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艺术的好处

学艺术的好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艺术的好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艺术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09-01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教学艺术就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他或她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艺术依教学性质,可分为课堂教学艺术和非课堂教学艺术。这里我们只讲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教学艺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进行艺术表现和科学再现的优化教学,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在这里需要遵循其科学性和艺术性,又要求教师通过灵活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对教学进行优化处理,且教学的过程充满个性和创造性,使其别具风格。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形象性。教师借助语言、表情、体态、技巧、图像、音响等方式来表现和传播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变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震撼、滋润、陶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情理性。教师的态度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建立在科学再现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的,也是需要师生关系融洽方可的,无论是教还是学,对待客观事物的情感都是理智的。

3、审美性。教师的审美价值或教学的美主要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教师仪态、语言以及板书等都属于外在美,而内在美主要是指教学的风格、意境等,例如鲜明独创、稳定成熟。只有这两种美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显示出教学魅力或审美价值。

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艺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开头好了,自然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就是上课开始,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一节成功的课的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2、师生交流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3、课堂提问艺术。教师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提问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不同的影响,为了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教师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提问机制。具体来说,教师的提问必须是适当的、适时的,切不可整堂课都在提问,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很有压力;也不可以整节课没怎么提问,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不专心状态。所以,提问就是一种艺术,教师如何正确地提问呢?举个例子,在教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时,教师可以在读完寓言之后,提问学生:“大家可以从‘掩耳盗铃’这四个字猜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学生便会根据词义来进行猜测,有学生说:“是捂着耳朵,然后偷铃铛。”教师便可以顺势将这个答案与课文结合,看看学生说得对不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4、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课堂语言还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5、板书设计艺术。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堂课都离不开它。板书就像一个“微型的教案”,把知识很简明、形象和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不仅可以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快速地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整个框架结构的理解,方便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所以板书的设计要具有明确性、直观性、整体性和实用性,最好是图文并茂,无论是文字或线条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在构思板书设计时可以从人和物的关系出发,也可以以文章结构顺序为线索,还可以以时间顺序为依据。但是一定要避免板书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五颜六色的标识,让学生眼花缭乱。

三、结束语

总之,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掌握运用教学科学的基础上,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学艺术的好处范文第2篇

一、什么是会计教学中的艺术美

会计教学的艺术来源于美感。会计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置身于艺术的美感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震撼心灵、移情启智的目的。会计教学的艺术要求每个教师灵活运用教学各个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巧妙组织会计教学,将自己美的形象、艺术情景、教学方法以艺术的形式穿插在教学中,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能让学生在艺术美的意境中成长。

二、如何创设会计教学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会计课堂的艺术氛围,它直接影响到师生双方的信息、情感交流,甚至整个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它决定了会计教学艺术美的质量和效果。那么会计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造艺术美?

1.会计教师用自己美的形象去创造艺术气氛。会计教师上课时以一种美的形象、积极的激情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热烈、趣味盎然的艺术情境,还能使学生受到激情的感染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倘若教师上课时展示的是萎靡的形象,面带的是不愉快的情绪,那么这堂课的气氛就可能是懊丧或冷漠,甚至是愤怒的。这就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而平淡,更谈不上艺术美了。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美好的形象和满腔的热情、诚恳的态度,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去创造艺术美的课堂氛围。

2.在教学情境中渗透艺术美:会计教师在组织教学前精心创设艺术情境,给学生提供好奇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设法拨动学生心弦。会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创设会计情境艺术时,可采用现实生活中与会计问题相关的成语、故事、笑话等,将课本深奥的哲理、术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将有利于学生克服会计知识抽象枯燥的困难,有利于他们通俗易懂地掌握会计业务。如在学习《固定资产》中以笑话“汽车有四个轮子,是滚动的,当然是流动资产”来设疑,让学生在笑声中展开讨论。在这样轻松幽默的情境中既适合于教与学,又能启发、激励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会计教学艺术气氛。

