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脊椎损伤治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1、体内断头,早先被称为寰枕关节脱位,首次记载于1908年的医学文献。它由颈部向后创伤性伸展(就是扭断脖子的意思)造成,同时侧面扭转很可能导致撕裂并加剧损伤。体内断头约占脊椎损伤案例的百分之一,往往是致命的。因为韧带断裂和外力作用使得头骨从脊椎上分离,造成脑干延髓损伤,百分之七十的受害者会立即死亡。大脑的这一关键区域控制着心脏和肺,受到任何损伤都可能导致心肺骤停。

2、遭遇体内断头时,保持颈部固定能救你一命。多数时候,专业医疗人员能根据瘫痪和意识丧失判断出罕见的脊椎损伤,但偶尔患者只会表现出颈部僵硬和疼痛。假如患者的颈部能自由转动,任何急速或突然的移动都可能使头骨脱离脊椎。需要CT或核磁共振以确诊体内断头。

3、一旦确诊,首要的治疗方法就是用金属板、杆和螺丝把头骨和脊椎连上并做骨移植——通常从骨盆或肋骨。经过后续康复,颈部及以下的运动能力将得以恢复。

(来源:文章屋网 )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Abstract: Waist injury is a very common disease in work and exercise,long-term poor posture can cause back pain symptoms. The purpose of curing waist injury is to eliminate pain and restore normal activities of joint range and restore normal tissue stretching,flexibility and joint flexibility. Based on the many cases of lower back injury patients with warm low-frequency instrument treatment,and observations of efficacy in the late follow-up,we found that low-frequency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lower back injury treatment;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ure waist injury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situation.

关键词:腰部损伤;温热式低周波;疗效

Key words: waist injury;warm low-frequency;effect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08-01

0引言

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损伤的主要常见三大症状,在生活、体育运动中也极为常见,而现阶段,国内外医学针对腰部损伤的治疗方法有许多(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但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应用低周波的治疗方法,研究腰部损伤患者的恢复状况,采用实验法和恢复程度的分析研究,发现低周波治疗无痛苦副作用少且治疗效果明显,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以期为腰部损伤的治疗提供客观的治疗方法[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对西安体育学院理疗康复中心2007年3月-2009年3月2年期间使用过Meditens(HAT-2000型)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治疗的腰部损伤患者106例进行疗效跟踪研究,患者年龄在19-65岁之间。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中有100例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

1.2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查阅低周波治疗仪以及腰部损伤等相关的文献资料。②临床治疗法:将100名腰部损伤患者根据病患的不同程度分三组应用低周波进行治疗,分别详细记录患者治疗疗程并观察其疗效。选用韩国产HAT-2000型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额定电压220V(60Hz),最大治疗电流19.5mA,治疗频率1.5-1000Hz,自动治疗频率3~200Hz。治疗间为10-20min,治疗输出频率为20-80Hz,强度以病人感觉适宜为准。每2天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参照2001年1月-200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临床治愈:腰疼症状消失,腰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VAS 0-1);显效: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腰部功能活动轻度受限(VAS 2-5);好转:腰痛症状有好转、腰部功能活动有改善(VAS 6-8);无效:腰痛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无改善(VAS 9-10)[2]。

2研究结果

根据以上温热式低周波治疗方案将100名腰部损伤患者进行低周波治疗之后治愈总的人数为40,占总治疗人数的38%,显效总的人数为53,占总治疗人数的50%,未愈总的人数为7,占总治疗人数的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低周波治疗仪对于治疗腰部损伤效果明显,能为腰部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多名腰部损伤患者的调查统计,我们总结出发生腰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持续性弯腰工作或斜身位活动,使腰部肌肉疲劳或两侧肌肉活动不协调,日积月累而逐渐发生腰部肌肉纤维和筋膜的损伤。腰背肌肉软弱无力,尤其是年龄较大或体弱而又缺乏运动的人,因腰背肌肉软弱无力而不能很好地协同脊椎承负起身体的重量。于久坐、久站或久行后,肌肉容易疲劳,进而导致劳损。此外,运动后受凉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3]。

