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咳痰喘的治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 雅安 62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辅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辅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氨溴索注射液;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mbroxol injection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ssisted treatment of chronic bronchitis. Methods: During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120 cases of chronic bronch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ambroxol injectio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wo groups wer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Ambroxol Injection assisted treatment of chronic bronchitis significant effect, safe,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Ammonia bromine cable injection; Chronic bronchiti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32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11-02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和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痰、咳嗽、气喘等为主要症状,病情易反复发作[1]。早期症状较轻,晚期加重,病情紧张缓慢,病程较长,疾病的治疗以祛痰、平喘、抗感染为主[2]。本文以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部分患者辅以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现将相关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9.1±5.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2±1.3)年。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配合此次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7天1疗程。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镇咳、祛痰等药物。
对照组患者给予祛痰、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1. 4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1)显效:痰量明显减少,痰喘消失,未出现呼吸困难,胸部X线征象消失;(2)有效:痰量减少,痰喘症状减轻,呼吸改善,胸部X线征象明显改善;(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差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X2=13.78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1:
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呕吐,1例恶心;对照组1例恶心,1例头痛。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未经处理自行好转。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是指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或脱落形成溃疡,使纤毛变短甚至脱落,表现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和黏膜分泌增多,导致支气管炎症的发生[3]。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有吸烟、过敏、大气污染、病毒、细菌感染和免疫力下降等等。当患者的支气管粘膜受到炎症的刺激和支气管的粘膜增加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呼吸道反复感染,导致咳痰、咳嗽和喘息等症状越来越严重,冬季加重,春夏减轻,随着病情的进展,咳嗽常年不断。氨溴索注射液是一种黏液的溶解剂,可以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通过减少黏液腺的分泌降低痰液的粘度,同时还可以刺激肺部活性物质的分泌,促进支气管的纤毛运动是痰液更易排出,适用于因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痰困难和痰液浓稠的症状,氨溴索注射液与抗生素联用还可以提高抗生素的疗效。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锻炼,远离污染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在疾病治疗期间,要预防感染,减少炎症的发生。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祛痰、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剑.氨溴索注射液辅治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0-70.
方法:203名患者分别采取:A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B组:口服中药治疗,C组:穴位贴敷同时予以口服中药治疗。于每年三伏中各伏的第一天采取上述方法治疗,连续3a为一疗程。
结果:A、B、C三组明显好转率分别为20.45%,22.72%,28.16%,好转率分别为29.54%,31.81%,30.99%,总有效率分别为84.08%,81.82%,94.36%。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高于A组和B组,且与A组、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扶阳法对于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并且越早采取该方法效果越明显,综合疗法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扶阳法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疗法中医药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85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29-01
