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旅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开发;SWOT分析;宝赠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73-02

一、龙胜各族自治县宝赠村概况

宝赠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西北面,地处湘桂边缘,距离龙胜县城约65公里,有“八百里侗乡南大门”之称。这里山清水秀、古树悠悠、民风淳朴、侗族文化十分丰富、宝赠祭萨节享誉中外,2014年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宝赠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宝赠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相对温和,年日照时间为1 244小时,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4.8℃,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湿度为83%,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700毫米。全村山清水秀,峰峦叠翠,林木丰茂,空气清新,水质优良,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70%,负氧离子浓度高,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优良。

侗族文化特色突出:宝赠村为特色侗寨典型,民族风情浓郁。侗族人民能歌善舞,侗族大歌、芦笙舞、多耶舞等享有很高的声誉;村寨独有的祭萨节、合拢宴、传歌节等节庆地方特色突显;村寨建筑样式丰富、造型美观、廊椽毗连、青瓦若鳞、鳞次栉比、美如画。“在居住格局方面,侗族村民遵循的原则是:藏风聚气、祈福纳吉;聚族而居、喜聚憎散;依山傍水、负阴抱阳;方便耕作、舍远求近。这些文化逻辑和文化规范制约着侗寨的形成、衍生、发展,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侗族传统文化与村落空间实践的互动机制与侗族村落文化模式。”[1]

旅游资源组合较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调查发现宝赠村的旅游资源可分为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共5个主类,10亚类,19基本类型。宝赠村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侗族文化资源、休闲度假资源、健康养生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突显出来。

(二)劣势(weaknesses)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能源、水利、通信、教育和卫生等是农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发财致富的前提和基础。宝赠村目前没有大型停车场,没有公共厕所,没有大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安全信息系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市场营销力度不足:宝赠村除依托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祭萨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外,外界对其的认识几乎为零。红糯、生姜、百合、茶叶、红薯和养殖的禾花鱼等农产品绿色、生态、无污染,为健康饮食之佳品;其独有的侗族特色文化丰富较具吸引力,但因为旅游市场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宝赠村旅游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旅游开发人才匮乏:经过对宝赠村贫困户调查发现,2015年宝赠村共577户,初中以上学历户主占总户数的65%,全村人口质量不高,相关技能培训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高学历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是宝赠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机遇(opportunities)

旅游政策扶持力度较大: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旅游的政策的颁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旅游精准扶贫、全域旅游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出台,广西成为国家战略的交汇地,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而国务院及自治区政府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支持桂林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宝赠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旅游客源市场前景广阔:龙胜县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5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16亿元。随着健康养生旅游市场、民族文化旅游市场、休闲观光农业市场、营地休闲度假市场、山地户外运动市场等备受关注,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品牌影响力较大、宣传促销力度大的龙胜将会迎来越来越大的多样化市场需求,宝赠村也将会依托自身侗族文化及特色村寨打造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特色产业开发潜力巨大: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我国现代农业和世界农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宝赠村拥有特色的红糯、茶叶、生姜、百合、红薯、禾花鱼等特色资源,依托龙胜旅游大循坏公路建设,创意农业开发潜力巨大。

(四)威胁(threats)

周边同类侗族文化产品竞争激烈:与周边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村、皇都侗文化古村和龙胜平等镇广南村等侗族文化相比,宝赠村侗族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知名度,但资源等级不高、优势不明显、政府支持力度与竞争力相对较弱;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接待能力、产品宣传等方面与周边同类景区也相距较远,市场竞争激烈。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潜在破坏威胁:在宝赠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宝赠村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将面临被污染被破坏的潜在危险,对侗族古建筑群的保护也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淳朴浓郁的侗族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将越来越偏离和改变其本质核心成分,宝赠村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一定威胁。

旅游开发利益主体关系协调威胁: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矛盾。政府、企业和村民三者利益主体关系的协调好坏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关系着村寨旅游开发的长远健康发展。如果在宝赠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居于主体开发地位的村民没有得到合理的对待,久而久之就会对发展旅游怀有不满情绪,严重时可能会采取抵制旅游开发的措施,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三、宝赠村旅游开发策略分析

结合宝赠村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大方面分析,为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宝赠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把握机遇,回避威胁,减少并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提出SO策略、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四大旅游开发策略。

SO策略是在对宝赠村自然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政策、旅游客源市场前景、特色产业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重在充分利用宝赠村旅游开发所处的内外环境与优势,对宝赠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以“串珠成线”形式多层次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养生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品牌,并通过食、游、养、娱等相结合渠道,为游客提供深度领略侗族古寨风情的途径。

WO策略是在充分分析宝赠村旅游开发外部机遇和深度挖掘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深度挖掘、市场营销力度和旅游开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之后提出的,要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多渠道进行融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对原有侗族文化、农业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ST策略是在充分挖掘宝赠村旅游开发内部优势和分析其与周边同类侗族文化产品竞争、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潜在破坏威胁、旅游开发利益主体关系协调威胁的前提下提出的,注重于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回避存在的威胁,要求启动区域间旅游合作模式,加强互利互赢合作,避免单打独斗而无法有效开拓市场、限制自身开发的局面出现。

