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防尘降噪治理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冷却塔 噪声 治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冷却塔一般安装在高层楼宇的楼上或者6-8层露台平台上,而主要的噪声为风机噪声、塔体振动噪声和淋水噪声等。因此,我们需要对进风口进行检测,当排风口噪声达到在65dB(A)以上,叠加冷却塔塔体噪声和落水噪声后,在冷却塔1m处的噪声级一般会达到78-83dB(A)。噪声对高层建筑的客户以及周围居民区危害较大,妥善处理好冷却塔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问题已成为环保综合治理的热点。

1 冷却塔噪声源分析

冷却塔是一种热交换设备,它的声源有三方面:其一是风机噪声,主要分为散热风机的机械噪声和风机进排气空气动力性噪声,特性为低频。其二是水泵、配管和阀门引起的塔体振动,从而产生辐射噪声。其三是冷凝器的布水系统和收水系统产生的落水噪声。

冷却塔风机噪声频谱一般呈低频性,而典型的淋水噪声频谱特性呈宽频带。但是实际测得冷却噪音的频率较低,因此很多人认为冷却塔的主要噪声是风机噪声。[1]

1.1 冷却塔风机噪声 安装在冷却塔上部的风机主要是逆向抽出的,以此来达到降温的目的[2]。而风机的高速旋转会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旋转中的多个叶片作用于气流,然后引起气压和运动速度呈脉动变化产生的,其旋转部件的不平衡会导致结构发生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噪声。

1.2 冷却塔落水噪声 冷却塔的循环水从上部喷淋管流下,经过自由落体会产生冲击噪声,与落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撞击水面的四次方成反比[3]。

1.3 冷却塔塔体噪声 冷却塔塔体机械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器部件的振动。机器的零件都会在工作中发生弹性变形,然后产生振动。具有弹性的机械部件将振动能量传播到辐射表面时,就会经过空气传播出去,形成机械噪声。

塔噪声的频率成分较复杂,噪声在各频段的能量都较大,且以低频成分为主。根据冷却塔噪声频率特性分析,以及噪声的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声学计算消声量、隔声量,提出了通过设置消声器、声屏障等方式实现对冷却塔噪声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2 冷却塔噪声控制方案

基于对酒店冷却塔的现场测试与分析,在不影响冷却塔散热的前提下,通过声学计算,提出了其冷却塔噪声综合治理方案:①在轴流风机出口设置消声器,可以有效阻止噪声能量的传播。②对冷却塔原有导流帽进行吸声处理,在不影响风量的情况下,有效吸收透射的噪声能量。③冷却塔周围设置吸-隔组合式声屏障,确保所有噪声敏感点都处于声屏障的声影区内。④在轴流风机进风口设置百叶式吸声结构,在保证冷却塔散热的同时,有效阻止噪声能量向外传播。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本设计中所有的降噪设施都需要进行防尘、防潮处理。

3 冷却塔风机消声器的设计

冷却塔主要的噪声源就是风机,而且噪声频率以低频为主。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在风机出口处加消声器达到降噪的目的。我们常说的消声器主要是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和排空消声器三大类。而消声器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消声片半厚度。吸声材料大多数选用的是超细的玻璃棉、玻璃纤维丝和毛毡等材料,为了能够计算出消声片的厚度,则需要根据共振频率的常数关系。②气流通道截面面积。气流通道的宽度减少,就会提高消声器的消声量,缩小消声器的几何尺寸,因此,在不能降低流速的情况下,气流通道总截面积等都会与之相连接。③消声器长度l。根据片式消声器消声量计算公式:ΔL=A(α)・■。ΔL――消声器的消声量;l――消声器长度;消声器进口端的噪声源主要是从出口段发出来的,因此出口端的噪声频谱由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确定。

