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ICT Hype Cycle)分析了中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趋势,重点关注了23项技术带来的影响、普及模式与成熟度。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IT行业仍在稳步增长。由阿里巴巴、百度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推动的创新大潮促使传统企业加快其数字化业务的转型。这些互联网公司承担着技术提供商以及中国IT行业转型先导者的特殊角色。但是,在技术应用方面,大企业的成熟度仍差距显著:一些企业能顺利迁移至新技术(例如云计算与大数据),期间受旧有系统的阻力不大;而一些企业仍在沿用非常传统的IT技术;还有一些中国企业目前采用的是“双模IT”(bimodal IT)方法。

各企业可以利用该技术成熟度曲线更好地了解其IT环境内使用的技术;技术供应商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对这些新兴技术的需求,借以制定市场准入战略,进而从中受益。

Gartner预测中国终端用户的IT支出将从2014年的345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3620亿美元,增幅为4.9%,低于2014年6.5%的增速。在不同的IT细分市场内,移动数据服务、企业应用软件与商务IT服务的增速最高。

新出台的“互联网+”战略突出了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作用,并支持传统行业向新数字化业务模式的转型。此外,它还鼓励企业充分利用IT与互联网促进业务开发及全球化,提高运营效率。

在供应方面,中国是一个受保护的市场,外资公司无法有效地与本土供应商展开竞争―政府政策与采购一般偏向本土公司,整体的“本地采购”态度以及“去IOE”计划有助于本土供应商不断成长以及占据市场主体地位。Gartner注意到许多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正在减弱,大部分IT创新源自像华为一样的科技公司及本土互联网公司。

在该技术成熟度曲线中,我们增加了以下一些新技术档案,其具体分布在“创新触发点”(Innovation Trigger)与攀登曲线顶部之间的位置―然而,在这些档案中,中国不是特别落后于世界的领域,但其普及程度与执行模式有所不同。我们将选取部分位于上升段与曲线顶部的技术,分析其位置,并给出部分普及速度依据。

上升段:

云管理平台

在中国,云管理平台(CMP)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这是因为大部分商业性云管理平台供应商对其云管理平台产品的营销力度不够。云管理平台的普及取决于一般虚拟化普及率、基础架构标准化以及市场内的公共云/私有云普及率。在中国市场内,虚拟化工作负载仅达到25%至30%,大部分私有云仍处于早期产品阶段。公共云服务在中国尚未开展起来,因此,中国企业普遍尚未做好云管理平台部署的准备。但是,云管理平台日益受到网络公司及其他互联网公司(例如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网站与搜索引擎百度)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关注。

这些公司在开源云管理平台(大型的OpenStack)方面拥有既得权益,这技术在定制与源代码修改以及可扩展性方面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通常,这些公司拥有一支大型内部开发团队以及相当高的研发预算,他们充分利用开源云管理平台来支撑内部服务,并为外部客户提供基础架构服务。

企业敏捷性

虽然中国众多的企业机构针对其应用开发项目而逐渐扩大项目级敏捷性应用,但将其扩展至企业级别以便用于更加复杂的产品开发或者组合规划与协调方面,仍受到很大局限。因此,这就是我们将企业敏捷性放置创新萌芽阶段的主要原因所在。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主要关注的仍是通过单一团队在较小规模项目内成功应用的敏捷性开发(参见关于项目导向型敏捷性开发方法的技术分布图)。项目级的敏捷性开发在单一团队内比较有效,但不能解决多个团队的协调问题,尤其是在架构与客户体验等领域。

企业敏捷性可解决这些挑战,并能够扩展敏捷性方法以满足其需求。随着中国企业开始数字化业务转型,IT企业机构必须探索传统IT领域之外的开发问题并确保快速的,以支持快速演进的数字业务状况。

DevOps

虽然DevOps源自敏捷性方法(因此就这点而言,其并非是全新的),但其在中国传统企业内的应用仍处于新兴状态,并稍显零散。尽管它被认为将用于需要快速连续开发/部署的现代移动应用交付,但对于部分大型中国IT企业机构而言,在这早期阶段内,它的重点仍是从开发到投入使用的应用生命周期内的优化部署。

此外,由于DevOps将导致解雇与失业,所以其所带来的减少重复性工作、剔除劳动密集型任务与人为错误的优势反而会成为阻碍中国许多企业应用该方法的重要因素。我们预计这一开发与运营的分歧在未来五年内将继续存在,但随着更多应用或IT服务日益以敏捷性为基础或以客户为中心,以及随着数字化业务成为中国传统企业的主要重心,DevOps的应用将迅速随之展开。当DevOps迅速发挥作用时,企业将面临内部压力与文化转变。

数据驱动型营销

在中国,我们认为数据驱动型营销已经越过创新触发阶段30%,但需要五至十年才能穿过技术成熟度曲线并进而达到平稳阶段。其中主要障碍是中国不许交换与出售消费者数据。市场营销人员不能直接从第三方购买消费者数据,而是使用第一方(内部)数据进行分析。

中国数据驱动型营销的主要推动力来自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即百度、阿里巴巴与腾讯。他们拥有海量多维消费者数据,并向市场营销人员及业务合作伙伴提供基于数据的市场营销方案。换言之,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将其自身打造成为消费者信息服务中间商。虽然其并不直接向市场营销人员出售消费者数据,但其通过广告费形式提供访问标准化消费者数据的方法。阿里巴巴为其在线卖家的市场营销人员提供基于交易数据的营销方案。技术初创公司拥有的数据量较少、维度也不多,主要关注的是狭窄市场或垂直市场。

预测性分析

在中国,预测性分析通常用于分析类应用,以解决金融、银行、保险或制造环境下的具体业务问题。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与腾讯(或者统称为BAT)也在加大对预测性分析、消费者行为建模与环境感知计算技术的投资,以期调查用户品味与行为变化,并预测用户的下一步行动。在中国,预测性分析在过去12个月内被大量提及与热炒。在使用预测性分析提高绩效方面,中国多个行业内的用户,包括国有企业、政府组织、制造与电子商务,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互联家庭

互联家庭产品包括智能电视、无线扬声器、智能路由器、联网洗衣机、电冰箱与电饭锅、智能空气滤清器、按摩沙发与智能跑步机、网络摄影机,以及智能照明。虽然这些服务通过互联设备创造了价值,但仍落后于硬件发展,中国互联网巨头正在试图通过与硬件制造商合作创建更多门户来构建生态系统。

中国是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家电产品消费市场。但是,家电产品市场已进入滞涨期;制造商通过为产品增加连通性与智能特性的方式来激活增长。从硬件角度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推动互联家庭产品功能的发展,并促使价格下降。考虑到大部分家电产品的更换周期,我们预计中国城市家庭将在接下来的10年内大量普及互联设备。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与腾讯,正在与设备OEM合作来构建互联家庭生态系统。

企业移动性管理

中国对于企业移动性管理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中国大部分企业在采用移动设备与安全管理的MDM(移动设备管理)之前,首先通过采用移动应用的方式推动业务运营移动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移动设备及移动应用日益增多,企业开始添加MAM(移动应用管理)、MDM与MCM(移动内容管理),同时也认识到了不同解决方案的不一致问题。

对于支持不同功能的集中平台(例如企业移动性管理套包)的需求应运而生。提高业务竞争力与运营效率是中国企业普及企业移动性管理的重要推动力。由于中国本土化的应用、移动设备与服务提供商生态系统,企业通常需要更多的定制化支持。

室内定位

中国的零售商与场地管有者正在面临来自线上与线下数字商务的激烈竞争。在对抗在线市场以及在向数字商务转型过程中,室内定位与位置智能解决方案逐渐成为线下场地管有者与大型零售商的竞争生命线。

腾讯看到了室内定位与位置智能的商机,于2014年通过为零售商提供免费Wi-Fi接入与解决方案的途径进入了市场。中国最大型的购物中心拥有者万达集团了消费者应用―飞凡网(),其整合了Wi-Fi接入、停车场预约/导航以及数字商务功能。我们认为零售商以及场地管有者日益提高的认知与他们的预期已经把室内定位技术推高至了顶峰前25%的位置,同时,我们也预计该技术将在2016年达到技术成熟度曲线的顶端。

峰顶:

云统一通信(统一通信即服务,UCaaS)

