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目标要求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以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四、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传递的基本方法。

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

1.信息获取

(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3)能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5)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6)知道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

(7)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8)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

(9)了解计算机、相机、摄像机、扫描仪、麦克风、录音机等常用的采集信息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10)知道通过专题网站获取信息的优势。

(11)能运用专题网站获取信息。

(12)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13)能运用搜索引擎网站获取信息。

(14)熟练掌握从网页上下载信息的方法。

(15)了解域名的组成。

(16)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7)能描述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及用途。

(18)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用途。

(19)知道二进制数的特点及存储单位。

(20)能合法地获取和使用网上信息。掌握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

(21)熟练掌握使用域名登录网站和浏览网页的方法。

(22)了解电子邮箱的格式。

(23)熟练掌握通过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24)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

(25)了解信息编码的方法。

(26)了解信息载体形式及名称。

(27)知道Windows,Linux,Dos,Unix,Android,苹果操作系统(Mac Os ,Apple iOS)等常用的操作系统名称及特点。

(28)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29)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中关于磁盘、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基本操作方法。

(30)能区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2.信息加工与表达

(1)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工具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2)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3)熟练掌握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4)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

(5)熟练掌握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6)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7)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

(8)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的方法。

(9)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0)了解在网络中信息的规范和基本方法。

(11)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12)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领域。

(13)了解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专家系统,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理解等人工知能应用领域。

(14)了解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15)了解Visual Basic编程环境。

(16)了解在Visual Basic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17)了解算法的思想与方法,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3.信息资源管理

(1)了解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3)能描述各种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4)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5)了解Access界面;掌握在Access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6)了解Access二维表结构。

(7)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8)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特点。

4.信息技术与社会

(1)能运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

(3)能认识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4)了解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

(5)了解计算机病毒特征及危害性。

(6)了解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7)了解常用的计算机杀毒软件名称及特点。

(8)知道常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及预防病毒的方法。

(9)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0)了解QQ、微信社交软件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软件环境:VB6.0。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1)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

(3)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了解使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

(5)了解计算机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6)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

(7)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

(8)了解程序的翻译方法,比较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

2.程序设计基础

(1)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类型的方法。

(2)掌握VB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熟练掌握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能接受的表达式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分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5)熟练掌握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6)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7)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8)能依据算法编写程序。

(9)能阅读简单的程序。

(10)能正确书写赋值语句。

(11)能运用选择语句编写程序。

(12)能运用“For……next”语句编写程序。

(13)能运用DO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14)掌握使用InputBox()函数输入数据的方法。

(15)掌握使用Print语句输出数据的方法。

(16)理解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思想。

3.可视化编程

(1)理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2)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用户界面的方法。

(3)掌握在可视化界面中调试程序的方法。

(4)知道“属性、方法、事件”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应用方法。

(5)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的方法。

(6)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属性的方法。

(7)能运用解析法编写程序。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作为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软件环境:Photoshop CS,Premiere 6.0,Flash MX,Cool Edit。

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1)了解多媒体技术历程与发展趋势。

(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3)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

(4)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5)描述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6)理解多媒体作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非线性等特征。

(7)了解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8)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

(9)了解流媒体特征及其应用领域。

(10)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畴。

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1)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和存储格式。

(2)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呈现和传递方式。

(3)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基本特征。

(4)掌握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

(5)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使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和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

(6)了解图像和图形的特点及区别。

(7)掌握计算位图文件大小的方法。

(8)了解像素、灰度、色彩深度、饱和度、对比度、明度、图层等基本术语。

(9)熟练掌握使用Photoshop CS编辑图像的方法。

(10)能描述位图与矢量图的特征。

(11)了解Cool edit多轨编辑界面

(12)掌握在Cool edit波形编辑界面中设置波形特效的方法。

(13)了解音频文件“数/模”转换的基本方法;能计算音频文件的大小。

(14)了解flash编辑窗口组成。

(15)理解“帧”的概念,掌握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制作方法。

(16)理解动画生成的原理。

(17)了解“元件”的概念及制作方法。

(18)掌握遮罩动画与路径动画的制作方法。

(19)了解Premiere 编辑窗口。

(20)熟练掌握在Premiere 6.0编辑窗口中导入视频、编辑视频和导出视频的方法。

(21)掌握计算多媒体文件压缩比的方法。

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1)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

