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茶文化知识

绿茶文化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绿茶文化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具体应用

汉语是中华儿女使用最多的一种语言,同时其使用人数也比较多,由此可见汉语的重要性。另外,我国有着古老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发展中常会与各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进而形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教学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与汉语能够得到世界认可的关键。通过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茶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为枯燥、乏味的汉语教学增添一丝趣味。

1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内涵

1.1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的著作:神农氏在进行百草的品尝中,因为吃到了一片毒草而即将毒发死亡,此时有一类草本植物解了神农氏的病毒,也就是“茶”,由于茶叶有着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也被人类视为重要药材。起初茶的数量还比较少,但一般是上流阶级的奢侈品,在中国平民百姓也比较鲜闻,后来由于中国栽培茶树规模的增加和制茶工艺的提高,使中国平民百姓慢慢地接触到了茶文化,从而在中国民间社会兴起了喝茶风潮。与此同时,茶文化渐渐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往往会在饮茶中吟诗作赋,诞生了茶文学,并规定了饮茶的动作和制茶的方法,进而出现饮茶风俗。

1.2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作为从茶叶本身的物质层次而引申出来的文化特征,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分析,中国茶文化既包含了茶具、茶品等的物质层次,又包含了茶文化和茶俗等的文化层次。而中华茶道的内容可以大致总结为喝茶氛围、泡茶使用的水、各种种类的茶、煮茶的火力和盛放茶的茶具等,它也被称为"五境之美"。人类在喝茶过程中既解决了自己的“渴”求,还能平心静气,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茶代表着清廉的品性,其生长环境、茶叶形状以及茶的甘甜都在体现这一品性,所以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应时刻进行自身反省,以此来保持美好的一面。

2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教育价值

汉语教学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首先,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汉语的认知程度,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底蕴充分决定了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将学生的视野加以拓展,而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汉语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代表性相对较为强烈,茶文化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具有十分紧密地联系,同时其存在形态较为多元化,如茶书、茶画、茶艺、茶诗等。因此,将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可以有足够丰富的教学题材与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以茶文化作为基础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并增强自身的语言应用水平,实现文化素养和语言综合素养共同提高。

3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意义

3.1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作为一项独特的饮茶文化传统知识,同时蕴含着我国古代儒家、佛家与道家的三大主题思想,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主题思想也是关于弘扬古代儒家思想,儒学在反映个人文化精神状态变化方面始终强调和谐社会与茶共生,坚持和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理想信念;佛家中的“茶禅一味”思想,通常会在饮茶中蕴藏佛理,通过茶来领悟禅的涵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清静的养生观念,对会茶文化造成极大的内涵影响。就拿信阳毛尖为例,其我国绿茶文化品鉴性和观赏价值比较高,然而与信阳毛尖茶叶绿茶文化有关的许多文化名词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影响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就是语言障碍。但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有效路径就是汉语教学,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既可以提高汉语课程的实践性,又能加快我国茶文化传播的进程。

3.2塑造学生懂礼、知礼等品格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渗透了儒家思想,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无礼,无礼立”,由此可见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礼貌都是极为重要的,懂礼、知礼不仅可以展示高尚的品格,还能彰显知识水平。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在茶艺活动中也能体现我国利益形式,比如在倒茶时将茶水倒至七分满是最佳的,在敬茶是需双手举着茶杯。伴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于个性化发展愈发重视,尤其是年轻人,严重缺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所以在汉语教学中加强茶文化的渗透颇为重要,既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又能塑造学生懂礼、知礼的良好品格。现阶段,我国社会对素质教育比较关注,而教师就可以在汉语教学中通过茶文化知识的渗透对学生开展素质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茶艺活动来塑造学生的性格。

3.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文化作为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成果,在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一方面,我国的茶文化中蕴涵着较多的含义,“和”是最关键的部分,茶文化所宣扬的是和谐文化,教导人们应和谐相处,通过茶文化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相处方式,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的形式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互相沟通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融。所以,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交流基础。

4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教学设计

4.1教学原则

根据茶文化开展汉语教学时,教师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原则,以此来保证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开展。首先,科学性原则。在汉语教学的目标指导下,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实际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尤其要借鉴已经总结出的茶文化教学经验与教学规律,确保可以合理地开展茶文化教学工作,为增强茶文化教学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针对性原则。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更为优质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工作,保证教师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水平,以便于提高汉语教学成效。再者,实用性原则。教师应保证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后,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与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避免发生空谈理论知识的现象,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认同度。

4.2教学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工作中,应选择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并构建出多样化的教学体系,以此使茶文化教学效率有所提高,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四种:体验法、参观法、理论讲授法与展示法。首先,理论讲授法,该教学方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关于讲解茶文化基本理论的知识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详细解释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茶文化基础予以夯实;其次,展示法,茶文化中的大部分知识点无法通过理论讲述让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法为学生呈现茶文化知识,如视频、图像等为学生展示关于茶叶、茶具的图片,让学生可以更加地感受到茶文化;再者,参观法,教师除了在课堂中进行茶文化教学,也可以多元化开展茶文化教学场景,带领学生参观文化馆、博物馆中的茶文化内容,感受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与魅力;最后,体验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茶园中进行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加剧学生对茶文化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认同。

4.3教学内容

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应体现较为专业、系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茶文化的深层涵义,而茶文化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汉语能力的作用。同时,在确定茶文化的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学习需求等方面,重点强调茶文化特点的实用性与基础性。汉语教学中茶文化内容主要分为是三个方面:第一,茶史方面。在讲解茶文化的相关概念时,应向学生介绍茶文化与茶叶的发展历史,便于学生了解茶文化的由来、演变以及在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更好的学习其他内容;第二,介绍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茶文化与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文化事业,有助于学生学习我国其他的传统文化;第三,茶艺文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茶文化,可以加深对茶文化的认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茶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同时还应保证关于茶文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较为契合。

5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应用

5.1以不同角度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

由于茶文化中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茶文化教学,加深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首先,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茶文化的历史,如“神农说”、“西周说”,让学生认识到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对茶文化的起源进行讲解时适当融入现代历史,例如“西周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提高对历史的认识。要想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让学生在历史中学习茶文化的历史。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汉语教学时可以讲述茶对生活发挥的作用,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播。例如茶具有药用的功能,绿茶不仅利尿,还能抗衰老,在困乏的时候可以喝绿茶来提神;红茶可以帮助消化,消除水肿,其中的黄酮素化合物能够降低出现心肌梗死的概率。最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茶诗教育,从诗词中学会我国茶文化。茶诗在古代中国的诗词体系中占有了颇其重要的地位,例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所描述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所描述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嘻乳戏分茶”。而老师茶诗介绍给学生,能学生意识到中国茶文化占据的重要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

5.2开展茶文化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倘若通过浅尝辄止的方法展开教学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降低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为学生讲授茶文化的知识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师进行茶文化的知识讲座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关于茶文化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茶文化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在正式讲授前可以让学生对茶叶进行品尝,让其感受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便于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茶叶的味道与形状。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其他活动,通过“茶吧”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更好地学习我国茶文化。

