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公司;财务预算管理;改进措施;现状

预算是指在预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企业目标,以价值形式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数据说明[1]。财务预算管理最先产生于英国,是一种集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机制,是一种实行管理与控制与绩效考评的有效方法。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的繁荣稳定。我国实行“厂网分离”以来,电力行业加快了财务预算管理的步伐。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力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其财务管理。

一、电力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电力公司作为一个长期依附于国家电网的非独立运营机构,在最开始执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时就有很多隐蔽问题,王建军在《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究》中提出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意见,旨在使电力行业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启电力行业预算信息化建设道路。

1.预算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公司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存在有制度无相应预算岗位或者既无制度又无岗位,公司缺乏系统化的预算管理体制。根据调查xx电力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等150名工作人员数据显示,随机选取的150名员工对预算管理非常了解的人数只占10%,了解很少和完全不了解的占到65%,针对是否参与过预算管理知识的学习或者培训的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的只占31%,而员工对于企内部预算管理的了解情况中有62%不了解或者很少了解,这一系列的调查结果显示电力公司的预算管理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待改善。预算管理在电力公司员中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员工参与程度不足、部门间沟通较少是当前电力公司预算管理制度有待提高的方面。电力公司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让大家参与到预算编制中。

2.预算管理方法滞后

我国许多电力公司的预算管理方法滞后主要表现在:其一、预算管理软件功能不完善,企业信息参考标准不一,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性共享程度低。预算软件功能的不完善要及时进行研究应对措施,否则将导致往年存在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一直累积严重化。其二、实际工作中部分电力行业因预算编制方法采用不当导致设计出的预算方案严重偏离电力公司运营实际,预算编制方案的严重偏离将导致公司定位不准确,无法把握公司运营现状。

3.缺乏全面精准的预算管理体系

电力公司预算管理体系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是保证其进行准确无误的财务预算的关键。然而许多电力公司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不符合公司实际,将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化,其次电力公司的员工对预算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够都成为阻碍预算管理体系在电力行业的发展的因素。

二、电力公司财务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的“三集五大”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以及财务集约化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公司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快预算制度的完善,强化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职能,规范预算编制流程以及实施,加强预算执行与控制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指标考核,加快财务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

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是预算管理的起点和基础。预算管理制度是否科学,规范、合理直接决定预算是否能够真正发挥自身功能[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设计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有效的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首先要对预算管理制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主要部门,在预算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财务部门不能将预算管理工作作为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要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力合作,形成集预算编制、执行、考核为一体的预算管理体系,鼓励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公司各部门要设置专门的预算岗位,对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2.加强财务预算执行与控制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案形成以后,则需要对方案的进一步实施即预算的执行与控制。这一目的旨在对建立电力公司的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记录,便于公司对盈利情况的统计整理,同时为以后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预算执行工作的加强要从项目和部门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预算控制。电力公司按照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安排预算执行进度,使得项目的具体进度与公司经营活动保持一致。预算执行过程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项目进行过程中如果预算出现一定的偏差,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严格财务预算经营指标、考核

电力公司通常只是对成本费用或者资金支出费用编制预算,没有涵盖销售、生产等一系列企业机构运营各方面的指标体系。要严格公司的经营指标考核体系,将考核机制落到实处。科学、全面的预算指标体系由业务指标、财务指标、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市场销售指标等构成。好的预算指标考核有助于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工作。建立预算偏差考评制度,对预算工作人员的考核情况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例如:针对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项、或者由于自身失误造成重大预算偏差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惩罚。

三、结束语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面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经营的有效法宝被世界各国的大型企业广泛应用。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多变的今天,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保证电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处于有利地位的重要法宝,电力公司要立足长远,解决目前自身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财务运营状况,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作者:谢陶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湖口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成效

作者简介:余建华(1964-),男,湖南南县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向慧芳(1965-),女,湖南南县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中心,高级讲师,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20-02

为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引导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变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和人才储备,湖北省教育厅在全省普通高等院校实施了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试点,于2010年度深入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和实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智能电网、特高压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安全性、规范性、时效性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对此,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与省内十多个地市供电公司和发电厂的技术人员一起就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岗位规范、能力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广泛的研讨和实践探索,确立了“一主线、两阶段、三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与内涵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是一个专业范围非常宽泛的专业,涉及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消耗全过程,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电力高技能人才对发电厂、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行业是湖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几年前,发电厂和电网企业实现了厂、网分开。近几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智能电网、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了应对电力体制改革和新技术发展的挑战,学院通过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合专业岗位分析专家研讨会的成果,最终确立了“一主线、两阶段、三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主线:以电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两阶段:前两年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大类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素质;后一年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及就业需要或企业订单,按不同的职业方向培养,增强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三方向:设置了发电厂电气运行、电网运行技术、电气安装与检修三个职业方向。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经过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几年的共同探索,最终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改革。

1.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发电、输电、供配电、用电各种岗位的人才需要,只能通过加大理论课的比重来实现,片面追求大而全会导致学生的技能提升根本无法实现,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对专项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毕业生需要经过一至两年的现场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在培养学生专业大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按专业方向培养,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引入电力职业规范与作业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且通过真实设备和仿真运行的操作以及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及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毕业生“上班就能上岗、上岗就能上手”,缩小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的距离,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