中国的UCaaS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提供商只有几家,其能力与产品差别较大。UCaaS由统一通信专家所开拓。许多从业者都拥有内部开发的平台。随着大型供应商相继推出平台解决方案,市场对于UCaaS的认知有所提升。思科托管协作解决方案(Cisco Hosted Collaboration Solution)与微软Lync所具有的功能简单、易用与强调用户体验,拉动了企业需求。同时,华为与中兴也提供了开放式通信平台解决方案,可让统一通信服务提供商加以提供基于云的统一通信服务。

中国的平台即服务

中国数家本土互联网公司正在平台即服务市场内展开竞争,其中包括百度(百度应用引擎)、腾讯(腾讯开放平台)、阿里巴巴(阿里云)以及新浪(新浪应用引擎)。本土提供商的入市策略与独特的业务模式受到了中国中小企业(SMB)以及小型/家庭办公开发者的青睐。针对开发者的平台即服务相关激励包括共享广告收入以及挖掘其现有客户群与增值服务,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认证、分析、支付服务以及社交网络整合。由平台即服务从业者提供的服务也在激增(弹性计算服务、负载平衡、关联数据库服务、存储等等)且可以选择运行环境,例如PHP与Java。

智慧城市框架

按照中国“十三五”规划,智慧城市开发处于城市化框架之下,我们看到其已从峰顶状态转至更加可供行动的活动与实际项目。规模不等的200多个城市将启动不同类型的智慧城市项目,全球与本土IT供应商将加入不同的项目,以交付IT产品、基础设施建筑与实施服务产品。中国规划方面的最新变化是百度、腾讯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厂商开始快速瓜分市场,并参与政府的智慧城市交易。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过去主要是参与移动支付、在线零售与出租车叫车领域内的竞争。

中国大数据

中国大量的消费者群体与互联网用户带来了最具前景的大数据商机。在百度(互联网流量数据)、阿里巴巴(供应链与交易数据)与腾讯(社交数据)等超大规模互联网公司的带领下,各公司(不到5%)持续挖掘大数据的价值。由这些互联网公司首创的新型数字业务模式启发了传统企业。具体而言,金融服务、零售、公共服务与制造商,开始借助大数据技术推进公司转型。新推出的政府战略“互联网+”正在加速这一转型进程。但是,大部分成熟与传统的企业机构仍处于数字化的中间阶段,距“数字业务”转型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在上海闸北区最繁华路段的一栋写字楼里,一家全国唯一专注于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的上市公司,正以此为中心,向全国3 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覆盖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及医疗保障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作为国内公共卫生信息领域的先行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中国医疗健康信息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是国内医保风控平台建设的领跑者!它就是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卫宁软件”)。

卫宁软件最早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253。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瞄准医疗行业,倡导“打造全面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的核心企业文化,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信息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立志于为医疗行业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卫宁人,卧薪尝胆,立志创新,使自己永葆活力,用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的医疗信息行业站稳了脚跟,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励精图治 行业翘楚

从19 9 4 年进入医疗健康行业以来,卫宁软件经历了并购扩张(金仕达医院事业部、昱普科技、高沧电脑、宇信网景、山西导通、上海天健等)、股份制改革(2 0 0 8年)、10大运营服务大区的建立、全国11个子公司的设立,到2011年正式成功上市,在今年迎来了公司成立的第21个年头。

多年来,卫宁软件的产品获得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上海市重点新产品”等诸多殊荣,并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创新基金的资助。随着公司规模、资产的迅速壮大,卫宁软件始终坚持专业化发展的战略抉择,积极探索创新,逐步成长为拥有各类用户3 000余家,其中三级以上用户180余家,是集设计、开发、销售、系统集成、服务于一体的国内最具活力和实力,并位列国内前茅的医疗软件行业技术先进企业。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针对中国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市场调研报告,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领先其他国内医疗信息化厂商,蝉联第一名。

卫宁软件于2006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软件设计、开发与服务;系统集成设计、开发、安装与服务)评审,2013年获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贰级资质,并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通过了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 4级和CMMI 5级评估。通过不断实践,公司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医疗领域专业软件公司设计、开发与服务的控制流程,具有医疗领域专业软件公司的特色。

在2011年成功登陆中国股市创业板之后的几年,卫宁软件的股价随着业绩一路上扬,甚至在股市最低迷的时刻,仍然逆势飞扬。殊不知,对于卫宁人来说,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无疑是在艰辛创业之后得到的一种莫大的奖赏和回报。就在成功问鼎创业板的前一年,卫宁软件曾经历了IPO(首次公开发行)失败的挫折。但是卫宁人没有气馁,董事长周炜当时平静地告诉大家,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而我们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在9个月之后,卫宁软件顺利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从而成功上市,实现了创业者的梦想。对于卫宁软件的创业团队来说,巨大转承起伏的人生体验,本身已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享受成功的卫宁人,没有停滞不前,他们居安思危,永不止步。2011年8月24日,刚刚成功登陆中国创业板的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炜怀着成功的喜悦,在致全体员工书中,向大家提出了问题:“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年创业的初衷?”周炜还在信中提醒大家:在我们最初设立公司的那一天,从我们立志投身于中国医疗卫生软件行业的那一刻起,到今天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公司已经逐步壮大并且成功步入了资本市场,我们决不能忘记我们的使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提供完美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壮大,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矛盾,促进实现和谐社会,使卫宁软件成为一家不仅仅是盈利,更是造福人类的伟大的IT公司。“今天的上市,我们迈出了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不仅不能忘记使命,更要时刻牢记和发扬这种使命感”。

2014年,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领军人物王涛接受邀请来到卫宁软件担任CEO,他的就职演说为全体卫宁人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全新话题——如今的卫宁无疑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充满期待的2015年以至更远的将来,卫宁软件如何从优秀迈向卓越,成为一个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有所影响的企业。面对这一新的战略愿景,卫宁人积极思考、寻求答案:“百年精神、创新思维”——唯有不满足于个人财富和企业利润上的成功,唯有对中国人的健康事业心怀更紧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唯有以更为前瞻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博大的胸怀去兼收并蓄,方能确定地去赢得不确定的未来。

核心产品 引领发展

1994年,卫宁软件最初的研发团队,基于FoxPro版本数据库开发了第一代产品,并成功服务了卫宁软件的第一个客户——上海胸科医院,以当时最新的技术完成了较为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此,卫宁软件以这一代产品为蓝本和基础,逐渐发展成成熟的产品体系。今天,卫宁软件的产品大家族已枝繁叶茂:医院综合系统(HIS)4.0代产品、临床系统(CIS)5.0代产品、医技产品、公共卫生产品、平台以及商业智能(BI)产品、健康管理产品以及移动产品等等。卫宁软件成为国内同时拥有HIS、LIS、RIS/PACS、EMR、PEMIS、RCMIS及CHSS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医疗信息产业骨干企业之一。

产品的功能不断深化,从简单的结算到如今对医生临床活动的支持,从临床活动到医技产品的延伸,再到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实现现代化:最初的门诊挂号收费、出入院管理、医生工作站、药品物资管理到现如今的门诊一站式自助服务、病案管理、医务管理、指控系统、合理用药、传染病上报、远程会诊,……

随着市场对信息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内医改政策不断出新,卫宁软件的产品也顺应市场不断发展和提升。卫宁还通过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实时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引入国际标准,深入开展HL7的本地化,推进柔性生产线和管理配置平台,以此提升卫宁软件的产品标准,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化服务 辐射全国

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团队为强大支撑,卫宁软件通过加强营销网络的建设,做好市场推广工作,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并提高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以达到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水平目标。卫宁软件已在安徽、北京、深圳、江苏、湖南、湖北、甘肃成立了分、子公司,在广东、江西、山东、河南、福建、重庆等地成立了10多个办事处,技术支持网络辐射全国,为用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本地化服务。

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卫宁软件在上海总部建立了一个反应迅速、服务高效的客户服务中心,保障公司营销服务体系良好运行,为客户提供迅速、准确的咨询信息,开展业务受理和投诉处理,保持与客户的密切合作关系。

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结合公司品牌战略,卫宁软件在全国重点市场区域建立分支机构。各地分支机构承担营销和本地服务功能,使服务平台延伸到全国各地,充分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努力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以巩固老用户和拓展新用户,持续占有并不断扩大市场。

