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象服务调查

气象服务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气象服务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气象服务调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青海共和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95-02

气象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共和县气象服务开展情况,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公众进行调查,从而掌握社会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以提升气象服务质量。

1 调查方法及内容

1.1 {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制作公众气象服务调查问卷,分发给共和县第一、二、三小学,由学生家长填写。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26份,其中有效问卷520份,远远高于万分之一的社会抽样调查要求。经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调查问卷显示,城镇居民366份占70.4%,乡村居民154份占29.6%,符合当地城镇、乡村居民比例。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设置了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满意状况,对气象预报服务的满意状,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程度,关注何种气象信息类型,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等方面[1-3]。

1.3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职业、年龄以及学历情况如表1所示。

1.3.1 职业分布。从职业分布情况看出,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主要有农民、学生、个体人员、干部、工人、公务员、教师、科技人员、商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医务人员等,符合2015年共和县恰卜恰地区常住人口职业分布比例。其中,农民占的比例相对较多,为26.0%,其次是学生,占20.0%,工人、干部、个体人员比例在10.2%~14.2%,其他人员占2.1%。

1.3.2 年龄结构。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60岁,占93.8%。其中,30~49岁最多,占75.2%;其次是50~60岁,占9.8%;再次是18~29岁,占8.8%;60岁以上最少,仅占6.2%。

1.3.3 学历比例。被调查者的学历情况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最多,占29.0%;其次是高中学历,占20.2%;中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基本一致,占18.2%左右;大专学历人员占13.8%,研究生学历人员最少,仅为0.6%。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众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程度

对公众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程度以及公众是否需要上下班的天气预报、出门前是否关心当前的天气状况进行调查[4-5],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公众对天气预报表示非常了解、比较关注、一般关注的占92.4%。说明天气预报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等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不太关注的人员比例占6.3%,一点也不关注的比例仅为1.1%。

在公众是否需要上下班的天气预报、出门前是否关心当前的天气状况方面,公众需要上下班的天气预报的占53.3%,不需要的占46.7%。绝大多数公众很关心出门前的天气状况,占85.8%,不关心的占14.2%。

2.2 公众感觉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从图1可以看出,公众感觉天气预报“很准确”的占13.3%,感觉“准确”的占19.8%,感觉“基本准确”的占65.0%,感觉“不准确”的占1.3%,感觉“很不准确”的占0.6%。“基本准确”以上的公众占总人数的98.1%,但仍有近2%的公众感觉天气预报“不准确”,说明天气预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2.3 公众对天气预报服务的满意度

从图2 可以看出,公众对当前的天气预报服务“非常满意”的占16.2%,“满意”的占35.2%,“基本满意”的占42.9%,“不太满意”的占4.8%,“非常不满意”的占1.0%。“基本满意”以上的公众占总人次的94.3%,说明我们的气象服务得到了绝大多数公众的认可,但是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与公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目前气象服务总体评价不满意的公众在6%以下,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公众获得气象信息的渠道和希望获得气象信息的渠道

从图3可以看出,电视、手机短信和网络是公众目前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渠道,分别占46.5%、28.7%和19.8%,三者占总人次的95.0%。公众最希望通过手机短信获得气象信息,占42.7%;其次是电视,占32.5%;第三是网络,占16.9%;公众还有不同的选择方式。

3 结论与讨论

(1)气象预报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33.1%的公众认为天气预报是准确的,有2%的公众认为天气预报不准确。可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仍然是气象部门最需要改进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6-8]。

(2)应当拓宽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公众主要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方式获取气象服务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20%的公众希望增加和改进气象信息的途径,更多的公众希望通过手机短信获取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信息。因此,气象部门在保证原有渠道效能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互联网气象+”模式,积极拓展和应用新型的信息渠道,提升其利用效率,从而适应时展需求。

(3)共和县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较高。公众对目前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较高,气象服务社会效益得到肯定。2016年共和县天气预报服务总体满意度94.3%,要提高天气预报服务的满意度,除了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外,还应在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主动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

4 参考文献

[1] 黄焕寅.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调查分析及服务效益评估[J].湖北气象,1996(1):11-12.

