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培训体会

计算机培训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计算机培训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培训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职工计算机培训 提高成效 方法分析

一、引言

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硬件也更新频繁。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深入现代化企业的各个领域,职工计算机培训更是学无常态、教无定法,如何针对各个层次需求,卓有成效地进行职工计算机培训,成为摆在微机培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的体会是:做好三件事,找准起点、选对教材、活用教法,是提高职工计算机培训成效的有效途径。

二、方法

(一)找准起点。职工计算机培训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来自企业各基层单位的职工,他们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与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参差不齐,因此,为培训课程选取合适的起点尤为重要。如果起点太高,开篇第一课讲得过深过难,学员听不懂,往往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如果起点太低,学员一堂课听下来,全是他们已经了解掌握的知识,便会认为培训内容太简单、内容过时,不用好好学习,失去参加培训的热情,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员的进一步学习。培训主讲教师在备课、讲课之前,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培训班学员的年龄、工作情况和文化程度,这些能反映学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接触、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这些能反映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如何,应用能力如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培训班中大多数学员为主体确定出整个培训班的起点,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程度浅、水平低的学员有所收获,程度高、能力强的学员有所期待,让大家都有收获。

(二)选对教材。企业职工计算机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没有固定教材,也不能采用大专的计算机教材,教师根据培训目标为学员选取恰当的教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目前,计算机普及教育方面的书籍名目繁多,内容大同小异。从编排风格上大体分为以下三类:1.操作指导型:编者以简单实例操作为主线,操作步骤编写详实,插图丰富,它适用于低起点、无相关使用基础人员的入门培训。2.深入提高型:编排突出“新”字,以界面中主要菜单功能项为主线进行介绍,内容侧重于软件特色功能、操作技巧及深层开发应用的讲解,它适合有一些相关软件使用基础的人员学习时运用。3.蜻蜓点水型:编排上从安装、界面到菜单功能面面俱到,却处处不详。这类图书对于入门者而言,缺少可操作性,对于已有一定基础者而言,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多数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证培训的考试专用书。

因此在职工计算机培训教学中,为提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能性,最好选用可操作性强,能和企业日常工作结合,带有实践操作项目的计算机实用教材。

(三)活用教法。恰当的起点、合适的教材,还要配合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员真正学有所得。计算机教学既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发挥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教学方法有:1.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真实的生产应用中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任务。2.形象比喻法:借助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介绍有关计算机的抽象概念和原理。类比学习法:从功能相近、界面差别不大的诸多软件中选一个作详细讲解,在学员掌握的基础上,只需讲解其他相似软件的不同之处,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对同类软件作全面的了解、掌握。例如:详细讲解Word之后,在指导学习Excel、PowerPoint时只要说明相同与不同之处,就可以使学员基本掌握有关知识。3.应用扩展法:在常见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中,很多应用程序功能不同、操作界面和处理对象不同,使用操作方式不同,但操作思路、基本步骤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讲授时,教师可以把相关思路从一类扩展到其他类,引导学员学会触类旁通。4.演练结合法: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培训,配合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把教师的讲解、计算机操作演示与学员的上机操作练习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在练中学,学中连,练后有总结,螺旋式上升。

教学方法很多,如何使用呢?我们可以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自身特点、结合培训计算机硬件的情况,合理地选择,适当地把多种教学法组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计算机培训体会范文第2篇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这让我很受感动。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

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

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计算机培训体会范文第3篇

一、信息素质概述

“信息素质指学生在信息接收过程中所表现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以及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培养信息素质,需要学生对计算机有熟练的操作及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其信息意识。优秀的信息素质体现在对信息强大的筛选、分析能力,毕竟每时每刻网络会通过各种平台将信息呈现到学生面前,信息形形,有真有假,不可一概相信。“信息素质”概念的提出,对于九年义务教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二、影响信息素质培养与提升的因素

1.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想要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高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团队。然而,受到“大学改变命运”这一观念的荼毒,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远不及其他课程,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学校在资源分配与人员配置上自然也不会花太多精力。因此,学校在配置足量设备的前提下,还应当引进对计算机应用有深入了解的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参与相关项目设计与课题研究等,打造一支真正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计算机师资队伍。

