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医用低值耗材管理

手术室医用低值耗材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手术室医用低值耗材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术室医用低值耗材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设备;卫生材料;成本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工作的主要场所,集中着大量先进的、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同时,由于开展手术需要消耗的卫生材料种类较多、数量较大,手术室成本在医院总成本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因此,手术室设备及卫生材料成本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手术室设备及卫生材料成本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室手术所使用的医学设备及卫生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在提高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同时,也使手术室成本大幅增加,手术室设备及卫生材料成本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一)高值耗材

高值耗材指单价1000元以上的一次性医疗物品,包括心脏瓣膜、补片、骨科内固定材料、各类吻合器、颅骨修补材料、脑室端管、人工晶体、义眼台等,按照实际消耗的高值耗材计入相应成本。

(二)低值耗材

指单价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医疗物品,主要有注射器类、手套类、无菌敷料类、管类、镜头套、手术膜类、术中一次性用物、棉垫、棉球、吸引管、病理袋等,按实际消耗计入手术室成本。

(三)药品、试剂

主要包括术前及术中所使用的药品和试剂,如碘酒、酒精、碘伏、双氧水、外用盐水、3M刷手液、福尔马林、蒸馏水、石蜡油等,按照领用金额计入手术室成本。

(四)手术用各种设备

与一般临床科室不同,手术室的设备仪器相对更多,包括超声刀、手术床、胸腔镜、显微镜、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各种手术室专用设备,其成本主要是各类设备折旧及维修保养成本。

医学是专业的学科,尤其对于外科手术来说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手术过程中使用哪种设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耗材都是不确定的,尤其是现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时期,同一种手术存在多种选择,因此,每一台手术的成本很难量化和标准化,为成本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手术室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手术室包含设备及使用卫生材料的复杂和多样性,导致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成本核算所体现的内容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一)收支不配比

高值耗材涉及金额较大,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通常采用厂家备货的模式,在实际使用时将收入计入相应的科室及手术室中,而成本计入是在结账时依据最终发票金额计入科室或手术室成本,由于结账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科室收入与成本的不匹配,当月收入对应的可能是上月甚至之前的成本,不能真实反映科室收入与成本的实际情况。

(二)设备成本范围不清晰

手术室集中着大量的设备,主要包括两类设备:一类为专用设备,只供给个别科室使用的设备,如耳鼻喉科手术显微镜,因在手术中使用,所以存放在手术室;另一类为公用设备,可供多个外科科室共同使用。成本计入时按照“谁申领,计入谁成本”,这样就造成有些公用设备的折旧及维修成本如果由手术室申领则成本计入手术室,而由外科科室申领则计入申领科室中,但使用科室并不限于申领科室,成本并未分摊,导致手术室设备成本计入不真实。

(三)管理职责不到位

手术室成本缺乏规范化的个体控制,常规的单项手术缺乏固定的耗材标准,术中耗材的使用量及类别随意性较强,使得手术室无法控制耗材的使用成本。手术室内设备昂贵,许多设备是公用设备,手术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同时由于维护不到位,也会增加设备的维修及保养费用,由于这些设备缺少专人负责,也没有针对设备损坏和维修的相应问责,没有责任到人,致使设备管理不到位;手术过程中卫生材料的消耗较随意,对于常规手术没有消耗限制和规范,消耗情况难以监督和考核。

(四)使用卫生材料归属不清晰

一般在手术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卫生材料,这些卫生材料有些并非是手术室特有的材料,外科科室也会使用部分相同的卫生材料,在手术时有部分科室会将部分通用材料带入手术室中,这样,手术室卫生材料成本就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消耗的情况。

(五)财务部门对于卫生材料的审批、采购参与度不够

由于医院部门职责所限,财务部门不能有效参与卫生材料的审批采购,不能对采购的型号、数量等及时提出审核意见,甚至对于库存是否合理也未能提出意见,只有在最终结账时,财务部门根据所收到的发票进行账务处理,财务很难起到监督作用。

三、加强手术室成本管理的对策

根据手术室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财务处汇同物资器械中心等部门为加强成本管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物资和设备管理

在手术室设置专人管理卫生材料,对各类物资出入库进行登记和统计,随时了解各类耗材使用、库存情况,并根据库存情况及时申领,减少物资的随意领用。禁止手术室外任何材料随意带入手术室,手术中使用所有耗材均由手术室提供,既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同时清晰界定手术室成本,全面反映手术室成本的实际情况,收支逐步配比。

