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述性调研报告

综述性调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综述性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述性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学校的类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科研型、教学型、应用型高校三足鼎立。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学者们在呼吁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要多元化的同时,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讨。选择正确又恰当的论文形式,对撰写合格的毕业论文来说意义重大。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研究样本所采用形式的分类和整理,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理论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应该包括哪些?不同形式的论文形式适用什么样的条件?实际已完成的论文形式又是哪些?理想形式与实际形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三、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

(一)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趋势

笔者试图找到适合于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理想形式,为此,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毕业论文形式”等关键词,得到相关文献十多篇。部分学者们的观点如下:吴洪霞(2014)提出,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考核的形式应多元化,包括撰写毕业论文、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践作品、参加各类比赛(竞赛)获奖、在公开刊物发表科研论文、撰写涉及相关领域的调查报告、参与企业项目研究。武云亮等(2013)以财经类专业为例,认为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要以推进应用性选题为主,突出学生能力锻炼,鼓励学生采用文献综述、财经类调研报告、财经管理实务和创业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形式。周同旭等(2015)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分为:专业技能形式,包括设计作品、专业证书计划、音乐曲目创作、赛事获奖等;毕业论文形式,包括选题毕业论文、实践报告、发表学术论文、设计说明等;项目成果形式,包括发明专利、研发产品、自主开发技术、基础、应用软件等。任森春等(2014)提出,除学术性毕业论文外,调研实习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问卷分析报告等也可作为考核形式。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本科生开展一定数量的科学研究,研究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探讨营销的发展规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是必要的。同时该专业又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现实世界中企业所面临的营销问题,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因此,非学术论文的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咨询报告以及其他形式,也应视为与毕业论文分量相当的成果,都可以成为本科生毕业的重要条件。

(二)毕业论文不同形式的特点

笔者拟以上文任森春等学者的观点为评判标准,分析一下几种不同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特点。

1.学术性论文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下的定义,学术性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简介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的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性论文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发表简单的学术总结。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学术总结指的是能够发表的原创性的工作总结。

2.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

4.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针对某一主题做的深入研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一起选定一个主题,进行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这个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思考等,最后得出结论或新的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或与他人共同探究。

5.其他

如专业技能大赛的成果、相关产品的研发、相关软件的开发等。

四、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的实证分析

笔者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679篇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经过初筛,其中有76篇属于无效论文(指论文材料不全),其余603篇为有效论文,作为研究的样本。

根据已有材料分析所得,实际存在的论文形式有:学术性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及其他等五种类型。

从毕业论文所采取的形式来看,首先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调研报告,占到总数的60%以上。其次为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两者合计超过35%。其他形式占3.48%。课题研究为0。

从不同形式毕业论文的届别分布来看,2012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再次为学术性论文。2013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仍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2014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还是调查报告,其次是学术性论文,再次为案例分析。可见,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都是调查报告(尽管其中占比有所波动),而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分居第二、第三。以其他形式代替论文的占比很小,而专题研究类毕业论文暂缺。

(一)调查报告选用的原因分析

调查报告这种形式,需要毕业生用科学的调研方式,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从而获取第一手数据,具有难度大、耗时长、实践性强、创新性高等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多选择此种毕业论文形式的原因大致为:部分毕业生期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喜欢挑战难度较大的事情。调研报告这种形式,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一手数据极为真实,减少和降低了毕业论文的风险。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在后期毕业论文答辩中容易过关,学生也有较高的成就感。

(二)案例分析选用的原因分析

相对于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这种形式,可在图书馆、网上搜索到相当多的材料,必要时也需要到案例企业进行实习、调研,但整体难度较高,较调查报告的选择性要小些。

(三)学术性论文选用的原因分析

学术性论文形式规范,论证严谨。论文答辩的通过率高。只要学生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导师的认可程度较高,学生的成就感也较强。

(四)专题研究选用的原因分析

选择导师的课题进行研究,需要几个条件:导师有课题,自己有能力从事课题研究,并能够把课题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时也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有科研的兴趣、动力和能力等。这几个条件凑在一起,就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是多数大学生弃选的重要原因。

