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岩溶洪涝灾害防治成因分析流域
所谓岩溶洪涝灾害,是指由于岩溶问题的存在所引发的洪涝灾害,在碳酸盐岩地区,除呈线状分布的地表河谷外,其他负地形形态多为呈长槽状分布的盲谷、槽谷及呈不规则近圆形分布的洼地。这些负地形,形成各自独立汇集周围地表水的水文单元,汇集而来的水流从发育其内的落水洞中灌注地下,经地下岩溶管道排泄于临近的河谷中,每到汛期,连续大雨、暴雨后,各路洪水一涌而来(包括地下水点排泄的洪水),此时由于承担消排水任务的落水洞因过水断面有限,不能及时消排洪水,造成盲谷、洼地内汇水成湖,形成洪涝灾害。
由于这些地方是山区居民和农田集中分布地段,而恰恰又是洪涝灾害易发地,可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麻沙河、大田河流域为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土壤瘠薄、岩溶强烈发育,从而造成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长期以来人类一些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导致岩溶洼地洪涝灾害问题频繁发生。
一、流域概况
麻沙河流域(流域代码H010220)、大田河流域(流域代码H010240)同属珠江水系北盘江右岸相邻的一级支流,大至以兴仁-三家寨-拉龙箐一线为其分水岭。行政单元包括黔西南州的晴隆县、兴仁县、安龙县、贞丰县西南部及册亨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50952″~1060005″;北纬250044″~254958″,总面积3841.74 km2。其中麻沙河发源于兴仁县潘家庄镇西侧,干流全长95 km,流域面积1528.11 km2;大田河发源于兴仁县城西南,干流全长142 km,流域面积2313.63 km2。其中,流域内碳酸盐岩总面积为2585.93 km2。
二、岩溶洪涝现状
调查表明,麻沙河、大田河流域内(以下简称区内)成规模的岩溶洪涝灾害点32处,受淹面积约10089.05亩。按洪涝发生的地貌部位,可分为峰丛洼地型、溶丘谷地型等。其中,峰丛洼地型岩溶洪涝有30处,占93.75%;按受淹耕地面积的大小,可分为大型(500亩)、中型(100~500亩)和小型(100亩),各类型洪涝点分布见表1所示。
区内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在每年雨季,发生频率一般为每年1~5次,淹没时间1~50天,最长240天,淹没水深0.5~20.0 m。
三、洪涝灾害的危害
型岩溶石山区整体土层瘠薄,岩溶盲谷、槽谷、洼地底部为水土和有机物质运移和堆积地段,土层相对较厚,土壤相对肥沃,成为山区农作物主要垦殖区和山区民众集中居住地,也是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地段,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危害严重,不仅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还会毁坏各类工程建筑设施,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的重要因素。
四、岩溶洪涝形成的成因分析
岩溶洪涝的成因分析主要从控制条件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考虑。
(1)控制条件
区内岩溶洪涝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岩性组合、地形地貌、岩溶发育程度等几个方面。
① 可溶岩分布区是岩溶洪涝易发区。
② 岩溶洪涝灾害以地貌组合类型为峰丛洼地区的发生频率较高,规模较小;而峰丛谷地及缓丘洼(谷)地等地貌类型组合区的发生几率相对较低,但规模大。
③ 岩溶发育程度对岩溶洪涝的控制则为洼地底部一般下伏有地下河管道,由落水洞与暗河管道相连。由于洼地地表排水条件差,地下河水力坡度小,雨期地下水水位上涨或排泄通道自身排泄能力差而造成排泄不畅,使降水在洼地内积聚。
(2)影响因素
① 降水量集中、降水强度大是形成岩溶洪涝的主要因素。工作区内岩溶洪涝的形成时间与丰水期时间基本一致,并且其受淹程度和降水时间、降水量及降水强度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 岩溶洼(谷)地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洪涝灾害的产生。地下水水位浅埋地段,雨季地下水位迅速抬升,洼地内的岩溶管道、裂隙及落水洞等排水通道不能正常排洪导致洼地淹没;而在地下水深埋的地段,岩溶管道内地下水的径流较为通畅,因而不易形成洪涝淹没。
③ 封闭、半封闭地形是岩溶洪涝形成的重要因素。岩溶洼(谷)地均呈封闭、半封闭型,若地表无较通畅的排洪通道,汛期降水形成地表坡面流后迅速汇集于洼(谷)内而形成洪涝。
五、典型岩溶洪涝分析及防治建议
(1)贵州省安龙县新安镇海庄村小海子(HL1988)
小海子岩溶洪涝洼地位于安龙县新安镇海庄村,距安龙县3.5 km,地理坐标:东经1052757.8~ 1052829.5,北纬250838.7~ 250913.7。地貌组合类型为峰丛洼地,为封闭形(图7-5),洼地近似呈长条形展布,展布方向约50°,长轴长约1.1 km,短轴长约150~400 m,洼地最低处高程1392 m,集雨面积约4 km2。
出露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泥质条带,上覆第四系(Q)厚度0.1~3.0 m,为浅黄色粉砂、粉质粘土。岩层产状325∠6。
洼地集水主要靠北侧的K1740落水洞转入地下。由于第四系粘土、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致使其西南侧落水洞堵塞,使得洼地内排水不畅形成洪涝,淹没时间一般为3~10天,其中水文年丰水期淹没时间为3~15天,水深1~3 m,使农作物大大减产。淹没总面积约471亩,不能正常耕地面积约400亩,按种植水稻减产100 kg/亩、4元/kg算,总计农业综合经济损失为16万元/年。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建议如图1所示,向北修建长约600.0 m,断面宽3.0 m,深1.5 m的排洪沟渠疏导洪水。
(2)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龙洞村庭笔(HL2048)、安龙县钱相乡纳汪村纳汪(HL2221、HL2225)、安龙县新安镇小坡脚村(HL1943)、新安镇阿厝村洼地岩溶洪涝(HL1949)
上述洪涝洼地距安龙县城约8~15 km。地理坐标:东经1052352.9~1052506.9,北纬250841.1~251058.2。地貌组合类型为峰丛洼地,半封闭型,近SN向发育(图2)。洼地均为不规则形状,长约500~1200 m,宽约300~1000 m,地势南高北低,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洼地最低处高程1250 m,集雨面积约35.5 km2。
出露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灰岩,上覆第四系(Q)厚度0.1~3.0 m,为黄黑色粘土。岩层产状65∠7。该地层岩溶管道特别发育,管道一般长度为1~2 km。强降雨后,地表水通过地表溪沟、坡面流等集中于各个洼地中,经过洼地中发育的串珠状落水洞及地下河出口、入口等由南向北方向排入卡子河中。淹没总面积为1931亩,其中耕地面积约为1100亩,按种植水稻减产300 kg/亩、4元/kg算,总计经济损失为132万元/年。
建议修建排洪渠,清理疏通该管道上的落水洞,使其排洪能力得到提高。
(3)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鲁沟村大海子岩溶洪涝(HL1149)
该岩溶洪涝谷地位于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鲁沟村大海子,距新戈塘镇约1.5 km,地理坐标:东经1052214.9 ~1052245.4,北纬251642.4 ~251724.6。地貌组合类型为丘峰洼地,该洪涝谷地平面形态呈不规则形,南北长轴约1300 m,东西宽10~500 m,洼地四周地形起伏较小,相对高差10~100 m,坡度5~30°,洼地为封闭形(图3)。谷内发育多个泉点,流量为0.1~2 L/s不等。北侧有一个落水洞,调查时该落水洞已被洪水淹没,无法看到洞口及流量,据访,该落水洞已被碎石粘土填埋、堵塞。洼地内最低处高程为1216 m。
