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药污染现状

农药污染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药污染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药污染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药;污染;农业;农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15-0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的经济基础,为了满足我们对事物的需求,提高农业的生产量,化肥、农药和生产调节剂被大量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上,如果这些东西过量或者不正确使用,都会导致土壤被污染,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了农产品,从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所以,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农药污染的现状

农药污染主要是针对农产品,尤其是对蔬菜、水果的污染比较大,许多的蔬菜、水果都存在着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从而引起食用者身体不适,比如:急性食物中毒、慢性食物中毒等。近几年,我国因为农药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经济损失惨重。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农药污染超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其中蔬菜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相当的严重。

二、农药污染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0多年前,人类还没有意识到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大量的使用农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强大,也不了解农药的危害性,从而导致农药残留物比较多。比如:六六六的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我国农药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致使土壤、水、大气的污染相当的严重。据调查了解到,这种农药的残留期高达三十年以上。

2、农药使用不恰当

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农民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水平低,从而导致他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差,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达到杀虫、杀菌、杀草的目的,他们大量的使用农药,有的还使用高浓度的农药,有的不按照严格的安全隔离使用,还有的在采收前还在使用农药,这样以来,农产品上农药的残留物相当的多,从而导致污染比较严重。

3、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农药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个别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严重超标的农药,从而导致农药污染比较严重。

三、农药污染带来的影响

农药已经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缺的手段之一,在农药使用的过程中,农药通过喷洒、蒸发等方式进入到大气、土壤、河流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在杀虫、杀菌、杀草的过程中,过分的铲除病虫害的天敌,从而导致生态失衡,农药的残留物也通过各种方式存在,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1、污染空气

人类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农药通过扩散、蒸发等方式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比如:农药通过蒸发,飘散在大气中,造成污染范围扩大。此外,在生产农药时,工厂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这样对大气也有很大的影响。

2、污染水体

在使用农药时,农药的残留物会依附在土壤里,部分会通过蒸发混合在大气中,遇到雨天,这些残留物就会混合在雨水中,导致水体污染。

3、土壤污染

在使用农药时,部分农药会被喷洒在土壤里,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部分会被混合在大气中,部分会落在水里,这样以来,通过对农田进行浇灌,农药的残留物又被浇灌在土壤里,对土壤再次造成伤害。

4、对农作物和其他动物造成伤害

农户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害虫、杂草对农产品的破坏,就大量的使用农药,甚至使用超标的农药,农产品上农药的残留物量过大,导致农产品污染严重。此外,在使用农药时,对一些水生生物、飞禽、动物、植物的生命带来危害,减少它们的种类。

四、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1、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化学农药依然是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发展,它有着自身的优点,比如: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天敌、选择性强等。它是一种细菌农药,比起化学农药是比较好的治虫药物,虽然它难以在短时间里大面积普及应用,但是相对于化学药剂是一个好的选择。

2、加强农药污染的监督、检测

政府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营造一个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和谐氛围。

3、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各级政府应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全国人民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比如:通过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农药的使用方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外,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农药的使用技术,让他们正确、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把污染降到最低,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化。

4、禁止农药包随意丢弃

农民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有许多的不正确的地方,尤其是对使用过的农药的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不恰当,很多人在用完后就随意的丢弃,而这些包装袋或多或少的还存在一些农药的残留物,这样以来,通过扩散就会对土壤、大气、水等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牲畜的生命带来危害。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民进行教育,禁止他们随意丢弃。此外,还可以通过回收的方法,减少农药包的随意丢弃。

结束语

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问题。因此,在农药的管理中,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严厉监管农药的生产及使用。同时农户在农药的使用中要做到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农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要要规范。只有这三者的相互配合,那么农药污染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食用者再也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了。

参考文献

农药污染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药;污染;防治

农药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其中大部分品种对人畜都有一定的毒性。为了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危害,把农药施用到自然环境当中,一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带来污染的问题。如果环境或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就会对人类、其他生物体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

1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1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在田间施用的农药,除少部分着落于作物或靶标生物外,大部分着落入农田中,如果是进行土壤处理,则全部施于土壤之中,这样便会造成田间的直接污染。另外,空气中的粉尘和降水也是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来源之一。

