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调研现状

乡村调研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乡村调研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县十三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全省山区经济第一县、在率先小康的目标定位,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进一步深化完善目标路线、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奋力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调研课题及责任分工

1、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研究

研究重点:

(1)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内涵;

(2)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分析;

(3)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

2、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研究

研究重点:

(1)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3)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的重点任务及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3、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

研究重点:

(1)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形势分析;

(2)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

4、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研究

研究重点:

(1)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2)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目标、思路和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

5、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研究

研究重点:

(1)县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2)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

6、发展环境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发展环境的现状分析;

(2)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纪委、县监察局

7、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

研究重点:

(1)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2)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努力方向;

(3)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

8、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研究

研究重点: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2)未来五年(2012年—2016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3)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办

9、推进双拥工作的研究

研究重点:总结分析近几年来双拥共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促进军地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人武部、县民政局

10、加快发展旅游业研究

研究重点:

(1)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2)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3)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姜萍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11、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内涵;

(2)建设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基础和条件;

(3)建设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12、构建良好融资平台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县融资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2)构建良好的融资平台的政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行、县城司

13、推进科技创新的研究

研究重点:

(1)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2)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的目标思路、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

14、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扩容提质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2)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扩容提质的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对县委确定的调研课题,各责任单位要认真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内容和要求,并迅速组织实施。课题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主持相关调研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组织起草调研报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各课题责任单位在2011年8月上旬将调研报告(附电子文档)报送县委办公室综合科。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第2篇

(1.怀化学院成教处,湖南 怀化 418000;2.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湖南 沅陵 419600)

【摘 要】通过对沅陵县52所乡村园校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发现当前乡村教育中存在:教师资源分布不合理、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骨干力量薄弱、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缺乏、乡村教师专项培训项目过少、培训经费欠缺等问题。借助当前“国培计划”大好环境做好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针对问题,科学解决;内外结合,系统建设;高屋建瓴,引领发展。

关键词 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系统建设;引领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13419)与怀化学院重点教改项目(201308)“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实施调查与发展思考——以怀化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斌(1972—),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培研究、文化传播与乡村政治传播。

李枝红(1967—),高级讲师,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站站长,研究方向为教师培训。

准确的需求调研是科学的教师培训方案制订的重要前提,也是培训管理和实施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2015年,在上一轮“国培计划”成功实施基础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明确提出“各省要根据本地乡村教师培训整体需求,合理确定本年度项目区县覆盖范围及支持年限。”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和“国培计划”项目县申报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表示,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主要面向乡村教师。在此背景下,沅陵县教育局委托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县52所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调研。

1 调研基本情况

沅陵县是湖南省县域面积最大的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湘、鄂、渝、黔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开发县。全县人口67万,有乡村中小学 52 所,农村专任教师 3162 人。为了全面了解全县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5月13~16日,县教育局委托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外地专家组织了10个调研小组,在网络调研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形式,深入乡村调研,这次调研共发放《乡村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2896份,回收2875份,1051位教师参与了座谈。具体情况如下:

1.1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与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紧密相关的几大问题调研情况如下:

培训时间:你最愿意在哪个时段参加乡村教师培训?

图表显示乡村教师培训以安排在寒暑假为最佳。

培训方式:最适合你的乡村教师培训方式是什么?

图表显示“送教下乡”是最适合乡村教师的培训方式。

培训天数:一次培训的合适时限是什么?

图表显示乡村教师培训训期需求为5~7天为宜。

培训内容:你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可多选)

图表显示培训内容需求首为“课堂教学指导”,其次是“班级管理技能”和“教学方法指导”。

培训形式:你最期待的培训形式(可多选)

图表显示当前乡村教师最期待的培训形式是“外出学习考察”和“现场观摩”。

专家团队:你最喜欢的培训教师(可多选)

图表显示最受欢迎的专家团队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

问卷19 您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乡村教师培训?

