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艺术史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院现设有美术系、设计系,拥有教职员工90余人,其中正教授9人、副教授29人。目前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有:美术学(师范)、油画、中国画、版画、书法、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雕塑等。同时设有美术MFA、艺术设计MFA专业硕士点,设计艺术学、造型艺术、美术史论、中国书画、学科教学(美术)等学术硕士点,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与国内和国际间建立了广泛而频繁的学术交流、互访、讲学等活动;2009年起通过建立2+2培养模式、联合工作营、引进海外优质课程、海外实习、联合展览等项目,使符合条件的学生有机会获得国内外双校的学历和毕业证书,也得到更多国际交流平台上能力成长和扩大视野的机会。
本院资料室拥有中外图书资料一万多册,中外报刊杂志千余种、电子文档室;学院有专业的“无形画廊”展厅,每年举行大量的各种美术展览;还建有相当规模的电脑机房、工业造型车间、广告摄影室、暗房、版画车间、陶艺车间、雕塑大棚、国画临摹室、油画材料工作室等设施,是沪上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和美术创作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学院建立了大量以上海市广大中小学为基础的教育实习基地和以优质企业为基础的艺术和设计的实习实践基地,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互动成长。近年学校为学院增设了设计创意中心及学生的创业孵化器等机构,并与上海企业界建立了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准备及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帮助。
近年来,美术学院在教学、科研、创作及学生就业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教师和学生的作品频频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会,并多次获得重大奖项和荣誉。
一、专业简介
美术学(师范):按师范教育的要求培养。培养具备现代美术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美术史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够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或能够在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拍卖行以及出版社、杂志社等专业机构从事相关的研究与管理工作的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现代艺术史、美学、素描基础、色彩绘画基础、设计基础、雕塑基础、国画基础、书法与篆刻、油画、中国画、版画、综合绘画、专业研修等课程。
绘画:设有油画、版画等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现代美术观念、掌握美术基本理论,既能掌握油画或版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又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素质全面的专门人才。并具备与绘画相关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现代艺术史、素描、色彩、油画、坦培拉、设计基础、雕塑基础等。
中国画:下设国画和书法两个方向。国画、书法是专门研究中国绘画和书法的技法、鉴赏以及相关的创作、品评理论的学科。学科的研究目的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中国绘画、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包括海派绘画、书法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当代潮流的探索与拓变。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传统中国绘画、书法基本理论和技法语言形式,了解海派绘画、书法的精神内涵,具有较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够对传统进行较深入系统的挖掘与研究,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雕塑:培养从事雕塑创作和研究,又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素质全面的专门人才。开设主要课程:素描、雕塑、雕塑创作、石膏翻制、泥塑人体、泥塑肖像、立体构成、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艺用解剖学、雕塑材料研究等。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专业培养满足各级职能机构及创意设计部门需要的平面设计人才,并能从事普及型与职业型艺术设计教学的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学、形态构成、设计概论、大学语文、西方美术史等基础课程,以及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图形想象、版式设计、书籍设计原理、书籍整体设、海报设计、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包装设计概论、包装整体设计、广告摄影、企业形象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印刷基础、设计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环境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能在建筑设计院、建筑装修公司、家具行业、会展行业和房地产企业从事中小型建筑(含室内外环境)设计和项目策划、咨询工作的高级人才。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专业绘画、工程制图、模型制作等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画法几何、材料与构造、力学与结构、建筑设备、业务管理等技术知识方面的课程,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专业实践方面的课程以及城乡规划、建筑历史、作品分析等专业理论方面的课程。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备从市场调查、创意策划到具体设计、现场配合、专业拓展的基本能力和报考建筑师执照所需的知识结构。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设计知识、先进的设计思想、熟练的设计表达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以及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开发、产品创新设计、专利技术研发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需要学习产品结构素描与透视原理、综合造型基础、综合设计表达、工业设计数字化技术、工业设计概论、产品摄影技术、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初步、设计材料与工艺技术、人机工程学、工程制图、市场营销与设计管理、改良性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创新产品设计、交通与运输工具概念设计、新产品开发设计理论研究、品牌开发与设计、系统设计理论研究等。
二、招生专业、人数和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学制
招生地区及人数
学费
(元/年)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湖北
美术学(师范)
四
30
2
2
2
2
2
10000
设计学类
四
40
7
7
5
5
7
4
绘画(油画、版画)
四
10
5
5
5
3
5
2
雕塑
四
4
2
2
2
2
中国画
四
4
3
3
2
2
4
2
备注:各地区具体招生人数,以各省(市)高考填报志愿计划书公布人数为准;考生只须参加省级招办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即可报考。
三、报考条件
1、符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确定的报考条件、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者均可报考;
2、体检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等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还须无色弱、色盲,近视不得高于800度;
四、录取原则
(一)考生须取得相应艺术类专业合格证或填报资格,并参加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达到各省(市)规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线。
(二)外省市统考专业采用各省统考成绩,按各省规定的录取原则录取。如未规定录取原则的(如非平行投档、全部投档的),则按照上海的录取方法录取。
(三)上海市各专业具体的录取方法:
取得多个艺术专业合格证的考生可以兼报相应专业,按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不分专业先后)。(公式如下)
影视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格局
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就意识到影视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并天才地预见到电影将揭开了人类文化历史崭新的一页,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他指出以电影为代表的视觉文化的出现,其重要意义决不亚于印刷术为代表的文化的昔日辉煌,甚至把它提高到能够“提高世界各民族的智力”的高度。也正因为如此,巴拉兹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应当在学校开设电影相关课程,加强对电影艺术的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鉴赏力。在他看来,电影艺术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它的诞生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作品,而且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能力用来感受和理解这种新的艺术。他大声呼吁:“目前我们急需培养群众对电影的鉴别能力,使他们能够对这种最足以左右群众趣味的艺术发生影响和作用。要使每一本关于艺术史和美学史的教科书最后都加上关于电影艺术的章节;要使电影艺术终于能在我们大学的讨论中、在我们中学的课程表上都占有席地位,否则,我们世纪这一最重要的艺术现象就不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意识里深深扎下根子。”