2.体现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一个专业多个方向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在新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可以根据行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的人数,提高就业率。专业方向的设立特别适合“订单培养”模式的实施。本专业从第三年开始,根据企业岗位需要提前选聘学生,企业和学校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进行实践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培养”,培养质量和保障率明显提高。三年来,我院先后为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订单培养“电气试验”岗位人员;为长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诚勤达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订单培养“电气绝缘与电力电缆安装”岗位人员;为湖北省电力公司培养边远山区“变电运行”人员;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培养“电气运行”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企业和学生的充分肯定。

3.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本专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积极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三年来共开发10门工学结合课程,其中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这些课程引进了特高压、智能电网新技术,引入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与实际生产结合更加紧密,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二是努力建设与生产实际相吻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三年来,在湖北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结合职工技能培训建设实训基地,共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了十几个职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仿真运行基地。其中,“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电网运行与调度实习基地”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变电运行实训基地”、“继电保护实训基地”被评为湖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本专业的岗位实训难题,学生在真实设备、真实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4.增强人才培养的激励性

为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的积极性,系部组织了各种促进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竞赛活动,学院努力营造技能竞赛氛围,每年组织一次技能素质运动会,本专业还将湖北电力公司、长江电力等企业十个职工技能竞赛的项目引入到学生竞赛活动中。这些项目既有操作技能又有智力技能,在竞赛活动的推动下,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热情不断高涨,极大地提高了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了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人才培养的管控性

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和系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学院开发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了教学与教学开发行为;二是严格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建立了职业资格考试质量体系,并通过国家人社部的质量认证;三是主管单位湖北省电力公司参与教学质量的考核,共把人才质量关。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调考,作为聘用依据,还将毕业生质量纳入学院领导绩效考核指标,管理水平提高了,毕业生质量也就提升了。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本专业形成了“双融合,四促进”的特色。通过学院与企业在职前与职后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促进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1.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毕业生就业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08届92.39%,2009届94.77%,2010届97.69%;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服务电力、能源行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对社会其他行业的服务范围有更大拓展,大中型企业在校招聘本专业计划逐年增加。电力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以“高职高专毕业生受市场青睐”为题进行了报道;《国家电网报》在《特别关注》栏目以“用人单位为何青睐他们——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双高’现象幕后的故事”为题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报道。

2.教学团队建设实现了分层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要与现场接轨,熟悉现场的规程、规范,掌握技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育名师、引专家、项目引领、分层培养”为理念,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培训师”的教学团队。对骨干教师通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参与发电厂、变电站仿真系统开发,参与科技项目研究和企业技术改造,参与湖北省电力公司实训基地建设,参与职工技能比武项目设计和裁判工作,下现场锻炼,迫使教师去研究现场的需求,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安排教师参与职工培训,担任企业内训师,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对青年教师采取师带徒和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聘请湖北省电力公司内训师及订单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3.校企合作深度开展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共享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的目的,学校通过组织教研室与地市供电公司“班组结对子”活动,实现了一个教研室联系一个专业班组、一个专业教师与一个企业专家交朋友的校企互动新模式,制定了合作原则和合作内容,为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搭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参加了大量的电力职工培训、技能鉴定,年培训10万多人·天,年鉴定人次4000多人,组织湖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能大赛、长江电力职工技能大赛,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十多本,QC成果两项;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楚天技能名师”,聘请湖北省电力公司内训师及订单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实现了校企双赢的良好局面。

4.实训基地实现了高职教育与职工培训相融合

专业实训基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共同筹划、资金共同投入、设备自主研发、品牌共同打造、资源共同分享”的建设模式,形成了“校内与校外结合、仿真与真实结合”以及“高职教育与职工培训相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特色。

校内实训基地以真实电气设备为主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教师参与建设的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技能培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由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不能让学生在运行设备上进行实训操作,采用仿真系统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学院自主开发各种电压等级变电运行仿真装置及各种类型的电厂仿真装置,其中具有国内首创1000kV特高压变电仿真装置、1000MW火电厂仿真装置、水电厂仿真装置、集控模式变电仿真装置、仿真装置的使用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事故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外实训基地由地市供电公司、发电厂及电力设备制造高新企业组成,并形成了“1+N”(“1”是指学院,“N”是指湖北省电力公司所属的多家电力建设、电力供应企业)校企合作网络,为本专业的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5.专业品牌得以实现

作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几年改革与实践,该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成熟。《职业导向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参考文献: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培训创新;员工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胡静(1962-),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综合管理部综合主管,政工师。(浙江 杭州 310015)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03-02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及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2012年3月初配合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开展全员培训,实现了培训全覆盖、考试人人过关的目标,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公司”)首批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综合验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新理念宣贯、新体系学习、新知识培训的有效培训之路,彰显了培训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深化认识,强化培训保障

2012年初,经国家电网公司批复同意,浙江公司全面展开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公司核心培训单位,服务省公司、服务电网企业、服务员工队伍建设是浙江公司培训中心的一贯宗旨。该中心深刻认识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其在培训教育积累、培训设施、培训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在浙江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集中全力,积极做好“三集五大”培训各项准备,做到层层有保障、稳步推进“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的开展。

1.政治保障,凝心聚力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启动伊始,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即同步开展了以“三集五大”建设重要意义、目标内容、实施策略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通过内部网站、宣传橱窗、信息简报等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召开月度例会、专题例会,部署“三集五大”建设任务;组织干部员工开展专题学习和讨论,了解和分析员工思想动态,使员工充分认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培训工作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确保上下同心、思想一致,全面提升培训中心员工对体系建设的认同感,将政治保障优势转化成推动“三集五大”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的强大力量。

