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照明电路实训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综合测试和课程评价四个模块组成。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工技术的最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和电路仿真等与电工技术理论内容相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综合测试模块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评价模块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等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综合测试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三个单元。基础知识考核含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发言、完成作业及单元测试的情况,占40%;结果考核要围绕教学大纲,贴紧中级维修电工考核标准,贴紧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建立试题库,以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画图、计算)为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实验考核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以实训课题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将考点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考点进行练习,注重实训结果的考核。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一、项目的选取

项目的选取是项目设计的关键。项目的内容要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项目要具有典型性

所选的项目最好是来源于行业、企业或者生活的实际项目,而且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具有直观性、技术性和应用性。所选取的项目要能够承载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和技能。项目设计时,要很明确进行该项目教学主要为培养学生的什么技能,或提升哪些能力、掌握哪些知识等等。

2.项目要具有层次性

项目不仅要贴近学生,使学生有兴趣,而且是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学生能够进行探索和完成的。这就要求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前后项目之间可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级关系设计,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

3.项目要具有可呈现性

所选项目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尽可能使项目产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如使产品能发声、发光,或者能有学生熟悉的一些功能呈现,譬如制作调光电路、数码显示电路、玩具动作控制电路等。这些项目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容易使他们产生成就感,符合他们的性格特征,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项目教学的效率。

4.项目不宜过难、过大

项目的选取既要考虑实际的应用性,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为原则。项目过大、过难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动力,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每个项目的知识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和突出的重点。

二、项目的设计

教学项目内容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要考虑教学项目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个因素。

1.确定项目名称

项目的名称应体现任务的特点,且通俗易懂。最好让学生听到项目的名称就能知道该项目是干什么的,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该项目的兴趣。

2.明确任务要求

相同的项目名称包含的项目内容和范围有可能不同,即项目所承载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所不同,所以在任务描述应加以明确。如在“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这一项目中,就应明确是家庭照明电路、学校教学楼照明电路还是某企业照明电路。因为不同场合下的照明电路设计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即使相同的情境下也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所以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应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实训条件,选择确定具体的教学情境,明确具体教学任务。如在设计“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的项目时,在确定家庭照明电路这一教学情境后,还应就电路的细节做具体介绍,如配电箱有哪些设备、装几盏灯、几个开关插座以及这些设备之间的电路关系如何等。任务描述越详实,就越具有可操作性。

3.项目的分解

当一个项目较大时,应对项目进行分解,形成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可再分成若干任务。例如“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项目教学分解如下图所示。

4.编写相关教学材料

(1)教案及课件。教案及课件的编写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教案内容要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要对教学项目进行合理分解,并将每一个教学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项目教学活动,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对教学的难点、重点要进行特别的安排。要列出项目活动所需的材料、工具及设备等,同时对多媒体的使用作出安排。

(2)学生用教学任务书。学生用教学任务书可以让学生明确在课堂上的任务及目标,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任务书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上所应完成的任务、学完本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完成任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等。

(3)教学评价表。学习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既是学习的目标,也用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要注重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设计好各种评价标准和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一般不要定量评价,只作定性评价,项目评价不是追求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不是“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

三、项目的实施

1.具备相应的硬件教学条件

(1)双师型教师。

(2)项目实践平台。

(3)设计、测试或制作用工具和设备。

(4)多媒体设备。

(5)一体化专用教室。

2.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的本质特点就是理实一体化,失去了这一特点,项目教学就成了空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的实际训练为主导,把学生引导到项目活动中去。教师只是提供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充当问题引导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中寻求项目的解决方案、思路,学生通过一个一个的项目活动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2)实施分组教学。要适应项目化的教学要求,实施分组教学。通过分组,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通过团队成员的相互激励提高活动的效率,并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实践证实,学生每组人数以3人为最佳,最多不要超过5人,人数太多会导致有些学生产生依赖思想。

3.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具有“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指导方式要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4.做好项目评价和总结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有效措施

随着高校和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较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差,已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身为电子专业教师的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总结出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因此,在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要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但中职学校当前开设的部分课程内容过深,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有的连初中的知识都未完全掌握,按现行高中段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想学也学不会,上课只能交头接耳或睡觉;教师仍处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传统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深入领会大纲的精神实质,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通过改革,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大多数学生过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克服厌学情绪,进而不断的提高学习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步伐,促进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科学合理的认知,使学生将学到的电工电子知识理论,全面系统地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得到模拟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融汇贯通,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讲解“常用低压电器”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更系统更清晰的展示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事项。