性质稳定、分解缓慢、残效期长的农药,如有机氯农药落入土壤中,易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对土壤的污染[1]。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不仅容易被农作物吸收转入农副产品中,还会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及其他有益生物造成危害。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还有可能对后茬敏感的作物造成药害。

1.2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田间施药时药剂的挥发或农药厂生产时排出的废气,施过药的作物或土壤以及被污染的水面也会通过挥发使残留的农药进入大气中。大气中的农药还可能随着气流漂移,扩散到附近地区或更远的地方。空气中的除草剂浓度较高时,还会对敏感作物造成药害。

1.3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农药可来自以下4个方面:一是施入农田的农药随着灌溉或雨水冲刷流入江河湖泊;二是存在于大气中或植物表面的农药通过雨水冲刷进入土壤或流入水域;三是农药厂排出的废水、废渣直接进入水域;四是将废弃的农药包装物扔入水中或在池塘河流中洗刷施药器具等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不仅可造成鱼、贝、虾等水生生物中毒死亡,同时还可能污染饮用水,威胁人体的健康。

1.4农药施用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药施用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复杂的,它可以破坏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除以上提到的对土壤生物、水生生物的影响外,还可杀伤天敌,引起防治对象的再猖獗,造成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影响作物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2农药对农副产品的污染

2.1施药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农药施用后,部分残留于作物表面或植物组织内部,当作物收获时还未来得及分解完毕,就会随之进入各种农、畜产品中,从而造成对农、畜产品的污染[2]。

农药对作物的污染程度与药剂的性质、剂型、施药方式、施药量等有密切关系。内吸性强、渗透性强的农药易造成对作物的污染;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坤制剂不仅易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危害极大,应禁止使用;乳油制剂比粉剂、可湿性粉剂分解慢。在作物体内残留时间长;药剂使用浓度高,频次多,对作物造成的污染程度重。

2.2作物从污染环境中对农药的吸收

农药在田间使用后容易造成对土壤、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当作物从土壤或水分中吸收残留的农药,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会造成对作物的污染和残留[3]。作物从污染环境中吸收农药的能力因作物种类而异。一般来说,根菜类、薯类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的能力较强,而叶菜类、果菜类的吸收能力较弱。

2.3农药的生物富集及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影响

农药的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生活环境中通过取食或其他方式,能不断地吸收低剂量的农药,逐渐在其体内积累,并使其体内的药剂浓度比其周围环境或食品中浓度都高。食物链往往是造成生物体农药富集的一种重要因素。残留在生态环境中的农药,通过生物之间由取食所构成的链锁形式进行转移和传递而蓄积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中,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最易受到农药残毒生物富集后的危害。

3农药污染的防治

3.1合理使用农药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选适宜的农药品种、用药量、施药时期、施药方法,合理混用农药,从而达到提高防效、降低用药量、减轻农药对环境污染的目的[4]。

3.2安全使用农药

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有关规定,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在相应的作物上施药;禁止、限制在蔬菜、瓜果、烟叶、茶叶、中草药等作物上使用高毒农药;避免使用高毒农药防治家庭卫生害虫。

3.3提倡开发、使用无污染农药

在农药的使用中尽量选用无污染农药,如生物农药、低残留化学农药,种植转基因作物或抗病虫草害的作物品种。

3.4妥善处理农药包装物

装过农药的空箱、空瓶等要集中处理,不准用于盛装粮食、油、水、食品和饲料等,更不能随意扔入河塘、湖泊当中。

3.5进行去污处理

对于食品或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可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清除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对于残留有农药的蔬菜、水果,可利用清水冲洗的办法,清洗后的水果削皮食用;残留于稻谷中的农药,脱去谷壳即去除了大部分残留,食用前蒸煮基本上可把其中的农药残留全部消除。

3.6采用避毒措施

对于已遭受农药污染尚有农药残留的农田,可采用避毒措施以减少农药对作物的污染,即在一定时期内不种植易吸收农药的作物,如根菜类、薯类等,而代之以种植那些叶菜类、果实类等不易吸收农药的作物。也可改变耕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的方式,减少农药的污染。

4参考文献

[1] 陈苏敏,胡启山,郭鹏程,等.农药污染及其危害的有效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2008(4):94-95.