4 声屏障设计

由于冷却塔轴流风机的出风口安装排气消声器,阻断了噪声的路径,因此为了保证冷却塔能够很好地散热,不能对其进行封闭式隔声处理。为此,我们采用设置组合式声屏障的方法阻止噪声能量传播。其特点设计如下:①为了保证所有噪声敏感点处于屏障的屏蔽区,从而获得最佳去噪效果,需要根据科学的计算得出。②声屏障下面以隔声设计为主,同时考虑到声波的绕射,声屏障顶端1m采用吸-隔组合式结构,以获得最佳的降噪效果。吸-隔组合式声屏障吸声壁体选用宽频带组合式吸声板;隔声壁体采用双层板隔声结构,外层设置阻尼隔声板,内层设置中阻尼隔声材料,两层隔声材料间留有2-3mm空气层。③在声屏障的风机进风口处设置折板式吸声结构,以便在保证冷却塔散热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去噪效果。

5 结论

通过设置消声器、声屏障等技术措施实现对冷却塔噪声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并通过验收,测得各噪声敏感点噪声声压级均值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的要求,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通过实际测量的噪声值,进行噪声处理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满足达标的需要。冷却塔经过治理后噪声达到国家标准并且设备本体运行良好,为冷却塔及相关方向噪声综合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锦灿.冷却塔噪声治理途径[J].环境工程,1995,13(2):41-43.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思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增多,尽管市政道路建设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当前交通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出行时间增长皮通事故频发,已经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严重影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优秀的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和享受,同时也体现了城市深厚的精神内涵和良好的城市形象。鉴于此合理的市政道路建设设计方法成为建设良好的城市道路的关键。

1、市政道路建设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交通道路设计思路原则

交通道路必须围绕车辆来进行设计不管是护栏、人行道、路灯还是候车点其设计都要充分突出车辆安全行驶的功能。在路标的设计上应预留一定的提前量起到一种缓冲的作用,为司机的驾驶起到心理准备的作用。

1.2 人行道路设计思路原则

人行道路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谨慎和细致庄要原因是因为在人车混行的道路上安全性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交通标志合理安排停车位置,通过限制和引导在相应的位置上控制车流和车速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增大。锯齿或者蛇形的道路设计不仅促使本地车辆限速,而且能有效控制外地车辆进入所带来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种植在道路中间或者边缘的树木,不仅改善景观,还可以给人营造一种不易进入的氛围,降低车流量,给行人带来安全感。交叉路口处的设计基本为凹凸形车辆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有着较为明显的震动感给驾驶员一个安全提示。在道路建设的材料的材质和颜色的选择上不同的材质和颜色不仅增加了行驶的趣味性,还提醒驾驶者降低速度, 以保证行人的安全。

1.3 市政道路建设景观设计思路原则

景观设计需要以市区的整体规划为基准。公园和广场等人们活动密集的地方应该将景物的设计做到相互呼应,交叉口的设计要给人以宽阔的空间和舒适的感觉充分利用树种进行合理分配从造型和材料上进行合理的搭配,充分体现城市道路风景提升城市的形象。

2、市政道路建设主要设计方法

2.1 市政道路路幅设计

市政道路路幅设计应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股计出满足50 年内城市发展需要的城建道路。前瞻性是市政道路路幅设计的前提要求之一所以设计思路就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尽量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条件下进行规划设计。这样的设计才是最为合理的设计。

2.2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主要应该考虑绿化带的排水、车行道的排水和人行道的排水。绿化带的排水设计,常用的模式是渗沟设计在中间用混凝土将底部和两边封住;集水井的设置相邻间隔是40 m 左右通过管道将水引进雨水系统。车行道的排水设计机动车采取双坡排水模式,路面积水主要通过在道路两边的固定间距上设置雨水口,同样是通过管道将路面积水引进固定位置中(河流或者保留水系)。针对国内各地区域性道路的差异,一些非机动车道或者路面狭窄的区域,采用单坡水道排水这对特殊道路的排水是极其有效的施工容易而且也能保证路面的完整性。人行道排水设计人行道的横坡坡度是朝向车行道的才良据两侧地势的不同设置不同形式的挡土墙,为了防止挡土墙上的水流向人行道还需要在挡土墙上设置截水沟。

