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服装立体裁剪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41.26

立体裁剪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立体裁剪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是一种直观的造型手段,也可称为"立体造型"或"立体构成"。它是把布披裹在人体模型上直接造型,再把理想的造型展开为衣片、拷贝到纸面上,经修改后,再依据这个纸样裁剪面料。这不同于经常通过平面制图的方式画出衣服裁片展开图,制成纸样后,再依据纸样裁剪面料的"平面裁剪",与西方传统的立体性裁剪方式也不同,后者主观概念是立体的,而操作过程中以平面达成,立体裁剪则是彻头彻尾的立体造型,能更好地表达人与服装、面料之间的整体关系。在立体裁剪时,设计师运用面料在三维空间形态中获得的完美适体的外造型,创造有个性的轮廓。

随着中国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加速,国外的服装正以各种形式大量的涌入国内市场,这对国内的服装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中国的服装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该看到,国外品牌发展到今天已经比较成熟,即使在国外名不见经传的一些中档品牌也会比国内大部分品牌更具有竞争力。造成国内外品牌具大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立体裁剪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就是重要原因之一。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之一,是伴随着人类衣着文明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尽管在东西方服饰文明的发展史上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但在东西方服饰文明充分融合、演化的今天,已成为人类共有的服装构成方法,并将随着人类服饰文明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陈出新,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的比较

无论平面裁剪还是立体裁剪,都是以人体为依据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不断探索的结晶。它们各具特点,各有所长。立体裁剪在人台上直接裁剪,能充分结合人体结构和曲线变化,加放的余量和面料性能及局部设计的立体效果,在缝制前就有直观的表现,通过修正能得到较为合适的样板。在平面裁剪中,要在平面构成中想象立体构成后的状态,充分考虑面料的机能和人体的形态才能获得合适的样板。若不具备上面的条件就会使服装过于平面化,缺乏立体感。在实际使用中采用哪种方法为最佳,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讲,看哪种方法最方便实用、最有效率以及最能达到设计效果就采用哪种方法。也可以将这两种裁剪形式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

二、 中国服饰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服装样板

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人体文化不发达,中国传统服装造型上重视二维空间效果,不强调服装与人体中部位保持一致,更不注重用服装表现人体的曲线,它由整片衣料构成,上衣的前后片和袖子连在一起,裤子没有侧缝,上下装无省道,基本属于平面性服装。与此相应,在服装结构上则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随着社会发展,中式服装已发生变迁,中国人着装观念也深受西方人影响,改革开放后,服装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在服装产业中的样板制作,却一直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以制图为主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装产业的发展。

三、 立体裁剪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立体裁剪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经验数据的限制,而是按设计的需要在人体模型上直接进行裁剪和创作。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和松量等,也是公认的最简便、最直接的观察体验人体体型与服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它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服装与人体的完美结合,是面料与造型的完美结合。立体裁剪是直接对面料进行操作的,它在操作上的规范性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复制性,从而使其成为服装设计的核心技术,在国外服装设计与生产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立体裁剪通过正确运用技巧,可以使服装既具优美的服装静态造型,又能满足人体动态舒适性的要求。由于立体裁剪不是简单的将布料包裹在模型上、使其完全处于贴身状态或者用面料在模型上随意造型,所以在运用中松量的捏取便是其中技巧性很强的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操作内容。设计师与样板师需要不断练习,熟练掌握其中的技巧,才能设计出造型好、品质高的服装来。同样的设计图,在流行瘦身造型和宽松造型的不同时期,结构线的位置和松量的加放等都会有所不同。立体裁剪的灵活性对服装设计师和样板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有很强的审美能力,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找平衡。

四、立体裁剪能解决的关键问题

服装设计的核心往往源于鲜明的风格和优良的品质,而服装产品中面料的物理性能、人体的复杂表面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都让服装设计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立体裁剪可以很好的解决其中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在以人体为中心进行服装创造时,一方面使随着从体曲线走向形成不同的外轮廓,另一方面在人体的基础上用服装塑造形体,样板制作的根本基础在于对人体的深刻认识,如果认识不足,缺乏科学依据,制作出的服装就不适合人体,无法表现人体美感,通过立体裁剪,能轻松解决平面制图较难解决的技术难点,从而得到合适而富立体感的服装样板。同样,立体裁剪也能为平面裁剪提供科学数据和经验,来提高和完善平面裁剪,使平面制图在发挥它方便、快捷的优势中,也能达到准确、优美。

1、服装造型的准确把握

服装设计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怎么准确的把握服装造型。首先,服装设计如果需要原创而风格又必须统一时,这样的服装在创意、设计图到样衣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立体裁剪,这样才能直观地调整设计。

2、在合体的同时能兼顾到舒适性

在服装设计中舒适性与合体性总是会存在着矛盾,一般合体性好的服装动态舒适性差,而舒适性好的服装又不合体。比如上衣保证了袖子的合体美观性,则手臂的运动舒适性大受影响;而袖子穿着舒适情况下,上衣的合体美观性必大打折扣。通过立体裁剪,可以将两者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3、 面料性能对板型的影响

在用同样的板型时,不同的面料产生的效果会有不同,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是与面料性能相关的板型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板型质量及成衣质量的关键问题。平面裁剪对于新型面料的把握不够准确和到位,在这方面不断的新面料出现对设计师的技能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立体裁剪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服装设计中,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样成为世界范围的服装构成技术。面对国内、国际服装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瞬息万变的流行款式,面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我们应该怎样把立体裁剪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积极发挥它的作用,提高设计师和打版师的专业素质,让立体裁剪为推动服装的发展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立体裁剪 平面裁剪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是服装结构设计的两大形式,它们的内容与方法构成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完整理论与实践体系。怎样使两种方法相互融合?改变过去的单一性、局限性、效果差的状况,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的一个课题。通过总结多年教学与实践经验,将两种方法巧妙融合、恰当运用,是服装结构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服装设计、造型技术必定会大有成效。

