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分类号】:U416.2

水土流失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壤及其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力的作用,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各种破坏、分离(分散)、搬运(移动)和沉积的现象。其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是世界上头字号的环境问题,中国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遭到人类不当经济活动和干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1.水土流失的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缺乏、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等问题的出现,人们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之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水土流失问题显得更为严峻。我国水土流失之所以成为其环境问题之首,还在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水土资源的平衡,加剧了洪涝干旱和风沙灾害,形成全国90%左右的贫困人口,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山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4,山区人口占总人口的1/2,因人为破坏,西部地区多是山地,丘陵和沙漠,戈壁所覆盖,为冬春多水和夏季降雨集中的气候特点,非耕地资源占土地面积的96%,西南缺土,水土资源匹配欠佳,西北缺水,干旱,风沙严重。据水利部2002年1月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数据统计,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流失面积为293.7万km2,占西部国土总面积的42.876%,占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82.5%。西部12个省区的水蚀面积106.84万km2,占全国水蚀面积的64.8%,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5省区风蚀面积183.62万km2,占全国风蚀总面积的96.26%。西部地区有3.6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3,436km2的速度继续扩展。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分布广,面积大,而且侵蚀类型复杂,侵蚀量大。黄河上中游、长江上中游和珠江流域以水蚀为主,局部伴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独;西北风草原区以风蚀为主,西南青藏高原区以冻融侵蚀为主,西北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区则是风蚀水蚀共存。我国属于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且主要发生在西部,西部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水土流失遍布于各省,不论是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还是农村、工矿、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2.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2.1自然因素

土壤的结构与颗粒组成,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影响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决定水土流失的程度。一般说来,土壤容易受到侵蚀有两种原因即土壤易分散和土壤通水性不良。我国黄土高原土壤中砂粒及粉砂粒含量多,粘粒少,颗粒间粒结力弱,稳定性差,易遭水蚀和风蚀。黄土结构松散,土质疏松,遇水很容易分散、崩解,扰侵蚀能力低。降雨。降雨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动力,除直接击打土壤,形成击溅侵蚀,还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体,并参与形成土壤内的一些特征,以一种综合的效应来影响侵蚀。一般说来,降雨量是影响侵蚀的主要因子之一,高强降雨和高度降雨是决定水土流失总量的决定性因素。水土流失往往只发生在几场暴雨之中,一次大的降雨有时占全年侵蚀量的80%~90%左右。黄土高原地区降雨集中、强度大、暴雨高,径流冲刷和搬运能力强,水土流失强烈。大的降雨过程,加剧了河流的淤积,陕北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重点区,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植被。植被覆盖的多与少,决定着水土流失的强与弱。由于森林在下雨的时候,茂密的森林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森林、草地中有一层的枯枝落叶,具有很强的涵蓄水分能力,随降落物量的增加,其平均蓄水量和平均蓄水率也在增加,整地造林对强化降雨入渗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少。因此,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2.2人为造成的因素

毁坏植被。历史上西部地区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社会经济发达,人类活动极为频繁,特别是连绵不断的战争,对森林草原植被破坏严重。2000年来,人们不断开垦农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草地被辟为农田,植被破坏后地表毫无蓄水功能。超载放牧。西部的三大高原地区是中国畜牧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失控,放牧强度的增大直接影响到草地的覆盖程度,有时对草场的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超载使草地利用不平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乱挖药材。工程建设。全国每年开矿、修路等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水土保持工程和植被措施,乱采、滥挖、随意滥倒、弃土弃渣,地表径流和集中径流流失严重,切沟密布,进而发展成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陡坡开荒。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许多地区都是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增地减,为了维持基本生活,人们不是大力在耕作方式上求得进步,而是扩大耕种面积。

3.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更新观念,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恢复和重建自然的生态系统,而不是脱离原有的自然基础,去盲目地建设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因此,新时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必须注重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预防为主,强化监督。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曾经历过两次西部开发,成果显著,但多以环境为代价,教训极深。

这次的西部大开发,会不会带来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大开挖”局面?我们以为,人们的这种忧虑是不无道理的。未来的生态环境是继续恶化还是得到遏制,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人为因素的控制程度。集中资金,重点防治。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水利部在全国八个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的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范围主要在西部,包括黄河流域的无定河、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等。它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列专款,有计划、有步骤,集中连片大规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此后,国家又安排专项资金,先后开展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

结语:

水土流失灾害会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都收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灾害的发生,因此,应当减少破坏性的开发工作。同时灾害的发生还受到自然环境尤其是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气候状况的监控和保护性工作的进行,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350-01

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置原则

(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结合、全面布局、科学配置。

(2)减少对原地表和植被的破坏,合理布设取(弃)土(渣)场,弃土集中堆放。

(3)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弃土。

(4)注重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

(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在临近城市区道路两侧的植物措施,可结合景观要求适当提高标准。