送教下乡首选、网络远程培训次之。

问卷20 您希望乡村教师培训为您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技能技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问卷21 您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为您参加乡村教师培训提供哪些支持和保障?

尽可能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实现培训资源和机会均衡,提供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完善网络远程学习的硬件设备。

1.2 教师座谈情况分析

根据学科、年龄结构、技术职称、性别、教育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等按校教师总数1/3的比例确定座谈对象,共与1051位教师进行了座谈。主要围绕乡村教师整体状况、乡村教师培训需求情况和乡村教师培训条件保障情况进行专项调研,以“乡村教师对项目设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专家团队、培训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为重点开展工作。座谈情况与问卷调查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项目设置。村小教学点偏远落后,年轻教师不肯去,本土老龄教师又难以“出来”, 应针对此类乡村教师设置村小教学点教师专项培训;同时,希望多增加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使更多的乡村教师能有培训机会,实现培训机会与培训资源均衡;在项目设置时多考虑乡村区域间协作培训;针对乡村教师一人多头、专业不对口现象可设置适刚培训;针对当今留守儿童、独生子女问题较多应设置留守儿童教育培训。

2)培训时间。绝大部分乡村教师希望能够安排在寒暑假期培训,这样可以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培训期限以5~7天为佳。

3)培训内容。乡村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方法优化和班级管理等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成效。因此,在培训内容需求上,首要的是课堂教学指导,其次是班级管理技能和教学方法指导。

4)专家团队。乡村教师对授课专家要求有:专家的思想理念、学科理论应立足乡村教育发展,针对乡村教育教学现状和特点;培训课程既要有经验介绍、还要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演示、具体问题的解决技法传授。因此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成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选专家。

5)培训方式。送教下乡是乡村教师培训的首选方式、名校跟岗观摩次之。其原因之一是乡村学校远离县城,交通落后,部分教师身体状况欠佳,外出培训困难,此类教师渴望通过送教下乡的培训方式来获取新理念、新知识、新模式和新技能;原因之二是年轻的乡村教师长年工作在乡村教育的最前沿,希望到名校跟岗观摩培训,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和现场观摩感受名校氛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构建教学模式,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2 乡村教师培训需求及存在问题

2.1 乡村教师培训需求

根据对52所乡村园校的实地调研,综合问卷和座谈信息,结合网络调查情况,沅陵县乡村教师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

1)项目设置应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凸显乡村教师主题,突出实效性。

2)培训时间安排:集中培训安排以寒暑假为佳、期限为5~7天;送教下乡以安排在工作期间为佳、期限以3~5天为宜。

3)培训内容应围绕乡村课堂教学主题,着力解决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中的突出问题,其次是班级管理技能和教学方法指导。

4)乡村教师培训授课专家团队以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为主。

5)乡村教师培训方式首选送教下乡,次选名校跟岗观摩。网络研修需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2.2 当前乡村教师培训存在问题

一是教师资源分布不合理。全县教职工总量富余,城郊学校教师超编,但边远学校师资缺乏,留存的村教学点存在无师愿教的现象;另外,乡村教师中年龄段35岁以下为727人,36~45岁为998人,46~56岁1416人,占全县乡村教师比例45.06%,年龄结构层次存在老化问题。

二是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数教师富余,英语及音体美和学前教师严重欠缺。一些乡村学校部分教师是学非所教,急待转岗培训;全县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仅18人(其余均为聘请或兼职)。

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任教师虽然学历结构基本达标,但原始学历达标率偏低,高级职称比例少,高水平师资偏少,缺乏名优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严重,知识性错误发生率偏高。

四是乡村教师参训机会少。国培、省市培训、县培指标都有限制,无法满足教师培训需要,教师能力提升平台缺乏。

五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缺乏。现场调研发现,乡村学校基本上只有1~2间多媒体教室,结果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很难达到新课改预期目标。