(3)理解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思想。

(4)能应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根据创作需要制作多媒体作品。

(5)能描述多媒体集成工具的特点。

(6)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7)掌握鉴赏和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是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软件环境:FrontPage2003或Dream weaver,文件上传下载工具。

1.因特网应用

(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特点。

(2)能列举因特网应用项目。

(3)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产生的背景、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5)知道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英文缩写。

2.网络技术基础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2)理解按照网络互联距离、网络管理方式和网络传输介质分类的方法

(3)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4)理解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5)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6)了解几种因特网服务常用的网络协议

(7)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8)熟练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了解子网掩码及网关的概念。

(9)了解网关的功能。

(10)理解域名和域名的组成格式。

(11)了解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管理机构。

(12)了解正向域名解析和反向域名解析的方法。

(13)知道域名解析系统(DNB)的功能。

(14)熟练掌握计算机TCP/IP属性设置的方法。

(15)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网络设备名称及用途。

(16)了解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介质的性质和特点。

(17)了解无线传输设备的名称和特点。

(18)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

(19)了解服务器的基本用途;了解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

(20)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设备名称及用途。

(21)掌握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

3.网站设计与评价

(1)理解万维网、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概念。

(3)了解网页文件格式及特点。

(4)掌握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网页。

(5)掌握规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

(6)了解超文本文件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和特点。

(7)能描述几种常用的网页布局类型。

(8)掌握合理评价网站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的方法。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五个选修模块之一,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软件环境:Access2003。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1)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定义。

(2)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3)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

(4)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的数据抽象概念及相关术语。

(5)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

(6)理解概念模型,掌握使用“实体—关系(E-R)”图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

(7)理解“实体—关系(E-R)”图的基本要素。

(8)理解数据模型概念。

(9)理解数据类型,了解数据表中关键字的概念。

(10)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11)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12)了解需求分析的功能。

(13)掌握建立概念模型的方法。

(14)掌握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方法。

(15)了解关系模式数据规范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16)会使用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建立数据库。

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1)了解Access的主要特点及数据库文件格式。

(2)了解常用的Access窗口工具按钮功能及名称。

(3)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和查询表的方法。

(5)熟练掌握设置数据类型、字段大小和字段名的方法。

(6)熟练掌握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7)熟练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

(8)熟练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的方法。

(9)熟练掌握Access提供的选择查询、参数查询、生成表查询。

(10)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及报表输出的基本方法。

(11)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链接的基本方法。

(12)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概念。

(13)掌握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的使用方法。

3.数据库应用系统

(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数据库应用范畴。

(3)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思想与方法。

(4)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需求分析的方法。

(5)能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简单应用系统功能模块。

(6)能应用Access窗体向导功能、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

(7)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

五、考试形式

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满分为40分;第二部分为操作题,共6题,满分为60分。

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部分组成,各占约50%的分值。

2.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80以上,约占80%。

中等难度题的难度值为0.60~0.80,约占10%。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制作》 实例教学 课程最优化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而多媒体课件就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典型应用。

多媒体课件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获取与保持的兴趣,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等,因而可以把《多媒体课件制作》作为一门面向高校广大本专科学生的选修课程,推广多媒体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广大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一部好的课件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节约大量教学资源。但是,有些课件非但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将本应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显示到电子屏幕上,将教学内容显示在屏幕上“照屏宣科”。这些都是不受学生欢迎的,都没有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很难想象一个数学公式的推理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如果利用传统的黑板逐步推理演算,效果要远远超过多媒体演示。所以说,教育不能盲目追求多媒化,将传统教育的“人灌”改为“人机共灌”。面对现在教育“高投低产”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对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课件开发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采用黑板搬家式的方法制作所谓的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它不是简单的课件编辑创作软件的学习,而应根据该课程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我一直从事《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教学,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信息,谈谈我在该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方面的见解。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欣赏到出色的多媒体作品,并能掌握流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以培养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理念

教给学生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提供多媒体作品欣赏、课件制作的环境;让学生有展示潜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课时计划与安排

