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1篇

常见问题一: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常见问题二:为什么要应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中的一个主动精神,那么在此过程中只有创新环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兴趣。信息化下的教学策略使用了动画、微视频、教学平台、二维码的教学手段,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单一,教学重难点难以突破,教学效果难以衡量的困局。利用平台操作的方式,把主动给学生,同时又很好地进行监控,集成动画、各类生活情境、讨论区等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兴趣。学生不仅兴趣增加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老师的课堂掌控容易了,对学习效果的反馈更直接了。

常见问题三:信息化教学的常见体现形式是什么?

教学平台的搭建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和教学模式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教师要能充分了解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信息化知识的渴求和掌握的认识,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眼界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学习模式,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教师利用信息化平台学习任务,学习完成微视频、微调查、微搜集等课前要求,平台自动统计学生的完成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

常见问题四: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置身课堂、围绕课本,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和实践脱节的传统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采用的全新的开放式、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形式,而信息化的教学为实现这一个变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信息化教学则以“互联网+”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创建信息收集、交流的教学平台。在教学全过程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注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来说,是结合教学内容的创新,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创新。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常见问题五:教学设计将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如何实现师生、生生、人机等多方面的交互?

现代化的教学必须强调要在平板电脑或者台式机上使用,系统平台中集成了上课的设计方案,所有的教学过程,讨论、作业问答提交都是在平台中完成的。信息化课堂显著增强了教学互动,更合理配置了我们教师主导的功能。首先,师生互动,教师巡视答疑,观察平台中学生完成问题分析结果,总结分析引出下一环节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深入学习;其次,生生互动主要体现在平台中的在线互动环节,分为在线观摩和在线交流。同时,课后拓展任务里面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活动;最后,人机互动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完全贯彻整节课的互动方式,学生在平台上操作,平台在每个环节都给予学生一个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在全班的学习情况,课堂结束前平台给每位学生在本课中与平台互动的情况总出成绩,这是学生学习效果是否显著的重要参考标准。

常见问题六: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技术更注重于实际操作。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来迎接现代化教学的挑战。从二维码的应用到各类视频下载;从PPT的制作到视频软件的使用,从寻找教学信息资源到自我整合资源;不断输入新的知识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以及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要的软件。例如,教师要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及情境视频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和探索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当然,信息化教学的路还很长,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不断地勇于挑战,树立信心,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继续完善自身素质,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让自己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2篇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思维模式,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要沿着学生的思维模式来进行,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开展数学信息化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做好双向沟通和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要让学生在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设置一些选择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待播放到这些问题后,就使用教师点名或者学生主动举手的方式来到讲台上进行操作,选择出题目的答案,并演示题目的运算方法,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题目的解题乐趣。此外,教师在多媒体课堂中,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后的自我练习。

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重要性。此外,要让学生进行课堂上和课后的自主操作,让学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居树山.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青春岁月,2011(8).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3篇

记者:学校能够作为“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术交流暨技术发展展示大会”的承办单位,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吗?

彭雪花:是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按照“国有联办、委托管理、自主办学”的政策于2000年春天合作创办的一所从小学到高中12年一贯制的现代化公立学校。

十多年来,在北师大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关怀指导下,在市区两级政府和领导的鼎力扶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下,学校秉承“个性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高层次认识引领、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水平率先践行的人才培养之路,实现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全面创新,学校办学的优质性、独特性、品牌性日渐凸显。目前,学校在校学生总数4065名,共93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322名,专任教师277名,名师荟萃。中学部截至现在,已输送出11届初中毕业生和8届高中毕业生,向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团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桃李满天下,遍及海内外。14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等50余项桂冠。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估组专家誉为“一所让政府放心、家长认可、学生热爱、教师向往、同行尊重的现代化学校。”

当下,我校是南山区具备三个“唯一”的学校:唯一的公办合作学校,唯一的12年一贯制学校,唯一的初高中在同一个校园的学校。学校着力将三个“唯一”的特点转化成唯一巨大的优势和正能量,使得学校不仅地处南山,更要强在南山,靓在南山,在区域内奏响北师大南山附校的时代强音!