[2] 王建萍,刘耀武.陕西县级农业气象服务调查及思考[J].陕西气象,2008(6):4.

[3] 骆月珍,雷俊,吴杨,等.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与讨论[J].浙江气象,2009,30(1):24-26.

[4] 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

[5]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课题组.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2.

[6] 王莘.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海气象,2011(4):2-11.

气象服务调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乌兰察布市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Primary Investigation Of “One County One Product” Meteorological Service Mode For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Wulanchabu

Zhenglijuan

Wulanchabu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bstract: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exploring “One county one product”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or the agriculture in Wulanchabu city is summarized.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bout planting status in ten counties, established meteorological service mode for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preliminary in Wulanchabu.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in services, think about current problems also.

Key wor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Wulanchabu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乌兰察布市特色农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要提升气象服务效果,不能局限于开展传统农业气象的观测和服务。“一县一品”特色气象为农服务模式就是要求气象服务人员从当地的农业种植实际出发,通过充分了解农业需求和产业布局,紧紧依托当地的特色产业,制定本地化的、特色鲜明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直接服务于主要用户。此服务模式对于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避免或降低灾害损失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调查及服务模式

通过分析各旗县市气候资源特点、调查农业生产现状、了解有关部门及农户的需求,初步明确了各地特色农业的服务重点和方向。各地还针对选定的特色作物品种,制定了特色农业服务方案。

1.1 各地区服务重点及方向

乌兰察布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土壤疏松多呈沙性,非常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多数旗县把马铃薯产业摆到了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开展马铃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成为了全市大部分地区的服务重点,主要包括的旗县有察右后旗、察右前旗、商都县、四子王旗、兴和县以及化德县。此外,根据各旗县市种植结构规模的不同,察右中旗的红胡萝卜、丰镇市的、凉城县的甜菜、卓资山县的草莓种植基地均被定位了当地特色气象为农服务的试点。

气象服务人员要在特色作物不同生育期和采收、贮运及包装在内的全过程中对气象条件进行监测、评估、分析,制作详细的气象服务产品,同时针对全生育期的突发灾害性天气提供灾害预警产品,并在灾后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及时收集主要用户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特色气象为农服务模式。

1.2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为了保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模式的建立,各旗县服务人员多次赴实地考察进行田间走访,并与种植大户直接交流、听取农业专家的建议,同时借鉴发达地区开展特色气象为农服务的先进经验[1、2],多种渠道了解生产单位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共同探讨了特色作物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图1“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2、乌兰察布市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缺乏数据资料

由于农业气象观测站点较少,仪器设备简陋,观测项目有限,使得现有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在服务中的利用率不高,使得深化、细化气象条件对特色农作物影响的研究难度加大。

2.2 农业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不强

乌兰察布市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多是天气预报,以及针对近期墒情状况的分析,大多数还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传统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生产全过程中气象条件时时监测、分析、评估工作尚未开展,使得服务的多样性不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需求。

2.3 农业气象队伍不够健全

基层农业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从事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力量由于受专业和时间的限制,目前对特色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不够,对特色作物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缺少沟通,还不能完全适应“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服务业务的需求。

3、“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思考

3.1 树立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农”工作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责任重大,农业生产对气候资源开发非常迫切,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对气象服务需求非常旺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延伸,任务非常艰巨,要主动的有针对性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3.2 不断完善特色气象为农服务模式

要将特色气象为农服务的模式不断完善,逐步深化。通过实地考察、多次摸底制定出针对作物不同发育期进行的相关服务。着重研究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工作,以提高特色农业防御灾害的能力。

3.3 重视农业气象业务队伍建设

加强对农业气象业务队伍的培养,通过技术交流,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更新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3.4 加大特色气象为农服务的经费投入

今后,要不断增加对农业气象服务的经费投入力度,改善乌兰察布市农业气象观测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并制定一定的奖励制度,从而调动起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气象服务调查范文第3篇

