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的体系细划和具体释义,指出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着眼点,以期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所指导。

关键词:科学管理 流程体系 ERP SCM

从事现代企业管理,应将管理的目标细化成流程体系等级,然后提纲挈领地逐级加以解决。要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必须抓好体系建设。笔者根据多年来曾亲自参与的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结合从事的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经验,在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出结论,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科学管理的流程体系等级细划图解

本文谈及的管理等级,如图1所示。

科学管理的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能力指标,管理能力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的,对制造业企业来讲,主要包括产、供、销、研发、设备、人力、财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控制活动。笔者根据现代企业性质和现状,把物流运作、设备运作、成本运作、研发运作、营销运作、供需运作等归为一类即资源集成化。

科学管理的流程体系释义及具体解决措施

本文对管理能力指标、含义解释、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等进行具体总结(对照图1)说明如下:

第一级分工合同化

分工合同化内容包括:分工落实到岗位,管理层次合理,彻底描述职责细节,责、权、利平衡,考核全面,基础标准规范齐全。

解决分工合同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组织建立与完善。具体的做法为:经营目标分解,职能结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基础标准规范建设。

第二级流程轨道化

这个流程内容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环节齐备,流程落实到岗位,流程连续,流程中专事专人,有效控制关键环节,流程顺序固定。

解决流程轨道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流程建立与再造。具体的做法为:理顺工作原理,分析问题因果关系,消除多头管理,堵住管理漏洞,合理构造流程环节。

第三级记录表格化

这个流程内容包括:记录工作内容,统计分析工作记录,便条式记录,文件式记录,表格式记录,报表汇总e化,信息连动e化。

第四级资源集成化

此流程含义为使人、财、物、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是:大大削弱企业整体实力,上下游企业间过度挤压,会使企业生态链处于病态。解决记录表格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企业内部资源全面整合 ,企业间建立健康的生态链。

所谓的资源集成化具体包括:物力优化,解释为物流运作优化和设备运作优化。财力优化,解释为成本运作优化和资金运作优化。智力优化,解释为研发运作优化,含义为:使研发工作上承市场需求,下接企业生产能力。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不重视市场的研发难免闭门造车,研发很难与生产系统及时沟通;解决研发运作优化问题的着眼点是:采用ERP方法,将设计、实验室等部门的资讯与生产等系统进行整合。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范文第2篇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题材作为讨论的载体与材料,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用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懂且富有时代信息的案例呈现问题、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讨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周围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政治现象,从而打破“政治是高屋建瓴,与自己的生活脱节”的错误观点,让学生对政治产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有关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设计了一个小讨论:商业银行是如何“借鸡生蛋”的?这个问题学生不是很好讨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几个小问题:1.商业银行从哪里“借鸡”?2.商业银行如何让“鸡”“下蛋”?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思索中茅塞顿开。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建构生态课堂的抓手。

    方法决定效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为教而学”。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小组讨论”方式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达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真正记得牢固、理解深刻的知识才是自己体验到的知识,包括自学得来的和合作学习得来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互助学习,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对于建构政治课的生态课堂而言,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别、特长等因素,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时,在编组时要注意尽量保证一个小组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首先,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个小组要好、中、差三类学生混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学困生的学习焦虑程度,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学困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其次,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有的学生善于口头表达,能说会道;有的观察敏锐,思维深刻,将各具特长的学生组合到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有利每一个成员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各学习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77-02

