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个体理性;集体理性;冲突

人类理性课题是欧洲学者研究的重点,个体理性指的就是个体在既定的信息下最大化的追求某种工具价值;集体理性指的是部分拥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集体,最大化的追求高效率、内部稳定以及集体成员之间的公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一方面个体理性必须以集体理性为基础,但集体理性的保障和获得可能是以个体的非理性为代价;另一方面个体理性是集体理性的前提,但个体的理不能保障集体理性状态,这种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就是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我国行政管理理性课题的研究中,主要围绕共有地悲剧、囚徒困境以及集体行动这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缺乏行政管理动态过程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探究,认清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和关系是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究了我国行政管理过程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关系,并总结出解决冲突与矛盾的策略。

一、行政管理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行政管理就是各个行政管理主体之间理性冲突和协调的过程,其中管理者最大化的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是集体利益,不同的部门和管理个体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是集体利益。如果各个行政管理主体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得到平衡与协调,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如果个体理性达不到协调和一致,则就会阻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损害集体利益。

(一)理性冲突影响行政管理问题的识别

行政管理过程首先要提出行政管理问题,管理主体对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认定,只有被纳入管理议程的部分问题才能成为象征管理问题,行政管理主体再根据问题具体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因此,行政管理问题的及时识别具有重要意义。行政管理者拥有权力和信息资源,是行政管理问题和提出和构建的主体,并有权将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提上日程,从而保障个体理性。在这个环节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产生冲突,造成管理问题识别的不及时,影响集体理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主体回避、过滤部分社会问题

管理主体在行政管理的开始阶段,有目的的回避、过滤一些解决难度大、收益低的社会问题,相反会优先处理一些对个人利益有帮助的社会问题,从而使部分社会问题被搁置和忽略。现如今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快,部分地方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能够出成绩、与经济相关的问题,但是忽略环境保护等较难出业绩的问题,直到出现严重环境问题时集体才会支付巨额成本处理问题。

2、管理主体长期积压部分社会问题

部分社会问题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由于管理主体长期积压这部分社会问题造成处在问题识别的阶段,无法进入问题分析和处理的环节,使这部分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在我国政府职能中,涉及到民生问题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问题处理难度大,解决周期长,并得不到显著效果的社会问题,管理者在处理过程中将这些问题和矛盾搁置,不主动制定彻底解决方案。

(二)理性冲突影响行政管理方案的制定

行政管理方案是按照行政管理问题制定的,包括行政目标的确定,行政方案的选择,行政管理的运作流程等,引导行政管理行为最大化的实现集体利益。在行政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方案制定者的个体理性会贯穿并影响整个管理方案的始终,个人理性表现出管理方案制定者的自身利益偏好,易造成集体非理性后果。

1、个体理影响行政管理方案的公平性

保证行政管理方案的公平性需要结合不同领域管理者的建议,以此实现集体利益。但是我国目前行政管理方案主要是由部分管理者独揽大权,其他管理主体没有方案的制定权和规划权。行政管理方案规划者根据自身利益偏好制定相关管理方案,无法实现集体的理,具有较低的公平性。

2、个体理影响行政管理方案的科学性

各级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受到个体理性的影响,个体理性引导者集体向非理性方向发展,降低区域产业结构的科学性。在地区产业结构布局和调整的过程中,个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个体理性引导将重点考虑本地区的市场和资源情况,而不会考虑宏观经济布局是否合理,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出现指导产业相似等现象,这是受到地方政府个体理性结果的影响。

3、个体理影响行政管理方案的实现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制定行政管理方案的原则,但是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上存在利益之争,在个体理性的引导之下地方政府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争取更多支持和权利,因此行政管理方案的制定和结果要满足各个理性个体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谈判,造成效率低下,无法实现集体的理想行为。

(三)理性冲突影响行政管理方案的执行

行政管理方案的执行指行政管理主义运用公共资料开展组织各项活动,是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决定管理目标的实现。在执行行政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损失降到最低,整个执行过程中管理者、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等管理主体的理性冲突最激烈。理性冲突影响行政管理方案的有效性,机械性执行行政管理方案、替换性执行行政管理方案、选择性执行行政管理方案这三种情况的选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会导致行政管理政策执行方案的偏差,影响其执行的有效性。