5.3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茶文化知识

为了可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并由此方法来增强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老师就可按照学习者对茶文化的实际掌握程度,将其教育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针对更深层次的学习者,也就对其所了解的茶文化认识得更加深入,而老师也可对其展开深入教育,如茶马古道;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老师可向其展开有关茶文化活动的课程,使学生在了解茶文化活动内容的同时提高对茶文化的了解;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为其讲解茶的种类,进而直观地认识茶。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渐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另外,茶文化承载着我国诸多的精神,当学生已经对茶文化的实质性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教学:如何从品茶中认识道家思想。由此可见,为了可以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茶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所增强,教师应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茶文化知识。

5.4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教育的改革,茶文化教学应紧跟时展的进程,积极创新。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对文化因素与文化范畴加以认识,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有用的内容,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并将目前的茶文化理论知识体系予以完善,促进汉语语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整合。实践教学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础,只有让理论有了突破,才能让实践有依靠,否则任何实践都将会成为虚影。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实现茶文化教学的目的,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对茶艺活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茶歌、茶舞,如《采茶歌》、《茶山小调》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采茶歌》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采茶的过程,在歌曲的学习中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不仅如此,在汉语教学中不管是校外还是校内,都要间生活交流与交界,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茶文化知识传授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到所学习的理论性知识,避免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的茶文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此外,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茶园体验采茶,之后学习炒茶与制茶的过程,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我国的茶文化,并予以深入地了解。

6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严格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精神内涵,更好地学习茶艺,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潘乐英.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之探——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08):108.

[2]邹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20(30):59-60.

[3]曾慧瑜.浅析中国茶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导入研究[J].福建茶叶,2020(09):286-287.

[4]曾思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探究——以客家擂茶文化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7):192-193.

[5]杨德霞.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与影响[J].福建茶叶,2018(10):288-289.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2篇

摘要:

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欧洲,由欧洲传到北美,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不断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多样的茶文化亚类。本文从不同文化背景视角研究亚洲、欧洲及北美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感知的特征及异同,并通过数据定量分析得出对茶文化传播趋势的预测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文化背景;定量研究

1世界主要茶文化

茶不仅是商品,而且是一种附有传播性的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茶文化的融合与变迁导致了茶文化多元性和不同亚类茶文化的出现,形成了诸如“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等具有不同地域风格的茶文化[1]。正因为如此,茶文化的定义也十分广泛。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饮茶相关且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特征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如茶生产工具、饮茶器具等)、行为文化(如茶艺表演、茶叶展览和茶文化节庆)和精神文化(包括茶美学、茶宗教和茶艺术)[2]。本文拟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茶文化,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茶文化,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茶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1.1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之前,当时茶叶被当作一种草药使用;而茶叶正式被作为饮品大约在公元前59年[3]。到唐代,饮茶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唐代的陆羽(公元733-840年)被誉为“中国茶圣”,其著作《茶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和饮茶的著作,对茶叶起源和历史、茶叶生长和加工过程、饮茶方法、茶艺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对当时和后代具有深远影响。在唐代以前,中国茶叶已经出口到日本、韩国、印度和中亚地区,成为世界上主要茶叶出口国;到了17世纪,中国茶叶第一次被出口到欧洲。伴随着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中国茶叶被源源不断输送到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不同特色的茶文化。Yang(2007)认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和谐,融合了社会、历史、宗教、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美术、食品、烹饪等各个方面[4]。Wang(2001)则认为中国茶文化是“可见的艺术和不可见的道”相结合的产物,而“道”的内涵却非常丰富,自然法则是其主要内涵之一。从哲学视角看,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三重影响[5]。“和谐”和“中庸”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茶文化强调“以茶会友”和“以茶交友”,主张通过以饮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思想的体现;而茶艺表现过程也要求泡茶的水温不高不低,则正是“中庸”思想的体现。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后期加工均具有严格的时间和季节限制,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佛家思想强调“无欲”和“自省”,而中国茶艺则强调通过饮茶达到放松自我、反省自我的目的。中国茶文化博大而精深,对一品好茶的要求可谓良多,包括颜色、香味、形状、口感、茶具、水、时间、温度等[6]。茶圣陆羽认为泡茶的水最好来自于山泉,其次为河水,再次为井水。而最好的泡茶工具则是来自宜兴的紫砂茶壶,不仅能够保持茶的原始味道,而且能够提升茶的芳香[7]。

1.2英国茶文化

茶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世纪早期引入欧洲;到17世纪中叶,茶叶被出口到英国;英国最早的茶叶广告出现在1658年;到18世纪时,茶叶已经成为英国最流行的饮品;到了19世纪,喝下午茶已经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8]。绿茶是中国最初向欧洲出口的茶叶种类,但由于绿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质,容易保存的发酵型红茶逐渐成为中国出口英国的主要茶叶种类,并流行至今。在英国茶文化中,下午茶是当之无愧的代表。根据Pettigrew(2001)的研究,下午茶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1830-1840)的英国上层社会,因饮用时间在下午和傍晚之间而得名[9]。在英国,下午茶有时也被称为“低茶”(LowTea)。因为饮茶时经常坐在较低的椅子和桌子旁,饮茶同时配有面包、黄油等点心,且与糖、牛奶、奶油等搭配饮用。而与“低茶”相对应,英国茶文化中还有“高茶”(HighTea)的说法。在下午茶普遍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的同时,另一种饮茶形式“高茶”逐渐在英国普通家庭中流行起来。由于普通工薪阶层会承担更多的体力劳动,在两餐之间需要更多的食物补给。在“高茶”中人们摆脱了高雅却略显束缚的低矮茶椅,把更为丰富的食物摆放在高大的餐桌上,在饮茶时食用肉类、土豆、奶酪、面包和蛋糕等食品,份量更接近于一顿正餐。随着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英国流行开来,茶会逐渐成为了英国社会时髦的社交活动。与此同时,与茶有关的诗歌、小说甚至歌舞等文化形式也逐渐出现。早在18世纪,英国乡村就逐渐开辟了各式茶园,在每周六与周日对外开放,人们可以聚在一起饮茶跳舞。这种形式一直保持到二战前期,现在茶舞依然作为一种英国传统舞蹈而流传。从19世纪起,茶馆就逐渐在英国流行,一度成为英国女性最热衷的社交场所。现今的茶馆业依然火热,当然更多是因为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可口的食物及茶饮,同时又保留了一种英国传统茶文化的氛围。

1.3美国茶文化

根据Yang(2007)的研究,茶叶第一次进入北美是在17世纪中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入。但由于此后英国控制了北美茶叶贸易,从中国出口到北美的茶叶并不多。而英国统治者又不断提升茶叶关税,最终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使茶叶为美国历史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美国独立后,自1784年起开始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美国人最早的饮茶习惯主要由来自欧洲的移民引入,在茶叶由北向南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北美南部地区干燥炎热,饮茶方式由以前的热饮变成了冷饮,由单一茶饮变成了与柠檬、糖等混合的茶饮,并逐渐被多数美国人所接受。如今,冰柠檬茶可谓是美国南方茶饮的代表,并逐渐通过罐装、软包装等形式向全世界范围传播,逐渐被亚洲市场所接受,这是茶文化由西向东的逆向传播。美国茶文化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袋泡茶包的发明。20世纪初,纽约茶商Sullivan将茶叶装入丝织的小麻袋中作为样品送给客户。但客户在泡茶时却误将整个茶包放入杯中,这个偶然的误会却使袋泡茶方便易掌控的优势显现出来,使之逐渐在美国广泛流行起来,并在其他国家得以推广。