1 “嫁接”形式外衣,“再生”独有内核

电视节目模式源自英文 television program format。例如《交换空间》就是借鉴了美国广播公司一档改造家居装修的电视节目《改头换面》的成熟且成功的节目样式、节目环节和收视市场,《交换空间》的推出,给生活服务类节目注入了新亮点,真实、实用、娱乐的概念吸引了大量观众。

近年来,各大电视台的实践证明,成熟节目模式的引进缩短了创新周期,但是引进节目模式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模仿、克隆的节目很难有后发优势。一个节目如何让受众看到就眼前一亮,要做到“新”,或者要在题材上抓别人从未涉足过的点,或者要在形态上颠覆以往模式。

《气象大调查——空气负离子》(以下简称《气象大调查》)电视节目在2013年全国气象部门第九届影视业务竞赛中获得专业类二等奖,2014年又被湖南省科技厅评为优秀科普影视作品。《气象大调查》不仅颠覆传统说教方式,同时秉承“实用并娱乐着”的理念,通过外景拍摄融入省会长沙的特色景点,通过调查的方式科普“负离子”这个正在研究有待推广的科研新概念。在《气象大调查》中,也可以看到其他优秀节目的影子,比如《新闻大求真》(湖南卫视)标识鲜明的调查员求证实验、《交换空间》两组队员PK、《叼子策新鲜》(湖南经视)主持人“打油诗”总结节目主题等,无论从内容、形式、定位上都是与《气象大调查》不相同的节目。因此,成功的本土化模式,首先有一个无人能模仿的精神内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演绎。

2 策划研发重本土化“再生”

英国电视创意的产生以小组为单位,《气象大调查》作为一档新节目,其创意小组由监制、制片人、编导、摄像、两个主持人、包装人员等组成。在节目策划研发过程中,经历了从社会热点入手——发散联想——寻找开始点——向节目进发——完成节目架构和模式——继续跟进等六个阶段性头脑风暴:

第一步寻找社会热点,公众关注空气质量,空气负离子是新闻热点;生态气象正在兴起,因此空气负离子也是气象部门的科研课题,不仅新颖而且广受关注。

第二步发散联想,这个尚在研究且深奥的气象课题如何在节目中说清楚,创意小组疯狂的爆炸式出点子、听意见、求专家,从而总结出一个关于空气负离子在天气、季节、地域等方面的基本结论,并据此进行发散性联想,负离子与人们生活哪些方面相关。

第三步寻找开始点。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空气负离子的概念、等级、作用和分布,节目相对单调乏味。带着观众一起去寻找空气负离子,则会增加节目互动性;以天气变化为一条线,另一条线索则是主持人的寻找轨迹,但是两个主持一起行动不如兵分两路加入竞争元素……于是,让主持人作为调查员去寻找去PK,成为策划阶段大家公认最有趣的开始点。

第四步从向节目进发。关于空气负离子的新闻在各大媒体铺天盖地,但缺乏深度报道。在节目中,不能生硬灌输知识,还要提起观众兴趣点、要把复杂的科学术语说得通俗易懂且让观众欣然接受。整个节目创意制作过程中最艰难最需要新意的地方就是节目成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经过多次头脑风暴,策划在节目形态上综合运用调查体验——动画图解——“打油诗”概括等方式,层层递进、反复深入。

第五步完成节目架构和模式。节目通过调查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科普知识。主持人是调查员,是体验者,也是科普宣传员、甚至是景点宣讲员,他们通过一周的深入调查,监测不同地点、不同天气下的负离子数据,为后面的分析和服务做基础,他们转述专家的分析,保持节目的快节奏。

第六步继续跟进。对节目方案进行完善、补充和再论证。通过一目了然地呈现调查结果加深观众的印象,通过寻找身边的负离子到如何改善身边的负离子,有限的时间内容如何更好的展现,每个环节都反复讨论,不断补充完善。

由此可见,题材的原创让生活服务类气象节目独具魅力。《气象大调查》不同与一般科教片,又不同于电视媒体的生活服务类节目,选择信息的标准必须与气象科学多少有关,探求结论的手段是带有娱乐气质的“调查”,在科普节目中兼容了旅游景点的介绍和生活服务的支招,其精神内核是对节目内容进行了气象科学领域的本土化改造,以娱乐为载体传播知识、服务生活。