巴拉兹关于电影艺术应当进入大学校园的想法,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在世界发达国家逐步实现,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也有上百所大学开设了各种类型的电影课程。并且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影视教育也在全国迅速膨胀,同时电影教育的包容面更为宽泛,已经不仅仅是艺术类院校的专利,普通高校也开始尝试电影教育的课程。最初是在一些综合性大学的中文专业、电教等专业中设立影视方向,招收本科学生。后来师范院校,甚至理工农林医院校都开始涉足宽泛影视方向。笔者在2002年参加的上海大学举办的艺术学研讨会上,就开始有艺术院校的校长抱怨普通高校与艺术类学校争抢生源的问题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5∞多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至少一门以上的影视课程。同时影视相关课程也是各高校跨专业学生最喜欢的选修课之一,其中多数为“电影欣赏”、“电影评论”、“名片鉴赏”、“艺术赏析”等。不仅如此,影视及相关学科教育层次也在提高,从专科生到博士后,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至此,影视艺术教育在我国进入到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形成了兴旺而又多样的格局,影视教育也已成为许多综合性大学的标志和特色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影视教育的人文价值开始得到重视,专业化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的多重职能开始落实。
影视教育的意义
影视文化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性艺术文化类型。它既是一种耗资巨大的物资生产,又是一种影响巨大的精神生产,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它亦兼容了文学、哲学等多种社会科学的深邃思想内涵。仅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影视艺术的巨大影响力和收视群体,也是以前其他艺术种类所难以比拟的。影视文化因其拥有广泛的受众群这一独到优势而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文化层次的接受群体。它大大改变和提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及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增强和提高了文化的渗透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国家、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形成了一种带有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是影响亿万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大学生作为世界各国社会存在的特殊群体,因其特殊的年龄、心理特点与较高的文化积淀,成为了影视文化的重要关注者与接受者。影视文化因此也得以走进校园,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和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影视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完善审美教育体系。“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通过优秀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的作用,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影视作品当中优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和谐的色彩、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主人公身上所散发的人性之美,都能给人以审美享受,并从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大学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处在学校和社会的交界点上,他们能够通过影视作品预先积累社会经验,体验成功,体验挫折,感受不同的人生经历,学会正确的美丑认知。剧中人物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芒亦能够感染他们,给他们以生活的勇气和精神的力量。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愈来愈突出。尤其是影视艺术强大的渗透力、包容性与覆盖面,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政治观。其次,影视艺术又具有审美娱乐和宣泄作用。弗罗依德认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和冲动,在文明社会中总是受到各种社会规范、文化习俗、法规法律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压抑,只有通过神话、宗教、梦幻、艺术等转移和升华,才能以合法手段成为社会可接受的宣泄形式。当今的大学生身处在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面临着知识的更新和生存就业等多重压力,需要进行适当的宣泄和释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影视艺术可以通过形式特征给予观众视觉、听觉的生理享受,给人以生理、心理的。在欣赏影片过程中观众可以产生一种“白日梦”的幻觉,这种幻觉将现实与梦境、真实与想象融合在一起,使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原本无法实现的“本我”得到合法的满足与宣泄。可以说这是在此之前任何艺术种类都不曾有过的。它通过虚构的“现实”来调和人们心理中“本我”与“自我”、“快乐原则”与“道德原则”之间的矛盾冲突。好莱坞正是制造这种“白日梦”的庞大机器,并因此而获得“梦工厂”的称号。“宣泄”这个词在希腊言文中的原义就是“净化”、“陶冶”,影视艺术正是通过这种光影声画将观众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当中,不仅使观众的本能欲望得到了满足,并使观众的情感得以无害的宣泄,达到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陶冶。
当然,影视传播的过度泛滥也会有些负面的影响。比如由于影视传播的媒体霸权,人们对它的依赖性和被动性越来越质疑,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人士对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害趋利,充分利用影视教育的特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重视和加强高校的影视教育,用好影视教育这块重要的阵地,对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影 视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影视教育在中国高校已呈遍地开花的态势。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越来越多的学子抱着美好的梦想选择了影视类专业,并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舞台上熠熠闪光、出人头地。然而面对众多的影视类专业和众多的招生院校,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困惑与迷惘。虽然国内也不乏办学层次高,师资力量强,办学特点突出的高等院校,但整体衡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生源质量差异较大。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文化积淀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办学水平差异较大。广播影视类专业包括艺术类和文史类招生,其招生、录取方式根据学校、专业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报名和录取比在10:1以上,个别专业如表演、播音主持更高达百比一以上。也正是由于报名的火爆,一些缺乏相关专业办学条件的院校在利益的趋动下,盲目增设相关专业,仓促上马,导致办学层次低,师资匮乏,教学质量差,人才培养素质低。在收费标准方面,不同院校、专业之间差异较大。一般综合性院校影视专业每年的收费在4000元到10000元之间,艺术类专业院校实际收费要高于此,一般要在8000元到12000元。个别重点院校和独立学院收费高达18000元。广播影视类专业的生源一般多来自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但随着各级各类学校大量开设影视艺术专业并不断地扩招,以及其相对其它专业较低的文化课分数,一些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想借助艺术招生进入影视专业学习从而获得本科学历的人数逐渐增多。根据一些调查,一般艺术专业学生生活费用为每月699元到2000元,少量学生一个学期费用高达近万元。和理工科学生相比高出不少,给部分家庭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学校带来欠缴学费和增加助学贷款岗位的工作压力。
其次,教学与实践脱节,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就师资这方面来说,一些综合类院校在利益的趋动下,仓促增设影视类相关专业,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于是从文、史、哲或美学领域抽调,这些师资属于半路出家,未经专门化的训练,而学校又忽视这些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造成了从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教学环节当中,某些综合性院校没能考虑到影视类专业的特殊性,观念陈旧,管理呆板,学校硬件设施差,教师只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没有给学生创造更多介入相关领域的机会,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加之老师的知识更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出现学生一毕业,所学的知识已经陈旧落伍,一些“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一进入社会,和“新生”无二,知识面较窄、技能不足,不得不接受实务技能的再培训。从学生这方面来说,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学以致用的思想没有贯串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重短期实用,轻长远发展”、“重现状,轻历史”、“重视外语学习,忽视文化修养”等学习倾向,部分学生仍习惯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而缺乏主动的独立思索训练,缺乏课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足够的人文知识准备,缺乏质疑精神致使其创新能力和研究意识欠缺。另外,一些拥有较好的教学设备资源的学校囿于“学校固定资产需妥善保管,严禁外借”的思想,无法将设备、场所向学生开放,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相当不利的。