2.3 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河以为城市的形象增色不少,也可以改善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在进行市政道路绿化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干道的类型进行不同的设计,遵循美学特征和游憩学原理,以生态学为基准进行植物层次性的配置充分展现其特点。绿化植物的摆放还应该根据地点的不同而进行在防护型干道上应该选择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吸尘的植物,比如珊瑚树、圆柏、桂花、雪松和夹竹桃。这些植物的吸尘降噪功能显著,能有效吸收有害有毒的气体,常年呈现一种颜色,观赏效果也不错。为了体现绿化设计的层次感,绿色植被的摆放应该遵循乔木群落、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到草坪的梯度这样能够使景观效果极佳。在次干道上因为道路蜿蜒曲折植被放置应错落有致、有遮有敞厂般情况下放置的植被有草坪、花丛、树丛、孤植树、灌丛等。这样放置可以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视觉效果,既体现了园林绿化的整体形象也达到了防尘降噪的功效。

2.4 市政道路照明节能设计

市政道路照明建设不仅为驾驶人员和路人带来良好的视野保证他们出行的交通安全,还可以降低在阴暗环境下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系数。同样在保证出行安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能源的节约,这才是长久之计。良好的城市道路照明,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人或者动物在道路上的危险因素,专业设计人员应从布灯间距、供电路线、光源和控制系统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在保证道路照明的基本前提下,设计出道路照明的节能方案这样既可以节省资源和成本,又能降低道路照明的维护费用。

3、道路建设设计创新

3.1 理念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 以人为本” 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市政道路建设影响人们的生活起居,“ 以人为本” 的理念更应该在市政道路建设上体现。以前的市政道路建设主要满通的便利和行驶安全规在更加注重市容市貌的建设,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推动社会文明和提高城市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

3.2 生态道路建设设计思路创新

目前环境污染严重,PM 值爆表、雾霆天气、黄尘风沙等恶劣气候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不管是基于视觉欣赏还是改善环境气候的因素庄态建设的思路必须全面渗透到市政道路建设设计上来。道路建设上生态保护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应尽可能地改善城市的道路环境。从建设工程开始就将生态设计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股计人员必须充分结合道路的特点和环境因素踪合运用技术指标和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防尘降噪的目的。

铺路的材料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热容量大、反射率低、下垫面温度高的材料。普通的沥青和水泥因为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以致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各有差异,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启天的沥青路面地表温度会达到40 ℃ 甚至更高,再加之汽车排出的二氧化碳就会很容易形成“ 热浪带”,严重地破坏了地表原来的热平衡加重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就应该择优选取。

4、结语

总之,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的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是应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形象得以改善。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厚宽.浅谈城市市政道路设计[J].中华民居, 20 13 (l )

[2]蒋志琳.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 6 )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规模大、工期长、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机械施工高峰人数可超过万人。

1.1对水质的影响

a.化学试剂的排放

接缝灌浆材料与主体工程的固结,一般以水泥灌浆为主,特殊情况需采用丙凝、甲凝和环氧树脂,并附加部分固化剂和稀释剂,这些化学试剂材料的外溢部分和少量残余,很可能会进入水体。

b.生产废水的排放

大坝、电站、船闸等基础的开挖与骨料冲洗、混凝土保养,以及施工初期大面积的围堰填筑、场地平整、隧洞排水等,尤其是人工沙石料的加工和采掘的浑水排放量极大,可能增加旌工区江河水质的悬浮物质和混浊度。

c.生活污水的排放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粪便,尤其是施工初期的厕所多系简易式的,极易使清、污水造成混流而污染水质。

1.2对大气的影响

飘尘、工区粉尘等污染物主要来自爆破、钻孔、开挖、散装水泥作业和围堰填筑,以及基坑出渣、开挖、大型汽车的运行等。另外,前方各施工企业、工厂车间及生活区各类炉、灶燃煤煤烟排放也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旋工的动力主要为燃油,各类大、中型机械设备中,土石方工程机械设备占多数。

1.3对噪声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工区噪声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系统为主的固定、连续式的噪声源,另一个是以砂石料系统和混凝土拌。