以人为本 注重人才

如果说,创新是卫宁软件不断前进的动力。那么注重人才战略,才是卫宁软件独领行业十数年的秘密武器,也是公司孜孜以求、潜心打造的“卫宁文化”。公司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信息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追求高效,倡导以“打造全面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卫宁软件现有开发、服务、销售、管理等各类员工超过2 000人。其中专业开发人员500多人,测试人员180多人,实施及维护人员500多人。公司核心人员以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师为主,占员工总数30%以上。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人文内涵指导下,卫宁软件的人才战略使公司的产品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卫宁软件实现了技术、产品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在医疗行业和医疗信息化行业赢得了甚高的口碑,得到了对手的尊重,获得了用户的欢迎。

把握机遇 挑战互联

在今年的两会上,首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的热词,而以往代表委员们长期关注的医改问题,也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变成了“互联网+医疗”。今年在业内人士看来,将是智能医疗的爆发之年。“互联网+”这种经济新形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根植与演化,将强力推进医疗经济发展。通过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它将改变人们的就医方式以及对于医疗产业的观念。当前,数十家上市公司开始向互联网医疗领域转型,不仅有医疗软件服务企业,还包括传统的医药生产和药品销售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从地产等领域向医疗领域转型的行业,医疗信息化市场即将发生大震动。充分利用新一代医疗信息技术发展,将是卫宁软件作为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先行者在医疗知识大爆炸社会形态下的绝佳创新机遇。

卫宁软件最大的优势是庞大的医院资源。基于医院端资源,以移动互联网模式强势布局“三医联动”。卫宁软件搭建的医讯通移动医疗平台、云端医院平台,在医生、患者、电子处方、药品和临床知识库等方面,独具卡位优势。卫宁软件将通过“三医联动”,组合开拓新的互联网医疗市场:①医疗业务:继续深化临床和就医云移动应用,搭建慢病管理平台,汇集医生、患者、药商,实现C端慢病管理一步到位;②医保:兼顾政府和保险公司两大埋单者,搭建面向人社部的控费系统,及面向保险公司的控费、理赔系统;③处方:趁处方药权开闸之机,卫宁以HIS系统获取电子处方,以“医药福利云”囤积患者,有望与药商合作完成药品配送,掘金万亿处方药新蓝海。

卫宁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具有互联、精准、创新的特点。“卫宁式互联”在数据开放、广泛共享整合、业务协同、联动机制等方面独具特色。“互联网+”这个词虽然在大热中,但是在其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安全性与精准性成为其最大瓶颈。卫宁软件的医疗解决方案的精准性,体现在其能实现不同层次机构的精准服务支持,能针对不同疾病人群进行精准的健康照顾,且其决策分析是基于区域共享数据,并提供基于区域共享数据的精准服务推送。卫宁软件的解决方案完成了医疗个体定位的蜕变与角色关系的变革,极大地优化了服务路径。

挑战互联网医疗,在“互联网+”时代中大展宏图,卫宁软件势在必得。

百年梦想 健康卫士

自初创至今,卫宁软件披荆斩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引和督促着我们一步步前进。展望未来,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的赢家。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BAT互联网大鳄纷纷企图颠覆医疗、医疗互联网创业无比活跃之际,卫宁软件,又如何去赢得未来?“百年精神、创新思维”——2014年底,卫宁软件年会上,CEO王涛给全体卫宁人带来了一个“百年梦想”。对于充满期待的2015年以致更远的将来,成就一个引领行业的优秀企业的“百年梦想”,将成为卫宁软件新的愿景。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孙杰贤

随着我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所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突出,加之当前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式,使得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摆脱增长乏力的局面,实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已成为摆在政府及企业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作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业骨干企业,“巨大中华”、“TD”等仿佛已成为大唐电信的显著标签。而随着国家“两化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唐电信在传统电信行业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正在实现从技术、设备提供商到服务、方案提供商,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等也已成为其新的代名词。

感知市场战略转型

作为带动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无疑在当前的产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便提出了“两化融合”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支点。对于国家而言,两化融合有利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当前“十二五”期间,行业信息化也已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如果说过去的10年属于个人通信,那么未来10年将属于行业信息化。无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还是传统的通信设备厂商,都在悄然地发生改变,将行业信息化作为主要战略市场之一,大唐电信也是如此。

其实,在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领域,大唐电信已经耕耘多年。2011年,适应新的形势,大唐电信进行了战略转型和运营管理架构优化调整,成立行业应用事业部,将公司下属传统设备企业,与软件服务及系统集成企业合并,包括大唐软件、西安大唐、成都信息、天津技术等下属单位。事业部面向行业、运营商、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软硬件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负责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系统集成,同时担任公司内部通信系列产品的工程服务。

大唐电信副总裁、行业应用事业部总经理王宏岩在接受《中国信息化》采访时表示,整体解决方案转型是近几年来大唐电信进行产业调整的核心工作目标。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大唐电信已经在传统电信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技术、设备提供商向服务、方案提供商转型,5从单一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型。

依托产业链齐全的优势,通过产业聚焦和产业协同,大唐电信建立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业务体系,以及面向市场以客户为核心的运营模式。针对政府、行业、企业及个人领域,大唐电信在公共服务智能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个人移动生活等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是以事业部核心产品为依托,能为客户解决信息化问题的整体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系统设计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均是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关键要素。而未来的行业事业部将紧密围绕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面向个人客户、行业客户、政企客户延伸与拓展应用和服务,全面提升在物联网、行业应用等细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行业应用事业部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经覆盖程控交换、接入、移动、终端和监控等领域,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广泛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公网,以及石油、电力、煤炭、水利、核电、政府与公共行业等专网。此外,事业部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有服务支撑网络平台和呼叫中心,可以面向客户提供涉及整个网络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

资源整合异军突起

作为老牌的通信设备厂商,大唐电信进军行业信息化无疑将面临着重重困难。相比传统的运营商市场,行业信息化市场的产业链更长,政策主导性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趋势明显,因而也更为复杂。而且,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每个行业的需求及面临的问题也有明显差异。

因此,担心大唐电信的“水土不服”不无道理。作为领军人的王宏岩则显得信心满怀,他说:“我们不打无把握之仗,而且每个特定行业都有着自己的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发展的重点关注方向,因此也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众多的市场机会。”

近年来,大唐电信在水利、煤炭、核电等行业领域精耕细作,以十余年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工程实施经验的积累,为行业用户提供了大量满足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行业应用产品与IT服务。大唐电信扎实的技术底蕴和研发实力可以保证高效、快速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快速地部署所需要系统,带动其面向行业客户营销能力的提升。同时,大唐电信具有非常有经验的系统规划及管理团队,他们所具有的多年的企业信息化经验及大型IT项目规划、实施、维护的丰富经验,以及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快速学习、勇闯难关的能力,保证项目团队在与行业客户的交流过程中,快速学习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及信息化需求,并快速落实在整体解决方案中,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能够切实解决客户实际困难和问题的方案与产品。

王宏岩说:“经过将近两年的调整,行业应用事业部在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工作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业务需求,不但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同一行业的不同客户也会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的市场开拓所面对的、也是不可回避的。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了新兴产业市场的上述特点之后,我们开始致力于提升快速灵活的解决方案推出能力,以及基于开放架构的产品灵活构建能力,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市场的多变及个性化要求。”

公司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在行业应用方面深耕细作、横向拓展,另一方面在政府示范工程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今年以来,大唐电信在行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亚洲最大煤矿神东集团大柳塔煤矿TD—SCDMA试验局已顺利开通,为TD—SCDMA系统在煤炭领域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亲情通”解决方案在多个区域市场成功移植;在中广核仪控领域,参与实物保护系统、KNS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建设,为后续核电行业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获取某大型光伏电站的设备供货资格;在水利行业,宁夏、吉林、内蒙等传统市场得到巩固,山洪预警、水资源系统等新产品相继推出并获得商用。这些项目实践促进了公司行业信息化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提升,也为公司后续做实、做大物联网及行业应用产业提供了基础。

