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节能减碳解决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产品碳足迹核算是企业进行低碳转型的第一步,运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不仅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能耗、物耗和排放进行综合考核,而且通过量化指标碳足迹将产品系统对气候变暖方面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碳足迹核算帮助客户发现排放的热源,结合其他的一些手段,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减排计划和目标,另一方面,也将减排与新工艺应用、新产品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走上低碳、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些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许多的环境法规,利用各种手段来管理经济、生产和消费活动带给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其中气候变化、资源以及能源使用逐渐成为焦点。针对本国所生产和销售的消费品,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碳标识的市场机制,通过要求生产商和经销商公布产品的碳足迹、帮助消费者比较碳足迹,从而利用低碳产品的市场青睐来促进生产商降低生产链的环境足迹。这个趋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和零售商的认同。未来国内的出口企业将会面临来自买家和经销商的压力,降低自身的碳足迹,并申报产品的碳足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化纤行业就产品和规模而言,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化纤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进行碳足迹核算和标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为下游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和标识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便于行业内的企业通过内部管理和市场竞争的方式不断地节能、降耗和增效。而中国化纤行业协会对此事的大力推动,更有助于促进行业内企业的低碳转型、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行业的形象,而且有助于中国化纤企业在碳足迹核算和标识的大趋势来临时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据悉,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未来会建立自己的核算平台、数据库以及用于产品环境影响评价和交流的类别规则。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随着汽车行业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标准日趋严格,以及市场对于新兴汽车技术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动力总成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前不久,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举办了以“电气化”为主题的媒体圆桌会,以“量身定制的电气化解决方案”为出发点,探讨及展望在持续优化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研发面向现在和未来的高效能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2%,碳排放量接近全球的30%。新出炉的“十三五”计划也对节能减排提出新的要求――2020年的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势头正旺,据预计,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4%增长到2025年的20%以上。其中,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尤为迅猛。大陆集团凭借在动力和排放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将其领先技术运用到丰富的产品线中,为步入电气化的新时代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48V环保驾乘系统”应运而生,它是一款集节能与经济于一身的产品。该中度混合动力系统相比全混合动力,在提供同等功能的前提下成本更经济。

2011年由德国几家零部件企业联手推出了48V的概念,并制订了LV148的标准,48V经过DC/DC转接器给12V供电,可改进原有的12V起停系统,并且48V在负载上可以扩展。这项新的混合动力技术能轻松整合进采用传统驱动系统的汽车架构,同时又提供迄今只有高压混合动力系统才能实现的功能――例如在行驶(“航行”和“滑行”)期间关闭发动机,极其迅速、平稳地启动发动机及实现高效的制动能回收。

汽车制造商需要低价位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即每克CO2排放减排的成本在两位数欧元范围内,大陆集团的“48V环保驾乘”系统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在真实工况条件下(主要在城市环境中),经测试,配置了“48V环保驾乘”系统,其省油率高达21%。 在新欧洲行驶工况(NEDC)下,省油率则达到13%。大陆集团的这项新技术将率先于2016年在欧洲量产,应用于汽油汽车和柴油汽车。

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事业部中国区及韩国区副总裁 Peter Rankl表示:“当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快,大陆集团以其领先行业的技术能力制定了2020年至2025年的动力总成方案,在描绘行业未来蓝图的同时也为顾客提供最合适的动力总成选择。”

从2020年实现5L/100km,2025年实现4L/100km的我国汽车燃油消耗值目标来说,在电气化的同时内燃机的尺寸将会变小,通过更多的用涡轮增压的方式提供相同动力的性能。同时传统的发动机也会配合电机实现节能减排。

据Peter Rankl介绍,早在2010年,大陆集团已经开始对48V技术生产皮带驱动型电机了,紧凑型提高了,工作的寿命也延长了至少10年,并且是完全密封的系统,不管是电子器件还是轴承器件设计和测试都是完全通过高可高线的要求。“我们与其他竞争对手有所不同的就是大陆用的是水冷方式,48V的热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能够省油多少取决于热管理。我们将两辆车在德国进行了实地测试,试验表明,48V从中长期时间段来说,对于燃油经济性能够起到最大节约的作用。”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赤道原则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3-0073-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3.18