参与式教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处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理论及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课程,它既具有生态学理论的抽象性、数理性强、逻辑性严密等特点,同时具有农学应用性、实践性和参与性的特点,在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参与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与特征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元协作性的参与方式来展开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主导作用或价值的有机组分。使教学系统中各组分间的互动性更强,对学科的一些关键知识元的认知、理解、应用更全面。参与式教学充分让学生自主思考,运用个体或团队智慧,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过程。因此在其教学形态上呈多样性特征,尤其是在上课方式上、在参与的人员数量上、在教学传播媒介的形式上都有不同的形态。比如在参与的人员上,除了有班级教学以外,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在教学传播媒介的形式上,可通过网络、手机等手段。在参与过程中,参与的主要方式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直接参与课堂中的参与、自主式参与(以主题方式)或命题式参与,间接参与就是开展一些其它教学活动或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过增元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有四个特点:(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2)提问式的讲课;(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4)论文形式的考试。所谓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是指对该学科现已有定论的内容,以及学科最新的研究内容和前瞻性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延伸。提问式的讲课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提问式教学。无标准答案的习题是指在教学中要引入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使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目可以学生自选,或者教师抽取。

二、农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当前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形式与手段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课堂讨论、课外习题、考试或论文综述等五个基本方式,其中课堂讲授与实验实习占主要部分,这表明目前的教学是以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掌握为主,这也是一般课程教学的特征。在当前农业生态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将各个农业生态原理讲深讲透,以便让学生较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农业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再经单纯的课堂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实现。即使加上实验实习,也只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能流、物流分析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等基本的方法,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从事农业生态学有关的科学研究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能要求教师课堂讲授要结合生产实践,尤其是教师的生产和科研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生动讲解,讲活讲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学生还是感觉有些空洞。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创性。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当前适宜的方式是后者。农业生态学的参与式教学主要有问题式与专题式两种形式。(1)问题式,问题式就是通过即时性问题的提出和针对性问题的设计,来实现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以提高学生随时性或针对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性的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随问随答的,带有随机性,但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思想的集中度。针对性问题主要是针对目前农业生态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由教师给学生出题目,可以由个人或团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查阅资料,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及解决方法等写出课堂发言讨论提纲,在课堂展开讨论,或由学生主讲,最后教师总结发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可集思广益,较全面深入地认识所讨论的题目(2)专题式,专题式是形成一些农业生态学的专题组织形态,如研究兴趣小组、社团等,以小团体的方式对农业生态有关专题进行自主式学习、研究与应用,或对农业生态意识进行传播等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编故事、绘画、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教学者要求制订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这是一种教学的延伸,需要引导与相关制度的支撑。

三、参与式教学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依据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与教学内容,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即在每章节中都可以设计相关问题以开展主题参与式教学,但依据现在的教学状况,不可能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参与式教学,因此在农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中,知识点问题的设计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热点问题,二是关键知识点问题,三是身边的生态问题等。(1)生态热点问题,当今生态热点问题有很多,如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水资源问题,等等,可以结合这些问题进行一些专门设计,展开参与式教学。如在物质循环一章中有关氮、磷物质循环这一知识点,可以针对太湖问题进行设计,要求上课的全体学生以整体的形式,分成四个团队,每个团队各从一个方面来解释太湖问题,并且要求四个团队所解释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形式不限。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要有明确的分工,如收集资料、制作PPT、撰写课堂报告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发挥团队精神。(2)关键知识点问题,农业生态学的知识点较多,在农业生态学关键知识点的问题设计上,可以采用课堂随机提问的方式与主题设计的方式进行。(3)身边的生态问题,生态其实就是一种生存状态的表达,人们生活过程中都涉及到相关的生态与农业生态问题。这些主要是以课堂上随时提问为主进行,适当地开展主题式的参与。

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机制建设

参与式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农业生态学的参与式教学,主要需要加强与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态学课外活动配套方案,并建立学生参与模式与教学考核制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制订一套与农业生态学关键知识点相关的社会实践体系;建立在课程教学结束后的学生参与农业生态服务的机制与办法。

参考文献:

[1]王松良.农业生态学:学科的角色[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2).

