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偏头痛;辨证施治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颅脑神经血管功能紊乱, 故习惯上也称神经血管性头痛, 临床较为多见。但单纯用西药治疗仅可缓解症状, 而较难治愈。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 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的68例偏头痛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男22例, 女46例, 年龄17~54岁。头痛持续时间数小时至4 d, 间隔时间数天、数周、数月不等, 治疗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性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每组34例。

1. 2 临床表现 大多数主诉为早晨起床后或白天发病, 出现一侧或双侧颞部、眼眶或前额部搏动性钻痛、钝痛、撕裂样痛, 有的伴有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间歇期一切症状消失, 女性患者的发病有的与月经周期有关。

1. 3 诊断标准及中医分型 反复发作血管搏动性头部跳胀痛, 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且排除高血压、颅脑器质性病变、青光眼等疾病。根据原因不同, 可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

1. 4 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除少数头痛剧烈者给予谷维素10 mg, 汉桃叶片20 mg, 维生素B110 mg, 每日3次口服, 以缓解症状外, 主要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对照组治疗主要以川芎嗪注射液静点及对症用药。

1. 4. 1 外感头痛的中医药治疗 外感头痛以风邪致病居多, 而风邪又兼寒热湿邪为患。因此外感头痛又分为:①风寒头痛9例, 症见:头痛形寒, 头胀, 遇风吹受凉即发, 常具有发作性、游走性或痛连项背, 伴有恶寒、关节不舒、无汗、口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迟缓。治法: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方药:川芎25 g、白芷10 g、羌活10 g、防风10 g、 荆芥5 g、细辛2 g。②湿热头痛3例。症见:头痛、头重如裹, 呈阵发性钝痛, 胸闷不饥, 口干不欲饮, 四肢困重, 舌质红, 苔白厚, 脉弦滑或数。治法:清热燥湿, 熄风止痛。方药:15 g, 栀子15 g, 黄芩10 g, 黄连5 g, 防风10 g, 川芎15 g, 藁本10 g, 蔓荆子10 g, 羌活25 g, 苍术10 g, 厚朴10 g。

1. 4. 2 内伤头痛的中医药治疗 内伤所致头痛, 多由气血虚弱, 脉络失养, 肝阳上亢或神志不畅引起气血阻滞而发病, 根据其病因又分为:①肝火头痛5例, 症见:清肝降火。方药:龙胆草15 g, 黄芩10 g, 栀子10 g, 当归10 g, 生地20 g, 白芍10 g, 木通10 g, 车前子10 g, 泽泻10 g, 甘草5 g。②肝阳头痛8例, 症见:偏头胀痛欲裂, 恶心呕吐, 心烦易怒, 睡眠不安, 头晕耳鸣, 舌质绛, 脉弦或细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10 g, 杜仲10 g, 代赭石30 g, 茯神10 g, 夜交藤15 g。③肾虚头痛7例, 症见:偏头痛时轻时重, 伴耳鸣耳聋, 腰膝无力或遗精带下, 舌质绛, 脉沉细或细数。治法:补肾益精。方药:熟地20 g, 山萸肉15 g, 人参10 g, 山药10 g, 当归10 g, 枸杞子10 g, 杜仲10 g, 炙甘草5 g。

1. 5 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一切症状、体征消失, 随访1年内无复发。好转: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发作周期较前明显延长, 但有时仍有发作。无效:临床用药后头痛等症状虽有所减轻, 但未能完全终止, 发作周期较前变化不大。

2 结果

治疗组34例中治愈23例, 好转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4.11%。对照组34例中治愈3例, 好转18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61.7%。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第2篇

87岁的老齐家住乌市水磨沟区,从60岁起,牙疼就开始与他相伴,他也为此频繁就医。清洁口腔、清洗牙结石、更换牙膏、检查蛀牙……他几乎把所有能想到、能做到的办法都试过了,可牙疼还是如影随形。

牙疼!拔!还是疼!接着拔……历时10年,当老齐将一口牙全部拔光后,疼痛仍然没止住。假牙不敢戴,吃饭靠牙龈,实在忍无可忍,老齐到医院就诊才发现,这么多年他误把三叉神经痛当成了牙疼,“可惜了我这口牙!”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是在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一种疑难杂症,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在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好发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

“最高级”的疼痛

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三叉神经痛发作的的痛苦感受。有人曾以“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来无影去无踪”来形容这顽固性的令人痛不欲生的剧烈性疼痛。