六是乡村教师参培积极性非常高,但培训机会少,尤其是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项目过少。数据显示,全县乡村教师参加国培、省培1140人次,占全县乡村教师比例36.28%;参加市培的396人次,平均8人才有一次机会;参加县培3668人次,从未参加过培训的250人。5年来完成全员培训,修满学分的只有387人,占全县乡村教师比例12.3%。

七是交通经费问题严重制约培训的开展。从调查的沅陵县情况看,最边远的乡村学校到县城都要4个小时的车程;交通不便,给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影响了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另外,作为国家贫困县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县,沅陵县县域经济欠发达,师训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师训工作的开展。

3 乡村教师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乡村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则离不开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培养。如何借助当前“国培计划”大好环境做好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3.1 针对问题,科学解决

一是,针对边远山区乡村需求,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培训方式,积极改善网络平台运行条件,加大远程培训力度。

二是,项目设置应体现乡村教师培训的特点,做到学科齐全、兼顾年龄、层次分明,设置项目应把师德、心理健康、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纳入培训内容。

三是,增设培训项目,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平台,创设培训机会。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应该提高培训经费预算,加强网络远程学习平台及其他硬件建设。

3.2 内外结合,系统建设

乡村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需要加强系统的协同合作。虽然目前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国培计划”为乡村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但从根本来看,还需加强乡村自身的内部建设。

一是,地方行政部门和乡村学校要努力克服困难,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二是,乡村教师,尤其是偏远山村的老龄乡村教师要提高认识,增强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参培学习的有效性。

3.3 高屋建瓴,引领发展

国家实施“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从“国培计划”的宗旨来看,重点是促进教育改革,培训一批“种子”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但从调研情况看,“着力解决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是广大乡村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最大需求。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第3篇

          7月15日,XXX大学党委书记XXX带队前往XX县XX镇食用菌产业园、“纳米小镇”筹建基地,XX镇XX村金银花产业服务中心,XX镇党定村XX养殖数据中心,考察调研学校定点帮扶工作。该校副校长XX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一同参加考察调研。

  惟农是务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在XX镇食用菌产业园的种植大棚,XXX与正在参加暑期劳动实践的同学们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同学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多到乡亲们家里走一走,多和村里的孩子们交流交流,在科技方面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听到同学们用温度传感器帮助解决大棚恒温问题后,校领导对同学们主动思考、积极寻求优化方案的行为表示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发挥所学所长,用科技创新为传统农业赋能。

XX镇是XX校友XX院士的故乡。结合当地产业、教育、资源特点,学校积极对接协调资源、提供智力服务,帮助XX镇形成了建设“纳米小镇”的乡村振兴方案。校领导一行在实地走访考察“纳米小镇”筹建基地后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入对接,挖掘拓展定点帮扶领域,帮助落实落细建设方案,深入促进教育资源互联共享,为“纳米小镇”建设及当地产业发展给予持续有力支持。

青春奉献 集聚人才振兴活力

在XX镇XX村金银花产业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中的重要一环,本次劳动实践课程一经,就有80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竹园1号书院XXX同学便是其中之一,“大家挎着篮子开始采摘,心里都在暗暗努力,都想多采摘一些。走进美丽乡村,我们学到了书本中没有的知识,体验了劳动的辛苦,收获了劳动的经验,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XXX为参加劳动实践的同学们讲述了学校帮助XX村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脱贫致富的历程。他指出,XX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底的不足4000元,到2020年的21000元,整体脱贫致富,正是中国千千万万个贫困村脱贫的缩影,充分体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成就。他表示,自2013年被确立为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以来,学校始终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地方共同打造特色产业,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西电贡献。

XXX勉励同学们珍惜参加劳动实践的宝贵机会,深入乡村、走近群众,亲身感受人民生活和乡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乡村、理解社会,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同时还要关注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实际需要,结合所学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贡献力量。