三、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

电子电工专业课,实验实习多。为此要注重“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考虑到在实验实习中,工艺过程复杂,需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法,设定实验过程,分步骤分阶段逐个击破。首先设立单项分组训练,其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达标和规范化;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达标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例如,以“低压动力与照明混合电路配电盘装置的安装”这一项目为例,笔者制定如下的项目目标和考核标准:项目目标:①画出电气原理图,选择元器件,设计并连接控制电路;②照明部分:白炽灯由单联拉线开关控制,护套线布线;日光灯由双联平头开关控制,并配有一个单相两眼插座,线管布线;③动力电路接三相异步电动机,整个电路有漏电、过压保护功能。

根据不同的层次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同学们以自己所学知识去完成选项。其内容立足于强调整体装配的重要性,提高其熟练程度;立足于整体装配、协调处理的能力,培养群体合作精神,不断地提高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

四、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感性知识是由观察后思维而获得的,理性知识由此而发展起来。因此,技能教学中应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其中。例如,在电容器充放电实验中,要求学生用指针式万用表先练习对电容器质量的判断,让学生具体观察电容器短路、断路、质量不佳(漏电),以及容量是否减少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从各种示数中观察相对的变化与区别,即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用经自己判断容量合格的电容器做充放电实验,由此开拓学生的思维。

五、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或暗示来开发学生的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现场检验他们的结论。如:在“荧光灯线路的连接”这一实训项目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问荧光灯正常发光后,如果此时把启辉器去掉,荧光灯还会继续发光吗?”听到这话,学生心里会充满好奇,纷纷回答灯会熄灭或灯还会继续亮。这时候,教师不忙于表态,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当结果出来了之后,教师重提这个问题,并给学生讲解荧光灯线路的工作原理,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在实训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六、改革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一般开展的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步骤、电路和仪器的选择都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实验。通过实验,虽然能巩固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一些仪器仪表的使用和一些操作技能,但学生不必过多地动脑,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提高实验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对实验内容作了一些修改。除了要求学生做过去的一些验证性实验之外,还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开展。具体的要求是,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之前,要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的预习,写出预习报告设计,画出初步的实验电路。预习报告包括方案选择、电路分析、参数计算、实验步骤和测试方法等。仪器、设备的这;择均由学生自己选定,教师只需检查学生电路设计是否合理,操作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要根据电工电子技能课程特点,讲究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君安.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探讨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中都会较多的接触电气设备,如果工作岗位是在工厂企业的生产一线,那么就会接触到较大容量的用电设备,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操作,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工伤事故中,电气事故占得比例相当大,这说明了人们对于电气安全重要性的忽视。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利用学校中的实验设备,学习和掌握正确用电以及安全常识,对于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2改革电工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电气安全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在学生中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查,对电工学理论课和实验课中征求学生的意见。另一方面对一些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员工实施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对电工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电气安全教育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安全用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工学》课程理论课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在教学计划中减少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比如说复杂电路的计算和分析,增加供电与用电实用知识的讲解。在讲到交流电源这一部分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单相交流电路———照明灯接线为例,让学生明白单相电路的组成。三相电路以大家最熟悉的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为例,使学生感觉没有理论讲解那么复杂。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了电源组成后,再慢慢地增加日常用电常识的学习,这部分一定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实验课方面,传统的实验都为验证性实验,针对的是理论和定理的验证,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只是应付了事。因此我们把实验改为独立的实践模块,不完全都在实验室中进行,而是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完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课程,把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模式[4]。在教学过程中,初步分为四大实训模块:第一模块:“日常用电常识”。相关理论就是课堂中讲过的单相交流电路的组成,学生也已经观看过多媒体,形成了初步的印象。这次实践课程可以直接在教室里面进行,让学生分组在教室中寻找用电设备、插座、照明灯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教室的用电设备的实物接线图画出来,分组讨论结束后选择一个最优电路,将实物连接图建模,画出电气元件连接原理图。接下来教学生正确使用试电笔区分火线零线,分析三头插座和两头插座的区别,开关的接法,最后进行总结讨论。这种上课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所学知识也能有深刻的记忆。通过这一模块,学生已经明白了生活用电电路的组成和接线方式,也知道了电气安全的重要性。第二模块:“实验室用电安全”。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先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基本用电情况,分为照明用电和实验仪器用电两大部分,照明用电不再重复,对学生分组,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画出用电设备实际接线示意图和元件连接原理图,观察实验室中用电设备和仪器的铭牌,记录各项参数,然后针对不同实验仪器,分析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用电故障及这些故障所导致的后果,针对每一种故障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在实验室中已经有相应的保护装置,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保护措施,对比已有的保护装置,找出差异进行讨论。这一模块结束后,学生已经明白了用电设备可能存在哪些故障,对应用什么装置进行保护。第三模块:“工厂安全用电常识”。这一模块由于条件限制,因此主要由教师在工厂企业中进行调研,了解三方面内容:在工厂低压用电中可能潜在的安全问题;工厂低压用电中的安全防护设备和措施;企业对员工实施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5]。在课堂上先对调研的三方面内容进行讲解,可附上实物图片,加深印象。然后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选取工厂用电安全方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发言,在具体问题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6]。第四模块:“触电类型及急救常识演练”。这部分主要为实训模拟演练,先是理论讲解,结合前面学过的单相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讲解在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中最常见的触电方式,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掌握常见的触电类型及带来的后果。实训演练内容观看电厂电气安全培训视频和触电急救视频让学生了解急救过程和方法,然后针对不同的触电情况分别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急救水平[7]。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不但产生了兴趣,也掌握了基本的触电急救能力,有一定的预防意义。课程结束后,对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可进行改革,目的是让学生既学会了电工电子相关理论,还掌握了实践动手的能力。除了了理论部分的考试以外,实践课程考查改为两部分:首先让学生写出该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其次要求每位学生查找资料,找出一个与课程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理论考试成绩以及学生交来的课程体会中可以发现,对电工学课程进行改革后,相对于教学传统方式有几点优势: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课堂上也更加愿意参与其中;学生掌握的不再是死知识,而是对于工作生活中的电气设备的用电方式、电路连接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改变了应付了事的态度,积极地参与到实践环节,敢于提出疑问,勇于进行分析讨论,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于今后的职业素质培养也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将会对电子电气设备规范操作,明白用电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结语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践技能;动手能力;高技能型