WT策略是为能减少旅游开发劣势和回避存在的威胁而提出的,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加强旅游市场的体制管理,加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监管力度,做好旅游形象宣传、环保宣传等工作;要加大力度引进与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为专业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平台;尽量规避与周边同类产品的竞争,争取化竞争为合作,共同实现共赢共进目标。

四、宝赠村旅游开发建议

科学合理规划指导建设:加强科学的规划管理,寻求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最佳途径。规划可以旅游共享经济、全域旅游等理念依托宝赠村现有侗族文化、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农业资源等,以保护与传承侗族文化为目标,以“天赠宝地 风情侗寨”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体验产品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养生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产品为辅,建设集参观、学习、游玩、美食、摄奇、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胜地。

村民有效参与得到保障:村民既是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载体,也是旅游资源的产权所有者之一,村民的广泛参与是村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保证,建议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性,如开办家庭旅馆、经营农家乐、制作和销售民族手工艺品、参与歌舞表演、节庆活动等。

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政府要建立旅游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和领导机构,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培养引进政策和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旅游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继续加大广西第一书记扶持力度,加强对村民的各类培训和教育。

营销新理念引领新突破:结合宝赠村实际充分使用营销新理念进行市场开拓,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游客感兴趣点,并设计相应的创意图片、软文或者视频、微电影,在微博、微信、旅游网、手机APP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营销、推广,提升当地旅游品牌知名度,扩大旅游影响力。

共享经济理念引领发展:共享经济是指以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人们的闲置资源并实现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来获得经济利益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2]。宝赠村旅游开发可充分借助众筹模式、O2O电商模式和美食、空间、交通、服务、物流、媒体、人才共享市场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建共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互推互进。

参考文献: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文化营销市场分析媒体传播

旅游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产品差别化是决定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广告、销售努力、设计的变化以及服务等等都可以决定产品差别化,其中媒体销售是决定产品差别化的首要因素。现今旅游业产品日趋同质化,而旅游文化营销正是以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创造旅游业产品文化价值、增加旅游产品的异质性的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战略,因此本文将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视为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研究。本文作者将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概括为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下,创造并提供有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并利用文化营销传播手段传递信息,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要和欲望,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业增值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

一、媒体研究中的旅游文化营销传播

任何实物商品及其生产、交换与消费都需要放在一个文化母体中加以理解,同时对实物商品的消费也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对其使用价值和用途的消费,而应主要看作是对记号的消费。被界定为同时具有实物性消费与精神性消费属性的旅游产品消费,文化因素对其有着更强烈的影响。而客源地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认知主要依赖于媒体对旅游产品记号传输的有效性。

媒体研究领域的发展是以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中媒体消费过程的中心性为前提的。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传播模式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是一种建构活动,其中生产信息的机构确实有着确定议程、界定各种问题的力量,然而文化的成员往往就在媒体确定的议程和提供的文化范畴和框架中劳作。媒体所散布的信息必须经过解码才能影响“受众”。“影响”因此只能简略而不充分的表明受众是在哪里对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不同的读解和理解,而受众是在自己的情景和经验的语境下对那些意义采取行动的。

在我国,大众传播媒体已经成为旅游业营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具有的文化或社会构建功能,对旅游文化营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和精心设计的编码建构一种现实之外的媒体世界,以改变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看法,个人追逐改变自己世界观的过程即是对真实社会的构建。旅游文化营销活动是要使媒体通过符号真实构建旅游文化,大众传播媒体在传播时,利用旅游消费者乐意认同的象征物或文化形象来诱使旅游消费者前来购买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在构建和销售与该旅游产品相联系的生活方式。

二、旅游文化营销媒体传播的市场分析

1.识别市场机会

当今社会,消费文化化的追求蔚然成风。现代消费主义的诸种理论,通常将消费者持续增强的求新欲望作为立论的依据,并把这一点看成是最能显示他们有别于其他传统理论范式的特征。的确,人们已经发现,推动现代消费主义的核心动力与求新欲望密切相关,尤其是当后者呈现在时尚惯例当中,并被认为能够说明当代社会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非同寻常的需求。在中国,外出旅游对大众来说已基本可能并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时尚。人们正处于追逐旅游这个时尚潮流之中,并怀有强烈的求新欲望,旅游产品的文化包装,文化内核和与消费者的文化沟通,将满足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更高的求新要求与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要求,这与向人性回归的人本主义思潮暗中契合。

现代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越来越重视旅游产品服务中体现的情感、感觉等文化心理因素。随着消费者的基本物质需要越来越满足,更多的经济能量将用于解决消费者对产品的美感魅力,和独特性等方面的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体验、美学体验等将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的经验。这种突出旅游者消费的个体性、情感性、感觉个性正是契合了文化的精神层面,它为旅游文化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心理基础。

