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异地就医;医保网络;医保政策;监管力度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45-01

目前由于我国各省市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异地就医时时发生,很多患者在异地就医时,因为医保未联网,要花费更多的医药费。这大大违背了医保为患者减少医疗费用的初衷。所以必须加大异地就医的医保管理的力度。

一、异地就医人员的概念

一般来说,异地就医的患者涵盖一下三种人员:第一种是长期驻外工作人员和安置在异地的退休人员。这里的退休人员包括退休后回老家的,跟随子女居住的或自己选择固定的某一居住地的。第二种是短期驻外人员,比如那些探亲人员和因工作需要异地出差人员。第三种是前往非统筹区域治疗的患者。关于长期与短期的界定,成都市有具体的描述:长期驻外人员是指在异地居住或工作6个月以上的参保人员。而短期驻外人员是指由于学习,探亲或因工作需要在异地暂时居住6个月以内的参保人员。

二、患者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不统一

不同的地区,医保政策不同,医保目录也有差异。这些都造成了患者在异地就医时享受不到与医保参保地相同标准和项目的服务。当医疗费用超出参保地的偿付标准时,患者只能自行支付。而且根据统筹地区的医保政策规定,在报销费用方面,异地就医低于本地就医。报销的少,就意味这患者支付得多了。

(二)异地就医费用高,报销时间长

因为异地的医疗机构和医疗经办机构不能结算医疗费用,所以患者在异地就医时不得不全额支付费用,然后再回到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报销。其中手续繁琐,报销的时间也因交通问题造成人为的延长。

(三)影响医保基金的累计

由于我国的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使得异地就医的患者人数逐年递增。这大大加大了医保基金跨省市,跨地域的统筹难度和负担。

(四)异地就医监管难度大

监管机制与制约机制的不统一,加大了监管难度。目前我国的医疗监管方式落后,手段单一,管理不到位,使得很多异地医疗机构和医院钻监管的漏洞。

三、分析现存的问题

(一)医保政策不统一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所以本地医保政策与异地医保政策在医保费比例,重病医疗标准,待遇标准,以及医保药品,治疗项目,服务设施等都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导致异地就医的管理难度加大。同时,政策的不统一也使得全国各地的医保医院在管理异地就医时无法实现政策的对接,这最终损害了患者的实际利益。

(二)医保网络问题

因为医保信息只在参保地的数据库中显示。在异地就医时无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审核和报销的时间容易被延长。网络问题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制约了医保制度的实施与发展。

(三)统筹层次低

我国目前有2 600多个医保统筹地区,县级统筹占大多数,有80%之多。由于各个统筹区域在政策和规定上的不一致,很多同城就医被认为是异地就医。为了实现同城无异地,相关部门打算实现地市级统筹,来解决80%的异地就医问题。

四、解决异地就医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医保关系转移机制

与一般的医保管理不同的是,异地就医的管理有管理范围广,跨地域关系复杂,多方关系,多头管理等特点。对于长时间的异地就医,如投靠异地子女的退休老人来说,最好的解决异地就医的办法就是把医保关系转移到异地。各统筹区域不太乐意接受外地退休人员,因为此类人员的就医费用高昂。基于此,国家要明文规定退休人员异地就医医保的转移条件,异地就医管理办法,费用的报销标准,统筹基金的转移标准等等。

(二)提高医保统筹程度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异地就医和异地结算问题,就要提高医保的统筹程度。提升县、市统筹到省级统筹,以便及时结算各县各市的流动人员的就医。医保定点医院应核实异地就医病患的身份,并及时的将其纳入医保信息管理系统中,在治疗患者时,要按照医保参保地的管理规定和医保政策。另外要建立统一的患者异地就医的管理系统,实现全省各地区医保医院的资源共享。

(三)建立医保网络

各地区的医疗管理网络不同,导致异地就医管理不力。目前“金保工程”的网络初建已略有成效。这个网络工程可以节约异地就医和医保网络的成本,而且方便上级医保部门对下级的有效监管,其别是对医保基金流向的监管。除此之外,政策制定部门也可依照统一的网络来出台相应的政策。总而言之,统一的医保网络好处多多,它可以与社保管理系统和政府管理网络系统以及社会诚信系统联合起来,以便于最大化社会管理效率。

(四)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的建立

目前“省医保结算中心”已在江苏、成都等地建设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统一管理以省为单位的各市医保结算部门,并与外省的医保结算部门逐步联网。为避免患者在异地就医时垫付全额医药费,就医地医院可以凭借省级结算平台及时传输患者医保信息给参保地的医保部门,后再由两地的医保部门来结算费用。除此之外“省结算中心”可协调省内和省医保机构的各种问题,以及合理公平的费用结算。