科技赋能 汇聚产业振兴动力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第4篇

调研访谈 突破思维局限 更新自我认知

一路前行,一路调研。调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是访谈,对不同人群的访谈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通过对村干部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村干部们依法治村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法治乡村建设在不断推进,乡村的法制建设正一步步的完善中;通过对村民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村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法律能保护他们,所以他们也信仰法律,法律在乡村中的权威逐渐建立起来,法律已深入人心;通过对律师的访谈,我认识到他们在解决农民等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对于法律人才稀缺的感慨;通过对法官和检察官的访谈,我了解到他们在公正司法以及权利救济方面的做法,权利救济到位,社会矛盾自然会减少,社会形势也会稳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能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给村民的权利行使增加一层保障;通过对司法所,司法局以及政府人员的访谈,我了解到他们在解决农民等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以及法制宣传,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做法,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法制建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法律正一步步的走入每一个村民的家中。

在奇台县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大泉乡、石门泉村村民土地纠纷问题突出,便在访谈石门泉村村支书时提出了这个问题,没想到村支书对于土地纠纷问题的法条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会用浅显易懂的“大白话”解决本村的土地问题。

在精河县的皇宫北村走访时,我们在和当地的学长交接的过程中,了解了当地对于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想到儿童教育问题,我想起了一堂由我们学校主办的讲座,即《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它的很多内容都在关注青少年教育问题,对于我们法科学生来说,只有全面扎实的学好理论,才能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我们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真的应该运用到教育环境“贫瘠”的地方。

在茫丁乡巴西庄子村走访中,我们给少数名族的村民介绍了我们国家的政策,主要是宗教政策,名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在和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交流访谈中,我们和副书记——艾比布拉共同探讨了该村在治理中遇到的瓶颈以及日后的解决对策,他用清晰的汉语说道:很是收益。我想我们的调研队,能够帮到村民,让村民觉得收益,已不虚此行了。在霍城的实践中,我们调研了一个典型的民汉混合的小村落——湟渠村,该村民风淳朴,村民互敬互爱,相处融洽。在对一名回族老人访谈中,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给村民讲解了关于扶贫政策以及国家补偿方面的法律知识,老人欣慰地笑了,我们也很开心,我们学到的浅显的法律知识,能够“用之于民”,能够“为人民服务”,真是欣慰之至,不虚此行了。

实地的调研和我们所想象中的不同,基层法律人才的缺失和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矛盾是我们所意外的,被调研的对象所反映的很多问题都让我么们觉得不可思议。乡村法制建设一步步的完善,村民法治观念的逐步提高,法院、检察院法律人才少的现状。

总之,通过这次的调研访谈,我对依法治国政策在乡村的实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乡村法治建设在不断向前发展!

分工协作 发掘个人潜力 发挥团队合力

在调研之初,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了明确的分工,大家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共同完成调研活动。合理的分工能够提高大家的效率,将大家的优点相互融合,互补缺点。

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达成共同的目标。就拿访谈来说,负责联系的同学要提前跟被访谈人约好时间地点,负责访谈提纲的同学要提前准备访谈的问题,负责访谈的同学与老师一起对被访谈人进行访谈,负责宣传的同学进行采像以及新闻稿件宣传,负责记录的同学进行录音及记录。缺少任何一部分,访谈都不会成功,只有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访谈的任务。

分工,一个人就可以胜任的任务,在团队中一般会指派给专人负责。而在多人协作中,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分工,从而对工作任务进行有效的分配。

合作,有分工,就需要合作,即彼此相互配合,这样乐队才能合奏出华丽的篇章。在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使我们对乡村法治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调查问卷的整理和访谈记录的整理工作中,不但提高了整理归纳能力,也提高了我们对调查问卷以及访谈记录的内容的了解。同时在与其他队员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团结协作,才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务。在合作中我提高了能力,收获了友谊。

协作的难度在于属于谁的职责谁负责,该谁什么时候出现谁就什么时候出现,有序的指挥、默契的沟通和坚决的执行是团队成员彼此合作的基础。

分工协作,让我们深深的记住:我们是一个团队!