[2] 单正军,陈祖义.农产品农药污染途径分析[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8,29(3):40-49,14.

农药污染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 环境保护 农药 措施

一、我国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使用农药,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二、农药与环境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直接喷洒、挥发扩散、药具清洗、雨淋冲刷等途径进入大气、水系和土壤,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并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敏感物种的减少与消失、染种的增多与加强。

1、农药对空气的污染。

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喷洒农药时所产生的药剂飘浮物和来自农作物表面、土壤表面及水中残留农药的蒸发、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也是农药污染大气的原因之一。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中的农药主要来自农田施药和土壤中的农药被水流冲刷及农药厂废水排放进入水体。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影响到其他生物。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污染物的汇,也是污染物的源。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土壤中的农药主要来自:①直接的施用;②通过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进入土壤;③漂浮在大气中的农药随降雨和降尘落到地面进入土壤。

4、农药的毒性。

现在全世界每年因杀虫剂中毒者近百万人、死亡者数万人。化学农药可能导致人和动物的致畸、致癌,甚至还可能损害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引起基因突变。

5、农药还能对水生生物、飞禽、动物和植物等造成污染和危害。

三、农药环境保护措施

(一)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和生化农药三种类型。生物农药的主要特点为:高效、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具有专一性;对植物无毒害,保证产品质量;不易产生抗性。在使用生物制剂农药时对气象条件要求很严格,必须注意:温度、湿度、阳光及雨水条件。

(二)控制农药包装废弃物。

1、农约包装废弃物内的残留物。

2、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对策

(1)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农药包装废弃物是再生资源,以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加大农药包装容量,降低了包装成本,利于企业,同时也利于农户。

(3)对粉尘剂农药的包装,应用可降解的纸包装。

(4)将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相互结合,以减少了污染源,节省了能源和原材料。

(5)政府增大干涉与扶持,为阻止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能够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三)减少农药残留。

减少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有:大力开展综合防治;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及无公害新型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也可以使用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有机农药在水体环境中有效环保的治理途径,就是通过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其中,微生物是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第一因素,具有降解和转化有机农药的巨大潜能。生物降解包括动物降解、植物降解、微生物降解等。

(四)以实施持续植保为重点,多措并举,控制农药污染。

我国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来,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种群动态和相关联的环境,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

(五)其它防治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已存在的害虫自然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有效的生态防治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1、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农业防治:轮作或间套作,控制植物被覆盖度,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时翻耕,合理施肥管理,选用抗性强的品种。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人工除草,灯光诱杀等。

2、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要有安全性。

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农药的使用应遵循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避免盲目施药、乱施药、滥施药。

3、合理施用农药。

(1)合理施用农药的一般措施。

预测预报,适时防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指标》《农药合理使用指标》《农药管理条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的混配制剂,停止批准杀鼠剂分装登记,已批准的杀鼠剂分装登记不再批准续展登记,农药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防止中毒。科学防治,控制病、虫害抗药性。

(2)防治作物农药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不使用“三致”农药。“三致”就是致畸、致突变和致癌。

农药污染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田 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

1949 年—1980 年世界粮食单产由1 000 kg/ hm2提高到2 499 kg/ hm2,平均增长39 kg/ hm2。其中科技对农业高速发展的贡献率为70 %以上。作为贡献的核心是良种、化肥、农药和灌溉。建国以来,我国的农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为我国农业的丰产、稳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农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的农药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通过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每年可换回粮食损失150 亿公斤。但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1 农药的基本情况

农药,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物质及其制剂。。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 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这一特殊用途化学物质问世以来, 在直接参与土壤生态环境生命过程中, 它为人类治理病虫害, 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提高农作物的抗劣性能, 改善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但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土壤生态环境问题, 它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反思和总结。

2 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技术落后在农药的使用上存在着农药的品种和数量搭配不科学,使用器械落后等一些问题。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和相应的农药使用管理措施。出现了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现象,从而造成了包括农药对土壤污染在内的一系列污染问题。

(2)农药质量问题较突出调查表明,农药市场上,就农药产品的活性成分而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药商品不合国际规定。这是造成农药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大隐患之一。