影视教育的发展方向
鉴于目前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各院校应当以学生为本,立足长远,同心同德,切实将影视教育作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解决。
一、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调整课程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为社会基层培养多功能、复合型钢琴人才,既能从事企业、事业单位的音乐文化活动的表演、组织和推广又能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基础钢琴教学工作。高职钢琴专业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专业能力:(一)钢琴演奏能力。包括钢琴独奏能力、钢琴即兴伴奏及编配能力、合奏能力。(二)钢琴教学能力。包括1、分析作品能力,其中包括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的把握等。2、语言概括能力,其中包括知识点、难点讲解与联系方法等。3、分析讲解能力,其中包括规范弹奏法、节奏、乐句、力度、踏板、乐谱标记等知识内容。4、教学中的示范演奏能力。目前,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最欠缺的能力就是钢琴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不会教学的人,演奏得再好,也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教学能力除了示范能力之外,还包括作品分析、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等能力,当然还包括音乐史、音乐形态分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世界民族音乐等学科知识和能力。
根据以上职业能力分析可将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钢琴》课程分为四个知识模块,在原有的钢琴演奏模块与钢琴即兴伴奏模块的基础上,增设钢琴教学法模块与钢琴艺术史及作品赏析模块。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加强艺术实践环节及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智慧。
模块1-钢琴独奏与合奏:中级、高级弹奏技能训练。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音乐家的作品。四手联弹、双钢琴、及协奏曲的合奏训练。注重音乐感、音乐听觉、音乐表现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模块2-钢琴即兴伴奏及编配:不同体裁,不同形象,不同织体,不同类型的伴奏曲以及织体鲜明的练习曲、乐曲。歌曲调式、和弦、结构、伴奏手法的理性分析。自配即兴伴奏训练以及边弹边唱练习。
模块3-钢琴教学法:系统的、全面的、初级的钢琴技术训练、各种技术的练习方法。儿童学习钢琴的特点以及活动设计能力训练,力求从理论上让学生明了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明了做一名合格钢琴教师所必需具备的各项素质。
模块4-钢琴艺术史及作品赏析:在有限的时间内,开阔学生视野,浏览和赏析各个时期和不同风格流派的中外钢琴名曲,将学生的学习领域从原来只局限在钢琴技能的领域,拓展、提升到对于钢琴艺术的整体认识层面上来。
三年制音乐表演专业钢琴课程授课计划(拟)
二、钢琴课教学中采取的主要授课方式:
1、 个别课授课方式。钢琴学习是一种音乐特殊技能技巧学习,学习过程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个别课授课是国内外钢琴教学中的主要方式,有利于根据钢琴教学的特征、规律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与保护学生对音乐技术与艺术风格的独特感受力、领悟力,培养其独特的创造意识与能力。
2、 集体课授课方式。集体课教学主要包括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法、钢琴伴奏等理论课教学和技能课中有关钢琴技能共性特征的讲授,着重于钢琴技术与艺术特征的共性课程内容。
3、 小组课方式。这是一种介于大班课和个别课之间的教学方式,适用于钢琴合奏课、钢琴伴奏课等,既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观摩、探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
三、以高职毕业生实际工作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
1、钢琴演奏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钢琴作品浩如烟海,要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达到高职的钢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与实际工作世界密切结合,采取精选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选择策略。高职钢琴毕业生的演奏水平和演奏程度必须达到一定的级别规格。不管是从事钢琴表演或是当社会钢琴教师,演奏能力都是其核心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钢琴教师,“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 很难想象自己都不能较好的演奏的人,怎么可能教出合格的学生。因此高职钢琴主修学生个别课的教学内容可参照和综合社会音乐钢琴考级、文化行业特有工种“钢琴演奏员”职业技能鉴定、以及中央音乐学院 “全国音乐教师等级认证”的培训和考试曲目要求,确定高职钢琴演奏课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增加流行通俗钢琴小品的教学内容,使毕业生在酒店担任钢琴师等工作时有大量的乐曲储备。此外还应加强四手联弹、双钢琴等合奏课的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音乐合作能力。高职钢琴演奏课教学大纲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曲目按程度科学性分级,以便让教师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尽早的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职业规划。
2、钢琴即兴伴奏及编配教学内容
钢琴即兴伴奏及编配能力是音乐专业学生钢琴演奏能力、想象力、创新力、音乐素养的综合体现。拥有较强的钢琴即兴伴奏及编配能力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钢琴即兴伴奏课集体课一般开设在第二年,主要针对声乐、器乐专业的副修学生,但由于钢琴专业学生与副修学生的专业程度与专业要求不同,高职钢琴专业学生从进校第一年就应该单独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第一年采用集体课的形式,结合钢琴基础教学的进度与实例,总结拜厄、汤普森、车尔尼等教材的和声规律和织体类型,培养学生掌握各种音乐风格的基本伴奏技巧,特别是流行、爵士风格以及儿童歌曲的即兴编配能力。第二年起可采用集体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形式,教学内容结合高职声乐专业的歌曲,学习中外各种音乐风格的正谱与简谱歌曲伴奏,并担任声乐学生的各种考试和演出的钢琴伴奏,在舞台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伴奏水平。
3、钢琴教学法教学内容
(1)儿童教育心理学――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琴童学琴过程中的相关心理活动,使学员掌握与琴童及琴童家长的有效沟通手段、强化和促进钢琴教学效果。
(2)音乐新视野――音乐快乐教学法――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和极富趣味性的新教材解决儿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枯燥与乏味等问题。
(3)钢琴教学法知识: 钢琴技巧的训练――从入门到车尔尼299的科学训练方法,重点讲解基础阶段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式。培养乐感及歌唱性――解决琴童演奏时缺乏乐感和歌唱性的问题。踏板的使用――总结各类踏板技巧,并结合不同时期的作品讲解踏板的具体运用方式。复调作品教学――结合常用钢琴复调教材,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复调作品教学方法。高级阶段钢琴技巧训练、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复调音乐作品演奏与教学、中国作品的演奏与教学、钢琴文献与经典教材的选用等。
4、钢琴艺术史及作品赏析教学内容
钢琴艺术发展史(古典时期、浪漫派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国钢琴发展史,它力求从理论上让学生明了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了解世界及我国钢琴历史,这是做一名高素质的钢琴演奏者和钢琴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钢琴作品浩如烟海,高职学生短短三年所能演奏的乐曲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开设钢琴作品赏析课能够扩展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视奏和作品分析能力,扩充学生的浏览曲目容量,开阔学生艺术视野。