1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方法的形成

在最早的原始社会,在人类产生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劳动不断进化,人类就有了最根本的思想要让自己吃饱穿暖,而在当时,当时的人们没有科学文化,更没有现在花色繁多的服装,他们拥有的是就原始的材料-兽皮。他们已经知道把猎取的兽皮按人体功能需要剪出一定的形状,以满足身体机能和活动的需要。如在兽皮中间挖个洞让头套进,两侧再剪开让手臂伸进去等。这些做法的本身就是立体裁剪最早的雏形。

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西方人体体形的差异及地域文化对造型心理的不同,使平面裁剪法成为东方裁剪服装的主要方法,而立体裁剪法则成为西方裁剪服装方法的代表。在漫长的使用及总结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结构设计体系,都在用各自的裁剪方法并为人类制作出形形的服装,从而使人们的穿着更加花样繁多,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这两种方法是广大服装专业人员长期实践的总结与他们不断探求的结果,也是他们的汗水和智彗的结晶。

2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区别

2.1 方法的区别

平面裁剪法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运用服装制图的方法,在纸上(或直接在原料上)画出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直接将原料裁成衣片)再制作成服装。特点偏重于比例与公示

计算。

立体裁剪法以人体为依据,将服装的款式设计与造型工艺相结合,把胚布披挂在人体模型上,按指定的服装款式边造型边裁剪,然后按布样制成样板直接裁剪再制成服装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软雕塑”之称。特点侧重于造型与修正。

2.2 两者优势的区别

平面裁剪的优势:

(1)平面裁剪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性、实践性。

(2)平面裁剪以量体所测尺寸为依据,通过比例分配计算各个部位的大小,再绘图成款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定性产品的工作效率。

(3)平面裁剪在加放松度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有利于初学者学习与运用。

立体裁剪的优势:

(1)实用性:立体裁剪不仅适用于款式简单的服装,同时更适合款式复杂,艺术性强的服装,在实践操作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立裁还可以直接感受到面料的性能,能够更多的表达丰富多样的款式造型。

(2)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制作,随时可以观察服装效果,随时纠正问题。这样就能解决平面裁剪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造型问题。比如:在舞台装和礼服的设计制作中,由于款式中出现不同面料拼接、不对称,多皱褶的造型时,单一的靠平面裁剪方法难以解决时,采用立体裁剪就可以方便的表现

出来。

(3)控制性:立体裁剪能够有效控制服装的外空间,同时也能准确把握服装的内空间,可以让服装款式结构造型更具有正确性与精确性。让专业的结构设计人员在样板上得到更高的成功率。

(4)设计性: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服装款式结构的二次设计、立裁操作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设计美感体验的过程,因此立体裁剪有助于服装设计与款式造型的完善。

2.3 裁剪过程中的区别

平面裁剪过程:首先需要测量人体主要部位尺寸(或依据国家、部颁、企业标准) ― 依据规格尺寸利用计算公式进行结构制图与结构变化 ― 加放缝份与对位标记 ― 最后得出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过程第二步为最关键部分。

立体裁剪的过程:根据款式整理与初裁布料 ― 经立体造型获取款式初型 ― 按初型假缝、试穿 ― 整理修改布样子 ― 拓印布样于纸样上 ― 加放缝与对位标记 ― 最后得出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过程第二步与第四步为关键部分。

虽然两种方法的裁剪过程几乎是不一样的,但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却完全相同,都是获得服装款式的板型。而服装板型好与坏主要取决于设计师、打板师的审美和造型及技术等综合能力。随着现代科技与艺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设计师、打板师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掌握两种裁剪方法,并使其有机结合,是当今及未来服装专业人才的必备条件。

3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有机融合

3.1 结构设计的理念融合

理念融合体现为所达目标的一致性。无论平面裁剪还是立体裁剪,归根到底服务的对象都是人,都是为美化人体,达到完美的款式造型;都是以人体为研究的对象,同时运用服装的形式美法则,将服装款式图转化为实际服装款式的一个过程。

3.2 结构设计的过程融合

过程融合体现为造型过程的结合性。两种裁剪技术各有所长,各具应用空间,因此,优势互补、有机结合与有效利用是现代服装发展的必然。依据我国服装结构设计特点,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供一种优化裁剪过程的流程图供参考,见图。

3.3 结构设计的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体现在造型方法的同一性。为了满足人体与款式造型的需要,在平面结构设计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纸样进行剪开放出,剪开折叠的技法来完成款式造型的需要,而立体裁剪也是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则采用立体处理省道和褶裥的部位,也就是哪里需要收省,布料就推到和集中到哪个部位上,实际上和我们平面裁剪的胸省转移原理大体相同的。只是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4 结语

总之,不管是平面裁剪还是立体裁剪都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服装变化多样的款式特点,我们在应用中既要合理的利用好平面裁剪所带给我们的丰富的经验可行性,也要发挥出立体裁剪所具有的艺术性、多元性、多手法等造型优势的体现。让当今的服装设计中的造型设计真能够彰显出优越的特色,不断提高立体造型与制板技术,为使我国早日步入世界服装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0-0080-01