记者:在“个性化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以“抢占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三个“制高点” 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战略,切实推进优质教育、品牌教育、服务教育。那么在您看来,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彭雪花: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

我们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引领和支撑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来谋篇布局,因为教育信息化是变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方式上,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转变,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逐渐成为现实;在教学资源上,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共享范围,大大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在教育管理上,通过构建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们卓有成效地推进优质教育、品牌教育、服务教育。

记 者: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关键是什么?现阶段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有何困惑或问题吗?彭雪花:我们认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关键有以下三点。

1.转变教师观念,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转变观念比转变方式更重要,也更困难。目前,我校已于2013年11月经南山区教育局选报,成为粤教云实验学校。2014年3月,我校通过申报加入了南山区泛在学习实验学校,开展泛在学习研究。希望借此推动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层次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2.注重数字办公的实效性、便捷性

尊重一线教师的应用需求,在基本实现办公无纸化的绿色理念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提高速度,以APP这一形式,建立办公应用资源池,实现Web和移动相结合。

3.加大教师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要落实到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一线教师理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创新,都离不开校本培训活动的有效开展。最近,我校成立了未来学习小组,希望能以点带面,并通过我校教师自己编写校本培训教材,注重实效性,提升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

目前,我校高中部通过试点,利用虚拟化技术架设了我校的私有云,包括服务器存储的虚拟化管理、公共阅读的建设、云桌面的体验等。在云环境基础上,我们不断扩展应用,利用云环境的稳定性、便捷性及易管理性,实现平台的Web版和移动版相结合,设置我校的APP资源池,按需推送资源,实现数字办公、教育教学及德育的流程化管理,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

2013年下半年,我校开始在部分班级开展电子书包进课堂试验,形成以资源存储(云盘系统)—备课(电子教材和云盘资源融合)—上课(个性化教学工具辅助)—课外学习(微课程)的云课堂体系,形成我校泛在学习的新模式。

同时,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我们也有些困惑,如新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常态化,如何转变教师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度的把握等方面。

记者:据了解,学校中学部有一个“公民教育养成模式”,很有特色,有哪些主要内容?

彭雪花:我校中学部公民养成教育工作的特色是:建构12年一贯制的分段递进、有机衔接的德育目标体系和内容序列,开发和建设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公民知识教育学校课程,建立公民养成教育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体系,形成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联动机制,尝试公民综合素质的有效评价,养成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其公民素养。本学年里,德育工作以“责任教育”为主题,创新载体,狠抓落实,注重养成。

记者: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4篇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Guided by Internet plus in Classroom

JIA Jun, LIU Yanhua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we have accumulated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as educators, we are now facing more and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Internet plus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formation used in the classroom has become 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 and we have many school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the practice of this concern is in our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today, our teachers can really grasp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teaching skills to master the skills in the classroom can use well, through the author's own thinking and summary,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the problems faced by classroom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 classroom;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0 前言

首先需要解?的是“引领”这个概念,“引领”并非推动,引领指的是一种牵引,一种启蒙,与单纯的“推动”最大的不同是,引领还有着控制方向的含义在里面。在本文中互联网+不仅仅是作为我们课堂变革的外在驱动力,而且是贯穿整个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的中坚后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引领”我们开拓了视野,我们也因此掌握了更多的资源,更新的技术,至于如何在课堂上将教育信息化运用得炉火纯青,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勇敢探索了。

1 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的现状及发展

纵观我们人类的发展史,从未有过这样一个时代能和今天一样有那么多的信息储量,信息量的急速膨胀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几乎已经成了21世纪的代名词,我们的教育信息化也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如何做好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其战略制高点的地位。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的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相比于比我国来说起步较早,方法相对来说也比较成熟,但是我国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运用资源,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远的进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11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UNESCO ICT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EACHERS),可见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养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笔者在大学时期,第一堂专业课技术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教育,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教育技术”。可见教育一直是人类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现在技术提升了,如何让技术的提升来带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难题。相应的,我国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为我们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养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评价标准,有了评价标准,我们也就等于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有了底气。

现在我们的很多学校都积极进取,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于课堂的领域也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成就。但是想要教育信息化应用于课堂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的话,我们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著名教学论专家李秉德先生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1]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单单运用教育信息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形成一套自己成熟的教学范性,才能真正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改变。

2 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的优势

2.1 教育信息化可以和任何课程相“共生”