“当然,好的方案和产品,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市场和销售团队销售给客户,使公司和客户通过良好的合作获得双赢。我们拥有一支战斗力十足的市场营销团队,这是提升整体解决方案交付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行业应用事业部在组织架构调整后着重在进行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将积极发展同行业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客户更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同客户一起面对企业ICT的挑战。”王宏岩表示。不过他也强调,不同的行业因其业务特点而有不同需求,如煤炭、石油、核电等能源行业注重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政府行业对城市公共服务关注程度高。同时,在技术发展、两化融合过程中,行业客户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优化也会带来大量的、时效性高的新业务、新流程需求,用户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支持其业务和管理的持续改进。因此,“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业务需求,不但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同一行业的不同客户也会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必须打造快速灵活的解决方案推出能力,以便快速响应市场的要求。”

智慧融合远景布局

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今天,“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曾这样写到“两化融合将点亮智慧城市”,这非常形象地解读了两者的关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大唐电信认为,一个智慧的城市,应该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依托适当的信息化应用,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城市管理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核心能力,包括城市相关信息的全面感知以及对所获取信息的有机整合,同时依托整合信息实现城市相关管理能力的有效协同,并能够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随时根据城市管理和服务需求灵活调整。

基于这样的理解,大唐电信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从“统一开放的平台架构”搭建以及“丰富的智能化应用”搭建两个层面着手,通过平台能力和上层应用的有机结合,在帮助城市完成适合当前需要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帮助城市建立了能够面向未来平滑演进的弹性智能化应用环境,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唐电信推出的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解决方案,其核心目标是将一个城市中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同时我们关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业务领域,包括面向城市运营管理的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环保、应急指挥,以及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应用领域。

近年,大唐电信在“智慧城市”市场领域,巩固和开拓了陕西、山东、湖北、等公安消防市场,成功实施了北京东花市数字城管项目,圆满完成了成都公交客流统计测试验证,并顺利签订了西安泾渭新区数字化园区等项目。

“‘融合、开放、赋能’是未来信息化平台的主要能力特征。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价值链主导者需要为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提供开放的应用创新和信息化能力消费平台,吸引各类优质资源加入到价值链中,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价值链。”对于未来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王宏岩如是说。

这其中,“融合”指的是能够屏蔽网络制式、数据来源、业务特点、终端类型等差异,实现泛在支撑;“开放”指的是能够为合作伙伴/TSV提供应用开发和接入的环境,为合作伙伴或个人参与者提供内容和信息的环境,让每个行业领域的专家、从业者直接参与到价值链中,从而促进信息化能力的创新不断发展;“赋能”指的是能够为合作伙伴/终端用户提供平台自有和第三方开放应用、内容和信息的消费环境,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化能力消费体验和安全保障。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企业介绍: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于1988年5月正式成立,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共同投资管理的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是当今中国产品规格最齐备、生产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光纤光缆专业制造和研究开发企业,也是我国唯一具备制棒、拉纤及成缆一体化规模生产能力的专业厂家,目前位居全球光纤光缆制造业第二位,总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20亿元,总资产30亿元,累计上缴税收超过15亿元。

获奖理由:

它是我国光纤光缆领域唯一具备一体化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它占据着全球光纤光缆制造业第二的位置,100多项专利背后是一条振兴民族产业的成功之路。

长飞,国内光纤光缆的骄傲。

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介绍:

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即长虹IT)由长虹集团出资,是长虹控股子公司,拥有长虹的制造、资本优势以及长虹佳华自身在IT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独特的团队文化,是长虹信息家电、IT、通讯、网络、内容服务新五大产业布局中IT产业的旗舰和支柱企业。公司定位于整合、优化全球资源的专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信息产品供应商,专业数码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商,3C融合新商业模式的探索者和推动者。

获奖理由:

它探索出了崭新的3C融合商业运营模式和3C产业发展之路。它与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提供“商用信息化”和“家庭数字化”服务。2006年,它在分销及自有品牌业务方面均业绩斐然。

长虹佳华,以“求是、求异”为理念,以“平等、互动、双赢”为准则。

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

它是一位出色的“救火”专家,危难之时,它所提供的应急平台与产品总能力挽狂澜。它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区县级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如今它又用自己的智慧为2008北京奥运保驾护航。

东方正通,应急专家,创新服务。

企业介绍:

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是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地区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以中国科学院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由美国、英国归国的科技人员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硕士为主要技术力量组成。现有博士后2人、博士6人、硕士20人。公司专注于城市应急指挥信息化体系的研究和政府应急平台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针对应急领域提供标准研制、咨询规划、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一系列服务。

海尔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海尔电脑由海尔集团与台湾宝成集团旗下的精成电子科技集团共同组建。在进入PC市场之际,海尔电脑选择以技术高起点、差异化产品作为突破口。海尔笔记本还建立了国际化的研发团队,汇集了韩国、日本、本土三国顶尖研发设计人员,在新技术转化和产品创新方面胜人一筹。在此基础上,海尔电脑致力于开发细分市场,以差异化产品迎合用户的深层需求,先后开发出润眼电脑、农村家家乐电脑、润清笔记本、军用笔记本、导航笔记本等产品,受到众多用户的欢迎和好评。

获奖理由:

它是立足客户需求的差异化策略的坚定倡导者,从润眼电脑、GPS笔记本到航空笔记本,每一次创新都给“以配置为核心”的陈旧理念以无情冲击。而这种与生俱来的创新冲动,正随着其创新研发中心的成立,迈向新的高峰。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是系统整合了实达外设电子支付和税控产品群等优势产业资源,并独立运营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是目前中国商用设备行业投入最大的企业。公司业务涵盖金融POS、IC卡机具、自助终端、税控收款、无线通讯、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六大门类。以上产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在亚太、欧洲等海外市场得到了不断认可。

获奖理由:

虽然成立只有一年,但是它继承了实达的精华资产,已成为电子支付领域的资深专家;

它活跃于金融、税务、保险等各大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它的创新力作――Unimars统一技术平台将支付产品的性能和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联迪商用,期冀电子交易无处不在。

硅谷数模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硅谷数模半导体,英文名称Analogix Semiconductor。

硅谷数模半导体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Fabless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高端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凭借在该领域一流的研发实力,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硅谷数模的经营网络遍布北美、日本、韩国、东南亚、中国,客户多为业内知名的通信系统厂商及消费类电子厂商、PC大厂。

硅谷数模半导体成立初期,得到了来自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InfoTech)、IDG Technology Venture、Woodside Fund、Doll Capital Management、Globalspan Capital Partners的风险投资。

获奖理由:

它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芯片设计公司,开发出国内第一款HDMI芯片,一举打破该领域国外芯片的垄断。它建立国内第一家HDMI互联互通实验室,以持续创新的精神推动消费电子业快速发展。

硅谷数模,成功定位,创新未来。

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以领先的技术和高品质的服务为动力,连续多年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宽带光纤网络接入设备的主要供应商,连续3年荣获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企业。

以基于光和以太网的综合接入为核心,瑞斯康达在光纤宽带综合接入领域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公司以接入专家为目标,通过持续、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掌握了多项该领域的核心技术。

获奖理由:

它是一位光纤宽带领域的“接入专家”,希望用自己完整的解决方案让“网罗天下”成为可能。“创新、务实、共同发展”是它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电信运营的服务要求是它的宗旨,完善的本地化服务机制是它的优势。

瑞斯康达,综合接入,全面网管。

北京威速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北京威速科技有限公司(V2 Technology Inc. )1999年底创建于清华创业园,是一家专业从事网络多媒体和通信软件开发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威速科技(V2)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其核心技术骨干是一批来自清华、北大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通过长期的技术研究开发,已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网络多媒体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者。

获奖理由:

它让用户可以在千里之外“面对面”沟通。七年孜孜不倦的追求,让它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国内视频会议供应商中的佼佼者,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是它质量和品牌的保证。

威速科技,专注成就精彩。

威图电子机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英文名:Rittal)

企业介绍:

Rittal自1961年成立以来已经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今天,Rittal拥有10000多件可立即供货的标准产品,是世界上领先的箱体技术和控制柜技术的系统供应商,也是工业和机械设备制造领域中受欢迎的合作伙伴,同时还是IT和电信等市场领域的创新者。威图具有面向未来、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以及咨询能力。威图目前拥有6个独立的产品领域:控制柜系统、电子元件安装箱、机柜空调系列、配电组件、IT解决方案和通讯系统。

获奖理由:

它由简单的机箱供应商发展成为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全世界范围内能及时供货、接近用户。超过10000个随时供应的标准产品,让可靠、快捷、连续的营销策略得以实现。