1.4固体废渣的问题

水利水电施工会产生大量废渣,主要包括开采后不用的石渣、弃土、砂料和淤泥等,如果不能及时清理,这些废渣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2环境保护措施

2.1加强水质的保护

处理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生产废水去除粗颗粒物,在沉淀池后设置抽水泵以及调节池,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安置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生产废水和混凝土拌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被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被送到渣场。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按要求对生产污水设置挡板、水沟塞、沉砂池等净化设备,按要求达标。

施工场地修建给沉沙池、排水沟,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的量。施工前要制定施工措施。

2.2防止污染和扰民

要在工程开工前详细编制生活区和施工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尽可能减少施工方案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主要防止公害的产生。 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2.3加强噪声控制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 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提前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混凝土振捣棒、打桩机等施工机械进行噪声监测,使其设备达到要求。

2.4保护空气质量

a.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

在粉煤灰以及水泥运输装卸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从罐车由密封系统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维修和检查。

b.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尽可能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砂卵石和表层土覆盖层,尽量对岩石层的开挖采用凿裂法施工。减少钻孔和爆破过程中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正确运用预裂爆破、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

c.混凝土拌和系统的防尘措旌

在混凝土拌和楼中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维护、使用和检修制度及规程,始终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5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施工后期对渣场顶面以及坡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覆土绿化以及复耕。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防止渣场弃渣流失和边坡失稳。按照批准的弃渣标准执行剥离,并合理堆存剥离表土。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保证下游居民的安全。保持生活区以及施工区的环境卫生,在旋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防止垃圾流失,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2.6生态环境保护

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动物巢穴或鸟巢及受保护的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给有关的部门。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砍伐树木或生态环境破坏,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完成环境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全体员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认识,注意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2.7水土保持

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参考文献: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

一、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机电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

二、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2.1 防止扰民与污染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2 保护空气质量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②钻孔和爆破过程中减少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如正确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缓冲爆破技术、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③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

(3)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5)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 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2.3 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3)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达到5m g/L 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4)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5)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7)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2.4 加强噪声控制

(1)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5)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

三、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因此,建立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还能够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及相关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高效有序的进行,为建设美丽的城市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以飞速的步伐向前发展,建筑工程规模发展的越来越大。诸多领域都拥有自己大规模的建筑工程,为大众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我国居民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增加了施工后的清洁工作量;建筑工程的扩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然环境。从长远考虑,建筑施工中需要合理协调人、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环境安全方面的问题

农民工是我国当前建筑施工队伍中的主力军,通常情况下农民工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城市没有自己的住所,工地上临时搭建的棚户区成为多数工人的居住地,现场的卫生情况令人堪忧,他们生活之地遍地是建筑垃圾,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大量粉尘、有害气体危害建筑工人的健康,还要面临高空坠物的危险。在不少建筑工地,常常发生农民工受伤情况。针对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单位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为建筑工人发放防尘头罩、头盔等设备,保障农民工的安全问题。作为施工方,应做好监督工作,严格要求每位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相关设备,向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做好安全保护宣传工作。为了不影响周边居民出行,并保障大家安全,应在施工现场周围建立围墙,这应在建筑施工前做好。

2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问题

噪音污染是建筑施工现场的另一大主要问题。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启动大型发动机器,随之产生巨大的噪音污染,对于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干扰。有些建筑工地开工不分白天夜晚,连续不断的噪音,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休息。因此,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注意减轻建筑噪音,如尽可能地避免产生人为制造的噪音,要求工人在施工现场时不能大声喧哗;为某些噪音比较大的机器设备搭建封闭的棚子,通过棚内作业,减少噪音的声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现场安装消音设备。对于处于人口分布较密集的施工场地,应实行分时段施工,在22:00~06:00时间段禁止开展施工作用,在实施24H施工的工程时,应采取科学的降噪处理。施工车辆在夜间行驶时,不能有鸣笛按喇叭等较大声响,秉承轻拿轻放的原则装卸物料。