3.用创造性去营造会计教学方法的艺术美。艺术美在于创造。会计教师面对随时变化、千差万别的学生,需要用创造性去展现会计教学的生命力。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地使用,只能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去创造。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体现出其艺术美。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我把班级虚拟为一个银行,每个学生都在银行里开设有自己的学习账户,并由同学担任行长、会计、出纳等职务,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设疑、释疑、作业等量化为一定的币值存入自己的账户里,在班级中形成竞赛学习的氛围,他们通过竞赛交流,巩固了以前的旧知,体验了新知的乐趣,成了学习的主人。

4.用优美的语言去升华会计教学的艺术氛围。教学语言的艺术美和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美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整个教学处于一种张驰有致、轻重适度、缓急合理的艺术状态。如果教师能把会计知识的美与学生的情绪沟通起来,让学生以读诗赏文般的心情去接受知识及技能,就能使先前创设的艺术情景得以升华。优美的语言艺术表现为:声音宏亮、抑扬顿挫、语速适中、生动准确、娓娓动听。在教学中会计教师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优美的语言艺术,灵活多变地设置各种不同的情境诱导学生“入境”,这将会使会计教学的艺术氛围得以升华,必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艺术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旅游课堂教学;艺术化

目前对于课堂改革的问题,不少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地探讨和试验。其实不论哪种课堂教学的改革方案,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乐于学习,并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其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可是,对于不少职业中学学生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旅游专业学习显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于实践教学比较喜欢,也乐于上实践课,而对于旅游的理论教学往往却表现出不太重视,疏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在思想上也存在这样一种观念,我到职业学校是学技术的,我不喜欢理论课。教师在旅游教学课堂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往往也会采取分层次教学、针对性教学等等方法,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学生却不能有效地配合教师的课堂过程,导致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了高度有效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倡导旅游课堂教学艺术化。

一、旅游课堂教学要融洽师生关系并且呈现出一种亦庄亦谐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教学关系很大程度体现为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教学关系才能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就能得到体现。首先旅游教师要热爱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更需要关怀和情感的浇灌,也只有旅游教师对学生付出情感,学生才能尊敬和喜欢该科教师,也只有以学生为本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用吸引的方法,把学生转变过来,激发他们学习,才能使其走向成功,使教学成为乐事。成功的旅游教师在讲课时不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和尚念经,不是板着面孔的开会训人,也不是演滑稽剧。具体表现在首先要情贵自然,要擅己之长,克己之短,做到既生动活泼,情意感人,又没有扭捏作态的效颦之痕,声音高低适度,节奏缓急适宜,举手投足得体。其次是情随境迁,析论说之篇庄重沉稳,赏抒情之章情感横溢,授定理法则严谨矜持,做实验示范一丝不苟。这样学生就会把听课当作天伦之乐事。可以说,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是扩大旅游课堂教学容量与提高课时效率的有效前提。

二、在艺术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上体现张弛有度的平衡态势

这里的平衡,是指“恰到好处”。而一味的张,学生疲于奔命;一味的弛学生恹恹欲睡。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有规律的谐振状态,从而保持思维的活力和张力,使学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使整堂课在结构上具有对称、适度和和谐等美的特征,呈现一种“运动中的宁静”或“宁静中的运动”式的平衡态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思维效率。

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还要注意“守”和“放”的平衡。守,就是守教材;放,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识地游离于教材。课堂教学固然要守紧教材,不能离经叛道,但也不能固步雷池。只守不放,学生孤陋寡闻,目光短浅;放而不守,花乱人眼,该掌握的反觉茫然。正如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所说的:“围绕守的放,就像葱茏之枝叶不可削于树干;统帅放的守,才如贯散珠之线,举张目之纲。”

三、艺术化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十足地体现多元并举、兼容并包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法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学科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教材的实际,作出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选择,方法的应用不能一成不变,每天都按部就班,我们必须扬弃传统的“唯理性教育模式”,提倡“理性与非理性互补的教育模式”。旅游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善于从教学艺术的武库中随时找到最适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各种“武器”,大胆地加以改造利用。尽可能使学生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对每种教学法都能够创造性地加以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要想获得收获,首先要有有效手段才行。目前职高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没掌握学习方法,使学习成为“苦事、烦事”,因此旅游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学习非常重要。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则享用不尽。”就是这个道理。