如果将疼痛划分为10级,0级为无痛,10级为剧痛,那么0~3级为轻度疼痛,达到4级就会影响睡眠;4~6级为中度疼痛,达到7级会无法入睡:7级以上为重度疼痛,有患者的三叉神经痛可重达9、10级,可谓“最高级”的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都会引起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然后骤然停止。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随着病程进展,疼痛缓解的时间越来越短,发作的时间却越来越长。

65% 的患者第一次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后,第二次发作的时间不超过5年;77%的患者不超过10年。1/3的患者疼痛发生于晚上。疼痛发作时,一些患者可存在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或流涕、眼睑水肿、上睑下垂以及面部出汗。

疼痛病因的3种解释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常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多沿神经分支而分布。如第一支(眼支)疼痛的部位在眼的表浅或深处、上睑及前额;第二支(上颌支)疼痛部位在颊部、上唇和齿龈;第三支(下颌支)疼痛部位在下唇、齿龈。疼痛可较长时间局限于一支分布区域,可同时侵犯二支,但三支同时受侵犯者不多。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于桥小脑角、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部位的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等疾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尚未找到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三叉神经痛,中医认为属于肝肾问题,西医目前有以下3种解释――

1.周围病原学说:由于三叉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的炎性病灶或外伤性病灶的慢性刺激,导致感觉根脱髓鞘病变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2.局部压迫:大约 60%~95% 的患者可能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所引发的三叉神经痛。但目前对于血管是如何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了。

3.缺血学说:曾有使用血管扩张剂而终止了疼痛发作的报道,因此推测可能存在因缺血而造成疼痛发作。

西医:首选药物,手术为辅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在明确诊断后,首选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后方选用手术等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卡马西平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其机制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初服200毫克,1~2次/天,症状不能控制时,每天增加100毫克,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每天最大剂量为 1000~1600毫克。不良反应约见于30%的病例,某些为剂量依赖性,如:头晕、嗜睡、眼球震颤等;另一些为非剂量依赖性,如药物性肝炎、骨髓抑制、低钠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皮疹等,孕妇忌用。使用卡马西平时,周期性监测血象非常必要,开始2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年4次。剂量调整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和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测定没有帮助。

(2)苯妥英钠:其机制可能也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目前仅用于复发或不能耐受卡马西平的病例,200~500毫克/天。与抗癫痫治疗不同,血药浓度与疼痛控制的效果不相关。不良反应有皮疹、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等。

(3)七叶莲:为木通科野木瓜属又名假荔枝的一种草药。口服,每次0.4克,4次/天。止痛疗效达60%左右。无严重不良反应,少数可有口干、中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轻微头昏等,停药后可恢复。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合用可提高疗效。

(4)巴氯芬:为氨酪酸的衍生物。作用机制可能是在氨酪酸受体突触前与之结合,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单突触反射和多突触反射,缓解痉挛状态。5毫克/次,3次/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皮疹、头昏、嗜睡、肝功能影响、诱发癫痫等。

2.手术治疗

(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通过注射药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造成传导阻滞,而得以止痛。半月节封闭术也能止痛,但这两种治疗都有复发的问题。

(2)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利用三叉神经内的痛觉纤维对温度耐受性存在差异的特性,可以有选择性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面部痛觉的细纤维,而保留对热力抵抗力较大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达到即刻止痛,又保留面部感觉的目的。该手术疗效可达90%。

(3)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立体定向原理,通过聚焦的方法,将许多束细小的伽马射线聚集于三叉神经根照射,毁损神经根。适用于通过各种治疗后均无效或反复发作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4)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首要考虑的治疗方法。如果手术指征合适,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是在全麻下,通过显微镜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用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负责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因此得以缓解疼痛。

此外,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手术治疗难以承受,可采用阿霉素注射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将配置好的阿霉素注射液注射到三叉神经外周分支内,可以选择性破坏相应的三叉神经节细胞,起到“化学性切断”三叉神经节,阻断痛觉传导通路的作用,从而抑制疼痛发作的目的。由于不做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较小,局麻下门诊即可治疗,操作简便,这一方法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经过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又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中医:分型论治,或有良效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颊痛”、“偏头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头风”等名称记载。三国时,曹操常年受头痛的折磨,历三十余年。据《三国志》载:“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曹操曾招当时名医华佗诊治,不过,“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这说明“头风”之疾是一种顽固而难治之疾。

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致病因素复杂,但与风、寒、火之邪侵袭关系密切。因头居最高,风邪易犯头面;寒邪阴凝,容易气血痹阻;火邪上炎,也常累及头面。面痛实证多于虚证,中医治疗主要以祛风、活血等法为主,具体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或针药并用,配合按摩、食疗、外敷等,治病时可灵活施用。