“共生”其实是一个生物概念,普遍概念里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而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是教育信息化与各学科之间也可以有着很好的“共生”关系,就现在信息系技术运用于课堂的实践经验来说,教育信息化拥有很好的开放性,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做到让学习者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这一点往往在生物,音乐等学科的教学中显得尤为明显,因为传统的课堂家教学对于学习者的课堂体验过常常是忽略的,单纯的填鸭式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未知可否,但是仅仅就学习者的兴趣来说,传统的教学很难勾起大多数人学习的欲望,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让我们可以做到“学生不出门,学遍天下事”,教育信息化可以做到对所学知识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现,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VR课堂”也将会在我们的教育行业中普及起来。我们经常说汽车是人腿的延长,手机是人嘴和耳朵的延长,那么教育信息化就是教师所掌控的教室的延伸。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有的时候我们难免担心教育信息化和某些学科的“兼容性”不够,出现一些画蛇添足的教学案例。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应当明白教育信息化与具体学科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并非生硬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己对于教育信息化运用于教学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发掘教育信息化运用于教学的潜力。

2.2 教育信息化具有很好的发展性

我??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拓展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在互联网+背景下,现在我们的教师对于一堂课的准备已经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知识存量,而可以发动整个互联网上的资源为自己的授课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身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当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以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强,甚至在教育信息化技能应用方面要优于教师。作为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因素都在影响着课堂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

3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3.1 课堂上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

现在我国的很多中小学都很重视教育信息化课堂运用的日常化,许多老师也确实做到了在课堂上经常地使用电子课件,但是令笔者感到困惑的一点是,有部分的老师对课件的使用并不是很熟练,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这部分老师所用的课件并不是自己做的。一节好的课,老师在其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老师就是课堂节奏掌控者,例如:知识回顾,课前导入,重难点分析,课后总结,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节奏,用的不是自己做的课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把握就难免会出现偏差,很难做到最好的授课效果。

在我国多年的努力下,很多的老师都受到了系统的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点就是技术学得好却未必能用得好。因为我们的教师要面对的是具体的课堂授课而非简简单单的课件制作任务,教师所做的课件是要在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

3.2 教育信息化虽好但不是教学的全部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固然给我们的教师带来很多的便利,以往在传统课堂上无法展现的内容,现在依托于教育信息化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新技术的运用并不意味着对旧知识的丢弃,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依赖于电子课件,整堂课四十五分钟没有一个字的板书。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确实是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但是在有些学科,老师传统意义的板书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小学的语文课,学生们都处于对中国文字的启蒙阶段,屏幕上的呈现毕竟没有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书写来得亲切生动。虽然说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情,但是无论多么好的东西,不能用得当的方法去使用,常常会事倍功半、顾此失彼。传统课堂虽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既然在中国传承了这么多年,那么它必然有着自己独到的地方,对于传统课堂,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有选择地继承,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5篇

以前,各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大都仍停留在手工制作状态,大量的帐册如教学仪器总帐、教学仪器明细帐(固定资产)、易耗品明细帐、报损单、实验器材借用预约登记表、实验教学安排表、实验开出率的统计表、各种报表生成等等,而这些表册又要分成多部门,如中学一般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实验室,各室又有各自有一套表册;又如物理实验室同样有好几个实验教室与仪器室之分。可想而知,这些繁多的表册都是由实验教师手工制作完成的,都是通过手工制作完成的,其不足之处是容易出差错、撩草不统一、修改不方便、不易查询、很难统计、携带不方便,保存困难易损坏。这种陈旧的、手工记帐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与现代教育的发展显得很不协调。

《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对中小学教育装备中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作为教育装备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借助于装备管理系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中小学实验教学与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不仅仅只能应用于实验教学与管理,而且还能应用于学校的教育装备管理的其它方面,如校产管理、电教器材、音像资料、图书管理、体育、卫生、音乐、美术、劳技器材管理、专业教室应用管理等。使教育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记帐式的实验室的管理方式。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6篇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能够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于一体,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解决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教师可以呈现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和汉字重点笔顺、笔画的写法,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语文知识,则可以通过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直观展示,降低了学习难度,突破了学习难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虽然有的语文课堂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整合,教师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没有将二者进行有效的深度融合,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所说,“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可见,浅层次的整合难以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改变,也无法真正有效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当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浅层次的整合是不同的,那么,何为深度融合呢?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观念与做法的本质与内涵是,在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教师提供学习支架”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如图1),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效率高效化,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素养。当然,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既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育信息化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路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既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标志,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是:一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既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二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推动语文学科教学创新,形成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依据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点,并通过这样的融合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书包”,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一)运用“电子书包”,进行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