作者简介:韩振宇(1966-),男,山西太原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

吴青娥(1971-),女,河南长垣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2A520049)、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N2013G079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42-01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材、教学过程和考核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充分调研,郑州轻工业学院在电工电子教学中,通过教材选用、实践环节的加强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从基本的电器维修、小电器的组装到能设计出具有实用性的生活电器,从而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能够精通电工电子实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一、教材的选用

以往选用的教材虽然经典,但内容有些陈旧。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训能够真正地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重新编写了专用教材。该教材从实际安装电路着手,从各种元器件讲起,对器件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着重通过几个典型电路的安装,从故障现象来分析故障点,并让学生亲自排除故障。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始终对电路保持兴趣,完成任务后感到有成就感,使学生不自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对理解并安装、调试和维修复杂的设备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从兴趣入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进入大学校门的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可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建立电工电子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电路(如声控灯、门铃、防盗报警器等),在教学维修实践中,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电器维修入手,学会一些简单的维修技巧。随着维修经验的积累,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义务维修,提高其维修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学生在维修中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要与学生一起参加一些有益的维修活动,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向学生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使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能持久保持。

三、注重训练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可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达到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在基本的电路理论讲解结束后,对一个具体的电路进行讨论,再分组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对实验台首先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然后从安装最简单的照明电路开始到安装通电延迟带能耗制动的星形转三角形的电路,由简单到复杂,给学生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学生经过电路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具体电路的安装后,就很自然地掌握了比较完整的电路理论知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研讨、改革实训教学内容,随时变换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设备上损坏的零部件并更换。设定实验课题,使学生经过相关课题的实际动手操作之后,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技能,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合理安排学生组队,让学生两人一组安装线路,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提高了交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还使其不自觉地学习和掌握了各种测试技术与实验方法。