在低碳经济得到全球关注的大背景下,绿色金融也被提上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议程。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等联合《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要求从信贷方面对节能减排不力的企业进行调控。2007年11月,中国银监会颁布《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以指导开展绿色信贷,这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启动。

国际上“赤道原则”对绿色金融的界定很广泛,除了环境保护,还涵盖社会风险问题,如职工的权益保护、征地拆迁涉及的社会问题以及社区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等。而绿色金融在我国银行业中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界定和具体实施方案。从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实施绿色金融的具体途径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一是绿色运营。办公建筑及内部装修采用节能材料,安装节能、节水设施;提倡网络化、电子化交易渠道,推广无纸化办公,降低金融服务中的碳排放。二是绿色信贷。建立严格的授信审批制度,以具体指标加强对授信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优先支持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信贷项目。三是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开发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包括传统碳金融业务及碳金融衍生品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概况

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14家主要商业银行①的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各银行均在环境责任部分对绿色金融的实施状况作了详细说明。从报告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倡导绿色运营和环保公益活动

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将绿色运营作为实施绿色金融的起步,提倡日常办公中节能降耗,加强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为代表的电子化交易渠道体系建设,以降低金融服务中的碳排放。商业银行对绿色办公提出了相应考核指标并量化管理,如人均耗电量、耗水量、耗气量、公务车耗油量等,建设银行还列出了视频会议召开的数量。另外,各银行也积极参加植树、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二)建设绿色信贷制度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制定了实施细则,实行环保标示分类,把企业环保信息的审核作为信贷营销调查、审批中的重要流程,实行一票否决制[2]。例如,交通银行针对31个具体行业制定了分行业的绿色信贷管理和操作要求。工商银行也建立了绿色信贷分类,将全部公司类贷款都按照“绿色”程度分为四级十二类,即根据贷款投向企业或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其面临的环境风险大小,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贷款原则与管理要求。适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期,各银行也都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导向,纷纷提出加快信贷结构优化调整,优先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信贷项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2008年金融服务方案的基础上,整合近年来对外合作和自主创新的成果,于2010年推出《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2.0版》,包括五大绿色信贷板块和十大特色产品,形成了全方位服务方案与特色产品并行的双纬度金融服务。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四大国有银行向绿色产业投放的信贷余额已至少达到10970亿元。截至2011年8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50亿元,较年初增长逾15%。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北京银行目前绿色信贷余额也已经超过100亿元。

(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除了对节能减排项目的倾斜,也有银行积极研发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了绿色设备买方信贷、绿色融资租赁、排污权抵押贷款、节能收益抵押贷款、法国开发署(AFD)绿色转贷款、清洁发展机制(CDM)融资综合解决方案等六项新产品,初步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另外,兴业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其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更加系统化,已经形成节能减排融资服务与排放权金融服务两大产品系列。目前,兴业银行所有分支机构均已开办绿色金融业务,项目遍及各主要经济区域,涉及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碳减排、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六大领域,涵盖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二、国外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

国际一流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始终积极倡导或遵守赤道原则、联合国环境署的金融倡议、碳排放披露计划等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经营特色,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绿色金融实施方案。除了像国内银行一样积极实践绿色运营、参与公益活动之外,国外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中最鲜明的特点即是善于开发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

(一)传统绿色信贷产品

1.项目融资。即与国内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项目类似,对节能减排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如爱尔兰银行的“转废为能”项目,以长达25年的贷款支持那些愿意和当地政府签订废物处理协议,并承诺处理协议范围外的废物的客户。

