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范文第1篇

一、我区事业单位改制概况[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我区原有事业单位个(学校除外),近几年,通过改制,事业单位撤并转个,其中,撤销个,合并个,转企和转中介个,人员编制由原来的个精减到个,精简。全区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个,已改成功的个,正在实施改制的个。在改制的单位中,经评估确认总资产万元,总负债万元,净资产万元,经有关部门联合审批剥离资产万元,出让资产万元,改制后新单位总股本万元,职工置换身份人。

我区的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在区委的领导下,通过区政府强力推进,形成了比较浓厚的改革氛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有力指导全区企事业单位改制。针对原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变化大的实际,区委、区政府及时研究调整成立了区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根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分工,结合改制政策,专门制订了《区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操作规程》和《区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在研究部署改制工作、制订年度改制计划、确定年度改制目标、分解具体任务,落实明确责任中,都能紧密结合改革攻坚之年任务、特点和区改制实际,认真分析和总结过去全区企事业单位改制的经验教训,做到准备充分,科学分析,精心筹划,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二是抓住重点,规范运作,有力推进全区企事业单位改制。首先,分层次进行改制政策宣传、发动,让广大职工理解、拥护和支持改制,营造浓厚的改制氛围;其次,该公示上墙的内容,严格按改制政策规定的内容和时限进行公示,让广大职工了解单位改制的相关情况;再次,规范推进,向职代会通报《改制预案》,通过《职工安置方案》,努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城建“三所”(市政所、园林所、河道所)的改制,重点围绕单位发展、产业升级、确保资质进行产权改制,加大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股权向经营者、骨干层转让的力度,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增强了风险投资和长远发展的源动力;三是跟踪服务,确保稳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为确保投资主体和职工身份置换双到位,切实转变企事业单位经营体制和机制,着力建立新型的企业劳动关系,并在解除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原有劳动关系的关键问题上,严格按照改制政策,要求新企业必须与职工重新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等,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区改制办牵头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等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和职工的生活情况,并结合实际,依据政策,积极帮助企事业单位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全区改制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改制的企事业单位大部分参加并积极办理了医疗保险。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现有的区属事业单位,追根溯源都是由区政府投资管理的,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却显现出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特点。在调研中,笔者也发现区属事业单位在改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职工思想认识不一致。有些事业单位职工长期以来没有危机感,缺乏竞争意识,害怕改革失去原有的保障,不愿改革;一些经济日不敷出、失去生存能力、需退出市场的单位,职工虽无怨言,但对改革心存疑虑;二是改革推进的力度不平衡。一些部门今年没有明确改革任务,重管理,轻改制,有的单位在反复促动下才有所动作,进度明显滞后。三是改制成本难支付。一些事业单位,特别是无资产的事业单位,依据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有关文件精神,难以支付职工安置费用和离退休人员的相关费用,致使部分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难以推进;四是退养职工按规定工龄计算截止到20__年底,而改制工作得在近期逐步完成,这段时间不计算工龄,影响到退休工资的折扣率。

三、需注意的几个环节

为加快推进区属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即把握好宣传发动、规范操作、人员安置三个环节,以推动区属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一)深入细致抓好宣传发动工作。改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政策性的工作。在这项系统工程当中,方案的设计、策划固然是主线工作,而改制相关的宣传工作也不可忽视。一是宣传组织工作要周到。从改制单位看,职工思想活跃,反映的问题涉及面广,仅靠一个部门很难解决问题。在开展改制宣传工作的过程中,无论从人员配备、工作的划分、责任的承担,都需要尽可能的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必须发挥 党委、工会、咨询机构、政府的劳动、民政、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力量,多方面、多层次的做宣传。搞好思想疏导工作。二是要针对不同对象搞好宣传,提高效果。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区属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存在"领导怕失稳、管理部门怕失权、单位负责人怕失位、单位职工怕失岗"的问题。多数干部职工心里拥护改革,深知改革是大势所趋,事业单位不改革就不能发展、就不能生存,早改早受益、晚改晚受益、不改不受益的道理,但又担心改制转企、减员增效、竞争上岗,会不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饭碗"?这种寄希望于改革又担心危及自身利益的心态,反映了许多人的思想情绪。为此,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针对性宣传,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对可能留用的员工,一方面要宣传分配制度中的大锅饭、劳动用工中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弊端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强调改制后进行"劳动、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帮助员工逐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观念,为改制后建立良性流动的用人机制打好基础。再比如,针对提前退休人员,这些人员一方面希望能够享受改制的优惠政策,以事业单位员工的身份退休,并享受较好的待遇;另一方面又担心过早退休可能无法分享改制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对这些人就需要加强改制政策的宣传,让这部分人员明白如果选择提前退休将来的待遇如何;同时,让员工清楚如果留下来今后的前途如何,引导员工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三是宣传形式要多样。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职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理解改革,这也是确保职工尽快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重要环节。改制前期主要是宣传政策。可召开政策(知识)宣讲会等;在改制工作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员工关心的问题可召开员工座谈会,开展双向沟通和交流。改制整个过程可设立意见箱、领导接待日等来负责收集职工的不同意见。如果有咨询公司介入改制工作,还可通过咨询公司发放调研问卷、开展员工访谈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改制工作深入人心、不留死角。

(二)严格依法规范操作程序。在改制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职工要由“事业人”转变成“企业人”,由“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群众最为关注的是人员分流、人事关系的处理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就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都相继分别出台了有关政策,但是随着改制的逐步深入和工作的细化,还存在着新老制度接轨以及部分现行规定难以操作等问题。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保障职工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严格按照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观,改革过程中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实行有情操作。要把改革的政策交给职工,企业改革的总体方案要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职工安置方案必须取得职代会通过。因此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工作要坚持"一事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改革一个成功一个,努力实现"四到位":即产权制度改革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经营机制转换到位,社会保险到位,在推进中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规范实施,公正透明,实行"四公开":即改制政策公开,改制方案公开,改制过程公开,改制结果公开,在改制中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资产评估关;二是把好资产核销剥离关;三是把好资产处置和人员处置关;四是把好方案审批和监督关。我们既要把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利益,又要坚持标准,严守政策“底线”,不乱开“口子”,不随意“突破”,保证国家的利益得到保护。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范文第2篇