首先要准备资源。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学习程序、学习资源和反馈信息等嵌入预先设计好的“电子书包”(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可以不用提供)。“电子书包”里的“资源包”有“自主学习单(如图2)”“电子书”以及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导引资料等。

其次是自主学习。学生利用“电子书包”中的“电子书”“自主学习单”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后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的交互功能,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查阅他人已完成的“自主学习单”,了解他人关注的重难点、易错点和兴趣点,共享学习成果。

(二)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功能,确定学习难点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困惑,“电子书包”会将学生所填写的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柱状图呈现出来。比如,“电子书包”会根据每个学生认为最难读的字词或最难写的字词,自动生成数据排序,教师再结合数据排序进行统计,找出全班W生普遍感到最难读的字词或最难写的字词。比如,学生认为排名第一的最难读的字是“散发”的“散”,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做到“以学定教”。“电子书包”的反馈系统还可以将学生普遍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呈现出来,如“妻”是学生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据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好该字。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字词,还会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比如:为什么文中有的段落在段前有引号,段落的结尾处却没有引号?文中两个“美好的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等等。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而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及时将问题通过“电子书包”推送到大屏幕上,“电子书包”反馈系统会根据提问人数的多少,自动生成柱状图或提问率,教师依据“学情”,抓住提问率高、大多数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共性问题――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从疑难问题中筛选出最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共性和个性需求,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功能,确定学习难点和最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实现“以学定教”和高效课堂。

(三)利用“电子书包”的交互功能,实现迁移运用

学生带着共同筛选出来的最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后将学习结果输入“电子书包”的批注框,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此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查阅资料,或者通过“电子书包”的求助功能,寻求同伴或老师的帮助。

利用“电子书包”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实现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在交流环节,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电子书包”看到他人填写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借鉴他人的做法,进行选择性学习。

在合作探究、分享成果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题,尤其是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深层次问题,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提炼文章要点的技巧等。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儿子表面“给”父亲高尔基的是物质层面的“栽种的鲜花”,实际上送给他的是什么?从而领会隐藏在“鲜花”背后的精神层面的“快乐、幸福、儿子对父亲的陪伴,以及对父亲的牵挂和爱”的深刻内涵。那么,如何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表面上给儿子的是“一封信”,实际上送给他的却是精神层面的“在字里行间所流淌的关爱儿子的真情,以及给儿子做人的哲理和美好精神的引领”,进而体会“给”比“拿”的愉快,突出父子之爱(如图3)。

通过探究以上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情感,同时还可以总结归纳得出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即由句子的符号意义到文本意义、社会意义的由表及里的理解方法,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探究解惑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拓展迁移,要求学生“给父亲写一封回信”或要求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阅读与父子情深相关的文章。

这样的教学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可以总结为“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如图4)。

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力图改变课堂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而实现的,这样的深度融合,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反思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存在、创造、传播、获取的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也给语文教W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合的视野出发,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学习者的中心环境,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方式,开展以“自主―探究”为标志的教与学的活动,即教师要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将自己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学者”、借助大数据的“诊学者”、探究体验的“合作者”、隐于“云端”的“助学者”,进而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路径,构建数字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教师提供学习支架”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当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还应表现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测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运用信息技术评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潜能和最佳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了助学、助教、助评、助管等作用,除了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开发课程资源,还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7篇

新医改以来,卫生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与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卫生信息化投入的不足和医院等卫生机构对处于边缘化的信息部门不够重视,更遏制了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医学信息学学科的发展。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全国横在医改面前的一道难题。

用人单位面对人才短缺的困惑与解决办法

其实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也无论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都普遍存在医学信息学人才捉襟见肘的局面。远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医院,近在一线城市中的三甲医院,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还在严重依赖供应商。而作为医疗IT软件供应商的乙方,也同样存在招不到交叉型人才的困惑。

在笔者采访过程中,记忆深刻的是一次走访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部门主管向笔者“诉苦”:“说实话,以前的信息科就是领导随意安排岗位的部门。因为信息科在医院长期处于一个服务部门的地位,作为一个边缘化的部门,从来没有被重视过,仕途上也不吸引人。”正因为信息部门是一个辅助部门,而非战略管理和规划部门,即使现在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把信息部门的地位提升了起来,其还是处在上没有顶层设计、下没有人才引进的尴尬境地。