3 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农药对农业土壤生态环境污染, 从历史原因来看, 主要是我国以前使用的都是广谱、杀灭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 尚未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侧重对农药质量及药效的监督, 缺少农药安全性评价, 缺少对农药毒性的监测系统。由于对农药毒性了解和监督不够,, 严重污染土壤农业生态环境。另外由于有些农民环保意识差, 农药使用不当, 在使用技术上单纯追求杀虫、杀菌、杀草效果, 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甚至提高到规定浓度的两三倍, 大量过剩的农药导致直接接纳农药和间接接纳植物残体的耕种表面土层中农药大量蓄积, 形成一种隐形的危害。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4 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土壤动物的危害。据报道, 1605 对几种步甲的影响比二嗪农、乙拌磷等大得多。对跳虫的毒性超过六六六、DDT, 甚至超过呋喃丹和涕灭威, 与甲拌磷同属毒性最高的一类。农药对蚯蚓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其他杀虫剂如氯丹、七氯、甲拌磷、呋喃丹对蚯蚓毒性也很高。杀菌剂如威百亩、溴甲烷也是对蚯蚓毒性高的药剂。除草剂对蚯蚓的毒性一般不高, 常用剂量影响不大。但由于土壤植被减少, 间接影响蚯蚓的种群。蚯蚓对维持土壤和结构有重要作用。因此影响蚯蚓数量的任何一种农药, 最终都将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再者, 在施用农药后, 土壤生物群的各个部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

控制农药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三: 吸附、迁移和降解。

5.1 吸附

吸附是农药与土壤基质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它是制约农药在水- 土体系中运动和最终归宿的重要因素, 也直接或间接影响降解、残留等行为。农药被土壤吸附后, 由于存在形态的改变, 其迁移转化能力、生物活性和毒性也随之改变。一旦农药的吸附条件破坏, 农药又可释放到土壤溶液中, 导致土壤受到农药的再污染。

5.2 迁移

农药的迁移与扩散是指农药从施药区向周围环境扩散的物理行为。通常在田间喷洒农药时, 直接粘附在农作物上的是少部分, 而大部分飘落于土壤之中, 并不断从施药区向四周扩散, 从而导致对水体、大气及生物圈的污染和危害。一些持久性农药, 如DDT, 甚至会通过扩散、移动影响全球环境。

5.3 降解

农药的降解又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2 种方式。在光、热及化学因子作用下发生的降解现象为非生物降解; 而在动植物体内或微生物体内外的降解作用属生物降解。生物降解在农药降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环境因子。农药进入环境后, 会受到一些环境因子的作用, 如: 温度、湿度、有机质含量等。②农药本身的因素。农药的分子结构、农药的使用浓度及农药的用药历史等也影响农药的降解性能。农药因其在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方面不同, 对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别很大。③微生物的影响。由于农药降解的主要方式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 因此微生物对于农药的降解具有重大的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数量繁多, 有利于农药的降解。

6 综合性防治措施

为达到既高效又经济地把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范围,目前已有诸多综合性防治措施:

6.1 改进农业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①利用植物的抗虫性,选育丰产、抗虫并具备其他性状的良种是害虫防治的较为经济简单的方法。②利用植物密度影响田间温湿度、通风透光等小气候条件,影响作物的生育期,从而影响害虫的生活条件。

6.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以其防治效果稳定、见效快、害虫猖獗时必须用化学防治才能解决或者必须先用化学防治,才能保证生物防治的有效应用而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

6.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专一性强、对人畜无害、对植物安全等优点。生物防治害虫是指用寄生真菌、细菌和病毒,或某些生物体的代谢物或同类异性个体分泌的引诱激素等进行防治的方法。有:A、昆虫天敌法,即以虫治虫。B、微生物防治法。C、害虫不孕化法。

6.4 加强监测

加强土壤农药污染的监测,了解土壤农药污染的情况,是对土壤农药污染防治的必要措施之一。

7 结语

尽管各种防治措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农药对土壤的污染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化学农药对于农业生产仍不可少。因此只有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张丽.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J] .南京农专学报,2001 ,17 (4) .

