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

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1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各级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树立公共卫生治未病的理念,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全面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健康管理服务

1、加快健康管理服务联合体建设。在上级要求和指导下建设县级健康管理服务联合体。

2、提高健康管理重点人群覆盖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50%以上。

(二)重点疾病防控

1、艾滋病防治。完成高危人群艾滋病检测1000人,新发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8人,符合治疗标准成人和儿童抗病毒治疗比例不低于85%(按照CD4计数小于500/ul的标准)。

2、结核病防治。免费筛查疑似结核病病人1575人,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373人。

3、血吸虫病防治。人群查病15000人次,扩大化疗7000人次,规范免费救治14例晚期血吸虫病人;钉螺调查2300万平方米,药物灭螺120万平方米。

4、预防接种。完成6.3万剂次第一类疫苗接种,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地增加预防接种点。(宜昌下达指标为增加2个接种点)

5、慢性病防治与精神卫生。管理高血压患者26098人、糖尿病患者10765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100人。

6、急性传染病防治。按照要求规范管理散发传染病病例,各医疗机构尤其是市人民医院做好流感样病例及疑似手足口病抗原快速检测。

7、职业病防治。全市职业病报告率达95%。

8、疫情网络报告。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100%,进一步推进医院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卫生应急工作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达100%。

2、积极争创第一批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

3、加强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卫生应急工作,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

(四)食品安全保障

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的馒头、淀粉类制品、黄花菜、饼干、面包等5大类106项次样品检测任务,食品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监测的生禽肉、及时发酵豆制品、鲜榨果蔬汁等3大类340项次样品检测任务。

2、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和哨点医院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防控体系,各医疗机构按要求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及信息报送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继续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

1、建立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强化多部门合作,统筹协调全市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政策和措施。

2、积极推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疾控中心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意见,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疾控工作制度、程序和标准,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强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干预,提高卫生检测社会化服务水平。

3、继续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人才的更新与引进,探索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继续开展疾控机构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全方位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大力推广疾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强化健康管理团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指导基层的能力。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强化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和责任团队的建设,加强社区和村级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底建设,增强城乡社区健康管理功能。

(二)逐步推进健康管理工作

探索健康管理运行机制。加快健康管理专家队伍建设,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强健康管理中心能力建设,实现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争取基层社区和网格管理政策支持,探索健康管理师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争取医保部门支持,探索健联体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付、费用前置制度,用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发展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管理服务。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增强新农合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合力,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服务。

(三)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

1、加大艾滋病综合防治力度。全面推进“医防合作”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落实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主动监测、分级诊疗、定点救治、全程管理”。探索阻断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模式,强化青年学生、男性同性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扩大艾滋病检测咨询覆盖面,努力降低新发感染。全面推进“五扩大六加强”和“四免一关怀”措施,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和管理力度。切实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工作,落实首诊负责制。

2、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结合深化医改,依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当前“医防合作、分级诊疗、定额支付、全程管理”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强化定点医院诊疗路径和一站式服务。加强肺结核患者发现及转诊工作,进一步落实患者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和实验室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加强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数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3、落实血吸虫防治任务。贯彻落实《血吸虫防治条例》,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明确工作职责。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做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工作,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的暴发和流行。做好沮漳河水系血防联防联控工作。落实晚血病人规范免费救治工作。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巩固传播阻断成果,努力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4、巩固免疫规划工作成果。继续开展“三查三补”和“四项整顿”,巩固预防接种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年活动成果。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免费接种覆盖率达100%;实施消除麻疹行动,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开展“互联网+预防接种”试点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规范接种行为。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加强全市二类疫苗规范管理,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

5、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流感、布病防治工作,严防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在本地扩散蔓延。强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针对重点传染病及时开展疫情研判与分析,提高法定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突发疫情的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督促教育部门落实托幼机构及小学晨检制度。

6、加强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强化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建设,有效落实防治干预措施,推进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工作进程,巩固地方性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做好儿童、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7、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依法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强化精神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逐步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探索救治救助政策“一站式”服务。启动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建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和随访工作,及时为辖区内诊断明确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8、加强“四大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加强职业病监测和报告,提高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监测覆盖面。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网络。

(四)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健全市、镇(社区)、村三级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继续加强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尽快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全国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督促指导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院内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明确规范医院卫生应急职责,建立健全医院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提升医院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2、规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按照省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全市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卫生应急人员技术培训,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备战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提升卫生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3、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月评估、季会商、年总结制度,继续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报告、风险评估等工作,并加强结果运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继续联合教育、食药部门做好学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从源头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利用国家舆情监测平台科学监测分析舆情,充分利用舆情评论手段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

(五)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2篇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以风电产业为龙头,各项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我市卫生事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以防控重大传染病为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和市政府《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标准》相关内容,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等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注重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努力建立起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二、总目标

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一个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到2015年,我市疾控各项业务工作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业务工作与主要指标

(一)基础指标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科室设置进一步完善。按照卫生部《关于疾控机构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我市目前疾控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扩编,至2015年,市、县两级能够在目前编制的基础上各增加编制15名,从而保证科室的设置能够按照卫生部疾控机构岗位设置要求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管理七大类专业岗位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和布局。

2、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疾控体系网络。进一步延伸现有的县(市、区)疾控中心、乡(社区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三级疾控体系,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网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间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建立起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计划免疫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3、建立一支以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中心各业务科配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各业务科培养1名本中心学科带头人和1-2名青年业务骨干,争取全中心有2名以上业务骨干成为市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业务指标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传染病预防控制

到2015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保持持平或下降,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2%,报告及时率≥95%,暴发疫情及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到100%,暴发疫情调查率100%,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网络直报覆盖率保持100%。(2)免疫规划