在电工电子实训过程中,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电器设备,大都存在着对电的恐惧。此时,教师应加强引导,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外,还应鼓励学生多动手。为了消除学生对电的恐惧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首先,用做好的课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理论讲解;其次,进行简单的室内照明电路的安装;再次,用电机的正反转电路的安装作为过渡;最后,用通电延迟带能耗制动的星形转三角形电路的安装作为考试项目进行实际操作。经过这样的循序渐进,学生从不认识电路图到能看懂基本电路图、了解电路图的一般规定、正确画出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再到最后能熟练地连接安装好电路,动手能力逐步提高。

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完成电路安装后,申请通电试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如下步骤,自行检查一次。首先,按照接线图逐个元件进行排查、核对导线的标号。其次,对照原理图,将控制电路再次核对、排查一次。若有时间,最好是对全部电路进行彻底核查。通过这样的排查可极大地减少电路出现故障的概率。

当电路出现了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如何快速排除故障,这是每个安装电路的学生都有可能碰到的问题。如安装通电延迟带能耗制动的星形转三角形电路,在通电试验时发现没有能耗制动,应怎样由电路的现象来快速排除故障?首先,要看控制电路在进行制动时所表现的现象,发现接触器KM3、KM4能够正常吸合,这样就可基本判断:故障点不在控制电路,而是在主电路。反之,接触器KM3、KM4不能正常吸合,故障点就在控制电路,检查的重点就要放在控制电路上。检查后,再申请通电,若故障还没有排除,但接触器KM3、KM4能够正常吸合了,说明控制电路的故障已排除,主电路里还有故障,这样还需要检查主电路。按此顺序来排查故障,学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茫然的检查了。通过这样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增加了学生的信心。

五、制定考试标准

电工电子课程考试标准的制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努力方向。考试标准可规定为:平时出勤20分,实习报告40分,实际操作40分。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中,最重要的是实际操作,即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电路的安装。实际操作打分标准分为四项:一是接线编号完好,会正确操作(10分);二是星形启动正常(10分);三是转换正常(10分);四是能耗制动正常(10分)。根据该打分标准,细化了这四个步骤,除了给每个步骤分外,对首次试车有故障的学生再次机会,让学生自己对电路进行排查,对能自己排查出故障,并解决了故障的学生,除了给该步骤的分数外,只扣除5分;若仍然排查不出故障,但能将原理讲明白的学生,酌情给该步骤分;对排查不出故障、原理也讲不明白的学生,则扣除该步骤分。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范文第6篇

一、工学结合的“321”课程开发的构建

“321”课程开发是五年制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321”中的“3”指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该课程开发中的三种能力培养阶段,即专业基本能力阶段、专业核心能力阶段和综合职业能力阶段。“321”中的“2”指能力从构成到生成的过程,课程开发提供给学生的两个平台,即技能大赛平台和创新大赛平台,从总体上把握技能、理论、价值三个因素,给学生锻炼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321”中的“1”指面向全体学生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即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分阶段组织学生参加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结构图见图1。

1.三种能力培养阶段

我们通过定期到企业调研,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团队与行业专家共同商讨,确定以电子产品装调、电子产品检测、电子产品维修与售后服务、SMT工艺设计及操作、电子电路的辅助设计和生产现场组织与管理六个职业岗位并分析主要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分解出培养专业基本能力的工作任务、培养核心能力的工作任务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

一是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系统设计课程载体,采用项目、任务、案例的“做”去实现,以实现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知识。如根据电子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将电子制作课程融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教师以项目为中心,先提出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讲解需要的理论,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实例,在一个项目中完成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过程性训练很重要,但孤立重要“点”的技能训练也必不可少。我校在一年级、二年级安排为期两周的技能实训周,强化学生技能基本功。具体安排如表1。

通过这些“点”的训练,学生具备了识读电气原理图、阅读工艺文件的能力,熟练掌握插件、贴片手工焊等焊接技能,会操作仪器设备,能连接仪器仪表与被测电路,会用仪器设备进行电参数、电路性测量,能进行测量数据处理。能熟练使用常用电路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电路图、电气工程系统图和电气控制电路。

二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在有效实施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我校以开发综合课程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的载体。专业教师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加项目培训,开发了五年制高职学生专用的《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实例教程》《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等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开发了包括SMT综合课程、遥控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电气照明、供电技术、PLC综合实训、电子产品维修、电源综合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等模块的专业综合课程。综合课程体现了“三融合”,即项目与核心能力相融合,项目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项目与专业方向相融合。