2 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

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划分为路基工程区、桥涵工程区、分离立交区、沿线设施区、取(弃)土(渣)场区、施工营地区以及施工道路区7个分区,根据不同分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各自地形地貌、地质、土质等特点提出水土流失防治要求。

2.1 路基工程区防治措施设计

2.1.1 植物措施

(1)填方边坡和坡脚。

填方边坡土壤为填充的弃土、弃渣、土质疏松,在布设生物措施前,需清理整治覆土,并施一定量的有机质。

(2)中央隔带。

由于中央分隔带土层薄、立地条件差。因此,防眩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对废气排放有抵抗、容易修剪、生长慢、生长一致的常绿树种,且高度控制为1.6m,单行株距4.0m,蓬径为0.5m。2.1.2 临时措施

(1)路基临时排水。

在填方路段,由于填方边坡坡面土壤松散,抗冲性差,当路面汇流沿坡面下泄时,易对坡面表层土壤造成严重的溅蚀、面蚀和沟蚀,甚至形成冲沟而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对路基也造成破坏。为此,本方案提出如下临时排水措施。

(2)填方路基边坡临时覆盖和拦挡。

填方路基施工结束后,如不能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遇汛期可采用密目网对路基边坡进行苫盖,需密目网约.3.0万m2。

(3)表土剥离及临时堆置。

公路主线路基填筑前需剥离表层的耕植土(老路不需剥离表土),路基表土剥离总量7.77万m3,用作路基绿化种植土,临时堆放于路基占地范围内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临时堆放时耕植土堆放边坡控制在1:1.5左右,堆高3.0m左右,采用袋装土临时防护,袋装土采用开挖的土方装填,编织袋防护高度1.5m,需袋装土1050m3,编织袋10500只。为了减少堆放过程中因降雨击溅造成的水土流失,需在堆体表面撒播狗牙根草籽进行临时防护,约需狗牙根草籽186kg。

2.2 桥涵工程区防治措施设计

主体工程设计中对于穿越店埠河、鸡裕河、柘皋河以及较小的河流均采用围堰施工,在河槽一侧填筑围堰,另一侧导流,导流需考虑河道过流能力,应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计算;对于穿越较小的沟渠,施工时限短,在枯水季节施工,将上下游拦截,设置围堰。

围堰顶宽1m,高度3m,边坡1:2。围堰施工过程中,应作好围堰外坡的防护措施,保证围堰稳定,分别在上、下游围堰边坡采用袋装土防护,需袋装土约600m3,编织袋6000只。

2.3 分离立交区防治措施设计

分离立交区临时防护措施,主要包括:

(1)连接线挡水土埂。

在分离立交施工中,在连接线填方路肩边缘顺路肩设置底宽0.5m、高0.2m的挡水土埂,防止汇流直接下泄冲毁路基。土埂长约3694m,土方填筑369.4m3。

(2)临时边坡排水沟。

沿线路纵向每间隔50m在路基边坡上设置一临时性边坡排水沟,排泄路面上的集中汇流,与工程设置的纵向排水沟相连,采用梯形断面,底宽为40cm,边坡1:0.75,深40cm。排水沟长约740m,开挖土方148m3。排水沟采用10年一遇防洪标准,经核算,断面能满足排水要求。

(3)填方路基边坡临时覆盖和拦挡。

连接线路基施工结束后,如不能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遇汛期可采用密目网对路基边坡进行苫盖,以防降雨、径流对路基边坡形成的溅蚀、面蚀和冲蚀。考虑重复利用,需密目网约2000m2。

2.4 沿线设施区防治措施设计

沿线设施施工中剥离表土0.10万m3,临时堆放在该区域占地范围内,在其四周布设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断面尺寸与路基工程及分离立交区一致,需开挖排水沟240m,共开挖土方48m3,排水沟采用10年一遇防洪标准,经核算,断面能满足排水要求。排水沟需与路基工程排水沟相连。临时堆土四周采用袋装土拦挡,共需袋装土约360m3,编织袋3600只。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点;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不仅使大量肥沃的土壤流失,还会使河道堵塞、淤积水库,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破坏植被和加速土地的侵蚀是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大力兴修水利水电工程的同时,还要做好水土流失等防治工作。为了有效的防治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土流失,要全面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以便找到相应的防治对策。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造成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1.浅析导致水土流失出现的原因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主要是水利水电等建设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等措施,忽视了保护植被的重要性,加快了土地的侵蚀,造成地层松散,一旦暴雨降临,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包括地形、土壤、植被、降雨等原因。

第一,地形原因。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形较陡峭和地面较长的地面坡段,主要是因为降雨汇集地表径流的流速相对于平缓的地面坡段要快很多,对土壤的冲刷侵蚀也要强很多。因此,在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在地面较陡的地面坡段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第二,土壤原因。植被的稀疏程度与土壤的抗冲性、紧实度与渗透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植被的根系有利于固结土壤,减缓土壤的崩解速度,增强其抗冲性。土壤的结构性决定着土壤的渗透性能,土壤渗透性能好,地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则相对较小,水土流失的程度较轻。因此,要保护好植被,以保证土壤良好的抗冲性和渗透性,防止水土流失。