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15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9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及规范处置率达100%,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5%,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新生儿入网率≥98%,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100%,流动儿童接种率≥90%。

(3)鼠疫防治

“十二五”期间,鼠疫防治仍然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到2015年鼠疫疫源县及疫源县毗邻乡镇的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检疫卡人员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制度知晓率≥90%;市县两级鼠防专业人员在省级实验室培训率达100%,建成一支业务技术全面,现场处置能力强的鼠疫疫情处置队伍;所有医务人员掌握疑似鼠疫的诊断及报告程序,鼠防知识测试及格率达100%;扩大鼠疫动物疫源地监测面积,对距离居住区、工人作业区、水源等较近的动物疫点进行保护性灭源;继续落实鼠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鼠疫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物资储备;做好鼠疫菌株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鼠疫生物安全事故。

(4)艾滋病防治

至2015年,我市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100%;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30%;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被随访的比 例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获得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结果知晓率≥60%;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40%。

(5)结核病防治

继续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确保新涂阳病人治愈率≥85%;逐步开展耐药肺结核病人监测、治疗和管理工作,降低结核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超过95%,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超过85%;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在“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疾控部门要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并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十二五”期间,市级建成一支专门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队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0%,定期举行以鼠疫等重大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有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完整率达100%;对应急物品及时进行检查、补充,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达100%;按月对当地传染病谱进行排序,制作疫情简报,为政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现场调查处理率和及时率达100%。

3、职业病防治与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

在“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在原有取得2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基础上,计划至少培养1名以上人员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同时积极争取经费购置职业病诊断设备,取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开展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各县(市、区)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接触粉尘作业、化学物作业、物理因素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劳动者健康检查工作。对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水质卫生每年进行两次监测。

4、实验室检验

根据目前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情况,应尽快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至2015年,确保实验室检验人员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20%,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验能力,保证常规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扩大检测项目范围。同时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每年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或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期间开展的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8次,至2015年,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

6、技术培训与指导

至2015年,专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达100%,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0%,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每年≥15天,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85%。

四、重点项目建设

1、市级疾控中心鼠疫实验室建设项目

计划于—20xx年在肃州区郊区建成占地面积8000m2(征地8000m2,建筑面积m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物安全三级鼠疫实验室,承担市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血清学检验与培训任务,预计所需项目经费925万元。

2、职业病诊断项目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要开展尘肺等职业病诊断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必须有高仟伏光机及相关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进口1000ma拍片透视数字光机、激光洗片机、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等,预计所需项目经费298万元。

3、市疾控中心检验室改造项目

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完成艾滋病、麻疹、病原细菌实验室共460㎡的改建工作,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实验室;将微生物实验室150㎡改建成洁净实验室;将理化实验室590㎡改建成洁净、恒温、恒湿实验室。以上改建面积共计1200㎡,预计所需项目经费360万元。

五、保证措施

1、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的责任。重点要围绕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机构建设装备、绩效评估及考核标准等,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2、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新招聘的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预防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加大研究生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建立一个贮备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的人才系统打下战略基础。强化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学习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3、以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以考核督促指标完成。将规划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列入市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中与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签订,同时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抓科室,科室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到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中心科主任业务工作会议,由科长汇报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每半年对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考体格检查专业受限视力低学校卫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8.341

资料与方法

西宁市城东地区2008~2010年参加普通高等院校5所高中应考学生5398名,男2267人,女3131人;年龄18~21岁。

方法:体检严格依据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胸部X线透视与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检查。记录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体检合格情况统计:体检5398人,完全合格978人(18.12%);专业受限4415人(81.79%);不合格5人(0.09%)。合格率女生42%(410/978),男生58%(568/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2.00,P<0.01)。见表1。专业受限原因分布原因统计:2008~2010年有4415人专业受限,占体检人数81.79%;其中视力不良4194例(95.6%);色觉异常6例(0.14%);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79例(4.1%);听力减退4例,肢体残疾15例(0.4%);其他(心脏、脊柱、面部异常、口吃等)23例(0.52%)。见表2。

不合格原因:5名不合格者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2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正常1人,肾性贫血1人,双肺浸润性肺结核1人。

讨论

2008~2010年西宁市城东地区高考学生体检完全合格率18.12%,高于全国2000年高考学生(15%)水平[1],且3年来逐渐提高趋势,反映了西宁市高考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完全合格率男生高于女生,其主要原因是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使女生专业受限率增高。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高考学生报考专业受限88.60%,其中占首位的是屈光不正,致视力损害。占专业受限人数的95.6%,且居高不下。是当前学校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究其原因,除遗传因素外,主要是学生后天用眼不当造成的。为追求升学率,进入高中以后,有些学生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娱乐和运动时间,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课业过重,超负荷近距离用眼;长时间频繁使用计算机、手机或电视等视屏,导致眼疲劳造成视力损害。此外,环境因素对视力不良也有很大关系,照明不足,强光刺激等因素,不利于学生保持视力。

建议:近视防治是一项关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对方面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卫生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及早从根本抓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用眼。坚持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定期检查视力。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检查或视力矫正。创造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规范教室光线,保证照明适宜,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议学校、家庭要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创造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2]。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专业受限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占第2位。综合3年的检查情况分析,西宁市城东地区学生HbsAg阳性的限报率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与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和教育。群众的乙肝防护意识和知识增强,疫苗接种率提高和生活卫生习惯改进等有关[3]。

学校在切实做好学生“减负”工作的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学生心理负担,适当增加学生营养和睡眠时间,提高学生的自身免疫力和自我保健能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防病治病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虞燕.沈阳市皇姑区1991年~2000年中专考生体检资料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6):558.