一、情况复杂

1、政策依据不足。全省是从1996年元月起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依据是湘政发[1996]3号文件,只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全民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在人才交流机构的人员为参保对象,而农林渔工不属于此参保范围。但这四家单位的农林渔工相继进入被冠以事业单位性质帽子的事业单位工作,因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两个养老保险之外。他们强烈要求比照同单位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政策依据不足,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全省仍处于试点阶段。

2、改革方向不明。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职能性、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三大类的改革方向尚未确定。市农科所是我市唯一正处级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走势不甚明确。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级差额拨款林业科研机构,市政府已于2003年将**林场、**林场确定为公益性林场,拟由市林业局主管转交市建设局主管,市政府已委托市建设局拟定接收方案。

3、身份参差不齐。这些农林渔工中既有建场初期的老资格,可以追溯到50年代,又有自然增长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农科所合并而来的,又有从外地移民而来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从外省区调入的;既有编制部门签发编制计划、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业单位固定职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给土地按农民对待的。若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进场时间长短确认其身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好操作。

二、问题突出

1、参保无门。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初,农林渔工的问题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国家、省均无明确政策,一直被耽搁下来。近几年,这部分农林渔工一直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反映,希望能按湘政发[1996]3号文件精神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也积极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汇报,至今未能很好解决。

2、生活无助。这些农林渔工虽然高高兴兴地在人事部门领回了退休证,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虽然按时,却不能足额领取退休费,仅为正常退休费的57%左右,**林场和河洑林场农林渔工人平退休费分别为450元、600元,市农科所最低,仅为200元,该单位移民农工到退休年龄,只能享受一次性补助300元;**林场在职不在岗的农林工,单位仅仅发给每月50元生活费,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

三、积极应对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关于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改企建制、政企分开、调整结构、扶优扶强”的总体部署,理顺和重组勘察设计单位产权关系,调整所有制结构,使全市勘察设计单位由现行的事业性质改为科技型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通过改制,彻底解决我市勘察设计行业目前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竞争无序、效益不高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勘察设计单位机制创新,更好地发挥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建设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市特大城市建设服务。

(二)主要任务

1、通过改制,使勘察设计单位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2、改制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及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革。鼓励国有资本大部分或全部退出,并参照国际通行的模式进行改造。

3、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后,要优化人才、技术、管理、资产等资源配置,积极进行资产重组和专业结构调整,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分类指导原则及主要工作安排

(一)勘察设计单位资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革,应当坚持分类指导、自主自愿的原则。推进勘察设计单位实现股权多元化,鼓励职工集体买断国有资本,并创造条件改造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

1、资产组织形式的改革模式

大型勘察设计单位,一般可组建为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少数经济效益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改制单位,因企业发展而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可以吸收其他法人和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可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原国有资本可由本单位职工部分或全部购买,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骨干可成为主要持股者。

符合条件的单位注册执业人员可成为合伙人,出资购买改制单位的全部国有资本,按国家及我省有关规定注册组建合伙制企业。

2、生产经营的改革模式具备条件的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应改造为具有设计、工程咨询、采购、项目管理和融资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开展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大多数大中型设计单位可按照国际通行的工程咨询设计公司的通用模式进行改造,向工程建设前期和后期延伸拓展业务,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提供咨询设计服务。小型设计单位可改造为专业设计事务所或小型工程咨询设计公司,逐步发展成能对某一专业或多项专门技术实施一条龙咨询设计服务的专业化设计单位。大型勘察单位可以按照国际通行的岩土工程公司模式进行改造。中小型勘察单位可以将技术层和劳务层相分离,技术层可组建成岩土工程公司,劳务层可改组为专业化的钻探、打井等公司。

(二)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时,要同步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级政府、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通过行政命令将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拼凑成企业集团。改制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其行业管理工作,按原行政隶属关系或下放后的管理隶属关系,由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鼓励勘察设计单位在改制过程中,以资产为纽带、管理为核心,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跨系统、跨地域的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市外、省外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全面提升我市勘察设计行业的水平和效益,把我市的勘察设计行业做大做强。

(三)具有部分行政或社会职能的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省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分离企业的行政及企业办社会职能。

(四)改制单位应依法办理现有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再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注册或变更手续,其名称可延用原单位名称。采用其它名称的,自改制基准日起5年内,可在其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上附注原单位名称。

(五)改制后,企业享有经营管理自。提倡改制后企业的法人代表由本企业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并逐步过渡到注册执业人员领衔执业。

(六)改制后,企业实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在工资分配上,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1、凡原实行工效挂钩办法的勘察设计单位,经有关部门批准,改制后可继续执行工效挂钩的办法,按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经董事会决议,企业自主决定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办法。

2、完成公司制改造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企业,要积极探索适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如推行项目核算分配制、年薪制等。

3、改革企业经营者收入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年薪制和风险抵押金制度、持股经营和期权激励制度等。

(七)有关改制的其它工作参照[*]71号、苏政发[*]3号和苏政办发[*]100号文件规定执行。

(八)我市各勘察设计单位应于*年年底前完成改制工作,*年1月1日起按新的体制运行。

三、配套政策措施

(一)改制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经行政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审定后,可从净资产中剥离。对于单位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资产,经审计部门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从净资产中核销。至改制为企业之日前尚未核销的应收帐款余额,可提取5%以上的坏帐准备金留作改制后的企业使用,其具体比例由财政部门审定。经财政部门审定,改制单位可从净资产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金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金。