第三,植被原因。层次和品种较少植被与层次与品种较多的植被相比其水土保持的性能要差一些,在植被组合为乔草结构或者乔灌结构的区域内水土流失比乔、灌、草组合区域的要严重,因此要多层次的种植植被,以加强植被的水土保持性能。

第四,降雨原因。降雨的强度与水土流失有必然的关系,当土壤的渗透强度承载不了降雨的强度时,地表的径流就会加重对地表的冲刷力度和侵蚀力度,使地表土壤崩解速度加快,造成水土流失[2]。

2.浅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与严重性

2.1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阶段,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加快了土壤的崩解速度。根据施工现场地域条件不同,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位置主要是在山比较高,坡比较陡和河道比降较大的河流上,河流的土壤侵蚀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相互作用和重叠的土壤侵蚀类型,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土壤侵蚀体系。第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期长、规模大、取土和废渣量大等因素造成植被的破坏范围和程度比较大。由于不能及时处理废渣,使土壤侵蚀周期延长。第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堆积在流域内的废弃物和由于土壤侵蚀造成的地表径流的流失和渗漏,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的污染。第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造成较大程度的岩土扰动,严重破坏植被,由于部分工程材料的搬运侵蚀,加快了土壤侵蚀速度,容易造成重力侵蚀,妨碍河流的行洪能力,导致洪涝灾害泛滥。第五,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植被的破坏,加重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力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加大了土壤侵蚀的危害性。

2.2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面积的开挖,破坏了地表的植被和地面坡度的稳定性,使泥土随着雨水大量的流入河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未能及时运出施工现场的大量弃渣,随着冲刷的泥土一起流入河道,导致河道淤积,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使洪涝灾害泛滥,给下游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河道淤塞,降低泄洪能力,引发洪涝灾害。还可能会缩短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危及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安全,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周围的景观和环境,降低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周边农业的生产、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区域内旅游业的发展[2]。

3.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了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及严重性,接下来,笔者结合上述的分析与自身的工作实践,对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如下分析。

3.1 做好宏观控制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正式施工前,要做好其宏观调控的目标:施工区域内已存在的和新增的水土流失要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要得到保护和改善、防止水土流失的设备要安全有效。

3.2 制定的水土流失控制规划要符合量化防治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量化防治标准主要是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要尽量的减少地面的扰动,使植被得到保护,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拦挡、护坡、截排水和整治挖、弃、堆场地;要对弃土石渣进行循环利用,严禁堆放在河边或渠沟内;要制定临时的防护措施[3]。

3.3 做好工程防护措施

在实施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止措施时,要重视工程防护措施:为了防止坡顶的水下流,要在坡顶修筑截流沟;在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段施工,要采用削坡开挖;在平台及排水沟外侧等区域栽植灌木;提高防护标准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要求;施工顺序要明确。

3.4 做好区域内植被恢复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完成后,要重新种植区域内被破坏的植被,以重塑周边的景观,建立防护林体系。种植的植被尽量以当地的植被为主,不要引用外来植被。如果种植乔木,要充分考虑防护性,尽量选择扎根深、耐旱耐涝、生长速度快的乔木;灌木则要选择常绿、根深、固土强的低矮品种。

3.5 加强施工企业的水土保持意识

加强施工企业对水土保持的重视,是有效实施水利水电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的关键因素,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才会在行动上重视,因此,在施工前,施工企业要全面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4]。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不仅会缩短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更严重则会使河道堵塞,河床抬高,洪涝灾害泛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要全面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原因和特点,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从思想上重视采取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宏观调控,制定的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控制规划要满足其量化标准,要做好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和植被等措施,加强施工企业的水土保持意识,将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危害降到最低,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志林,赵国育,王治国,周心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J].土壤通报,2009,(02):461-46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土流失;钢铁生产线;防治措施

1工程概况

克州赣鑫钢铁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0万t高强度钢生产线工程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工业园区。工程生产规模为新建年产100万t高强度钢生产线工程,年产合格连铸坯100万t,年产各类棒材96万t。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炼钢厂、炼铁厂、综合原料厂、烧结厂、石灰厂以及相应的公辅设施。土石方开挖量合计为230.1万m3,填方合计195.59万m3。挖方大部分用于场地平整和回填,剩余34.51万m3弃渣临时堆放在施工期作为临时弃渣场的场区后期发展预留地内,最终被阿图什市工业园区修建园区道路时使用。