2.队伍保障,抓住重点

为完成“三集五大”各项培训任务,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迅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培训教学、培训研究、培训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稳定等工作保障小组,重点保证“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组成了一支由各专业骨干力量组成的培训教学、培训项目研发及培训管理队伍,强化“三集五大”培训队伍保障。

3.管理保障,提升效率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全面加强“三集五大”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过程管理及培训团队管理。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及专业部室的指导下,该中心深入调研,精心编制培训方案,确保通过培训方案的实施使各类人员的素质满足新体系下的要求,使员工在思想准备、新工作流程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等方面达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在“三集五大”培训实施过程中,该中心适时了解培训学员对培训情况的反馈,每周统计各地市局培训情况及培训考核情况并反馈给省公司人力资源部;不断优化培训团队及后勤服务等工作,使各项培训管理工作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为“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提供规范的管理保障。

二、注重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

为配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2月28日浙江公司对“三集五大”培训工作作出部署,明确了各阶段培训任务和安排,提出“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人人过关”的要求。浙江公司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程,分别开展了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1.录制培训课件

“三集五大”建设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前,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安排好培训课件录制工作。为确保课件录制质量和效果,该中心精心布置培训课件录制环境,配备精干技术力量,创新运用科技手段,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三集五大”总体宣贯培训20个视频培训课件的录制、编辑等系列工作,还完成了“三集五大”专业化、标准化宣贯42个培训课件的录制,并将录制好的培训课件上传到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支持,同时向各单位配发视频光盘,为集中宣贯培训及各单位组织培训准备好视频播放等课件。

2.启动总体宣贯培训

3月5日,浙江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分别在培训中心本部及富春江分中心启动。该阶段培训共开设培训课程20门,涵盖了“三集五大”总体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和保障方案等内容,覆盖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包括“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概况、“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五大”体系建设方案、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方案、信息通信支撑系统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政治保障方案等。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分级分层开展,受培人员根据岗位分级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统一观看由浙江公司相关部室负责人主讲的视频录像。

至3月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举办了9期“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集中培训,省公司本部各部门负责人、地市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县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公司本部人员参加培训。省公司系统其他人员则通过网络学习或班组播放课件的方式参加学习。共有37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和网上考试,参考率达99.3%,考试合格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全员学习、人人过关的目标。“三集五大”体系宣贯培训期间,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总访问量达到41万余人次。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班组学习的结合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的全覆盖。

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浙江公司全体员工进一步明确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构架、运作模式、总体实施进程和工作要求,进一步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有利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推进。

3.推进标准体系宣贯

为深入开展标准体系宣贯,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下,该中心培训师到公司有关职能部室和杭州市电力局等部门、单位开展调研,了解培训需求,为“三集五大”标准化宣贯培训等做好准备。

7月下旬,浙江公司培训中心举办了标准化骨干人员培训。浙江公司本部各部门(中心)、各直属单位、各地市局标准化专兼职人员参加了集中培训。35000余人参加了培训考试,全部过关。

“三集五大”标准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动浙江公司“三集五大”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提高公司员工执行标准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掌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活动、新内容和新要求及保障“三集五大”标准体系高效运行夯实了基础。

4.开展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

“三集五大”建设专业化培训是在总体宣贯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公司“三集五大”建设进程而开展。

从4月中旬至7月底,面向“五大”体系所覆盖岗位群的相关人员和“三集”专业管理人员,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开展了“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专业化培训54期。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基本要求等。2300多位各专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参加了集中培训。

随着“三集五大”建设工作的推进,调整到新岗位人员的专项岗位适应性培训也随即开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重点调研新成立单位的培训需求,深入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业化岗位适应性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大运行”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地调监控员岗位取证培训、220千伏变电运行值长岗位复证培训(调度业务)、省调500千伏集中监控运行人员培训;针对“大检修”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省检修分公司运维站人员检修技能培训和取证培训等;针对“大营销”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集抄、集收模式应用专项培训、大客户经理培训、台区经理培训、计量中心新进人员培训等,还开展了信息化调整培训。参加“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的人员全部通过培训考试。该中心还根据“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及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要求,及时组织培训项目开发,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满足新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通过“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浙江公司系统各单位“三集五大”体系相关人员基本掌握了专业体系建设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使“三集五大”建设形成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得到切实贯彻,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和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

通过半年多来大规模、多专业、高要求的“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发挥了其在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人才支撑、传播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浙江公司员工在思想准备、新体系模式导入、工作标准的实施、新工作流程的运行、专业技术力量的保障上达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

三、创新方式,彰显培训特色

在浙江公司的部署和指导下,该公司培训中心结合“三集五大”培训实际,打造了集网络化、可视化、集中培训、班组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结合、多种途径学习的培训新模式,丰富了培训载体,为员工在岗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1.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各阶段、各项培训中,一方面组织各单位骨干人员参加培训中心的集中培训,加强对管理及专业骨干人员的重点培训,使他们回单位后做好其他员工的培训辅导和重点、难点知识传授;同时,各单位组织其他人员通过公司远程网络平台进行自学或班组播放课件的形式开展学习,并参加统一的网络考试。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高培训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使网络培训成为员工学习的大课堂。这种将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省公司层面培训与各地市局培训的有效结合。