(二)对改制前单位拖欠的尚未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医疗费以及职工住房未达标符合房改政策的住房补贴等费用,在改制时按有关规定登记确认后,可从净资产中提留。改制企业以前年度未提或少提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金,以及按有关规定计算以后年度10年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金、遗属补助抚恤金,报经财政部门审定,一次性从净资产中提留并上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三)改制单位原有应付工资结余、按有关规定应提未提的业余设计报酬可继续用于企业内部分配,也可量化给职工,转作职工股,享有所有权。

(四)在改制转企中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的单位,对在职职工(不含提前退休人员)可根据其工作年限,提取经济补偿金。补偿金标准为:每满1年工龄提取1个月工资(以上年度全市事业单位月平均工资为标准),最多提取36个月。补偿金从单位净资产中提取。

(五)改制单位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可分别采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等方式处置。以出让方式处置的,若不改变土地用途,按确认的土地评估价的20%补交出让金,若需改变土地用途并经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同意的,应按确认的新的土地用途评估地价的40%补交出让金。为支持勘察设计单位改革,其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可返还70~80%用于分流人员。以租赁方式处置的,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自改制基准日起3年内免缴土地年租金。

(六)勘察设计单位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时,其国有净资产作价,在经有权评估部门评估确认国有净资产数额(应扣除剥离资产和提留的费用)的基础上,报经财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按认股额下浮10%。认股总额达11%-59%且一次性付款的,经批准可再下浮10%;对持股额达到或超过60%且一次性付款的,可再下浮10%;对持股额达100%且一次性付款的,可再下浮10%。净资产为零或负值的,可以零价出售。

(七)改制单位租赁使用国有资产,租赁费上缴同级财政。缴纳租赁费确有困难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适当减免。

(八)勘察设计单位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技术骨干、经营管理骨干的持股比例可高于总股本的51%。在与企业签订期股契约的前提下,对主要技术、管理骨干可实行期股等长期性的激励措施。对经营者的持股方案,可执行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规定。

(九)改制后,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地方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政策。自*年1月1日起至*年12月31日止,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免收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资产占用费;对于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十)从*年1月1日起,单位和个人分别以劳动保障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和个人交费工资为基数,按省政府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建立基本保险个人账户。改制前已参加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应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没有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制单位职工*年12月底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

(十一)*年12月3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原离退休待遇标准不变。对有事业费的单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所在城市企业人均养老金标准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与原事业单位离退休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支付;没有事业费的单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标准,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有条件的单位可按规定为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

(十二)*年12月31日前工龄满30年,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且工龄满20年(工龄计算按工龄工资计算办法计算)的人员,本人自愿,经单位批准,均可在改制转企过程中办理退休手续。改制单位需补交提前退休人员自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应支付的养老金。如一次性补交确有困难的,改制单位可与当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签订五年内分期缴款协议。仍有困难的,经劳动部门同意,可适当延长。上述费用应从单位净资产中提取,净资产不足以提取的,由主管部门在本系统内国有资产收益中调剂解决。

(十三)改制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执行。*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前符合退休条件并办理退休的人员,其按当地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低于*年1月1日前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标准的部分,按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发[*]100号、省劳动保障厅苏劳社[*]108号文的规定增发补贴,所需费用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具体补贴标准为:*年退休的,补贴标准为差额的90%,*年为70%,*年为50%,*年为30%,*年为10%。2009年以后退休的,不再增发补贴。

(十四)从*年1月1日起,改制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按企业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十五)改制后,企业具备相应条件的,可申请相应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并可按科研单位审核条件授予相应工程设备材料进出口权,同时在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方面给予支持。

(十六)改制单位出售住房收入及住房周转金赤字冲减顺序,按省财政厅《关于明确国有企业改革若干财务问题的通知》(苏财工[*]4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我市勘察设计单位改制,享受国家、省及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扶持政策,有关改制的其它扶持政策参照徐政发[*]26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组织实施

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应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市属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并组织实施;原行政主管部门在机构改革时调整撤消的,由履行其相应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制定所属单位改制的实施方案,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市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做好改制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范文第4篇

[摘要]科研单位转制工作已经多年,但转制以后的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新的问题又在出现,严重影响了转制后科研单位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科研单位改制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侧重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从转制的科研单位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在2001年底以前科研院所基本上完成工商注册,科研单位的改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大多数科研院所通过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进入市场。是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根本途径。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转制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一、科研院所转制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1转制后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

不少地方科研院所转制后尚不具备形成现代意义上公司法人治理的基本条件。论文百事通面临“穿新鞋,走老路”的窘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的。而有一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实际上仍是国有独资企业。保持着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基本模式,一些改制的科研院所其领导班子成员仍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或聘用,因而难以按《公司法》的规定运作,形成新的政企不分现象。

2身份不明确,出现一所两制

转制期间院所身份不明晰,科研院所转制工作虽已起步多年。但由于行政审批手续繁杂、周期长,套用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很难适应于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情况,存在着体制不顺,“事业不事业,企业不企业”的现象。许多转制院所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企业单位,成为游离于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原来的优惠政策已经无法享受,运用国有企业的管理却不能与企业享受平等待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转制院所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转制进程。

3工作侧重点发生了根本变化,对科研开发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市场化的转变。科研院所的生产经营显著增加,一旦科研计划与生产计划相冲突,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往往优先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单位往往集中力量进行生产,无暇顾及科研工作。加上研究院所目前都建立了基于业务的绩效导向工资制度,员工的收入分配与产值、销售收入等业绩指标挂钩,从而使工作重点发生根本的变化。

4普遍缺乏上规模的核心产品

转制后业务、生产的随机性较强,接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导致生产的产品品种多,批量小,缺少可以规模化的核心产品。没有可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性核心产品,科研院所的规模就很难发展壮大,长期停留在一些“作坊式企业”的小规模上。

5转制以后各种负担过重

过去不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款项,现在需要自己解决。特别是原来自收自支的单位,由于原有的基础条件差,积累步,这些新增加的费用给转制院所带来沉重的负担,一些科研院所甚至要负担超过在职职工人数的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和部分退休金等各项费用,严重影响科研院所的生存和发展。在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些负担一直存在,跟现在的企业相比,无法作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市场竞争。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仍然存在