2.计算机设备过于陈旧

考虑到资金的因素,多数学校不愿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导致设备过于陈旧。硬件水平跟不上不仅限制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更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保证计算机的硬件水平及时跟上时展是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提升的前提条件。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策略分析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专家认为,4至8岁的儿童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超强的模仿力与记忆力。处在人生各项生理机能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对于周围的任何事情都有强烈的体验欲望,容易产生兴趣也容易厌烦。所以,想要保持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长期热度,首先需要从学习环境人手。将课程仅仅限定在教室的传统教学已经不可取,学校可以尝试将计算机教学渗透到不同的场所,例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图书馆使用计算机进行书籍检索,电子阅览室则用于学生课余时间娱乐,这些均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其次,教室在日常授课时可以尝试多媒体授课,例如通过动画传达课程内容,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信息科技的魅力。这些方式均可以让学生的信息素质于无形之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2.创造良好的教学模式

“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初高中教学中都已经无法适应。传统教学是老师教授为主,课堂知识为单向传输,而新的教学理念理应是课堂知识的双向互动。这就决定了课堂上老师为辅,学生为主。同样道理,应用于计算机教学,老师应把多数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和操作。另外,在知识教学上,老师可以尝试“自助餐”式教学。提供原始学习资料,供学生自由选择。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取舍能力,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向什么方向发展。

3.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本就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目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课堂的理论知识时间仍然远远多于学生的实践时间,多数学生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却不知该如何应用,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所以,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首先是需要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课堂上老师可以边教授理论知识,边让学生进行操作。课下可以在不同的场所多装置些电脑设备,以锻炼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转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在校内筹办电脑知识竞赛或者打字速度比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计算机培训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

一、农村初中数学的发展现状

1.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师资方面。农村教师大多存在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不能完成教师应该完成的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重要任务。

2.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不足

农村教育存在着不被人重视、教育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城市教育。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3.教师素质较差

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应把学生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一切工作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但部分教师在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缺乏工作热情等问题,过分注重教师自身的利益,没有做到将集体的利益与教师自身利益相结合。

二、计算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1.计算机应用于教学得不到重视

虽然计算机在农村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有所普及,但是将计算机融入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还是很少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创新。

2.计算机不能被应用于教学

农村教师普遍存在教师年龄偏高的问题,在农村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老教师的思想相对保守,不能创新教育的方式。部分高龄教师不能灵活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又何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呢?

3.计算机不能在农村全面普及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让富裕起来的地区带动贫穷地区,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这虽然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出现了教育、经济发展不均等问题。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农村落后于城市。所以在教育方面农村教育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计算机在农村不能实现全面普及。

三、制约计算机在农村初中教学中的因素

1.缺少资金投入

社会注重对城市重点中学的培养,忽视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资金投入方面,农村教育没有较多的资金。农村教育没有较多资金的支持,所以学校在教師调研以及开展有关活动的时候会受到影响。

2.有关部门对农村教育的不重视

随着时展的大潮,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是有关部门没有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重视。在农村有更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并选择基础设施优越的重点中学。有关部门对农村教育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社会不能给予教师相应的保证,部分教师由于个人经济问题选择了改行或者是跳槽。

3.教师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学校在招收教师方面要求较低,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教学培训就直接上岗,甚至有些教师在上岗之前并未通过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这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农村教学中不能形成良好的、专业的教育师资队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4.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

农村教育较少采取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以及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农村教学采用封闭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我国改革政策不能及时传达到农村教学当中,所以农村教学不能及时学习到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

四、计算机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1.形成教师骨干力量

想促进计算机在农村初中数学的应用,首先应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入职之前对教师进行培训,安排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并能熟练掌握、应用于日常教学当中。

(2)确定教师日常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掌握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通过的教师,学校安排这些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

(3)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将优秀的教学案例拿出来,教师一同学习,体会其中的精神并能够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当中,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教师在讲解这一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图形如何旋转,图形是如何对称的。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的方式能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转变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有关农村地区的教育法规

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但是学校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完善计算机设备,同样使计算机不能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有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让计算机在农村学校普及。还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农村教师能够享受与城市教师相同的待遇,避免教师因为薪酬而选择跳槽或是改行。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新闻报道,让农村教师成为人们崇敬的职业,转变社会对农村教育的歧视问题。

计算机培训体会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及机构设置:

我校现有教师42人,学生900余人。是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学校。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卫星接收教室、多媒体教室各一个及卫星教学播放点8个,还有比较完备的常规电教器材。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谢建华任组长,负责对学校远程教育作整体安排,副教导主任曹强为副组长,主要负责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具体实施工作。

二、指导思想

按市、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为工作指导,以课题研究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常规电教和现代技术教学齐头并进,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三、工作目标任务