本课程课内共安排32课时,其中理论讲述8课时、作品欣赏8课时、实例制作16课时。

根据学习情况适当安排课外学习、实践指导课时。

四、教学设计与实践

1.以多媒体技术理论为基础,促进学生对多媒体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指导实践。以《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为中心,精选出与其相关的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而学习。我根据实际情况特别安排了如下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在这一部分,主要讲解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媒体的种类及特点、多媒体课件概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多媒体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常见的多媒体元素

在这里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到多媒体元素的基本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重点还是要让学生从理论上把握多媒体课件素材的获取与制作方法,比如图形图像的获取与制作方法、动画的获取与制作方法等。以对多媒体课件素材的获取制作方法有个整体认识而触类旁通。

(3)多媒体数据压缩

学习“多媒体数据压缩”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数据压缩的原理、压缩方法和压缩分类,解决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多媒体课件效果和文件质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4)多媒体硬件环境

主要对多媒体计算机相关硬件和周边设备(如光存储设备、音频接口、视频接口、多媒体I/O设备等)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介绍,让同学们对制作课件的多媒体计算机相关硬件及周边设备有所了解和熟悉,用时方能得心应手。

(5)多媒体软件基础

不管是用于采集多种媒体数据的软件如声音录制、编辑软件,图像扫描及预处理软件,全动态视频采集软件,动画生成编辑软件等还是多媒体编辑创作工具软件如Author ware或PowerPoint等都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得力助手,不可或缺。

(6)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

用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保证多课件质量的前提条件,对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方法、原则和流程的了解有助于有条不紊地设计制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课件制作要兼顾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1)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是制作一门优秀课件的基本要求,即教学内容要科学准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课件程序操作简便,交互稳定;版面美观等。

学生在设计制作课件前,都希望能有一个效果较好的课件范本做参照,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了系列不同风格的多媒体课件作品,作品无论是版式、色彩、动画、影音还是交互、播放、链接等我都根据课件内容做了精心安排,课件美观大方,生动有趣,操作便捷。同学们有了方向和目标,自己做时就能心中有数了。

(2)合理组织一些可利用的多媒体课件素材作品进行欣赏和探讨,让同学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并学会找到自己的素材。

多媒体课件素材作品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影音、动画等。文字作品可以找一些不同字体的文字、美术字、图像文字等;图形图像作品可以找一些版式、绘画、色彩、摄影等方面的素材让同学们学会美化、活跃课件内容;影音和动画作品太多了,但主要还是要让大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学会分析和利用,如可以给同学们看《新世纪幻想曲2000》,在这部作品中,大家不但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音乐作品和迪斯尼动画作品,还能了解到音乐与画面的完美协调性,从而学会在课件中怎样合理利用影音效果。

3.以实例讲解多媒体课件素材制作为中心,强化多媒体技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基本上包括广泛收集资料、建立课件素材库,根据教学对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熟悉软件、掌握用法,把握课件制作的原则和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几个步骤。而建立课件素材库、熟悉素材制作软件尤为重要。

在这里主要用实例的形式分门别类地讲解多媒体课件素材的设计制作方法,以软件功能讲解与演示为重要内容,实践性、技术性较强。常见的素材制作软件如文字处理方面可以安排:文字表格识别软件(尚书OCR文字表格识别)、语音识别软件(IBM简体中文语音识别)的学习,提高文字输入效率;在图形图像制作处理方面可以安排软件:光影魔术手、ACDSee、Hyper Snap的学习,迅速把握图形图像制作处理方法;在影音动画方面可以安排影音编辑软件:Movie Maker、Memories On TV、Cool Edit Pro、超级解霸、影音转换软件:全能音频转换通及动画制作软件、I Flash 2、SWISH max、Ulead GIF Animator的学习,全面掌握课件一手素材资料的制作方法。这些软件小巧而功能强大,入手快,效果明显,能广泛满足课件素材设计制作的需要。

另外由于课时和教学设施等条件限制,一些专业的、大型的素材制作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WPS,图形图像软件Photoshop、Corel DRAW,影音编辑软件Premiere,动画编辑制作软件3DS max、Flash等只做介绍,学生自己有兴趣可以课外练习和请教。