2.市场定位

旅游文化营销的传播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在一定的文化市场背景下实现的,从文化市场的发育角度考察,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对象应以中高级文化市场为主,该客源市场中,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有着巨大文化需求,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处于高涨时期,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消费者的文化素养普遍较高,而且有大量的文化商品和服务充斥于市场之中,具体的文化活动极其丰富,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文化创新活动层出不穷,消费者在消费产品和服务时,更强调的是一种价值认同、精神满足。在这些市场中,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营销活动可以大显身手。针对市场特点,借助不同的载体,可以采用多种文化营销传播策略,与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接轨并不断创造着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最终实现高附加值旅游产品的成功销售。

三、旅游文化营销媒体传播整合

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通过广告、大众传媒和商品展陈技巧,消费文化动摇了原来商品的使用或产品意义的观念,并赋予其新的影像与记号,全面激发人们广泛的感觉联想和欲望。旅游文化营销传播正是一种把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作为指导思想,以文化(新的影像与记号)为传播手段来与旅游消费者进行沟通的系统行为。

人类的消费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但它并不总是处于被唤醒的状态。只有当消费者的匮乏感达到某种迫切程度时,消费需要才会被激发,并促使消费者有所行动。因此,面对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迫切需要,旅游媒体营销传播活动应采取文化营销传播策略,有效的唤醒与激发旅游者的消费需要与消费欲望。旅游媒体文化营销传播是指旅游媒体的营销传播活动不仅要向受众(目标市场旅游者)传递旅游产品信息,同时也传递一种文化,在宣传广告创作中把文化当作一种工具和表现手法,以文化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目的,并说服消费者前来购买旅游产品。旅游媒体营销传播是把文化当作宣传广告的一项功能性因素,用文化手段促进宣传广告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沟通。

现代传播媒体是一种社会辐射力很强的文化装置,影响着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动力,因此旅游的文化营销活动在重视媒体对旅游产品文化传播的同时,还应注意媒体文化营销传播的整合,媒体营销传播的整合就是研究如何向别人有效并高效地传递信息,以致最终改变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理论。为了达到“有效”,就必须了解对方想了解什么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最容易使其接受,并最终影响到其行为的产生;为了达到“高效”,就必须把多种传播方式、手段整合起来,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在细分受众群体喜好特征、找准目标市场的前提下,旅游目的地需根据旅游产品特色,整合多个媒体,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传播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效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旅游媒体文化营销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目前,我国旅游媒体传播形式主要有平面媒体(旅游报纸、旅游专业杂志、旅游手册、旅游地图等);广播及电视旅游节目(电视台开设的旅游节目、旅游电视媒体广告节目等);区域旅游网络媒体;旅游目的地制作的vcd风光片;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画;宣传口号以及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根据传播学鼻祖施拉姆的理论,受众在选择获取信息方法上遵循经济学的“最省力原理”,总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即受众总是在有意无意的追求最大化的受众价值。有西方学者罗宾斯和韦伯斯指出,电视可以被方便的看作“广告的第四维度”,它仅次于推销员的亲身出场,是一种让商业挨家挨户进入全国每个家庭的方法,无论门关得多紧,家家户户都依然会接收到它的信息。对于旅游文化营销而言,电视媒体、广告节目、旅游目的地制作的vcd风光片等视频媒体形式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时效性和借助文化力量进行文化营销的整合传播方面都略胜一筹,因此,旅游文化营销的传播应该更加重视这些传播媒体。

四、结论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范文第3篇

一、前提是思想认识再深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了工作推进的力度。推动我县旅游业“绿色崛起”,前提是深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旅游发展新理念的认识。县委县政府在这两方面的认识是清醒到位的,但我县的有关部门乡镇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差距。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意义。张荣贵书记在县委八届九次全会上提出的今年十大重点实事中,就有4件与旅游业直接相关。周剑敏县长在刚刚结束的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我县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一是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二是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全县上下应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意义,切实增强发展旅游业的坚定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我县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目前的发展理念却并不落后。无论是“旅居兴县”的发展战略,还是“把全县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的发展思路,都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的决策思想,凸显了对旅游业发展理念的超前把握。全县上下应深刻认识县委县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先进理念,自觉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为推进全县旅游业“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二、关键是科学定位再落实