三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以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段。我校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南京地区企业合作的实际、学校发展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总结出立足“三个结合”,即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学生兴趣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实习就业方案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构建了校企共赢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了多赢。实践证明,该方案运行效果好,社会及家长认可度高,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

2.两个平台

一是技能大赛平台。我校每年以学校技能节为起点,动员各教研室结合专业、结合南京市技能大赛项目,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比赛项目,为南京市技能竞赛的选拔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也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技能竞赛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南京市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甚至国赛集训。通过五年的技能竞赛实践,教师把大赛的要求与相关课程、教学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课程改革。

二是创新大赛平台。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创新制作成果,我校组织学生从生活的技术、身边的技术、生产的技术思考,以拓展专业核心课程,由学生“创新社团”统筹作品开发,组织专业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认真选题,查阅有关技术资料,调试技术参数,连续两年取得了好成绩。

3.分阶段实施职业技能鉴定

如果说技能大赛和省创新大赛给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舞台,那么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给大部分学生提供了成果检验的场所。中级工鉴定安排在第5学期,高级工鉴定安排在第8学期。根据这样的设置,相应开设了模拟电子课程设计与数字电子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与电子产品设计。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的技能,也培养了职业素质。

二、启示与思考

一是系统开发专业综合课程的课程意识。在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时代,职业教育的受众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青少年。他们不太善于用符号去思考,而乐于在具体情境或氛围中通过“行动”来学习。我校开发的专业综合课程就是满足学生需求的一种课程载体。这种载体的设计在内涵上含有原来所要传递的知识信息,在形式上通过项目、任务、案例等的“做”去实现,达到获得技能的同时习得相应的知识。专业综合课程是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开发的,它在开发时就注意体现项目与核心能力相融合、项目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项目与专业方向相融合。目前我校已经开发出SMT、遥控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电气照明、供电技术、PLC综合实训、电子产品维修、电源综合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等模块的专业综合课程。学生通过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有能力实现从“有饭碗”到“好饭碗”,进而获得“新饭碗”。

二是努力打造优秀课程团队。优秀课程团队是完成该案例的重要技术力量。为保证课程建设的进程与质量,我们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的指导作用,开展教学研究、技术革新和社会服务。学校从三方面给予支持。第一,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该专业师资在年龄、学历、职称上做到分布基本合理,师生比1:16。第二,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教师主动深化课程改革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如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和市级培训,职称评聘优先。第三,建立课程团队展示平台。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每年认真举办课改论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公开课评比、各级各类优秀教师评选活动。通过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扩大综合课程的影响力,提高课改的成效。

三是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是该课程开发的重要保障。我校自2005年省级实训基地的启动建设以来,大幅度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有力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我校目前可以提供给该课程使用的实验实训基地有SMT生产工场、电工实习车间、单片机编程中心、气动与液压实验中心、传感器实验中心和博士西门子生产车间等。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了专业教学与企业零距离、与实际岗位零距离,项目教学、主题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得到落实。

四是探索工学结合的评价机制。在该课程开发中努力探索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我们加大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如探索专业实践课评价标准和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标准的研究。改革对教师的传统评价方式,持续开展校内优质课堂评比,改变评课的形式主义,要求在评课中找问题,开展评课案例评比等。改革对学生的传统评价方式,广泛采用笔试、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电子产品制作、电子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作品演示和作品评价等评价方式。

三、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贡献率、服务力的必然要求。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如充分使用财税杠杆,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免税、补助措施,调动骨干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积极性,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方共赢的机制。行业企业的指导与深度参与是该模式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的关键。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建筑设备工程 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实施效果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是知识本位与技能本位的辩证统一,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将对劳动者能力的培养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随着社会发展,职业不再是单一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劳动岗位逐渐呈现出边际化形态,形成由一种主要岗位与多种可转换岗位结合的新的岗位架构——复合岗位架构,这就要求劳动者掌握同一职业的不同岗位的多种知识和技能,要求劳动者具备综合型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能力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雇主需要的,劳动者今后在社会上成功地完成工作所必需的,跨学科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为了培养这种全面的、跨学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综合职业能力,需要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