2研究问题

茶文化经历了由东向西,又自西而返的传播过程,已经成为世界性文化现象。这样就使得茶文化研究应当跨越地域的限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茶文化的感知有何异同。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进行探索性研究。

3数据收集

本文数据由第一作者在美国北卡罗莱纳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收集。采用简便抽样的网络问卷形式,问卷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共收回有效问卷246份。调研对象分别来自于美国、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等地区。由于美国是移民国家,近半数被调查者声明具有欧洲文化传统,因此按照文化背景进行划分,可得出亚洲、北美、欧洲三大文化背景群体。

4数据分析

4.1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饮茶动机

在对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饮茶动机分析中发现,亚洲背景群体的饮茶动机在保持清醒、遵循文化传统、对茶文化感兴趣及家族传统方面都明显高于欧洲和北美洲群体;但是,在喜爱茶的味道方面,其动机却没有欧洲及北美群体敏感。这显示出亚洲背景群体对茶的诉求更偏向文化传统,而欧美群体更注重茶的味觉体验。

4.2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熟悉程度

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熟悉程度来看,亚洲文化背景群体对于中国茶文化更加了解,而欧洲及北美文化背景群体对于英式茶文化更加熟悉。由此可以看出,英式茶文化在西方茶文化中仍占据统治地位,而中国茶文化在亚洲文化群体中则有较好的传承。这说明茶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因地域的阻隔而中断,如在美国的欧洲移民及亚洲移民依然对其传统茶文化更为熟悉。

4.3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兴趣

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兴趣来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亚洲群体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明显高于欧美群体。这表明,亚洲群体对于中国茶文化不仅更加熟悉,而且更加热爱,可以预见中国茶文化在未来的传承中更具有生命力。

4.4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要素重要性的感知

关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要素重要性的感知,亚洲群体相较欧美群体而言,认为知道茶的原产地、饮用高品质的茶、了解原产地的茶文化、看到茶叶生产的过程以及体验传统茶文化更为重要。这说明亚洲群体对于饮茶及其背后所代表的茶文化有更多的诉求。同时,三种群体都认为饮用高品质的茶是最重要的要素。这说明在不同的茶文化当中,追求高品质的茶叶,满足人们对味觉及健康的需要,始终是第一要素。

4.5不同文化背景群体获取茶文化知识的方式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群体获取茶文化知识的方式分析可以得出,亚洲群体更多从文化传统中继承茶文化知识,而欧美群体则倾向于从旅行经历中获取。同时,亚洲群体在家族遗传、来自书本、电视或其他媒体、受周围朋友的影响以及通过社交途径等方面获取茶文化都高于欧美群体。这说明茶文化在亚洲有更深的积淀与更丰厚的土壤,无论是家庭内部传统、对外社交礼仪、书本电视媒体,无一不渗透着茶文化的熏陶。

4.6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组成部分的兴趣

而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组成部分的兴趣也有不同。欧洲群体对茶文化最感兴趣的部分在于精美的茶具,北美与亚洲群体则对饮茶方式最感兴趣。但是亚洲群体较欧美群体而言,在茶叶加工过程、茶叶冲泡过程、饮茶方式、茶具及与茶相关的艺术等方面都显示出更多兴趣。这说明对茶文化更加了解的亚洲群体,精细于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茶文化越了解,就越有兴致。这将进一步促使茶文化在亚洲的发扬光大。

5结论及建议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从中国到欧洲,从欧洲到北美,茶文化经历着不断的融合与变迁。虽然随着近代欧美经济的扩张,茶文化又出现了由西向东的逆流之势,但以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丰厚的茶文化土壤,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深刻的茶文化内涵,必将孕育出更加蓬勃的茶文化生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吸取西方茶文化的精髓,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群体,应尊重其茶文化传统及饮茶偏好。例如招待英国客人应侍以红茶,并以糖、奶等佐之;而招待美国客人更应提供冰茶,而不是全部以中国传统的热茶来接待。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应当随着中国茶叶的出口走向西方,通过电视媒体,互联网,社交网络,以及出版更多的英文茶文化书籍,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全面地展示给西方群体。另一方面,中国丰富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也能在吸引西方游客的同时,将自身悠久的茶文化传统传播出去。这样的“一出一进”,将会促进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并使得中国茶文化在未来展现出其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2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郭丹英.儒、道、佛与中国茶文化.茶叶,2006,32(1):55-59.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3篇

体验营销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到了21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该理论主张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想、行动和关联五个方面来定义并设计营销方式,推动消费者产生更多愉悦体验,进而增强对产品、服务及品牌的信赖和情感。在当今感性消费的时代背景下,体验营销迅速成为全球营销界的流行词汇,星巴克、迪斯尼、苹果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成功运用了体验营销策略,造就了各自令人欣赏的人文特质和品质。因此,茶叶体验营销可以理解为:通过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诸方面进行营销设计,以茶叶及相关服务为道具,激发并满足消费者的各种体验需求,引导消费者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二、基于体验营销理论研究

信阳茶叶品牌经营的可行性分析将茶叶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五个维度有机结合,进行营销策略整合,信阳茶叶品牌有其特有的先天优势:信阳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是我国著名的宜居之城。城内山灵水秀,遍布茶山茶园、茶香浓郁。同时,信阳茶文化历史悠久,从茶叶采摘、制茶工艺到茶水冲泡都有专门讲究,各式各样的茶馆、茶市场早已是其重要的城市地标。信阳毛尖绿茶香醇味厚,与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同为三大著名绿茶,为品牌经营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刚刚起步发展的信阳红茶在研发和提升品质的基础上,品牌认知度和认同感正在培育中。进入21世纪,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背景下,开始寻求更多精神层面的放松,健康休闲成为很多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喝茶品茗便成为一种全新的时尚潮流,人们对茶叶产品的消费是希望获得超越解渴的更多的身心体验,强调舒适享受休闲时光的“慢生活”理念。富有茶韵的自然景观、极具品位的茶馆茶楼、蕴含美感的茶艺技能等,都会使现代消费者获得全方位的愉悦和放松。通过构建这些体验,营造特有的茶文化氛围,无形之中增加了消费者的参与感,从中放松心情、体味快乐,美好的身心回忆有助于品牌认知的巩固。

三、体验营销在信阳茶叶品牌经营中的应用对策研究

根据体验营销的核心架构,可以试从感官营销、情感营销、思考营销、行动营销和关联营销五个方面对信阳茶叶品牌进行整合运营,通过一系列融入生活方式的体验对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美好难忘的回忆可以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一)提升信阳茶叶的感官体验茶叶感官体验是以茶叶消费者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上的愉悦、快乐和满足为诉求的。视觉方面,茶叶的条形汤色、茶产品的外观包装、茶楼会所的装修风格、茶艺人员的着装特色以及整个城市的茶乡韵味,都会产生眼球效应,令消费者加深品牌印象;听觉方面,注重整体氛围的渲染,整个城市的茶市场、茶楼会所、旅游景区可以巧妙搭配悠扬古乐或是采茶民歌作为背景,令消费者心旷神怡、体会茶风;还可以通过一些茶知识普及、茶文化竞赛等活动的展开,使消费者进一步加深对信阳茶的五官感受,以色悦人,以味诱人,进而增强消费者的感官认知和品牌认同。