旅游市场品牌的科学定位十分重要。一个准确的定位,可以让旅游业发展少走弯路。近年来,我县旅游市场品牌的定位已经十分明确,就是要打响“休闲养生”品牌。笔者认为,“休闲养生”的定位既符合磐安实际,体现了我县山水资源优势,又切合旅游消费需求,顺应了旅游业发展趋势。我们应按照“定位载体化、载体具体化”的要求,从大项目、大景区、大平台建设着手,切实把科学定位转化为旅游精品和龙头产品。一是引进旅游大项目。一个地区旅游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关键是看有没有具有轰动效应、震撼效应、品牌效应的重点旅游项目作支撑。从实际情况看,磐安旅游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缺乏大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硬伤”。我们必须结合“休闲养生”的产业定位,策划推出黄檀林场、园塘林场、皇城湖、浙中民俗博物馆、云山旅游商业综合体等大项目,积极引进有投资实力、有专业理念、有运作能力的投资开发主体,努力打造一批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多元化、综合性旅游项目。二是建设旅游大景区。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是一个地区旅游业整体实力、品牌影响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县百杖潭、花溪、十八涡景区先后创建成为国家AAA景区,为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奠定了基础。今年,县政府明确了“保一争二”景区创A目标,即十八涡景区、百杖潭景区争创国家AAAA景区,水下孔景区争创国家AAA景区。全县上下应高度重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切实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全力完成创建目标。同时,还应跳出“为创A而创A”的误区,结合景区创A的载体,探索建立景区高水平建设、经营、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开拓旅游大平台。旅游度假区建设事关我县旅游业长远发展。我们应以云山旅游度假区为主平台,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主抓手,以经济开发区的模式,整体推进云山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不断丰富度假区的产品业态和产业功能,努力使云山旅游度假区真正成为我县旅游资源的整合体、旅游要素的集聚区、旅游发展的大平台。

三、核心是产业领域再拓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的“泛产业”,旅游资源无限制,旅游行为无框架,旅游产业无边界。从这层意义上讲,推进我县旅游业“绿色崛起”,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把整个磐安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多渠道开发、全要素覆盖,切实拓展旅游产业领域。一方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旅游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能够带动110个关联行业的发展。因此,应坚持融合发展的办法,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产业面、培育旅游产业群,推动我县旅游“六要素”全面发展。具体来讲,一产应围绕旅游调结构,总结推广“管头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事体验活动;二产应围绕旅游出产品,积极鼓励工业企业、农业企业生产旅游产品、旅游商品,丰富旅游购物市场;三产应围绕旅游促提升,充分利用我县古茶场、中国药材之乡、孔氏家庙等资源,深入挖掘药文化、茶文化、儒文化,积极推动特产、美食、疗养等特色潜力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拓展城镇旅游承载力。当前,旅游开发存在“重景区、轻城区”的误区。景区只是吸引中心,城区才是利润中心。因此,我县在旅游业开发的初级阶段就应该既全力打造核心景区、精品景区,又十分注重城镇建设,不断强化城镇的旅游功能。尤其是我们在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小镇和秀美乡村建设中,应不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我县城乡旅游承载力。同时,在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中应提前预置旅游业功能,在保证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积极融入旅游的概念和功能。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廊坊市,乡村旅游;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成为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一 廊坊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廊坊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

(1)廊坊乡村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旅游项目以农业旅游为主,农业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体现了“农游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2)乡村旅游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主要包括观赏、品尝、购物、劳作、娱乐、农技学习、乡村文化欣赏、农民生活体验等。旅游功能比较单一。

(3)乡村旅游主要分布在特色农业区和风景名胜区。体现了乡村旅游靠近发达地区和“靠天吃饭”的特点。

(4)乡村旅游呈无序管理状态。如观光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游、娱乐休闲游等旅游集散地,其经营管理,既不归农业部门管理,也不归政府部门管理,成为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其生存状态完全取决于经营者驾驭市场的能力。

2 目前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认识。有些干部认为乡村发展旅游只是“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风景,有啥“看头”。因而对发展乡村农业旅游不重视、不支持。旅游的投资建设都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而对开拓乡村旅游新天地缺乏认识和行动。也有些人对乡村旅游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而有的经营者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单纯搞旅游,靠卖门票来维持,结果越办越差,最后关门停业。更有甚者,开办农业旅游,大兴土木建设,过多地搞人文景观,把农业旅游区变成文化娱乐区,结果游客少,处于半停业状态。

(2)缺乏整体规划。近年来,一些地区的领导或经营者急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凭着一股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既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效益低下。还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农业旅游富起来,自己也忙于搞旅游,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规划设计,就利用现有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搞起旅游来,结果因低层次开发,产品品位不高,配套设施和环境较差,逐渐衰落而停业。

(3)缺乏市场分析。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城市,所以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目前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没有全面调查和分析城市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等情况,也不了解周围相邻地区有无竞争的同类旅游项目,就盲目上项目,搞乡村旅游,结果是相互竞争,游客稀少。

(4)旅游产品单一。目前,廊坊乡村旅游尚未成熟,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民俗文化没能得到有效的挖掘,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农家乐”游客大多数只进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5)基础设施不完善。廊坊乡村旅游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旅游区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正常,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难留住游客。

(6)经营不规范。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一是旅游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很多项目没有申办报告,没有经专家论证,没有一定的审批手续,自发、盲目发展;二是旅游项目尚未纳入旅游部门的正式管理范围之内,其开业、停业都较随意,有的村、户根本不具备经营条件也开张经营;三是价格不合理,任意定价,甚至有懵客、宰客现象;四是管理和导游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五是对旅游项目没有严格的考察和动态跟踪管理,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制度;六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纳入政府行政职能,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管理不协调,扶持和支持力度不大。

(7)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开办观光农业园区,虽是以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但园区建设和市场营销等都需一定的资金。然而,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又得不到政府的扶持,招商引资更困难。所以,发展乡村农业旅游,资金缺乏是一个重要障碍。