四、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与旅游教师是否具有相当过硬的教学语言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心智的桥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旅游课堂这种特定环境里,要求旅游专业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严谨性、精辟性、明了性、连贯性、启发性,语调、语速、语气要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富于激情。对于重难点要语速慢,语气重,语调扬。语言要优美、亲切、自然、幽默、有文采,流露真情实感。课堂教学艺术化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系统,所涉及的因素特别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者的个人素养,包括理论素养、专业素养、性格气质、人生经验等。马可连柯曾说:“只有学会用十五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十种风格韵调时,你就变成一个有说话技巧的人了。”因此,一个旅游专业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艺术化的境界,必须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去进行语言上刻苦的修炼。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处理,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教学艺术的美,使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完美结合,求得语言美和情感美、情境美和结构美、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和谐共振,达到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从而实现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这正是旅游课堂教学艺术化的美学意义和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蒋金庸.学法指导与教学艺术例说.中国教育报,1993-11-02.

[2]陈大超,张学斌,关伟.课堂教学艺术.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1(12).

学艺术的好处范文第4篇

一、认清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功能

对于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艺术并不等同于优质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技巧,它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媒体、组织形式等手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指教师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高效的学习,并感受数学美和教学美的精湛的教学技巧[2],这是教学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是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3]。这种方式方法具有审美、高效、激励等功能。教师运用数学教学艺术可以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旨在“教学的教育性”,即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面对日益急迫的教育改革和提升育人质量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已成为必然选择。数学学科因其相对“枯燥”、“难学”,真正地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就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充分挖掘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独有优势,探析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将成为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深入挖掘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要结合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践,深入研究并挖掘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应用价值,这对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主要包括语言、提问、导入、结束、板书、布白、幽默等艺术形式,本文重点探讨其中三种最为常用的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1.通过语言艺术,绽放数学之美

近几年,由于受到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语言与数学教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研究的热点之一[4]。针对传统教育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需要从学生的情感领域入手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智育与情感的统一。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艺术体现在新课教学上。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比如说“棒极了”、“大家是不是该给他鼓鼓掌啊”之类的言语;即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直接否定,可以幽默地说“回答得非常……有问题,我们想想问题出在哪里”,或让其他同学帮忙回答。此外,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强调数学的思维过程,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数学的本质,而非仅停留在记忆公式和规律上。所以,即使学生已经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如在讲授指数函数时,对于底数ɑ的分类,学生由于看过课本,很快会说出底数ɑ分ɑ>1和0

2.通过提问艺术,激发课堂活力

问题是思维的方向,一切科学发现都始于问题探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有效的提问艺术,联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北京十一学校的“自学自研、问难讨论、教师精讲、运用评价”的“四环节”教学模式也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下列详细介绍三种课堂提问艺术策略:

(1)问题情境策略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有思维量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5]。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始时就要提出对整节课起关键作用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且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新课程学习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一堂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授幂函数时,可以从等式N=ɑb出发,结合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已有的知识,提问:ɑ一定,N随b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建立指数函数;ɑ一定,b随N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建立对数函数; b一定,N随ɑ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建立什么函数?学生就会回答:幂函数。教师引入这样的情境,既让学生明白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引导学生对幂函数进行探究。

(2)问题启发策略

这有别于我国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其核心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就使得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往往是通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中间问题进行铺垫,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立体几何这一节课时,教师可先回顾平面几何的知识,利用类比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知识。又如,在学生自主探究幂函数y=xɑ的图像时,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定义域随ɑ的变化而不同,那么应该对ɑ取哪些有代表性的值?图像的位置有哪些?