出露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灰岩,上覆第四系(Q)厚度0.3~2.0 m,为黄色粘土。岩层产状65∠20。
地表水由四周向洼地径流,汇聚于洼地底内的地表水全部排入K999号落水洞中。雨季来临时,由于汇水面积较大,约18 km2,位于洼地北侧的K999号落水洞被大量粘土及腐烂的树枝叶堵住,减弱其排洪能力;当洪涝发生后粮食一般会减产80%以上甚至绝收,按一亩地产粮600 kg,4元/kg算,估算经济经济损失约96~120万元/年。
由于该洪涝洼地规模较大,治理难度亦较大,经初步调查该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以下两个治理方案。
方案一:可实施修建排洪水渠以及疏通落水洞等工程活动来缓减洪涝给当地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拟建排洪沟渠贯穿整个洪涝洼地,长约2000.0 m,断面宽3.7 m,深1.8 m,并疏通该K999落水洞。汇聚的地表水主要通过拟建排洪沟排入西面卡子河中。
方案二:由于该洼地封闭性好,底部岩石泥灰岩、泥岩透水性差,岩层产状平缓,该区域正好位于马路河和卡子河分水岭地带,洼地北部2 km范围内农田缺水灌溉,可考虑直接把该洪涝洼地改建成水库,供周边居民水产养殖创收以弥补农田淹没的部分损失,还可解决周边干旱季节千余亩农田灌溉及居民生活用水。
关键词:淮河 上游洼地 整治规划
Abstract: Wa region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plains located in the Yi River, Shu River downstream alluvial plain, the terrain in low-lying, numerous rivers, intricate water system, floods occur frequently, the history the Yellow River won the Huai invasion Si the River Yishusi devastated.lead to confusion, drainage systems, rivers siltation, poor drainage, regional floods and droughts occur frequently due to the flood way out, Rusu provinces border water disputes and even armed conflic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loc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order.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remediation, the region can be integrat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plain Xiaolaowa Distric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Huaihe River Upstream Depression RemediationPlanning
中图分类号:P3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淮河流域上游平原洼地区主要分布在临沂市境内,地处鲁东南,位于北纬34°17′~36°23′,东经117°25′~119°11′之间。东临日照市,西部与济宁市、枣庄市和泰安市相连,南部至江苏省界,北部与淄博市和潍坊市接壤。南北长228km,东西长161km,总面积17184km2,占山东省面积的九分之一,人口密度606人/km2。
临沂市属于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丘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1.8%,平原区占28.2%。该市境内现有沂河、沭河、中运河及滨海四大水系,均属淮河流域。河长10km以上的支流有306条,其中沂河水系152条、沭河水系72条、中运河水系有39条、滨海水系43条。
临沂市为山东省降雨量最为丰沛的地区之一,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868mm,最大降水量为1960年的1417mm,最小年降水量为1988年的530mm,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份是最小年份的2.67倍。当地多年平均气温13.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6.5℃,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月平均最高气温在7月为30.7℃,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5℃;历年平均气压1008毫巴,历年最多风向为NNE或NE;历年平均风速2.7m/s,历年最大风速21m/s。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74mm,月平均最高蒸发量在6月208mm,月平均最低蒸发量在1月为42mm;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2479h;全年无霜期204天,历年最大冻土深0.29m。
1.2社会经济概况
临沂市是鲁东南重要中心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居全省中游,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开发条件、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海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这些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自1994年12月撤地建市,现辖“六区、九县”(六区: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开发区;九县: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和临沭县)。至2010年共有122个镇、32个乡、26个街道办事处、7167个行政村、322.78万户、1041.5万人;总面积17184km2,其中耕地面积937.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912亩。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400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
2.洪涝灾害情况及成因分析
2.1洪涝灾害情况
历史上,当地水旱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据考证,自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初元元年)至1949年近二千年间,仅见于文献记载的流域性大洪水发生过212次,其中沂、沭河同时发生53次,同发概率25%;决口64次,沂、沭河同时决口18次,同发概率28.2%。从明建文三年(1401)至建国前1949年的548年间,全市有105年发生水灾,其中大水入临沂城8年次。根据工程区历年受灾面积统计,1961至2003年,工程区发生洪涝灾害成灾面积10万亩以上的有32年,平均1.3年发生一次,发生频率74.4%;多年平均成灾面积33.76万亩,主要大水年有1957、1960、1963、1991、1993、2003和2005年等年份。
1993年8月4~5日遭受到突发性暴雨袭击,历时约24h,全区平均降雨量180.6mm。这次暴雨历时短、强度大,造成祊河、小涑河、柳青河河堤多处决口和漫溢。使全市10个县、199个乡镇、3728个村庄约351.4万人遭受洪涝灾害侵袭,其中74个乡镇严重受灾,有327个村庄和近30万人曾一度被洪水围困。共死亡82人,倒房7.58万间,全市总直接经济损失约25.45亿元。