4.以实例操作多媒体课件编辑创作软件为依靠,强调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多媒体课件编辑创作软件就是“东风”。在这里主要学习多媒体编辑创作工具软件Author ware或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制作用其中的任一软件都能实现,重要的已不是软件学习本身,而是在软件学习过程中将制作方法、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不但要实现课件效果,而且要高效率、艺术性地实现。软件只是一种工具,为课件编辑提供便利。如图文的排版、音效的配合、色彩的搭配、影音动画的穿插、播放方式及交互链接的安排等都需要认真考究。一是借鉴参考,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二是熟能生巧,在制作过程中增加经验。

5.以综合完成一个多媒体课件作品为动力,全面检验、巩固和创新课程知识。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特别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以本专业任意一门课程为主要内容,制作一个课件作品,要求内容合理、声色具备。在制作这样一个课件过程中,既联系了同学们各自的专业方向又综合性地考查了学生对课件素材制作和编辑创作软件的学习情况,而且整个课件的效果还检验出了同学们的技、艺水平,一举三得。

当然,以上教学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根据课程进度、计划分步进行。比如我在理论讲述时以“常见的多媒体元素、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为重点,在讲到图形图像基本概念时给同学们欣赏许多这方面的素材资料,同时讲给他们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及软件制作方法、技巧;在讲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方法时,给他们看我精心设计制作的一系列多媒体课件作品,同时告诉他们在课件编辑创作软件中是如何实现的。所以每次上课基本分三步穿行,即理论讲述、作品欣赏、实例制作。

总之,“掌握一门理论、提高一种修养、精通一套软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力求达到的教学效果,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把课件做好。

参考文献:

[1]程铁波.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认识误区.中国科技信息,210.12.

[2]秦志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09.7.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首先,分析最新技术考试说明,从中找出新的教学要点与规律。目前2012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尚未,2011年技术(合卷)考试说明中指出:

信息技术高考中,考核的主要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观察能力。"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以下简称"必修模块"):能正确认识有关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设备)的相关部件及结构特点,能正确了解常用软件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以下简称"选修1"):能认真观察并正确认识有关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程序化思想,理解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三个阶段。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以下简称"选修2"):能认真观察并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及特点。

2.记忆能力。必修模块:能准确记住并再现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选修1:能准确记住并再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VB设计环境下的常用语句格式和作用,能观察并重现VB界面及常用对象的属性设置等。

选修2:能准确记住并再现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方法。

3.操作能力。必修模块:能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等。

选修1:能在VB环境中进行简单程序设计和调试。

选修2: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加工、表达、交流。

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修模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正确、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能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选修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正确、合理地利用算法和程序设计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初步的软件工程的设计能力。

选修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或集成)工具完成多媒体作品,实现表达意图。

从考试能力的要求中,可以发现2011年考试说明和2009年没有较大的差别,仍然需要对学生分层次掌握知识点,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教学。从考试知识内容模块中,发现与原来的考试说明中不同之处:

(1)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部分

第二单元增加了:浏览器常规选项的设置

第三单元的第二模块内容有所改变:重点突出了OCR软件的使用,并将它作为一个新的模块加入。这点可以从最近的两次高考中发现,OCR软件应用比重增加。

(2)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一单元增加了: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知识点

第二单元图片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一栏,重点突出了图层、图像已经常用工具的基本操作,弱化了原来的具体知识点。如09年知识点:蒙板工具、吸管工具、图章工具的使用,而11年新的考试说明则表述为:常用工具的使用。说明新考试说明要求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

声音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一栏,增加了音频的剪辑与效果处理知识内容,教学中应对goldwave的编辑效果重点加强,不止局限于考音乐和语音的合成,而加深了音频的剪辑效果知识。

二维动画(flash)的制作一栏中,增加了:图片、音频素材的导入与应用知识,以及动画文件的保存与导出知识点。

第三单元作品的设计与合成一栏中,增加了两个知识点,其一为场景内容的编辑与制作,包含多场景的编辑。其二为帧动作、按钮动作的使用,包含命令:play、stop、gotoandplay、gotoandstop、nextframe、prevframe、stopalllsounds、geturl、fscommand等语句的使用。

