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1篇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村经济发展及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以及农村稳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在中央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和寻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合理有效的对策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各方面功能,对农村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帮助。

关键词:

新形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问题;对策

0引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村发展中承担着许多职责,包括农田灌溉、生态环境改善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经济水平以及农业健康发展,所以,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十分重要。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难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必须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展开相应的探讨。

1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

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而言,无论是建设还是管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保证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效率,首先要明确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也就是有具体的负责机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责任主体并不十分明确,在经过改革开放前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从集体变为地方政府、农民,但是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对自身责任的认知并不够清楚,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农民并没有主人翁意识,普遍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责任在国家,自己只是使用者,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重视,为了局部利益而忽视相关的政策,没有给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充足的人力、物力等有力支持。

1.2建设管理资金不充足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中,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资金不足,就会造成建设中断或者建设质量不可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等,进而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灌溉、防洪、排涝等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就实际情况来说,为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实行了税费制度改革,农业税费取消,是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失去的主要来源,虽然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问题,但此制度的实际执行水平相对较差,无法保证资金投入的稳定,导致建设管理资金缺乏日益严重。此外,政府财政支出作为建设管理资金的另一大主要来源,虽然其投入额度逐年增大,但是也难以满足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管理的需求。最后,社会资本也是融合建设管理资金的有效渠道,但并没有形成健康、合理的投入机制,建设管理资金短缺的问题较为严重。

1.3缺乏有效管理的体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效果与管理体制间有着密切联系,有效的管理体制能够使建设、管理工作实现预期的目标,减少基础设施质量问题,避免管理中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然而,随着“两工”(义务工和积累工)的取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都需要由专门的岗位、人员来负责,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水利、建设等部门或机构,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市管局、乡镇之间由于彼此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划分不够清晰明确,存在交叉或者模糊不清的情况,经常出现令出多门或者无人管理的情况,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现象较为普遍,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无法正常使用,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造成极大不便。

1.4缺少规划与技术支持

合理规划和技术支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规划混乱问题较为严重,直接表现有:分布不均、功能之间存在冲突、重建多建、协同性较差等,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也无法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在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建设水平低、各种水利设备落后、管理粗放等,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功能低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不理想。

2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的有效对策

2.1依法确定责任主体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责任主体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相应的责任主体。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政府作为各种基础设施的公共财政支出方,应

当是农田排灌工程的投入主体;而对于田间工程,其投入主体应当有政府、农户共同组成;在管理主体方面,政府依然是需要促进“一事一议”制度执行的落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自主管理,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使用者与受益者,通过“一事一议”制度来激发其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监督政府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相辅相成,从而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

2.2加强资金投资支持

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首先,应当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争取各项补贴以及资金,扩大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其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重视,合理预算,建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第三,充分利用社会与民间资本,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拍卖、租赁以及合作等方式,将各种市场资金纳入到建设管理当中,扩充建设管理资金体量;最后,还需要提高对各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比如土地整治、以工代赈等)使用效率,通过统筹安排、严格执行等方式,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滥用等问题,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3创新建设管理体制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体制方面,纯粹依靠政府行政管理是难以保证建设管理工作取得良好工作成效的,创新建设管理体制十分必要。首先,在建设体制方面,将行政命令任务方式改为工程项目方式,设立项目责任人,由专门的建设队伍、施工队伍来负责,加强工程质量的验收,可以有效预防建设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非必要的建设支出,提高建设效率、效果与质量。其次,在管理体制方面,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清晰的现象,根据“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的原则,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将小型、微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划分给农户个人,小型工程产权划分给有受益者组建的合作组织,经营性工程则可以通过法人负责、企业化原作方式来管理,减少管理工作流程与环节,明确具体管理者,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规范,极大地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水平。

2.4加强规划与技术指导

首先,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组织、指导职责,详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灌溉区域,计算合理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规模、类型,充分满足农田灌溉等需求,减少非必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其次,加大技术引进,掌握先进技术与设备,将性价比适宜的技术、设备(比如滴灌、渗灌等)应用到建设与管理中,提升整体的建设质量与水平,减少管理工作难度,实现可靠、有效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建设管理机制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充分了解这些问题,积极探讨有效合理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是具有极为重要现实意义的。

作者:明星 单位:北仑区大碶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8):40-44.