2.个人绿色消费信贷。巴克莱银行推出的呼吸信用卡将税后利润的50%以及消费金额的0.5%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美国鼓励持卡个人将消费的积分奖励捐赠给投资温室气体减排的环保组织,或使用积分购买环保商品。在汽车信贷方面,美国银行对于那些投资节油技术的货车公司,通过快速的审批流程提供无抵押兼优惠贷款,以帮助它们购买节油率达15%的Smart Way升级套装。澳大利亚互助金融机构MECU的GoGreen汽车贷款,是第一个要求贷款者种树以吸收私家车尾气排放的贷款,此项贷款产品的推出使该机构的车贷增长了45%。

3.购房按揭项目。花旗集团针对中低收入阶层顾客推出结构化节能抵押产品,将省电等节能指标纳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3]。美国银行对购买符合国家“能源之星”标准住宅的个人提供房屋按揭优惠利率或减免1000美元的利息。

4.商业建筑贷款。美国新资源银行向绿色信贷项目中的商业或多用居住单元项目提供0.125%的折扣优惠。富国银行为通过绿色建筑(LEED)认证的节能商业建筑提供第一抵押贷款和再融资,避免了开发商为绿色商业建筑支付初始保险费。

(二)支持减排项目公司的上市融资

这类金融服务主要是对节能减排项目为主业的公司提供上市融资的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支持。2006年,花旗集团为全球第二大风电能企业――葡萄牙能源公司收购美国地平线风能公司提供金融咨询服务,还为巴西生物柴油公司上市进行承销。2007年,美国银行为开发潮汐能源技术的大洋电力科技公司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以支持其上市,并提高自身碳信用交易能力,帮助客户通过现有市场机制和新兴市场机制增强获取碳排放的能力。

(三)参与全球碳金融市场,推出相关衍生产品

2007年,美国银行宣布正式成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的会员,还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欧洲气候交易所的控股股东气候交易公司(CLE)成立了一家合资机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JP摩根于2007年推出了“JP摩根环境指数――碳β”基金,巴克莱推出全球碳指数基金,这是第一个跟踪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系统中碳信用交易情况的基金。汇丰推出汇丰环球气候变化基准指数基金,同时推出四项可供投资的环球气候变化指数组成一套指数系列。瑞士联合银行推出了包括首个依托美国15个城市天气期货合约的全球变暖指数(UBS―WGI)在内的不同气候产品,令受天气变化不确定性影响的投资者可对冲风险并使其投资组合多元化。

三、比较分析

(一)国内外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程度不同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项目评审严格遵守赤道原则,并通过碳交易等金融产品的创新服务,将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而我国仅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其他银行对赤道原则还停留在自愿性阶段。同时,国内的碳金融市场建设尚不健全,导致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不能有效转移化解风险,加大了银行的管理成本,也无法为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有力的动力和支持。

(二)国内外银行绿色信贷产品不同

国外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范围相当广泛,从个人消费信贷到商业建筑、大型项目,几乎普通信贷能涉及到的领域绿色信贷都有涉足,而且还积极研发相关衍生金融产品,这些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尚无法企及的,同时金融服务的种类也受到国内金融业分业监管体制的限制。除了兴业银行发行国内首张低碳信用卡,国内银行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到绿色产业项目上,虽然覆盖范围较广,但过于固定化和模式化,缺少对个人消费领域的深入挖掘,缺乏亲民性、宣传教育性和可持续推广性。

(三)国内外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法律环境不同

国外银行除了赤道原则的约束,本国也都有比较健全的环境保护计划和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还建立了合理的内部环境保护机构。国内银行业内部尚无具体的绿色金融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银行难以把握具体的授信政策和实施细则,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尽量采用环境保护原则,如制订绿色信贷政策提供制度保障,限制或者拒绝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等措施。自愿性的特点给绿色金融的具体执行带来了很多漏洞。同时,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相关环保记录的传导和共享,导致激励和约束机制缺乏[4]。

四、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建议从基础法规建设入手,为商业银行创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建立可操作的绿色信贷实施指南,规范碳交易市场,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也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创新产品与服务,从而真正践行低碳理念,实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实施。

参考文献:

[1]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0(6).

