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庸
1、学习不够深入
具体表现:党务和人事的能力不强,还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具体整改措施:加强党务和人事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2、进取心不强
具体表现:对工作没有目标,满足于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对全局人事工作缺乏远见,对人才规划考虑不周到。
具体整改措施: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进取心。
3、创新意识不足
具体表现:视野不宽,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务工作思考不够,办法不多。对人事制度改革办法不多,满足于按照政策办事。
具体整改措施:努力学习,拓宽视野,做好新形势下党务工作和人事改革工作。
二、懒
4、执行力有待提高、效率不高、服务还需要完善
具体表现:有慢作为的现象,对领导安排的工作完成不及时,如:党员活动室改造缓慢,安排的安全培训班没有能及时开展。
具体整改措施:合理安排工作,增强计划性,提高执行力。
三、散
5、管理不严格,执行制度不严。
具体表现:管理上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有时不愿意得罪人,对于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不愿意多说。有时上网过多。
具体整改措施:严格管理,按照制度办事。
四、浮
6、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具体表现:起草文件有时满足于照抄照搬,没有很好的我局实际工作相结合,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
具体整改措施:多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多解决实际问题。
五、拖
7、工作中有拖和等的问题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开发 体会
一、高职教育的特征
教高[2006]16号文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模拟真实工作过程,将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高职教育的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做事以及怎么样把事情做好,除了培养专业能力,更要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职课程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如何教?什么时候教?在哪里教?”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内涵
德国劳耐尔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行动导向与工学结合是其最本质的东西。该理论强调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它以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项目,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灵活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中工作,大大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步骤如下: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核心岗位群,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课程体系转换,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这解决了为谁教,为什么教这些,(专业)教什么、何时教,(课程)教什么、程度,如何教、在哪教等问题。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要求
(一)改变思路与转变观念
我们以往的职业教育都是学科型的课程教学,尽管有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但与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不相同,学生知道知识有用却不知如何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学做结合’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境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要求我们要改变观念,以企业需求人才为基本出发点,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企业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设计课程体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二)精心进行项目课程设计
首先,要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组织教学。其次,课程之间要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的项目与项目之间均应体现工作任务逻辑主线。再次,合理安排“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课程。
分析企业各岗位人员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将各它们融入课程学习领域,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实现双证融通。各主题单元(学习情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展开,给学生以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
(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人,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实施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提升教师内涵与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不再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而是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必须具有职业经验,最好来自企业一线,具备“双师型”资格,具有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能力。二是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形成“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三是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案,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应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采取如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教师如何适应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如何设计有意义的情境、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具有企业生产真实性的实习基地等,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才能培养出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甘肃路桥第五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和管理组织,是企业的基础。如何使班组建设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是每个企业都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机械化班组;管理;重点
机械设备班组化管理已经成为目前项目设备管理的重要模式。设备班组化管理能合理调派设备,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的经济性。现结合我公司设备班组管理的经验,粗略的阐述一下设备班组管理的重点与对策。
班组管理的重点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和管理组织,是企业的基础。如何使班组建设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是每个企业都要研究的课题。在这里,介绍几点在班组建设中需要重视的要点。