一、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煎服治疗三叉神经痛,有针对性强、疗效持续、副作用少的优点,但选药时要求分型论治,方能取满意之效。

1.风寒外袭型

表现:面部抽痛有紧束感,遇寒易发(或加重),间有得热痛缓,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常因遭受风寒刺激而发作。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用药:方选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羌活、僵蚕、钩藤各15克,荆芥、白芷各12克,防风9克,细辛6克,石决明3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若有四肢厥冷或干呕,可加吴茱萸、半夏;老年体弱者可加黄芪、当归。

2.风热侵扰型

表现:痛势如火灼或胀且痛,遇热加重,得凉稍舒,口干喜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弦。

治则:疏风散热,清络止痛。

用药:方选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藁本、地龙各15克,白芷、、羌活、全蝎各10克,生石膏30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肝火盛者,可加钩藤、石决明;便秘者,加大黄。

3.肝胆火盛型

表现:颜面阵发性电击样剧痛,面颊灼热,面红目赤,眩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满闷,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常因忧思暴怒或情志刺激而诱发。

治则:清肝泻火。

用药: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木通各9克,山栀、生地、黄芩各15克,川芎、当归、泽泻各12克,蜈蚣、全蝎各6 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为1个疗程。

4.胃火上攻型

表现:面部短暂剧痛,痛若火燎肉裂,牙痛欲脱,口臭,大便干,舌红苔黄厚,脉洪数。平素喜食辛辣厚昧,致使燥热内生而发作。

治则:清胃泻火,散风通络。

用药:方选芎黄散加减。川芎20克,生石膏、板蓝根各30克,金银花、僵蚕各15克,白芷、升麻各10克,枳壳、生大黄各9克,全蝎6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连服3~5剂。

5.淤血阻络型

表现:疼痛反复发作,部位固定不移,痛若锥刺,日久不愈,或午后加剧,舌质暗淡或见淤点,脉细或细涩。此证多久病迁延不愈,引起气血淤滞所致。

治则: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用药:方选通窍活血汤。川芎、牛膝、地龙、生地各15克,柴胡、桃仁各9克,当归、赤芍各12克,红花、桔梗、蜈蚣、全蝎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连服7剂。

6.风痰阻络型

表现:面颊阵发性剧痛,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呕吐清涎稀水,面颊时有麻而胀,舌胖,边尖有齿痕,苔白腻而滑,脉弦或滑。

治则:疏散风邪,化痰通络。

用药: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各12克,生姜、防风、蔓荆子各10克,大枣3枚,僵蚕、全蝎各5克(研未冲服为好)。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7.肝肾阴虚型

表现:面颊抽搐剧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而干,脉象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清络止痛。

用药: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味。知母、黄柏、生地、丹皮、泽泻、茯苓各12克,山萸肉15克,牛膝、玄参、白僵蚕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抽搐甚者,加全蝎、地龙、蜈蚣各6克(可研末冲服);痛剧者,加白芷、川芎各10克,细辛6克。

二、针灸

针灸操作简便、止痛效果快,针刺以局部为主,循轻取穴为辅。如能针药并用,疗效更佳。主选穴位:

1.第一支痛(眼支):眼角以上,额头,眼眉。可取攒竹、阳白、头维、丝竹空、合谷等穴;

2.第二支痛(上颌支):眼角到嘴角。宜选四白、颧s、上关、迎香、合谷穴为主;

3.第三支痛(下颌支):嘴角以下。可取承浆、颊车、下关、合谷穴。

配穴:风寒型配风池或列缺;风热型加曲池、尺泽;气滞血淤型配太冲、三阴交穴;肝胃郁热可配内庭或行间;肝肾阴虚配太溪、太冲。

针灸方法:风寒外袭、肝胃郁热一般用泻法,可留针10~20分钟,或不留针;风寒型可加艾灸;肝肾阴虚可先泻后补或平补平泻。针灸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三、指压按摩

服药或针灸后,结合指压按摩,有助提高疗效。发作时,采用指压也有助暂时缓解疼痛。

指压取穴:以下关、合谷为主穴。眼神区痛者加配太阳、鱼腰;上颌区痛加配四白、迎香;下颌区痛加配颊车、翳风。混合痛者各支取穴结合,也可取阿是穴(痛点)。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以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指压时患者先深吸一口气,按压出现放射性的酸胀感最好,持续按压10秒钟后将手离开穴位,再嘱患者深吸气,如此反复10次。每日操作2遍,连续5~10天。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可进流食。忌吃油炸、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热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可以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少食肥肉。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等动作应轻柔,以免碰触“触发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注意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5.注意卫生,防止感染。三叉神经节内存在的炎性浸润,可能与某些感染性疾病有关(如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牙髓炎、牙龈炎、牙周炎等)。因病原体可产生毒素并导致营养代谢障碍,对三叉神经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或加重本病。