本期的工作目标是:以课题研究为出发点,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的校本师资培训内容主要是:①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②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③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及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四、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整理与公示

1.远程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对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与整理工作,并做好登记。

2.每周一及时预报本周将接收的教育教学资源,制作好资源目录,以供教师掌握教育教学信息,调整好课程,上好远程教育课。

3.对于接收到的零碎的教育教学资源,要做好整理工作,对于有长期使用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要进行光盘刻录,登记造册。

4.如因其他原因,造成资源接收不能正常,维护后,应尽快从其他项目学校拷贝未接收到的教学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资源的完整性。

5.做好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卫星资源接收室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工作期间一旦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来人修理。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6.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

7.重视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习网站及课件制作和管理知识。

8.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及时整理和制作光盘。

五、具体措施

1、本学期内,我校远程教育电教课计划每周不少于20节,任课教师参与度达到90%,用得好的达60%,骨干教师达10%以上。鼓励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召开班会,主题中队会,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全部学生能接受到远程教育,使学生能接受到全面的远程教育。

2、利用电教媒体开展学校教研活动,以提升学校教研品味,督促教师互相切磋,促进电教资源与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基于远教资源开展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所有教师“岗位练兵”课在远程教育设备室进行,鼓励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使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育人氛围,

3、本学期组织教师收看视频节目不少于40学时,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影视节目,教师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上优质课2节以上。所有任课教师要有远教工作计划,用有运资源的教案(电子、文本)、有反思。

4、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生存危机意识、职业进取意识。促使他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教育。

5、搞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强力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为参加上级组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

6、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教师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操作培训,使教师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远程教育设施设备,尤其是计算机、dvd播放机,必须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操作,减少对设备的损坏。努力让全体老师早日学到相关知识,喜欢进入多媒体教室来上课。

6、做好常规电教工作。管好用好常规电教器材。使它们继续在教学之中发挥作用,以弥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不足。协助学校行政和教导处,做好对全校教师电教、师资培训方面工作的考核、登记。

六、 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

1.教师远程教育操作基本知识培训.

2.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开展岗位练兵教育教学活动.

3.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三种模式观摩课例>光盘,探讨利用远程

进行教学的新路子。

4.对学生进行电脑教学的常规教育。

四月:

1.组织教师利用远程教育技术设备及资源进行技能课评比。

2.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五月:

1. 组织骨干教师上一节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研讨课,提高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的水平。

与本篇 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内容有关的: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2. 利用现有远程资源,组织师生观摩一次主题中队会。

3. 组织教师观看卫星接收的教学录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office办公系统操作培训.

六月:

1. 组织语数英青年教师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优质课评比。

2. 观看电脑收的<同步课堂>内容,并运用于指导学生的复习中。

3. 继续开展远程教育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写出论文或心得体会。

4、教程教育校本培训考核。

  2  

计算机培训体会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校本培训 教师 专业化发展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推动了我校计算机校本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引领我校计算机校本培训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来,我校在这项工作中,坚持常抓不懈、不断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形成我校“全员参与,全员应用”的一大特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展计算机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我校教师计算机现有水平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熟练程度,使之有效服务于教学,我们课题组举行了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暴露出以下问题:

1.不能突出课件的主要作用和使用性,大部分课件出现了“书本或黑板”搬家现象。

2.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色彩搭配不当,文字与背景颜色搭配不合理。(2)选择图片质量太差。(3)素材处理不到位,突出表现为下载的素材未经处理。(4)没能运用PVF自身的丰富的功能。(5)动画设计不合理。

3.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较差,整体设计显得杂乱无章,目的性不突出。

4.原创内容较少,整体抄袭现象比较突出。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打字、制表等简单文本操作都不会;真正做出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品不多。因此,为提高教师整体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计算机校本培训势在必行。

二、培训思路与目标

1.教师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利用技术来开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

2.全员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必须涉及所有的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及教辅人员,以切实提高全校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

3.结合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师生需要为重心。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应该与教师所教的课程结合起来,也应该与学生所要学习的技能结合起来。即教师学会信息技术来教学,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用来解决问题和达到学习目标。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学会使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自制投影教具、录音资料等,要求每位教师初步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二、培训具体实施过程