3分析与讨论

腰部损伤引起的腰痛症状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过对100例患者采用温热式低周波的低频电流进行治疗,治愈显效率为93%,总的治疗平均次数为10次,10次后腰痛症均得到明显的控制。此种温热式低周波治疗腰痛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低频率脉冲电流对局部肌肉、神经、血管的刺激,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活跃新陈代谢的作用;另外,刺激运动神经,使肌肉发生收缩、改善疼痛麻痹症状。而温热又可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神经及体液因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张力紧张而致的疼痛。其次,低周波还有一种随意调节左右电极电流强度的功能,使两侧的电流刺激感觉一致,而达到消除局部肌肉痉挛和止痛的目的。低周波电疗器还具有将其输出的电流频率同步转换成声音输出的功能,此种舒适的节律性“哒哒”声通过人身感受传入大脑皮层,可起到类似生物反馈的作用,增进疗效[4]。

4结论与建议

4.1 通过跟踪研究发现低周波治疗仪对腰部损伤总体的治疗效果比较好,能够及时缓解急性腰扭伤腰部剧疼的症状。

4.2 通过跟踪研究发现低周波治疗仪对慢性腰肌劳损效果非常好。但是应该同时注意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期固定于一种。并应注重平时的骨盆和腹肌力量练习和专门针对腰部核心康复训练。

4.3 通过跟踪研究发现低周波治疗仪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一般,只能缓解腰紧、腰困等症状,即使有疗效但容易复发,所以还应配合牵引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邹贤华.物理医学与康复[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68.

[2]倪家骧,樊碧发,薛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70.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闭合性胰腺损伤 诊断 剖腹探查 治疗

胰腺具有内、外分泌功能,是位于人体上腹部腹膜后的器官,前有肋弓后有脊椎的保护,受损伤的机会很少,占腹部损伤的2~5%,临床上比较少见并且非常严重[1]。近几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死亡率达到20~35%。胰腺损伤分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常因车祸等外界的钝性暴力所致。尤其是闭合性胰腺损伤,常常合并其他器官的损伤,病情复杂,不具有临床特征性[2],在诊断及治疗方面难度较大。我院自2005年6月~2011年6月共收诊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23例,经过相应治疗均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以期为今后临床上闭合性胰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5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诊的23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为治疗对象,其中男性18例,所占比例为78.26%,女性5例,所占比例为21.74%,男性年龄在24岁~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76岁,女性年龄在26岁~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09岁;闭合性胰腺损伤的原因见表1。合并损伤的脏器见表2。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制定的胰腺损伤分级标准[3],本文的胰腺损伤患者Ⅰ级9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

2 治疗方法

本文中的9例Ⅰ级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通过常规的禁止饮食和饮水、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营养、胃肠减压、抗炎以及抑酶治疗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其余14例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探查到7例Ⅱ级闭合性胰腺损伤(即胰管未见损伤)的患者进行修补治疗并且进行胰周引流达到治愈的目的;通过手术探查到3例Ⅲ级闭合性胰腺损伤(即胰腺远端或者近端出现断裂并且可见主胰管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胰腺断裂部位的远端切除或者近侧切除,同时切除3例患者破裂的脾脏;通过手术探查到3例Ⅳ级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患者,胰腺损伤比较严重,需要对近端的断裂部位进行缝合关闭的修补处理,3例患者进行体部Roux-Y吻合处理,对于胰头部损伤特别严重2例患者切除十二指肠,经过相应处理胰腺损伤严重者即可达到基本治愈的目的。

3 治疗结果

3.1.统计学处理

治疗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算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疗效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ɑ=0.05,以P

3.2.结果

23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中,有9例进行保守治疗,14例相应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100%,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为上消化道出血,1例为切口感染,均给予相应处理痊愈。

