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状; 兴趣; 教材; 习惯; 有效学习

农村初中的师资状况、教学水平及教学设备等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同时农村初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英语的环境、家长的指导等方面也不可和城市学校同日而语。因此引领广大农村初中学生在英语课上尝试有效学习的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去,以提高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改善自己的学业成绩,从而使他们掌握课堂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大面积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准确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现状

在近二十年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生涯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艰辛、无奈和徒劳,可以说付出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教学效率很低,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学习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兴趣――失去兴趣和信心――厌烦和反感。他们往往学习缺乏动机,凭心情学习。农村初中学生的词汇量太小,英语输入量太少。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和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成了学习成绩差的一般规律。

因此,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习惯良好是提高学习效率、由“厌学”变成“爱学”的关键所在。他们存在的主要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有:记忆单词和词组的方法不当;上课时学习注意力容易转移;学习过程中没有归纳和总结的习惯;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能直面困难,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学习时缺乏自信,害怕张嘴。

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培养学生在英语课上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把握好学习的方向,减少学习的盲目性,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策略方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快形成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视现实差距,在课堂上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研究是一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可行的途径,研究意义重大。

二、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习英语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唱得再好,英语教学效率也提高不上去,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英语教师课堂上要有激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教师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唤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七年级时,我常采用直观演示、游戏参与等手段。教实物名词时,尽量使用实物教学,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各种玩具等能带的都带上讲台,充分利用书中插图、挂图等教具。手中没有的东西,就自制卡片,采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在教方位介词时,我充分利用教室空间,让学生做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方位介词的用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用英语准确无误、流畅地读认单词。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让学生自制单词卡片,一位同学看着卡片做动作,其他同学猜动作,这样克服了学习语法过程的枯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沟通交流,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又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害羞心理并让其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要树立因材施教意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三、用好教材培养习惯促进有效学习

作为农村初中的师生,手中教学资源不多,但都有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教材。可以对教材的容量进行调整。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教材内容不够,就需要增加;如果教材内容太多,就需要减少。可以对教材的难易度进行调整。根据教材内容是否超过学生的水平。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包括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设计思路等等,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差异很大,要在适当的时候作以调整。可以对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也就是一个单元之内,或不同单元之间的顺序进行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需求,合理恰当的使用教材,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整合过分。教师要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探索发现,积累知识经验,不断提高使用教材的智慧。如冀教版教材中,每课都配套了Let’s do it!,在学生预习、授课和复习时都可以用到。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要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加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一生的学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让学生从听入手、从说着眼、从读突破、用练习来巩固、靠合作来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介绍英语学科特点、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预习和及时复习的好习惯,每天都给学生留一些预习作业,引导他们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学会归纳总结,比较分类,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连点成线,结线成网,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反思,评价,查缺补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后,可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或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师及时归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每学完一单元,就让学生把这单元的内容总结出来,包括词组、句型、语法,在全班展示,然后每人出一份试卷,同学之间交换测试。

总之,我们只要能准确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现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动力,用好教材资源,大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就一定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习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在目前教育制度下,不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因而中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才能在人生重要转折之时,取得理想的成绩,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鉴于此,笔者将对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问题做些理性思考,以期助于中学生学习和升学的现实要求。

一、当前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其一,中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在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的现象,学生学习基本等同于完成作业。学生学习要不是迫于作业要求,要不是因为老师家长的压力,动力不足,故而坚持性很差,"退一步走一步",更有甚者,在压迫下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做任何努力。有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还可以顺应老师和家长的管理,长期坚持学习,最后取得好点的成绩,有个美好的前途。有的同学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加反感于家长的学习,根本就不愿意听课不愿意写作业,慢慢沦为差生,长期下去就会放弃学业,最终成为社会中的问题少年。

其二,中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有的学生只知道上课听课,写写作业。写作业也是已完成任务为目的,不在乎对错,也不在乎写作业是为了掌握哪些知识点。更有甚者,习惯于去同学家写作业,其实大部分都是互相看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作业能力很差。不少中学生不懂得预习复习,学过的不复习很快就忘了,前面讲后面忘,复习前面忘后面。不懂得预习,上课就会更吃力,理解速度就有问题了。第四,不注意整体体系的把握。不知道前后知识点,前后章节之间的关系,不懂得整体上了解课本。

其三,中学生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中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表现为:第一,各科目时间安排不合理。中学生要求全面发展,要取得好成绩需要各科均衡发展,各科安排不合理,容易知道偏科现象,第二,很多学生意识不到时间的分配,浪费了很多时间,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其实收效不大。第三,学习时间段选择不合理。每个人学习效率高的时间段是不同的,很多中学生没有认清这一点,随便的拿起时间来学习,没有清晰的思维,就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