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仍然存在,应该说,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的改革取向是市场化,而行政级别、官本位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大敌,只要这个些问题存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就难以真正确立。对人力资源这样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无法进行优化配置。国有企业现在的改革为什么还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经过了较长时期的“三项制度”改革的准备,而事业单位的这方面明显准备不足。

2人员市场观念陈旧,改革意愿不强

部分人员对改制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改制是政策推动,迫不得已。一些人员长期习惯于“金饭碗”,吃“皇粮”的心态,甚至养成了一种养尊处优的心态,有些以本单位所承担的一些公益性、准公益性工作为借口,阻碍改革的进程。有些单位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经不起失败的考验。甚至埋怨,使本单位的改革复杂化甚至“泛政治化”。这些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展。

3相对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如果一个事业单位要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需要会懂经营管理的企业家,使得改革后能够有能力到市场上去”找饭吃”。由于许多事业单位在过去全部或部分吃皇粮,或者是靠政府庇护、各种垄断而生存,不像国有企业那样,多年来就面对市场竞争,逐渐形成一批企业家。

4社保并轨存在资金和待遇水平等方面的障碍

到目前为止,还未建立起事业单位社保体系。甚至连事业单位的社保政策也有很多的问题。目前相当多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出路是要转制为企业,社保并轨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退休人员待遇差距如何处理、资金虚账的处理等等,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上出台的一些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牵涉的政府部门比较多,也会带来相当的难度。

三、科研单位转制后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企业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

1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转制后科研机构要根据自身特点,依法进行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一般转制科研机构原则上都要改制成为多种经济成分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社会利益的转制科研机构改制,应形成国家股和多个国有法人股并存的股权结构。鼓励社会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等多种资本投资股或受让股权,将转制科研机构改制成为多元股权的公司制企业。对从事一般竞争性业务的转制科研机构,允许向社会整体转让产权。

2制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政策

人才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积极引进并充分使用各类人才。要从分配、科研和生活条件等方面出台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政策。一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壮大本单位的科研实力,增强科研开发后劲。二是充分使用好现有人才。通过制度创新,形成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以绩效为主的薪酬分配机制,不断增强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活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观念转变人员观念的转变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改制后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重塑来促进员工观念的转变,灌输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帮助员工树立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步培养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

改制为企业后要求的经营观念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从过去面向生产转到以营销为一线上来,生产适销的产品,以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要有目的地进行产品定位与发展规划,从目前的随机性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进行市场前景分析,有理性选择,逐步发发展为规模化主导产品下的有限多元化发展。主要围绕主导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使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增强自我优化功能。

(二)外部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尽快明确转制科研院所的身份

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转制院所办理工商注册提供大力支持,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指导或管理上,要完善科研机构行政领导任用制度,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在制定人事制度改革政策上,要建立符合科研机构特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2给予优惠政策。切实解决负担过重的问题

为了减轻转制科研院所的负担。一是要做好这些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各项工作,对已办理提前退休的人员。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二是继续拨付一定经费,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对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经费补贴和部分困难科研院所补建个人账户,减轻了转制院所的改革成本;三是在税费上给予优惠政策,给与扶持。

3加大对科研院所投入的力度

科研院所转制并实现企业化运作后,融资方式及融资规模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建议要从政策上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技投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人为基础、风险投资作补充、银行贷款作保证,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开发投资支撑体系。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范文第5篇

一、工作情况

(一)围绕实施人才战略,推进整体性人才开发进程

1、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使用。建立了市乡镇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全区登记入库乡土人才881名,其中生产能手808名人,经营能人44人,能工巧匠19人。支持乡镇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目前,南城镇已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实用人才培训,聘请了两乡一镇19个行政村的主要领导为农村劳务输出经纪人,取得了经纪人资格证,为30名在发展企业和民营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人员申报了专业技术职称。

2、健全和完善人事工作。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市场。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适应新形势下我区人才就业工作的需要,7月份我们将区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合并,成立xx区人力资源市场,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服务工作,实现了全区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市场由交流大厅和服务功能区组成,交流大厅面积29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家用人单位进行面试交流洽谈。服务功能区主要由咨询服务、求职与用人登记、信息、信息查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档案管理、就业备案、就业援助等服务窗口构成,面积200平方米。新组建的人才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及稳定社会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8月25日上午,在xx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xx区首次人才招聘会。突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公益性特征,邀请了鹰游集团、太阳雨集团、苏宁电器、久和置业、三吉利化工等30家强势企业加盟,提供了近500个岗位,岗位涵盖了用人单位的每个层面---中高层管理、一线操作、后勤服务等数十个工种。二是逐步扩大人事工作的服务范围,从单纯的事业单位人员,扩大到集体企业、民营企业、退伍士兵、新考公务员、政府雇员等,服务项目从保管档案、年度考核、开具相关证明扩展到代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称等,切实解决了人员的许多后顾之忧。今年共新办理人事手续30人。

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职称工作在整个专业技术队伍和人才资源开发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认真做好职称评聘,更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人事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年我们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初定工作由每年一次,更改为每个月办理一次,方便了符合初定条件人员的职称评定。同时做好各类职称考试报名工作。组织21人参加全国经济专业和江苏省职称外语考试资格报名工作,发放全国外语职称准考证30份,为92个大中专毕业生办理技术职务的初定手续,上报中高级评审材料192名。通过职称评定有效地提高了我区科技干部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