4 讨论

开放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比较简单,损伤部位比较容易确定,但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在手术前仅有少于半数的患者能够获得正确诊断,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胰腺在身体内的位置较深,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人以安全感,故很少会考虑到胰腺损伤的可能性,造成误诊、漏诊;(2)患者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早期,胰液外漏以及出血现象常仅局限于腹膜后,其临床症状表现比较轻微,并且缺乏特异性;(3)当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患者一般常常会同时合并腹内其他脏器损伤以及大血破裂,故其临床症状容易被掩盖;因此,临床上患者遇到有上腹部损伤,即使是腹部轻微的损伤,医务人员也应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并借助闭合性胰腺损伤的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判断是否出现闭合性胰腺损伤以及损伤的具体情况。闭合性胰腺损伤病情复杂,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医务人员要提高对胰腺损伤的重视程度,综合多种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并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以及合并损伤的脏器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避免误诊漏诊,提高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治愈率。

参 考 文 献

[1]陆启立,徐捷.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治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7):793-795.

[2]Lopez PP,Leblang S,Popkin CA,et al. Blunt duodenal andpancyeatic trauma[J].J Trauma,2002,53(6):1195.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脊柱外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方式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079

为了探究脊柱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 本文进行相关叙述和分析。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病症时, 传统的治疗手段是采取后路手术, 但是这种手术进行的方式必须将椎旁的肌肉进行大面积的剥离, 导致椎旁的肌肉很容易萎缩、坏死或者纤维化, 并且在手术后存在许多并发症, 如腰背部经常出现的疼痛等。而目前大部分医院和骨科医生采用的则是比较先进的手术方式:经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本院在2011~2013年对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了脊柱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例经过脊柱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的患者, 其中女6例, 男14例;平均年龄37岁, 并且通过X线片、CT等影现学检查显示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具体的骨折部位:6例L1, 4例L2, 4例T11和6例T12。具体的压缩椎体高度程度:12例30%~40%, 5例40%~70%, 3例的压缩程度>70%。其中7例伴椎管狭窄, 具体椎管狭窄性占位有3例≤30%, 3例30%~50%和1例50%~70%。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

1. 2 方法 手术方式: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或者采用硬膜外麻醉, 然后对患者采取俯卧位。将胸腹部进行悬空, X线机在C型臂的监视下经皮穿刺, 将2枚Schanz椎弓根钉放入在受伤的脊椎附近上下两个正常椎体中, 在透视的前提下, 当螺钉位置处在合理科学的位置上时, 再将钉棒系统连接装置安装好, 然后对它们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提拉复位, 让骨折复位达到满意的效果, 并将Schanz钉多余无用的部分剪掉。手术后对采取脊柱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各种情况的分析。

2 结果

2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0 min, 耗时最低90 min, 最高120 min。平均失血量为140 ml, 最低100 ml, 最高200 ml。平均注射4.5 ml PMMA, 最低3 ml, 最高6 ml。经手术治疗, 患者的腰背部的疼痛感明显得到了减轻和缓解, 能够自行翻身活动, 且未受到有关神经方面的功能阻碍。手术后1~2 d患者就能够自己下地行走, 同时在手术后的2~6周基本都将外固定器拆除了, 有16例患者基本在手术后的2周时间内就已经将外固定给拆除了。有4例被诊断确定为D级神经损伤的患者在经过这次手术后也将神经损伤等级提高到E级。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后, 受伤骨折部位均未出现疼痛感, 且未出现再次骨折。后凸Cobb 角在手术后的1年内平均大概丢失了2.3°。

3 讨论

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各种理由, 在如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问题上仍然有着比较大的争议性。有些骨科医生为了治疗胸腰椎骨折采取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向受伤的脊椎填入骨水泥可以将椎体的强度提升,还能提高内固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时候也更多的采用了穿皮椎弓根钉。但是这种椎弓根钉并不是专门为胸腰椎骨折手术设计的, 而是在传统的椎弓根钉基础上经过一些加工改良而得到的, 所以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好比当在肌肉组织中埋入螺钉时, 就会对脊椎附近的椎旁肌肉造成一定损伤, 而且给安装也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并且会增加透视的次数,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 在二期将内固定取出的时候得进行全身的麻醉, 而且只能安装纵向连接器。相比内固定, 脊柱外固定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 安装更加方便, 并且有着不错的生物力学方面的性能。