[2]黄国勤.农业生态学的学科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王松良,林文雄,何水林.农业生态学教学内容的主线索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1999,(2).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范文第4篇

景观生态学的课程特点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将生态学中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研究与地理学中人地相互作用的研究融为一体,把区域和生态系统研究连接起来,运用地学和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物质流、物种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转换,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景观生态学充分体现了当前环境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是认识和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城乡规划与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从目前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水平和研究现状来看,景观生态学课程具有整体观和宏观性强、交叉性和融合性强、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1.整体观和宏观性强景观生态学重点研究宏观尺度问题,更多通过分析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关系来研究景观的整体属性,在研究和解决宏观综合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景观水平上可以将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综合,以可持续的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为中心,探讨人地关系及人类活动方式的调整,研究可持续的、宜人的、生态安全的景观格局及其建设途径,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2]2.交叉性和融合性强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叉学科,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地理学、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的现有理论,兼有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规划管理科学等许多现代大学科群系的多功能特点,同时还与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地学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交叉性和融合性非常强,适宜于组织和协调跨学科、多专业的区域生态综合研究,[3]用以解决人们日益关注的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3.实用性和实践性强景观生态学强调多尺度上空间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以及斑块动态的观点,为解决实际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合理、更有效的概念构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4]同时,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关注现实问题,如优化景观效果、规范人类活动、改善生存环境等,使景观生态学成为解决当前诸多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手段。[5]

景观生态学的教学现状

景观生态学源于东欧而兴于西欧北美,如今在德国、英国、波兰、捷克、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校中均广泛设置了这门专业或课程,其教学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景观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德国比较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还会以练习与分组辅导课、课题作业、研讨、实习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对景观生态问题的方法性认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6]英国的大学多将景观生态规划作为一门专业,在教学上通常根据不同的学年分为建筑相关课程、园艺学、土壤学、生态学等,最后一年会进行大型项目的实习和论文写作。美国大学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与讨论课相结合,同时开设大量的实践作业和练习,而且讨论成绩、实践成绩和考试成绩等都会计入到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中。[7]我国的景观生态学课程最先在林业院校开设,主要讲授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资源保护等;随后许多高校的地理系、生态系、环境系、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及其相关专业都逐渐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由于专业开设背景不一,再加上景观生态学的多学科性,使得景观生态学在各个专业中的定位非常模糊,许多院校都是在其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机械地加入景观生态学课程,使得该课程与同专业中的其他课程联系不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另外,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和教学资源有限,很多院校在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设置实践教学教学环节,而是单纯按照选定的教材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以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由于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景观生态学课程总学时(40个学时)全部安排为课堂理论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学习目前景观生态学中比较常用的野外定位观测、遥感技术和模型模拟等方法,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结合较少。由于选用的教材是周志翔教授针对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教学编写的,其教学内容和应用案例多是从林学专业角度谈的,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其他课程联系较少,而且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尽管有助于提高讲课效率且使抽象的内容情景化,但是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范文第5篇

政治课是一门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政治教师,应努力拉近教材中的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验证和发展,与时俱进。下面就如何让政治课回归生活略谈一二: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1.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紧跟时代脉搏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比较关心社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结合时政热点和焦点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涵的“政治”问题。如贫富悬殊、反腐倡廉、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台湾等问题都是学生非常关注的。

2.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乡土资源属于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由于乡土资源来自本地区,俗话说“撒谎瞒不了当乡人”,本地的教学资源更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可信度高,学生乐于接受。

3.有效利用与教材相关的“艺术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动用任何艺术手段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教师也可以把“艺术元素”引入政治课教学,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既贴近生活、触动心灵,又达到了传授知识、陶冶情操、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启发学生结合理论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1.分析对象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政治课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政治生活为主线,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展开教学内容,使理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加强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培养学生结合不同理论多角度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由于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政治,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并不难,也不枯燥。教会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思考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在“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的实践辩证法认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问题中蕴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要从问题中去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2.让学生走出课堂,强化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的许多活动性建议应尽可能安排在教学内容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态课堂;让学于生;动态问题