二、避免行政管理体制中理性冲突的策略

(一)明确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理性冲突的实质就是利益的冲突,因此要明确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首先要增加共容利益,共容利益是引导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形成合力的重要方法。在行政体制中,进一步增加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共容性,有利于通过个体理性的作用实现集体利益。其次要明确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政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不仅要强调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在行政管理体制内要合理分配上下级之间的利益,促进同级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逐步完善正式制度

首先要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促进个体的公平竞争。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中,个体理性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理主体单一,因此实现行政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消除个体理性对集体理性的侵扰和影响。建立完善独立的监督体系,增加对行政管理主体的监督工作,及时监督行政管理主体的工作,有效的组织个体理性的膨胀。其次要建立激励制度塑造集体理性,对为集体做出贡献的个体进行奖励,有利于增加个人对集体利益的动力。

(三)逐步完善非正式制度

逐步完善非正式制度有利于避免行政管理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首先要不断强化思想意识的教育,克服个体理性的发展弊端,促进个体理性向集体理想发展和靠拢。其次还可以通过文化熏陶、道德约束等方式实现集体利益的发展,从而缓解行政管理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冲突。在社会中不断建立集体价值观念,培养个体的健康心理,缓解行政管理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平衡和处理行政管理中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要明确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逐步完善正式制度和 非正式制度,缓解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矛盾,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雅雯. 行政管理过程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相关性研究分析[J].科学时代,2014,(16):154-155.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问责机制 内部控制 贯彻落实

Abstract: The ancestors wisdom of men is better to tell people the rule of law, that everything needs to follow certain rules in order to continue normal oper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is one of the rules is to control things and play the role of constraints on its unfair, a mechanism giving unfair punishmen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hould be clever fusion of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and institutions which implement to enable enterprises to internal systems have matured, and economic promotion a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is thesis, accountabi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s and do light to be analyzed.Keywords: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to impl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内部控制无论是对于企业机构还是政府机构都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甚至是政策实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对于人民行为的约束有道德和法律两种手段,究其根本都是从责问机制出发,若是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人民将会获得绝对的“自由”,行为无拘无束,会造成社会严重动荡,政府的任何政策都将流于表面,如同虚设。因此对于内部的控制的贯彻实施,关键还是在于问责机制的完善和执行力度。

问责机制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基础

中国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过于迅猛的阶段,设定一个完善的制度尤为重要,而问策机制是任何制度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任何制度贯彻实施的基础。经济体系可以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惩罚制度,问责机制的贯彻落实,才能快速、有效的从整体上进行宏观的控制和个体上进行微观的控制,使中国经济继续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问责机制的概念

问责机制指的是在政府、企业等机构当中涉及的权利和相应的责任,还有对权利拥有者的严格科学的监督考核,以及根据不合格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来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问责机制使其具有相应规则制度,使其在职人员权责分明,有规可依,有规必依,降低机构虚职和的几率,增加各个部门的监督力度,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增进整个机构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步伐。

(二).问责机制的必要性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人们会为其动摇是正常现象,或利或名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人们会下意识的采取对自身有利的举措,趋利避害,很有可能对主体造成损害,正是因为如此,才体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整体的利益,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产生冲突时硬性要求人们选择维护整体利益,这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主流思想,集体利益最大化。而为了有效的维护集体利益,相关问责机制就其个体直接利益相挂钩,使其主动地维护集体利益,内部控制更是如此。

(三).问责机制的原理

无论是在企业中还是在政府单位中,相关制度的执行者仍然是人,一切制度也是由人来制定,出发点也是从人的角度去思考,又是怎样的方式才能让人违背自己的本性,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人们以集体利益为先有三种缘由,一是对这个集体有着深厚的感情,或者领导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从根本上从集体利益思考;二是受到上级的命令,在这里工作生存,就必须遵循这里的规则,强硬的手段;三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为了集体利益可以暂时牺牲个人利益,但是可以谋取更好地未来,或者获得其他方面的利益,符合人的本性。