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4篇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医院管理年活动、治理商业贿赂和行风职业道德建设三项联动,促进卫生系统内涵建设

医疗服务质量和卫生行业作风是卫生系统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今年上半年,卫生局强化措施,从五方面入手,全面启动和深入实施医院管理年活动、治理商业贿赂和党风廉政卫生行风三项建设,以多项抓手联动,促进卫生系统医疗质量和行业作风的全面好转:一是召开卫生系统医院管理年活动、治理商业贿赂暨行风职业道德建设动员大会,对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治理商业贿赂和行风职业道德三项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不同的工作机构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做好工作;三是制订并下发了《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细则》等文件,对不同的活动明确不同的工作重点,使三项建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互补性;四是设立专用的银行帐户和举报电话,并派出督查组对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督查和指导,目前已完成了第一轮督查任务;五是在医疗卫生行业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恪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目前卫生系统各单位已按照卫生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一些单位三项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商业贿赂现象被有效遏制,群众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

(二)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4月10日,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还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责任书》,明确各乡镇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各乡镇都按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建立乡镇公共卫生领导小组和村公共卫生工作小组,各乡镇村分别确定一名公共卫生管理员和公共卫生联络员具体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全市市、乡、村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已基本落实到位。在业务工作方面,卫生局将农民健康工程相关任务进行分解,进一步明确了局机关各科室和卫生系统下属单位责任。目前,农民健康工程在我市实施顺利,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在当地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积极开展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等前期准备工作,部分乡镇已启动和实施体检工作,建立了动态管理的健康档案。截止4月10日,全市共完成参保农民体检98543人,占应检人数的22.8。面向群众的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省里的有关要求,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进一步细化指标,并列入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年终考核标准中,大部分工作已规范开展。

(三)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扎实开展医政管理和无偿献血工作

上半年,在狠抓诊疗技术规范、临床质控、药品质量、招生体检等日常性医政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急诊急救工作。组织医疗单位对急诊急救有关规定和规范进行学习,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加强急诊设施建设,同时专门对中心卫生院以上的所有医疗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急诊急救工作开展了突击检查,针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全系统内进行通报,并提出了整改要求,目前我市急诊急救工作规范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医疗单位的应急抢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村卫生室的整治工作。上半年,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市所有村卫生室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内容包括诊所面积、内部布局、医疗设施配置、诊疗规范、执业合法性等,对发现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这次共检查村卫生室252家,下发整改意见书172份。通过整治,使全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程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三是配合

残联完成了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以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了石门镇溪底等八个村(点)的6岁以下儿童全部进行了残疾筛查,对7岁以上的疑似残疾人进行残疾鉴定,共调查4000多人。四是认真调研,做好出台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医师外出会诊、临床用血、部分临床检验检查项目结果互认以及支持民营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关政策计划于年内出台。

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工作,1-5月份全市无偿献血共2020人次,献血量达496.8升,满足了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要求,临床成份输血率达98.1,完成了市政府下发的无偿献血指导性计划。

(四)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载体,扎实推进爱国卫生工作

确保今年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确认,是20__年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的基础。今年创卫工作的重点,一是按照省级卫生城市的要求,确保通过复查验收;二是制订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完成今年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其他任务。作为创卫工作的主要职能机构,今年上半年,市爱卫办积极履行职责,主动当好参谋,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完成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方案制订,制定了统一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台帐资料管理标准,下发了《关于做好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台帐资料工作的通知》。二是开展了多期健康教育培训班,全面部署和规范市区各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三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江山市巩固灭鼠灭蟑先进城区工作方案》,开展了灭鼠宣传发动、鼠密度监测、灭鼠投药员分级培训等准备工作,目前市区大部分部门单位按照“四统一、三不漏”的原则,于4月24-26日开展了统一投药灭鼠工作,共投放灭鼠药物2.05吨。四是组织卫生、工商、街道等部门人员20人,对市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城中村、个体工商户等176家单位进行了划片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发放督查单。五是为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广泛发动各部门单位大力开展了第十八个爱国卫生月活动,进一步美化、洁化城乡环境。这次活动领导重视,宣传发动到位,措施得力,群众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五)加强以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疾病防治工作

血吸虫病是我市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今年上半年,我市再次发现大面积有螺环境,位于虎山街道的前井村、坛石镇的中心村和横渡村,面积达12.02万平方米,具有有螺环境复杂、钉螺密度低、隐蔽性强、灭螺难度大的特点。螺情发现后,卫生局主动与水利、财政、林业及疫区乡镇联系,充分发挥部门、乡镇协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灭螺工作,目前已完成该地区的灭螺任务,灭螺效果令人满意。在疫区乡镇继续实施以兴林抑螺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为主要措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并按照《赣浙两省四县(市)20__年血防联防实施计划》,加强省际合作,做好血防联防工作。据统计,全市共查出有螺乡镇(街道)6个,有螺村13个,螺点21处,有螺面积14.215万平方米,累计灭螺面积29.3万平方米,实际灭螺面积11.5万平方米,巩固及扩大灭螺面积49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已连续14年无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例,无阳性钉螺,无阳性病畜,血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继续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面落实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认真做好江山中学、滨江中学聚集性肺结核疫情控制工作,目前,结核病疫情被有效控制。按照艾滋病项目工作要求,重点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继续在公共场所、服务行业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在市疾控中心成立了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对公共场所开展行为干预,实施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工作,接受自愿咨询检测132人次,发现1例输入性HIV感染者。开展门诊性病病人HIV监测工作,共采集251份血清样品,未检出阳性。抓好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在市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上专门邀请了省艾滋病防治策略讲师团举办了一场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加强艾滋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管理,定期随访,目前二例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情况稳定。