3 节目演绎“嫁接”娱乐与实用

气象服务节目体现的不是单一的服务功能,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站在受众的角度,以气象为切入点、用电视人的心态来策划制作节目,让观众不仅能接收气象信息,还能从中享受到趣味性、娱乐性等新内涵,在服务与娱乐之间找到平衡点。

3.1增加表演性,用情节愉悦观众

电视节目的特点是声像并茂,视听同步,比较符合人们的收视习惯。而一些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多是在演播厅里或坐或站,只顾照本宣科地解说,这种形式应该得到改进。在笔者看来,所有的服务类节目本质上是一种叙述,娱乐也是一种叙述方式,要增加一些表演的成分,以增加节目的感染力,增加收视兴趣和加深理解,以此更好地传播气象信息、气象知识。《气象大调查》中的科学数据和结论,就是通过调查员PK的游戏方式,娱乐化地讲述岳麓山和天心阁两个地方不同天气的负离子监测情况,进而介绍负离子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让观众快乐地接收知识。两位主持人的讲解是节目的精髓,由于 时间有限,由主持人讲解代替的专家的采访,不仅增加了表演性,愉悦了观众,又保证了节目节奏风格的一致性。

3.2增加可视性,用细节惠及观众

目前, 气象节目时长一般在2min~3min之间,如此短的时间很难传递大量信息。《气象大调查》要通过电视的表现方式讲清楚“空气负离子”这个全新的气象术语的定义、作用、成因,地域、时间、天气、季节分布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负离子改善身边的空气质量,要充分有限时间内牢牢吸引观众,不仅要将大量的科研资料浓缩成精华信息,而且在编、拍、剪等方面更注重细节运用。一方面编导在解说文稿上进行创新,创造最佳的语言环境,用观众最熟悉的语言传播观众最需要的信息,比如最后的“打油诗”就是将整个调查分析服务的结论以“七字决”的方式告诉观众,加深理解和记忆;第二是讲究拍摄技巧,注重节目特质,不仅统一主持人的服装、标识,运用各种拍摄手段、从各个角度快节奏地呈现调查的过程,以及沿途的风景,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获取知识;第三是精心剪辑,展现节目的最佳样式和独特风格,比如多窗口、快节奏展示两条调查路线,轻松明快的配音,在介绍如何通过负离子改善空气环境时,不再用实拍效果拖延节奏,而是继续用图片配生动字幕的方式一气呵成,确保丰富的信息量。总之,气象服务类节目应该制作成一部精致的短片,没有拖沓冗长得内容,通过丰富的实用信息,来实现节目的最大价值。

4 结论

气象服务类节目是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注重原创意识,传达创新理念,而且要有创新的表现手法,打破固定模式,在实践中“嫁接”出更多让观众感到愉悦又实用的气象节目,“再生”出更多具有行业本土特色的“实用并娱乐着”的气象服务节目模式,从而推进气象节目朝多元化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烜.转向——中国电视生活服务节目之变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23.

[2]周欣欣.本土化与时代性:模式类节目的发展趋势.视听界,2012,2:23-28.

气象服务调查范文第4篇

一、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由各县区政府负责,对气象信息员名单再核实,11月底前报到市应急办和市气象局,要选聘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志愿者担任信息员,要切实能发挥信息员作用,每个村、社区、学校至少有1名气象信息员。县政府和应急办每年组织气象信息员培训、气象局负责培训内容。气象信息员需掌握本村住户、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等情况。气象信息员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市、县气象局发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喇叭广播、走访、电话等方式通知各有关农户、居民。对已经发生的气象灾害,通过电话将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情报告市县气象局。市气象局需掌握最新的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变化情况,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气象信息员。

二、加快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

各县选取1个村作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提供实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等)建设示范点,可以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培训站、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在原有站点基础上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有固定场所(可容纳村民前来咨询,有科普宣传橱窗);有信息设备(电脑、宽带网络、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有信息员(能及时接收和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有管理制度(公示服务项目、开放时间、信息员职责和考核指标);有服务内容(接收和广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登陆气象信息服务网、更新科普宣传板报橱窗、参与气象灾害调查、反馈农民的意见)。