作为研发医疗信息产品的供应商,同样存在招不到合适员工的困惑。银江股份有限公司COO,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裘加林告诉记者,现在的厂商之所以将医疗软件做成一个工程,是因为医院业务和流程的复杂性与不可复制性。而厂商所拥有的人才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的IT人才,在对医院业务一点儿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去做的产品,何谈标准!因此医疗IT厂商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聘用学习临床医学的本科或研究生;有的从医院高薪挖来专家教授;有的建立自己的培训机制,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弥补IT对医疗认识的不足,才能贴合医院的需求来生产产品。“一方面我们自己有很多做信息化做了很长时间的IT设计人员。第二,我们有很多医院顾问,他们是把握方向的人。就像是船长和水手的关系,懂行的人来把握方向,不懂行的人按照懂行人的建议来设计。”裘加林说,这也是企业中最常见的将医疗与IT结合的方式。

在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不足的现象则更为严重。时任山西省安塞县副县长的赵燕曾经在采访时解答乡村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问题。当时,作为国际IT企业英特尔参与支持革命老区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并为基层医疗组织提供电脑操作、教程课件等方面的培训。赵副县长说:“我们自己要造血才是根本,不能光靠人家输血。先培训我们已有的部分员工,首先把我们这些员工培训得会管理了,会操作了,让我们这些人再下去培训村医,只能用这种办法。”确实如此,医疗卫生信息化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比较专业的人才,作为第三方培训力量不可能长期为基层提供人才支持。但项目总要持续发展下去,这个时候,自身的“造血”功能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回归卫生信息化人才的话题,我们发现,当下最缺乏的是既了解医疗需求又掌握IT设计的复合型的交叉人才。从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人才现状来看,可以说企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因为现在的医疗IT厂商变成了一个人才的大熔炉,不但提品,还培养人才。企业做了本该是教育来做的事情,这对我们的教育界来讲又是个不小的压力。

人才的培育不能离开教育

人才的培养必然不能离开教育,现在我国卫生信息化人才的短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育没有配套造成的。在国外,医学信息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有30年的积淀,但它仍然在发展,每一个领域都有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内部已经有很严谨的知识体系。现在很明确的是,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必将成为医疗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医疗改革提供实际的建议和指导。在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1. 公众对医学信息学的理解仍然不够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医学信息学到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有人认为它仅仅是一个工具,有人认为它是一项技术或是一个软件。“真正意义上的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分支学科临床信息学指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医院临床包括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但在完整的学科体系里,医学信息学是涵盖生物信息学、图像信息学、临床信息学、公共卫生信息学这几个领域的。”北京大学医学信息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雷健波说。

应用在临床诊疗、医院管理方面应该就叫做临床信息学;应用在设备、信号获取、信息处理及图像方面可以归到图像信息学;而生物方面、蛋白质翻译转录、通过计算机来模拟生物过程,通过信息学的方式来研究其规律,可以归结到生物信息学范畴。

其实,医学信息学就是一门交叉学科,不可以说它绝对属于或不属于某个领域。比如数字人体等研究,这项技术原属于解剖学,但经过数字化的三维重建,将一个传统的研究方式导入到信息技术中,那么这个学科就已经涵盖到医学信息学里面。计算机辅助手术,辅助治疗等技术,都是很典型的临床信息学研究的内容。

2. 学科没有独立,高度不够

为什么医学信息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呢?这是因为医学信息学所涵盖的这几个方面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它有很多的方法和技术是可以相互借鉴,很多IT技术可以相互促进,所以才整合成一个大的医学信息学,一门独立的学科。

我们可以看到,在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式都在慢慢起步和发展。不同的是,高校、高职专科乃至社会培训机构所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在做这件事,但鲜有人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去做这项事业。

现在很多高校的做法是将“医学信息学”挂靠在别的一级学科下,这就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医学信息学”专业尚属目录外专业, 设置该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 能否在教育部新一轮的专业论证和目录调整中确立应有的专业位置和学科归属还是一个未知数。另一方面,对专业的定义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培养方向的不同,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还有待时间来考证。

在国外,都是先把医学信息学这个学科体系建立起来,然后在学科的高度下来做研究,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系统化、专业化的人才,才有利于进行更有价值的科研。

3. 师资力量不够

如果说学科建立是战略性的,那么医学信息学教师队伍不专业,专业教材不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等等则属于战术性的混乱。这也从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现阶段培养不力的尴尬局面。由于医学信息学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不容忽视。现阶段应实实在在地建设和规划好教材体系,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没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把医学信息学的理论体系支撑起来,整个的学科构架就不能实现。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想在朝夕之间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可能的。我们关注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解决方式,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从思想上的转变。