二、中学生不良学习行为习惯产生的归因分析

笔者以为,如下因素正在现实地影响着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实状况:

(一)学生自身因素。一方面,学生由于年龄限制,智商和情商的发展都不是很全面成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还不是很清晰,不可避免的导致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客观的限制使他们意识不到什么是该做的,意识不到做什么十分重要和必要。同时,有一些中学生缺乏刻苦努力、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很多时候想法不付诸于行动,好逸恶劳的习性没办法克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不良习惯的努力不够,导致没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缺乏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目的性,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不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这些固然有学生自身各种因素的限制,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教师才要充分发挥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现实是,很多教师只是知识讲解,对于学生的关怀不够,没能在思想方面引导其明确学习目标。授课只是讲了是什么,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期没有学习方法,不愿意主动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渐渐丧失。同时,考试内容也限制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学习的不是自己喜欢的,必然会有所懈怠,精力投入小甚至不愿意投入。

(三)家长教育方法不科学。首先不少家长不以身作则。家长总是在要求孩子把时间放在学习上,可是自己依然开心的玩闹。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积极性,影响说服力。这种错误方式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和信息,导致孩子学习中伴随着心不在焉或者厌倦心理。其次,一些父母在督促中十分懈怠,只是命令式的要求学习时间,却在学习效果上懈怠于检查。而另外一些父母是太过于重视,给与孩子太大的压力。同时,只是依靠威严甚至靠惩罚来管理要求孩子学习,对于为什么要学习,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怎么合理安排时间能够有好的效果方面,却没能给与正确的教育。

三、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基于如上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考察和归因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关于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强思想引导。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传授知识之余,多引导学生对理想对未来的思考,这样才能逐渐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其次,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举办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另外,教师可以邀请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讲学习经验,会更加有针对性。再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有兴趣的东西,学生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将知识的传授运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就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枯燥的讲授达不到的效果。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教师论文,提高,有效性,改变,学习方式,物理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培养,习惯,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99-02

初中物理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中学生不断追求真理和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初中物理老师应在物理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程序、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方面做的总体考虑。

1.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时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生处于兴趣发展的高峰期,遇到新鲜的事物时总想探索其中奥秘,明白其原因。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自发主动的爱上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和生动形象的对比以及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保持物理学习兴趣。

2.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一般都会对实验操作感兴趣,教师要充分遵循学生希望亲手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科学探究,做好物理实验,满足学生做实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想实验结果,然后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的实验猜想得到证实,让学生得到自豪感和满足感,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

3.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3.1 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重视。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对个别的不认真听讲且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但是不能进行体罚。

3.2 物理课堂教学应在多样化教学手段作用之下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个别基础较差、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应该认真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会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3 物理课堂教学应当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物理课外辅导。在辅导时,应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对学习方法的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他们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辅导,使这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也可使学生成立帮带小组,让学习较好的学习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补课,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深一步的理解物理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努力认真的学习及时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想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别,与学生交谈时不能高高在上,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给学生以平等对话的机会,教学中,当学生与教师相处特别融洽时,学生学得就会很愉快,教师就会觉得教得很轻松;当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时,会影响整个班级,其成绩总比不上与教师融洽相处的那个班的学生好。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课,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有效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通过探索钻研,找出最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物理教学办法,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第4篇

一、激发兴趣,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初中学生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课内教学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拔高、加深。对物理学习尖子的培养主要是利用课外的时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课外活动在时间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上都能给予教师最大的自由度。

课外时间除了课外活动外还应该包括校外的活动,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教师不易控制,但如果能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可以取得校内活动所没有的效果。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是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尖子最根本的方法。

二、降低难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

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在培养尖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

物理实验是人们运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控制或创造的自然过程,使之按预期的进程发展,在尽可能减少干扰的客观状态下,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活动。实际问题除了日常生活现象外还应包括实验。在辅导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安排了一定的时间,做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任学生,知识辅导与方法教育相结合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中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方法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学方法包括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方法和物理学理论的学习和传播方法。在知识辅导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了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物理学理论学习方法的教育。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方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36-01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探究化学世界,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时,仍会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法”,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为了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用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初中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那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动画、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动画flash模拟微观反应,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如在《水的组成》教学中,通过动画演示该反应,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中氢氧原子的分离,还可以看到分离后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氧分子和氢分子的全过程。动画模拟不仅可以使学生看到化学反应的表面现象,还是他们理解了反应的本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策略 学业成绩