(五)加大异地就医监管和惩罚力度

针对前文提到的异地就医监管难度大的问题,以及骗保诈保的现象,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与政策去加大监管与惩罚力度。比如可以设立医保举报政策,尝试在各地的医疗定点机构设立当地医保经办机构的举办电话,并由稽核专员对举报的内容进行核实,奖励属实举报者。再比如对于医保异地就医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对于医疗机构与医保参保人的冒名顶替,虚开发票等骗保行为予以处罚和警告,情节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医保的异地就医问题目前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必须从法律法规上入手来加大监管力度,丰富管理手段,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并结合结算中心,医保网络与医保转移制度的建立,从而最终解决我国医保异地就医存在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桑晓璐.我国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1(5).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范文第2篇

造成统筹基金出现收不低支的主要因素

一是特病门诊享受待遇人数、住院人次、住院率逐年增加。二是特病门诊、住院统筹基金结算定额标准逐年增加。三是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比例逐年增高,使得缴费人数占全部参保人数比例逐年下降,征缴统筹基金中划入退休人员帐户的金额逐年增加。四是参保人员人口老龄化,导致参保人员慢性病患病率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五是疾病种类的变化使参保人员患病以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慢性病为主,导致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及伴发病多,治疗费用高。六是通货膨胀导致货币实际购买水平下降,相同水平的医疗救治过程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平均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七是工资性收入增长使参保人员对医疗救治投入预期逐年增加,对医疗保健的投入费用水平增大。

解决统筹基金出现收不低支的途径

(一)基金支出方面一是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面对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整,适当调整统筹基金划入个人帐户比例政策,增加统筹基金征缴收入水平。二是完善相关制度,积极探索多种结算办法,建立以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为主的付费方式,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付标准来控制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总支出,从而降低基金支出量。三是加大医疗费用监察力度,减少基金不合理支出。严格协议管理,通过制定规范的稽核工作标准、查处标准、举报投诉奖励制度等,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缓解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快问题。四是扩大医保基金投资渠道,实现医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在明确监管机构与经办机构责任和权力的基础上,开拓医保基金投资渠道,实现医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五是积极发展社区卫生医疗,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调整住院起付线及统筹基金报销比例,分流参保人员对三级医院医疗需求压力,加大一级、县二级、市二级、三级医院之间优秀医生资源的流动,合理配置医疗器械等卫生资源。六是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公立医院改革,使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释放出的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予以满足,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七是合理编制医保基金收支预算。通过编制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强化财政部门职能、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增强其计划性和科学性,确保基金安全,规避未来收不抵支的风险,从而提高社会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八是建立精算机制,完善基金运行风险监测手段。建立政策调整精算分析机制,加强基金风险监测手段,为基金的平稳运行、政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基金收入方面一是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积极动员广大个体工商户和进城务工人员参保,努力在有限地域范围内增大限度提高医保覆盖面,增强医保基金总量。二是提高单位缴费费率。提高单位缴费费率能够快速提高统筹基金收入,但会增加统筹区内参保单位和个人的缴费负担。因此,使用本方案时除了要考虑原费率水平外,还应兼顾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固原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经测算,单位缴费费率每提高10%,统筹基金收入将增长7.4%。三是提高缴费基数。提高缴费基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提高个人缴费基数下限标准,将60%下限提高到100%。另一种是取消个人缴费基数上限约束。经测算,该项政策可使统筹基金收入将分别增长0.6%和0.4%。四是调整个人帐户政策。个人账户政策的调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降低参保人员个人帐户划转比例,也可以只降低参保职工或退休人员个人帐户划转比例。另一种取消参保职工个人帐户的划转,即:不再从单位缴费额中向个人帐户划转资金。经测算,如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划转比例降低10%,统筹基金收入将增长1.6%;如取消参保职工个人帐户的划转,统筹基金收入将增长13%。五是降低住院率及降低人均医疗费用可有效减少统筹基金支出。经测算,参保人员住院率每下降10%,统筹基金支出可减少8.5%;参保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每降低10%,统筹基金支出可减少8.4%。在实际工作中,降低住院率及降低人均医疗费用需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提高单位缴费费率、调整个人账户政策属于增收政策调整的强力手段,对改善统筹基金收入效果显著。降低参保人员住院率和人均费用水平,则依赖政策和经办管理举措,属于统筹基金减支的重要因素。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工 医疗保险基金 财务管理 现状 策略

一、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基金管理程序过于复杂

当前基金的收缴方式多种多样,医疗保险基金在征缴、管理和发放的环节需要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医疗机构等多个部门[1],基金管理程序中环节过多,各部门之间信息未充分共享,导致基金管理流程不够顺畅,增加了基金管理的周期,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难度。