威图,“聚焦未来”,不断创新。

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

经过15年耕耘,它已身兼诸多第一:在全国信贷风险管理领域独占鳌头……2006年,它还发起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中间件产业联盟。中创软件,以“振兴民族软件产业,服务国家信息化建设”为己任。

企业介绍:

在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软件”)创立于1991年4月,是我国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软件产品供应商和IT服务提供商。公司连续6年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05年11月荣获IPMA“国际项目管理全球大奖”,成为第一个获此项殊荣的中国企业,2006年7月被国家商务部组织的首届中国电子企业品牌评议活动评为中国电子企业最有价值品牌。

15年来,中创软件以“振兴民族软件产业,服务国家信息化建设”为己任,致力打造“随需应变、快速构建、卓越品质、成就你我”的核心竞争力,立足应用,专注提供一流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业务涉及国内30多个省市区、北美、欧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

中企动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中企动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国数码集团旗下的一家大型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营运总部位于北京,是国内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服务网络最广、专业服务人员最多的企业IT应用服务运营商之一。现已在全国设立了60多家直属分支机构,员工总数逾6000人,拥有研发工程师800余人,已经为20余万家企业客户提供了全方位、多层面的IT应用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其产品包括网络基础系列、数字商务系列、企业通信系列和网络推广系列等。

获奖理由:

它成功跻身2005年度中国IT服务市场十强,并连续两年在中国IT服务外包市场中名列前茅,是前十名中唯一专注于中小企业IT应用服务的本土企业。2006年,它成功并购红旗2000,擎起开源软件的大旗。

中企动力,信奉“责任、勤奋、专业、创新”。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1999年,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提议和支持下,由多位硅谷博士企业家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启动和承担了“星光中国芯”工程。中星微电子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并成功地将“星光中国芯”系列芯片产品推向了国内外市场,应用于个人电脑、宽带、移动通信、信息家电等高速成长的多媒体应用领域。其产品已被三星、惠普、富士通、索尼、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

获奖理由: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还有多少人记得创新的Zii?2009年底,沈望傅(创新公司创始人)曾带着“创新2.0”的计划和干细胞计算芯片来到中国,启动了Zii(籽亿)生态链的蓝图。那次的采访过程中,沈先生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创新已经看到新的生命了,创新要做的就是把好的东西留下来,把坏的丢掉。”但在随后的时间里,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未听到多少来自“看到新生命”的创新的声音。

偶尔想起沈望傅先生的那句话,却也反思,“所见”不等于“所得”,因为创新的面前将是高通、三星、英伟达甚至是瑞芯微。再后来,坦白来讲,我当初关于创新2.0和干细胞芯片的一些兴趣,也因为久无后话,很快被平板市场层出不穷的新品和资讯所湮没,直到我收到了这次会的邀请。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创新究竟在平板领域做了些什么?在平板市场就连英特尔也不得不摆低姿态,他们又将如何站稳脚跟?在看似将成红海的平板市场,究竟还有多少机会留给后来者?

值得庆幸的是,各家参会厂商连续2个多小时的讲 演解答了我的疑惑,尽管那些满是文字、长篇累牍的PPT仿佛是上世纪的产物。

合则生利

简单来讲,“汉之派”平台方案的核心在于联盟。创新表示,已经联合十数家国内优势企业,组建汉之派横纵联盟,这一联盟汇聚了包含芯片开发商、方案商、供应链服务商、工业设计服务商、制造厂商、品牌商、行业应用开发商、应用商城服务商、内容提供商、云平台运营服务商等厂商,形成了从核心芯片研发、核心板方案设计、ID设计、开模、零配件供应、生产到系统优化、应用和内容开发、应用商店运营、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云平台运营服务等完整的产业生态环境。

相比其他芯片供应商的横向运作模式,创新创立的汉之派横纵联盟的独特之处在于“横”“纵”兼备,即:1.可以提供包括制造、设计、品牌、渠道在内的所有成品代工乃至营销服务;2.可以由联盟内应用开发商,为客户专门定制应用程序;3.可以以联盟名义向上游操作系统厂商寻求更深入的合作。

汉之派平板方案的深度与宽度远远超越了业界其它的“参考设计”。在芯片、硬件、工业/机械设计、操作系统、固件、软件、面向应用的系统集成方面,减轻或免除了OEM厂家很多研发、设计和开模的开支以及可能带来延误的开发周期,跨越了进入市场应用的准入门槛和行业鸿沟,可以让更多厂商快速进入平板市场。

简而言之,创新筹立汉之派横纵联盟的意义就在于,为想要涉足平板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拎包入住”的机会。

有“机”可趁

会后,一位媒体同行用“震撼人心”四个字表达了他的感受。目前中国市场上存在有多少个平板品牌?中关村在线产品库收录的平板品牌有133个,泡泡网产品库则收录有153个。那么又有多少厂商想要涉足这一市场?我想,不会比前者少。那么从厂商的角度来看,这种深入合作、互通有无的联盟方式,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如果从消费者的思路来看,中国市场上的平板产品已经接近1000款,是否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究竟还留有多少空间给这些后来者?

从平板的价格档次和人群定位上来讲,除苹果以外,现今的平板厂商主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摩托罗拉、三星为代表的传统通信厂商,一是以华硕、宏ā和联想为代表的PC整机厂商,这两者的产品大多都定位于3000元以上中高端市场,而其它中小数码厂商则大多瞄准了1000~2000元级(甚至更低端)的入门级市场。

而且除开像E人E本这样的纯商务产品和一些具备独特设计(如“变形”功能)的产品以外,绝大多数厂商的产品在用户定位上无不是单纯以硬件性能和价格来区隔。

2011年1月,《微型计算机》就曾提出过针对行业用户的平板产品,将能使厂商避开同质化的价格竞争。而创新对于汉之派平板的定位恰恰是2000~3000元价格段,且主要方向将会是教育、商务、保险和商超市场。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阳光保险;运营管理模式;保全项目及其服务流程

一、阳光保险公司管理运营模式的现状分析

1.阳光保险公司保全客户现状分析

在现今银行保险、电商销售大增的市场中状况之下,阳光保险公司的保全客户量也随之上涨。阳光保险公司的保全客户主要分为三个类型:个险客户、电销客户以及银保客户。其中个险客户是经由保险个人的宣传介绍从而选择投保。该类客户通过相关保险的个人可以对其投保的产品进行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公司推出的相关服务有着一个较为全面、可观的认识,大大提高了相关客户对公司的认同感。银保客户则主要通关其所在银行的相关储蓄机构网点的介绍而选择投保。该类型客户往往受限与储蓄机构的相关人员保险知识匮乏、时间仓促等客观因素条件无法对其投保产品有着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最终降低其对公司的认同程度。电销客户是通过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一系列线上销售手段获取相关的投保信息,其在与客服人员的交流沟通之中对自身投保的项目有着全面的了解。另外,该类型的客户主要通过电话等方式实现其售后服务,快捷方便。

2.阳光保险公司保全管理现状分析

阳光保险公司提供的契约保全业务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退费变更类(17项):犹豫期退保、退保、复效、减额交清、新增附险、加保、减保、保单贷款、保单还款、生存保险金领取、累计红利领取、年龄性别变更、交费频次变更、交费年期变更、档次保障变更、职业变更、补充告知。二是资料变更类((3项):签名变更、地址变更、客户资料变更(含受益人资料变更)。三是权益类(10项):投保人变更、受益人变更(不包含受益人资料更正)、附约终止、续期交费方式变更、自垫选择权变更、红利给付选择权变更、保单挂失或解除、保单补发、保单迁移、险种转换。四是非传统险变更类((3项):追加投资、部分领取、管理单位转换。阳光保险下属分公司都设立有相关的柜面管理室,管理室主任对其地域的分公司经理负责,由管理室主任主管业务培训、员工的工作指导、以及日常事物的管理等追踪管理工作。各地市级中心支公司设立相应的运营部,中心支公司经历则主要监督负责本运营部以及下属的县级运营部的项目推广、员工指导、日常事务处理等相关的追踪管理的实施。