送法入乡 体现自我价值 扬我塔大美名

我们依法治国调研团从开始策划时,我们就认定要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由于考虑到村民关心的问题是土地,婚姻,继承,劳动保障、教育等方面的法律,作为一名刚涉猎法律的初级“菜鸟”,我们就逼着自己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用于实践,学以致用,便利村民,解决问题。

法律知识的宣传有利于乡村居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得到提升,绝大多数群众懂法、守法,越来越多的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 ,我们不仅发放调查问卷和宣传单,还进行法律宣传服务。当看到村民们听到我们的讲解后,对法律问题豁然开朗的微笑的样子,我们觉得我们实现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学生的价值,我们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为国家的法治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决心。

在这一路的走访过程中,我们把院服穿了一路,把宣传散了一路,把塔大介绍了一路,每到一个调研点,我们都会说:您好,我们是塔里木大学的法律系学生。我们深知自己是塔大人,故在走访中,时刻谨记“胡杨精神”,让作为“胡杨精神”继承人的我们深刻感受作为塔大人的骄傲!在送法下乡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且宣传了我们的学校,使村民们对塔里木大学有了更好的印象。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第5篇

一、辖区道路和水源调研情况

张山营消防站责任区面积251平方公里,辖区内负责1个镇28个行政村,主要交通道路5条,乡村道路160余条。张山营消防站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每周二、周四利用专项调研车组采取现场观察、测量等方式进行地理道路、水源熟悉,本周主要对消防站西侧村庄道路、水源进行调研,实地调研主要道路4条、村庄4个、乡村道路20余条,专门对道路限高限宽、进行了详细登记备案,并对消火栓逐一检查出水、试压情况,把每个消火栓位置及使用现状,编成消火栓档案卡。现阶段完成调研的4个村庄均无天然水源。周边交通道路以110国道为主,古龙路、佛后路、古崖居路、康张路四条道路为辅路。已调研村庄均位于该五条道路附近,道路情况良好,如遇警情,可保证消防车及时到达村庄外部。

二、重点部位和高风险区域调研情况

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庄中有学校、幼儿园等人员聚集场所:

1、姚家营村小学,幼儿园被列为重点位置。并记录基础信息。

2、上板泉村幼儿园被列为重点位置。并记录基础信息。

3、靳家堡小学被列为重点位置。并记录基础信息。

对其单位内外部的消防水源、路况、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进行熟悉检查,对重点单位建筑使用情况及重点部位进行熟悉登记,并提醒单位相关人员做好巡检登记。

三、重点单位消防组织建设情况调研

结合辖区实际,张山营消防站对重点单位辉煌国际假日度假酒店微型消防站进行实地拉动,并检查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器材配备等情况,均符合要求。

四、辖区主要灾害事故处置对策熟悉情况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第6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乡村空间形态;景观破碎度

引言

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景观的核心, 也是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关于乡村景观的研究多集中在乡村农田景观格局与变化上,乡村自然景观高度破碎化、乡村城市化、乡村空心化等问题已成为较为热议的话题[1]。随着新农村建设强度的提高,村域镇域风貌受到了影响;乡村人口的转移派生大量空心村,导致乡村空间形态变化。文章以探求乡村空间形态演变与区域景观破碎化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出发点,分析乡村空间形态的演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与影响方式。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处理

在对黑龙江省乡村调研中,收集了乡村的规划图,乡村规模、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相关资料。通过BIGEMAP软件获取了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海林市与虎林市的市域与周边遥感图像,从中提取出涵盖30个村域的卫星图,以用于在ArcGIS 10.2中进行空间形态指标计算。