3建筑施工产生的空气污染

沙土、水泥等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必用材料,使用的量较多,在刮风情况下,大量的扬尘四处飘散在空中,严重污染了环境,空气质量大大下降。对随时处在施工现场的建筑工人而言,他们很容易吸入大量的扬尘,进而严重损害身体健康。不仅如此,因建筑工程需要产生大量运输需求,无论是从外地运进大规模的建筑材料,还是从工地运出施工后产生的废土、建筑垃圾,运输途中极有可能因为车辆载重量过大、路面颠簸等情况出现运输物质散落到地面的情况,不仅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城市容貌,也使得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加深。空气污染是所有建筑施工过程都会遇到的问题,现如今空气质量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建筑工程产生的空气污染管理的重要性。从物质类型上可以将空气污染分为废气、粉尘以及扬尘几种。查阅资料发现,施工杂物、施工现场堆土、物料存放、施工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是产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注重运输过程中的管理。为了防止运输途中掉落建筑垃圾或是产生粉尘,对运送沙土的大车进行防罩处理,将面料铺在车上面的沙土上,可以有效减少运输工程中的飞扬,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污染。由于建筑施工地材质的特殊性,应对运输路径应进行合理的选择,应尽可能的避免市区的道路,以免污染、破坏途径的环境。施工管理工作应有防范意识,在正式施工以前,制定现场环境方案的预案,施工现场环境的管理工作应在组织、设计施工之前就同步进行,尤其是对于有较高风险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制定好现场相关的专项管理计划。正式施工前,应对周围的环境与地貌特征进行考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编制运输实施方案,与施工单位积极沟通,并征得相关单位的肯定。

4建筑施工对于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的建设是为了改善居民工作生活条件,但是随着楼市的上涨,住宅、办公场地等建筑项目逐渐处于卖方市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多数开发商会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更大利益,如为了修建更多建筑,将楼与楼之间的间距缩短,导致室内采光不好,通风不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除此以外,当前越来越多的住户购买了汽车,停车位少成为众多建筑小区普遍问题,便于住户正常出行,部分小区为了增加停车位,对小区内原有的绿化面积或者是公共场所进行改建,通过减少小区绿化面积的方式增加停车位,使得居民居住环境的清舒适度大大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建筑单位不应只考虑经济利益,忽视居民的实际利益。施工单位应以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方面进行小区的总体设计,切实保证居民的利益,建设一个更适宜大家居住的小区环境。在进行施工建设时,做好垃圾的处理工作,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方便居民正常出行。除此以外,施工单位还要科学规划道路,做好小区地面硬化工作,便于居民得到更完善的社区服务。

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的建筑环境,建筑单位应加强施工阶段的环境治理工作,从施工人员、驾驶人员、外来辅助人员着手,提高他们科学施工意识,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充分发挥多种途径为施工工作人员创建一个环保氛围浓厚的工作平台,借助民工学校、企业报、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平台宣传安全施工、环保施工的重要性,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环境管理方面更加自律,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建筑施工不是独立存在的,不只是关系到建筑施工单位,其环境管理同样涉及居委会、交管部、环保部、行政主管部等多个部门,因此施工单位应当与各个部门多沟通,针对建筑过程中即将出现或已经存在的环境进行防治处理,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确保城市环境。当现有条件不能解决的时候,施工单位应及时调节,向相关部门说明,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整治处理。除了以上安全问题、空气问题等等,建筑施工中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光污染。在夜间施工时必须合理使用照明工具,以免影响附近单位、居民工作、生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控制照射光线时施工单位应采取合理措施,利用光隔离屏障来解决光污染问题,减少光污染对周边市民的影响。需要安排相应的施工厂房与生产车间,才能进行电焊类工作。施工现场的组织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管理专项方案中的主要内容,是明确的环境保护指导性文件,便于施工管理监理单位遵循并对日常的施工做出组织协调的任务。

5结语

建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为我们带来越来越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不能容忽视在建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施工。要重视建筑工程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效,找准施工过程中环境管理问题存在的根源,采取多种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炬斌.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常见因素及应对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6(2).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原则;管理措施