问责机制的制定就是根据这三种原理,从品德、命令和功利三方面出发。品德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他可以打破人的天性,反自然的做出伤害自己维护集体的举动,并且是个人下意识的反应。品德是将大义融入到人的骨血当中,成为其思想的一部分,但是品德的好坏受到外界的因素太多,不可估测。问责机制制定时应该考虑到人们品德的因素,设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人们对于上级下达的明林一般会下意识的执行,争取良好表现,为谋取更好的发展前景;人们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权衡利弊,为名或为利,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利益,制定严格的权责范围和惩罚机制,才能有效的约束个人的行为,使他们履行与职权相对应的职责,控制机构的发展方向和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问责机制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任何机构都是有人构成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由于各自的利益关系会采取不同的举措,但是如果问责机制相当完善,就相当于一双无形的手,操控着该机构的成员的思想,做出最有利于集体的内部决策。完善的决策机制会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信息,根据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做出一致的决策,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达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

问责机制制定的注意事项

(一).权利与其相应责任的界定

责权机制的制定首先要将权利和职权划分清晰,避免避免权力交叉,出现多管或者不管的现象。一方面是不同的权利负责哪些事项,一定要划分清晰并且细化到一个个体和具体事项;另一方面是特定的的职权负责特定的事项,对其发展生、发展、变化和结果都要负责监督控制;还有就是针对其负责的事项,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若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问责机制,根据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程度来实施惩罚,对其具有督促、监督和控制的功能。

(二).问责机制的基础

一个企业单位想要贯彻落实问责机制的相关制度,那么问责机制相关的数据一定要符合实际,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流于表面罢了。因此每一个企业单位对其进行的会计控制制度的数据一定要有严格的审核,杜绝出现假账、虚报的现象。

任何企业任何部门,都需要问责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仅是对其内部进行严格的控制,也要对其具体岗位,具体事项进行有效的控制。

问责机制的制定首先要遵循企业的发展的规律,凡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获取利益的举措,都列入问责机制当中,具体到每一个细节。

问责机制尤其是在大的企业当中,具体到每一个职位都应该有相应的监督范畴主内,使员工在其位,谋其职,尽忠职守,进到自身的责任。每一个员工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要对自己的项目负责,发挥个人在集体的作用,意识到自己负责的项目对于整个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少的,整体上就是一个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每个环节都相互关联。针对每一个员工都需制定严格的升职考核制度,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为其配置相应的专业培训,挖掘职员的潜能,使员工和企业间达到双赢的局面等。

问责机制要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行业领域,专业部门设定相应的问责机制,真正将问责机制落到实处。

问责机制的严格执行

问责机制即使制定的再完善,若是没有人去严格执行,也是如同虚设,反而浪费大量的心力去研究考察,而其执行的力度取决于该企业的规章制度、问责程序、纪律严谨、绩效评价和奖惩制度的合理性等相互结合的整体企业内部控制程度。

问责机制严格实施的首要问题就是谁来进行问责,根据前人的考究和国际的经验得出,问责机制的实施需要经由三方面的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独立共同对问责机制的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达到相互监督,相互扶持的目标;其次就是相关制度科学合理,在具有强硬手段的同时,也存在着人性化的因素,减少其具体实施时的多方面的阻力,并且一定要坚持原则性问题绝不动摇。

结束语:

内部控制的相关机制仍然有问题存在,其需要问责机制的相互配合,贯彻落实其相关政策,一步步推动该机构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内部控制度实施方面,问责机制既是基础也是其有效的保障和维护。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无疑是为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双方是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最终必会达到双赢的局面,共同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萍.论企业问责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2]陈志斌.问责机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J].会计研究.2004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理性;中道;德性

中图分类号:B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66-01

一、个体的实践原则:德性与利益的交融

追溯人类源远流长的的伦理思想,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道德与利益(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伦理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对于利益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没有完全摒弃追求利益的观点,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肉体上的。在他看来,精神利益方面主要表现为快乐,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肉体快乐与财富。