通过对外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进行了一些较为全面的解释后, 使用脊柱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治疗方式, 不仅降低了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其他部位带来的伤害, 而且还缩短了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时间, 更重要的是不会带来手术后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田云虎, 刘亚, 邵连芹,等.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量对椎体机械性能的实验研究.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5):328-329.

[2] 谭祖键, 许建中, . 椎体成形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伤外科杂志, 2006(7):347-348.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胸稚小关节错位 手法治疗 攀杠运动

胸椎小关节错位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往往是因搬运物品姿势不良,或是睡觉翻身动作不协调,而发生胸椎小关节移位。近年来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及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员也有高发的趋势。现本病已是临床常见病,2001年6月~2009年10月,我们运用手法配攀杠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复发率低,并对110例进行了临床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收集的110例胸稚小关节错位患者全部来自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理疗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法配合攀杠运动治疗组(简称为观察组)和单纯手法治疗组(简称为对照组)。察组55例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18-64岁,平均35.38岁;病程最长的15年,最短的0.5天。对照组的55例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19~61岁,平均34.55岁;病程最长的16年,最短的1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及受寒劳损史。(2)病人自述单侧或双侧背部疼痛,有向肋间隙、胸前部及腰腹部放射性疼痛。病人常不能仰卧休息,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3)病变局部有压痛,椎骨旁肌肉紧张痉挛,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物。(4)触诊病变棘突后翘、偏歪,与下位棘突距离增宽,棘上韧带有肿胀或剥离改变。(5)多数病人脊柱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明显。活动时局部疼痛,并向前胸放射。双上肢因疼痛不敢上举,被动上举时疼痛加重。(6)x线多数没有明显病理改变。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祖

2,1,1 手法治疗:(1)松筋理筋手法:病人俯卧,医生以双掌在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作揉法,推法数遍,再用肘部滑按两侧骸棘肌内缘,同时按揉相应部位的背部穴,再用拇指滑理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以达到解痉止痛,活血化痪的功效。(2)手法复位:①第1-10胸椎的复位采用俯卧推按法:令患者俯卧于硬板治疗床上,两上肢置于身旁,自然放松,医生以双手叠掌按在病变棘突上,先叮嘱病人吸气,在呼气结束的一瞬间,突然发力,此时听到“咔喀”声,表示手法成功然后用撑揉法放松局部肌肉,②第11~12胸椎的复位:采用旋转复位法:病人侧卧床上,使位于上面的下肢的膝,髋关节屈曲大约为70°,医者一手扶持肩部前侧,另一手扶持臀部,两手用力方向相反,力量相等,推啦侧搬(注意两个力的交点在患椎上)当遇到阻力推不动时,突操作方法进行推拉侧搬,则手法告毕。(3)对症治疗:胸闷气短者,点按气户、云门、肺俞等穴。心慌心痛者,点按内关、心俞等穴。失眠、烦躁者,点按百会、三阴交、太溪等穴。

2,1,2 攀杠治疗方法:此方法是参考祖国医学传统治疗脊椎损伤的攀索叠砖法的基础上改进攀杠法作为颈椎病治疗方法,具体分作两步:(1)悬吊法:患者立干单杠下的小板凳上,两手上举握紧单杠,助手取出患者所站立的小板凳,让两足离地而悬吊,时间长短依各人上肢耐受程度而定,反复多次,间断进行,(2)摇摆法:姿势同悬吊沽,运用臀部及下肢的重力诈用前后摇摆,摆力大小依各人耐受程度而定,反复进行。