翻转课堂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强。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专业三年级开设的课程,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立体裁剪能培养中职学生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服装的裁剪制作过程,与平面裁剪互补,解决学生在平面裁剪中不能理解的服装空间问题。立体裁剪是实现各种服装造型的重要手段,学好立体裁剪可以使服装设计创作更具合理性和时代美感,为学生将来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工艺设计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立体裁剪课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分解,制作成10到15分钟的教学视频。立体裁剪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衣片立体裁剪、省道转移立体裁剪、分割线设计、褶皱的练习、领子的立体裁剪、基本袖片立体裁剪、裙子的立体裁剪、连衣裙的立体裁剪、礼服的立体裁剪等内容。这些内容适合录制成简短的教学视频。在录制过程中,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摄像机可以对准教师的手形进行拍摄,这样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掌握操作要领。

教师将录制好的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中,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有意义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深入的学习。服装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就业或升学,渴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较高。网络平台将会自动记录每位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时长,教师则通过后台管理查看每位学生观看视频的数据记录。学生通过在线测试理论题检测学习效果,在线测试的结果计入期末考核,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在实现翻转后,将变成检验学习效果的场所。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促进组内同学的互学互助。每组学生一个人台,完成课前视频中所播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同学或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则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示范,这样就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原来只能在课外完成的大量练习作业,并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师生实现角色互换,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有利于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及应用创新;教师则由原来的知识灌输者变成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

立体裁剪课堂翻转后,课堂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教师可以引入企业开发款式制作项目,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对实际工作要求的适应能力。

翻转课堂不仅要翻转教与学的顺序,还要建立最终的教学评价机制。网络教学平台记录每位同学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可以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价,将结果上传至网络平台,最终生成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并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给出最终成绩。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第4篇

1 色彩选择

蓝色表现出一种平静、理智与纯净,给以人以冷静、智慧、深远的感觉。纯蓝加白是明清色,给人以清淡、明净、聪慧、伶俐、高雅、轻柔的心理感觉[1]。在炎炎夏日里,淡雅的蓝色如同薄荷糖一般,给人增添了许多凉爽,同时让人不禁想起蓝天白云,海天相接,给人一种宽阔无垠的视野,心胸自然一片开阔。

2 主题确定

“蓝之私语“服装以蓝、白色为主色调,选用针织面料为主要面料,主要采用褶皱与蝴蝶结的手法来诠释女性的魅力。蓝与白的拼接,为炎炎夏季增添了一抹清凉和冰爽;褶皱与蝴蝶结的组合,同时也将女性的青春、靓丽与优雅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样板设计方法

3.1 基础样板法

基础样板法简称基样法,是将我国服装业制版传统使用的比例分配法和国外的原型法相结合,依据我国传统制版技艺习惯而创新应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以衣服的实际胸围为基数,依据国家标准用比例分配法制成基础样板,再以该基础样为依据,变化制定出千姿百态的各种款式服装样板[2]。基样法方便、快捷,被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广泛应用。

3.2 立体裁剪法

本设计采用立体裁剪方法完成服装款式的造型,直接将针织面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立体裁剪基本上没有数量公式的计算,完全凭想象和经验在人体模型上进行创作。其手法有单一式,即全立体裁剪;混合式,即立体与平面混合交叉应用;展平式,即采用立体展平的方法[3]。

4 服装规格尺寸及样板设计

4.1 规格尺寸设计

该服装成品规格设计如表1所示。

4.2 规格尺寸计算

样板尺寸计算如下,单位:cm。上衣样板尺寸=(成品规格+挽边+合片缝耗)/(1-回缩率)=(22+2.5+0.5)/(1-2.2%)=25.6后片样板尺寸=(成品规格+挽边+合片缝耗)/(1-回缩率)=(10+2.5+0.5)/(1-2.2%)=13.31/2胸宽样板尺寸=成品规格+合腰缝耗×2=40+0.5×2=411/2腰宽样板尺寸=成品规格+合腰缝耗=32+0.5×2=33腰带长样板尺寸=成品规格+合缝缝耗×2=64+0.5×2=65腰带宽样板尺寸=成品规格+合腰缝耗×2=6+0.5×2=33下摆宽样板尺寸=成品规格+缝耗×2=10+0.5=10.5其中裙摆主要采用立体裁剪法进行裁剪。

4.3 样板图绘制

图1中所示主要部位的成品规格见上表1所示。根据本款服装的特点,将服装样板分解样板如图1所示。

5 缝制工艺流程

该服装采用的缝制工艺流程:合侧缝(三线包缝机)绱腰(三线包缝机)绱下摆荷叶边(三线包缝机)缝装饰花(手工)成品整烫(手工)检验(手工)。

6 服装特点及着装效果

最终设计制作出的服装成品效果如图2所示。一抹长裙是女性难以割舍的选择,并且衣身合体显示出女性的美好曲线。这款服装简洁的白色衣身加上周边的蓝色随意抽花,给白裙设计了亮眼的装饰,并将裙摆设计了人字形改变,彰显其个性。胸前的蝴蝶结装饰设计,以及在后背系有交叉的长丝带,随意打成蝴蝶结,并伴有飘洒丝带,使后背的裙身不显单调与乏味。服装整体重点体现了女性优雅和高贵的气质,并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七分的温和,三分的高雅,温和中体现高雅,高雅中又包含有适度的隐藏,隐藏中还有低调的骄傲,足以体现美丽高雅女人的气质。

7 结语

该服装设计从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的质地、面料的纹理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很好地表达服装的设计主题。从该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1)在排料中可采用套裁法来减少耗料量,裁剪时需留出一定余量,避免在缝制过程中由于手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对于领口及袖口等易拉伸变形的部位,可采用滚边的方式进行处理,既可以增加装饰效果,又能减少边口的拉伸变形,对服装的保型性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可以在领口采用抽皱的方法以降低造型对领口平整的要求。

(3)通过样板设计实践发现,用原形法并结合立体裁剪进行样板设计比较灵活、方便。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第5篇