强化肠道传染病防治,在中心卫生院以上单位开设了肠道门诊,以主动监测肠道传染病病人。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全市27家预防接种门诊重新进行了验收和确认,对经培训合格的326名预防接种人员发放了《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和《预防接种上岗证》,全面有效落实以免疫接种为主导措施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为抓手,认真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前提是卫生行政部门能取得客观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评价数据。为增强卫生监督能力,从去年起,卫生局以“建立集职业病预防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健康监护与监测,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职业卫生技术指导、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市疾控中心”为目标,加大投入,全面启动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报工作,从仪器购置、质量体系建立、人员培训、检测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强化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各方面努力,5月30日顺利取得省卫生厅颁发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证书,成为衢州地区疾控系统中首家通过认证的单位。

针对我市工业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各种职业有害因素危害,我们强化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突出 监督管理重点,开展各项工作。今年上半年着重组织了竹木深加工等行业调查、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和劳动者健康监护等,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围绕《职业病防治法》对企业主进行宣贯与现场指导,使企业主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明显提高。对其他行业按照重宣传、重培训、重监督、重指导、重整改和慎处罚的工作思路,加大职业卫生日常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举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培训班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卫生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七)以学校食堂卫生整治为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食堂卫生是学校食品卫生工作主要环节。今年上半年,卫生局把学校食堂卫生监督作为食品卫生许可整治工作的重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历时2个月,对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根据每个学校食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指导意见,对于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学校,给予相应的现场技术指导,甚至直接参与食堂改造设计。为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卫生局还举办了三期由学校领导和食堂从业人员参加的卫生知识培训班,就学生食堂卫生管理规范、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培训。为建立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5月23日,我们与教育局联合下发了《江山市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加强和规范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目前,各学校正按照卫生部门的指导意见加快食堂硬件设施的建设改造。

上半年,我们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我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一是首次在我市食品行业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其中江山国际大酒店等6家单位成为第一批获得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B级单位荣誉;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熟肉制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净化了我市餐饮业及熟肉制品市场;三是为防止“春节”、“五一”期间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分别对有关商场、超市、批发部、副食品店、餐饮单位进行节前专项执法检查,防止各种劣质不安全食品上市。通过上述措施,我市目前食品安全形势良好,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八)、开通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孕产妇继续保持零死亡

加强妇幼保健管理,保障孕产妇安全是母婴健康工程的重点内容。今年以来,卫生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妇幼卫生的大众宣教,并以发放宣传资料、母婴保健墙报及健康处方等形式为目标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另一方面,认真实行孕产妇高危筛查制度,严格孕产妇分娩分级管理,在全市建立了一条快捷、有效的危重产妇、新生儿联合抢救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中心作用,上半年10例产后大出血、8例重度妊高症、4例内科合并症等共22例危重孕产妇和18例危重新生儿全部抢救成功,继续保持孕产妇零死亡。

据统计,1~5月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4.96,孕28周市级高危筛查率71.9,高危孕产妇检出率28.9,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77.1%,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7.5,各项工作较往年取得了新的进步。

(九)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现计算机联网和实时结报

从去年年底起,我市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与市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计算机联网。目前,除桃源骨伤科医院外,全市其他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都实现了合作医疗的门诊费用即时报销和住院费用出院结算时的实时报销。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已有61102名门诊病人和5038名住院病人享受到实时结报的好处,大大方便了参保农民的医药费报销,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市合医办还自主研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上办公系统,为各乡镇合医办提供政策宣传、筹资进度上报及参保人员信息查询、录入、统计、下载、打印等功能,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据统计,今年1~5月,参保人员中已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70084人次,报销金额921.97万元;其中乡镇卫生院门诊报销61102人次,报销金额31.76万元;住院和特殊病种门诊报销8982人次,报销金额890.21万元,其中报销金额达万元以上的有155人,有40人达到封顶2万元,参保人员大病住院实际补偿率25.03,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十)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灵活的、有生机的用人机制,是卫生系统面临的重要课题。今年上半年,卫生局按照卫生部、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是完成卫生系统第一家事业单位——参药商行的改革,参药商行因连年亏损、不适应市场经济法则、无法继续经营而实施体制改革,三名职工身份转换并予以妥善安排,单位自行解体,安置后的职工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在原地新办了药店。参药商行的改革,为今后卫生系统产权制度改革中如何破解安置金的制约,妥善处理改制单位职工安置问题积累了经验。二是在内部运行机制上,率先在淤头中心卫生院推行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职工双向选择,实现了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机制,下一步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各医疗单位推广。三是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完成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卫生分院增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标牌的前期筹备,部分农村卫生院结合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主动对接有关政策,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成立了社区责任服务小组,制定医生联片、驻村、巡查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实现从“坐等病人”到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等服务模式的转变,让群众享受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宣教等“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

(十一)强化服务,严格管理 ,民营医院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社会办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院是我市卫生事业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加快民营医院发展,今年以来,我们继续从多方面做好民营医院的扶持工作:一是在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的框架内放开医疗市场,凡符合医疗机构设置条件的,一律同意开办。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我们多次派出专家组到民营医院进行检查指导,通过几次的整改,目前民营医院在医疗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三是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有意愿到民营医院工作的,只要不影响医院正常运转,全部同意。四是对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参加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政策知情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的政策。五是鼓励民营医院参加卫生系统的各类学术会议,为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提供在医院管理、学术等方面双向交流机会的平台,促进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六是组建了包括民营医院在内的信息员队伍,与《今日江山》、江山电台合作,开辟卫生专栏,加强对民营医院的宣传,提高民营医院的知名度。

目前,我市民营发展势头良好,桃源骨伤科医院已成为衢州市有特色的专科医院之一,贝林医院是衢州市最大的综合性民营医院,大陈乡大唐村卫生室其蛇伤和肝炎病人的治疗,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的众多患者。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医疗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二)、统筹做好其它各项工作