[2]米长虹,等.农药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及防治技术[J] .农业环境发展,2000, 4 .

[3]刘长江.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 ,18 (4) .

农药污染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均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环境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农村废弃物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农村乡镇小企业污染,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都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生态质量也有所下降,因此对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水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水生态系统总称。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态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农家肥被化肥、农药等广泛取代。这些化肥农药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这就是所谓的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村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水环境污染。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工业化养殖,但是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且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大多数的屠宰场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1.1化肥、农药等不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与破坏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增产,但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化肥的使用结果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土壤中的肥料养分容易流失,进入河、湖、库等污染了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另外,长期施用化肥对农业环境造成影响:氮素化肥浅施,造成氮的逸失,碳肥的不合理使用,增加了大气中CO2含量,增强了温室效应。农药污染主要表现在,我国农药利用率低于30%,导致70%的农药散失于环境当中,散失于环境中的农药直接接触人类皮肤,可引起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等。一部分还可通过人体呼吸系统进入肺部,促使哮喘病的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害虫的天敌也无一幸免,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如果农药使用不当,尤其是临近收获的农作物,会造成污染危害,譬如一些地区的蔬菜、水果有机农药含量超标,就是农药过量使用所致。

1.2农村废弃物污染,农民的生活垃圾乱倒,生活垃圾多为混合垃圾,如:旧衣服、厨房垃圾、废旧电池、塑料袋等,形成了一个天然垃圾场,夏天蚊蝇滋生,冬天东北风一刮塑料袋满天飞,同时生活垃圾腐烂、发臭、发酵分解,给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垃圾在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了多种酸性的代谢产物,在雨水的淋浇下流入到地表或渗入地下,引起饮用水源的污染,对土壤也造成了污染,进一步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垃圾中的病原体可能导致农村传染病的发生。

1.3塑料薄膜的污染,农膜的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膜主要是用来覆盖种植庄稼,庄稼收获后若不及时清理,就会被埋在土壤中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土壤中的水分运动受阻,不利于土壤空气的循环,引起土壤板结,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使农作物减产。农膜在土壤中的分解过程很漫长,同时挥发出有害物质,使土壤活性降低,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1.4农村乡镇小企业污染,由于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崛起,引发了资源的超量开采,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工业污染使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值得注意的是高能耗的实心黏土砖厂仍在严重污染农村环境,烧制这些黏土砖时消耗大量的煤,同时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这些废气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废水的排放量也不容忽视,主要是造纸厂、食品加工厂等废水的排放,由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较多,可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有些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转,偷排废水现象严重。

2为了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在宣传教育上下狠功夫,把农村生态环境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印发宣传资料、环保知识手册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使农民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业生态环境对其自身健康和其生活的环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有责任帮助农民懂科学,学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通过提高农民本身的知识和素质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

2.2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为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首先成立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逐步分工到位,事事到人。加大投资,多方筹资,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使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建立垃圾池,使垃圾定点存放,集中收集处理,逐步实现每村配有保洁员,负责日常卫生的打扫和垃圾的定期清运,做到村村垃圾无死角。在化肥污染问题上,推广生物有机肥,使土壤和水的污染降到最低,采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新农药。与此同时,有计划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使农民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再者积极推广农村能源建设,如:沼气、太阳能清洁能源等。推进生态村创建,组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2.3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监管机制

要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管理机制,制定法律和政策是重要的,完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更为重要。环境监管能够有效地防治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在此过程中,应做到全程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根据地方特征,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监管模式。对于改扩建和新建企业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防城市中的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同时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配备基本的监测设备和一般技术人员,定期公布本区域的水质、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严厉打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农药污染现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乡镇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乡镇企业存在工艺落后、环境较差、设备简陋,高科技技术匮乏、高素质人员匮乏等元素,导致废物、废水、废气在生产生活中被大量排放至周边环境,如农田、水田等,直接导致了农业环境的重大污染,是农业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也是农业环境的最大威胁。据统计,近年来,农业急性污染事故频发,如固体废物占用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污染、耕种价值受损等。可以说,我国农业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生存环境危机,我国的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等多种因素都在这一情况的影响下受到威胁。当前来看,最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有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养殖污染等。