慢性支气管炎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可伴喘息,每年发作累计三个月以上。老年性咳喘证一是病程多在10年以上;二是患者年龄偏大,肾气匮乏。这两种情况都导致患者出现阳虚痰饮之证。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关键在于益气固阳,采取冬病夏治的思想,因为在三伏天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气血往往趋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扩张,有利于外敷药物的渗入以及口服药物的吸收,祛除寒气,同时也可以为秋冬季节储备阳气,使已被寒气侵袭的患者阳气充沛,对于减轻慢性支气管炎在冬季发病时的症状和病情有一定的帮助,达到促使其康复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慢性支气管炎203名患者,其中男性117例,女性86例;年龄47岁~75岁;吸烟者85例,吸烟时间3a~15a,吸烟指数100支~2000支/a;病程最长27a,最短5a。
1.2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伴或不伴有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持续≥2年。(或虽有咳嗽、咳痰和喘息等临床表现,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但每年发病持续时间不足3个月的患者,如果有可确诊的辅助检查,也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同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即可诊断。
1.3方法。将20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中药穴位外敷组66例,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51~72a,平均64.4a,病程9~24a,平均17.6±3.2a.B组:中药口服组66例,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47~75a,平均65.6a。病程5~30a,平均16.2±4.4a。C组外敷加口服组67例。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51~75a,平均64.9a,病程11~27a,平均17.0±3.1a.3a为一疗程。各组间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2.1A组。药用白芥子、延胡索、白芷、甘遂、细辛的比例为2∶2∶2∶1调配并研细末,先生姜30g,榨汁后与药沫混匀调成糊状,制成直径2cm、厚为1cm的圆形药饼,贴敷前可用梅花针叩刺穴位,于夏季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分别贴敷于膻中穴、涌泉穴、肺俞穴上,外用麝香壮骨膏固定。贴上后应至少保持24h,如无烧灼感可延迟取下,最多不超过72h。贴敷期间,如有皮肤瘙痒属于正常情况,不应用手抓挠,如出现水泡、疼痛难忍、瘙痒难耐的情况应当取下药膏,情况严重应到皮肤科会诊。注意局部防止感染,避免与污水接触。不应进行剧烈运动防止汗液污染药膏。少食辛辣、酒精、油腻等。
2.2B组。取炮附子30克(先以文火煎至少1小时),干姜30克,麻黄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五味子15克,细辛15克,炙甘草15克,清半夏30克,茯苓30克,肉桂粉6克,可酌加党参15g,瓜蒌20g,栀子15g,黄芩15g,梨皮15g等,随症加减。分别于夏季初、中、末伏的第一天服用6剂。
2.3C组。上述两种方法同时应用。老人、儿童药量酌减。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患者治愈与否主要以其临床表现为主,观察其症状、体征是否得到明显好转,辅以实验室检查,根据其常规检查血液分析、肝肾功能、尿粪常规、胸部X线摄片等是否有明显变化为诊断标准。
3.2疗效分析。对A、B、C三组患者组按治疗结束后5日内检查病症治愈情况,包括临床表现、体征以及体格检查结果。同时检查血、尿、大便三大常规,分别记录其治疗结果。在数据搜集完成之后可做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3.2.1不同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从表1可得出结论,综合疗法的效果比单一穴位贴敷或口服药物治疗有效。
3.2.2同组间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从表2中可得出结论,年龄越小,越早采取治疗效果越好。
3.2.3同组间不同性别患者治疗结果比较。从表3中可得,扶阳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与性别之间无明显联系。
4讨论
肺与外界交通,易受寒气侵袭,往往可因环境以及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而致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于秋冬季节,风寒袭肺,患者往往体内阳虚,寒气淤滞不能排出,引于脾、肾,脾功能减弱就会造成体内水湿停滞。“湿”可以转化为“饮”,“饮”又进一步转化为“痰”;肾有摄纳来自上部肺气的作用,当肾不能摄纳时,可导致“气机”的失调,最终产生气促和咳嗽、咳痰。所以中医认为慢性气管炎表现在肺,而病本则在肺脾肾三脏失调。在中医理论中,阳气在人体内起着温煦、推动、固摄的重要作用,“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素问・生气通天论》。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将温扶阳气之法作为《伤寒论》整个治疗法则中始终贯穿的基本大法。本文提到的“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多由患者饮食起居,吸烟嗜酒,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逐渐引起肺脾虚弱,复感外寒侵袭,诱发成疾。扶阳法在于固阳益气,驱寒健体,可起到补肺肾,健脾胃、化痰浊,通心脉的作用,能增强冬季御寒能力,预防感冒和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次数和程度。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88
[2]曹伟云,清热降火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36例临床观察,中医药早报,2012年3月第18卷第3期,1672-951X(2012)03-0044-02
[3]刘任能,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诊疗,医学信息,1006-1959(2010)-07-1953-02
[4]张红英,董竞成,弓唯一.肺肾两虚证与若干呼吸系统常见病.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第40卷第4期.1000-1719(2013)04-0656-5
【关键词】三伏天 穴位贴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证候积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copd. methods: the patients according with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gold program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global initiative) administra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control was cured during the dog days with baijiezi scattered acupoint sticking apply for 5 days every year and 3 years,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served. results: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as 96.85%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2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acupoint sticking can noticeably improv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for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dog days point application copd symptom score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冬季复发,夏季稳定,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