2,2 对照组 单纯手法治疗,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

3 疗效评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两组均为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经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显效:经过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恢复,劳累后背部有不适感;无效:经过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不见好转。两组疗效见表1。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腰三横突综合征;超短波;手法;负压放血

腰三横突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以青壮年多发,缘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而引起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腱痉挛等病理改变。自2007年至今,我们采用超短波、手法配合负压放血联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112例,治疗一疗程(1周),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男性72例,女性40例,年龄25―50岁。病程1周至2年。慢性劳损86例,急性损伤26例。X线示腰椎无异常表现62例,脊柱腰部生理弯曲变直29例,腰椎弯21例。

1.2 诊断标准:⑴有长期慢性劳损史或急性腰损伤。⑵患者疼痛多表现为腰部及臀部弥散性疼痛,有时可向大腿后侧扩散(一般不超过膝关节)。腰部活动或劳累后疼痛加重。⑶检查有患侧竖脊肌痉挛,竖脊肌外缘腰三横突尖端有明显局限性压痛。早期臀肌丰满,内肌痉挛;重者,晚期可见臀肌痉挛,臀中肌可触及索条状物,有压痛。⑷X线示腰椎可无异常表现,有时可见脊柱腰部生理弯曲变直或弯。

1.3 治疗方法

1.3.1 超短波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治疗部位无需暴露,选适当电极,电极板与人体之间用干燥毛巾作衬垫,采用腰腹对置对准治疗部位,并根据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需要确定垫物厚度。热量采用2-3级,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7次为一疗程。

1.3.2 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医者以滚法、按法、弹拨等手法作用于脊椎两侧的竖脊肌,臀部及大腿后侧,并且以揉法松解腰部肌群以及臀部及大腿部肌肉以消除手法造成的不适感。接着患者仰卧位,医者将患者患侧髋,膝关节屈曲90,分别沿顺时针及逆时针各旋转摇髋关节10次。最后辅助患者蹬腿10次。隔日一次。4次为一疗程。

1.3.3 负压放血:以三棱针点刺患侧腰三横突尖部,然后在点刺处配合拔火罐5-8分钟,形成负压放血,即腰三横突点刺处微微出血。一周两次。两次为一疗程。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观察:⑴优:腰部疼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⑵良:腰部疼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或劳累后偶有酸胀。⑶有效:腰部疼痛症状与伴随症状明显改善,腰部活动时常有疼痛,休息后疼痛消失。(4)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2.2 结果 112例患者经过1疗程(1周)治疗,其中优77例,占68.8%,良29例,占25.9%,好转5例,占4.5%,无效1例,占0.9%。总优良率为94.6%。

3 讨论

第三腰椎是腰椎前凸的顶点和腰椎活动的中心,其活动度较大。其两侧横突最长,横突是腰方肌和腰肌的起点,并且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附着于腰三横突之上。当腰部用力或腰腹部肌肉弹力收缩时,特别是用力不平衡时,一侧椎旁肌收缩,由于杠杆作用,必然引起对侧横突上翘,易使各肌附于腰三横突的附着点撕裂致伤,从而产生腰三横突尖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出现出血、渗出,产生无菌性炎症;久而久之,在腰三横突尖端周围出现纤维化,形成瘢痕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腱膜挛缩,可引起神经、血管束卡压,出现下腰痛或腰臀部疼痛。[1]

超短波疗法,是一种应用波长为10-1米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达治疗目的方法。由于治疗时采用电容式电极,而电容场中主要是超高频电场的作用。超短波治疗通过产生高频电场加快腰三横突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病灶区的瘀滞状态,同时加速带走局部废物、致炎及引起疼痛的物质。高频电场通过热效应还可以降低组织兴奋性,松解瘢痕粘连,促进渗出物吸收,以及加快局部组织修复,从而抑制无菌性炎症。[2]