6.用木梳一把(最好用牛角的),于清晨起床后、午休后、晚睡前梳头,从前额经头顶到枕部,开始每分钟20~30次,以后逐渐加快速度;梳头时用力要适当,以不刮破头皮为度。每次梳5~10分钟。本法对缓解眼支疼痛发作的效果好。坚持月余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坚持2~3个月甚至可望治愈。

>>相关链接

辅助食疗方

1.猪瘦肉150克,丹参、川芎各15克,共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炖煮,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服10~15天。适用于淤血内阻之三叉神经痛。

2.川芎10克,鸡蛋2个,葱5根,一同放锅中加水煮,蛋熟后去壳吃蛋喝汤。每日1次,连服数日。适用于风寒犯上之三叉神经痛。

3.芹菜根茎250克,鸡蛋2个,同煮。蛋熟加少许调料品,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1周。适用于肝阳上亢型三叉神经痛。

4.15克,粳米100克。加清水先将米煮熟后,再加煮5分钟,即可食用。每日吃早饭时食用最好,连吃1周。适用于风热或肝火上火型三叉神经痛。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第3篇

何时能再穿上我的长筒靴?

情景1:每年冬季,小宁的短裙总会和长筒靴齐齐亮相。然而今年,她时不时感到膝盖酸痛,稍一降温就会酸胀、疼痛,而且腿部发沉,走路时间一长就会疼得更厉害,甚至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患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就是“老寒腿”。小宁没弄明白:“老寒腿”不是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吗,为何年轻人也会患上?

专家正解:顾名思义,虽然“老寒腿”在老年人群多发,但不意味着年轻人不会发病,如果冬季不注意膝盖保暖,“老寒腿”就会找上门。

“老寒腿”又复发了?

情景2:患有“老寒腿”的张女士,经过了治疗和保暖,情况有所好转。随着天气转暖,张女士早早换上了薄薄的毛裤,结果不到一个星期,膝关节又开始疼了。“老寒腿不是好了,怎么又犯了?”张女士很疑惑。

专家正解:老寒腿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冬春交替之际,尽管天气已不像冬季那么寒冷,但仍会有“倒春寒”的现象,所以膝盖保暖依然重要。此外,即便是在夏季,长期吹空调或空调温度过低时,也会导致“老寒腿”复发。

难道运动错了?

情景3:张大爷两年前患上了“老寒腿”,虽然症状不严重,但总是隐隐作痛。张大爷自创“以毒攻毒”的办法――越疼越要多锻炼,常常做些蹲起、屈膝摇晃的姿势。不过,他最近发现膝关节疼痛越来越重了,难道运动方法错了?

专家正解:适度的体育锻炼可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预防肌肉萎缩,但对于膝关节有损伤的“老寒腿”患者来说,如果运动姿势不对,往往会造成膝关节损伤加重。“老寒腿”患者的运动量应以身体舒适、微量出汗为宜,锻炼项目以太极拳、慢跑、体操等为宜。

“老寒腿”的4个诱因

西医、中医治疗老寒腿的方式多是“治标不治本”。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多,如何延后老寒腿发病时间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问病找原因,预防也一样,了解病因绕着走,同样能达到预防效果。

诱因1:外感寒邪

症状表现:关节疼痛剧烈,用手摸起来感觉凉而不温,怕冷怕风,遇寒疼痛加重,遇热疼痛减轻,常伴关节拘急、屈伸不利。

症状分析: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感受寒邪后,经脉气血凝滞,运行不畅就会出现疼痛;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而阳气具有温煦机体的功效,受寒失于温煦后疼痛就会加重。与“热胀冷缩”道理一样,寒性收引,肢体感受寒邪后,就会有肢体关节拘急、屈伸不利的症状。

诱因2:痰湿进犯

症状表现:关节肿胀疼痛,且疼痛固定不移,病程缠绵难愈。

症状分析:湿邪痹阻、气血不畅也会导致经脉不利,从而出现疼痛肿胀;湿邪痹阻日久,聚而成痰,就会出现肿胀。痰湿性粘滞,中医常用“如油裹面”来形容湿性粘滞的感觉,可见其病程的难愈程度。