(五)其他形式选用的原因分析

用研发产品、研发软件、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作品来取得毕业资格,同样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学生的前期积累、导师的辅导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选择这种形式的。而且不同的学校对这类形式的认可程度不同,如果学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完成了上述形式的作品,而学校不予承认,反过头来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时间上就来不及,学生也会感到得不偿失。

五、总结

(一)结论

笔者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形式的统计分析,发现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仍是毕业论文的首选形式。学术性论文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他形式采用甚少,专题研究则缺失。

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强需求,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己经是大势所趋。对于像市场营销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毕业论文的形式绝不可能仅仅有学术性论文这么一种。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多。专题研究也将有所加大。另外,以技能大赛获奖、竞赛作品、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研发产品、开发的软件等,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也将逐步得到各界认可。

(二)建议

1.学校应构建毕业生多元化论文形式选择机制

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多种毕业论文的形式选择,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与个性。毕业论文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标准限制。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为例,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将在省级营销大赛中获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是有一定深度的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成果,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成为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

2.团队合作完成论文

综述性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体型;肺活量;人体质量指数;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R 1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41-03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社会的需要。体质是人才的基础素质,也是人才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山西省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寻求加速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和办法,为加强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1985,2005年山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与1988,1996和2002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数据统计[1-5],研究对象为山西籍19~22岁大学生。应用SPSS 11.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形态指标 见表1,2。

2.1.1 身高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1.98 cm,幅度在1.19~2.84 cm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2.25 cm,幅度在1.57~3.23 cm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1.31 cm,幅度在0.05~2.06 cm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值长1.69 cm,幅度在0.57~2.74 cm之间。其中乡村男生增长幅度最大,按每10 a计算,平均增长1.13 cm。另外,21,22岁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1.2 体重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6.32 kg,幅度在4.46~8.20 kg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3.56 kg,幅度在2.61~4.27 kg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0.86 kg,幅度在-0.58~1.90 kg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增长-0.16 kg,幅度在-0.99~1.15 kg之间。其中城市男生增幅最大,按每10 a计算,平均增长3.16 kg,而19岁年龄组体重增长值达到8.20 kg,乡村女生21,22岁年龄组与同年龄组的城市女生发生逆转,由1985年分别重1.80 kg和0.14 kg逆转为2005年的轻1.09 kg和0.06 kg。同时乡村女生整体出现0.16 kg的负向增长。

2.1.3 胸围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0.96 cm,幅度在-0.89~1.86 cm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0.43 cm,幅度在-0.82~0.53 cm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2.87 cm,幅度在2.06~4.42 cm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增长2.21 cm,幅度在0.97~3.25 cm。乡村男生整体下降达0.43 cm。女生以城市女生为最好,各年龄组分别增长2.38,2.06,4.42,3.05 cm。

2.2 生理功能指标 见表1,2。

2.2.1 肺活量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608 mL,幅度在-675~-443 mL之间;乡村男生增长-612 mL,幅度在-679~-541 mL之间。城市女生增长-529 mL,幅度在-633~-452 mL之间;乡村女生增长-699 mL,幅度在-724~-543 mL之间。

2.2.2 肺活量/体重指数 19~22岁城市男生增长-16.00 mL/kg,幅度在-17.38~-14.86 mL/kg之间;乡村男生增长-13.76 mL/kg,幅度在-15.40~-12.78 mL/kg之间。城市女生增长-11.07 mL/kg,幅度在-12.52~-9.85 mL/kg之间;乡村女生增长-12.22 mL/kg,幅度在-15.03~-10.54 mL/kg之间。

肺活量下降幅度最大的是20岁乡村男生(-679 mL)和22岁乡村女生(-724 mL);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20岁城市男生(-17.38 mL/kg)和22岁乡村女生(-15.03 mL/kg)。