4、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考工定级工作。我们对工人考工定级报名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按照文件精神,认真审核资料和档案,严格把关。据统计,全区共组织85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升级考核,其中初级工7名,中级工37名,高级工38名人,报考种类达13个工种。通过率达95%以上。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技师评聘5人,有2人通过省级考核。通过考试及技师考评,我区的工人等级结构已由初、中级居多,逐渐发展为以高级工占多数,中级初级次之的等级结构,工人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1、做好公务员网上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公务员公共管理知识及能力,从4月20日起全区公务员开始网上注册报名学习,全区共有573人参加培训。12月份,将对45岁以下公务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2、做好公务员招录工作。今年我区共设报考职位6个,招考人数6人,报考我区共303人,经笔试进入面试18人,经面试进入体检6人,体检全部合格,在8月底前已全部报到上班。

3、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根据公务员法界定的公务员范围和市局的统一部署,上半年,对纳入公务员管理的本区各类机关人员状况,认真进行了调查摸底。9月份,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公务员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连人[XX]130号)文件精神,我们于9月20日召开了全区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布置了全区的公务员登记工作。全区共有行政编制(含参依照、政法编制)772名,各单位上报人数共632人,目前材料已经过市人事局初审,登记工作将在11月30日全部完成。

4、做好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我们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中坚持“规范考核行为、严格考核程序、提高考核质量、注重考核结果应用”的原则,认真组织行政机关的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职务升降、职称评聘、工资级别晋升的重要依据。全区参加考核368人,优秀37人,称职317人,未定等次14人。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行政机关按规定对称职以上人员发放了年度考核奖金,为66名连续三年优秀人员调整了工资,发挥了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完善机制体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程

1、积极稳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政策性强,不仅是一件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一件关系社会稳定的敏感之事。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从加大政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入手,着力把好改制单位的改革方案制定关,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到目前为止,钟声幼儿园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区二招改制工作已全部完成;晨辉·世纪星、苗苗、蓓蕾三家幼儿园,资产审计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资产评估。由于三家单位没有土地证、房产证,正在和有关部门协调办理中。

2、完善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一是探索建立岗位(职位)管理的制度。上半年我们重点结合专业技术职务设置工作对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设置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设置的原则性意见。二是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审核。对于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严格按文件要求确定考核

等次,对于优秀等次比例超过15%的单位要求其纠正。据统计参加考核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人数为3698人,优秀等次418人,合格3248人,基本合格5人,不定等次27 人。三是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录工作。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上半年我们拿出3个事业单位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经过在报纸和市人才网上公布招聘简章,共有15人报名。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公示程序,有3人被聘用。招考工作的报名、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均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同时我们也通过组织和参与,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

(四)加强管理和服务,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为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深化勤政廉政意识,努力做好我区的人事人才工作。我们结合行风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各项日常工作开展较好。

1、做好教育系统教师核编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部门关于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XX]113号)精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核定一次。今年6月份,我们会同区教育局对我区的27所中小学进行调查摸底,在准确掌握每所学校的在校学生数、班级数的基础上,对我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

2、加强金猴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为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提高编制管理水平。我们根据市编办的要求,完成了全区机构编制的历史沿革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入库工作,并成功将所以信息导入金猴远程办公系统第二版数据库,目前金猴远程办公系统第二版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3、做好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工作。今年完成事业单位年检108家,网上年检率100%,设立登记2家,变更登记23家,注销登记1家。全部登记材料都按照市局的要求整理归档。

4、认真做好工资福利工作。我区工资工作本着严格执行国家的工资、退休政策,积极稳妥完成各项调资任务。一是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XX年初工资正常晋升审批工作。调整了包括有5年考核称职及连续三年考核优秀人员、达到上一级别最高年限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满5、10、20、30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区调整达158人次,均从XX年1月起执行。二是根据相关任命文件,对48余名因干部调整、晋升级别人员、356名评聘的专业技术人员、79名工人等级考试合格人员进行工资调整。另外还对9名新进人员、11名调动人员、27名晋升学历人员进行工资变动。确保全区干部职工调整后工资福利待遇的及时到位。三是认真审核审批退休手续,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退休人员的审核审批管理工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全年共审核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68名,企业退休人员158名,保证了工改实施前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与退休管理工作的平稳进行。

5、认真做好企业干部生活解困工作。我区现有困难企业干部17名,均属团职以下职级。其中区属企业12名,市属企业辖区管理5名,还有自主择业干部辖区管理25名。今年以来,针对企业干部上访要求解决生活待遇问题,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各主管部门落实文件精神进行指导和督促。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干部上访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五)围绕行政效能,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1、强化学习,提高素质。按照区委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活动,认真传达贯彻市机关效能建设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学习新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自觉性。

2、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紧抓内部管理,力求管理工作规范化。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增订和修订,出台了《XX年目标管理考核评分暂行办法》,对岗位设置进行了重新调整,增强了按制度管人、办事的自觉性,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根据效能建设需要,相继出台了加强效能建设十项制度,较好地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推进。

3、强化监督,注重考核。加强社会监督,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加强政务公开,主要事项通过公开栏、政务网等形式实行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开展内部监督,每两月召开局务工作例会,建立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季度考核制,有效地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

二、亮点工作

1、整合人力资源市场。7月份我们将区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合并,成立xx区人力资源市场。新组建的人才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及稳定社会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建立了市乡镇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实用人才培训,聘请了两乡一镇19个行政村的主要领导为农村劳务输出经纪人,取得了经纪人资格证,为30名在发展企业和民营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人员申报了专业技术职称。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工作。从报名到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均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4、建立市新录用公务员锻炼基地。将新东办事处、新海办事处、路南办事处、花果山乡作为首批四个市新录用公务员锻炼基地。基地将承担全市新录用的公务员(含参照单位工作人员)的基层锻炼任务。10月20日下午,连云港市新录用公务员锻炼基地在新东办事处举行揭(授)牌仪式。

5、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根据公务员法界定的公务员范围和市局的统一部署,对纳入公务员管理的本区各类机关人员,进行了分类登记。

6、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到目前为止,钟声幼儿园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区二招改制已进入职工安置阶段,11月初可完成改制的各项工作;晨辉·世纪星、苗苗、蓓蕾三家幼儿园,资产审计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资产评估。由于三家单位没有土地证、房产证,正在和有关部门协调办理中;区房开的审计工作已经完成,由于改制不涉及产权转让,暂未进行评估工作;云台房开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在进行审计评估工作。

