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对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是诸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拟电子技术》作为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是后续电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概念抽象、非线性特性多、电子器件参数分散性大、工程应用性强,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得通学生却听不懂,或学生听懂了却想不通。将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概念抽象

该课程的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给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如PN结单向导电性、正弦波振荡电路起振过程等,学生对这些概念和理论很难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这些单调、枯燥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引例式、演练式等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二)非线性特性多

模拟电路是由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为主要器件组成的。二极管、三极管均具有非线性特性,因此,线性电路理论对于分析和设计模拟电路不适用,必须采用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传统教学在这方面收效甚微。

(三)电子器件特性分散性大

电子器件的参数是特性的定量描述,也是实际工作中根据要求选用器件的主要依据。然而电子器件参数分散性较大,相应的特性分散性也较大,往往需要通过手册查得,在实际电路中往往难以或是不需要精确计算输出值。

要准确选取具有分散性的电子元器件,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还需要丰富的经验。

(四)工程应用性强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模拟电子技术几乎在所有的领域——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模拟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十分广泛,设计、应用一个模拟电路,即便是一个小型的应用电路,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清晰的感受,使学生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量视听信息和高科技手段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信息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合理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表达各种元件及电路图的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手绘各种电路图。这个过程要占用许多授课时间,如果刻意减少绘图,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制作电子教案、绘制电路、解答习题、做虚拟实验、进行仿真应用,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技术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处于工作状态的模拟电路看似平静,实则正在发生量和质的深刻变化。这样的过程,传统教学手段根本无法在学生面前展示,学生的兴趣点往往只停留在电路的输出结果上,而忽视电路的实际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复杂模拟电路的工作过程形象化,使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设计、应用模拟电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使微观世界和抽象概念直观化

由于半导体内部的载流子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PN结形成过程的理解全靠想象,学生感到太抽象、难以接受,在短时间内很难透彻理解。

采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可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内部的空穴与电子用不同的标识符形象地描绘出来,生动地演示PN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这样,将学生带入微观世界,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和发现“奥秘”:扩散运动内建电场漂移运动扩散与漂移达到动态平衡,从而理解PN结的形成过程。

通过在PN结两端加不同极性的电压来破坏PN结原有的动态平衡,会使它呈现单向导电性。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PN结加正向电压处于导通状态时,外加电压的方向与内电场方向相反,使P区的多子空穴和N区的多子电子都推向空间电荷区PN结厚度变窄内电场削弱PN结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扩散运动大于漂移运动在外电源作用下,P区空穴不断扩散到N区,N区的自由电子不断地扩散到P区,从而形成了从P区流入N区的正向电流PN结正向导通。PN结反偏时的动态过程正好相反,少子漂移运动形成极小的反相饱和电流。这样,就能使学生真切感受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亲眼见到”在微观世界里PN结如何正偏导电与反偏截止。

三极管与场效应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将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载流子传输过程非常形象和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会非常好。

(二)使非线性特性形象化

非线性电压放大电路对低频信号的放大作用是本课程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后续各章节的基础,同时也是难点。许多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建立交直流共存的概念,尤其是对于非线性电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交直流如何共存于一个非线性电路,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图解法。

这种方法通过波形图与非线性元器件的特性曲线来动态展示电路的电压放大特性。先画出只有直流信号作用下的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带领学生分析仅在直流信号作用下流过三极管的静态基级电流与静态集电极电流的波形图。然后在直流通路的基础上,输入与输出端加上耦合电容,由输入耦合电容将低频交流小信号加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最后利用动画效应给出输入端交流小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压ui波形的动态变动情况。此时,在交流信号的作用下,基级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ce以及输出电压u0的波形,随着ui的动态变化就生动形象地显现在各支路与输出端。动画演示可采用慢放方式,使学生在波形的缓慢变化中看到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动态关系与变动过程,以及ube与ib和uce与ic的非线性关系,由此即可形象展示交直流的共存现象。动画展示时,信号波形的变化快慢以及信号的周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启发学生从中观察输入信号频率变化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分析温度、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逐步展示随着温度与各电路参数的变化,静态工作点逐步上移或下移的过程,以及工作点位置不当时,输出信号波形出现的非线性失真。静态工作点过高使放大管进入饱和区输出波形出现饱和失真,过低使放大管进入截止区输出波形出现截止失真,以及波形上半周或下半周出现畸变的情况,都可以用动态图像形象地展示,进而取代书本上的静止图像。这样,就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去思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使电子器件参数分散性带来的不必要复杂计算简单化