【关键词】理工类高职院校;建筑艺术专业;岗位(群)职业特性;美术教学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市场和建筑装饰行业都在蓬勃发展,建筑装饰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正在迅猛发展,在城市、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建筑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发展,给中国的建筑装饰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为建筑装饰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的空间。伴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很多不同性质的高等院校(包括理工类、艺术类院校等)纷纷开办、增设建筑艺术专业或方向,开设了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环境艺术、城镇规划等专业。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但与此同时,与迅猛发展的建筑装饰行业和越来越高的从业标准相比,理工类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还有待提高,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已经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建筑装饰人才岗位群的需要。因此,明确建筑装饰行业岗位(群)的职业特性,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以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1.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体现出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各专业市场持续发展的特点。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建筑装饰行业快速成长成为朝阳产业。近些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中装协提出的“十二五”行业发展目标指出:到2015年,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数力争达到250万人,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00万人,年平均增加20万人;每年新增从业者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争取占到50%左右,力争形成一支在社会上有较强影响力的设计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设计师队伍人员总数争取达到120万人,比2010年增加40万人,其中,中、高级设计师总人数争取达到12万人,比2010年增加7万人,高级设计师争取达到1万人,并产生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名牌设计师;项目管理人员力争达到40万人,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争取达到18万人,比2010年增加7万人。同时提出在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制与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的基础上,着力调整行业的人才结构,提升从业者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些都预示着建筑装饰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呼唤着更多职业从业者的加入。
2.建筑装饰设计岗位(群)的职业特性及能力要求
建筑装饰专业主要以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建筑装饰行业培养高级装饰设计师和项目管理人员。无论从事设计工作还是项目管理工作,都要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作为装饰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一项主要能力就是绘制效果图。在计算机绘图普遍应用之前,接受严格的素描、色彩训练,是手工绘制效果图的重要基础,缺乏绘画技巧,将很难完成效果图的绘制工作。但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绘图在效果图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绘效果图已经很少在设计领域中被使用。在方案设计、工程招投标等方面计算机绘图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图。电脑绘图具有绘图逼真、出图时间快、便于交流、方便修改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将人们从手工绘图中解脱出来,更可以弥补理工类学生的美术技巧。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专业设计都要求用电脑完成,这些因素都要求学生在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同时,更需要有较强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修养,对美术理论有着较深的理解。
3.高职建筑艺术专业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
建筑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体现那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成就。建筑装饰作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备较强的美术基础和艺术修养。美术课是这一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具有促进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设置的艺术类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造型基础、效果图表现技法、计算机绘图等。其中,美术课是所有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只有具备较强的美术基础和艺术修养,才能胜任建筑装饰专业的高级人才需求。
4.目前高职建筑艺术专业美术课存在的问题
建筑装饰行业要求从业者应具有较高的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与之相比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美术课的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培养方案不明确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美术课教学还在延续着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还多是集中在绘画技巧的提高上。石膏到静物,结构素描到明暗素描,色彩静物到风景写生,基本是仿造美术院校对于本科生的教学模式。甚至教学难点、培养目标都完全相似。完全脱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培养方案,更不能针对生源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这样势必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住高职建筑专业的特点来进行美术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不能充分展现出美术课在基础知识以外的重要作用。
(2)生源问题
目前建筑装饰专业的招生对象基本是艺术类和理工类招生,艺术类学院多招收艺术类考生,这些学生在入学前都经过较好的美术训练,均达到了美术的中级水平。他们又是根据爱好兴趣选择的专业,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高。而理工类招生的高职院校所招收的理工类考生,他们在入校前绝大多数未接受过美术训练,对美术基础的理解极其有限,对所学专业的行业特色了解不深,且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美术课学时有限,很难在短期内达到行业岗位(群)要求具备的美术基础。更有甚者在一定时间内绘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后,学习美术课的热情明显下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甚至怀疑学习美术课的必要性。可以说,理工类考生美术基础的欠缺已经严重影响者其在建筑装饰行业中的工作能力,因此必须改革授课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5.理工类高职学院美术课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
5.1转变教学观念
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是艺术与理工相结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高校美术教师队伍中,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绘画技巧轻美学理论、重造型能力轻艺术修养等问题。这种只重视绘画技巧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做法, 已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高校美术教师这一岗位。更不能完成现代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工作。
5.2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要达到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培养目标,则必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教学方式与学生理解能力严重脱节。另外,从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招生情况看,学生美术基础较低,综合素质相对较弱,教师的示范、学生观摩的课堂教学方式早就难以满足美术教学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也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5.3增强实践与创新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观察能力及表达方法,注重学生对建筑形体实质性和规律性的把握,注重学生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并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高尚情操、完善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应要求学生感受到物象外观的形状,能够透过复杂物象表面抓住物象造型特征,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通过室外写生要求学生记场景、记色调、记形象,慢慢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要避免过分追求画面效果和表现方法的倾向。
5.4丰富课程内容
要想真正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还需要有综合的艺术修养及人文素质修养等,这一点就要求美术课程中要注重艺术理论传授,可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充实技术技能教育,如中外艺术史、艺术修养探讨等理论课程。美术教师在给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授课时要注意专业的特殊性,要把单纯的美术课程与建筑结合起来,这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知识面,除了自己的美术知识外,还要补充建筑类等其他知识,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对建筑装饰材料、制图等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美术与建筑的结合。