课程教改的目的与意义

《立体裁剪B》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应用立体裁剪进行礼服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礼服的款式设计、立体裁剪及制作工艺;进步提高学生的立体裁剪技法,使学生能进行更为复杂、更有创意的立体裁剪设计。

《立体裁剪B》亦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安排在二年级下半学期开设,需要先系统学习《立体裁剪A》课程。《立体裁剪A》主要教授多种单品的立体裁剪方法,课堂上教师针对每个单品进行具体操作演示。该课程在教学方面着重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裁剪B》需要在《立体裁剪A》课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立体裁剪B》课程是进阶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立体裁剪B》直接影响后续制作类课程,尤其是《毕业设计》课程中涉及到礼服制作。近一两年的毕业设计课程中,有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对礼服设计没有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完成礼服制作存在较大难度,所以设计作品通常更偏向于成衣制作。即使是创作的礼服作品中,学生的作品也存在缺乏创意性、缺乏多样化的局面。例如礼服设计在造型方面没有较大的突破,局限于表现礼服表面的装饰效果。《立体裁剪B》课程预借这次教学改革的契机将课程结构内容优化,课堂学习方式创新。所以本项目的设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现实性。

课程教改的设计与分析

《立体裁剪B》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开展教学改革。

1.阶段1、理论认识,知识铺垫

理论课件主要教授礼服设计的相关内容:礼服的概念、礼服的廓型与分类、礼服的材料与选配、礼服的设计方法,其中重点讲述局部造型设计创意方法,增加礼服量感的立体裁剪方法等内容,并对最新的礼服造型趋势进行总结分析。这些理论内容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较全面地认识礼服设计,为之后的设计训练做好理论知识的铺垫。

2.阶段2、发散思维,创新实践

由于《立体裁剪A》课程在教授的过程中,根据指定款式一步一步详细操作演示,学生以被动接受的方式制作造型,以达到基础训练的目的。因此没有过多个人的设计想法融入到款式中。在《立体裁剪B》的设计训练环节伊始,进行礼服上衣拓展练习。该练习在上衣基础原型版的基础上拓版达到多余余量来快速塑造各种造型(如图1),再将练习所得的造型运用到礼服的上衣款式设计中(如图2)。这样的设计练习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多思考、多尝试、多探究、多实践各种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主动性并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打开一条崭新的思路。

3.阶段3、经典造型,深入学习

课堂上要求制作2款礼服造型,款式造型遵循由易入难的循序过程。第1款礼服造型选择经典的无肩带礼服,具体款式细节自行设计,特别主张上衣表层设计运用阶段2中基础原型版拓展练习所得造型,其他造型要求上衣无肩带抹胸款式,裙子外廓型不限但造型膨大,涉及紧身胸衣和裙撑的学习与制作。

因礼服中无肩带礼服占据了一片天地,所以无肩带礼服的内层支撑成为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课程将学习紧身胸衣制作,为无肩带礼服的设计创作打下基础。教师详细讲解紧身胸衣的制作方法,着重强调其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例如紧身胸衣的鱼骨分为需要制作保护层的鲸鱼骨和可直接缝纫的鲸鱼骨。课堂练习中选择需要制作保护层的鲸鱼骨(如图3),让学生充分了解附着鲸鱼骨的多种方式。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层做好后,将鲸鱼骨插入,在末端留1.3cm的长度,便于内层紧身胸衣与设计表层的缝合(如图4)。缝合之前,需要从中心线到侧缝,在止口高温熨烫嵌条或缝上0.2cm宽的缎带固定来控制松量,防止胸部上缘位置起空。

因裙子具有占整个礼服面积之首的优势,其变化对礼服的整体造型影响至关重要。而内部裙撑将直接影响礼服裙型的外部廓型变化。本课程将学习裙撑制作,学生通过一款礼服裙撑的示范操作,领会裙撑的技术要点,以融会贯通根据不同裙子造型制作相应的裙撑。在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示范圆台型礼服的无骨裙撑制作。通过一款裙撑的技术要点讲解延伸到不同外轮廓裙子比如蓬裙、大鱼尾裙的裙撑制作,重点分析不同裙撑的硬网纱的位置设置和围度设置。

4.阶段4、独立设计,自我表现

经过第1套礼服自胚的立裁制作,学生对于礼服的设计制作有了

定程度的知识经验积累。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制作第2套礼服,尽情展现自我的审美、设计与制作能力,最终用真实面料进行实物制作。由于学生的立体裁剪水平有高低,为了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尽量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引导方式。教师在辅导学生礼服设计稿时,引导高水平的学生尽量挑战高难度的礼服造型进行设计制作,引导中水平的学生选择难度适中的礼服造型进行制作。而低水平的学生也要精心对待,教师引导低水平的学生设计制作造型较简单的礼服。这样做的好处是低水平的学生不至于拿着设计稿无从下手从而失去信心。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他们能够掌控的简单造型,让他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在制作过程阶段,教师全程辅导,教授学生相关造型及细节的立裁方法,帮助学生通过白坯立裁、面料选择、版型裁布、缝纫熨烫完成实物制作。

5.阶段5、评定改革,知识分享

每一款礼服造型制作完成后,将学生作品进行集体展示。评定过程中,首先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主要对自己的礼服造型作品从构思内容到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梳理,尤其着重讲述立体裁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实际操作手法。在学生讲述完成后,教师对该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补充问题分析,总结作品的优缺点。通过师生的共同点评、探讨和交流,使学生更具洞察力和判断力,对礼服立体裁剪技巧也有更多的了解,同时收获积累了经验。