[2]李瑞红.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成效、难点及建议[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12).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空气压缩系统是最为重要的工业设备之一,也是能源消耗大户之一。一般而言,压缩空气系统的能源消耗量高达工业能源消耗量的10%,在中国这一比例也达到9.4%-9.5%。能源的消耗占据了企业较大的成本,从降低能耗的角度降低成本,同时也可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持续运营。

中国作为第一个对压缩机进行节能认证的国家,高度重视工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在十二五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下,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和高效能生产是关键,阿特拉斯・科普柯也看到中国企业在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上的市场空间。这家于1873年创立于瑞典的工业集团,作为压缩空气领域的行业先驱和技术领导者,推出的VSD变频空压机已被证实与其他的空压机调节方式相比可以节省35%甚至更多的电耗。而在全社会电能消耗中,有70%左右耗费在工业领域,工业生产上的节能,可以大幅降低全社会能耗。

“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生产力”作为阿特拉斯・科普柯的品牌承诺,不仅从产品设计上实现节能的认证,并帮助合作伙伴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节省成本。从前期的需求评估了解生产流程、技术应用和不同的压缩类型,根据阿阿特拉斯・科普柯的核心技术和驱动技术(变频、蒸汽和涡轮)进行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再运用高效气体处理、空压站优化系统、能量回收系统。这便是阿特拉斯・科普柯主张的企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这种“全生命周期”节能解决方案帮助众多在华生产企业减少了能耗,并提高了生产力。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公司――上海星科金朋电子公司,其上海工厂的4台阿特拉斯・科普柯zR无油空压机采用了热回收改造项目,将空压机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应用到其他方面,如为生产工艺过程提供热水等,帮助星科金朋能源节省超过250万人民币,相当于每年节省611吨煤,减少排放480吨二氧化碳。此外,海尔也与阿特拉斯・科普柯签了为期5年的全包节能合同,在现有的压缩机系统上安装AIROptinfizer优化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系统的顺畅应用,最大程度地优化效能,以降低能耗。

江源洲认为,中国企业对“全生命周期”的认识还不够,这也是目前阿特拉斯・科普柯的挑战。除了依靠政府的推动,企业更需要将节能减排上升至战略的高度并加以重视。阿特拉斯・科普柯通过能量认证的项目,分析、呈现企业能耗的状态,提供合理的压力值、管道系统,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并逐步提升企业在“全生命周期”上减少能耗的认知。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一、打造中国太阳能光热领域唯一一家美国上市公司

1981年,因为付不起上高中每月所需的7元钱住宿费,杜德利被挡在学校的大门外。年仅16岁的杜德利开始了新的生活。回到家乡后,杜德利找到了一份县医院建筑队的工作。从勤杂工到水暖、电气焊等技术工作,杜德利都努力地去做好,这一干就是12年。1993年,杜德利成为单位正式的合同制工人,被破格提拔为单位后勤维修部门的负责人。1996年,杜德利创办了霸州市德利太阳能有限公司,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经过2年多的发展,到1999年底,德利公司的产品已经顺利打开了全国27个省市区的市场。从2000年开始,德利公司已经逐步从单一太阳能热水器生产拓展到生物质炉具等节能产品的开发、应用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2005年3月,在经历一年多的路演之后,德利公司终于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随后两年,杜德利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使德利国际逐步形成了国际新能源“T”型发展战略:横向商业,新能源整合运营商;纵向产业,新能源系统集成应用专家。

二、开辟中国特色低碳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2008年,经济危机横扫全球,全世界人们都认识到,保护地球,推行低碳经济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法。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共识。杜德利紧紧把握住这一发展机遇,凭借集群优势和公司基础,及时确立了节能、造能兼环保的低碳产业集群循环发展模式,并以德利科技中心、数字化中心、环境治理中心、新能源集成应用中心、生物质能源产业中心、节能投资服务中心等六大中心为技术支撑,致力于通过规划、设计、投资、研发、产业、市场、服务等向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建筑、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校园、低碳生态工厂提供集成解决方案,这一定位准确把握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全球低碳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过载的影响,使得环境污染和能源等问题日益凸显。以往对于城市绿地的讨论主要从城市生态系统中研究绿地资源与环境作用时的各项指标用以评估绿地的性能,并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然而,却很少关注绿地资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的节能减排的贡献,更进一步地通过绿地规划、植物群落和功能延伸上的提升绿地节能减排功用。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城市绿地中提升城市的节能减排效果,为达成“零碳城市”的目标努力。