手术室内设备设专人负责,护士长定期检查,相对固定一名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仪器设备管理组长,全面负责仪器的安排使用、保管、维护及联系维修,专科手术组长为各专科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日常、定期保养及检查,发现问题报告组长及时联系维修,使各种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做好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护士长负责监督每名使用设备人员能够熟练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从而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购置成本,对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损坏做到责任到人,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维修费用。

(二)加强库存管理

1. 高值耗材设置二级库管理。在手术区域中心位置设立手术耗材二级库房,由专人管理二级库。二级库中主要放置高值耗材及部分用量较大单价高于500元的耗材,手术前一天下午手术室护士通知二级库管人员第二天手术所需用的高值耗材型号及数量,二级库管人员根据通知单备货并于手术当天将备好的高值耗材送至手术间,与巡回护士做好记录交接工作;巡回护士记录实际使用情况,并于手术结束后将剩余耗材带回二级库并与库管员核对交接,库管员依据出库和收回高值耗材数量和金额确认实际耗材消耗情况。以网络数据库为平台,以收费控制为主要手段,开发建立了耗材使用的流量及流向控制监督软件,以随时掌握耗材的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加强低值耗材的库存管理。财务处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清查盘点,核实物资的实际库存量,保证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与物资器械中心的账面记录核对,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在低值耗材管理没有完全信息化的前提下,耗材基本是“以领代销”的模式,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收支匹配,因此,尽量减少库存积压,确保收入与支出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减少耗材申领时间限制,由原来一月领一次减少为每星期领用,库存量也由原来的一个月,减少为一星期,只针对常用耗材备货,对于特殊用品随用随领,降低库存成本。卫生材料的库存量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由相关部门及人员对库存情况及卫生材料的入库、验收、领用、处置等过程进行监控,并按时进行盘点,在发现卫生材料积压、超量以及快过期的现象时,物资部门与供应商进行及时地沟通与联系,协商退货或控制采购数量。

(三)及时准确进行收入成本核算

可直接根据物价部门耗材加价原则核定的已收费记账信息直接计提使用科室收入,再据库房的出库单对科室进行成本计提,实现了收入和成本的同步配比。这样,避免由于厂商开具发票不及时导致收支不配比,另一方面也使收入和支出反映同一时期的实际情况。

(四)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

加强财务管理职能,积极参与采购环节,对不同类型的卫生材料的成本做到心里有数,在采购时,保证医疗质量和技术的前提下,建议选用成本较低的耗材。协助物资部门确定最佳订货批量,最佳订货批量是指能够使存货的相关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医院的耗材不能等用完再去订货,需要考虑保险储备量、交货时间等因素提前订货,所以医院的医用耗材要根据“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数学模型”制定最佳订货批量和考虑保险储备量的再订货点。根据以往数据情况,计算合理采购量提供给物资部门,合理采购,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手术室成本较高,每年成本支出都在1000万元以上,因此,将手术室成本纳入预算,年终时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意见,在下年预算时根据执行情况进行修订。

(五)规范手术临床路径,规定手术基础用量

外科手术有许多手术都是常规手术,通过记录和统计这些常规手术所消耗的材料,理顺手术的环节和步骤,即可得出手术的基础用量。对于常规手术按照手术流程严格控制临床路径并规定每一环节所使用耗材的型号和数量,做到每台手术只提供基础用量,对于超常规用量需特殊申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材料使用的随意性。

(六)根据不同的属性采用不同的成本计入方式

为增强手术室及所有手术人员成本节约意识,将手术室成本按照“谁受益,谁分摊”方式计入各使用科室。

1. 低值耗材成本通过记录消耗量计入科室。低值耗材主要通过巡回护士填写《术中一次性耗材填写单》将每台手术耗费的低值耗材数量记录下来,再按照耗材单价与数量相乘得出每台手术的低值耗材成本,每月汇总将耗材成本计入相应手术科室。

2. 设备成本主要通过租借费形式计入科室。将设备折旧及维修保养成本全部纳入手术室,再根据设备受益科室不同进行分摊。对于专用设备其成本全部由使用科室承担;对于通用设备,使用设备科室需承担租借费用,以便于设备的更新。租借费用根据科室使用频率不同而承担相应成本,如腔镜设备,每台手术应承担的设备租用费用=(设备月折旧费用+维修保养费)/平均月使用设备手术例数,按照科室实际使用台次与每台手术租用费用相乘得出科室应承担的设备折旧成本计入相应科室中。

(七)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只有将成本控制目标与绩效奖金结合才能切实有效降低成本,因此,将成本控制与工作量增长情况有机结合,使成本增长控制在工作量增长的范围内,同时,定期盘点和抽查手术室库房管理,成本记录和分摊统计,给出相应分值并纳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促使成本管理长期可持续。

参考文献:

[1]蔡晶,陈春兰,桂薇薇.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的管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06).