7、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今年以来,以加强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强化平时考核为切入点,采取三项措施狠抓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健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结合实际,

健全完善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政务公开制、AB岗工作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下发了《XX年目标管理考核评分暂行办法》,坚持用制度管人治事;二是强化监督,实行阳光行政。通过各种渠道公布投诉电话,从社会各界服务对象中聘请监督员10名,定期召开座谈会,切实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全面监督;三是加强督查,狠抓工作落实。采取抽查、突击检查、暗访和群众座谈等方式,先后对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工作纪律、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多次督查,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三、难点工作

1、公务员登记操作难度大。我区公务员队伍结构较复杂,人员存在转任、调任、混岗、混编问题,一些因职务、岗位的变动或竞岗等原因的特殊人员是否列入登记对象范围尚需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确认。

2、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难度大。有的改制单位固定资产老化,没有产权证明,变现困难,有的可变资产少,远远满足不了改制成本支付。教育系统所属改制单位受上级条条文件精神约束,改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四、明年工作

(一)突出人才战略主线,抓人才队伍建设

1、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开发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其次,要确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鼓励人人奋发进取、努力成才、多做贡献,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再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各类人才聚集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大业上来。

2、研究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措施。根据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借鉴省、市及先进地区在引才留才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订引进人才及人才管理的政策文件。完善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制度,以进一步优化人才的使用环境。

3、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根据我区人才需求信息,做好面向外省市招聘人才工作。采取人才交流会、组团到外地招聘、网上招聘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办法,加大对各类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其他紧缺急需人才,完成市局下达的人才引进目标。

(二)突出改革创新,抓事业单位改革及机构编制管理

1、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对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进行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二是继续在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内进行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机制,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在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认真研究和解决未聘人员安置、富余人员分流办法,确保改革的稳定。

2、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利用金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推广编制远程办公系统,举办编制管理人员培训班,规范编制管理流程。

3、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举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提高事业单位法人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突出公务员法实施,抓公务员队伍建设

1、做好公务员工资套改工作。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在全区公务员登记审批后,做好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同时探索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2、做好公务员培训工作。根据市人事局的部署,做好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等相关工作。

3、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根据省公务员法实施的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对我区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工作进行细化、量化,通过年度考核充分反映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

(四)突出求真务实,抓人事人才业务工作

1、努力做好工资、退休审批工作。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工资福利文件精神,规范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做好全区工资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的审核审批管理工作。

2、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一步探索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促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

3、切实做好干部安置工作。积极探索干部安置办法,确保圆满完成安置任务。同时,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和省关于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文件精神,努力做好企业干部的稳定工作。

4、认真做好人事各项日常工作。要认真做好及完善目标考核、来信来访、电话承办、人事宣传与调研等工作,推动人才人事工作全面发展。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范文第6篇

2002年初,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28个技术开发类和工程勘察设计类科研机构全部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几年来,改制院所相继推行了从外部体制到内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着艰难的蜕变。

阵痛之后是阳光

对科研院所进行体制改革,好比“刮骨疗伤”,痛楚是难免的。然而经历阵痛的风雨,科研院所便开始沐浴阳光。因为――

改革,激发了科研院所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在1980年代曾一度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到1990年代末,由于负债太多,个别领导曾一度准备将该单位整体“嫁人”。2002年转制为企业后,研究所逐渐焕发出生机。所长王杰说,改革带来的最大影响,是职工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促使职工转变观念的一个重要动力是分配和激励机制的变革。改革前,科研和工资等经费,都由财政供给,大家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转制为企业后,研究所严格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因事设岗、以岗定薪的分配机制,职工的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拉开了差距,大大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现在,公司的收益由改制前2001年的几十万元增长到200多万元。

改革,使科研院所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运作经验。

重庆市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所长余武告诉笔者,转制时,“怎么活下去”是仪表所上下忧心忡忡的问题;改制后,仪表所利用技术、成果和人才优势,与熟悉市场的企业进行嫁接,逐渐学会了“游泳”。2003年,仪表所与重庆耐德工业集团合资组建耐德正奇流量仪表公司,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此后,仪表所又组建了7个子公司,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比改制前增长了几倍,职工收入也增加了五六倍。

改革,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004年,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和安徽安庆长江大桥等6座长江大桥同时在建。这些大桥都是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勘察设计的。2000年9月,交科院整体加入招商局集团。转制为科技企业之后,交科院实行了科技成果股份化,将专利、技术和管理等要素评估为股份,吸收内部职工持股,使科技人员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联股连心”。2004年,交科院累计完成合同额超过7亿元,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

问题不可忽视

我市科研院所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研院所整体转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缺位。一些研究所的负责人提出,在研究所转制为企业的过程中,我市部分研究所的位没有定好。比如重庆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本是政府扶持高新企业的孵化器,改制后,高创中心从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造成了政府扶持高新企业功能的缺位。据悉,目前在全国所有省市的高新技术创新中心中,只有重庆高创中心不是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包括基础性研究机构、技术开发类研究机构和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三大类,必须科学地界定每个科研院所的功能。而目前,哪些科研院所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进行扶持,哪些应该进入市场做强做大,定位还不是很明晰。