诱因3:因瘀致痛

症状表现:关节疼痛如刺,痛处不移,夜间疼痛加重,局部可见肤色紫暗,肌肤甲错,毛发不荣。

症状分析: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或因气滞、痰浊阻滞,或气虚推动无力或阳虚寒凝,都可造成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又因为血瘀为有形之邪,所以疼痛会固定不移,而夜间血行缓慢,所以夜间疼痛加重。血瘀不能荣养肌肤,就会出现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的症状。

诱因4:阳虚疼痛

症状表现:关节疼痛、喜暖恶寒,身体畏寒,肢冷不温,精神不振,喜蜷卧,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症状分析:阳气虚衰,寒从内生,寒凝经脉,不通则痛;阳气虚衰,失于温煦故冷痛,喜暖恶寒;阳气不能敷于肢体,就会出现怕寒,肢体不温,喜蜷卧。

“老寒腿”的5个预防措施

膝部保暖 “老寒腿”遇寒冷、潮湿环境症状加重,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要事先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如穿长裤。有些人喜欢穿护膝保暖,但如果护膝过紧会影响到血液循环,反而对身体不利。

适度休息 不要劳累过度,走路、站立时间也不宜过长,当膝盖感觉不舒适、隐隐发疼时,立刻休息。

避免膝部损伤的运动 避免半蹲、全蹲、跪、屈膝环绕活动等对膝关节有损伤的运动。

减重 临床发现,肥胖会加重“老寒腿”症状,因此要注意减肥,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的压力。此外,为减少膝关节的负荷,也要少搬重物。

尽量少穿高跟鞋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显示,细高跟鞋会让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加26%,宽高跟鞋则增加22%,长此以往,膝关节软骨磨损将会加重。

外用贴剂,对症选择

骨痛灵酊

外用酊剂,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腰、颈椎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其中含云南名贵药材,是外用纯中药制剂。

麝香追风膏

中药外用橡胶膏剂,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狗皮膏

是众所周知的外用止痛药,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邪、气滞血瘀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肪拘挛、跌打损伤、闪腰岔气、脘腹冷痛、行经腹痛、湿塞带下、积聚痞块等。

伤湿止痛膏

淡黄绿色至淡黄色橡胶膏,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TIPS

膝盖很薄弱,不小心保护会“受伤”

从结构来讲,膝关节承接大腿的骨(股骨)与小腿的骨头(胫骨和腓骨),前方覆有膝盖骨(髌骨);在股骨和胫骨之间内外分别有两个大的软骨盘,即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这“很不起眼”的关节时时承受着身体体重及各种负重,特别是运动时,稍不注意就会损伤膝盖,如半月板损伤等。

膝关节功能性锻炼4法

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足跟稍稍离床,用力绷直下肢,坚持5秒,还原,重复6次。

俯卧位,双叉重叠,左侧在下,右侧在上,膝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坚持3秒,还原,重复10次,左右侧交替上下。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第4篇

今年冬天特别冷,许多人都感冒了,邻居老张却没事儿,据说是天天喝“神仙粥”。出于好奇,我特地向老张请教什么是“神仙粥”,老张解释道,将糯米50克加适量清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葱白7根(约30克)、生姜7片(约15克)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50毫升搅匀起锅。趁热吃了,上床盖好被子,好好睡上一觉,使身体微热出汗。连吃三四次,感冒就会不“治”而愈。就算没有感冒,只要寒潮来了,也可以喝神仙粥预防。

――岳阳欧晓阳

专家点评>>>

此粥以糯米、葱白、生姜组成,有药用的成分,当佐餐趁热食用,专治由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酸懒、乏力、发热等症,特别是在患病之初服用,可收到“粥到病除”的奇效。   山稔根可治疗胃痛

我的家乡台山盛产山稔,它的嫩芽嚼碎后敷于外伤创口,是消炎、止血的优良生药。小时候摔伤或者碰伤,家人都会用山稔捣汁涂在创口,很有效果。成年后才知晓,原来山稔还可以治疗慢性胃炎和缓解胃痛。前段时间,我从城里回乡下休假,突发胃病,母亲便将山稔根在土罐中煮熬,让我以此当茶来喝,每天两次,没过多久,我的胃痛症就缓和下来。假期后,妈妈将晒好的山稔根让我带到城里,继续煮水喝,胃病逐渐痊愈。

――广东 陈炯

专家点评>>>

山稔根性平,味甘,微酸且涩,它的微酸味一直被视为是对中和胃积食具有疗效,但并没有科学依据,反倒是它的涩味的成分有收敛、消炎止痛的作用。山稔根对治肝炎、止血崩、缓胃痛、解风湿关节痛以及对疝气、痔疮、烫伤均有一定疗效。其叶子嫩芽嚼烂,可止外伤出血。煮山稔根的容器以陶器(土罐)之类的器具为佳。