课程注重过程的表现及知识的分享。一方面教师加大对平时礼服立体裁剪训练的审核力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记录礼服的制作过程,课程结束后将其整理成作品集分享给全班同学。作品集中有清晰的图片(如图5)及制作说明文字。这将有助于学生表达自我想法,同时展现立体裁剪整个过程及其中寻找立体裁剪方案的历程。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更多各种不同的礼服款式造型,并掌握其立体裁剪方法,为以后更高阶的礼服立体裁剪学习与制作做好铺垫。

6.阶段6、展览拓展,课堂延伸

课程的结束并不表示课堂的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在摄影棚对礼服作品进行实物拍摄。学生可以参与到拍摄的各项工作中,搭设背景、调节灯光、摆放人台、整理服装等工作,摄影师也是由学生自己担任。拍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另一项学习体验。学生也非常乐意参与进来。摄影得到的照片,最终整理成本作品集,与学生作品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第6篇

摘要:华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服饰符号。为促进华服设计的创新和研究,从纹样、造型、面料、裁剪、装饰及色彩方面分析了华服设计中的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主要表现在传统纹样与现代造型彰显的东方内敛与西方热情,丝织品与立体裁剪工艺造就的“意”和“形”,传统艺术与奢侈的现代装饰元素表现的民族性和时尚性,传统色彩与时尚流行色彩体现的绚丽多彩。指出华服设计师应恰当地处理传统与现代2个概念的关系,以展现华服的民族精神和现代韵味。

据《左传·定公十年》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礼服”即为华服,是具有中华民族服饰特征的服装,代表着华夏民族精神的礼服。印度有婀娜摇曳的纱丽,韩国有端庄淡雅的韩服,日本有纹样丰富的和服,而华服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结和象征。华服并不是历代服饰的简单重现,而是贯通历朝历代服饰之精华,融合国际先进的服饰工艺和技术再创新的艺术品。NE·TIGER设计师及艺术总监张志峰将华服设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锦绣国色”2008高级华服系列及“国色天香”2009NE·TIGER华服高级定制作品采用具有1600年历史的云锦,辅以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绣,在设计上汲取汉、藏、苗、傣、彝、纳西等50多个民族的服装艺术元素,兼容并蓄,巧妙地将各个民族的服装文化融会贯通,形成恢宏的华服神韵-z。华服设计中所蕴含的传统工艺和纹样所渗透的文化寓意,与现代革新的纺织材料、制作工艺、时尚的造型共同诠释着其独有的文化象征和现代气息。

华服领域相关的理论和创新研究始终伴随着华服的发展。从相关的研究来看,华服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华服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方面。对华服创新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即华服设计必须融合东西方文化,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注重结构的创新设计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但是对于华服设计如何能够发扬传承文化,并且进行创新性设计的具体实现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从华服设计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寓意和现代元素2方面人手,对传统纹样、面料、艺术形式和色彩与现代的立体造型、裁剪工艺、装饰艺术和流行色彩进行了综合分析。

一、传统纹样与现代造型

1.1传统纹样的装点

服饰是时代历史的折射,华服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寓意深刻的纹样设计辅以现代时尚的造型给予了传统服饰更多的时尚韵味。传统纹样是华服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独立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是华服设计中应用最多的装饰元素。贵为中国国花的牡丹,在华服的完美造型衬托下,多了些许时尚感。如果说旗袍的立领、历代的型大敞袖造型、肚兜款式与传统纹样的结合是民族特色的体现,那时尚而新颖的服装造型与传统纹样的结合无疑也是对华服设计的再创新。现代服装设计师将牡丹、梅、菊、兰等花卉的形、色、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西式半杯礼服造型的设计,胸前印染、刺绣的牡丹、梅等纹样,或有立体造型的衬托,或大摆裙裙身布满的印染纹样,婀娜摇曳,将传统与时尚演绎到了极致。

龙凤纹样是皇家的专属,装饰手法也以刺绣为主。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龙凤纹样已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折射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与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与升华。吊带式的裙装款式,胸前抽褶的造型设计,牡丹花开至裙摆,尽显女性曲线美,轻盈飘逸,给人以惊艳的魅力。简洁的圆领、短袖、挺括的大摆裙裙身上仔细雕琢的青花瓷纹样,无论动静都显得静谧而神奇。旗袍款式与下摆微翘的造型,装饰有梅或菊,宁静而悠然。无带公主裙胸前的连续纹样设计,百褶裙裙身上时隐时现的牡丹花卉等纹样装点,似乎在诉说着历史和现代的故事。中国结、团花、吉祥云纹、福禄寿喜等纹样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精粹,在华服设计中较多地装饰在胸前、肩部、裙身前后或者作为装饰腰带的纹样。器皿纹样或者花边等装饰纹样也没能逃脱华服设计人员的视野,传统的剪纸纹样同样也成了华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时尚的礼服造型,及膝裙或者飘逸的长裙上装饰精致的剪纸纹样,现代浪漫中渗透着婉约之感。

1.2现代立体纹样的修饰

平面的传统纹样似乎不能完全表达设计师的心思,立体造型的牡丹、梅等花卉纹样显得精致而有生气,就如花丛绽放的美丽,装饰在蓬蓬裙、灯笼裙的裙身位置,增添了不少趣味。覆盖上半身的立体纹样装饰与轻飘的褶裙相互呼应,肩袖造型以刺绣或立体纹样装饰,再点缀流苏,动静皆宜。立领露背的束腰长摆裙后身设计也少不了这些传统纹样的装饰,或单独的印染,或连续的刺绣纹样配以胸前简约的合体设计,或立体的蝴蝶结配以胸前细致的云纹图样,让人不得不敬佩设计师的用心。华服设计中所凝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是无法用语言阐述的,需要仔细地去品味和理解。