关于财富,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认为“真正的财富就应该供应一家人的良好生活而言,实际上该不是无限度的”。所以,最终亚氏通过对利益的肯定,主张利益并非是绝对是与德性相抵触的,只要运用正当的方式,遵循适度的原则,则可以有助于德性的养成,做到德性与利益的完美交融。还有就是,他认为利益的获得不仅要适度,还要依据他自身所具有的德性,即一个人要获得多少适度的财富、荣誉与快乐,取决于他的德性。然而,一个人的德性的一部分又取决于他对利益适度的追求。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与利益时存在很大程度的交融性。

二、共体的实践原则:个人与城邦的统一

伦理学上除了有道德与利益的基本问题,还存在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问题,即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还是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也即是个人与集体的现在性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吸收了他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并进一步发挥了个人正义,认为在个人身上存在两种正义或公正:具体的正义和总的正义。他把城邦的正义叫做政治的正义,政治的公正是自足地共同生活,通过比例达到平等或数量上的人们之间的公正,城邦的公正要通过个人在分配和回报上都达到了公正,在自足地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实现的。这样,个人正义便与城邦正义统一一致,实现辩证合理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二者的关系。

在他的《政治学》中,他明确地指出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如果缺少社会性的活动,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他注重人与城邦之间的关系,即个体与与集体之间的协调关系,认为城邦是基于个人的有序组织,但在本性上因先于个人,个人必须首先服从于集体才能发展自己。个人的利益需通过集体的共同生活来满足,个人的正义需要正义的城邦才能得以实现,反之,集体的利益需要个人的的努力来维护,是优先于个人的利益,城邦的正义需要个人来维护和遵守,是品牌个人善恶的道德准则。最终,个人与城邦有机地结合,使其二者在利益与正义的实现过程中达到统一。

三、幸福的实践的原则:伦理与政治的结合

人人一生都向往和追求幸福,可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亘古长存的问题一直困惑着多少世人的心灵。亚里士多德向我们回答了这个困扰世人的人生终极问题。在他看来,幸福就是至善,是最高的善。这种至善是属人的善,是合乎理性的实现活动。他首先把善分为了三种:身体的善,如健康、强壮;灵魂的善,如节制、勇敢、公正、智慧;外在的善,如财富、友爱、好运等。在这三种善中,“灵魂的善事最恰当意义上的、最真实的善”灵魂的善包括了灵魂的活动,灵魂的活动是合乎德性的活动,同时也包含着德性。所以灵魂的善就是德性,是灵魂的理性部分,是合于德性的实现活动,也是最高的善。

他把生活分成:享乐的生活、政治的生活、沉思的生活。既然沉思是最大的幸福,那么沉思的生活便是最幸福的生活,是合于理性的,而“合于其他德性的生活只是第二好的”,如明智的生活,只是合乎人的本性。亚氏通过它的伦理学,运用中道原则,寻找到了一种合于理性的生活,为寻找幸福提供了一条理论途径。接着,亚氏便要为这种幸福提供了一条理论途径。接着,他便要为这种幸福提出一条套实践的方式。他说道:“在实践事务上,沉思和知道还不算完,实现沉思所得的和所知的东西才算是完成”。于是,政治学便是要完成实践这种合乎理性的沉思生活,让人们获得德性,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亚氏通过运用伦理学的中道原则及以政治学来指导德性的实践,最终使城邦幸福和个人幸福同步实现。这无非是伦理学与政治学的完美结合。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政治方面:认清形式与时俱进在思想上、行动上努力与党保持一致,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严格要求自己,从端正思想认识入手,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关系,积极参加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学习,做到认真写体会,谈感受,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理想和信念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学习方面: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工作明白人,随着形势发展,准备工作在新形式下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时期把准备工作干好,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让自己深深感到学习问题是一个学到老的问题,学习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适应形式变化,勇于面对和探索问题,才能使自己适应工作。