电子器件的参数是特性的定量描述,也是实际工作中根据要求选用器件的主要依据。二极管参数分散性较大,在实际电路中难以精确计算输出值。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因电子器件参数分散性带来的不必要的复杂计算(有时复杂精确的计算对于电路分析也没必要,只需知道局部电路的输出值即可反映电路设计的有效性),从而直观演示模拟电路的工作过程。

教师在讲授直流稳压电源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介绍整流、滤波与稳压的理论,然后再通过复杂数学计算与理论推导来求解负载上的输出电压值以及电压脉动系数,最后通过实验演示或实施分组实验教学来验证理论以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在这部分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教学,对半波整流电路与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效果、电容滤波与电感滤波的区别,电容C以及负载RL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如图1所示),均可以通过视频动态镜头来展示。可通过慢放展现各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波形,引导学生对比波形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根据过程演示推导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这要比通过繁杂的数学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更有说服力,更容易使学生牢记结论。

尤其是在实验条件没办法满足教学要求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演示,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总结出规律或得出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过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实验难以替代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的真实实验,若完全代替真实实验,有可能会扼制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虚拟化工程应用实践

对于振荡电路的起振过程,传统教学全靠学生想象,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对起振情景想象不出或想象不全,从而限制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正弦波振荡电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利用电路仿真软件EWB或PROTEL先搭建振荡电路,接通电源后由虚拟示波器来测试振荡信号的波形(如图2所示),来模拟实现振荡电路的起振与振荡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和理解振荡的抽象理论,而且还可以间接地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可谓一举两得。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理论讲授完成后,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应带领学生做一个信号发生器。但由于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受限,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虚拟技术来实现,带领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做一个虚拟信号发生器。在制作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振荡电路的理解,从而掌握振荡频率与谐振电路元器件及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可弥补有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而且可使仿真软件与虚拟仪器的强大功能在教学领域获得进一步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后,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优化了教学效果,不仅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使得学生不再惧怕实验与实训,学会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巧用与妙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学生消除对本课程的畏难心理,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电类专业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吉利,黄克斌,杨斌.多媒体技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5):32-33.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实验: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79-0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多媒体应用技术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标志,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助于对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它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且可以促进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转变。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物理教学中,抽象的物理概念,复杂的物理过程,瞬间发生的物理现象,单凭语言和教具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由于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实验中常常出现实验过程,现象不清楚,不全面或根本不可能实现等等。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其集成声音,图像,文本,影像,动画的功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模拟甚至仿真,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刺激,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更多的信息,是取得更好的教学和使用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文中第一节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第二节介绍多媒体技术在物理中的应用潜力,第三节介绍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第四节做出了总结。

1.多媒体技术概述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

1.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主要是指利用文字、声音和图像等表达信息的,它强调信息综合和集成处理。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表现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完成一系列的随机互式操作。

1.2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性。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对象是媒体,而媒体又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因而所谓多媒体的基本特性,实际上就是指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交互性和集成性。

1.2.1 集成性。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多维信息空间下的视频与音频信息的获取和表示的方法,广泛采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的信息形式,使得人们的思维表达有了更充分,更自由的扩展空间。

多媒体的集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多媒体信息载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多媒体信息的设备的集成。多媒体信息载体的集成是指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集成在一起进行综合处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信息系统;多媒体信息的设备的集成包括计算机系统、存储设备、音响设备、视频设备等的集成,是指将各种媒体在各种设备上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多媒体系统,从而实现声、文、图、像的一体化处理。