1 抓好班组管理建设,班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班组长既是公司设备操作的技术骨干,又是班组管理工作的实施者。班组长在班组中的作用就是要充分调动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合理地组织人力、设备,充分考虑项目施工计划,精心安排工作,安全优质地完成班组工作,最大化的发挥设备效能。
首先,班组长应是技术骨干和“好教师”。班组成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在处理现场施工工艺和设备异常状况的时候,需要班组长给予及时指导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现场授课的任务就很自然地落在了班组长身上。同时,班组长作为班组的安全责任人,需要负责组织班组成员进行班组设备维护保养、日常安全操作、处理紧急事故等,这些都要求班组长不仅在现场工作中对工艺流程了解透彻、技术娴熟,更要有遇事不惊、处事不乱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将各种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生产。
其次,班组长应是班组成员的“贴心人”。班组长不仅要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工作能力和亲和力来增强班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应把思想教育和文化践行作为培育团队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并将其贯穿于班前、班中、班后等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从而使班组管理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组长要善于发现和了解班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关心企业、关心班组、关注质量和成本,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2 加强班组的精细化管理
2.1 工作安排的精细化
第一,班组长要随时与设备管理部门、各施工面的技术人员联系,准确掌握工程进度,合理安排班组工作计划,实现工作安排的精细化。第二,工作安排要有超前性,超前的工作计划能为日后具体的工作安排赢得主动,在“日”工作计划的基础上,还要有“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这样,管理人员才能胸有全局、及时调配。第三,安排工作的周密性。材料是否准备齐全、设备是否运转正常,设备日常保养配件是否备齐,应急措施是否到位、影响现场工作的外部因素是否解决等,这些都是能否顺利开展工作、保障施工的先决条件。第四,安排工作要量化。凡是有量可计的工作,都要有明确的数量计划,在做数量计划时,要估算每一个量化细部的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确保每一个工作过程的劳动力、设备配置合理,不窝工、不过量。
2.2 安全管理的精细化
班组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重点内容在现场管理:第一,无条件地给施工人员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保障班组成员在遵章作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第二,保证机器、设备外观整洁,安全附件齐全,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第三,班组成员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工作中要遵循施工工艺要求,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并将各种原始记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第四,施工材料、设备备件要摆放整齐,各种工具、器材实行定置化,做到物流有序,标志齐全,安全色标醒目。第五,岗位操作技术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安全技术规程齐全,班组要有针对性地安全规章制度。第六,班组在生产现场要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随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反映出的安全隐患。
3 完善健全的考核制度
通过绩效考核,使班组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不足,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绩效;让项目管理者能全面掌握每位员工的德、能、勤、绩等情况,更有效的发挥沟通、引导、帮助、激励的作用,调动班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班组的生产、管理水平。
3.1 班组长的考核:项目经理根据当月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和业绩,结合工作表现,对照考核细则对班组长进行班组管理、计划执行、任务完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在考核记录表上给予加、减分,评定考核等级,作为效益工资发放的依据。
3.2 班组成员的考核:由班组长根据每个成员日常的工作表现,对照考核细则对成员的工艺流程执行、操作安全、劳动纪律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在考核记录表上给予加、减分记录,评定考核等级,作为作为效益工资发放的依据。
3.3 班组的考核:由项目领导班子根据班组当月施工计划的贯彻执行、班组综合管理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在考核记录表上给予加、减分,评定考核等级,作为优秀班组评选、明星员工推荐及奖金发放的依据。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元,也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实施班组设备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具体地控制班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让班组设备在生产的每个环节发挥最大化的低耗高效作用,完成生产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低耗经营目的。
[关键词]系统化培训方法;岗位全面工作能力
维修活动在核电厂的运营业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维修活动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是要有足够能胜任维修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此,必须建立维修人员培训体系,采用适宜的培训方法,保证维修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达到岗位工作要求。如何培养出足够胜任维修工作的人员,为机组运行保驾护航,从而保证核电厂的运营业绩是维修部门重点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IAEA推荐,系统化培训方法(SAT,Th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是获得并保持核电厂人员资格和工作能力、保证人员培训质量的最好的培训方法。系统化培训方法是一种工作方法,分为分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5个阶段。它是针对具体工作岗位,从提出人员全面工作能力要求开始,开发和实施培训大纲,到为达到这些全面能力要求进行的必需培训,最后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价的一个逻辑过程。
为了阐述SAT方法在核电厂维修人员培训中如何应用,选取机械维修管阀工程师(以下简称管阀工程师)作为应用的岗位,从核电厂管阀工程师培训大纲开发、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价、培训管理四方面进行应用说明。
1.培训大纲开发中的应用
岗位培训大纲是人员经过培训取得岗位全面工作能力的保证,因此培训大纲的开发是SAT应用过程的重点,也是SAT应用的基础。
按照SAT的方法,管阀工程师岗位培训大纲的开发应从该岗位任务分析着手,获得岗位全面工作能力要求(KSA),然后通过KsA清单确定岗位培训目标,最后按照最终培训目标和分解目标进行岗位培训大纲的开发。此外,大纲设计过程中还需评估培训资源,确定培训方式和考核标准。
1.1全面工作能力(KSA)分析
目前,我公司还未建立管阀工程师岗位初始培训大纲,因此需要从岗位任务分析入手,确定胜任该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确定岗位培训需求。全面工作能力分析的第一步是岗位职责分析,通过岗位的工作范围、岗位职责确定管阀工程师的岗位任务清单,进而分析得到岗位全面工作能力KSA清单。
