不到位,重视就不到位,机制体制建设就不到位。有些学校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有些学校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没有建立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制,把教育信息化等同于教育管理信息化,忽视了教学信息化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2. 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与协作机制问题

一方面,各个学校都有相对封闭的利益,想要解决因资源共享造成的各校之间、教师个人之间的利益格局调整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协作机制;另一方面,在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如何体现教学信息化的要求,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工作予以认可和奖励,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3. 支撑人才与应用人才的培养问题

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人才和应用人才是保障各学校信息化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所需要的人才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人员,各类管理和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以及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们通过对全区128位中小学网管教师的调研发现,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应用重要支撑的网络管理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出现了职业倦怠情况。在情绪耗竭维度和性格解体维度方面,有90%以上的教师表现出了中度和重度的倦怠;有15.8%的教师表现出了个人成就感降低;专职网管教师与兼职网管教师在情绪耗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4. 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问题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各校都建立了一批信息化管理和应用平台,如人员管理、门户网站管理、图书馆管理、食堂后勤管理等。但是这些系统在设计建设之初随意性很大,缺乏统一设计标准,更没有从信息化建设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因此,迅速形成了一批“信息孤岛”,为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埋”下隐患,很难实现信息的共用。

5. 科学评价问题

调研发现,西城区教育存在多重检查问题。区督导、区信息中心、区小教科、中教科或职教科以及学校都可以检查,而且侧重点不一,传统做法实际上阻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另外,基础设施的使用指导也不到位,使用效果缺乏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软性环境评价往往缺失。

北京市西城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我们认为,制定发展战略,必须具有开创性、全局性、先进性、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的特点,必须对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创新发展、区域均衡、高层设计、观念先行、高校介入、社会参与等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1. 创新发展战略

创新发展战略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框框,敢想敢闯敢做,大胆地想、大胆地探索、大胆地实践,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等不靠不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遵循创新发展战略,我们可以尝试鼓励各学校网络管理教师在职进行教育技术硕士和软件工程硕士方向学习。重点培养其教育信息化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系统研究现代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方法,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有助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再如,可以以教育网为主要平台,建立完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拓展学习空间。鼓励技术、师资条件好的学校创办网络学校,积极开拓教育国际市场,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到国外设置网络远程教学点。向社区开放教育,建立城区市民终身学习网络平台,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范文第7篇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政治工作效能的关键因素。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各国军队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要求。在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下,推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向信息化转变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效益的本质要求和趋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整体联动性和系统协调性强。一种解决和认识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论――系统思考,为研究和指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审视角度。

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系统思考理论结合起来,对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梳理正确的建设思路,实施科学决策,对于快速推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系统思考的含义和方法

1.1 系统思考的含义 系统思考是基于系统整体结构去考察事物,以期得到一种既准确又全面的能够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整体动态思考方法。它的艺术在于其能看清问题背后复杂而极其微妙的结构,用整体和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系统思考源于系统动力学,它用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针对对象系统进行研究,是分析研究和解决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一种系统方法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唯物系统辩证观。基于系统思考理论的思维架构所具有的实用分析模型和较为完整知识体系,因此常将其作为研究整个系统变化形态的方法和工具。

1.2 系统思考理论的要点 这里主要包括辩证思维、问题内生、模型分析、驾驭系统四个方面。

1.2.1 系统思考的理论基础――辩证思维观点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从整体、联系、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系统内、外部之间的相互关联,科学认识研究对象,将所研究对象以一个系统问题来对待,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1.2.2 系统思考的理论核心――问题由内生观点 所谓“问题由内生”就是认为系统行为的发生、发展取决于其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和动态结构,系统在制约因素和内外动力的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发展演化。

1.2.3 系统思考的理论工具――模型分析 系统思考理论是通过对现实系统建立抽象化的模型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形象直观地弄清系统内部结构和关联,抓住系统本质。

1.2.4 系统思考的理论归宿――驾驭系统 经过系统思考,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解,而且可以驾驭和把握好系统。

1.3 系统思考的方法和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系统思考的方法和工具也得到了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复杂系统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常系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一般是通过着眼全局,掌握局部;立足长期,处理近期;关注动态,把握静态。系统思考的分析工具主要是系统结构模型,而系统结构模型的基础是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型,简称系统基模。系统基模,能够把系统复杂中的内部关联呈现、简化,并能把难以言表的起因、关联、变化形态用图示清楚地展现出来,从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简化复杂问题。因此,正是由于系统基模不仅抽象出了复杂现象的共同本质,缩短了时空距离,还能够系统、全面、形象地反映出系统结构的变化,使系统基模作为分析复杂系统问题的关键钥匙。系统基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兼容性,通常情况下,系统基模主要由正、负反馈和时间延迟(时间滞延)三个基本元件组成,目前使用较多的系统基模主要有:两极分化、饮鸩止渴、反应迟缓、成长上限、共同悲剧、恶性竞争、舍本逐末、未雨绸缪、目标侵蚀等基模。通过将这些系统基模灵活组合运用,构建复杂系统结构模型,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提供系统思考与分析的途径和方法。如:“饮鸡止渴”基模表示人们处理和解决系统问题与矛盾时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案,见图1“饮鸩止渴”基模。