关键词:水库工程建设重要性
Abstract: County integrity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is the Kou He river basin control water project, is the Kou He River Basin flood control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ater storage projects.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county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e integrity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Key words: reservoi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V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寇河西丰县流域概况
寇河位于铁岭西丰县境内中部,河口地处东经125°02′,北纬42°34′,流域面积2176.6平方公里,河道干流长度118km,是辽河流域内较大型山区河流。
寇河发源于铁岭市西丰县振兴乡枫树村河源屯的老爷岭西北,纳小寇河、乌鲁河、艾清河、叶赫河诸水后在开原市老城镇东南汇入清河,是辽河的二级支流。寇河西丰县内流域面积为1336.1km2,西丰县城以上控制面积608.25km2,河长47.7km。
该流域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寒冷期较长,全年平均气温5.2℃,温度变化较大,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火热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48mm,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70%以上。
2、建设诚信水库是促进西丰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1寇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
寇河流域降水年际变化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的70%以上。7月份降雨量最多为169mm,1月份最少仅有5.1mm,洪水多发生在6~9月份,以8月份发生洪水居多。由于寇河属于山区河流,地势基本上是两山夹一沟,河槽自身调蓄作用小,洪水多呈现单峰型,使得寇河流域在为辽宁北部的暴雨中心之一,辽河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2.2寇河西丰县流域洪水灾害对西丰县社会经济的影响
寇河因属山区河流,陡涨陡落,势如猛兽,洪水过后如贼寇洗劫而得名。可想而知,寇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对西丰县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1951年8月14日的暴雨中心位于寇河流域的西丰站,雨量为440mm,当时洪水冲毁耕地3366.8公顷,661人死亡,房屋倒塌6678间,交通中断15天。1957年、1964年、1994年、1995年、1998年,雨都曾笼罩在寇河流域,使寇河泛滥成灾,同时引发当年的辽河大水,造成极大损失。
寇河流域洪水几年一遇,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西丰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诚信水库建设的必要性
诚信水库位于西丰县振兴镇诚信村东200米处,距西丰县城16公里,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42.86平方公里,总库容3294万立方米,是一座以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水产养殖和旅游开发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寇河干流上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洞。
由于受西丰县的地理、地势限制,全县的20个乡(镇)有12个乡(镇)坐落在寇河流域内,使寇河流域成为西丰县的重要产粮区。
寇河谷地是由于地质构造断裂形成,其表层多为角砾、卵石、粗沙和壤土的混合型式。经过当地人民百年来的辛勤耕种,沿河逐渐开发水田,种植水稻。虽然寇河流域各支流上建有宝兴、铁河、房身等小型水库工程,它们在发展农业灌溉和渔业养殖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寇河的特殊性,属山区河道,流量枯荣变化很大,洪水峰高量大,汇流时间短,沿岸农田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原防洪标准只达3-4年一遇洪水标准,城市防洪堤标准也仅有10年一遇洪水标准,小型水库对山洪的调节作用很小,两岸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引水工程经常被洪水冲毁,人民财产和生活安定得不到保护。另外,西丰县城是全省缺水最严重的城镇,缺水量最高为1000多万吨,而寇河流域内没有满足该规模的蓄水工程,径流调节能力低,农业灌溉丰枯调节也得不到满足,根本无法解决这种水资源供需矛盾。修建诚信水库,将西丰县城区防洪标准提高到了50年一遇,下游沿岸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有效地提高了防洪标准,同时具有3200多万立的库容量,可向西丰县城区提供无污染水量1030.5万吨,灌溉水田276公顷,彻底解决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难的问题。所以有必要修建诚信水库,以解决下游河道防洪问题和城市居民缺水问题。
3、诚信水库为西丰县带来的经济效益
西丰诚信水库的建设解决了9万城区居民的吃水问题,同时解决了下游4140亩水田的灌溉任务,并发展养殖、旅游等产业,为西丰县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年产值2000多万元。
3.1城镇供水收入:诚信水库年供水量1030.5万立方米,日供水量可达2.2万吨,可满足城区人民及企业24小时供水需求,供水价格按投资分摊后1.42元/立方,年供水收入1463.31万元。
3.2防洪收入:保护耕地20.5万亩,收取一定的防洪保护费,为205.00万元。
3.3灌溉收入:灌溉水田4140亩,灌溉供水量为331.22万立方米,水价0.05元/立方米,则农业灌溉年收入为16.56万。
3.4养鱼收入:水库建成后形成养鱼水面4605亩,每亩产量为22.48公斤,总产量为10.35万公斤,单价7.5元/公斤,养鱼年收入为77.63万元。
4、结语
诚信水库是寇河流域的控制性蓄水工程,是寇河流域防洪蓄水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水库工程是西丰今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一项防治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解决城乡缺水、发展农业灌溉和渔业养殖的综合水利建设项目,更是西丰县的民生工程、瓶颈工程、希望工程和生命工程。对保护与促进西丰县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西丰诚信水库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作者简介】
姓名刘丽
出生年1981年
性别 女
籍贯(具体到哪个市或县)辽宁省开原市,现户口所在地: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