(二)未合理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各项事业都开始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手来管理工作,我国的社会保障部门还未形成一个适应性好、通用性强的社会保障网络系统,导致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程序上涉及到的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的传递数据信息,难以实现有效的对账制度,使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增加。目前来看,我国电算化资金管理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再加上没有建立科学的医保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如果再不加强信息化和电算化的建设,一定会制约医保基金正常的财务管理。

(三)基金收支难以保持平衡

当前,医保基金的收支都是由医保机构独立操作的,地方财政没有列入补助范围,而医保基金无非通过购买国债或者存入银行来实现增值,使基金增值率较低,难以保证收支平衡,再加上有些参保单位经济效益较差或者缺乏及时上缴保险费的意识,更加使基金收缴额不足,影响了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四)基金使用存在安全威胁

在开始基金筹资工作之前,需要对各级工作人员展开组织培训和教育指导,这一系列培训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无形中已经增加了基金筹资的成本,然而,利用行政手段挪占、截留资金的违规行为还时不时的出现,使资金的使用管理存在极大的安全威胁。

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加强基金的程序管理和基金支出的监管

对于申保单位,医保机构应加强征缴基数的稽核力度,派专人到实地考察,根据申保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务合同、申保单位的工资记录等信息,严格核对工资基数,打击那些少报、瞒报基数的行为,实现基金上缴的有效管理。医保机构应该及时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督体系,为医保基金正常、有序的运行提供基本的保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完善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上要设置每位患者的医疗费用、药物费用以及各项服务费用,医保机构可通过该平台监测医保基金的动态情况,同时可确保患者享有正常的医保服务。通过严密监测基金的动态变化,可以明确基金的筹集、储存、支出以及使用情况,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在基金的使用程序中若发现挪占、截留等违规行为,要彻底查找原因,并给与责任人严格的惩罚。

(二)推进电算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手段

医疗保险基金金额较大,管理过程涉及环节众多,所以核算工作十分复杂。为了保证基金核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医保机构应该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基金的核算工作,及时、准确的处理复杂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当日结清基金的收支账目,避免出现金、帐不符、基金漏记、重记、以及汇总错误等现象,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各地在加快电算化管理进程的同时,做好财务管理软件使用的培训,为基金实行电算化会计核算提供人力保证。

(三)加强监督手段保证基金收支平衡

医保机构要制定合理的基金分配和使用制度,确保基金保值、尽力使基金增值,实现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在基金的收支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惩罚条例,一经发现任何违规的套取医保基金行为,必要严惩不贷。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医疗机构实地考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于基金的增值目标,医保机构与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和银行之间做好协调沟通,请银行为医保基金做理财服务,使基金能够保值、增值。合理做好基金的预算和分配,严格控制基金的使用,尽量避免基金高额的结余或超支,力争做到基金收支保持平衡。

(四)加强财务部门内控制度

医保机构应加强单位财务部门的内控制度,按照《会计法》制定科学、严谨的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使领导者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基金的运行状况。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加强业务技能的考核,还要重视职业道德的考核。激发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意识,促进会计人员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以及法律意识,在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时,敢于指出,用法律武器加以抵制,成为医保基金安全的内在保证。 财务部门的基金管理工作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自觉配合行政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医保机构要加大内控的力度,对于基金的收缴要制定严格的申报和审核制度,对于医疗费用报销要制定合理的复核及签字确认制度。总之,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求会计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医保基金的规范化管理。

(五)拓宽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

可以实行地方财政的补贴政策,各地政府要充分支持医疗保险事业,适当调整社保的财政投入,逐渐提高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且辅助医保机构获得更多的基金筹集渠道,不断提高医保的投入金额,最后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得以落实后,推出合理的大额医疗补贴制度,提高医疗保险的吸引力,并实现安全的基金运行流程。

三、结束语

医疗机构想要实现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就必须正视医保基金收缴、管理以及支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医保基金安全、有序的运行。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 财务管理 措施

医疗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医保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基础上,完善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保证基金安全完整、平稳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

一、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管理程序复杂、难度大

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类,由于政策的影响及参保群体的差异,基金征缴分门别类,收缴方式多种多样。医保基金在征缴、管理、发放过程中需要涉及人社、财政、卫生(包括定点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金融、审计等多部门、多环节,由于管理工作缺乏协调,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直接导致医保基金收、支、管工作流程不顺畅,加大了医保基金的管理难度。

(二)基金管控制度不健全、欠规范

医保基金相关业务科室分工、权责不明确,管理单位内部审计不重视,经办机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制度不健全,甚至会出现少数经办人员违规操作现象。医疗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给患者多检查、多开药、多治疗,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甚至存在拖延出院、虚假使用等行为。另外,医保卡使用缺乏约束机制,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无医保者冒用医保卡就诊,在职者借用退休人员的医保卡就诊,甚至出现全家共享一张医保卡的情况,使有限的医保基金被冒用、占用,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给医保基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医保基金增值效益低,未实现效益最大化