一、农业污染的主要成因

(一)农药污染

在我国,每单元面积使用农药的量是世界平均使用量的近3倍。统计显示,我国已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农药使用国。目前,随着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除草剂已经成为最新型的杀虫剂,在农药使用中占有较大分量。这一情况促使高浓毒药的使用比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相关科学家致力于生物源农药的发明与研制,其农药结构组成也采用了最新科技效果。尽管如此,我国农药的使用量仍是全球第一位,并且,我国农药使用存在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据统计,在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种,仅有两成作用的农药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剩余的农药及其含有的化学物质将随着大气循环、水循环等自然循环途径进入大气、土壤、水,降低农业生产成效,威胁人类健康,损害生态环境。

(二)地膜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抛弃了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法,采用地膜这一全新形式,抛弃了传统的锄地工程,无需养地,只需在地表铺设一层地膜,即可在温度、湿度适宜,无草无害虫的绝佳环境中开展农业作业。尽管这一技术可以让农业生产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然而,地膜对于地表环境的损害却是不可估量的。在农作物收割之后,地膜将作为废弃物残留在土壤中,形成透气困难、透水困难的劣质耕作樱无法进行后续的耕种工作。

(三)畜禽养殖

随着社会大众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从粮食逐渐提升至肉蛋奶等高级消费层次产品,这一情况导致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一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如直接排放的废弃物、腐败分解的微生物、动物粪便等,极易造成水体与耕地污染。

二、农业污染的治理途径

为了更好地控制农业污染,降低农业污染产生频次,严格把控农业污染对于自然资源造成的影响,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可从以下角度考虑开展工作。

积极创新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采用高效利用的化肥与农药,优化农药、化肥等产品的使用结构,推广扩散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排泄物的二次利用,加大对于农膜、地膜等相关生产技术的监管力度,鼓励农民多采用天然肥料、低毒性农药、易于进行讲解的安全地膜,通过开展有机农业改革,降低化学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频率,积极开展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规避农业生产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农业产品,防患于未然,积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制定出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监测农田环境的变化与农业污染情况,根据此来制定治理对策,定期调查农村土壤污染情况,帮助农村管理人员掌握更为全面的数据。并积极为农民推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村现有技术水平的提升,及时淘汰陈旧的农业技术,减少化学药物的投入,在保护农业环境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三、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十多亿人口需要我国有限的农业资源不断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由于早些年对于农业资源的大肆滥用,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走到艰巨困难的转折期,这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与管理经验,探索出一条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葛继红,周曙东.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农业面源污染――以化肥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2(03).

[2] 李静,李晶瑜.中国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及决定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5).

农药污染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农田污染;农产品

随着世界人口增多,人均耕地减少,粮食安全和高产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中国农业首当其冲。近年来,我国农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并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研究我国农业污染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对于预防和减少农产品质量危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田污染现状

中国农田污染物种类增多、污染呈现扩张化、复杂化与不断加剧的趋势,同时,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中国农田污染局部改善,整体恶化,虽然仍是可防治的,但扭转总体态势和治理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已超过350kg.hm-2,远远超过国际上设置的225kg.hm-2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且氮、磷、钾三要素施用不平衡。随着工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应对措施的缺乏,中国农田污染正在加剧。

二、农田污染成因分析

造成农田污染的因素众多,随时间的变化污染成因亦随着改变。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农田污染主要表现为是工业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后,化肥、农药、污水灌溉、农业废弃物等逐渐成为我国农田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使用最多的国家,长期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单质肥料、会导制土壤逐渐酸化,易板结,透气性差;养分比例失调、有机质含量下降,保水保肥能力减弱;土壤微生物和等有益生物减少,促使土壤中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释放和增加。随着化肥使用量的不断扩大,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也日渐增长。目前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约2 500万hm2,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t。不合理施用氮肥后,损失的氮以硝酸盐的形式在植物体内累积,降低食品和饲料的品质,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农药滥用