[2]王东,巫岚兰,祖学亮.手术室成本分摊方案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2).

[3]孙育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的资源利用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4(01).

[4]付文红,王建英,陈芳.浅谈手术室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

[5]郑敏华,郭云萍,何丽娜.二级库管理模式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05).

[6]钱静毅.浅谈医疗耗材二级库存管理 [J].医疗装备,2007(10).

[7]程晓.浅谈医疗耗材二级库存管理 [J].中国现代医生,2013(11).

手术室医用低值耗材管理范文第2篇

方法:针对改善主题进行计划拟定、现况调查、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

结果: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使一次性医用耗材取用方便,迅捷,减少护理人员体能消耗、保证手术质量。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物品供给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能够改善护理服务品质,增强圈员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凝聚力。

关键词:品管圈一次性医用耗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88-01

外科学和耗材学的快速发展,使手术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品种繁多,数量庞大,我院手术室一次性医用耗材采用的是二级库管理模式,如何将二级库内的各类一次性医用耗材快速、准确的提供给手术所需,提高术中物品供给满意度,保证手术配合质量,是护理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由相同、相近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其在企业界已成功运用数十年,近几年逐步应用到医院管理中,我科于2013年6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手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成立“小蚂蚁圈”,设立圈长,圈秘书,圈员及辅导员,每月活动1-2次,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及商讨解决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会议形式多样化,如座谈会、网络会议,灵活利用时间,定期向护士长汇报,接受督导。

2方法

2.1主题选定采用头脑风暴法,自由畅谈,禁止批评,圈员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根据5M选题法[1],即力所能及、有效可量、需时适中、公司赏识、圈以自豪,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最终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以民主投票方式产生活动主题:改进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提高物品供给满意率。

2.2计划拟定本次活动时间拟定20周,其中主题选定,拟定计划,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占30%,共6周;实施与检讨占40%,共8周;效果确认与标准化占20%,共2周,检讨与改进占10%,共1周。

2.3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计划拟定完成后,小蚂蚁圈对手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的现状进行各类调查及数据采集。

2.4解析绘制特性要因图(鱼骨图)[3]。从人、事、物、法四个方面讨论导致现行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满意率低的影响因素。确定要因为:一次性医用耗材摆放布局不合理;物品准备班职责不够明确;供给流程繁复。

2.5拟定、实施对策对要因进行确认后,制定相应对策。

2.5.1调整物品摆放布局。原有一次性医用耗材多存放于二级库中,与各手术间距离较远,且布局分散,取物耗时长。调整布局为将非计价耗材,定位、定量直接放置手术间内;每个手术间备收纳箱一只,存放低值耗材类物品,标明房间号,按基数配备物品的种类及数量,保证常规类别手术的需要量,每日使用后清点、添加,定期检查有效期。高值耗材类物品放置于限制区中心区域,物品准备班负责管理。

2.5.2改进物品准备班职责要点为:管理区域内的各类一次性医用耗材的清点、添加、使用、整理情况;高值耗材的清点、登记及核对。

2.5.3其他储物区域内由物品准备班负责一次性医用耗材的库存信息更新,标示缺货提醒,明确了解耗材的供应状态,减少无用功;医生特需喜好卡的及时更新,保证耗材供给的准确性。

3结果

3.1效果确认。通过圈员的努力,各项对策的认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品管圈活动后一次性医用耗材取用方便,迅捷,护理人员体能消耗减少、术中物品供给满意度提高,巡回在岗得到保障,保证了手术配合质量。

3.1.1有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数据:

(1)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4.45-41.74)/(90.00-41.74)×100%=109.22%

(2)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4.45-41.74)/41.74×100%=126.28%