1.2.2 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性,它向用户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可以增加对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长信息的保留时间,使人们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多媒体系统进行控制、选择、检索和参与多媒体信息的播放和节目的组织。

目前,交互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观察屏幕的显示信息,利用鼠标、键盘或触摸屏等输入设备对屏幕的信息进行选择,达到人机对话的目的。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网络通信控制等手段来进行交互。

1.2.3 实时性。由于多媒体技术是研究多种媒体集成的技术,其中声音和活动的图像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对它们进行处理必须实时完成。特别是在多媒体网络和多媒体通信中,实时传播和同步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播放声音和图像时,不能出现停顿现象,并且要保持同步,否则会影响播放的效果。

2.多媒体技术在基础物理教学中的潜力

多媒体技术在基础物理教学中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有限的学时资源与超常的教学目标的矛盾,必须靠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来解决,而多媒体所代表的全新教学手段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捷径。

无论是在以大班形式进行的理论课教学中,还是在以小班形式进行的事业课教学中,或者是个人的自学中,多媒体技术都大有用武之地。目前,已有的多媒体课件尽管有些幼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充分显示了它的优点,表现了它在基础教学中的潜力。在基础物理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 为信息表现的直观,清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⑵ 为基础物理教学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模拟实验的环境,帮助学生认识物理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⑶ 使用多媒体辅助分析手段,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有序的辅助分析,以揭示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本质。

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认为,教书过程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作用的过程。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的多媒体实验要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服从与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利用多媒体实验的及时控制功能调动并吸引学生的注意于物理现象的观察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只能起到辅助实验教学。

3.1 利用多媒体,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效果。在某些课堂实验中,由于仪器的尺寸较小,或者实验数据的改变很细微,实验能见度低,很难是每一个学生观察清楚,降低了实验效果。如高中物理中很抽象的电场线,磁感线,波的干涉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提高可见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又如震动图像,磁感线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平台上进行实验,学生很难看清楚,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实验现象可视平面增大,学生就可以在屏幕上看清楚振动图像的描绘和磁感线的分布。而利用多媒体课件(CAI)或仿真实验,将实验的全过程利用数字投影仪到大屏幕上,则会大大增强实验的感染力度,配合鼠标的使用更会增加观察的目的性,不仅强化了实验演示效果,而且增强了教师对实验的引导,调控作用,学生感觉既生动现象,真是感强,效果优好,提供了教学效果。如布朗运动这个实验,用CCD 显微镜将悬浮与液体的布朗颗粒的运动,情况用数字投影仪投影于大屏幕上,将其视频图像输入多媒体电脑中,让学生通过大屏幕观察一个较大的颗粒,它静止不动,跟踪其中一个小颗粒,将其运动轨道显示出来,利用动画描绘并分析,一个分子对小颗粒的碰撞,秒胡兵分析大连分子对大颗粒的碰撞,描绘并分析大类分子对小颗粒的碰撞,这样,直观,形象,真正地展现实验现象,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布朗运动。

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物理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在学习《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这一节内容时可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卫星的种类、以及我国人造卫星概况。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兴趣。

3.2 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效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的实验操作起来很麻烦,且学生很难把静态变化组合成动态。如回旋粒子加速器这内容,要形象地分析介绍给学生,有常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功能,不仅可以方便的调节粒子,磁场电场的相应数据的大小,并且输出即时数据,这显然比单纯的向学上灌输享有理论,让学生自己联想,结合取得更直观,更形象的效果,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又如,人造卫星绕地运转,环绕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可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v与r的定心关系,因此,用计算机“模拟”演示,能够使静态实验变为动态实验,而且演示节奏可以调节,增强观察效果。