2.3 身体匀称度 见表1,2。

2.3.1 维尔维克指数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值为3.26,幅度在1.07~4.41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0.72,幅度在0.34~1.29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1.65,幅度在0.94~3.07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增长0.41,幅度在-0.89~2.33之间。增长值依次为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仅乡村女生19岁年龄组有小幅度降低。

2.3.2 人体质量指数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1.67,幅度在1.07~2.13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0.68,幅度在0.42~1.04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0.01,幅度在-0.24~0.90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增长-0.52,幅度在-0.94~0.23之间。增长值依次为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

2.4 城乡比较 见表1,2,除身高外,各项指标均为城市男女生大于乡村男女生,其中城市女生体重、胸围、肺活量3项指标与乡村女生发生了逆转,也就是说,在1985年是乡村女生大于城市女生,而在2005年变化为城市女生大于乡村女生;城市男生则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的值上继续保持优于乡村男生,且在维尔维克指数和身体质量指数上与乡村男生发生逆转。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大学生20 a间身高、体重、胸围有了较大的提高,城市男生19岁年龄组体重增长过快,乡村男生胸围负向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生理功能水平略微下降,肺功能水平负向增长,身体生理功能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形态生长水平;“豆芽菜”体形得到改善,身体发育的匀称度和充实度有所提高。但是,大学阶段学生身高增长逐步放缓以至停止,必须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体积(变量)和围度的发展,使三者达到同步、协调和统一。高校一般课业负担沉重,体育教育和课余锻炼时间少,卫生保健设施和条件不足[6-10]。乡村女生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消费水平、基础起点、前途压力等方面综合比较,实力最差,呈现体型偏瘦,生理功能低下,应予以重视。

山西大学生20 a间身体形态和生理功能水平仍然存在城乡差异,并有扩大的趋势。城市女生的正向增长与乡村女生的负向增长之间的逆转变化,使两者之间的距离加大更为显著,有关部门对此应予密切关注,根据学生身体形态和生理功能水平存在的差别,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体育业余活动,并对个别体质发展不均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出健康运动处方,使他们的身体生理功能水平尽快达到理想状态[11-12]。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65-82.

[2] 山西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85年山西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8-82.

[3] 山西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山西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8-88.

[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2-268.

[5]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8-116.

[6] 宋琰,王鹏伟,张志刚.对我国学生体质测评现状的分析研究综述.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3):32-34.

[7] 郭海英,余绍森,夏尧远.体育锻炼对体质及机能指标的影响分析.浙江体育科学,2002,26(6):1-3.

[8] 李静,马军.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6(3):154-156.

[9] 张世锡.体质的含义及其评价问题的探讨.浙江体育科学,2000,22(5):47-48.[10]何仲恺.体质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体育科学,2002,37(2):56-58.

[11]温至勤.中日两国大学生体质测量指标改革的比较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155-156.

综述性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SRT;创新素质;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78-03

自1995年清华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并取得成效后,全国高校纷纷效仿,SRT业已成为高校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七方面着手:一是发现归纳问题能力,即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将其凝练成科学问题;二是文献检讨能力,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检索与研判,在此基础上探寻新的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途径等[1];三是研究计划能力,在检讨文献的基础上,能够设计研究框架、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手段及制订研究方案等,以便研究工作顺利展开;四是调研或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调研或实验获取数据,以验证研究假设与理论;五是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调研或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转化、处理、分析;六是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对提出的假设或理论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之间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七是学术写作能力,能够将取得的学术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清晰、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嘉兴学院自2003年开始实施SRT,本课题拟通过问卷调查予以回答,本次调查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从学科分布来看,工科学生110人,占比54.1%;理科学生33人,占比16.2%;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生46人,占比22.7%;文学3人,占比1.5%;法学10人,占比5%;其他1人,占比0.5%。被调查学生学科占比情况基本上与嘉兴学院学生学科分布占比一致。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发现归纳问题能力