3.1.2无形成果:采用评估问卷5分量表,对6项内容进行评价,由各圈员填写,每项每人得分为1-5分,满分为30分,统计各圈员评分的平均值,绘制雷达图。

3.2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将物品准备班职责列入各班职责范畴;一次性医用耗材定位,定量、有序摆放,专人管理;供给流程规范化。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管理以此为标准执行、检查、监督,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4讨论

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工作之一,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使一次性医用耗材取用方便、迅捷,管理人员体能消耗减少,满意度提高。作为一种护理管理工具,品管圈倡导质量管理理念,创造高效保质的工作绩效,增强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较好的团队配合精神,在自发,轻松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满意度,且从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在活动的开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品管活动适用范围的选择,品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品管手法运用能力的欠缺等,因此在活动中应加强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注重护理人员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此外,活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因素,如资料的收集整理繁琐,缺乏与其他圈的交流机会,缺乏奖励措施等。在以人为本的护理品质管理活动中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手术室医用低值耗材管理范文第3篇

绪论

医用高值耗材(Medical high-value consumable)是相对于普通低值消耗材料而言的。国家对高值耗材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价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用器械。一般包括心脏、外周血管介入类材料,人工关节类材料、腔镜手术中的器械等近2000种型号[1]。 高值耗材特点是:直接作用于人体;安全质量要求高;价格比较高。

医用高值耗材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2],所以不同的医院分类标准不同。既要考虑到国家行业的标准规定,还要照顾到医院临床一线的使用习惯;既要适应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又要方便采购、供应的实际工作 ;还要与各类医保的耗材目录相对应。综合以上原因,医院经过研究定义如下:将高于500元的一次性收费卫生材料以及植介入医用材料归为医用高值耗材。同时按照耗材管理办法分级管理,将其分为 4 级,一级依临床使用目的分为普通耗材、植入耗材、介入耗材、医疗器械、试剂及其他等 6 类。二级以专科分类,三级以其是否向病人收费分类,四级则是耗材的名称,以注册证的名称为准。此种分类方法应用在医用耗材采购目录和医用耗材管理系统软件上。

一、高值耗材管理

医用耗材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基本物资。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医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使用医疗耗材逐渐增多,特别是医用高值耗材的品目、用途和用量突飞猛进的增长,高值耗材的使用年均增长速度仍在不断的增加。医用高值耗材的性能不断完善,加快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用高值耗材一般是一次性植入人体的耗材或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手术器械,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所以医院高值耗材属于高风险特殊商品[3],其质量的可靠性和功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科学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类耗材造价比较昂贵,患者会更加关注这类材料的效果。一旦发生问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险,为医院带来损失,所以高值耗材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因此,医用高值耗材如何安全、有效、及时、合理的使用,不仅与患者的健康程度和经济利益相关,更与医院整体的声望和效益关系密切[4]。因此,提升高值耗材管理水平十分迫切,对医用高值耗材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现状概述

高值耗材管理难度大,是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14]。因其使用量大,覆盖面大,品种繁多,规格型号复杂,专业性强,造成管理难度大。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医院对于高值耗材的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状态[5],使用科室白行通知供应商送货,每月科室汇总高值耗材使用情况,到物资、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旧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采购,供应商将高值耗材及其发票送至设科室,科室使用后凭发票、手术医师签名的手写三联单到设备科补办手续,一次性办理入库、出库,设备科全凭票据与供应商结账。这种通过手工管理和零库存的管理模式虽然简单,从需求到使用的周期短、效率高。但是,随着高值耗材的广泛应用,这种简单的手段已明显不能满足管理要求[6],存在耗材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信息不及时、收支不同步,存在漏费风险,工作效率低,而且高值耗材的信息难以追溯等诸多隐患和管理漏洞。问题包括供应商监控方面、医生行为规范方面、收费的准确性方面、风险规避方面等等。

所以,为了实现对高值耗材的合理化、规范化管理,必须引入新的管理办法对高值耗材从采购到销毁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从而达到使用安全、服务专业、收支同步的管理目标。

三、条形码技术

美国工程师Woodland于1949年首先提出条形码(bar code),国际上,包括中国,现在统称为条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9]。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条形码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条形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读取的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一,首读率>98%,在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医院采用条形码技术,结合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建立医用高值耗材基础数据库,对高值耗材进行“一物一码”条形码管理,实现从请领、使用、盘点、结算、消毒、报废的全程跟踪管理。