(8)缺少政策和法规保障。目前,农民群众具有兴办旅游的积极性,但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尚未制定优惠政策,也没有制定乡村旅游管理、观光农业管理、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农家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

二 廊坊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近年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多次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围绕“五个统筹”抓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也强调:在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和发挥农业的旅游功能,高度重视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在抓好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开辟乡村农业旅游的新空间、新天地。廊坊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规范发展会展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创办农业旅游专业村,发展农业旅游专业户。通过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乡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2 因地制宜,搞好规划

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搞好整体规划,突出特色。规划的原则包括:(1)区位优势原则。尽可能靠近城市及旅游区,以便就近吸引更多的游客;(2)资源优势原则。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发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3)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4)综合效益原则。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规划的内容有:①调查分析当地资源条件、农产品优势和市场客源条件;②科学地确定乡村旅游业的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③划分旅游功能分区,搞好旅游项目和景观布局;④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⑤制定营销策略,加强促销措施,扩大旅游市场。通过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和农耕文化,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强吸引力。

3 坚持科学发展观

乡村旅游业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城市,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的新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利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以提高农民收益为出发点,服务于城市游客,最终发展农村经济。二要坚持以农业经营为主。乡村农业旅游坚持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三要重视生态保护。乡村农业旅游属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范围,发展农业旅游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环境质量,防止农业污染,杜绝“开发性”破坏。四要重视农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要实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五要实施城乡旅游开发一体化战略。将乡村旅游开发纳入城市旅游大系统中统一规划和建设,可以科学开发和合理布局区域乡村旅游项目,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和重复建设,减少投资失误,提高开发效果;可以使城乡之间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旅游淡旺季平衡,市场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资金、技术等优势条件,加大投入,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4 加强规范化管理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采取政府主导、各方支持,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指导和管理方法。成立乡村旅游领导机构,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规划、土地、税收、道路、通讯、水电、门票收费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实行优惠扶持政策,以促进发展和壮大。三要多方集资。广泛发动和吸引社会上各种投资者,实行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四是每个乡村旅游项目必须实行经营者申请、专家论证、领导审批等手续方可经营,防止随意、盲目发展。五是经营者申请开办乡村旅游项目必须四证齐全,包括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安全许可证、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证。六是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分类和评估。一般从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基础设施、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价格标准、游客反映等多个方面对旅游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不达标者停止营业。七是加强从事乡村旅游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八是制定相关法规,使乡村旅游的运营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章程和法规,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字:乡村旅游;现状;优势;问题;对策

一、瓦房店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自古而来不断发展。然而在开展乡村旅游之前,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似乎并不能为农民创造太多的价值。而乡村旅游的开展则把这一切纳入到旅游市场中去重新估价。展现了农业在旅游产业中作为旅游资源而存在的价值性。近些年来,乡村旅游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大连瓦房店市响应国家的号召,并紧紧跟随社会大众的潮流,重点着力于开展乡村旅游活动。

现今瓦房店市开发的较好的乡村旅游景区(点)有汇龙生态园、崔家村桃花园、辽南农家院、炮台镇鲍家村垂钓休闲中心、东马屯生态园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瓦房店市现已开发十四个旅游景区。现有农(渔)家乐大约3500多户。其中星级农(渔)家乐仅120多户。而四星级农家乐只有许屯东马屯村寺沟农家院等8户。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大连瓦房店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3万人次,旅游方面综合收入4.75亿元。在这其中农家乐接待人数仅6.63万人,营业收入116.8万元。在这样的总体大背景下来看,瓦房店市旅游总体发展水平提高,但乡村旅游发展仍不健全。(见表1)

二、瓦房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1.水资源丰富

瓦房店市在温泉旅游资源方面极为丰富,现有亚洲唯一一个将动物园温泉的水上乐园――房店谢屯镇香洲水上乐园、仙浴湾温泉度假村、安波温泉度假城等众多温泉旅游京都景点。其中一些温泉度假村结合温泉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利用自己自身的“水”资源优势,做大“水”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撑起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片天。

2.果蔬资源丰富

瓦房店大连市瓦房店位于辽东半岛,四季分明,适宜果蔬的生长,是我国主要的水果产地之一。有着“苹果之乡”的美誉。瓦房店市种植优秀品种繁多的苹果,种植面积达3.3公顷之多。种类繁多的苹果和广阔的果树种植面积为瓦房店发展乡村采摘旅游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另外瓦房店市还有得利寺大樱桃种植基地、万家岭苹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蔬菜播种采摘园等远近闻名的采摘圣地。

3.空间资源丰富

瓦房店旅游资源空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西部海岸、北部、东部和南部。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尤其是西部海岸的海岛、海滨浴场、奇景奇观和古迹遗址,类型极为丰富,品位高端大气。是瓦房店市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主要开发的区域之一。

4.资源类型丰富

根据国家标准和规定,资源类型共分为三种,即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瓦房店市拥有主类8个,占全国比例100%。亚类24个,占全国比例77.4%。基本类型 54个,占全国比例35.3%。而瓦房店旅游资源的类型全面,丰富度充足,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旅游目的地。