一、教学理念的调整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实践与就业为导向,以道德建设与职业能力为中心,把学生培养成满足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实际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就现状来说,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工程应用的思想,与企业需求脱节,造成了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针对这个问题,本课题以建筑工程和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为实施对象,以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主要考虑建筑设备方面的、融入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研究与实践《建筑设备工程》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设备工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设计、实施方案设计、课程评价体系设计,并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进行实践,以整合知识、技术、文化及团队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针对“建筑设备工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进行有机转化,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设计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课程评价方案;进行教材、实训室建设,等等。我院《建筑设备工程》课程的教学,从07级07621-07622班起开始探索与实践案例教学,以真实的工程案例为教学内容,尝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全过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强调职业工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教学目标

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装饰工程的需要进行室内外照明的设计和施工管理。

能根据装饰工程的需要进行室内给排水的设计和施工管理。

能根据室内通风空调的要求正确地调整室内照明灯具的布置。

能在建筑装饰工程中防灾减灾。

2.知识目标

能识别常用建筑供配电、照明设备的品种、规格和应用。

能识别常用建筑给排水管材、附件等的品种、规格和应用。

能识别常用建筑空气调节设备的品种、规格和应用。

能识别常用建筑通风、排烟设备的品种、规格和应用。

3.素质目标

培养不怕苦、不怕脏的敬业精神。

树立“质量第一”的工程意识。

形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

根据建筑设备工程工作任务分析,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

(三)考核办法

在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检验教改效果,必须有相应的考核方式。为此我们加强了过程考核,考核方式由过去以期末笔试考核知识为主改变为以过程考核为主,强调技能操作,体现综合应用的能力。具体的成绩分配如下:(1)平时成绩(20%):认真做好到课率、平时作业的纪录,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2)单元实验(20%):认真做好实验到课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批改与记录,作为实验成绩的依据,五个单元实验占20%,包含电路焊接、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3)综合项目(20%):认真做好三项综合项目的过程与结果记录,作为综合实验成绩的依据。(4)期末笔试(40%):基本理论储备,培养职业人的理论素质。注重应用,不出偏题、怪题。项目或课题所用的知识就是上课需要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也是重点考核的知识。

综合项目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基本知识的途径,是学生学习《建筑设备工程》的重中之重。为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为保证效果,在实施中做到逐人考核,每人每个综合项目考核结束之后将图纸上交,有效地杜绝抄袭别人项目成果的行为。项目考核内容如下:(1)给排水图的读识——看元件的整体布置是否美观,看焊点的光洁度、大小。(2)项目结果——看电路的整体效果,看参数是否正确。(3)数据测试——看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的测试过程与测量结果。(4)回答问题——看对建筑设备原理的理解程度。(5)项目报告——看数据处理方法与项目结论。

(四)围绕教学内容加强基础实践室建设

我院有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实训条件,现已建成建筑电气实训室、给排水实训室、建筑类专业机房、施工图读识实训室,学生边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边进行相关的实训及课程设计。有企业做坚强的后盾,我院与二十多家建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3家为建筑设备设计、施工企业,如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民用设计研究院、南京中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这些企业为教师的轮训实践、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教师互兼互聘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真正实现了校企间的“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三、实施效果的体现

将以上研究内容运用于“建筑工程”、“工程造价”专业的07、08、09、10级教学实践,以检验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成效,并根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实践表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和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对“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班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化教学效果调查结果统计表

照明电路实训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研究与探索

作者简介:宋其江(1975-),男,黑龙江密山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吴鹏(1980-),男,吉林延吉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BD:12120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40-02

“电工学”是针对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目前,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矛盾,首先是学时少,[1]包括东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内的很多高校都存在课时被压缩的情况。其次授课对象涉及多个学院的多个专业,学生的程度和专业背景不同,对“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不同的需求。最为突出的是目前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被动式,考核方法普遍以卷面成绩为主。这种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面对这些日益突出的矛盾,如何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对电工学教学和考核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与探索,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电工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2]下面结合我校电工学教学情况,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考虑到非电类专业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适当的精减和侧重,通过认真设计和优化来适应不同的专业需求。例如针对我校的艺术设计、高分子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这门课为选修课,授课内容就不要拘泥于课程内容,要增加课程的广度,给学生介绍一些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科技的最新进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通过学好这门课程能为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学生完整知识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中的异步电动机及其PLC控制侧重讲解,这些内容对于本专业有很强的相关性,为将来的工程技术等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适当的精减,将一些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交由学生来自主学习,这样节省了课内学时,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负责引导和考查,采用形式为提出若干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者让学生来讲解这些内容。