工作方面:加强责任心,完成好各项工作,在上半年的训练中能够做到坚持‘严’字,按照‘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果’的思想来要求学员,必须坚持‘三常’常学:在艰苦的训练中务实自己的职责,常思:努力在理性思考中提高判断问题,筹划工作的综合能力,常用:在工作中,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求得新成效,使学员成为知识型、务实型、开拓型的复合型人才,并自觉要求学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

作风纪律方面:自侓意识强,争做合格军人,认真落实《条例》《条令》和部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公私分明,不假公济私,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做到以集体利益为重,在于地方人员交往中,严格遵守军队纪侓,维护军人形象,在团结同志中讲民主重团结,在于别人发生矛盾、误会后,不背后私下议论人,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与别人谈心,交心中达到更好的团结人。

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教学科研及学校稳定,政治性特征尤为突出。与其他职业劳动者组成的群体相比,高校后勤工作者由于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群体自身的一系列特点,对其人际关系及矛盾冲突进行分析,有利于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确保学校正常运行和稳定。人际关系矛盾冲突分析和其他职业劳动者所组成的集体相比,高校后勤服务群体由于自身所从事的集劳动和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又不同于教师群体高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群体的一系列人际关系特点。由于内在的主观原因和外在的客观原因,高校后勤服务群体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建立团结和谐高校后勤集体直观重要。一、高校后勤管理群体人际关系的特点高校后勤管理群体人际关系的特点,既由后勤工作者所从事的服务及教育的特点所决定,也与其自身的素质不无关系。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其人际关系的一系列特点。1.高校后勤管理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这种依耐性是由高校后勤工作的集体性质决定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其目标是既要保证师生正常生活,并实现服务育人,确保高校稳定。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个别后勤服务工作者的单独行为,而是由各个成员构成的服务群体的群体行为。这种群体行为决定了后勤服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这是这种依存性,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群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高校后勤服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鲜明的独特性。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要求从学生食堂、宿舍管理、清洁卫生及物业管理、校园绿化以至水电维修等方面为高校校园正常运行提供全面为的综合保障服务,固然以集体协作为基础,但这种集体性质的劳动又是通过各个个体的劳动得以实现的,且个体劳动的质量决定整个后勤服务质量。这是这种个体劳动性质,使得后勤服务群体中的个体具有鲜明的个性,更需要重视群体成员在劳动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3.高校后勤服务人员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从价值目标上说,美味后勤服务员工的劳动所追求的是全面服务师生,从根本利益上讲,只有当后勤服务获得高校广大师生一致赞同时,广大后勤员工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自身价值。二、高校后勤服务群体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尽管高校后勤服务群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其成员之间有很强的依赖性,尽管其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实际上该群体中仍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产生这种矛盾冲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后勤服务工作必须以后勤员工必要的分工为前提,但如果有的员工不能以必要的德性参与分工,就可能导致后勤群体中矛盾冲突的产生。从后勤服务的分工和目的来看,各项工作都是必不可缺的,都有存在的依据和价值,如果一旦产生冲突,将多整体工作产生障碍。2.员工之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彼此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后勤群体一般是由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技术、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的思想觉悟的员工组成,这些个体差异,虽然并不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却内含着产生矛盾冲突的可能性。3.后勤员工自身的不同利益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在后勤群体中,每个员工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由于在工资、福利、评优评先、考核总结等方面,都会把看得见的切身利益摆到自身面前,能否获得这些利益关系到员工自身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后勤员工面临着实实在在的考验。不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服务工作的开展。4.高校后勤员工现行人事制度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后勤员工存在事业编制和合同聘用制区别,导致“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伤害部分员工感情,挫伤其积极性,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5.人际交往的欠缺导致矛盾的冲突。高校后勤服务人员由于受历史传统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缺少对于社会交往必要性的认识,缺乏对良好人际关系重要性德感悟,群体成员对共同交往规则的认同度不高,缺乏配合协作。6.社会经济形态导致群体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高校后勤社会化趋势下,后勤组织经营自主、自负盈亏,这种经济形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催发后勤员工的主体意识和自由意识,并有不断膨胀的趋势,这对后勤服务组织的人际关系和谐带来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如果泛化为一种风气波及群体的话,是比不利于后勤组织良好群体的简历,有可能引起矛盾冲突的产生。三、高校后勤群体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1.关心集体。只有从事不同岗位的后勤员工关心集体,将自己的劳动视为实现集体价值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后勤集体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顺利实现。一个真正关心集体的后勤员工,应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维护群体的团结,正确对待集体中的矛盾,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应自觉的服从集体利益。2.尊重同事。尊重同事是调节后勤服务群体中人际关系中的又一道德规范。后勤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统一岗位的同事,要尊重暂时处于先进和落后状态的同事,要尊重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同事,后勤部门的领导和员工要相互尊重。3.有益竞争。由于自身利益的不同,在面对矛盾冲突时,后勤服务员工要注意竞争的道德性、有益性。竞争的手段必须合乎道德要求,要妥善处理好后勤服务工作中的竞争和协作关系,另外,后勤员工要有一种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4.后勤员工要把尊重相互的人格和名誉、尊重同行的意见、分担责任作为处理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5.建立起“绩效优先、兼顾公平、优绩优酬”的新型高效后勤人事管理机制,打破传统“编内编外”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改进,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效后勤服务群体中的矛盾冲突,需要以法律和体制转换的手段加以调节,更加注重伦理道德的调节作用,实现“五个能力较弱的员工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作风的鼓舞,能够齐心协力地工作,实现比十个各随己愿的单独行动的优良员工好得多”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钱焕琦.学校教育伦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龚乐进.教师职业道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村级 三资管理 具体措施 研究分析