二、传统面料与现代裁剪

服饰业的发展离不开纺织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丝织品,如绫、罗、绸、缎、纱、绢、绉、绒、葛、绨等,并且出现了有浮雕效果的织锦面料。唐代丝织品发展更为快速,尤其是当时的罗、绡、织锦及精湛的缂丝工艺,使当时的服饰更为绚丽多彩。称之为中国服装中奢侈品的华服,采用的面料必须能够展现服饰本身的高贵典雅和华丽感,而丝织品所具有的优雅珍珠光泽、柔和飘逸的手感、高雅的质地、华丽的色彩就成了华服面料的首选。新型仿丝织物的出现,可以说为华服设计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材质选择。如涤丝绉、闪光提花缎、塔夫绸、乔其纱等仿丝织物都是以合成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结合不同的生产工艺使其在手感、外观及服用性能方面接近于丝织品,作为华服的材料其效果不亚于桑蚕丝织品。

材料选择得当,还需要完美的裁剪工艺来实现设计师的创意。清代帝王的服饰多以锦为材质,皇帝朝服前胸至后背采用无缝织法,真正做到了天衣无缝。历代传统服饰无论是商周服装的质朴,魏晋人士的自由洒脱,唐代装扮的雍容华贵,明清穿戴的富丽细腻,满清旗袍的端庄,大都采用的是“十”字剪裁,是平面裁剪的一种方式,其结构特点是无肩缝、无装袖、无省缝,是有史以来中国一贯沿用的基本服装结构,这也是因为丝织品不宜多破缝否则会影响到面料的牢固性。随着现代丝织品的开发,其牢固性和服用性能都有所提高,因此源自西方的立体裁剪也被运用到了华服裁剪中。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即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应用省、褶、归拔、剪切分割等服装立体成型手段实现服装的轮廓美和内部造型。

现代华服的设计比较注重女性体型的自然流露,立体裁剪的直观性便于设计师对服装造型进行塑造和调整,同时也激发设计师更多的灵感。华服设计中的褶皱、蝴蝶结、蓬蓬裙、立体装饰、面料拼接等立体造型的实现都需要借助立体裁剪工艺来实现。借助这些立体裁剪工艺增添了华服的灵动性并且丰富了华服的造型,无论宽松大气的款式,还是合体典雅的旗袍或礼服款式,都可以通过立体裁剪工艺来实现,当然必须结合平面裁剪才能表达华服所具有的中式服装的“形”。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丝织品依托现代立体裁剪技术使华服设计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做到了“意”和“形”的完美结合并且体现了华服的内在精神。

三、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

当代的华服设计既要体现民族韵味,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因此在设计中少不了运用传统的民族工艺和时尚奢华的现代装饰元素。华服之所以为华服,是因为其本身展现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刺绣、剪纸、手绘、扎染、蜡染。华服是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服饰符号,当然与这些传统工艺无法脱节。

3.1传统艺术形式的表现

据《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刺绣又名“女红”,中国有传统的四大名绣为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刺绣艺术。华服中的纹样多以刺绣工艺完成,尤其是花卉纹样的表现。作为华服纹样的工艺表现方式,苏绣的精细雅洁、湘绣的层次感、蜀绣的多样针法、粤绣的浮雕效果,与华服本身传递的民族理念完美结合。随着现代刺绣工艺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电脑刺绣技术将牡丹、梅、菊等花卉纹样表现得更具层次感,色彩效果表现得细致人微,器皿、花边纹样的细节表现得更为精致,团花、云纹等纹样衬托得更富传统寓意。剪纸工艺作为传统艺术在华服设计中以不同的纹样出现,表现方式以印染、拼贴工艺为主,多以单独纹样装饰。手绘艺术同样也是华服设计中的亮点。纸出现以前的绘画作品是在丝帛上完成的,别具艺术价值,将其原本不变地转移到华服设计上也成为自然。手绘艺术所展现的花鸟山水画、书法极具民族特色。扎染、蜡染因其工艺特点所表现的纹样风格极为独特。扎染随意的色晕变化,蜡染独特的冰纹效果为华服的风格表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3.2现代装饰艺术的表达

随着现代华服的设计创新,华服设计中需要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时尚元素、个性元素,以充分展示华服鲜明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除了大量采用传统工艺外,富有奢侈华丽感的现代装饰元素,如珠宝、钻石、水晶等在华服装饰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纹样、工艺、面料相匹配,选择质地、色泽适合的珠宝等元素提升和点缀传统纹样,这些元素与现代的服装造型设计不谋而合,可以用来装饰华服的腰部,点缀肩部造型,修饰领口设计,或者作为配饰使用,或者用来修饰较大面积的纹样,都能起到强调和烘托的效果。现代的钉珠工艺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手段。钉珠工艺用角珠、圆珠、管珠、珠片、树脂石、水晶等按照纹样的形状、色彩进行大面积钉珠或者小面积的点缀设计,应用在华服设计另是选择高档的珠宝等材质进行装饰,就更能彰显华服的高贵和华丽。另外,蕾丝作为服饰设计中应用广泛的装饰素材,在华服设计中与织锦、绸缎等面料对比,体现华服的奢华和高雅。正因为有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手法的结合,才成就了华服现今的民族性和时尚性。

四、传统色彩与流行时尚

色彩是服装设计中最敏感的设计元素,对服装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每年流行趋势中的关键点。华服起源于历代服饰,必然受到历代服饰色彩的影响,秦汉尚黑、魏晋尚蓝、隋唐尚橙、宋代尚绿、清朝尚黄、近代尚紫,每一个时期服饰制度中都有着明显的色彩区分,朝服和常服中的色彩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现代华服设计很好地再现了历代服饰缤纷的色彩,传统的中国红是华服最为亮丽的色彩,也最能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宁静清雅的绿色、古朴典雅的蓝色、高贵奢华的黄色也在传递着华服所具有的民族色彩和情感。