1.2培训大纲的开发
全面工作能力分析阶段已获得管阀工程师的任务清单、KSA清单。本阶段主要是将分析的结果转化成培训大纲,包括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
1.2.1培训目标
维修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技能培训在维修人员培训中的比重,所以维修人员培训目标确定,应重点关注技能操作培训目标的建立过程。
最终培训目标与任务相对应,分解目标与KSA清单密切相关。因此技能培训分解目标基本由基础知识、技能、模拟操作三部分组成。也就是执行该任务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明确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每一个工作步骤依据的标准。
1.2.2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按照最终培训目标和分解目标进行开发。在计划安排过程中,需要考虑培训课程间支持、依赖的关系,同时也需要考虑培训时间的安排,使培训课程模块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并节省有效培训时间。
(1)培训课程规划:根据分解培训目标,确定不同的培训课程,再根据课程之间的关系将培训课程规划为培训模块。培训课程规划时需考虑以下内容:
同一任务领域内需要培训的任务进行排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相互支持关系,将培训任务进行先后次序排序,这样下一步培训任务容易与前面培训课程建立承接关系。
任务组合,确定培训课程。同一任务对应一门培训课程,也可能多个任务对应一门培训课程。所以将分解任务进行组合,确定合适的培训课程。
(2)培训时间安排:按照课程的依赖关系及学员的初始水平,将培训课程的实施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更利于培训的实施。培训时间安排需考虑以下方面:
课程模块培训时间的安排:岗位任务中包含有同一领域的知识、技能及管理要求类分解目标,由于这类分解目标相对比较独立,可以成为一门特定课程,并提前培训。
如培训课程规划中分析得到的基础理论(辐射防护、工业安全)、电站系统包含在维修岗位许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分解目标中,所以该课程模块的培训时间需要安排在前面实施。
同一模块中课程培训时间的安排:模块内的课程内容相对较为独立,但课程间也存在着依赖与支持的关系,所以同一模块内基础课程的培训安排也需要安排在培训前面完成。
1.2.3培训大纲的设计
按照上述应用分析,结合我公司维修人员的特点,管阀工程师培训大纲中的课程规划如图1所示:
2.培训实施中的应用
培训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教员备课、进行培训、考核、反馈、培训记录。与培训方式相对应,管阀工程师培训现采用笔试、口试、操作、总结和综合评价5种考核方式。为了达到更佳的培训效果,培训实施中考虑学员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保证学员参与率的同时提高培训设施和培训资源的可利用率。并做好培训记录、考核试卷、评价反馈单等材料的收集整理,一方面为日后的培训积累材料另一方面可以为培训管理提供素材。
此外,培训材料的准备也是培训实施的必要保障。培训实施前,按照既定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材料准备,培训材料包括PPT介绍材料、程序等,需要在满足培训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加大音像材料、试听媒介等材料的投入,这样可以增强培训实施的效果。
3.培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培训效果评价是维修培训大纲有效性的保证。通过维修人员接受培训后的工作绩效来评价培训的作用,从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出发,在分析总结培训理念与需求、培训内容与形式、培训实施等环节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培训效果的各方面原因,提出有效改进方式并将结果反馈到培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目前,维修人员培训效果评价信息主要来源于七方面:经验反馈,检查和评价报告,程序变更,管理人员的意见,在岗人员的意见,教员的意见,学员的意见。通过定期分析反馈评价结果,更改培训薄弱项,使维修人员培训紧密的有机结合。
4.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技能 职业素质
一、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尤其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贸企业增加了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一些高职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上未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导致毕业的学生难以满足外贸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切实提高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直是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课程体系定位不清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育主要培养职业型人才,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目前,我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与本科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体系过于接近,只注重高等教育中一般共性的东西,却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虽然设置毕业实践环节,但缺少足够的实践基地和具体有效的实践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许多实践环节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体现不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职业性特点。
2.课程体系的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落伍于社会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国际商务体系的设置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沿袭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以学科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在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中还沿用着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在教学上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一些课程的开设实用性不大,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也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习惯于“学科课程”的思考方式,一些重要的实务性专业课程如单证、报关报检、跟单等课程实践课时开设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许多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达不到企业的工作要求,甚至看不懂常见的单证,实际操作能力差。可见,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当前社会的要求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3.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
高职课程体系定位不清导致了课程安排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的教学顺序不合理和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安排不合理。国际商务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上存在课程安排顺序不合理,如国际贸易实务课排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前面,还有在新生入校之初就开设国际商务谈判课的,这些课程安排上的不合理就会因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不了解,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安排上目前不合理的情况有理论总课时量远远大于实践总课时量、缺乏一定的应用性的实务课程与实训课程、理论性课程安排的课时量过多和实务性课程在实践课时比例分配上不足等。