中学物理实验有些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控制实验的速度,调整教与学的进度,在教师与计算机的共同启发下,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模拟物理实验能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述《平抛运动》时,通过设计一个小球作平抛的动画,且在该小球平抛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也有两个小球同时动作,学生在观看这个课件的过程中,通过实时播放、定格、慢放等方式的处理,使学生对平抛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加深了对这个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3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声学前,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优美动听的乐曲来引入新课;在教学光学前,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光彩绚丽的霓虹灯,展示美丽的彩虹,人们用摄像机拍摄制作美丽的电视节目;在教学“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这节课,可以播放卫星绕地球的运转和海水涨落的情况。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

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将具体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境,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形象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在静电场中,电场线和等势线是研究场强和电势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一般教学中。往往只能进行较为简单的电荷、带电体的电场线的演示,效果不甚理想。利用计算机模拟则非常灵活,可以进行不同情况下电场分布情况的比较,会加深学生对场强、电势以及它们与场源电荷之间关系的理解。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的学习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理解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意识心里和无意识心里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与愉悦并存的境界,促进小时记忆,思考和探讨等活动的开展。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陶洪.物理实验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2]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月.

[3] 张德启,李新乡,陶洪,瑞光.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4] 封小超.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5] 王瑞旦.物理方法论[M].北京: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范文第3篇

1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更直观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主要来源于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由于直接经验少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无法理解,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展示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放大微观世界,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中,学生较难理解“凸透镜成像变化情况与物距、像距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的这节课,先由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再借助自制的Flash课件演示物距逐渐增大或减小过程中,成像光路和像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对像与像距随物距变化而变化的情形记忆忧新,轻松突破难点.而“相对运动”的内容,则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空中加油”和“等速救护”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从声音、图像全方位感受,直观地掌握该节内容.讲述“磁场”和“电流的磁场”这两节课时,除了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借助多媒体设备中的展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的演示外,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条形、蹄形磁体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图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能使抽象的磁场更直观.而天体的运动规律、原子核裂变的过程等传统实验无法完成的现象,都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1.2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许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学生来不及看清现象,实验过程就已结束,阻碍学生对其本质的理解.如:“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非常短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数码相机把全过程拍摄下来,再进行制作,放映时合理运用慢镜头、暂停、回放等操作来展示,能让学生深刻全面地认识它工作的全过程.又如:利用慢录快放展示颜料在水中的扩散;用快录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后形变及运动方向的变化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从而加深印象.

课本和黑板上的画面总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如:“船闸”是如何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实现轮船通航的?大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利用多媒体将轮船过闸的全过程以动画形式模拟出来,效果非常好; 介绍“杠杆的力臂”时,将“撬棒”“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等杠杆利用Flash制成动画,使力臂随动力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力臂概念;“滑轮”的引课部分通过 Flas“胖子与瘦子用定滑轮提同一袋米”创设情景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再利用课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本质区别,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2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增大课堂的信息量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史等,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着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特点,把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资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的扩展性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比如“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设计:预先拍摄许多生活中的“蔬菜保鲜”、“冰柜周围冒‘白气’”、“蒸馏水的制取”、“冰饮料罐外壁附有水珠”等画面;实验室“乙醚蒸发制冷”的过程;“新疆坎儿井”、“南水北调工程”知识介绍的图片等许多相关知识,应用多媒体技术制成教学光盘,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传统教学中90分钟的内容,学生在轻松的自主参与、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大量课内外知识,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达到.本人设计的这节课在“全国第五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多媒体通过超文本特性设置和各类知识(如预备知识、扩展知识、课本知识等)有关的热点,不仅能满足各种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3.1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大容量存储技术和交互性学习技术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和智能化反馈、检测功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使他们获得内驱力,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由于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学会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如何利用资源材料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若将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和网络特性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等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也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社会、自然情景,供学生观察、思考,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3.2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通常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虽然课前备课、制作课件花费不少时间,却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有互动性、全员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机会,有利于培养师生的情感.如,“超声和次声”、“材料世界”、“小粒子与大宇宙”等章节,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利用PPS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各类协作、讨论活动,这样的双向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应用能力和协作精神等.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应用、乐趣”的互动学习情境 ,变“学物理”为“用物理”.利用画面、视频等媒体收集生活中相关的实例,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物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短,就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开展课堂活动.比如,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构建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易混淆的知识点、开放性的内容等展开互动的研究,这样既解决了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还能增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多媒体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才能成为最佳手段.因此,笔者对本校八年级的十四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下发样本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96.7%,符合正常回收率,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持赞成态度,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图文并茂,适合多角度观看,视听效果良好,记忆深刻.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多媒体能更好的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二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同学们基本都能适应多媒体教学,但少数学生感觉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播放速度太快,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认为有些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和辅助内容的搭配还不尽人意,文字部分过多,导致课件编制沉闷,引起视觉疲倦;另外也导致了大家上课只能专注于抄笔记,而无暇听讲.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5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的反思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职业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49-01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以来,为了适应国内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国内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便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在这种环境下,各大中职院校都在寻求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办学模式,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就演变成为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一大趋势。