中医常常通过温补阳气的方法来治疗本病,我们在临床也发现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具有温补阳气,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于2007年2月起纳入本院门诊及住院慢阻肺者64例研究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选取2007年2月-2011年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慢阻肺患者,随访观察64例,将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其中i级15例,ii级10例,iii级5例,iv级2例;年龄(60.05±4.38)岁,病程(19.04±1.98)年,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60.23±4.24)岁,病程(18.89±1.96)年,其中i级16例,ii级11例,iii级6例,iv级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相似,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和临床分级标准参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①危险因素接触史,如吸烟及空气污染等。②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③肺功能: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0/fvc)<70%。④慢阻肺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分为4级。纳入标准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临床观察者。
对照组按gold(copd全球倡议)方案给药:i级: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 避免危险因素;接种流感疫苗;按需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ⅱ级:fev1/fvc<70%,5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在上—级治疗的基础上,规律应用一种或多种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康复治疗。ⅲ级: fev1/fvc<70%,3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在上一级治疗的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可吸人糖皮质激素。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40天(三伏共计40天)内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外贴白芥子散(组成:白芥子、干姜、甘遂、细辛等打粉,用生姜汁调糊(有过敏反应者,于蜂蜜调糊),纱布固定,分别贴于大椎、肺俞、风门、肾俞、足三里、神阙穴,贴敷24h后清洗干净,予第二次贴敷,循环反复,连续五天。
观察指标与方法:要求纳入观察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连续治疗3年后观察以下指标:①临床症状、体征;②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体征计分病情程度;③肺功能测定。
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进行评定,共分为4类: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证候积分计算根据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分为无、轻、中、重度,积分分别为0、1、2、3分;依据舌象、脉象正常、异常积分分别为0、1分;听哮鸣音或湿鸣音无、少、中(散在)、重(满布肺野)积分分别为0、1、2、3分;查肺气肿体征(分别计算望、扪、叩、听),无、有,积分分别为0、1分。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容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属中医咳嗽、痰饮、肺胀、喘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久患肺系疾病或其它脏腑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痰饮阻肺,气道受阻而致咳痰喘[4]。其病机以肺、脾、肾三脏虚弱为本,痰瘀互结为标。随着病情的发展,肺脾肾的阳气愈虚,痰瘀互结更剧,两者交互影响,临床气候转变, 常于冬季阳气不足时发作,传统医学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采用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温补阳气,治疗本病。
中药穴位贴敷通过渗透作用,直达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经基础研究证实,该类药品除了具有祛痰及缓解炎症作用外,且有扶正培本作用,如提高机体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机能,预防过敏反应,增加机体对各种致病性刺激的耐受,尚有增强组织细胞代谢过程的作用[5]。《左传·曹刿论战》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因此温补人体阳气要选好时间,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选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阳气旺盛之时,人体阳气也同时达到四季高峰,选用温阳的药物,一般在晴朗的上午,连续贴服5天,达到温补阳气的最佳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大椎、肺俞、风门、肾俞、足三里、神阙穴进行穴位贴服,大椎、神阙位于任督二脉具有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的功效,肺俞、风门温肺散寒,足三里和肾俞温补脾肾,以上十个穴位何用温补肺脾肾三经阳气,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通过温通机体一身之阳气,使精充、气足、神旺,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本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徐雯洁,王天芳,王智瑜,等.基于现代文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侯及证侯要素的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20.
[2]洪广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若干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1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1(30):8.