1.2 空间形态指标与含义

文章采用的空间形态指标是一系列对景观斑块形态特性进行描述的量化指标,涵盖了乡村空间形态的密实度、向心度、复杂度、孔隙度与密度等五个维度[2]。

(1)复杂度(Complexity)。复杂度是描述碎片形状的不规则性的指标,这一指标来源于适合测量锯齿状不规则斑块的碎形维度。

(2)向心度(Centrality)。向心度被定义为是衡量区域发展靠近中心的程度,计算对象为整个村域范围,向心度值越大。

(3)密实度(Compactness)。密实度指标(CI)是衡量单一斑块形状与区域景观碎片的指标,其密实度(CILP)可代表整个村域的密实度特征。

(4)孔隙度(Porosity)。孔隙率指标用来衡量开放空间总面积占村域范围面积的比率,这一指标可被定义为开放空间比率(ROS)。

(5)密度(Density)。乡村密度(亦可称为乡村人口密度)是用来衡量村域密实程度与扩张程度的指标。

(6)景观破碎度指标。景观破碎度指自然分割及人为切割的破碎化程度,即景观生态格局由连续变化的结构向斑块变化过程的一种度量。

1.3 研究方法

文章部分空间形态指标(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通过景观分析工具Patch Analyst求得;其余空间形态指标(复杂度、密实度、孔隙度、向心度与景观破碎度)通过ArcGIS软件求得。

2 运算结果统计与村镇景观格局分析

2.1 空间形态指数计算与相关度分析

通过对黑龙江省的30个村庄进行空间形态指标计算,得出其向心度、复杂度、密实度、孔隙度、乡村人口密度与村域景观破碎度指标值。将计算结果在SPSS19.0中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各指标平均值进行比较与T值检测。其中因此除向心度指标外,其余指标所代表的乡村空间形态对村域的景观破碎度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在这六个指标中,影响强弱程度排序依次为最大斑块密实度(CILP)孔隙度(ROS)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 (AWMSI)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 (AWMPFD)人口密度(Density)斑块密实度(CI)。

2.2 乡村景观格局现状成因分析

2.2.1 自然地貌现状引导与制约

根据不同村庄呈现的不同特征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将调研的村庄地貌环境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加以分析,分别为平原区、台地区、山地区。从图1-图3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的村庄分布密度的区域分异具有以下特征:(1)山地区聚落密度最低,平原区次之,在台地区形成一个聚落密集带;(2)在山地区范围内,聚落密度差异较大,除了几个密度极高点,其余密度均为极低值;(3)在台地区范围内,聚落密度差异较小,除极高值之外,其余多为较高密集度;(4)在平原区,除邻近县城的聚落密度较高外,其余均为较低值。

2.2.2 村庄形态格局

乡村松散化布局,村庄人口下降与村域蔓延,呈现费集约用地式扩张,冲击着村域景观整体格局,使其景观破碎化现象越发明显与严重。村庄的松散布局直接反映在村庄向心度、密实度、孔隙率与密度等空间形态指标上,直接影响这些指标主要为户均宅基地面积与人口变化幅度两方面原因。

目前村庄户数呈现下降趋势,而村庄居民点规模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大。这一现象引起村域空间的松散发展,导致村庄空间密实度、密度与孔隙率的增加,从而增大了村域景观的破碎程度与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2.3 村庄间关联性

本研究分别选取三个地区的若干乡村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聚落间交通联系的强弱来制定聚落间的关系矩阵,进而评判村庄间关联度的强弱。比较三个地区的村庄结构,五大连池地区村庄之间的关联程度强于其他两个地区。主要由于该地区火山地质地貌保存完好,乡村内保留要数个天然泉眼,植被覆盖率高,旅游业较为发达。当地乡村居民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以满足承载旅游高峰区大量游客量的需求,保证了当地景观格局的完整性。海林作为牡丹江市代管县级市,素有“林海雪原”之名,是黑龙江省冬季主要的旅游地之一。当地雪乡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景观地貌,对于地方景观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其他村庄发展较为独立与封闭,与周边联系较弱,缺少村庄景观格局统一维护的意识。

3 结束语

通过对黑龙江省村庄空间形态指标与景观破碎度指标的计算,发现其复杂度、密实度、密度等指标对村域镇域景观格局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村庄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明显发现村庄空间形态对区域景观有着较为相似的影响。此外,村域镇域景观破碎度不仅与单一村庄的空间形态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乡村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

参考文献

[1]闫艳平,吴斌,张宇清,等.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8,3:105-108.