2.宣贯培训与专业化培训相结合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在组织“三集五大”新理念、新体系、新标准宣贯、做好“三集五大”宣贯的全员学习和普及推广的同时,按照“三集五大”建设进程,及时启动专项化培训,组织“三集五大”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了解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及“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新体系要求、新流程规范,快速适应新要求,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理论宣贯全员培训与专业人员按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做到“三集五大”建设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的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3.专家指导与培训师讲解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总体宣贯、标准体系宣贯中,浙江公司20多位部室领导和专家担任了培训主讲,他们以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对“三集五大”体系的学习和理解深刻地诠释和宣贯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理念、标准、规范等,为浙江公司员工开启了精彩的培训课程。同时,浙江公司相关专家还与该公司培训中心培训师共同承担了“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任务。集优质培训资源和力量,分层、分类开展“三集五大”培训工作,实现了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保障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4.培训学习与考核过关相结合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与煤、气、油等能源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电力公司作为老牌国有企业,没有价格竞争的优势。因此,供电公司对大客户的挖掘,建设,服务也就越来越重视。为适应时展,超前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在实现公司优质服务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大客户业扩报装的周期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

电力公司;供电服务“BRT”

1 供电服务“BRT”的目标描述

1.1 供电服务“BRT”的理念或策略

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现代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价格和服务的竞争, 服务制胜时代已经到来。以客为尊, 追求最佳服务, 是现代许多优秀企业取得成功的奥秘。在大客户的业扩建设过程中,电力公司应积极实现从长远出发,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注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成本等来满足电力重要客户的需求,维护重要电力客户的利益,提高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

供电服务“BRT”就是在供电服务各个环节开通专用通道,以优质、高效服务于大客户。

1.2 供电服务“BRT”的范围和目标

1.2.1服务对象

盐城市重点项目工程、公司交办的大项目供电业扩工程,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建设项目。

1.2.2服务范围

从客户前期咨询,到办理用电业务的全过程,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1.2.3管理目标

通过多部门合作共营的服务模式,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和业扩流程的优化及办电周期的缩短。

2 原因分析

对影响业扩报装接电周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逐一现场调查作出如下分析:

2.1 供电方案确定流程复杂,部门间协调工作多

供电方案从客户申请到答复需经过营销、生产部门联合现场勘察-生产部门编制外部供电方案-营销部门编制内部供电方案-公司会办审查-答复客户供电方案。答复供电方案至少需要十天到二十多天时间。

2.2 电源点布置少,供电线路线径运行状况不完善

通过对目前盐城市区、城郊供电线路线径状况调查,仍有城郊结合部的主干线路线径仅为70mm2,而这一区域又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线路线径不够,负荷能力开放不足,要求客户出资改造又不符合当前的营销服务策略,难以满足客户用电时间的需求。

2.3 业扩工程跟踪不到位

由于对客户用电时间需求缺少了解,对工程进度不了解,导致工程涉及的停电计划不能及时安排,影响其他客户的正常用电和公司正常的停送电计划管理,给公司生产、客户用电都带来不便。

2.4 设计、施工周期较长

随着电力市场不断开放,社会有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入电力市场,而这些设计、施工单位设计的水平、能力各不相同,对电力设计的设计、修改、中间验收、竣工报验等环节的时间影响大。对于客户来讲,认为到供电企业申请用电后,接下来就是坐等电用,而不考虑自己委托设计、施工带来的时间影响。如何解决这难道,成为供电营销服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制约施工周期的还有设备供货周期,往往大多数客户忽视这一环节,造成工程不能及时竣工送电。

3 对策实施

3.1 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服务体系

3.1.1实行“1对1”客户经理制

(1)是建立电力客户信息资料数据仓库,明确每一位大客户都有相应的一名负责人,通过网络将不同的数据连接起来,并将数据全部或部分复制到一个数据库。

(2)是在“1对1”客户经理制中,由大客户经理牵头负责整个业扩工程的实施,及时了解工进度。

(3)是建立大客户服务平台,推出了大客户的专项超值服务:包括推出了“细致服务”文化建设;定向开展客户回访;提供电气工程图纸审查、受电装置预试和电工培训以及优化大客户业扩报装流程等多项优惠措施。

3.1.2实施领导挂钩服务

实施领导挂钩服务客户业扩工程的管理办法,是公司践行“真诚服务 共谋发展”服务理念,也进一步提升供电服务效能和公司形象。主要服务内容有:①优化业扩供电方案,节省客户投资。②主动深入项目现场,推行现场办公,了解客户业扩工程情况。③实行联络人全程跟踪服务。④限期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

3.1.3开通“绿色通道”

供电服务“绿色通道”是公司通过管理优化、集中内部资源推出的一项特殊服务。对纳入“绿色通道”的电力客户,公司实行领导挂帅、专人督办和部门协作,推行优先查勘、优先协调、优先施工,实施每天跟踪服务、每周碰头协调、每月沟通汇总、最终回访反馈,确保“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高效运作。

3.2 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推进特色服务的建设。

3.2.1召开大客户座谈会

建立访客报告制度,每季至少安排一次与大客户的主要成员的直接见面;定期参加客户方组织的交流会。在座谈会中设立客户意见专栏和自我设计区,征求客户对业扩报装服务的意见或建议;针对客户的意见、建议或抱怨,或一对一的信息咨询服务,或有效的失误补救的服务,消除客户的各种抱怨并接受客户监督。

3.2.2“现场办公进园区”