5.5探索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建筑装饰类专业学生绘画基础薄弱,在授课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除基本的静物写生外,还应增强建筑风景写生和速写训练;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快速写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与概括力,也是一名建筑师手绘能力训练的最基本途径。在速写训练中随时记录优秀的建筑造型、精彩的图案设计及瞬间灵感等,能培养和提高形象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及准确的造型能力。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将头脑中的构思迅速表现出来,便于捕捉设计灵感,根据建筑装饰设计的意图构思,画出不同类型的方案的快速草图,进行比较、推敲,使构思不断深化。设计师与客户沟通中能迅速、准确、生动地根据要求画出草图,看上去更加人性化,也显示出设计师的基本功。一张手绘的效果图往往就已经是一幅较为完整的设计图了,这些都是计算机、相机所无法替代的。正因为这一点,手绘效果图绘制越来越成为企业选拔建筑设计人才的一项内容,由此可见,在学习中加入速写课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实践及项目法教学应大力推广,即在素描、色彩的不同学习阶段,真针对性的加入各种实训情景,如结合色彩写生,可增加色彩构成等设计理论的讲解与实践,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加入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鉴赏实训项目,将理论教学更好的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结合素描写生,强调结构素描的重要性,以建筑风景写生及室内环境写生为主,进行相应的结构素描实训项目训练。使学生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将枯燥、抽象的美学理论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每一段学习目标都与今后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充分完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法教学目的。
同时,对于学生的作品可以采用互评、自评,让他们由被动训练变成主动进取,让他们学会分析、学会判断,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思考和完善,力求做到最好,最后由教师再逐一作评价。另外还可以利用优秀的学生作品来启发大家,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并利用作品展览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信心。
总之,美术教学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不拘一格,紧跟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同时,授课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创新教学模式,勇于探索与变革,能真正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廖晓玲.谈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美术教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 黄艳、温力、任南.高职院艺术类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11第69期
湖北工业大学座落在武汉市武昌南湖之滨,武汉创意产业聚集带的核心区域,是一所艺术设计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一本高校。学校始建于1952年,校园占地面积1600余亩,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留学生2千余人。学校设有57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7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立项建设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3%以上。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及后勤服务设施。
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创建于1978年,是全国开办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最早的高校之一,1996年具有艺术设计硕士授予权。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现有教师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50人,在校学生近三千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是我校的优势特色学科,经过36年的本科专业建设,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特色学科。学校以湖北省同类学科中最早的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省“学科优势与特色领域”、 湖北省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为发展平台,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广受欢迎的艺术设计高级人才,在校生和毕业生在国内外重大设计比赛中获得500余项大奖,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设计界知名人士。学校是湖北省艺术考生首选的、中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艺术设计院校之一,赢得了“学设计,到湖工”的美誉。
二、专业介绍
1、设计学类:本专业后期可选择以下8个专业或方向:
(1)视觉传达设计:本专业培养具有视觉传达设计观念,掌握现代设计理论、平面设计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平面设计、广告策划、创意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原理、平面构成、编排设计、图形设计、标志设计、广告策划、包装设计、CIS设计、商业摄影、书籍装帧设计、网页设计、POP设计等。
(2)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广告理论及相关设计与技能,能从事企划、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广告学、传播学、营销学、市场学、广告媒体、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平面广告、网络广告、文案写作、影视广告等。
(3)产品设计: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国际化视野、较强设计创新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知识技能,能从事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开发研究、设计管理以及公共环境与设施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材料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管理、绿色设计、系统设计、雕塑与制模、人机学、价值工程、设计表现等。
(4)产品设计(玩具设计):本专业培养具有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及玩具专业设计知识,能从事玩具产品、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应用型高级设计及策划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玩具设计概论、创意思维与方法、玩具结构设计、玩具制图原理、电动玩具设计、形态玩具设计、机动玩具设计、玩具3D动画演示及制作、原创卡通玩具系列设计、玩具产品系统设计等。
(5)环境设计: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设计观念,掌握建筑新技术、新工艺,能从事室内外设计、环境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展示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应用设计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概念与创意思维、公共规划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空间设计、民居设计、展示设计、人机学、设计表现、透视与工程图等。
(6)环境设计(展示设计):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论知识、掌握展示设计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大中型展览、博览会、大型活动、展览实务、各类商业展示、陈列及相关展具开发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应用设计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立体构成、展示、色彩构成、空间概论、展示设计与策划、展具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模型、环境艺术设计、材料工艺、工程图学等。
(7)公共艺术(装饰设计): 本专业培养具有艺术设计观念,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地域艺术特色及民间美术精华综合素质和美术创作能力,能从事城市艺术景观、雕塑、壁画及艺术饰品等教学、科研工作和应用设计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绘画媒介研究、装饰绘画、传统装饰画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装饰艺术史、雕塑、壁画、民间美术、公共景观设计、装饰工艺与材料、装饰品设计等。
(8)动画: 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影、电视、卡通动画创作基础知识,掌握动画设计及制作技能,能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和应用设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动画设计基础、动画创作及原理、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技术、卡通造型设计、三维动画软件、广告动画制作、影视美学等。