我国农田农药污染现象非常严重,1983年农药的使用量是8612万t;而到了2003年,仅仅20年时间,全国农药使用量就达到13215万t。在一些高产地区,每年施用农药30多次,每公顷用量高达300kg,有的甚至超过450kg,过量使用、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严重。目前,约有1600万hm2 的农田土壤受到农药污染。农药施用后,有50%~60% 残留于土壤,造成土壤的农药污染。长期污染的土壤将会出现明显的酸化、土壤孔隙度变小、土壤结构板结。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药还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以及其他的土壤动物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3.生产废弃物对农田的污染

废弃物对农田造成的污染,包括畜禽养殖有机肥污染、农膜和秸秆污染等。

畜禽粪便是农田新的“三废“污染源,2003 年全国畜禽养殖业共产业31.90亿t 粪便,是当年工业产业固本废物的3.2 倍。

农膜污染: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0万t,残存率达40%之多,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无疑是极大的隐患。农田残留地膜会聚集在土壤耕作层和表层,阻碍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影响土壤的吸湿性。残留地膜还会使土壤孔隙度、通透性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正常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作物根系成弯曲状发展,造成根系变短,吸水、吸肥的性能降低,导致作物减产。

秸秆污染:我国每年产生约6.5×1011kg左右的作物秸秆,有4成未能利用,堆放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有的甚至在田间付之一炬,即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4.工业“三废”及生活污水对农田的危害

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大量资源、能源的耗用导致“三废”的排放超过了环境的承载与自净能力,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致使许多农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

三、农业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也日趋严重:全国受农药和其他化学品污染的农田面积约6000多万公顷。具体来说,农业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化肥的过度投入与低效利用,造成土壤、地下水含氮量升高,并导致农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量严重超标。我国农业使用化肥的强度居世界之首,特别是氮肥。我国耕地占全球耕地面积不足10%,但氮肥使用量却占全世界的1/3,过量施用现象十分普遍。大量盲目施用化肥既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也导致N、P养分在一些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养分盈余,而且趋势不断扩大,这些多余的N、P养分通过淋洗和径流损失排放到水体环境中,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二是农药滥用,滥用农药致使农药在水土及农产品中大量残留,由此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虽然政府已明令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或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并要求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和合理使用准则。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菜、果、茶、米、肉、奶类食品生产中使用禁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温热季节的蔬菜和大棚蔬菜,禁用农药使用甚多,过量使用可用农药的现象则更为普遍,农产品农药残毒超标及食物中毒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规模养殖场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污染源,成为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规模养殖场中有2/3缺乏防污设施;每年产生约30亿吨粪便,其中约25%进入水体。目前我国畜禽养殖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已经超过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COD排 放总量,由于缺少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和治理措施,N、P释放数量剧增,超过了农田可承 载的安全负荷,部分地区已经呈现出严重或接近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成为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原因。

四、农田污染防治保护对策探讨

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农田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源头控制和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技术对策:

1.倡导农业清洁生产理念,严格控制污染源

农业清洁生产主要是指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在整地、播种、育苗、田间治理、收获的全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污染的产生。

国家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化肥农药的类型、施用量、使用方法等进行监管。在化肥和农药使用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充分考虑农田土壤特征和农作物生长状况,根据农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的需求量、对养分的吸收和需求季节安排施肥量、施肥方式和时间。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探索有效利用畜禽有机肥的途径;合理使用农膜,增加农民补贴,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

2.强化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指导

农业污染的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最终要依靠广大农户和农民。因此,要强化对农户和农民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指导,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和生产技术素质。

3.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与监管力度

近年来,资源环境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较为普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难度大。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势在必行。逐步完善“中央监察地方、地方监管单位、单位法人负责”的监管体制。要提高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的监测能力和水平,严厉查处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违法行为和案件,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农药污染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简介:张文海(1974―),男,辽宁盘锦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R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064-02

1 引言

目前盘锦市农业面源污染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不科学施肥造成氮、磷的大量流失,调查结果表明:施入的氮素只有30%~40%被作物吸收利用,20%被土壤微生物固定在土壤中,而40%~50%不被利用流失进入地表水。据监测结果表明,盘锦市14条河流6座水库水体氨氮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污染原因已经查明,有80%是农业施用化肥造成的,并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趋势,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导致农产品硝酸盐含量的超标,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