推行大客户“前期介入”活动,深入盐城市经济开发区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市环保市环保产业园区,进行现场办公,推行大客户前期介入,提出优化供电方案,及时组织验收和送电。

“现场办公进园区”是大客户经理的特色服务之一。大客户经理深入城南新区建设指挥部、市经济开发区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市环保产业园区等园区,就电力如何助推工业、服务园区征求意见,做到勘察、设计、施工一条龙服务。

3.2.3扩大服务范围,为服务客户走向设计、施工单位

设计文件设计周期和现场施工这两个环节是造成业扩报装接电周期较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的社会设计、施工单位的水平不一,制约了业扩报装接电周期的缩短。客户经理要主动联系设计、施工单位召开技术沟通研讨会,提高设计、施工质量,缩短设计、施工周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边施工边验收边整改,确保工程能顺利送电。

3.3 理论培训

3.3.1针对客户经理技能水平差次不齐,加强了现场环节,在用电现场勘察和现场竣工验收的过程中,邀请技能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在如何合理选择电源点、合理确定供电方案、验收时检查的方法,帮助客户经理提高工作质量,为客户提供更经济、更优化的供电方案以及更高效更准确的验收检查的水平。

3.3.2加强理论培训,定期进行营销文件和业务规程的学习、考试。采取了注重平时的全员练兵,形成在工作中练兵、在工作中比技,以练兵、比技促进工作质量工作水平的常态练兵氛围。

3.3.3通过班组技能竞赛,提高员工方案拟定、审图、传票操作的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电力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大客户的用电市场对供电企业十分重要,因此缩短大客户业扩报装的接电周期,在电力市场营销中显得尤其重要。供电部门要树立优质服务观念,特别是市场营销部门是供电企业对外服务的窗口,要认识到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与客户实现“双赢”的最主要手段;要树立“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思想观念,大力培植为客户服务的经营作风。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营销工作再上台阶。

【参考文献】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的基本框架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主要由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培训实施机构构成,实行省公司、地市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培训的运行模式,各县局培训工作由所在地市指导开展。目前培训实施体系的具体构成主要由1个公司层面培训中心和10个地市培训中心组成。公司层面培训中心主要负责科级及以上党政干部、中高级技术人员、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员等培训任务,其余人员由地市层面培训中心负责。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是公司层面唯一所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建设方案于2013年4月经整合湖州培训中心后成立。该中心在地域上分为杭州本部和浙西、富春江、湖州四个校区。杭州本部为综合性校区,同时承担变电运行、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专业的培训职能;浙西校区主要承担输电线路、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富春江校区承担公司党校职能、公司所属单位中层干部培训和管理类专业培训职能;湖州校区主要承担配电线路专业培训职能。

地市培训中心

目前,浙江公司下属的11个地市局,除湖州局外均设有培训中心。为避免重复建设,湖州局的培训职能由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湖州校区承担。地市局培训中心主要承担中级及以下人员的培训职能。各地市局现均建有变电运行、配电线路、变电检修及营业用电实训室,基本满足主专业一线技能人员的培训需要。

远程培训系统

公司目前在培训中心建有远程培训中心,实现了员工培训的全覆盖。该平台可以实现员工自学、培训和考试。

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与实践

为确保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适应公司发展战略对培训工作的要求,在“三集五大”体制下实现员工培训与发展的目标,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包括9项管理制度、15项管理标准。

公司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先培训后上岗,不持证不上岗。公司拟定三 年员工考试方案,以考促培,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自2008年起,对公司系统农电工开展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农电工参与其中,取得了相应职种的职业资格证书;2010年起,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推行了标准化岗位考试;2012年完成了首轮考试,考试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目前,生产一线岗位包括班组长在内的全体技能人员均实现了持证上岗;公司所属各单位中层干部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县局中层干部也接受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

教育培训项目管理

公司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计划、实施和评估改进等环节。重视培训需求工作,在广泛征集培训需求并可研的基础上,建立公司培训项目储备库,形成培训计划,培训项目计划纳入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公司教育培训项目包括职工培训教育、培训项目及教材(课件)开发、培训设备设施购置及更新维护等三类。对培训项目实施,按照公司培训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培训评估管理,促进培训质量提高。在具体操作上,公司层面培训项目均需进行培训项目一、二级评估,对重大培训项目则要进行三级评估。通过培训评估不断改进培训项目,提升培训效果。

目前,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从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做到了信息化管理,主要依托国网ERP—人资培训专项系统和发策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内训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公司系统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公司整体培训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在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公司内训师聘任工作组的资格审核,于2011年聘任了188位人员为浙江省电力公司首批公司级内训师。主要承担公司下达的培训教学任务,参加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公司系统专家人才在员工培养和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使公司各项核心能力和专长得到有效传承。同时,要求每位内训师要进一步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内训师。

同时,对公司系统各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单位从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内训师到公司培训中心承担培训教学、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在公司系统得到传承与共享。通过不断加强和充实内训师队伍建设,促进内训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公司内训师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和优化。此外,还要求公司培训中心要贯彻落实公司内训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定,科学合理地编制内训师需求计划,与内训师所在单位做好有效沟通,使各位内训师在确保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承担培训中心各项培训工作。要求培训中心做好内训师在承担培训工作期间的管理与考核,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生活后勤服务。