1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1)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2)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2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措施

2.1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水利工程同其他工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趋于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要加强开挖过程的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要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主管环境保护责任人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物资设备部、质量安全部、综合管理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2.2制定详细环保计划,确定部门职责权限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部门审批后认真落实,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工程开工后,质量安全部门按照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施工的环境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确保施工环境不被污染。

2.3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现场环境保护。

(1)周边环境保护措施。第一、施工作业应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在居民生活密集的地方施工要考虑减少夜间施工、大声喧哗等问题,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应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第二、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第三、做好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第四、做好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现场水质保护措施。第一、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第二、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第三、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3)现场噪声环境控制措施。噪音是人类生活的一大杀手,也是影响周围居民与施工部门关系的一大问题,应加强噪声控制。第一、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二、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第三、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露天作业,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4)现场水土保持。第一、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第二、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结束语:

环境保护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保护是水利工程施工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水电、废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范文第7篇

我国是一个资源不很丰富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故应该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

上一个世纪末,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s)就在西方国家兴起,进而成立了国际性组织,制定了有关绿色生态建筑指标体系,开展了不少活动。如1987年和1988年分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关“健康建筑”的国际学术会。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一项名为《21世纪议程》的文件草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新的规范写入《里约热内卢宣言》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充分尊重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实行节约。包括节约矿物、能源、水、土地、保护海洋和大气,并且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接受了这一思想。

1 、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绿色建筑以美国的奥杜邦协会总部为代表,它是纽约曼哈顿最节能的建筑物,被认为是建筑环保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何谓绿色生态建筑。目前,国内认为它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它将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应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

1.1

健康

人们对于“健康建筑”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建筑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有:

(1)建筑材料。尤其是现代名目繁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内用具的存在,使新装修的房屋室内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响人体的健康。

(2)不恰当的节能措施。降低了室内空气的质量,联合国卫生组织WHO统计,近30%的新建及改建的建筑是有病的。

(3)厨房及其它污染。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油烟,主要成分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焦油中的3.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另外,室内用的各种清新剂,除厕剂等散发的气味亦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1.2 节地

近几年来,我国因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减少50万hm2耕地,由建国50年人均耕地面积0.2hm2多减少到0.1hm2,故有关节约土地的方针十分重要。

(1)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鼓励采用绿色建材。采用各种板材,空心砖砌块等来减少墙体厚度,并对墙体进行合理设计,以先进的建筑结构来增加使用面积,节约用地。

(2)旧城区改造要有新模式,以便节地,严格控制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是一项长期的措施。

1.3 水资源

全球淡水资源短缺。我国北方城市的资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到了对经济和社会亮红灯的程度。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

(1)在小区中要建立水的大循环概念,自来水、雨水、地下水、污水等,均要统一列入考虑范围,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2)由于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样严重,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如实行分段,梯级提高水价,对耗水量大的设备、器具要强制淘汰并强制推行节水设施等。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直接饮用水已经进入小区,形成了第二水厂,它达到了提供优质直接饮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双重目的。

(4)小区应建立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缺水地区应设立小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1.4 节能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

1.4 节能

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用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1)我国一些工业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4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 5倍。

(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占70%,由于清洁煤技术尚未普及,空气污染严重。

(3)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25%,住宅每平方米能耗为相同气候能耗国家的3倍。

(4)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 3%,可开采的只有20 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 8年。

1.5 治污

要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工作,达到利废、节约、环保的目的。

2、 绿色生态建筑小区的要求

当前,全国上下打出绿色生态建筑小区的旗号。但是,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小区应具备什么条件,并未明确概念,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研究制定有关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技术细则,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能源系统

进入小区的能源在一般情况下有:电、燃气、煤。对这些能源要进行优化分析,采用最佳方案,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要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至少要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等其他再生资源)。2.2 水环境系统

对于小区的水系统要考虑水质和水量的问题。室外系统要设立将杂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杂排水循环利用系统等。用于水景工程的景观用水要进行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小区供水设施宜采用节能节水型,要强调淘汰耗水型室内水器具,推行节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以便提供优质直饮水。 转贴于