进一步加强财务建设,规范卫生系统固定资产购置审批和清产核资工作,继续推行药品和医疗设备招投标,积极做好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上半年卫生系统无火灾事故和刑事案件发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截止6月上旬,共受理各类案件38件次,卫生“对话平台”反映问题180余条,全数如期报(审)结。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卫生系统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做好市政府年度“310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中涉及卫生项目的建设工作,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基本完成装修,预计7月份能投入使用,第四专科医院已进入代建中心建设,正在进行预算编制、招标工作,市公共卫生中心(含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卫生进修学校及卫生局机关等单位)正在选址。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卫生院农民健康体检仪器设备短缺

按照农民健康工程的要求,各地承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体检的医疗单位,必须配备“新六件”,包括B超、心电图、X光机等,但目前我市具有体检能力的农村卫生院除5家中心卫生院以外,基本上没有配齐相关的医疗设备,不能按规定完成农民体检的任务。据统计,全市农村卫生院要配齐相应的医疗设备,需要投入239万元,经费的不足与工作的紧迫性形成了突出的矛盾。

(二)农村卫生队伍建设面临较大困难

从20__年起,我市农村卫生院停止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加上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目前我市农村卫生院不仅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而且专业人员的断层现象严重。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所存在的困难不仅影响了农村医疗工作的质量,而且已影响到一些边远山区基本医疗的可及性,一些群众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农民健康工程相关任务也难以落实到位。

(三)经费不足,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目前财政对卫生的投入与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与中央、省有关卫生工作政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影响了一些应由公共财政承担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农民健康工程、基本医疗服务等,建议市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继续推进医疗卫生单位体制改革

加强卫生体制改革,尽力破解安置金难题的制约,采取多种方法,灵活处理改制单位职工安置问题,年内继续启动1—2家卫生单位改制,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卫生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内部运行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为主的人事分配制度,逐步推广淤头中心卫生院中层干部、职工双向选择的经验,逐步建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营造一种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更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

(二)继续深入推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下半年要对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公共卫生管理员、村公共卫生联络员进行农民健康工程相关文件、公共卫生管理知识的培训,充分发挥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在公共卫生和农民健康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要抽调专人成立工作指导小组,加强对各乡镇落实3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检查指导,及时了解各地实施情况,并制订考评细则,开展对实施情况的考核,督促、指导各乡镇全面完成农民健康工程各项任务。

(三)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根据“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争取年底前在全市建立5—6个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确保机构、编制、人员、场所和经费落实到位,完成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工作。

(四)集中精力开展创卫工作,确保年内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确认

年内要确保通过省级卫生城市的复查验收,主要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灭鼠工作,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补投灭鼠药物,有效地降低市区鼠密度;二是开展灭蟑工作,做好灭蟑宣传发动、分级培训灭蟑技术员、蟑密度监测、灭前环境卫生整治等准备工作,按照灭蟑的分工原则和要求,统一于7月25日和8月15日分两次做好灭蟑投药和物理防治等综合灭蟑工作;三是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六小行业”治理;四是市爱卫办和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建立健全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台帐资料,并装订成册,做好迎检准备;五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发动,营造创建卫生城市的良好氛围;六是结合节假日组织市区环境卫生大扫除,开展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5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慢支”和肺气肿,主要症状为活动后气短以及气短慢性咳嗽、咳痰。COPD具有进行性、不可逆的特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短,久而久之将演变成肺心病,最后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统。因此,COPD通常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部分为控制的哮喘导致。症状一般在50~70岁时才出现,但可能在之前已经患病。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口中,每100人就有超过8人患上COPD,约为8.2%,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大约有4300万人口患有COPD,其中男性占12.4%,女性占5.1%。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3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今年11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慢阻肺日。在世界慢阻肺日来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山西省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王晓红主任及毛丽主治医师。她们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关于COPD的致病因素、治疗目标以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5个不得不防的危险因素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他一直患有肺结核和支气管炎,加上他烟瘾大,平均每天三四包,并且长期夜间伏案写作,缺乏运动,导致他的肺病一直迁延不愈。当代医学专家根据“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鲁迅先生的肺部X光片,揭示出鲁迅先生的直接死因是COPD。

王晓红主任指出,通过鲁迅先生的病情,给出我们一个反思,如果鲁迅先生能够戒烟,如果他能够规律生活,如果他不经常熬夜,疾病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也许他还能奋笔疾书更长时间……现在医学认为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

王主任说道:“目前医学界认为,COPD与肺部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这些反应存在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王主任总结了5个不得不防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1:吸烟与被动吸烟 吸烟为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和纤毛运动,促使支气管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烟草还可破坏肺张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另外,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以及COPD的发生。

危险因素2: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硅等有害气体,可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使气道清除功能遭到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危险因素3: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当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源、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均可导致与吸烟类似的COPD发生。接触某些特殊的物质、刺激性物质、有机粉尘及过敏源能使气道反应性增加。

危险因素4:感染和遗传 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为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病毒也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已知的先天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非吸烟者的肺气肿形成有关,在我国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肺气肿迄今尚未见正式报道;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COPD的危险因素之一,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肌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危险因素5:生活环境和营养 COPD的发病与患者社会经济地位、室内外空气污染的程度不同、营养状况、气温变化等差异有一定内在的联系。