(二)政策优势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旅游业,并将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党的“十”提出,加速我国土地利用、社会平衡、环境资源、城市发展四大问的城镇化件事。《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还提出积极推动各地旅游投资建设,设立旅游产业基金的相关政策。在此契机下,抓住政策优势,加大乡村旅游相关财政支出,加强政府主导型乡村旅游业建设。在发展建设瓦房店乡村旅游中,市、镇、乡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是当地发展旅游的村落里的指路明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在安全、规划土地、道路交通、水电、价格方面给予配套支持。

在此政策环境下,瓦房店市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实施,也给出了一定的响应。2015年,旅游局在旅游业管理与服务共支出131.7万元, 旅游宣传共支出60万元。并出台了《瓦房店市2015年度创建星级农(渔)家乐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2015年,在全市发展星级农(渔)家乐100家的工作目标。

(三)文化优势

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对游客就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而言,很大程度上是有影响的。在渤海湾地区还未开发之前,瓦房店市复州古城是当地的海防重镇、商贾云集之地。复州古城拥有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名刹永丰寺(始建于唐)、辽代的永丰塔(大连市重点保护文物)、学府横山书院(清道光年间的辽南最早),以及一株龙爪槐(已有400多年历史)等景观。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风景名声为瓦房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纷纷踏至而来感受学习瓦房店当地的民俗文化。

(四)市场优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度E,出游人数猛增,旅游市场迅速扩大。近年来以环保低碳方式进行旅游活动的乡村旅游备受欢迎。城市居民短暂休闲旅游的需求量较为广阔,而一般存在较大客源需求的区域就是拥有知名度较高的景区附近的乡村以及城郊一带。依据《“大大连”城市总体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应达到4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94%。由此可见,对乡村旅游有需求的的人数将在很大程度上明显提高。瓦房店所在位置,南面距大连市内104KM,北面距沈阳市292KM。并且拥有十分著名的旅游景区――复州景。更有人曾说道“瓦房店是到大连旅游必不可少的一站”。数据显示,85%到大连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到瓦房店游玩1―2天。

三、瓦房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单一、营销环节薄弱

对发展乡村旅游而言,雷同的产品、类似的资源、重叠,这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上缺少了核心竞争能力。瓦房店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单一,主要以农家乐和水果采摘游为主要方式,旅游开发方向相同,没有模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突破。另外旅游营销力度薄弱,在市场营销方面形式老旧。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度低,营销范围小,使瓦房店市发展乡村旅游受到明显的阻碍。

(二)企业和农民之间存在分配矛盾

瓦房店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大多都是采取企业与农民合作,政府协作的经营模式。虽然在开发乡村旅游之前,公司和农民之间有成文的协议规定。但是农民方面不能够获得其期待的收入份额。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和农民之间在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期间,工作配合不能够得心应手。其主要表现在资源所有权、旅游经营权、公司的用工、门票收入分配等方面。而企业对农村发展的责任心不强,在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略政府有关带动村民发展,承担部分公益事业的要求。

(三)管理老旧,服务档次较低

瓦房店大部分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的村落都采用企业与农村相结合的方式,服务人员多为本地区农民。而这其中大部分农民并没经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以至于造成了整体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自然服务质量欠佳。还有一些当地的农民在景区内胡乱摆摊设点,尾随游客兜售物品,导致前来消费的客人产生厌倦的心态。这严重影响了游客对该地区满意度,从而丧失了回头客的来源。在实际的运作中,相关部门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本地区村民加以规范。造成企业、行政组织、个人在开发经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四)顾客消费弹性较小

瓦房店乡村旅游购物品结构简单,购物品主要集中于需求弹性小、效益较低的饮食、交通、住宿商品上。旅游购物品单一、季节性强。以海产品为主,主要是海鲜、贝类艺术品等。旅游产品大多相仿,缺少针对性,为主的还是传统的旅游工艺品。这些产品缺少特色特点,对游客的吸引力已经明显减弱。单一的旅游购物品对游客而言索然无味,也就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五)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

在瓦房店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村落里,常见的乱倒乱扔生活垃圾、就地排放生活污水现象十分严重。另外厕所设施简陋,以及“院内鸟语花香,院外垃圾臭成堆”等也是普遍现象。随着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游客的不文明现象以及本地区环境保护意识差对瓦房店市生态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瓦房店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展对于生态环境的正面保护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四、瓦房店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开发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以中国乡村游主题年为契机,顺应现代都市人体验生活,回归自然为趋势的旅游潮流。依托瓦房店的天然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推进开发垂钓,水上运动等休闲体验项目。配套“住在农家屋、吃在农家饭、享在农家乐”等活动,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做优、做大、做强家庭旅馆产业,带动发展休闲体验产业。