2水土流失量预测

本项目建设征地范围为200hm2,其中,永久占地138.1hm2,临时占地61.9hm2。占地区域内全部为生产力较低的砾质荒漠无人区。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总面积为200hm2。工程建设期土石方开挖量合计230.1万m3,回填195.59万m3,临时弃渣34.51万m3,不产生永久弃渣。本工程建设若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9350.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1373.5t。新增水土流失的侵蚀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兼有微度水蚀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集中于炼钢厂、炼铁厂、公辅设施区以及临时弃渣场区。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为施工期。

3水土流失危害

3.1可能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本工程施工建设扰动地表面积较大,建设期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增大了土壤侵蚀强度。3.2可能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壤生产力的高低与土地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本工程建设可能对周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体现在如下方面:扰动地表土壤侵蚀强度的增加会使项目区及周边地表组成物质中细粒含量减少,粗粒含量增加,土壤机械组成粗化,有机质流失,进而导致项目区及周边土地生产力降低。若工程区内排水系统不健全,使得园区内积水无法顺利排出,将会在园区造成土壤盐渍化等环境问题,降低土地的生产力。3.3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本工程施工建设损坏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总面积为200hm2,施工期大面积的扰动地表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当地干燥的自然条件决定只要地表被扰动,即使无风的天气下也会产生扬尘。因此,施工车辆的来回碾压将会使施工区周边长期处于浮沉的笼罩下,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乃至施工人群健康造成危害。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总体布局

4.1工程措施绿化整地:①土地平整:炼钢厂周围绿化前需对绿化区土地平整,平整时可用74kW推土机配合人工施工进行,以推土机施工为主,人工配合机械进行绿化区场地的平整,平整面积约2.6hm2。②全面整地:项目区土壤类型为灰漠土、表层土壤夹杂有较多砾石,肥力较差,保水性不高,不适宜植物生长,需要进行全面整地。炼钢厂厂区周围绿化面积2.6hm2,因此,若采取全面整地措施,必须是在整个绿化面积内进行覆土。绿化覆土可采用炼钢厂基础开挖方筛分砾石后剩余的土方,在筛分后临时堆放在炼钢厂旁的临时弃渣场区,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待炼钢厂土建工程完毕,运至绿化区域地表,掺入肥料后稍作压实,再进行平整。覆土厚度为30cm,覆土面积为2.6hm2,估算共需土方约13000m3。4.2植物措施主体工程设计在炼钢厂厂区周围规划绿化面积为2.6hm2,绿化系数为9%,但绿化措施布置方案和灌溉方式在主体工程设计中没有进行具体的设计,绿化投资也未计列。因此,本方案将进行初步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在炼钢厂域配置绿化措施,主要为种植草坪,并配套相应的灌溉设施满足生长需要,以达到防风去尘、美化场区的效果。本方案设计在炼钢厂周边空地种植草坪,草种选择早熟禾和狗牙根的混合草籽,配套安装喷灌设施,面积约为2.6hm2。4.3临时措施根据工程土石方平衡,炼钢厂产生弃渣约3.15万m3,临时堆放在临时弃渣场。由于此部分开挖方表层土质虚松,若不采取防护措施,随意堆放,在大风天气时会引起扬尘,影响施工并且产生水土流失。

5总体布局及结论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道路管网;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所在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位于兰溪市西南部,地处兰溪、金华、龙游三县(市)交界,距兰溪市区18km。本工程污水处理厂选址于兰溪市游埠镇区东南侧郎家村地块,工程道路、管网及河道整治工程均位于游埠镇镇区和游埠工业园区范围内。污水处理厂选址于兰溪市游埠镇区东南侧郎家村地块,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生物反应池、废水调节池、生产综合用房、传达室等建(构)筑物。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总规模为1.5万t/d,分两期实施,本次设计按一期设计规模5000t/d考虑,栅格、提升泵房等设施按1.5万t/d规模建设,建设占地面积0.75hm2

二.道路管网防治措施

防治面积4.25hm2,包括道路工程、管网工程、道路管网施工临时场地等建设区面积3.96hm2及道路两侧影响区0.29hm2。

(一)工程措施

本工程道路管网施工临时场和管网区施工前首先对场地内耕地区域进行表层耕植土剥离,剥离厚度按30cm考虑,剥离面积为0.48hm2(其中施工临时场地0.25hm2,管网区0.23hm2),共计剥离表层土1440m3(其中施工临时场地750m3,管网区690m3)。施工临时场地使用结束后,对场地进行平整,场地平整面积为0.48hm2(其中施工临时场地0.25hm2,管网区0.23hm2)。场地平整结束后,覆施工前剥离的表层土1440m3(平均覆土30cm厚)后,进行复垦,复垦面积0.48hm2。

该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为剥离表土1440m3,场地平整0.48hm2,覆土1440m3,复垦0.48hm2。