采用以上措施,实践教学效果很明显,既缓解了学时紧张的问题,又适应了专业的需求。

二、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在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安排上,以学生为本、增强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不仅要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手段,[2]具体作法如下:

1.举例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将所教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例如在讲授电源发出功率还是吸收功率时,就可以讲解手机电池充电现象。在充电这样一个过程中,电池不再是电源了,而是负载,这样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在电路中电源不一定是发出功率,有时是作为负载而吸收功率的。在讲解恒流源模型时,许多同学不理解,这时可以讲解现在广泛使用的LED照明和大屏幕需要的就是这种电源形式,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了恒流源模型存在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

老师的责任不但是使学生听下去,而且要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主动地听进去。在教学中笔者主要是针对生活中的有趣的实际用电问题或者电气现象,提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中必须做到很好地“提出问题”,进而引导进行“分析问题”,最后老师要做好“总结问题”。学生通过启发教学可以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层次上深入思考,举一反三,养成一个善于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讲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时,可以提出一个RLC串联电路,看能否用直流方法解决交流问题,通过分析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交流电路的分析与直流电流的不同,进一步认识使用相量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类比式教学法

专业知识一般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但是自然界的一些规律是相通的,因此对于电工学知识的讲授来说可以通过类比式教学方法,[3]将一些难理解的理论性强的重点和难点,对比为日常生活中的原理和常识,或者类比为以前知识体系中存在的经验和理论。这种类比和转化,同学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类比法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学生也会有触类旁通的感觉。如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时,要理解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基础,动态分析是静态分析的目的,首先可以假设放大电路没用直流偏置部分,让学生来分析一个正弦量能否被放大。通过引导,学生会发现正弦信号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放大,严重失真。接着指明静态为动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正弦信号的电位被整体抬高了),然后进行类比,把静态分析比喻为周杰伦的演唱会舞台,动态分析比喻为周杰伦的表演,只有演出舞台安全可靠,灯光音响都很棒,才能为周杰伦的精彩演出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类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静态分析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偏置电路的必要性。

4.多媒体教学手段

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它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形象地展示物体,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针对电工学课程涉及某些内容,应当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为讲课内容服务,提高讲课效果。

总之,笔者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为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服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探索和改革,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素质教育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4]反过来实践教学可以将电工学中“难学抽象”的理论变得更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引入实践教学呢?笔者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将EDA工具引入电工学教学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EDA软件进行现场仿真、演示,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通过仿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实验带来的直观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进行课程实验。实验的内容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实验验证。[4]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了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常用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第三,在教学中引入实训项目,就是以实际生活需要为目的,提出实践训练的项目,例如双控灯、可调光LED灯等项目,这样的项目往往贴近生活,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能够根据项目要求,从查资料、选择元器件、构思实验步骤,再到调试电路,直到项目的完成,均独立进行。最后老师负责验收,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这样的实训项目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5]学生完成有一定深度和工作量的设计型实训项目后,很有成就感,而且收获很大。

第四,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电子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这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和指导他们参加电子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可以利用我校创新实验中心的有利条件,了解和掌握除了应用电工学的技术知识外的知识和技术,如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仿真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才会更有竞争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提高学习主动性

目前电工学课程的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考核方式单一化,一般采用考勤+课堂+作业+卷面的简单形式。显然这种形式已经无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教研室对电工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用分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考核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结果和过程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预习+课堂提问形式。通过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与分数,计入考核成绩,通过这样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也增进了与学生的互动性。

第二,通过适当的平时考试,增强了学生对学过的阶段性知识的理解和总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期末试卷的考试成绩。但是平时考试不能过于频繁,对于电工学这样学时紧张的课程来说,往往会占用许多学时,影响总体授课效果。

第三,实训项目的考核,通过学生实训项目的报告和实物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计入考核成绩,这种考核形式鼓励了学生动手实践,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实践动手的能力。

五、结论

针对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讲主要内容,加强了对主要内容的掌握,适应了不同专业的需求,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教学服务,体现教学的根本思想。此外特别要加强实践教学设计,提高素质教育,最后在考核方式上要多样化,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和探索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孙君曼,贺振东,黄春.谈电工学类课程理论教学中多种方法的有效融合[J].中国电力教育,2009,(7).

[3]杨威,吴建强.“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

[4]张敬贤.实验教学在电工学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