当前,医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渠道主要是存入银行,盈利能力有限,且医保基金未列入财政补助范围,因此仅仅依靠其自身运行收益十分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的收支平衡。由于医保基金采取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而参保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由于经济利益因素,缴费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当前务工人员对医疗保险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基金收缴比较被动,拖欠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和保值增值,未实现基金的效益最大化。

(四)基金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缺乏,财务管理职能不到位

医保经办机构一般对基金财务管理工作都比较重视,能选派一些责任心强的财务人员进行基金管理,但就综合素质而言,专业型、复合型的人才比较匮乏,部分财务人员满足于本职工作的完成,缺乏风险与创新意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保基金财务管理的水平。另外,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仍停留于记账、报账、算账、报表等基础性工作,对于基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风险的规避、预测、预警等问题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明显滞后于当前医疗保险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完善医保基金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医保基金财务管理体制

为解决和打破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多头管理、独立运行的管理格局,需要建立统一的医保基金管理体制,这样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基金运行成本。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需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金的征收过程必须统一由特定的组织和机构实行监督。财务管理部门要对用人单位医保预算进行督查,加大医疗保险费用的征缴力度。同时,可协调多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采取地税协议方式收缴医保基金,有效降低收缴成本,提高基金征缴率。

(二)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根据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责任分离、授权审批、重点岗位定期轮换等内控制度,形成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良好格局,从源头上遏制违规现象的发生。医保经办机构要定期与财政部门实行对账,提高医保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同时改进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简称“双定”单位)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定期核对基金数据,针对门诊、住院、转院、处方、医疗审核结算等环节制定细致的规定,完善住院病人、住院人次、人均费用抽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三)拓宽医保基金筹集、使用渠道,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地方财政应加大对医保基金的投入,确保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比例逐年稳步提高。医保经办机构应加大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同时要用科学、严格的管理措施避免骗取、挪用医保基金的事件发生,加强与财政、金融部门的协调对接,抓好医保基金保值增值精细化核算,在保证基金正常支付和安全运行的情况下,适时将部分医保基金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特定国债,以实现基金收益的最大化。

(四)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

由于医保覆盖面的增大及人口的流动化、筹资对象的多元化与支付的电算化,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配备具有财务、保险、统计、医疗、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应通过不同途径的培训,建立一支高标准、高要求、高素质的专业化基金财务人员队伍。要加大投入,建立适应性强、通用性好的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实现独立运行的财务软件系统与医保前台业务数据的衔接,加强财务分析和管理。要坚持和执行财务公开公示制度,将财务活动置于行政和社会监督之下。要建立医保基金财务分析、预警、预测机制,以规避、防范医保基金运行存在的风险。

总之,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系统化、复杂化工程,只有通过规范的会计核算、有效的财务监督、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保证基金安全、平稳、有序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尹维红.论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范文第5篇

一、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的现状

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我国施行的是1999年颁布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了财务管理的任务及核算基础。表示必须依法使用基金,做好核算工作,如实反映基金使用情况。现行的基金财务制度要求实事求是的反映社保基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能够满足管理的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又暴露出一些问题,失去了合理性,阻碍了医保行业的发展。

医保制度并没有深入人心,职工对其没有太明确的概念。而且医疗保险信息数据库非常庞大,信息的交换量过大,对从中要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工作人员要求很高,处于人才匮乏阶段。同时医疗保险报表种类繁多,制表人员填充数据任务繁重,难免犯错,最后影响数据分析。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参保人员的投机取巧,会计人员的不认真负责,管理层的草草了事以及监督人的疏忽大意从而导致了医保基金财务漏洞频频出现。

二、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行的医疗保险基金制度已不能与人们的生活状况相适应,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基金财务制度必须进行完善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

(一)工作不规范,信息不准确

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情况不准备,无法得到科学的财政信息。收付实现制以资金进出作为核算的唯一依据,容易造成工作人员无法准确估计盈亏情况,也无法对最后财务结果做出好的判断。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基金的结余情况,也就不利于防范风险。按规定,会计人员应负责核算和监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其工作量的繁重,财务人员一般只进行核算,并没有严格的审核,所以费用审核总是出现重大问题。

(二)核算工作要求高,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是人口大国,参保人员也是最多的,因此,我国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参保人员不断增加,基金的缴纳和结算工作也随之更加困难,工作人员无法对基金的运行合理分析,没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医疗保险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极其繁多的信息交流,需要会计人员较为精确地提取和利用有效信息,但目前大多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电脑水平达不到要求。另外,硬件和软件配置不高也是影响财务管理职能正常发挥的重要部分。