(二)做大企业规模,给农民带来理想的经济收入

在餐饮方面,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挖掘瓦房店特色饮食文化,建设大规模的海鲜养殖区域。在购物方面,重点突出特色海鲜,从品种、包装、口味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深加工有特色海鲜。并组建销售队伍,扩大市场份额,打造海鲜特色品牌。在游乐方面,重点依托企业公司,开发水上降落伞,摩托艇,蹦极等水上运动项目。大力发展休闲体验产业,形成吃、住、行、游、娱、购等一体化的大型产业链。进一步规模发展家庭旅馆,争取做到每个度假村落80%以上农户有家庭旅馆。坚持舒适、温馨、整洁、休闲的服务特色,完整联合经营体制,逐步形成产权式休闲度假基地。同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加快提高水上运动企业的发展的速度。

(三)提高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水平

1.瓦房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和管理知识加以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日常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时常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其他地方吸取经验,引导他们不断树立新理念,进一步增强市场观念。

2.组织培训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要针对瓦房店的当地实际情况,使村民的接待服务方面的能力逐渐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要严格规范管理。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时常到各旅游景点组织学习讨论,努力提高服务档次和质量。

3.对于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从业人员更要深透的发掘和发扬。要让瓦房店乡村旅游与本地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前来游玩的旅游者真正的体验瓦房店别具一格的风土文化。

(四)刺激游客自主消费欲望

1.“物美价廉”、“返璞归真”向来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卖点。所以,乡村旅游注重的该是“薄利多销”。乡村的蔬菜、果实、农作物等天然无公害,最受前来旅游者的追捧。农民可以将自家的作物、甚至是家畜当做旅游产品像前来的游客销售,提高旅游收入。

2.大多的乡村旅游在模式上基本相同,让游客总是缺乏新鲜感。开展乡村旅游的村落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传统,增加一些独特的活动、另类的表演等。使得游客不会对单一模式的乡村旅游感到厌倦。以此提高回头客的概率。

(五)加大环保力度,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1.增强宣传,提高认识。近几年,残害动物、砍伐森林、古老建筑失修,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资源。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实施保护会使旅游资源得以延续发展。

2.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维持乡村生态系统的不断平衡,建立高质量的旅游自然环境保护区。这就需要对乡村旅游地区加大资金、人力等的投入。对此而言,国外的经验建立基金或社会捐赠等机制很值得借鉴和消防。

3.评选、建立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示范区。选取优秀的乡村旅游村落,授予旅游模范村落的荣誉和一定的奖励。呼吁其他村落以其为榜样,对其在经营、管理、科研、体制等方面学习进取。

4.增加完善的环保规范制度。有关部门应对环境的保护加以规定制度化管理。对开展乡村旅游地区的实况,制定统一的程序和内容要求,并且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姜立英.浅析大连乡村旅游的发展[J].商业经济,2014.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理念范文第6篇

庄河是中国北方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从“辽南小桂林”冰峪沟到“东北生态第一山”天门山、“海上盆景”海王九岛,再到步云山温泉、银石滩、天门山、蛤蜊岛、城山古城……这里触目皆是风景。

?近年来,庄河先后被确定为“中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现已形成汇集回归自然、生态海岛、休闲农业、特色庄园、农家体验、古村古镇、观光教育等多种发展模式的乡村旅游体系,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优越的生态环境更让庄河人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了十足的底气。

这里是个不要门票的生态大景区

庄河有365个村,365条河,因庄庄有河而得名。庄河不仅有庄有河,更有山有海,有迷人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这里的山有层次,海有奇观;这里河川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这里四季分明,风光秀美,宛如人间仙境;这里盛产多种独具特色、绿色有机的山珍海味、农产河鲜,被誉为“蓝莓之乡”、“草莓之乡”、“歇马杏之乡”、“大骨鸡之乡”、“苹果之乡”、“水稻之乡”和“东方蚬库”。

庄河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一区”、“三带”、“产品”、“十大景区”。

其中,“一区”指的是步云山温泉经济区,包括步云山温泉小镇以及分布于全市众多乡镇的温泉旅游资源。

“三带”?指的是北部生态旅游观光带,主要包括冰峪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辽南第一峰步云山、城山古城、银月湾、玉泉河等自然山水生态游;中部休闲农业观光带,包括天一庄园、常青树休闲庄园、银石滩、御果蓝莓、隆鑫庄园、度仙谷、馨悦花卉等各种休闲庄园、观光采摘园、生态观光园等;南部海岛风情观光带,包括海王九岛、石城岛、黑岛(古战场)、蛤蜊岛等海岛风光和海洋渔业旅游。

“产品”指的是自然山水型旅游产品、温泉理疗型旅游产品、海岛风光型旅游产品、历史人文型旅游产品、休闲农业型旅游产品、宗教文化型旅游产品、文化艺术型旅游产品、城市风光型旅游产品。

“十大景区”具体包括冰峪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银石滩国家森林公园、海王九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步云山温泉、天门山AAAA级国家森林公园、天一庄园、黑岛旅游度假区、蛤蜊岛旅游区、城山古城旅游区、冰峪酒庄。