1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2.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和砂砾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减少了耕地面积。水土流失使植被减少,地面覆盖率降低,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减少,流失后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干旱则农业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近50多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7万hm2以上,平均每年5万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50%。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km2。
2.2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由于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大量的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每年抬高9cm左右,形成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增加了防洪的难度。每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地面径流的汇集过程。黄河流域50%以上的雨水资源消耗于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为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部分黄河干流水库不得不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运行,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随着泥沙下泄,黄河下游每年需用200亿m3左右的水冲沙入海,以降低河床。
关键字: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作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的同时,也以过度的消耗地球的资源为代价,这使得全球的生态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到了破坏,人类所居住的环境也越来越差。在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之下发展经济已经成为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同时对于后代人发展需要不构成危害的一种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也才长久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包含了很多方面,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在水利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探讨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获取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的保障和供给。水利工作包含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来看,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首先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断的减少,一些地区的缺水现象十分的严重,另外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又比较普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的突出。其次,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频繁,在一些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加上一些地区的水利工程防洪标准比较低,一旦遇到大的洪涝灾害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第三,目前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比较低,一些水利工程的设施年久失修,一些工程甚至已经完全报废,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这些都要求水利必须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造福子孙后代。
水土流失对于水利的危害分析
2.1水土流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量
在流域上游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地表的植被遭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蓄水和保水的能力,同时因为缺少径流蓄水的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降雨的地表的净流量增大,使得流速不断加快,大部分的降水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汇集到了河道,成为了山洪流入到江河湖泊之中,这使得土壤的入渗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导致水位下降。所以当暴雨的时候山洪暴发,暴雨过后又会很快的导致河流干枯,土壤出现干旱,导致人畜的饮水困难。
2.2水土流失容易导致淤泥入库,使得江河阻塞
地表携带泥沙和一些固体的废弃物,流入到河道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库的调蓄和河道自身的行洪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较为有效的利用,也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如黄河到了山东境内就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地上河河床远远高于城市地平面,一旦发生决堤会给城市带来很大的损失,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3容易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因为地表的植被的破坏,径流发生了很大的很大的改变,这导致土壤乃至地质构造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一旦遇到暴雨,就会出现很大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泥石流和滑坡不仅仅除了会冲毁房屋和电力设施,也会破坏农田和水田等一些基本的水利设施,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使得航道受到影响,致使河流断流等等。
2.4水土流失同时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因为洪水的发生频率的增加,表层的土壤和一些泥沙会进入到水体,水体中的含沙量就会相应的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的浑浊度。另外所流失的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和农药的残留,这些物质一起进入到水体,使得水土的污染不断的增加。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进入水体的污染物也会不断的增多,这使得水污染会越来越严重。加上水体自身的稀释和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的容量减少,水污染的速度呈现出不断加速的状况。长江水质恶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利用探讨