(二)植物措施

为了美化路容,工程新建路段天福路、永福路和永兴路两侧绿化区通过栽乔、灌、草植被进行绿化,绿化面积0.60hm2。

另外,本工程施工前剥离的表层计3240m3,包括道路施工前剥离的表层土1800m3,管网施工前剥离的表层土690m3,施工临时场地剥离的表层土750m3。道路施工前剥离的表层土1800m3和施工临时场地剥离的表层土750m3施工期间需临时堆置于施工临时场地内,考虑堆置时间较长,要求堆土表面进行撒百喜草草籽防护,共需撒草籽0.11hm2,管网施工前剥离的表层土由于和管槽开挖的深层土一并堆置,且堆置时间较短,本方案考虑采用塑料彩条布进行覆盖处理,具体防护详见临时工程。

该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为道路绿化0.60hm2,撒草籽0.11hm2。

(三)临时工程

(1)道路施工临时排水及沉砂措施

本工程新建路段天福路、永兴路和永福路路基施工期间,路基碾压时路面和路基边坡形成大面积的面,为防止碾压期间路面和路基边坡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需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同时为了满足路基施工基间临时排水要求,要求适当调整路基两侧管槽的施工时序,在路基填筑碾压前提前完成管槽的开挖,作为施工期间路基临时排水沟。在填方路段路基碾压过程中,要求路面两侧约有15cm先不进行碾压,在路面两侧形成自然高出的土坎,可作为碾压路面的临时挡水坎。每隔20~30m在路基两侧的边坡坡面设置底宽30cm,深15cm,坡比1:1的临时简易急流槽,急流槽采用水泥砂浆抹面,以汇集路面径流,急流槽的下方(即路基边坡坡脚)接入路基两侧管槽,路面汇水通过急流槽汇入路基两侧管槽。

另外,根据现场查勘及主体相关资料分析,工程新建路基施工期间排水主要排入沿线现有沟渠。为了减少流失的土石对道路沿线现有沟渠造成不利影响,在排水出口处设置沉砂池缓流沉砂,沉砂池设计在道路两侧工程征占地范围内,工程道路两侧共设置沉砂池6座(天福路、永兴路和永福路各2座),考虑集水面积、降雨特征(按一年一遇1小时短历时最大降雨)等因素,确定沉砂池断面尺寸,经计算沉砂池尺寸为3.0×2.0×1.5m(长×宽×深),砖砌。

该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为砖砌沉砂池54m3。

(2)管网施工临时防治措施

管网开挖过程中,采用开挖的表土层与深层土一并堆置方案。表土层堆置在管线一侧外侧,深层土集中堆置在管线一侧内侧。开挖土方沿管线堆放,堆放高度控制在2m以内,堆土表面进行适当拍实,以有利于堆置稳定。

管槽开挖应尽量避免雨日天进行,若遇降雨、台风等特殊天气,用塑料布进行覆盖防止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考虑到管线分期进行,临时堆置时间相对较短,塑料布可以重复利用5次考虑,管线区共需塑料布3680m2。

该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为塑料彩条布3680m2。

(3)施工临时场地防治措施

施工临时场地地势平缓,为防止场地内积水影响施工,拟在场地四周设置简易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30cm,深30cm,边坡1:1,只开挖不衬砌,排水沟边坡需拍实,排水沟长度约为200m,开挖土方64m3。

为减少场地排水对周围耕地和沟渠的影响,排水沟末端设沉砂池。考虑集水面积、降雨特征(按一年一遇1小时短历时最大降雨)等因素确定沉砂池断面尺寸,经计算沉砂池尺寸为3.0m×2.0m×1.5m(长×宽×深),采用砖砌,共设置3座。

该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为土方开挖64m3,砖砌沉砂池27m3。

(4)临时堆土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道路工程剥离的的表层土及施工临时场地剥离的表层土需临时堆置于施工临时场地施工程量为土方开挖27m3。草包袋防护73m3。

道路管网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为:剥离表土1440m3,场地平整0.48hm2,覆土1440m3,复垦0.48hm2,道路绿化0.60hm2,撒草籽0.11hm2,砖砌沉砂池81m3,塑料彩条布3680m2,土方开挖91m3,草包袋防护73m3。具体详见道路管网区防治措施工程量表。

以上就是对该污水处理道路管网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的几点简单阐述,并未对整个工程如河道整治区进行全部的阐述,如有不足欢迎同行提出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故便水电站 水土保持 防治措施

1、工程概况

故便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丹寨县雅灰乡境内,建库河段为都柳江左岸一级支流排长河上游猴子河河段,属珠江流域柳江水系。水电站坝址距丹寨县城约73km,距离雅灰乡政府约10km;厂房距离丹寨县城约80km,距离雅灰乡政府约17km,两坝肩上部有雅灰至排路乡村公路,厂房上游1km处有雅灰至上重乡村公路通过,库区、引水管线、厂房等地段无公路相通,交通条件较差。