[2]乔娜.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14425-14426+14428.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问题;解决措施

1.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重逐渐加大,农田水利工程重中之重的农田灌溉问题也必然受到重视,其成败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问题。随着水资源的日益贫乏,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整体来看,依旧存在着很多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农田水利灌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投入资金和管护经费的缺乏

随着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针对“三农” 的投资也在逐渐的提升,但由于我国农业占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绝大部分,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尤其是针对农田水利这一个环节,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从目前我国对农业的资金注入来看,还是缺乏一定的资金注入。缺乏资金注入对农业水利灌溉是一种不利的因素。同时,在很多的地区,水利工程都是建设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这样就给管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随着国家管制要求的不断提高,管理力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就使得管理控制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资金投入相对较小,在管理控制方面的经费就非常有限, 同时,很多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线路方面非常长,要经过很多的偏远地区,这样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成本方面也是在一直进行更改,很多的水利工程在使用以后也出现了维修费用不断增加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量非常大,但是,在灌溉收费方面却相对较低,在一些情况下是比成本还低的价格,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农民的利益,但是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却是非常不利的。

(2)灌溉方式和灌溉技术的落后

在很多的农业生产地区,在进行灌溉的时候还是在使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这样对水源的分配和节水效果都不明显,在灌溉技术方面没有得到提高,也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在很多的地区还在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这样在上游会有很多的水资源进入到土中,但是,在下游就会出现水资源匮乏的情况,这样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

(3)配套设施不完善。

针对不同地理位置的农田来说,其水利灌溉的效果应该是不同的,针对一些雨水相对充足的地区,其农田的水利灌溉可以相对减少,针对那些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需要强化水田的灌溉,针对不同的地区需要有不同的灌溉配套设施,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基础开展农田的灌溉工作。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情况来看,许多地区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出现了水利灌溉中的弊端。这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农田水利灌溉。

(4)人力征集上的匮乏。

近年来,农副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这样就使得很多的农民在种植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了很多的青壮年都到外地去寻找工作,政府想要建设水利工程在人力征集方面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情况下,粮食的价格上涨,但是,很多的农村人员认为在家务农还是不如出去工作,这也是导致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2.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的 解决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即要提升自身的资金聚集能力,也要加强对资金的吸纳能力,吸引外来资金,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从而为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还要强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即针对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对所有资金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和利用,针对不同的地区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性政策和制度,使得不同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得到不同方式的对待,最终使得每一份资金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节水浇灌手段是在我国水源不足的实际情况下,提升对水资源的使用率要把农田水利建筑以及节水浇灌项目的建筑综合在一起,增加对节水设施的补贴,促进节水设备的普遍使用,把喷灌滴灌这些节水手段贯彻到每个区域,建筑节水浇灌示范基地,最大程度的增加农民以及国家的利润收入。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有所计划、有所侧重。首先,制定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严格的按照计划执行,避免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浪费。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即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特殊性的特点。这样,在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下能够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化和合理化。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证,只有在完善的基础设施建条件下才能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问题;措施

很多农田工程是在很久以前建设完成的,由于当时的技术和设备不成熟,使得很多的建设项目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渠道体系不合理的情况,很多的渠道在长期使用以后出现了塌陷和渗透,导致水资源出现了浪费的情况。这样导致了很多农田在需要水资源的时候出现了无法及时供应的情况,对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以下就加强农田水利灌溉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1 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1.1建设投入资金和管护经费的缺乏。随着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针对“三农”的投资也在逐渐的提升,但由于我国农业占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绝大部分,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尤其是针对农田水利这一个环节,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从目前我国对农业的资金注入来看,还是缺乏一定的资金注入。缺乏资金注入对农业水利灌溉是一种不利的因素。同时,在很多的地区,水利工程都是建设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这样就给管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随着国家管制要求的不断提高,管理力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就使得管理控制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资金投入相对较小,在管理控制方面的经费就非常有限,同时,很多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线路方面非常长,要经过很多的偏远地区,这样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成本方面也是在一直进行更改,很多的水利工程在使用以后也出现了维修费用不断增加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量非常大,但是,在灌溉收费方面却相对较低,在一些情况下是比成本还低的价格,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农民的利益,但是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却是非常不利的。

1.2灌溉方式和灌溉技术的落后。在很多的农业生产地区,在进行灌溉的时候还是在使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这样对水源的分配和节水效果都不明显,在灌溉技术方面没有得到提高,也会导致水资源浪费,有很多的地区还在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这样在上游会有很多的水资源进入到土中,但是,在下游就会出现水资源匮乏的情况,这样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