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影响到了水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为了危害环境的重要因素。要遏制水土流失,就必须要实施必要的水土保持,这是当前所必须重视的重要选择。特别是在一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是实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升土地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水土保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能够减少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水土保持工程还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其次,水土保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土的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的设施还可以起到拦泥拽沙的作用,提升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河道、湖泊的淤积,使得水库的寿命可以得到延长。第三,水土保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降低这些地质灾害对于水利工程的损坏率。
小结
我国人口众多,民用燃料、粮食等一些基本资料的需求压力比较大,在生产力水平目前还不高的情况下只能实施掠夺性的开采政策,片面的强调了粮食产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林牧业的综合发展,将本来仅仅只适合发展林业、牧业的土地都开辟成了农田。大量的开垦陡坡,使得这些地区的土壤越来越贫瘠,生态系统出现了恶性循环。对森林资源进行滥砍滥发,甚至乱挖草坪和树木,造成地表出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使得水土流失加剧。
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水土流失对于水利的危害特别重大,水体保持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当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使得水土保持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立荣;浅谈水土流失成因与综合治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3期
2 刘猛;东北黑土区土地开垦历史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3 王锡明;公有设施蔬菜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10年03期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措施;
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领核心,城市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洪涝灾害是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滨水而建,均面临洪水淹没和雨后内涝问题。具相关数据统计,我国660个城市中,就有500多个城市需要防洪,并且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江河洪水的威胁。除洪水威胁外,近年来我国城市也频繁遭受暴雨所致的城区严重的内涝。因此,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形势严峻,必须全力应对,寻找成因,制定对策,以期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城市防洪排涝是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位置以及江河洪水的特性,提高城市防洪标准,改善和提高城市防洪管理水平,改善河道行洪条件。通过建设必要的防洪、除涝、排水等设施,防治或减少洪涝造成的灾害,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
1 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成因
1.1 暴雨频发而强度骤增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因素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致的大气环境变化,我国暴雨频发,暴雨强度骤增,且降雨集聚,降雨造成高水位洪水,瞬时降雨量大而降雨时间长,造成严重的城市外洪内涝。
1.2 河道淤塞致泄洪能力降低
由于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道长期不清淤疏通,河底标高上升,河床的宽度和深度减小,泄洪断面缩小,流水不畅,当上游洪水下泄和本市暴雨汇集时,形成高水位洪水,危及城市安全;且城内雨水无法外排,造成城区大面积渍水,造成城市外洪内涝严重局面。
1.3 城市位置不当及布局不合理
现有城市、城镇已建于洪水淹没的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经常受到洪水侵袭。例如,安徽省金寨县县城位于水库下游1km泄洪水位以下的梅山镇,1991年7月暴雨后水库泄洪,县城大部被淹,损失达1亿元;四川省射洪县城选址于地势低洼的太和镇,在四川省8?17洪水中损失惨重。有些城市新区在选址时仍建于低洼积水地区,同样会饱受洪涝之苦。
1.4 渗水地面减少而径流速度加快
大规模城市建设建造了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广场等硬质地面,大量减少了渗水地面和植被,使暴雨的径流速度加快,渗水面积减小,雨水快速聚集,单位时间内的雨量大大超越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从而导致了涝灾的发生。
1.5 防洪排涝标准偏低而不匹配
虽然国家有众多与防洪排涝相关的法律、规范,但往往由于现状和经济因素、意识不足,近期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难以抵御高位洪水和大暴雨,尤其是注重防洪,忽略排涝。城市排涝标准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规范。相对而言,我国城市的防涝标准很低,以往城市排水管径多按照0.5年一遇的雨量标准进行设计,许多城市的设计标准甚至低于0.5年一遇。目前,我国一般大中城市的排水标准为2~3年一遇,个别城市达到5年一遇标准,挡不住大暴雨的袭击,形成大面积的内涝。有防洪任务的城市大都十分重视防治外洪,各地在按国家标准确定防洪标准时,往往就高不就低,如上海市确定的黄浦江干流及城区段的防洪标准达到了千年一遇,通过建设堤防来防止洪水的入侵。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分部门管理,城市往往忽视排涝工程的建设,排涝标准定得过低,这也是城市内涝时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6 现状防洪排涝设施配套不足且运行不力
现状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普遍配套不足,老城区防洪排涝设施标准低,设施老化。老城区大多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排水管径小,故障多,加之管理不善等原因,加剧了老城区内涝的灾损。城市新区因为建设速度过快,且“重地上、轻地下”的思想严重,防洪排涝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甚至有些新区未待排水设施完全配套甚至未铺设排水管网便投入使用。