桂附理中丸止泻快

元旦带儿子外出游玩,可能是作息规律改变了,儿子不能够按平时习惯排便。3天后回到城里,他开始拉肚子,1个晚上拉了10余次,次日带他上医院打了1天吊瓶,仍无一点好转,一个老医生建议服些桂附理中丸(中成药),儿子仅服用2粒,次日竟止泻了。桂附理中丸由附子、桂枝、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制成。

――南昌曹明霞

专家点评>>>

人参、白术补脾健脾益气,附子、干姜系祛寒猛药,治脾胃虚寒,止泄泻。但注意桂附理中丸不宜用于积食实热引起的下痢泄泻,应加以区别。

红枣黑木耳汤帮女儿摆脱贫血

女儿因挑食厌食,患有贫血症,想尽办法仍无起色。后来朋友推荐用红枣黑木耳汤试试。具体是:取黑木耳15克、红枣15个,用温水泡发后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适量,置于蒸锅中蒸1小时,每天食用两次,吃木耳、红枣,喝汤。此方确实挺有效果,女儿的贫血症已经好了。

――上海 董朝霞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第5篇

妊娠使孕妇的鼻腔粘膜出血,免疫力较非孕时也有所下降,不经意的着凉会使感冒病毒乘虚而入。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风寒感冒的特点多为受冷着凉引起,表现为畏寒;风热感冒的症状正好相反,遇热则使感冒流涕、鼻塞症状更加严重,二者严重时都会有发热症状。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在用药上也应有所区别。通常服用的感冒清热冲剂更适合于风寒感冒,而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适用于风热感冒。不管是哪种感冒多饮水,注意休息恢复体力是关键,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是3~7天,服一些小中药可以缓解一些感冒症状引起的不适,是治标的目的,根本还在于自身免疫力的增强,使感冒得以痊愈。

如果孕妇所患的是单纯的感冒不合并细菌感染,临床上不主张用抗菌素(俗称消炎药)来治疗。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患上感冒后马上口服抗菌素,以为这样感冒会好得快些,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滥用抗菌素对人体有害无益。一是会造成细菌的耐药,再者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也会加重肝肾功能的负担,对于孕妇的危害就会更大,不但对孕妇本身造成伤害,还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甚至可以造成胎儿畸形或胎死宫内。所以孕妇用药应该十分慎重,尤其是妊娠前三个月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感冒合并有细菌感染,非要用抗菌素控制感染的话,那么一定要征求产科医生的意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小贴士

孕妇感冒了不要惊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感冒的初期症状,也称作蒸汽疗法。

具体的步骤是:用毛巾盖住头部,整个脸埋在装满热水的脸盆中,如果水中加2~3滴桉树油可以减轻鼻粘膜的充血,而加入蜂蜜和柠檬还可以减缓喉咙痛。

总之,是否服药要根据感冒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合并细菌感染而定。而服药前最好要倾听产科医生的意见。俗话说“防患于未然”,预防胜过治疗。平时多注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均衡的营养,尤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避免着凉,这些措施对预防感冒都是很有必要的。

小常识:孕妇防感冒三要诀

A.刷牙防感冒

刷牙能减少口腔细菌,防止病毒从口而入后引起的感冒。但要注意保持牙刷清洁,有的牙刷常常放在阴暗的地方,容易滋生病菌,病毒通过刷牙时进入口腔内,引起感冒;还要注意要定时替换牙刷。

B.好环境防感冒

怀孕期间,准妈妈尽量不要接触感冒的病人,家中居室通风换气,保持温、湿度适宜,经常用醋熏蒸房间,这对抑制和杀灭病毒微生物有一定作用。平时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在流感流行期减少或不到公共场所。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慌失措或乱服药物,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咨询。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咨询妇产科医生。专家建议,最好在用药前向自己的医生请教,而不是用完药后再去咨询,有时医生也无法回答一些不太确定的问题。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颈椎病;颈痛;针灸治疗;远期疗效

近年来,颈椎病患者的发病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为了减轻患者的颈痛现状,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而针灸治疗因其操作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能够快速缓解病人的痛苦,成为治疗方法的首选。针灸治疗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配以相应的操作方式,来实施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进行准确的辩证辩病,判断病人病情和病因,确定诊治方案,施针治疗。但是,目前临床上的针灸治疗主要以达到尽快缓解患者疼痛的短期治疗为主,远期疗效的重要性却被忽略了。所以,要发现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从病人的病理机制着手,提出适宜有效的策略。