1.3配套设施不完善。针对不同地理位置的农田来说,其水利灌溉的效果应该是不同的,针对一些雨水相对充足的地区,其农田的水利灌溉可以相对减少,针对那些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需要强化水田的灌溉,针对不同的地区需要有不同的灌溉配套设施,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基础开展农田的灌溉工作。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情况来看,许多地区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出现了水利灌溉中的弊端。这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农田水利灌溉。

1.4人力征集上的匮乏。近年来,农副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这样就使得很多的农民在种植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了很多的青壮年都到外地去寻找工作,政府想要建设水利工程在人力征集方面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情况下,粮食的价格上涨,但是,很多的农村人员认为在家务农还是不如出去工作,这也是导致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2 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措施

2.1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有所计划、有所侧重。首先,制定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严格的按照计划执行,避免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浪费。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即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特殊性的特点。这样,在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下能够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化和合理化。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证,只有在完善的基础设施建条件下才能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2.2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浇灌手段是在我国水源不足的实际情况下,提升对水资源的使用率要把农田水利建筑以及节水浇灌项目的建筑综合在一起,增加对节水设施的补贴,促进节水设备的普遍使用,把喷灌滴灌这些节水手段贯彻到每个区域,建筑节水浇灌示范基地,最大程度的增加农民以及国家的利润收入。

2.3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强化维修工作时针对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地区而言的,针对这些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维修。首先,针对一些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相对完整的地区,需要在使用者前进行检查,这样就能避免因为坏损影响使用,同时也能够解决资金,还需要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解决。其次针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相对不全面的地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尽可能重复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进行重新修建,节约成本,避免重复修建。

2.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即要提升自身的资金聚集能力,也要加强对资金的吸纳能力,吸引外来资金,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从而为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强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即针对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对所有资金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和利用,针对不同的地区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性政策和制度,使得不同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得到不同方式的对待,最终使得每一份资金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5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有效浇灌面积的增加是提升国内农业生产量的根本方法,不过不能盲从的为了追求生产量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地区水源状况,不能先开采再整治修理,要按照国家收集的相关产量报告执行,在水土以及水源方面都比较充足优异的地方开拓新的浇灌区。

3 结束语

基于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使农田水利灌溉能够在一定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同时,科学的进行水利设施维修,避免多次重复修建出现,在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修上也要有所侧重,积极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 资金投入 分配制度

农业作为我国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生活及经济发展中具有根本且基础的地位,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有效的预防水旱灾害,最大限度的避免农作物的损失,对农业的优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设施,且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但是,由于我国的土地制度及以前经济水平比较低下,致使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比较滞后,所以,我们要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我国的农业发展快速稳步提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水利投资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食品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导致农民的收益也在逐渐降低,在农业方面的资金投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所以,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设施投入较低。同时,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发展。

2、土地政策的阻碍

我国目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农田分配制度,导致农田小面积、多快地的现状,而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基础是大面积的农田建设,才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农田分配制度对农田水利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村民在农田的投资与相应的效益分摊上很难达成一致的协议,使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加大。

3、现有设施陈旧滞后

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于50-70年代,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农田水利设施的技术含量较低,又经过多年的使用且不投入资金维护,致使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置标准低、质量差、设备陈旧等,不能满足现在新型农业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

二、解决对策

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发言,目前黑龙江的水利基础建设滞后,问题严重,为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黑龙江省将加强大中型灌溉区,新建大中型泵站,建设旱田高效能节水灌溉工程并建设针对小型农田的水利建设工程,提高农作区的灌溉力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农业快速稳步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要对农民群众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发动人民群众,让群众自愿并积极对农田水利设施自主投入,其次,政府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比例,建设公益性的水利设施,并提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人才,帮助农民兴建设施,为人民服务。

2、对现有的农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现有的农田分配制度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起到了负面影响,农民在进行水利建设的同时被客观因素所阻碍,所以,在对土地进行分配时,要把属于农民的土地集中分配,减少水利建设的合作利益相关者,使水利建设顺利开展,提高农民农产品产量。

3、加大水利工程管理力度

村集体作为农村中的主要组织形式,要通过不断的宣传,耐心的向农民讲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优点与长远利益,要积极组织农民自愿协商合作,起到引导、协调、指导的作用,使村民之间达成有效协议,共同建设水利设施,共同管理,共同获益,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农田水利建设理念和方式的创新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理念要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能一味的盲目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治水理念弃我国的水利建设基本需要而不顾,面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要对现有的中小水库进行淤泥清除、除险加固,对年老的机井,要对其进行修复改造,用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的农田水利建设效益。只有科技、技术、人才的有机组合,才能形成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水利管理工程体系。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设施、农业发展、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解决粮食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点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杂交水稻的出现,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满足了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田水利的设施建设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古时候,人们出于灌溉等需要,就开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进入到21世纪后,自然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科学的基础上,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很多工程的建设,还采用传统的材料和施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护。