(三)法制不健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医疗保险基金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采用多元化手段来管理,然而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其无法正常运行的最主要的原因。各部门之间协调性相对较差,阻碍基金的正常管理。目前,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系,致使国家无法对财务情况即时正确的管理,最终形成财政问题。

基金的征收根据政策、人群的不同也作相应的变化,管理制度的不严格导致某些领导为谋利益,不顾法律的约束,擅自动用基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医保基金会计核算的建议

医保基金财务核算的改革,不仅需要整个财务科的整顿,还要注重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人员素质的提升,管理监督人员以身作则的态度,才能保障医保行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制度改革

收付实现制的基金核算基础已不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必须转向权责发生制,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反映现阶段的财务状况和有无隐性债务情况。建立安全运行机制,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力度,实现多元化筹集,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根据医保管理制度,医保会计人员必须保证得出真实准确的结果。对于基金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不定期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并且知法、懂法、遵法,抵制违规违法行为。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接受全社会人民的监督。财政信息采用完全透明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医保基金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医保的管理与监督

要规范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收支平衡,必须落实对基金的监管力度,通过全方位的监管,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来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为医保基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加大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经办机构人员必须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另外,还必须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和参保人的监督,禁止使用高价药,禁止进行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保障医患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参保人也必须遵纪守法,严禁出现虚报,掺假等现象。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范文第6篇

摘要:“新农合”是针对农民而制定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在部分县试点,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的全覆盖。随着“新农合”制度的落实,改善了农村就医环境之余,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医疗保障水平偏低、报销程序繁琐、筹资体制不合理、监管机制弱化等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就“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完善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农合”;问题;完善;医保报销

1“新农合”制度概述

“新农合”制度全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新农合”制度实施后,农村建立起了医疗保障体系,大大改善了农村就医环境,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同时,“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素质越来越高,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府要看到“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制度,促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新农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2.1参与意愿与支付能力不一致

在一些医疗环境恶劣、人们健康状况差的偏远山区的农村里,农民参与“新农合”的意愿很强,他们都希望通过参与“新农合”来达到有效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但是,偏远山区的人们收入低,近年来的医药费用却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地方的农民每年需要支出收入的四分之一到医疗保健上。于是,尽管人们的参与意愿比较强,但是受到收入低下的限制,因而表现出参与意愿与支付能力不一致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我国“新农合”制度的保障度低,没能真正解决农民的就医贵问题。

2.2被动参与的很多

曾有调查显示:农民对“新农合”发展最担心的四个问题依次是:报销比例低(22%)、无法彻底解决看病贵的问题(21%)、医生服务态度差(16%)、新农合制度无法继续发展下去(15%)。许多农民对“新农合”制度采取观望态度,认为其并不能真正改善农村医疗环境,建立起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但是,“新农合”制度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定程度上带有强制性,于是农民不得不参与其中。一旦农民在参与的过程中感觉无法取得预期收益时,农民就会放弃参与。

2.3医疗机构给予的医疗保障不足

农村医疗环境恶劣,医疗资源少,在医护人员上呈现出“两低一高”(低学历、低职称、高年龄)的特点,医疗服务水平差。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医疗环境非常恶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4报销程序繁琐

农民在就医时只需要支付自己需要支付的部分,医疗机构会垫付需要报销的部分。但是,在参合报销时,农民需要经过乡卫生站、乡镇三级医保机构等部门的层层审核,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从申请到报销少则十天,多则一个月,报销程序复杂,农民需要跑很多部门,大部分农民认为报销程序过于繁琐。

2.5监管制度弱化

“新农合”制度实施中的监管力度较弱,监管部门没有发挥监管的作用。比如说:就监管医疗机构而言,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因而在治疗时医生多开药、随意乱开一些昂贵的药,农民也没办法,这样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上涨。因此,需要对医疗机构进行有力监管,一切基于农民利益出发。在医保基金上,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因而医保基金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不利于“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3.如何完善“新农合”制度

3.1提高对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每个地方的保障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为了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那么就需要根据农民的需求来增强医疗保障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更多医保的好处。而要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首先就需要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比如说:数额大的门诊费适当提高报销比例;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采用累积报销的方式,累积到一定限额后实现一次性报销。对基金进行风险管理,保障医保基金落实到农民身上。对各个地区的医保报销比例进行分析,适当对报销比例进行微调。

3.2简化报销程序

目前,在医保报销中已实现了在医疗机构直接报销,也就是说在结账时农民只需支付自己需要支付的部分,其他部分由医疗机构垫付,这种报销模式大大减少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在医保报销中农民需要准备很多材料以供审查,需要跑很多部门,因此政府要适当在证明材料和报销程序上简化,为农民带来更多的便利,也使得农民真正在“新农合”制度中获得收益。