农村问题中,对于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管理是重点问题,也是困扰大家的难点问题。加强对于“三资”的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的集体利益。作为农村经济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于“三资”管理的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严格把关,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管理条例,避免农村村级“三资”的流失,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下面本文将针对农村村级三资管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一、农村村级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村级三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对农村村级三资管理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村干部、财务管理人员等对三资问题不够重视,出现台账不完善、甚至没有台账的问题,导致三资管理成为了糊涂账。同时,一些村干部,故意登记不全、做假账,敷衍了事,所以使得农村村级三资管理成为了一个难题。

(二)对合同随意更改,使得集体利益收到了极大的损失。在“三资”管理问题中,合同是农民群体利益保障的基础。但是由于合同不够规范,基本要素缺乏以及条款问题指代不明,所以使得农民的利益收到了损害。同时,一些村干部存在思想道德问题,暗箱操作,不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标程序对合同内容随意更改,蒙蔽农村群众,都使得三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三)财务管理混乱,缺乏制度条例。财务管理在农村村级三资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实际管理中,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大额费用大多由财务管理人员直接支出,而不是经过集体讨论,甚至有的随意浪费挥霍。并且在报销过程中,手续凭证不够完善、收款收据不规范。同时一些村干部在财务公开方面内容宽泛、形式手段不具体,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

(四)集体资金管理独断专权。集体资金往往都由一人直接管辖,所以就会导致公款私款不分。甚至有的人会乘机浑水摸鱼,私吞公款,这样的情况对于集体资金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五)基用裰骷喽酱胧┟挥新涞绞荡Α<喽绞潜U吓┟窭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农村经济中,农民的监督意识不强。同时,众多的农村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对村内事物不够了解,所以使得基层民主监督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同时由于农村集体观念落后,村干部就认为对于农村村级三资的管理就是加强对于资金、资产、资源的看管工作,而实际上三资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使得资产增值,为农村创造更大的财富。

二、农村村级三资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农村村级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农村村级三资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相关的制度条例不够完善,所以在接下来的阶段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条例,利用相关制度,对村干部、财务人员进行约束,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利用农村经济的有效资源。同时需要制定相关财务制度,对于大额费用的支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并且需要经过上层镇政府的批准。对于预算的超值部分,要找到具体原因,不合理的支出要严格落实到个人身上。同时对于合同的制定,要严格按照规范形式,合同的违反需要负法律责任,切实保障农村的经济利益。对于农村的档案也要科学管理,编订成册、存放有序、严格保密,做到在日后的查询能够有据可查,明令禁止擅自销毁和泄露。