综上所述,通过2011年信息技术考试说明和2009年的区别,我们可以找出一些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增强复习效果。

其次,高考复习应合理利用会考标准。《会考标准》是高考命题、成绩评定以及学科教学的基本依据。在研究完最新的信息技术高考考试说明之后,还应该好好研究每年的《会考标准》,它明确高考会考的考试内容、要求、方法以及形式。所以《会考标准》也是我们高考复习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根据历年高考和会考情况看来,两者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通常6月份的会考结束之后,9月份的高考试卷中就会出现会考的一些新内容知识。同样,三月份的高考试卷一些新的知识点也可以成为6月份会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往往相互转化。

另外也要密切关注每年的课程标准的变化,尤其是新增加的会考知识点,往往是也是高考命题的内容。对于会考标准中一些不同要求的掌握也要心中有数。特别是考试要求中为"c"的内容,应当适当提高复习要求。因为考试的灵活性每年都在增强,高考的复习也不能完全停留在会考的要求上,必须要有所拔高。

再次,信息技术高考具体复习过程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阶段,注重基础,全面复习不留死角。根据考试说明按章节对知识点进行全而、扎实的梳理。教师根据《考试说明》对德个章节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凝聚成线,辅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保证复习的伞而性不仪包括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更应关注每个知识点的要求层次(哪些知识需认知、哪些知识需深化理解)。为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建议在每个章节复习完之后可进行单元练习或测试。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阶段。注重难点、把握高考方向、培养解题能力。将某一块学生掌握比较困难的高考知识点专题如必修中的excel应用当做一个专题来训练,不仪要求掌握其基础知识,同时对于排序、筛选以及图表的综合运用等知识进行强化,培养此类题目解题的思维和方式,并注重高考题的训练。 同时辅以上机的实践操作,争取将每个专题都研究透彻。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通过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多媒体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提出了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被高等院校广泛采用,并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学习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成为国内外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多媒体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提出了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传统教学模式历史悠久,教育理论成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形象、生动的讲述,学生易于接受,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地探讨疑难问题。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而言,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数学公式的推导,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即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加强记忆。然而传统式教学主要依靠粉笔与黑板的教学条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也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意的产生。 

 

三、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性。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听觉、视觉等器官对信息的接收,对学生的眼、耳等器官进行多重刺激,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记忆力,提高课堂效率。第二,直观、易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流体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出发,主要研究流体所遵循的宏观运动规律以及流体和周围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工程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是动力工程和流体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固体的运动规律相比,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诸如激波、接触面间断、两相流体之间相互掺混等复杂现象。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等直观、清晰地观看复杂的流动现象,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相关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增加教学容量,节约空间和时间。工程流体力学研究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较大。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播主要靠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信息的含量,多媒体教学充分地利用了电脑能够存贮大量信息的优势,授课的信息量明显增多,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摒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和流体力学实验教学。 

工程流体力学理论教学部分包含大量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和一些复杂的流动现象。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依然使用传统教学中的板书,这样既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对于某些基本概念和特定的流动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流动现象的理解。 

流体力学实验是流体力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于课程始终。现行流体力学教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方法单一,同时,还受实验老师较少、实验课时有限以及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选择的范围极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达到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的要求。然而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学生可以灵活地改变实验条件,演示各种实验现象。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医学院校;教师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436-02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HOU Li-na

(Baicheng Medical College, Baicheng 137000,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n integration of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storage and playback of text, sound, image and graphic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omputer multimedia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means in colleges.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medical teaching will giv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eachers in medical school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focuses on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Key words: multimedia; medical colleges;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近些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而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已经成为医学院教育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热点,多媒体卓越的教学功能对医学院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加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动态过程的理解,也将医学院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入到一个全新境界,把学生带进到一个图文并茂的新天地。

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1.1基本概念及实质

多媒体是由两种以上单一媒体融合而成的信息综合表现形式,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处理和利用的结果。具体表现在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作用;多种设备支持;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应用。