2、设计学类(中美合作办学):本专业后期可选择以下2个专业方向:
(1)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本专业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掌握中西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观念、方法和技能,精通英语,能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双语创意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平面构成、编排设计、图形设计、标志设计、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S设计、商业摄影、书籍装帧设计、网页设计、POP设计等。
(2)产品设计(中美合作办学):本专业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联合培养具有宽知识面、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熟练掌握中西方工业设计理论、设计技法,能面向国际从事各类产品造型设计、设计艺术教学和科研的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产品设计概论、产品制图原理、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与金工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表现、工业设计史、设计心理学、专业摄影、创意思维与方法、设计管理、产品快题设计、概念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系统设计等。
三、招生省市、专业、计划
1、我校今年艺术类专业面向北京、上海、湖南、福建、广西、山西、河北、江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13个省市区招生,预计招收700人。
2、招生专业及计划:
序号
专业
所含专业或方向
层次
计划
学费
11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600
10350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
本科
环境设计
本科
环境设计(展示设计)
本科
产品设计
本科
产品设计(玩具设计)
本科
公共艺术(装饰设计)
本科
动画
本科
12
设计学类(中美合作办学)
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
本科
100
24000
产品设计(中美合作办学)
本科
3、我校根据各省报考情况,确定分省招生专业、招生计划。
四、招生对象和条件
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美术类统考达到本科合格线;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者。
五、报名、专业加试
1、报名时交验材料: 居民身份证。
2、 专业加试内容:
非湖北省考生:素描(100分,180分钟)、色彩(100分,180分钟)。
湖北省考生:素描(100分,180分钟)、色彩(100分,180分钟)、速写(100分,30分钟)。
3、考试安排:
北京、上海、湖南不安排专业加试,其它省份考试安排如下(具体报名及考试时间以各地实际公布时间为准):
省(区)
考点
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湖北
湖北工业大学
网上报名
2月28日-3月6日
3月13日
河南
郑州市106中学
现场报名
1月29日-30日
1月31日
江苏
南京晓庄学院
现场报名
2月3日-4日
2月5日
安徽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现场报名
1月18日-19日
1月20日
广西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现场报名
1月26日-27日
1月28日
福建
福建师范大学
现场报名
待定
待定
河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院
现场报名
3月11日-12日
3月14日
山东
济南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网上报名
2月2日-2月26日
3月1日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晋中校区
现场报名
1月17日-18日
1月20日
江西
南昌大学
网上报名
1月8日-17日
1月21日
4、报考注意事项
(1)所有考生只能在生源所在地参加报名、考试,不能跨省(市、区)报名。
(2)非湖北省考生报名时无需选择报考专业,合格证各专业可通用。
(3)湖北省考生报名时可同时兼报设计学类(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单独划定合格线。
(4)若湖北省外考生的试卷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使试卷遗失或损坏,则视当地美术统考成绩为我校的校考成绩。
六、合格证的发放
1、考生通过我校招生网(zs.hbut.edu.cn)查询专业考试成绩及合格情况,学校不再寄发合格通知单。
2、非湖北省考生:北京、上海、湖南美术统考合格的考生即取得我校合格资格;对其他省(区)考生,按校考成绩不分专业、统一排名划定合格线,各省(区)校考成绩前三名给予优录资格。
3、湖北省考生:按【校考成绩+统考成绩】分专业排名划定合格线;其中设计学类(非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合格的考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可填报设计学类(非中美合作办学)专业,亦可填报设计学类(中美合作办学)专业,校考成绩前三十名给予优录资格;仅有设计学类(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合格的考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只能填报设计学类(中美合作办学)专业。
七、录取原则
1、考生须第一志愿填报我校且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控制分数线。
2、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要求60分以上(满分150分制),对专业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可酌情放宽外语成绩要求。
3、非湖北省考生:北京、上海、湖南按综合成绩【文化成绩×50%+统考成绩】,择优录取;其他省(区)按综合成绩【文化成绩×50%+校考成绩】,中美合作办学专业与非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分开排名,择优录取;综合分数相同,以专业成绩排名。
4、湖北省考生:根据综合成绩【文化成绩×50%+(校考成绩+统考成绩)×50%】,中美合作办学专业与非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分开排名,择优录取;综合分数相同,以专业成绩排名。
5、符合我校优录资格的考生,若当地招生政策允许,报考我校优先录取。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3-0033-05
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在15%与50%之间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超过50%则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划分标准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统计部门普遍接受。按此划分,我国高等教育从2002年起已进入大众化轨道,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5月,中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过短短数年,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美元的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转变,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道路,这不能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而要看到的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入学招生、投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高等艺术院校在应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挑战上更有其个性和特殊性。本文拟通过四川音乐学院综合办学实践,抛砖引玉,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艺术院校的发展之路。
四川音乐学院从1939年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的戏剧、音乐两个专业的“小综合”,到1959年四川音乐学院的“完全音乐本科”,再到1999年以后以音乐为龙头、以艺术专业为主体、相近学科专业相互渗透的“大综合”,已走过了近70年的办学历程。其办学思路始终与社会、经济及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密切结合,与时俱进。尤其最近10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支持关心下,学院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出并逐步实施了 “既要做大,更要做强”的办学指导思想。
四川音乐学院2006年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形势和现实要求我们既要有使命感,又要有紧迫感。不加快发展就是落后,在发展中必须抢占高点,必须亮出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传承创新、综合协调”。在近10年的发展中,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以及学院的定位、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形成了清晰的办学思路。学院已经实现了三大转变:首先是由只有单一校区的院校,发展成了拥有多校区的院校;其次是师生规模由2000多人的传统院校,发展成为了今天师生规模达18000余人的现代院校;第三是由只拥有音乐学科的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了拥有全部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院校。这三个转变,既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因为它折射出了全体川音人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折射出了作为一所区域性高等艺术院校在大众化背景下的战略选择和价值取向。
一、 以音乐专业为龙头,以艺术专业为主体,相关专业协调发展,是川音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
(一)以音乐专业为龙头是川音发展的历史传承