1.城市绿地在城市环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将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解析为城市生态水平、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协调能力和城市影响能力。就相关性找出影响因子,可以排序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顺序:城市协调能力、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影响力和城市生态水平。

城市生态水平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中所占比重最小。用以衡量城市生态水平的因素包括:人均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生态赤字、人均氧当量、城市供养能力。其中和城市绿地有关的指标中,人均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对城市环境却有着相当可观的常态化作用。绿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了城市环境:树木通过蒸发作用在经常干燥的城市环境中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大量的植被能降低温度,在炎热的季节差不多能降低气温1~4℃;光合作用储存碳并且释放氧气;叶子吸收灰尘并固定有毒气体,减少了空气污染(1公顷林地每年吸收大约50吨的灰尘)【1】等等。因而城市生态水平直接作用于城市环境,对城市环境质量这一状态指标的评定起到决定性作用。

城市绿地在节能减排上的贡献主要基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为葡萄糖作为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城市绿地这一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对于减少城市C02排放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观与城市绿地

2.1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警示着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影响。在1968年新成立的国际思想库――罗马俱乐部,通过一个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当时的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提出了质疑,并且提出了经济发展必须兼顾环境保护的观点。。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在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上达成了一个共识:“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这一共识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考虑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发展使用天然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在原来开采、产品使用和废物销毁或再生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能源。会议重点还只是在关注于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利用上。

为将在里约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精神具体到可实施的措施上,1996年召开的京都首脑会议明确了温室气体C02的排放标准,并且将温室气体C02 的排放量作为能耗指标来衡量各国的能耗水平。这样的规定带来了节能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它将单纯意义上的节约材料和能源的观念转化为减少C02排放为导向的节能观念。随后,减少C02排放量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2.2 城市绿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市绿地对消减城市能耗带来的C02排放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能耗来源主要以轻工业、城市公共服务、城市交通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为主。这些领域产生了大量的C02,加剧了城市内部的高温化,造成独特的地区性气候现象“热岛效应”。【2】其中植物的减少、大面积的裸地也是“热岛效应”的成因之一。

3.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3.1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楔形绿地规划策略

风在通过地表时,会受到地表粗糙程度、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而植物作为地表的覆盖物能很好地增加地表的湿度和降低温度,同时能使风穿透,形成 “冷岛效应”。但是植物的“冷岛效应”十分有限。热岛效应作为城市热环境变化的代表,成为急欲解决问题。景观生态学家和城市规划者大胆地提出了楔形绿地规划策略。它是通过对城市地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分析,建立了一个城市边界层的能量平衡模式,并用此平衡模式得到城市边界。【3】通过由边界引入一个植物带直接连接到城市内部,形成类似于“楔形”绿地的规划模式。这样的绿地规划模式在北京2008年奥运村周边被采用,来降低夏季城市热岛效应尤为显著的特殊时刻。

3.2 增加“碳汇”的植物群落种植方案

植被本身具有“碳汇”的功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有关资料表明,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4】然而,城市中的森林资源有限。为了加强植物碳汇的能力,可采用复层群落式种植,将不同根系种类、根系深度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使单位面积植物的固碳量最大化。【5】同时在群落的选择上也优先选择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类型,将二氧化碳吸收量最大化。

3.3 开发城市农业基地

每年向城市市场供应的蔬菜量可以以万吨来计算。2005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调研报告中显示上海当年的蔬菜需求量约为160吨并且这一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其中绿叶蔬菜主要来源于上海市郊,其他蔬菜品种则来自山东等北方一带。原产地和消费市场之间隔着巨大的空间距离,主要通过陆路交通运输。运输过程带来了巨大的能耗。尝试在城市中发展城市农业基地是减少运输过程中能耗的一个方法,同时也能在城市中间形成“冷岛效应”,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4、结束语