一、针灸治疗在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中存在的问题

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的方式仍旧存在争议,虽然被质疑,但由于短期治疗所能够缓解病人痛苦的疗效,效果显著,因此这个方式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远期的疗效才能降低病人颈椎病的发病率,巩固短期疗效的治疗,降低复发率,因此,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遗憾的是,针灸治疗能够产生远期疗效的说法,在临床上并没有被证实,还缺乏相关有力的证据来证明。

二、分析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不佳的原因

1、颈椎病颈痛的发病机理判断受限

中医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许多病人颈痛的原因大多来自于感染风寒,湿邪之气入侵体内,以致于气血淤堵,此乃标;正气不足或者肝肾亏本,此为本。本虚、标实,就是颈椎病颈痛的发病机理。

现代办公室工作,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人们长久保持同一姿势工作或者学习,全身锻炼尚且缺乏,更不用说多做颈部活动。颈部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和锻炼,精血亏损,因此导致颈痛。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患者产生颈痛,比如,不注意睡觉的姿势,出现落枕的问题,导致颈部疼痛难忍。再如,办公室白领,长期对着电脑办公作业,久坐且保持同一姿势,缺乏一定的颈部活动,也会导致肩颈疾病,如果长期不活动,颈部接受不了突然性的活动,也会出现疼痛。除此之外,“空调房”的普及,让一些患者长期处在湿寒之气的环境之中,又不加强日常锻炼、将体内的寒气排出,患者因此出现经络堵,相应地,就会导致颈部的疼痛。由于不同的发病机理,相对应的治疗方案也需要做调整,但当前的针灸治疗重点却在颈部,以针刺为主,忽略了灸,也忽略了病患的整体机体调节,因此针灸治疗的效果不佳。

2、缺乏大量针灸治疗的案例证据

当前,针灸治疗的发展并不乐观,相较于西医的盛行,中国传统的针灸疗法逐渐没落,因此,针灸疗法的案例也越来越少。目前使用的针灸疗法也是在配合其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而单独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相对较少,因此针灸治疗产生较好疗效的说服力不强,缺乏大量的临床案例证明。

总结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当前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关注局部、关注即时的疗效,但是,颈椎病颈痛的发病影响因素较大,如果不能准确地辩症辨病,分析治疗方案,则容易关注眼前看到的疗效,忽略了病人长远的疗效和康复效果,对患者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提高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的策略

既然了解了颈椎病颈痛的发病机理,就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不仅能够缓解病患当前的疼痛,也能对其颈痛的远期疗效产生效果。因此,选择适宜的针灸方式,标本兼治,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来提出提高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的策略和方法。

1、针不离灸,灸不离针

针灸并重是治疗颈椎病颈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中医经典医书《千金方》强调了针灸并重的重要性。如果只用针刺,或者只运用灸的办法,都不足以发挥针灸疗法的最佳效果。单纯的针刺,并不能达到远期疗效的效果,必须结合灸的作用。针刺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想要达到疗效的远期效果,只针不灸的治疗方式是无法办到的。灸法,真正从“本”去治疗,能够祛走患者体内的风寒,湿邪之气,也能够打通患者的经脉,温补阳气。在灸法中,艾灸为最常用的方法。由于艾叶性温,味苦,结合灸法的治疗方式能够直达体内经脉,最大限度地发挥艾叶的药性和疗效,患者的经脉得以疏通,体内寒湿之气得以去除,补充元气、固本培元,才能达到提高患者免疫力,长期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

2、五脏六腑结合经络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的理论,也称作“经脉理论”,此理论认为,病患身体疼痛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活动,而关键在于心理。因此,对病患疼痛的治疗,要以心理为主,心主血脉,血脉不通即产生疼痛。因患者的颈椎病颈痛多为邪气入体,而邪气主在肾,所以,肾脏跟颈椎病颈痛存在着莫大的联系。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只有遵循此原则,结合经络和五脏六腑,调养心、肾,明确疼痛的类型,做好疼痛的原因分析,辩证结合治疗,才能达到增强患者正气、固本培元,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对颈椎病颈痛的远期疗效存在的问题,仍迫切需要解决,疗效的差强人意并不是无法可解。只要了解了病患发病的机理,从病患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把握病患的病因,才能采取适宜的方式和方法,施以针灸疗法以达到短期和远期缓解病患颈痛疼痛的目的。本文探讨和分析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不佳的原因,认为是由于针灸疗法目前存在针灸辨证辨病受限制,加上针灸治疗的案例少之又少的问题而导致。提出了“针不离灸,灸不离针”的治疗方式,以及“五脏六腑结合经络”的方法,调补患者的心和肾,不断优化、发展针灸疗法,以期达到颈椎病颈痛标本兼治的目的,解决当前针灸疗法远期疗效不佳的问题。令患者减轻疼痛,降低患者颈椎病颈痛的复发率,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江艳,姜宏宇,梁文道.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1):390-282