3.3做好医疗机构监管工作

政府要不断做好监管工作,健全监管机制。在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上,首先,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医疗机构医保基金的使用。其次,建立完善的医疗机构审查制度,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同时还要将农民置入监管工作中,让农民对医疗机构的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一旦发现不合理现象要及时举报。

3.4构建科学合理的筹资体制

“新农合”制度的筹资是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为了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筹资体制要创新,实现多元化的筹资,增加筹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群体来资助,并不断加大媒体宣传,建立完善的捐助制度,鼓励多种形式的捐助,不断促进医保基金的增加。

结束语

在当前情况下,“新农合”制度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简化医保报销程序、提高医保报销水平,真正做到为农民谋福利,促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第二人民医院财务科)

参考文献:

[1]周同藩,柳建平.新农合制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与完善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1(28):89——91.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范文第7篇

一、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风险分析

(一)从账面基金结余和实际基金结余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社保基金会计制度的规定,医疗保险基金的账务处理实行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即是以收到或者付出现金的时间作为标准确认收入或费用,将所有收到的现金都作为本期收入,所有支出的现金都作为本期费用。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完整、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当期的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情况,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财务数据。就我们我市医疗保险基金而言,财务账面存在虚增基金结余的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一方面存在虚增收入的现象。我市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征收一直比较及时,特别是自2009年启用五险合一,一票征缴上线系统后,单位缴费更加及时(否则,一旦住院影响医疗费的结算),截至到2010年末几乎不存在欠费现象。

另一方面,医疗保险基金账面支出并不是当年实际发生的医疗费支出,医疗费的拨付存在延迟现象。我市对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的拨付和特病门诊医疗费的拨付基本上是采取“后付制”结算方式进行支付。在2010及以前年度对于特病人员发生的门诊医疗费一年报销两次,上半年的医疗费于每年的5月份报医保处业务科审核,下半年的医疗费于每年的12月份报医保处业务科审核,这样下半年发生的门诊医疗费就全部延迟到下一年度拨付;对于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由于数据上传和业务科审核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定点医院到医保处结算拨款一般都要拖后2-3个月。

从以上分析看出,医疗保险基金账面累计结余不能真实反映出我市医疗基金结存情况,容易造成信息误导,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为了准确、客观、真实的反映医疗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建立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必须分析出医疗保险基金的实际结余情况。

2010年12月31日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调整表

项目 账面累计结余(万元) 一次性缴纳收入(万元) 延迟2011年度拨付费用(万元) 实际累计结余(万元)

统筹基金 3553.1 405 755.83 2392.27

大额救助金 -639.08 222.54 -861.62

合计 2914 405 978.37 1530.63

(二)从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实际结余可支付月数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我市2010年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结余是1530.63万元,按照2010年度财务账面医疗费支出情况测算累计结余可实际支付月数为6.4个月。

实际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测算表

年度 统筹金支出(万元) 大额救助金支出(万元) 医疗费用支出合计(万元) 月平均医疗费支出(万元) 实际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个)

2010 2311.2 555.39 2866.59 239 6.4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政策及基金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鲁人社【2009】55号文件中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的要求,将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预测的关键性指标。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原则上应控制在6-9个月平均支付水平,基金累计结余超过15个月平均支付水平的,为结余过多状态,累计结余低于3 个月平均支付水平的,为结余不足状态。由此可见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处于不高不低状态,就目前来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基本平衡,累计结存比较合理,抗风险能力一般。

(三)从参保人员在职、退休比例,职工住院率、住院报销费用、人均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虽然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比较正常,实际累计结余可支付将近6个半月的医疗费用支出。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形势也不容乐观,我市地处市区,底子薄,没有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很多破产改制单位的参保在基金缴纳上,出现了缴纳得少,支出得多的"倒挂"现象,给医保基金支付带来风险和潜在的压力。乡镇街道退休人员较多,特别是三个街道参保人员中退休人员比重较大。退休人员不缴费,还要划入较高比例的个人账户,导致统筹基金收入减少,退休人员发病率高,医疗医疗费用支出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均医疗费用逐年增加,这些无形中都增加了医保基金的风险。

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研究

自2002年以来,我市医疗保险工作取得成绩显著,较好的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待遇,管理制度创新上实现了新突破,我市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实现了市级统筹,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险结算办法,重点加强了基金监管和定点单位的医疗服务监管,严格医疗待遇稽核,确保了基金的安全和参保人员医疗待遇的及时落实,实现了医疗费用及时结算,方便了参保单位和人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做好外部基金监管,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