三、开展县级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区划

各县区牵头,组织气象、国土、水务、民政专家,开展调查,摸清气象灾害危险区域、适宜安置点,制作重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旅游区气象灾害分布图。滦平县作为示范县,今年底完成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实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延伸到乡、村。

四、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是指对某个乡镇是否具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是否能自发进行灾前、灾中到灾后各项防御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认证。各县按照认证标准,逐一落实考评内容,滦平作为示范县,今年底前完成认证,由气象局和市应急办负责对滦平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和认证,争取其他县明年通过认证。认证标准:有健全的组织、掌握气象灾害风险状况:有专门小组全面负责乡镇气象防灾减灾事宜;有一名乡镇负责人分管,有气象信息员承担相关工作;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一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掌握乡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重要设施、危险地区、气象灾害风险图、弱势民众、防灾减灾资源(避难场所信息、防灾减灾专家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渠道畅通:有多种渠道(显示屏、大喇叭、电话、手机等设备)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通知到乡镇每户居民。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乡镇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对弱势群体救助措施,乡镇气象灾害避难图(包括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临时安置场所、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定期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定期科普宣传、民众有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基本技能: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定期印制分发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居民知晓本乡镇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线、气象预警信号含义;居民掌握气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防灾基础设施齐备:每个乡镇至少1套天气自动监测设施、并能正常传输数据;应急避难场所有明确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路口设置醒目的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乡镇储备必要的应急减灾物资。有工作制度:建立相关人员、气象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的管理制度,建立两卡发放制度(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发放给防御责任人和信息员,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给乡镇居民);定期进行气象防灾减灾检查;建立气象减灾工作档案。

五、做好新增加密自动气象监测站规划

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气象局、水务局、水文局、国土局、交通局,在现有自动气象站基础上,选择重要工程区、重点流域、地质灾害频发点、人口集散地、重要交通干线,布设自动气象监测站,各县在11月底前将自动气象监测站布设规划图、预算、安装进度报市气象局汇总提交市政府,此项工作争取列入“十二五规划”。

气象服务调查范文第5篇

他们的作用发挥究竟如何?他们有哪些需求和想法?近日,记者就农村气象信息员现状对上海、黑龙江、海南、山东、云南等五省(市)1771名气象信息员关于2012年主要工作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并采访了河北、湖北、安徽、辽宁、宁夏、山东、甘肃、上海、浙江、天津、海南和陕西等12个省(区、市)的40余名气象信息员,以期找到答案。

今年6月下旬,一场又一场暴雨持续冲刷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此前一个月,在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气象协理员廖兴祥已经组织开展了两次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为汛期强降雨的到来做足了“功课”。

“我们的应急演练内容主要针对社区排水等方面,通过预演和演练,使大家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气象灾害的防御技能。”廖兴祥说。

杭州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在夏季,暴雨、台风等给百姓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当气象灾害发生时,我会在10分钟之内,利用居民QQ群、防灾预警系统等将气象信息出去。平时,我则会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对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醒大家注意防范。”在廖兴祥担任气象协理员的4年时间里,他负责的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既然我做了这份工作,担当了这份责任,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廖兴祥这样说。而在辽宁省凤城市,担任气象信息员已一年有余的大堡蒙古族乡农业站站长胡振华跟记者说得最多的也是“必须尽的义务”。

2012年,台风“达维”“布拉万”让辽宁遭受重创,胡振华及时把气象预警信息发送给全乡8个村的气象信息员,让他们提醒广大村民在风雨来临前加固蔬菜大棚、减少外出,防范风雨带来的影响。

胡振华并没有计算过一条预警信息可以减少多少损失,但大家的反馈让她觉得无比自豪,“有的村民见面就说――多亏你发的预警信息,我的大棚‘躲’过了这场风雨。”