与此同时,庄河市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实施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因地制宜推出吴炉、仙人洞、步云山、徐岭的水果;桂云花、大营、塔岭、仙人洞的蓝莓;光明山、长岭、城山的草莓;太平岭的歇马杏;蓉花山的葡萄;塔岭、仙人洞、鞍子山的食用菌;鞍子山、大郑、兰店的蔬菜;青堆生姜;荷花山的大骨鸡;黑岛的鸭蛋;石城的水产养殖业;王家的夷虾扇贝等地方特产和70余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奠定了产业基础。

政府搭台子 企业唱大戏 专家当导演 农民扮主角

近年来,为了推动乡村游发展,庄河市制定了《大力发展乡村游工作方案》,明确旅游、农业等部门为牵头单位,乡镇为组织实施单位,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出台推动乡村旅游及农家乐发展的工作措施和奖励政策;积极开展新农庄建设的督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努力推进全市休闲农业由零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针对各乡镇不同的资源特点,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有关部门先后组织12个涉旅乡镇党委书记赴外地学习考察,从区位、资源、经济、文化、政策的方面深入分析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庄河实际情况加以借鉴,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使自身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今,“生态庄河”已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亮丽名片。庄河市在引进乡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优中选优,而且特别重视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持续影响,从而走上了一条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道路。庄河全市现有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个特色旅游乡镇、12个旅游专业村、35户辽宁省星级农家乐,具备农业旅游功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25个,休闲农庄30余个。这些旅游点特色各异、功能完备,内容涵盖“优质产品、科技示范、特色餐饮、民俗风情、开放参与”等,可满足广大游客的餐饮、住宿、会议、休闲、度假、观光、采摘、体验、疗养、健身等多方位的需求。

为了发挥龙头企业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庄河市还在各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中重点扶植起一批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休闲农业新理念、新服务、新功能的示范推广基地。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促进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庄河市坚持创新原则,聘请规划和技术专家,对园区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设计,使每个旅游项目主题鲜明,功能区分科学,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先后邀请农业部休闲农业处领导、北京交大旅游专家、西安交大旅游专家、台湾休闲农业专家来庄河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传授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从理论上、实践上对发展乡村旅游给予指导。

相关部门、各乡镇领导和旅游景区负责人在听取专家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系统报告后,对乡村旅游的概念、意义、作用、功能等方面有了明确认识。各旅游项目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制度逐步完善,实现了工厂化、企业化运作。

开发乡村旅游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应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农民作为主体,真正让旅游业变成农民致富增收的路径。

正因为如此,庄河市政府专门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一是加强引导。责成有关部门加强指导,要求相关乡镇、村必须有专人负责联系、协调、指导、督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展。共青团、妇联负责组织、指导有条件的农村青年和妇女积极开发休闲农业,参与农家乐经营;二是实行规范化管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村按照“农家乐”标准,指导农家乐经营户按统一标准改造提升接待设施和卫生环境,对农家乐经营业户进行相关行业培训;三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家乐经营户接待设施的提升改造给予适当奖励,同时争取大连市旅游局对开发建设档次高、效益好的项目和经营户给予政策扶持;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对外宣传中,将乡村旅游纳入整体旅游产品宣传方案,同时将乡村旅游作为独特产品、独立版块侧重宣传,“农家乐”业户信息;六是充分发挥龙头景区的带动作用。如仙人洞镇以冰峪沟旅游区为核心,以天门山为辅助,以仙人洞镇餐饮、住宿接待设施为配套,拉动周边农民参与旅游经营,销售农副产品。

“生态+文化”创意新版“美丽庄河”

如果把乡村旅游产业比作一个人,那么生态就是人的身躯,而文化则是人的灵魂。换句话说,要打造乡村旅游的特色和品牌,不断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光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不够的,还必须将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引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大力推动“生态+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对庄河市农业和旅游业下一步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庄河市将民族文化、乡土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餐饮文化、节庆文化等元素注入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

庄河有满、蒙、回、朝鲜等16个少数民族,利用当地的少数民族资源,将其民族文化加入到乡村旅游中来,开发民族风情表演、民族风味小吃、民族特色产品、民族服装等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以浓厚的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集聚区域的旅游特色。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尽管很多农村铺上了水泥路,盖了很多小楼房,但辽南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不能丢。一些典型的农村风貌、农村习俗、农村节庆、民间技艺、民间表演等,都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的特色重点项目来开发。

庄河有很多发达的农业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基地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特质。充分挖掘与产品、产业相关的名人、作品、食用功效、吃法、种植特点等,并将其整合在一起,融入到乡村旅游项目中去,还可以开发出一系列与产品相关的特色旅游纪念品。

庄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先人就生息在这里。老祖宗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在乡村旅游项目中穿插历史文化、民间传说,可以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

庄河市有法华寺、五老宫、圣水寺、海峰寺、双泉寺、兴隆寺等众多寺庙。对现有的宗教文化进行充实和放大,增强游览性,并将寺庙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文化包括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季节性食补文化、民族饮食文化、特色食材烹饪文化等。餐饮是乡村旅游中重要收入来源之一,餐饮文化也是一大卖点。每个游客都希望吃到有特色的饮食,特色饮食很容易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