在现代时尚、个性的消费环境下,传统的色彩有着自己的市场,而流行时尚中的色彩也为华服所用。随着国际时尚流行趋势的影响,华服的设计更为国际化,这一点在色彩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西式婚纱经典的白色、西方庄重的黑色、流行时尚中的紫色、桃红色、粉色、金属色也成为受众讨论的焦点,华服设计师自然也不能错过这样的色彩,带有传统味道的华服在这些色彩的烘托下多了份时尚感和现代感。无论华服选择何种色彩,最主要的是能够体现华服的内涵和本质。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服装 结构设计 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纪婧(1961-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研究。(辽宁 沈阳 1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对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与就业定位方向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0DB19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48-01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院校服装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重点专业课程,分为服装平面结构设计和立体结构设计,也叫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它以设计理念为指导,以专业技术技巧为手段,强调动手实践的直观性、创意性和全面综合能力,是一门极具实践意义的特色课程。

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的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

1.目标定位。在服装行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高职院校服装结构设计应该以服装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服务于服装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服装生产企业和研发部门培养服装结构设计、工业样板开发、服装样品试制和服装产品策划等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由过去的以技能型为培养目标转向以技术型为培养目标,注重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能力结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是在服装款式设计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从款式设计到纸样的结构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对服装款式的分析能力。整体与局部结构的形态、各部位相关线条的吻合关系、各部位比例关系和具体尺寸分析能力。(2)对服装款式的分解能力。掌握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分解各类服装从款式到纸样的结构设计能力。(3)工业用系列样板的制定能力。适应服装产业化的要求,学生按企业标准制作工业样版及用服装CAD软件打版的能力。

二、建立适应服装产业需求的教学模式

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教学模式,是决定服装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服装产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多年来,我系遵循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宗旨,研究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前沿和后续衔接、课程特点,根据工作岗位和职业需求特色,注重市场实际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从多角度、全方位加强与完善课程改革与建设。

1.以原型裁剪为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原型就是服装的基本型或母型。即按人体的几个净尺寸,经过计算绘制成基本型,把它作为裁剪各种款式服装的依据;按照款式造型的具体要求,对原型的各部位加以缩放。原型裁剪法具有造型变化丰富、灵活,理论数据准确、稳定,服装合体性强等特点。其研究的出发点是人体,其设计理论是以人体为本,制图公式和系数来自于大量的人体体型测量调查、研究分析,不受成衣的干扰,制作出来的原型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原型直接源于人体,相当于把立体的人体表皮平面展开后,加上基础放松量而构成的衣服的原型,其处处显示人体与服装的关系,使服装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原型以人体为本的设计特点,有助于学生认识服装制图方法,认识服装结构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其变化原理强,但有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原型为基础,为各种服装款式结构设计的展开、分割、加放或缩减提供了严谨而可靠的依据,方便快捷,能够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更加适合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需求。

2.以立体结构与平面结构的有机结合为重点。立体结构是将面料直接复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进行的制版方法,设计师可以直接感受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是平面结构所无法比拟的。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服装,也适用于款式多变的时装;由于立体结构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的限制,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改进,随时观察效果、随时纠正错误,这样就能解决平面结构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造型问题。例如,在礼服的设计和时装制作中,出现不对称、多皱褶及不同面料组合的复杂造型,如果采用平面裁剪方法是难于实现的,而用立体裁剪就可以方便地塑造出来。这样从平面到立体的直观教学方法,既能帮助学生们快速地理解结构制图的理论,又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是我国服装结构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我国未来服装业竞争的核心技术。

3.以手工1︰1制版和服装CAD打版为实践能力演练。为了使学生透彻地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理论,同时能适应服装产业化的要求,我们对学生加强以手工1︰1的制版和用服装CAD软件打版能力的演练,尽可能要求学生按企业标准制作工业样版、推版、排料等,在教学中模拟工业化生产的过程,强化服装CAD的应用和手工1︰1绘图,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尺寸的大小、版型的大小,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曲面的各种结构处理形式以及相关线条之间的吻合。绘制完的版型还要再进行成衣制作,成品如何,也是对学生结构设计能力的一种检验。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服装结构设计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尝试系统化、多样化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1)教师示范操作。教师不仅要讲理论,还必须亲自动手演示操作。这种方法直观性强,胜过语言的表述。(2)分组实施项目化教学。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相互合作,集思广益,各尽其能,共同完成一些实训项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到技能,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与人交流与沟通,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3)教学多媒体化。这种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而是教师边讲边做示范,同时配以多媒体动态解剖图,不仅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生动有趣、交互性强,还节约时间,有利于学生反复强化操作环节,深化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教学目标动态化。第一,在结构设计学习初期,以掌握结构基本原理和技巧为目的,结构训练力求培养学生立体造型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及创新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安排“立体裁剪基础”“裙装结构设计和原型结构设计”等课程,侧重培养学生服装结构意识,奠定学生服装结构基础,加强基础训练,加大教学实践比重,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熟练运用立体裁剪基础理论、技巧的能力,增强实际的造型设计、版型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在结构设计学习中期,以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安排“服装设计”“成衣立体裁剪”“服装原型应用”“礼服立体裁剪及制作”等课程,提高学生整装立体造型设计及版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立体与平面的转化能力。为了适应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成衣、礼服及系列装的设计和立裁训练上,通过个性化指导、多种赛事的参选,有效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水平。采用“全程参赛”的方式,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系每年都举办大型服装设计表演比赛,还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多种服装专业比赛(如设计大赛、买手大赛、立裁大赛),代替单纯的完成作品作业,使学生在独立构思、独立设计、系列合作、服装制作、配件制作、舞美、化妆、配乐等多方面得到了综合锻炼,有益于提高学生服装设计整体运作能力,为市场化专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结构设计教学的后期,结合市场需求,引入企业项目,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服装市场的应变能力。安排“服装创意立体设计”“服装工业制板”“市场调查”“下厂实习”等课程,在学生专业实习阶段,我们将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真正结合,把服装企业“引入”课堂,以企业、商场需求款式项目为导向,进行服装设计及版型设计的实训,培养有鲜明职业特点的应用型人才;聘请市场专家做技术指导,并一起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的市场价值,以市场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学习与社会工作的无缝接轨。同时,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市场中去,到生产车间顶岗作业,把握服装市场的时尚和脉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手设计生产符合市场和大众口味的实用时装。我们将教室与服装工作室、服装企业、服装商场挂钩,将学生推到市场的第一线去实践锻炼,使教与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一铭.现代服装设计入门[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第8篇