对此感同身受的还有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美原镇气象协理员余爱国。“事后,瓜农都来感谢我,由此带来的那份高兴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是‘气象信息员’给了我这份荣耀。如果有需要,我将把它作为一份事业继续做下去。”帮助瓜农躲过大风降温天气的余爱国回忆道。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1700多名气象信息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为曾经做出的防灾减灾成绩而感到骄傲。

如果说气象信息员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那么现在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公里”。

廖兴祥告诉记者,今年他正忙于跑马场巷51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在对这个隐患点做了多年调查后,今年我们对其进行了治理。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通过对灾害点的勘察、上报、评估等工作,逐步消除气象及其次生灾害发生的隐患”。

安徽省铜陵市气象信息员肖帮群说:“我一方面通过中国兴农网了解农业气象知识,一方面为村民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我这个村支书的地位又提高了。”

在采访中,气象信息员还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气象信息站和气象信息员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气象信息员、大学生村官赵石磊表示,目前可以实现用现有的设备预警信息这一功能;但在推广农业气象技术和宣传气象科普知识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并用通俗的语言代替专业术语。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气象信息员郑仁和建议改进大喇叭广播系统技术,变人工广播为自动播放,同时加强对电子显示屏的维护、更新。辽宁省凤城市气象信息员胡振华、葫芦岛市绥中县气象信息员赵磊希望添置气象信息接收设备,加速推广先进技术。

此次调查统计发现,面对承担的主要工作,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气象信息员比例为80%,其他比例依次是:灾情收集上报为50%、收集反馈气象为农服务需求为46%、气象法规和科普宣传为42%、气象设备维护为35%。

而在气象信息员的工作设备方面,使用手机的比例为88%、电脑上网为55%、座机电话为45%、光碟播放器为26%。

调查显示,分别有75%和50%的气象信息员认为通过气象信息可以更好地安排生产和生活,49%的气象信息员认为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灾害损失。

2013年,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已走入第6个年头。无论“老人”廖兴祥还是“新手”胡振华,无论是村支书还是农业站站长,大家都共同担当灾害防御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这份工作用上心,把这份工作做到位。他们有的获得“百名优秀气象信息员”“最满意气象信息员”称号,有的荣获“全国气象服务贡献奖”。“60万颗星星”默默无闻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和承诺。

(选自《中国气象报》2013年11月4日,有删改)

1.气象信息员有着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答:

气象服务调查范文第6篇

一、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市共建立乡(镇)、村两级气象信息员1536人,其中市546人、市214人,县370人、县406人,分别由各行政村、社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水库管理员及炮手等兼任。全市气象部门通过决策服务短信平台、手机大喇叭预警信息平台等,把预报、预警信息传达到气象信息员,通过气象信息员传达到广大人民群众,以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市委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局目前已将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全市气象信息员管理范畴。与市移动公司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信息化建设合作,由移动通信部门为气象信息员开辟气象信息发送专用端口,利用农信通、畜牧通及移动大喇叭等服务平台向农民朋友发送预报、预警、科普等气象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协助做好气象服务作用。

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每季度对气象信息员信息进行抽查核实,确保气象信息员信息真实、可靠。将中国局、省局印制的《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等书籍、材料发放到信息员手中,近期将编制印发《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气象信息员工作责任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至每位气象信息员。

二、制度制订及落实情况

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协调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5月20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各乡(镇)、办事处分管农业或应急管理的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任气象协理员;各行政村、社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气象信息员;林业、农业、学校、水库及其它重要部门要指定1名工作人员兼任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明确协理员、信息员及应急联络员责任义务。要求气象信息员24小时保证手机畅通,调离工作岗位或通讯方式变更须及时上报市气象局,市气象局按上报信息更改信息平台个人档案资料。其他县(市)局也向地方政府报送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近期将加大协调力度,力争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

完善气象信息员气象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信息上报制度。气象部门预报未来有气象灾害时,要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至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应急联系人;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通过短信、广播、电话、大喇叭、上门等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辖区内公众手中。当信息员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在2小时内将灾情信息上报至气象部门。