新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中明确欲更好地监管社保基金,须重视外部监督,引入社会监督。不能自己监管自己,应强化第三方监督。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行政监督将对基金运转方向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劳动保障、财政和审计部门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政府和基金监督组织报告。”这一规定界定了基金监督的主要部门、基金监督的范围以及基金监督结果的处理过程。

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务院[1998]44号文件就明确提出“统筹地区应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以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这项规定体现了基金监管的社会化职能,如何运用好这项职能,对于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这种来自于不同群体的基金监督组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促使经办部门更全面的管理老百姓的“治病钱”。随着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基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化作为参保人员有权了解基金收支动向,监督基金使用,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种合理知情权,要求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告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做到基金管理透明化、使用合理化,以便于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内部基金控制,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转

1、统筹做好参保扩面增收工作,增强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根据医疗保险“大数法则”的原理,要增强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共济及抗风险能力,必须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就目前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率达到了100%,扩面的重点在于个体工商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我市充分利用局监察大队对各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用工年审的机会,把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一项督查内容,对没有组织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和申报的单位开展专项监察,并以此为契机,向未参保单位特别是一些规模企业进行宣传、督查,使许多单位认识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性,促进了扩面征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医保处统筹科要加强对缴费基数的稽核,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应收尽收。

2、充实壮大稽核监察部门力量,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稽核监督力度,强化医疗费用支出的监管。医保基金的总数是有限的,其作用为参保对象出现疾病时用于疾病治疗,是参保人员的“救命钱”,决不可以滥用。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基金结余率逐年降低。因此医保监察部门应该加强监察的力度,坚决杜绝超剂量用药、自行加收费用、不合理检查、将自费项目改为医保内服务项目、造假病历挂床、分解住院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注重从源头上及时查堵漏洞,确保保险基金每一分钱的使用都必须做到公正、透明,既不能搞暗箱操作,也不容许有骗保、诈保的现象出现。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加大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医疗费支出监管措施,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督促医疗卫生人员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建议定点经办医疗机构定期分病种公布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均费用支出水平,通过舆论和社会评议监督,促进定点医院降低住院费用成本;对于享受特殊疾病门诊报销待遇人员,建议可以按照病种进行定额报销,提高参保患者费用节约意识。

3、探索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制度。在实施医保的过程中,医保行政管理部门及经办机构应逐步摸索出一整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支付制度,意在促使医疗机构建立成本约束机制,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行为,从而达到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负担。在确定支付制度时,一定要“以收定支”,而且最好在实施一种主要的支付方式时,针对其他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支付方式,即采用混合的支付制度。现在可以考虑对现行的以项目付费(即后付制)结算为主的费用支付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改为总额预付为主的支付制度,同时对部分病种试行单病种结算。在总额预付方面,可运用我市医保运行十年来的经验数据,测算各等级、各类型医院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真实水平,合理确定各医院的费用额度。在病种结算方面,可先从部分常见、多发病种试行,运用医保经验数据测算确定不同等级、不同医院的病种结算标准。同时,对定点医疗机构的亏损一定要客观分析,合理地控制给予补偿的部分,对不合理的部分或无合理原因解释的部分,坚决不能给予补偿,以杜绝定点医疗机构钻空子违规和产生依赖习惯。

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范文第8篇

(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摘 要:医保基金是国家统筹建立的用于提供医疗服务保障的公益性基金,其管理效率和效益直接关系参保人群的切身利益。对医保基金进行预算控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医保基金管理的某些问题,增强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本文将就医保基金的预算管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 :预算控制;医保基金;稽查;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81-02

一、预算控制模式对医保基金监管的重要意义

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颁发了《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国发〔2010〕2号),推动将医保基金纳入预算管控体系。2012年,人社部、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70号),推进和深化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对于医保基金而言,实施预算管理是对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的回归。医保基金作为一种公共和公益资源,政府不仅需要承担管理职能,而且必须相应地接受监督,这样才能够达到权责的统一,形成管理的闭环。之前许多地方政府将医保基金放入银行代管,这无疑使得医保基金逃离监管范围之外,给不法分子予以可乘之机。同时,实施预算管理能够对医保基金进行合理的管控、协调和分配,最大限度发挥医保基金的效用,避免医保资源的浪费,促进医疗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发展,保障医疗公平。

二、预算控制模式在医保基金监管中发挥的作用

(一)管理收束作用

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计划,它能够科学合理的统筹调度资源,并使之发挥出最大效用。在医保基金的管理使用上,要通过预算编制对医保基金的支出构成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既保证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又要避免医保基金的无端浪费。借助预算控制能够遏制医院随意支出使用医保基金增加收入的冲动,促进医保基金支出合理化、规范化。人社部、财政部、卫生部2012年启动实施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管理模式,就旨在规避医保基金滥用、浪费的风险,通过指标分解、超支分担等方式,增强医院在医保基金使用中的主体责任,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行为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