临床实践证明,手法治疗能直接舒缓竖脊肌和臀肌的痉挛,松解臀中肌可触及的索条状物,剥离腰三横突之瘢痕粘连,理顺腰、臀、腿部肌肉,解除痉挛,达到缓解疼痛之目的。

负压放血疗法,是通过三棱针点刺腰三横突尖部结合拔火罐的方法,此法通过局部放血,一方面释放出致痛物质,减轻疼痛,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另一方面此法通过负压放血,能调动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改善微循环,通过改善微循环,可以阻止炎症反应以及促进炎症的恢复。从而达到祛瘀生新,舒经活络的目的。

综上述,超短波、手法配合负压放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安全可靠的特点,是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行之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韦贵康主编.中医筋伤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范文第7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本病多见于青壮年,20~50岁者占8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6:1,本组资料男女之比约为3:1。下腰部椎间盘突出率为98%,以发生于L4~5间隙者较多,L5S1间隙次之,共约占93.48%。

患者腰扭伤即刻或几小时内发生严重腰痛,轻者尚可耐受,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卧位后急性腰痛逐渐消退或减轻,数日或数周后感到腿痛。下腰椎间盘突出可有坐骨神经区痛,上腰椎间盘突出可有股神经区痛,先腰痛后腿痛的病例占多数。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或完全消退,以后可因轻微腰部损伤而复发,多数情况屡次复发。我院自2006年7月—2008年6月共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快速手法按摩复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26~65岁,其中20~29岁3例,30~39岁14例,40~49岁15例,50~59岁10例,60~69岁4例;农民占60%以上。病变间隙主要是以L4~5、L5S1居多,L3~4仅3例;达3个间隙的有2例,占4.35%(2/46),与文献资料数据相符。本组中初发患者28例,屡发患者18例,其中合并妊娠患者1例。

1.2 检查定位 患者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两臂弯曲置于头旁、头、腹、小腿下各垫一软枕,以垫高足趾,预防垂足。医生位于患者左侧,具体操作如下。

1.2.1 腰椎姿势异常情况 椎间盘突出先有腰椎前凸改变,由于髓核向后脱出,前凸改变可以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多数病例前凸减少或全消,甚至变为后凸。腰椎侧凸发生较晚,多数是腰腿痛持续时间较久的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向健侧偏,仅少数向患侧偏。

1.2.2 腰椎活动受限情况 急性期因保护性腰肌痉挛,腰椎各方活动都将受限。慢性期和复发时前屈和向患侧弯腰受限较多,强制弯曲时将加重放射痛。

1.2.3 压痛伴放射痛 双手拇指沿脊椎紧贴脊突依次按压至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时,有局部痛伴放射性神经痛,椎间盘突出越明显此症状越重,急性期压痛区较广泛,但总有一个压痛点最明显并有显著放射痛。

1.2.4 其他检查 结合X线片、CT及MRI等检查进一步准确定位。

1.3 治疗方法 待准确定位后,双手重叠,以右手掌外侧手腕部弹击此最明显压痛点处椎间盘突出部位,并迅速离手使之弹击复位,此时患者自感瞬间猛痛,继而感觉可耐受疼痛,然后稍减用力并弹击数次后沿脊椎轻柔按摩。此后每日理疗或轻柔按摩,根据各人不同情况予以口服止血化瘀中成药、抗炎治疗预防神经炎。平卧硬床板3~4周或以上,破碎的椎间盘纤维环及前后纵韧带和由此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损伤可逐渐修复。

1.4 注意事项 (1)必须准确无误地查找最明显压痛点,并结合X线片、CT定位。(2)严格把握双手用力程度,以不致损伤脊椎神经及造成周围软组织的过度损伤。(3)必须严格观察弹击前后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正常情况下弹击后由猛痛变为可耐受疼痛时即已发生髓核还纳,逐渐不再压迫神经,故不再是剧痛而是可耐受的疼痛。若弹击两次仍持续剧痛应立刻停止治疗,使局部消肿后再行治疗。(4)弹击次数不宜过多过频,正常情况下,以可耐受轻度疼痛后轻柔弹击4~6次为宜。(5)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妊娠时,禁忌手法复位,以免造成流产、早产、胎盘早剥、羊水早破等,只可按摩并卧硬床休息保守治疗。