二、阳光保险公司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客户实际体验与公司服务理念不同

阳光保险公司一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相关服务理念,但其在具体的客户服务过程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究其主要原因如下:(1)公司没有就公司的保全服务进行相关专业的团队建设。在服务团队的中,柜通业务员是其中的主要战斗力。但受限于薪资较低、福利不到位等多种情况,其工作热情下降,工作态度不算积极,从而降低了客户的服务体验。除此之外,公司没有针对个人进行良好的职业上升规划,导致部分员工失去了工作劲头,同时也造成了相关专业人员的人才流失。(2)客户服务的体制存在漏洞,执行效果较差。在实际的项目办理过程之中,公司的管理层领导只重视其项目产生的经济效应往往忽略了相应的客户体验,将客户服务完全交由基层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客户的服务反馈与投诉不能及时传达至相应的管理部门。甚至有些管理者毫不重视客户的意见反馈,在接到客户的投诉是也没有按照公司相应的惩处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3)后勤技术支持不足。中心公司是开展客户服务的集中地,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其装修奢华,没有实际作用。工作人员没有服装上的统一,数据的采集仍是传统的手工录入,没有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采集。

2.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从公司的保全项目的规则制定的过程来看,存在这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在前期的客户投保过程之中,相关的项目规则对相应的流程以及责任承担都有所提及,但却将风险概率抛之脑后,欠佳考虑。虽然,近几年来有所改善,降低了承担的风险程度,但由于其相关手续的审理结构复杂,导致其实施的效率并不算高。另一方面,其制度的修订不及时,容易出现违规的情况。保全制度与我国的相应的保险法、反洗黑钱法等相关的法律条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在法律法规做出调整时,保险机构的制度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但直到今天为止,该公司的保全制度仍未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变更做适时的调整,由此便带来了违规的风险。

3.保全项目的作业流程有待优化

在实际的业务项目办理的过程之中,各个下属公司机构对相关项目的资料采集、整理、录入等工作全部由一名柜通人员负责。在这一过程之中,只有部分资料档案由资料整理的相关负责人员录入公司内部的系统之中,其余的资料档案全部由公司的外包公司、服务机构等根据公司相关的保全制度对上述资料完成相应的信息提取、资格审核等工作。在这其中往往存在着由于内容不符合实际的保全制度,材料的整理采集不完善或者不规范的问题退回相应机构补全的现象。这一资料采集、整理流程的问题反映出阳光保险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的弊端:一是在进行相关保全项目的办理流程中你,公司采取的是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这便造成了在实际的办理流程之中相应的部门机构并不具有处理保全项目的权利,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转效率,降低经济效益。二是全文件资料的扫描申报浪费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益。公司由成立之初便要求在办理相关的保全项目之后要将全文件的复印扫描上传至相关的部门进行申报、同时进行整理保存。繁琐的工作在实际的售后流程之中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公司资源。另外,在这种办理流程中实行了分工管理的制度,每个专项内容都有相应的员工负责,造成业务流程的繁琐化、降低了公司团队的整体工作效应。

三、阳光保险公司现行管理运营模式存在弊端的相应的改良方案

1.加强各组织的分工协调,提高执行能力

阳光保险公司的模式改良涉及到管理、运营、财务、技术等多个部门。并且在其改良的推动过程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员工积极参与到改良活动之中,贡献自身的力量。为保证模式改良的有效推动,建议成立一个专项小组,成员主要有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由上至下推动改良。其主要只能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检验改良方案的可行性并研究讨论做出适当的完善调整。同时,还应该组织协调各个有关部门,集中力量解决突发事件。作为指挥的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始终明确模式改良的前进方向与目标,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更好的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投入到模式的改革之中。

2.针对保全项目进行总结、反馈

为了促进相关的契约保全项目有序高效的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组建成立的专项小组可以定期开展成果展示会,对新项目的进展进行实时监督。同时根据实际工作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研究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新项目的推广可行性进行评估。同时总结经验,为日后的规划改良进行提前的技术储备。由专项小组开展的项目成果展示会,可以按照举行时间的安排分为月度、季度或者零时展示会。其中月、季度展示会的主要内容是各个实际工作小组对保全项目进行工作总结以及客户反馈,展示阶段性的项目推广的完成限度,共同研究讨论在下一阶段中公司项目的工作重点以及改良方案。零时会议则主要针对公司在运营过程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突发状况。如果工作小组在实际的保全项目办理流程之中遇到突发性的问题,便可以召开零时会议,进行商讨研究,以保证保全项目的有效推广实行。

3.有计划、分阶段逐步实践改良方案

对阳光保险公司而言,实行管理运行模式的改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其保全制度的规划改良不仅会涉及到体制内部的员工,同时还会影响到部分客户的投保项目。由此可知,该模式的改良以及推动涉及到部分客户以及全体员工的利益,所以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往往会存在着不理解、无配合的情况。故,在相关模式的具体改良实施过程之中,切忌焦躁,应采取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争取员工、客户的理解与支持。不可急于求成,一步到位从而激化矛盾,要有计划、分阶段逐步进行,来确保模式改良的有效推动。

4.重视客户感受反馈

阳光保险公司一项奉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工作准则,在模式改良的过程之中,更应该强调对客户感受的重视。在任何保全项目的规则改动、出台之前都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在达到客户的普遍满意之后方可启用实施,否则将重新讨论制定修改相关的项目规则,以确保客户对公司的满意程度。

5.实行问责制度

公司提倡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行管理理念,应推广客户服务质量问责制度,细化规定项目前期投保以及售后服务流程中的责任归属,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客户服务人人有责。并将相应的客户意见反馈纳入到个人的年终考评之中,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地工作态度,来提供一个良好的客户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潘国臣.保险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2]潘瑾,徐晶.保险服务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转型升级 出版单位 法律风险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一、出版单位的法律风险及其特点

如果说,转企改制是出版单位身份的变化,那么转型升级则是出版单位在经营行为方面的必由之路。出版单位作为企业法人,在承担起企业法人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面对在市场环境下特别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法律风险。犹如一支球队在新的环境下要和更多的竞争对手赛球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场地、对手等环境条件,熟悉相关比赛规则一样。

转企改制后进行转型升级的出版单位,需要面对经营中的多种风险,诸如经营战略风险、投融资风险、运营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而法律风险既有在转企改制前就已出现的,更有不少在转企改制后进行转型升级中需要面对的新内容。

本文所说的法律风险,是指因为出版单位内外部主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对出版单位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这种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出版单位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这种风险可能导致出版单位某种程度的财产损失、名誉贬损或社会美誉度降低等。

出版单位的主要法律风险呈现如下特点和趋势:

从法律风险类型看,在原有法律风险类型依旧存在的情况下,又多了新的法律风险类型。新增法律风险的深度和广度大为增加。如在数字出版环境下,数字化内容的创作与权利归属、数字化产品制作与集成、数字资源的线上线下利用、网络运营管理、网络技术服务等涉及的著作权等法律问题会大为增加,并呈现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等新问题。

从工作方法看,法律风险管理不是仅靠内部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单位内部部门和外聘专业律师机构的有效协作。那种“自给自足”进行法律风险管理的传统做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出版单位常见的法律风险类型

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出版单位要面对更多类型的法律风险,现介绍一下常见和重要的法律风险类型。

(一)公司设立、治理及运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出版单位在转企改制前多是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从法律上讲,出版单位作为事业单位,不适用相关企业法和公司法的规定。而转企后的出版单位,要么直接转到有限责任公司形态,要么转到全民所有制企业这样的过渡性企业形态。无论哪种形态,要么直接适用公司法的规定,要么适用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当然,企业再投资的公司也有公司法适用的问题。

我国公司法在公司设立、治理结构、公司资本制度、股权制度、公司监管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规定。在明确公司、股东等权利义务及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定。

2005年公司法的修订及最高人民法院一系列的司法解释的出台,使公司法律规范在“可诉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某出版社曾与一家外部民营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出版社是控股股东。后该文化公司打算解散,文化公司进行了清算。小股东(即民营公司)认为其权益受损,遂以股东身份提讼,要求大股东(即该出版社)向共同设立的文化公司依照设立时合同的约定支付相应款项。在此类案件中,很多出版社存在把新成立公司的经营、权益与本社的经营、权益发生混同,从而留下法律的隐患。

所以,出版单位要熟悉所在环境的法律规则,按照公司法、企业法的规定来设计和运行企业,这是企业安全、高效运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风险