癌症一病,总由人体正气虚衰,邪气不断侵袭积聚而形成。故何老认为,治疗癌症,应在不断扶正之基础上,根据疾病之进程、邪正之演化及病机之转归,适时投用祛邪之品,以期邪去正安,体平气和。本文着重探究何老这一方面的学术经验。
1 祛邪之时
癌症的形成与演变,虽然正气是决定性因素,然而邪气的存在,会不断销蚀正气,从而影响着病程进展,有时甚至会成为决定性因素。因此,祛邪亦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而祛邪的关键在于时机,即何老所谓的“适时”,即应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其它西医治疗方法的运用情况等,采用不同的祛邪方法。
1.1 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何老认为,癌症处于不同的阶段,人体邪正力量的对比会有明显的不同,故而治疗采用祛邪之法亦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在癌症的早期,正虚尚不明显,而邪气常常成为突出的一方。此时治疗就应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而在疾病的中期,一则是正气遭受不断损耗,正虚逐渐明显,一则是邪气不断积聚加强。此时治疗,就应扶正祛邪并用。至于疾病晚期,由于邪气持续的销蚀耗损,人体正气极为虚弱,成为突出的一方。此时治疗,即应以扶正为主,略加祛邪,甚则全投补剂。如此才可挽回一线生机,待正气渐复,则自可缓缓抵御邪气,抑制邪气的进一步侵扰。此早、中、晚三期祛邪方法之运用,正如《医宗必读・积聚》云:“初者疾病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削残,则任受补。”
另外,何老还认为,许多类型的肿瘤疾病,常常可以带瘤生存,带病延年。也就是说,瘤体还是存在于病人身体之中,肿瘤指标还是有异常,但瘤体不发展、不扩散、不转移,肿瘤指标不反复、不升高,病人也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如此长期地生存。这个阶段,可称为肿瘤截断休止阶段。对于此阶段的治疗,何老主张攻补兼施,并以扶正略占主导。
对于以西医诊断指标判定已痊愈的癌症病人,何老亦主张持续调理,这个阶段,可称为肿瘤愈后稳定阶段。何老仍主张以扶正为主,偶尔兼顾祛邪,不可就此认为疾病已完全治愈而停止服药。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病人,治疗后经各项检查已全部正常,就以为病已全愈,不需服药,可结果是,不多久肿瘤病灶又复发、转移,而此时再行治疗就尤为困难。
1.2 结合西医治疗方法的运用情况:何老认为,大多数肿瘤疾病,采用中西医单一的方法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中西医综合的方法治疗,则可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限。因此治疗肿瘤需要采用综合方法。相应地,根据西医治疗方法的运用情况,中医祛邪之法的运用亦随之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西医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都可归属于中医祛邪之法中峻猛的一类。经过此等治疗,病人正气往往会遭受严重损耗,且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对于此类病人的治疗,中医则应以扶正为主,并根据正气损耗情况、毒副反应,适当选用祛邪之品。
当然,临床实际极为复杂,除根据其它西医治疗方法的运用情况外,病人的体质因素、季节因素、地域因素等都会影响到疾病的表现,相应地祛邪之时机亦会有所改变,对此应以辨证论治为最后总原则。
2 祛邪之法
根据肿瘤疾病的不同种类、不同证候,中医祛邪之法亦有所不同。何老认为,从临床实际来看,大致可分别为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散结法、理气解郁法等四种。当然,在临床中这四种方法常常交叉配合使用。
2.1 清热解毒法:肿瘤疾病,不管何种类型,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总有邪毒积聚、郁久化热之病机,而在证候上亦会时常出现口干咽燥、身烦体热、便闭尿黄、肿瘤局部灼热疼痛、舌质红、脉细数等热毒之征象。因此,清热解毒法为治疗肿瘤最常用的祛邪方法,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疾病。清热解毒药物,何老常选用的是板蓝根、猫人参、大青叶、野、蒲公英、金银花、白花蛇舌草、三叶青、半枝莲、半边莲、干蟾皮、冬凌草、夏枯草、七叶一枝花、连翘等。肿瘤有邪毒积聚、郁久化热病机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亦有充分论述。宋代佚名藏本《咽喉脉证通论》在论述喉菌病时指出:“此证因食膏粱炙,厚味过多,热毒积于心脾二经,上蒸于喉,结成如菌。”明代赵献可《医贯》云:“论噎膈,丹溪谓得之七情六,遂有火热炎上之化。”清代邹岳《外科真诠》云:“耳痔、耳覃、耳涎三证……俱由肝经怒火、肾经相火、胃经积火凝结而成。”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在论述肾岩的形成时亦云:“若有郁虑忧思,相火内灼……消涸,火邪郁结,遂遘痰于肝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物具有直接抑制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炎排毒、调节内分泌功能、阻断致癌和反突变等作用[1]。