多媒体的实质是将不同表现形式的媒体信息数字化并集成,通过逻辑链接形成有机整体,同时实现交互控制。

多媒体技术就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声音、图形、图像等)的技术,包括将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进而集成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等等。

多媒体技术人实质是将自然形式存在的媒体信息数字化,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这些数字信息进行加工以一种最友好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使用。

1.2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交互性、多样性和数字化等五个基本特征。集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软硬件技术的集成。

实时性:由于声音及活动的视频图像是和时间密切相关的连续媒体,所以多媒体技术必须要支持实时处理。

交互性:向用户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

多样性:指媒体种类及其处理技术的多样化。

数字化:处理多媒体信息的关键设备是计算机,所以要求不同媒体形式的信息都要进行数字化。

2多媒体应用于医学院教师教学的优势

将多媒体应用于医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作者,多媒体的作用优势也非常明显。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即用计算机模 拟人体或实验动物,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验环境和手段,使学生能更方便地观察人体或实验动物,在条件参数改变下的各种状态,其中有些状态在一般动物实验条件下往往是难于观察到的。由于光盘技术、语言识别、触摸式屏幕显示等新技术的发展,教学用的计算机模拟病例光盘等已试制成功,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供应,利用这种光盘可方便地显示手术室等现场实际图景和情况,或有关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供学生学习。

高质量的医学多媒体课件,在现代医学多媒体教学中占有非要重要的位置。研究出适合本身学校教学特点的医学多媒体课件是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通过此项工作,可以提高制作者的专业水平,营造多媒体教学气氛,推动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作用,把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及动作对医学上较为模糊的概念进行讲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形象生动的课件,不仅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也能便于学生理解。

2)提高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和图形进行处理,多渠道传递课上教学信息,不但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引起学生上课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能积极参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进行。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医学院教师教学中,能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变为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形象,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感官刺激,学习内容也变得生动有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医学复杂问题的难度。

3)能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在医学院传统教学中,教师面对课堂上众多的学生,由于学生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往往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这样既限制了后进生的进步,又影响了优等生的学习热情。而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医学院教学中,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通过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挤出时间加大课堂上的练习容量: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书写板书和重复讲解而浪费较多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负担重。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节约了课上时间,相比练习容量增加了,有助于学生课上实现对知识的强化。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既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能有效地调控教学进度。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多媒体可以通过能图形的演示变化等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止的知识动态化,把无形的知识化为有形直观的知识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抽象思维的观念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3多媒体应用于医学教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为使多媒体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多媒体在医学院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根据每堂课的目标需要来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的关键。

2)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传统医学院教师教学手段相比,有很多优点。但它仅是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教学工作仍然要从实际教学出发,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仍然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教师也要加强板书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注意应用生动的语言、充满激情的语调来提高教学效果。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3)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发挥

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获得大量的信息,但这并不能忽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功能和作用。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教师的助手,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更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先后顺序的组织都应当是医学院教师在充分熟悉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制作的。

4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较多不足,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是医学院教学改革的新型手段,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医学教师教学中,符合当今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潮流,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殷切需要。作为高校教师,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好学校多媒体设备的同时,应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做到优势互补,为社会培养更多创造型、探索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俊.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6(5): 197-198.

[2]马占山.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25(8):73-76.

[3]赖文继.关于多媒体教学新模式的探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2):75-78.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网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0-0064-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为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网络时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寻找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科学地设计、营造课堂情境,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谈谈网络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多媒体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非常完备的技术与设备,其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更是日趋成熟。结合多媒体自身特点和初中数学课堂情况来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加丰富

多媒体技术有着图形、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展示手段,它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效果是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黑板加粉笔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是一个跨越,特别是几何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具有相当的抽象、无形特点,仅仅依靠黑板与粉笔,教师教得累,学生听的效果却一般。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的讲解,教师费尽手段,也不一定能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如“函数”的概念、“根”的概念、概率的概念等,以及一些定理,都是如此。而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表现手段,却可以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数学理论教学到实践的转变,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牢固掌握重要概念。