从图1中可以看到,当问题出现时,立即采取对策,随着时间的延迟出现后遗症,随之带了新的、更大的问题,再通过采取对策,再通过时间的延迟出现后遗症,再带来问题……不断地循环,同时伴随着采取对策本身可能带来的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这种短期的、表面效果的措施和方案,只可能暂时减缓症状,随后就会出现越发加重症状的后遗症,它的根本解是着眼长远,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

2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根据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加强和建设政治教育的信息系统、文化数据库和业务工作处理软件等,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提供有效工具。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顶层设计,存在系统规划不合理现象 军队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平衡,就是由于缺乏整体筹划和总体设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部分承建部门各自为政,分散和重复建设,造成标准不一、接口不一,无法真正达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不利于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集成数据环境,而且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

2.2 科学指导欠缺,存在思想认识不深现象 重视军

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是许多国家军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该如何建、建什么等问题缺乏清晰的思路,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对其发展建设的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把握不准,未能形成科学完整的系统指导思想,致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低层徘徊的现象。

2.3 建设不配套,存在发展不协调现象 在军队思想

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由于重“硬”轻“软”使得硬件设备、网络等基础建设发展迅速,但信息化平台、应用软件等配套建设则发展缓慢,特别是紧贴实战的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理论建设存在短板,以及人才的缺乏,极大制约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效益。

3 系统思考推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涵盖范围大、要素多、涉及内容广、贯穿环节繁多,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

3.1 能够科学、合理地指导建设实践 军队思想政治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动态过程,它需要科学统筹和规划指导。系统思考主要是利用模型,从整体、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构成,系统地思考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部分的行为方式和结果,科学而又精准地认识和把握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整个建设的系统化、决策科学化,确保持续化、健康化的建设实践。

3.2 有利于高效实时地提高建设的整体效益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提高军队战斗能力、提升作战士气、弘扬正气、发扬爱国主义的军事工程,是实现军队平战结合,爱军习武的重要保证。因此,用系统思考理论,在建设中科学寻找存在问题的根本解,高效实时地制定决策,对于提高建设效率、实现良好的经济、军事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3.3 有利于极大地丰富和完善创新发展建设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其正确的发展。系统思考是一种正确认识和指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崭新理论和工具,对推进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一大创新。

4 系统思考推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4.1 科学辩证思考,立足长期发展,提升建设新起点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要素诸多,在建设中要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到军队乃至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全局之中去辩证思考,进行统筹考虑。同时又基于时间滞延,因、果联系不紧密的考虑,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要扩大时空范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又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长期动态过程,要立足眼前和着眼长远,用超前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科学把握其发展过程与未来趋势,加强配套建设,科学预留升级空间,推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向着更高的起点发展。

4.2 加强整体意识,统筹建设全局,搞好系统规划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系统思考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注重各要素间、整体和局部间、整体与外界环境间的作用、联系以及制约的关系中考察事物的本质规律。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问题来考虑,加强整体意识,从战略全局的角度,系统分析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联和发展,搞好顶层设计,坚持统一领导,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不断提高整体建设的水平。

4.3 瞄准系统本质,把握规律,提高建设质量 系统思考的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的认识,抓住系统的本质,从中准确把握规律,并能够驾驭系统,真正实现想要的结果。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样有其自身的、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因此,系统思考,深入探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部结构,观察因改变系统结构而模拟出的建设效果,来掌握建设的实质、规律和特点,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中找到优化建设的“根本解”,优化系统结构,甚至重新塑造系统结构,促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建设质量,真正实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4.4 注重内部结构,科学构建模型,促进准确决策

系统思考是用结构层次的思考将真实系统模型化,洞察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来解决问题的。由于系统问题很复杂,其内部的构成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和影响,决定着系统的特性、行为,是问题表面现象的根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参与并由诸多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藕合而成一定结构来实现的复杂动态系统。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主动从建设系统的内部入手,利用基模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系统结构模型,寻找原因,识别出问题背后的结构和本质。

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范文第8篇

>> 教育信息化与网络教学 教育信息化助力英语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成长 ADEA助力非洲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助力多元评价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高师生信息化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 浅谈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式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语文教学 教育信息化核心: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浅谈教育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教学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历史教学 教育信息化与英语教学 以教育国际化助力教育信息化 实习教学与技能竞赛 用信息化助力山区教育现代化 非洲教育发展协会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助力西山教育发展 教育信息化新常态背景下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改革与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

[3]沈健.在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3-10-24]..

[4]吴忠良.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成人教育,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