2、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丹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可知,该区域的土壤侵蚀中微度侵蚀面积约为2526.84h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70.25%;轻度侵蚀面积约为181.72h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5.05%;中度侵蚀面积约为826.67h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22.98%,无侵蚀面积约为61.59h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1.71%。

3、水土流失测算

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项目临时占地、永久占地、租赁土地、管辖范围等土地权属明确需由项目业主对其区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或治理的范围;直接影响区是因项目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其它区域,该区域是由项目建设所诱发、可能加剧水土流失的范围,如若加剧水土流失应由建设单位进行防治的范围。

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行期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初步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8.79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4.11hm2,水库淹没面积3.20hm2,直接影响区面积1.48hm2。

3.1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的测算

根据调查,工程占地范围包括大坝枢纽区、输水线路区、料场区、施工生产及生活营地区、弃渣场区、施工道路区占地面积7.31hm2。工程建设过程中,这些区域的原地貌均会受到破坏,故本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的面积为7.31hm2。

3.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的测算

损坏后将降低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或加剧水土流失的地貌均视为水土保持设施。经分析统计,本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7.31hm2。

3.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测算

项目区人为破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现状属于容许侵蚀范畴,背景侵蚀模数500t/(km2・a)左右。土壤侵蚀强度在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中各类施工工序对土地的扰动和破坏程度,分析各个施工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参照同类工程的预测方法和有关技术资料来确定。根据确定的预测时段、侵蚀强度和各分区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即可计算新增水土流失量,经计算,本工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692t,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347t。

4、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防治措施具体配置中,要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充分发挥其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也要发挥植物措施的后续性和生态效应。

(2)根据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结合各分区的立地条件采取适植物使项目区尽快恢复植被,达到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为提高植物成活和保存率,造林后应根据草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松土、病虫害防治等养护。次数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立地条件好、初期生长快的可适当减少,立地条件差、前期生长慢的可适当提高养护次数。本着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强的原则,临时覆盖措施主要是对开挖边坡、开挖面、临时堆渣等永久防护措施前,遇雨天用塑料防雨布进行覆盖,以防止开挖面的水土流失,防雨布覆盖后,边缘处用块石压护封实。施工前对可能压占及破坏表土进行剥离、保护,结束后回填尽量恢复施工前对可能压占及破坏表土进行剥离、保护,结束后回填尽量恢复原状。

(3)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水土保持的有关政策法规,遵循科学合理、面向实际、效果显著、便于实施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须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避免冲突。为了防止投资重复计算,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措施,不再计列投资。对于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应进行补充设计,计列增加部分的投资。

(4)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把大坝枢纽区、引水系统区、施工生产及生活营区、料场区、弃渣场作为防治的重点区域,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组成。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截、排水沟、挡渣墙、土地平整等,植物措施包括种植乔木、灌木和播撒草籽等,临时措施为临时土袋拦挡和临时排水沟排水。

5、总结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及水土保持工程特点,确定完成全部防治工程的期限和年度安排。具体安排时,一是安排随时都将产生水土流失地段的防治措施;二是部分在主体工程建设前就应布设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对施工开挖的弃土石渣的处理,应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做好弃渣场的拦挡措施,以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三是滞后于主体工程安排的水土保持措施。另外,水土保持措施在安排时序上,一般是先采取临时性措施,其次为工程措施,最后是植物措施。通过对故便水电站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分析,了解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强调了水土保持在今后水电站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欧智勇,邹毅.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工程设计要点[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6: 326-327.

[2]姜学凤,安合章.论水土保持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3]魏天清,沈钰.攀西地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典型设计探索[J].四川水利2009,3: 42-4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长江堤防建设;水土流失;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长江堤防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在复杂和庞大的系统中,防治长江堤防沿线的水土流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的覆盖率比较高,水土流失问题不严重,属于轻度的水土流失地区。但是,长江的堤防工程建设主要是土方施工,堤防工程需要的土方量特别大,涉及到的取土场、弃渣场范围广泛,对地表的破坏和扰动严重,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必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在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防治水土流失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的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范围

1、长江堤防工程施工的特点

首先,堤防工程的施工线路较长,施工场所及各种的料场都是沿着堤线呈带状分布,新的水土流失会影响到沿岸区域;其次,堤防工程建设中各种的工程施工对土方需求大,施工的场地距离河道比较近,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泥土会随着地表径流流入长江,淤积河道,不利于防洪工作;再次,料场与堤线平行并且呈带状分布,开采土料对地表植被造成重大破坏,在雨水的作用下,边坡失去稳定性,极易发生坍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最后,堤防工程建设机械施工过程中,机械本身携带的泥土,在雨水的作用下,会流入附近的农田沟渠,影响环境。

2、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的范围

根据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的特点,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是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堤防工程建设中防治水土流失的范围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区与直接影响区。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部位是主体工程,弃渣场,土料场,施工场地治理区以及施工便道治理区。