2 盘锦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和现状

盘锦市水稻种植面积12万hm 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已经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成为盘锦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全国生态城市的称谓不相称。

2.1 农用化学品

盘锦市化肥施用量11.47万t以上,而且主要以单一化肥为主,复合肥较少。单一化肥中仍以氮肥为主。肥料流失严重,从而造成河流、水库污染,近海发生赤潮,蔬菜等农产品硝酸盐超标,致使影响农产品安全。

2.2 农药

农药污染近年虽然采用低毒农药,但仍是个重要污染源。盘锦市每年施用农药930t,其中丁草胺744t、草克星93t,其它农药93t,单位施用量丁草胺3kg/hm 、草克星0.15kg/hm 。农药不仅是土壤、灌溉水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造成农产品严重不安全,每年场、乡、村都有因农药污染造成畜、禽、鱼死亡的事件发生。此外农用塑料和生长调节剂污染也十分严重,应予以重视。

2.3 畜食水产养殖业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已成为不能忽视的重要污染源。由于饲料中掺有不合理添加剂,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Cr、As等重金属,给农产品安全带来了威胁;水产养殖施用大量的人工饲料,甚至施用化肥促长,造成水域严重污染。

2.4 有机废物

秸秆、稻壳仍是近年一直关注的污染物,它的焚烧问题、利用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有的秸秆、稻壳腐烂在坑塘里,造成农田和水域污染。

3 盘锦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3.1 引进农业清洁生产的理念

农业清洁生产是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施用农业化学物品,提供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达到农业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最终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生态平衡,保证人体健康。

3.2 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宣教活动

发展农业清洁生产,要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鉴于当前农民群众,对农业清洁生产的认识严重不足的现状,有必要在农村开展一场深入细致的农业清洁生产知识的宣教活动,使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农村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清洁生产成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理念与自觉追求。宣传教育方式,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既可利用电视、广播等现代信息、媒体工具,作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也可利用农民赶集的机会,在集镇开设专栏、举行文艺表演、散发传单等开展宣传。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应将发动、组织农业清洁生产列入本身工作的职责范围,努力将农民的农业清洁生产意识提到应有的高度,为全面推行、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3 加强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盘锦市农业面源污染引发各水域的污染相当严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减少面源污染。根据土壤肥力特性及水稻需要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进行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节肥目的,减少肥料流失造成环境污染;稻草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提高土地生产力有明显效果,采用秸秆还田,使农业废物得到有效利用;实施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利用浅-湿-干间歇性节水灌溉,每亩可节水150m ;增施有机肥,增加可持续有机能投入,减少化肥用量,降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有效降低环境负载率。

3.4 降低农业清洁生产成本

当前,清洁农产品价格偏高,购买群体不大,产销间尚未完全建立快速通道,这些问题都影响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应着重从以下3方面努力。

(1)政府可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清洁生产所用技术设施或生产资料的价格,如生物化肥及生物农药的价格、产品农残测定技术使用费等,以帮助农民减少生产成本。

(2)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还要精打细算,实行集约管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以达到减少投入、降低成本的目的。

(3)各乡村应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清洁农产品产销关系,通过产销双方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力争在农产品的收获季节,做到快运快输,以降低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损耗。

4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建议

4.1 制定农业清洁生产的法规和政策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来保证,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农业清洁生产条例,提高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环境生态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4.2 研究开发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配套技术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一定要有相应的技术保障,政府在技术开发方面要加大投入。如开发与清洁生产过程有关的清洁农药、清洁肥料、清洁饲料添加剂、清洁兽药、清洁种苗等,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监控体系,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清洁生产要求。

4.3 开发和推广有机资源循环利用

农业生产和加工中有大量有机废弃物,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必须要综合利用。技术上要攻关,政策要保证,使这些有机资源在农业生态中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化学品对农业生态的干扰,使农业清洁生产能稳步实施。

4.4 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区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工程,需要各部门多方面合作,需要多学科、多种清洁技术的组合,要以点带面加以推广实施。因此,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区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宋庆乃.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动向(一)[J].中国稻米,2002(1):40~41.

[2] 西南农学院,土壤学(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3] 朱鹤健.水稻土[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4] 孙跃跃.农村固体废物处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