1.7 城区地面标高处理不合理
老城区往往由于历史原因,街区地面标高偏低,有些道路标高高于街区地面标高,街区雨水难以排入道路下的排水管道。尤其是紧邻老城区的新建区的地面标高高于老城区地面标高,雨水向老城区汇集,加剧老城区的内涝。
2 城市防洪排涝采取对策措施
2.1 控制热岛效应,保护气候环境
严格控制城市大规模耗能排热,提倡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避免因成片的城市热岛效应而引发气候环境变化,减少暴雨频发机率。
2.2 疏浚河流水系,提高泄洪能力
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统筹协调,疏浚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流水系,降低河床底部标高,拓宽河道,增大泄洪断面,注重近期建设,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加强河流堤防建设,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
2.3 合理布局,避让洪涝灾害
对于处于洪水淹没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的老城区,采用加高加固河道堤防、铺设大管径的排水管道和建设排涝泵站,或局部搬迁,开辟湿地等措施,抗御洪水、排除积水、纳缓洪水。
2.4 增大渗水地面,减缓径流速度
增大渗水地面,采用扩大绿地面积,建设渗水道路、广场等方式,使雨水渗入地下,并减缓地面雨水径流速度,减缓、减少雨水骤积。同时,在绿地中适量开挖河池水面,纳洪、蓄水造景,使周边街区不受淹。
2.5 完善防洪排涝标准,防洪与排涝标准相互匹配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应采用国家标准为基本保障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省、区、市具体情况,编制各自的相应标准、规范。特殊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特定的标准。尤其要注意防洪排涝标准相匹配,适当提高排涝标准。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排涝标准,如上海市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随时排除;黑龙江省排涝标准为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县级城区为10年一遇,地市级城区为20年一遇;福建省于2004年颁布了《福建省市县级城区排涝工程实施方案报告编制技术大纲》,规定县级城区3~5年一遇涝水不满溢,地级市城区5~10年一遇涝水不满溢。
2.6 充实防洪排涝设施配套,完善管理,提高运行能力
充实城市防洪排涝设施配套,尤其排涝设施应留有适当的余量,确保城区不受淹。老城区有条件的地方应将原来的雨污合流制管网改为雨污分流制,并提高排涝泵站的设计能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应考虑难以进行雨污分流老城区的雨水量。老城区道路窄,可采用简易共同沟的方式解决地下管线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新城区开发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统筹解决外洪内涝问题。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设施建设中应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并通过完备的管理确保排涝设施正常运行。
2.7 科学处理城区地面标高问题
因地面标高过于偏低而常年受淹的老城区,可在地势最低处开辟绿地,挖掘河池水面,纳洪蓄水,改善老城区绿化景观环境。地面标高高于老城区的紧邻新建区,应在新老城区结合处开挖河渠,拦截新区流向老城区的雨水。上述对策措施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采纳、优化,以便系统、有效地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3 结语
我国城市洪水灾害的频繁,要加强我国进行全民防洪意识的教育,服从城市防洪工程安全大局,加大城市防洪排涝项目的争取力度,加快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这样才能使人人爱护堤防、有效提高城市排洪防涝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冬冬,周念清,江思珉等.城市雨洪径流模型研究概述[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22(3):132-137
关键词:水资源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问题日趋严峻,水土流失日趋剧烈,对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概括而言为四个方面:
1.1水少。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1.2水多。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以湖北省为例,虽然近些年湖北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汉江干堤、荆南四河堤防、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仍然不高,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尚未起步,水多的问题日趋突出。
1.3水浑。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很多地表被过度开发而或用水泥密封,尤其是山区、丘陵地区地表的植被被无限制的开垦,导致降雨不能被很好的吸收,水流汇集使得大量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最2009年新遥感调查资料表明,我省水土流失面积达5.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0.1%。
1.4水脏。以湖北省为例,据2009年数据显示,全省长江、汉江沿江城市近岸存在长度不等的岸边污染带,汉江近年多次发生“水华”事件。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不容乐观,超标(超III类)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的21.4%,涢水、蛮河、神定河等污染严重。同时,全省湖泊面积急剧下降,容量急剧减少导致自净能力下降,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2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浸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换和损失。其主要危害是:
2.1地表保水能力下降,枯水季节容易发生旱灾。一方面,水土流失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使多雨季节的水大量地流失,而到干旱季节时土壤耕容易干裂,丧失了应有的保水功能,加剧干旱。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枯季保水更少。
2.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泥沙淤积,容易引发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同时,由于表层土壤,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加剧了洪涝灾害。