在过去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四川音乐学院与其它音乐学院一样,主要设置“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三个传统音乐专业。音乐专业是学院的优势专业,1940年建校之初,就第一次在国统区公开唱响了《黄河大合唱》,随后成立的“海星合唱团”、“东方弦乐团”,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初七七级钢琴系的学生刘亿凡在华沙参加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获奖;川音1980年在全国举行首届交响音乐比赛中,四部交响乐同时获奖,同行称之为“团体冠军”; 1983年,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选――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中,《蜀宫夜宴》与《达勃河随想曲》两首民乐合奏曲双双获得一等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川音在音乐方面的成绩更是硕果累累:歌唱家范竞马、“钢琴王子”李云迪等都是川音培养出的在国际享有盛誉的音乐艺术家。四川音乐学院因为音乐方面的成就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是由川音建校以来的历史传承所决定的。
近年来,一些老牌院系在继续办好传统音乐专业的前提下,学院相继增设了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专业方向:作曲系开办了录音艺术专业,下设录音艺术与电脑音乐、数字娱乐音乐配乐、数字娱乐音乐编辑与策划等专业方向;音乐学专业增设了音乐新闻与评论、音乐治疗、音乐舞蹈教育等专业方向;音乐表演专业增设了提琴制作、钢琴调律、合唱、钢琴伴奏、双排键电子琴、音乐剧等专业方向,对传统音乐专业的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多层面的拓展。
(二)为重新建立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和办学格局,办学向艺术综合发展
1996年,由于重庆市直辖,四川美术学院和西南师范大学等院校脱离四川,使四川省高校原本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和办学格局被打破。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教育厅开始规划在四川音乐学院的基础上创办以音乐为龙头,多学科、多专业综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艺术大学。学院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在继续提高传统音乐专业办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陆续开办艺术类其他专业,并形成以音乐为龙头,多学科、多专业综合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
自1998年以来,根据社会的需求,学院开始陆续新建音乐专业之外的其他艺术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如绘画、雕塑、艺术设计、舞蹈学、表演、录音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2003年后,学院又开设了工业设计、公共事业管理、戏剧影视文学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新型的艺术专业和交叉专业。
经过近8年的不懈努力,学院目前已开设了17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类专业15个,交叉型专业两个),近100个专业方向,涵盖了艺术类中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传媒等,专业覆盖面广,形成了以艺术专业为主,文、工、管结合的办学新格局,为综合性艺术大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三) 社会需求也促进川音走加快拓展新兴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办学道路
生活好起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加急迫。根据权威的统计年鉴,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4.38%,四川是22.57%,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1.3%,四川是16.21%。四川人无论城镇还是农村文化娱乐消费占人均消费结构的份额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四川是一片发展文化艺术、文化产业的沃土。作为一所区域性大学,为了适应四川省乃至全国文化发展的需要,学院决定在“积极发展传统学科,大力扶持优势学科”的同时,“加快拓展新兴学科”以及“优势互补,交叉融合,综合协调”的发展思路,积极构建以音乐学科为龙头,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新体系。
在以传统音乐学科专业作为龙头的基础上,学院利用多学科、多专业的整合与重组,实现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互补,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如2001年新建了通俗音乐学院,开设通俗器乐、通俗演唱、音乐制作与录音工程、现代音乐文学、现代流行舞蹈、流行歌舞等新的专业方向。
拓展传统优势专业,把他们与现代艺术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满足了时代需求,也让传统的优势专业焕发出新的光彩。
戏剧系一直非常重视学科专业体系的综合化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专业课程设置打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广泛涉及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突出了当今学科体系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的鲜明特征和发展趋向。该系的音乐剧表演专业在充分利用音乐专业优势教学资源的同时,又有机地结合了戏剧、舞蹈、舞美等方面的专业要素,是集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于一体、综合性强的舞台艺术。
美术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利用多学科并存的环境着力加强学科交叉和各专业的协调发展,强调专业的前沿性和特色,打造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专业。该院在绘画、雕塑、视觉传达等传统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卡通艺术、工业设计、环境艺术、数码媒体艺术等新专业和新方向。这些专业或专业方向无不体现出多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和现代学科专业体系的重构。在该院工业设计各相关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中,既有美术专业所共有的《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又有《力学》、《画法几何》、《计算机基础》、《电脑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等不少理工科方面的课程,充分显示了学科专业知识的多元化和综合性。
新办的数字艺术专业,更是集音乐、美术、文学、影视编导、表演等为一体的交叉型、复合型学科专业体系。尤其是在它的新媒体设计与制作和游戏设计与制作方向中,其美术、音乐和计算机编程等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资源的整合体现更为充分。数字艺术又是一种艺术性与技术性高度结合的前沿性学科专业,其知识和技术含量高。数字艺术专业的创办,不仅使学院多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而且实现了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同步发展。
二 、精英型人才的培养和大众化人才的培养并存,是川音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
经过近70年的办学历程,在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引领下,学院已从以前单一的精英培养模式转变为“高精尖”与“复合型、应用型”两种人才模式,以传统学科为基础,与现代应用艺术并举。
由于学院始终如一地坚持了精英教育的实施,使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钢琴、小提琴等传统优势专业及新办的工业设计专业的“高、精、尖”人才不断涌现、层出不穷。2000年,钢琴专业学生李云迪、陈萨分别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和第四名,以优异成绩为国、为学院赢得殊荣。文薇于2005年12月获第9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三名。宁峰于2006年10月获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并同时获得两项特别奖,成绩斐然,扬名海内外。上述国际顶级音乐比赛的获奖者,有力印证了学院精英教育的显著成效。除优势学科和龙头专业外,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学生刘锐、贺承的设计作品连获2006年度和2007年度德国国际工业设计“红点奖”。贺承、周东的作品2004年获得意大利国际工业设计“IMM奖”。
在学院精英教育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复合型、应用型”教育也向社会和公众展示了非同凡响的骄人成绩。在2005年全国第二届“超级女声大赛”前5名中,川音学生独占3名。通俗音乐学院大四学生李宇春获总决赛冠军,被世界著名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评选为“2005年度亚洲风云人物”。2006年,学院声乐系毕业生谭维维又在第三届“超级女声大赛”中取得亚军的优异成绩,通俗音乐学院学生魏晨也在2007年首届“快乐男声大赛”中荣获第三名。
为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学院充分发挥了各系(院)的办学优势,提倡原则性与灵活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适度拓展新学科和新专业,并始终注重办学的内涵、特色和效益,鼓励和支持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2006年5月,学院进一步整合音乐学科专业体系,新建现代器乐系。该系将原管弦系专业体系中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专业个性,同时又是社会热门专业的西洋打击乐、萨克斯管、古典吉他和民乐系的民族打击乐等专业进行专业分流和重组,使上述几个专业的艺术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释放,社会价值和影响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打击乐专业传统的单一模式以及教学观念和教学体系上的局限性,不仅使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学科结构得到了优化,而且还更加有利于“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