1、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田水利修建资金不足。要进行农田水利设施修建首先就需要能够具有足够资金支持,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有效保证农田水利修建的完善建设。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没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没有足够的投入。所以,这是阻碍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最重大的问题。造成农田水利设施修建缺乏资金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经济本来就不繁荣,就使得农村政府的财政收入较低。既然农村的财政收入低了,其农田水利设施修建的财政支出也就更低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在修建的基础上需要足够的资金,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能够不断改造、不断完善的费用支持。因此,正源于资金的缺乏,就使得农田水利设施修建得不到有效保证

1.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步缓慢。农田水利设施属于小工程建设项目,很多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宁愿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去竞标大工程,也不愿意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从工程立项到竞标,再到资金的投入等都具有较长的时间,造成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质量无法保证,建设进度缓慢,给农业的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1.3缺乏专业的水利设计和施工人员。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小、地区偏远、修建利润低,缺乏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设计缺乏对地形的勘探和测绘,导致水利修建位置不科学,对滑坡、下沉等因素考虑较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水利修建时,经过多层承包,对物料验收不严格,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施工技术管理不严格,防渗漏措施落后,常出现渗漏现象,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寿命。

1.4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足。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跨区域的特点,目前镇村一级经济薄弱,资金匮乏,大多数投向大型骨干水利项目,对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项目少,补助资金少,争取项目比较困难。同时,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严格规定,给政府资金增加巨大的压力。由此造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滞后,这是农民群众最密切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基层干部最操心、最难搞的“心病”。

1.5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绝大多数的农村都缺少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和措施成者有个规划也是纸上谈兵无力实现。随着农牧业的发展灌溉面积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拱需矛盾日益突出,农牧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航灾能力较差股入产出相对较小。

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2.1更新观念,正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利工程要想更好地发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效益,首先就应该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为了能够更新农村人员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观念,就应该使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有关人员意识到其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稳定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从而能够在为推进农村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正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用。

2.2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光靠国家和地方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自力更生群策群力。当地政府广辟渠道,切实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形成了财政补贴引导、协调信用贷款、群众自筹解决等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同时可鼓励社会资金采取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调动自上而下的力量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3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一是加强环境建设,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干扰、破坏水利设施和妨碍经营者正常经营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对大中型水利设施强化集中权,落实政府的管理、使用和维修责任;对市场价值较高的中小型农田或公共水利设施可拍卖经营权,按照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对社会效益明显而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小型水利设施可采取专户或专人承包的办法承包管理权,并由承包人按合同规定对水利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对于新建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可本着“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放开建设经营权,广泛引进农民个人和社会资金参与水利设施建设。

2.4做好生态评估工作。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客观存在,这既不能忽视,也不能缓视。所以,在施工过程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来完善施工的生态评估,在考量过程中就应该全面结合工程对社会、自然、生态的各个影响,从而规避或者减少影响,并在两者都不能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样才能把有形的变化和无形的变化相结合,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做好水利建设期间的科学规划。

2.5要大力加快节水高效型农牧业建设。在黄灌区大力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排设施改造,改善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状况,改善农田灌排体系进行平地缩块改造中低产田。在山旱牧区继续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积极推广种植结构调整危建“节水灌溉区”依靠科技进步、普及节水增效的教育和宣传大力推广和应用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实现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使黄灌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58%以上,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78%以上。

2.6创新投资方式,建立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资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合办水利的新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总投入水平。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农水“民办公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对上争取工程项目资金;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国家投资的积极引导,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速实现农业水利化进程。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的好坏决定了粮食生产产量,所以农田水利工程的设施建设必将成为国家长期政策支持和资金大量投入的领域,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相关部门用好国家的支农资金,建立起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起现代化的具有当代新农村气息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工程资金安全、人员安全、质量安全,是水利工作者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粮食的重要性将会日益突出,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明显,水利工程将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化作春风细雨,滋润千万顷粮田。

参考文献

[1]王志辉.新时期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探讨[J].华章,2014,11:385.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6篇