人才大量流失,影响了科研院所发展。40多岁正是科研人员出成果的时候,但在科研院所改制过程中,由于经费短缺、生存困难和科研人员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一大批40多岁的科研人员,只要符合可以提前退休政策的,都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一些年轻技术人才,直接去了收入更好的单位或企业。仅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在短短一年多时间,提前退休的就有40人。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则有200多人退休或辞职,科研人员从400多人变成了100多人。科研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研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科研院所科研工作和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些政策不配套,加重了科研院所的负担,削弱了研发能力。在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过渡期,税费减免和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各种配套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特别是科研院所离退休职工要求享受国家给予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各项待遇问题,因新旧政策之间存在差异,在执行中分歧较大,科研院所负担较重。仅以凡单位退休人员占在职职工的比例超过35%的参保单位,由参保单位按单位在职职工人均缴纳基数的8%按月为每位退休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项为例,每年就给转制类院所增加近500万元负担,有的科研院所一年需要承担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相关费用。有相当一部分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是在岗人员的几倍,最多的高达10倍。如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在职人员有30多人,离退休职工有近90人。一位负责人员说:“现在研究所考虑资金投入的顺序是,第一笔钱交养老保险,第二笔钱管吃饭,第三笔钱交各种福利保障,最后剩下的钱,才能考虑再投入研究开发。”沉重的包袱,已影响了科研院所的生存发展。

为科研院所改革支招

今年底明年初,重庆将迎来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热潮。明年,我市转制的科研院所,将结束5年改革“过渡期”,被彻底“断奶”。回顾和探寻科研院所转制之路,无疑会给我市事业单位改革以新的启示和借鉴。围绕科研院所的发展问题,笔者走访了部分专家学者、科技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科研院所负责人,他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科研院所改革应科学分类,稳步推进。

社会学教授、四川外语学院副院长陈志彪等人建议,我市科研院所应根据不同的性质和发展程度,重新分类。具体讲,应实施“三个一批”:对研究领域与经济发展主战场结合较紧,改制后发展较好的院所,彻底转制一批,在体制、机制上,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对虽已列入转制行列、但仍承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科研院所,要保留或恢复一批科研单位的事业单位性质,并根据需要,实行财政全额、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政策,通过帮助改变内部人事管理和分配机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让这些科研院所更好地为行业提供服务,甚至成为科技创新的源头,解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缺位问题;对设备陈旧、能力较弱、人员较少、发展方向不明确的科研院所,应痛下决心整合一批。

科研院所改革,应以联合寻求生存和发展。

重庆市科委副主任皮晓青说,整合资源,组建大型综合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我市将联合一些科研院所,建立重庆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满足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需要。就院所的自身发展来说,也需要联合。市光学机械研究所在改制后,与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重庆激光快速原形及模具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短短几年,该中心已成为重庆光电行业的技术中心。因此,科研院所应结合自身实际,主动与国内外知名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合作,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方向,尽快做大做强。

建立人才专项资金,破除人才流动体制,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有关人员建议,政府应每年安排必要的科研人才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优秀人才的科研、工作、生活补助、奖励以及引进国外智力和人才培养开发,从源头上减少人才流失。在破除人才流动体制方面实行新举措,对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人才引进。采用柔性人才流动政策,实施“候鸟型”人才引智计划,“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采用灵活手段引进高级人才为我市服务,壮大科研院所的研究开发队伍。

各部门协调配合,解决政策不配套的问题。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范文第7篇

    改制思想认识不统一对水利勘测设计单位为什么要改制的问题上认识不统一。我国启动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顺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为了将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成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在改革实践中,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是按原来的单位是公益性还是经营性行业进行分类改革的。公益性为主的行业基本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对以经营性为主的行业则要求改为企业。在水利勘测设计单位是否属于公益性单位这个问题上,水利系统职工内部有不同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由于水利行业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对于地市以上水利部门直属的勘测设计单位来说,这些单位改制后仍然承担了上级部门安排的很多的公益性任务,其事实上仍然履行着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技术支撑的职能,如为政府编制河流流域规划、参与政府防汛抗旱抢险等应急技术指导等等。因此,有部分人认为这些设计院若完全采用市场办法来深化改革,势必对公益性任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水利勘测设计院不但不用改制,反而应该强化其事业单位性质。由于在改制理论认识上有不同的看法,所以目前很多省份的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在是否要改制认识不统一,有部分省院已完全返回事业单位。改制配套政策不完善改制单位税收优惠期限规定不合理,职工养老保险、身份转换等问题缺乏可操作的政策支持。资产处置政策不明朗关于如何看待和处理勘察设计单位历史结余的问题从勘察设计单位历史结余的来源来看,既有政府相关部门给予项目支持而获得的收入结余,也有由于国家实行勘察设计单位工作人员低工资待遇而结余的部分。如何分配处置这部分结余,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这其中还涉及到如何处置国有资产的问题,改制企业处理起来非常谨慎。关于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式的问题由于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单位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智力服务企业,各类技术专家、企业资质、工程业绩、市场信誉等无形资产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依附于企业的各类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身上,只要这支队伍存在,这些无形资产就存在,如果人才流失,队伍涣散,这些无形资产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对这部分的评估难度非常大,目前对于智力型企业的评估还很难有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价方法。近年,一些地方政府和国资委试图通过招拍挂的市场竞价方式对改制企业的资产进行处置。这是一种非常错误也非常危险的处置办法,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加大改制企业的改制成本,也严重背离了国有资产长久保值增值的改革初衷。公司治理结构不成熟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统计资料来看,全行业国有单位已经从2000年的80%下降到了2008年35.3%,而2008年水利行业的国有程度仍然高达75%以上。同期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勘察设计人均营业收入为7.7万元,水利行业人均6万元,与行业的平均值差别不大。到了2008年,水利行业人均为10.3万元,全行业倒数第三名,只有全行业人均水平47.8万元的21.5%,差别巨大。由此可见“改企转制以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水利行业的勘测设计单位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2]。