(二)提升信阳茶叶的情感体验茶叶情感体验是以消费者在茶消费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认同为诉求的。从情感出发进行营销更具人性化,可以真正触动其内心,产生愉悦体验。茶乡人民的朴实好客、售“茶”人员的温馨热诚都能够充分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创建茶乡、人人有责,提高信阳整体城市文化素养和主人翁姿态是创造茶叶情感体验的重要前提。其次借助一定的情感广告和情感包装可以进一步促使消费者升华其内心的美好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对茶叶的喜爱,也可以是对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还可以是对古乐器皿的赏玩。

(三)提升信阳茶叶的思考体验茶叶思考体验是以消费者在茶消费过程中能够被激发更多自由联想和创意思考为诉求的。消费者在消费茶叶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新观念、新的处世之道,一定会体验到更多的欣喜和满足。因此信阳茶叶品牌的经营除了单纯的宣传,还应适当为消费者普及茶叶鉴赏、茶文化、茶道及茶艺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扩展融入收藏文化、礼品文化、休闲养生等富有内涵的体验学习,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富有深意的人生哲理会充分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加强对茶叶品牌的深层印象。

(四)提升信阳茶叶的行动体验茶叶行动体验是以消费者在采茶、购茶、品茶、论茶等各种体验之后身体行为、生活方式及待人处事随之发生改变为诉求的。茶园可以组织识茶、采茶活动;茶场可以组织制茶工艺活动;茶楼会所可以组织茶艺、品茶活动,总之一系列体验式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消费者完全参与进来,进一步加深对茶叶及品牌的印象。同时,整个体验过程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绿色、天热、和谐的全新生活方式,甚至增加了广结精英的机会,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化的生活体验。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4篇

本文界定成都传统茶馆是能体现巴蜀茶文化,传承巴蜀茶文化,弘扬巴蜀茶文化的成都茶馆。而不仅仅局限在人们的印象中的成都传统茶馆: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那跑堂添水的茶博士。例如文殊院的“禅茶一味”、大慈寺内的“禅茶堂”、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顺兴老茶馆、斗茶茶馆、榜上有名茶艺馆、悦来茶馆、坝调茶馆等。

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影响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的因素很多,每个因素都会影响服务质量:茶馆的茶叶、茶具、茶桌、茶凳;茶馆的环境、音乐、装潢;茶馆的茶文化氛围;茶馆细节上的设计;茶馆服务人员着装;茶馆具备特色的艺术氛围;茶馆在承诺的时间内提供服务;服务员能清楚的描述产品和服务的内容;茶馆自始至终提供好的服务;当客人遇到困难,茶馆尽力帮助解决问题;服务员能快速服务;服务员无论多忙都及回应客人的需要;服务员总是乐意地帮助顾客;茶馆服务员的茶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员总是热情的对待客人;服务员的言行举止是值得信赖的;服务员能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员了解顾客的特定需求。总之,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涉及从硬件到软件、从服务水平到管理理念、从设施设备到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的好坏可以衡量一个茶馆的设施设备、服务员素质、服务理念、管理水平、营销手段、企业形象等等。

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现状

(一)成都传统茶馆从业人员技能、知识和素质欠佳

在成都传统茶馆从业人员中,有的茶馆的服务人员惟一的工作就是给客人添水,也无需技能,成了纯粹的体力活。有的茶馆的服务人员在服务技能上有一些训练,但明显感觉不专业;有一些跟茶叶相关的知识,但很肤浅,更说不上很全面的茶文化知识了。即使有的茶馆有专业的茶艺师,但是茶艺师展现的仪表仪态、茶艺技能、茶文化知识、沟通表达能力也很难让客人满意。成都传统茶馆与酒店、餐厅、咖啡厅的人才竞争中不具备优势,是导致其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成都传统茶馆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成都传统茶馆管理者的观念陈旧,基本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经验式的管理。现在成都传统茶馆的管理者基本就是老板,只有少部分茶馆老板意识到现代管理对于茶馆的价值。有的成都传统茶馆聘请了一些管理者,但是茶馆行业给出的薪资跟其他行业比较没有竞争力,请不到非常优秀的管理人才,这是整个成都传统茶馆管理水平低的另一个原因。

(三)成都传统茶馆缺乏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强调的是提供规范化服务。没有规范化服务,服务质量就成了无本之木。成都传统茶馆客人到茶馆来喝茶、聊天、谈事等等,服务人员的意识里面是只要把水掺好就尽到了服务人员的职责,甚至水也不用掺,直接放一壶水在客人座上让客人自己加水。传统的服务习惯在时代的发展中没有与时俱进,成都传统茶馆经营者很少去思考和研究服务的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四)成都传统茶馆企业形象模糊

成都传统茶馆企业形象清晰的较少,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一种模糊印象,茶馆能传递给客人的信息很少。最直观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说到某个成都传统茶馆,人们知道有这样一个茶馆,但没有更多的印象。换言之,就是缺乏响当当品牌的成都传统茶馆。

(五)成都传统茶馆的茶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成都传统茶馆有“小茶馆,大社会”之说。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成都传统茶馆正因为承载太多的功能,茶文化本身被忽视了。茶馆的复兴,并没用带来茶文化的复兴,现在的成都传统茶馆成为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商务谈判之地,但“茶味”不浓。

提升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策略

(一)营造成都传统茶馆宜人的品茗环境

服务的无形性使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为了让顾客能产生符合实际的感知服务质量,茶馆应该采取有形化策略,进行有形展示。营造宜人的品茗环境就是有形化策略的具体表现。宜人的品茗环境不但能使茶客在精神上得到享受,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能使人流连忘返,起到吸引茶客的作用。茶馆的布置往往体现了茶馆文化品味、茶馆文化氛围和茶馆经营者的文化修养。同时,好的茶馆布置也为茶客提供了高雅的环境,使茶客得以在此修身养性。著名作家周作人写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体现了品茗环境对茶人的重要性。品茗环境对茶馆的经营有着重要的作用。茶馆吸引顾客的不只是一杯茶,还有茶馆的环境、情调。茶馆的布置既要合理实用,又要具备审美情趣,这就需要经营者在设计上下一番功夫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布置:名家字画的悬挂;古玩、茶具、茶叶等的陈列;绿色植物的点缀;典雅的茶馆“插花”是必不可少的;民族音乐的烘托;服务人员的服饰;空间布局、内部装潢、灯光音响、空调设备、通风条件等。

(二)重视成都传统茶馆茶艺水平

茶艺就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技艺和享受一杯茶的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视野的广阔,茶文化的复兴,人们对茶馆茶艺水平提出了更高了要求。目前成都传统茶馆茶艺水平与茶馆同样兴盛的杭州比,存在着差距。成都传统茶馆在保持巴蜀茶文化特征的前提下,要积极吸收其他优秀的茶文化。成都传统茶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茶艺水平:丰富茶的品类;提升服务人员茶艺的技艺;注重茶艺的礼仪和规范。