现代的褶皱被潮流洗礼,已经不拘泥于传统手法,它结合了形式美学和功能主义,塑造和创新了各种独特的艺术造型。精湛的手工艺术、材料的重塑、立体改造以及新科技结构外观,都使其在服装设计中重塑人体美的奇迹,更具层次感、空间感与时尚感。

立体针织褶

褶皱影响了针织产品的外观发展方向,热粘合和灵敏的编织构造打造出数码化的立体衍生品。建筑风格融合在针织服装中,层叠纵深、图案重复,缝制、立体褶裥和大号的翻折领子打造前所未有的量感和版型。快速成型技术和立体打印带来高科技的外观,面料和纱线的选择打造立体又简约的褶皱外观,这种设计手法将成为未来一季具有创新潜力的流行关键。

2012春夏Lanvin和Danna Karan品牌就利用这种缩褶工艺打造了流线般的褶皱效果,以上收下放的手法让礼服裙摇曳生动,也体现了材质超强的可塑性。

缩皱工艺

皱,是因服装面料表现紧缩和揉捏而形成的自然或随意纹路。缩皱多数是利用松紧_紧缩形成随意自由的皱纹,松紧带有宽有细,可根据设计的款式选择使用,宽松紧带多用于腰部,可以多条松紧带LT连接使用;细的松紧带可以作为领口,袖口以及裤子的收口装饰,如今也有用松紧带做出全是褶皱的效果。

Burberry Prarsum的一款上衣是通过如细线一般的松紧绳作为缝纫线缝制而成,在胸口以下部位形成了收腰的款式设计。

折纸痕迹

折纸效果是本季富有新意和前所未有的结构特色,材料出现了折叠后展开的折痕效果,这种工艺采用粘合抓绒或剪裁缝合的嵌条来保持结构的清新和款式笔挺。这种工艺手段让褶皱在二维的平面面料上细细地打上无数褶皱,也赋予了平面的面料的三维造型本质,使它具备了披挂在人体上就能自主塑造三维空间的能力。未来这种工艺方式会利用更加高科技的塑性和定型效果来打造全新的服装面貌。

褶皱皮肤

褶皱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死板的做褶工艺,如今设计师力求在轻盈而精致的有如人体第二层皮肤的材质上打造精细的线条和天然的褶皱纹理,呈现出表皮般的质地。精美而轻盈的膜状材质包裹着皮肤,乳胶精致而漂亮,而闪耀的光泽如皮肤一般细致敏感。肉色蝉翼纱或肉感绉绸面料看上去层层剥落;一些透明的夏日材质经过热处理后,呈现出抽丝的褶皱效果:一些肌肤纹理感的亲肤色皮革采用柔和的折叠或压制而成的褶皱效果等。这是一种感官褶皱效果。也遵循了2012春夏空气感、轻透和无束缚感的流行趋势。

立体裁剪荷叶褶

荷叶边是最优美的褶皱形态,通过立体裁剪的手法让荷叶边自然垂坠,形成生动流畅的曲线。本季的荷叶褶开始注重花型的变化以及褶皱的装饰位置,不对称、多层,比例放大以及材料质感对比都是新的设计要点。立体裁剪的工艺手法让褶皱更加随意多变,褶皱的形式变得极端,从最简到繁复重叠,设计师要考虑到服装整体的造型和所需褶皱的比例。

2012春夏Chanel的一款黑色裙装简约大方,简化了肩部的褶量,在立体裁剪的过程中,先裁切一块大的半圆形面料,层叠的覆盖在肩头位置,造型随意,营造肩部的饱满度。

手工花型褶皱

手工褶皱大多用在高级定制的服装中,如今一些简单的工艺手法也运用到了批量生产的成衣中,简单几步的缝制手法就能打造有如高级工艺定制的结构效果,褶皱形成的花型让普通的连衣裙多了份设计感。

手工褶皱花型的工艺步骤

第一步:用单层线在布料上挑出一个正方形的缝线。

第二步:通过抽线让布料自然起皱,成型一个四角花型。

第三步:固定花型,依次有规律的缝制其它花型。

第四步:在花型中间镶缝上珍珠或其它装饰物,避免图形单调。

三宅一生褶

日本前卫设计师三宅一生革命性的创作了“服装褶皱”工艺,他擅长用“皱”来表现一切大自然中他认为美妙的生物或生态想象。贝壳、海草、树皮中那些物质表面凹凸的效果都是他模仿的对象。他运用披缠、定型等手法表现皱的千姿百态美感。他总是孜孜不倦地追寻新的视觉语言,让服装回归到真正的返璞归真,也让人们都懂得“人与自然为一体”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