(3)问题难度策略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也是被广泛认同的现代教育观。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知识呈螺旋式的上升结构,根据维果斯基的认知心理学,教师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与矛盾点,采用分步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让其得到锻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思考的兴趣。例如,在探究函数y=f(ɑ+x)与函数y=f(b-x)的关系时,教师可先后提两个不同难度的问题:函数y=f(ɑ+x)与函数y=f(ɑ-x)是什么关系?函数y=f(1-x)与函数y=f(x-1)是什么关系?同时,教师也要强调学好数学不是靠记忆,而是靠理解本质与内涵。

3.挖掘结课艺术,提升传授质量

纵观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大家不难发现,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能够显著地提升课堂传授质量。反过来也可以说,课堂教学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结课艺术实现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有总结式、设疑式和引深式。

总结式结课艺术是指对一堂课的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炼的语言加以概括与总结,从而使学生对整堂课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6]。例如,“几何概型”这节课讲授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这堂课几何概型的定义及特征、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与求解步骤,以及转化思想的应用。

设疑式结课艺术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下节课要探讨的,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例如,“幂函数”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有关幂函数图像的知识,教师可以设疑让学生自行去探索幂函数的性质。

引深式结课艺术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用各种方法把问题引向深入,深入到思想方法层面,也可以把与教学内容有关而课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讲完“对数函数”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若函数y=logɑx在[2,+∞)上恒有|y|>1,那么ɑ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总之,结课方式不一而足,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将课堂内容艺术化收尾,引导学生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丰富饱满而又充满无限创新空间的探究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可以预见的是,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将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对多类型、多视角的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应用与开发,必将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更为坚实的新路径。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提高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TER2012-005)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肖柏荣.数学教学艺术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4]郑毓信.语言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4(3):6-12.

[5]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6(2):74-79.

学艺术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教学;教学艺术;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84—01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不仅与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使历史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课堂呢?

一、精心备课,尽展历史教师魅力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难以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难以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难以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可见,教师必须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才能有效指导实践,改进教学,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变得有序、有趣、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期间要占有资料,掌握最新的教育动向,了解当代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从教学预设,到突发事件的处理都昭示着教师的魅力,无论是教学魅力,还是人格魅力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精心备课,才能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洋洋洒洒。学无止境,为了不断提升备课质量,我通过多种途径储存大量历史资源,如收集和历史有关的网站,经常浏览名人博客,以便从中汲取大量的备课资料,不断优化组合,实践中融入自己的智慧,力求每节课主线清楚,内容充实,拓展延伸恰到好处。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情境创设才能别开生面,提出问题才能引人入胜,启发诱导才能徐徐善诱,教学过程才能形散神聚、收放自如。

二、激情导入,点燃学生求知欲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如果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燃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就能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本节历史内容学习当中。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要从培养兴趣入手。我采用的兴趣导入方式主要有:巧设疑难,以疑激情(目的是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诱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情境,启迪猜想(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煽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思考,使学生一下子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设置悬念,诱发好奇心(利用高中生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启迪思维,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这些方法要根据需要谨慎待之。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是发挥激励、唤醒、鼓舞作用的导入都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教学《》内容时,播放《郑成功》精彩片段导入新课,通过影片介绍,既增加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因此,只要我们教师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这便是成功的一半。

三、百家争鸣,让“意外”巧为己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独特的思想、独到见解的鲜活生命,课堂上尽管教师精心预设,节外生枝也在所难免。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教师要习惯倾听他们想法,即便有些“另类”,教师也要善待“意外”,并能巧妙运用这些细节,让他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师生在超乎寻常的体验中收获经验、收获热情、收获知识。

如在教学《》内容时,同学们正在谈论“如何看待林则徐虎门硝烟?”有个同学认为:林则徐不应该把收缴的鸦片销毁,应该卖到英国,让他们也受害一次。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顺藤摸瓜,和学生一起讨论了鸦片对人、社会的严重危害,站到全社会的高度明确了只有全社会联合起来,才能消除带来的危害,这是地球上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四、恰当结课,历史课堂意味深长