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王主任还告诉记者:“COPD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慢性进展性疾病,尽管当前治疗手段尚不能治愈该病,但定期病情随访和合理治疗,可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合并症及急性发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与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对COPD患者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至关重要。患者的治疗方案必须个体化,定期随访可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认识病情及治疗反应,从而优化治疗方案。”王主任强调:疾病初期可能症状较轻,如果不积极坚持治疗,疾病会进行性加重,导致患者胸闷明显、频繁的咳嗽、咳痰,日常生活受限,增加住院治疗的风险等。虽然医生能提供治疗性指导意见,但必须有患者积极的配合,那就是远离吸烟,长期坚持规律用药,注重营养饮食,合理锻炼。

轻松十步呼吸更自由

很多COPD患者对于治疗并不是很认真,而且有些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就开始放任自己。根据这些情况,毛丽主治医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为COPD 患者归纳了十步治疗法。毛丽医师告诉COPD患者,只要坚持按这十步走,你完全可以自由地呼吸。

第一步:完全戒烟 戒烟是预防和控制COPD的一个重要步骤。戒烟需要毅力和坚持,因为烟草成瘾性强,通常需要2~3次才能成功。

第二步: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 除了避免接触烟雾、强烈的气味外,还要避免开窗通风;在空气污染指数高时,不要到户外活动或减少体力劳动;寒冷天气出门时请戴上口罩,保护好口鼻;如果有过敏症,请远离花粉或其他致敏源;调整家里的湿度,避免滋生霉菌。

第三步:减免劳累 缓慢走动,避免气短;使用带轮子的推车搬动重物以减轻身体负担;尝试坐着完成各种日常活动;家里的物品归置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避免弯腰和爬高取物;洗澡时尽量坐在凳子上进行等。

第四步:运动与锻炼 适量运动与避免劳累并不互相矛盾。经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呼吸功能,也能减少日常活动出现的不适症状。着手运动前需要咨询医生,共同制订合适的运动计划。

第五步:健康饮食 饮食营养对COPD患者也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健康饮食的小贴士:少食多餐,因为饱餐一顿将使胃压迫膈肌,不利于肺脏的呼吸;避免食用产生气体的食品,如苹果、椰菜、碳酸饮料等,它们能使胃部膨胀,也不利于呼吸;多喝水,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变稀,利于排出;吃饭时细嚼慢咽,尽量不说话等。

第六步:预防感冒 远离患感冒和流感的人群;勤洗手,防止细菌滋生;咨询医生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等。

第七步:减轻心理负担 在平时生活中除了要对疾病积极地治疗及预防外,还应注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及顾虑等,保证慢阻肺患者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免患者过于激动、烦躁等而诱发疾病的发作。

第八步:合理用药 配合医生制订适合的药物治疗计划。若服药时出现任何问题都应该及时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更换不同的药物。在治疗别的疾病服用新药时请询问医生。不要随便服用保健品之类的所谓药物。

第九步:吸氧治疗 COPD患者在病情发展严重时就需要吸氧治疗。 吸氧治疗能改善身体中氧气的交换,防治COPD的并发症。对于病重患者,使用吸氧疗法能提高生活质量。

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6篇

目前我国实行的大病医疗保险并不是单一的制度,而是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以及商业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统称。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是在新农合制度框架内,卫生部、民政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针对特定重特大疾病,通过实行按病种付费和提高报销水平等措施,为参合者建立的医疗保障机制。2010年首先启动了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急性白血病的医疗保障试点工作,2011年以省为单位全面实行农村儿童两病保障,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6类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2012年又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12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号),则是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施的起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是针对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合)者发生的大额医疗费用等情况,利用部分新农合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在参(保)合群众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2]商业大病医疗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完全依靠单位和个人意愿自愿参加的一种保险。商业大病医疗保险通常依照个人患病的风险情况缴纳保费,遇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目前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中已经普遍开展了商业大病医疗保险。此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也有相应的补充保险形式。国务院在1998年《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中指出,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业职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作为过渡措施,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

2大病医疗保险的属性

针对大病医疗保险的属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大病医疗保险是一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上的补充保险。[3]补充医疗保险是泛指对某一主体医疗保险的各种补充形式。[4]对城乡居民而言,无论参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等社会保险,都可视为其主体保险,在此基础之上自愿参与的其他补偿形式,都可被纳入补充医疗保险范畴。它既可以是非营利性的医疗保险组织形式,如社会性医疗保险、企业(行业)互助医疗保险;也可以是营利性的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不仅是满足城镇职工对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筹资机制,而且也是提高医疗费用风险共担与控制道德损害的平衡机制。主体医疗保险着重于关注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而补充医疗保险强调卫生服务的效率。补充医疗保险应该体现自愿性与选择性原则,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通过需方选择与市场竞争,达到其最有效率地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目标。因此,城镇职工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大病保险更符合补充医疗保险的性质。另一种观点认为,近年来实行的大病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延伸。[5]在新农合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下开展的大病保险,从性质来看,由政府部门制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政策要求,并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从建立基础看,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而不是参保者自愿投保,以合同契约形式形成保险基金。从参保对象看,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都必须办理大病保险,而不是参保者自愿投保并愿意履行合同条款即可。从资金来源看,大病补充保险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而不同于一般补充保险的个人或单位。从上述特点看,在新农合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下开展的大病保险应属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不同模式大病保险的政策要点

不同类型大病保险在实施主体、对大病的判断标准以及具体操作等方面均不相同(表1)。具体表现在:一是保障的主体范围不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全体城乡居民,而新农合大病保障仅限于参合的农村居民,商业大病保险针对是自愿选择该险种的参保人;二是对大病的判断标准不同,新农合大病保障是以病种作为切入点,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选择患病率高、费用高的疾病,通过实行按病种付费和提高报销比例的方式实现费用控制,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均以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为基础;三是报销的具体比例和实施时机不同。新农合大病保障先判断患者病症是否符合大病条件,如符合直接进入新农合大病保障政策,按照定额或限额支付,报销比例不低于70%,剩余部分患者自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需要参保人先按照所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险种的各项政策进行补偿,超过补偿标准的部分,再由大病保险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补偿。不同大病保险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不同制度的衔接上。如在已开展大病保险试点的地区,优先将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对自付部分超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标准的部分,再按照政策规定给予不低于50%的补偿,有效实现对大病风险的分担。