低碳城市是先进生产模式下,平衡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重要趋势,也是目前现有技术条件和认识上的巨大挑战。其中,城市绿地是缓解城市热环境问题、降低城市能耗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含量的关键着力点,它的利用还有着巨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法】多米尼克・高辛・米勒・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和城市化:概念・技术・实例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顾震弘,韩冬青・低碳节能城市空间规划策略[J]・低碳生态城市・2013

【3】佟华・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现状及楔形绿地规划对缓解城市热岛的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2005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范文第7篇

在近日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国务院总理表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致力于集约、低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并建议中欧双方要加强在绿色建筑、智能城市和交通等领域合作。此外,发改委主任也表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绿色、低碳。据统计,到2015年,全球绿色建筑市场总投资额将达到1200亿至1450亿美元。

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既可以提高建筑舒适度和管理效率,又兼顾了节能减排需求,近几年在新建建筑中占比不断提高。短期来看,公共建筑对智能化管理和节能需求更迫切,是行业发展主要推动力。据机构测算,目前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渗透率仅为17%,按照欧美60%的渗透率水平计算,到2020年公共建筑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200亿元。

2014年的国办1号文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明确对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补贴,星级越高,补贴越多。如果实现上述推广目标,到2015年末,我国的绿色建筑将占全球绿色建筑的一半以上,绿色建筑将承担起全国减少碳排放主力军的作用。

市场广大 助推智慧园区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7%,在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属于高耗能建筑,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或将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

就在日前,国务院还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巨大的市场也让国内本土智能化企业竞争激烈,像施耐德、西门子这些外资亦纷纷进人建筑节能智能化市场。国内的企业则开始考虑建筑智能及节能服务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前期设计、施工一直到建筑投用后的运营维护,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及长期运营维护、风险控制管理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智慧园区的健康发展。

系统解决方案完善建筑节能产业

从智慧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到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提出了高要求。低碳园区除了要求将城市生活智能化、便利化之外,如何可持续发展也是关键问题,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智慧城市、园区建设要走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这方面,建筑节能受到了市场关注,成为了智慧城市、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要做到“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下降50%”。而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要求更高,要做到“采暖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面对这样的节能标准,当前建筑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有问题了。当前建筑业是将设计、施工、运营分别交给设计院、工程商、物业管理单位,而智能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又分别交给不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分散开来,就很难达到国家要求的建筑节能要求。如此一来,就需要建筑节能解决方案服务商来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达实智能提供的“一个目标、两项认证、三大系统”的建筑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就满足这些需求。具体说,就是以建筑节能为目标,为用户提供国际及国内两项绿色建筑认证咨询服务,并围绕智能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三大建筑能耗系统提供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服务。同时,他们还为用户配套融资服务,并承担运营维护责任。另外,他们在合同条款中,和用户约定能效保证条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能效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以此帮助用户实现建筑机电设备全范围及全生命周期节能。

建筑节能提升智慧园区竞争力

节能减碳解决方案范文第8篇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国务院副总理冒着北京初冬的寒风,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博览会。

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一个大趋势。我们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以开放和建设性的态度促进绿色产业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与转让,继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增加各国有竞争力产品的进口,共享市场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本届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2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低碳技术、循环经济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展示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展示中国政府在发展绿色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方面的举措与成就。博览会共设有综合馆和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环境治理、节能减排、清洁能源5个专业展馆,同时设有整体解决方案、绿色金融、生态示范3个专区和清洁能源车辆展区。

国外参展企业数量多于国内企业数量,在参展的127家国外企业中,不乏西门子、通用电气、威立雅等知名的跨国公司,他们带来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理念和技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无锡尚德等国内绿色经济领域的领军企业也参加了展览,全面地展示了他们在新型节能材料、新能源汽车、海水淡化、垃圾发电、水处理、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碳捕与封存等先进技术和产品,涵盖了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技术研发等多条产业链,涉及设备制造、交通运输、民用建筑和电子电力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