2.3面源污染被大量带入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下降,水生态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以及大量的面源污染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污染加大,给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就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速度加快。
我国是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水利部2000年调查报道,我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年均土壤侵蚀总量45.2亿吨,不仅恶化了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水土保持的作用
开展水土保持,通过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形成对水土的立体综合防护体系,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河流泥沙与洪水灾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刻不容缓。具体说来,水土保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3.1抗旱减灾。即:充分利用大自然降水资源,提高抗旱能力。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区,通过修建水平梯田等坡面工程及各种蓄水工程,可以拦蓄坡面径流,增加塘库蓄水,减少水的流失,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旱作农业与经济林业生产的抗旱能力。
3.2防洪减灾。即:减少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减轻下游洪涝灾害。水土保持以坡改梯为主体的基本农田建设、林草植被建设、土地耕作制度的改进以及沟道防护工程建设,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地减少进入河川的泥沙量,从而减轻下游洪涝灾害的危险。由于水土保持措施增加降水的拦蓄能力,改变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分配格局及时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消减了洪峰流量,增加了枯水流量。在小流域尺度上,水土保持对洪水的消减能力可达30%-70%。
3.3保持肥力。即: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土地生产力。在山丘区采用坡面及沟道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防止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面蚀与沟蚀,保护土地资源和有机质肥料免遭流失,维护土地生产力。
3.4美化生态。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治理区社会经济发展。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治理区生产条件,优化居民居住地生态环境,增加人口环境容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3.5减少污染。即:减少江河湖库水源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水土保持措施在保水的同时还保土保肥,从而减少河川水体的非点源污染,发挥保护和改善水质的作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通过其特有的防护作用,吸收和过滤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可使水质明显改善,提高水环境质量。
综上,水资源问题中,无论是水少、水多,还是水浑、水脏,水土保持均对其有着明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各级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吴遵雄丁树文;《湖北水土保持科普知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陈 烨;《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发展的重要性》.科技创新.2009(9)。
[3]王开伦;《城市水土流失成因及水土保持策略》.绿色大世界.2009(7)。
[4]余程鹏,黄建武,湖北水资源的现状与可持续利用战略,科技创业,2007(3)
关键词:防洪法;贯彻实施;调研;
中图分类号: TV8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今年姜堰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年工作要点安排,研究制定了《防洪法执法检查方案》,成立了由常委会领导、常委会委员和部分区人大代表、以及工委、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的执法检查组,从5月至8月份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对姜堰区贯彻实施防洪法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深入了解全区的贯彻实施防洪法情况。
一、问题的背景
近年来天气气候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今年入夏以来的强降雨和台风,让许多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和泥石流,北京、武汉、广州、重庆、成都、上海、余姚、宁波等城市遭遇暴雨,一片,突然倍增的洪水在城市里肆意奔流,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低洼地带随之成泽国,车人断行,交通拥堵,车变船甚至变成潜水艇,而出现“海景”、“威尼斯”城,这让“欢迎你来看海”、“一座来了就在水中游泳的城市”等调侃的语言成为热门词汇;一些丘林地带像舟曲、天水、汶川、东川等地发生了泥石流,导致桥梁冲垮、房屋受损、人员失踪和伤亡,受灾严重,引起公众强烈关注。
二、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迅速,面对暴雨水灾, 防控能力却显得极为脆弱,江河汹涌,水位高涨,政府随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组织了一次次可歌可泣的抢险,一场场艰苦卓绝的防洪抢险战斗由此打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我们经受住了每一次考验。洪水退却,灾痕犹在,重整河山,痛定思痛,根治水患,总是强调去用人的身体与洪水搏斗是非常不妥的,没有从根源上去解决,也是治标不治本,是被动的、应付式的一种头痛医头的治“病”方式。古时大禹治水,变堵为疏,找到解决水患的根源,而如今新形势下,我们在防洪减灾面前也应寻根问底,提早谋划,发现产生洪涝灾害更深层次的原因,并寻求更科学更彻底的策略来管水控水。
三、问题的成因
洪涝灾害的形成有很多内在因素和一些客观原因,泥石流产生的原因主要跟地质和地形地貌有关,而城市内涝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设计不完善;2、防洪排水系统工程不健全;3、应急预案水平不高;4、管理措施不到位;两者产生的客观原因就是极端气候的强降水强度大,范围较为集中,超过城市防洪设施排泄运行能力,形成积水,或在陡峻的地形地貌处,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源和夹杂着丰富的松散物质冲刷形成滑坡。此外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为人为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向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导致生态失去平衡,恶劣极端天气增多,其影响力、破坏力反噬与人类。