2.2 活血化瘀法:何老认为,很多肿瘤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兼有瘀血内阻、凝结成块之病机,而在证候上亦会时常出现肿块触之坚硬或凹凸不平、固定不移、肌肤甲错、舌质紫黯、舌下静脉青紫、脉涩滞等血结之征象。活血化瘀之药物,何老常选用归尾、莪术、桃仁、红花、川芎、丹参、乳香、没药、泽兰、石见穿、蒲黄、五灵脂、水蛭、全蝎、穿山甲等。瘀血内阻、凝结成块之肿瘤病机,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亦有不少论述。《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行,故宿昔而成积矣。”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肿瘤疾病中具有如下作用:①增强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的疗效;②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③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④预防放射性纤维化,减少不良反应;⑤杀灭肿瘤细胞;⑥降低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含量,加速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及机体的高凝状态,使肿瘤细胞处于抗癌药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控制下[1]。
2.3 化痰散结法:何老认为,很多肿瘤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兼有痰浊内停、凝结成块之病机,而在证候上亦会时常出现肿块触之坚硬或凹凸不平、固定不移、不痛不痒、胸脘痞满、胁肋支满、呕恶痰涎咳痰喘促、舌苔厚腻、脉濡滑等痰凝之征象。化痰散结之药物,何老常常选用半夏、瓜蒌、皂角刺、山慈姑、浙贝、杏仁、薏苡仁、昆布、海藻、夏枯草、海浮石、生牡蛎、鳖甲、藤梨根、茯苓、猪苓等。痰浊内停、凝结成块之肿瘤病机,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亦有一定论述。《灵枢・水胀》篇曰:“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则云:“痰疬者,饮食冷热不调,饥饱喜怒不常,多致脾气不能转运,遂成痰结。”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亦云:“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而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化痰散结法在治疗肿瘤疾病中有直接杀灭癌细胞、直接抑制肿瘤的作用[2]。
2.4 理气解郁法:何老认为,很多肿瘤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兼有气机郁滞之病机,而在证候上亦会时常出现情志抑郁、胸胁胀闷、喜太息、脘腹胀痛、泛恶嗳气、脉弦等气郁之征象。理气解郁之药物,何老常常选用川楝子、佛手片、柴胡、郁金、枳壳、厚朴、广木香、香附、陈皮、小青皮、沉香曲、青橘叶、大腹皮、八月札、九香虫等。气机郁滞之肿瘤病机,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亦有一定论述。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曰:“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逆,遂成隐核……名曰乳岩。”元明时期《丹溪心法》有云:“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不得出,以生乳岩。”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亦云:“乳岩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而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理气解郁法在治疗肿瘤疾病中有直接抑制肿瘤、兴奋消化道、促进消化液和胆汁分泌的作用[3]。
3 验案选录
张某,男,69岁。2005年11月7日初诊。患者2002年11月体检发现生化指标异常(CEA56.6μg/L),同年12月ECT示肝脏恶性病灶,临床诊断为肝转移癌,随即住院治疗,一直间断进行多次介入化疗,诺力刀治疗,口服化疗药及其它相应对症治疗。上个月ECT检查示肝脏、肺多处恶性病灶,生化检查示肝功能异常,肿瘤指标物异常:AFP23.42μg/L, CEA791.88μg/L,CA19-9 220.30U/ml。虽无明显不适,但精神委靡,面色灰黯,语声低微,形体瘦削,舌裂苔薄,脉濡,辨证属积病,正虚邪实证。以自拟参芪苓蛇汤加味,并以薏仁单独煎煮当早饭空腹服用来治疗。处方:生晒参6g,黄芪、猪苓、茯苓、猫人参、白花蛇舌草各30g,女贞子15g,杞子、绞股蓝各20g,干蟾皮、焦山楂、焦麦芽、焦六曲各10g,薏苡仁60g。服药7剂后,精神、舌裂较前好转,苔薄脉濡。效不更方,原方略行加减。此后一直不间断服药至今,病情稳定。
4 参考文献
[1]陈锐深. 现代中医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 .
[2]周岱翰. 临床中医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
[3]李佩文. 中西医临床肿瘤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41.