以著作权、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与保护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与这些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风险问题对出版单位来说也就尤为重要。

出版行业是版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版权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考量一个出版单位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在实际的竞争中,版权合同的类型要紧密配合编辑业务部门的选题类型趋于多样,这就需要有更多为具体项目量身定做的合同方案,而不是拿一个图书出版合同范本“打天下”。同时,要更加有效地预防版权纠纷,并能为项目的运行提供有效的版权解决方案。版权工作已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图书,更多地涉及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版权问题。很好地解决这些版权问题是预防和处置版权法律风险的要求。

某家出版社在做大型出版资源的网络集成项目时就涉及了数字化内容创作与权利归属、数字化产品制作与集成、数字资源的线上线下利用、网络运营管理、网络技术服务等诸多著作权问题。在项目启动初始,该社就聘请了熟悉出版和著作权实务的专业律师做专项法律顾问,从合同文本设计到运营全过程都有专业化的法律服务相随。

出版单位还要加强对自身商标和企业名称,尤其是知名产品或服务的商标的申请和保护。对于侵权行为,要积极展开维权。在出版实践中,有不少出版单位对优秀出版物不及时申请商标注册,等想去注册时却发现已有他人在先注册了。

(三)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是所有出版单位都要面对的。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合同的类型日趋多样化。出版单位在日常合同管理工作中要重视签约主体、合同签订方式及效力、合同履行及合同的终止与解除等环节的法律风险。

出版单位每签署一份合同都必须要对合同的对方当事人有足够的了解。对于某些合同项目,可以委托律师机构进行签约前的法律尽职调查。签约前不熟悉对方,或不重视对对方真实履约能力、诚信情况的了解所招致的法律风险和严重后果已经很多了,出版单位要引以为鉴。

出版单位在合同签订环节要高度重视授权委托书的使用,要确保合同法律效力没有瑕疵。因为授权不足导致图书出版合同效力存在瑕疵的案例非常普遍。同时,单位公章管理不善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曾有一家出版社的下属部门负责人和单位领导发生纠纷后,在没有得到社里批准的情况下,竟然让社办在其起草的协议书上加盖了出版社的公章。后该协议书的对方当事人以此协议为重要证据,向法院提讼主张出版社应该向其支付高额的印刷费用。

合同的履行主要是要靠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让出版单位内部各部门都能依约履行该合同规定的相应条款,否则出版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出版单位违约导致的诉讼也是数不胜数。

而对于合同的解除,法律有非常详尽的规定。尤其是单方解除合同要依法进行。出版单位要在律师的指导下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四)发行销售环节的法律风险

图书销售回款问题困扰出版社很多年。这就涉及出版单位图书销售环节法律风险的管理问题。

如何在销售环节结合本社的实际情况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至关重要。事前措施主要涉及客户分级、准入条件等;事中措施主要是履约跟踪和风险评估等;事后措施主要是及时维权事宜等。

发行销售是出版单位的图书及服务实现与终端客户见面的重要工作环节。进入市场的出版物质量(包括出版物内容及图书印装质量)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同时要符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图书质量的规定等。某出版社因其一本法律图书对法律专业内容表述不准确而遭到一批读者的联合。目前普遍存在的假冒名人署名的图书不仅可能侵害名人的权益,也严重损害了广大读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发行销售离不开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又离不开广告宣传。在对外广告宣传中,广告行为和内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国家相关法律及规定。在制订市场竞争策略和方案时,要考虑国家有关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的法律及规定等。2010年,由数家行业协会联合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中的“限价条款”多遭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涉及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问题。

(五)劳动领域的法律风险

我国有关劳动用工的法律制度及争端解决机制已初步建立。对员工试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的办理、职工福利、合同履行、合同解除与终止等各个环节,法律等文件都有详细的规定。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以前的事业单位所不熟悉的,也有很多的制度本身还在磨合之中,各种因素会导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发生纠纷的几率加大。转企改制后的出版单位劳动纠纷将是发生法律风险的重要领域之一。

(六)法律纠纷处置中的法律风险

随着国家法律的完善以及权利意识的增强,在出版单位深入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多种法律纠纷发生。这些纠纷可能发生于出版单位与作者之间,也可能发生于出版单位之间。

在司法实践中,发生于出版社之间或出版社与相关文化公司之间的纠纷已大量存在。而这些纠纷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本身比普通的民事案件要复杂。是否能够依法、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纠纷,对于维护出版社的声誉和财产利益都至关重要。

法律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多种,如何选择和实施对出版单位非常重要。建议由具有丰富诉讼经验、熟悉行业规律的专业律师来处理。出版单位自行不当地处理纠纷会损害自身的利益,也有可能遗留下纠纷的隐患。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社领导在某网站发现有一家网店销售本社版的图书,遂指令单位内部负责法务的工作人员处理。出版社即刻向该网站发函要求断开该家网店的链接。该网站断开了链接,回复出版社本网站只是提供空间服务,售书的网店与己无关。同时,该网站将出版社的公函转发给了该网店。被断开链接的网店认为自己曾得到过该出版社发行部的授权,断开链接使其合法利益受到了损害,遂提讼。后法院判决出版社承担了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这个案子暴露出的问题是出版社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的“通知-删除机制”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故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处理法律纠纷前,出版单位对该纠纷所涉及的事实、双方的证据及可能的法律后果要做准确的分析和评估,然后才是处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不少单位为了解决纠纷,在没有准确评估法律风险的情况下草率“过度”赔偿,虽然解决了纠纷,但是因为处理方式的不专业,不必要地损害了出版单位应有的利益。

三、出版单位法律风险管理措施

从法律风险防控的角度而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预防或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那种只重视事后纠纷处理,不重视事前预防的管理思路亟须纠正。

从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来看,出版单位要把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当做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把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地对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控制、评估的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和服务。

所谓法律风险分析,主要是指要了解企业可能面临或已经面临的法律风险;所谓法律风险控制,是指在已了解风险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对风险的可控和把握;所谓法律风险评估是指在分析及控制的基础上,以事实(包括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为基础,应用法律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对法律风险所作出的预估和判断。

实现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制度建设工作,而建立四道“防火墙”无疑是推进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具体措施。笔者建议出版单位可以借鉴以下思路结合具体情况完善自己单位的“防火墙”措施。

(一)具体项目的责任人和负责人是第一道“防火墙”

这里所说“具体项目的责任人和负责人”,就出版单位的编辑业务而言就是负责具体选题的策划编辑、责任编辑、选题项目的管理人以及部门负责人。他们是选题项目的实际策划者、运行者和管理者,有条件也有责任对项目的法律风险负起首道责任。

如果处于前端工作环节的工作人员无视法律风险的存在,那就仿佛在“埋雷”,或闭着眼睛干活,对后端的法律风险就越发不易处理。这里主要是要强调负责选题的编辑要做到责任到位。比如,某图书选题要使用部分图片及网络素材作为内容,策划编辑此时就要有相关的版权常识,及时咨询律师寻求解决方案,就具体问题与作者保持沟通,将可能侵权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二)出版单位相关职能部门是第二道“防火墙”

就具体选题项目的整体运行而言,出版社的总编室(负责法务)、财务部等职能部门在选题申请及批准、实施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服务,与外部律师一起及时对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控制和评估,对日常工作进行合规性法律风险管理。

(三)外聘专业律师机构是第三道“防火墙”

出版单位对律师似乎并不陌生,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律师,如何与律师协同工作对某些出版单位来说还是个问题。合适的律师必须是熟悉出版产业的,在相关领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合适的律师可以在预防法律风险和高质量解决法律纠纷方面发挥较大的优势。内部法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日常的法律风险管理。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只是等发生纠纷才想起用律师,就像不能等到“病入膏肓”才想起找医生一样。要通过法律风险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让律师充分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参与法律风险管理,为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及时、专业、有建设性的法律服务和解决方案,这是目前出版单位要树立的观念。即让外聘律师的工作成为出版单位法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社级领导层是第四道“防火墙”

任何一个选题或项目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在出版单位而言,不是也不应该仅仅被看做是孤立的纯法律问题。具体法律风险的管理、处置关乎经营管理,甚至要放到单位全局的层面考虑和把握。

因此,基础性和重大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需要被提交到社级领导层进行决策。从实践来看,对具体法律风险的分析、控制、评估乃至处置需要有全局性的考虑,这就需要社级领导层的决策。在法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社级管理层协调社内平行部门之间以及社内外的工作关系。