[2]陈光.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远期疗效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1):280-282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第7篇

风湿关节痛

风湿骨痛患者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老人,绝大部分关节炎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加重,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解释,风寒湿邪侵袭经络,会使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不爱运动且日常工作生活要久坐、伏案的人群,颈椎、腰椎和四肢的关节更容易觉得沉重乏力,甚至周身不舒畅,这是湿邪侵犯人体的明显症状。

应对办法:这个时候,除了日常生活需注意防湿、防潮,应尽量保持运动,每天最好抽1个小时左右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周身气血的流畅,通则不痛;有明显湿重症状者,可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拔火罐或做温针治疗。其次,要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在煲汤时加入一些药材,如薏米、木棉花、云苓、淮山、扁豆、莲子、苍术、生姜、杜仲、当归、红花等。另外,在乍暖还寒、阴晴不定的季节尤其应注意保暖。

皮肤病和妇科病

由于天气潮湿,真菌的生长速度快,容易引发真菌、霉菌感染,是湿疹、手足癣、过敏性皮肤病等皮肤疾病和妇科疾病的高发季节。

应对办法: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适当穿戴,避免身体大量出汗,勤换鞋袜,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情复发。潮湿闷热天气最有利于虫螨的生长,宜加强通风换气和保持环境干爽。使用空调前先清洁空调滤网,减少粉尘和尘螨的扩散。有过往病史的患者,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以往的诊断,涂抹一些抗真菌类的药膏,但如果病情较重,则需要到医院就诊。饮食上可用土茯苓、薏米、芡实、淮山等健脾祛湿中药煲汤,并结合艾叶、青蒿、苦参、黄柏等外洗,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或加重。

胃肠道疾病

潮湿温暖的环境会让病菌繁殖加快,食物更易腐烂,食用后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同时,春天空气湿度大,也容易令肠胃功能紊乱,使胃肠道疾病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增高。

应对办法:中医认为,湿邪易困脾胃,春季湿气重势必导致脾胃负担加重,脾胃又是运化水湿的根本,因此,加强脾胃的培护和调理才是防湿祛病的根本。所以,在饮食方面要清淡、规律,饮食宜温热忌生冷油腻。平时还应加强运动,促进胃肠的蠕动,提高免疫力。

心脑血管疾病

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第8篇

常搓鼻翼

夏季室内虽然有空调相伴,但是室内外的温差常常让人一不小心就受凉,导致鼻子不通气,甚至诱发鼻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杨明介绍,发生鼻炎的主要原因是鼻黏膜敏感、鼻腔免疫能力降低。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能力,是防治鼻炎的好办法。用冷水洗鼻子的时候,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按按脖子

在空调房里待久了,不少人会不自觉地流鼻涕、鼻塞,抵抗力差、疲劳感加强的人甚至会出现感冒的症状。这个时候,不妨按揉风池穴。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科专家王亮主治中医师说,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最易感受风寒之邪。风池穴意指易为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按揉风池穴(当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按于同侧风池穴,其余四指附于头部两侧,由轻至重按揉1分钟。除了能治疗鼻塞、流鼻涕,还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感冒、落枕等病症。

按摩肋间

夏季在空调房里饮食也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大家可以试试按摩肋间的期门穴。按摩期门穴有不少保健功效,比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等患者,通过期门穴的按摩治疗都能有一定的疗效。居家保健按摩期门穴主要有舒肝理气、保健肠胃的作用。期门穴的位置很好找,在我们身体的直下,第6肋间隙中(平第4肋间隙,下两个肋间隙即是)。大致的按摩方法是:取坐位或仰卧位,中指指腹按于期门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3分钟,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提拿双肩

在空调房里坐久了,难免会肩部酸痛,大家可以试试提拿双肩来缓解不适,最常用穴位是肩井穴。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自然搭在被按摩者双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帮被按摩者捶捶后背,效果会更好。需要提醒的是,按摩肩井穴力度不要过重,时间不能过久,尤其是对于有血压高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久按、重按。

踮踮脚尖

经常待在空调房里,空气流通性差,容易疲倦,怎么办呢?踮脚尖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有益心脏、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最重要的是,可以缓解疲乏症状。

大家有空可以试试踮脚尖走路: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做几组。速度可自我调节,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初始练习者可以扶着墙,熟练以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