1.2 多媒体技术拓展了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以多媒体、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网络世界。如今,日益丰富的网络世界,几乎有人们需要的一切知识。对初中数学教师与学生而言,通过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很轻易地从网络上找到学习所需要的资源,这显然有助于教师教学课件的设置和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知识的丰富。教师通过课件的科学编排和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学习任何一个知识难点与重点营造出真实的情境,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无限。在互联网时代,基本上是只要你想学,就可以从网络上找到所需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表现、讲解知识难点与重点的资源,也让学生可以经常性地找到“课外课堂的教师”,学习积极性有了更大保障。只要教师认识到网络资源的巨大好处,通过问题的科学设置,引导学生科学使用互联网积极找寻答案,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拓展。

1.3 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整个课堂以教师的教鞭为中心,表现为教师不停讲课、不停演示,学生被动学,课堂的节奏完全由教师掌握,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即使有一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仅限于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问题。事实上,课堂不仅仅属于教师,更属于学生,而且也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取得教学的良好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它声、像、图、动画、视频等丰富的表现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初中生的自律能力比高中生差,注意力也更不容易集中。而声像、视频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对初中生的吸引力更大,更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是对等的,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了更好的保障,这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强与教师的互动。

2 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 借助多媒体技术,科学营造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营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保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要营造一个有益的教学情境费时费力,效果还无法保障。而在网络时代,多媒体计算机丰富的图、文、像、视频等多样的表现手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1)它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几何的“点的轨迹”,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下,使学生真正看到点运动的轨迹。2)它可以使抽象变为直观。数学概念的教学总是让教师为难,函数“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用x代表时间,用y代表水位,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声音、动画等直观地展示x与y的函数关系。3)它可以使在书本上和人们想象中静止的数学概念变得运动起来。如用动画演示“圆幂定理”,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运动的圆,对于理解有关圆的各项定理也就更加容易了。

2.2 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互联网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教学机构的上网,使教师很容易从网络上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小到某个数学基本概念的来源与解释,大到某个热闹数学难题的解决答案,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一方面,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网络丰富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大纲,科学制作数学课件。教师不再局限于数学课本,而应该尽可能地拓展学生视野,向学生展现更加丰富的数学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互联网来解决数学难题,寻找数学知识。要注重对学生寻找答案过程中的思考,真正实现拓展学生视野的初衷。

2.3 借助多媒体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互动

人机交互是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的突出特点,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看到教师的表现,也可以就教师所讲的课堂内容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如此一来,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那种被动接受、被动听讲的角色,他们可以更加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也可以质疑教师的讲课。如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课件的演示,看到教师的解题步骤,如果对哪一步不理解,可以立刻提出来。同样的,教师通过科学设计数学课件,在学生的题组练习中,如果学生选择正确,会出现卡通的“你真棒,答对了”的回答;选择错误超过三次的话,则自动弹出解题步骤。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完整性,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一来,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师生间的互动也更强。

3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现代教学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进入网络时代,面对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对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改变,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理性分析多媒体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的有利影响,努力借助多媒体技术,科学营造教学情境、拓展学生视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互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数控加工,素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49-01

工程训练中心是我国高等学校在金工实习传统训练项目的基础上,经过扩充先进制造技术训练项目后,系统、完善而建立的适应现代大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的的实践基地。不同的学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及特点,在上述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程训练基地。在现代工程教育中,工程训练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要为培养目标,集本科理论、技师技能、工程师能力为一身的培养体系。工程教育要以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能力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立和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要能力要求[1,2],加强理论教学和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此适应未来工业发展需求。

作为工程训练的一部分,数控加工训练教学面向的对象是工科全日制的在校大学生,按专业不同分为机类的、近机类的、电类的。一般实训时间相对较短,为1-3天左右。多数学校由于数控设备昂贵、经费有限,所配置的机床种类、数量有限,很难保证学生训练的人机比,从而影响效果。学生在工程实践训练课程之前,尚未接触过机床,非机械专业的学生机械加工和制造的基础薄弱。即便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即使其具有一些机械原理和工艺方面的知识,但也没有与实践相结合,一知半解。在上述软硬件条件及学生基本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就需要我们从教学组织、教学资源上做更多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利用多媒体手段,建设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提高教育效果和教学水平,使资源配置最大化,使学生有更多的可能进行机床的实践操作训练,从而大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技术与数控仿真软件