(二)严格落实监督程序,做到民主决策。尽管由于农村村级三资委托的实施,使得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是“一言堂’等问题仍然猖獗,所以在今后的重点需要落实在监督程序上,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任何的决策都要经过讨论决定才能够形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规范管理。决策过程需要经过提议、村名讨论、审议、镇政府审批等一系列的过程,防止个人独断专权。凡是流程不完善的,一律不进行审批,实行规范化管理。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激励制度 人力资源

1 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变革,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使得企业所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在多种文化与理念的交流、碰撞、融合,以及企业管理模式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激励机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激励制度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

2.1 激励制度有利于优化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企业是项目建设的土壤,激励是着眼于员工个人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协调统一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前提下,使员工最大程度的投入到工作中,高效的完成工作。在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的同时,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改善了二者关系,并达成良性循环。

2.2 激励制度有利于增强项目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

激励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个人需求的满足,员工是项目的一员,其个人利益依赖于集体利益,而要实现集体利益的提升,必须要通过集体的共同努力,所有员工必须齐心合力,才能更好更快得到完成目标。二者有机结合,使员工自发形成积极向上的合力。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也是项目团队凝聚力提升的直接体现。

2.3 激励制度有利于挖掘员工潜能,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调查研究和实践表明,员工完成既定工作往往只需要或者只会发挥自身的一部分能力。激励制度的确立,使员工在客观因素的刺激下,为获得激励而自觉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这种主观能动性稳定而持久,有助于持续提升其综合素质。

2.4 激励制度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人才,各种有效的激励方法,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给予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等,均有助于提升员工认同感、留住人才。

3 工程项目如何实施激励机制

3.1 建立竞争、约束机制

项目内部须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项目团队不是企业,作为虚拟团队其内部的职责和利益分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跳出企业所遵循的条条框框,实现用人上的革新。

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只有具备能力的人才能站上重要岗位、获得更多回报,不具备能力的人则随时可能被淘汰。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团队作风的转变,激发项目成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需建立约束机制。项目团队内部的竞争机制如果没有有力的约束和监督,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必须在项目建立之初就明确各项章程,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上述基础上还需定期组织对优秀成员的公开表彰,彰显团队对其成员成绩充分肯定,并以先进员工所获的奖励激发落后员工的干劲,从而激活整个团队的潜能。

3.2 建立内部招标奖励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对目标期许以奖金的这种促进方式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激励方式。对项目内部的一些重点、难点课题,可参考企业对外招投标的形式,进行内部招投标。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有项目经理组织骨干成员探讨确定当前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设定近期重点攻关课题;其次对于每一个攻关课题设立数量合理、形式多样的奖励,并在项目团队内部公开招标,凡具备能力的员工均可报名;由项目团队对投标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挑选出最合适的成员负责实施攻关;课题攻克后组织表彰,根据完成质量授予相应的奖励。

在内部招标过程中,必须注意评审的公正性。当多名项目成员投标同一课题时,不能只由项目经理一人决定中标人选,否则可能陷入任人唯亲和惯性思维,不能体现出公开招标的优势,其结果就与项目经理直接委派任务没有区别了。可由多名骨干成员组成评审团,令参与投标的项目成员围绕完成课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案进行阐述,从中选择最有实现可能和投入产出比的方案的人选。

3.3 上下沟通,以人文关怀为激励手段

以现实的眼光看待工作这件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员工下班后欢呼雀跃、呼朋引伴、其乐融融。企业和项目团队领导者和员工双方其实都希望有这样近距离沟通关系,但由于工作是基于组织的行为,组织的不同成员必然存在等级高低,这一概念早已在员工心中根深蒂固。同时一些团队领导者经常为树立威信对员工进行打压,使得员工面对领导的态度始终以敬畏为主,往往只能谈工作上的话题,无法融入生活话题,这就加剧了每个员工心中的隔膜,不以真实的想法与感情投入到工作中,最终导致整个团队一盘散沙,无法实现真正的项目目标。