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公司着力加大各级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专业类别培训设备设施投入,包括输电、变电、配电、继保、自动化、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基地,满足了公司各级、各类人员培训需要。各地市局培训中心也均配置了必要的基地的设备设施,满足了一线人员的现场培训需要。

此外,依托远程培训平台,建立公司网络培训中心,大力开展网络培训教育,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益。目前,初步建立了覆盖管理、技术、技能知识类别培训课件库。其中,管理技术类277个,生产技能类126个,全员及分类普及性专项宣贯培训课件86个。2013年,网络培训项目计划共13项,预计参培人数为88435人;组织网上考试15项,参考人数93920人,预计全年将有87万人次参加学习与考试。

2013年重点培训项目

2013年培训工作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引领,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实现员工培训“全覆盖、无盲点”。推进全员培训考试工作,激发员工内在学习动力。深化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新体制下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内训师队伍建设,完善培训设施和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劳模通道人才作用,努力创新培训工作,为打造现代化的一流创新型电网公司,实现国网双一流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根据公司统一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项目主要有ABC培训项目、竞赛调考项目、生产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等项目。

ABC培训项目

公司根据培训需求紧迫性将培训项目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为十分紧迫项目,要求培训覆盖率100%。2013年,ABC培训项目计划培训内容既考虑了培训范围的“无盲点、全覆盖”,在内容上又充分体现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深化运行对员工培训的紧迫性要求,涉及公司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基建、科技进步、企业文化等各业务领域,基本满足了各专业方面提出的培训和竞赛调考需求。其中A级项目109个,作为公司重点监控培训项目予以实施。

竞赛调考项目

公司竞赛调考类项目共计安排36个,其中国网项目13个。在总结2012年竞赛调考工作经验基础上,将进一步做好2013年竞赛调考工作,力争在国网竞赛调考项目中成绩全部进入国网前6名。

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项目

为充分发挥公司劳模通道人才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各单位劳模培训室成果基础上,2013年拟选择布点,组织部分所属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跨区域培训工作,形成公司首批劳模培训工作站。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技能过硬、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优秀技能人才。

劳模培训工作站主要根据本单位的人才优势、设备设施特点开展有特色内容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充分体现公司重点工作要求。在培训方式上采用课堂讲授、个性化操作指导、群体演练、演示学习等形式,结合生产现场,传授劳模精湛操作技能,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培养一线技能骨干人员。此外,结合公司竞赛集训,用特长技能强化提升选手竞技能力;结合新员工培训,实施“传、帮、带”,训练其基本技能,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安全生产文化。

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工作

公司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公司系统内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施一轮标准化岗位考试。考试内容以国网公司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依据,分III、II、I三个等级分层实施。2013年计划分四个批次考试,预计有10000人参加。

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

根据国网公司安排,2013年浙江公司将组织对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进行轮训,培训大纲由国网公司统一编制。县局党政正职由国网培训,计划于11月完成全部培训;副职由省公司拟定培训方案、编制课件并实施培训,要求由相关部室主任担任培训师资,计划于9月份完成培训。供电所长由省公司根据国网培训大纲要求拟定培训方案编制课件,地市局培训中心负责实施具体培训,由公司部室处长或地市局部室主任担任师资,将于6月份完成全部培训。根据计划,2013年全公司县局正职130名、副职233名将接受培训;供电所有754名所长、603名副所长将接受培训。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第6篇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针对人力资源的计划过程。它能够分析企业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形态,制定出必要、协调的政策和措施;它必须在企业和员工的目标达到最大一致的情况下,保证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的人才需求,使得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达到最佳平衡,它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预测企业未来的任务和环境,决定人力资源可作的预测和相关事宜,以使企业和个人利益得以长期发展。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目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科学预测原则、动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共同发展原则。它的依据是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它作为一个整体把企业内各种人力资源规划系统统一规划;并要适应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尤其要密切企业各种关联因素相平衡、协调;以科学的人力资源预测为基础;要考虑到组织未来的发展环境和组织内部本身的变化;保持开放性的理念,有效推进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符合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配合业务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培养企业未来发展所需各类人力资源;规划人力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谋求合理化,改善各部门人力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降低组织用工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及组织效能,并指导其管理活动的开展;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认清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人力资源规划得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实施流程: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职务编制计划。核查现有人力资源,预计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人员配置计划。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人员供给预测。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编制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执行规划和实施监控,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监控的重要性,进行规划评估,最后再提交企业决策层审议通过。