(三)提升成都传统茶馆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提升成都传统茶馆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遵守职业道德,成都传统茶馆对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为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卑不亢、热情大方,把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第二,茶艺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成都传统茶馆服务人员的关键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专业操作技能、服务礼仪礼节三个方面。第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自尊自信的服务意识、快速、准确的观察、判断能力,良好的持久的注意力,较强的情感控制能力。健康的体格:服务人员“日行百里不出门”,在服务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腿力、臂力和腰力,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胜任茶馆服务人员的工作。

(四)加强成都传统茶馆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

组织结构是茶馆履行管理职能、实现经营目标的组织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在茶馆的经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茶馆组织结构的作用:便于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地开展经营活动,用较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便于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按照管理任务的需求履行管理职责。茶馆组织结构的原则:茶馆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以经营为中心,从茶馆的经营目标和任务出发,并遵循精简、责权对应、效能原则。加强茶馆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责任,梳理工作流程,颁布员工守则等。

(五)深化成都传统茶馆服务管理

1、服务质量评估。服务质量管理的效果,最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符合茶馆服务质量的标准;二是是否满足客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成都传统茶馆的服务质量应以此作为准则,采取多种方法,加强检查考核,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调查主要有四种方式:直接面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和暗访调查。茶馆应综合考虑各种调查方式的优缺点,根据方便程度和尽可能得到完整资料的原则,选择采用上述调查途径。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5篇

一、三峡茶文化的发展特点

三峡茶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不仅形成了始源性特点,还形成了区域性、多样性以及经典性等特点。

1.始源性

自神农发现茶,在以后近4000年的历史里,三峡茶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系列演进的轨迹,不仅没有发生过断裂,而且出现了许多中华茶文化的“最早现象”。如对“茶”字的研究、茶的植物学研究、最先成熟的茶制作技术、沿袭最早至今盛行民间的煎茶风习,以及中国最早的涉茶歌谣、竹枝词、以名茶为题的名人名诗等,出现了早期的茶及茶文化繁荣景象。

2.区域性

三峡地区大多地势险要、崇山峻岭,典型的垂直气候分布,长江三峡更是如此。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不仅形成了丰富的茶种、茶类以及工艺技术资源,也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表现形式。如发达的长江三峡码头文化与“吊脚楼”里的“歇脚茶”;山民们劳动别给力的“苞米饭、懒豆腐、油茶汤”;峡江人朴实、大方的待客之道,“砣砣肉、毛把烟、‘膏子茶’”;高荒地区人们离不开的“火垅屋”与“罐罐茶”,还有与茶密切相关的山水文化、名人文化等,极具地域特色。

3.多样性

三峡地处茶树原产地及次生中心地带,是人类茶生活的起源与茶文化的发祥地,三峡地区名茶辈出,茶叶市场发育较早,茶乡茶俗丰富多彩,以至于各种以典型的文化形态表现的茶诗词、茶散文、茶歌舞、茶谚语、茶谜语、茶典故等应有尽有。在被称为汉族首部创世史诗,并于三峡东部地区广泛传唱的《黑暗传》中,汇集了混沌、游荡子、、女娲、伏羲、神农以及黄帝轩辕等许多历史神话人物事件,而围绕神农生平、神农采药实践的唱述多达150行(句)。不仅如此,人们还取材《黑暗传》,创作出了《神农茶歌》。

4.经典性

经典性是指具有丰富的高品位茶文化,三峡茶文化的高品位,首先体现在三峡地区的茶文化发展,不仅有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成果,更有历代文化名人的参与推动;其次体现在三峡地区的茶文化发挥了经久不衰的普遍影响力。以陆羽《茶经》为例,作者通过考察,对三峡的茶、水、境、事不仅有记载,而且大多评价很高。又如历史上文人墨客常来三峡,李白、韦处厚、欧阳修、陆游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写过三峡茶诗,这些诗词不仅脍炙人口,有的甚至具有“盖棺定论”的意义。

二、当代的三峡茶文化创新发展及其特征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茶文化的一再升温,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时期,这种创新发展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体现。

(一)当代三峡茶文化发展的理论创新

1.确立了三峡茶文化的历史地位通过人们对三峡地区的考证研究,三峡应属于茶树原产地、茶生活起源地以及茶文化发祥地“三地”统一的地区,因而作为茶文化发祥地以及早期出现的茶文化繁荣景象,对于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巴人原为“长阳人”,“长阳人”发源于三峡地区清江流域,且先于蜀人进入茶生活,早期的巴人祖先曾有过长期的向西迁徙经历,直至蜀地,所以在将茶及茶文化向东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三峡地区发挥了“双向”的传承作用。还有,三峡不仅产茶历史久远,更因茶与名山、名水、名人、名作紧密联系,形成了底蕴深厚、大气磅礴的三峡茶文化,也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历史风采。

2.加强了产业文化的建设茶产业文化是以茶产业为基础,呈现出的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这样的文化现象一般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茶产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如茶树良种、生产茶园、肥料农药、加工厂房、茶叶机具、各类茶产品等有形的、物质的产业文化;另一部分则是以茶树良种选育技术、茶园种植制度与管理技术、全年茶事活动、茶区特有的生产谚语、谜语、歌舞以及理论总结等无形的、非物质的产业文化。从层次上分析,主要体现在地区、企业以及品牌三个层面上。在地区产业文化建设上,在20世纪培育出宜昌种、宜红早国家级茶树良种的基础上,相继育出五峰鄂茶7号、邓村鄂茶9号、清江鄂茶13号、五峰310、212以及平湖早等,大量引入外地优良茶树品种,对三峡地区主要茶树栽培品牌比较研究,创造出穴盘快速育苗技术,开展三峡库区生态密植试验研究、“三峡库区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研究”、三峡库区早市茶研究、三峡库区茶叶加工“柴改煤”研究、库区茶叶产业差异化发展研究、对三峡茶产业谚语、谜语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等,通过大量的研究活动,促进三峡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的跨越等。在企业产业文化建设上,以邓村绿茶集团、萧氏集团、采花毛尖、宜红工夫以及部分茶叶专业生产合作社为主,开展产业文化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总结打造三峡名企业的路径与措施。在品牌产业文化建设方面,围绕驰(著)名茶叶品牌的形成与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进行研究,为品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提出产品文化语境下的企业经营策略等。

3.开展了茶文化产业的研究三峡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茶文化产业,将茶文化产业定义为“富于文化内涵的茶产品和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集合。泛指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它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根据“相同、相似”的原则,把茶馆业、茶包装业、茶传媒业、茶旅游业、茶培训业、茶设计业、茶文化产品以及茶文化活动纳入茶文化产业建设范畴。以名茶及其名茶审美和茶乡旅游作为茶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和重点建设内容,开展了三峡茶文化“产业化模式”、“教育模式”研究,提出了“三峡茶文化产业建设的研究报告”、“创意产业与传统茶产业融合发展”,强调“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等,在指导茶文化产业建设实践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丰富了三峡茶文化内涵。