三、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改革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
1.设置专业课程要根据岗位职责与职业能力的要求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应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学的原则。
首先要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其次要以岗位职责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然后建立目标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再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群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
针对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跟单员和会计所应完成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并应符合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为目标的课程。为此,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如下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外贸单证、报检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会计等。这些课程已赋予了新的内涵,并非传统概念或几门课程的组合。要调整思路,根据不同岗位确定需要达到的职业目标与职业能力,并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流程来确定课程体系。对于不同课程,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具体教学中也要有侧重点。
2.合理安排专业课程要根据岗位工作过程与课程内部联系
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以外贸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外贸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外贸岗位工作流程与课程之间的内部联系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
在对专业人才高要求高标准的社会,企业希望所招聘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实操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增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实务课程与考证培训课程,如产品贸易实务、报关员考证培训等,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建议实践课时占教学计划总学时40%以上。对于实务性课程,可以提高实践课时占课程总课时量的比例,以加强实务课程的实训力度,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应该购买和更新外贸教学软件使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增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务性更强的外贸制单实务、报关理论与实务、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核心课程。
3.课程体系改革需要企业的参与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深入了解外贸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听取企业一线人员对国际商务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定期召开有企业、学校、相关专家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教学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研讨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在人才培养上,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学生的培养意见,并参考所提意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增减教学内容。加强同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熟悉现代化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并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充实实际操作经验,使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企业互聘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技术顾问,解决教学和实训的问题。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讲课,力争企业外聘老师的比例达到50%,专业教师也经常到贸易企业学习和交流,提高专业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和相关素质。
4.要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构建双证融通体系
在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中,纳入职业生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体会到每门课程对自己以后所从事工作的重要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专业是做什么,如何做,需要哪些知识,业内有哪些职业资格考试,如何获得这些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引出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入学开始的学习就有方向、以后就业也有目标。这就要求专业要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要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有效地融合全国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电子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合理构建以项目为导向、“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大伟.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思考[J]. 管理观察,2008年13期
[2]王涛生.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J].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9期
[3]童宏祥.构建以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职教论坛,2006年12期
[4]马倩.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年36期
工作计划是一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打算。写工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工作计划书的格式应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项。
1、标题
计划的标题,有四种要素:计划单位的名称;计划时限;计划内容摘要;计划名称。一般有以下三种写法:
(1)四种成分完整的标题,如《××市二零xx年规划要点》。其中“××市”是计划单位;“二零xx”是计划时限;“规划”是计划内容摘要;“要点”是计划名称。如起点文娱社XX-XX学年第一学期纳新工作计划。
(2)省略计划时限的标题,如《广东省商业储运公司实行经营责任制计划》。