2.2 气环境系统

小区的气环境系统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室外空气质量要求达到二级标准;居住室内达到自然通风,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备,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保证居民的卫生健康。

2.3 声环境系统

小区的声环境系统包括室外、室内和对小区以外噪音的隔阻措施。室外声环境系统设计应满足,日间噪声小于50分贝,夜间小于40分贝;建筑设计中要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声环境系统满足:日间噪声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对于小区周边产生的噪声,如果影响了小区的声环境则应采用降噪措施。

2.4光环境系统

小区的光环境一般着重强调满足日照要求,室内要尽量采用自然光。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居住区内防止光污染,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在室外公共场所地采用节能灯具,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2.5 热环境系统

小区的热环境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对住宅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保温隔热提出要求。

2.6 绿化系统

小区的绿化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绿化要求。在建筑旁边进行植树,草坪等绿化,可起到防风、隔热、防尘和美化环境的效果;另外亦可达到节能、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2.7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小区的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目的是满足小区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在国内采用物理化学法,固化法及高温焚烧法等。建议采用动物处理垃圾。管理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在制定法规计划,改革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执法,抓好宣传教育等方面通盘考虑综合治理,鼓励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方式,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等。

2.8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是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生态的需要。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生态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要加快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并引进或提高先进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3、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绿色生态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它势必成为21世纪建筑的弄潮儿,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各种绿色建材的出现,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定会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未来的建筑将会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 聂梅生。论新世纪的我国住宅产业化[J].中国建材科技,2001(4)。

[2] 曹永康,叶启议著。墙的节能和GRC板[A].1965-1999纤维水泥制品行业论文集[C].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3] 初操,钱宜伦 2000年小康住宅[A].现代与未来的国内外新型建筑材料[C].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

防尘降噪治理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化;建筑垃圾;回收利用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近20亿吨且逐年增长。有数据表明,每新建1万平方米建筑就会产生500吨-600吨,而每拆除1万平方米建筑则会产生7000吨~13000吨,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新产生的建筑垃圾量之大令人震惊。然而,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利用率仅为5%左右,绝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直接进行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

1.镇江市建筑垃圾现状

1.1占用大量土地

现有建筑垃圾除建筑工程自身回收利用外多采用简单的填埋处理,镇江每年填埋处理的建筑垃圾占地面积超过810亩。2013年镇江市区近五年累计拆迁量超1000万平方米,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约超700万吨。仅2012年镇江市建筑垃圾年产量就接近900万吨。镇江市最大的生产、生活垃圾填埋场――城东垃圾填埋场年处理量不过38万吨,另外两个主要用来倾倒建筑垃圾的场所――秀山填埋场、金山创意产业园(通过回填增加园区面积)也早已饱和。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填埋,占用大量土地。

1.2影响市容市貌

2013年市区岗子下旭辉时代城楼盘外建筑垃圾霸占人行道,致使行人出行不便。位于镇江市中心的苏宁广场也曾被报道其东墙外垃圾成堆,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2.镇江建筑垃圾利用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镇江市政府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法规不健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企业的成长环境非常艰难。且由于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容量有限、管理存在盲点、职能缺乏连贯性,大多数的建筑垃圾被施工单位采用违规途径私下处理。

2.2回收利用主要型及方式单一

经走访多处工地不难发现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局限于钢筋和混凝土模板的低级回收。施工单位仅回收部分长短、大小适宜的钢筋和模板,并加工成所需的尺寸,其他剩余边角料仍作垃圾处理。

在建筑垃圾回收类型中,钢筋废金属材料和渣土、弃土、余泥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施工单位多分拣价值高的钢筋及废金属材料。其余大部分被当作垃圾处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2.3回收利用利润低

经实地调查,发现87%的被调查者了解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数量在10家以下,专业回收机构数量少未能形成规模效应,难以实现盈利,因此投资商对回收建筑垃圾不感兴趣。