从表1看,有54.2%的学生是基于自身观察、思考,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后,最终将发现的问题凝练成科学问题。这说明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喜欢问“问什么”,有较强的发现、归纳问题能力,具备出色的创新意识。有45.8%的学生选题来自导师。研究选题来自导师供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平时观察、思考不够,发现不了问题,或是发现了问题,没有能力将其凝练成科学问题;另一方面是自身凝练的科学问题已被解决或是创新性不够,落入俗套,研究意义不大。这部分学生总体来说,行为较为被动,发现归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等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强化培养。从学科角度看,经管、法学、工学、理学自主选题学生占比分别为63%、60%、52.7%、42.4%,其中理学低于平均总体水平11.8%。

(二)文献检讨能力

从表2看,只有36.9%的学生知道文献综述撰写规范,并会撰写文献综述。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既是了解前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研究深入程度、研究角度、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所持观点与立场、存在的难点与关键点等复盘过程,又是形成自身研究思路与方向、研究内容、将采用的方法与手段等假设探索性过程。不会撰写文献综述,意味着大学生对研究的历史基础了解不深入、不全面,进而其立论的科学性、创新性就会存疑。如此高比例的学生不会撰写文献综述,意味着加强大学生基本学术素养培养刻不容缓。从学科角度看,工学、文学分别有67.3%、66.7%的大学生不会撰写文献综述,理学有高达81.8%的不会,经管最低,仅有41.3%。经管学生文献综述能力稍强,这与经管学生比较偏重理论学习与写作,特别是短学期注重撰写学年论文或调研报告有关。

(三)研究计划能力

从表3看,92.1%的学生有制订工作计划,但仅有54.7%的学生严格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有37.4%的学生没有很好执行研究计划,即没有完成研究内容或没有达到研究目标,有7.9%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研究计划,随意开展研究工作,结项时写个研究报告应付了事。也可以说,有45.3%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严格执行研究计划,或是研究内容无法实现,或是执行能力较差。从学科角度看,经管、法学严格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比例分别为63%、60%,均超过平均总体水平54.7%,工学、理学分别为51.8%、45.4%,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理学更是低了9.3%。

(四)调研或实验能力

从表4看,有76.8%的学生知道怎样做调研或实验,但有11.3%的学生没有制订具体的研究方案,理论上或具体操作上会一点,但是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要求来操作就不能完成了。所以严格来说,有34.5%的学生不具备调研或实验能力。从学科角度看,经管学生有84.8%具备调研或实验能力,超过65.5%的平均总体水平19.3%,工学、法学、理学分别为60.9%、60%、54.5%,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其中理学低了11%。工学学生动手能力强,这是普遍认知,而调查显示经管比工学高出23.9%,原因可能源于经管学生开展调研所需配套条件不高,可以及时进行,而工学学生动手实验需要实验设备、原材料等支持,不易进行,学校实验设备不足及开放程度低制约了工学学生开展实验。

(五)数据处理能力

从表5看,有69%的学生基本掌握数据处理能力,其中熟练掌握的有16.8%,有26.1%的学生掌握了一点,有4.9%的学生基本不掌握,严格来说,有31%的学生不具备数据处理能力。从学科角度看,只有77.2%的工科学生超过69%的平均总体水平,这与工科注重实际操作有关,理学、经管、法学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占比情况分别为66.7%、56.5%、50%。

(六)问题分析能力

从表6看,有58.1%的学生对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有清晰的预判或假设。预判或假设来自于对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事实证据的深入分析与推理,这说明其具备较强综合分析能力;37.5%的学生对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认识模糊,这说明其分析能力有待加强;还有4.4%的学生都不知道需要解决什么样的科学问题,这部分学生基本不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学科角度看,76.1%的经管学生超过58.1%的平均总体水平18%,工学、法学、理学学生分别为52.7%、50%、48.4%,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其中理学低了9.7%。

(七)学术写作能力

从表7看,仅有40.9%的学生具备学术写作能力,35.5%的学生理论上会,实际不会;有20.2%的学生凭感觉写作,缺乏基本素养;还有3.4%的学生对学术文章缺乏基本的认知。所以说,有59.1%的学生基本上不会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从学科角度看,经管、法学分别为71.3%、50%,超出40.9%的平均总体水平,其中经管超过30.4%,工学、理学分别为30%、27.3%,均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其中理学低于13.6%。