四、高值耗材管理方案

为了实现对高值耗材规范、统一、专业的管理,达到采购透明、使用安全、收支同步的目标,本文将采取以下措施:;。通过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和设备科对全院医用高值耗材的统一管控。及时准确地掌握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库存和使用情况,实现对医用高值耗材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

1、建立、维护高值耗材基本数据库

供应商提供供应商名称、资质证明,高值耗材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生产商名称等信息。

医院对其进行资质审核、对耗材信息进行审核。

对通过审核的耗材建立管理类别,并在管理类别下建立所有高值耗材的物资目录。首先输入材料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名称、规格、生产厂家、入库价、供货商、REF 码 LOT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产品注册证有效期、厂商联系方式等。将这些信息充分利用,再赋予每一个耗材唯一条形码。

2、流程再造

医用高值耗材有申购环节与采购环节、库房存储管理环节、分发与供应环节以及废弃物处理环节4个关键性环节,抓住关键环节的管理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规范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管理、档案管理、库存管理、使用管理、追溯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需要对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进行流程再造。

通过条码技术并对跟踪管理流程再造,一物一码,可实现对高值耗材的追溯,并可以实施动态监测。从病人安全考虑,向上可追溯到生产商、供应商,向下可追溯到病人,只要扫高值耗材外包装的条码,就能在医院系统中看到此高值耗材的所有信息,包括生产厂家、供货商、型号、价格、使用科室、销毁情况、清洗消毒、使用时间、使用病人等。一旦耗材由于质量问题召回,可立即采取应对策略。

3、实施效果分析

提高耗材管理的水平:全面、及时掌握临床科室需求和使用信息。当临床提出采购计划时,采购部门可以得知哪些是急需的,哪些是可缓的,若临床急用或供应商的供给能力不足,就能够快速响应。效期及批号是高值耗材安全性的重要标志,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引入了条码技术,形成了完整的高值耗材信息链,在耗材采购入库时将耗材与条码绑定,在耗材流转的过程中,全程通过条码进行控制,在效期、批次不同的情况下,就能够避免误操作,提高安全性。同时可以设置效期提醒功能,根据高值耗材入库时登记的有效期,可以自行定义时间阈值,进行时间预警。

有利于医院的数据综合分析: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利用不仅具有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意义,同时也是医院医疗服务重要信息的组成部分。综合分析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可以总结医院高值耗材的阶段用量排行、使用耗材的质量评估结果、不良事件情况等。有助于院感对耗材发生的任何情况快速作出反应。

方便了成本核算:通过高值耗材的条形码管理,实现高值耗材的入库,出库,计费和财务部门挂账的一体化管理,克服了以往帐务处理不及时,收入成本不匹配,科室业绩波动大,影响了医院经营状况的准确衡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本核算质量的提高。

不良反应可以追踪:医用高值耗材的应用与患者之间可以建立关联关系,因此一旦发生耗材相关的不良反应,能够快速准确的追溯到耗材的供应商、厂家和批次,有利于不良事件的上报与管理。

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规范管理过程中减少中间环节,压缩虚高价格。避免不正当行为,有效的降低医用高值耗材费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病人负担,同时克服了以往多收或误收等情况的发生,对于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维护医院的利益: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利益,引进条形码物流管理模块,规范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做到准确计价、有效跟踪和规避风险,对于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小结

高值耗材管理体系的建立,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工作效率低、重复劳动多、准确性差的落后状况。随着其技术上的不断完善和革新,条形码技术加快了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从传统的“静态管理”向灵活、高效的“动态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为医院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就诊环境,使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向现代科学管理迈上坚定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赵宁志,张玉琴,曾宏逵,高茗,王敏产 《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规范探讨》东南国防医药 2010,12(2).

[2]段慧兰 《手术室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体会》河南省人民医院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3]刘俊兰,翟树悦,李娅访,韩冬雪,孙广香 《基于信息集成的医用高值耗材流程优化管理》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9月第24卷第9期.

[4]费晓璐,靳萍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信息技术科 2010 25(7).

[5]刘晓华,薛昕昀,许锋,田金,栾笑笑《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值耗材全程动态监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医学工程处.

[6]尹翔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分析与探讨》中国医疗设备 2009,24(8).

[7]张云宏,陆灿明,王彩霞,王 瑜 《关于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转变的探讨》西南军医2011 年11 月 第13 卷 第6 期.