4大病医疗保险的管理经办

我国现有的大病医疗保险,尤其是具有社会医疗保险属性的大病保险主要有两种经办模式:一是由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经办大病医疗保险;另一种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医疗保险。政府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可确保基金安全,也有利于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有效延续。而商业保险机构拥有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在精算定价、服务网络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可建立单独财务核算体系,提供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等支持。而从国际经验看,不同类型经办机构均可以承办补充医疗保险。有的是政府直接举办,如新加坡的健保双全计划和增值健保双全计划,由中央公积金局承办[6];有的是非营利机构举办,如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均有大量非营利的社会合作团体、互助会以及互济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的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未覆盖的医疗服务项目[7];还有很多国家的补充保险直接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如英国、德国均有商业医疗机构经办补充医疗保险[8]。值得注意的是,大病医疗保险的经办选择与对大病医疗保险性质和未来发展走向的认定有紧密联系。如果认为大病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延伸,其筹资与支付方式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并无实质性区别,从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角度出发,更倾向于选择政府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但也有观点认为,目前的大病医疗保险并没有体现补充医疗保险的自愿性与选择性,如果附加医疗保险基金不能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独立核算,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将会降低,从而难以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因此建议由商业机构独立经营管理。无论是由哪个机构进行经办管理,实际保费都要取决于社会保障部门与经办机构对保险标的、费用风险、增长趋势等技术指标的具体界定商讨。为控制管理成本、提高保障效率,目前许多地方仍选择由政府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大病医疗保险基金。

5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肺结核健康指导意见范文第7篇

一、印度ICDS项目的实施及成效

(一)ICDS项目背景

印度是儿童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印度儿童的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在印度,婴儿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4的新生儿体重偏轻,只有1/3的新生儿享有半年的母乳喂养,1/3的新生儿享有免疫服务,1/3的儿童享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3]联合国儿童发展组织在2002年7月进行的调查显示了问题的严重性:每100名儿童中,有8名儿童在5岁生日前可能死去,30名营养不良,26名缺少基本的免疫条件,19名缺少安全的饮用水,40名缺少足够的卫生设施,超过10名儿童存在生理、精神方面的障碍或发展迟缓,17名从未上过学校。

贫困地区及其贫困人口子女的早期教育一直是印度政府关心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74年是印度学前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印度议会通过了《为了儿童的国家政策》(National Policy for Children),特别强调“国家要向所有儿童提供充分的服务”,采取措施向儿童提供“非正规的幼儿教育”,并规定设立“全国儿童理事会”(National Children’s Board),规划、检查和协调与儿童有关的各种活动。针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印度政府提出了里程碑式的措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早期儿童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上来。这种综合覆盖了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和卫生保健等。为了与这个综合性的理念相一致,1975年,政府实施了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Integrated Child Development Services,简称ICDS)。ICDS项目是印度政府对儿童发展最重要的承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儿童早期发展计划之一。ICDS项目的成功实施,打破了印度儿童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大幅度减少了儿童的死亡率。而且ICDS项目直接惠及6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儿童,通过为他们提供早期教育、健康服务和营养物质,为其终生发展奠定了一个有利的开端。

(二)ICDS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1.ICDS项目的目标与内容

ICDS项目是一个包含母亲—孩子的综合项目,旨在改善学龄前儿童、孕妇和哺乳期母亲的营养与健康水平。ICDS项目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

①改善6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水平;

②为儿童心理、身体和社会性的适当发展奠定基础;

③减少儿童的死亡率、发病率、营养不良和辍学率;

④通过适当的保健和营养教育,提高母亲照料儿童正常的健康与营养方面需求的能力;

⑤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上达成各部门的有效合作,以促成儿童的全面发展。

ICDS项目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为需要帮助的儿童和妇女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这种服务的提供中心叫做“Anganwadi”(安哥瓦迪)。安哥瓦迪是坐落于农村或城市贫民区内部的儿童活动中心和保健中心。印度平均每一千人就有一个安哥瓦迪,每个安哥瓦迪都有一位村落工作人员与一位后期服务人员,每个部落约有100个安哥瓦迪。

“Anganwadi”的主要任务包括:

①营养补充。向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6岁以下儿童提供营养补充。每月由健康人员分析儿童成长监控记录,根据每个接受者的营养状况提供正常或特殊的营养补充。

②提供非正规学前教育。主要是为3到6岁的儿童提供一个自然的、快乐的、有促进性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强调了促进儿童最佳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投资。

③免疫接种。对孕妇和幼儿进行免疫接种,使他们免于受到6种可预防疾病的侵害———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肺结核和麻疹。

④健康检查。包括对6个月之内的儿童的健康保健,对待产孕妇的产前护理和对产后妈妈的护理。保健服务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对营养不良的处理、对腹泻的治疗和简单的药品分配。

⑤医疗服务。为在健康检查或成长监测中出现的生病或营养不良的孩子提供医疗服务。

⑥母亲的营养和健康教育。这是安哥瓦迪工作人员工作的关键,也是对妇女能力建设的一个长远目标,特别针对15至45岁的妇女———使她们不仅能照顾好自己的健康、营养和发展需要,还能够照顾好她们的孩子和家庭。