对姜堰地区防洪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
4.1调研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姜堰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了这次调研,对城区防洪、集镇防洪、园区防洪三个方面的情况全面开展了执法检查,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防洪法》学习宣传、政府责任落实、防洪规划制定、洪涝灾害治理防护、防洪设施管理和组织机构建设、防洪预案制定等方面内容。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检查防洪法执行情况,促进防洪法全面正确实施,督促政府各部门抓好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防洪工程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城乡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做好新农村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湿地保护工作,提高全区防洪抗灾能力,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我区防洪法贯彻实施的现状
1、领导重视。市镇两级政府及时成立防汛指挥部和办事机构,各相关职能部门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防汛责任,逐层逐级签订防汛责任状,确保防汛工作指挥有力、调度顺畅、保障到位。2、预案健全。每年都组织修订和完善《姜堰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姜堰区防洪预案》、《姜堰区抗旱预案》、《姜堰区防御台风预案》等预案,认真组织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检查工作,及时储备防汛抗旱物资,成立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在人力、物力、经费安排上做好准备,确保遇到险情,快速反应,及时抢险、除险加固,安全度汛。3、注重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开展宣传活动,创新宣传报导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呼吁全社会共同监督维护防洪设施,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增强全民的责任意识,筑牢依法防洪思想基础;将《防洪法》列入“六五”普法的内容,组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防洪法》,克服各种麻痹侥幸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忧患意识。4、制定规划。结合我区流域、区域规划和实际工情,不断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先后制订了《姜堰区城区防洪规划》、《里下河圩区治理规划》以及《姜堰区2013-2015年河道疏浚规划》,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防洪规划体系。5、加强建设。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形成以财政资金投入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格局,不断加快城乡防洪工程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区防洪工程建设。6、落实责任。实行监管分离,规范涉水建设项目审批行为,严格水行政执法,加强河道清障工作,规范工程管理,落实管护责任。7、精密协作。公安、交通、水利、住建、气象等部门和各镇(区)认真履行防洪保安职责,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强化综合执法,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防洪减灾工作。
4.3对我区防洪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城市综合规划。要切实搞好防洪规划的修编和完善,科学引领防洪工作,提高防洪规划的统一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规划是龙头,规划一旦确定,就要强化执行,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防洪规划及流域综合治理相协调、相适应。建设时应注重各类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增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城市应该多利用天然河道、湖泊、洼地等自然条件,多规划建设一些下沉式绿地、透水性地面,减少城市硬质化面积,协调解决城市供水、排水、内涝等突出问题;另外一味增加城市排水能力,一旦超过河道限制,会造成倒灌回流等新问题,可借鉴外国的地下综合管道模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建设地下人工河道工程,增加水源的储存模式。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格局。首先,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的项目和资金;其次,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再次,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用好自有资金。
3、加快建设防洪工程。充分论证工程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和可能的投入水平,将现有工程加固除险和以安全建设作为重点,加快建设防洪系统工程。如按照“上蓄、调,中疏、滞,下排、分”的治水方略,提高滞洪区安全建设标准,实施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防洪能力。
4、加倍提升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共同监督维护防洪设施,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切实把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方方面面,增强全民的责任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防洪应急预案,逐级编制城区、镇区、园区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健全预报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细化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预警方式、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三是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执法综合协调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四是进一步规范涉水建设项目审批行为。重点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建设规划和防洪标准,项目防洪措施是否可行,项目是否影响河道行洪、水工程安全、水质和第三人合法权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