一、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推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支出城市建设占了大部分比重,农村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鼓励退耕还林,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发展。但是,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仍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的公路建设虽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几乎实现了村村通车的目标,但是,已经建好的农村的公路缺乏后期的养护资金,加之本身道路的质量差,建造技术低等等因素,导致农村公路遇到灾害天气难以通行。能源建设是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农村的电力、燃气和环保事业都急需发展。农村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尤其夏季用电高峰,一半都是靠牺牲农村电力来接触供应的瓶颈问题。燃气对于农村普及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缺乏运输线路,没有专用的运输设备,现在农村大多数还是依靠摩托车或者说是人力车来运输燃气储蓄罐,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2、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等公共基础设施也亟待加强。由于农村居住地分散,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由于学校较远,很多孩子上学远,有些孩子甚至只能住在亲戚家,容易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农村的卫生调教难以达到相关要求,卫生室的设置也科学,部分贫困农村甚至没有设立卫生室,加之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就医。

3、农村的水利设施也是非常贫困的。水利是农业生产生活的命脉,近年来,我国的农村水利事业虽然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但是排水灌溉的设施以及农村饮水安全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灌溉的梗阻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为城市不断地提供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收入,随着国家的政策倾斜,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加重,逐渐忽视了农村的重要地位。虽然近年来投放到农村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农村人口多、面积广,人均投资量和地均投入量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巨大反差,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等环节差距更明显。而且,单项工程建设投入量小足。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小康、秀美的新农村。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没有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快报废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各项公共事务各项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中国人均耕地少,而有基本灌溉设施的耕地更少,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并且其中有1/3灌溉耕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年久失修,无法发挥正常功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只有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水利建设,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投资大、效益高的喷灌、滴灌、雾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软带微喷等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二是大力建设农村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也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础保障。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结语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群众非常关心的话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农村取消“ 两工制度”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有滑坡的趋势,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运行困难,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

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 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 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识的淡化和片面化。一是在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由于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民群众的思想多元化,目标多样化,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思想难以统一,为有组织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了难度。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灾害存在侥幸心理,遇到大的旱灾和洪水灾害,就想起了灌溉和防汛设施,事后动员也相对容易些,而在没有发生灾害或者灾害过后时间稍长一点,就忘记了大灾的伤痛。

2.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困难。由于受劳务输出的影响,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拥向城市,留守的仅剩老年劳动力和小孩,现有劳动力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难度增加。

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是近年来,各级尤其是国家和省级虽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但个别地方县、乡两级财政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农民群众集资办水利和社会出资办水利者更是微乎其微。二是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普遍不够到位,重建轻管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4 、 农田水利设施陈旧。目前我国的水利设施: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导致水利工程设施“先天不足”,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二是保护意识淡薄,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不能正常发挥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丰收的基本功能;三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市场的放开,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三、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大事来部署,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推进,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来实施。

2、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多方筹资, 增加投入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要从中央、地方、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筹资。首先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投入, 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和民营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次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体, 只有把群众真正地发动起来了,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真正搞得起来, 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 组织工作组深入村镇农户, 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清道理, 循循善诱。要让农民真正明白, 兴修水利始终是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 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行为, 也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重要途径, 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只能前进, 不能滑坡; 只能发展, 不能停滞。要坚决克服那种认为农村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农村水利就会滑坡的思想、无所作为的思想。要调整工作思路, 改变工作方式, 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流通服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引导农民自愿兴修水利。最后制定政策, 发展民营水利。通过制定政策, 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 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渠道不乱, 用途不变, 各记其功”的原则, 协调使用各种资金, 形成合力。

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

完善管理机别,提高管理水平,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要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工程建设透明,质量过硬。而且要求工程监管施工的准入这样可保证有实力,有经验、有技术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效杜绝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

综上所述,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的命脉,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 尹利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1)

[2]赵明华.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罗兴佐.对当前若干农田水利政策的反思[J].调研世界,2008.1. .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

近年来,从重庆、成都大旱到2009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到2010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其频率似乎越来越快。频繁大范围干旱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大问题。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1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过上了幸福、富裕、和谐的生活。近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土地深化改革和“三农”政策推行,积极的利民、保民、惠农政策走进农村,农村发展展现良好势头,农村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健康指数稳步上升。

但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将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问题,选取安阳市周边乡镇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1 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1.2 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2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2.1 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项目,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项目”投入明显不足。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主管部门都是更偏重经济效益的考虑,主要关注点都在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然而对于农业用水投入却是少之又少。而地方政府则更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面,农民自己没有能力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靠天吃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缺失。

2.2 基础水利设施薄弱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产量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

2.3 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同时,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持续下降。

2.4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时限长,管护机制不健全,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到及时修复。

2.5 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多地河湖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且治理不易,目前我国农村有近3亿人的饮水已经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基本上没有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2.6 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