在中小学阶段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因此了解学生学习策略发展和使用特点,设计有效的学法指导来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选取合适的学习策略,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些学习策略变得非常重要。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Bruner(1956)首先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以来,学习策略的习得与使用就一直是教育心理学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仍是众说纷纭。R.E.Mayer、 Dansereau等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和步骤。Dduffy、 Pintrich等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S.J.Derry则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1]。在学习策略的概念方面,国内研究者如史耀芳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或技巧。蒯超英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它表现为学习方法和学习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2]。刘电芝则将其看作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识采用的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3]。谭顶良将学习策略的涵义界定为:学习者为有效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4]。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国外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的结构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代表性观点有三种:多因素结构,如J.Nisbet&Shucksmith(1986)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提出,学习策略包括提问、计划、调控、审核、矫正、自检6个因素[5];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策略和元认知策略4个方面[6];二因素结构,如D.Dansereau (1985)提出学习策略由相互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一种是基本策略;一种是辅策略[3];三因素结构,如Mckeachie et al(1990)提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3];Pintrich等人(1987,1991,1993)编制的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中策略部分也是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7];Pokey &Blumenfeld(1990)在学习策略的测量研究中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努力策略[8]。国内研究者和郭占基(1993)将学习策略归为九种通用性学习策略[9]。秦行音(1994)设计的学习策略量表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社会策略四个维度[10]。何进军、刘华山(1996)认为,认知策略包括注意集中、组织、理解加工、阐述、自我、目标想象和意像联系七个策略[11]。周国韬等(1997)将学习策略划分为计划性策略、努力策略和认知策略[12]。张履祥、钱含芬(2000)把学习策略概括为课堂学习策略、巩固记忆策略、解题思维策略、创造学习策略和总结考试策略五种[13]。张向葵(2006)将学习策略归结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因素结构[14]。

三、国内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现状及其结果分析

本文对国内近二十年来研究中学生学习策略的文章进行统计、归纳,找出符合本文要求的论文15篇。然后对这些时间、研究对象及测量工具进行了统计(见表1)。

综合此15篇关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实证文章得出的结果可知:在学习策略的研究上,研究者们在不同年龄阶段、性别差异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方面,一直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些竟是完全相反的结论。(一)在年龄阶段方面:何进军得出中小学生认知策略是随年龄增长而呈逐步发展的趋势这样的结论[11]。王颖和洪邦辉也认为初中生的学习策略在年级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15-16]。周国韬、余欣欣、潘颖秋、袁立新、张向葵、刘晋红的研究却揭示在学习策略运用的年级水平上,初中生与高中生存在年级差异,有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12]-[21]。但是他们的研究结论在具体的年级上结论又不相同。余欣欣的研究表明初三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学生,而高一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又显著高于初三学生,高中各年级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袁立新的研究得出初一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的学生,而高一学生的得分则低于其它年级学生。陈培玲发现以初一学生的学习策略知识水平最高,高二最低,高三时略有回升。而不同年级的学习策略应用水平由高到低排依次为:高二、初二、初一[22]。陈秀英的研究却揭示:从总体来看,初一和高一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率不高,各项学习策略之间相差并不大[23]。(二)在性别差异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同意学习策略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女生学习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如余欣欣、潘颖秋、王颖等。但袁立新和刘晋红的结果却显示了男女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差异并不大。(三)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方面: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研究结果也是不一致的。袁立新认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解释只有6.5%。明显低于等的34.3%和刘加霞等的18%[9,19,24]

四、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测量工具不权威。目前我国学习策略研究中所使用的问卷一般有两类:一是从外国翻译得到的问卷;二是国内研究者多根据自己对学习策略的界定自行设计的问卷。使用从国外引进的问卷会因文化差异而得不到可靠的结论;自行编制的问卷又会因为内部构成要素不同得出不同的,甚至有些是矛盾的结论。(二)过分依赖问卷法。纵观二十年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看出所有的实证研究都使用了问卷法,但问卷法本身也是有局限性的。谭顶良提出受“系统歪曲现象”的影响,问卷法所测到的结果可能仅仅反映一个人对学习策略的意识,而与其真实的学习行为表现或学习策略实际应用水平则有较大的差距[4]。张林也认为量表关注的还仅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般性策略行为,没有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还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深层次的学习观念和心理体验,也很难深入揭示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14]。

五、研究趋势

(一)研究意义上,从研究的理论意义向实践意义转变。国内研究者最初进行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而未帮助师生们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状况和特点。近来的研究则更多关注如何给予教师设计学习策略教学课程提供有效的帮助。(二)工具综合使用:研究方法从单一使用问卷法到综合地使用行为观察、个别访谈、他人评价、作品分析等方法,使所得结果相互补充和验证,以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此外,还配合使用眼动仪、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功能核磁共振、事件相关电位、脑磁图等技术手段,深入揭示学习策略及其发展的大脑机制和内部规律。

参考文献

[1]桑青松.学习心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82.