教育心理学指出,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就不可能掌握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在当今崇尚自主学习模式的社会,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着知识的灌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资源库来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并最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这里,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中心,依托互联网,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空间,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下面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质特征来说明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意义。

1 多媒体技术的多维性、交互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字化,并将其整合在一起的交互式界面上,使计算机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多维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其能够在发展最为迅速的信息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些特点也是它能够很快被课堂教学所接纳吸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维性是指多媒体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处理信息范围空间扩充和放大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赋予观众视、听、触、嗅等多维度感官享受的能力。这种多维性的信息空间扩大了信息表达传播的模式和方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到这种特性,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既定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让他们快捷有效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同时还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里所说的交互性就是指人类行为和计算机之间相互沟通的行为。学生通过这种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除此以外这种特性还有助于激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正是基于以上两个特点,使得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教学活动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之一。眼下传统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取代,它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区别在于,多媒体技术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在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储备选择喜欢的知识获取渠道,这种自主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吸收相关教学内容。

2 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避免了课堂教学活动出现内容乏味、重复单一的现象。学生通过多媒体刺激多种感官获得综合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它能将以前课本中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具体化可视化等技术手段从多方位多角度,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清楚。这种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先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再用他们所熟知的方式描述出来,这样知识记忆在大脑里的时间和强度都会比传统教学要好得多。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教学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教学效果的保持。因此,我们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对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的质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使教师不断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

3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比如传统解剖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教学中涉及大量复杂的器官组织,如果仅仅只依靠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复杂的空间想象能力将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首要困扰,但是这种空间想象能力依靠多媒体技术却可以很容易建立起来。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其相对应的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内容丰富多彩的电子课件,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中职教育中,为传统中职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不断引领变革课堂结构与教学手段,从而促使当前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不断向前更新发展。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正确发挥它辅助中职教学发展的积极作用,最终促进中职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阜新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参考文献:

[1]冯希哲,叶哲丽.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范文第5篇

自上个世纪开始的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教育领域更是首先受到新科技的影响。而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早在1994年,美国就提出了“AECT1994”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一理论至今影响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一般来说,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教育技术。

1 多媒体教学的含义和特性

媒体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被称为“教育媒体”或“教学媒体”。教学中的多媒体是媒体的一个衍生性概念,是指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携带和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工具和载体。而多媒体教学就是使用这些物质工具和载体去实践和应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的特性和优势在于全面地把握了人的特点。

1)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的视觉具有一定的光谱灵敏度,一定的视觉范围、彩色视觉,一定的分辨力和视觉惰性。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很好地把握了人的视觉心理,特别是很好地把握了人的心理趋合、画面均衡和视觉重心三个方面,因此可以达到比传统“粉笔+黑板+模具”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效果。