鉴于我国出版行业的具体情况,在出版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要充分预估客观存在的困难。在推进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方面也要有合乎实际情况的逻辑切入点。

保险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范文第8篇

用这句话来形容华为IT产品线2014年的表现再恰当不过了。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在2014新年致辞中写道,楠竹三年只培根,栉风沐雨,不见抽枝。三年后,却以每周一米的速度奇迹般生长。

华为IT产品线的成长轨迹恰如楠竹。2010年底,华为宣布全力进军企业业务市场,将企业业务塑造成“第二个华为”。2011年,华为在深圳召开第一届云计算大会,正式成立IT产品线。 从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里,华为IT产品线凭借着一股“狼”的精神,栉风沐雨,终成大器。在2014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曾经质疑过他们的人。

2014年,IT产品线全线产品在Gartner魔力四象限中斩获颇丰:华为存储跃升至Gartner挑战者象限;高端存储成为Gartner报告主流玩家;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进入Gartner虚拟化四象限;FusionCube云平台进入Gartner一体机魔力四象限。

2014年,IT产品线不断推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业务驱动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SD―DC2)、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 5.0、业界首创的OceanStor融合存储和新品牌FusionServer。其中,融合存储登顶SPC-1性能测试冠军,服务器176次打破SPEC测试世界纪录,成为“刷榜”明星产品。 2014年,存储全球收入增长率连续5个季度第一,服务器全球出货量连续5个季度第四。截至目前,华为在全球建立了480个数据中心,其中有160个云数据中心。

2014年,《华尔街日报》用“黄浦江畔堪比滚石巨星演唱会”的IT盛会,来形容华为云计算大会(HCC 2014)。HCC2014的知名度直逼IDF等业内知名盛会,成为IT领域的风向标。

2014年,IT产品线继续践行“被集成”战略,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建开放生态圈。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华为与SAP、Accenture、Telefonica、Intel等合作伙伴展开合作,用更加开放、更具兼容性的态度迎接破晓;在开源组织OpenStack中,华为凭借最快贡献增长率成为中坚力量。

“华为已经拥有领先的IT解决方案,未来华为要成为领先的IT公司。只有成为领先的IT公司,华为才有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导者。”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以下简称HCC2014)再次重申了华为IT的目标。

现在,距离这个目标实现仅有“一步之遥”了。

践行“被集成”战略,释放开放能量

追根溯源,华为投资IT源于云计算浪潮的兴起。“如果没有云计算的出现,华为不会进军IT市场。”徐直军说。

众所周知,开放和简单一直是云计算所提倡的精神。然而,当云计算席卷这个行业之初时,那些传统的IT巨头为了继续捍卫话语权和保持市场占有率,试图走一条封闭的云计算发展之路,背离了云计算的初衷。

华为不同。华为宣布进军企业业务之时,便旗帜鲜明地宣示,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走“被集成”的路线。华为的领导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重申华为的这一理念。事实也证明如此。

诠释华为开放精神的最好作品便是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这一系统融入了多种开放元素:API、SDK等等。在HCC2014上,华为推出了注入OpenStack基因的FusionSphere5.0版本,升华了开放的内涵和层次。

“引入OpenStack之后,FusionSphere使得用户可以适应多厂商的IT环境,灵活选择不同厂商的设备和产品构建云计算平台;同时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开发更多的应用。”华为IT产品线云计算营销总监张晓松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从2012年10月正式加入OpenStack基金会,到2014年11月作为金牌会员亮相OpenStack巴黎峰会,华为近年来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增长是所有厂商中最快的,积极推动了OpenStack在全球领域的发展。

与此同时,2014年,华为与更多的合作伙伴牵手,共同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据了解,华为的合作伙伴已经达到五百余家。

华为与西班牙电信签署UNICA项目合作MoU,深化ICT转型战略合作;与英特尔展开存储战略合作,以加速大数据技术发展;进一步拓展与SAP的联盟合作,推出性能最优的FusionCube forSAP HANA一体机解决方案;与RedHat合作开发以OpenStack为基础的云解决方案,满足运营商对NFV的需求;与全球IT托管领导者LeaseWeb进行战略合作,聚焦服务器联合创新。

“华为一直坚持未来的IT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异构的,我们鼓励我们的客户使用最好的服务器、最好的网络、最好的架构构建IT系统,所以开放和兼容一直是我们秉承的主题。”郑叶来强调。引领融合潮流

多年以来,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的IT系统建设都是采用分散模式建设,也就是所谓的“烟囱式”架构,系统与系统之间树立起一个又一个屏障,极大地破坏了IT系统的灵活性。 云计算的到来打破了这一现象。新的以云计算、互联网为核心的IT架构,基于分布式并行计算,引领着新一代IT基础设施架构的到来。与此相应,各种技术正在走向融合,从而大幅提升业务的性能和效率,大幅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IT已经成为企业的业务系统和生产系统,IT的颠覆式创新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Fusion战略,正是华为眼中的IT产业变革和发展之道。2013年9月,华为在云计算大会上首次推出IT领域的“Fusion”(融合)战略,致力于打造一个“计算不再有上限、网络不再有边界、存储不再有限制”的IT新世界。

华为IT专家向记者解释了Fusion战略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华为与客户的融合,即成就客户;第二,坚持‘被集成’战略,即开放合作;第三,用融合的方式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变革,即技术创新。”

融合战略映射到产品上,便是华为要通过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数据中心等技术的创瓶和融合,采用开放架构与第三方系统融合,实现精简部署、精简运维和精简管理,快速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提升企业效率,进而实现“敏捷商道”。

2014年9月,华为在HCC2014上接连表征融合战略的产品。首先就是面向未来的SD-DC2,即业务驱动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它将分别从云、大数据、管理几个层面进行创新,帮助企业构建具备业务感知、商业智能和管理统一等关键能力的业务驱动的IT基础设施,同时保持开放和多厂商兼容,以应对变化和加速创新。 其次,双活数据中心容灾解决方案通过数据中心容灾应用级双活部署和可视化敏捷运维管理系统,在高效盘活灾备数据中心资源、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实现数据中心业务自动切换、应用零中断、数据零丢失。

最后,华为了业界首创的OceanStor融合存储,它具备多个融合特性,包括一套设备内实现SAN与NAS的融合,实现了多厂商异构设备融合,可以平滑接管现网设备,另外是性能与容量的融合,根据业务需要,可选配SSD和HDD等不同存储介质。 华为的融合还体现在品牌的融合和统一层面。HCC2014上,华为服务器新品牌FusionServer,这是继统一存储品牌OceanStor之后,华为第二次统一品牌之举,彰显了华为打造产品线软实力的决心。发力全行业客户

凭借优秀的、完备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整合自身强势资源,促进各个行业应用向云计算迁移,积极推动云计算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落地,覆盖了政府、科研院所、教育、电力、银行、公安、医疗、航空、研发企业等重点行业。

2014年9月,华为携手深圳广电、索贝宣布基于全媒体云的战略合作;2014年9月,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9月,华为在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上,携手十一家金融行业大数据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华为金融大数据联盟”;2014年6月,华为联合凤凰卫视举办凤凰卫视&华为全媒体云数据中心峰会,凤凰卫视“2+7”全球分布式云数据中心”,以北京、香港数据中心为主生产数据中心,联合上海、巴黎、洛杉矶等7个区域数据中心,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2014年5月,华为倡导成立FusionSphere用户联盟,成员多达150家。

更多机会:全联接

在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华为了全球联接指数(GCI),这是业界首次对国家和行业联接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量化评估。它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行业的ICT基础设施投入、使用程度及关键业务领域获益,是ICT发展和应用的“晴雨表”,可以协助各行各业洞察到ICT发展对国家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及正向推动,并为未来投资提供宝贵参考。 全球联接指数调研发现,联接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华为对2个维度16个指标的研究分析得出,联接指数每提升1点,人均GDP增加1.4%-1.9%,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提升会明显大于发达国家。华为预测,到2020年,全球ICT支出将增长到接近5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华为战略Marketing部总裁徐文伟认为,ICT已经由过去以提高效率为特征的支撑系统,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联接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之后新的生产要素。而这也将是华为IT产品线的更多机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