(3)公文式标题,如《山东省关于二零xx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计划单位名称,要用规范的称呼;计划时限要具体写明,一般时限不明显的,可以省略;计划内容要标明计划所针对的问题;计划名称要根据计划的实际,确切地使用名称。如所订计划还需要讨论定稿或经上级批准,就应该在标题的后面或下方用括号加注“草案”、“初稿”或“讨论稿”
字样。如果是个人计划,则不必在标题中写上名字,而须在正文右下方的日期之上具名。
2、正文
除写清指导思想外,大体上应包含以下四方面的事项:
(1)背景。也就是情况分析(制定计划的根据)。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本部门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2)目标。这是计划的灵魂。计划就是为了完成一定任务而制订的。目标是计划产生的导因,也是计划奋斗方向。因此,计划应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
(3)步骤和措施。针对活动,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要明确何时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这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措施和方法主要指达到既定目标需要采取什么手段,动员哪些力量,创造什么条件,排除哪些困难等。要根据客观条件,统筹安排,将步骤写得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步骤是指执行计划的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每项任务,在完成过程中都有阶段性,而每个阶段又有许多环节,它们之间常常是互相交错的因此步骤很重要。准备,休息熟悉,爬山,烧烤,篝火,睡觉。以上是工作计划的大部分内容。因此,制订计划必须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是重点,哪是一般,哪些先干,哪些后干,应合理安排。而在实施当中,抓重点,抓牛鼻子走,同时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多方统筹。在时间安排上,要有总的时限,又要有每个阶段的时间要求,以及人力、物力的安排,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这样,使有关单位和人员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
一定的条件下,把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以便争取主动,有条不紊地协调进行。烧烤细化。人员,竹签,手套,木炭,烤箱,油,孜然,辣椒,肉。
3、制订好工作计划须经过的步骤: 此步骤与前面讲的步骤是不同的哲理是制定工作计划的经过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1. 认真学习研究上级的有关指示办法。领会精神,武装思想。 2. 认真分析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这是制订计划的根据和基础。 3. 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部门的现实情况,确定工作方针、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再据此确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环环紧扣,付诸实现。(做到统筹 ,精神与现实)4. 根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缺点、障碍、困难,一次要进行预算,考虑克服的办法和措施,以免发生问题时,工作陷于被动。 5. 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并分配力量,明确分工。 6. 在实践中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计划。严格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继续加以补充、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切合实际。
4、落款
关键词 油田企业 改进 思想政治工作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油田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油田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在整个油田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油田企业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切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生产力,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
1因“人”施教,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目前,油田企业各单位新老职工年龄参差不齐,学历高低不一,家庭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如何有效针对各个年龄段职工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教育、引导青年职工。加强思想教育、业务指导,把好青年职工思想的“总开关”,教育青年职工树立“爱岗敬业、顽强拼博、无私奉献”思想,单位要努力为其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激励;对出现的问题要敢于指出,不可视而不,听之任之,要使青年职工对油田事业充满信心。二是重用、信任中年职工。毋庸置疑,中年职工是油田企业工作的中流砥柱,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对业务强、作风好、思想先进、积极能干的中年职工要予以充分的信任,敢于给其挑担子、加任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能和积极性。同时,要密切关心其生活,为其解决困难,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三是尊重、体恤老职工。要根据老职工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传授给中青年职工。四是鼓励、培养新职工。要鼓励新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使他们尽快熟悉并融入油田业务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新职工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本职工作,熟练掌握业务技能,逐渐成为油田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目前,从各单位整体情况看,很大一部分新职工经过自己的努力好学,已经成为了各自所在单位的中流砥柱。五是激发、转变“老职工”。要做到奖惩分明,以业绩论好坏评优劣,激发“老职工”对油田工作应有的热情和关注,使其转变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开拓进取,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
2因“事”利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一是经常沟通。基层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应该经常与职工谈思想,及时进行交流,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鸣点”,做职工思想上的引路人;要与职工谈工作,定期听取职工对单位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找出工作的“盲点”和缺陷,做职工工作中可信赖的人;要与职工谈作风,把握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做职工作风上的知情人;要与职工谈纪律,增强职工组织纪律观念、清正廉洁观念,做职工遵纪守法的监督人;要与职工谈生活,及时了解并努力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困难,做职工生活上的贴心人。二是对症下药。在和职工谈话的过程中要抓住职工的具体思想症结,加强心理调解和疏导,使其始终保持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对于出现工作失误的职工,要帮助他们查找原因、积极整改,有效保护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家庭出现困难和发生重大变故等问题的职工,要积极协调,尽可能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三是动态调整。