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设计

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框架,确保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持系统。为保证煤炭行业电力公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保障员工队伍稳定,队伍结构与煤炭企业发展基本适应,构建公平的发展环境和有效的人才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队伍发展目标是根据公司定员标准测算出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公司的岗位确定队伍结构目标,根据技术技能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确定队伍素质的提升目标。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目标:为保证公司发展战略的推进,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形成分工协作的良好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调整的有效配置机制;形成有利于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的开发培养机制;形成有利于业绩提升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员工潜能发挥的各种激励机制;形成科学规范、支持有力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做到建立好完善各种岗位任职资格制度,以员工素质提升为核心,更新企业培训理念,推进员工能力不断得以提升,形成贡献与回报相匹配的相关薪酬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自身建设,全面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1)在用工需求预测方面进行人员总量预测、用工形式预测、管理幅度预测、岗位结构预测、队伍素质预测;(2)在人员供给预测中进行人员外部供给(毕业生供给、劳务人员供给)、人员内部供给(中层后备人员供给、流动、轮岗、多经人员回流、人员退休);(3)是供需平衡;(4)配置落实计划。这包括定向培养计划、建立临时回流机制、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中高级技术技能人员比例、推行绩效考核不合格待岗制度、本科生3年培养计划以及生产辅助岗劳务。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划:要使各项业务功能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在管理理念上建立具有创意性的合作气氛;在组织模式上充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在绩效管理中推行个人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制度,建立考核回报制度;在薪酬管理中建立岗位任职等级制度,确定薪酬水平并与岗位任职等级挂钩;在教育培训方面提高培训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建立培训评估体系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加强培训网络的建设;在职业规划中建立《员工职业发展手册》,建立导师制度,建立岗位任职等级制度,让业绩突出和潜力大的员工脱颖而出;在人力资源基础工作中客观解决大量人力资源管理的矛盾,确定标杆岗位。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实施:(1)在整体进度安排上要建章立制和重点突破阶段、系统推进和整体提升阶段、全面深化和彰显特色阶段;(2)在分步实施安排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管理平台建设安排,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安排;(3)在保障手段上要体现出领导重视、宣传动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交流活动,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调整。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第7篇

公司生产现场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公司生产现场培训工作现状

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全面启动“人才高地工程”的进程中,通过着力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水平生产技能人才三支队伍,为公司实现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作为基层单位,连云港公司公司全面贯彻省电力公司“人才强企”策略,根据省公司统一部署,借鉴兄弟公司的实践经验,逐步建成了分层次、分类别、系统化的培训模式。分层次主要分为经营管理岗位培训、生产技术管理培训、生产技能岗位培训等,分类别主要分为理论培训、现场培训、拓展培训等,培训流程均由公司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统一调控,基本能够实现从目标控制、需求分析、课程安排、课程实施、评估分析、效果反馈等环节。其中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主要培训方式为生产现场培训,其主要培训形式为“师带徒”。

二、生产现场培训方式存在问题分析

从公司培训现状中可以看出,连云港供电公司的培训模式基本达到了培训理论中系统化、标准化、有效性和普遍性等要求。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对于生产人员尤为重要的现场培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缺乏创新,形式单一。由于缺乏创新意识,生产现场培训形式单一。提起现场培训公司员工普遍只想到“师带徒”形式。青年员工对“师带徒”形式所学到的知识不能满足,老师傅由于培训不够对新知识缺乏了解。形式单一的现场培训还造成多数人对现场培训的兴趣不足,不能够真正从现场培训中学到知识。因此必须有创新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生产人员培训需求,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缺乏管理,流于形式。生产现场培训对于一些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员工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现象,每天跟着师傅混日子,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抄抄写写,个别员工的潜意识里还认为是累赘,不应付会被考核,只能敷衍了事,就更谈不上效果了。最后师傅不愿教、徒弟不愿学的现象都有出现。生产现场培训在具体操作上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如领导的重视程度,员工接受培训的意识,培训专工的工作方式、方法、培训政策等等,都会影响到培训质量。因此完善相关机制进行管理,才能将生产现场培训落实到实处,不搞形式主义。

生产现场培训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首先应对生产现场培训方案重新进行设计,使之能够既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也能够满足员工提高个人素质的需求,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根据连云港供电公司不同生产岗位人员的工作特点,可以设计如下形式的培训方案。

一、日常培训和情景培训,增强团队凝聚力

针对公司客户服务中心(Call Center)日常工作主要是通过电话方式解答客户的各类咨询及报修业务,其工作人员要求业务精湛及有较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培训工作具体可以分为日常培训和情景培训两方面。日常培训分为打字测试、面对面提问、听录音培训、闭卷考试等四个方面;情景培训可以有录音现场、录音交互两种方式。以培训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可疑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每日早提问,日积月累见成效

营业厅业务班柜台人员每天必须直接与客户面对面进行交流。其现场培训可以为“每日早提问”的方式。即每天早上提前十五分钟到岗,由中心主任进行业务知识的提问以及讲评,通过每天两至三题的现场提问及讲评,使培训学习的主题教育更持久,形式更多样化。

三、以师带徒,加快培养青年员工工作能力

对于经常要到现场施工的外勤人员,更多的是要手把手的对其业务进行指导。因此“师带徒”的老办法还是非常实用的。以师带徒主要分为“以老带新”和“以高带低”两种形式。“以老带新”指为了使新上岗人员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要求由所在部门指定一名业务水平高、责任感强的老师傅与新员工形成师徒关系。“以高带低”是指技能水平高的高级技师、技师与技能水平较低拥有高级工及以下技能等级的青年员工结成师徒对子。建立实践培训机制,在自愿和组织调配相结合的原则上结成师徒互助对子。对于各类员工上岗考核时,要求除规定的考试考核外,还必须对履行“师徒合同”的结果进行考核。

四、推行“首席员工”聘任制度,激发工作热情

参考国内外先进培训工作经验,还可以推出“首席员工”聘任制度。即在生产岗位的核心专业中选拔一名技术过硬、群众公认的技术能手或技能带头人,授予“首席员工”称号,并在技术创新、升薪进级、培训休假等方面给予优先待遇。“首席员工”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若考核合格,每年可享受特殊津贴,通过物质动力(提高待遇)和精神动力(成就感、荣誉感)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五、岗位练兵,全员培训