(二)财务监督作用

预算控制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财务监督。发挥好预算控制的这个职能,就能够有效促进和推动医保基金管理使用合法、健康、阳光、透明。预算监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医保基金预算的编制,医保基金预算的执行和医保基金制度、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而且,预算监督涉及多个部门,人大、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被赋予各自相应的预算监督职能,这就从主体上扩大了监督范围。预算控制的这种财务监督职能,如同悬在医保基金管理单位和管理者头上的利剑,让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有所顾忌,不敢越雷池半步、胡作非为。如有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通过开高价药、大处方、全检查的方式,增加医院收入,亏蚀医保基金。这些就有必要通过预算结算审计等方式进行监督和问责。

(三)政策导向作用

预算体现的是一种计划性,是前瞻性的将统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调拨、管理和支出使用的一种规划。在部门预算中,预算的这种计划性由于政府自身的特殊性更多地被赋予政策导向职能。当医保基金纳入预算管理控制模式之下,预算的这种政策导向功能将更加凸显出来。就医保基金而言,其本身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就决定了政府在资源统筹和分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和普通民众偏弱的抗疾病经济能力,使得政府必须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来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效用。预算控制恰好就能够体现出政府的这种政策控制和导向能力,如政府在大病医保、住院诊疗、基本药物目录上的预算投入等,就体现出政策对于贫困群体的关怀和倾向性。

(四)统筹协调作用

医保基金是社会统筹资源,将医保基金纳入预算管理控制之中,有助于统筹协调和调配医疗资源。如当前存在的大医院和中小医院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由于大医院基础设施完善、诊疗设备齐全先进、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精湛等,使得病患在初诊选择时,会尽量选择医疗服务能力和接待能力更为突出的大医院,这就使得本来因为就诊患者不多的中小医院更加捉襟见肘。但中小医院尤其是社区医院、乡镇卫生所(站)在医疗体系中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通过预算这种控制管理模式来统筹协调医疗资源,以促进医疗资源使用优化。如当前对社区医院、乡镇卫生所的医保预算投入和报销政策比例都体现了预算的这种统筹协调功能。

三、完善预算控制模式对医保基金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提高医保预算编制水平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关键,预算编制是为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规划和确定科学的方向。就医保基金而言,要本着“以收定支,总额控制”的原则科学编制年度医保预算。预算的编制要结合本地区的医疗资源、群体规模、参保人数、物价水平、离退休人员规模、地方政策、疾病谱等情况,并研判近几年医保实际总额支出及支出构成,全面综合各类因素后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注重沟通与协商,各级政府、医保部门要充分动员与沟通,增强上下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同时,要广泛征求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相关行业专家等的意见建议,夯实医保预算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基金监管和财务稽查

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也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医保基金监管主要是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医保报销审核工作。医保报销支出是医保基金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要结合预算指标和政策要求,对报销账目进行仔细审核,纠正和控制不合理的预算支出。二是要加强各类稽查工作。如加强住院稽查、跨区域转院等工作,看住院、转院等是否符合要求、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小病大治、大病不治、过度医疗等问题。三是要合理控制药费支出。药费是诊疗费用中的一项重要支出,要关注是否存在开高价药、滥开药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此外,要注重医保基金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看制度是否符合政策规范、要求,是否齐全,通过制度来保障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

(三)构筑信息化的预算控制管理模式

诸多领域的实践证明,信息化能够激发和创造出新的活力,是一种新型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在预算管理领域,尤其是在企业预算管理方面,关于信息化控制和管理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在部门预算中,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部署和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医保预算而言,由于涉及众多医疗服务机构、医保管理部门等,管理单位、管理人群、管理资金和管理信息的规模都非常庞大。构筑信息化的预算管理系统,并实现医保管理部门、医保单位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加强对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同时也能够通过数据平台进行挖掘和分析,便于医疗资源的统筹调度和使用。预算管理系统应当同其他财务系统实现功能对接,便于资源共享和服务扩充。

(四)抓好人员素质教育和政策培训

以往在医保基金的监管过程中仅仅关注执行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教育是有失偏颇的,在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和预算监督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预算管理水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充分重视对预算编制人员、执行人员和稽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资源投入,培育出一批素质高、业务强、品德优、能吃苦的预算管理队伍,用坚实、优秀的人才队伍来夯实医保基金预算监管的基础。医疗保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福利工具,在医保基金的运用和管理中要时刻关注政策的走向和变化,及时在预算管理中贯彻和执行政策。为此,应当加强对医保人员的政策培训,并做好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

四、结论

运用预算管理控制模式对医保基金加强监管,有助于科学合理使用医保基金,提高基金利用效率,保护参保对象的切身利益,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健康管理,更好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英.医保基金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