【关键词】复方白芷喷剂 风热犯表型 小儿鼻咽部炎症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02-02
Fu Fang Baizhi sprays made of wind-heat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inflammatory phenotype of pediatric clinical research
Ge Cuiping
(Rizhao Ci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Pediatrics, Rizhao 276800)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Fang Baizhi spray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reatment. Methods 1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60 patients, respectively, to re-Fang Baizhi spray and ribavirin 15-20mg/kg, α-chymotrypsin 5mg, 2.5mg dexamethasone 20ml normal saline mist ultrasound of inhalation.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omplex Fang Baizhi spray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 significant effect.
【Keywords】complex Fang Baizhi spray wind-heat guilty phenotype inflammation of the nasopharynx in children clinical research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少数由细菌引起。主要有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和细菌性咽扁桃体炎[1]。若不及时控制病情,有的可累及下呼吸道,少数可并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中西医治疗本病方法很多,但收效不一,且无特效药,而药物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已日益受到现代临床的重视[2]。我们采用复方白芷喷剂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自2007年1月~2011年6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 共120例, 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1例, 女29例。年龄1-11岁, 平均( 6.1±2.3)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1-10.6岁, 平均(6.0±2.2)岁。收治病例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间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病程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比较
两组间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病情轻重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情轻重情况比较
两组间病例病情轻重情况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1.2.1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诊断标准诊断并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1.2.1.1 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
(1)局部症状 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
(2)全身症状 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或腰背酸痛。
1.2.1.2 临床分型
(1)轻型 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鼻分泌物明显增加,全身症状轻微或无,自然病程2-4天。
(2)中型 局部症状教轻型为重,且有一定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等。
(3)重型 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头痛、常有咳嗽,鼻咽部症状较以上各型更为严重。
1.2.2 符合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风热犯表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稠涕,咳嗽,咽红;或目赤流泪,烦热口渴;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
1.2.3 病程≤3天。
1.2.4 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3.1 重度营养不良,或伴有其他心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
1.3.2 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患者。
1.4 病例剔除、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1.4.1 治疗期间不按时服药、中断治疗或加用其他疗法者。
1.4.2 治疗期间出现并发其他重大疾病,影响本病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复方白芷喷剂, 组成: 白芷16份、桔梗12份、牛蒡子12份、金银花12份、桑叶12份、杏仁8份、野16份、石胡荽16份、葱白1份、桃树胶4份,每次3喷,每日3次,连用3-7天。
对照组用病毒唑15-20mg/kg,α-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2.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5-30分钟,每日两次,连用3-7天。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无效者改用其他综合治疗。
1.6 观察项目
1.6.1 安全性项目
1.6.1.1 一般体检项目。
1.6.1.2 血、尿、便常规项目。
1.6.2疗效性检测
1.6.2.1 主要相关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咳痰。
1.6.2.2 相关体征:体温、咽部情况、舌象、脉象、指纹。
1.6.2.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及分类数值。
1.7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
1.7.1 实验室检查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 服药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 服药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约≥70%)。
有效: 服药48-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减轻(约≥30%)。
无效: 未达到上述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约<30%)。
1.7.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1.8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t检验, 计数资料卡方检验, 等级资料Ridit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
2 结果
2. 1 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 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比较