    加快水利勘测设计体制改革的建议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改革,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改革。水利勘测设计体制改革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是改革的必然趋势。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各方利益不断博弈并逐渐达到平衡的过程,水利勘测设计单位体制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跟职工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历来受到职工的高度关注。在前人既往的研究中,经常提到要勘测设计单位的职工要主动转变观念,要适应新形势,改变以往市场观念淡薄、竞争意识不强、服务不周到、生产不计成本,工作不积极努力等落后思想。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与政府部门脱离了隶属关系,两者的关系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变成了市场监督与被监督、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必须转变管理职能,要从直接参与企业的微观管理转变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管理,从直接参与工程建设转变为对工程建设市场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管理,从以行政手段管理方式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法律等市场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要向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学习,通过立法,逐步将管理体制由“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为辅"转为“政府宏观调控为主,行业实行高度自律"。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协会是代表行业会员利益的独立的合法组织,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是一种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我国水利勘测设计行业协会应该适应水利勘测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发展变化,逐步脱离政府体系,成为完全依靠会员会费经营的非营利组织,完善自治机制,成为完全代表会员利益的合法组织。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做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它决定了我国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必须脱离政府事业单位编制序列,改制成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改制的目标不是为了产权多元化,更不是为一步到位地民营化而民营化,提高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应成为评价改制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勘察设计单位历史结余的问题,尽快完善与改制相关的资产处置、职工身份置换补偿,离退休职工退休保障,职工养老政策衔接,改制税收优惠等政策配套措施,确实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要科学掌握水利勘测设计单位改制的最佳时机,稳步推进水利勘测设计体制改革。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水利勘测设计行业扶持政策,首要任务是改革我国项目业主选择咨询机构的不合理方式,放弃采用最低费用选择咨询服务(LCS)的方式,在行业内大力推行以QCBS和QBS方式选择工程咨询服务,让质量确实成为选择咨询服务的唯一重要因素。在实施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的框架下,规定工程勘察设计最低取费下限,把我国工程咨询收费标准逐步调高到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取费标准一致的水平。要确实保护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逐步缩小我国工程咨询收费标准与国外的差距,确保我国工程咨询行业的企业合理利润,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3]。

事业单位改制退休政策范文第8篇

一、抓扩面促征缴,四年迈了四大步,扭转了我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被动局面。

2010年底以前我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始终处于收不抵支的被动局面。靠市下拨调剂金来维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即使如此仍始终拖欠全体离退休职工1个月的养老金,经常出现上访,造成极坏影响。

2011年4月劳动保障局党委对劳保处班子进行了调整,借此良机我们首先在保险处内部进行了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开展了使命感、责任感、荣辱感教育;针对保险处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我区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际,进行了查找与分析,提出了“以强化内部管理,凝心,聚力,加强队伍建设为前提;以扩面征缴为突破口,增加基金储备,以征缴保发放”的整体工作思路,狠抓养老保险金的扩面征缴,当年实现新增参保人员3500人,征缴基金3170万元,增长率达到67%,实现了收支结余,在我区企业养老保险发展史上跨出了历史性一步;2004年、2005、2006年三年又迈了三大步,基金征缴分别达到4306万元与5775万元,8250万元,分别是2010年的2.3倍与3.1倍,4.4倍。

2、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对我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起到了减震、稳定作用,对企事业单位破产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随着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工作的深入、基金征缴数额的增加,2011年底我们补齐了往年所拖欠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现了足额按时发放。近几年尽管离退休职工人数大幅度增加(2010年底离退休职工3700人至今年10月份达到5062人),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女职工生育金、死亡老同志丧葬费救助金等大幅度提高,仍实现了较大结余,至2006年底基金累积结余达到了8112万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我区养老保险金原缴纳主渠道的区直企业大面积的破产、停产,缴费进入低谷,收不抵支严重。例如:供销系统2005年仅缴纳191万元,而保险处为其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达1014万元,收支差达-822万元。我们坚持了社会化发放,不拖不欠,将养老金按时发放到离退休人员手中,稳定了职工队伍,为维护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创建平安岱岳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2004年起,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制进入实质性阶段,至2006年底,事业单位因改制其离退休职工养老金转入我处发放的有3家(水利机械厂、拖拉机站、外贸总公司),现已为其95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84万元,而收缴养老金仅181万元(其中拖拉机站、外贸总公司未交纳任何养老金),收支差111万元。我们从全区稳定大局考虑,不算经济帐,为事业单位的改制、改革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容易成为热点、焦点。特别是前几年由于基金收不抵支严重,为了减少基金的支出,离退休人员的审批不及时,待遇的兑现不完整,造成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经常造成上访。我们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老同志过一个愉悦的晚年出发,及时纠正不合理的遗留问题。自2011年以来共处理与纠正历史遗留问题325件,补发所欠职工养老金68万元。近几年来从没有因为我们自身政策落实不到位,养老金、生育金待遇兑现不及时而出现一次上访事件。

企业离休干部及企业退休干部待遇问题一直是个敏感问题,曾引起大规模的越级上访,一度引起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我们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自2004年以来对企业离休干部及企业退休干部的待遇分别进行了3次、4次调整,使企业离休干部待遇与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待遇拉平,企业退休干部养老金水平与市直退休干部养老金水平同步,并将调整的待遇纳入统筹,仅此两项自2004年4月1日起,就多支出273万元,替政府担了担子。

3、改善了办公条件,实现了金保工程,提高了办事效率、服务水平,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2005年底以前,劳保处办公所使用的计算机及软件系统,均为1996年配置,9年中从未进行过升级处理。设备老化运行速度慢,严重影响了办公效率、服务质量,缴费人员等几小时甚至等一天缴不上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且经常发生故障,极易造成数据丢失,成为局党委与劳保处的一块“心病”。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多次与财政部门协调争取资金,于今2006年3月份更换了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实现了与市的联网,统一采用了“核心二版平台”软件,“参保”数据由市统一管理,统一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也大大提高了数据保存的安全性。新系统的采用、管理层次的“上移”也为减少或避免人为违规操作打下了基础。

4、全面支持局党委的工作,促整体任务的完成。

“始终与局党委保持一致,认真作好局党委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作为我们的工作纪律与责任。几年来我们按照局党委的要求,抓扩面促征缴,摘掉了我区企业养老保险征缴额倒数第一的“老落后”帽子,彻底扭转了企业养老保险严重收不抵支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基金的较大结余,成为全市劳动工作的亮点,解除了区财政兜底的压力,减轻了局党委的工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