[2]张履祥等.学校心理素质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169.

[3]刘电芝.学习策略的实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1).

[4]谭顶良.学习策略研究问卷法的缺陷及改进设想[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5]Nisbet,J.& Shucksmith,J.Learning Strategies.Routledge & Kegan Paul Ple.1986

[6]Weinstein.C.E .LASSI User,s Manual.H & H Publishing Company Ine,1987.

[7]Pintrich.P.R.& De Groot E.V.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

[8]Pokay,P. & Blumenfeld P.C,Pred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and late in the semester: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of learn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

[9],郭占基.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3,(4).

[10]秦行音.学习策略内隐理论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1994.

[11]何进军,刘华山.10-14岁优差生的认知策略及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6,(6).

[12]周国韬,张平等.初中生在方程学习中学习能力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4).

[13]张履芬,钱含芬.小学生学习策略训练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14]张林,张向葵.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与使用特点[J].心理科学,2006,29,(1).

[15]王颖,张林. 初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特点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

[16]洪邦辉,姚鑫.中学生学生策略量表的编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6).

[17]余欣欣.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7(1).

[18]潘颖秋等.北京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2,23(6).

[19]袁立新,温健仪.中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3(1).

[20]张向葵,张林等.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

[21]刘晋红.初中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2]陈培玲.中学生学习策略知识与应用水平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差异化 回归生活 迁移与拓展

一、 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便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作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 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励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 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学生

对一个学习者来说,学习方法犹如学习上的“点金术”。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终身受用;不讲究学习方法,犹如盲人骑马、瞎子摸象,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一事无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可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得,成为学生的主人,是这些教育先知们的一贯主张。很可惜,虽然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我们的教学仍在“教”,而不在“学”。当今的教改形势要求我们这些在一线辛勤工作的物理教师们要转移教学重心,要重点研究“学”。把“教书”、“教学生”转变为“教学生学”,也就是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我们最重要的职责。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针对性

中学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放占优势,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创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经验与感情投入。使他们在尝试中不断取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学习物理的不竭动力。所以,对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在协助学生获得物理感性经验,在增强对物理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1.1针对初中学生的做事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缺点,要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能力。我们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做许多演示实验来配合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对学生而言,决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演示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往往不知怎样观察,观察的关键在哪里,如何把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由于演示实验受时间限制,不可能反复演示,所以指导学生及时准确地仔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每个演示实验都有观察的关键和要点,这也是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绝好机会,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和掌握仔细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

1.2针对初中生的好奇好动特点,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将它们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动手。初中阶段,实验分析归纳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现代教学中有很多当堂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怎样使小灯泡发光的这个简单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显得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有的同学甚至向其他同学炫耀。这个实验虽简单,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的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反而不重视阅读课本,把精力花费在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书上,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一看就懂,一做就错,这样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教学中只有及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质疑、多解释,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步步提高。

2.1课前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将要学习的部分包括哪些知识点及其这些知识点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同时找出学习的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更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攻克难关。为了帮助学生课前阅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列出阅读提纲:如在“惯性、惯性定律”这节课文中。(1)什么叫惯性?(2)哪些物体具有惯性? (3)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 (5)静止物体的惯性和运动物体的惯性各有什么异同?(6)同一物体是静止时惯性大还是运动时惯性大?等等。

2.2课堂阅读: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地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不轻易放过一个疑点,并对重要内容及关键字、词、句、段落等用符号标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如阅读“牛顿第一定律”时要抓住:“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或“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出来的”等。鼓励学生精读细抠,若遇疑难,必弄清其究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3课后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所学的零散知识和复杂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加深理解。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的课外读物,以巩固课本上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3.指导学生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物理符号、术语等都需要记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学好物理。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点问题重点讲,画龙点睛、语言精炼,条理鲜明,归纳概括准确,又要指导学生实现知识的不同识记,条理性识记,归类性识记,重复性识记等,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3.1理解透彻才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特别是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类比,加以记忆。如,音调和响度。

3.2语言简炼才记得快。顺口的诗句很容易被人记住,教学中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理出要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用“压并流串、不超量程、电流正入负出,电流表绝不跨接电源电极”这样简短的话即可总结出来。

3.3反复强化才记得准。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找不到相关联的东西可以帮助记忆时的遗忘就更为严重。要同遗忘作斗争,就反复强化,多次重复感受。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依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及大纲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情境,就会使各个环节的指导适合学生的学,使学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