经R id it分析两组复常率有显著差异( P
2.2 治疗后体温变化 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体温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比较P
2.3 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结果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比较P
2.4 治疗后血常规变化 结果见表7。
表7 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比较*P
2.5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见表8
表8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
Ridit分析 U =1.98 P<0.0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均p<0.01)。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鼻、鼻咽或咽喉急性炎症的总称,由于呼吸道解剖结构和免疫力低等特点 ,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 ,全年都可发生,冬春较多,在幼儿期发病最多, 5岁以下小儿平均每人每年发生 4~6次。其病原学研究证实以感染病毒为主,可占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 80%-90%以上[4] [5],故无常规使用抗生素的指征[6],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再联合用抗生素。临床表现常有发热、咳嗽、流涕、咽喉痛等症状。将药物超声雾化使其颗粒变小,吸入后可进入各级呼吸道直接发挥作用。有剂量小、效果好、副作用少的特点,故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多加用雾化吸入治疗,以提高疗效。雾化吸入能增加咽部组织血液循环 ,改善咽部充血状态 ,促进炎症水肿消散。因咽部血管丰富,能迅速、直接、充分地吸收药液,有利于发挥高效和速效作用。同时雾化液中的生理盐水为等渗液,可稀释痰液,亦能使咽部湿润,有利于黏膜修复。庆大合剂雾化吸入可直接起到抗炎、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的作用,但抗生素雾化吸入可能引起耐药菌株增加、霉菌感染和菌群失调,有时还可发生口咽部霉菌感染等局部后果。皮质激素的长期吸入会引起恶心、头痛、心悸及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而中药雾化不会有上述药物的耐药和不良反应 ,吸入中药还具有热敷、湿润、理疗作用,促进炎症局部活血散瘀,使药液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发挥[7]。利用超声雾化吸入法使中药药液在汽雾中分散 ,将药液变成微细雾状颗粒直接作用于患处。
上感发热有发病急、传变快、并发症多的特点,而中药治疗往往受取药、煎药费时和服药困难的限制,若不能及时用药,极易贻误病机。本项研究根据小儿上感发热“风热挟痰”证的特点,采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治疗原则,采用现代工艺研制成复方白芷喷剂,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制剂的剂型易被患儿接受。我们认为:小儿外感发热以风热挟痰证居多,单纯风寒风热少见,多兼有热毒表现;风热挟痰证的临床辨证特点是既有外感风热的表现,又挟有热毒和风痰的症候;亦有在早期以发热为主的患者,外感风热症状明显,且多见热毒和风痰的征象。风热挟痰证型是风邪与热毒和痰邪相兼所致,其中关键在于表热和痰邪偏盛,痰与热结,遇风始作。同时认为其病因是因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肺脾多虚,水液代谢失调,脾虚易生痰,肺虚痰易存留体内,故古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如清・刘世廉《医学集成・中湿》中云:“六气之中,湿居八九,体气虚弱之人多中之。”二是小儿饮食不知自节,贪食无度,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湿无去路,湿邪内停。停则易生痰。如明・江《名医类案・痰》中云:“湿能伤脾,脾土一亏,百病交作。”三是小儿寒热不知自调,嬉水玩耍,坐卧湿地,雨雾浴淋,衣被过暖,汗出沾身;湿热之邪的感染途径多由肌表及口鼻入侵,如清・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云:“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鼻入者,十之八九。”四是长夏初秋,湿气偏盛,湿邪外侵,则易生痰。
复方白芷喷剂方中白芷入肺经,具有祛风解表通鼻窍、燥湿消肿排脓,为方中君药。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散结、解毒消肿,助君药白芷加强解表祛风功能,金银花清热解毒、宣散风热,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野清热解毒、消肿、疏散风热,三药加强君药疏散肺经风热及解毒之功,共为臣药。桔梗宣肺化痰止咳,杏仁宣肺化痰,石胡荽解表、宣肺、利窍、通鼻气,《本草汇言》中记载:“石胡荽,利九窍,通鼻气之要药,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主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闷胀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疾,……”。葱白解表通阳,桃树胶功可凉血活血、益气生肌,四药共为佐使药。诸药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临床观察表明:复方白芷喷剂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消炎、抑菌及抗病毒的作用,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无论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混合感染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复方白芷喷剂属纯中药制剂 ,不会诱导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由白芷、桔梗、牛蒡子、金银花、桑叶、杏仁、野、石胡荽、葱白、桃树胶等药物组成,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能,能抑制病毒复制及拮抗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芷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增强细胞内氧化杀菌能力,牛蒡子、金银花、野有消炎抗变态反应,以及较宽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此外桃树胶为水溶性树胶,易溶于液体,在用药部位粘附于粘膜表面,既具有水溶胶的特点,又具有制剂简单,给药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在鼻腔停留时间较长,不易流失,可以延长在病变部位的停留时间,较少药物的流失,促进药物吸收。葱白一方面可发表通阳,另一方面用葱白水炮制桃树胶,其目的在于去除桃树胶中的鞣质和氰甙,减轻毒性。临床使用发现该药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疗效确切。因此用复方白芷喷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更好地缩短发热时间及改善其它不适 ,从而得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
[2]李锦燕,张伟,张正霞.超声雾化吸入的疗效观察和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563.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0-263.
[4] 王梅.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3, 11(2): 117-118.
[5]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