三、培训情况

气象信息员工作在气象防灾减灾的最基层,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加强气象信息员管理和培训至为重要。5月21日,局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市气象信息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气象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其它相关知识。使每个气象信息员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提高气象信息员的整体素质。其他县(市)局也于6月份先后组织开展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气象信息员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掌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与传递、气象灾情调查上报等工作方法,了解气象仪器设施管理办法等,为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切实发挥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象信息员人员变化较大,对信息收集、更新存在一定难度。

2.气象信息员工作大多属于义务工作,财政补贴支持经费少。

气象服务调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

现阶段,我国处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完善和优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是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而通过农业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体系的构建,还可以为“三农”的发展和深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于此,各地方应当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特征,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体系。另外,受到农业生产特殊性的影响,农业发展水平与气候气象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近些年,在恶劣自然灾害影响背景下,对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还不完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协调,不利于农业生产稳定性的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1当前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将现代化农业建设纳入到了重点工作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地方政府也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加大了对以“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为基础的项目投入,使得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例如农业气象试验站、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自动雨量站等气象服务平台的构建,为农业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体系提供了支撑。但是仍有部分地区农业气象服务及灾害防御体系还不健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些偏远地区甚至不具备获得农业气象和灾害防御信息的条件,例如西部一些地区、偏远山区等农业气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具备实践应用的条件。另外制约地方农业气象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地方气象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软件服务不到位、政策和规定内容不具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造成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大对农业气象服务项目建设的重视力度,不断地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为“三农”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方法

在创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地区农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保障气象服务建设符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的基本要求,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应当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体系,为农业气象监测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某地区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GPRS定位技术以及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制定了符合地方农业发展的气象参考指标,为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后盾。

3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措施

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还严重不足,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无法在短时间内传递到农村地区,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防灾抗灾能力的提升。加上公共设施不全、气象基础建设不完善等,使得农村地区较城市相比,承受自然灾害危害较多。基于此,必须不断地强化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3.1保障精细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作用下,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正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应当在乡镇地区推广并建设自动气象监测网以及精细化气象预报系统,同时加大这些先进技术设施的普及范围,提升农村地区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变能力,缩短与城市之间的灾害防御体系差距。3.2扩宽气象预警信息渠道在构建农业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相应的保养和维护制度,以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气象新服务信息的及时,以保障及时有效的气象预警信息可以让每一名农民知晓,为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3.3构建联动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在进行农村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的地位,实现多部门联动,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农村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组织体系。例如,各乡镇应当有专门的分管领导、气象信息服务站、协理员,同时还必须构建以地区气象条件为参考的应急系统。应当具备一定的预警信息接受和传递能力,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联动应急方案,将由此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化。3.4构建以预防为主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县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设的重视力度,尤其是在进行乡镇等发展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做好设计方案。例如可以走进农村展开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做好灾害评估和规划工作;针对农业生产具体情况,制定灾害防御方案,做到“有备无患”,为农业安全生产建立一道坚实的防线。

4结语

气象服务调查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气象国际培训 学员满意度 调查研究

一、引言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自1993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立以来,已为134个国家培训了2000多名高级气象科技人才和气象部门高级官员,为我国气象领域援外培训和世界气象事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同时,也有助于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有助于我国积极推进“大外宣”战略。[1]

目前已有对国内气象教育培训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估的实证研究成果(王亚光,2006[2];方小美,2007[3]),但尚无对国际气象培训班进行质量与效果评估的实证研究成果。本课题对2013年WMO 南京区域培训中心举办的共8期国际培训班的全体126名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反馈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对学员主观意见的汇总归纳,准确评估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气象国际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并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为提高我国气象领域援外培训的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表的内容、发放、回收和统计

根据商务部援外培训处的要求,WMO南京区域中心对每一期国际培训班都进行了学员满意度问卷调查,所使用的调查表由商务部统一提供,用于商务部支持的各类国际培训项目的质量评估,有较好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该问卷调查表包括“培训类”、“管理类”和“综合类”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别有9个、8个和3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有五个评价等级供学员选择反馈。