1.转变观念,强化教师主体地位

为了激发教师参培的内驱力,我们不失时机地对教师进行参加培训学习重要性的再认识、再提高,营造一种主动自觉、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经常组织教师观摩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优质课录像、优质课教案和课件。使他们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的同时,自觉地提高必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快乐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具有独特的教育风格和追求,用新的理念作指导,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样,引发教师明确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新型人才的如何培养,教师应该怎么办,从而强化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构建适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2.分类培训,分层提高

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坚持基础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在近几年内对现有教师进行分类培训,分层提高,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迅速成长,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目标确定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计算机校本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计划中突出确定学校培训的内容和操作的具体方法以及培训时间。培训的具体内容围绕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以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优质课课件展示、自主学习为主要培训形式。培训I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2011.3-2011.10)

信息技术方面:(1)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中文处理、PowerPoint等内容进行培训。(2)网络应用的培训。邀请有关计算机专家来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内容有网络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网络教室的正确使用,使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一个总体了解。

专业知识方面:

(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第一阶段内容)。(2)将课题内容渗透到教研当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教育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2011.11~2012.6)信息技术:

(1)课件制作的高级培训。陆续选送一些教师到校外专业计算机培训中心学习。经费采用学校补助与个人自理相结合的办法,参加Authorware、Flash5.0、FrontPage,网页制作等软件使用的系统学习。(2)利用以点代面的方法,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FrontPage或其它网页制作软件。

专业知识方面:(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第二阶段内容)。(2)以“课”的形式具体讨论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科研型教师。

第三阶段(2012.7--2012.9)

信息技术方面:

(1)网络知识培训。这次培训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学会下载课件,要能实现利用网络交流各自的教学思路,传送课件以及一些网络安全知识。(2)计算机简单故障排除。如果在上课过程中计算机出现故障,教师能根据情况解决简单问题,让课堂在最快的时间内回到学生身边。

专业知识方面:

(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第三阶段内容)。(2)邀请专家或利用本校已有教师资源,指导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理论知识强的教师利用电子邮件方式指导修改论文。提高骨干教师的指导能力,培养专家。

三、培训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计算机校本培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有的教师都会上网浏览网页、使用搜索引擎、发电子邮件、查资料备课、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教学等,100%的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30%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涌现出了许多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

实践证明,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开展计算机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论的阐释与辨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郑文勉,雷晓云,途中之思――教师专业发展个案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卢正芝,校长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计算机培训体会范文第7篇

1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是在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但更多的是结合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体验社会工作,使学生可以更早地适应社会,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适应时间.

1.1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获得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校内实训基地教育活动主要根据学校教学体系进行安排,因此能更加合理、全面地安排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课内实践活动为主,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在校内计算机服务中心的学习,可以增加校内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对校内计算机设施的维护和运行工作,可以初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内容,加上教师的指导,计算机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强化;学生通过在校内计算机专业项目组的学习,可以提高对计算机专业软件和项目的开发能力,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企业或企业的计算机专业部门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对企业经营业务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内容,并按照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专业的要求培养自身能力,缩短了自身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就业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项目组的学习,能够熟悉企业化运作环节,提高对所学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2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2.1实训基地建设依据

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在符合相应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符合社会、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

2.1.1依据学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实训基地的教育活动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

(1)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文化基础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把握计算机专业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向,掌握计算机构架设计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法,成为具备较强文化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2)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以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要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按照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要求,使课程和活动的设置符合相应的要求.

2.1.2依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历教育,还担负人才在社会和企业就业培训的责任.因此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应当符合当前社会和企业的经营和运作模式及其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

2.2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培养计划

2.2.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培养计划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依靠学校自身的条件,同时依托企业进行相关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活动.

(1)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服务中心应当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首选.计算机服务中心的人员主要由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以及企业工作人员组成.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主要负责计算机服务中心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以及学校各个部门、科室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维护工作,以保证学校计算机服务中心的安全运作;企业工作人员负责计算机服务中心的公司化运作,负责定期对在计算机服务中心工作的学生进行考核与招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和学习企业的竞争文化,另外企业工作人员还负责对学生维修工作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计算机工作室.计算机工作室主要采用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同时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和企业的需要建立不同的项目组以及相应的任务.项目组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学校教师与企业计算机技术人员组成,学校教师负责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发展趋势的传授,企业计算机技术人员负责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企业计算机技术实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2.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培养计划高职院校应当与计算机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不但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计算机方面的业务、操作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适应时间,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校企合作建立计算机软件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信息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和开发软件项目.由企业计算机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计算机培训和相关的职业培训,并鼓励学生参与软件项目开发,缓解校内实训基地的教育压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学习场所,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设立奖学金或软件开发基金.计算机软件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的机会,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工作打下基础.