对在工作中有不适表现的,要适时调整职工岗位,要多发现职工的长处并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并给予激励和鼓舞,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因“时”制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一是适时加强思想教育。在面临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时,要从讲大局的高度出发,深入进行思想发动,教育引导职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油田党委及各二级单位党委的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认清当前工作形势,明确工作方向,强化执行力。二是适时调整精神状态。在面对持续不断的繁重工作任务时,各单位要善于进行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针对容易出现的疲劳厌战、麻痹松懈思想及时进行疏导,确保队伍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持久的工作动力。三是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在生产任务繁重容易产生麻痹思想时时,相关部门要通过安全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确保生产安全。同时,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带头推进工作,带头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职工。四是适时扭转思想偏差。面对企业改革重组中涉及面广的思想问题,要及时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或摸清队伍整体情况,找个别职工谈心,打好“预防针”,用足“防腐剂”,提高“免疫力”,及时调整职工思想航向,保证职工思想不“脱轨”。五是适时开展重点教育。对管钱、管物、管审批等重点岗位的职工,要开展廉洁教育,使职工严守各项廉洁从业规定,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有的职工在岗位交流之前,要进行谈心教育,确保职工思想稳定,到岗到位后能迅速开展工作;在长假或职工公休前夕,要重申油田企业相关规定,做好安全教育。六是延伸监督触角。探索建立职工家属联系制度,加强与职工及家属的沟通联系,强化职工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及时了解掌握职工八小时以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准确把握职工思想脉搏,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困,及时发现、解决和有效控制可能萌发的各类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为能力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68-01
职业教育培训的真正目标是以行为为导向来进行授课,使年轻人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有能力独立计划、实施和检验加工任务及其结果为原则来设计安排课程。行为为导向的授课是一个教学论方面的纲领,是专业和行为系统结构交差重叠的体现。它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而一体化教学是整理融合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1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综合运用
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技能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环节和进度等均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就是为了实际应用。应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将课堂搬到实训场地进行,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学习、边动手,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通合一。解决了在课堂上无法讲解生产一线技术的问题。同时采取分散与集中的学习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实训实习中,在实践中学理论,把理论分散开,提高学习效率;考试采取技能优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强化实践技能考核,增加职业素养考核。作为职业学校他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地点,他的目标是进行职业基础教育和专业培训,并扩展之前所完成的常规教学,以便于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工作任务,并能使其顺利的融入工作领域。这些目标都是为了开发和培养行为能力。该能力在这里可理解为一个人随时准备好,并能够在各种社会、工作、个人环境与状况中,本着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原则,恰当地慎思地采取相应的行为的方法。
2 行为能力及其引导力
行为能力又包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性的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独立解决问题,并对结果做出评估的能力。
(2)个人能力:是指个人能理解、思考并判断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发展机遇,各类要求和限制,发挥个人潜力,制定和进一步发展完善个人人生观规划的能力。它包括独立、谨慎、自信、可靠、负责和自觉等个人素质和性格。
(3)社会能力:是指经历和建立社会关系,领会和理解关照与对立,理性而负责的与他人辩论并达成共识。此外、社会责任和社会团结发展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三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学习能力。而能力是每种学习结束后产生的效果,是在个人,工作及社会环境与状况中独立负责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技能只是从需求角度来理解,是指在个人、工作及社会与状况中学习效果的可用性。
就如何规范、提升实训教学并以行为为导向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来浅谈一下本人的观点。
首先确定一个学习情境(实训课题)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教学的流程。
(1)要求学生针对加工任务(可以是某一加工任务也可以是某一加工任务中的某一零部件的步骤)去收集相关资料,并做好各种准备。
①学生使用软件绘制零部件图、装配图及工程图纸,从而可以直观的了解所加工零部件的各种信息(老师可根据教学需求讲解有关制图、公差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②针对某一加工任务应该如何选用刀具型号、刀具材料以及所需的检测工具。
③独立制作加工任务中的零部件清单,合理安排及规划各零部件。
④独立制作工作计划书,并进行必要的数据计算,合理安排各工序或步骤。
(2)要求学生进行报告演讲(即对加工任务进行分析、总述)。
①解释、说明工作计划书以及零部件图和装配图的修改步骤及其优缺点等。
②根据加工任务,对材料的选用、特性进行归类整理,并对比阐述。
③对加工任务进行作用、功能的描述,突出任务中的重点环节,并对难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④了解检验工具的标准并熟练使用检验工具。
(3)要求学生独立制定加工计划、步骤及方案。
(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加工任务。
(5)要求学生演示工作结果,并优化加工过程,开发更优的备选方案(可用媒体进行演示)。演示中分析各种作用于加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对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了解、考虑其对产品质量的意义。
(6)要求学生能检验、评估所选的加工方案,步骤。并检验、评估工作结果。
3 结语
通过以行为为导向来进行授课,使我清醒认识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那就是以行为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的由浅入深引导、启发他们,逐步提高其兴趣和积极性,使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全身心的投入,最终使自身的行为能力不断提高,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宗佑.哲学课中的“情景行为教学法”[J].教学研究,20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