二、长江堤防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

1、长江堤防主体工程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主体工程的主要的施工包括:土方开挖,水下抛石,土堤加培,拆除工程等。主体工程在建设时需要根据地貌的特点进行回填或者是开挖土方,这样会产生水土流失的问题。

2、土料场水土流失的特点

长江堤防建设的土料场以草灌地居多。 料场施工完成以后,料场放置一段时间,开挖面上的植被会自然恢复或者是被当地的居民人工恢复。但是仍然有部分的料场需要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因此,水土保持措施不及时或效果滞后,也会造成开挖面的水土流失。

3、弃渣场水土流失的特点

长江干堤工程的弃方主要是堤基处理清基、堤身加培清基、穿堤建筑物改建、护岸削坡以及征地拆迁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弃渣场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的原因,要采取相关水土保持的措施,避免对地表造成更大侵蚀。弃方用于临时占地施工完毕后,用于场地平整的土方,堤防工程中没有设置弃渣场地的不用新增水土保持的措施。

4、施工场地的治理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施工场地的治理区水土流失的时间段主要在建设的前期。在场地平整的过程中,由于土石方开挖,表面的植被破坏,造成土壤侵蚀。在试运行的期间,因为植被措施的防治效果滞后,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

5、施工的道路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施工中的道路有堤外便道和堤内便道。施工结束,堤外便道被恢复成上堤路,堤内的部分当成村路使用,或是被拆除。在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便道由于地表破坏和土方的开挖,会产生土壤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三、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主体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主体工程区的防护主要就是对堤顶和堤坡进行防护。建设结束,堤身表面,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堤顶一般进行路面修整,形成道路避免被雨水冲刷。堤坡要运用混凝土的六边体,干砌石等进行防护。背水的一面要通过种植植被进行水土保持,可以在平整边坡以后种植草皮,或种草籽进行防护。

2、土料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为了方便施工,土料场与堤防堤线一般呈平行状态分布,经常选小山包和土丘作为取料场,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也会选用农田。主要采用拦挡泥沙和恢复植被的方法作为土料场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雨水对表层弃土的冲刷,在土料场开挖时要采用分片开挖的方法,也就是先期开挖一片料场,弃土放置于推土场内,当这片料场达到设计深度以后,再开挖其他区域,这样可以用这个已开挖的区域放置新的弃土,这样有利于土料场以后的恢复。开挖时要在料场内部和周围留出排水沟,防止雨水的满溢,造成水土流失。当遇到强降水时,可以用草垫或是雨布等进行人工遮挡。当工程建设完以后,对于土料场要及时地进行植被的种植或是复垦进行防护。

3、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牵涉许多工程项目,相应的会产生很多的弃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弃渣运往外地或是建立专门的弃渣场,都有难度且不具有经济性,所以,堤防工程建设中往往在长江堤河的漫滩上就近弃渣。在漫滩上堆放工程弃渣给施工带来很多方便,在枯水期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在汛期会严重影响河道泄洪的能力,影响堤防的安全。如果不正确处理,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不利于防洪和堤防的安全,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堤防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在漫滩修建弃渣场。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由于条件的限制,要在漫滩修建弃渣场时,要选择地势低洼的区域,还要修筑挡渣墙。堤防的背水一面的弃碴场不能占用林地、农田、草场或是灌溉的设施,要尽量选在空地,荒地或是废弃地上。在挡渣墙的底部设置相应的滤水孔,进行排水沟开挖,尽量在不破坏挡渣墙周围环境的前提下,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在汛期到来之前和工程结束以后,应该及时清除弃渣场的弃渣;拆除挡渣墙后尽量恢复原貌;必要时用粘土覆盖弃渣的痕迹,并用机器夯实,尽量保证泄洪的能力和减少水土的流失。

4、施工场地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堤防工程施工场地主要是江堤内外进行堤防工程的永久性的用地和租用的村庄空地。堤防工程建设完成以后,永久性的用地按照施工的设计进行恢复,主要进行场地的平整和弃渣的清理工作。平整和清理完毕以后,主要采用植树种草的方式进行植被的恢复。

5、施工便道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随着工程的进展,土料场的取土结束,在堤防外面的便道进行植被的恢复工作,基本上恢复原貌。堤内的便道,会被保留下来作为村庄的道路使用。因此,堤防工程建设的施工便道要做到物尽其用,尽量减少雨水冲刷对道路的破坏,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

结语:

堤防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开发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是堤防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堤防工程建设的开始和结束,水土保持的工程建设要贯穿整个过程,在对原有水土流失治理的基础上,关注堤防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问题,并采取对策进行治理。对水土流失进行长期综合的治理,才能真正达到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在堤防工程建设中,也要把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慧.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利,2010(14)

[2]唐萍,翟立,柳七一.长江中下游堤防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J].人民长江,2008(1)