运动型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探索在运动过程中动点的运动路径是运动型问题的考点。由于动点运动路径往往不明晰,所以对任何一个年级的学生来讲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题目的难度系数加大更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障碍,所以寻觅通用的方法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学生的认知结构里,他们更喜欢接受静止的事物,所以我们需要赋予学生“以静制动”的思想来解决这一类问题,即交给学生通用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将处理起来有难度的动态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静态问题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的教学智慧正在于此,不是讲解一个题目,而是交给一种方法,用“解决方法”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才能透过一棵树看到一片森林,这样的数学学习才会是轻松和快乐的,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让学于生。

动态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个数学难点,学生解决起来要么无从着手,要么丢掉答案,鉴于学生学习动点问题的障碍,我采用“让生于学、先学后教”,借助微课、几何画板、学案的形式展开,转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通过改变教育形式展开动态问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效率变高了。

一、在预习课中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引领学生自学

通过微课制作,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这是本节课让学于生的开端。作为数学教师,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数学看数学,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好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好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一个增长点。只有源于学生内在的激发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作为教师,要做到让学于生,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列为课程目标。随着生态课堂的提出,当翻转课堂步入人们的视野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界又一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改革已然拉开了序幕。通过微课的设计拉开动态问题的研究是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心理认知的,它会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动态型问题微课设计:(时间10分钟)。

教师微课旁白:

“同学们好,数学因为运动才充满了活力。动态能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在解答时我们要用运动和变化的眼光去审视问题,把握图形运动、变化的全过程,认清变化过程中的本质,抓住运动中不同阶段中的临界情况,将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在解答时,我们常用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

同学们是否听到了几个关键句:用运动和变化的眼光去审视问题、抓住运动中不同阶段中的临界情况、将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接下来,我们用“以静制动”的思路来解决这类问题。”

呈现一道经典例题:(线段中的动态问题)。

如图,已知A、B、C是数轴上的三点,点C表示的数为6,BC=4,AB=12。

(1)写出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

(2)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为AP的中点,点N在线段CQ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①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t为何值时,原点O恰为线段PQ的中点?

(本题的关键点是点P、点Q都是动点,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以及线段的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学生要考虑各种情况,不要漏解。)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搭设桥梁,通过教师这座桥梁,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主动学习。而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要通过适当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课前的有效设计,让学生大胆地走进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和思考,通过自主学习这条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在微元素流行的今天,我们要把握好微课的目的,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翻转课堂的前提下,教师要用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和谐中逐渐提升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最好的一种改进,适合当下教育的发展,更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通过微课的观看,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动态问题的解决关键――动中取静,化难为易。让生于学,体现生B数学课堂的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二、课中通过几何画板和学案让学生自主探究,引领学生自悟

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学习行为,全校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观,转变教学方式,使“以学定教”形成共识,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帮助学生认同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堂中通过观看微课,采取学案的形式展开,实现如下的生态课堂构建的目标:①以学定教,先学后教;②先独后合,先练后讲;③自主学习,自主探究;④合作互助,展示质疑;⑤多学少教,保障时空;⑥精讲精练,思维高质;⑦当堂检测,补偿提升;⑧释疑建构,总结提炼。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让学于生的生态课堂的教与学的目标,让课堂上的师生激情昂扬、活力四射。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全体,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价值。

1.例题探究

如图1,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重叠在一起,∠A=30°,∠C=45°,COD固定不动,AOB绕着O点顺时针旋转α°(0°

(1)若AOB绕着O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若∠BOD=60°,则∠AOC=?;(2)若0°

铺设台阶,先研究如下的问题。

两块三角板FOE、MON如右图放置,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将30°、60°、90°这块三角板固定不动,另外一块45°、45°、90°的三角板绕着直角顶点O逆时针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找出边MN与FOE的边垂直的情况,MN与FOE的边平行的情况。

探索:

几何画板呈现,学生通过转动手中的两块三角板来寻找答案,并将结论的各种情况画在备用图上。

备用图(为学生提供如右图式的八个直角三角形)

设计反思:

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我的不断内化,不断吸收,不断创新,只有学习个体积极主动的学习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才会在不断的认知和冲突中不断地形成思维障碍,进而又不断克服障碍,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内化的有效过程。自主学习表现在学生具有积极的求知欲,主动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观念。在教学中只有树立正确而科学的教学理念,给更多学生动手的机会、参与的机会,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喜欢的,更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让学于生,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既学习了数学,又发现了数学,既增长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

要知道数学知识本身是严谨的,但数学课堂结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探究的情境,而不是古板地再现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延伸拓展

(1)如图5,点A在线段DB上,在线段DB的同侧做边长分别为1和4的等边ADE和等边ABC,连接BE,CE,ADE在绕点A顺时针旋转的过程中,求BCE面积的最小值为多少。

(2)如图6,边长为1的正方形AEFG的边AG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边AD上,连接BG,DG,正方形AEFG在绕点A顺时针旋转过程中,BDF面积的最小值为多少。

设计目的: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念渗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甚至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在自我向好愿望的激发下,学生更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现自己,证明自己。作为数学教师,要深刻的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设置有一定思维难度、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解决的题目,这才是真正的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力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更应该在题目给出之后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获取知识,听到同学们讨论的声音。这样的课堂既有学生的独立自主,又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勇气不断增强,在学生求知欲不断激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波利亚曾经指出:“学生的数学思维只能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而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助产婆 ’的作用。”让学于生的数学课堂,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过渡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这比教师直接将知识倒给学生更有效果,对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起到启迪和开拓的作用,在无形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升。

3.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外延伸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微课、几何画板对动态问题进行温故知新后的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外延伸,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并用自己的Z言表述自己的收获,这些都是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一个很好的训练。

更多的时候,教师可能更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注重对例题的选取,而忽略了对学生整体情况的知晓。在本节课知识探索过后,学生已经对动态问题有了一定的掌握,首先,在小结部分,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总结,关注到不同学生的总结情况,而不是教师一言堂的代劳。其次,我们在下课前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完成当堂检测环节,教师事先要设置好典型性的检测题目,选题时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习题中要设置和本节课知识点紧密相扣的题目,当堂检测,这样就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真实而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一个过程,很多时候随着课堂小结的结束,一堂课就画上了句号,殊不知课后的思考环节更是对学生思维提升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用心的设置一道延伸拓展的题目,使学生的思维不因为课堂内容的结束而然而止,学生的思维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应处在积极的状态中。当然这道题目的设置需要教师纵观一堂课的全局,事先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实的数学题目。

改变思路,改变观念,是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的根基,只有教师的意识改变了,才会促进教学实践的不断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

设计目的:

数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学生带着恐惧情绪学习,故教师要积极克服学生这种消极的学习状态,通过教育的智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让学于生的生态课堂中,教师的教育角色是多样的,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教师既是教学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让主动探究成为数学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敢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我学习,通过自身的探索思考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能慢慢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课后自主复习实现知识的再迁移、再内化

通过教师根据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精心设置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对学习进行有效回顾,自主梳理,知识的再迁移、再内化。

1.点C在射线AB上,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已知AB=6,以C为端点的所有线段之和为11,求线段BD的长。

2.(南充市中考题)在RtPOQ中,OP=OQ=4,M是PQ的中点,把一个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处,以M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POQ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B。

(1)求C:MA=MB;

(2)连接AB,探究: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AOB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教后反思:

“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在数学复习课中要倡导“三自六步”生态课堂体系,“三自”,即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探究、课后自主复习。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预习与指导、学习与探究、交流与合作、讲解与精炼、实践与应用的关系。“六步”,即示、导、学、讲、用、练。示――预习汇报,展示成果;导――明确目标,尝试探索;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释疑解难,归纳总结;用――实践运用,检测巩固;联――拓展延伸,训练提高。“三自六步”,内外联动,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主动拓展与提高,养成知识迁移的习惯。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态课堂;学习能力;渗透方式