2)人耳的听觉特性。人的听觉具有分辨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方面的特性;更值得注意的是,人耳具有掩蔽效应、哈斯效应、鸡尾酒效应、双耳效应、颤音效应和耳廓效应。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是“一言堂”和“满堂灌”,学生的注意力又无法达到全课时的高度集中。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增强教学的效果。

总体来看,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更强的可视性、可听性、可动性、高效性和自由度。

2 高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的合理性和优势

正如上文所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更新换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特别是在这个知识膨胀的时代,类似物理这类的专业性很强的理科科目,仅仅通过“粉笔+黑板+模具”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和应用,这是时展和教育进步的必然要求。

2.1 高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的合理性

1)多媒体教学深入高中物理教学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中国现有的物理教学模式,总体看仍然是由“教师的传授、书本的传递和学生的接收”三个部分组成,主要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目标,忽视了学生创造力和智力的发展。物理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必须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2010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课标改革。新课标的出台不仅给整个教育领域带来了一股春风,极大地震撼了原有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成为新课标教学的重中之重,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2)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合理性。多媒体技术是指将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动画等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并与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可组织、存储、操纵和控制的多媒体集成环境和交互系统的技术[1]。

物理学科一直被认为是科学中最具有思辨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学科,但是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完全被繁杂的概念、公式、试题所充斥,学生不仅深感物理学习毫无快乐,更棘手的问题是物理学习成为很多学生的负担。缺乏直观性的体验和实践性的实验操作,是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大瓶颈。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不得不使用现代教育的技术和方法,也就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能够广泛地应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其强大的可视听性和多功能性。视频的丰富多彩、音频的生动悦耳、图像和文字的直观呈现,不仅可以优化物理教学的过程,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具有其合理性的。

2.2 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教育的最大优势有两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创立物理教学实际情境。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否认,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和偏重,实际是学习兴趣所在的不同。从目前来看,在物理学科上,学生普遍感到压力较大、枯燥无味,难度大,负担重。这一方面和物理学科本身的特性有关——集抽象性和具体性于一体,难度当然不小;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授课方式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把视频、音频、图像、模拟实验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引进课堂,通过直观的信息交互,结合教师的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2)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粉笔+黑板+模具”和“计算机+视频+音频”,传统和现代两种教学模式,论其教学效率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全靠手写板书进行教学的方式已经落伍,而且效率低下。在这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

①缩短和延长教学时间并存。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将传统教学中原本用于手写、绘图的时间节省出来,用于更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与此相反的是,在传授更多知识的同时,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比如,在讲授牛顿三定律、光线的传播等知识时,很难靠口耳相传来体会,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无法呈现牛顿定律中所呈现的实验现象,包括光传播的过程也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这就需要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的实验再现[2]。

②缩小和拓展教学空间并存。在物理教学中,有些实验是很难现实操作的,不具有操作的可能性,但是又有实际操作的需要,这就需要多媒体技术来适度缩小或扩展教学空间。比如:高空坠物的加速度;物体高速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日月食的再现;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实验,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凸显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3]。

3)抽象理论的形象化和实际问题的理想化。抽象理论的形象化,主要针对一些摸不到、看不见的物理现象和理论的教学,比如胡克定理、磁场和电流等理论和现象。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并不容易讲述清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现象用模拟动画或电子课件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

实际问题的理想化,主要针对一些受自然力影响不可逆的,难以达到实验最优效果的问题。比如,教师讲授物体间运动相互作用力,要求学生只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忽略引力和摩擦力等其他因素。这就是在理想化条件下处理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办法完全呈现这样的实验。因此,媒体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利用模拟动画等视频资源,把实验理想化,筛除不必要的条件和因素,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振环,何文茜,等.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集成性 交互性 非线性 情景 协商与会话 意义建构