除以上20个项目的等级评价外,调查表还有专门的栏目供学员对培训班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课题研究人员向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在2013年开办的共8期国际班培训班所有126名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这些调查表全部回收且都为有效问卷。这些调查表中的定量数据(即对“培训类”、“管理类”和“综合类”共20个项目的评分)全部输入SPSS软件,通过该软件中的 “描述统计”功能统计了国际培训班学员对这20个项目的评分,统计结果如下:

三、调查表数据统计结果

如表一所示,与“培训”有关的9个项目中,学员满意度最高的是“授课教师水平”,有94.4%的学员表示“满意”(34.1%)或“很满意”(60.3%);满意度最低的是“翻译水平”(主要指培训教材的英译质量),只有69.8%的学员表示“满意”(46.8%)或“很满意”(23%);有7个项目的学员满意度都在80%或90%以上,这表明国际培训班学员对这9个方面的总体认可度较高。

如表二所示,在与“管理”有关的8个项目中,国际培训班学员满意度最高的是“中方工作人员的态度”,共有96%的学员表示“满意”(23%)或“很满意”(73%),而满意度最低的是“项目时间长短”,只有76.2%的学员表示“满意”(36.5%)或“很满意”(39.7%),有6个项目的学员满意度在85%或90%以上,这表明学员对培训班的管理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

从表三可以看出:有89.7%的学员认为他们参加的培训项目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有一定帮助”(34.1%)或“有很大帮助”(55.6%);有94.7%的学员认为他们参加的培训项目对中国与他们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有一定促进作用”(28.6%)或“有很大促进作用”(65.1%);有92.9%的学员对他们所参加的培训项目的总体评价为“满意”(41.3%)或“很满意”(51.6%),这表明,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总体评价很高,培训项目取得了很大成效。

四、学员主观意见的汇总与归纳

在回收的所有126份问卷中,约有一半学员填写了主观意见,以下将最有代表性的意见按“教学”和“管理”这两个方面作如下归纳:

(一)与“教学”有关的反馈意见:1)大多数填写主观意见的学员都希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培训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2)有部分学员希望延长培训时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所学内容,掌握中国先进的气象技术;3)有部分学员建议汉语课程和中国文化课程能安排在气象课程之前,而且这两类课程中有不少重复内容,希望能够适当精简;4)有不少学员反映,发给他们的部分教学材料还是用中文编写的,对不懂中文的学员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希望能译成英文;5)还有学员建议在培训中选取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学案例,而不只是局限于中国的教学案例。

(二)有关“管理”的主观反馈意见:1)有学员建议WMO培训中心能建立对已受训学员的后续跟踪管理,了解这些学员在各自国家的发展状况和他们今后的培训需要;2)学员希望他们所住宾馆(一所四星级涉外宾馆)在餐饮、卫生、服务人员外语水平等方面能更加完善。

五、讨论与建议

从对本次问卷调查反馈数据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于培训班的满意度很高,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所具备的优势和特色,包括:1)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气象和环境等方面的众多优势学科,集中了多方资源;2)认真组织培训选题,突出气象领域热点问题,增强培训选题的针对性和时代性;3)认真实施培训项目,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4)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气象组织高级官员、国际气象界知名学者和中国气象局一线专家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培训班师资;5)拥有与中央气象台同等水准的校气象台、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农业气象试验站、华东干旱联合科学实验基地和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等先进教学平台和其他一流的培训设施。

不过,学员在调查问卷中提出的意见也反映了气象国际培训班存在的需要改进之处,我们对此提出如下建议:1)在培训班课程设置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特别是利用好我校各种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使学员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2)加强WMO国际培训班的教材建设,组织编写针对培训班课程的英文教材,并引进部分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教学材料由专业翻译人员全部译成英文;3)培训中心应建立对已受训学员的后续管理档案,跟踪了解这些学员在各自国家气象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们今后对国际气象培训的需求;4)在WMO国际气象培训班的管理服务方面,要促使学员定点入住的宾馆在餐饮、卫生、服务人员英语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我们相信,如果根据以上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的气象国际培训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 范勇.英语国家受众对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官方英译文接受效果的实证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15 (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