(二)当代三峡茶文化发展的实践创新

1.逐步建立多种茶文化与茶产业互动模式在产业的宣传定位上,有“茶叶大县”、“茶叶经济大市到茶叶经济强市”、“橘都茶乡”、“魅力茶乡”、“中国名茶茶乡”等;在茶文化活动的内涵赋予上,组织“茶产业发展论坛”、“三峡地区名优茶发展研讨”、“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三峡斗茶大赛”等;在推广茶艺,发挥其在产业、产品宣传的作用上,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茶艺培训、普及茶艺力度的加大,茶艺在产品推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形象,而且加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采花毛尖绿茶制作工艺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远安鹿苑茶生产技术和当阳玉泉仙人掌茶加工工艺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应势而兴的三峡茶文化旅游三峡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近年来迅速兴起,三峡茶文化旅游是利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茶乡,如以邓村、采花、九畹溪、都镇湾等为代表的地处旅游景区周边,利用茶乡丰富的茶资源、先进的厂房设备与技术、深厚的茶乡人文积淀以及影响力,以发展茶乡生态旅游为主,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创建活动。从而延长了茶产业链、促进了产业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推动茶乡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3.持续规范的茶文化教育与培训2001年,三峡地区筹办了三峡茶文化研究会,随后这一地区的茶文化教育与培训便广泛开展起来。首先在部分高校开办了从事专门的茶文化教学的专业,开设茶文化、茶艺等课程,组建了以茶艺表演为主的高校群团组织,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茶艺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养了大批茶文化专业性人才。三峡茶文化研究会还通过各种会议的形式,会同高校师生送茶文化下乡,组织茶文化宣传和茶艺表演,增强广大爱茶人的茶文化意识;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和组织间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企业在茶文化组织的指导下,采取企业选送学习和师傅带徒弟模式,掌握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和茶艺技能,促进茶文化水平和茶文化服务上档次。

4.正在兴起的茶文化产业园建设随着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企业开发为主的三峡地区茶产业园以及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加快。如宜昌萧氏茶产业园区、雾渡河茶产业园;三峡国际旅游茶城举多个名企业之力,建成集文化、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茶业综合体;湖北五峰采花毛尖集团在该县东大门渔洋关建成“采花茶叶科技园”,并设置了“湖北茶叶博物馆”。还有如宜红文化产业园、三峡黑茶产业园等一批以体现产业、产品特色,以旅游为载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区处于建设之中。

5.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产品生产近年来,三峡茶文化在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这种态势,一方面表现在各地茶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富于特色;另一方面以茶区历史、茶乡生产、人民生活、民俗文化为素材的茶文化产品也在大量涌现,如以邓村、五峰茶区为素材创作的采茶歌、采茶舞,描述长阳土家族茶乡生活的《清江茶缘》,以兴山围鼓为表现形式的《传说中的昭君白茶》等。在第三届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大型剧目《峡州茶韵》,更是体现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堪称三峡地区茶文化之精品。

(三)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特征

与传统的三峡茶文化发展比较,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主动性、针对性、时代性以及发展性特征。主动性是指无论是理论上或是实践上,三峡茶文化的当展,表现出推动三峡茶文化发展的主体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富于激情。针对性主要是指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发展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更多的区域、更多的人群对三峡茶文化的需求,它的发展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时代性是指当代三峡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始终与时展的要求同步,体现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的走向,特别是在更加注重茶文化与茶产业互动、更加注重产业内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当代三峡茶文化由于主动性、针对性以及时代性的增强,因而也就更具可持续性,这不仅体现在三峡茶文化的进一步积累上,也体现在形式、内容的极大丰富上,并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挥其功能或作用。

(四)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效果

三峡茶文化的理论研究与积极实践,不仅推动了茶产业、茶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也营造出三峡地区境内五个“越来越”的茶文化氛围与进一步发展的格局: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茶文化建设,并用于指导本地产业发展和引领茶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企业越来越主动、自觉地利用茶文化,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三峡茶文化继承和创新的载体;三是三峡茶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境内产业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四是三峡茶文化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广阔,特别是在产、加、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茶文化成果不断丰富,三峡茶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三、未来的三峡茶文化走势预测

对未来走势作出预测,是进一步推动三峡茶文化发展的前提。通过以上对三峡茶文化当代创新发展的总结与分析,置身于中华茶文化发展的背景,未来的三峡茶文化将呈现四种明显走势。

(一)人本化走势

当前,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进入物质需求与精神并重,物质需求增长逐步趋缓,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加快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就是要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服务。三峡茶文化的人本化发展走势,一是将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丰富产业建设内容;二是推动三峡茶文化条件建设,促进三峡地区茶文化相关产业以及茶文化产业建设,特别是茶文化产业园、茶博园、茶馆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三是三峡茶文化生产和消费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茶人与文人、茶界与各界的携手,将创造出更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茶文化产品,促进茶区经济繁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二)市场化走势

文化市场化走势基于人们对文化的消费,这种消费一方面体现文化通过渗透,使人们在针对文化的解读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消费,这种消费有利于扩大产业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获得更多的产品以外的收益。另一方面,人们也会以市场为导向,将茶文化资源积极转化为文化资本,进一步创造出茶文化产品投放市场,满足人们直接消费的需求。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这使得三峡茶文化消费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毫无疑问,随着三峡茶文化的市场化运作与市场化发展,这样的消费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展和巩固,而且三峡茶文化在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强大的市场和强大的企业也将支撑三峡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三峡茶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

(三)品牌化走势

品牌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地区的知名度、信誉度,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中国是“茶的祖国”,相对于世界各国,中华茶文化已经是一个响亮的品牌。三峡茶文化通过历史的积淀和当代的创新发展,不仅正在成长为一个品牌,而且这种品牌化走势也越来越明显。就近期而言,三峡茶文化的品牌化走势首先体现在对三峡茶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以及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其次,进一步体现在促进三峡茶文化品牌的广泛渗透上,包括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渗透,前者是指针对茶行业及其三次产业;后者是指随着产业间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三峡茶文化向其他产业以及更宽广领域的渗透,如旅游业、新兴工业等。第三,品牌化最直接的走势,是三峡茶文化真正成为境内各种节庆活动的品牌标签,在进一步整合境内茶文化资源、铸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发挥重要作用。

(四)国际化走势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6篇

(一)茶叶产业取得的主要成效

1、茶叶基地有所优化

总结历年来茶叶基地建设的经验,为降低投资成本,确保合格种苗的供应,建一块成效一块,使茶叶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快当地人民群众致富步伐。我办于**年10月,投资31.01万元,在勐堆关口建成茶苗繁育基地24.33亩,出圃茶苗468万株,全部于2009年7月无偿提供当地人民群众种植。

全县2009年茶叶计划种植任务3000亩,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区域内发展,由所涉乡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完成。为扎实做好此项工作,我办与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勐堆、忙丙2个乡于4月15日成立了茶叶种植工作组并正式进村入户开展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2个乡7个村同时于7月10日开始定植,7月31日全面结束,总投资270.48万元,共完成茶叶种植4830亩(含补植1730亩),占计划数的161。同时,借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忙丙乡实施完成低产茶园改造4000亩,占计划数的100。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76046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19089亩,有机茶园1000亩。采摘面积51584亩,总产量2285吨,平均单产44公斤/亩。茶园面积不断增加,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茶叶产销趋于平稳