学艺术的好处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六个涂成不同颜色的米花用线穿起,挂在衣架的横梁上。六根细线每两根等长,最短的挂在中间,最长两根分别挂在最外面。将一根橡皮筋拉长,从米花构成的弧下方穿过,并与米花悬线面垂直,用手指拨动皮筋,米花应声起舞。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米花放在用布包紧的大口径低音喇叭上,当喇叭传出音乐声时,不同位置的米花以不同高度在上面跳跃。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巩固公式 ,我在课堂上组织了“手握落尺测反应速度”实验。同学两人一组,从尺落下的长度知道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出从尺开始下落到另一人握住尺的时间,也就是握尺人的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从生活中和教学实验中搜集了许多对联、谜语应用到物理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他蹬地,地也蹬他,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我打你,你也打我,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说清有奖于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

还比如:

未受外力运动状态永不变,没有摩擦机械能量总守恒。 横批:注意条件

这副对联是描述惯性定律和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下面这一对联:

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横批:学史奇观

上联是描述比萨斜塔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下联是描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副小小的对联将物理学史上两大实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我采用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赫兹);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景德镇的作坊——磁抄…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语,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第一,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三,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第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最佳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三、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关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艺术的好处范文第7篇

要求;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65―01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历史知识的获得和历史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艺术可谓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贯穿着历史教学的始终,对课堂的成败至关重要。对历史教学工作者来说,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从语言的良好运用做起。

一、历史教学语言艺术的价值所在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可见,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它要满足历史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的要求,是历史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同样,教师语言的艺术对于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历史知识的获得和历史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艺术可谓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二、使用历史教学语言的要求

1. 准确严谨。首先,必须做到内容准确。如,对于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应根据不同时期,准确表述,不能含糊地都称其为苏联。

其次,必须做到用词严谨。如,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不能省略“基本”二字。

再次,借用文学语言必须恰如其分。历史学科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它具有质朴平实的特点,不必过多描绘与修饰,运用比喻等也必须恰到好处。

2. 精炼简洁。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精炼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加口头禅。如,在学习中英《》的内容时,可以这样概括:“割地、赔款、通商、免税”,用这样简洁明快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知识重难点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 生动形象。对历史课而言,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往往能使死板的书本知识鲜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就要尽量口语化,并适当穿插典故进行教学。同时,平时还要加强积累,多看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纪录片、书籍、报刊,还有《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儿》等,体会纪连海和易中天两位先生用抑扬顿挫、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述历史的方法,既增长见识,又可以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将他人长处变为自己教学所用。

4. 以“情”动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课堂语言的魅力,在历史语言的运用上,要富有情感、褒贬扬抑、态度鲜明、有形于色。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要充满情感色彩,以求声情并茂,动人心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理念上而且从感情上分清敌与友、是与非、爱与憎,而且还可以实现历史新课程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5. 置身于时代大背景。历史是时代的产物,历史教学语言要富有时代气息,即教学语言的运用一定要置身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如,维新人士谭嗣同临刑前说了一句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短短一句话,就将谭嗣同为变法甘愿献身,视死如归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6. 关注“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它主要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不同变化来传情达意。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有助于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

三、获取历史教学语言的有效途径

1. 丰富史料,加深功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教育技巧的提高,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从各种书籍中采掘表现社会生活领域的材料,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它生动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可见,学习是储备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建议历史教师经常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学参考书、优秀的史学著作、乡土教材等。

学艺术的好处范文第8篇

备课的艺术就在于它本身是一种创作。说它是一种创作,这决不夸张,也决不逊色于文学、戏剧的创作。作家的创作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创作的内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的创作亦如此。在传统备课中,教师要深研教材,翻阅资料,从内容的取舍到叙述形式,从模型设计到方法选用,从命题的提出到问题的破解,从讲授的神态到板书的安排••••••等等,都要经过深度思维组织,确立重点难点,推敲文字用词,凝炼经典语句,选用方法范例,融入个性特色,最后写成自己的教案,使备课的内容遵从大纲,体现科学,符合实际,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在当今网络发达,电脑普及,多媒体盛行的年代,备课环节,仍需要充分阅读对比名师名家的课件,优化选用适合自己的内容范例,融入自我个性特色。在此过程中,教师融合自己的特点把别人课件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把别人的叙述变成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特色,制作自己的课件。只有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写出好教案,讲出好内容,展现教师的个人讲学风格与艺术。编写出一部好的课件,呈现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才有坚实的基础。备课创作应考虑如下内容:

(1)理清章节内容主线,联结知识群,构建讲授知识网络。例如:在沉淀生成与溶解章节中,应重点把握三方面内容,一是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换算,二是溶度积常数与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联系,三是综合平衡移动原理,即溶度积规则。

(2)精心设计讲授模型。讲授模型是思维模型,也是微观模型。微观模型抽象难懂,不易掌握,但一旦进入,就会茅塞顿开,理解深刻,记忆牢固。构建讲授模型需要深度的思维,高度的综合以及准确的抽象,从而凝练出若干个观点(概念)来支撑整个模型。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型进行课堂讲授,来讲清、讲透讲课内容,无论对授课老师,还是对听课的学生,都甚为重要。设计的讲授模型要清晰、简明、形象、易懂,讲课者讲授顺畅,言明意切;听课人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就无机化学课程内容而言,每一种理论学说,每类微观状态体系,都蕴含一个微观模型。设计讲授模型时要注重研究下列问题。①微观模型宏观化。人们的思维习惯是宏观化的,对日常所见的宏观模型言到意明,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而对于微观模型,则常常觉得抽象,难以理解。例如,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学生觉得最抽象,最难理解的。然而,通过设计宏观化的思维模型,将抽象难理解的微观模型与宏观思维链接起来,学生听课就觉得非常形象易懂。(3)精心选择人文教育内容,讲授时适时切入人文教育内容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精心选择、编排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人文教育内容,并在课堂讲授中适时切入,对激活教学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讲听效果有很好的作用。章节主旨人文内容力求少而精,恰到好处。人文内容的核心是为人之道,处事之理,将它渗透到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启迪学生做人的准则,处事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让学生在学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从而凝练出人生哲理和工作准则,同时又提升教师的讲授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收益。课堂讲授中切入人文教育内容时,切入点要准,内容要精僻吸引人,蕴含的哲理要耐人寻味,讲解时要见好就收,恰到好处,切忌“过”而“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演,不会句句打动学生的心灵,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语句不可能打动每一位学生,但教师的每一次课,凝练出的每一句人生格言,能打动一个学生的心灵、启迪一个学生的思维,激励一个学生积极上进就足矣。

2讲课的艺术

讲课是一门艺术。讲课的艺术根植于教师的本职,它汇集教师的知识、口才、经验于一体的创造性工作。讲课的艺术体现在讲课的内容、讲授方式方法的灵活应用、对讲授内容的熟悉与精通、理论联系实际、人文教育渗透、演讲激情与语言幽默、教与学的互动等方面。讲课的艺术归结于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气氛,其最核心的就是教师的讲授学生愿意听、乐意听、想多听—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如何达到这样的状态很值得探讨。本节从讲好绪论课、讲授艺术探讨两方面加以讨论。

(1)讲好绪论课。绪论课是第一课。而第一课是印象课、兴趣课。因此,讲好绪论课,对展示教师的良好教学形象、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衔接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讲好绪论课。绪论课的内容要精心选材、用心编排,要考究讲法、注重效果,力求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知识兴趣并重。绪论课的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化学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贡献;二是身边的化学;三是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四是化学课的教与学。

(2)建立化学微观思维模型。化学微观思维模型是将化学问题(化学理论、化学定义、化学原理)设计成化学微观模型,通过对微观模型的化学思维,看清化学微观模型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发生的化学行为,理解学会用化学语言(化学符号、化学定律、化学公式)描述所发生的化学行为,从而掌握所研学的化学问题。而化学微观思维模型最根本的是化学思维。化学思维是抽象的微观思维,对微观模型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及发生的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化学行为,只能通过大脑的深度思考,在思维中“看见”微观模型中的化学成分及发生的化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