2.4建筑垃圾回收产业运营成本高、竞争力弱

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与普通建材企业相比面临更高的成本。除建筑垃圾的分拣、破碎、搅拌、养护和特殊的产品检测方面的成本外。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还需考虑企业自行寻找、运输建筑垃圾的成本(如镇江25家新型墙材企业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但其中大多数企业仍为筹措原料从外地大规模购进砂石),以及这一过程中所采取的防尘、降噪措施的成本。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相较天然材料产品有先天劣势,销量有限,企业运营非常困难。

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及主要再生产品

3.1生产环保型砖块

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可制成渣土砖;废砖石破碎处理后与普通水泥砂浆混合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废弃水泥、砖、石、沙、玻璃等经配制处理,再加温加压,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广场砖等。目前镇江市区的有些人行道路铺设的砖块虽然采用了建筑废弃物等再生材料,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与传统材料制成的产品相比,抗冻性、抗压强度、保温性都有待提高,因此应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国内外已有的一些技术均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辅助材料,但这就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如何解决环保砖综合性能和性价比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生产再生骨料

建筑垃圾中的废旧混凝土块、砖石、砂浆等经过破碎筛分、粉磨等工序加工后即可作为再生骨料的材料来源。加工后所得的粗骨料可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飞机跑道的垫层、室内地坪垫层;细骨料可用于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

3.3生产再生混凝土

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块经加工处理后,将集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经配置加工可生成再生混凝土。由于再生骨料的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堆积密度小、压碎指标值高、坚固性差,导致其工作性差、强度低、干缩大、刚度低、碳化快、抗冻性能差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差。目前再生混凝土多只用于制备路基材料、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花格砖等低强度等级的低性能混凝土。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使用的普及率、拓宽应用领域,必须研发新型加工技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4.对策及建议

我国正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而大量天然建筑材料的开采、建筑废弃物的简单处理更进一步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为了尽可能地做到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就必须利用建筑垃圾,开发再生产品,使其资源化。这是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行城市化建设中必然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样这也是一个城市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4.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要确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并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由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具有一定公益性质,因而不能要求从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企业完全自负盈亏,国家应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这一行业,并从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与扶持,让相关企业发展起来,使其进入良性循环。

4.2加强管理力度和执行力度

首先政府要正视建筑垃圾的利用问题是事关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制定政策对私自处理填埋垃圾的行为进行舆论谴责;运用市场化手段对私下违规处理建筑垃圾的企业收取环境资源处理费;通过综合治理的办法,出台切实可行的配套管理办法。同时加强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的组织领导,并明确分工,加强考核,避免职责模糊情况的出现。

4.3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镇江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分工协调,在政府公共建筑建设过程中,鼓励施工企业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让建筑垃圾有产出就有销路,使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可以及时得到原材料的补充。

4.4引进先进技术

同济大学、上海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上海ET生态环境材料产学研联合体研究开发了封闭模块组合式建筑垃圾处理再生骨料回收系统,解决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中的一些技术瓶颈,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达100万吨。镇江市政府可尝试与高校或科技企业合作实现技术产业化。

4.5寻找合理的运营模式

建筑垃圾的搜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分筛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除部分金属、木制品等可通过变卖取得一定回报外,废砖、废混凝土的利用率很低。若先⒎献、混凝土块等加工成粗骨料再生产再生混凝土、环保绿色材料或新兴材料,其成本远高于使用新的天然原材料制造的产品,附加值低于各项处理所花费用之和。在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运输大量的建筑垃圾,而建筑垃圾处理因噪声大、污染环境等一般位置偏僻,且相对于数量巨大的垃圾而言,可回收利用的数量少之又少。这样便花费巨额的运输费用,所以建筑项目必须进一步论证方案或向其他发达国家借鉴学习先进经验。

4.6精选项目地址

建筑垃圾的处理成本高,而成本主要在于人工和运输费用。若想减少人工费则需选址在农村郊区而运输成本又会大大上升。镇江可在城市郊区建立固定的处理中心,在建筑垃圾较多的地区建立几个临时处理站,采取固定与临时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