三、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参与SRT的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素质不容乐观,仅有大约60%的大学生具备文献检索能力、调研或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约50%的大学生具备发现归纳问题能力、研究计划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约40%的大学生具备文献综述、学术写作能力。从学科角度看,经管学生表现优于平均总体水平,理科学生则低于平均总体水平,工学、法学学生表现与平均总体水平一致,这与学生入校高考成绩表现一致。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必须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参与SRT学生中,像调研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这些在平时所开设课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实践技能仅有60%的学生具备,这说明大学生较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技能培养。这可能源于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实践条件来提升基本技能。因此,应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学习时间,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启示二:针对性开设专门的研究课程体系。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调研或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表现相对较好,主要源于各专业均开设有相对应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得到了有效锻炼,而其他方面能力培养并没有开设针对性的课程,主要取决于大学生自我努力,故表现不佳。仅50%的大学生具备发现归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仅40%的大学生会撰写文献综述和学术论文,这说明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严重欠缺,有针对性地开设如方法论、学术写作等研究课程非常必要。

启示三:加强师生互动。从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大学生不具备科研能力,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SRT项目当中,没有与指导教师一起研究探讨。指导教师的传帮带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能力,指导教师的传承作用极为重要,在教学中是全面提升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沟通,从互动中激发研究兴趣,拓展思维,提高研究技能。

综述性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材料学 教学体会 教学方法

Fundamenta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frontier research: teaching experience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

Yuan Guangy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a teaching method and experience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 education. The course will be better understood if students learn basic theories alo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relevant area. Also, students will learn to think independently when applying theories to practice by finishing certain surveys and review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

Key words: engineering materials;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method

凡与工程有关的材料都称为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按其性能特点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以力学性能为主,兼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功能材料以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为主。工程材料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化工、建筑及交通运输等部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程材料学作为高校工科材料类和大机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在目前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运用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1 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与目标

工程材料学课程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材料科学基础和材料加工原理等基础理论课后,头脑中堆满了有关材料科学的概念和现象,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工程材料学就是从材料科学和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概念和现象,建立整体统一的概念和体系,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在实际工程中正确地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各类金属材料的基本特征,改善材料性能的技术途径以及合理地选择材料、使用材料的原则和方法,具备能根据零部件实际服役条件正确合理地选用材料、安排其大致的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其相应的热处理工艺的能力,为今后实际科研和生产奠定技术基础。

2 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工程材料学课程重点讲授常规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特征和性能特点,改善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常规工程材料的选用等方面的内容。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以及有关材料热处理、加工等工厂实际情景录像、现场观摩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1 理论与科研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

仅通过文本、图片、声音及图像等多种形式来向学生传达课程信息,并不能让学生对工程材料学这一应用型课程具有直观与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因此,为了使课程内容多样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工科材料类和大机类本科生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认知程度,加强基础课程理论与前沿科研信息的衔接,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将自己相关的科研工作与体会灵活地穿插在课堂内容中加以介绍。

如在第一章讲解“非晶”与“准晶”的概念时,笔者用一节课时间介绍自己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及国际上在非晶、准晶材料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非晶、准晶材料的应用现状。这一做法在唤起了一些学生对非晶和准晶材料的研究兴趣的同时,多层次深入的介绍让学生对非晶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非晶是一种没有原子的三维周期性排列的金属或合金固体”的概念上,而是对非晶这一特殊结构材料的发展及应用价值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不仅如此,通过对特殊原子排列结构的理解与学习更能促进学生对金属结构相关内容的联想与反思。这样,对于工程材料学课程中其他相关内容的理解也起到较大帮助作用。

又如,在《有色金属》章节介绍“镁合金材料”时,笔者将自己在镁合金材料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浓缩在一节课中对学生做了生动的介绍,特别注重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研究思想的介绍。可降解镁合金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笔者在课程中向学生介绍了由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JDBM可降解生物医用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在丰富课程理论内容的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前沿的研究思想与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工程材料领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建立材料科学整体的宏观认知与理解。