1. 用三个标准衡量,培养专业化人才

中国医科大学计算机中心主任王世伟教授说:“我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也提到这个问题。我问同学们将来学什么?大家都说‘学医学,学技术’。其实这个标准已经不全面了。联合国对全世界的医学院校的学生有一个标准,来评价医学院学生的核心能力――一是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二是与人沟通的能力,三是批判性思维。这三个是一个核心,缺少任何一条都不行。”

可以看到,联合国这个标准的核心并不是我们一贯强调的医疗技术。怎么理解呢?在信息化社会,对学生的核心能力评价已经逐渐由过硬的技术转变为更灵活的信息处理能力。广东省在十一五期间做了一个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调查,调查发现,具备了相当的IT知识和信息化处理能力的学生就业率最高。这说明信息化处理能力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共识。

王世伟认为,医生要有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才能当一个好医生。恰恰我们中国很多医学院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很欠缺,我们学的知识很死,靠背,靠高分。医生不能完全凭经验,就算治好了100个病人,也不能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去对待第101个病人。所以医生要大胆得否定自己,同时要借助网络化的技术来共享经验。要记住――共享的不只是自己的经验,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经验。

2. 认清发展机遇

从我国的国情来说,新一轮的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和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系统,这是新医改的重要支撑,为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多种。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老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等方面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影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一、影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1.学生对于化学的特点认识不清

化学是一门理科中的文科教学,它既需要学生有理科中的思维,也需要有文科中的熟记。但是,由于许多学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认识不清,总觉得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误区,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因素。尽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灌输一些化学的学习方法,但有些学生仍然以自我原有的学习意识来认识化学,进行化学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就会由于上述这些原因而相对低下。

2.有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人,主导着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受听状态。整个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情况较少,主要以一种常规的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存在。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好处在于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内容按照自我的安排进行传授,使教师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了一种比较沉闷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并非都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另外,学生对于教师讲课的内容存在的疑问无法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许多知识点都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学生在一个知识点环节没有学好,就会影响其他知识点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进行主动探索的渠道,从而影响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

3.学生存在认知困难等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所谓认知困难,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学习失能、知识应用困难等现象。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或者是教师讲课等方面的原因,存在概念错误、知识遗忘、知识组织程度低、知识表征不完善、认识结构缺陷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并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比如,教师在进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讲解时,由于概念词义或者字形等方面的相似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相互干扰,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认知困难。鉴于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许多化学规律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引发阶段性的认识困难,造成心理错觉,引发思维障碍。

4.教学反馈没有得到重视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反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反馈是一种反应课堂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重要形式。一些教师常常忙于教学,而忽视了教学反馈,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对策分析

1.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求证的能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而言,其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探究知识的能力较强。高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求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并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和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敢于把学习中的困惑告诉教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殊性还需要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加强记忆和背诵,比如,对化学反应中的一些规律、化学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要在考证规律、寻求规律的前提下熟记,使学生在今后遇到相关知识时能及时应用。

2.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对于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以“学”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体现出教服务于学的特点;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体现出老师服务于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的相信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所持的观点。特别是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学习的模式。比如,教师在进行“硫和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时,如,在进行“硫和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将现有Na2S溶液、Na2SO3溶液、溴水、过氧化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试剂让学生选择,并尽可能写出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分工,并对实验思路进行设计,让一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整个过程每个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及时沟通,从而使整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设计中来,使他们都能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3.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通过教学反思来深化教学任务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的重要性,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反馈。除了常规的日常考试、测验等方式外,教师要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如,对学生进行家访,和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交流等等。这些形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方法,还能给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个平等、互通的沟通桥梁,让学生真正与教师心连心的交流。教师在获得教学反馈的材料后,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化教学任务,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通过教学反馈的途径反映出来的教学困惑,这样不仅使教师能够树立极强的教学信心,还能使学生存在的畏难情绪及时解决。

4.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多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学科加入了信息化的教学元素,高中化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让这些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特别是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比如,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地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高中化学教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教学。它不仅仅是初中化学学科的延续,更是培养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认知能力,为今后从事更深、更精的化学研究打下基础的一个学科。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相关问题,解决问题,并利用教学反馈,丰富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

参考文献:

[1]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

[2]王林.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S2).

[3]王海.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15).