[2]Galster, G., Hanson, R., Ratcliffe, M.R., Wolman, H., Coleman, S., Freihage, J. Wrestling sprawl to the ground: defining and measuring an elusive concept[J].Housing Policy Debate,2001,4:681-717.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第7篇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9.8%,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1999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来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科院地理所编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成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举办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细控制性规划。2002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引进新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目。2003、2004年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2005年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的项目建设。2006年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2007年成功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同时又喜获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2008年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利用我县两茶一苗(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挖掘美食资源、民俗资源,并在沿高速出口,县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农博园;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社溪镇沙塅桂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村)建设措施

(一)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四)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三户联保惠农贷款,贷款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贴息资金安排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贷款需要。

(七)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管理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策划,规划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衷心希望全县30万儿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的2016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第8篇

鄂南农村现状调查

1、总体经济水平不高、不同乡村差异大

目前,调查村镇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村镇整体发展不均衡,总体经济水平低,村庄间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以洪湖市为例,市域范围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其中府场镇和瞿家湾镇依托工业和旅游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老湾乡等乡镇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

以调研的16个村庄来看,居民的年均人收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通海口镇的新街村,其主要支柱产业为加工业,经济条件要好于一般试点村。其年人均收入为6700元;而甘岭村交通闭塞,条件较差,年人均收入1500元,大体在3000~4000元之间。

2、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核心涣散

由于城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将农村绝大多数劳动力吸引到城市中。平时村庄中留下的多是妇女、老人、小孩。由于人口减少和村庄规划长期滞后,村庄内部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空心村”不断出现。

3、村庄布局散乱,土地使用浪费

村庄布点散,乡村景观差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过去自然发展状态下的村庄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建设混乱无序,违法搭建棚屋现象严重。

调查中的自然村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如瞿家湾镇瞿家湾村和乌林镇周坊村有近3000多人,小的如万全镇吴棚村只有几十户村民。村庄内土地利用率低,简易搭棚、围墙占地十分普遍,用地使用浪费,由此导致村庄集约型发展的模式无法实现,其它设施更难以配套。

4、基础设施缺乏,经济网络薄弱

总的来说,调查中现状村庄基础设施大多缺乏,功能不全,绝大部分村庄存在专用文化娱乐设施为零,公建配套不足,市政设施落后,缺乏公共绿地等问题。

在道路交通系统方面,虽然不少村庄通过“通村公路”工程对外联系得到解决。但村庄内部道路等级低,断头路较多,交通组织仍然无序。

在公共环境卫生方面,调查村庄中污水垃圾的处理过于简单,77%的村庄污水直接明沟排入附近的河塘中,也没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

在能源利用方面,情况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一定改善,有37%村庄使用液化气,10%村庄有沼气使用。但过半村仍以煤和秸秆为主。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严重滞后,这既是长期以来村庄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也与村庄数量过多过散,造成基建资金难以集中发挥效应有关。

对策与建议

1、乡村空间重构,缓解空心化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农民主要是靠水产养殖,加工和工业等实现了增收,劳务输出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之一。这要求我们在规划中能与经济现状相呼应。促进集聚发展和集约经营。一方面进行乡村布点规划,适当调整村庄布局,对于地处偏僻的村进行迁村并点,以方便基础设施的配建工作。另一方面,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保护耕地。还要对老宅基、废弃地及时进行复垦,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空心化的缓解。

2、挖掘村庄特色,保护生态格局

规划中注意发展特色经济,发挥村庄自身优势,带动周边,形成规模。以瞿家湾镇瞿家湾村为例,它紧靠洪湖蓝田生态园这一国家4A级风景区,还保存有明清一条街等多处明清古建筑。若对其加强整合和扶持,必能带来更多的效益。

尊重自然生态,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防污治理,改善黄精卫生和村容村貌。调整乡村工业布局,城乡镇工业集中布局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保护平原水乡的绿色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