2.ICDS项目的实施途径

印度把全国偏远和落后地区划分为5630个ICDS项目单位,包括5320个“社区发展组”(community development blocks)和310个主要的城市贫民区(major urban slums)。按照ICDS的设计,每个项目单位平均建立130个安哥瓦迪。每个项目单位有1名主要负责人和7名督导员,每位督导员负责指导约20个安哥瓦迪。作为最基层的单位,每个安哥瓦迪有1名教师、1名教师助手和1名保育员,负责约60名6岁以下的幼儿、12名孕妇和哺乳期母亲。

ICDS项目虽然是全国性的活动,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州和邦的特殊情况,对于特别贫困的地方,加大了ICDS的服务力度。针对每个州和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适时地对项目作出调整。比如,印度东北部地区相对贫苦,鉴于其地区的特殊需要,中央政府在2001~2002年期间投资60亿卢比在当地建设4800个安哥瓦迪中心;2002~2003年投资95亿卢比建立了7600个安哥瓦迪中心;2003~2004年又投资了95亿卢比建立了7600个安哥瓦迪中心。[4]

经费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在ICDS项目中,每个项目单位一年的费用约为150万卢比(5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5]ICDS项目的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的投入,二是非政府组织的人道救援。在印度第八个五年计划(1992~1997)中,政府对ICDS项目的资金投入是260.8亿卢比,但是到第十个五年计划(2002~2007)时,资金投入就达到了1168.45亿卢比,[4]这是第五个五年计划的4倍。这充分说明了印度政府对ICDS项目的重视。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对项目给予了食品和经费等供给支持。如世界粮食计划署从1976年开始支持ICDS,仅2001~2002年度,印度获此计划帮助的人数就达260万人以上。1980年,世界银行开始资助ICDS,20年间,ICDS获得的资助总额高达7.5亿美元,是世界各国幼儿教育领域中获得资助额度最大的一个项目。[6]而自印度1975年推出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直在扩大对其供给方面的支持。

(三)ICDS项目的效果

作为印度政府介入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的主要计划,ICDS项目由最初的面向偏远和落后地区发展到面向全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根据统计,从1975~1993年,在18年的时间里ICDS项目完成了2600个工程计划。到1995年,完成4200个工程计划并形成网络,使近75%的社区受益,另外还有273个城市中的贫困地区受益。具体地说,有480万哺乳期母亲与2290万6岁以下儿童参与到项目中来,其中1250万儿童参与了项目中心的学前教育活动。2000年,近2300万儿童受益。2002年,又完成5171个工程计划,受益人群达到2700万。[7]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参加该项目的母亲和儿童其健康和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同地区未参加该项目的母亲和儿童。印度在公共合作机构与儿童发展机构的一项国家研究中显示,ICDS项目在出生体重偏轻的儿童、儿童死亡率、儿童免疫、儿童健康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相关研究也证明,在小学里,与其他儿童相比,接受过儿童发展综合服务项目的儿童表现出较好的语言、认知/概念发展和行为能力、较高的记忆力和低辍学率。[8]

二、ICDS项目对落实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启示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与文化多样、地区差异显著。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乡之间与地区之间发展的非均衡性矛盾突出。在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普及率低。因此,要使广大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落实《纲要》目标,必须坚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作为突破口。而印度ICDS项目的成功实施及其普及学前教育的思路,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一)普及学前教育应从最贫困地区、最脆弱的群体入手

一个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应该适合所有儿童,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强调将公共资源给予处境最不利的儿童。把改善贫困和弱势儿童的不利处境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标,这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原则,也是一个被多个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实践所证实的有效途径。印度ICDS项目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将贫困农村地区和城市贫民作为项目的对象,并由此在全国推进,获得极大成效。因此,在我国落实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时,应将普及农村与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农村的学前教育作为中长期规划的重点和突破口,给予特殊扶持政策,加大公共经费的投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公办教师为主”的发展策略,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另一方面,本着“先普及后规范”的原则,正规与非正规学前教育同步并进,在普及中推进公平,在推进公平中实现普及。

(二)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明确职责,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学前儿童的生存、福利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事业,不是教育部门一家能独自承担的使命。因此,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多部门合作的机制是保障儿童生存、促进儿童发展的前提。这种合作既包括部门与部门间的合作,也包括政府与非政府间的合作,还包括国家与国际相关组织的合作。印度ICDS项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以展开。但在实施过程中,ICDS的活动由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的妇女和儿童发展司主管,而同样隶属于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的初等教育和识字司又成立了“全国幼儿教育执行委员会”。由于部门间的失调与管理职能上的混乱,其项目效益大打折扣。在我国,2003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已明确提出了建立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规定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共同解决幼儿教育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在一些政府的工作日程中,幼儿教育仍处于“谈起来重要、干起来忘掉”的境地。因此,只有认识到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发展学前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各级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上的职责,幼儿教育才能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支持,才能确保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三)区别对待,灵活实施,共同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在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时,采取全国整齐划一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共同推进,才是现实的发展之路。印度在实施ICDS项目时,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州和邦的特殊情况,对于特别贫困的地方,加大ICDS的服务力度;针对每个州和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适时地对项目作出调整。我国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每个地区或省市的特殊性,中央政府负责全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宏观规划,制定大的发展计划,适当地把权利下放到省。对于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中央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发展。

(四)将母亲的健康与教育纳入儿童发展规划,扩大效率

早期儿童护理的研究发现:“护理人行为质量高,儿童才会具有更高的认识和语言能力”。[9]印度ICDS项目注重母亲的营养和健康教育,特别关注15至45岁之间的妇女,这是因为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关注对母亲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学前儿童教育的整体品质。但在我国农村,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母亲教育子女的社会支持系统不足或缺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普及与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发展我国学前教育时,必须将母亲纳入发展规划,加强妇女教育和孕妇产前教育,给学前儿童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