针对社会需求的变化,一贯以培养理论性人才见长的音乐学系加大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该系将部分专业尽可能地与管理学科和应用性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就学期间便能积极参与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策划、文化市场营销与策划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就业时能有更加宽泛适用的选择。该系音乐治疗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即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成都市救助站等医疗卫生机构为精神病患者和残疾儿童作义务治疗,协助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建立音乐治疗室。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系又组织心理咨询小组,奔赴灾区进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日前,还在成都交通广播电台一档心理节目中对广大的听众普及心理知识,以及音乐治疗在灾后如何干预心理危机,真正使音乐成为社会的音乐,使艺术成为社会的艺术。
作曲系在新开设数字娱乐音乐配乐、数字娱乐音乐编辑与策划等专业方向后不久,即在成都市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与有关单位合作,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了数字娱乐产品方面的研发工作,使该系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均得到了更新和拓展。
学院新开设的提琴制作和钢琴调律等专业,由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既可以为乐器生产、使用以及后续服务培养技术精良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同时也可以培养面向大众需求的普通专门技术人才,从而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双重效益。
戏剧系为适应社会需求,在教学别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了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加强了艺术实践及学生实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美术学院对传统学科与应用性学科采取并行发展工程,充分保障传统学科的稳步发展,又注意学科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在发展规模和财力支持方面,该院则明确向应用性学科专业倾斜,旨在使所培养的人才始终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接纳。为此,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卡通艺术、数码媒体艺术、环境艺术和视觉传达艺术等系科专业方向的教学均做到了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上述学科专业或以特定的课题切入,或开设特色课程,或将学生组成课题小组深入到公司或企业进行实际运作,收到了显著的办学效益。
针对数字艺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广阔的拓展空间,数字艺术系在专业设置上注重对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准确定位,追求社会需求和教学的契合,使这一新兴专业从一开始便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在教学中,该专业通过教学和行业的有效对接,将艺术和技术性的基础课程与应用性很强的实用课程紧密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实例教学、项目开发相结合,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艺术潜能和实用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三、科研促进教学,以演展带动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
(一)科研推动重点学科建设,从而加快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因为它对学科方向的凝练、学术队伍的优化、学术氛围的营造均具有引领作用。
加强科研促进教学,特别是紧密结合学院现有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键盘乐器)、两个硕士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和四个省级重点课程(作曲主科、钢琴主科、高师声乐和弦乐艺术)的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对其科研选题、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在科研的广度和深度上狠下功夫,形成以中青年优秀教师和科研骨干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诸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是学院学科专业体系中的传统优势学科和龙头专业。我们加大了对其科研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该学科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级教师群体中,黄虎威教授的《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和《转调法》,熊冀华教授、邱正桂教授的《总谱读法》,黄万品教授的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作曲教学法研究》,敖昌群教授的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多声部和声研究》,作曲专业李西林教授的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斋腾秀雄指挥法教程研究》等已在教学工作中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键盘乐器也是学院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优势学科专业,在钢琴专业的专家级教师群体中,杨汉果教授的《钢琴艺术史研究》,郑大昕教授的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当代钢琴演奏流派及其发展》,李晓玲教授的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钢琴演奏教学法研究》,郭幼容教授的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钢琴伴奏专业建设研究》等科研项目及其研究成果,对该学科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的突飞猛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弦乐艺术是学院第一批省级重点课程之一,小提琴专业教授胡惟民和杨宝智不仅教学水平高,而且科研成果突出。胡惟民教授的专业学术论文《小提琴演奏法、教学法研究》,杨宝智教授的省教育厅重点课题《西方弓弦乐艺术史》等科研成果为学院弦乐艺术专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7年11月,通俗音乐学院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吸取智慧,全面提高通俗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于2007年11月举办了“全国流行音乐教育论坛”,开展了“学院杯”比赛、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
上述科研人才、科研成果以及所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对学院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从而加快了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世界级“钢琴王子”李云迪,钢琴家吴驰,小提琴家宁峰、文薇等享誉世界各大顶级音乐比赛的拔尖人才。
(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创作活动
学院采取积极措施为学生参加科研创作和创新活动。近年来,作曲系连续举办了四届“三川奖”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规格逐年提高,真正面向世界,吸引了本院和国内外众多学生参加,为学生提供了科研创作的极佳平台。另外,在全院范围内举办的“歌曲创作比赛”以贴近时代和生活的音乐作品提升了广大学生的创作及创新能力,鼓励全院学生参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院的文化部重点科研课题《四川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民俗艺术的综合开发利用》便吸收了学院戏文系的羌族学生蒲雨参加,该生在研究和调查中不仅锻炼和提升了自己,并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拓宽社会实践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各教学单位,组织了大量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艺术实践活动,包括:教学班音乐会、校际交流音乐会、外事交流音乐会、国内外各种比赛和演出、大型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其他艺术类项目的选拔等实践内容。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加强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联系,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美术学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验性课程的建设。目前已经开设实验性课程22门。这些实验性课程的开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积累了从业经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效果。学生有大量的作品在国内比赛获奖,美术学院学生刘锐、贺承的设计作品连续两年获得德国国际工业设计“红点奖”以及贺承、周东的作品获得意大利国际工业设计“IMM奖”等等,都展示了学院在艺术创新方面的突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