1 多媒体技术构建情景式教育模式的发展背景概述

当今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社会知识的总量又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加,“知识爆炸”使得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难以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此形势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多媒体情景式教育便顺应时代的需求而诞生了。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非线性等特点,所以将其运用于教育中是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情景式教育模式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外设、教学课程与通信设施有机地结合,用以提供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数据和其它各种形式的多媒体内容。在计算机硬件(如工作站)中不仅有用于通信和管理的软件工具,还有帮助用户查询和搜集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重新分类的软件工具。还有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而专门编制的教学方案和教材,以及将学习材料组织成符合一定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要求的课件。学习者也可把教案、教材和课件拷贝到自己的工作站上存储起来,供以后随时使用。随着交互技术的进展及智能系统的使用,多媒体情景式教育系统还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跟踪,例如,根据学习者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优缺点来改进教学,使之更适合特定学习者的需要。

2 多媒体技术构建情景式教育的特点分析

2.1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从计算机作为新的认知工具那天起就预示着新的教育模式的到来,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又使教育面临着更深刻的变革。多媒体技术逐渐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同时也掀起了新的学习模式。在认知主体和认知工具之间,多媒体便充当了两者的媒介。

由于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技术可以成为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多媒体技术发展至今,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集成性

集成性可谓多媒体技术最为突显的特性,它集各种媒体功能与一身,集各类信息形态为一体,它在采集、贮存、制作、合成各类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被教育领域广泛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它的集成处理,使得同一教学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有效的方式来表现。

(2)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明显有别于其他媒体技术的特性。多媒体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特点对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是多媒体技术构建情景式教育最重要也是最大的特点。创建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者在学习中体验到传统教育所无法提供的优越性。

(3)非线性

非线性是多媒体技术中较为高级的核心特征,它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各种媒体形态的信息,为人们获取和加工信息提供了极为方便和非常有效的服务。

在学习和教学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类知识——其概念复杂,实例差异大,每个实例只能说明概念的不同方面,各实例又涉及其他概念,而且在不同背景下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同。给我们教与学带来很大难度。认知灵活性理论称这类知识为“结构不良领域知识”。这就要求学习者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不同角度、进行多次交叉学习,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超文本技术正是该理论所主张的这种学习环境的适用技术和开发工具。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自身的集成性、交互性、非线性等特点,使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过程或一般的电化教学过程不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情景式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情景式教育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服从,这样,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

(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环境,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超文本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的技术。由于超文本结构信息组织的联想式的非线性,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所以便于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另外,由于超文本信息结构的动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按照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

2.2多媒体技术构建情景式教育模式的方法

2.2.1情景式教育模式的特点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景式教育也由此应运而生。

“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情景式教育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习者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求学习者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教师要成为学习者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主导作用:

(1)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习者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习者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情景式教育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情景式教育模式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2.2.2多媒体构建情景式教育模式的方法

前已指出,情景式教育中具有“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等特点,显然,多媒体技术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例如:

“情景”——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景的最有效工具,比如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协商”与“会话”——协商与会话过程主要通过语言(少数场合用文字)作媒介,这就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必须要有语音功能,即要用多媒体技术才能支持。

“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企业培训;应用

人们对多媒体教学认识和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计算机硬件的快速更新、改进,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使其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在企业培训中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多媒体培训的含义

多媒体技术则是指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其实质是通过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这种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的突出特点除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外,还有三个关键特性,即集成性、交互性和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多媒体培训是指培训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专门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多媒体作品,并应用该产品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具体地说,是指在集中授课形式的课堂培训中,继承传统培训手段中的合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各展其长,相辅相成,实现培训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效果。