计算机培训体会范文第8篇

一、加强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社会职业需求的基本要求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将打破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熟悉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必然要求进入社会就业岗位的劳动者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且具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是信息社会对未来劳动者的要求、对培养社会新型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2. 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起点较低,这是存在的现实。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基本处于起步水平,甚至有些学生是计算机“文盲”。我们曾对新入学的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好一些的学生,中学阶段学过计算机课程,他们对简单的并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基本上能回答,但许多学生却不会实际操作,而相当多的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仅知道有计算机而并未见过,就更谈不上操作计算机了。面对这样的尴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叫苦不迭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注意培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高职高专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且要将这个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职高专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环节的广泛应用,学生除了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外,还必须懂得如何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去获得相关的知识信息,如网上查询资料等,所以,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应用,在应用中学会学习,提高计算机素质,尽可能早地融入信息化社会,为将来步入社会就业领域利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将计算机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并独立开展工作。

二、发挥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上的主导作用

1. 在立足应用的前提下兼顾基础理论

由于对“高职教育是培养操作型、应用型的人才”及“高职的教育是就业的教育”理解上的原因,很多学校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作一种计算机应用培训模式,一味地传授操作步骤,认为只要学生能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就算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尽管也是从中英文的输入、Windows的基本操作到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数据库和Internet的使用,但由于孤立地、机械地操作,缺乏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记忆性差,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寻找规律,自学时看不懂、学不会、用不熟,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尽管说高职的教育是就业的教育,是培养操作型、应用型的人才,但并非是短期计算机培训班的性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仍然应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理论精讲、实践多做、注重能力、力求创新。

为此在教学模式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讲授计算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实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则。对必需的理论教学,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方法,使理论讲授“够用”即行,加大实验课程的比例,精讲多练。

在教学方法方面,结合教育部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以及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标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从而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关键

著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先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曾精辟地指出:很难想象,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脱离了实践环节,学生还能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如果一名计算机教师,只能在黑板上讲授计算机的相关理论而实际操作计算机能力不强,教不好这门课程那是不容置疑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师理应是计算机操作的能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教师熟练的操作技能会给学生以无形的感召和激励;其二,教师能在操作训练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迅速准确地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任何疑难,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愉,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其三,教师动手能力强,会给更多的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队伍层次的提高,就显得更加迫切。俗话说:师高弟子强,要想让自己的教育对象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手,教师就必须首先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3. 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所在地域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太一样,有些地方计算机的文化氛围比较落后,甚至有些乡镇学校基本上没有计算机的文化环境。因此,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生源构成,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有所差异,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讲授,既要解决大多数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的问题,又要满足一部分学生提高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摸清本班学生计算机现有水平。然后将全班大体上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采用“复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开始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时,以中层学生水平为主进行讲述,并给上层学生安排与之相关的内容练习;在上机练习时,以下层学生为主,必要时,专门安排时间为下层学生开“小灶”,让他们尽快跟上整体步伐。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安排上层学生对其他同学做操作示范,传授经验。这样,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各层同学都能有所收获。

4.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和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学习计算机课程,如果我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以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训练,以后只须稍加指导,学生就会乐在其中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下述办法比较有效,应当重视。

(1)趣味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趣味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上机热情。例如,在指法训练中,我们利用指法学习软件TT、BDC(背单词)等,通过软件中测试字母或单词速度、正确率等指标,使学生明白自己掌握指法的熟练程度,从而促使他们认真、规范地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问题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通过一个综合例子来引出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例,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电子制表中,要求学生设计一张或多张表格,然后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求和、汇总、筛选等,并用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现数据所发生的变化。

(3)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PowerPoint2000时,可以事先设计好一个模板、动画及声音优美、符合学生欣赏的演示文稿,上课时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编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

(4)电子作品创作法:这是一种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应用、创新和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首先由教师进行范例分析,并提出创作任务,接着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寻找素材资料、自主制作完成,再由同学和老师对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并将任务化解在自己的电子作品中,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体会了创作的艰辛与喜悦。例如,可以用FrontPage制作个人网页,用Word设计班级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演讲稿等等。

5. 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为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的限制,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很有限,加之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有更多新的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网将一部分教学活动放到网上进行,教学信息、布置作业、下载教学课件、利用BBS论坛交流学习经验和思想等,为学生学习和复习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照顾到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