所谓生态课堂就是指遵循平衡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全面交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构建生态课堂,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适宜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老师在讲解“年月日”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以常识为出发点,自主地学习,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难点,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最后大家都无能为力的时候,由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共同探讨解决。教师可以将日历带到教室中,让学生认真观察日历表,一个月有多少日,一年有多少个月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中知道结合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辅助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加强协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相同的知识,通过反复的记忆过程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做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该首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每个学生的知识功底,然后进行因材施教,将学生与环境进行统一的构建。比如,教师在教授“毫米和分米”这一课程时,老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小组成员进行问题的讨论,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树立团队精神,老师要求每个小组用尺片测量三个物件,进行长度的登记,同时,让小组成员找出毫米与厘米、分米的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共同努力,互相学习,集合大家的智慧完成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汲取

老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进行方法渗透。当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比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程时,老师在教授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要求学生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很快地了解解决难题的方法,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融会贯通,通过探索多种方法解决难题。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态课堂的构建势在必行,因为,生态课堂注重人的主体地位,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A120,2012JGA117 )。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8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失衡等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因此,研究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的重要内容。《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许多同行对《 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教材选择及内容取舍

在《环境生态学》现有教材中,多数是面向环境类专业不具生物学或生态学背景的高校学生编著的,现有教材种类多达10余部,其主要内容多为介绍生态学基本理论,而联系国内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容较少,并且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存在大量的重复。比较众多教材,结合环境专业学生生物学知识不足的特点,选择了由杨持主编的《生态学》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比较详尽,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培养目标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也便于自学,比较适合环境科学类各专业使用。

环境生态学源于传统生态学,但有别于传统生态学,现代生态学从研究层次上主要向微观与宏观两极发展;在研究范围上,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难看出,环境生态学更强调生态变化过程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即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基于以上特点,环境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不是生态学研究为主,而是以生态过程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为主。搞清这些问题后,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侧重点不同,对内容进行取舍。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上侧重于宏观过程,而不拘泥于细节;侧重于生态学理论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应用,而不是去研究生态学本身;侧重于较大尺度下生态过程的变化研究。因此,教材取舍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恢复等内容为主,适当增加能反映环境生态学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的教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演讲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还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授课时要有热情,精神饱满,讲述内容充实,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和创新的启迪。

教学过程中除了适当增加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的内容外,还利用一些热点事件,联系当地生态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生态入侵时除了介绍当前热点“美国亚洲鲤鱼入侵”、“德国大闸蟹入侵”外,重点介绍了桂林本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生态入侵”事件及过程,配以教师实地拍摄的影视频资料,引导启发学生认识生态入侵的危害及如何做好防控工作,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努力学好环境生态学的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要有特色和创新,结合教师教学方法,课件制作力求清新简洁,结合本地实际。课件中只列出每章节的重要概念和理论,课程内容多以提纲为主,避免大面积“拷贝”教材,声像资料尽可能使用实例和当地素材资料。广西师范大学的环境生态学教学课件的一大特色是六成以上的影视频资料均出自任课教师之手,例如,桂林南溪公园的南溪河治理前后实例图片;及今天日本水俣海湾的生态恢复现状图片资料等均为任课教师实地考察拍摄。教师利用这些资料,讲起课来形象生动,学生听起来也印象深刻。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环境生态学专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有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桂林周边的教学资源与环境,已建立了桂林古东生态公园、广西植物研究所和猫耳山自然保护区3个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到基地进行野外实习,加深了对课堂理论学习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教学中,除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外,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实践锻炼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专业的做法是尽量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相关研究工作中,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的生态恢复研究、评价报告编写和生态规划调查等工作。通过协助老师的相关工作,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起到了促进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信心,为走向是会做好准备。

4结语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专业培养对象是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而生态学的原理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生态风险评价、生态恢复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学好环境生态学课程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对于在校生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发展特点,必须紧跟国内外环境生态学理论变化发展趋势,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教学上更应根据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本地教学资源和案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表明,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实践,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杨持,盛连喜,邬建国,等.[M]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9.

[2]杨桂英,廖周瑜,曹子林,等.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通报,2012,18(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