2 结果

采用手法按摩初发患者28例中,治愈23例,治愈率为82.14%,未治愈5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8.69%;屡次发病患者18例中,治愈16例,未治愈2例,治愈率88.89%,复发8例,复发率为50.00%。

初发病人经治愈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屡发病人,其原因是初发病人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尚未松弛,椎间盘前方和侧方的破碎纤维环尚未与周围组织粘连,和与其坚强附着的髓核还纳后椎间盘及周围组织得到恢复而不易复发。屡发患者椎间盘突出周围韧带松弛及纤维环长期损伤,所以较初发患者易治愈但同时也易于复发。未治愈7例中1例因合并妊娠而未进行手法按摩治疗。

脊椎损伤治疗方法范文第8篇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回顾41 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经后入路治疗26 例,经前入路治疗15 例。结果 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后入路断钉4 例,前入路完全融合,前或后入路神经恢复均有1~3级提高。结论 前或后入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应注意根据术前检查决定手术方式选择。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前入路 后入路 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椎创伤,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如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椎体爆裂性骨折使脊椎稳定性破坏较多,骨折块侵占椎管,压迫脊髓并继发椎管狭窄,治疗目标主要是脊髓及神经根的减压、脊椎稳定性和生理曲度的恢复。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3月以来,采用前或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1 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新鲜骨折,女10 例,男31 例;年龄24~58 岁,平均40 岁。骨折节段:T11 6 例,T12 16 例,L1 14 例,L2 5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9 例,高处坠落伤11 例,重物砸伤5 例,摔伤6 例,合并颅脑损伤2 例,合并腹部闭合伤3 例。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5 例,B级9 例,C级10 例,D级11 例,E级6 例。术前X线片检查:Cobb角18°~40°,平均28°,同时行CT及MRI检查了解椎体高度、椎管受压情况、椎体成角及椎体滑移情况,手术时间为伤后5~10 d,平均7 d,其中前入路手术者15 例,后入路手术者26 例。

1.2 手术方法 后路手术采用全麻,患者取俯卧位,以骨折椎体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暴露病椎及上下各一个椎体棘突、椎板、关节突、横突,切除病椎椎体棘突、椎板,切除病椎后部或将碎块用特殊工具击平,减压至硬膜搏动恢复,于病椎上下椎体安置椎弓根螺钉,连接固定棒,椎旁及横突间植骨,术毕留置负压引流管。术中出血500~1 500 mL,术中输血500~1 200 mL,平均700 mL。前路手术采用全麻,患者取右侧卧位。以L1为例,切除T11或T12肋,经胸膜后及腹膜后暴露,离断膈肌脚,结扎腰动脉,暴露病椎及上下各一个椎体,切除上下椎间盘,再切除病椎大部分,行椎管减压至可见对侧椎弓根,用撑开复位器复位并用自体髂骨或钛网行病椎间植骨,椎体前路钢板或板棒系统固定,术毕置负压引流管。术中出血600~1 800 mL,术中输血600~1 600 mL,平均900 mL。

1.3 结果 本组手术无血管、神经、胸腹腔脏器损伤,后路手术术后发生脑积液漏2 例,经头低脚高及辅以醋氮酰胺0.25 g,3次/日治疗2~3周后治愈。伤口感染1 例,经清创引流术并辅以抗生素治疗4周后治愈。前路手术胸膜破裂2 例,经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坠积性肺部感染1 例,经使用敏感抗生素抗炎,辅以解痉,驱痰治疗7~10 d左右治愈。肠梗阻(动力性)1 例,经胃肠减压,禁食及保守治疗4~5 d左右治愈。

2 结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前路手术植骨3~4个月左右愈合,前路钢板及螺钉无断裂。后路手术后3~6个月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4 例,术后Cobb角丢失20°,但无神经症状发生,发生率为15.3%。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按ASIS分级,其中39 例分别提高1~3级,2 例无变化。典型病例图片见图1~3。