多媒体技术是用计算机交互式地处理图像、文本、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等信息。它使传统教育在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教学中,通过引进投影机、录像机等多种教学媒体设备,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以有效传达教学信息,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能将原本枯燥无趣的数据和学习内容用动态多维的方式加以表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比较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有PowerPoint、Flash、3DMAX、Visual Basic、Visual C++、PhotoShop、Authorware、Director、Multimedia Tool Book等。

数控仿真软件也是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之一,是很好的实体加工模拟软件。其以实际机床模型为原型,按照机床的面板及系统进行真实的操作模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机床的模拟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另一方面,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程序的模拟操作,以检查程序的正误。然后到机床上试切并加工,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撞刀等事故,从而纠正可能发生的编程错误。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可以有效解决设备不足对实践教学的影响,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工艺知识,同时利用相应的传输系统或者媒介,可以将程序直接传输到机床上进行加工,从而大大提高机床利用率,充分保证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效果。常见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有宇龙数控仿真系统、斯沃数控仿真系统软件、北京斐克的Vnuc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等。

二、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原则

多媒体资源按使用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课上用作讲解工具通常称为讲解演示型或称为助教型),另一种是给学生作为自学的工具(通常称为练习型或助学型)。虽然以上两种模式在教学中各有侧重,但都是辅教学手段,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教学性原则、技术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3]。

三、多媒体素材库建设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模式首先依据教学理论来知道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情景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知识点的建立巩固和练习等。注意实时交互性、协作学习方式、个性化自主学习、软件开放性等[4]。

分析数控加工工程训练内容,将其分为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两大部分。具体分解见图1。其中,基本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数控加工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工作组成原理、基本编程指令、加工工艺范围、刀具、工艺路线、夹具及量具的使用、以及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与编程等。其中,偏理论部分,如基本概念、编程指令、工艺路线等,可以采用PPT的课件形式,部分复杂循环指令可以做成动画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数控机床的刀具是其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充分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刀具及其使用范围才能更好的编排好加工工艺、设计好产品。但由于数控刀具相对较贵,所以在实际机床上只配备几种常用的车刀柄及刀片实物,另辅以图片及刀具手册的形式供给学生了解和掌握。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模拟部分以及机床的实际操作中,涉及到机床的基本操作、零件装夹及机床找正、零件加工等内容,以视频方式来表达更生动。结合学生使用软件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以文字结合图片形式给出解决方案。

数控机床基本加工工艺范围及简单零件的加工演示,如外圆面、锥面、球面、端面、螺纹(含变螺距螺纹)、切槽与工件的切断加工等,也以较短的小动画形式。复杂零件或实际的工程产品常涉及到多刀具、多工步、多工序流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学生建立整体工程概念是很必要的,对这一部分则以虚拟仿真的动画视频和实际机床操作的视频相结合。上述素材部分供给教师助教演示,部分供学生自学以扩大视野、扩展知识面。

四、结论

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对于工程训练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的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习生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助学素材,可以补充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中无法展示的工程内容,扩大知识面,合理优化教学过程,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鹏举,王亮,胡殿明.基础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100-105.

[2] 朱瑞富,孙康宁,贺业建.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发展模式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6-99.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8篇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哪些具体的实际作用呢?多媒体运用其图像、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特点来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使传统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我们的课堂气氛;也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启迪我们初中学生思维。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信息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带给历史教学一场革命,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教材体系的变化下,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起到助推的作用。教育专家也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1 多媒体术的应用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有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上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可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显示某个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人物的形象等内容,为历史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激活思维,发挥其最大的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清晰的图象信息、丰富的声音素材、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刺激其大脑皮层的细胞,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好的媒体资源可增强历史的可信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它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学中单靠课本提供的寥寥几幅图片及简单的文字描述,会令本课教学十分单薄。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转变一下教学模式,将单调的课堂教学变成老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活泼的多媒体课程。因此,现代多媒体技术下制作的课件能高度浓缩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节奏明快紧凑,从而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提高了课堂效率。

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和历史教学的融合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等,可以到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精挑细筛,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重心在于通过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资料、推敲历史证据,形成综合、分析甚至运用史料的能力,形成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形成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