由于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茶叶市场极巨变化,对茶叶产业的冲击很大,不少茶农和企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鉴于此,市、县两级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营销战略,使茶叶产销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县全年鲜叶平均收购价1.2元/公斤,毛茶总产量达到2285吨,比去年增加188吨,平均销售价格6.5元/公斤,实现茶叶农业产值1485万元,比去年减少612万元,茶农人均收入110元。从毛茶分类产量来看,晒青茶2055吨,占90;ctc红碎茶200吨,占9;红条茶30吨,占1。随着市场的拓展和加工技术的提高,再加工茶的数量不断上升,全县全年精制茶达到840吨,其中:普洱茶610吨,ctc红碎茶200吨,红条茶30吨,总体占全县毛茶总产量的37。产量比上年增加12吨,销售平均价格27元/公斤,比上年减少2元/公斤。总体上看,茶叶总产值、茶农收入比上年都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我办经常深入企业帮助其收购资金的协调,做到应收尽收,不向茶农打白条,在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卖茶难和茶贱伤农的现象。从而出现了全县的茶叶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的景象,整个茶叶产业处于良好发展趋势。

3、完成市上下达茶叶产销任务较好

2009年度,市上下达我县的茶叶产销任务为:完成茶叶总产量2202吨,完成精制茶销售量800吨。通过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年共完成茶叶总产量2285吨,完成精制茶销售量840吨,分别占任务数的104、105,超额完成了任务。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种苗繁育基地,确保茶苗足额供应

根据年度基地发展规划,我办自筹资金提前一年就近建设地块建立茶苗繁育基地,以确保合格茶苗在种植期间无偿足额提供当地群众种植。

2、成立茶叶种植工作组,保证项目的顺利组织实施

在茶叶种植期间,我办与有关乡人民政府成立年度茶叶种植工作组,统一领导全县茶叶种植工作,以保证计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3、加大茶叶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春夏茶期间,联合有关部门对茶叶产区茶叶采摘、加工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茶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当年对忙丙乡忙丙村15个村民小组的茶农1520人(次)分15场(次)进行了实地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主动深入挂钩村点开展党建工作和产业开发建设

一是全县泡核桃“三率”建设管护大会战现场培训会议结束后,我办随即由主要领导带队,一行3人于6月8日进入挂钩点忙丙村。10日下午在春花坝对全村村民小组长等50余人进行了现场培训,正式拉开了对自**年至今所建设且符合“六个一”标准的12000亩泡核桃“三率”建设管护的各项工作,按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于12月14日参加挂钩点忙丙村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并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5、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四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于2009年4月12—15日在昆明隆重举行。

为充分展示××普洱茶品牌,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经请示县人民政府同意,我县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朵盛文任团长,政府专项预算安排参展费用,带领县茶办和外贸公司、忙丙茶厂2户茶叶龙头企业共12人参加了这一盛会。

在整个展会当中,我县2户企业共有30个茶叶花色品种参展,现场实现销售收入2万元,达成供货协议40万元。

通过参展,一是开阔了视野,进一步经受了考验和锻炼;二是获取了新的市场信息,为下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这次参展活动,收效甚多,启发也很大。参展团全体成员深刻意识到,我县的茶叶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切实按照“科技提高品质,文化提升价值,品牌开拓市场”和“闯关东、走西口、稳广东、销香港”的要求认真抓落实。

6、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认真搞好项目储备

多年来,我县茶叶创新项目普遍存在少而单一的现象,失去了很多立项实施的机遇。对此,我办在年初即着手同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农开办、县科技局等部门对有关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严格筛选后纳入部门项目库,采取逐年分头申报的办法向上争取立项支持,切实有效推动我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共向省、市创新办申报基地建设、厂房改造、品牌创新3个项目,通过跟踪,已批准立项实施1个,获得无偿资金补助10万元。

7、抓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重点抓宣传教育,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控。

8、提高产销服务水平

各级主管部门深入实地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为茶叶加工企业提销信息,做好促销工作。

(三)取得的主要经验

总结分析以往的建设经验,××茶叶产业的希望在于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产业化开发几方面的认知上,与此同时,树立好品牌竞争和忧患意识。对此,茶园建设既要重点布局在龙头企业幅射范围,围绕龙头企业发展茶叶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又要兼顾在基础相对较好、茶农种茶积极性高、生态和水电路条件适宜的区域大力发展高优茶园。另外,各级各部门都切实树立起扶龙头、促基地、兴产业的思想,为茶叶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对全县下步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意见

为做强做大做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茶叶产业区和茶叶企业,构建现代化的茶叶产业体系,实现全县的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八点建议意见:

一是坚持集约化发展战略,以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走内涵发展道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茶叶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当前农业发展受土地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今后茶叶生产要以巩固提高为主,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挖掘内潜,增优改劣,提质增效,走内涵发展道路,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二是坚持区域化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优势茶产品和优势茶产区为重点,推进茶叶优势区域建设。要以资源为依托,挖掘地方特色产品,培育优势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要优化茶叶区域布局,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做强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区域化生产。

三是坚持优质化发展战略,以强化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标准的完善制订与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有效监控,推进和规范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生产。

四是坚持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发挥行业协会功能为重点,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分散生产经营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今后一要依靠国家与地方政策,扶持重点茶叶龙头企业,组建一些“产、制、销一体化”的大型茶叶企业集团,逐步实现区域连锁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二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作用,把分散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诚信经营、一致对外”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五是坚持品牌战略,以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的认同化为企业创品牌的工作重点,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茶叶产业、茶叶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培育出有特色、知名度高的品牌。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的认同化是知名品牌的基本特征与要求。茶叶企业要围绕这些方面创造条件,培育自己的品牌,扩大品牌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是坚持产品多样化与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开发新产品、新花色、市场新领域为重点,拓展茶叶消费与市场新空间。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对茶叶多样化的要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名优茶。出口企业除经营好现有传统绿茶、特种茶外,还要大力开拓新的符合国际口味的特色品种。要积极探索茶叶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研究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开拓茶叶新用途。要挖掘和弘扬茶文化,通过茶文化、茶会展、茶艺馆业等的发展,以及各种形式的品茶宣传活动,拓宽茶叶的销费渠道,促进茶业经济的发展。

七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各级政府、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滥用农药、化肥、无证照经营和卫生不达标以及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等重大问题进行严厉查处,全面动员社会参与监督,对那些危害社会、影响声誉的不法行为媒体曝光,加大对茶叶增产、优质、生态、无污染的宣传,吸引采购商进入,建立起合理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7篇

农业实习心得体会【1】 这个寒假,为了以后走了工作岗位做好准备,我到xx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任办公室文员一职。在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按照公司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将实习心得总结如下:

经过了一个月的工作,在工作中发现了很多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就这些方面作此总结,请各位领导及同事们批评指正。

本人的工作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以下几点需要提高:

沟通技巧有待增强: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时,很少能做到与领导及时有效的沟通,没有完全意识到下级与上级沟通的重要性,自己在摸索中收效又不大,也没能做好与各方面进行及时果断有效的沟通,耽误了工作的完成时间。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加注意,逐步改变自身的在沟通上不敢去说的习惯,养成以工作完成度为重心的沟通技巧。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工作的闲暇时间未能充分用来学习或与同事探讨技术知识。技术知识面较陈旧,未能做到及时了解更新自身要理解的新的技术知识,以至于领导分派下任务后,只能在摸索中完成;技术知识面较窄,有很多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设备及技术都还不了解。对自己技术能力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多去学习新的技术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工作经验要不断积累: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对公司内很多实际工作的流程不甚了解。缺少业务知识方面的实际经验,还处于等待领导分配工作再去做的阶段。没能完全主动地申请自己没接触过的但可以提高自身能力的任务,没有充分做好在一段时期内的工作规划,实际工作经验只是停留在了一定的水平之上且增长缓慢。在工作中总是怕麻烦别人,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时未能做到与领导及同事的有效沟通。本来一个懂得人一点就通的问题,自己总是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才得出一个相同的结果。这样既减慢了工作的效率,在下一项工作下来时,又延误了工作的完成时间,以至于工作都堆在了一起。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平时做事不专心,马虎大意,总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这种浮躁的心态,错过了向别人学习和增长知识的机会。以后我会多去主动接触、尝试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任务,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到及时地询问这方面经验多的领导及同事,多向领导及同事学习他们的经验。使自己多些锻炼的机会,让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在思想观念方面本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变:

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职业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型职业的不断产生决定了现代职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组织的改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人们具备更高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求人们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与合作观念。

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竞争意识是推动个体努力学习,自觉提高职业素质的动力。创新就是要打破安于现状、听天由命、依赖别人的人生观。自己光有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创新观念与创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在企业中的就业。

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转变企业风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高度的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要具有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无私、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是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 一个对人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同事的好感;一个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一个谦虚好学、踏实肯干的人能得到师傅的赞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奉献、自私自利、贪图安逸的人,能得到领导、同事的青睐。

培养广泛的兴趣:应时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主动热情的心境,自己应多去探索和参加各种活动。当自己一旦产生某种兴趣,便会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克服一切困难,直到最后取得成功。兴趣广泛,就会经常注意周围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大大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兴趣的培养要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接触各种事物,在活动中逐渐体验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出兴趣和爱好。

重视能力补偿: 勤能补拙是性格与能力之间的补偿;熟能生巧是活动对能力的增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培养兴趣可以克服能力上的欠缺。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就把握好休息与工作的关系,尽量避免让自己身心疲惫的去工作。

农业实习心得体会【2】 为期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结束了,感谢武汉xxx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武汉xxx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武汉xxx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教育平台。

生产实习是在我们完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的基础上,在参加工作之前的一次大练兵,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逐渐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以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暑期实习在指导老师的周密部署下,循序渐进,按照对水产品加工的理解的深入,我们共分三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来查阅水产品加工相关知识,包括水产品储藏运输,冷链系统,及冷鲜制品,熟制品,鱼糜制品的加工工艺,特别是鱼糜制品中鱼糕的加工,我们做了深入探讨。我们实习小组在查阅资料期间,还建立了QQ讨论群,实现了资源共享,使猎获的资料的利用得到最大化,极大地缩短了查阅时间。

第二阶段,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我们将第三阶段的鱼糕产品开发放在第一阶段一起进行。鱼糕是一种典型的鱼糜制品,我们通过对影响鱼糕风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淀粉种类及用量,水的用量,蛋清的用量等因素,作为主要分析点,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感观评定得出最佳试验方案。并且经过包装,设计产品标签,贮藏以观其保质期。鱼糕的制作,使我逐渐培养起对水产品加工的兴趣,并且掌握了鱼糕的实验室生产工艺流程,对基本的水产品加工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以前只是听说过的正交试验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毕竟是实验室操作,与真正的大工业化生产又有相当大的区别了。

这次试验让我们真正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动手能力。鱼糕在短时间内成功的制作出来,与我们小组团结一致紧密配合是分不开的。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实习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使鱼糕的成功制作迈上一台阶。

鱼糕制作成功完成后,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武汉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武汉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小龙虾系列产品开发与加工的大型企业。通过在该公司两天的深入学习,我们对小龙虾的品质控制、加工工艺流程,以及HACCP管理体系有了深入了解。在品管部,我们对小龙虾的理化,微生物指标检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次,并且对相关检测仪器,如气相、液相色谱,农残分析仪器等的操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生产车间,我们就小龙虾的选取,蒸煮,剥虾仁,灭菌,真空包装,储藏,运输,以及冷链系统等与之相关问题向工人师傅们虚心请教,与员工们打成一片,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实习内容。车间严格的管理制度亦使我们唏嘘不已。细想,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员工一盘散沙,企业又将如何产生凝聚力,又何以在滔滔竞争浪潮中持久生存。所以一个企业要实现其利润最大化,与其过硬的管理体制和员工良好的业务素质密不可分的。武汉德炎已先后建立了完善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取得了美国FDA、英国BRC和欧盟EEC卫生注册(注册号:xxx),这一系列举措使德炎公司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在武汉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完后,我们又相继进入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全自动化的流水线,饮料的生产及包装过程全公开,这样才使我真正了解怎样才算是饮料的流水线。统一的公司的成功除了在于他的配料,还在于它的商业操作。虽然参观时间只是短短的一个钟左右,不过我们了解的东西很多,无论是企业生产方面还是从企业产品的广告方面。全自动化的流水线高效,卫生,节余资源。自动化将会是以后所有生产工具企业面对的关键问题,自动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那么在市场的竞争力就越强。产品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所以要企业获得在市场的优势,还必须注意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的改进。

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技术研发、种禽生产、鸭苗孵化、饲料生产、基地饲养、屠宰加工和肉禽制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飘飘与统一相比,自动化程度就不太高了,其主打产品鸭,从原材料到成品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从卤制到包装都是手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这也是其产品特点所决定了的。

武汉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系武汉飘飘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集种禽孵化、饲养、屠宰加工、肉品销售及饲料生产于一体的一条龙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拥有一条先进的畜禽屠宰加工生产线,一条包括蒸煮、酱卤、香薰等三大系列工艺的熟食生产线,一套包括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生物化验在内的品质控制系统,在经营中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实施合同放养。xxxx模式的推广,即保证了企业产业链的良性运作,又辅导农民进入了企业稳定增收的产业链,达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效果,收到了良好和积极的社会效益。随着公司的规模发展,将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亮点。相信xxxx模式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虽然在各个公司呆的时间都不长,但是我们有幸认识了各种现代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对各种食品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认识到公司在发展上的一些不足,为我们今后从事工作及学习提供了方向。

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这些知识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也有幸能将课堂上的知识搬到生产实际中来,与这些公司的亲密接触。它们使我们成熟了不少,相信这段美好的时光能伴随我们走向辉煌!

农业实习心得体会【3】 在**农业服务中心实习期间,负责**茶叶的销售,茶馆经营的市场调查,了解茶叶、茶馆的现状,以便为茶叶的生产、经营提供咨询服务。

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

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大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枪,喻其叶为旗,芽为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西湖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 投茶冲泡分茶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