为避免发生这一问题,项目管理者需要一个与员工真诚沟通的途径,时时进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需要管理者放下领导架子,把员工当作对等的人。项目经理应了解团队成员的兴趣爱好,在工作之余经常组织业余活动,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寻找与员工的共同语言,培养员工对领导倾诉真实想法的勇气。员工敢于倾诉,领导才能对员工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可与员工就职业发展进行探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受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能让员工充分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在朝该方向努力的过程中激发出员工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项目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已经成为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效能。激励机制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其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员工的团队认同感和工作热情。作为工程项目管理者,只有充分理解并认真重视激励制度的实施,真正建立起顺应时代潮流和员工需求的激励机制,才能使整个团队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若葵.《从激励员工到激励顾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2期.

[2]郝康康.《论企业管理中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以某化工企业为例》,《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企业;团队精神;团队建设;培养

多数的企业不是缺少优秀的领导者,而是缺乏优秀的工作团队。团队的建立和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团队和加强团队建设,对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有利的。利用团队的力量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企业目标会有更好的效力!本文结合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着重围绕企业团队精神建设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别的企业有所启发,对本单位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一、企业团队精神概述

企业的团队精神,综合体现为懂得协作、顾全大局和乐于服务。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高度统一是其最高境界。一个企业,只有员工保持高度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明确协作方式,产生真正的内心动力,才能保证企业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是一种力量,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二、企业团队精神的培养途径

1、提倡员工对企业的奉献和集体精神

(1)平衡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企业要平衡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企业在要求员工为企业奉献的同时,也要考虑员工个人的经济利益和精神需求,不能忽视人的真正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工作中应强调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但必须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并应创造条件使员工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在企业中得到更高的自我认识度,充分实现其自我价值。作为员工本人,应该充分发扬奉献精神,在企业发展的平台中,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繁荣的完美统一。

(2)在现代化企业中提倡集体主义。管理一个企业,首先要统一集体,维护集体的利益,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如企业建立初期,不是鼓励每个员工提高效率,而是注重整个集体提高效率,并逐渐形成一种风气,使员工认识到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只有在团体利益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一道理。尤其是在用工复杂的单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必须高度一致,企业全体人员必须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团结一致,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2、尊重员工,让员工充分行使主人翁权力

(1)充分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企业来说,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体现为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所拥有的参与权、发言权及民利。企业要发展,要建成良好的团队,就必须保证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企业创造最大化财富。

(2)创造条件,为员工创办企业家庭。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时间就是金钱,员工工作生活繁忙,往往早出晚归,中午在企业就餐,在企业的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企业就成了一个大家庭,多数的企业为了给员工提供午餐,办有餐厅及休息室和其他让员工得以放松的运动场所,其目的就是让员工在企业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会象经营家一样经营自己的工作和企业。

3、勤于沟通,善于协调,增强员工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精神

(1)勤沟通,多走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沟通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最根本途径,一个勤于沟通的工作团队,其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效的。现代社会提倡和谐,那么企业员工之间,领导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勤于沟通,多走动,把矛盾与分歧消除在沟通和走动之中,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取长补短,使效益最大化,利益更大化。

(2)善于协调,达成共识要解决问题,光靠沟通是不行的,那么协调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工作中,当两个部门就某个问题发生分歧或矛盾沟通无效时,就需要协调,从大局及企业利益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团结一致,达成共识。

(3)培养员工的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命运和企业的兴衰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荣辱与共,因此,加强员工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员工有了爱岗敬业精神,就能够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真正从内心关心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并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有了团结协作精神,就有了强大的团体力量,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

4、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对员工的教育是企业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企业应把教育作为企业对社会的义务,而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又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1)加强对员工日常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统一思想与行为,以提高他们对社会和企业的认知,使其对自身工作保持高度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2)建立职工终身教育机制,通过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接受教育的平台,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使得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实现目标任务的同时,并在不断取得进步与成功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

(3)依靠教育,在企业成员之间形成“我为企业,企业为我,相依相存,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教育的动力来自于团队精神,同时通过教育又强化了团队精神,而正是这种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管理之魂。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