2.2 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被动学习与主动思考的结合。因此,在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笔者针对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这一问题,通过启发学生完成在工程材料领域中的相关调研加深学生对工程材料行业的思考与了解。

笔者针对所讲授的主要工程材料的最新研究及应用现状布置了以下调研题目:

(1)民用建筑用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汽车用超高强度钢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核电用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大型飞机关键结构用先进钢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以上4个调研题目中选择一个专题,通过网络或者查阅文献等方法了解相关的知识。每个组员要求提交一份不少于2 000字的专题综述报告,不仅仅要求学生撰写文献综述,而且鼓励学生在综述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每个小组制作PPT并合作完成一个15分钟的专题报告展示。

这一做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检索文献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此外,本课程成绩的考核强化了平时学习效果的考核。课堂讨论、调研报告、考勤等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很好地实现了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目标。笔者前后对7届学生讲授工程材料学课程,学生网上评教结果均为优秀,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3 结束语

总体看来,采用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并辅助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各类常见金属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特点、改善性能的基本途径和相应的工程材料的选用。通过7届学生的期末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可自主完成基本工业零部件的选材、加工与热处理工艺,很好地实现了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目标。

综述性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可以应用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模块教学模式。针对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开展的模块教学模式,要求技术院校对汽车营销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分析,并将这些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则针对这些模块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让汽车营销专业学生具备各种岗位所需求的技术与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所要求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转而追求实用性与综合性;二是顶岗模拟模式。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使用的顶岗模拟模式主要是指技术院校在引导汽车营销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后,通过进行汽车营销公司的模拟来让学生具有顶岗训练的机会。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可以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和完善,同时能够让自身的营销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理论与能力的协同发展。另外,在技术院校所模拟的汽车营销公司中,学生能够对以后需要从事的岗位进行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三是产学结合模式。在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产学结合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开展实践工作,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产学结合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社会创造实在的价值。在采用产学结合模式开展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创办企业来自行搭建产学模式人才培养平台,也可以与企业合作来共同搭建产学模式人才培养平台,这对于技术学院以及社会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一种双赢的模式,特别是对于汽车营销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着重要意义。

二、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一)重视开发特色课程。开发特色课程,是技术院校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做出改善以及提升汽车营销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特色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技术院校应当依据所选用的教学模式以及需要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来适应学生能力发展以及市场人才需求所提出的要求。并通过开发特色教材来为特色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技术院校针对汽车营销专业所开发的特色过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特色课程需要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即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中理论内容以使用和必需为标准;二是特色课程中的教材内容需要简洁明了,放弃一些枯燥且冗长的理论表述,通过使用图标、案例来替代这些表述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三是特色课程中的内容需要强调学生训练与思考,并重视学生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述性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1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09-30.

[2]常睿.本科生导师制内涵解读及运行模式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5,2(1):45-48.

[3]钱丽,肖仁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0):180-181.

[责任编辑:杨玉洁]

综述性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一、选题

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是教育硕士学员开展研究工作的开始,也是导师指导教育硕士学员工作的重要方面。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得当与否,关系到专业学位论文的成败。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准备工作应尽早考虑,要求在入学第三学期着手进行。论文题目的选择可以是在教育硕士学员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和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者是在导师对教育硕士学员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教育硕士学员的意见后确定。选题时一般掌握以下原则:

1.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3.要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要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要基本具备。