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网谐波;电压互感器;电气参数;变电站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8-0141-02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电网建设从技术上消除谐波,完善电气安全技术,研究电气事故的机理及对策,不断开发电气安全领域新技术等。在管理上,需要健全和完善各种电气安全组织管理措施,将完善的组织管理和合理的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以有效预防谐波对电网的危害事故发生。

1 电网谐波对变电站造成的事故案例

对于运行中的变电站,电网谐波产生的危害是普遍存在的,电力系统内部电磁能量的振荡、互换及重新分布,导致整个电力系统中产生较大的内部过电压。由于系统的变化,使其参数满足了共振条件,则引起强烈的具有共振性质的振荡,并导致严重的谐振过电压,导致电压互感器烧毁。

2014年4月1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电力公司所辖35kV霍拉变电站发生了10kVPT烧毁事故;对其进行更换后仅仅运行了两个月时间,又于2014年6月13日再次发生10kVPT烧毁事件。

2014年6月9日5时30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电力公司所辖110kV中心变电站35kV中塔线电流互感器C相击穿接地,直接影响了由此变电站送往青达拉变电站的35kV中青线,导致35kV青达拉变电站35kV母线PT发生爆炸起火,造成青达拉变电站全站停电的特大事故。事故造成全城停电4个半小时,影响恶劣。此变电站2013年就发生三次10KVPT烧毁事故,35kV母线PT于2014年4月24日发生过烧毁事故,对其进行更换后,运行仅一个半月,又发生此次恶劣事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电力公司还发生所辖110kV黄土梁变电站烧毁三组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110kV双河变电站烧毁两组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35kV雅孜木图变电站烧毁两组35kV母线电压互感器、35kV城区变电站烧毁一组6.3kV母线电压互感器。除了PT烧毁,其它变电站电压互感器还经常出现一次保险熔断现象,也和铁磁谐振有关系。

近一年PT保险烧断不完全统计实例:2013年4月14日35KV塔斯尔海变电站10kVPT保险烧毁,发生漏油现象;2013年5月22日35kV异地变电站35kVPT保险烧断;2013年6月16日35kV大莲湖变电站35kVPT保险烧断;2013年8月8日110kV中心变电站10kVPT保险烧断;2014年6月18日,异地变电站35kVPT保险烧断。

2 电网谐波消除原理

电力企业在消除谐波作业时,应大力推广漏触电保护、强化绝缘、电气隔离等新型电气安全技术。消除谐波工作启动后,企业应当从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试验一直到运行操作、维护等程序上加强安全管理,企业电气作业人员应掌握安全运行条件、规律,建立和健全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维护电气装置的制度。

严禁电工及其他人员违章作业,禁止在消除谐波作业过程中临时停、送电,严禁直接从线路上挂钩取得临时电源和私设电网等。电气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或持有电工合格证者,才允许安装、维护电气

设备。

消除谐波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和危险性大的检修作业,要加强作业现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消除谐波工作安全可控、在控和能控。

要结合消除谐波对变电站支柱绝缘子、开关、互感器瓷套、端子箱、机构箱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消除谐波工作中发生人身触电、高处坠落以及误操作事故为重点的安全检查工作,认真开展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对危险性、复杂度较大的作业,要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现场勘查,编制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确保工作计划合理、技术方案正确、安全措施完备。

3 电网谐波消除方法及治理措施

电网谐波治理过程中,需要给变电站安装无功补偿,以减少网损、提高供电质量。考虑到变电站的长远发展,变电站还需要安装弧线圈,以66kV供电架空线路合计按300km计算,电容电流为65.5A,需要消弧线圈容量3369kVA。

治理谐波变电站主设备主要参数,主变压器需要安装三相三线圈变压器,主变容量90MVA,电压等级为220/69/10.5kV。调压型式,抽头电压,阻抗电压待初步设计阶段确定。

需要安装断路器,工程涉及到的相关220kV变电站新增220kV断路器建议采用31.5kA。并要实现串联谐振回路阻抗最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设计带通滤器或事阻滤波器。

带阻滤波器工作原理如下:向左转|向右转。谐振时,L和C的阻抗之和最小,电阻R的阻抗不变,输出电压最低,理论上为0V。

谐振频率不能通过该网络。如果是抑制某种固定频率,可以采用上述电路。反之,如果是为了抑制各种非电网频率(50Hz)的其他任意谐波,可采用带通滤波器结构,与带通滤波器类似,不同的是从R输出,这样,只有谐振频率能够通过该网络。其他频率下,由于L和C的总阻抗很大,而R较小,输出接近0。

4 治理谐波对系统调度通道的要求

根据《新疆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和新电调规定“网省、省局调度与其下辖的下一级调度、发电厂和变电站应设立两条以上的不同路径且相互对立的数字通信电路”的规定,本工程需组织主、备通信通道至新疆公司。

4.1 调度自动化对通道的要求

本期工程调度自动化需增加如下通道:新疆公司省调:2Mbit/S数字通信通道;新疆公司地调:专线数字通信通道。

4.2 系统保护对通道要求

系统继电保护需要以下通道:新疆电力公司:需要光纤保护通道,保护的方式可采用专用光纤方式。备用通道可采用迂回光纤通道。

4.3 通道组织方案

依据新疆公司电网通信现状,根据新疆公司系统接线的具体情况,为满足调度自动化和系统继电保护对通道的需求,提出通信电路建设的方案。依据调度管理办法的规定,新疆公司对上级调度需组织两条光缆通道。考虑为规划选址阶段,本工程暂按最长线路所址计列光缆长度。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