[8]徐志荣,王振洲,李铁军,徐汀,罗丽琼 《基于条形码技术的高值耗材管理难点探析》 中国医学装备 2012 总第94期6月第九卷.

[9]张志彬, 刘先锋 《条形码在医用高值耗材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设备 2011,26(3).

[10]韩冬雪,刘俊兰,童学中,李娅访 《略论医用高值耗材条形码管理》 中国卫生经济 2007,26(11).

[11]钱静毅,金伟 《数字化医用高值耗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探讨》医疗卫生装备 2011,32(9).

[12]宋风兵 《加强医用耗材采购规范化管理》中国医疗装备 2012,27(7).

[13]赵(韦华),梁方舟 《二级库管理模式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医院 2008,12(11).

手术室医用低值耗材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 平衡计分卡 绩效管理 医院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78-03

目标管理和平衡计分卡是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两种方法都存在其优缺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关键是评价绩效、提升绩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没有最好的绩效考核方法,只有适合自身的绩效模式,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依据自身特点,综合运用两种绩效方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流程,使医院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目标管理和平衡计分卡两种绩效考核方法优缺点对比

1.目标管理法(MBO),是指由领导和员工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的一种管理方式,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属于结果导向型的考评方法,以实际产出为基础,考评的重点是员工工作的成效和劳动的结果。

目标管理法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的优缺点。优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收治,保持医院业务指标短期快速发展。缺点: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有一定难度;难以对医务人员和不同科室之间的工作绩效横向比较,不能为以后的晋升决策提供依据;以结果为导向导致评估业绩不全面;公立医院公益性受到一定挑战,医务人员容易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忽视病人诉求,降低医疗质量;不利于医院长远发展。

2.平衡计分卡(BSC)是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四个方面对医院绩效进行全面的测评,对每一个维度建立相应的目标以及衡量该目标是否实现的指标。体现了4个维度的平衡。

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的优缺点。优点: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医院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医院长期发展。缺点:指标体现过多,确定绩效的衡量指标工作量较大,非财务指标较难确定;动态性相对较差,保持平衡计分卡随时更新与有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二、医院绩效管理制定原则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较好地结合目标管理和平衡计分卡两种绩效考核方法,将医院、科室、医务人员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针对财务、病人、内部流程、学习和创新尽量设置关键指标,重点考虑工作量、劳动强度、技术、管理、风险、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费用水平等要素,每年度调整一次指标值,逐步建立“精确制导”的医院绩效管理系统。

主要将医院的各项指标分为科室管理指标、效益效率指标、工作量指标、质量指标、患者满意指标、科研继教指标及科室五年发展目标七大指标,通过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充分体现各科室的医疗、安全、服务、效率、技术创新水平,展现医院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提高的目标过程。具体原则有:坚持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原则;坚持据实测算、效率和效益相结合、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同等关注的原则;坚持效益优先、相对合理、兼顾公平、优劳优得的原则。

三、收入归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

1.直接收入。科室发生的与他科无关的收入为科室直接收入,100%归集为科室收入。挂号费、床位费、诊察费、治疗费、氧气费、器械费、会诊费、透析费、材料费、护理费。

2.间接收入。(1)临床科室开出医技科室检查单据,按单据收费额执行50%比例归集为临床科室间接收入,含检验、影像、病理、核医学、超声、心电、内镜等检查项目。(2)临床科室之间开出单据,按单据额执行如下比例归集为临床科室间接收入:手术费80%、西药2%、中药2%、高值耗材(指在手术室使用)1%。(3)手术室收入为:手术费100%、麻醉费100%、高值耗材4%、其他100%。

病人结算完成后的费用方可计入临床和医技科室,病人欠费未收回前不计入临床和医技科室收入。

四、成本归集

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间接成本主要指医院管理费用。

1.直接成本。(1)固定成本项目: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维修基金(按实际发生维修费用摊成本)、房屋租金。(2)变动成本项目包括:低值易耗品、医用材料、办公用品、日用、纸张、印刷品、五金材料、水电及蒸汽费、洗涤费、交通费、电讯、有线电视、加班夜班费、被服、误餐、试剂、消毒药品、氧气、试剂、差旅费、进修学习费、专家会诊费、医保超支、医疗事故及医疗差错造成的赔付以及其他变动成本等等。变动成本项目是根据实际产生而确定的,在汇集时,应要求全面和准确。

2.间接成本。是指用于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费用及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费用。

五、指标体系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