[3]王立慧.堤防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浅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水土流失;防治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昆明市第十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东二环以东、石虎关立交东北侧。本工程征占地面积4.69hm2,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区和河道整治工程,其中污水处理厂区3.89hm2,河道整治工程0.80hm2。工程建设建筑包括地面和地下建筑,其中地面建筑面积4541m2(包括综合楼),地下建筑面积44533m2,包括地下框架、预处理系统、MBR生化系统、鼓风机房、脱水机房、加药间、排水泵井、接触消毒池、补水泵井、管线综合、通风及除臭、变配电、综合楼等;河道整治工程包括河堤的加高加固、河道清淤、恢复河道两侧植被。

项目区位于昆明市东城区,属冲湖积倾斜平原盆地以北冲洪积扇中下段和滇池湖相岸滩—三角洲相沉积地,工程建设占地区原状地貌总体高差约为5m,最低点为洼塘底部高程为1886m,洼塘周围平坦区域高程为1891m,总体地貌类型属浅切割中山地貌。

项目区位于昆明市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雨量为1031mm,年内分配不均匀。5~10月为雨季,水汽来源充足,雨热同季,降雨量丰沛,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5%左右。根据该昆明市多年气象资料分析,工程区20年一遇最大1、6、24小时的暴雨量分别为61.70mm、115.40mm和129.40mm。

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2号),项目所在区域属金沙江下游治理区,属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又根据云政发【2007】16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所在区域属云南省 “重点监督区”及“重点治理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一级。

2、本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

项目建设伴随着土方开挖、排水系统的修建等施工活动,这些活动都将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破坏原有地貌,使原来生态防护体系遭到破坏;同时大量地面后,势必造成水土流失加大的潜在危险性。本项目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扰动区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按照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类型区,土壤侵蚀模数允许值为500t/km2•a,土壤侵蚀现状主要为微度侵蚀。②扰动地表区域成点状分布。

本工程扰动地表面积相对集中呈点状分布,扰动比较集中。③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本工程施工期由于大量土石方开挖形成较大面积的地表,在雨季很易形成水土流失;自然恢复期由于地面硬化和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将减小。

3、该项目水土流失环节分析

3.1、水土流失重点时段

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产生水土流失的阶段为项目建设期,因此水土流失分析重点时段为项目建设期。从水土流失类型分析,水土流失为水力侵蚀。从流失的时段分析,在建设期随着表面细小颗粒前期流失,植被的逐年恢复,扰动地表流失量会逐年递减,水土流失呈现先强后弱的特点,根据预测结果分析工程施工期为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重点时段。

3.2、建设期水土流失重点区域

本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量产生于整个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也应集中于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因不同施工区域施工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强度各异。

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中,污水处理厂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282.57t,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94.9%,其中建构筑物区新增水土流失量14.64t,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4.92%;厂区道路区新增水土流失量28.66t,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9.6%;绿化占地区新增水土流失量239.265t,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80.36%;由此可见,绿化占地区为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所以绿化占地区为本区重点监测区域。河道整治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15.16t,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5.10%,其中河道疏通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10.8t,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3.63%;堤岸加高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0.4t,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0.13%;河道两侧绿化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3.96t,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1.33%;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厂工程为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工程的绿化占地区为本方案的重点监测区域。

4、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析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及本项目实际情况,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或减轻水土流失:第一,项目区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因此应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及时的修补完善方案设计的临时措施,并且不断的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第二,建设期水土流失为水蚀,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雨季,集中在5~10月份,雨季施工应加强临时防护。对在雨季不得不实施的工程必须做好防护措施。使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在施工时相互配套,特别做好临时防护工程,减少施工中的水土流失,本次建设的河道整治工程应避开雨季进行。第三,工程建设期间,严格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同时,应加强扰动地表面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损坏水土保持生物设施数量、建设期土石方工程量及平衡监测、防治效益等水土保持监测,以便提高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水土保持监测采用GPS调查、测量、资料收集、普查、抽样调查、样地调查、巡查等方法监测。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布置,确定建设期共设置4个监测点,其中污水处理厂工程3个,为建构筑物区1个监测点、厂区道路区1个监测点、绿化占地区1个监测点;河道整治工程1个监测点。自然恢复期在污水处理厂工程绿化占地区及河道两侧绿化区各设置1个监测点。第四,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防治效果有效可行的原则。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第五,首先优化项目布局和规模,优选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工期,强化管理、监理和监督,做好施工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面积,进一步优化土石方的平衡方案,提高土、砂、石料利用率。同时本项目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最小扰动原则,尽可能的不破坏原生植被,维持生态的相对稳定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区及所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第六,在场地平整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表洒水,减少扬尘量,加强砂、土、石等建筑材料和清场、清基废料的挡护、覆盖,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以确保临时性防治措施与主体防治措施的衔接,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5、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对该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后对该项目水土流失环节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该项目特点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作者深知,污水处理厂项目的水土保持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施工期间,后期的维护也十分重要,故应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做好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