4.要结合教育硕士学员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使教育硕士学员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题目要大小适宜,难度得当,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有相当的把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教育硕士学员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的论证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中,拟采用哪些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应于第三学期。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教育硕士学员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3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教育硕士学员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各自培养单位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员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教育硕士学员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综述性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东盟;会展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105-02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行,广西会展产业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自身特色,即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独具“东盟”特色。然而会展人才尤其是能够适应东盟特色的会展管理高级人才奇缺,即缺乏能充分熟识东盟各国的经济、政策、文化、习俗等情况,又具备会展策划、管理能力,懂技术、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会展管理人才,成为了制约广西会展业更上一个台阶的主要“瓶颈”。因此,探讨如何培养面向中国―东盟的会展管理高级人才对于推动广西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国内一些会展产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相关学校已经开设了会展管理本科专业,个别学校开设了研究生专业。但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仅能够满足当地以及周边区域的人才需要,而广西作为西部地区很难吸引到高级会展人才,且广西的会展人才需求又独具“东盟”特色,因此,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高级会展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当地特色的高级会展管理人才是解决广西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瓶颈”的根本手段和当务之急。2005年开始,广西有广西财经学院设置“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年招生50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会展策划与管理”高专、年招生90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会展策划与管理”高职、年招生50人等等,可以有限地培养中、初级会展管理人才,但尚无会展方向的研究生培养点。然而,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定位和实际需求来看,广西会展业急需更高层次的会展管理。

二、高级会展管理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

面向中国―东盟的会展管理高级人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研究型高级人才,偏向于中国―东盟会展产业宏观管理与政策协调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二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包括会展项目管理、组织和执行、服务管理等方面人才。因此,对会展管理高级人才的培养也主要应该从两个渠道进行,一是培养偏向于研究型人才的科学硕士,二是培养偏向于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硕士。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有条件的高校应整合相关资源,在管理学等相关科学硕士点上开设会展管理研究方向,培养“少而精”的研究型人才。本文结合广西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硕士的培养,探讨在该一级硕士点学科上开设“会展管理”方向的培养方案,为广西进行该类型高级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参考。

高级会展管理研究型人才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基础,因此这类人才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会展学是一门综合叉学科,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科学,包括了经济学、管理学、贸易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美学、工程设计学、心理学等等内容。因此,会展研究型高级人才必需对这些学科都要有所了解,高校可以通过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招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合理安排相应的课程,增强对会展研究的知识积累,以此来培养会展研究型高级人才。以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学院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不仅开设了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实务等一系列基础课程,同时也开设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运营管理、会展战略管理等一系列高层次的会展管理的课程,使学生能够从项目、运营和战略的角度对会展管理进行研究。广西有条件的高校可充分借鉴区外的成功做法,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特征,制度符合自身特色的“会展管理”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运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并能准确地书面表达研究论文摘要内容,了解学科领域的学术进展,具有在本学科领域和相近领域寻找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2.课程设置。

3.学分要求。总学分37分,其中公共学位课3门共7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4门共10学分,非学位必修课5门共11 学分,非学位选修课任选3门共6学分。其余必修学分:论文选题(开题报告)1.5学分,学术活动和1.5学分。

4.其他要求。(1)实践活动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以调查研究为主,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实践活动完成后,本人写出调研报告,由指导研究生实践活动的教师写出评语,并进行成绩评定,考核结果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计入实践环节考核表。(2)学术活动要求。1)在学期间参加国内、学校、学院、教研室组织的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活动五次以上,其中:参加校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一次以上;在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或阶段性研究报告一次以上。2)每次学术活动要作出300字以上书面活动总结,由导师审阅签字自己留存,答辩申请前交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登记、存档,方可取得学术活动环节学分。(3)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与拟选课题有关的属本学科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15篇以上)。文献综述要叙述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在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内容、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或难点、阐述所选方案的依据。文献综述应把握所研究课题在学科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3 000字。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创新性和工作量,满足论文审核的基本要求。

三、结束语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特点和广西区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培养会展管理高级人才,不仅使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召开给广西会展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广西区内高校应当抓住时机,培养更多的会展管理高级人才,为广西面向东盟的会展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韦铁.面向中国―东盟的会展管理高级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特区经济,2009,(1).

[2]张雨,韦铁.面向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高级会展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3]何颖.建立面向中国―东盟会展产业的研究生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Study on China-ASEAN Based Exposition Advanced Management Academic Talent Training

WEI Tie1,2

(1.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Econom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530004,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engdu 61005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