3 讨

3.1 入路选择 胸腰段脊髓损伤手术是否采用前路手术或后路手术治疗尚存在一定争议[1]。根据我们的手术经验则认为,脊椎手术的关键是彻底解除脊髓压迫,最大程度恢复脊椎稳定性及恢复脊椎生理曲度,最小程度牺牲脊椎关节的屈伸功能,同时注意手术过程应对脊髓的影响最小,故此前后路手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椎管受压程度及部位是决定手术入路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神经损伤程度、X线片、CT及MRI等检查,了解受伤椎管的矢状径、横径、骨片侵占椎 管的程度及压迫主要来源的方向[2]。大量文献显示其前方的致压物可能为爆裂性骨折块突入椎管、压缩骨折的椎体后上角突入椎管、脱位的椎体后缘突入椎管,椎间盘组织等,此类患者可选用前路手术,经前路手术可彻底解除脊椎前方的致压物,其减压范围应达到对侧椎弓根,同时不会使患处脊髓损伤加重。后方的致压物可能为椎板陷入椎管、同时有棘突和椎板破坏的爆裂性骨折、单纯的前柱压缩性骨折,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后路手术的应用条件是前后纵韧带张力正常,在后路手术过程中,前、后纵韧带张力高,其轴向力可使骨折畸形矫正,使椎管前方的碎骨块、突出的椎间盘得到不同程度的复位,同时可再使用特殊器械将前方致压物间接去除,由此可达到最大程度解除脊髓压迫。

3.2 疗效对比 a)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手术尤其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其手术入路解剖简单,创伤小,通过撑开和伸展后纵韧带与纤维环后部,切除椎板及棘突,使突入椎管的碎骨块和椎间盘组织有一定的回缩,达到一定程度的间接减压并恢复椎体高度。同时可再使用特殊器械将前方致压物间接去除,但虽然通过撑开椎体恢复了椎体的高度,椎体间骨小梁结构却并未恢复,造成椎体间间隙形成,同时上下椎间盘破坏,形成椎体前中柱稳定丢失。椎板及棘突切除造成脊椎后柱结构破坏,过度的撑开可将过度的负荷转向后方内固定构件,造成内固定构件的早期松动后断裂,因此必须重建脊椎稳定性,尤其是前中柱稳定性[3],否则再坚强的内固定最终会失败,矫形角度会丢失[4]。因此,行后方植骨时应尽量行前中柱植骨以提高脊椎融合率,本组4 例患者椎弓根螺钉断裂原因在此。b)前路手术切除病椎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得到充分减压,植骨块植于脊椎前中柱,融合率高,很少发生内固定断裂或出现植骨不融合,但前路手术内固定固定于脊椎一侧,固定力较椎弓根内固定稍弱,应注意应用及器械辅助达到最大程度脊椎矫形。同时前路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后路手术量大,术后对患者肺部及腹腔脏器骚扰较大,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尤其应了解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及腹部脏器情况、血容量情况并行充分准备,否则会增加坠积性肺部感染、肠梗阻(动力性)等并发症发生。

总之,胸腰段脊髓损伤手术采用前路手术或后路手术治疗都会使患者达到最好治疗,我们应注意前或后路手术各有其手术适应证,应在严格把握其适应证的前提下,术前正确评估患者情况并行充分准备,围绕脊椎手术的关键进行,其疗效都是非常良好的,并发症发生率亦可以减少到最低。

参考文献

[1]Parker JW,Lane JR,Karaikovic EE,et al.Successful shortsegment instrumentation and fusion for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aconsecutive 41/2year series[J].Spine,2000,25(9):1157.〖1〗

[2]Stancic MF,Gregorovic E,Nozica E,et al.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ixation versus posterior reposition and semirigid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burst thoracolumbar fracture: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J].Magn Reson Imaging,2001,19(4):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