二、多媒体培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培训中的运用将起到旧的培训模式无法比拟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和培训积极性。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传统培训中,静态呆板的培训教材和板书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培训中就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片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动画的刺激,使学习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操作的简单便利,又使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可以极大地提高培训效率。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创造出一个形象、生动、色彩缤纷情境,当人的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时,学习的效率会成倍增长。企业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让员工学会处理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多媒体培训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结合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就可以模拟实际问题或场景,使学习者能在虚拟世界中处理可能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培训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员工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传统方式相比,用同样的时间,多媒体培训就显得更有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大部分企业,经常会有一定数量人员流动的情况,新员工进入企业都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培训。以新员工培训为例,企业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信息采集。在这一阶段,由培训师在公司内部向各个职能部门全面采集新进员工应学习的知识。包括公司高层信息(公司历史及概要、公司的方针和理想、同行中的地位、经营思想)、人事总务部门信息(公司的组织、人事管理及各项规定、就职规则、资历和薪水、劳资关系、就职合同)、业务部门信息(公司的经营活动、经营网路、商品构成、业务员心得、销售技术)、生产部门信息(公司的生产管理、研究开发体制、关于质量管理、生产部门的概要)以及员工培训部门信息(职业礼仪、待客礼节、电话礼貌、人际关系、公司活动心得、各种手续、命令报告、电脑技术等)。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倡美术应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电脑技术以其鲜明的图象、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声、画同步,视、听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形象化,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甚至能把对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绘画方式,让学生在电脑上学习绘画。电脑绘画可不在作业本上完成,在电脑的莹屏上来实现,能做到“所见即所得”,这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会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这对于美术课来说可谓得天独厚。在教学法中可运用一些绘图软件(PHOTOSHOP、画图、CORELDRAW、金出画王等)进行绘画,它们能在莹屏上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学生在电脑上首先选择一张白纸,或选择一张有色纸,然后选择工具,这些软件中有很多工具,如:毛笔、刷子、喷枪、铅笔、蜡笔等等。进行绘画时,画错了可反复修改,画出来的画很快就可以上颜色,且颜色丰富,整幅画的效果也很快就能见到,不满意立即更换,直到满意为止。利用相应的软件我们可把一些图像进行各种修改。比如给自己画一幅漫画像,我们就可以用PHOTOSHOP这个软件把自己的像进行各种变形、夸张,色彩进行各种处理,并且很快就能完成多幅,结果非常好笑,也很有意味和艺术性,学生在心理上也容易满足。在平常的作业本上要画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且修改次数也不能过多。而电脑绘画很快就能做到,且不受修改次数的限制。平时画得不好的同学在这种方式下往往会和画得好的同学拉平,心理压力也没有了,他们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二、发挥多媒体智能交互的特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交互性也是多媒体技术其它特性的核心,它使多媒体技术其它特性的优势更突出,功能更强大。智能化教材是前所未有、面向未来的新型教材,也是多媒体发展的方向。目前,相当比例的多媒体教材,对交互性开发应用的不够,或者说,只是宽泛意义和简单意义上的交互性。交互性不仅表现在信息的控制、组织、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对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并从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的知识或验证知识。这是其它媒体难以做到的。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根据计算机的提示,一步步求解问题,并发现和掌握规律。发现式教学法的目的,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钻研求知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这样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可为素质型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把多媒体与网络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

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出更大的功能效益,开发网络教学是21世纪的主题。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比智能化教材的发展要快的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方面是智能化教材的制作难度大,普及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在网上才能最广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应用范围广,见效快。网络教学由于覆盖面广,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学习不再是接受某一学校的,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说是“近亲繁殖”,而是可以接受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即学习的多元性。网络教学它更重要的意义是支持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先进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之间协作交流,对学习的内容会理解的更深刻,学习思路更开阔,学习方法更多样,智能培养更高效,学习效率也更高。另一方面,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不是老师所授予的,而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不能让老师总是说怎样做。学习前人的知识,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二是推陈出新不去重复它。只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创造知识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成为知识的奴隶。因此,教师不光要传授技法,而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学生掌握了创造技法的方法,而举一反三,就会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主人。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除了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及其特点、各个画种的表现技法和特点等等外,更要注重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的素质教学基础,多媒体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使绘画者不再赖于绘图板,画家得以尝试画笔以外的科技手段。诚然,电脑绘画代替不了传统画,正如照相机代替不了手工绘画一样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一方面应继续续承和发扬传统的手工绘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另一方面可大力发挥电脑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和创造性,让美术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